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形势下人民警察素质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张阳[1](2021)在《大数据背景下公安机关“网格化”巡逻防控体系研究 ——以赤峰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打击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赤峰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人口最多的盟市,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社会治安形势也越来越复杂,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显现,对赤峰市公安机关社会治安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大数据技术的出现和广泛应用,打破了公安系统部门之间、警种之间数据信息分享的固有模式,提升了合成作战的效率,为公安机关在新形势下解决社会治安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为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社会治安治理水平,赤峰市公安局经过反复调研、论证,依托大数据背景,于2018年建设了“网格化”巡逻防控体系,投入运行期间,已取得部分成果:有效打击、震慑了各项违法犯罪活动;提升了城市街面见警率;治安案件发案率明显下降;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网格化”巡逻防控体系是一个系统,只有整个系统结构合理、系统内互相配合流畅、每个部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个系统才能发挥最大的效能。因此,如何分配有限的警力资源,使“网格化”巡逻防控体系各部分通力合作、协调配合,是亟待研究的问题。本文以赤峰市公安局“网格化”巡逻防控体系建设的实践经验为基础,采用访谈法对相关民警进行谈话,分析赤峰市公安局“网格化”巡逻防控工作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问题背后的原因;通过文献研究法收集整理近年来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尝试从中找到适合赤峰市本地巡逻防控工作问题的解决之道;通过比较研究法,参考国内外优秀地区的相关做法,与赤峰市“网格化”巡逻防控体系相比较,力求优秀经验与本地实际相结合,为赤峰市公安局“网格化”巡逻防控体系建设做出积极有效的探索。
范慧鹏[2](2020)在《基于行为科学理论的H省公安队伍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下,在全面深化公安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全球高速融合带来国际间执法合作加速,经济形势不断攀升带来经济领域犯罪猛增,社会矛盾复杂激化带来政府治理压力,公安队伍文化素质、业务能力的更新变化加快,凸显出原有的公安队伍管理模式、机制已经不能够满足目前发展的需要,以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为目标的公安队伍建设,形势紧迫又任重道远。如何提高政工部门的建设能力,提高分类管理的领导水平,提升公安民警的职业素养,使公安队伍建设向高水平迈进,是当前的一项热门课题。其中,立足公安民警自身,研究行为科学理论在公安队伍建设中的实践应用,以激发公安队伍活力、提高工作效率,成为了笔者的研究重点。论文依据行为科学理论,参考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通过实地调研和调查问卷等方式,对H省公安队伍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对H省公安机关民警思想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发现了H省公安机关队伍建设中凸显的问题。H省公安机关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工作压力、职业荣誉、职业素养、思想政治工作、机构改革等多个方面。通过引入行为科学的多种理论,同时在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警察队伍以警为本所采取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工资福利保障的基础上,针对H省公安机关队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队伍建设的原则,从强化工作措施、坚持以警为本、强化教育训练、改进工作方法、强化监督管理等方面对公安队伍建设提出对策,同时对完善H省公安机关政工工作体系、建设原则以强化队伍建设做出了探索和设想。
赵胜浩[3](2020)在《新形势下河北省S监狱人民警察队伍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监狱是国家的司法行政机关,担负着刑罚执行的任务,其主要职责是惩治和预防犯罪、教育和改造罪犯,并承担着保障当地安全稳定的重任,是国家司法行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各项事务的顺利运行必须要有一支优良的监狱人民警察队伍作为基础保障,因此,打造一支专业性强、精神面貌好、道德素养高的监狱人民警察队伍是监狱开展各项工作的必要前提。总体来说,监狱人民警察队伍按照党和国家赋予的使命表现出了良好的担当,但在队伍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梳理这些问题,可以发现它们导致了监狱人民警察诸如心理问题突出、业务知识不足、政治素养低等不良情况。为了更好地发挥监狱的管理职能,承担监狱工作在社会中应有的责任,打造一支全能型的监狱人民警察队伍,本人深入监狱基层,认真调查研究,客观研判河北省S监狱人民警察在各个岗位、各个阶层的工作现状和身体情况,以及部分基层监狱人民警察对当前监狱人民警察队伍建设思路的见解和期望,并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探究当前队伍建设方面暴露出的不足之处,结合新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提出现阶段提高监狱人民警察队伍建设水平的对策,进而提升监狱人民警察队伍的战斗力,更好地为国家、社会和人民服务。
崔晓[4](2020)在《国际传播视角下的中国维和警察素质开发》文中研究说明国际传播视角下的中国维和警察素质开发是指公安机关为提升维和警察的岗位素质、特别是国际传播力而进行的战略规划、工作分析、素质测评、选拔、培训、任用、奖惩、文化建设等活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表明:人力资源管理行为应当与组织战略相一致;人力资源素质开发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组织因素这一外因发挥关键作用;战略规划、工作分析、素质标准、开发流程、环境建设等影响素质开发的成效。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及半结构化访谈等实证研究方法,对中国维和警察的国际传播实践、素质开发现状及改进对策进行分析。20年来,国际传播视角下中国维和警察素质开发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仍存在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国际传播效果尚需增强、维和警察素质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问题成因主要是素质开发机制有待完善、素质开发环境滞后及素质开发的主体社会化程度不高等。国际传播视角下中国维和警察的素质开发工作的改进措施可以包括以下五方面:第一,实施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增加维和警察素质开发的“国际传播”分量;第二,明确中国维和警察的素质标准,突出政治素质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第三,完善选拔、培训、奖惩等素质开发流程,贴近维和警务实践;第四,坚持党管干部,并推动中国维和警察素质开发的社会化、国际化;第五,优化素质开发环境,加强组织文化和信息化建设。
