自来水中复合钼酸盐缓蚀剂的电化学研究

自来水中复合钼酸盐缓蚀剂的电化学研究

一、复配钼酸盐缓蚀剂在自来水中的电化学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胡帅[1](2019)在《沉淀膜型缓蚀剂的机理研究》文中认为本文采用原位观察技术、电化学测试技术、表面分析技术等,在沉淀膜型缓蚀剂的背景下,研究了金属的局部腐蚀、电偶腐蚀、缓蚀剂的复配以及沉淀膜的离子选择性。1.研究了碳钢在含Ce3+溶液中的局部腐蚀行为与机理,以及Ce3+与其他类型的沉淀膜型缓蚀剂之间的复配效应,结果表明:(I)在NaCl溶液加入Ce3+会导致碳钢的腐蚀电位大幅度上升,表面生成的沉淀膜相对于缺陷处有较正的电位,因此被膜覆盖的地方相当于是阴极,缺陷处相当于是阳极,在电偶电流的驱动下,阳极加速溶解形成点蚀;(II)Ce3+与Zn2+复配后,腐蚀电位大幅度下降,被膜覆盖的地方的电位比缺陷处低,因此,缺陷处作为阴极,在阴极电流的作用下迅速生成沉淀进行修补,抑制了点蚀的发生,并使腐蚀电流密度降低了一个数量级。金属表面生成了一层极薄且不可见的沉淀膜,该膜被认为是由于极少量的Zn2+掺杂在铈的氧化物中,改变了膜的形态并且极大地增强了膜的腐蚀防护能力;(III)Ce3+与Ni2+复配后,腐蚀电位进一步上升,腐蚀电流密度下降,但是金属表面点蚀情况加剧。金属表面覆盖着厚实的沉淀膜,该膜主要是由镍和铈的氧化物构成;(IV)Ce3+与SiO32-或水杨酸根离子复配后,腐蚀电流密度明显下降,均匀腐蚀与局部腐蚀都受到了强烈的抑制。在含Ce3+与SiO32-的溶液中,金属表面光亮且没有明显的腐蚀痕迹,膜的主要成分包含铈的氧化物以及硅酸铁沉淀或硅酸胶体;在含Ce3+与水杨酸钠的溶液中金属表面覆盖着厚实的沉淀膜,主要由铈的氧化物和水杨酸钠与铁的络合物构成。2.通过MATLAB软件计算与实验,分别从理论与实际上研究了二元缓蚀剂中Zn2+与羟基乙叉二膦酸(HEDP)复配的最佳比例,结果表明:(I)当溶液中的Zn/P摩尔比为1:1时,复合物的缓蚀效果最好,此时,Zn2+与HEDP之间任意组份过量都会导致缓蚀效率下降;(II)在HEDP-Zn(II)的协同作用中,HEDP在阳极区与铁离子发生络合反应,生成不溶性的络合物抑制腐蚀的阳极过程,Zn2+在阴极区生成Zn(OH)2沉淀抑制阴极过程。3.研究了ZnSO4和月桂酰肌氨酸钠(SLS)抑制碳钢–不锈钢电偶腐蚀的机理,结果表明:(I)ZnSO4主要使电偶对中的不锈钢的开路电位下降,SLS主要使碳钢的开路电位大幅度上升,两者都减小了电偶对之间的电势差,在不同程度上抑制了电偶腐蚀;(II)电偶电流密度的大小受到电偶之间电位差的影响。电位差越大,驱动力越强,电偶腐蚀越严重;(III)SLS主要在碳钢表面通过吸附和螯合作用成膜,电偶之间的电位差增大会对碳钢表面膜的防护能力造成负面影响;ZnSO4主要在不锈钢表面生成沉淀膜,电位差越大,越有利于阴极表面成膜。4.通过恒电流极化在碳钢表面构造了一层具有阴离子选择性的Al(OH)3和Zn(OH)2混合物沉淀膜,分别浸泡在Ca(NO3)2和Na2SO4溶液中增强膜的阴离子选择性和阳离子选择性。研究了沉淀膜的离子选择性分别在含Cu2+和Cl-的溶液中对碳钢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I)该沉淀膜在Ca(NO3)2溶液溶液中浸泡后阴离子选择性增强,而在Na2SO4溶液中浸泡后,沉淀膜虽然没有转化成为阳离子选择性,但是阴离子选择性减弱;(II)当膜具有更强的阴离子选择性时,Cu2+更难穿透沉淀膜。当膜具有相对更强的阳离子选择性时,Cl-更难穿透沉淀膜。

