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论服装设计师的灵性与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宋哲琦[1](2020)在《《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文中指出《装饰》作为国内重要的艺术设计类核心期刊,从1958年创刊起,与中国设计共同成长,记录了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汇集了国内外着名专家学者。以《装饰》作为展现学术思想、指导学科实践的平台。本文以《装饰》发展历程为线索,通过期刊分析、文献分析、表格梳理、人物访谈等的研究方法,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的内容侧重点将杂志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分析,论述《装饰》与中国设计文化发展之间的关联,并对20年来的杂志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更全面的阐述该杂志的发展历程与时代背景下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及对《装饰》、对中国设计文化、教育的作用与影响进行总结。
刘俊丽[2](2020)在《刍议《小蜜蜂——手技》的服装设计》文中研究指明2003年,河南郑州市政府为奖励郑州市杂技团在艺术创新、荣获国内外大奖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为郑州市杂技团新建了一座专业杂技演出剧场——郑州杂技馆。为配合新杂技馆落成典礼,郑州市杂技团特邀国内知名导演创排了一台大型主题杂技晚会《七彩天地》,并特邀中央电视台服装设计师围绕《七彩天地》的总体创意,设计了多款新颖别致的服装,其中《小蜜蜂——手技》节目的服装设计特别抢眼:"小蜜蜂"服装色彩艳丽,形象生动,活泼可爱。或许是由于"小
孟培培[3](2020)在《服装设计的着作权保护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丰富,人们对服装的观念也随之改变。以前不同的服装可以展现穿着者的收入水平、社会地位的高低;现在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使个性、高端的服装不再稀奇,服装渐渐成为穿着者生活服务的附属品。改革开放以来,在“回归自然、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理念之下,时装设计师们与忠实的时尚追随者们联手打破了自时装业产生以来的时尚法则,从而促使时尚走上了多元化与多样化的道路。服装设计又是科学技术与艺术所形成的结合体,在服装设计的一系列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将自己的创新想法通过手工制作体现在服装上面,是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融合,其设计作品应当受到着作权的保护,服装设计着作权的保护有利于服装产业的发展,也有利于促进文化的多元化。但由于服装受季度影响“保鲜期”较短,服装设计的着作权保护不受重视,再加上目前对服装设计抄袭现象盛行,服装设计维权困难,所以服装设计的着作权保护是目前服装界的一大热点与难题。本文分五个部分来论述服装设计的着作权保护。第一部分,首先介绍研究背景和意义,服装每年进出口额较大,一方面是促进我国发展的巨大经济支柱,另一方面又促使中西方服饰文化的交流与借鉴,平衡好服装设计着作权保护有利于我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第二部分,论述服装设计的作品属性与作品类型,有些学者认为服装属于专利法的保护范围,不应当由着作权法进行调整,有一些学者持有相反的观点。还有的学者支持服装设计应受到专利法和着作权法的双重保护。有些学者认为服装设计不仅具有实用性,还具有艺术性,是实用和艺术的融合,有一些学者认为服装设计只是美术作品。第三部分,一方面介绍我国对服装设计着作权进行保护的典型案例,分析服装设计的艺术性将服装设计认定为美术作品或者实用艺术作品。另一方面指出司法难点在于实用性与艺术性分离标准难以确定,复制的范围狭隘导致平面到立体、立体到立体、立体到平面的复制不能得到着作权的保护。第四部分,介绍域外以美国为首的英美法系国家和以法国为首的大陆法系国家对服装设计着作权的保护。第五部分,对我国服装设计着作权法保护提出建议,具体包括着作权增加服装作品,将服装设计认定为实用艺术作品,扩大复制权范围,明确实质性相似的侵权判断标准等。
李雪芹[4](2020)在《服装设计的视觉特征及构成方法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对服装的精神需求越来越高,由服装实用性进而关注服装的外部形态所传达的信息。如何把人们对服装外在形态的心理需求转化成对应的服装视觉效果,是服装设计师面临的挑战。本研究分成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服装视觉相关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归纳与梳理;第二部分是对服装视觉的基本特征、构成要素、协同效应进行了分类描述,此部分的章节内容与第一部分的理论基础一一对应;第三部分是在前面两个部分的基础上,阐释了服装创意转化成服装视觉效果的方法,并整理成一套较为系统的设计程序;第四部分是基于本研究设计程序的实践验证,完成了一套设计作品。首先从理论基础入手,阐述了心理学视阈下的服装、符号学视阈下的服装以及系统论视阈下的服装三个方面,分析了三个方面在服装视觉中的应用与重要性。在此研究理论的基础上,先解析服装的视觉特征和构成要素。把服装的视觉特征分为:二维特征、三维特征、舒适特征;把服装视觉的构成要素分为:造型要素、色彩要素、图案要素、材料要素。