文志民[5](2020)在《甘肃省警务督察人员职业认同研究》文中认为当下,公安工作正面临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公安体制改革顺应时代要求进入系统性重塑、整体性变革的新阶段。全国公安机关坚持突出重点、攻坚克难,注重典型引路、整体推进,将公安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警务督察是公安机关内设的一个监督部门,具有相对独立性、目标针对性等特点,工作中区别于党的纪检监察部门,能够及早发现、及时制止、迅速纠正公安民警在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整个队伍建设中突出事前预防、事中纠正的良好效果。警务督察部门的设立为完善公安机关内部监督机制、改善公安工作和队伍正规化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职业认同这一分析角度入手,通过对甘肃公安警务督察进行调查研究,从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行为三个维度出发衡量职业认同,并对性别、年龄、学历、婚姻、专业、警龄、级别、岗位和外出培训情况九个变量进行均值比较和显着性差异分析,结果显示:警务督察人员男女比例分布、年龄层次差异、学历水平高低、婚姻现实状况、专业知识掌握、从警时间长短、行政级别提升、工作任务分工、学习培训机会在职业情感、职业认知和职业行为三个维度中都测试出了不同的分值,对职业认同也产生着相应的影响。根据问卷分析,甘肃省公安机关警务督察人员的职业认同分值偏低,警务督察岗位变动频次低、职级晋升空间小等是造成甘肃省公安机关警务督察人员职业认同偏低的主要因素。本文最后对如何提升甘肃警务督察人员的职业认同提出发展对策。
隋从容[6](2020)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公安工作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工作。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创造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持续安全稳定的“两大奇迹”,是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取得这样的成就,既凝聚着全国公安战线和广大公安民警的艰苦努力,更彰显着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卓越智慧和能力。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公安工作摆在事关国家政权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位置,在汲取国内外公安工作理论思想精华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为指导,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时代主题,顺势而为,在逐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安事业的进程中,对公安工作的性质、地位、职责任务、公安工作的着力点以及公安工作主体建设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了深入探索与回答,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科学,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安工作思想体系。深入挖掘和系统梳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无论是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还是为进一步推进新时代公安工作提供理论参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需要在国际与国内、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观照和双向互动中剖析和探讨。为此,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理论基础,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比较研究与归纳总结提炼相融合的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是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综合发力的必然结果。发生学告诉我们,任何理论和思想的产生与发展都离不开特定的历史条件,都有其必然的发生基础,也必然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全球化与社会转型等国际国内因素对公安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是其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对公安工作的艰辛探索是其形成与发展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毛泽东的公安工作思想是其形成和发展的理论来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过程。其历史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至1992年期间,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起步的历史转折时期,果断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在继承毛泽东公安工作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民主法制思想为统领,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形成了以“稳定压倒一切”为总要求的公安工作思想体系,开创了公安工作思想发展的新局面。第二阶段,1992年至2002年期间,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确立和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历史时期,以依法治国思想为统领,着力加强公安工作法治化建设,形成了以“讲政治、讲法制、讲服务”为总要求的公安工作思想体系,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推向一个新高度。第三阶段,2002年至2012年期间,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时期,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统领,着力加强公安工作的正规化建设,形成了以“立警为公,执法为民,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为总要求的公安工作思想体系,全面推进公安工作思想的蓬勃发展。第四阶段,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判断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中国,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建设平安中国思想为统领,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等更高需求为目标,着重从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层面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形成了以“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为总要求的公安工作思想体系,推进公安工作思想的创新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具有丰富的内容。其基本内容是:围绕着“什么是公安工作”的问题,说明了公安工作的性质地位使命任务;围绕着“为什么要做公安工作”的问题,说明了公安工作的价值取向;围绕着“怎样做公安工作”的问题,说明了公安工作的根本原则,方针策略和举措;围绕着“谁来做公安工作”的问题,说明了公安工作的主体建设。关于公安工作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使命任务,回答了公安工作“是什么”的问题。关于群众路线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维护社会治安要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人民满意是公安工作的根本标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努力建设平安中国,回答了公安工作“为什么”的问题。