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算盘与江苏金融合作

金算盘与江苏金融合作

一、金算盘与江苏财政合作(论文文献综述)

母凤婷[1](2021)在《HIV/AIDS患者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对接受ART的HIV/AIDS患者健康及卫生服务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其健康及卫生服务利用现状,并对其公平性进行评价,分析公平性的影响因素,为相关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和参考,进一步改善HIV/AIDS患者健康和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促进其健康。[方法]本研究是横断面研究。选取定点医院接受ART且满足纳入排除标准的HIV/AIDS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面对面共调查921人。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用均数±标准差描述,两组比较用t检验,多组比较用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用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描述,组间比较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构成比或率描述,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影响因素分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和Hurdle模型。公平性用集中指数评价,公平性的贡献大小用集中指数分解分析。[结果]1.本次共调查921人,合格问卷899份。本文以899份问卷资料为分析数据。调查对象年龄最小16岁,最大81岁,平均年龄38.99±11.24;女性比重为38.2%,男性比重为61.8%;民族以汉族为主(82.8%);一半以上婚姻状况为在婚(53.2%),其次是未婚(29.6%)和离异及丧偶(17.2%);文化程度偏低,主要集中于高中及以下(74.9%);职业中除农民、企事业公务人员和自由职业外其他职业占34.3%,自由职业占31.5%。2.调查对象两周患病率为21.5%。两周患病存在“倾贫”不公平。两周患病集中指数为-0.0282,水平不公平指数为-0.0285,说明去除需要变量的影响后仍存在“倾贫”不公平,其绝对值相差不大,提示需要变量对集中指数的贡献不大。其中影响不公平的主要贡献因素有个人年收入和职业。3.调查对象慢性病患病率为18.6%,所患慢性病排前三位的分别是慢性肝炎(5.3%)、高血压(3.6%)和慢性胃炎(1.3%)。慢性病患病影响因素为性别和年龄:女性患病率低于男性;年龄越大,患病的可能性越大。慢性病患病存在“倾贫”不公平。慢性病患病集中指数为-0.0632,水平不公平指数为-0.0961,说明去除需要变量的影响后仍存在“倾贫”不公平,且不公平程度增加。其中影响不公平的主要贡献因素有性别、文化程度、年龄和个人年收入。4.调查对象应住院率为14.5%。应住院影响因素为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和慢性病是否患病:中专及高中应住院率低于小学及以下;在婚者高于离异及丧偶;患慢性病者高于没有患慢性病者。应住院存在“倾贫”不公平。应住院集中指数为-0.0478,水平不公平指数为-0.0625,说明去除需要变量的影响后仍存在“倾贫”不公平,且不公平程度增加。其中影响不公平的主要贡献因素有个人年收入、婚姻状况、性别、文化程度和年龄。5.调查对象两周就诊率为9.9%。两周就诊和两周就诊次数的共同影响因素为是否患慢性病:患慢性病者两周就诊率和就诊平均次数高于没有患慢性病者。两周就诊存在“倾富”不公平。两周就诊集中指数为0.0636,水平不公平指数为0.0521,说明去除需要变量的影响后仍存在“倾富”不公平,且不公平程度稍有降低。其中影响不公平的主要贡献因素有个人年收入、婚姻状况、职业、年龄、是否贫困户和文化程度。6.调查对象慢性病就诊率为9.6%。慢性病就诊影响因素为性别和年龄:男性就诊率高于女性;年龄越大,就诊的可能性越大。慢性病就诊存在“倾贫”不公平。慢性病就诊集中指数为-0.0405,水平不公平指数为-0.1091,说明去除需要变量的影响后仍存在“倾贫”不公平,且不公平程度增加。其中影响不公平的主要贡献因素有年龄、个人年收入、婚姻状况、性别、文化程度、是否贫困户和家庭人口数。7.调查对象住院率为13.5%。住院和住院次数的共同影响因素为文化程度:文化程度越高,住院和住院平均次数多的可能性越低。婚姻状况是住院的影响因素:在婚者住院率高于离异及丧偶者。住院存在“倾贫”不公平。住院率集中指数为-0.0544,水平不公平指数为-0.0712,说明去除需要变量的影响后仍存在“倾贫”不公平,且不公平程度增加。其中影响不公平的主要贡献因素有个人年收入、性别、婚姻状况和文化程度。8.调查对象两周患病就诊率为46.6%。两周患病就诊存在“倾富”不公平。两周患病就诊集中指数为0.0971,水平不公平指数为0.0798,说明去除需要变量的影响后仍存在“倾富”不公平,且不公平程度稍有下降。其中影响不公平的主要贡献因素有个人年收入、年龄、婚姻状况和职业。两周患病就诊机构主要集中在省级医院,其次是个人诊所和州市级医院。其中两周未就诊的原因主要是自己买药(63.1%)、病情轻(18.4%)和经济困难(9.7%)。9.调查对象慢性病患病就诊率为51.5%。慢性病患病就诊存在“倾富”不公平。慢性病患病就诊集中指数为0.0295,水平不公平指数为0.0141,说明去除需要变量的影响后仍存在“倾富”不公平,且不公平程度稍降低。其中影响不公平的主要贡献因素有个人年收入、婚姻状况、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和民族。慢性病患病就诊机构主要集中在州市级医院和省级医院。其中未就诊的主要原因是自己买药(35.8%)、病轻(28.4%)和经济困难(22.2%)。10.调查对象需住院者住院率为92.3%。需住院者住院存在“倾贫”不公平。需住院者住院集中指数为-0.0084,水平不公平指数为-0.0095,说明去除需要变量的影响后仍存在“倾贫”不公平,绝对值相差不大,提示需要变量对集中指数的贡献不大。其中影响不公平的主要贡献因素有职业和年龄。住院机构主要集中在州市级医院,其次是省级医院。其中未住院的原因主要是病情没必要(50%)和经济困难(40%)。[结论]1.HIV/AIDS患者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和利用公平性整体尚可,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公平,公平性有待进一步改善。2.两周患病呈现“倾贫”的不公平,两周就诊和两周患病就诊均呈现“倾富”的不公平。两周患病就诊不公平程度最大,其次是两周就诊,两周患病最低。3.慢性病患病和慢性病就诊均呈现“倾贫”的不公平,慢性病患病就诊呈现“倾富”的不公平。慢性病患病不公平程度最大,其次是慢性病就诊,慢性病患病就诊最低。4.应住院、住院、需住院者住院均呈现一定的“倾贫”不公平。住院不公平性程度最大,其次是应住院,需住院者住院最低。5.慢性病患病是两周就诊、两周就诊次数、应住院、住院次数的共同危险因素,应加强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提高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6.人均收入是不公平性的首要贡献因素,与国内外研究结果一致,但也不应忽视文化程度、性别、婚姻状况、年龄、职业等因素的影响。应加强偏向低收入、离异及丧偶、文化程度低、男性、高龄等人群的关注,促进公平和健康。

