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市儿童易患感觉统合失调症(论文文献综述)
孙娅楠[1](2020)在《拉丁舞练习对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感觉统合是指人类大脑中的中枢神经区域接收到外界的有效信息,通过自身的整合能力和肢体互相协调运作,从而进行学习的过程。而感觉统合失调则指的是儿童大脑神经区域对于外界所获得的信息不能进行有效的整合,并对肢体没办法完全掌控以及迅速做出相应的反应,这样会导致儿童自我认知能力与适应能力下降,从而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近年来随着拉丁舞的发展与普及,尤其是少儿拉丁舞受到了很多儿童的喜爱,尤其是拉丁舞这项体育项目的运动意义较强、在音乐的配合下需全神贯注进行全身心运动,对儿童大脑中神经感觉机能的训练有良好的作用。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是通过实验研究4-6岁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影响,帮助感觉统合失调儿童有更多方法进行感觉统合训练来促进感觉统合失调恢复,丰富感觉统合失调儿童训练方法和手段。在训练的过程中使感觉统合失调儿童不断地提高自身适应、控制能力等,全面提高其感觉统合能力;进一步探讨拉丁舞练习在改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方面的效果,所以对练习拉丁舞的感觉统合失调儿童进行了调查与研究。本文研究对象是拉丁舞对感觉统合失调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影响,以对广州花舞飞扬艺术教育、广州星海韵艺术培训中心以及广州德莘树人培训中心的60名4-6岁学习拉丁舞的感觉统合失调儿童为实验对象。并根据台湾奇德儿脑力开发联盟的《感觉统合评定量表》里面的评分标准,(由北京医科大学心理健康研究所引进),用来纳入和排除研究对象。根据标准,通过量表测试确定了60名儿童(实验组30名,对照组30名)实验组进行拉丁舞(恰恰)练习,对照组则不进行拉丁舞(恰恰)练习,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实验法等进行了该研究,最后对两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拉丁舞对儿童感觉统合失调行为改善的研究中,整体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数据发生了明显变化,实验组实验前后平均值由20.36上升到23.21,对照组实验前后平均值由实验前的20.59下降到19.63。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的P值为P=0.682,说明无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后的的P值为P=0.00说明有显着性差异(P<0.05)。在前庭系统失衡板块实验组实验前后平均值由19.96上升至21.96,对照组实验前后平均值由20.67下降至19.01。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的P值为P=0.613,说明无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后的的P值为P=0.000说明有显着性差异(P<0.05)。在触觉系统失调板块实验组实验前后平均值由18.73上升至22.19,对照组实验前后平均值由19.65变至20.01。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的P值为P=0.639,说明无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后的的P值为P=0.000说明有显着性差异(P<0.05)。在本体感觉失调板块实验组实验前后平均值由18.33上升至20.90,对照组实验前后平均值由17.60下降至17.74。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的P值为P=0.653,说明无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后的的P值为P=0.000说明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整体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患有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在进行拉丁舞练习之后整体感觉统合失调的情况发生了明显变化,这也证明了拉丁舞对感觉统合失调儿童有良好的促进与恢复作用。结论:经过一段时间的拉丁舞练习,可以改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行为。拉丁舞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培养儿童的专注力、毅力以及健康强壮的体格方面具有良好作用,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奠定了基础。因此,拉丁舞作为一种运动项目值得在有关感觉统合失调训练中进行普及。建议:(1)为了让感统失调儿童有更多的方法得到改善,拉丁舞可以融入到一些幼儿园和小学的课间活动中,编制成专门的课间操。通过拉丁舞的趣味性让学生进行课间活动时可以提高他们对课间活动兴趣,更好地进行体身体锻炼。(2)可以让拉丁舞动作中的一些舞蹈元素与传统的感觉统合训练进行融合,增加和丰富感觉统合训练的方式和方法,可以让感觉统合失调儿童在进行感觉统合训练时有更多的选择。(3)家长们和相关部门要对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问题多加注意并足够重视,同时家庭氛围的好坏也是影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重要原因,希望家长们可以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与孩子常常进行一些身体活动的锻炼与互动,改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问题。