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坚持专项治理和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相结合,切实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改革强警、科技兴警战略,回答了公安工作“怎么做”的问题。政治建警,全面加强公安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从严治警,依法加强公安队伍纪律规矩意识和正规化建设;素质强警,切实提高公安队伍的战斗力,回答了公安工作“谁来做”的问题。上述内容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具有鲜明的特征。其总体特征是:从生成方式和过程来看,具有时代性、继承性、实践性特征;从内容构成上来看,具有科学性、政治性、法治性特征;从本质属性和价值取向上来看,具有人民性特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强烈的现实意义。其理论价值主要在于: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公安工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公安工作的思想指南;其实践意义主要在于:科学统领了公安工作的全面发展,有效推动了公安制度改革创新,有力推进了法治公安建设,为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人民安宁提供了坚强保障,在党的公安工作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该思想无论是对公安工作的定性定位问题,还是公安工作应该坚持的原则、路线、方针、策略,抑或是公安工作的主体建设等方面,都对毛泽东的公安工作思想有所发展,同时,也有效地统筹了公安工作的全面发展,为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要在新的实践中进一步坚持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要在总结经验中坚持和发展党的公安工作思想。就该思想发展的基本经验,概而言之,主要表现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一指导思想,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这一根本原则,坚持服从和服务党的中心工作这一根本立足点,坚持人民公安为人民这一根本价值指向,坚持辩证思维、法治思维这一方法论等;要在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中坚持和发展党的公安工作思想。通过强化公安民警的理论信仰,改进公安民警教育方式、强化理论武装,将党的公安工作思想转化为公安工作的政策、制度、运行体系,转化为公安干警的需要等手段,让思想掌握广大公安民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在回答时代之间中坚持和发展党的公安工作思想;要在正确认识坚持与发展的关系中坚持和发展党的公安工作思想。既不能认为它具有历史条件的局限就认为它已过时,弃之不用,也不能认为是终极的理论,而教条僵化,生搬硬套,要坚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科学精神,尤其是坚持好运用好发展好习近平关于公安工作的重要思想。
姜叶[7](2020)在《监狱女警察工作家庭冲突研究 ——以G省N监狱为例》文中指出监狱是社会治理的基本手段之一,是行使行刑权的司法公权力机关,以追求民主、法治、公共利益、社会秩序等公共价值作为发展目标,是落实国家总体安全的关键一环。因此,满足人民群众以及特定关系主体(监狱人民警察、罪犯等)基本需求和目的的公共产品是监狱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发展引擎。监狱人民警察属于基层公务员,是监狱工作的主体,也是推动国家司法政策落实的主要承担者,他们的工作状况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与社会长治久安。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法治化进程加快,基层监狱人民警察承担的工作任务越来越多,压力增加。监狱系统以提高行政效能为目标,通过加强内部正规化管理,进一步完善监狱公共行政机构内部协调配合,其中基于公共治理视角下的监狱警察工作与家庭关系问题研究是警察公共职能发挥的重要影响因素。因监狱工作的特殊性,监狱女警察工作——家庭冲突较为明显,冲突主要表现在时间冲突、角色冲突、压力冲突、边界冲突等。因冲突引发的离职倾向、工作压力、家庭问题等也引人关注。本文以G省N监狱女警察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法、访谈法、观察法对女警们的工作——家庭冲突问题进行研究。论文第1章绪论,对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文献综述、问题提出、研究思路和研究框架等做出概述。第2章对监狱和监狱警察承担的公共职能进行介绍。第3章描述了N监狱女警察工作——家庭冲突问题的主要表现。冲突包含了时间分配失衡冲突,工作家庭边界域分割冲突,工作压力源多发冲突等。第4章对N监狱女警工作——家庭冲突产生的原因展开分析。在本章中,分别从监狱公共属性、警察职业属性、N监狱工作客观条件、女警个人及职业生涯发展特点、女警职业发展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第5章提出了缓解女警工作家庭冲突的对策及思考。从体制环境、组织环境、社会支持、个体环境四方面入手,分别从提高公共管理效能、科学用警、科学决策水平等几个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第6章对研究不足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分别从研究方法、研究对象、解决问题对策、研究理论贡献四部分说明研究不足并提出改进。
韩荣芳[8](2020)在《新时代内蒙古基层公安机关党建工作创新研究》文中认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从新时代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高度,反复强调要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公安机关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工具,必须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公安姓党”的根本政治属性,确保“刀把子”牢牢地掌握在党和人民手中。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基层党组织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基础。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横跨“三北”,内联八省,外接俄蒙,是祖国的“北大门”、首都的“护城河”,是蒙古族、回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重要的聚集地,有鲜明的地区特点和突出的民族特点。“把内蒙古建成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和“把内蒙古建设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内蒙古的战略定位,也是对全区各族干部群众的殷殷嘱托。做好内蒙古基层公安机关党建工作,对于维护民族地区的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论文以制度创新理论为研究框架,选取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公安局、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公安分局、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公安局、锡林郭勒盟边境管理支队乌拉盖管理区边境管理大队,以及呼伦贝尔市公安局边境管理支队新巴尔虎左旗、陈巴尔虎旗边境管理大队进行调查研究,并对相关人员进行访谈,探讨内蒙古基层公安党建工作在制度创新中的具体实践,对照新时代对基层公安党建工作的新要求,运用制度分析框架,找出目前内蒙古基层公安机关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用科学的理论、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机制、科学的方法对加强内蒙古基层公安机关的党建工作,从而维护内蒙古地区的民族团结和长治久安。
