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干燥花市场开发具有广阔前景(论文文献综述)
王庆颖,张志锋,吕露阳,李芸,王伟钰,王心语,董儒银[1](2021)在《花类药食同源中药安全性评价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国内外兴起"食花风"。关于花的研究不再局限于观赏价值,其作为中药的现代药理学研究、剂型研制、毒理学等方面和作为食品、保健品的资源开发、营养价值、加工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报道越来越多。故花类药用、食用品种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通过查阅和整理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对药用、食用花类中药的安全性或不良反应进行综述,为其食疗和保健研究提供参考。
李琥[2](2020)在《红花及高乌头中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工艺优化》文中研究指明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具有活血通经、去瘀止痛等功效,其花中主要活性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红花种子经压榨提油后得到的红花籽粕中富含丰富蛋白质,可作为一种优质的新兴蛋白质资源。毛茛科高乌头(Aconitum sinomontanum Nakai)具有镇痛、抗心律失常、抗炎消肿、抗肿瘤等功效,其主要活性成分为高乌甲素和冉乌头碱,且氢溴酸高乌甲素为我国首创无成瘾性中枢性镇痛药物,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及开发前景。因此,如何优化提取工艺,提高红花干燥花及高乌头干燥根中活性成分的提取率尤为重要。本研究选取不同品种的红花和高乌头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的提取方法提取其有效成分,主要包括:(1)以总黄酮提取率作为参考指标,采用加热回流法提取红花干燥花中的总黄酮;(2)以蛋白质提取率为参考指标,采用加热辅助碱溶酸沉法和超声辅助碱溶酸沉法提取红花籽粕中蛋白质;(3)以高乌甲素和冉乌头碱的总提取率为参考指标,采用加热回流法和超声细胞破碎法提取高乌头干燥根中的高乌甲素及冉乌头碱。在各单因素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辅以正交实验或响应面实验,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凯式定氮等技术,对两种药用植物的主要有效成分进行分析,确定上述各实验的最佳提取工艺,并为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本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红花干燥花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优化采用加热回流法,以乙醇作溶剂进行单因素实验,并以单因素实验结果为基础,以总黄酮提取率为参考指标,按L9(34)设计正交实验,研究如何能效提取红花干燥花中的总黄酮。研究结果表明:(1)红花干燥花中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因素依次为:提取温度>料液比>乙醇浓度>提取时间;(2)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5)、提取温度(85℃)、提取时间(2.5 h)、乙醇浓度(75%)、提取次数(2次),提取率可达5.45%,高于颜辉、井文华及王超等人的报道,且方法简单,易于操作,适用于工业化生产。2.红花籽粕中蛋白质的提取工艺优化分别采用加热辅助碱溶酸沉法和超声辅助碱溶酸沉法进行单因素实验,以氢氧化钠水溶液为溶剂,以蛋白质提取率为参考指标,并将单因素实验结果与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相结合,筛选其最佳提取工艺。实验结果表明:(1)加热辅助碱溶酸沉法的红花籽粕蛋白质得率可达31.44%,具体参数条件为:(1)红花籽粕中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因素水平依次为:料液比>提取时间>p H值>提取温度;(2)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1.8)、p H值(10.24)、提取时间(50 min)、提取温度(41.8℃),提取次数(2次);(2)超声辅助碱溶酸沉法蛋白质得率可达40.13%:(1)红花籽粕中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因素水平依次为:超声时间>超声功率>料液比>p H值;(2)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30.2)、p H值(9.09)、超声时间(80 min)、超声功率(240 W),提取次数(2次)。综上所述,超声辅助碱溶酸沉法蛋白质提取率高于加热辅助碱溶酸沉法且该提取率高于夏明及李保山等人的报道,工艺操作简便,成本低,适用于工业化生产。3.高乌头干燥根中高乌甲素和冉乌头碱的提取工艺优化分别采用超声细胞破碎法和加热回流法进行单因素实验,以一定比例的95%乙醇、乙酸乙酯及氨试剂为溶剂,以高乌甲素和冉乌头碱的总提取率为参考指标,并将单因素实验结果与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相结合,通过HPLC法进行定性定量检测,筛选其最佳提取工艺。实验结果表明:(1)超声细胞破碎法的高乌甲素及冉乌头碱总提取率可达0.82%,具体参数条件为:(1)高乌甲素及冉乌头碱总提取率的影响因素水平依次为:超声时间>超声功率>料液比;(2)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64.7)、提取时间(59.85 min)、提取功率(250.5 W)、提取次数(2次);(2)加热回流法中高乌甲素及冉乌头碱总提取率可达1.03%,具体参数条件为:(1)高乌甲素及冉乌头碱提取率的影响因素水平依次为: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2)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69.9)、提取温度(74.7℃)、提取时间(2.5 h)时、提取次数(2次)。综上所述,加热回流法优于超声细胞破碎法。