毛晓雨[2](2020)在《感知和行为障碍的空间应对策略 ——以阜南县培智教育学校规划设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培智学校是为特殊学生提供教育和医疗服务,帮助他们获得知识、补偿缺陷的教育机构。培智学校诞生200多年来,相较于丰富的规划设计实践,相关理论研究显得滞后。鉴于此背景,基于特殊学生障碍特征,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以阜南县培智教育学校为例,探讨培智学校空间应对策略。通过文献和实地调查,总结特殊学生感知与行为障碍特征,分别是感受性低、感觉统合失调、空间知觉发展落后、行为情绪化、行为异常、肢体活动障碍。运用案例分析、比较研究、归纳等方法,研究基于障碍特征的培智学校空间应对策略:针对感受性低,主要方法是感官代偿,提高获取信息能力;应对感觉统合失调,做好无障碍设计同时提供专业的感觉统合康复用房;针对空间知觉发展落后,应增强空间识别性和提高空间可理解度;应对行为情绪化,应提供诸如心理治疗室、疗愈花园等心理疏导场所;应对行为异常,需为教师监督营造良好视野条件;针对肢体活动障碍,应增设室内外活动场所,设置专业的肢体活动康复用房。将上述策略用于解决在阜南县培智教育学校设计中遇到的关于总平面布置、平面功能配置、流线设计与建筑界面设计的问题中。同时指导类似需求的培智教育学校的规划设计。全文约5.6万字,图71幅,表21个
肖文佳[3](2019)在《恰恰舞对水平—学生感觉统合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感觉统合主要是指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属于儿童的一种能力发展范畴。感统的发展阶段为0-6岁,调整期为6-12岁,稳固期为12岁以上,因此我们要选择适当的年龄段对其进行影响干预。水平一是按《体育课程标准》根据孩子的身心发育特征及学习内容划分的六个阶段,本文选取年龄段符合感统调整期的水平一(6-8岁)学生作为实验干预对象。通过现状研究发现国内外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占比为10%-30%,占据正常儿童的部分比重。据研究,已找到对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具有积极性影响的方法比如珠心算、轮滑、体育游戏等。拉丁舞是一种集舞蹈、艺术、体育于一身的舞蹈表演、体育比赛项目,它区别与其他舞蹈的强度、负荷以及肌肉运动原理和舞种类型,有着“舞蹈医疗术”的称号,对人体机能的好处,已通过研究成果表明。本文采用拉丁舞中适合初学者且能够激发孩子乐趣及积极性的恰恰进行干预。将拉丁舞与感觉统合领域相结合并进行研究,调查作用于感觉统合带来的影响,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教学实验法来进行,以“恰恰舞对水平一学生感觉统合能力的影响”为研究对象,旨为今后感统训练领域开展新的干预手段提供参考。通过实验研究,实验结果如下:1恰恰舞对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前庭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可改善前庭能力及平衡能力。2恰恰舞对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触觉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可改善触觉能力以及能够提高其专注度及兴趣程度。3恰恰舞和常规课程对本体能力都具有提升,结果二者皆可改善本体能力包括对肌肉的控制能力。4恰恰舞以及常规课程对学习能力无显着性提升。5对于重度失调以及注意力缺陷和多动症障碍症状的儿童,应结合药物治疗,及时就医。
李晶[4](2016)在《篮球训练对小学生学习适应能力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篮球是智慧性的运动,要认识和解决运动对抗中出现的问题,就要靠团队的能力判断、谋略反应、经验配合等。本研究以篮球训练为主要形式对小学生进行训练干预,对干预前后小学生学习适应性和感觉统合能力变化的分析,来探讨篮球训练对小学生学习适应能力的积极影响。研究方法:以无锡市某小学校篮球校队两个梯队48名学生为实验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N=24)和对照组(N=24);以业余篮球系统训练形式在课余时间对实验组进行为期三个月的篮球训练,每周五次,每次60分钟;对照组进行常规体育教学活动,不参加篮球系统训练。在篮球系统训练干预前后,用“学习适应性测验(ATT)”对实验对象的学习适应性的各方面进行评估和分析。对实验所获得数据运用计算机SPSS19.0软件或Excel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研究结果:1.实验对象中部分学生出现自我调控能力待提高和学习适应不良,自我调控能力待提高的占10.4%,学习适应不良率为14.4%。2.篮球训练后,实验组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球感、快速反应、以及学习能力的得分与实验前相比有了显着的提高(P<0.01,P<0.05);与对照组相比得分明显提高(P<0.05)。