李红兵,李爱农,林志峰,许立坤[2](2018)在《钼酸盐复配体系对碳钢缓蚀作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采用腐蚀失重、电化学阻抗谱、极化曲线和扫描电镜(SEM)等方法研究了钼酸钠及其与磷酸氢二钠的复配体系在3.5%NaCl介质中对碳钢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与钼酸钠单独使用时相比,与磷酸氢二钠的复配使用能够提高其缓蚀效率。当钼酸钠与磷酸氢二钠两种缓蚀剂的复配比为3∶7时,对Q235的缓蚀效果最佳,缓蚀效率达到90%,能更有效地抑制碳钢的腐蚀。

郭浩,田一梅,孟露,刘骋,王宏[3](2016)在《再生水循环冷却系统中缓蚀阻垢剂的优化研究》文中认为针对再生水用于循环冷却系统引起的腐蚀结垢问题,采用碳酸钙沉积法、旋转挂片法、表面微观分析技术和电化学方法,结合正交试验设计和动态模拟试验装置,对钼系缓蚀阻垢剂的缓蚀、阻垢性能进行试验研究,确定了钼系配方的最优组成,并探讨了钼系缓蚀阻垢剂的协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复配药剂的最佳组成为2-膦酸丁烷-1,2,4-三羧酸(PBTCA)5.0 mg/L,丙烯酸-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共聚物(AA/AMPS)5.0 mg/L,钼酸盐8.0 mg/L,锌盐2.0 mg/L,BTA 1.0 mg/L。该复配药剂的阻垢机理包括膦酸基(-PO3H2)的晶格畸变、羧基(-COOH)的螯合增溶以及长链结构的分散作用,是一种典型的阳极型缓蚀剂。

刘旭霞,左禹,唐聿明[4](2016)在《钼酸钠和三乙醇胺对Q235碳钢小孔腐蚀的抑制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动电位扫描,微区电位扫描,电化学阻抗谱及XPS等技术,考察了Na2MoO4和三乙醇胺(TEA)复配缓蚀剂对Q235碳钢孔蚀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Q235碳钢在0.02 mol/L NaCl+0.1 mol/L NaHCO3溶液中,适量的Na2MoO4与TEA复配对其孔蚀的抑制作用要优于单独使用Na2MoO4对孔蚀的抑制效果。在外加恒电位为0.3 V时,在实验溶液中碳钢表面有活性点被激活,Na2MoO4+TEA复配缓蚀剂能够明显抑制表面活性点的生成,并且能使形成的活性点的电位峰值迅速降低,抑制其向腐蚀小孔的转化。在加有Na2MoO4+TEA复配缓蚀剂的实验溶液中形成的缓蚀膜主要成分为Fe2(MoO4)3,Fe2O3和TEA,三乙醇胺的吸附可以改善钼酸盐缓蚀膜的致密性,进一步提高缓蚀性能。

朱艳华[5](2014)在《变价稀土—钼酸盐协同缓蚀体系的制备及其相关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钢铁材料作为主要的工程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在使用过程中,钢铁结构不可避免的与各种腐蚀性介质接触,由于其成分特点很容易腐蚀失效,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以及严重的安全事故,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对钢铁材料的腐蚀与防护研究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缓蚀剂作为一种经济有效的抑制金属腐蚀的方法已经在工业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钼酸盐缓蚀剂及稀土金属盐缓蚀剂由于低毒、无公害的特点成为了绿色缓蚀剂研究领域的热点。目前,钼酸盐缓蚀剂的相关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人们对其缓蚀机理并没有完全掌握。稀土金属盐缓蚀剂作为绿色缓蚀剂的领跑者也得到了研究学者的高度重视,但是其研究应用大多局限于铝合金和镁合金等,其腐蚀介质以中性介质为主,对钢铁材料在酸性介质中的防腐蚀研究较少。由于其自身电子结构差异,部分稀土元素具有过程变价转换的特点,且在一定情况下可增强稀土缓蚀剂的缓蚀效果。但目前并未见研究变价稀土元素增强缓蚀效率原因的报道,所以稀土金属盐缓蚀剂中变价元素促成其缓蚀效率以及复配效果提高的微观机理并不清楚,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稀土金属盐缓蚀剂的深入研究以及在工业上的广泛应用。本论文针对变价稀土金属盐在酸性介质中对钢铁材料的缓蚀作用进行研究,同时结合钼酸盐进行协同缓蚀研究,获得了缓蚀效果良好的变价稀土-钼酸盐复合缓蚀剂。本研究所采用的变价稀土为铈硝酸盐,将其与环境友好型缓蚀剂钼酸钠进行复配,研究在三种酸(盐酸、磷酸、硫酸)溶液中对X80管线钢的缓蚀性能。并采用不同的氧化剂对其进行部分元素变价转换以提高复合缓蚀剂的效率,或与第三种化合物复配制备三元复合缓蚀剂进一步提高稀土-钼酸盐缓蚀剂的缓蚀效果。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失重法对不同体系的缓蚀效率进行研究,并结合微观形貌观察(SEM)对其缓蚀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采用电化学工作站对X80管线钢试样在不同缓蚀体系中的电化学特性(极化曲线和阻抗谱)进行测试,分析了不同缓蚀剂对试样腐蚀电化学反应的影响及机理;采用光电子能谱仪对试样表面保护膜中的成分及稀土元素的化学价态进行测试,研究实现过程变价转换的可能性与条件;采用X-射线能谱仪对试样表面保护膜进行微区分析,对表面保护膜微区所含元素进行定性分析;采用X-射线衍射仪对试样表面薄膜进行物相分析,确定薄膜的组成物相。实验结果表明:在盐酸溶液中可采用过硫酸盐实现稀土铈元素的过程变价转换,从而提高复合缓蚀剂的缓蚀效率;在磷酸溶液中不能依靠氧化还原反应实现稀土铈元素的过程变价转换,Mo-Ce复合缓蚀剂在磷酸溶液中的缓蚀效率可通过与有机小分子茜素红或香兰素的进一步协同而得到提高;但是Mo-Ce复合缓蚀剂不能作为X80管线钢在硫酸溶液中的缓蚀剂。