刘源泉[9](2020)在《新时代基层公安机关政治建警研究》文中指出政治建警是我国公安工作的优良历史传统,是坚持和加强党对公安工作绝对领导,推动从严治警向纵深发展,不断提高公安机关执法能力和政治素养的根本性建设。新时代,政治建警的统领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提升,公安机关面临新问题、新要求,如何在思想和实践上顺应时代发展形势,推进政治建警的不断深入,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课题。因此,在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加强基层公安机关政治建警研究,提升基层公安民警的政治素养和忠诚品格,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首先,从政治的概念出发,明确了政治建警的含义,并对新时代、基层公安机关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基层公安机关政治建警适用于制度变迁理论分析的必要性和适用性。其次,在制度变迁视域下,基于不同社会时期制度环境的变化和政治建警其政治性的路径依赖,将建国以来公安机关政治建警的发展历程划分为:1949-1978年的初始期,1979-1991年的逐步发展期,1992-2012年的加速发展期,2013-2019年的全面发展期。每一阶段政治建警的发展都受到当时政治、法律等环境的影响,其具体的思想理念、制度机制、方式方法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延续性和内在逻辑。接下来总结了基层公安机关政治建警在抓牢思想教育、完善制度建设、密切警民关系、依法从严治警、坚持从优待警、塑造公安文化六个方面的经验成就。在理论层面进行了对基层公安机关政治建警历程的制度分析,即发展的动力是受到利益因素和对党忠诚及现实使命的推动,发展的方式是以强制性变迁为主的,强制性和诱致性变迁并存的方式,发展的路径是“路径依赖”下的渐进性变迁。再次,分析了新时代下的中国社会对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要求。明确了新时代下公安机关基于自身职责使命所提出的的新要求,即坚持公安姓党的政治属性、加强公安机关的制度意识、完善政治建警的制度机制、提升政治建警的智能化水平。总结出新时代下基层公安机关推进政治建警的思想观念有待更新、制度建设存在欠缺、运行机制需要完善、方式方法存在不足的问题最后,提出加强基层公安机关政治建警的对策建议,一是思想观念上要积极转变;二是制度建设上要逐步完善;三是运行机制上要不断健全;四是方式方法上要主动创新。
吕一[10](2020)在《融媒体时代公安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公安思想政治教育是公安机关为了保证公安工作的顺利完成,引导和促进公安民警认同、接受、贯彻党的思想理论、政治主张和决策部署,发挥民警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在公安队伍内部所展开的政治宣传、思想教育和思想转化等活动的总称。公安思想政治教育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正确履行公安职责、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重要保证,公安思想政治教育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随着网络环境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传播载体迅猛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出现了融合的发展趋势,融媒体成为知识、思想、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融媒体对公安民警的思想道德、政治态度、价值取向、行为模式等产生了巨大影响,一方面对公安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的现实挑战,同时又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公安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应融媒体所带来的新变化,积极运用融媒体,创新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发展,通过拓展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充分发挥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凝聚警心、提升警力的重要作用。论文主要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阐述融媒体时代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说明研究方法以及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二部分是基本概述。通过比较融媒体与传统媒体、新媒体的区别,把握融媒体的内涵与特征,梳理其发展脉络;明确公安思想政治教育的涵义,以及区别于一般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第三部分是价值评估。融媒体给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其中机遇是指融媒体具有促进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功能,具体包括融媒体使教育内容更丰富、载体更多元、平台更多样,以及拉近了政工干部与民警的距离。挑战是指融媒体使公安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更大的困难,具体包括融媒体使教育环境更加复杂、政工干部的专业权威受到挑战、公安民警的思想引导难度增大,以及弱化了传统方法的教育效果。第四部分是对策路径。融媒体时代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促进公安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高公安队伍的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推动公安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保驾护航。本文从拓宽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提升媒介素养、建好融媒体平台等四个方面探讨融媒体时代公安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二、新形势下人民警察素质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形势下人民警察素质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大数据背景下公安机关“网格化”巡逻防控体系研究 ——以赤峰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方法 |
(四)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1.研究的创新点 |
2.研究的不足之处 |
一、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1.大数据、公安大数据 |
2.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
3.“网格化”巡逻防控体系 |
(二)理论基础 |
1.无增长改善理论 |
2.街头官僚理论 |
3.破窗理论 |
二、大数据背景下赤峰市公安局“网格化”巡逻防控体系的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一)“网格化”巡逻防控体系的建设现状 |
1.“网格化”巡逻防控体系的整体布局 |
2.“网格化”巡逻防控体系的运行机制 |
3.“网格化”巡逻防控体系的现实成效 |
(二)“网格化”巡逻防控体系存在的问题 |
1.巡防工作处于次要地位 |
2.民警缺乏工作积极性 |
3.民警专业技能更新缓慢 |
4.警力部署不科学 |
5.巡逻警力不足、防控辐射面窄 |
6.警务保障滞后 |
三、大数据背景下赤峰市公安局“网格化”巡逻防控体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巡逻防控观念滞后、重视不足 |
(二)绩效考评机制不完善 |
(三)巡防民警业务素质不高 |
(四)警力配置缺乏长效机制 |
(五)警察人力资源断档缺位 |
(六)警务保障机制不健全 |
四、国内外巡逻防控体系工作经验借鉴 |
(一)国外巡逻防控经验借鉴 |
1.美国巡逻勤务模式 |
2.英国巡逻勤务模式 |
(二)国内巡逻防控经验借鉴 |
1.上海市巡逻防控模式 |
2.香港巡逻防控模式 |
(三)国内外巡逻防控经验启示 |
1.科学划分巡逻网格,制定弹性制的巡逻勤务 |
2.一警多能,一巡多效 |