3.篮球训练后,实验组学生的毅力和独立性、对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的认知以及听课方法、学习态度上的得分较实验前得分均有明显的提高(P<0.01,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学生在毅力和独立性、对学校环境的认知以及听课方法、学习态度上的得分较实验前得分均有显着的提高(P<0.01,P<0.05),在家庭环境方面变化不明显(P>0.05)。4.篮球训练后,实验组学生学习适应性量表等地分、标准分以及总分的评分较实验前显着提高(P<0.01,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学生学习适应性量表等地分、标准分以及总分的评分较实验前显着提高(P<0.01,P<0.05)。5.篮球训练以后,实验组学生适应不良率由12.5%降至8.3%,学习适应中等率由16.7%降至12.5%,学习适应良好率由70.8%升至79.2%;相比对照组,学生学习适应中等率低于对照组,学习适应良好率明显提高,学习适应不良率无变化。研究结论:1.小学生中有大部分学生存在自我调控能力待提高和学习适应不良现象,家庭和学校应该正视这个问题。2.篮球训练可以明显改善小学生的自我认知、快速判断和学习能力,改善并提高小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3.篮球训练可以改善小学生学习适应不良,提高小学生的学习适应水平,对学习适应能力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邓泽城[5](2016)在《感觉统合训练融入小学体育教学的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受先天与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当前患感觉统合失调症的儿童在学龄儿童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这种病症的危害不同程度的影响着学龄儿童的健康成长。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深入研究感觉统合失调的治疗,把成熟的感觉统合理论作为小学体育教学的一种指导思想,在进行课堂准备活动及体育游戏时能以感觉统合理论为基础,科学、针对性地设计活动与游戏,把感觉统合理论作为一种辅助、补充性理论融入到小学体育教学中,形成更为科学的结构体系,之后进一步探究感觉统合训练融入小学体育教学的策略,对发展小学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实现小学阶段素质教育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
崔刚[6](2014)在《武术练习对感觉统合失调儿童行为改善的实验研究 ——以五步拳为例》文中提出1992年,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最早从台湾有关机构(奇德儿脑力开发教学联盟)引进了该项技术,成立了儿童感觉统合研究中心。我国大陆学者自1994年开始,从感觉统合失调的调查分析逐步向感觉统合失调的训练与研究方向深入研究。其研究显示,感觉统合训练的显效率为86%至94.5%。感觉统合训练能明显改善儿童的行为问题(显着改善率62.34%--65.41%)、身体运动协调性(显着改善率87.43%-96.25%)、注意力的集中(显着改善率82.37%-96141%)、情绪稳定性(显着改善率58.15%-94.50%)和学习成绩(显着改善率62.24%-74.14%)。目前国外在欧美的一些发达国家对感觉统合训练方面的研究较为领先,我国在感觉统合训练方面所采用的方式,多为医院辅助理疗、感觉统合训练室、家庭训练模式为主,也开始逐步在学前教育当中渐渐实行。从武术重视精气神上分析,武术运动对神经感觉机能的训练有良好的作用,从“意气”运动上说,武术的一招一式都是在大脑有意识的调节下完成,因此对脑神经也是极好的锻炼作用。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实验法对利于本研究的开展工作的河北、山东、福建幼儿园小朋友通过有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从台湾奇德儿脑力开发联盟引进《感觉统合评定量表》的分数及评定标准进行研究对象的纳入、排除;最终在本研究数据分析前根据纳入标准确定研究对象为40名小朋友。本研究以遵循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不宜长时间进行某一个技术动作的练习,以“激发少儿训练兴趣,逐渐调整和增加训练强度,新老动作交替训练”的原则,教学方法采用循环训练法、重复训练法进行镜面教学训练。训练基本任务是培养儿童对武术的学习兴趣,增进儿童身心健康,促进感觉统合能力发展。通过三个月的五步拳练习,每周三次武术课程,每课程时长为30分钟。结果显示五步拳对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的行为改善研究,实验组平均值由实验前的30.75上升到试验后的37.25;而标准差和标准误分别由5.18和1.16下降为4.30和0.96;P值为P=0.000,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实验前后数据比较分析,对照组的平均值由实验前的30.85下降到试验后的29.90;而标准差和标准误分别由原来的4.91和1.10上升为试验后的5.25和1.17;P值为P=0.081,无显着性差异(P>0.05)。通过调查问卷及《感觉统合评定量表》测评结果显示,通过三个月武术练习,家长朋友反映儿童在家庭的情况,动作有了明显的改善,跑步摔跤少了、跑跳动作比以前更协调了、平衡能力提高了很多、注意力提高了很多、意志品质有了很大的提高等等。结论坚持一段时间的武术练习,对改善感觉统合失调儿童行为有良好作用;在动作协调性、意志品质、行为问题、平衡能力、注意力方面有显着效果。武术练习,对小朋友的身心健康成长有促进作用,对家长教育少儿方面有一定的引导性作用,从小锻炼少儿的意志品质和强壮的体魄,为小朋友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因此,武术项目值得在幼儿教育中推广普及。