田江漫[6](2014)在《河南永煤矿区选煤厂设备防腐蚀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解决设备在选煤厂水质中的腐蚀问题,本文采用离子色谱法对河南永煤矿区选煤厂的清水(生活用水)、循环水和矿井水(生产系统补加水)进行水质分析。用失重法和电化学稳态极化曲线法对比研究设备在三种水质中的腐蚀行为,并用XRD分析腐蚀产物组成。采用电化学稳态极化曲线法研究选煤厂水质中部分阴离子(F-、Cl-、NO3-、SO42-)、碱性条件下pH值、水硬度以及煤水两相介质对设备的腐蚀影响。针对设备在选煤厂水质中的腐蚀特点,采用缓蚀剂保护、混凝沉淀法以及电化学保护法对选煤厂设备进行腐蚀防护。结果表明,钼酸盐复配缓蚀剂和葡萄糖酸盐复配缓蚀剂均能对设备起到显着的保护效果,其中,40mg/L四水合钼酸铵、40mg/LD-葡萄糖酸钠、4mg/L的乙酸锌与20mg/L硼砂组成的四元复配缓蚀剂的缓蚀效果最佳,缓蚀率达到了92.24%。20mg/LD-葡萄糖酸钠与40mg/L乙二胺四乙酸四钠组成的二元复配缓蚀剂的缓蚀率达到了85.89%,缓蚀效果较为显着。混凝沉淀法对SO42-和Cl-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当石灰乳、PAC、PAM以及活性炭的浓度或质量分别为1%(wt%)、3%(wt%)、0.5%(wt%)和7g时,SO42-和Cl-的去除率最佳,分别达到了84.30%和65.69%。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的电化学保护方法对设备存在良好的保护效果,保护度达到70%~90%。