濮宗进[3](2020)在《红花资源化学与质量标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基于文献研究总结了目前红花资源化学的研究现状,以及质量标准的研究进展。结合中药资源化学的研究思路,针对我国的红花资源进行分析与评价,对其生长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过程作初探,进一步制定了红花药材质量标准。本论文共分为四章内容。一、文献研究从资源化学角度,综述了红花中的各类资源性化学成分,包括醌式查耳酮苷类、黄酮类、生物碱类及有机酸等。对目前红花的采收加工、资源利用进行总结。归纳了红花中色素提取的常用方法,以及红花药材的质量标准研究。红花不仅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而且还经常用于食品、化妆品、服装染色,同时红花籽油还可食用,因此,红花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二、红花药材资源化学研究:(一)红花黄酮类成分资源化学研究及质量评价基于超高效液相三重四级杆线型离子阱串联质谱(UPLC-QTRAP(?)/MS2),建立了一种同时测定红花中16种黄酮类成分的方法,该方法准确,快速。分析了来自不同产地的样品。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江苏与安徽产的样品成分组成相似,新疆、甘肃、河南产的红花化学成分组成相似,说明不同产地的的红花黄酮类成分的组成存在差异,不同的地理生态环境影响了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针对红花中的特征性成分的研究,能够为红花质量评价和产地区分提供依据。样品采集过程中,发现不同批次的红花药材外观性状并不完全相同,不同的样品,颜色存在差异。采用色差分析仪对红花的颜色进行数值化分析,进一步研究发现红花的颜色与其内在成分的含量存在显着的相关性。进一步基于斑马鱼血栓模型,评价了不同颜色的红花的抗血栓药效。研究结果显示:不同颜色的的红花抗血栓的活性存在差异。提示红花的颜色可能可以成为其质量控制的评价指标之一。(二)核苷类及氨基酸类成分资源化学评价目前,红花在食品上的直接使用较少,因此针对其核苷类及氨基酸类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其成为功能性食品的潜力,扩大其应用范围。研究结果显示:红花中的尿苷(0.154~0.498 mg/g)、胞苷(0.093~0.205 mg/g)、鸟苷(0.116~0.281 mg/g)、赖氨酸(0.336~1.058 mg/g)、缬氨酸(0.334~1.031 mg/g)、苯丙氨酸(0.305~0.790 mg/g)含量较高,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采用化学计量学的分析手段,对来自不同产地的红花样品进行分析,首先采用无监督分析方法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然后采用有监督分析方法对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对不同地区的红花进行分类。来自甘肃与新疆的红花的含量接近,来自云南的红花与来自其他地区的红花在核苷类和氨基酸类成分的含量上存在差异。(三)无机元素资源化学评价为了提高食用、药用的安全性,基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对红花中的无机元素进行了分析。红花中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大量元素K、P和Na以及微量元素Fe、B和Zn。同时,Cu、Hg、Pb的含量较高,As和Cd仅在部分样品有检出。比较了不同产地之间的各类元素的差异,云南的红花中Hg、P含量高与其他地区的样品,各地区的样品中Cu含量无显着性差异。来自甘肃的红花Na和Mg含量显着高于其他地区的样品,来自云南的红花中K含量显着低于地区的样品,研究结果为红花栽培过程中的合理施肥和药材质量控制提供依据。三、基于植物代谢组学的红花动态变化研究(一)不同产地红花植物代谢组学研究基于植物代谢组学的研究思路,对不同地区的样品进行全面分析,发现不同的地理生态环境影响了红花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甘肃与新疆的红花次生代谢产物组成相似,有助于扩大红花药材的种植区,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效益。而对差异性代谢物的分析发现,来自不同产地的红花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红花中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脱水红花黄色素B(ASYB)的含量上。HSYA、ASYB都是红花黄色素的主要成分,因此两种成分的含量能够影响红花药材的质量评价(二)不同产地红花植物代谢组学研究对花期内5个不同阶段的样品分析,从总离子流图中,能够发现阶段1(黄色)到阶段5(暗红色)的过程中,红花中的HSYA的含量先升高后逐渐下降,而Carthamin的含量逐渐升高。而差异性代谢物的分析发现,HSYA与Carthamin是影响最大的变量,提示可能是由于以上两种成分含量的变化,导致红花的颜色变化。由于花期内红色素与黄色素的含量不同,可根据应用途径的不同,设置不同的采收时间、规格等级,增加红花的利用途径,从而提高红花的价值,为农户带来更高经济效益。四、红花药材质量标准研究(一)红花指纹图谱研究建立了红花特征性指纹图谱,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显示:不同产地的红花化学成分组成存在差异,其中东西部的红花差异较为明显,新疆、甘肃、云南、四川的红花成分组成较为相似,目前,红花的主要产区也集中在上述几个省份。研究结果表明,新疆、甘肃、云南、四川的红花药材在成分组成上具有一定相似性,因此使用上述产区的红花药材,能够降低产地差异对红花药材的影响。(二)红花质量标准研究及其质量评价参考其他药典条件,优化了薄层鉴别条件,增加了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斑点识别。增加了脱水红花黄色素B的含量测定,增加了红花特征指纹图谱的研究,制定了优质红花等级质量标准,为红花质量控制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不同地区所产的红花中,黄酮类、无机元素类,核苷类、氨基酸类资源性化学成分均存在一定差异,不同的地理生态环境可能导致了其植物体内化学成分组成的变化。基于植物代谢组学的分析发现,不同产地的红花,黄色素类成分的含量可能是导致差异的主要因素,影响最大的是羟基红花黄色素A、脱水红花黄色素B。在红花的开放过程中,管状花由黄变红,黄色素类成分呈现先升高后逐渐降低的趋势,而红色素类成分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建立的薄层鉴别方法也能体现出红色素与黄色素的含量差异。