肖建忠,许丽[7](2012)在《感觉统合训练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启示》文中提出通过对感觉统合与感觉统合失调的概念与机制、发生原因与危害,以及感觉统合训练概念与理论依据、效应等进行分析与研究。指出人对外界的正确应答能力是不同感觉刺激在大脑中经无数次统合训练而习得的;儿童的感觉统合失调既有神经解剖学原因,也与刺激量与类别的缺失有关;其危害主要表现在学习障碍、心理障碍、社会适应障碍以及社会行为与生活能力障碍等方面;而感觉统合训练是防治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学童感觉统合失调问题的小学体育教学建议。
张慧珍[8](2010)在《对青海农村两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个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青海省地处我国西北地区,属于我国人口相对较少、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的省份之一,笔者为初步了解我省农村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状况,初步选择了互助县某小学四年级的3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并做问卷调查,而后在经过对这30名儿童的调查结果作了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选择了较为典型的两名同学作为本论文个案研究的研究对象。本论文选择了个案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包括与教师的访谈和与家长的访谈)、实地考察即听课等方法,全面分析了农村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预防及矫正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途径,最终为儿童健康发展提供了依据与借鉴。本论文共包括五部分,研究结果初步表明:1.农村儿童是感觉统合失调的高危人群,应该加以重视。2.家庭环境作为儿童成长的第一环境,对儿童的健康发展及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良好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父母的教育方式上。3.我们在教育改革的同时,应该大力提倡对家长的教育,主要讲授关于正确教育子女的方式的内容,懂得如何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提高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及正确看待儿童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以正确的方式帮助孩子健康成长。4.改革现在的幼儿教育及小学教育中的体育课程,增加一系列有助于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的游戏和活动,预防由于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不要再等到问题出现以后才去做纠正。
胡秀杰[9](2006)在《感觉统合训练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感觉统合失调指大脑失去控制和调整身体对外界各种刺激所作出适当反应的能力。它会对孩子今后的学习、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把感觉统合训练内容融入到幼儿园课程中并作为一种幼儿园日常活动中的教育方式,可以丰富幼儿园课程内容,有利于丌发幼儿的生理潜能和心理潜能,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本人立足于幼儿园实际,在多年的实践基础上,运用文献研究、行动研究等方法,论述了把感觉统合训练内容融入到幼儿园课程中的意义,研究总结了具体操作策略。 第一部分:阐述了感觉统合训练的内容、价值和感觉统合训练的误区以及自己的研究方法与过程。 第二部分:论述了感觉统合训练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意义。感觉统合训练融入幼儿园课程既有利于幼儿园更好的落实新《纲要》精神;又有利于开发幼儿的生理潜能和心理潜能;还可以丰富幼儿园课程内容,有利教师专业成长。 第三部分:理论联系实际,详细论述了感觉统合训练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原则与具体策略。感觉统合训练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原则:以游戏的形式使感觉统合教育活动充满趣味性;科学安排感觉统合教育活动;针对幼儿不同的需要组织活动。感觉统合训练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具体策略:创编生动有趣的感统操和感统游戏来吸引幼儿;渐进性增加游戏难度;感统游戏与五大领域内容相融合。
