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化企业变电所自动化改造(论文文献综述)
雒瑜,马晓[1](2020)在《石化企业35kV变电所隐患治理与优化》文中研究指明35kV变电所通常是石化企业中的供电枢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结合某石化企业35kV变电所隐患治理项目具体实践,探讨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好的解决方案,希望能对今后的石化35kV变电所设计给予一些借鉴和帮助。
聂一鸣[2](2020)在《秦皇岛港煤码头生产过程实时数据管理系统研究》文中指出秦皇岛港作为以煤炭装卸为主的大宗散杂货作业码头,担负着衔接水陆货物交通的重要作用,在生产作业方面实现了高度的自动化。目前来说港口的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秦港在生产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海量原始数据,按照一定的采集方法和规则,对这些数据进行了加工处理,为企业自身生产的各个环节提供支持信息,同时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信息。对生产过程实时数据进行高效管理、分析以及利用不断产生的海量业务数据,来充分挖掘数据价值。因此,在建设秦皇岛港煤码头生产过程实时数据管理平台时,依托互联网、物联网、实时数据技术,汇集、整理和挖掘海量数据对港口企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是针对秦皇岛港煤码头生产过程实时数据管理的应用体系研究,首先对秦港二、六、七、九分公司进行调研,了解其生产业务流程以及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实时数据内容;其次针对秦港实际情况,研究了秦港生产过程实时数据标准化管理,明确了生产实时数据覆盖的范围,重点分析对秦港业务有重大影响的数据内容,然后从秦港生产实时数据管理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方面进行规划,以扁平化为主导思想,对生产实时数据管理部门进行设计,提高部门管理效率;最后,对秦港生产过程实时数据管理架构方案进行规划,依据秦港实际情况,利用实时数据库技术设计了秦皇岛港煤码头生产过程实时数据管理平台,并予以实现。通过建立秦皇岛港煤码头生产过程实时数据管理平台,将生产过程实时数据资源的利用率极大提高,秦港生产过程实时数据的有效管理也提高秦港信息化的竞争力。
曹尚杰[3](2020)在《秦皇岛港六公司绿色港口能源管理信息系统研究》文中指出历经120年,秦皇岛港已发展成全球最大干散货为主的能源输出港,作为国内绿色港口建设的先进代表,引领了国内绿色港口建设与发展。注重科技创新驱动绿色港口,将能源管理信息化作为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积极推进绿色港口能源智能化平台建设。秦皇岛港六公司(以下简称“六公司”)作为承载着主营业务的重要分公司,也是旗下煤炭运输公司的典型代表,成功通过国家首批四星级“中国绿色港口”评选,首批被亚太港口服务组织(简称:APSN)授予亚太绿色港口称号,且是入围的七家中唯一干散货码头,故被选定为绿色港口能源管理智能化系统建设先行者。本文以六公司绿色港口能源管理信息系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BPM理论和管理学思维,通过对公司能源管理体系和绿色港口运营管理过程的调研和梳理,将公司与能源系统相关的信息系统整合,充分发挥数据、技术、绿色港口建设以及行业影响力优势,构建绿色港口能源管理系统。助力秦皇岛港转型升级、建设生态、智慧、绿色港口,为京津冀地区的节能减排、绿色发展工作做出突出贡献。首先,本论文对选题背景进行阐述,明晰出研究的意义,通过文献法和调研法将国内外学者对于绿色港口、港口能源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构建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阐述和归纳总结,并以此为基础提出论文研究路径与方法。其次,把支撑本研究的基础理论归纳提炼,梳理绿色港口能源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的基础概念、系统特征,提炼业务流程管理(BPM)、面向服务的架构(SOA)相关的方法论,作为绿色港口能源管理信息系统研究的理论依据、研究基础。研究明确系统构建存在的问题,结合管理实际基于BPM核心理论分析归纳系统功能需求,根据需求设计系统功能、完成系统建设。最后,从五个方面构建系统保障体系,保证系统运行和实施。