3.建立综合指挥室,推动巡逻勤务信息化 |
五、完善大数据背景下赤峰市公安局“网格化”巡逻防控体系建设的对策 |
(一)转变“网格化”巡逻防控工作理念 |
1.树立正确的巡逻防控工作理念 |
2.树立巡逻防控是治安管理的主体意识 |
3.树立多方力量齐抓共管与社会治理理念 |
4.树立巡逻民警主动服务理念 |
(二)依托公安大数据信息平台 |
1.坚持以情报信息引导巡逻 |
2.坚持以综合研判辅助巡逻 |
3.坚持以信息共享、数据互通保障巡逻 |
(三)完善巡逻防控管理机制 |
1.建立巡逻防控相关配套保障机制 |
2.健全巡逻防控绩效考核机制 |
3.调整巡逻防控警务督察机制 |
(四)加强巡逻民警队伍建设 |
1.增强巡逻民警队伍可持续发展 |
2.优化巡逻民警人员配置 |
3.坚持“一警多能”发展方向 |
(五)加强群众力量的参与程度 |
1.鼓励群众参与巡逻防控 |
2.发挥网格内群众优势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访谈提纲 |
致谢 |
(2)基于行为科学理论的H省公安队伍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
一、选题的背景 |
二、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一、国内文献综述 |
二、国外文献综述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基本思路 |
二、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四节 论文创新之处与不足 |
一、论文创新点 |
二、论文不足 |
第二章 公安机关队伍建设与研究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公安机关队伍建设相关概念界定 |
一、公安队伍和公安队伍建设的含义 |
二、公安机关队伍建设的特征 |
三、公安机关队伍建设的阶段划分 |
第二节 行为科学理论 |
一、行为科学中对个体行为的研究理论 |
二、行为科学理论的对公安队伍建设的现实意义 |
第三章 公安机关队伍建设的现状 |
第一节 公安机关队伍建设面临的形势 |
第二节 H省公安机关队伍建设的现状 |
第三节 H省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建设凸显的问题 |
第四章 H省公安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H省公安机关队伍建设和民警思想状况调查结果 |
第二节 H省公安机关民警存在的问题 |
一、工作生活压力大,身心健康堪忧 |
二、人民警察职业荣誉感弱化 |
三、职业能力素养有待提升 |
四、政治工作方式亟待转变 |
第三节 H省公安机关政工部门存在的问题 |
一、思想教育走过场 |
二、心中不知民警情 |
三、不找上门不谈心 |
四、解决问题一锅煮 |
五、政工干部唱单弦 |
第五章 H省公安机关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六章 加强和改进H省公安机关队伍建设的对策 |
第一节 强化工作措施,切实为基层公安机关减负 |
第二节 坚持以警为本,进一步激发队伍活力 |
第三节 强化教育训练,进一步增强职业素质能力 |
第四节 改进工作方法,筑牢思想建设阵地 |
第五节 强化监督管理,持之以恒加强纪律作风建设 |
结语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问卷调查 H省公安队伍建设和民警思想状况调查问卷 |
致谢 |
(3)新形势下河北省S监狱人民警察队伍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6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监狱人民警察队伍建设基本理论 |
2.1 监狱人民警察队伍建设内涵和职能定位 |
2.1.1 监狱人民警察队伍建设内涵 |
2.1.2 监狱人民警察队伍职能定位 |
2.2 监狱人民警察队伍建设研究的理论基础 |
2.2.1 人本理论 |
2.2.2 权变理论 |
2.2.3 双因子理论 |
2.2.4 绩效管理理论 |
第三章 河北省S监狱人民警察队伍建设成效及其面临的新形势 |
3.1 S监狱人民警察队伍建设成效分析 |
3.1.1 S监狱人民警察队伍的构成 |
3.1.2 S监狱人民警察队伍的发展 |
3.1.3 S监狱人民警察队伍建设的成效 |
3.2 S监狱人民警察队伍建设面临的新形势 |
3.2.1 执法理念的转型 |
3.2.2 罪犯群体的质变 |
3.2.3 执法能力亟需提升 |
第四章 河北省S监狱人民警察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
4.1 道德素养稍显落后 |
4.1.1 法治思维落后 |
4.1.2 思想道德需加强 |
4.1.3 理想信念需提升 |
4.2 心理健康问题突出 |
4.2.1 职业倦怠感强 |
4.2.2 职业压力大 |
4.2.3 角色易固着 |
4.2.4 精神多抑郁 |
4.2.5 主观幸福感低 |
4.3 队伍专业化发展滞后 |
4.3.1 发展视野狭窄 |
4.3.2 队伍组成结构不合理 |
4.3.3 技能型人才短缺 |
4.3.4 人员职能划分混乱 |
4.3.5 培训教育程度不够 |
4.4 权益保障不足 |
4.4.1 生命权难以保障 |
4.4.2 休息权缺乏实现 |
4.4.3 执法权易受侵扰 |
4.4.4 健康权受到威胁 |
第五章 影响河北省S监狱人民警察队伍建设的因素 |
5.1 人本管理机制落后 |
5.1.1 人文建设缺失 |
5.1.2 奖励措施匮乏 |
5.1.3 层级沟通不畅 |
5.2 岗位设置制度欠缺 |
5.2.1 法律法规不全面 |
5.2.2 对岗位分类设置不重视 |
5.2.3 岗位分类设置针对性差 |
5.3 专业人才培养落后 |
5.3.1 培养专业人才意识不强 |
5.3.2 培养专业人才制度不健全 |
5.3.3 专业岗位安排流于表面形式 |
5.4 归责考核制度执行不到位 |
5.4.1 制度落实不彻底 |
5.4.2 制度实用性弱 |
5.4.3 制度执行程序笼统 |
5.4.4 制度执行力低 |
第六章 新形势下加强河北省S监狱人民警察队伍建设的对策 |
6.1 重视人文精神建设 |
6.1.1 建立优质文化导向 |
6.1.2 增加从优待警奖励措施 |
6.1.3 拓宽层级沟通渠道 |
6.2 建立鲜明的岗位分类 |
6.2.1 深入研究国家政策法规 |
6.2.2 提高对岗位设置的重视程度 |
6.2.3 增强岗位设置制度的针对性 |
6.3 制定专业人才培养制度 |
6.3.1 加大对专业人才培养重视程度 |
6.3.2 深入研究专业人才培养制度 |
6.3.3 提高专业岗位福利待遇 |
6.4 强化绩效考核管理制度执行 |
6.4.1 深入贯彻归责问责制度 |
6.4.2 逐步完善归责问责制度 |
6.4.3 明确制度考核执行流程 |
6.4.4 建立健全考核监督制度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国际传播视角下的中国维和警察素质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警察人力资源开发研究概况 |
1.3.2 警察机关国际传播研究概况 |
1.3.3 简要评析 |
1.4 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点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4.3 主要创新点 |
1.4.4 研究难点 |
2 理论分析 |
2.1 基本概念 |
2.1.1 国际传播 |
2.1.2 维和警察 |
2.1.3 素质开发 |
2.1.4 中国维和警察素质开发 |
2.2 主要理论基础 |
2.2.1 人力资源开发理论 |
2.2.2 传播学理论 |
2.3 理论启示 |
3 国际传播视角下中国维和警察素质开发实践:问卷调查 |
3.1 数据与方法 |
3.1.1 问卷编制 |
3.1.2 样本构成 |
3.1.3 演绎与归纳相结合的方法 |
3.2 中国维和警察国际传播实践分析 |
3.2.1 传播者 |
3.2.2 传播内容 |
3.2.3 传播媒介 |
3.2.4 传播受众 |
3.2.5 传播效果 |
3.3 国际传播视角下中国维和警察素质开发实践分析 |
3.3.1 主要作法 |
3.3.2 实践成效 |
3.3.3 主要经验 |
3.3.4 存在的问题 |
3.3.5 问题成因 |
3.4 国际传播视角下中国维和警察素质开发的改进对策 |
3.4.1 关于中国维和警察的素质标准 |
3.4.2 关于中国维和警察素质开发流程 |
4 结论 |
4.1 关于国际传播视角下中国维和警察素质开发的成效 |
4.1.1 中国维和警察综合素质高,政治素质过硬 |
4.1.2 国际传播成效显着 |
4.2 关于提升国际传播视角下中国维和警察素质开发质量的建议 |
4.2.1 实施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增加维和警察素质开发的“国际传播”分量 |
4.2.2 明确中国维和警察的素质标准,突出政治素质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
4.2.3 完善选拔、培训、奖惩等素质开发流程,贴近维和警务实践 |