杨晨星[4](2020)在《2种苦苣苔科观赏植物组织培养及应用》文中指出苦苣苔科(Gesneriaceae)植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大多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但目前市场上培育的品种大都无法结实,而且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许多苦苣苔科的植物都濒临灭绝。大岩桐(Sinningia speciosa(Lodd.)Hiern)和非洲紫罗兰(Saintpaulia ionantha Wendl)是两种常见的苦苣苔科的观赏花卉,自身繁殖困难。目前市场上大部分观赏花卉都是杂合体,通过有性繁殖进行繁育,后代容易发生性状分离,造成品种退化,利用传统方法得到的植株,容易感染病菌,降低经济价值。通过组织培养得到的植株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更多优良的性状。利用组培快繁技术进行观赏花卉再生体系的建立,提高了花卉品质,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能够有效地促进品种改良、新品种选育和分子育种的发展,推动观赏植物产业的发展。为了保护种质资源及更好的进行商品化生产,对其进行组织培养的深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大岩桐和非洲紫罗兰为试验材料,通过组织培养的方法,探讨了不同激素组合对两种植物各培养阶段的影响,筛选出最佳培养基:大岩桐最佳诱导增殖培养基为MS+6BA0.5mg·L-1+KT0.5mg·L-1,最佳生根培养基为 1/2MS+NAA0.5mg·L-1,非洲紫罗兰最佳诱导增殖培养基为MS+6BA1.Omg·L-1+KT1.Omg·L-1,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2 mg·L-1或1/2MS+NAA0.5mg·L-1,为苦苣苔科植物的组培快繁体系的完善提供理论支持;并且对大岩桐叶片外植体进行了消毒灭菌方法的对比,将外植体先用75%酒精灭菌30s,结合0.1%HgCl2或5%NaClO灭菌10min效果最好,为组织培养中被毛植物消毒灭菌困难的问题提供了参考。在此基础上,使用3种栽培基质对大岩桐和非洲紫罗兰组培苗进行了移栽,大岩桐均全部成活,非洲紫罗兰成活率可达75%以上,对比了成活率、植株粗细,叶片颜色等,发现先使用单一栽培基质进行炼苗移栽,再定植在混合基质中的方法是可行的。除此之外,可以根据栽培植物的特点有计划的控制基质种类及配比,以达到生产的要求。同时,采用红色大岩桐为试验材料做了干燥花试验,研究不同保色剂和保色时间对红色大岩桐的保色效果,发现保色效果最好的是5%柠檬酸处理1h后干燥的花瓣,颜色最接近花瓣原色,其次是15%酒石酸处理2h后干燥的花瓣,两种处理均可以有效的保护花瓣中的色素,以期提高大岩桐的观赏价值和商品价值,为商品花卉的观赏形式开辟一条崭新的途径,也为其他植物干花的制作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陈真[5](2020)在《绣球花干花制作技术研究》文中提出绣球花(Hydrangea macrophylla)为虎耳草科绣球属植物,又名紫阳花、粉团花、八仙花,在世界各地广为栽培。绣球花凭借其花大色艳,形态优美的优点,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喜爱,拥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近年来绣球花在花卉工艺上的应用愈来愈多,但由于绣球花的花期短,种植也受到地域环境的限制,绣球花产业的发展与推广被严重阻碍,而干燥花的出现为绣球花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途径。真空冷冻干燥技术作为一种新技术,能够显着提高干燥花的观赏价值。利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结合护色护形处理可以制作出高品质的干燥花,其在保持花卉自然的优美形态和美丽花色的同时,又可以进行长距离运输、延长观赏期、提高观赏持久性。使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来制作绣球花干燥花,可以使绣球花保持独特的类球形花型和秀丽的花色,以打破其花期短、地域环境的限制,推进其产业的发展。现今我国的干燥花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相较其他国家落后,绣球花干燥花的生产没有系统完整的方法。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以福州产的‘无尽夏’品种绣球花作为试验材料,对绣球花进行真空冷冻干燥、护色剂处理以及其永生花有机色素置换液保色等方面进行试验研究。试验主要是通过对绣球花在真空冷冻干燥中的预冻温度以及真空度两个参数在范围内进行调控,确定优选参数组合,缩小绣球花在干燥过程中的皱缩率而达到最佳护形效果;在绣球花干燥前对其使用不同护色剂进行处理,确定具有较好护色效果的护色剂配方,完善绣球花在真空冷冻干燥过程中的护色方案;对已有的永生花有机色素置换液分别在光照和氧气下的吸光度以及色差值的变化进行分析,使用紫外线吸收剂和抗氧化剂对其进行处理,提高置换液对绣球花的保色效果。本研究的结果可以为我国干燥花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参考,有利于拓展绣球花的市场前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绣球花真空冷冻干燥护形研究:在对绣球花进行真空冷冻干燥过程中,通过控制预冻温度和真空度两个因素来提升对绣球花干燥花的护形效果。单因素试验分别测定在不同预冻温度和真空度下绣球花干燥花的皱缩率,分析单因素下具有护形效果良好的参数,再通过双因素试验方差分析出真空冷冻干燥最佳的护形方案。结果表明在真空冷冻干燥的过程中,随着范围内预冻温度和真空度的增加,绣球花干燥花的平均皱缩率也会增加。双因素试验的方差分析后可得,在预冻温度为-45℃,预冻时间2 h以及真空度在300μbar的干燥方案下,能够最大程度上保护绣球干燥花的花形。2、绣球花真空冷冻干燥护色研究:通过对真空冷冻干燥前的绣球花使用不同护色剂进行处理来提升绣球花干燥花的护色效果。主要是在干燥前使用全自动色差仪测量每组样品的L、a、b值,然后将样品分别浸泡在配制的不同浓度的柠檬酸、氯化镁、魔芋胶三种护色剂中进行处理,干燥后再次测量相对应样品的L1、a1、b1值,计算其色差值△E,分析出具有较好护色效果的护色剂。结果表明氯化镁浓度在0.5%和1.0%时,色差值△E都小于4,其中浓度在1.0%时,色差值△E达到了3.15,起到了最好的护色效果,相比其他两种是最佳的护色剂。同时通过正交试验将柠檬酸、氯化镁和魔芋胶进行不同浓度的搭配,利用极差分析得到绣球花干花护色方案的优选组合为2.0%柠檬酸+0.5%氯化镁+0.3%魔芋胶,其色差值△E为2.97,能够最大程度地起到护色效果。3、绣球永生花有机色素置换液保色研究:研究紫外线吸收剂和抗氧化剂对绣球花永生花有机色素置换液的保色效果。通过使用不同浓度的紫外线吸收剂(UV-0、UV-9、UV-531)和抗氧化剂405对有机色素置换液进行处理,测定并观察其吸光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最大吸收波长的吸光度变化以及色差值△E的变化,与原有机色素置换液对照比较,分析具有较好保色效果的因素。研究表明:(1)从光敏性方面,通过使用紫外线吸收剂对有机色素置换液进行保色试验,发现加入三种紫外线吸收剂的最大吸收波长吸光度的平均下降速率都较缓慢,其中加入浓度为0.5%紫外线吸收剂UV-0的色差值△E为5.69达到最低,能够最好地起到保色效果,有效保护绣球花永生花的观赏性。(2)从抗氧化方面,通过使用抗氧化剂405对有机色素置换液进行保色研究,试验发现最大吸收波长的吸光度出现了与原溶液相比下降速率更快的情况。通过色差仪进行二次验证,添加不同浓度抗氧化剂405的色差值都非常大,在加入浓度为0.1%时,色差值△E甚至达到了9.40,保色效果差,不适合作为保色剂。