吴睿雅[4](2020)在《MMA装置和SAR装置变电所供配电及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文中研究指明MMA装置和SAR装置属于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装置,其生产环境属于爆炸危险区域,工艺装置之间联系紧密,稍有不慎可能会打乱其中关键的生产环节,造成经济损失。因此,该生产装置变电所的设计是在进行整个装置工程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关系到整个生产装置的平稳、安全、可靠运行,同样关系到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本文根据MMA装置和SAR装置的特点,使该装置变电所内的供配电设计保障了供电系统的连续性、灵活性、安全性;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实现了该装置变电所的无人值守,而无人值守取决于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随后本文选取了合适的分析方法,对已设计出的综合自动化系统进行了可靠性分析。本文针对这两套装置设计的变电所供配电及综合自动化系统对于降低人工成本、减少人为误操作、保障人员安全,实现工业自动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目标是针对MMA和SAR生产装置的特点,设计出一套供电连续性好、自动化可靠性高、能实现无人值守的装置变电所,并应用于工程实践,其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针对MMA装置和SAR装置的特点,对为这两套装置供电的装置变电所提出了一个供配电设计流程和方法。2.结合上级区域变电所提供的数据、电源条件以及MMA装置和SAR装置的用电负荷条件,对已提出的供配电设计流程和方法进行相应的分析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对主要的一次电气设备进行了选择,并对一次设备进行了验证。3.针对已设计出的变电所供配电一次系统,提出了对变电所的二次系统进行功能整合的方法,并能使上级区域变电所对本级变电所进行监控和管理,实现本级变电所的无人值守。4.针对已设计出的综合自动化系统,选取合适的分析方法,对该系统冗余结构和非冗余结构这两种情况下相同顶事件发生的概率进行比较,通过理论分析证明在实现该变电所无人值守的同时,变电所内的综合自动化系统采用冗余结构的重要性。本文研究和设计的供配电系统和综合自动化系统,符合本项目生产装置所需、符合国家标准、规范等要求,自二零一九年九月份开车以来,供配电系统运行良好,综合自动化系统反映的供配电系统数据和画面显示准确,自动化系统故障率低,在石油化工企业类似项目中具有代表性,体现出实际应用价值。
王立辉[5](2019)在《某燃气系统改造及优化工程可行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某石化公司为积极推进“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需对某石化公司生活区现有燃气系统存在隐患进行改造及优化。本工程统一引入油田产天然气,主要工程由燃气输配系统、新建兴卧燃气站及某石化公司生活区原有燃气系统隐患治理三部分组成。设计涉及3.215万立方米的供气范围,现居民用户33912户,工业公福用户174户。项目总投资11445万元,项目实施后,年均增加总成本费用约886万元。根据拟接收用户规模,预计未来基础年销售气量至少在568万立方米以上,参照某燃气公司当前运营成本构成分析测算,该项目未来年收入约为1250万元左右,成本费用约1080万元,年利润约170万元左右,本项目建设期1年,运营期20年。未来市场方面,该石化生活区东南方向为临市地界,北侧邻近另一生活区,距高速入口约6公里,西侧距某行政区约8公里,西北方向是湿地,工商服用户暂未开发,因此有较大开发空间。本论文论证某石化公司燃气系统改造及优化工程背景、必要性、工程概况、施工方法,同时从工程技术、经济性、安全,消防及环保等方面进行可行性分析,通过财务分析,可以看出该工程有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本项目下一步的论证与实施奠定了基础。
兰永良[6](2019)在《石油化工变电所电力系统的优化升级改造》文中提出文中采用新技术对某石油化工变电所的电力系统进行了优化升级改造,提高该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及可靠性。通过对B4、B5变电所的整合改造的实例,证实了电力系统的优化运行的可行性,提高了变电所供电的安全可靠性,保障了化工、炼油等装置的平稳运行。