涂小丽[2](2020)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探索》文中研究指明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以及会计国际化的迅猛发展,会计市场的需求化程度越来越高,对会计人才,特别是高素质会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对会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会计职业教育的变革势在必行。本文就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进行探讨,针对现阶段高职院校会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社会市场需求为导向,修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等解决措施,旨在为现阶段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借鉴与参考。

杜文珺[3](2018)在《基于平衡计分卡的P公立医院成本控制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医疗、医药、医保改革的深入,改革对公立医院发展所带来的挑战与日俱增,主要体现在:全面取消药品加成、补充渠道改变对医院盈利模式提出挑战;民间资本涌入医疗市场,民办、合资医院发展迅速、多元化格局对公立医院持续发展提出挑战。于此同时财政部、卫生部联合发布的《医院财务制度》要求“医院要实行成本核算,强化成本控制、实施绩效考评”。政策接二连三的颁布,既是改革要求的层层递进,亦是变革的指导意见。在此背景下,强化成本控制,提升资金自给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成为公立医院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通过梳理国内外医院成本控制的相关文献,总结归纳公立医院成本控制现存问题,以及现有解决方法的不足,进而明确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创新点。然后,在对成本控制理论、战略管理理论以及平衡计分卡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将平衡计分卡战略管理思想迁移应用于P医院的成本控制当中,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P医院BSC成本控制体系。随后,结合P医院的战略目标运用BSC成本控制体系对P医院成本控制情况进行评价,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最后,为确保BSC成本控制体系在P医院的实施效果,提出了针对性的保障措施。本文的研究不仅明确了公立医院引入平衡计分卡进行成本控制的逻辑顺序,从医院现状出发确定医院的发展战略,进而结合平衡计分卡的战略管理思想构建成本控制体系。而且在深入调查P医院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构建的成本控制体系,突破了以往单一维度的控制局限性,引导P医院站在整体发展的角度进行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资金自给力,实现P医院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为其他公立医院应对改革挑战,强化成本控制提供了有效参考。

秦山[4](2018)在《中国收费公路投融资主体变迁的动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收费公路投融资主体的组织形式虽然几经变迁,但地方政府一直在其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收费公路债务风险的问题日渐突出,与地方政府在受到不当激励下的行为失范不无关系。因此,厘清我国收费公路投融资主体变迁的动因,并通过更合理的激励机制设计解决问题,就成了目前亟需解决的理论问题与现实课题。传统的制度变迁动因理论认为,市场机制形成了对主体的激励,主体通过推动制度变迁来获得激励。但从我国收费公路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中央政府通过行政指令对地方政府进行政治激励,而地方政府通过与不同的社会资本进行合作来规避约束,进而完成投融资任务获得激励,现有理论对于解释我国现实情况已经具有明显的局限性。由于中央对地方政府的激励及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进行合作,是各个主体间互动博弈的结果,因而论文建立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及社会资本间的主体关系分析框架,来对我国收费公路投融资主体变迁的动因进行分析和讨论。在分析框架提出的基础上论文通过文献分析、双层次互动进化博弈模型演绎、历史实证与比较的分析,以及空间计量实证分析等方法来进行相关研究,所研究的主要内容是:(1)在对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各种社会资本进行概念界定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展开对主体间关系的理论研究;(2)基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主体差异和联系,以及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可能性与实现形式,建立中央、地方政府以及社会资本间关系的一般性分析框架;(3)基于中央政府通过制度安排对地方政府所产生的激励与约束作用,以及地方政府通过与社会资本合作进行组织方式创新来规避约束降低交易费用这两个方面,建立主体变迁动因分析的理论模型;(4)通过双层次互动进化博弈模型来演绎主体变迁动因的传导机制,并对主体变迁后收费公路投融资的效用进行理论分析;(5)在上述理论研究基础之上对我国收费公路投融资主体变迁的动因进行历史实证和比较分析,并结合空间计量实证的结果指出问题,进行政策建议。基于以上研究内容,论文所得出的结论是:(1)在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进行激励及约束,以及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通过合作规避约束降低组织交易费用的共同作用之下,形成了我国收费公路投融资主体变迁的动因;(2)以融资平台及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作为主体,以银行贷款进行债务融资作为资金来源的模式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各社会资本博弈均衡的最优解;(3)与国际经验相比我国现实情况的特殊性在于中央对地方政府的投资建设存在政治激励、举债融资存在权力激励、地方政府和商业银行具有举债放贷的双重冲动;(4)我国收费公路行业目前出现的债务及不可持续问题很大程度上是中央政府进行不当激励、经济责任主体不清以及存在行业性行政垄断所引起的;(5)在这种投融资主体变迁的动因影响之下我国收费公路行业出现了供需错配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区域、资金来源、投资建设与运营养护、以及直接间接融资的错配。论文提出的政策建议是:(1)通过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制度的建立来明确收费公路投资建设中政府的经济责任,转变投资导向为绩效导向,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2)持续深入开展特许经营制度,根据不同地区自身条件与资源禀赋的不同对民间资本进行激励机制设计,吸引其参与公私合作并实现行业治理;(3)实现政府还贷项目产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吸引民间资本作为主体承担其运营工作允许其在合法合理范围内盈利,政府依靠收取租金偿还债务;(4)允许收费公路经营主体在一定范围内合理调整收费标准及年限,实现自主经营。论文的主要创新与贡献是:(1)分析框架的创新:建立了主体变迁动因的分析框架并进行了理论完善;(2)理论的创新:拓展了制度变迁动因理论中对于主体问题的研究范畴;(3)提出主体变迁动因影响下带来我国收费公路供需错配的观点;(4)提出收费公路行业政府责任以及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等政策建议。