再者,列举了服装视觉的构成方法(平面构成法与立体构成法),根据系统论理论重新设计了关于服装视觉的设计程序:相关特征—元素提取—元素重构—款式生成—设计图。这套设计程序在设计准备阶段,通过市场调研了解设计对象的需求,从中确定设计类型和设计主题,其次是通过搜集相关的文化背景、运用一定的服装知识,提取设计所需要的元素,再次将提取的元素按照一定的构成方法进行元素重构,将设计理念转化成服装视觉形态,进而绘制出服装效果与款式图。本研究最后一部分,是在研究的服装视觉设计程序指导下,做了《蔷薇女神》系列的服装视觉设计作品。通过对服装设计视觉特征及构成方法的研究,认识到服装视觉中在服装设计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它是服装物化前的设计指标。虽然服装视觉最后的呈现是趋于感性化的认知,但是在整个服装视觉的设计过程中,是设计师经过理性的设计原则,把服装视觉的相关要素合理地构建出来。如何在构建过程中,总结出科学有序并且高效率的设计流程,是值得我们深入的研究与思考。
杨夏柔[5](2019)在《禅意之美在现代女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今高度文明的社会中,人们的物质生活正在逐渐提高,但物质财富却无法满足人们对自我价值的精神追求。基于这种需求,人们开始从不同的方式和角度寻求精神上的安慰。禅意之美作为美学范畴,是对禅学精神审美艺术表现的一种概括。它展现出了一种自由娴静的精神生活,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精巧细致、微妙无穷的精神享受。在服装设计领域,禅意之美的空灵意境为设计创作提供了无穷无尽的设计思路,现代服装设计由于禅意之美的渗入也越显得灵性和深幽。对于禅意之美在女装设计中应用首先要把握禅宗思想的内涵和精髓,将文化思维作为设计的基础,站在禅宗文化的审美视角,深刻领悟禅意之美。然后,深入探析禅意之美是如何以其淡远的风格和空灵的意境,给予了现代设计丰富的表达语言和深厚的内涵,如自然之美的禅意服装表达、残缺之美的设计语言、极简主义设计、解构主义设计等。最后,从服装特有的表现形式:色彩、面料、结构中总结归纳禅意服装设计语言表达,结合禅意服饰风格和现代生活特征,将禅意之美应用到现代女装设计中去。本文探讨现代女装设计中禅意之美的应用。从禅宗思想精髓的要义出发,回顾禅意之美的来源,深入挖掘禅意之美的服装表现语言。论文第三章将禅意之美作为极高的精神审美融入现代女装的设计,反映新时代的条件和人文环境的发展方向,以禅意之美对现代服装设计所赋予的深刻内涵和表现语言,总结禅意服装的设计语言,并在论文第四章,归纳出禅意之美是如何通过服装具体形式,来表现其空灵致远的淡泊意境。最后,通过笔者对禅意之美设计理念的理解和禅意服装设计方式的把握,来指导和实践禅意之美在现代女装设计中的应用。本文通过深度挖掘禅宗思想,来把握禅意之美幽远、孤高的艺术境界。对禅意之美在服装设计风格和设计特征的进行归纳总结,获得可以直接运用的设计方式,并且结合现代时装潮流和笔者对禅意之美的领悟。设计出既符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又具有禅意之美的现代女装设计。
赖演青[6](2019)在《中国传统图案在服装设计中的禅意化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禅宗思想主张“悟”,静思冥想,自悟心性,是一种对内心的极致关注,心造的境界中产生空化的自然观,此所谓禅意之境。空灵的精神世界中,塑造中国人细腻的审美观,注重内在意蕴的表达,禅宗美学崇尚简单、质朴的事物,拥有清淡雅致、宁静旷远的美学气质,为中国传统及现代的各领域的艺术注入精神的深度。本论文首先概述了禅宗美学思想,从禅宗的起源,禅宗的美学意蕴,禅意在艺术与设计中的体现,了解禅的历史,把握禅宗美学的特征,以及禅宗美学在众多艺术领域的应用,层层递进关系,为后文探究禅意在中国传统图案设计表达做铺垫。中国传统图案凝聚了中华文化几千年的文明硕果,它源于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外界事物的细致观察,追求美好的生活,向往美好的未来。经过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熏陶,形成有深厚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的图案,线条优美,文化内涵丰富。中国传统图案作为设计的重要元素,成为设计新的创意点,国内外已有大量服装设计师将传统图案应用于服装上,分析中国传统图案的文化内涵,造型、色彩、工艺等多种艺术形式,结合时代的审美情趣,创新应用图案。本文从禅宗美学的角度对中国传统图案进行研究,探究图案禅意化的设计表现方法。文章从东方“禅”文化中汲取营养,将禅宗美学思想渗透到服装设计中,禅意服装主张人体自由,服装结构简洁无束,色彩柔和统一,材质自然健康、舒适、柔软的服装形式语言,装饰性与实用性的恰当结合,注重人的内心感受,是设计师与穿着者内心世界的表达。本文中段,从服装的结构、色彩、面料,分析国内外服装设计师的作品,探究服装、图案、禅宗美学三者的协调统一的设计表现,分析禅宗美学在服装上表达的语言形式,总结禅意服装设计的方法和思路,以及服装禅意境界的表达。最后,在研究实践中,选取了“凤纹”作为设计实践的主题图案,将“凤”的传统图案加以禅意化的表现,以新的艺术方式,应用在服装上,传达服装的禅意之美。