孙嘉阳[7](2019)在《提高混合戊烷精分产品质量的工艺改造项目规划》文中研究说明轻烃分馏分公司的混合戊烷精分装置,以轻烃分馏装置生产的混合戊烷为原料,通过多塔连续精馏,分离出高纯度正戊烷、异戊烷和环戊烷。但企业生产的正戊烷、异戊烷产品中硫含量和溴指数较高,环戊烷产品中硫、苯含量较高,均不符合国家标准。戊烷精分产品没有达到用户企业要求标准,只能按照工业混合烷或者稳定轻烃低价销售,企业经济效益很低、发展遭遇瓶颈。因此如何提高戊烷精分产品的产品质量、提高戊烷精分产品的附加值、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是摆在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对公司戊烷精分产品指标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现状进行分析,通过查阅目前国内外戊烷精分产品最新生产工艺,对戊烷精分系列产品的不同脱硫、脱苯工艺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采用国内成熟的低压加氢脱硫脱芳工艺改造规划。本文以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的加氢脱硫技术为基础编制,对现有混合戊烷装置进行工艺改造设计,将5万吨/年混合戊烷精分装置增设加氢单元。新建加氢单元包括装置框架及变电所,其中原料混合戊烷来自大庆油田化工有限公司罐区混合戊烷储罐(上游为轻烃分馏装置);环戊烷来自混合戊烷精分装置,来源稳定可靠;氢气原料由甲醇分公司提供;其它公用工程依托混合戊烷精分装置现有公用工程系统。该项目规划通过将混合戊烷加氢脱硫、混合环戊烷加氢脱苯实现产品质量升级,投入生产后预计可处理混合戊烷5万吨/年,处理环戊烷0.3万吨/年,生产出符合国标质量要求的发泡剂,提高产品附加值,预期项目实施后年均增加利润总额1220万元。这个项目实施将符合国家项目建设中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符合强化国民经济中石化支柱产业政策。经论证,方案合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着,项目可行。
解凯,沙海源,戴如清[8](2018)在《调控一体化技术在石化企业电网管控系统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石化企业电网规模的增大,采用调控一体化方式对电网运行高效集约化管理,以支撑调度、集控和运维协同运行管理机制。介绍了石化企业电网管控系统建设模式的发展,对调度一体化系统架构和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探讨调控一体化对促进石化企业电网"大运行"管控模式的影响,最终实现人员集约化管理,充分整合资源,减少中间环节,优化电网监控调度流程的目标。
赵爱志[9](2017)在《哈石化公司配电网倒负荷应用实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结合哈石化公司总变电所隐患改造工程的实际案例,详细阐述了常用的几种倒负荷方式以及对企业生产的影响,给出了不同情况下哈石化公司最佳倒负荷方法,对石油化工这种生产连续性强、供电可靠性要求高的企业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陈强[10](2017)在《XC公司环氧装置扩产方案的优选》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环氧树脂的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需求量越来越大,对产品的品种和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环氧树脂消费量占到全球消费量的40%以上,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环氧树脂消费市场,同时成为全球环氧树脂的主要增长力量,推动着全球环氧树脂产业保持较高增长。环氧树脂业务作为XC公司的核心业务,随着环氧树脂行业的发展,目前装置的产能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装置产能的扩大具有强烈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提高XC公司环氧树脂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提高社会效益,增强发展后劲,为良性发展打下基础,对XC公司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如下:(1)本文对三个不同的技术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从技术可行性分析、安全环保分析和财务分析三个角度,对三个方案的可行性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个方案均可行。