李冠霞[5](2018)在《高职院校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新时代以来,我国服务外包规模不断扩大,我国高职院校作为向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基地,经过数十年的不断探索与发展,已经向我国各个行业部门培养了社会所需的不同类型的人才,同时在发展历程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人才的供需关系上,我国高职院校向社会输送的人才与社会所求存在着供需矛盾,若无法及时克服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整个外包行业的发展都会受其影响。因此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方案已到了必要关头。本文详细介绍了服务外包产业和人才培养方面的相关概念,经过整理、归纳、分类对不同理论进行界定,如人力资本、劳动分工以及比较优势等理论。在相关理论指导下,本文深入了解我国的服务外包业发展现状,通过调查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指出我国服务外包业发展的特点与人才培养的关系,即我国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与社会和企业的人才需求存在严重的供需不平衡矛盾。因此,我国研究者对现实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了不同的解决办法,以高职院校为人才培养基地,实施了形式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如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探索、订单培育模式的实践探索和顶岗实习模式的实践探索。本文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我国在外包人才培养方面尚处于初级阶段,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着人才供需失衡、跨文化与国际沟通能力薄弱等问题。文章还以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为例,深入剖析“四维融合”的人才培育理念,指出了克服我国人才供需矛盾的主要方法,就是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人才管理制度。紧接着本文从政府、企业和学校角度给予路径分析,为我国服务外包人才发展指明了方向。最后,就服务外包人才在培养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困局,文章从高职院校的视角,从质量保障体系、教学组织、课程体系、双师型师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几个方面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和建议。尽管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具体的实践中有一定难度,但对中国整个服务外包产业健康发展以及职业院校改革人才培养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王际坤[6](2018)在《基于长尾理论的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创新发展研究 ——以宁波银行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下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对高质量美好生活的需求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目前我国的消费金融发展不够平衡、不够充分,体现在商业银行的消费信贷业务主要面向中高端收入群体,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信贷需求尚未得到有效满足,抑制了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另一方面,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和消费金融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的大量涌现,商业银行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传统的消费信贷业务要想走出发展桎梏,也必须走转型创新发展之路。因此,以金融包容性增长和长尾理论为指导,加大转型创新步伐,拓宽消费信贷客户渠道,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大力开展面向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信贷业务,既是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商业银行践行普惠金融理念、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内在需求。论文以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方式由出口投资驱动型转为消费驱动型及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为时代背景,以金融包容性增长理论和长尾理论为指导,阐释商业银行拓展面向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信贷业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面上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面临的发展瓶颈及障碍基础上,借助典型案例分析法,以消费信贷业务发展居于业内前列的宁波银行为例,借助大量翔实的经营数据,剖析其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现状及特征,以“税银e贷”产品为例,推介其面向长尾客户的消费信贷业务的创新思路及业务特点。最后结合中国工商银行及中国银行近年推出的具有普惠性质的消费信贷产品的创新举措,提出推进新常态下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论文研究后认为,商业银行若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消费信贷业务的跨越性发展,必须从战略和战术两方面同时发力:首先,从战略高度认识消费信贷业务的重要地位,在差异化发展战略和业务模式上进行顶层设计;其次,不断下沉工作重心,在长尾客户领域挖掘潜力,同时注意风险控制,在践行普惠金融理念中实现商业可持续。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合理利用外部资源,主动对接政府部门及互联网电商平台等主体,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王亚东[7](2018)在《BZ交运集团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按照中央关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部署,大批国有企业由全民所有制改制为股份制企业,建立起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法人治理结构。国企改制演变来的公司制企业,形式上具备了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经营管理方面普遍存在重个人威望、轻制度约束,重历史经验、轻科学标准的老体制残留现象。成本费用内部控制方面,改制企业一般都制定了主要成本费用的管理制度,如工资薪金制度,燃油考核制度,修理费考核制度,差旅费、通讯费、业务招待费管理制度等。企业的这些制度,无疑都属于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但不具备系统性整体性,离全面实施企业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基于对以上现象的认识,本文从企业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出发,按照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的内容要求,通过调查分析BZ交运集团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的现实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为同类型集团化企业完善内控管理提供参考。BZ交运集团公司始建于1952年,原为市属全民所有制交通运输企业。1999年改制为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2004年,公司实施了投资主体多元化改造,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经营范围涉及客货运输、物流仓储、汽车销售、房地产开发、驾驶培训、建筑施工、物业管理、旅游等多个领域。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总体叙述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通过国内外的文献综述等来描述成本费用控制的当前研究现状;第二部分,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相关理论分析;第三部分,BZ交运集团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现状,主要介绍BZ交运集团发展沿革概况、组织结构和集团主营业务成本费用的构成,以及BZ交运集团内部控制现状;第四部分,BZ交运集团成本费用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通过该企业成本费用控制中存在的缺陷,对问题和原因进行详细分析;第五部分,完善BZ交运集团成本费用内部控制体系建议;第六部分,研究结论与展望,总结本文对BZ交运集团成本费用内部控制进行的研究,提出对同类企业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研究的展望。

龙学斌[8](2018)在《新医改背景下广西公立医院精细化成本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课题立足于公立医院公益性办医主旨,从平衡政府部门改革目标和公立医院管理要求的视角出发,以医院财务制度等法规为基础,从公立医院精细化成本管理的难点入手,在系统梳理公立医院精细化成本管理框架构成要素的基础上,结合理论、问卷调研和实证分析方法,提出广西自治区公立医院精细化成本管理体系的构想及政策建议。方法:本篇文章以国内外的资料文献为依据,对公立医院的成本管理提出科学的理论基础,比如:流程精细化方面等等。并以国外的管理模式为参考依据,综合我国现阶段的医疗形式以及国外的理论收获,以实际调查取证为基础,对我国公立医院在成本管理方面的发展状态进行深入的分析阐述,引入精细化成本管理思想,提出实行精细化成本管理的科学方式,最终以实践工作为基础依据,分析案例为广西自治区公立医院,对该地区医院在成本管理方面现存的不足之处进行取证分析,并为之提出完善方式。在医疗改革的政策环境下,在成本管理相关的科学理论依据之上,对公立医院内部各个科室进行一一分摊调查,对各个科室的成本总额进行科学有效的计算,最后汇总成为全员的成本总额,从而进一步实施精细化管理。结果:被调查的25家医院中,设立总会计师的有3家,其中二级医院1家,三级医院2家;设置成本控制部门或成本核算小组的,有10家医院,其中二级医院3家,三级医院7家;设置成本管理领导小组的,有9家医院,其中二级医院3家,三级医院6家;设置各科室成本联络员的,有6家医院,其中二级医院3家,三级医院3家。被调查医院中,有21家已开展成本核算,其中二级医院7家,三级医院14家。在提高公立医院精细化成本管理工作的建议中,比重最高的为医院成本管理信息化建设。结论:医院精细化成本管理是在传统管理模式基础上完善发展而来,是公立医院在经济管理方面的发展方向。精细化成本管理需要完善的信息系统作为数据支持,从而确保每项数据都具备较高的准确性,但是我国大部分医院均没有关注信息系统的建设。我们应该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促进门诊模式的创新,推动临床路劲的改革,加强医院精细化成本管理人才的培养。