张泽西[7](2019)在《改革开放以来幼儿园美术教材的发展研究 ——基于对人教版四套教材的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幼儿园美术教育不断地发展与变革,至今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发展已日新月异。历史是人类认识过去、理解现在、展望未来的桥梁,这就需要我们对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历史进行回顾,探求其发展脉络。而幼儿园美术教材作为幼儿园美术教育的重要文本,伴随着我国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历史发展,贯穿着编制者对幼教工作者、对儿童以及对美术教育的整体思考,可彰显出当时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理念及经验,对当今幼儿园美术教材的发展乃至幼儿园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有一定启示意义。本研究主要基于改革开放以来人教版四套教材(82版、94版、05版、12版),分别从美术教育目标、美术教学内容以及美术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梳理、分析与解读,从而探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幼儿园美术教材的发展特点。本研究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幼儿园美术教材的教育目标从社会本位取向到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协同取向转变,并呈现出由关注“教”的结果转向注重“学”的过程的发展特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幼儿园美术教材在教学内容选材上日益贴近幼儿、走向多元,其中美术活动题材关注幼儿生活,并逐步均衡化,美术活动名称风格由“成人视角”日趋转向“儿童视角”,教材中的文化构成日益呈现多元性和融合性;在教学内容组织上日渐符合幼儿兴趣需要、走向融合,由以“美术学科知识”为编排主线向以“儿童生活、学习需要”为编排主线转变,由割裂日趋融合;美术活动类型日趋全面化,美术活动方式多样化;工具材料走向真实、丰富,不断满足幼儿期待视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幼儿园美术教材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环节由片面关注作品完成向日益全面关注幼儿活动需要拓展、由教师是完全控制者向幼儿逐渐成为主动学习者突破、并呈现由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创生取向—相互适应取向回归与超越的发展特点;在教学方法上由突出教师独白逐步走向师幼对话;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由重“集体教学”到不断关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有机联系;教育活动评价则呈现出评价主体由教师转向幼儿,并由仅关注结果评价日渐兼顾过程评价的发展特点。最后研究者基于研究结果进行成因探讨,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幼儿园美术教材发展成因主要有社会的诉求,政策的导向;现实的制约,发展的促进;时代的变化,文化的转向;思想的变革,理论的引进四大方面。在本研究的最后,研究者也提出幼儿园美术教材讲求拿来主义,也应本土审视;立以儿童视角,设置召唤结构;厘清教师角色,关注幼儿需要等相关建议,并对研究进行反思。
王伊千[8](2018)在《绘画语言在女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女装设计是服装设计的内容之一,也是艺术表达的一种形,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服装设计师也是艺术家。而绘画本身又是大艺术范畴的一个分支,绘画不同于影视传媒艺术、音乐舞蹈艺术等其他的艺术形式。尽管绘画艺术与设计艺术的表达有很多的相同性或相似性,但是绘画艺术与设计艺术在具体定义、作者思维逻辑起点上还是有专业界定与概念区别的。本文所要论述的绘画语言在女装设计中的运用内容主要以当代女装设计为主,通过具体的设计案例来研究解析绘画语言的美感与女装设计中的艺术表达,论证绘画与女装嫁接统一可以更好的创意出女装设计的独特美。第一章,简要概述了不同绘画语言的含义与表达形式。包括相关概念的界定,分析了绘画语言在形式上的差异性及绘画语言表达出的心理活动,同时对绘画语言表达的文化内涵与心理特征等都进行简要论述。第二章,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分析了绘画语言在女装设计中的具体表现手法。重点以近年来各大时装秀场中的女装表现为例,解析了各种面料再造与多次面料设计的艺术表达。具体从四个方面研究了绘画语言在女装设计中的表现手法:先成品后绘制的表现手法;直接在材料上先绘制的表现手法;高科技绘制的表现手法;混合式的表现手法。第三章,是绘画语言元素在女装设计中的组合表达。从四各方面进行了研究论述,包括元素直接组合设计表达、元素变异后设计组合表达、用绘画元素强调女装局部设计表达、强调绘画元素整体设计组合表达。第四章,研究了东西方绘画语言差异在女装设计中的表达。包括西方绘画语言在女装设计中的表达、东方绘画语言在女装设计中的表达、混搭式绘画语言在女装设计中的形式表达。第五章,绘画语言在现代女装设计中的心理表达。重点论述了服饰的心理现象,从强调女性自我个性的服饰设计开始,论证了强调性感为主题的绘画语言在现代女装设计中的表达是一种潮流设计。第六章,通过专业设计的理论研究,从绘画语言为抓手结合女装当今的设计流行,以我本人的毕业设计作品为实例进行了设计感受论述。在自己中期汇报作品设计、毕业设计实践的基础上撰写了专业硕士的设计报告。对于自己的实践过程及作品的表达都有真情实感的表述,这也是自己的设计体会。
