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审核上市公司变动情况

严格审核上市公司变动情况

一、严审上市公司变更行为(论文文献综述)

蒋雅兰[1](2021)在《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客户选所行为的影响研究 ——基于审计质量的中介效应分析》文中认为

冀丹娜[2](2021)在《新收入准则下DKJ公司项目收入确认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企业交易日趋复杂化,收入逐渐成为利益相关者关注的重中之重。对于旧准则的局限性,国际上IASB和FASB于2014年5月联合发布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5号。财政部出于与国际会计准则保持趋同的目的,也于2017年7月5日发布最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新准则作为对旧准则的更新和替代,是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修订完善的重要里程碑。对于不用主体来说,由于准则要求的实施时间不一致,那么未来企业应用时会产生什么影响都值得研究。在上述背景下,本文选取了制造行业施工项目收入,以案例公司DKJ为研究对象,探讨新准则应用对DKJ项目收入的具体影响,以帮助DKJ企业能快速应对实施新准则时遇到的问题。文章第一部分为绪论,通过国内外文献综述对收入研究进行总结。第二部分为收入理论界定和新旧准则对比,包括核心内容和具体内容,并探讨新准则相比于旧准则的优化。第三部分介绍DKJ公司以及目前收入确认现状,提出DKJ实际运用新准则的难点。第四部分以DKJ项目合同收入为例,对比在不同准则规定下,准则变动所引起报表项目、报表数据、所得税等财务信息方面的差异,还分析对披露范围、信用风险、确认时点等管理信息方面的影响。第五部分针对DKJ运用准则难点,从企业自身角度和外部监管角度提出建议。第六部分得出结论,认为DKJ运用新准则后,虽然对报表数据和企业管理造成较大影响,但从长远来看,新准则导致的差异会逐渐消失,且能很好反应交易实质。同时,DKJ类似制造企业研究文献较少,相应实务处理案例也较少,本文通过内部公司真实案例,用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对比各个会计期间的数据差异,并从多个角度提出意见,以促进新准则在DKJ类似制造业中顺利实施。

周安邦[3](2020)在《政府融资平台的银行贷款风险评价与管理策略研究 ——以Z银行A分行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政府融资平台的设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为我国“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城市化建设、工业化发展、改善民生和应对外部冲击做出了积极贡献。但随着政府融资平台的数量以及借款规模逐年增大,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平台公司的信贷风险进行评估与管理,对于商业银行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同时,风险评估与管理对于以高负债率运作的商业银行来说,在商业银行运营中极为重要。因此,本文从商业银行视角探讨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风险评价与管理策略问题。首先,从政府融资平台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理论入手,介绍了商业银行与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合作模式、政府融资平台类公司贷款与普通信贷的差别。其次,分析了政府融资平台以及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的现状。其中,政府融资平台具有存在数量多、负债规模大、潜在风险大;融资渠道比重失衡、内部机制不完善等自身制度风险等。商业银行对融资平台类公司的贷款目前主要是通过总量规模控制、严审项目背景真实性、强化抵押担保缓释等三个方面强化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对政府融资平台类贷款的风险管理普遍存在评价系统较为粗糙、信贷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不太合理、操作风险控制能力有待提高、风险预警制度执行不到位等问题。再次,以Z银行A分行为例,在对Z银行A分行政府融资平台类公司的信贷规模、信贷风险的评价方法与管理策略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在政府融资平台类贷款风险评价与管理策略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风险评价浮于表面、风险评价过于宽泛粗糙、追求业绩忽视风险、贷后管理体系不完善等。同时,结合Z银行A分行实际,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主要为贷款风险评价应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完善风险评价体系、风险管理与业务发展并重、细化贷后管理过程等等,以减少贷款信用风险损失。然后,以Z银行A分行对XZ新城区国资公司的授信进行了实证案例分析。从基本情况、授信方案及收益、公司融资风险指标、内外部状况、风险评价打分等方面进行了风险综合分析评价;从贷前、贷中、贷后、动态风险预警四个流程进行了管理策略研究。同时提出了Z银行A分行对XZ新城区国资公司贷款风险评价与管理策略应用建议。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政府融资平台类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的一般建议。

刘腾[4](2020)在《Z事务所对KM药业审计风险成因及应对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长期以来,医药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会议审议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将“健康中国”制定为国家战略,中医药事业因此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此外,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健康生活”也有了更高的追求。然而近年来随着国家接连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降低药品价格,医药行业受到了一定政策性影响,部分医药上市公司为了迎合众多投资者的期望,想方设法地粉饰企业财务报告,隐瞒内部财务信息,最终使得企业会计信息的披露质量差强人意,作为资本市场的“守门人”,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医药企业潜在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日益增加。首先,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在审计风险方面提出的主要观点做出归纳和梳理,并对此做出总结评价。其次,介绍了审计风险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并对医药企业的主要特征和主要审计风险进行概述。再次,结合KM药业的公司背景、业务结构、内部控制、股权关系及审计机构几方面介绍其基本概况,并基于风险导向审计模型剖析KM药业的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其中,重大错报风险包括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收入错报风险、资金错报风险、关联交易披露风险,检查风险包括审计意见失当风险、对内控缺陷忽视的风险以及对前期审计经验依赖过度的风险。然后,分别从重大错报风险及检查风险两个角度探究KM药业审计风险的成因。其中,重大错报风险成因包括行业环境变化、融资策略激进、收入确认复杂、资金管理不够完善以及关联方之间易串通舞弊,检查风险成因包括审计人员未能始终保持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欠缺、审计程序执行不当以及审计质量的控制不够规范。最后,针对KM药业审计风险的成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措施,期望能够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