张梅梅[9](2018)在《山西老陈醋的饮食人类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山西在历史长河中占据着重要的所属位置。山西地处华北地区,饮食上形成了北方独有的饮食体系,对于饮食的喜好与民众日常生活的互动、自然生态环境的调适、历史文化的积淀等因素密不可分。山西老陈醋作为最负盛名的地域特产也成为向外输出的一种文化,所形成的老陈醋文化成为理解山西人、山西文化的窗口。文章以山西偏好的地方口味——老陈醋为研究对象,探究了老陈醋正宗的缘由,分析了地方饮食在地方人文、生态环境下的作用关系。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阐明了笔者选题的缘由,其次梳理回顾了与选题有关的饮食研究成果。第二部分为正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介绍了田野点的状况,清徐作为老陈醋的发源地是老陈醋正宗的原因之一。第二章主要从老陈醋的原料获取和工艺制作着手,探讨了老陈醋酿制中正宗的口感在于地域盛产的粮食作物和传统工艺的不断延续。第三章、第四章主要通过口述史资料反映老陈醋在民间的重要存在,第三章主要聚焦点是老陈醋的文化,从历史文本中梳理老陈醋的发展过程,从民间流传的老陈醋故事文本中看待反映地域文化的人文价值观。第四章总结了山西老陈醋正宗的主要原因,首先源于匠人对传统工艺的传承;其次是地域中人们日常实践的结果;再次是地方政府对老陈醋的推广,将老陈醋进行文化包装对外输出使老陈醋具有了丰富的象征内涵。第三部分为结语部分,是笔者对山西老陈醋在地方文化空间下形成正宗缘由的文化思考。

刘遹菡[10](2017)在《产业集群视野下的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研究》文中指出数字出版产业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点新兴文化产业,近年来一直是国家战略性的产业发展目标的重中之重。在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当中明确提出要促进数字创意产业蓬勃发展,加强文化产业基地规划和建设,发展文化产业集群,促进数字出版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而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是出版产业发展的孵化器与动力源。在将近十年的时间内,我国基本已完成了全国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的布局,实现了 14家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的批复和运营。基地的发展不仅能够为数字出版以及整个出版产业带来文化创意和技术上的创新和平台,还能够将基地周边所有数字出版的上下游企业进行有效聚集和联动,实现集群化发展。因此,本文以全国14家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为研究主体,以产业集群相关理论、竞合理论、知识溢出理论等相关理论为主要理论支撑,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的形成与演进、组织结构以及运行机制开展深入探讨和分析。在基础理论以及现实背景的基础上,构建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的运行绩效的综合评价模型,并通过数据收集和导入,实现对基地运行绩效的横向和纵向测评。本文共分为七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是本文的引言部分,主要阐述本研究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利用文献分析法从产业集群以及出版基地两个方面梳理相关理论和实证的研究,同时,介绍本文的研究方法及思路。第二章为本研究的基础理论研究,包括产业集群相关理论、竞合理论、知识溢出理论等为接下来的研究构建好理论基础。第三章从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的形成方式、演进动因和发展现状三个方面来挖掘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形成和演进的进程。通过分析发现,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的形成有自组织、他组织以及混合组织三种不同方式。并且目前为止,基地在发展和演进的过程中经过萌芽、形成、发展和成熟几个不同的阶段,且目前各个基地处于的演进阶段各不相同。技术、市场、政府行为、人文和人才因素是推动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演进的最主要的五个因素。另外,通过基地布局、基地构成情况以及经济规模能够较为清晰的了解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的发展现状。第四章从构成主体、主体间关联互动以及组织形态三个方面探讨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的组织结构。全国14个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的组织形态各不相同,分为无核心、多层次单核心、单层次多核心以及多层次混合四种组织形态。基地的主体由核心层和辅助层构成,核心层指的是开展数字出版产业业务的企业,辅助层则包括了政府及相关公共部门、高校及科研机构、金融机构以及中介组织和公共服务平台。各主体之间通过各种不同的连接方式共同参与到基地的运行当中,推动基地的整体发展。第五章分析了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作为高科技与文化融合的产业集群的三大运行机制,分别为协同创新机制、竞合机制以及知识溢出与学习机制。基地的协同创新主要由基于IP、基于数字出版产业链以及基于产学研的三种创新形式构成,是基地得以发展迅速的主要推动力。另外,竞合机制将基地内的主体全部链接起来,以横向产业链中互补而形成的竞争为主导的竞合以及以纵向产业链中互补的合作为主导的竞合两种方式实现优势互补、资源优化配置以及风险共同承担,以达到共同开拓和占领市场,实现共赢的目的。而知识溢出与学习机制的存在则是加速知识和技术在基地范围内的流通,促使高风险、高投入、高技术能力的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快速创新,能够让基地拥有作为集群形式发展的独有优势。基地中知识溢出的主体主要是基地中的企业、公共研究机构、公共服务机构以及用户,通过主动、被动以及非正式溢出三种形式产生知识流通和溢出。同时,知识溢出的主体也是进行知识和技术学习的主要来源和途径。知识溢出和学习通过知识转移、知识转换和知识收获的循环过程来实现。第六章是对全国14家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的运行绩效进行的实证研究。首先确定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运行绩效的技术路径,包括评价的目标与原则、评价思路和流程以及评价方法等。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专家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基地的运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另外,在收集定量和定性数据之后,将其代入指标体系,得出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运行绩效的测度和评估。一是通过4个二级模块的不同得分,能够分析出各个基地在不同模块的优势和劣势的横向测评结果;二是可以得出14个基地运行绩效的整体排名并且将其划分为绩效极高、较高、中等、较低和极低五个不同梯度的纵向测评结果。第七章是本文的总结与展望。简要陈述和总结本文的研究结论和观点,另外指出本研究的创新点以及不足之处,对未来的延伸研究进行展望。

二、金算盘与江苏财政合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金算盘与江苏财政合作(论文提纲范文)