张晓辉[10](2006)在《城乡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了解城乡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现况,探讨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城乡学龄儿童失调率的差异,为早期干预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随机抽取成都市区普通小学及郊区农村小学各两所,整群抽取2、3、5年级在校学生共计1153人,年龄为8~13岁。其中城市学生656人,男333人、女323人;农村学生497人,男237人、女260人。采用感觉统合评定量表、Rutter儿童行为问题评定量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及自制的相关影响因素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调查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发生率为26.89%,,其中轻度为21.08%,重度为5.81%。城市儿童轻度失调发生率为21.80%,重度为6.40%;农村儿童轻度失调发生率为20.12%,重度为5.03%,城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654,P=0.437)。男童总的感觉统合失调发生率为31.58%,女童为22.30%;其中城市男童失调发生率为35.14%,女童为21.05%;农村男童失调发生率为26.58%,女童为23.85%。总的男女童感觉统合失调发生率(x2=12.628、P<0.001),及城市男女童感觉统合失调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059、P<0.001)。结构方程模型拟合结果表
二、城市儿童易患感觉统合失调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城市儿童易患感觉统合失调症(论文提纲范文)
(1)拉丁舞练习对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感觉统合失调 |
1.1.2 感觉统合失调干预 |
1.1.3 拉丁舞的发展及作用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关于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及产生的原因 |
2.2 .关于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 |
2.2.1 本体感觉失调 |
2.2.2 前庭感觉失调 |
2.2.3 视觉系统失调 |
2.2.4 听觉系统失调 |
2.2.5 触觉系统障碍 |
2.3 感觉统合失调的危害与感觉统合训练 |
2.3.1 关于感觉统合训练 |
2.3.2 感觉统合训练原则 |
2.3.3 感觉统合训练理论基础 |
2.3.4 感觉统合训练作用 |
2.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4.1 感觉统合失调的比列 |
2.4.2 对感觉统合失调体育方法干预预取得效果 |
3 研究对象和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1.1 实验对象的筛选 |
3.1.2 实验对象排除标准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数理统计法 |
3.2.4 实验法 |
3.2.5 量表测量法 |
4.结果与分析 |
4.1 实验组和对照组总体结果分析 |
4.1.1 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比较 |
4.1.2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 |
4.2 感觉统合失调儿童三大板块结果分析 |
4.2.1 拉丁舞练习对感觉统合失调儿童前庭失衡结果分析 |
4.2.2 拉丁舞练习对感觉统合失调儿童触觉系统障碍结果分析 |
4.2.3 拉丁舞练习对感觉统合失调儿童本体感觉失调的结果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6 研究不足 |
7 致谢 |
8 参考文献 |
9 附录 |
(2)感知和行为障碍的空间应对策略 ——以阜南县培智教育学校规划设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核心概念界定 |
1.1.1 特殊学生 |
1.1.2 空间应对 |
1.1.3 培智学校 |
1.2 背景、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背景 |
1.2.2 研究目的 |
1.2.3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2 国内外相关研究与实践 |
2.1 培智学校发展历史回顾 |
2.2 培智学校建设模式 |
2.3 培智学校空间功能配置 |
2.4 培智学校空间形态 |
2.5 小结 |
3 特殊学生的障碍特征 |
3.1 感知觉障碍特征 |
3.1.1 感受性低 |
3.1.2 感觉统合失调 |
3.1.3 空间知觉发展落后 |
3.2 行为障碍特征 |
3.2.1 行为情绪化 |
3.2.2 行为异常 |
3.2.3 肢体活动障碍 |
3.3 小结 |
4 感知障碍的空间应对 |
4.1 弥补信息获取缺陷 |
4.1.1 设置合理光环境 |
4.1.2 减少噪音影响 |
4.1.3 改进建筑界面 |
4.1.4 增设多感官康复空间 |
4.2 协调感觉统合功能 |
4.2.1 交通空间无障碍化 |
4.2.2 增设感觉统合康复空间 |