邢佳琳[5](2020)在《H公司创业板上市发行案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证券市场的发展也持续向好,在完善资本市场结构、优化资本配置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出于扩大经营规模,调整企业资本结构,增加社会影响力等因素,许多企业踏上了 IPO的道路。但因为对市场了解不足、IPO申报材料准备不充分等原因,使得一些优质的中小企业未能如愿通过IPO审核。拟上市公司审核未通过的原因多种多样,监管部门的审核重点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我国创业板IPO从2016年实施新规以来,审核制度就处于核准制向注册制改革的过渡阶段。但是,这并没有提升IPO的审核通过率,反而有所下降。作者在2019年有幸加入会计师事务所,参与了H公司的上市准备。H公司分别于2016年3月18日和2019年9月26日披露招股说明书。由于这两次IPO恰好处于创业板上市制度改革的过渡期内,是现阶段IPO的经典案例。本文以H公司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具体案例的过程中,利用文献研究法,结合国内创业板IPO上市审核现状以及发审委关注的重点,提出公司在创业板IPO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诸如持续盈利能力不足、海外客户信息缺失、关联业务影响独立性和财务内部控制运行不规范等因素会影响公司IPO的结果,这也是多数中小企业在上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深入研究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根据H公司的实际情况,融合了我在实习过程中对H公司的认识,总结了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给中小企业提供参考,推动其顺利通过上市审核。与此同时,在不损害投资者正当权益的条件下,尽可能的协助中小企业获得资金,以达到促进中小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目的。在研究创业板拟上市公司IPO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困难,尽管目前国内外的专业人士对公司上市未通过的原因进行了研究,但是对于创业板上市未通过的资料并不丰富。希望能够通过对有关问题的研究,给创业板拟上市公司带来方便。

喻洁卿[6](2020)在《问询函的市场反应 ——基于美都能源的案例分析》文中认为2013年,我国证券交易所“信息披露直通车改革”正式实施,服从“依法,从严,全面”的管理理念,证券交易所加强了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方面的监管。问询函件的发放是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行为的重要监管手段之一,其问询范围主要包括财务报告瑕疵、行业发展战略、公司经营治理、重大公司事项和隐藏风险等。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会在其发放的问询函件中具体列示出相应监管法规的明文条款,上市公司必须结合相应条款和自身行为进行澄清说明、补充完善并及时纠正错误,必要时可能还会指定相关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在问询函件中发表专业意见。同时,上市公司必须在证券交易所指定的信息披露平台及时公开其收到的问询函和回复函件。证券交易所发放的函件具有及时性、高频率性和侧重性,它的发放在影响上市公司经营行为的同时,也被广大投资者所关注。已有学者研究证实,问询函公告后的几个交易日出现了负面的市场反应。同时,上市公司负面消息公开后,同行业、地区治理机制完善的上市公司会通过相互竞争产生正向的溢出效应。因此,本文以上海交易所发出的定期报告类问询函、重组类问询函为研究对象,以交易所自律性监管理论为基础,以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市场环境为背景,从微观个例的角度深入剖析上市公司美都能源历次收到定期报告类、重组类问询函时的市场反应,研究过程中重点关注了美都能源是否被多次问询、问询函中的问询事项数量多少、是否延期回函、回函清晰度高低及回函是否出具了独立董事意见等因素,证券交易所的问询函监管模式究竟只是个简单的程序性过程还是富有信息含量?这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通过本案例分析,本文得到以下几点结论:第一,交易所问询函监管,作为一种新式交易所一线监管工具,会带给市场显着影响,其中发放定期报告类问询函件时的市场反应为负,重组类的问询函件的市场反应为正。公司发布回函公告时的市场反应为正。问询函具有信息含量。第二,上市公司的部分特征以及问询函特征会更进一步地影响市场对问询函的反应强度。就公司特征来说,当公司逾期做出回函公告时,市场反应为负,并且逾期时间越长,市场反应更为负向;就问询函特征而言,当收函公告涉及被问询事项越多、问题内容越是为投资者关注的方面时,市场反应更负面;当回函是针对同一事项的二次、三次问询时,市场反应会更加负面;当回函中出现了独立董事发表专业核查意见时,市场反应会更正面;当公司回函清晰度更高时,市场反应更正面。据此,本文提出了相关建议。本文拓展了国内对主板市场中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实际效果的研究,完善了对我国证券交易所自律性监管有效性的案例分析。此外,本文得出的问询函具有信息含量的结论,对同样处于被问询境况的上市企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吴相霖[7](2020)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价值的影响 ——以荣科科技为例》文中指出近些年,由于股权质押这种新型的融资方法非常简单便捷,因此得到了众多上市公司的青睐,风靡于A股新三板等企业中。根据统计,截止到2019年5月31日,A股质押总比例达到9.12%,质押公司数量共计3291家,质押笔数6.25万,质押总市值达4.76万亿。虽然这种以股权质押来获取资金的方式简单快捷,但是其对公司造成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倘若控股股东想要通过股权质押对企业进行掏空,便会坑害了无数的股民。即使控股股东质押股权的动机不是掏空企业,股权质押同样会影响公司价值,本文选取A股上市公司荣科科技为案例研究对象,主要研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价值的影响,针对其质押过程,质押动机,以及质押前后公司价值的变化,剖析股权质押是如何影响公司价值。其中主要运用托宾Q值和超额收益率的计算发现股权质押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另外对比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前后各项财务指标的变化发现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市场反应上主要对比质押前后股价波动情况。最后经研究表明,荣科科技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价值产生了消极影响,最后得出结论,公司价值与股权质押比例呈负相关,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产生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包括加强公司内部治理,内部监督等。