(2)依据指标选择原则,从先进适用、财务指标、安全可靠、工程设计、科技创新、技术来源与发展、环境影响、产品质量与消耗、装置柔度与稳定性等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界定了各个指标的含义和作用。(3)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值,并采用专家打分法来评价扩产方案。(4)采用模糊综合评价对三个扩产方案进行了优选,预反应法成为最终的方案。扩产方案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从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本文的研究解决XC公司环氧树脂扩产项目方案优选问题,还可为XC公司或其他公司类似项目的建设提供重要借鉴。
二、石化企业变电所自动化改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石化企业变电所自动化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1)石化企业35kV变电所隐患治理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变电所现状 |
2 隐患问题 |
3 初步改造方案 |
4 优化与改进 |
4.1 综保利旧问题 |
4.2 电流互感器变比问题 |
4.3 零序互感器问题 |
4.4 消弧线圈的选择 |
5 结束语 |
(2)秦皇岛港煤码头生产过程实时数据管理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基础和现状 |
1.3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4 论文内容 |
1.5 论文结构 |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技术 |
2.1 生产实时数据管理的发展进程 |
2.2 实时数据集中管理的意义 |
2.2.1 实时数据集中管理的优点 |
2.2.2 实时数据集中管理的重要性 |
2.3 实时数据库管理概述 |
2.4 实时数据库功能特点 |
2.4.1 内存优化管理 |
2.4.2 软件构建可靠 |
2.4.3 调度模型 |
2.5 实时数据的管理 |
2.6 历史数据的管理 |
2.7 实施方法论 |
2.7.1 规划阶段 |
2.7.2 建设阶段 |
2.7.3 运营与持续改善阶段 |
2.8 本章小结 |
第3章 生产过程实时数据管理需求分析 |
3.1 定义研究过程 |
3.1.1 前期准备阶段 |
3.1.2 问题研究阶段 |
3.1.3 分析总结阶段 |
3.2 整合实时数据决策支持需求 |
3.2.1 管理需求 |
3.2.2 业务需求 |
3.3 生产实时数据管理系统的研究内容 |
3.3.1 数据治理 |
3.3.2 数据转换 |
3.3.3 数据存储 |
3.3.4 数据使用 |
3.4 数据现状分析及建议 |
3.4.1 生产实时数据的构成及覆盖范围 |
3.4.2 生产实时数据的改善建议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生产过程实时数据管理系统设计 |
4.1 数据管理目标 |
4.2 数据管理构建原则 |
4.3 数据管理方案设计 |
4.3.1 整体架构设计 |
4.3.2 技术实现原则 |
4.3.3 生产实时数据管理模型 |
4.3.4 生产实时数据采集设计 |
4.3.5 生产实时数据采集接口方案 |
4.3.6 生产实时数据管理规划 |
4.4 应用系统功能设计 |
4.5 数据存储设计 |
4.6 数据信息网络规划 |
4.7 安全保障管理思路 |
4.8 本章小结 |
第5章 生产过程实时数据管理系统的应用实现 |
5.1 研发环境 |
5.1.1 数据获取层 |
5.1.2 数据资源层 |
5.1.3 应用管理层 |
5.2 技术实现 |
5.2.1 编码规范 |
5.2.2 数据库实现 |
5.2.3 生产过程实时数据监控系统应用功能实现 |
5.2.4 河港集团生产态势感知平台应用功能实现 |
5.3 不足与建议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3)秦皇岛港六公司绿色港口能源管理信息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能源管理信息系统构建办法 |
