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3例(论文文献综述)
高二娥[1](2018)在《创伤性骨折术后脂肪栓塞综合征患者临床特点与影像学诊断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创伤性骨折术后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患者临床特点与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3月~2018年2月本院骨伤科收治的14例创伤性骨折并经手术治疗后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发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治疗前后影像学检查等,总结归纳其临床特点与影像学特征在患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结果 (1)临床特点:脂肪栓塞综合征多并发于严重创伤性骨折或骨折术后(1~3)d内,主要表现为呼吸系统及神经系统症状;(2)影像学特征:胸部影像学提示双肺呈大片或斑片状弥漫性非感染性浸润性阴影,严重者呈"暴风雪样"改变,头颅影像学提示急性弥漫性脑组织肿胀变化。结论 FES在临床并发症中虽然极为少见,但容易误诊、漏诊,死亡率高;对于有严重创伤性骨折或骨折手术病史者,应结合临床表现及常规影像学检查早期对FES进行诊断,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使患者预后得到进一步改善。
屠春晖,郭斌,刘建磊,陈师[2](2017)在《对4例下肢长骨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患者进行早期诊治的效果分析》文中提出目的 :探讨对4例下肢长骨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FES)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2011年8月至2014年1月期间在浙江省宁海县第一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4例下肢长骨骨折并发FE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有2例患者在术前并发FES,有2例患者在接受有限切开亚洲型股骨顺行髓内钉内固定术后并发FES。对这4例患者均采用以呼吸支持为主的综合疗法进行治疗。对在术前并发FES的2例患者,在其FES的表现消失、肺部影像明显好转后,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对其进行治疗。结果 :这4例患者均取得良好的疗效,其FES均未复发。对这4例患者进行512个月随访的结果显示,其骨折部位均获得临床愈合,其下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对下肢长骨骨折并发FES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显着改善其预后,促进其下肢功能的恢复。
罗程[3](2017)在《骨折并发FES定量评估与联合药物预防的时间依赖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Fat Embolism Syndrome,FES)是创伤后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由脂肪栓子阻塞血管腔导致的一系列临床表现。下肢单纯长骨干骨折并发FES的发病率为0.5-2.0%,下肢多发骨折或骨盆骨折中为5%-10%,其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低氧血症、无脑外伤的意识障碍及皮肤粘膜出血点。目前尚无直接溶解脂肪栓子的药物,FES救治起来十分凶险,危及生命,所以预防一直是FES研究的重点。本研究拟用损伤严重度改良评分法(Revised Injury Severity Score,RISS)来定量评估FES发生的风险,避免药物预防FES的盲目性,以探讨不同伤因的骨创伤规律及RISS值与FES发生的关系,根据临床经验为选择预防患者提供依据,保证联合药物预防的疗效。临床上发现糖皮质激素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对FES有良好的预防作用,但药物的选择及疗程临床上差异较大,临床上无统一的用药标准,导致预防FES的疗效各异。为了探究最佳的糖皮质激素与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应用、用药疗程,本实验采取同种异体兔的骨髓脂肪组织注射建立FES的动物模型,观察不同的糖皮质激素和低分子右旋糖酐组合、不同用药时间在兔的FES模型上的预防效果,指导临床上最佳糖皮质激素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的用药选择及用药疗程。方法实验一: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于1993年1月-2009年11月收治的47例骨折并发FES患者分为A、B两组,采用RISS对骨创伤患者进行计量评估,A组为不伴内脏损伤的多发性骨折患者,B组为同时合并胸、腹、颅脑等其他部位损伤的多发性骨折患者,对两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RISS与FES发生之间的相关性。实验二:选取雄性健康新西兰兔36只,体重在2.5-3.0kg之间,按随机数字表分为6组。A组为应用地塞米松组,B组为低分子右旋糖酐组,C组为甲强龙组,D组为地塞米松和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应用组,E组为甲强龙与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用药组,F组为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6组均采用注射同种异体兔的骨髓脂肪诱发脂肪栓塞综合征,6组在注射骨髓脂肪前1h均接收相应药物的预防性注射,随后观察6组在栓塞前及注射后各个时间点的肛温、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partialpressureofoxygen,Pa O2)、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栓塞48h后处死取肺组织标本做HE、油红O染色观察。实验三:选取雄性健康新西兰兔30只,按随机数字表分为5组。A组为8h组,B组为24h组,C组为48h组,D组为72h组,E组为空白对照组。