肖月秋[8](2020)在《税制改革背景下建筑业纳税筹划研究 ——以A建筑企业为例》文中指出“营改增”后时代,税制改革加速,减税降费相关政策相继落地:增值税税率继续下调,不动产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期限变更,自行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范围扩大等;社保制度改革,社保缴费基数和费率降低等。相关优惠政策出台的同时,政府部门将加强企业税收征管作为了近年的重点工作:全国国税地税机构正式合并,税收征管体系不断优化;为加强征管力度,税务总局建立了强大的税控系统,不断地加强数据质量管理,着力发挥税收征管信息系统申报、校验、统计核算功能与税收优惠系统应用功能的对接,对企业的纳税情况进行大数据的比对分析。税制改革的推进中,企业的税收优惠力度加大,政府的征管工作也将更加强化,而建筑业作为工程建设产业链上的一环,与上下游行业联系紧密,税制改革下,相关政策在直接影响其他行业的同时,也间接波及到建筑行业,另一方面,国家的发展方针也在促进建筑业内部的革新调整,因此,在上述背景下,建筑业必须加强税务管理,防止出现税务风险,同时,紧跟国家大政方针,好好利用这些政策,以大大促进企业的转型和优化。本文在全面深化税制改革的背景下采用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文献研究法,通过分析A建筑企业,为其他建筑行业提供参考意见:首先,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纳税筹划相关文献研读,梳理出将用到的相关理论,同时对使用到的纳税筹划和税务风险等概念进行界定,以此形成本文的理论框架。其次,梳理了新一轮税制改革下的相关税收政策,分析了税制改革背景下建筑业行业的现状及所受影响。本文选择A建筑企业作为案例讨论,对其经营状况和纳税情况分析后得出结论:应将增值税作为纳税筹划的重心。而后进一步阐述了A建筑企业目前的纳税筹划环境、纳税筹划现状及存在的问题,A建筑企业的纳税筹划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专业的管理人员不足;纳税筹划缺乏战略规划,导致企业每年新签合同量增加的同时合同纠纷量也在增加,违背企业总体目标;工程分包上对分包商的资质管理不足,导致出现违法资质挂靠、企业增值税进销项额不匹配、资金周转困难等问题。针对以上情况,本文提出了完善企业增值税纳税筹划的相应对策建议:(1)从增值税销项税额方面提出筹划建议:企业可以拆分建筑总承包合同为不同业务子合同来签订,同时企业可根据具体项目选择一般计税还是简易计税进行项目核算,以此降低增值税销项税额;(2)从增值税进项税额方面提出筹划建议,目的是增加增值税进项税额。按照总成本结构比例,讨论了三个方面的成本进项取得的问题:一是讨论了材料采购环节对供应商如何进行管理、选择,以增加成本进项,降低总采购成本;二是从劳务分包商资质梳理角度讨论了进一步严格规范增值税进项税额取得的可能性;三是对设备租赁中增值税进项取得的方面提供建议。(3)从税务风险管理角度提出建议,以加强纳税筹划操作的可能性:分别从增值税票证、项目合同、设备资产使用管理的角度进行税务风险管理筹划,最后,提出A建筑企业应强化税务专业方面的建设,建立全方位税务管控体系,划分权责,完善税务风险管理环境整体统筹。由于经营的复杂性,建筑企业必须不断更新相关税收政策知识,提高其专业涉税管理能力,从战略规划角度进行纳税筹划,这样,在税制改革背景下,建筑企业方能达到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刘梦阳[9](2020)在《大股东减持背景下的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以京东方A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行,打破了证券市场长期以来存在着的流通股与非流通之间的壁垒,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进入股票全流通的时代,随之感受着大股东减持问题对市场带来的冲击。股票全流通的实现,让上市公司大股东的获利方式由关注公司净资产增量逐渐向二级市场股票价格偏移。最终,股份减持成为了大股东最便捷也最直接的获利方式。尤其是近年来,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行为愈发频繁,其中不乏大量存在减持规模大,且减持时机巧妙的减持事件。由此,上市公司大股东成为了股份减持的重点研究对象。大股东能够参与公司经营,利用其自身的股权及信息优势,为了配合减持可能会采取盈余管理的手段调整报表上的会计信息,从而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大股东们频繁且大规模的减持行为不但会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对公司未来的长远发展。京东方A作为电子元件制造行业发展中的领先企业,也是我国电子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却遭遇大股东进行多次且大规模的股份减持行为。本文在此背景下,以京东方A作为案例研究对象,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并从大股东减持、盈余管理、大股东减持与盈余管理三个方面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归纳,同时以信息不对称理论、信号传递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理论为基础奠定文章研究框架与理论基础。结合具体的案例,运用模型对盈余管理行为进行检验,剖析京东方A采取的盈余管理手段,并分析大股东减持行为对大股东与中小股东带来的影响。之后从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运营能力以及成长能力这四个方面分析其产生的财务后果。在文章的最后,从信息披露、财报审查、政策制度等方面提出规范减持与盈余管理行为的建议。通过对本案例的研究得出结论,京东方A在减持前确实存在盈余管理的行为,并且是正负向盈余管理手段相结合。计提大额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进行负向盈余管理,然后进行存货跌价准备转回、少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研发费用资本化以及政府补助这些正向盈余管理的手段等一系列盈余管理的手段调节公司的业绩。配合减持目的而实施的盈余管理为大股东个人带来丰厚的收益,却对公司和中小股东带来不利的影响。对于频繁减持的大股东来说,盈余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尤其是正负向盈余管理相结合,需要跨越好几个会计期间。在业绩良好时进行负向盈余管理,为之后的业绩不佳提供正向盈余管理的空间,调高盈余。但这只是表面上的盈余调整,并不能改变公司真实的经营状况。为了规避此行为发生,不仅需要公司加强内部控制,也需要政策制度及监管机构的严格把控。