梁静盈,潘林思,余梓婷,牟真靓,邹心茹,陈广规,梁耀威,潘春香,郭克婷[6](2019)在《芳香精油浮游花制作及应用前景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芳香精油浮游花是一款利用干燥花、芳香精油等素材设计制作的集观赏、香薰、保健为一体的新型产品.虽在我国刚刚兴起,但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总结芳香精油浮游花的发展历程,探讨浮游花的设计制作原理、方式,提出芳香精油浮游花产品的发展建议,对芳香精油浮游花产业发展及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邓青霞[7](2019)在《福建延平百合主题休闲农业园规划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大众对自然生态旅游和休闲农业旅游的需求不断增加,各类以自然生态、农业休闲为主题的休闲农业园蓬勃发展。主题休闲农业园兼具主题文化特色和农业休闲体验,是近年来休闲农业园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主题休闲农业园将主题文化特色融入到园区的规划设计中,不仅丰富了园区的文化内涵,也是园区特色的体现。因此,对主题休闲农业园的规划设计理论的研究有非常大的意义和必要性。本文研究主要分为规划理论探析、案例分析借鉴和实践案例研究三个部分。以主题休闲农业园为研究方向,以福建延平百合主题休闲农业园为实践规划设计案例。理论探析部分中,通过对相关资料文献的收集和整理,对主题休闲农业园的发展概况及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分析探讨,辨析休闲农业园、主题休闲农业园、三产融合等相关概念,总结主题与休闲农业园规划设计结合的方法和途径。首先,主题休闲农业园在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园区景观建设、产业发展、综合效益、主题特色等问题,综合各方面因素和条件,打造迎合市场和游客需求的综合性主题休闲农业园。其次,主题休闲农业园应结合各方面因素选择合适的主题,对主题文化、特色等进行收集和提炼,将其转化为规划设计中的重要元素。最后,主题休闲农业园的产业规划中应充分结合一、二、三产共同发展,充分利用园区资源,达到效益的最大化。案例分析借鉴通过对优秀的主题农业园案例进行研究分析以及宁波天宫庄园和西海荷天下两个案例的现场调研,结合论文研究方向,总结其在主题营造、产业发展、景观规划等方面的规划经验,主题农业园规划设计应以主题为园区特色,注重主题产业链的打造,发展主题相关衍生产业。实践案例研究通过对福建延平百合主题休闲农业园进行规划设计,以百合为园区主题,通过对百合文化、特色的收集与提炼,将百合主题融入到园区规划设计中,从园区主题景观塑造、景观规划、产业融合发展、四季景观及旅游活动规划等方面对主题休闲农业的规划设计提出相关规划思路。
熊云[8](2018)在《永生花市场发展策略探究》文中认为介绍了永生花市场基本情况,分析了永生花的目标市场和市场竞争现状,指出了国产永生花的市场优势和市场发展不足,提出了国内永生花市场发展的对策建议。
李文飞[9](2018)在《切花月季的干燥保色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鲜切花属于奢侈品,是一次性的消费产品。鲜切花在我国的消费从节假日和庆典消费扩展到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虽然近几年来我国的鲜切花出口的数目在增长,但是由于鲜切花的保鲜期短,只能出口在附近的国家和地区,对于距离较远的国家仍然占据不了市场。鲜切花干燥后形成的干燥花和鲜切花相比不容易受到运输以及“保鲜”因素的限制,所以干燥花市场更广,另外,干燥花可以制造出各种造型的制品,如干花插花、高档礼品纸、服饰点缀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但是,干燥花最为重要的因素是保色,为了更好地获得切花月季的干燥保色技术,本研究采用物理法和化学法进行切花月季干燥保色技术的研究,为切花月季产业提供技术支撑。分别选用‘雪山’,‘卡罗拉’,‘粉佳人’等3种云南主要的切花月季品种。采用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来研究切花月季的干燥保色技术。化学方法采用硫酸铝、氯化锌、柠檬酸3种试剂,分别配制成5%,10%,15%等3种浓度,取3种切花月季的花瓣浸泡在配好的溶液中,浸泡时间30 min后,用镊子取出花瓣置于培养皿中晾干,待花瓣将其保色剂全部吸收后,将培养皿置于40℃的干燥箱进行干燥12 h后取出,统计处理前后花瓣颜色变化和花瓣大小变化,分析化学试剂干燥保色效果。物理方法采用温度和微波两种处理:温度以5℃为一个梯度,分别设置为25℃,30℃、35℃、40℃等4种温度进行切花月季干燥保色,每种温度分别处理10 h和12 h,待干燥完成时取出,统计处理前后花瓣颜色变化和花瓣大小变化,分析温度干燥保色的最佳温度和时间;微波采用频率为2450 MHz、波长为0.12 m的微波炉对切花月季进行干燥保色,将3个品种的月季切花均匀的放在培养皿内,将培养皿放在微波炉中干燥5 min和7min,统计处理前后花瓣颜色变化和花瓣大小变化,分析微波干燥保色的效果。研究结果如下:化学保色法中:5%的柠檬酸对切花月季‘雪山’花瓣大小变化效果最佳,10%的柠檬酸对‘雪山’花色效果最佳;5%的氯化锌对切花月季‘卡罗拉’干燥保色效果最好;15%的柠檬酸对‘粉佳人’干燥保色效果最佳。物理保色法中:25℃10 h和30℃10 h处理对切花月季‘雪山’干燥保色效果最佳,25℃12 h处理对切花月季‘卡罗拉’干燥保色效果最佳,25℃10 h和25℃12 h处理切花月季‘粉佳人’干燥保色效果最佳。切花月季‘雪山’在微波处理7 min的干燥保色效果最佳,切花月季‘卡罗拉’和‘粉佳人’在5 min和7 min的处理下,都与花瓣本色相差较大。针对不同的切花月季品种,可以采用化学试剂或物理方法进行干燥保色处理,达到原产切花月季的保鲜期以及多种用途的目的,为延长切花月季产业提供技术,为云南花卉产业提供技术支撑。