魏刘馨[9](2018)在《禅文化服装着装审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服装作为一种人类文化的选择,一直被人们以穿着形式延续着,它可以是受众群体对现实生活态度的记录,也可以是精神内涵外化物质选择的体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快节奏感的生活压力使人们内心浮躁、不安,部分人群寻求自在、洒脱、淡然的生活方式,这种表现也是群体自身对人生选择的肯定。然而,以禅修为主导的“禅文化”思想深入人心,其思想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引导和生活理念。“禅文化”服装起源于僧服,在僧服基础之上进行取舍并改良创造出属于部分着装群体内心喜爱和追求的一种禅意情结的服装款式。本文从“禅文化”思想理念出发,将禅学思想运用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并深入探究“禅文化”作用下服装款式、色彩以及造型上的独特设计,在已有的服装基础上对服装款式语言、色彩语言和造型语言进行大胆地辨析和梳理;其主导设计思想主要是借鉴“禅文化”思想语言,并归纳出“禅文化”作用下服装所要表达的设计思想,力求让着装群体切身体会到精神与物质的统一,大胆地满足他们内心渴望的精神需求。在“禅文化”作用下服装设计与着装群体内心产生共鸣的过程中,促使着装群体感受到内心精神上的洒脱、无我和随性的精神状态。从而着装群体可以更好地感受到“禅文化”作用下服装所带来不一样的服装审美,它是服装设计师和着装群体之间对服装审美的一种精神交流,将设计文化和审美融入到现代服装中,审美教育融入到现实生活中,才会真正达到服装与精神的统一,才会梳理并论证出充满灵性、简洁和具有本国独有文化审美的禅意服装。
郎楠[10](2018)在《中国服装设计师品牌体验设计典型案例研究》文中认为伴随着物质文明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结构也逐渐发生着变化,在基本的物质追求的基础上,更加关注精神层面的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服装品牌开始不断寻求新的设计方法来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中国服装设计师品牌作为极具代表性的中国服装品牌,因其独立小众的风格在近些年备受关注,在设计方法上也更加灵活,创新的以体验设计的方法来关注消费者的个性、吸引消费者的目光、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对体验设计要素进行详尽的分析和阐述,并将品牌ZUCZUG素然作为案例进行体验设计的研究。本文首先通过对国内外的文献进行大量研究,从体验经济的角度出发,对体验设计、中国服装设计师品牌进行较为准确的定义,阐述服装品牌体验设计形式和方法,并进一步对中国服装设计师品牌体验设计框架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对服装品牌的体验设计要素做出了具体分类,即物质要素、行为要素以及环境要素。以此为前提,对中国服装设计师品牌ZUCZUG素然的进行网络客户体验满意度调研,探索消费者对于品牌服装各要素之间的体验诉求和需求差异,最终以对ZUCUZG素然为例总结体验设计在中国服装设计师品牌中的应用并提出建议,从而为其他中国服装设计师品牌体验设计操作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
二、浅论服装设计师的灵性与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论服装设计师的灵性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
1.2.1 期刊论文类 |
1.2.2 专着类 |
1.3 研究的方法、思路 |
1.3.1 研究的方法 |
1.3.2 研究的思路 |
2 百花盛开的工艺美术发展(1958-1961) |
2.1 《装饰》创刊溯源 |
2.2 《装饰》杂志风格主要视觉特点 |
2.2.1 封面文字 |
2.2.2 封面视觉图案 |
2.2.3 内页版面设计 |
2.3 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 |
2.3.1 重新重视民间美术 |
2.3.2 指导工艺美术创作 |
2.4 为美化人民生活服务 |
2.4.1 面向大众生活创作 |
2.4.2 向西方世界开展学习 |
3 求索争鸣的设计萌芽(1980-1996) |
3.1 复刊时代背景 |
3.2 《装饰》视觉元素的变化 |
3.2.1 封面设计形式的探索 |
3.2.2 封面主体立意的变迁 |
3.2.3 内页版式的有序与变化 |
3.3 工艺美术的变革 |
3.3.1 “工艺美术“名词的局限 |
3.3.2 “装饰热”的兴起 |
3.4 现代化的新浪潮 |
3.4.1 科技与艺术的大讨论 |
3.4.2 现代设计的浪潮 |
3.5 《装饰》步伐的“守”与“进” |
4 对话世界文化自信的设计现代化(1997-2018) |
4.1 走入“全球化” |
4.2 《装饰》设计的多元化 |
4.2.1 和谐的整体性 |
4.2.2 现代感的民族美 |
4.2.3 敢于尝试的创意美 |
4.2.4 版式装饰的简洁美 |
4.3 开放视野立足传统 |
4.3.1 工艺美术的新发展 |
4.3.2 设计批评的引入 |
4.3.3 中国创造带来的思考 |
4.4 面向时代关注当下 |
4.4.1 设计的伦理学问题 |
4.4.2 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
4.4.3 从设计艺术到设计科学 |
4.5 《装饰》内容的“质”与“量” |
5 总结 |
5.1 从工艺美术到现代设计 |
5.2 从教育理论到学科实践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采访文字稿 |
附录二 《装饰》1958-2018杂志封面 |
附录三 《装饰》1958-2018文章整理 |
作者简介 |
(2)刍议《小蜜蜂——手技》的服装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一、魅力在于具有创意美、色彩美、形状美、创新美、整体美、抽象美、内涵美 |