朱超[10](2020)在《大股东减持下的盈余管理研究 ——基于乐视网案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上市公司大股东大规模减持事件层次不穷,自2013年以来,A股市场大股东群体每年的减持金额几乎成倍增加,给A股市场的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带来了巨大隐患。大股东在上市公司中拥有重要地位,影响着企业的经营发展。为了配合大股东的减持行为,上市公司很可能会在会计期间内进行一系列盈余管理活动,向外界传递有利于大股东减持的信息。盈余管理后的会计信息并不能完全客观地反应上市公司当期的实际经营情况和发展态势,会误导外部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为大股东攫取中小投资者利益提供了便利。过度的盈余管理活动会让上市公司的财务问题不断累积,最终积重难返,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下的盈余管理活动值得广大投资者关注和警惕,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活动的动因、手段和影响进行有效分析,可以为外部投资者群体提供借鉴。乐视网作为曾经的创业板龙头股,经营业绩靓丽,发展势头良好,其大股东却多次巨额减持,贾跃芳甚至因减持直接掉出公司十大股东行列。在乐视网大股东减持期间内,该公司也进行了十分复杂的盈余管理活动,为其大股东高价减持创造了空间。该案例大股东减持金额巨大,具有代表性,公司的盈余管理活动具有典型性,可以为广大投资者提供参考和借鉴,故本文选取乐视网为研究对象。本文通过梳理和总结前人对大股东减持和盈余管理的研究成果,以委托代理理论、信号传递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剖析乐视网大股东减持过程中进行盈余管理的具体动因:1.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诱发了其大股东的自利行为;2.内部人的地位为其大股东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便利。最后通过对乐视网具体的案例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乐视网通过不合理的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和无形资产减值计提高估了企业的无形资产;2.过度使用研发费用资本化降低了研发支出费用;3.少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4.利用递延所得税降低所得税费用总额,使得当期利润虚高;5.利用少数股东损益承担亏损使归母净利润为正;6.利用众多的子公司进行关联方交易,做高公司的营业收入。乐视网通过这些盈余管理行为做出了靓丽的报表,但这并不是企业的真实盈利情况,其迅速扩张的发展模式投入了巨量的资金,整体的盈利能力却十分不足,过度的盈余管理活动产生了巨大的财务风险。其大股东借此大规模减持套现,严重损害了公司其他投资者的利益,损害了上市公司的声誉,扰乱了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本文最后以乐视网案例为鉴,提出了一些防范大股东减持期间过度使用盈余管理的建议。

二、严审上市公司变更行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严审上市公司变更行为(论文提纲范文)