2.1 绿色港口 |
2.1.1 绿色港口内涵 |
2.1.3 绿色港口的发展趋势 |
2.1.4 绿色港口等级评价指标体系 |
2.2 港口能源管理信息系统 |
2.2.1 港口能源管理信息系统特点 |
2.2.2 港口能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形式 |
2.3 业务流程管理(BPM) |
2.3.1 BPM概念 |
2.3.2 业务流程 |
2.3.3 流程的编排 |
2.3.4 流程执行与监控 |
2.4 能源管理信息系统构建方法 |
2.4.1 信息系统构建的模型 |
2.4.2 面向服务的体系构架(SOA) |
2.4.3 系统功能分析与设计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秦皇岛港六公司能源管理信息化现状及需求分析 |
3.1 秦港六公司概况 |
3.1.1 公司概况 |
3.1.2 绿色港口建设情况 |
3.1.3 绿色港口能源管理效果的核心约束指标 |
3.1.4 主要耗能设备和耗能关键流程 |
3.2 能源管理信息化现状分析 |
3.2.1 能源管理体系现状 |
3.2.2 现有能源相关信息系统建设 |
3.3 能源管理信息系统构建存在的问题 |
3.4 基于BPM的能源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
3.4.1 BPM的核心理念 |
3.4.2 能源管理信息系统构建必要性 |
3.4.3 基于BPM的能源管理信息系统流程 |
3.4.4 能源管理信息系统功能需求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秦皇岛港六公司绿色港口能源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
4.1 设计的原则和目标 |
4.1.1 设计的原则 |
4.1.2 设计的目标 |
4.2 基于SOA的能源管理系统总体架构体系 |
4.2.1 总体目标框架 |
4.2.2 业务应用框架 |
4.2.3 基础设施框架 |
4.3 能源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设计 |
4.3.1 电能管理信息系统模块设计 |
4.3.2 无线远程自动水管理信息系统模块设计 |
4.3.3 电子皮带秤管理信息系统模块设计 |
4.3.4 流机燃油管理信息系统模块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秦皇岛港六公司绿色港口能源管理信息系统实现 |
5.1 秦皇岛港六公司能源管理信息系统实现 |
5.1.1 能源整体在线监测实现 |
5.1.2 电能管理模块分析与实现 |
5.1.3 水管理模块分析与实现 |
5.1.4 皮带秤管理模块分析与实现 |
5.1.5 流机燃油管理模块分析与实现 |
5.2 秦皇岛港六公司能源管理信息系统部署 |
5.2.1 总体结构部署 |
5.2.2 信息资源部署结构 |
5.3 秦皇岛港六公司能源管理信息系统实施保障 |
5.3.1 遵循公司信息化战略及规划主线 |
5.3.2 建立信息化优化质量保证体系 |
5.3.3 形成信息化优化技术支撑 |
5.3.4 及时跟进信息化应用培训 |
5.3.5 系统功能的持续完善与升级改进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4)MMA装置和SAR装置变电所供配电及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工程背景 |
1.1.1 工程概况 |
1.1.2 全厂供电及控制结构 |
1.2 课题的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供配电系统 |
1.3.2 综合自动化系统 |
1.3.3 系统功能安全分析法 |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 |
1.4.1 供配电系统研究与设计 |
1.4.2 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 |
1.4.3 综合自动化系统结构可靠性分析 |
1.5 论文章节安排 |
第二章 供配电系统的设计要求与方法 |
2.1 引言 |
2.2 负荷分级 |
2.2.1 装置用电负荷分级 |
2.2.2 企业用电负荷分级 |
2.3 供电电源方案 |
2.4 负荷计算方法分析 |
2.4.1 负荷计算目的和意义 |
2.4.2 负荷计算方法 |
2.5 无功补偿 |
2.5.1 无功补偿目的和意义 |
2.5.2 无功补偿方法 |
2.6 变压器的选择 |
2.6.1 变压器数量和容量选择原则 |
2.6.2 变压器负荷分配 |
2.7 供配电系统主接线设计要求 |
2.7.1 10k V和0.4k V系统主接线要求 |