(1)HIV/AIDS患者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 核心概念
    4 研究意义、目的和内容
        4.1 研究意义
        4.2 研究目的
        4.3 研究内容
对象与方法
    1 调查对象
        1.1 调查地点
        1.2 调查对象
        1.3 样本量
    2 调查内容
        2.1 个人及家庭基本信息
        2.2 感染及治疗情况
        2.3 过去两周患病及就诊情况
        2.4 过去一年住院情况
        2.5 过去一年慢性病患病及就诊情况
    3 研究方法
        3.1 文献回顾法
        3.2 专家咨询法
        3.3 定量研究法
    4 评价指标和分析方法
        4.1 健康和卫生服务利用指标
        4.2 公平性评价指标
        4.3 分析方法
    5 质量控制
        5.1 前期准备
        5.2 预调查
        5.3 调查员培训
        5.4 现场调查
        5.5 数据录入
结果
    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1.1 调查对象人口学特征
        1.2 调查对象家庭及个人经济状况
        1.3 调查对象居住地构成情况
        1.4 调查对象户籍类型
        1.5 调查对象家庭经济贫困情况
        1.6 调查对象医疗保险购买情况
    2 HIV/AIDS患者感染及治疗情况
        2.1 HIV/AIDS患者感染情况
        2.2 HIV/AIDS患者治疗情况
    3 HIV/AIDS患者卫生服务需要影响因素分析和公平性评价
        3.1 HIV/AIDS患者两周患病影响因素分析和公平性评价
        3.1.1 HIV/AIDS患者两周患病单因素分析
        3.1.2 两周患病多因素分析
        3.1.3 两周患病公平性评价
        3.2 HIV/AIDS患者慢性病患病影响因素分析和公平性评价
        3.2.1 HIV/AIDS患者慢性病患病单因素分析
        3.2.2 慢性病患病多因素分析
        3.2.3 慢性病患病公平性评价
        3.3 HIV/AIDS患者应住院影响因素分析和公平性评价
        3.3.1 HIV/AIDS患者应住院单因素分析
        3.3.2 应住院多因素分析
        3.3.3 应住院公平性评价
    4 HIV/AIDS患者卫生服务需求影响因素分析和公平性评价
        4.1 HIV/AIDS患者两周就诊影响因素分析和公平性评价
        4.1.1 HIV/AIDS患者两周就诊单因素分析
        4.1.2 两周就诊多因素分析
        4.1.3 两周就诊公平性分析
        4.2 HIV/AIDS患者慢性病就诊影响因素分析和公平性评价
        4.2.1 HIV/AIDS患者慢性病就诊单因素分析
        4.2.2 慢性病就诊多因素分析
        4.2.3 慢性病就诊公平性评价
        4.3 HIV/AIDS患者住院影响因素分析和公平性评价
        4.3.1 住院单因素分析
        4.3.2 住院多因素分析
        4.3.3 住院公平性评价
    5 HIV/AIDS患者卫生服务利用影响因素分析和公平性评价
        5.1 HIV/AIDS患者两周患病就诊影响因素分析和公平性评价
        5.1.1 两周患病就诊情况和单因素分析
        5.1.2 两周患病就诊多因素分析
        5.1.3 两周患病就诊公平性评价
        5.2 HIV/AIDS患者慢性病患病就诊影响因素分析和公平性评价
        5.2.1 慢性病患病就诊单因素分析
        5.2.2 慢性病患病就诊多因素分析
        5.2.3 慢性病患病就诊公平性分析
        5.3 HIV/AIDS患者需住院者住院影响因素分析和公平性评价
        5.3.1 需住院者住院情况
        5.3.2 需住院者住院公平性分析
    6 就诊次数影响因素分析
        6.1 两周就诊次数多因素分析
        6.2 住院次数多因素分析
讨论
    1 HIV/AIDS患者卫生服务需要影响因素分析和公平性评价
    2 HIV/AIDS患者卫生服务需求影响因素分析和公平性评价
    3 HIV/AIDS患者卫生服务利用影响因素分析和公平性评价
结论
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HIV/AIDS患者卫生服务公平性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外部环境变化对会计人员的冲击
    (一)经济快速发展对会计人才的影响
    (二)信息技术革命对会计人才素质提出新要求
二、会计人才市场需求情况调查
三、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一)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脱离市场需求
    (二)课程体系设置不科学
    (三)教学方式陈旧、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
    (四)教学资源配备不足,缺乏高质量的教学团队
四、会计人才培养改革措施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正确定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二)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加强跨学科融合
    (三)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和内容
    (四)构建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平台,丰富教学资源

(3)基于平衡计分卡的P公立医院成本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的内容方法和创新点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医院成本控制的相关研究
        2.1.1 医院成本控制的意义
        2.1.2 医院成本控制的问题
        2.1.3 医院成本控制的方法
    2.2 医院运用平衡计分卡进行成本控制的相关研究
        2.2.1 医院运用平衡计分卡进行成本控制意义的研究
        2.2.2 医院运用平衡计分卡存在问题的研究
        2.2.3 医院运用平衡计分卡进行成本控制措施的研究
    2.3 文献评述
第3章 相关理论概述
    3.1 成本控制理论
        3.1.1 成本控制的内涵
        3.1.2 医院成本控制的内涵
        3.1.3 成本控制理论的发展
        3.1.4 我国公立医院成本控制的演变
    3.2 战略管理理论与医院战略管理
        3.2.1 战略管理内涵
        3.2.2 战略管理基本环节
        3.2.3 医院战略管理
    3.3 平衡计分卡理论概述
        3.3.1 平衡计分卡的发展历程
        3.3.2 平衡计分卡的框架体系
    3.4 平衡计分卡与公立医院发展战略
第4章 P医院成本控制现状分析
    4.1 P医院的相关情况介绍
        4.1.1 P医院背景介绍
        4.1.2 P医院组织结构介绍
        4.1.3 P医院财务收支状况介绍
    4.2 P医院成本控制现状及问题
        4.2.1 P医院成本控制的现状
        4.2.2 P医院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4.3 P医院基于BSC成本控制的适应性分析
        4.3.1 P医院基于BSC成本控制的必要性分析
        4.3.2 P医院实行基于BSC成本控制的可行性分析
第5章 P医院BSC成本控制体系的建立
    5.1 P医院成本控制体系设计指导思想及原则
        5.1.1 P医院成本控制体系设计指导思想
        5.1.2 P医院成本控制体系设计原则
    5.2 P医院战略目标与BSC的融合
        5.2.1 P医院的社会使命
        5.2.2 P医院战略环境分析
        5.2.3 P医院的战略目标与平衡计分卡战略地图
    5.3 P医院BSC成本控制体系指标的确定
        5.3.1 BSC成本控制体系指标的初步选择
        5.3.2 德尔菲法确定成本控制体系指标
    5.4 P医院BSC成本控制体系指标权重的确定
        5.4.1 层次分析法
        5.4.2 层次分析法实施步骤
        5.4.3 确定指标权重的具体过程
    5.5 P医院BSC成本控制指标体系分析
第6章 基于BSC成本控制体系对P医院成本控制情况进行评价
    6.1 任务目标值的确定
    6.2 基于BSC的P医院成本控制状况评价
        6.2.1 从加权指标次序变化进行分析
        6.2.2 从BSC四个维度目标值差异进行分析
    6.3 完善P医院成本控制的建议
        6.3.1 针对BSC四维度的改进建议
        6.3.2 针对P医院整改过程的建议
第7章 P医院BSC成本控制体系实施的保障措施
    7.1 调动全员参与成本控制的积极性
        7.1.1 加强BSC成本控制体系的宣传
        7.1.2 建立BSC成本控制体系的激励机制
    7.2 完善BSC成本控制的配套制度和支持系统
        7.2.1 完善BSC成本控制管理制度
        7.2.2 深化医院数字信息平台建设
    7.3 落实BSC成本控制体系的动态调整
        7.3.1 强化差异分析跟踪机制
        7.3.2 优化反馈调整的效率
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附录
致谢