5组均采用注射同种异体兔的骨髓脂肪诱发脂肪栓塞综合征,5组在注射骨髓脂肪栓子前1h均接收药物的预防性注射,每组均间隔8h重复注射药物一次,随后观察5组在注射药物前及注射后各个时间点的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partialpressureofoxygen,Pa O2)、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随后处死模型兔取肺组织标本行HE、油红O染色、电镜观察。结果实验一:全部骨创伤并发FES患者的病例的RISS评分均在11分以上:单纯多发性创伤骨折6例,RISS值位于11-18之间;伴有颅脑或胸腹腔内脏器损伤的多发性骨折创伤患者中有38例,RISS分值在18-25之间,另外3例分值>25分。FES的发生与RISS分值呈正相关(P<0.05)。实验二:1.肛温:各组肛温在注射脂肪栓子后2h、4h均呈进行性上升,但注射后8h、24h、48h逐渐下降,注射后2h、4h、8h、24h、48h肛温均为D组或E组<A组或C组。注射后2h、4h、8h、24h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PaO2:各组PaO2在注射脂肪栓子后2h均呈迅速下降,但注射后4h、8h、24h、48h逐渐回升,注射后2h、4h、8h、24h、48h Pa O2均为D组或E组>A组或C组,各组之间注射后2h、4h、8h、24h、48h各组之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FFA:各组FFA在注射脂肪栓子后2h、4h、8h呈进行性升高,但注射后24h、48h逐渐下降,注射后2h、4h、8h、24h FFA均为D组或E组<A组或C组,注射后2h、4h、8h、48h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血小板计数:各组PLT在注射脂肪栓子后各个时间点变化时高时低,无规律可循,各组注射前及注射后2h、4h、8h、24h、48h各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HE染色:处死取肺组织行常规HE染色,肺泡间质水肿,肺泡腔内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红细胞外渗,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病理变化程度F组>B组>A组>C组>D组>E组。6.油红O染色:各组油红O染色肺泡、肺支气管毛细血管内可见染成桔红色的脂滴,桔红色的脂滴大小及数量F组>B组>A组>C组>D组>E组。实验三:1.呼吸频率:各组呼吸频率在注射脂肪栓子后8h均呈进行性上升,但注射后24h、48h、72h逐渐下降。各组栓塞前呼吸频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68,P=0.442),各组栓塞后8h、24h、48h、72h呼吸频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Pa O2:各组PaO2在注射脂肪栓子后8h均呈逐渐下降,但注射后24h、48h、72h逐渐回升。各组栓塞前呼吸频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43,P=0.706),各组栓塞后8h、24h、48h、72h呼吸频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FFA:各组FFA在注射脂肪栓子后8h均呈逐渐上升,但注射后24h、48h、72h逐渐下降。各组栓塞前FFA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12,P=0.798),各组栓塞后8h、24h、48h、72h呼吸频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白细胞计数:各组WBC在注射脂肪栓子后8h均呈逐渐上升,但注射后24h、48h逐渐下降。各组栓塞前呼吸频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59,P=0.957),各组于栓塞后8h、24h、48h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之间差异于栓塞后72h有统计学意义(F=2.805,P=0.047)。5.HE染色:光镜下可见广泛肺间质水肿,红细胞渗出,A组肺间质中度水肿,红细胞中度外渗;B组肺间质轻度水肿,轻度外渗;C组肺间质、肺泡腔轻度水肿;D组肺间质、肺泡腔轻度炎性浸润;E组肺间质严重水肿,肺泡腔出血严重。6.油红O染色:光镜下可见A组肺血管腔可见中度大小桔红色脂滴堵塞,B组可见轻度大小桔红色脂滴堵塞血管腔,C组可见广泛小脂滴堵塞血管腔,D组可见小脂滴散在分布在血管腔内,E组可见大脂滴差不多完全栓塞血管腔。7.电镜观察:A组肺泡腔内有巨噬细胞,内含较多溶解体,肺泡腔内现淋巴细胞,有炎症细胞浸润;B组肺泡腔内有少量巨噬细胞,二型细胞板层小体有排空,细胞器无明显肿胀;C组肺泡隔增宽,有炎症细胞轻度浸润,二型细胞板层小体轻微排空;D组毛细血管有炎症细胞浸润,肺泡腔有点轻度红细胞渗出,毛细血管腔内有少量巨噬细胞;E组肺泡腔见大量巨噬细胞,二型细胞板层小体较多,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重度肿胀,肺间质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结论1、骨折创伤严重度与FES的发生之间具有相关性,当单纯多发性骨折创伤患者RISS值11、伴有颅脑或胸腹腔内脏器损伤的多发性骨折RISS值18时,易发生FES,应采取预防措施。2、糖皮质激素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具有有效预防FES的作用,甲强龙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组>地塞米松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组>甲强龙组>地塞米松组>低分子右旋糖酐组>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3、最佳剂量的甲强龙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注射疗程(24h,8h/次)优于(8h,8h/次),甲强龙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注射疗程(24h,8h/次)与(48h,8h/次)、(72h,8h/次)之间对脂肪栓塞综合征的预防效果无明显差异。