二、“小蜜蜂”服装设计的成功之道 |
(3)服装设计的着作权保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
(二) 文献综述 |
(三) 研究内容 |
(四) 研究方法 |
二、服装设计的概述 |
(一) 服装设计的含义 |
1、服装 |
2、服装设计 |
(二) 服装设计的特征 |
(三) 服装设计的着作权保护的必要性 |
三、我国服装设计着作权保护的司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一) 我国服装设计着作权保护的典型案例分析 |
(二) 服装设计的性质问题 |
1、服装设计是作品 |
2、服装设计不是作品 |
(三) 服装设计的创造性判断问题 |
1、服装设计有创造性 |
2、服装设计无创造性 |
(四) 复制权的权利范围问题 |
1、复制权包含“异体复制” |
2、复制权不包含“异体复制” |
(五) 服装设计构成抄袭标准的问题 |
1、全部抄袭说 |
2、部分抄袭说 |
四、域外服装设计着作权的保护 |
(一) 域外服装设计着作权保护的立法规定 |
1、大陆法系国家服装设计着作权保护的立法规定 |
2、英美法系国家服装设计着作权保护的立法规定 |
(二) 域外服装设计着作权保护的司法实践 |
1、Star Athletica.v.Varstity Brands.案 |
2、ZARA服装设计侵权案 |
五、完善我国服装设计着作权保护的建议 |
(一) 我国服装设计着作权保护的立法规定 |
(二) 完善我国服装设计着作权保护的建议 |
1、服装认定为实用艺术作品 |
2、着作权法第3条增加“服装作品” |
3、明确作品独创性的判断标准 |
4、着作权法第1 0条“复制”增加“异体复制” |
5、明确服装设计实质性相似的标准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服装设计的视觉特征及构成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绪论 |
第一章 服装视觉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心理学视阈下的服装 |
第二节 符号学视阈下的服装 |
第三节 系统论视阈下的服装 |
本章小结 |
注释 |
第二章 服装视觉特征及构成要素 |
第一节 服装视觉的基本特征 |
第二节 服装视觉的构成要素 |
第三节 服装视觉的协同效应 |
本章小结 |
注释 |
第三章 服装视觉的构成方法 |
第一节 平面构成法 |
第二节 立体构成法 |
第三节 服装视觉设计的一般程序 |
本章小结 |
注释 |
第四章 基于本研究方法的设计实践 |
第一节 毕业设计选题 |
第二节 毕业设计过程 |
第三节 毕业设计成果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目录 |
(5)禅意之美在现代女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标及意义 |
1.2.1 研究目标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艺术设计领域 |
1.3.2 文献研究领域 |
1.4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禅意之美的历史发展 |
2.1 禅意之美的起源及禅宗思想的发展 |
2.2 禅意之美本质源于禅宗思想 |
2.2.1 禅意之美的“不可言说性”与“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
2.2.2 禅意之美的“以心为本”与“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
2.2.3 禅意之美的艺术直觉性与禅宗的“顿悟说” |
2.3 禅意之美的设计理念源于禅宗的精髓 |
2.3.1 禅意“自然之美”与禅宗的“自然观” |
2.3.2 禅意“空灵之美”与禅宗的“空观” |
2.3.3 禅意“意境之美”与禅宗的“境界观” |
第三章 禅意之美对于现代服装设计的影响 |
3.1 禅意服装设计的风格的特点 |
3.2 禅意之美对于现代服装设计的影响 |
3.2.1 禅意与现代服装风格中的“生态主义” |
3.2.2 禅意与现代服装风格中的“极简主义” |
3.2.3 禅意与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解构主义” |
3.2.4 禅意与现代服装风格中的“残缺之美” |
第四章 禅意之美在现代女装设计中的应用 |
4.1 禅意之美在现代女装设计中的表现形式 |
4.1.1 意境的表现 |
4.1.2 色彩的表现 |
4.1.3 材质的表现 |
4.1.4 结构的表现 |
4.1.5 细节的表现 |
4.2 禅意之美女装设计与实践 |
4.2.1 禅意女装造型设计 |
4.2.2 禅意女装色彩设计 |
4.2.3 禅意女装材质表现 |
4.2.4 禅意女装设计效果表现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学术成果 |
致谢 |
附录 |
(6)中国传统图案在服装设计中的禅意化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
五、研究方法 |
六、研究的创新点及难点 |
第一章 禅宗美学思想及在艺术中的体现 |
第一节 禅宗源起 |
第二节 禅宗思想的美学意蕴 |
一、自然悟道形色简朴 |
二、清澈澄净空灵之境 |
第三节 禅意在艺术与设计中的体现 |
一、禅意的艺术特征 |
二、传统艺术中的禅意体现 |
三、现代设计中的禅意体现 |
第二章 中国传统图案概述 |
第一节 传统图案的基本含义 |
第二节 传统图案的内容 |
一、动物图案 |
二、植物图案 |
三、人物图案 |
四、文字符号图案 |
五、几何类、雕刻类图案 |