2.7.2 照明系统主接线要求 |
2.8 短路电流计算 |
2.8.1 短路电流计算目的和意义 |
2.8.2 短路电流的计算方法 |
2.9 一次电气设备选择与校验 |
2.9.1 一次电气设备选择要求 |
2.9.2 一次电气设备校验要求 |
2.10 防雷、接地 |
2.10.1 建筑物防雷、接地目的 |
2.10.2 建筑物防雷措施 |
2.10.3 接地电阻要求 |
2.10.4 接地型式要求 |
2.11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供配电系统的设计过程 |
3.1 负荷计算 |
3.1.1 负荷计算公式 |
3.1.2 废酸再生装置负荷列表与计算 |
3.1.3 甲基丙烯酸甲酯装置负荷列表与计算 |
3.1.4 装置负荷列表与计算 |
3.2 无功补偿 |
3.2.1 无功补偿容量计算 |
3.2.2 无功补偿后的总计算负荷 |
3.3 变压器选择 |
3.3.1 变压器数量和容量 |
3.3.2 变压器负荷分配 |
3.3.3 变压器的选择及负荷率 |
3.4 供配电系统主接线设计 |
3.4.1 10k V系统主接线设计 |
3.4.2 0.4k V系统主接线设计 |
3.4.3 照明系统主接线设计 |
3.5 短路电流计算 |
3.5.1 短路电流计算条件 |
3.5.2 短路点的选取 |
3.5.3 系统网络元件数据 |
3.5.4 短路电流计算公式 |
3.5.5 短路电流计算书 |
3.6 一次电气设备选择与校验 |
3.6.1 电缆的选择与校验 |
3.6.2 断路器的选择与校验 |
3.6.3 电流互感器的选择与校验 |
3.6.4 电压互感器的选择与校验 |
3.6.5 高压熔断器的选择与校验 |
3.7 防雷、接地设计 |
3.7.1 建筑物防雷分类 |
3.7.2 直击雷防护 |
3.7.3 接地电阻 |
3.7.4 低压系统接地型式 |
3.8 应用展示 |
3.9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 |
4.1 引言 |
4.2 综合自动化的结构形式 |
4.2.1 集中式结构 |
4.2.2 分层分布式结构 |
4.3 通信网络拓扑结构 |
4.3.1 星型结构 |
4.3.2 环型结构 |
4.3.3 总线型结构 |
4.4 通信技术 |
4.4.1 串行通信接口标准 |
4.4.2 通信网络设备 |
4.4.3 通信介质 |
4.5 综合自动化系统配置方案 |
4.5.1 系统架构 |
4.5.2 智能终端配置 |
4.5.3 间隔层设备组网 |
4.5.4 通信管理层设备组网 |
4.5.5 系统网络结构图 |
4.5.6 系统功能 |
4.6 画面展示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综合自动化系统结构的可靠性分析 |
5.1 引言 |
5.2 故障树理论 |
5.3 故障树模型的建立 |
5.3.1 确定顶事件 |
5.3.2 建立故障树模型 |
5.4 故障树定性分析 |
5.4.1 非冗余结构分析 |
5.4.2 冗余结构分析 |
5.5 故障树定量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5)某燃气系统改造及优化工程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概述 |
1.1 项目背景目的及意义 |
1.2 项目主要构成 |
1.3 供气规模 |
1.4 不均匀性分析 |
1.5 供气能力及调峰设施论证 |
第二章 燃气系统改造及优化 |
2.1 燃气输配系统 |
2.2 站场工艺及主要设备 |
2.3 生活区燃气系统改造 |
2.4 自动控制 |
2.5 总图及土建 |
2.6 公用工程 |
第三章 附属措施 |
3.1 节能 |
3.2 消防 |
3.3 环境保护 |
3.4 职业安全卫生 |
第四章 投资估算 |
4.1 投资估算 |
4.2 资金来源 |
4.3 成本估算 |
4.4 财务分析结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 |
致谢 |
(6)石油化工变电所电力系统的优化升级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1 电力系统优化目的 |
2 电力系统优化方法 |
2.1 整合变电所 |
2.2 采用新设备 |
2.3 采用新技术 |
3 电力统优化改造效果 |
3.1 减少了故障点 |
3.2 降低了操作频次 |
3.3 提高了可靠性 |
3.4 缩短了故障处理时间 |
4 结束语 |
(7)提高混合戊烷精分产品质量的工艺改造项目规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戊烷精分产品升级质量改造工程的背景和概况 |