蔡定洲[7](2013)在《缓蚀剂对铀及铀钛合金腐蚀行为的影响》文中指出铀及铀合金是重要的核能材料,但其腐蚀问题备受关注,如何有效提高铀及铀合金的抗腐蚀性能,是核能材料性能长期稳定的重要保证。虽然铀及铀合金表面镀层防护技术在铀材料的防腐蚀中应用较广,但仍存在诸多问题未能解决,比如膜基结合力问题,镀层耐用性问题等。另外铀合金的抗腐蚀性能虽然好于金属铀,但在高湿度的环境中依然存在严重的腐蚀问题,尤其是在含氯离子的环境中腐蚀尤为严重。鉴于缓蚀剂在金属材料防腐蚀中的广泛应用及具有成本低、使用方便、效果好等优点,本文通过电化学和失重法两种测试方法,结合不同表面分析技术,研究阳极钝化型缓蚀剂对铀及铀钛合金腐蚀行为的影响。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为发展缓蚀剂在核能材料防腐蚀工程中的应用,特别是在加工、表面处理、贮存等方面提供有益的帮助。本文采用线性极化、动电位极化和交流阻抗等电化学测试方法,分别研究阳极钝化型缓蚀剂亚硝酸钠、钼酸钠、铬酸钠及与其它缓蚀剂复合对贫铀和铀钛合金在腐蚀溶液中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1)高浓度的亚硝酸钠虽然对贫铀具有良好的抗点蚀作用,但是当贫铀表面钝化膜破裂时,将加速基体的腐蚀溶解速度;亚硝酸钠与三乙醇胺(TEA)复配后缓蚀效果更明显,其最佳配比为1g/LNaNO2+10mI/LTEA。2)不同浓度的钼酸钠对铀的点蚀诱导期存在影响,点蚀诱导期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但过低的浓度将加速铀表面点蚀的形成;钼酸钠与硅酸钠和TEA复配,能够增大贫铀的钝化区,降低钝化电流密度,提高钝化膜的破裂电位,其最佳配比为1g/LNa2MoO4+0.2g/L Na2SiO3+10ml/LTEA。3)铬酸钠与钼酸钠复配,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可以降低铬酸钠的用量,提高对铀钛合金的缓蚀效率,配比为100mg/L Na2CrO4+200mg/L Na2MoO4对铀钛合金的缓蚀效率可达99.8%。失重法测试结果表明,在自来水中分别加入亚硝酸钠、钼酸钠及其复合缓蚀剂,温度对缓蚀效率存在较大的影响。温度为85℃时,亚硝酸钠的缓蚀作用最明显。虽然钼酸钠在自来水温度低于85℃时,缓蚀效率高于亚硝酸钠,但当自来水温度达到85℃时,对贫铀没有缓蚀作用,反而加速贫铀的腐蚀。对于铀钛合金来说,在200mg/L NaCl溶液中加入复合缓蚀剂100mg/L Na2CrO4+200mg/L Na2MoO4,即使溶液温度上升到85℃,缓蚀效率依然能达到94%以上。扫面电子显微镜(SEM)分析结果表明,亚硝酸钠与钼酸钠均能促进贫铀表面钝化膜的致密性,铝酸根易吸附于表面腐蚀活性区。拉曼光谱分析结果表明,铀及铀钛合金在不同测试溶液中腐蚀后的氧化物主要为UO2;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结果表明,铀及铀钛合金表面铀的氧化物存在两种形式,最外层为超化学计量的U02+x,厚度小于3nm,内层为化学计量的UO2。表面分析结果表明,加入缓蚀剂后,样品表面形成的钝化膜组成和结构发生明显改变;Cr2p谱的Lorentzian-Gaussian拟合结果表明铬酸钠在铀钛合金最外层形成Cr203、CrO3、CrOOH等多种铬化合物。这些成分能够增强钝化膜的致密性,有效阻碍氯离子的点蚀作用.铬酸钠与钼酸钠复配对铀钛合金具有优异的缓蚀性能,有望将这种复合缓蚀剂用于铀钛合金的表面钝化处理及加工冷却水中的添加剂。

程鹏[8](2012)在《N-酰基氨基酸化合物的合成及缓蚀性能研究》文中认为金属材料是现代社会中使用最广泛的工程材料,其腐蚀与防护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添加缓蚀剂是一种简便易行、成本低廉的方法,其良好的经济效益和优良的效果,使其成为防腐蚀技术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深入,一些毒性大、生物降解能力差的缓蚀剂在使用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限制,研究开发高效、低毒、环境友好的缓蚀剂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氨基酸类化合物具有来源广泛、无毒、易降解的特点,已成为缓蚀剂研究开发的重要方向。本文以L-谷氨酸、甘氨酸、肌氨酸钠和十一烯酸、癸酸、月桂酸、油酸、辛酸、苯甲酸为基本原料,采用Schotten-Banmann缩合法合成了N-酰基氨基酸系列化合物。根据实验数据选取了四种化合物:N-十一烯酰基谷氨酸(S1)、N-十一烯酰基甘氨酸(S2)、N-癸酰基谷氨酸(G1)、N-癸酰基甘氨酸(G2),采用静态挂片失重法、极化曲线、交流阻抗、环境扫描电镜等方法研对其在中性介质中对Q235钢的缓蚀性能进行了详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四种缓蚀剂在自来水溶液中对Q235钢均有良好的缓蚀效果,N-十一烯酰基谷氨酸在浓度为200mg/L时缓蚀效率能达到90%,而其余三种缓蚀剂所需浓度为300mg/L。四种缓蚀剂的加入都使腐蚀体系的自腐蚀电位增大,它们都是一种阳极型缓蚀剂。随着缓蚀剂浓度的增大,腐蚀电流密度逐渐减小,电荷传递电阻变大,表明缓蚀剂的存在抑制了电化学腐蚀过程,使得Q235钢腐蚀速率逐渐减小,缓蚀效率不断增大。缓蚀剂在Q235钢表面的吸附服从Langmiur等温吸附膜型,吸附过程是一种自发行为,是典型的物理吸附。添加缓蚀剂后的表观活化能都高于空白溶液,表明缓蚀剂的加入使得腐蚀反应的能垒增大,起到了负催化作用。

房娟娟,许斌[9](2008)在《钼酸盐缓蚀剂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文中认为从钼酸盐的缓蚀机理、与其他缓蚀剂的协同缓蚀效应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钼酸盐缓蚀剂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钼酸盐缓蚀剂今后的研究方向。