第三节 传统图案的艺术特征 |
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 |
二、图案内涵及寓意的表达 |
三、繁复多变组织有序的形态 |
四、圆形和曲线结构的运用 |
第三章 中国传统图案禅意化设计方法 |
第一节 图案设计中禅意与造型的表现方法 |
第二节 图案设计中禅意与色彩的表现方法 |
第三节 图案设计中禅意与工艺的表现方法 |
一、平面图案工艺表现方法 |
二、立体图案工艺表现方法 |
第四章 图案与服装的禅意化设计表现 |
第一节 图案与服装结构结合 |
第二节 图案与服装色彩结合 |
第三节 图案与服装面料结合 |
第五章 凤纹在服装设计中的禅意化应用 |
第一节 设计的思考 |
一、设计主题——关于凤 |
二、设计灵感 |
三、设计构想 |
第二节 设计过程分析 |
一、图案的设计与应用 |
二、款式设计 |
三、色彩分析 |
四、面料与工艺 |
第三节 制作过程 |
一、白胚调整 |
二、定位印花图案制版 |
三、面料小样 |
第四节 实物展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7)改革开放以来幼儿园美术教材的发展研究 ——基于对人教版四套教材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一、教材的相关研究 |
二、美术教材的发展研究 |
三、幼儿园教材的发展研究 |
四、幼儿园美术教材的发展研究 |
五、已有研究述评 |
第四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改革开放以来 |
二、幼儿园美术教材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第一节 研究内容 |
第二节 研究对象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一、文献法 |
二、内容分析法 |
三、比较分析法 |
第三章 人教版四套幼儿园教材简介 |
第一节 82版教材基本情况概述 |
一、82版教材编制背景 |
二、82版教材构成 |
第二节 94版教材基本情况概述 |
一、94版教材编制背景 |
二、94版教材构成 |
第三节 05版教材基本情况概述 |
一、05版教材编制背景 |
二、05版教材构成 |
第四节 12版教材基本情况概述 |
一、12版教材编制背景 |
二、12版教材构成 |
第四章 四套幼儿园教材的美术教育目标分析 |
第一节 82版教材的美术教育目标 |
一、强调幼儿美术技能的培养,忽视情感发展 |
二、开始关注幼儿创造力,但比重较低 |
三、目标表述意识不强,采用结果性目标表述方式 |
四、以教师为目标表述主体 |
第二节 94版教材的美术教育目标 |
一、重视幼儿美术表现技能,关注幼儿的情感发展 |
二、关注幼儿智力与品德的培养 |
三、开始注重美术教育的审美功能 |
四、关注幼儿创造力 |
五、目标表述较宽泛,以体验性目标表述方式为主 |
六、教师与幼儿兼为目标表述主体 |
第三节 05版教材的美术教育目标 |
一、注重幼儿情感培养,兼顾幼儿美术技能发展 |
二、注重幼儿创造力发展 |
三、目标具有层级性,主要采用体验性目标表述方式 |
四、主要以幼儿为目标表述主体 |
第四节 12版教材的美术教育目标 |
一、注重幼儿情感体验和态度,兼顾美术表现技能与知识 |
二、重视幼儿创造力发展 |
三、目标主要运用体验性目标表述方式 |
四、以幼儿为目标表述主体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四套幼儿园教材的美术教学内容分析 |
第一节 82版教材的美术教学内容 |
一、美术教学内容选材 |
二、美术教学内容组织 |
三、美术活动类型与工具材料 |
第二节 94版教材的美术教学内容 |
一、美术教学内容选材 |
二、美术教学内容组织 |
三、美术活动类型与工具材料 |
第三节 05版教材的美术教学内容 |
一、美术教学内容选材 |
二、美术教学内容组织 |
三、美术活动类型与工具材料 |
第四节 12版教材的美术教学内容 |
一、美术教学内容选材 |
二、美术教学内容组织 |
三、美术活动类型与工具材料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四套幼儿园教材的美术教学过程分析 |
第一节 82版教材的美术教学过程及特点 |
一、美术教学环节及特点 |
二、美术教学方法及特点 |
三、美术教学组织形式及特点 |
第二节 94版教材的美术教学过程及特点 |
一、美术教学环节及特点 |
二、美术教学方法及特点 |
三、美术教学组织形式及特点 |
第三节 05版教材的美术教学过程及特点 |
一、美术教学环节及特点 |
二、美术教学方法及特点 |
三、美术教学组织形式及特点 |
第四节 12版教材的美术教学过程及特点 |
一、美术教学环节及特点 |
二、美术教学方法及特点 |
三、美术教学组织形式及特点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改革开放以来幼儿园美术教材的发展特点 |
第一节 幼儿园美术教材的教育目标发展特点 |
一、从社会本位取向到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协同取向 |
二、由关注“教”的结果到注重“学”的过程 |
第二节 幼儿园美术教材的教学内容发展特点 |
一、美术教学内容选材日益贴近幼儿生活、走向多元 |
二、美术教学内容组织日渐符合幼儿兴趣需要、走向融合 |
三、美术活动类型日趋全面化,美术活动方式多样化 |
四、工具材料走向真实、丰富,不断满足幼儿期待视野 |
第三节 幼儿园美术教材的教学过程发展特点 |
一、美术教学环节的发展特点:拓展、突破、回归与超越 |
二、美术教学方法的发展特点:由突出教师独白逐步走向师幼对话 |
三、美术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特点:由重“集体教学”到不断关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有机联系 |