于晓萌[10](2017)在《玉蝉花切花保鲜及水晶干燥花制作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玉蝉花(Iris ensata),鸢尾科(Iridaceae)鸢尾属(Iris)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花葶粗壮、花朵硕大、花姿绰约、花色典雅,有“爱的音讯、信者之福”的美好寓意。目前,关于玉蝉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类、遗传多样性、基础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为了使得高观赏性、高抗性的玉蝉花作为切花得到更好推广应用,本文以玉蝉花鲜切花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鲜切花保鲜技术、色素稳定性、干燥花保色方法以及水晶花制作工艺等方面的研究,研究结果可对开展国产鸢尾的切花、立体水晶花干燥花应用提供技术指导,为玉蝉花保鲜、色素稳定性机理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低温处理对玉蝉花切花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在不添加任何化学试剂且处理温度4℃条件下,预冷处理以相对湿度95%-98%、处理时间24 h保鲜效果最佳,其单花的瓶插寿命可达3.8 d;冷藏处理以相对湿度为95%-98%的条件处理5 d效果最佳,且处理10 d后仍具有较高观赏品质。2、采用植物激素、有机酸和无机盐化学保鲜剂处理对切花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各类型单因素保鲜剂的保鲜效果为保鲜剂Ca Cl2>保鲜剂6-BA>保鲜剂CA>CK,其中经1000 mg·L-1Ca Cl2的保鲜剂处理的切花瓶插时间明显延长,可达6.3 d,最大花径达11.33 cm且最大花径到达的天数较对照推迟3.3 d。3、基于响应面法优化玉蝉花切花化学保鲜剂配方的研究结果表明:经不同浓度梯度的单因素保鲜剂Ca Cl2、6-BA、CA拟合的非线性二次多项式预测模型为:T=0.35+0.578A+0.0203B+0.00483C-0.0001AB-0.00011AC-7×10-6BC-0.0219A2-5.9×10-5B2-1.59×10-6C2,其校正决定系数为0.7276,决定系数为0.8808,有高拟合优度。最佳组合保鲜剂配方为30 mg·L-1蔗糖+250 mg·L-18-HQ+10.66 mg·L-16-BA+108.95 mg·L-1 CA+909.95 mg·L-1Ca Cl2,且在此保鲜剂配方下,玉蝉花切花瓶插寿命最高可达6.8 d,较模型预测值6.74相差不大,且最大花径可达11.83 cm,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同时其在缓解玉蝉花花瓣中可溶性蛋白质的降解速度,提高SOD活性,减缓MDA含量升高,减缓细胞膜系统的损伤等方面有良好的效果。4、在对玉蝉花花色素的稳定性及保色研究结果表明:玉蝉花花色素最大吸收波长为553 nm;色素具有一定的耐热性,且随p H值增加由紫红色向黄绿色转变,常温下,最佳花色素保存p H值为3;Ca2+、蔗糖和柠檬酸处理花色素有很明显的增色效果;花瓣保色剂组合配方12%蔗糖+7%柠檬酸+0.05 mol·L-1CaCl2保色效果最佳,且经300 d光照破坏性试验条件下还可保持原有花色PURPLE-VIOLET GROUP N81-C(Royal Horticultural Society比色卡)。5、玉蝉花水晶花制作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包埋于65℃柱层层析硅胶内的玉蝉花,在微波功率80 w、干燥处理90 s、室内冷却120 min条件下,干燥效果最佳;涂抹硬性水晶滴胶及软性水晶滴胶(m A/m B=3:1)可分别制作出具有玻璃硬性材质以及弹性柔软材质的玉蝉花水晶花工艺品,最佳的固化方式均为65℃烘箱处理6 h。
二、干燥花市场开发具有广阔前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干燥花市场开发具有广阔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花类药食同源中药安全性评价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被“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收录的花类品种 |
1.1 丁香 |
1.2 代代花 |
1.3 白扁豆花 |
1.4 金银花 |
1.5 菊花 |
1.6 槐花、槐米 |
1.7 山银花 |
1.8 玫瑰花 |
1.9 西红花 |
2 被“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收录的花类品种 |
2.1 红花 |
2.2 厚朴花 |
2.3 野菊花 |
2.4 玫瑰茄 |
3 被“新食品原料(原新资源食品)”名单收录的花类品种 |
3.1 枇杷花 |
3.2 杜仲雄花 |
3.3 丹凤牡丹花 |
3.4 茶树花 |
3.5 鸡蛋花 |
3.6 玉米须 |
3.7 玫瑰花(重瓣红玫瑰) |
3.8 白毛银露梅 |
4《中国药典》收录的仅供药用花类品种 |
4.1 木棉花 |
4.2 月季花 |
4.3 芫花 |
4.4 谷精草 |
4.5 辛夷 |
4.6 鸡冠花 |
4.7 闹羊花 |
4.8 洋金花 |
4.9 凌霄花 |
4.1 0 黄蜀葵花 |
4.1 1 旋覆花 |
4.1 2 密蒙花 |
5 其他药食同源花类品种 |
5.1 桂花 |
5.2 三七花 |
5.3 绿萝花 |
5.4 昆仑雪菊 |
5.5 人参花 |
5.6 金盏花 |
5.7 万寿菊 |
5.8 桃花 |
6 结语 |
(2)红花及高乌头中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工艺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红花的研究概况 |
1.1.1 起源及分类 |
1.1.2 药用价值 |
1.1.3 红花干燥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 |
1.1.4 红花籽粕中蛋白质的研究 |
1.2 高乌头的研究概况 |
1.2.1 药用价值 |
1.2.2 高乌甲素及冉乌头碱的研究现状 |
1.3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红花干燥花中总黄酮的提取和工艺优化 |
2.1 前言 |
2.2 实验材料 |
2.2.1 药品与仪器 |
2.2.2 实验材料 |
2.3 实验方法 |
2.3.1 红花干燥花中总黄酮定量分析方法的建立 |
2.3.2 红花干燥花中总黄酮的提取与测定 |
2.3.3 红花干燥花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优化 |
2.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2.4.1 红花总黄酮定量分析方法建立结果 |
2.4.2 单因素实验优化结果 |
2.4.3 正交实验优化结果及验证实验 |
2.5 讨论 |
第三章 红花籽粕中蛋白质提取工艺优化 |
3.1 前言 |
3.2 实验材料 |
3.2.1 药品与仪器 |
3.2.2 实验材料 |
3.3 实验方法 |
3.3.1 红花籽粕中蛋白质的提取 |
3.3.2 红花籽粕中蛋白质酸沉点的测定 |
3.3.3 红花籽粕中蛋白质提取的单因素实验 |
3.3.4 红花籽粕中蛋白质提取的响应面实验 |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4.1 红花籽粕中蛋白质酸沉点的测定结果 |
3.4.2 红花籽粕中蛋白质提取的单因素实验结果 |
3.4.3 红花籽粕中蛋白质提取的响应面实验结果 |
3.5 讨论 |
第四章 高乌甲素及冉乌头碱提取工艺优化 |