杨仁春[10](2007)在《钼酸盐缓蚀剂对A20碳钢缓蚀机理与协同效应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如何解决金属材料在循环冷却水中的腐蚀问题一直是工业生产中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钼酸盐缓蚀剂因无毒、无公害、热稳定性强、配伍性好等,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旨在以A20碳钢为对象,研究其在标准配置水中钼酸盐的缓蚀率、缓蚀机理以及复配协同效应,以降低其腐蚀速率,延长装置的操作周期和使用寿命。在不同MoO42-浓度下,试验跟踪测定了试液的电导率、氧含量、pH、MoO42-浓度和浊度随时间的变化。通过失重法、极化曲线法、电子显微扫描(SEM)和表面元素分析(EDS)等金属缓蚀评定方法,分析了MoO42-缓蚀性能,获得优化配方。研究结果表明:⑴钼酸盐是一种阳极型成膜剂。其成膜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诱导期、生长期和稳定期。诱导期约24h,是腐蚀过程最为迅速时期。缩短该阶段可有效提高药剂缓蚀率。生长期约48h,药剂浓度愈高,愈有利于膜的生长,且致密、厚实。其后,均为稳定期,维持药剂浓度为100mg?L-1即可。⑵Langelier饱和指数(L.S.I)是影响钼酸盐缓蚀率的重要因素。当它大于零,因属于结垢型水。挂片表面产生结垢型沉积膜,上下两层。对空白溶液,其主要成分下层是铁氧化物,上层是钙盐。膜厚薄,稀疏。加入MoO42-后,主要成分下层是FeMoO4,晶体生长均匀,致密,无裂痕,上层是CaMoO4和CaCO3,缓蚀率仅约6%。当它小于零,因属于腐蚀型水,在MoO42-浓度≥100 mg?L-1时,-缓蚀率提高到约20%。⑶当复配2 mg?L-1Zn2+后,同时产生阴、阳两极极化,减慢了金属和氧的离子化速度,缩短了诱导期,成膜致密厚实,缓蚀率提高到36.5%。⑷当复配25 mg?L-1C6H11O7Na、2mg?L-1Zn2+协同作用较明显,缓蚀率可达86.6%。复配分别2 mg?L-1、2 0mg?L-1和20mg?L-1的Zn2+、Co2+和Ni2+后,协同效应明显,缓蚀率大大增加。当MoO42-浓度从25mg·L-1增加到100mg·L-1时,缓蚀率由53.8%提高到92.4%。

二、复配钼酸盐缓蚀剂在自来水中的电化学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复配钼酸盐缓蚀剂在自来水中的电化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沉淀膜型缓蚀剂的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前言
    1.2 缓蚀剂的分类
    1.3 沉淀膜型缓蚀剂的应用
    1.4 本论文研究内容
    1.5 本论文的创新点
    1.6 参考文献
2 实验材料及测试方法
    2.1 实验材料及仪器
    2.2 电化学测试方法
    2.3 表面分析方法
    2.4 参考文献
3 沉淀膜型缓蚀剂诱发碳钢局部腐蚀的行为以及复配研究
    3.1 前言
    3.2实验
    3.3 实验结果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3.6 参考文献
4 沉淀膜型缓蚀剂抑制电偶腐蚀的机理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
    4.3 结果
    4.4 讨论
    4.5 本章小结
    4.6 参考文献
5 沉淀膜的离子选择性对耐蚀性的影响
    5.1 前言
    5.2 实验
    5.3 实验结果
    5.4 讨论
    5.5 本章小结
    5.6 参考文献
6 总结
致谢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2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

(2)钼酸盐复配体系对碳钢缓蚀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实验
    1.1 试样与试剂
    1.2 腐蚀失重实验
    1.3 表面分析
    1.4 电化学测试
2 结果与讨论
    2.1 失重分析
    2.2 SEM分析
    2.3 EDS分析
    2.4 极化曲线分析
    2.5 电化学阻抗 (EIS) 分析
3 结论

(3)再生水循环冷却系统中缓蚀阻垢剂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试验
    1.1 再生水水质及其稳定性
    1.2 试验方法
        1.2.1 缓蚀阻垢剂组成优化
        1.2.2 缓蚀阻垢机理研究
2 结果与讨论
    2.1 缓蚀阻垢剂的组成优化
        2.1.1 复配药剂的阻垢性能筛选
        2.1.2 复配药剂的缓蚀性能评价
        2.1.3 动态模拟试验
        2.1.4 复配药剂的环保性评价
    2.2 缓蚀阻垢机理研究
        2.2.1 腐蚀挂片表面分析
        2.2.2 阻垢机理
        2.2.3 缓蚀机理
3 结论

(4)钼酸钠和三乙醇胺对Q235碳钢小孔腐蚀的抑制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3.1 动电位极化实验结果及分析
    3.2 微区电位分布实验结果及分析
    3.3 电化学阻抗测试结果
    3.4 XPS分析结果
4 结论