4.3 补偿空间知觉发展落后 |
4.3.1 增强空间识别性 |
4.3.2 提高空间可理解度 |
4.4 小结 |
5 行为障碍的空间应对 |
5.1 配置情绪处理空间 |
5.1.1 个体情绪处理空间 |
5.1.2 集体情绪康复空间 |
5.2 扩大视线感知范围 |
5.3 引导肢体活动 |
5.3.1 增设肢体活动场所 |
5.3.2 设置肢体康复空间 |
5.4 小结 |
6 总结 |
6.1 结论 |
6.2 贡献与不足 |
6.2.1 贡献 |
6.2.2 不足 |
6.3 后续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阜南县培智教育学校建筑设计方案图纸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 |
致谢 |
(3)恰恰舞对水平—学生感觉统合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恰恰舞的相关研究 |
2.2 关于水平一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相关研究 |
2.3 感觉统合发展的相关研究 |
2.3.1 感觉统合理论的相关研究 |
2.3.2 感觉统合失调及其现状研究 |
2.3.3 感觉统合训练的现状研究 |
2.4 儿童感觉统合能力教学训练的理论基础 |
2.4.1 儿童感觉统合能力教学训练的体育教育学理论基础 |
2.4.2 儿童感觉统合能力教学训练的生理学理论基础 |
2.4.3 儿童感觉统合能力教学训练的美学理论基础 |
2.4.4 儿童感觉统合能力教学训练的心理学理论基础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调查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教学实验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3.2.6 逻辑分析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合肥市小学生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现状分析 |
4.1.1 合肥市南艳小学水平一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现状分析 |
4.2 实验后实验对象的干预效果比较 |
4.3 恰恰舞对水平一学生感觉统合能力影响的结果与分析 |
4.3.1 前庭功能 |
4.3.2 触觉功能 |
4.3.3 本体功能 |
4.3.4 学习能力 |
4.4 恰恰舞对提高水平一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运用 |
4.4.1 干预理念 |
4.4.2 干预原则 |
4.4.3 干预形式 |
4.4.4 干预内容 |
4.4.5 干预方法 |
4.4.6 注意事项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6 致谢 |
7 参考文献 |
附录A 教学实验设计 |
附录B 专家访谈对象 |
附录C 专家问卷调查 |
附录D 专家访谈提纲 |
附录E 专家问卷效度调查表 |
附录F 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 |
附录G 实验组恰恰舞对感觉统合干预计划 |
附录H 实验组恰恰舞对感觉统合干预的训练计划教案(案例) |
附录I 对照组体育课教案(案例)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4)篮球训练对小学生学习适应能力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目的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篮球运动概述 |
2.1.1 篮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
2.1.2 篮球运动的文化内涵及项目特点 |
2.1.3 篮球运动的功能 |
2.2 学习适应相关概述 |
2.2.1 相关概念界定 |
2.2.2 学习适应的相关研究 |
2.3 体育运动与学生适应性的相关关系研究 |
2.3.1 其他体育运动与学生适应性的相关研究成果 |
2.3.2 篮球运动与适应性的相关研究 |
2.3.3 篮球运动与小学生学习适应的相关设想 |
3 实验对象与研究方法 |
3.1 实验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实验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篮球训练前受试者感觉统合能力分析 |
4.2 篮球训练后受试者学习适应能力分析 |
4.3 篮球训练后各组感觉统合能力的变化分析 |
4.4 篮球训练前、后各组学习适应性各内容量表得分比较 |
4.4.1 篮球训练前、后各组学习适应性各内容量表的得分比较 |
4.4.2 篮球训练前、后各组学习适应性评分比较 |
4.4.3 篮球训练前、后各组学习适应性水平变化比较 |
5 讨论 |
5.1 篮球训练对小学生感觉统合能力的影响 |
5.2 篮球训练对小学生学习适应能力的影响 |
5.2.1 篮球训练对学习态度和听课方法方面的影响 |
5.2.2 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方面 |
5.2.3 独立性和毅力 |
6 结论和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件 |
致谢 |
(5)感觉统合训练融入小学体育教学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感觉统合概念及其理论的基本认识 |