4.1 前言 |
4.2 实验材料 |
4.2.1 药品与仪器 |
4.2.2 实验材料 |
4.3 实验方法 |
4.3.1 高乌甲素及冉乌头碱的HPLC分析方法建立 |
4.3.2 高乌甲素及冉乌头碱提取的单因素实验 |
4.3.3 高乌甲素及冉乌头碱提取的响应面实验 |
4.3.4 方法学考察设计 |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4.1 高乌甲素及冉乌头碱HPLC分析方法结果 |
4.4.2 高乌甲素及冉乌头碱提取的单因素实验结果 |
4.4.3 高乌甲素及冉乌头碱提取的响应面实验结果 |
4.4.4 方法学考察设计结果 |
4.5 讨论 |
总结与展望 |
总结 |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红花资源化学与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红花的资源化学与质量标准研究进展 |
第一节 红花资源化学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第二节 红花质量标准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红花药材资源化学成分研究及评价 |
第一节 红花黄酮类成分资源化学研究及质量评价 |
参考文献 |
第二节 核苷类及氨基酸类成分资源化学评价 |
参考文献 |
第三节 无机元素资源化学评价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基于植物代谢组学的红花动态变化研究 |
第一节 不同产地红花植物代谢组学研究 |
参考文献 |
第二节 不同颜色阶段的红花植物代谢组学及色素类成分动态变化研究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红花药材质量标准研究 |
第一节 红花指纹图谱研究 |
参考文献 |
第二节 红花质量标准研究及其质量评价 |
结语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4)2种苦苣苔科观赏植物组织培养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植物组织培养概述 |
1.2 苦苣苔科植物概况 |
1.3 大岩桐研究进展 |
1.3.1 形态特征与利用价值 |
1.3.2 繁殖方法 |
1.3.3 大岩桐组培研究进展 |
1.3.4 干燥花的制作 |
1.4 非洲紫罗兰研究进展 |
1.4.1 形态特征与利用价值 |
1.4.2 繁殖方法 |
1.4.3 非洲紫罗兰组培研究进展 |
1.5 研究目的意义 |
2 大岩桐的消毒灭菌试验 |
2.1 试验材料 |
2.1.1 试验材料来源 |
2.1.2 试验材料的预处理 |
2.2 试验方法 |
2.2.1 培养条件 |
2.2.2 试验设计 |
2.2.3 测定指标 |
2.2.4 数据处理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HgCl_2对大岩桐叶片消毒效果的影响 |
2.3.2 NaClO对大岩桐叶片消毒效果的影响 |
2.3.3 H_2O_2对大岩桐叶片消毒效果的影响 |
2.4 本章小结 |
3 大岩桐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3.1.1 初代培养 |
3.1.2 继代增殖培养 |
3.1.3 生根培养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初代培养 |
3.2.2 继代增殖培养 |
3.2.3 生根培养 |
3.3 本章小结 |
4 非洲紫罗兰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4.1.1 初代培养 |
4.1.2 继代增殖培养 |
4.1.3 生根培养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初代培养 |
4.2.2 继代增殖培养 |
4.2.3 生根培养 |
4.3 本章小结 |
5 大岩桐和非洲紫罗兰组培苗的炼苗移裁 |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大岩桐炼苗移栽结果 |
5.2.2 非洲紫罗兰炼苗移栽结果 |
5.3 本章小结 |
6 大岩桐花瓣在压花保色中的应用 |
6.1 试验材料 |
6.2 试验方法 |
6.2.1 试验材料的预处理 |
6.2.2 干燥处理 |
6.2.3 定色处理 |
6.3 结果与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5)绣球花干花制作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 绣球花干燥花的研究背景 |
2 干燥花的研究现状 |
2.1 国外研究发展现状 |
2.2 国内研究发展现状 |
2.3 干燥花的制作方法 |
2.4 真空冷冻干燥 |
2.4.1 真空冷冻干燥原理 |
2.4.2 真空冷冻干燥的特点 |
2.5 干燥过程中鲜花的色变机理 |
2.5.1 颜色迁移 |
2.5.2 褐变 |
2.5.3 自然褪色 |
2.5.4 色泽深化 |
2.6 干燥花常用的护色方法 |
2.6.1 物理护色法 |
2.6.2 化学护色法 |
3 我国干燥花产业发展的前景及展望 |
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
4.1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4.2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绣球花真空冷冻干燥护形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试验步骤 |
1.2.2 测量方法 |
1.2.3 预冻温度对绣球花干花护形试验 |
1.2.4 真空度对绣球花干花护形试验 |
1.2.5 预冻温度和真空度的双因素试验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单因素试验结果分析 |
2.1.1 预冻温度对绣球花干花花形的影响 |
2.1.2 真空度对绣球花干花花形的影响 |
2.2 双因素试验结果分析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章 绣球花真空冷冻干燥护色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单因素试验结果分析 |
2.1.1 不同浓度柠檬酸对绣球花干花护色的影响 |
2.1.2 不同浓度氯化镁对绣球花干花护色的影响 |
2.1.3 不同浓度魔芋胶对绣球花干花护色的影响 |
2.2 护色剂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四章 绣球花永生花有机色素置换溶液保色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原有机色素置换液吸光度及色差值测定 |
1.2.2 紫外线吸收剂保色效果试验 |