(5)变价稀土—钼酸盐协同缓蚀体系的制备及其相关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腐蚀与防护意义
        1.1.2 腐蚀与防护方法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钼酸盐缓蚀剂的研究现状
        1.3.2 稀土缓蚀剂的研究现状
        1.3.3 缓蚀剂之间的缓蚀协同效应
        1.3.4 钼酸盐与其他缓蚀剂的协同效应
        1.3.5 稀土盐与其他缓蚀剂的协同效应
    1.4 本文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5.1 失重法
        1.5.2 形貌观察法
        1.5.3 电化学法
        1.5.4 能谱分析法(EDS)
        1.5.5 光电子能谱法(XPS)
        1.5.6 X射线衍射法(XRD)
    1.6 主要实验步骤
        1.6.1 试样制备
        1.6.2 溶液配制
        1.6.3 缓蚀实验
        1.6.4 缓蚀和协同缓蚀体系方案的确定
        1.6.5 最优缓蚀体系的获取
        1.6.6 缓蚀机理研究
第2章 盐酸溶液中Mo-Ce协同体系的制备及性能
    2.1 引言
    2.2 实验试剂与仪器
        2.2.1 主要化学试剂
        2.2.2 主要实验仪器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3.1 不同缓蚀剂在盐酸溶液中对X80管线钢的缓蚀作用
        2.3.2 氧化剂对Mo-Ce复合缓蚀剂性能的影响
        2.3.3 M_2S_2O_8用量对增强缓蚀率的影响
        2.3.4 Mo-Ce及Mo-Ce-S_2O_8~(2-)缓蚀体系保护膜的XPS分析
        2.3.5 Mo-Ce-S_2O_8~(2-)缓蚀体系保护膜的XRD分析
        2.3.6 X80管线钢在盐酸溶液中于不同缓蚀体系中的电化学特性
        2.3.7 X80管线钢于不同缓蚀体系中的腐蚀反应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
        2.3.8 (NH_4)_2S_2O_8对Mo-Ce复合缓蚀剂性能影响的机理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磷酸溶液中Mo-Ce协同体系的制备及性能
    3.1 引言
    3.2 实验试剂与仪器
        3.2.1 主要化学试剂
        3.2.2 主要实验仪器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不同缓蚀剂在磷酸溶液中对X80管线钢的缓蚀作用
        3.3.2 X80管线钢在磷酸溶液中于不同缓蚀体系中的电化学特性
        3.3.3 Mo-Ce复合缓蚀剂形成的保护膜的形貌及成分
        3.3.4 氧化剂对Mo-Ce复合缓蚀剂性能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有机小分子对Mo-Ce复合缓蚀剂缓蚀性能的改善
    4.1 引言
    4.2 实验试剂与仪器
        4.2.1 主要化学试剂
        4.2.2 主要实验仪器
    4.3 茜素红对Mo-Ce复合缓蚀剂缓蚀性能的改善
        4.3.1 磷酸溶液中茜素红对X80管线钢的缓蚀作用
        4.3.2 磷酸溶液中茜素红与Na_2MoO_4、Ce(NO_3)_3及Mo-Ce的协同作用
        4.3.3 X80管线钢在磷酸溶液中于不同缓蚀体系中的电化学特性
        4.3.4 X80管线钢在磷酸溶液中于不同缓蚀体系中的微观形貌
        4.3.5 三元缓蚀膜的XPS分析
        4.3.6 茜素红缓蚀剂的缓蚀机理
    4.4 香兰素对Mo-Ce复合缓蚀剂缓蚀性能的改善
        4.4.1 磷酸溶液中茜素红对X80管线钢的缓蚀作用
        4.4.2 磷酸溶液中茜素红与Na_2MoO_4、Ce(NO_3)_3及Mo-Ce的协同作用
        4.4.3 X80管线钢在磷酸溶液中于不同缓蚀体系中的电化学特性
        4.4.4 X80管线钢在磷酸溶液中于不同缓蚀体系中的微观形貌
        4.4.5 三元缓蚀膜的XPS分析
        4.4.6 香兰素缓蚀剂的缓蚀机理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硫酸溶液中协同体系的制备及性能
    5.1 引言
    5.2 实验试剂与仪器
        5.2.1 主要化学试剂
        5.2.2 主要实验仪器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5.3.1 不同缓蚀剂对X80管线钢的缓蚀作用
        5.3.2 X80管线钢在不同缓蚀体系中的电化学特性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复合缓蚀剂在不同酸溶液中的缓蚀机理
    6.1 复合缓蚀剂在盐酸溶液中的缓蚀机理
        6.1.1 Mo-Ce复合缓蚀剂的缓蚀机理