王东振,史立信,臧颖卓,张文超,王传海,张林燕,孙夏青[4](2016)在《骨折并脑型脂肪栓塞综合征七例诊治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7例骨折并脑型脂肪栓塞综合征(CFES)患者的诊治情况。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5年7月清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骨折并CFES患者7例,回顾性分析其诊断及治疗过程。结果 7例CFES患者中5例发生在骨折创伤后,2例发生在骨折固定术后。4例患者经积极综合治疗328 d后意识逐渐好转,其中2例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2例患者并发大脑半球多发脂肪栓塞,后经积极治疗无效死亡1例,持续植物生存状态1例。结论骨折或骨折术后早期出现精神症状、意识障碍者应高度警惕CFES,并及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以有效保护脑功能,促进骨折愈合。
陈艳平,毕大卫[5](2015)在《多发性骨折并发隐匿性脂肪栓塞综合征诊治心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多发性骨折并发隐匿性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早期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6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7例多发性骨折后并发隐匿性脂肪栓塞综合征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患者获成功救治,1例因病情危重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随访3月、6月、1年,6例患者均正常,无神经及智能方面的功能障碍。结论隐匿性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治疗,早期诊断是关键;采用呼吸支持等稳定生命体征及其早期使用大剂量激素等结合的常规综合治疗效果理想。
王嘉慧[6](2014)在《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护理》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14例骨折后引起脂肪栓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早期体征检查、症状观察,实行分期护理的经验。结果 14例骨折合并脂肪栓塞综合征患者中,治愈出院12例,病死2例。结论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的患者给予早期监测与精心护理,可明显降低患者病死率及致残率。
赵秀娟[7](2014)在《多发管状骨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多发管状骨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的护理方法,并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患者64例,实施护理干预前30例,实施护理干预后34例,比较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统计两组的预后。结果观察组发生低氧血症、呼吸道梗阻以及肺水肿的比例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好转出院的比例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死亡的比例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降低脂肪栓塞后患者的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王宏伟,王一兵,郑智君,李晓军,李建军,吴啸波,梁卫东,李力更[8](2013)在《下肢长骨干骨折合并颅脑损伤并发脑型脂肪栓塞综合征三例诊治体会》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下肢长骨干骨折合并颅脑损伤并发脑型脂肪栓塞综合征(FES)的早期诊断及骨折的内固定治疗方法。方法 3例长骨干骨折行颅脑MRI及动态眼底检查等早期明确诊断合并颅脑损伤、脑型FES,待FES临床表现消失后7 d采用非扩髓髓内钉闭合或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结果术后无FES复发,骨折于术后10~13周临床愈合,患肢功能均恢复良好。结论对于下肢长骨干骨折合并颅脑损伤并发脑型FES患者通过早期明确诊断及损伤控制干预,正确选择手术时机及内固定方式,疗效满意。
马威,刘军,黄雪莲,黄涛[9](2012)在《四肢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患者的早期临床诊断和治疗》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四肢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患者的早期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7例确诊为四肢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早期诊断和治疗措施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7例患者中有4例为双侧股骨干骨折,1例为股骨干骨折并骨盆骨折,2例为单纯股骨干骨折;5例为闭合性骨折,病程中合并休克4例。7例患者经治疗后死亡1例,余6例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均得到改善,骨折按期愈合,功能恢复较好,生活可自理。随访1~3年无死亡病例。结论早期诊断和治疗可降低四肢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改善患者预后,其中,筛选高危患者,并随之加强病情监测,及早诊断并采取早期综合治疗措施是四肢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患者的合理临床救治策略。
何川,马旅明,谭并志,甘育军,黄变昌[10](2011)在《脂肪栓塞综合征22例诊断与治疗》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骨折后脂肪栓塞综合征(脂肪栓塞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院2006年5月至2011年02月收治的22例骨折后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患者21例治愈,未遗留后遗症,1例死亡。结论:对骨折致脂肪栓塞综合征强调早期诊断及治疗,发生脂肪栓塞综合征时采用呼吸支持、纠正低氧血症、早期大剂量激素与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