(2)新收入准则下DKJ公司项目收入确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国内外文献综述评论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和新旧准则的对比
    2.1 收入的定义和相关理论概述
        2.1.1 收入的定义
        2.1.2 收入的相关理论
    2.2 新旧准则的对比
        2.2.1 核心内容及对比
        2.2.2 具体内容及对比
    2.3 新准则的优化以及旧准则的不足
        2.3.1 收入确认方面:统一标准,提高可比性
        2.3.2 收入计量方面:详细指引,加强客观性
        2.3.3 收入披露方面:要求更多,完善相关性
第三章 DKJ公司基本情况及收入确认现状分析
    3.1 DKJ公司简介
        3.1.1 公司介绍
        3.1.2 组织结构
    3.2 DKJ公司业务的特殊性
    3.3 DKJ公司项目收入确认的现状
        3.3.1 项目收入的管理流程
        3.3.2 项目收入的确认方法
    3.4 DKJ公司项目收入运用新准则的难点
        3.4.1 项目核算范围的难点
        3.4.2 收入确认方法的难点
        3.4.3 收入确认时点的难点
        3.4.4 确认完工百分比的难点
第四章 新收入准则对DKJ公司项目收入影响的案例分析
    4.1 合同项目案例介绍
    4.2 五步法对合同案例的收入确认
        4.2.1 识别与客户订立的合同
        4.2.2 识别合同中的单独履约义务
        4.2.3 确定交易价格
        4.2.4 将交易价格分摊至单独的履约义务
        4.2.5 履行每一项义务时确认收入
    4.3 对公司财务信息的差异分析
        4.3.1 报表项目的差异
        4.3.2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差异
        4.3.3 所得税的差异
        4.3.4 差异分析汇总
    4.4 对公司管理信息的影响分析
        4.4.1 披露范围方面
        4.4.2 信用风险方面
        4.4.3 确认时点方面
        4.4.4 合同核算方面
第五章 DKJ公司项目收入运用新准则建议
    5.1 公司自身角度的实施建议
        5.1.1 加强签订规范,使合同核算更加准确
        5.1.2 培训企业人员,使收入方法快速辨别
        5.1.3 提高合同审核,使开票与履约进度顺利衔接
        5.1.4 加强部门沟通,使完工百分比高效获取
    5.2 外部监管角度的实施建议
        5.2.1 加大监管力度,避免利润操纵
        5.2.2 扩大宣传力度,确保合法合规
        5.2.3 增加案例指导,做到面面俱到
第六章 研究结论和未来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3)政府融资平台的银行贷款风险评价与管理策略研究 ——以Z银行A分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 技术路线图
2 理论基础
    2.1 政府融资平台
    2.2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
    2.3 商业银行与政府融资平台的合作模式
    2.4 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和普通信贷的差别
    2.5 本章小结
3 政府融资平台与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
    3.1 政府融资平台现状分析
    3.2 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特征与风险
    3.3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政府融资平台类公司银行贷款风险评价与管理策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以Z银行A分行为例
    4.1 Z银行A分行概况
    4.2 Z银行A分行贷款规模
    4.3 Z银行A分行政府融资平台类公司的贷款规模
    4.4 Z银行A分行对政府融资平台类公司贷款风险评价方法与管理策略
    4.5 Z银行A分行对政府融资平台类公司贷款风险评价方法与管理策略存在的问题
    4.6 Z银行A分行对政府融资平台类公司贷款风险评价方法与管理策略的改进思路与对策
    4.7 本章小结
5 Z银行A分行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贷款风险评价与管理策略的实证分析:以XZ新城区国资公司为例
    5.1 Z银行A分行对XZ新城区国资公司贷款风险评价实证分析
    5.2 Z银行A分行对XZ新城区国资公司贷款风险管理实证分析
    5.3 Z银行A分行对XZ新城区国资公司贷款风险评价与管理策略应用结果
    5.4 Z银行A分行对XZ新城区国资公司贷款风险评价与管理策略应用建议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政府融资平台类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的一般建议
    6.3 存在的不足与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4)Z事务所对KM药业审计风险成因及应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述评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研究现状评价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案例分析法
第2章 医药企业审计风险概述
    2.1 审计风险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1 相关概念
        2.1.2 理论基础
    2.2 医药企业的主要特征
        2.2.1 受政策影响显着
        2.2.2 产品高投入性
        2.2.3 经营高风险性
    2.3 医药企业主要审计风险
        2.3.1 报表层的重大错报风险
        2.3.2 认定层的重大错报风险
        2.3.3 检查风险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KM药业公司概况及审计风险
    3.1 KM药业公司概况
        3.1.1 公司背景
        3.1.2 业务结构
        3.1.3 内部控制
        3.1.4 股权关系
        3.1.5 审计机构
    3.2 KM药业审计风险
        3.2.1 KM药业报表层的重大错报风险
        3.2.2 KM药业认定层的重大错报风险
        3.2.3 检查风险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Z事务所对KM药业审计风险的成因
    4.1 KM药业报表层重大错报风险的成因
        4.1.1 行业环境变化引发舞弊动机
        4.1.2 融资策略激进导致财务紧张
    4.2 KM药业认定层重大错报风险的成因
        4.2.1 收入项目确认较为复杂
        4.2.2 资金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4.2.3 关联方之间容易串通舞弊
    4.3 检查风险的成因
        4.3.1 未能始终保持客观独立性
        4.3.2 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欠缺
        4.3.3 审计程序的执行不够适当
        4.3.4 审计项目质量控制不够规范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Z事务所对KM药业审计风险的应对措施
    5.1 KM药业报表层重大错报风险的应对措施
        5.1.1 增加审计程序不可预见性
        5.1.2 保持应有的职业怀疑态度
    5.2 KM药业认定层重大错报风险的应对措施
        5.2.1 基于舞弊假定严审收入项目
        5.2.2 有效评估货币资金真实性
        5.2.3 充分追查关联方关系及交易合理性
    5.3 检查风险的应对措施
        5.3.1 强化审计人员独立性意识
        5.3.2 提升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
        5.3.3 完善对审计程序的设计与执行
        5.3.4 加强对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视程度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5)H公司创业板上市发行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及述评
        1.2.1 国内文献综述
        1.2.2 国外文献综述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我国创业板IPO的上市审核背景
    2.1 我国创业板的上市审核制度分析
        2.1.1 核准制背景下的创业板上市审核制度
        2.1.2 注册制背景下的创业板上市审核制度
        2.1.3 注册制和核准制的对比
    2.2 我国创业板上市审核现状
        2.2.1 创业板过会企业行业分布情况
        2.2.2 创业板过会企业地域分布情况
        2.2.3 创业板审核未通过原因统计
第3章 H公司上市前基本情况
    3.1 经营状况
        3.1.1 H公司的市场环境
        3.1.2 H公司的业务情况
    3.2 财务会计情况
    3.3 信息披露情况
        3.3.1 招股说明书各方声明
        3.3.2 信息披露的主要内容
    3.4 独立性情况
        3.4.1 业务及财务独立
        3.4.2 注册资金独立
        3.4.3 人员独立
    3.5 公司治理情况
        3.5.1 三会建立及其运行情况
        3.5.2 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变动情况
第4章 H公司IPO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1 持续盈利能力不足
        4.1.1 核心产品销售价格下降
        4.1.2 核心产品的毛利率下降
    4.2 海外客户信息缺失
    4.3 关联业务影响独立性
        4.3.1 与关联方往来交易频繁
        4.3.2 与关联方资金往来异常