四、美术教学活动评价的发展特点:评价主体由教师转向幼儿,由仅关注结果日渐兼顾过程评价 |
第八章 改革开放以来幼儿园美术教材发展成因分析与反思 |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幼儿园美术教材发展成因分析 |
一、社会的诉求,政策的导向 |
二、现实的制约,发展的促进 |
三、时代的变化,文化的转向 |
四、思想的变革,理论的引进 |
第二节 建议与反思 |
一、讲求拿来主义,也应本土审视 |
二、立以儿童视角,设置召唤结构 |
三、厘清教师角色,关注幼儿需要 |
四、吾当上下求索,还需看向今朝 |
附录一 |
参考文献 |
一、书籍类 |
二、学位论文类 |
三、期刊论文类 |
后记 |
(8)绘画语言在女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
四、论文研究创新点 |
第一章 绘画语言概述 |
第一节 绘画语言相关概念界定 |
一、中国绘画语言 |
二、西方绘画语言 |
三、抽象绘画语言 |
第二节 绘画语言的起源与发展 |
第三节 绘画语言的特征分析 |
一、绘画语言的表现特征分析 |
二、绘画语言的心理特征分析 |
三、绘画语言的文化特征分析 |
第二章 绘画语言在女装设计中的表现手法 |
第一节 先成品后绘制的表现手法 |
第二节 直接在材料上绘制的表现手法 |
一、印花工艺的表现手法 |
二、“完整式”面料肌理表现 |
三、“破坏式”面料肌理表现 |
第三节 高科技绘制的表现手法 |
一、创新材料的使用 |
二、高科技工具的使用 |
第四节 混合式的表现手法 |
第三章 绘画语言元素在女装设计中的组合表达 |
第一节 元素直接组合设计表达 |
第二节 元素变异后设计组合表达 |
一、元素分离重组设计表达 |
二、元素复杂化与单纯化设计表达 |
三、元素夸张与抽象化设计表达 |
第三节 用绘画元素强调女装局部设计表达 |
一、领肩部 |
二、胸部 |
三、腰部 |
四、臀部 |
五、其他细节 |
第四节 强调绘画元素整体设计组合表达 |
一、强调色彩元素统一的设计 |
二、强调造型统一的设计 |
三、元素整体下的多种材料搭配设计 |
第四章 东西方绘画语言差异在女装设计中的表达解析 |
第一节 西方绘画语言在女装设计中的表达 |
一、宗教文化的表达 |
二、人文主义的表达 |
三、夸张个性的表达 |
四、装饰性为主调的表达 |
第二节 东方绘画语言在女装设计中的表达 |
一、以水墨及书法为主调的设计运用 |
二、以工笔及线条为主调的设计运用 |
三、强调神学绘画语言的设计分析 |
第三节 混搭式绘画语言在女装设计中的形式表达 |
一、绘画语言形式多元的设计表达 |
二、绘画语言主题多元的设计表达 |
第五章 绘画语言在现代女装设计中的心理表达 |
第一节 强调女性自我个性的服饰设计表达 |
一、以视觉符号为绘画元素的自我表达 |
二、以绘画语言的混搭求异形式来夸张女装的个性 |
第二节 现代女装设计中的趋同心理表达 |
一、以简洁绘画语言来表达女装的趋同心理 |
二、以色彩为主调的绘画语言设计流行女装 |
第三节 以强调性感为主题的绘画语言在现代女装设计中的表达 |
一、以图形绘画为主的性感女装设计表达 |
二、强调女装局部设计的绘画语言表达 |
第六章 绘画语言在现代女装设计中运用的实践毕业作品分析 |
第—节 灵感来源 |
第二节 绘画语言到服装语言的转化 |
第三节 毕业作品赏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所获奖项 |
附录 |
致谢 |
(9)禅文化服装着装审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课题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禅文化的思想概述 |
2.1 禅文化的概念界定 |
2.1.1 禅文化起源 |
2.1.2 禅文化核心思想 |
2.2 禅文化思想在艺术领域中的表现 |
第三章 禅文化服装历史渊源探究 |
3.1 禅文化服装渊源 |
3.2 僧人服装分析 |
3.2.1 僧人法衣 |
3.2.2 僧人海清服装 |
3.2.3 僧人衫、褂 |
3.2.4 僧人缦衣 |
3.3 修行人的服装分析 |
3.3.1 禅修服饰的造型分析 |
3.3.2 禅修服饰的材质分析 |
3.3.3 禅修服饰的颜色分析 |
第四章 禅文化作用下的现代服装 |
4.1 现代服装设计中蕴含的禅文化 |
4.1.1 现代服装中款式设计禅文化分析 |
4.1.2 现代服装中面料设计禅文化分析 |
4.1.3 现代服装中色彩设计禅文化分析 |
4.2 受众群体对现代禅意服装选择性分析 |
4.2.1 受众群体对现代禅意服装选择心理探究 |
4.2.2 受众群体对现代禅意服装选择款式分析 |
第五章 禅文化作用下的受众审美教育 |
5.1 禅文化作用下受众审美理念 |
5.2 审美教育对受众审美的影响 |
5.2.1 禅文化服饰对受众群体产生审美教育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10)中国服装设计师品牌体验设计典型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体验经济时代 |
1.1.2 中国新生服装设计师品牌的崛起 |
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
1.2.1 实际意义 |
1.2.2 理论意义 |
1.2.3 研究目的 |
1.3 研究内容与现状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现状 |
1.4 研究框架与方法 |
第2章 相关理论研究概述 |
2.1 体验设计相关理论概述 |
2.1.1 体验经济 |
2.1.1.1 体验经济的兴起 |
2.1.1.2 体验经济的特征 |
2.1.1.3 体验经济的影响 |
2.1.2 设计的概念 |
2.1.3 体验设计的概念 |
2.1.4 体验设计的本质 |
2.2 中国服装设计师品牌概述 |