4.2.4 坚持党管干部,并推动中国维和警察素质开发的社会化和国际化 |
4.2.5 优化素质开发环境,加强组织文化和信息化建设 |
4.3 本文不足与研究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国际传播视角下中国维和警察素质开发调查问卷 |
第一部分 您的基本情况 |
第二部分 您在任务区的国际传播(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实践 |
第三部分 国际传播视角下中国维和警察素质的开发实践 |
第四部分 国际传播视角下中国维和警察素质开发的改进对策 |
致谢 |
(5)甘肃省警务督察人员职业认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对职业认同的相关研究 |
1.2.2 对警察职业认同研究 |
1.2.3 对警务督察的相关研究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基础理论介绍 |
2.1 相关概念 |
2.1.1 人民警察 |
2.1.2 警务 |
2.1.3 警务督察 |
2.1.4 认同 |
2.1.5 职业认同 |
2.2 基础理论 |
2.2.1 职业发展理论 |
2.2.2 激励理论 |
2.2.3 权力制约理论 |
第三章 甘肃省警务督察机构概述和职业认同调查分析 |
3.1 甘肃省警务督察机构设置分析 |
3.1.1 甘肃警务督察机构设置历程 |
3.1.2 甘肃警务督察人员整体情况 |
3.1.3 甘肃警务督察的特点 |
3.2 甘肃省警务督察人员职业认同调查分析 |
3.2.1 调查问卷的设计和目的 |
3.2.2 调查问卷的实施 |
3.2.3 调查问卷基本资料数据分析 |
3.2.4 职业认同状况调查分析 |
3.3 甘肃省警务督察人员职业认同访谈分析 |
3.3.1 访谈的目的 |
3.3.2 访谈设计 |
3.3.3 访谈结果分析 |
3.4 在职业认同方面取得的成效 |
3.4.1 机构改革培养了良好的职业情感 |
3.4.2 内在需求提升了职业认知 |
3.4.3 业务技能带动职业行为发展 |
第四章 甘肃省警务督察人员职业认同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 |
4.1 甘肃省警务督察人员职业认同存在的问题 |
4.1.1 职业认同构成要件中的自我认可度低 |
4.1.2 职业认同缺乏必要的稳定性,职业意志不坚定 |
4.1.3 在职业认同的培养方面未形成统一的认识 |
4.2 甘肃省警务督察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 |
4.2.1 社会因素 |
4.2.2 组织因素 |
4.2.3 家庭因素 |
4.2.4 机构因素 |
第五章 提升甘肃省警务督察人员职业认同的建议 |
5.1 管理制度层面的建议 |
5.1.1 按照机构设置要求落实督察队建制 |
5.1.2 完善公安机关督察条例及流程 |
5.1.3 畅通督察人员选拔渠道 |
5.1.4 健全激励机制提升职级薪酬待遇 |
5.2 具体工作层面的建议 |
5.2.1 强化重视警务督察工作的意识 |
5.2.2 保障督察人员的休息权利 |
5.2.3 提供合理的培训学习机会 |
5.2.4 在职学历教育进修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
5.2.5 加快网上督察信息平台建设 |
5.3 自身建设层面的建议 |
5.3.1 了解自身特质和职业岗位选择 |
5.3.2 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
5.3.3 拓展自我减压途径 |
5.3.4 形成自我职业认同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甘肃省警务督察人员职业认同调查问卷 |
附录B:甘肃省警务督察人员职业认同访谈提纲 |
致谢 |
作者简历 |
(6)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
(一) 选题背景 |
(二) 研究对象 |
(三) 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
(一) 国内研究综述 |
(二) 国外研究综述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四、创新之点与不足之处 |
(一) 创新之点 |
(二) 不足之处 |
第一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的生成逻辑 |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生成的时代背景 |
(一) 国际背景:全球化和国际警务改革对公安工作带来新影响 |
(二) 国内现实:社会转型对公安工作提出新要求 |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生成的实践基础 |
(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公安工作的历史实践 |
(二) 改革开放以来公安工作的现实实践 |
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生成的理论来源 |
(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公安工作的相关理论 |
(二) 毛泽东关于公安工作的重要思想 |
第二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 |
一、改革开放起步与全面展开时期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1978年-1992年) |
(一) 在拨乱反正中初步形成 |
(二) 在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中走向成熟 |
(三) 在党的十三大以后至邓小平南巡讲话这一时期的进一步发展 |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时期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1992年-2002年) |
(一) 党的十四大至党的十五大这一时期初步形成 |
(二) 党的十五大以后至党的十六大召开这一时期走向成熟 |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2002年2012年) |
(一) 党的十六大至党的十七大这一时期为形成期 |
(二) 党的十七大至党的十八大召开这一时期为进一步发展期 |
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2012年至今) |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的基本内容 |
一、关于公安工作的性质任务 |
(一) 特殊形式的阶级斗争依然需要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机器 |
(二) 在党和国家的全部工作和工作大局中公安工作处在很重要的位置 |
(三) 公安机关肩负着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大使命任务 |
二、关于公安工作的根本原则 |
(一) 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不能动摇 |
(二) 全面加强和改善党对公安工作的领导 |
三、关于公安工作的价值取向 |
(一) 群众路线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 |
(二) 人民满意是公安工作的根本标准 |
(三) 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
四、关于公安工作的实现路径 |
(一) 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是做好公安工作的首要问题 |
(二) 坚持专项治理和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相结合,切实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
(三) 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
(四) 坚持改革强警、科技兴警战略,增强公安工作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 |
五、关于公安工作的主体建设 |
(一) 政治建警:全面加强革命化建设确保公安队伍政治过硬 |
(二) 从严治警:全面强化纪律规矩意识确保公安队伍纪律作风过硬 |
(三) 依法治警:全面推进正规化建设确保公安队伍责任过硬 |
(四) 素质强警:积极推进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确保公安队伍本领过硬 |
第四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的总体特征 |