1.1 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
1.2 项目设计的目的 |
1.2.1 提高企业的社会效益 |
1.2.2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
1.2.3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
1.3 项目设计的编制依据及原则 |
1.4 项目设计的主要研究结论 |
1.4.1 项目设计概况 |
1.4.2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数据 |
第二章 工艺方案及设备方案 |
2.1 工艺技术比选 |
2.1.1 国外脱硫工艺综述 |
2.1.2 国内主要戊烷脱硫技术比选 |
2.1.3 环戊烷脱苯技术比选 |
2.2 工艺方案 |
2.2.1 工艺概述 |
2.2.2 设计方案 |
2.2.3 工艺安装方案 |
2.3 工艺设备技术方案 |
2.3.1 设备概况 |
2.3.2 关键设备方案必选 |
2.4 工艺安装“三废”排放 |
2.4.1 废水 |
2.4.2 废气 |
2.4.3 废渣 |
2.5 工艺安装占地及定员 |
2.5.1 占地、建筑面积 |
2.5.2 装置定员 |
2.6 工艺及设备风险分析 |
第三章 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
3.1 项目建设规模 |
3.1.1 厂址选择 |
3.1.2 平面布置 |
3.1.3 装置规模 |
3.2 产品方案 |
3.2.1 产品方案的确定 |
3.2.2 产品规格 |
第四章 辅助工程 |
4.1 自动控制 |
4.1.1 自动控制方案 |
4.1.2 仪表及控制系统选型 |
4.2 总图运输及土建 |
4.3 公用工程及辅助生产设施 |
4.3.1 给排水 |
4.3.2 电气 |
4.3.3 通信 |
4.3.4 采暖通风及空调 |
第五章 附属措施 |
5.1 节能 |
5.2 节水 |
5.2.1 节水的基本原则 |
5.2.2 节水措施综述 |
5.3 环境保护 |
5.3.1 建设项目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
5.3.2 建设项目中主要污染源 |
5.3.3 治理措施及综合利用方案 |
5.3.4 环保投资 |
5.4 消防 |
5.4.1 可依托的消防条件 |
5.4.2 消防系统方案 |
5.4.3 消防系统参数 |
5.5 职业和安全卫生 |
5.5.1 项目选址安全条件论证 |
5.5.2 主要危害因素分析 |
5.5.3 采用的职业安全卫生设施和措施 |
5.5.4 主要职业安全卫生设施 |
第六章 投资估算与财务分析 |
6.1 投资估算 |
6.1.1 投资估算主要参数 |
6.1.2 投资估算内容 |
6.2 财务分析 |
6.2.1 财务分析参数 |
6.2.2 成本费用估算 |
6.2.3 营业收入与营业税金及附加估算 |
6.2.4 项目获利能力分析 |
6.2.5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 |
6.2.6 项目不确定性分析 |
6.2.7 财务分析结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 |
致谢 |
(8)调控一体化技术在石化企业电网管控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石化企业电网管控系统建设模式的发展 |
1.1 分散管控模式 |
1.2 区域集控站加调度中心模式 |
1.3 全厂调控一体化模式 |
1.4 建设模式比较 |
2 石化企业电网调控一体化模式 |
2.1 调控一体化系统架构 |
2.2 管控模式的转变 |
3石化企业电网调控一体化关键技术 |
3.1分区运行责任区技术 |
3.2 远程控制和安全操作技术 |
3.3 多级协同调度技术 |
3.4 低压信号采集和处理技术 |
4 结束语 |
(9)哈石化公司配电网倒负荷应用实例(论文提纲范文)
负荷切换出现的背景 |
倒负荷的概念 |
“倒负荷”常用方式 |
1.常规倒负荷方式操作案例 |
(1) 倒负荷前应具备的条件 |
(2) 整个倒负荷过程如下 |
2.快切倒负荷方式 |
(1) 总变快切切换 |
(2) 总变及下级高配所快切切换 |
(3) 快切倒负荷方式操作成功案例 |
3.短时电磁合环 |
(1) 两条线路合环运行的必要条件 |
(2) 电网解环操作应注意的问题 |
(3) 短时电磁合、解环的实际案例 |
结束语 |
(10)XC公司环氧装置扩产方案的优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行业概况 |
1.1.2 XC公司环氧树脂扩产必要性 |
1.2 研究意义 |