(4)中国收费公路投融资主体变迁的动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西方国家公路投融资向公私合作(PPP)模式的转变
        1.1.2 政府在我国公路投融资制度不断调整中的主导性作用
        1.1.3 我国收费公路投融资制度面临的债务及不可持续问题
    1.2 问题提出及选题意义
        1.2.1 问题提出
        1.2.2 选题意义
    1.3 基本概念和研究范围界定
        1.3.1 基本概念
        1.3.2 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2 公路投融资制度及主体的历史变迁
    2.1 发达国家收费公路投融资制度及主体的变迁
        2.1.1 美国高速公路融资机制的演变
        2.1.2 法国收费公路特许经营制度的演变
        2.1.3 日本收费公路管理模式的演变
    2.2 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公路投融资制度及主体的变迁
        2.2.1 建国初期公路投融资制度的初创(1949~1957)
        2.2.2 “地群普”方针的提出及供给主体下移(1958-1965)
        2.2.3 公路事业曲折前进时期的政府供给的不足(1966-1978)
    2.3 我国改革开放后收费公路投融资制度及主体的变迁
        2.3.1 高速公路的出现及其技术经济特性
        2.3.2 投融资主体的下移及资金来源扩大(1979~1993)
        2.3.3 主体多元化的探索及地方政府债务融资(1994~2009)
        2.3.4 公私合作(PPP)模式下收费公路持续发展(2010~)
    2.4 本章小结
3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3.1 制度变迁动因的相关理论
        3.1.1 制度经济学各学派对于制度变迁动因的讨论
        3.1.2 新制度经济学对制度变迁动因分析框架的建立
        3.1.3 新制度经济学对制度变迁动因的理论分析
    3.2 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的相关理论
        3.2.1 中央政府自上而下模式相关理论与研究
        3.2.2 地方政府权力扩张模式相关理论与研究
        3.2.3 中央与地方政府混合互动模式相关理论与研究
    3.3 地方政府与社会资本关系的相关研究
        3.3.1 地方政府与社会资本在公共物品投资中相关研究
        3.3.2 公私合作(PPP)相关研究综述
        3.3.3 中国收费公路投融资制度中公私合作的研究
    3.4 激励问题与机制设计理论
    3.5 本章小结
4 主体变迁动因的理论框架及经济学分析
    4.1 基于主体间关系的主体变迁动因分析框架及理论模型
        4.1.1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主体差异及划分
        4.1.2 地方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可能
        4.1.3 中央、地方政府与社会资本间关系的一般性分析框架
        4.1.4 主体关系视角下的主体变迁动因理论模型
    4.2 中央对地方政府外生激励和约束引起的主体变迁诱因
        4.2.1 收费公路投融资制度中政府主体间的激励关系
        4.2.2 地方政府的内生激励及中央政府对其外生激励
        4.2.3 外生激励和约束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主体变迁诱因
    4.3 地方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形成的主体变迁动力
        4.3.1 收费公路投融资活动单一主体供给的理论模型
        4.3.2 地方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实现条件
        4.3.3 通过组织方式创新降低交易费用产生主体变迁动力
    4.4 主体变迁动因的传导机制——双层次互动进化博弈模型
        4.4.1 基本假设
        4.4.2 模型构建
        4.4.3 模型分析
    4.5 主体变迁后收费公路投融资的效用分析
        4.5.1 主体变迁对收费公路供给效率的影响
        4.5.2 主体变迁对收费公路供给公平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5 我国收费公路投融资主体变迁动因的实证分析
    5.1 收费公路投融资主体变迁的诱因分析
        5.1.1 中央对地方政府的外生激励
        5.1.2 中央对地方政府的约束
    5.2 收费公路投融资主体变迁的动力分析
        5.2.1 地方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对制度约束的规避
        5.2.2 地方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激励相容
    5.3 我国与发达国家历史实证的比较分析
        5.3.1 我国历史实证对理论框架的验证
        5.3.2 发达国家公路投融资主体变迁动因的分析
        5.3.3 我国与国际经验的比较分析
    5.4 主体变迁动因传导下的地方政府举债行为分析
        5.4.1 主体变迁动因传导下的博弈模型求解
        5.4.2 地方政府推动主体变迁进行举债的行为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主体变迁影响下的收费公路投资效用及存在问题
    6.1 收费公路投资的经济效益分析及区域协调发展
        6.1.1 数据选择和模型建立
        6.1.2 计量实证结果
        6.1.3 计量结果分析的结论
    6.2 收费公路行业的供需错配与各区域债务和成本分析
        6.2.1 地方政府行政垄断带来的收费公路行业供需错配
        6.2.2 收费公路的财务不可持续及债务危机风险
        6.2.3 收费公路持续发展下投融资成本的继续增加
    6.3 对我国收费公路行业投融资制度的政策建议
        6.3.1 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机制的建立
        6.3.2 因地制宜的进行激励机制设计的PPP模式
        6.3.3 对设立债务偿还机构的考虑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
    7.1 完成的主要工作
    7.2 主要结论
    7.3 主要创新与贡献
    7.4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图索引
表索引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5)高职院校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相关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
        二、对现有研究的评价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主要创新点
第一章 基本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及服务外包分类
        一、服务外包的内涵与分类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界定
        三、服务外包人才结构及其特征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人力资本理论
        二、比较优势理论
        三、劳动分工理论
第二章 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与我国人才培养
    第一节 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现状
        一、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规模
        二、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特点
        三、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我国服务外包人才培育现状
        一、我国服务外包人才培育的供需状况
        二、我国服务外包人才创新需求新走势
第三章 高职院校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及其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高职院校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一、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历程
        二、订单培育模式的实践历程
        三、顶岗实习模式的实践历程
    第二节 高职院校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才培养结构失衡
        二、跨文化与国际沟通能力薄弱
        三、课程设计与服务外包人才需求脱节
第四章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个案分析
    第一节 背景介绍
    第二节 江苏省高校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政策的制订
    第三节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人才培养路径分析
        一、“四维融合”人才培养途径的建构
        二、“四维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一) 专业与创新教育并举,建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
        (二)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培养创业能力
        (三) 创业与专业相结合,不断夯实学生创新创业素质
        (四) 创业素养与创业技能相结合,解决创业中各种问题
        三、“四维融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措施
        (一) 多相结合促进创新创业顺利发展
        (二) 培养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三) 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的激励机制
        (四) 创建政校企平台合作培养机制
    第四节 总结
第五章 进一步优化我国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我国服务外包人才培育主体的路径优化
        一、学校主体
        (一) 建立校企联合培养制度,强化实践教学
        (二) 以服务外包需求为导向,深化课程改革
        二、企业主体
        (一) 完善职工培训制度,培养具备综合素质职工队伍
        (二) 完善人才派遣制度,建立健全国际人才交流体制机制
        (三) 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重点引进与培养高端人才
        三、政府主体
        (一) 积极引进跨国企业,共建外包人才培训机构
        (二) 设立服务外包大学,加快复合人才培养步伐
        (三) 积极接轨“千百十工程”,扩大服务外包人才队伍
    第二节 优化高职院校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质量保障体系
        二、重构课程体系