一、生成过程的时代性实践性和继承性 |
二、内容构成的科学性政治性和法治性 |
(一) 严密的科学性特征 |
(二) 鲜明的政治性特征 |
(三) 强烈的法治性特征 |
三、本质属性和价值依归的人民性 |
(一) 价值指向的人民性 |
(二) 力量源泉的人民性 |
(三) 评判标准的人民性 |
第五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的价值意义 |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的理论价值 |
(一) 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
(二) 丰富发展了毛泽东公安工作思想 |
(三)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增添了新的内容 |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的实践意义 |
(一) 科学统领了公安工作的全面发展 |
(二) 有效推动了公安制度改革创新 |
(三) 有力推进了法治公安建设 |
(四) 为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人民安宁提供了思想保障 |
第六章 在新的实践中坚持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 |
一、在不断总结经验中坚持和发展 |
(一) 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 |
(二) 以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为根本原则 |
(三) 以坚持服从和服务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为立足点 |
(四) 以坚持人民公安为人民为根本价值指向 |
(五) 以坚持辩证思维法治思维为方法论 |
二、在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中坚持和发展 |
(一) 让思想掌握广大公安民警 |
(二) 在解决现实问题和时代之间中不断深化和发展党的公安工作思想 |
三、在正确认识坚持和发展的关系中坚持和发展 |
(一) 坚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科学精神 |
(二) 坚持好发展好习近平关于公安工作的重要思想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7)监狱女警察工作家庭冲突研究 ——以G省N监狱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5 研究思路与框架 |
2 N监狱及警察承担社会性治理本质职能概述 |
2.1 N监狱基本情况 |
2.2 N监狱公共职能 |
2.3 N监狱警察公共治理职能 |
2.4 N监狱警察警务模式 |
3 N监狱女警察工作——家庭冲突现状 |
3.1 N监狱女警察工作——家庭时间分配严重失衡 |
3.2 N监狱女警察工作——家庭边界域分割明显 |
3.3 N监狱女警察工作——家庭角色紧张,削弱公共执行力 |
3.4 N监狱女警察工作——家庭角色冲突,公共职能偏差与心理预期冲突加剧 |
4 N监狱女警察工作——家庭冲突原因分析 |
4.1 监狱工作特有属性因素影响 |
4.2 监狱工作客观条件因素影响 |
4.3 监狱女警察职业生涯发展特点因素影响 |
4.4 监狱女警察权益保障机制因素影响 |
5 关于促进N监狱女警察工作家庭平衡的对策思考 |
5.1 监狱管理方面的对策 |
5.2 监狱女警察自我调节方面的对策 |
6 结束语 |
6.1 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工作家庭冲突追踪调查问卷 |
附录2 :追踪式访谈提纲 |
致谢 |
(8)新时代内蒙古基层公安机关党建工作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的理论意义 |
1.1.3 研究的现实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研究现状与文献回顾 |
1.2.2 研究评述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1.3.1 新时代 |
1.3.2 党建工作 |
1.3.3 基层公安机关 |
1.4 研究的基本构思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重点 |
1.4.3 创新之处 |
1.4.4 论文的基本框架 |
2 理论研究框架 |
2.1 马克思主义基层党组织建设理论 |
2.2 制度创新理论 |
2.2.1 制度创新理论的涵义 |
2.2.2 制度创新的主体 |
2.2.3 制度创新的动因及条件 |
2.3 运用制度创新理论分析基层公安机关党建工作的适用性 |
3 内蒙古基层公安机关党建工作制度创新的实证分析 |
3.1 内蒙古基层公安机关党建工作制度创新的主体 |
3.2 内蒙古基层公安机关党建工作制度创新的动力因素 |
3.2.1 强制性动力因素 |
3.2.2 诱制性动力因素 |
3.2.3 其他动力因素 |
3.3 内蒙古基层公安机关党建工作制度创新的路径 |
3.3.1 探索基层公安党建工作的新理念 |
3.3.2 完善基层公安党建工作的新制度 |
3.3.3 创建基层公安党建工作的新机制 |
3.3.4 创新基层公安党建工作的新方法 |
3.4 内蒙古基层公安机关党建工作制度创新的意义 |
3.4.1 有力地加强了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 |
3.4.2 有力地促进了基层公安机关队伍建设 |
3.4.3 有力地维护了内蒙古地区民族团结 |
3.4.4 有力地维护内蒙古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 |
4 新时代内蒙古基层公安机关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 |
4.1 新时代对基层公安机关党建工作的新要求 |
4.2 新时代内蒙古基层公安机关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 |
4.2.1 思想观念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
4.2.2 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
4.2.3 在机制上存在的突出问题 |
4.2.4 在方式方法上存在的突出问题 |
5 内蒙古基层公安机关党建工作的路径选择 |
5.1 用科学的理念指导内蒙古基层公安机关党的建设 |
5.1.1 强化“公安姓党”的根本政治属性 |
5.1.2 抓好“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
5.1.3 做好党建工作与公安业务工作的融合 |
5.2 用科学的制度保障内蒙古基层公安机关党的建设 |
5.2.1 增强党员民警的制度意识 |
5.2.2 加强基层党组织制度体系建设 |
5.2.3 进一步强化制度的执行力 |
5.3 用科学的机制促进内蒙古基层公安机关党的建设 |
5.3.1 加强选人用人机制建设 |
5.3.2 加强党建工作考核机制建设 |
5.4 用科学的方法推进内蒙古基层公安机关党的建设 |
5.4.1 推动基层公安机关党建工作科学化 |
5.4.2 推动基层公安机关党建工作信息化 |
5.4.3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新时代基层公安机关政治建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文献回顾 |
1.2.2 研究述评 |
1.3 概念界定 |
1.3.1 新时代 |
1.3.2 基层公安机关 |
1.3.3 政治建警 |
1.4 研究的基本构思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创新点 |
1.5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
2 理论分析框架 |
2.1 制度变迁理论 |
2.1.1 制度变迁 |
2.1.2 制度变迁的条件 |
2.1.3 制度变迁的方式 |
2.1.4 影响制度变迁的因素 |
2.2 制度变迁理论分析政治建警的必要性和适用性分析 |
2.2.1 必要性分析 |
2.2.2 适用性分析 |
3 建国以来基层公安机关政治建警的经验分析 |
3.1 建国以来公安机关政治建警的发展历程 |
3.1.1 1949 -1978年新中国公安机关政治建警的初始期 |
3.1.2 1979 -1991年公安机关政治建警的逐步发展期 |
3.1.3 1992 -2012年公安机关政治建警的加速发展期 |
3.1.4 2013 -2019年公安机关政治建警的全面发展期 |
3.2 建国以来基层公安机关政治建警的经验成就 |
3.2.1 抓牢思想教育坚定政治信仰 |
3.2.2 完善制度建设规范政治建警 |
3.2.3 依法从严治警净化政治生态 |
3.2.4 树立宗旨意识密切警民关系 |
3.2.5 坚持从优待警强化职业认同 |