    4.4 财务内控运行不规范
第5章 H公司IPO存在问题的解决
    5.1 通过拓展业务提高持续盈利能力
        5.1.1 增加具有发展潜力的业务
        5.1.2 企业综合毛利率保持稳定
    5.2 海外业务减至不必要披露的程度
    5.3 避免异常的关联业务提升独立性
        5.3.1 避免对关联方的业务依赖
        5.3.2 避免对关联方的资金依赖
    5.4 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合理纳税
    5.5 IPO成功上市的启示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问询函的市场反应 ——基于美都能源的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问询函的影响因素
        1.2.2 问询函的经济后果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框架和方法
        1.3.1 研究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第2章 证券交易所自律性监管的相关概述
    2.1 自律性监管的理论依据
        2.1.1 自律性监管的含义
        2.1.2 自律性监管提升资本市场信息质量的作用渠道
    2.2 证券交易所的监管现状
    2.3 证券交易所的监管特征
    2.4 证券交易所的监管方式
第3章 上海交易所历次问询美都能源案例介绍
    3.1 案例公司——美都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3.2 美都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被问询进程回顾
        3.2.1 定期报告类被问询过程回顾
        3.2.2 重组类被问询过程回顾
第4章 目标公司美都能源市场反应分析
    4.1 样本公告选择
    4.2 定期报告类问询函的市场反应分析
        4.2.1 第一次被问询时的市场反应分析
        4.2.2 第二次被问询时的市场反应分析
        4.2.3 第三次被问询时的市场反应分析
    4.3 重组类问询函的市场反应分析
        4.3.1 第一次被问询时的市场反应分析
        4.3.2 第二次被问询时的市场反应分析
        4.3.3 第三次被问询时的市场反应分析
    4.4 收函时的市场反应影响因素分析
        4.4.1 不同类型问询函的市场反应差异
        4.4.2 不同问询次数的市场反应差异
        4.4.3 不同函件问询事项数量的市场反应差异
    4.5 回函时的市场反应影响因素分析
        4.5.1 不同回函时间的市场反应差异
        4.5.2 不同回函清晰度的市场反应差异
        4.5.3 是否出具独立董事意见的市场反应差异
第5章 美都能源被问询后的发展现状
    5.1 财务分析
        5.1.1 实现利润分析
        5.1.2 成本费用分析
        5.1.3 盈利能力分析
        5.1.4 营运能力分析
        5.1.5 偿债能力分析
        5.1.6 美都能源财务状况小结
    5.2 公司并购重组情况
    5.3 公司人事变动情况
第6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2.1 对交易所监管制度的建议
        6.2.2 对上市公司的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7)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价值的影响 ——以荣科科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质押风险研究
        1.3.2 文献评述
    1.4 文章创新点
2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股权质押
        2.1.2 公司价值
        2.1.3 控股股东
    2.2 股权质押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机理
    2.3 理论基础
        2.3.1 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理论
        2.3.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3.3 委托代理理论
        2.3.4 利益相关者理论
        2.3.5 控制权私利理论
    2.4 股权质押业务概况
        2.4.1 多层次资本市场
        2.4.2 资本市场的融资原理
        2.4.3 上市公司股票分类
        2.4.4 股权质押风潮
        2.4.5 股权质押的处置方式
        2.4.6 投资机会、投资风险以及价值定位
3 荣科科技案例介绍
    3.1 荣科科技基本概况
        3.1.1 荣科科技公司背景
        3.1.2 荣科科技公司股权结构以及控股股东
    3.2 荣科科技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情况
        3.2.1 荣科科技控股股东质押背景
        3.2.2 荣科科技控股股东质押过程
        3.2.3 荣科科技控股股东质押特点
    3.3 股权质押被平仓到易主历程
        3.3.1 逼近平仓线停牌期间重组
        3.3.2 信息不对称之号召员工增持同时却拟转移控制权
        3.3.3 控制权终转移,成立三天公司高价接盘
4 荣科科技股权质押的案例分析
    4.1 荣科科技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动因分析
        4.1.1 满足个人或公司资金需求
        4.1.2 保障大股东控制权
        4.1.3 利用其它经济资源
        4.1.4 转移风险
    4.2 荣科科技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影响分析
        4.2.1 股权质押下的两权分离
        4.2.2 控制权私利与利益相关者下的控股股东利益侵占行为
        4.2.3 质押前后公司业绩的变化
    4.3 荣科科技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价值的影响
        4.3.1 托宾Q值的变化
        4.3.2 质押被平仓前后的市场效应
        4.3.3 财务指标的变化
        4.3.4 市场价值的变化
    4.4 荣科科技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评价
5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5.1.1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率越高,对公司价值的负面影响越大
        5.1.2 两权分离下催生掏空行为
        5.1.3 股权质押行为引发股价波动,短时间内呈下降趋势
    5.2 政策建议
        5.2.1 加强资本市场监管力度,完善监管制度
        5.2.2 提高公司上市门槛,严审董事会资质
        5.2.3 严格执法,对违法犯罪行为加大打击力度
        5.2.4 引导现金分红,加强投资者保护
        5.2.5 加大宣传力度,鼓励理性投资合理筹资
        5.2.6 完善公司内部控制质量,加强公司治理
6 研究局限性和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8)税制改革背景下建筑业纳税筹划研究 ——以A建筑企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一、纳税筹划相关文献综述
        二、建筑业纳税筹划相关文献综述
        三、文献述评
    第三节 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创新与不足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三、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基础
    第一节 纳税筹划的概念与原则
        一、纳税筹划概念
        二、纳税筹划基本原则
    第二节 税务风险及税务筹划风险管理
        一、税务风险
        二、税务筹划风险管理
    第三节 纳税筹划相关理论基础
        一、纳税筹划的法律基础
        二、纳税筹划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 税制改革背景下建筑行业概况及所受影响
    第一节 税制改革背景下建筑业行业现状
        一、建筑业概念及特点
        二、建筑业行业发展现状
    第二节 税制改革背景下建筑业税收状况
        一、我国整体税收情况
        二、建筑业的涉税情况
    第三节 税制改革对建筑业企业的影响
        一、“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的影响
        二、“减税降费”对建筑企业的影响
第四章 A建筑企业基本情况及问题分析
    第一节 A建筑企业基本情况分析
        一、A建筑企业简介
        二、A建筑企业经营情况
    第二节 A建筑企业纳税情况及纳税筹划现状
        一、A建筑企业纳税情况分析
        二、A建筑企业纳税筹划环境分析
        三、A建筑企业纳税筹划现状
    第三节 A建筑企业纳税筹划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管理人员不足
        二、纳税筹划缺乏战略规划
        三、经营管理依然存在问题
第五章 A建筑企业纳税筹划的对策及建议
    第一节 A建筑企业纳税筹划整体思路
    第二节 A建筑企业增值税销项税额纳税筹划
        一、总承包合同设立中的纳税筹划
        二、项目计税方法选择中的纳税筹划
    第三节 A建筑企业增值税进项税额纳税筹划
        一、材料采购中的纳税筹划
        二、劳务分包中的纳税筹划
        三、设备租赁中的纳税筹划
    第四节 A建筑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筹划
        一、增值税票证管理筹划
        二、项目合同管理筹划
        三、设备资产使用管理筹划
        四、税务筹划风险管理环境整体筹划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人在读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