2 感觉统合理论融入小学体育教学的必要性 |
3 感觉统合训练融入小学体育教学的策略 |
3.1 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有效输入刺激 |
3.2 利用已有的体育器材设计感觉统合训练项目 |
3.3 根据感统理论科学设计游戏,充分发掘体育价值 |
4 结语 |
(6)武术练习对感觉统合失调儿童行为改善的实验研究 ——以五步拳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定义和症状 |
2.2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行为表现特征 |
2.3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病因分析研究 |
2.4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危害 |
2.5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训练 |
2.6 体育项目在感觉统合失调训练中的应用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1.1 对象纳入标准 |
3.1.2 对象排除标准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实验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3.2.6 量表测量法 |
4.研究结果 |
4.1 实验前后量表数据比较 |
4.1.1 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量表数据比较 |
4.1.2 实验组实验前后量表数据比较 |
4.1.3 对照组实验前后量表数据分析比较 |
4.1.4 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后量表比较 |
4.2 专家、教师问卷调查结果 |
4.3 家长问卷调查结果 |
4.4 感觉统合失调 4-5 岁儿童三大板块研究结果 |
4.4.1 武术练习对感觉统合失调儿童前庭失衡方面的研究结果 |
4.4.2 武术练习对感觉统合失调儿童触觉功能不良方面的研究结果 |
4.4.3 武术练习对感觉统合失调儿童触觉功能不良方面的研究结果 |
5 分析讨论 |
5.1 武术练习对感觉统合失调儿童前庭失衡方面的效果分析 |
5.2 武术练习对感觉统合失调儿童触觉功能不良方面的效果分析 |
5.3 武术练习对感觉统合失调儿童本体感失调方面的效果分析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7 参考文献 |
8 致谢 |
9 附件 |
(7)感觉统合训练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 感觉统合的理性认识 |
1.1 感觉统合与感觉统合失调 |
1) 感觉统合概念及机制。 |
2) 感觉统合失调。 |
1.2 感觉统合失调析因 |
1) 神经系统受损或紊乱。 |
2) 缺少感觉刺激训练。 |
1.3 感觉统合失调的危害 |
1) 学习障碍 (learning disabilities, LD) 。 |
2) 心理障碍 (mental disorder, MD) 。 |
3) 社会适应障碍。 |
4) 日常行为和活动能力障碍。 |
2 感觉统合训练 |
3 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启示 |
1) 加深对“健康”的认识, 彻实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
2) 健康是小学体育教育的应然目标。 |
3) 重新认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理念。 |
4) 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应以活动性内容为主。 |
5) 体育教学要不断创新。 |
(8)对青海农村两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的缘起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感觉统合概述 |
2.1.1 感觉统合及感觉统合失调的概念 |
2.1.2 感觉统合的脑机制 |
2.2 感觉统合失调的临床表现研究 |
2.3 感觉统合失调出现的原因研究 |
2.4 感觉统合失调的训练方式研究 |
2.4.1 感觉统合失调的训练方式 |
2.4.2 感觉统合训练的目的 |
2.4.3 感觉统合训练指导原则 |
3 研究实施的过程 |
3.1 材料的选取 |
3.1.1 研究对象的选取 |
3.1.2 研究方法的使用 |
3.1.3 量表的简单介绍 |
3.1.4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的确定的思考 |
3.1.5 个案研究的相关分析 |
4 研究的结果与讨论 |
4.1 统计分析与结果 |
4.1.1 一般资料 |
4.1.2 感觉统合失调发生情况 |
4.2 关于研究对象的简介 |
4.2.1 背景介绍 |
4.2.2 对 X 与 Y 的影响因素分析 |
5 结论 |
6 建议与反思 |
6.1 建议 |
6.1.1 应该抓住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的关键年龄,给予良好的感觉刺激,促进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良好发展 |
6.1.2 改变封建的思想观念,科学合理的注重儿童的全面发展,重视心理的健康对儿童一生发展的重要作用 |
6.1.3 家长要持合理的教育观念,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教育 |