3.2.6 塑造公安文化营造良好氛围 |
3.3 基层公安机关政治建警历程的制度分析 |
3.3.1 政治建警的动因 |
3.3.2 政治建警的方式 |
3.3.3 政治建警的路径 |
4 新时代基层公安机关政治建警面临的新要求 |
4.1 新时代下的中国社会 |
4.2 对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提出的新要求 |
4.2.1 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
4.2.2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
4.3 对公安机关提出的新要求 |
4.3.1 坚持公安姓党的政治属性 |
4.3.2 加强公安机关的制度意识 |
4.3.3 完善政治建警的制度机制 |
4.3.4 提升政治建警的智能化水平 |
4.4 基层公安机关政治建警存在的问题 |
4.4.1 思想观念有待更新 |
4.4.2 制度建设存在欠缺 |
4.4.3 运行机制需要完善 |
4.4.4 方式方法存在不足 |
5 新时代加强基层公安机关政治建警的对策建议 |
5.1 明确思想观念 |
5.1.1 增强“四个意识” |
5.1.2 树立“四个自信” |
5.1.3 坚定“两个维护” |
5.2 加强制度建设 |
5.2.1 健全党对公安工作绝对领导制度 |
5.2.2 构建常态化的教育引导制度 |
5.2.3 完善干部队伍建设制度 |
5.2.4 完善政治建警保障制度 |
5.3 健全运行机制 |
5.3.1 健全聚焦问题的监督防范机制 |
5.3.2 健全规范合理的考核评估机制 |
5.3.3 健全科学明确的主体责任机制 |
5.4 创新方式方法 |
5.4.1 丰富新媒体技术运用 |
5.4.2 借助心理咨询方法 |
5.4.3 抓好教育实践方法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10)融媒体时代公安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1.1 对媒介融合相关问题的研究 |
1.2.1.2 对警察教育相关问题的研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2.1 学界关于融媒体的总体认识 |
1.2.2.2 学界关于融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评估 |
1.2.2.3 学界关于融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分析 |
1.2.2.4 学界关于融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实践要求 |
1.2.3 对已有研究的基本评价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研究法 |
1.3.2 比较研究法 |
1.3.3 跨学科研究法 |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
1.4.1 创新之处 |
1.4.2 不足之处 |
2 融媒体时代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 |
2.1 融媒体的概念与特征 |
2.1.1 融媒体的概念 |
2.1.2 融媒体的特征 |
2.1.3 融媒体时代的概述 |
2.2 公安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及特征 |
2.2.1 公安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 |
2.2.2 公安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
2.2.2.1 导向性 |
2.2.2.2 渗透性 |
2.2.2.3 综合性 |
2.3 融媒体与公安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
2.3.1 载体维度:全面传播公安思想政治教育 |
2.3.2 环境维度:深刻影响公安思想政治教育 |
3 融媒体给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
3.1 融媒体给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
3.1.1 融媒体使公安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更加多元 |
3.1.2 融媒体使公安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加充实 |
3.1.3 融媒体拉近了公安政工干部与民警的距离 |
3.1.4 融媒体为公安思想政治教育搭建新的平台 |
3.2 融媒体给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
3.2.1 融媒体使公安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更加复杂 |
3.2.2 融媒体使公安思政教育者的专业权威受到挑战 |
3.2.3 融媒体使公安队伍思想引领难度增大 |
3.2.4 融媒体使传统公安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弱化 |
4 融媒体时代公安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 |
4.1 拓展公安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
4.1.1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
4.1.2 挖掘公安文化中蕴含的公安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
4.1.3 融入公安情感教育 |
4.2 提高公安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媒介素养 |
4.2.1 加强公安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政治素质 |
4.2.2 发挥公安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把关功能 |
4.2.3 完善公安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培训体系 |
4.3 创新公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
4.3.1 利用融媒体创设公安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
4.3.2 利用融媒体讲好公安英模故事 |
4.3.3 利用融媒体依据民警心理样态做细公安思想政治教育 |
4.4 发挥公安思想政治教育融媒体平台的功能 |
4.4.1 规范公安思想政治教育融媒体平台建设 |
4.4.2 利用融媒体平台打造公安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品牌 |
4.4.3 利用融媒体平台开展精准公安思想政治教育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四、新形势下人民警察素质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大数据背景下公安机关“网格化”巡逻防控体系研究 ——以赤峰市为例[D]. 张阳. 内蒙古大学, 2021(12)
- [2]基于行为科学理论的H省公安队伍建设研究[D]. 范慧鹏. 南宁师范大学, 2020(02)
- [3]新形势下河北省S监狱人民警察队伍建设研究[D]. 赵胜浩. 河北大学, 2020(03)
- [4]国际传播视角下的中国维和警察素质开发[D]. 崔晓.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0(02)
- [5]甘肃省警务督察人员职业认同研究[D]. 文志民. 兰州大学, 2020(01)
- [6]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研究[D]. 隋从容. 山东大学, 2020(09)
- [7]监狱女警察工作家庭冲突研究 ——以G省N监狱为例[D]. 姜叶. 暨南大学, 2020(07)
- [8]新时代内蒙古基层公安机关党建工作创新研究[D]. 韩荣芳.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0(12)
- [9]新时代基层公安机关政治建警研究[D]. 刘源泉.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0(12)
- [10]融媒体时代公安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D]. 吕一.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