        6.1.2 Mo-Ce-S_2O_8~(2-)复合缓蚀剂的缓蚀机理
    6.2 复合缓蚀剂在磷酸溶液中的缓蚀机理
        6.2.1 Mo-Ce复合缓蚀剂的缓蚀机理
        6.2.2 Mo-Ce-有机小分子三元复合缓蚀剂的缓蚀机理
    6.3 Mo-Ce复合缓蚀剂在硫酸溶液中无缓蚀效果的原因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6)河南永煤矿区选煤厂设备防腐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图清单
表清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内容
2 碳钢在选煤厂三种水质中的腐蚀行为
    2.1 试验试样及前处理
    2.2 腐蚀介质
    2.3 试验方法
    2.4 试验结果与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腐蚀影响因素分析
    3.1 阴离子对设备腐蚀的影响
    3.2 水硬度对设备腐蚀的影响
    3.3 碱性条件下 pH 值对设备腐蚀的影响
    3.4 煤水两相介质对设备腐蚀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4 防腐蚀研究
    4.1 缓蚀剂保护
    4.2 混凝沉淀法
    4.3 电化学保护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7)缓蚀剂对铀及铀钛合金腐蚀行为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铀及铀合金的腐蚀研究概述
    1.3 缓蚀剂的发展及应用概述
        1.3.1 缓蚀剂的发展状况
        1.3.2 缓蚀剂的分类及缓蚀机理
        1.3.3 缓蚀剂的研究方法
        1.3.4 缓蚀剂在金属腐蚀中的应用
    1.4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方法及原理
    2.1 电化学测试系统
    2.2 电化学方法
        2.2.1 线性极化法(Linear Polarization)
        2.2.2 动电位极化法(Potentiodynamic Polarization)
        2.2.3 交流阻抗谱法(EIS)
    2.3 失重法(Weight-loss)
    2.4 表面分析方法
        2.4.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2.4.2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2.4.3 激光拉曼光谱(LRS)
        2.4.4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
第三章 亚硝酸钠对贫铀腐蚀行为的影响
    3.1 前言
    3.2 实验
        3.2.1 样品处理
        3.2.2 测试溶液配制
        3.2.3 电化学测试
        3.2.4 失重法测试
        3.2.5 表面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亚硝酸钠浓度对贫铀腐蚀行为的影响
        3.3.2 亚硝酸钠与三乙醇胺复配对贫铀腐蚀行为的影响
        3.3.3 温度对亚硝酸钠缓蚀效率的影响
        3.3.4 表面分析
    3.4 亚硝酸钠对贫铀的缓蚀作用机理探讨
    3.5 本章总结
第四章 钼酸钠对贫铀腐蚀行为的影响
    4.1 引言
    4.2 实验
        4.2.1 样品处理
        4.2.2 测试溶液配制
        4.2.3 电化学测试
        4.2.4 失重法测试
        4.2.5 表面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钼酸钠浓度对贫铀点蚀诱导期的影响
        4.3.2 钼酸钠复合缓蚀剂对贫铀腐蚀行为的影响
        4.3.3 温度对钼酸钠缓蚀效率的影响
        4.3.4 贫铀在自来水中浸泡后的表面分析
        4.3.5 钼酸钠对贫铀的缓蚀作用机理探讨
    4.4 本章总结
第五章 铬酸钠对铀钛合金腐蚀行为的影响
    5.1 引言
    5.2 实验
        5.2.1 样品及试剂
        5.2.2 电化学测试
        5.2.3 失重法
        5.2.4 表面分析
    5.3 结果与讨论
        5.3.1 铬酸钠对铀钛合金自腐蚀电位的影响
        5.3.2 铬酸钠浓度对铀钛合金缓蚀效率的影响
        5.3.3 铬酸钠对铀钛合金电化学腐蚀过程的影响
        5.3.4 铬酸钠对铀钛合金电极表面状态的影响
        5.3.5 温度对铬酸钠缓蚀效率的影响
    5.4 铀钛合金腐蚀形貌及成分分析
    5.5 铬酸钠对铀钛合金缓蚀作用机理探讨
    5.6 本章总结
第六章 结论
    6.1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硕士期间文章发表及会议交流情况