(9)大股东减持背景下的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以京东方A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大股东定义界定
        2.1.2 盈余管理定义界定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2 委托代理理论
        2.2.3 信号传递理论
    2.3 文献综述
        2.3.1 关于大股东减持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2.3.2 关于盈余管理的文献综述
        2.3.3 关于大股东减持与盈余管理的文献综述
        2.3.4 文献评价
第三章 制度背景与理论分析
    3.1 制度背景
        3.1.1 股份减持历史沿革
        3.1.2 股份减持制度
    3.2 盈余管理与大股东减持的理论分析
        3.2.1 大股东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
        3.2.2 大股东减持与盈余管理的关联性
第四章 京东方A股东减持案例基本情况
    4.1 京东方A基本情况
        4.1.1 京东方A简介
        4.1.2 京东方A发展状况概述
    4.2 京东方A股东减持过程概述
        4.2.1 京东方A大股东持股情况
        4.2.2 京东方A大股东减持情况
第五章 京东方A减持背景下的盈余管理分析
    5.1 京东方A盈余管理模型衡量
        5.1.1 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模型
        5.1.2 盈余管理模型衡量结果
    5.2 京东方A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分析
        5.2.1 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调节盈余
        5.2.2 研发费用资本化
        5.2.3 利用政府补助进行盈余调节
    5.3 京东方A盈余管理后大股东减持行为分析
        5.3.1 大股东精准减持获得超额收益
        5.3.2 中小股东利益遭受侵占
    5.4 京东方A盈余管理后的财务绩效影响
        5.4.1 偿债能力
        5.4.2 盈利能力
        5.4.3 运营能力
        5.4.4 成长能力
第六章 研究结论、局限性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相关建议
        6.2.1 强化信息披露,弱化信息不对称的影响
        6.2.2 严审财务报表,抑制盈余管理的行为发生
        6.2.3 管控政府扶持,弱化政府补贴对公司盈利的润色
        6.2.4 完善减持制度,加大对减持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
    6.3 研究局限性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大股东减持下的盈余管理研究 ——基于乐视网案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框架
    1.5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大股东减持研究
        2.1.1 大股东减持动机研究
        2.1.2 大股东减持影响研究
    2.2 盈余管理研究
        2.2.1 盈余管理动机的研究
        2.2.2 盈余管理影响的研究
    2.3 大股东减持的盈余管理研究
    2.4 文献评述
第三章 理论分析
    3.1 理论基础
        3.1.1 委托代理理论
        3.1.2 信息不对称理论
        3.1.3 信号传递理论
    3.2 大股东减持中盈余管理行为的理论框架
        3.2.1 盈余管理的动机分析
        3.2.2 盈余管理的方式及后果分析
第四章 乐视网案例背景
    4.1 案例选取
        4.1.1 乐视网简介
        4.1.2 乐视网经营情况分析
    4.2 乐视网大股东减持情况介绍
        4.2.1 大股东持股情况
        4.2.2 大股东减持过程
第五章 乐视网大股东减持下的盈余管理案例分析
    5.1 乐视网盈余管理识别
        5.1.1 应计盈余管理识别
        5.1.2 真实盈余管理识别
    5.2 乐视网盈余管理的动因分析
        5.2.1 两权分离诱发大股东的自利动机
        5.2.2 信息优势可便利大股东的自利目的
    5.3 乐视网盈余管理的手段分析
        5.3.1 高估当期无形资产
        5.3.2 研发支出资本化
        5.3.3 少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5.3.4 通过少数股东损益分摊亏损
        5.3.5 利用递延所得税资产
        5.3.6 进行巨额关联方交易
    5.4 乐视网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
        5.4.1 造成了会计信息的失真
        5.4.2 扰乱了社会资源的配置
        5.4.3 损害了上市公司的声誉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6.2.1 细化会计准则
        6.2.2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6.2.3 提高投资者理性
        6.2.4 加强外部监管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四、严审上市公司变更行为(论文参考文献)