2.2.1 服装设计师品牌概念界定 |
2.2.2 中国服装设计师品牌 |
2.2.2.1 中国服装设计师品牌概念界定 |
2.2.2.2 中国服装设计师品牌发展特点 |
2.2.2.3 中国服装设计师品牌的发展与现状 |
2.3 品牌体验设计概念 |
2.3.1 品牌体验维度 |
2.3.2 品牌体验设计 |
2.3.3 品牌体验设计流程 |
第3章 中国服装设计师品牌的体验构成要素分析 |
3.1 中国服装设计师品牌体验设计 |
3.1.1 中国服装设计师品牌体验设计内涵 |
3.1.2 中国服装设计师品牌体验设计形式 |
3.1.2.1 物境体验设计形式 |
3.1.2.2 意境体验设计形式 |
3.1.2.3 情境体验设计形式 |
3.1.3 中国服装设计师品牌体验设计要素框架构建 |
3.1.4 中国服装设计师品牌体验设计要素框架 |
3.2 中国服装设计师品牌体验设计要素 |
3.2.1 物质体验设计要素 |
3.2.1.1 服装风格 |
3.2.1.2 服装色彩与图案 |
3.2.1.3 服装面料与功能 |
3.2.1.4 品牌标识系统 |
3.2.2 行为体验设计要素 |
3.2.2.1 广告传播 |
3.2.2.2 活动宣传 |
3.2.2.3 事件渲染 |
3.2.2.4 品牌服务 |
3.2.3 环境体验要素 |
3.2.3.1 展示环境主题 |
3.2.3.2 展示环境氛围 |
3.2.3.3 店铺橱窗及陈列 |
3.2.3.4 品牌官方购物平台 |
3.3 中国服装设计师品牌体验设计实施方法 |
3.3.1 中国服装设计师品牌体验设计框架 |
3.3.1.1 知觉设计 |
3.3.1.2 思考设计 |
3.3.1.3 叙事设计 |
第4章 体验设计在中国服装设计师品牌应用的调研分析——以“ZUCZUG素然”品牌为例 |
4.1 ZUCZUG素然品牌调研与分析 |
4.1.1 调研概述 |
4.1.2 调研方法 |
4.1.3 调研对象——ZUCZUG素然 |
4.1.3.1 品牌历史概述 |
4.1.3.2 品牌设计理念 |
4.2 ZUCZUG素然客户基本信息 |
4.2.1 年龄 |
4.2.2 长期居住地 |
4.2.3 学历 |
4.2.4 职业 |
4.2.5 收入 |
4.2.6 购买渠道 |
4.2.7 品牌忠诚度 |
4.2.8 客户体验需求 |
第5章 ZUCZUG素然体验设计要素应用于客户满意度分析 |
5.1 ZUCZUG素然品牌体验设计要素分析 |
5.1.1 ZUCZUG素然服装商品体验设计应用 |
5.1.1.1 “Z”系列服装 |
5.1.1.2 “零”系列服装商品 |
5.1.1.3 “手语”系列服装商品 |
5.1.1.4 “没事儿”系列服装商品 |
5.1.1.5 “LET'S BLUE”系列服装商品 |
5.1.2 物质体验设计要素客户满意度分析 |
5.2 ZUCZUG素然品牌行为体验设计要素分析 |
5.2.1 ZUCZUG素然行为体验设计要素应用 |
5.2.1.1 商品包装及标签 |
5.2.1.2 品牌周边——ZUCZUG/forU |
5.2.1.3 普通人当模特 |
5.2.1.4 跨界与艺术家合作 |
5.2.1.5 ZUCZUG/+跨界与青年设计师合作 |
5.2.1.6 ZUCZUG素然的快闪活动 |
5.2.1.7 ZUCZUG素然合作展览 |
5.2.1.8 爱心公益与维护传统文化 |
5.2.1.9 戳客戳客学院 |
5.2.1.10 ZUCZUG素然有机小农场 |
5.2.1.11 ZUCZUG素然服务系统 |
5.2.2 行为体验设计要素客户满意度分析 |
5.3 ZUCZUG素然品牌环境要素体验分析 |
5.3.1 ZUCZUG素然环境体验设计应用 |
5.3.1.1 经典展示空间 |
5.3.1.2 ZUCZUG素然经典陈列与橱窗 |
5.3.1.3 ZUCZUG新型时装集合店 |
5.3.1.4 纸质环保主题门店 |
5.3.1.5 门店secret show—“羊逍遥” |
5.3.1.6 主题化展示环境 |
5.3.1.7 官方网站互动及购买 |
5.3.2 环境体验要素客户满意度分析 |
第6章 体验设计在中国服装设计师品牌中的应用总结 |
6.1 总结 |
6.2 建议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 |
致谢 |
作品集 |
四、浅论服装设计师的灵性与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D]. 宋哲琦. 浙江大学, 2020(12)
- [2]刍议《小蜜蜂——手技》的服装设计[J]. 刘俊丽. 杂技与魔术, 2020(03)
- [3]服装设计的着作权保护研究[D]. 孟培培.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4]服装设计的视觉特征及构成方法研究[D]. 李雪芹.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2020(07)
- [5]禅意之美在现代女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杨夏柔. 广东工业大学, 2019(02)
- [6]中国传统图案在服装设计中的禅意化应用研究[D]. 赖演青. 苏州大学, 2019(04)
- [7]改革开放以来幼儿园美术教材的发展研究 ——基于对人教版四套教材的分析[D]. 张泽西.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4)
- [8]绘画语言在女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王伊千. 苏州大学, 2018(04)
- [9]禅文化服装着装审美研究[D]. 魏刘馨.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18(12)
- [10]中国服装设计师品牌体验设计典型案例研究[D]. 郎楠. 北京服装学院, 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