1.2.3 抗氧化剂保色效果试验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原有机色素置换液吸光度及色差值结果分析 |
2.2 紫外线吸收剂保色效果结果分析 |
2.2.1 UV-0的保色效果 |
2.2.2 UV-9的保色效果 |
2.2.3 UV-531的保色效果 |
2.3 抗氧化剂保色效果试验 |
2.3.1 抗氧化剂405的保色效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1 研究结果 |
2 创新点 |
3 展望 |
参考文献 |
图版和图版说明 |
致谢 |
(6)芳香精油浮游花制作及应用前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浮游花介绍 |
2 芳香精油浮游花的特点及前景 |
2.1 利用植物表达美 |
2.1.1 利用花材色彩美 |
2.1.2 利用花材姿态美 |
2.2 利用精油的保健作用 |
2.3 芳香精油浮游花的设计原理及特点 |
2.4 市场现状及应用前景 |
3 存在问题 |
3.1 花材选择的问题 |
3.2 精油配比及产品成本 |
3.2.1 精油配比及成本 |
3.2.2 白矿油成本 |
3.2.3 花材成本 |
3.2.4 人工及总成本 |
4.3 保存问题 |
5 建议 |
(7)福建延平百合主题休闲农业园规划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旅游休闲农业的发展 |
1.1.2 农业旅游与主题文化相结合的新态势 |
1.1.3 项目地优势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社会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5 研究的方法及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2 相关概念及规划理论探析 |
2.1 相关概念辨析 |
2.1.1 休闲农业 |
2.1.2 主题休闲农业园 |
2.1.3 三产融合 |
2.2 主题休闲农业园规划基本要素 |
2.2.1 主题性与多元性相统一 |
2.2.2 农业产业与旅游产业结合 |
2.2.3 效益与景观并重 |
2.3 主题休闲农业园主题景观塑造 |
2.3.1 主题选择 |
2.3.2 主题文化收集和提炼 |
2.3.3 主题在园区的运用 |
2.4 三产融合在主题休闲农业园产业规划中的运用 |
2.4.1 大力发展以农业为主体的相关产业 |
2.4.2 增强主题休闲农业园中一、二、三产业之间的集成联系性 |
2.4.3 积极吸收引导当地农民共同参与发展 |
2.5 花卉主题休闲农业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策略 |
2.5.1 花卉主题休闲农业园规划的主要问题 |
2.5.2 花卉主题休闲农业园规划的建设策略 |
2.6 百合产业的开发利用价值 |
2.6.1 百合花的旅游观赏价值 |
2.6.2 百合花的食用及药用价值 |
2.6.3 百合花文化价值 |
2.6.4 百合花的区域品牌价值 |
3 国内外主题农业园案例分析借鉴 |
3.1 宁波天宫庄园 |
3.1.1 项目概况 |
3.1.2 规划思路 |
3.1.3 分析借鉴 |
3.2 西海荷天下 |
3.2.1 项目概况 |
3.2.2 规划思路 |
3.2.3 分析借鉴 |
3.3 台湾飞牛牧场 |
3.3.1 项目概况 |
3.3.2 规划思路 |
3.3.3 分析借鉴 |
3.4 日本富田农场 |
3.4.1 项目概况 |
3.4.2 规划思路 |
3.4.3 分析借鉴 |
3.5 案例综合比较分析 |
4 福建延平百合主题休闲农业园建设思路和规划内容 |
4.1 百合主题选择 |
4.1.1 项目地域文化和发展条件 |
4.1.2 项目地现状条件 |
4.1.3 百合产业市场发展 |
4.2 百合文化的收集提炼与运用 |
4.2.1 百合文化的收集提炼 |
4.2.2 百合文化的运用 |
4.3 发展定位 |
4.4 项目周边旅游资源 |
4.5 市场分析 |
4.5.1 地域市场分析 |
4.5.2 目标市场分析 |
4.6 SWOT分析 |
4.7 规划原则 |
4.7.1 主体性原则 |
4.7.2 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原则 |
4.7.3 科技创新原则 |
4.7.4 可持续生态原则 |
5 福建延平百合主题休闲农业园规划设计 |
5.1 总体规划 |
5.2 规划布局 |
5.3 分区设计 |
5.3.1 “百合人家”休闲区 |
5.3.2 “百合花语”印象区 |
5.3.3 “四季果蔬”采摘区 |
5.3.4 “动感游园”娱乐区 |
5.3.5 “百合产业”示范区 |
5.4 百合主题在园区规划设计中的运用 |
5.4.1 百合主题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
5.4.2 百合主题在文化创意体验中的运用 |
5.4.3 百合主题在活动赛事创意中的运用 |
5.4.4 百合主题在产业发展中的运用 |
5.5 产业融合发展规划 |
5.5.1 产业定位 |
5.5.2 产业布局 |
5.5.3 产业结合模式 |
5.6 园区四季景观及旅游活动规划 |
5.7 专项规划 |
5.7.1 百合主题及其衍生旅游项目规划 |
5.7.2 主题卡通形象设计 |
5.7.3 道路系统规划 |
5.7.4 景观系统分析 |
5.7.5 游览路线规划 |
5.7.6 园区基础设施规划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永生花市场发展策略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永生花市场分析 |
(一) 市场概况 |
(二) 目标市场分析 |
(三) 市场竞争现状 |
二、国产永生花的市场优势与存在问题 |
(一) 国产永生花的市场优势 |
(二) 国产永生花市场发展的不足 |
1、热销产品种类不够丰富 |
2、产品品质参差不齐 |
3、工艺和艺术性不强 |
4、行业规范有待建立 |
三、国内永生花市场发展的对策建议 |
(一) 开发或引进永生花优良品种 |
(二) 引进或整合技术资源, 完善工艺和设备 |
(三) 优化经营模式和市场营销手段 |
(四) 建立行业规范 |
(9)切花月季的干燥保色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的意义 |
1.3 干燥花素材的选取 |
1.3.1 干燥花加工工艺的研究 |
1.3.1.1 干燥花保色的研究 |
1.3.1.2 干燥花软化技术的研究 |
1.3.1.3 干燥花干燥技术的研究 |
1.4 切花月季品种的选择 |
1.5 化学试剂的选择 |
1.6 物理方法的选择 |
1.7 研究框架 |
第2章 化学试剂对切花月季干燥保色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仪器和试剂 |
2.1.3 实验方法 |
2.1.3.1 各指标的测定 |
2.2 结果分析 |
2.2.1 三种化学试剂处理对切花月季‘雪山’干燥效果的影响 |
2.2.1.1 柠檬酸不同浓度处理对切花月季‘雪山’花瓣大小的影响 |
2.2.1.2 氯化锌不同浓度处理对切花月季‘雪山’花瓣大小的影响 |