        三、改革教学组织
        四、建设双师型人才队伍
        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基于长尾理论的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创新发展研究 ——以宁波银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主要内容及可能的创新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可能的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1 关于金融排斥、金融包容及长尾理论的研究
        2.1.2 关于消费金融内涵、功能及发展模式路径研究
        2.1.3 关于消费金融与实体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2.1.4 关于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控制的研究
        2.1.5 其他研究成果
    2.2 研究现状评价及发展动态
第3章 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3.1.1 消费金融和消费信贷的内涵及外延
        3.1.2 金融排斥与普惠金融
    3.2 理论基础
        3.2.1 金融排斥理论
        3.2.2 金融包容性增长理论
        3.2.3 长尾理论
第4章 新常态下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概况、面临问题及拓展的必要性
    4.1 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历程
        4.1.1 萌芽期(1985-1995年)
        4.1.2 起步期(1996-2008年)
        4.1.3 快速发展期(2009-2014年)
    4.2 新常态下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2.1 新常态下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现状及特征
        4.2.2 新常态下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4.3 新常态下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发展面临挑战及制约因素
        4.3.1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4.3.2 消费信贷业务外部环境尚待优化
    4.4 商业银行拓展面向中低收入客户消费信贷业务的必要性
        4.4.1 是顺应新时代下经济转型发展的客观要求
        4.4.2 是商业银行践行普惠金融、改善民生的责任使命
        4.4.3 是商业银行应对同业竞争、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内在要求
        4.4.4 是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发挥自身优势的现实选择
第5章 典型案例分析—宁波银行的消费信贷业务创新实践
    5.1 宁波银行总体发展概况
    5.2 宁波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现状及特征
        5.2.1 宁波银行个人贷款及个人消费贷款发展现状
        5.2.2 宁波银行个人贷款及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发展的特色
    5.3 宁波银行服务长尾客户的消费信贷创新实践..“税银E贷”
        5.3.1 “税银e贷”的推出背景
        5.3.2 “税银e贷”产品简介及特点
        5.3.3 “税银e贷”的实施效果和意义
第6章 推进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6.1 国内其他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的实践探索与经验借鉴
        6.1.1 中国工商银行的“卡贷合一”业务
        6.1.2 中国银行的“中银e贷”业务
    6.2 基于案例经验的推进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6.2.1 政府层面
        6.2.2 商业银行层面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7)BZ交运集团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理论意义及实践价值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1.2.2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方法与手段
        1.3.1 文献分析法
        1.3.2 案例分析法
    1.4 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论文框架
        1.4.3 论文创新之处
2 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相关理论
    2.1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要素
        2.1.1 控制环境
        2.1.2 风险评估
        2.1.3 控制活动
        2.1.4 信息与沟通
        2.1.5 内部监督
    2.2 成本管理相关理论
        2.2.1 战略成本管理理论
        2.2.2 作业成本管理理论
        2.2.3 成本规划
    2.3 风险管理理论
3 BZ交运集团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现状
    3.1 BZ交运集团发展沿革概况
    3.2 BZ交运集团组织结构
    3.3 BZ交运集团主营业务成本费用的构成
        3.3.1 BZ交运集团成本费用业务类型分析
        3.3.2 BZ交运集团主营业务成本费用要素构成
    3.4 成本费用对集团业绩的影响
    3.5 BZ交运集团内部控制制度现状
        3.5.1 BZ交运集团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环境现状
        3.5.2 BZ交运集团成本费用风险评估现状
        3.5.3 BZ交运集团成本费用控制活动现状
        3.5.4 BZ交运集团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的信息与沟通
        3.5.5 BZ交运集团成本费用的内部监督
4 BZ交运集团成本费用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BZ交运集团成本费用控制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1.1 企业文化建设滞后
        4.1.2 人力资源政策存在缺陷
        4.1.3 治理结构不完善
        4.1.4 机构设置及分工授权落实不到位
        4.1.5 内部审计工作执行不力
    4.2 BZ交运集团成本费用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3 BZ交运集团成本费用内部控制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3.1 岗位分工与授权审批不够明确
        4.3.2 成本费用预算控制不够合理
        4.3.3 成本费用执行控制不够严谨
        4.3.4 成本费用核算控制不够清晰
        4.3.5 成本费用分析与考核不够系统
    4.4 BZ交运集团成本费用内部监督存在的问题
5 BZ交运集团成本费用内部控制体系完善建议
    5.1 健全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环境
        5.1.1 营造良性企业文化,筑牢成本费用内控根基
        5.1.2 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助力员工队伍整体素质快速提升
        5.1.3 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优化成本费用内控机制
        5.1.4 改革机构设置与分工授权制度,推进内控管理重心下沉
        5.1.5 加大内审工作力度,维护内控制度有序运行
    5.2 强化成本费用风险评估程序
        5.2.1 健全成本费用风险评估组织架构
        5.2.2 注重风险评估信息收集和沟通传递
        5.2.3 强化成本费用风险识别与评估工作
    5.3 完善成本费用内部控制活动流程
        5.3.1 健全与管理目标相适应的职责分工和授权审批制度
        5.3.2 全面实施成本费用预测、决策及预算控制制度
        5.3.3 抓实成本费用执行控制关键一环
        5.3.4 补齐成本费用核算控制工作短板
        5.3.5 做足成本费用分析考核管理内功
    5.4 在成本费用内部控制信息与沟通中引入现代信息技术
    5.5 加强成本费用内部监督系统建设
        5.5.1 充分发挥成本费用内部审计监督的作用
        5.5.2 建立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和自我评价机制
        5.5.3 落实成本费用内部监督实施的组织保障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新医改背景下广西公立医院精细化成本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2.3 技术思路
2 新医改政策分析与精细化成本管理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
    2.1 新医疗改革政策的分析及探讨
        2.1.1 新医疗改革的社会背景
        2.1.2 新医改的分析及探讨
    2.2 精细化成本管理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
        2.2.1 精细化成本管理的概念定义
        2.2.2 成本管理的科学理论
3 广西公立医院精细化成本管理现状
    3.1 被调查医院的基本情况
    3.2 被调查医院的成本控制部门(岗位)设置情况
    3.3 被调查医院的成本核算开展情况
    3.4 提高公立医院成本管理工作的建议
4 广西公立医院精细化成本管理体系构建
    4.1 精细化成本管理体系构建目标及原则
        4.1.1 树立目标
        4.1.2 建立管理原则
    4.2 精细化成本管理体系管理机构设置构想
        4.2.1 成本管理机构的部署分析
        4.2.2 成本管理科室的职责分析
    4.3 精细化成本管理规章制度
        4.3.1 操作规范
    4.4 精细化成本管理信息平台搭建
    4.5 精细化成本管理流程设计
        4.5.1 重点成本项目管理流程
        4.5.2 成本科室的管理办法
        4.5.3 成本控制的操作流程
5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政策意见
        5.2.1 增强信息化的建设改革
        5.2.2 促进门诊模式的创新改革
        5.2.3 推动临床路径的建设改革
        5.2.4 加强医院精细化成本管理人才培养
    5.3 研究局限性
        5.3.1 不全面的成本类型划分
        5.3.2 不完善的研究方法
        5.3.3 精细化成本管理的精度及标准不完善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件