1.2.1 确保XC公司环氧装置扩产方案选型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
1.2.2 为后续的项目选型提供重要的借鉴 |
1.2.3 对设备选型的方法和理论做一些有益的补充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可行性研究的应用与研究现状 |
1.3.2 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应用与研究现状 |
1.3.3 设备选型的应用与研究现状 |
1.4 研究目标和内容 |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基础理论综述 |
2.1 可行性研究的一般理论 |
2.1.1 可行性研究概述 |
2.1.2 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和程序 |
2.2 技术方案评估的一般理论 |
2.2.1 技术方案评估概述 |
2.2.2 技术类型和技术评估原则 |
2.2.3 技术方案评估的内容和方法 |
2.2.4 建设项目生产工艺方案评估 |
2.2.5 建设项目工程设计方案分析 |
2.3 模糊层次分析法的一般理论 |
2.3.1 层次分析法的方法和步骤 |
2.3.2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和步骤 |
2.4 设备选型决策的一般理论 |
2.4.1 设备选型决策的原则 |
2.4.2 设备选型决策的影响因素 |
第三章 XC公司环氧装置扩产备选方案的初步分析 |
3.1 技术可行性分析 |
3.1.1 产品方案及生产规模 |
3.1.2 工艺技术方案 |
3.1.3 原辅料及公用工程 |
3.1.4 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方案 |
3.1.5 三种技术方案的限制条件 |
3.2 安全环保分析 |
3.2.1 用能标准与能耗分析 |
3.2.2 环境保护 |
3.2.3 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
3.2.4 消防 |
3.2.5 生产组织与定员 |
3.3 财务分析 |
3.3.1 投资预估与资金筹措 |
3.3.2 财务分析-生产成本分析 |
3.3.3 经济评价 |
3.3.4 不确定性分析 |
3.3.5 财务评价结论 |
第四章 XC公司环氧装置扩产方案的综合评价模型 |
4.1 技术方案选择的指标层次体系构建 |
4.1.1 指标层次体系构建原则 |
4.1.2 指标体系构建 |
4.2 指标说明及分析 |
4.2.1 先进适用 |
4.2.2 经济合理 |
4.2.3 安全可靠 |
4.2.4 科技创新 |
4.2.5 工程设计 |
4.2.6 技术来源与发展趋势 |
4.2.7 环境保护 |
4.2.8 产品质量与消耗 |
4.2.9 稳定性 |
4.3 综合评价方法权重集和评语集构建 |
4.3.1 指标权重的确定 |
4.3.2 评语集的构建与单因素评价 |
第五章 XC公司环氧装置扩产方案综合优选 |
5.1 准则层模糊评价 |
5.1.1 指标权重的计算 |
5.1.2 单因素评价 |
5.2 方案层模糊评价 |
5.2.1 指标评价 |
5.2.2 综合评价 |
5.2.3 评价结果的分析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石化企业变电所自动化改造(论文参考文献)
- [1]石化企业35kV变电所隐患治理与优化[J]. 雒瑜,马晓. 石化技术, 2020(10)
- [2]秦皇岛港煤码头生产过程实时数据管理系统研究[D]. 聂一鸣. 燕山大学, 2020(01)
- [3]秦皇岛港六公司绿色港口能源管理信息系统研究[D]. 曹尚杰. 燕山大学, 2020(02)
- [4]MMA装置和SAR装置变电所供配电及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D]. 吴睿雅.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5]某燃气系统改造及优化工程可行性研究[D]. 王立辉. 东北石油大学, 2019(03)
- [6]石油化工变电所电力系统的优化升级改造[J]. 兰永良. 炼油与化工, 2019(02)
- [7]提高混合戊烷精分产品质量的工艺改造项目规划[D]. 孙嘉阳. 东北石油大学, 2019(03)
- [8]调控一体化技术在石化企业电网管控系统中的应用[J]. 解凯,沙海源,戴如清. 石油化工自动化, 2018(02)
- [9]哈石化公司配电网倒负荷应用实例[J]. 赵爱志. 电气时代, 2017(08)
- [10]XC公司环氧装置扩产方案的优选[D]. 陈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