二、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3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3例(论文提纲范文)
(1)创伤性骨折术后脂肪栓塞综合征患者临床特点与影像学诊断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及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及经过 |
1.3 影像学检查 |
1.4 观察指标 |
2 结果 |
2.1 影像学特征 |
3 讨论 |
(2)对4例下肢长骨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患者进行早期诊治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诊断情况 |
1.3 治疗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对FES发病情况的分析 |
3.2 对下肢长骨骨折患者进行术前处理对预防FES的意义 |
3.3 为下肢长骨骨折患者选择有效内固定方式的意义 |
(3)骨折并发FES定量评估与联合药物预防的时间依赖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骨折并发FES损伤严重度定量评估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糖皮质激素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预防兔脂肪栓塞综合征的药物筛选研究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甲强龙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预防兔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时间依赖性研究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附录(一)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二)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附录(三)致谢 |
(4)骨折并脑型脂肪栓塞综合征七例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临床表现 |
1.3 实验室检查 |
1.4 治疗方法 |
2 结果 |
3讨论 |
(5)多发性骨折并发隐匿性脂肪栓塞综合征诊治心得(论文提纲范文)
1临床资料及方法 |
1.1一般资料 |
1.2治疗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6)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护理方法 |
2.1 观察病情变化 |
2.1.1 呼吸变化 |
2.1.2 神经系统症状 |
2.1.3 出血点 |
2.1.4 心率变化 |
2.1.5 体温变化 |
2.1.6 辅助检查 |
2.1.7 尿量变化 |
2.2 具体护理措施 |
2.2.1 吸氧 |
2.2.2保持呼吸道通畅 |
2.2.3 意识改变时的护理 |
2.2.4 气管插管护理 |
2.2.5 骨折固定护理 |
2.2.6 输液护理 |
3 结果 |
4讨论 |
(7)多发管状骨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护理干预方法 |
1.2.1 脂肪栓塞的预防护理 |
1.2.2 病情观察 |
1.2.3 心理干预及饮食指导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发生并发症情况的比较 |
2.2 两组预后的比较 |
3 讨论 |
(8)下肢长骨干骨折合并颅脑损伤并发脑型脂肪栓塞综合征三例诊治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早期诊断 |
1.3 治疗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早期诊断 |
3.2 长骨干骨折的内固定治疗 |
四、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3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创伤性骨折术后脂肪栓塞综合征患者临床特点与影像学诊断意义[J]. 高二娥. 新疆医学, 2018(09)
- [2]对4例下肢长骨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患者进行早期诊治的效果分析[J]. 屠春晖,郭斌,刘建磊,陈师. 当代医药论丛, 2017(19)
- [3]骨折并发FES定量评估与联合药物预防的时间依赖性研究[D]. 罗程.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7(01)
- [4]骨折并脑型脂肪栓塞综合征七例诊治分析[J]. 王东振,史立信,臧颖卓,张文超,王传海,张林燕,孙夏青.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6(04)
- [5]多发性骨折并发隐匿性脂肪栓塞综合征诊治心得[J]. 陈艳平,毕大卫.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15(01)
- [6]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护理[J]. 王嘉慧.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11)
- [7]多发管状骨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探讨[J]. 赵秀娟. 中国当代医药, 2014(22)
- [8]下肢长骨干骨折合并颅脑损伤并发脑型脂肪栓塞综合征三例诊治体会[J]. 王宏伟,王一兵,郑智君,李晓军,李建军,吴啸波,梁卫东,李力更.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3(06)
- [9]四肢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患者的早期临床诊断和治疗[J]. 马威,刘军,黄雪莲,黄涛.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2(27)
- [10]脂肪栓塞综合征22例诊断与治疗[J]. 何川,马旅明,谭并志,甘育军,黄变昌.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