(8)N-酰基氨基酸化合物的合成及缓蚀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前言
    1.2 缓蚀剂的分类与作用机理
    1.3 中性介质缓蚀剂
    1.4 氨基酸类缓蚀剂
    1.5 缓蚀剂性能研究方法
    1.6 本课题的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2 N-酰基氨基酸化合物的合成
    2.1 合成路线及反应原理
    2.2 N-酰基氨基酸化合物的合成
    2.3 本章小结
3 十一烯酰基氨基酸的缓蚀性能研究
    3.1 实验药品与仪器
    3.2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4 本章小结
4 癸酰基氨基酸的缓蚀性能研究
    4.1 实验药品与仪器
    4.2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4 本章小结
5 N-酰基氨基酸的缓蚀机理研究
    5.1 不同烷基对缓蚀效率的影响
    5.2 不同氨基酸对缓蚀效率的影响
6 全文总结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钼酸盐缓蚀剂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缓蚀机理
2 钼酸盐与其他缓蚀剂的协同效应研究
    2.1 钼酸盐与无机缓蚀剂的协同效应
    2.2 钼酸盐与有机缓蚀剂的协同效应
3 发展方向

(10)钼酸盐缓蚀剂对A20碳钢缓蚀机理与协同效应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英文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概述
        1.1.1 研究进展
        1.1.2 水处理缓蚀剂发展前景
    1.2 水处理缓蚀剂分类
    1.3 缓蚀机理
        1.3.1 氧化膜型缓蚀机理
        1.3.2 沉淀膜型缓蚀机理
        1.3.3 吸附膜型缓蚀机理
    1.4 钼酸盐缓蚀剂
        1.4.1 钼酸盐缓蚀剂的应用
        1.4.2 钼酸盐缓蚀剂的优点
        1.4.3 钼酸盐的缓蚀机理
        1.4.4 钼酸盐缓蚀性能的影响因素
    1.5 饱和指数
    1.6 缓蚀性能的评价方法
        1.6.1 失重法
        1.6.2 Tafel 极化曲线法
        1.6.3 SEM 和EDS 分析法
    1.7 本论文研究意义和目的
2 试验部分
    2.1 失重法
        2.1.1 试剂
        2.1.2 仪器
        2.1.3 试验条件
        2.1.4 失重试验法
        2.1.5 试验参数测定
        2.1.6 试验过程
        2.1.7 腐蚀速率和缓蚀率计算
    2.2 表面分析
        2.2.1 试验仪器和条件
        2.2.2 试验过程
    2.3 Tafel 极化曲线法
        2.3.1 试验设备和仪器
        2.3.2 试验过程
        2.3.3 Tafel 斜率的测定特点、原理和缓蚀率计算
3 试验结果和讨论
    3.1 失重法
        3.1.1 Langelier 饱和指数对腐蚀速率和缓蚀率影响
        3.1.2 试液pH 值随时间的变化
        3.1.3 试液溶解氧随时间的变化
        3.1.4 试液电导率随时间的变化
        3.1.5 试液浊度随时间的变化
        3.1.6 试液MoO_4~(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3.1.7 试验运行时间对缓蚀率影响
        3.1.8 结论
    3.2 试片形貌学分析
        3.2.1 L.S.I=0.085 下SEM 和EDS 分析
        3.2.2 L.S.I= -5.465 下SEM 和EDS 分析
        3.2.3 L.S.I=0.085 下加入Zn~(2+)后SEM 和EDS 分析
        3.2.4 结论
    3.3 极化曲线法
        3.3.1 不同MoO_4~(2-)浓度下Tafel 曲线
        3.3.2 MoO_4~(2-)与Zn~(2+)复配试验中Tafel 曲线
        3.3.3 MoO_4~(2-) 、Zn~(2+)和C_6H_(11)O_7Na 复配试验中Tafel 曲线
        3.3.4 正交试验分析MoO_4~(2-)、Ni~(2+)、Co~(2+)和Zn~(2+)对缓蚀率影响
        3.3.5 MoO_4~(2-) 、Zn~(2+)和Ni~(2+)复配试验中Tafel 曲线
        3.3.6 MoO_4~(2+) 、Zn~(2+) 、Ni~(2+)和Co~(2+)复配试验Tafel 曲线
        3.3.7 结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复配钼酸盐缓蚀剂在自来水中的电化学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沉淀膜型缓蚀剂的机理研究[D]. 胡帅.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2]钼酸盐复配体系对碳钢缓蚀作用研究[J]. 李红兵,李爱农,林志峰,许立坤. 电镀与精饰, 2018(05)
  • [3]再生水循环冷却系统中缓蚀阻垢剂的优化研究[J]. 郭浩,田一梅,孟露,刘骋,王宏. 材料保护, 2016(10)
  • [4]钼酸钠和三乙醇胺对Q235碳钢小孔腐蚀的抑制作用[J]. 刘旭霞,左禹,唐聿明.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2016(03)
  • [5]变价稀土—钼酸盐协同缓蚀体系的制备及其相关机理研究[D]. 朱艳华. 西南石油大学, 2014(02)
  • [6]河南永煤矿区选煤厂设备防腐蚀研究[D]. 田江漫. 中国矿业大学, 2014(02)
  • [7]缓蚀剂对铀及铀钛合金腐蚀行为的影响[D]. 蔡定洲.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2013(02)
  • [8]N-酰基氨基酸化合物的合成及缓蚀性能研究[D]. 程鹏. 华中科技大学, 2012(07)
  • [9]钼酸盐缓蚀剂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 房娟娟,许斌. 山东化工, 2008(11)
  • [10]钼酸盐缓蚀剂对A20碳钢缓蚀机理与协同效应的研究[D]. 杨仁春. 新疆大学, 2007(01)

标签:;  ;  ;  ;  ;  

自来水中复合钼酸盐缓蚀剂的电化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