  • [1]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客户选所行为的影响研究 ——基于审计质量的中介效应分析[D]. 蒋雅兰. 南京财经大学, 2021
  • [2]新收入准则下DKJ公司项目收入确认研究[D]. 冀丹娜.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3]政府融资平台的银行贷款风险评价与管理策略研究 ——以Z银行A分行为例[D]. 周安邦.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7)
  • [4]Z事务所对KM药业审计风险成因及应对研究[D]. 刘腾. 东北石油大学, 2020(04)
  • [5]H公司创业板上市发行案例研究[D]. 邢佳琳. 河北金融学院, 2020(12)
  • [6]问询函的市场反应 ——基于美都能源的案例分析[D]. 喻洁卿. 江西财经大学, 2020(12)
  • [7]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价值的影响 ——以荣科科技为例[D]. 吴相霖. 兰州财经大学, 2020(02)
  • [8]税制改革背景下建筑业纳税筹划研究 ——以A建筑企业为例[D]. 肖月秋.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7)
  • [9]大股东减持背景下的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以京东方A为例[D]. 刘梦阳. 上海大学, 2020(03)
  • [10]大股东减持下的盈余管理研究 ——基于乐视网案例[D]. 朱超.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0(03)

标签:;  ;  ;  ;  ;  

严格审核上市公司变动情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