2.2.1.3 硫酸铝不同浓度处理对切花月季‘雪山’花瓣大小的影响 |
2.2.1.4 三种化学试剂不同浓度处理对切花月季‘雪山’花瓣花色的影响 |
2.2.2 三种化学试剂处理对切花月季‘卡罗拉’干燥效果的影响 |
2.2.2.1 柠檬酸不同浓度处理对切花月季‘卡罗拉’花瓣大小的影响 |
2.2.2.2 氯化锌不同浓度处理对切花月季‘卡罗拉’花瓣大小的影响 |
2.2.2.3 硫酸铝不同浓度处理对切花月季‘卡罗拉’花瓣大小的影响 |
2.2.2.4 三种化学试剂不同浓度处理对切花月季‘卡罗拉’花瓣花色的影响 |
2.2.3 三种化学试剂处理对切花月季‘粉佳人’干燥效果的影响 |
2.2.3.1 柠檬酸不同浓度处理对切花月季‘粉佳人’花瓣大小的影响 |
2.2.3.2 氯化锌不同浓度处理对切花月季‘粉佳人’花瓣大小的影响 |
2.2.3.3 硫酸铝不同浓度处理对切花月季‘粉佳人’花瓣大小的影响 |
2.2.3.4 三种化学试剂不同浓度处理对切花月季‘粉佳人’花瓣花色的影响 |
2.3 小结 |
第3章 物理方法处理对切花月季干燥花的影响 |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3.1.1 实验材料 |
3.1.2 实验仪器 |
3.2 实验方法 |
3.2.1 各指标的测定 |
3.3 结果分析 |
3.3.1 不同温度下处理10小时和12小时对三种切花月季花瓣大小的影响 |
3.3.1.1 不同温度下处理10小时和12小时对切花月季‘雪山’花瓣大小的影响 |
3.3.1.2 不同温度下处理10小时和12小时对切花月季‘卡罗拉’花瓣大小的影响 |
3.3.1.3 不同温度下处理10小时和12小时对切花月季‘粉佳人’花瓣大小的影响 |
3.3.1.4 微波对三种切花月季的干燥保色效果 |
3.3.2 不同温度时间组合处理对切花月季‘雪山’的影响 |
3.3.2.1 不同温度时间组合处理对切花月季‘雪山’花瓣大小的影响 |
3.3.2.2 不同温度时间组合处理对切花月季‘雪山’花色的影响 |
3.3.3 不同温度时间组合处理对切花月季‘卡罗拉’的影响 |
3.3.3.1 不同温度时间组合处理对切花月季‘卡罗拉’花瓣大小的影响 |
3.3.3.2 不同温度时间组合对切花月季‘卡罗拉’花色的影响 |
3.3.4 不同温度时间组合对切花月季‘粉佳人’的影响 |
3.3.4.1 不同温度时间组合处理对切花月季‘粉佳人’花瓣大小的影响 |
3.3.4.2 不同温度时间组合处理对切花月季‘粉佳人’花色的影响 |
3.3.5 微波不同时间处理对三种切花月季的影响 |
3.3.5.1 微波不同时间处理对三种切花月季花瓣大小的影响 |
3.3.5.2 微波不同时间处理对三种切花月季花色的影响 |
3.4 小结 |
第4章 讨论 |
4.1 化学试剂法对切花月季干燥保色的影响 |
4.2 物理保色法对切花月季干燥保色的影响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论文总结 |
5.2 对未来的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玉蝉花切花保鲜及水晶干燥花制作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鲜切花保鲜研究现状 |
1.1.1 切花采后生理概述 |
1.1.2 切花保鲜技术研究现状 |
1.2 植物色素的研究概况 |
1.2.1 花色素的三大种类 |
1.2.2 花色苷的结构及稳定性概述 |
1.2.3 花色保色研究进展 |
1.3 立体干燥水晶花研究概述 |
1.4 鸢尾属植物研究现状 |
1.4.1 鸢尾属切花采后保鲜技术研究 |
1.4.2 鸢尾属花色素成分及性质 |
1.4.3 鸢尾属植物立体水晶干燥花研究现状 |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2 低温及保鲜剂处理对玉蝉花切花保鲜效果的影响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2.2.1 预冷处理对玉蝉花切花保鲜效果的影响 |
2.2.2 冷藏处理对玉蝉花切花保鲜效果的影响 |
2.2.3 单因素化学保鲜剂的筛选 |
2.2.4 化学保鲜剂组合优化配方的选择 |
2.2.5 最佳组合优化保鲜剂对玉蝉花切花保鲜效果的影响 |
2.2.6 数据分析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预冷处理对玉蝉花切花保鲜效果的影响 |
2.3.2 冷藏处理对玉蝉花切花保鲜效果的影响 |
2.3.3 单因素化学保鲜剂对玉蝉花切花保鲜的影响 |
2.3.4 化学保鲜剂优化配方的选择 |
2.3.5 最佳组合优化保鲜剂对玉蝉花切花保鲜效果的影响 |
2.4 本章小结 |
3 玉蝉花水晶干燥花制作研究 |
3.1 玉蝉花花色素稳定性研究 |
3.1.1 试验材料、药品与实验设备 |
3.1.2 试验方法 |
3.1.3 结果与分析 |
3.2 玉蝉花花色保色方法研究 |
3.2.1 试验材料、药品与实验设备 |
3.2.2 试验方法 |
3.2.3 结果与分析 |
3.3 玉蝉花水晶干燥花制作技术 |
3.3.1 试验材料、药品与实验设备 |
3.3.2 试验方法 |
3.3.3 结果与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讨论 |
4.1 低温处理对玉蝉花切花保鲜效果的影响 |
4.2 不同保鲜剂对玉蝉花切花保鲜效果的影响 |
4.3 玉蝉花花色素稳定性及花色保色 |
4.4 玉蝉花立体干燥花及水晶花制作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5.2.1 其他鲜切花保鲜技术方法的应用 |
5.2.2 玉蝉花平面干燥花的应用及花色保存时间的探究 |
5.2.3 其他覆膜固型材料的选择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四、干燥花市场开发具有广阔前景(论文参考文献)
- [1]花类药食同源中药安全性评价的研究进展[J]. 王庆颖,张志锋,吕露阳,李芸,王伟钰,王心语,董儒银. 中草药, 2021(03)
- [2]红花及高乌头中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工艺优化[D]. 李琥. 中南民族大学, 2020(08)
- [3]红花资源化学与质量标准研究[D]. 濮宗进.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4]2种苦苣苔科观赏植物组织培养及应用[D]. 杨晨星. 东北林业大学, 2020(02)
- [5]绣球花干花制作技术研究[D]. 陈真. 福建农林大学, 2020(02)
- [6]芳香精油浮游花制作及应用前景分析[J]. 梁静盈,潘林思,余梓婷,牟真靓,邹心茹,陈广规,梁耀威,潘春香,郭克婷. 韶关学院学报, 2019(12)
- [7]福建延平百合主题休闲农业园规划设计研究[D]. 邓青霞. 江西农业大学, 2019(03)
- [8]永生花市场发展策略探究[J]. 熊云. 东方企业文化, 2018(S1)
- [9]切花月季的干燥保色技术研究[D]. 李文飞. 云南大学, 2018(01)
- [10]玉蝉花切花保鲜及水晶干燥花制作技术研究[D]. 于晓萌. 东北林业大学, 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