(9)山西老陈醋的饮食人类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
        一、学脉相承
        二、学术召唤
        三、兴趣所载
    第二节 饮食研究综述
        一、国外饮食研究现状
        二、国内饮食研究现状
        三、醋文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相关说明
        一、研究方法
        二、田野工作
第一章 “晋善晋美”:田野点概况
    第一节 田野点的虚实镜框
        一、误入“梦中田野”的行者
        二、走出“千年古县”长子
        三、踏入“中国醋都”清徐
        四、细访“醋都”醋韵
    第二节 “一日三餐不离醋”的现象
第二章 地方口味:老陈醋的构成
    第一节 自然馈赠:老陈醋的原料获取
        一、高粱的种植
        二、大曲的获取
    第二节 人之巧力:老陈醋的酿制工艺
        一、原料处理
        二、蒸料
        三、发酵
        四、熏醅
        五、淋醋
        六、陈酿
第三章 吃出意境:老陈醋的文化延展
    第一节 模糊记忆:从醋到老陈醋的起源传说
        一、醋的起源传说
        二、老陈醋的起源传说
    第二节 前世今生:老陈醋的发展历史
        一、自然界中的酸味
        二、手工酿制的酸味
    第三节 生活方式:老陈醋的饮食分类
        一、日常饮食中的老陈醋
        二、社交场合下的老陈醋
第四章 薪火相传:老陈醋的人文空间
    第一节 精益求精:老陈醋文化的传承内容
        一、酿制技艺的传承
        二、匠人精神的传承
    第二节 承前启后:老陈醋文化的延习
        一、生态适应之本能
        二、家庭饮食之惯习
        三、地方推广之传播
    第三节 言中事隐:老陈醋的象征意义
        一、一语双关的“吃醋”
        二、“和谐”之道的“悟醋”
        三、雅俗共享的“食醋”
结语 地方空间文化下的老陈醋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10)产业集群视野下的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之处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飞速发展
        1.1.2 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成为产业发展的动力源和孵化器
    1.2 研究综述
        1.2.1 产业集群研究
        1.2.2 出版产业基地研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2 理论基础
    2.1 产业集群相关理论
        2.1.1 规模经济理论
        2.1.2 工业区位论
        2.1.3 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
        2.1.4 增长极理论
        2.1.5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2.1.6 GEM因素模型
    2.2 社会经济网络理论
    2.3 知识溢出理论
    2.4 竞合理论
    2.5 小结
3 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形成与演进
    3.1 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形成和演进动因
        3.1.1 技术因素
        3.1.2 市场因素
        3.1.3 政府因素
        3.1.4 人才因素
        3.1.5 人文因素
    3.2 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形成方式
        3.2.1 自组织方式
        3.2.2 他组织方式
        3.2.3 混合组织方式
    3.3 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演进历程
        3.3.1 萌芽阶段
        3.3.2 形成阶段
        3.3.3 成长阶段
        3.3.4 成熟阶段
    3.4 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发展现状
        3.4.1 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布局
        3.4.2 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的构成方式
        3.4.3 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经济规模
4 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组织结构
    4.1 基地主体
        4.1.1 核心层主体
        4.1.2 辅助层主体
    4.2 主体间关联互动
        4.2.1 基地企业之间互动
        4.2.2 政府与基地之间互动
        4.2.3 高校、科研院所与基地之间互动
    4.3 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组织形态
        4.3.1 无核心组织形态
        4.3.2 多层次单核心组织形态
        4.3.3 单层次多核心组织形态
        4.3.4 多层次混合形态
5 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运行机制
    5.1 基地运行机制概述
    5.2 协同创新机制
        5.2.1 协同创新机制的内涵
        5.2.2 协同创新的动力
        5.2.3 协同创新的组织形式
    5.3 竞合机制
        5.3.1 竞合的内涵
        5.3.2 以竞争为主导的竞合
        5.3.3 以合作为主导的竞合
    5.4 知识溢出与学习机制
        5.4.1 知识溢出与学习机制的内涵
        5.4.2 知识溢出主体分析
        5.4.3 基地知识溢出的过程和机理
        5.4.4 基地知识溢出与学习的形式
6 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运行绩效
    6.1 基地运行绩效及其评估的意义与功能
    6.2 构建运行绩效评价体系
        6.2.1 评价指标的筛选和确定
        6.2.2 指标体系权重的确立
        6.2.3 基地运行绩效评价模型
    6.3 基地运行绩效评价过程与结果
        6.3.1 评价过程
        6.3.2 评价结果分析
    6.4 小结
7 总结与讨论
    7.1 本文主要结论
    7.2 本文创新之处
    7.3 本文的不足
    7.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金算盘与江苏财政合作(论文参考文献)

  • [1]HIV/AIDS患者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研究[D]. 母凤婷. 昆明医科大学, 2021
  • [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探索[J]. 涂小丽. 教育财会研究, 2020(01)
  • [3]基于平衡计分卡的P公立医院成本控制研究[D]. 杜文珺. 青岛理工大学, 2018(05)
  • [4]中国收费公路投融资主体变迁的动因研究[D]. 秦山. 北京交通大学, 2018(01)
  • [5]高职院校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 李冠霞. 福建师范大学, 2018(09)
  • [6]基于长尾理论的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创新发展研究 ——以宁波银行为例[D]. 王际坤. 湖北工业大学, 2018(01)
  • [7]BZ交运集团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研究[D]. 王亚东. 广东财经大学, 2018(04)
  • [8]新医改背景下广西公立医院精细化成本管理研究[D]. 龙学斌. 广西医科大学, 2018(08)
  • [9]山西老陈醋的饮食人类学研究[D]. 张梅梅. 北方民族大学, 2018(02)
  • [10]产业集群视野下的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研究[D]. 刘遹菡. 武汉大学, 2017(02)

标签:;  ;  ;  ;  

金算盘与江苏金融合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