6.1.4 在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中增添有利于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的游戏和教育项目 |
6.2 对本次研究的反思 |
6.2.1 对研究方法的认识 |
6.2.2 研究中的不足与改进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感觉统合训练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目录 |
引言 |
第一章 问题提出 |
一、感觉统合训练的内涵及价值 |
二、当前感觉统合训练的存在的问题 |
三、研究方法与过程 |
第二章 感觉统合训练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意义 |
一、有利于更好的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 |
二、有利于幼儿的生理潜能和心理潜能 |
三、丰富幼儿园课程内容 |
四、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 |
第三章 感觉统合训练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原则与策略 |
一、感觉统合训练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原则 |
(一) 以游戏的形式使感觉统合教育活动充满趣味性 |
(二) 科学安排感觉统合教育活动 |
(三) 针对幼儿不同的需要组织活动 |
二、感觉统合训练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具体策略 |
(一) 创编生动有趣的感统操和感统游戏来吸引幼儿 |
(二) 渐进性增加游戏难度 |
(三) 感觉统合训练与领域教育内容相融合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10)城乡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语摘要 |
一、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内容 |
4 研究思路 |
二、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内容和方法 |
3 统计分析 |
三、结果与分析 |
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
2 感觉统合失调检出情况 |
2.1 男女童SID检出的情况 |
2.2 男女童SID严重程度 |
2.3 SID发生的年龄分布 |
2.4 城乡儿童SID发生比较 |
2.5 单项感觉统合失调情况 |
2.6 感觉统合失调与行为问题 |
3 问卷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 |
4 影响因素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的运用 |
4.1 模式界定 |
4.2 变量的说明 |
4.3 对城市儿童SID影响因素的模型拟合 |
4.4 对农村儿童SID影响因素的模型拟合 |
四、讨论 |
1 主要应用工具的评价 |
2 描述性结果的分析 |
2.1 感觉统合失调率 |
2.2 单项失调率及学习困难 |
2.3 失调率的年龄、性别差异 |
2.4 SID发生的城乡差异 |
3 影响因素分析 |
附:结构方程模型简介 |
五、结论与建议 |
5.1 SID的发生 |
5.2 影响因素 |
5.3 相关建议 |
5.4 感觉统合训练 |
六、总结 |
1 研究特色 |
2 尚待完善的问题 |
正文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城市儿童易患感觉统合失调症(论文参考文献)
- [1]拉丁舞练习对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D]. 孙娅楠. 广州体育学院, 2020(06)
- [2]感知和行为障碍的空间应对策略 ——以阜南县培智教育学校规划设计为例[D]. 毛晓雨. 南京工业大学, 2020(11)
- [3]恰恰舞对水平—学生感觉统合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D]. 肖文佳. 广州体育学院, 2019(09)
- [4]篮球训练对小学生学习适应能力影响的研究[D]. 李晶. 苏州大学, 2016(05)
- [5]感觉统合训练融入小学体育教学的策略研究[J]. 邓泽城. 运动, 2016(12)
- [6]武术练习对感觉统合失调儿童行为改善的实验研究 ——以五步拳为例[D]. 崔刚. 上海体育学院, 2014(02)
- [7]感觉统合训练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启示[J]. 肖建忠,许丽. 体育学刊, 2012(01)
- [8]对青海农村两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个案研究[D]. 张慧珍. 青海师范大学, 2010(06)
- [9]感觉统合训练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策略研究[D]. 胡秀杰. 东北师范大学, 2006(10)
- [10]城乡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及影响因素研究[D]. 张晓辉. 四川大学, 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