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汉语大词典》书证订补(论文文献综述)
陈麟园[1](2021)在《白维国主编《近代汉语词典》补苴》文中认为
周国祥,王桂华[2](2020)在《晚清报刊与词典书证订补》文中认为词汇研究与词典编纂密不可分。晚清报刊对于词汇研究与词典编纂具有较高的价值。《汉语大词典》《近现代辞源》等词典存在书证缺失与滞后等问题。晚清报刊可以弥补疏失,为词典修订提供参考。
张政[3](2019)在《《大公报》白话文与《汉语大词典》的修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公报》创刊于1902年,是天津乃至华北地区颇具影响力的报纸。《大公报》虽然不是专门的白话报,但从创刊起,就经常性的刊登通俗易懂的白话文,阐发一些浅显易懂的道理。该报内容广博,涉及文学、教育、法律、历史、民俗等方方面面,词汇量十分丰富,具有十分宝贵的语言学研究价值。《汉语大词典》是目前最具权威性的一部大型语文工具书,但是其中也有一些疏漏和缺失。因此论文选取1902—1918年的《大公报》白话文作为语料,针对其中的词汇进行研究,同时与《汉语大词典》进行对照,并从词条、释义和书证三个角度对《汉语大词典》进行补充,以期有助于《汉语大词典》的修订和完善。“绪论”部分主要探讨了本文的选题意义、研究现状与研究方法。第一章“《大公报》白话新词与《大词典》的修订”。清末民初时期是近代汉语到现代汉语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的白话报刊尤其是《大公报》白话文中出现了数量庞大的新词语。语文辞书记录这一时期的汉语新词,不仅有助于汉语词汇发展史的研究,而且对推动汉语规范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但遗憾的是,《大公报》白话文中的许多新词语并未收录于《大词典》中。对于这些漏收的新词语,主要从政治经济、军事法制、生活娱乐、文教卫生、宗教科学等五个方面对《大词典》进行补充。其中,政治经济又分为政治和经济两部分,军事法制分为军事和法制两部分,生活娱乐分为生活和娱乐两部分,文教卫生分为文教和卫生两部分,宗教科学分为宗教和科学两部分。第二章“《大公报》同素异序构式与《大词典》的修订”。同素异序构式是汉语词汇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种重要语言现象,包括同素异序词语和同素异序成语,同素异序构式又可分为常序和异序两种语序。清末民初时期,语言单位的形式极不稳定,再加上白话文学兴起,同素异序构式出现更加频繁,《大公报》白话文中就存在大量的同素异序构式。《大公报》白话文中出现的同素异序构式,《大词典》有的收录,有的却并未收录。对于漏收的同素异序词语和同素异序成语,按照《大词典》对同素异序词语和同素异序成语中常序和异序两种语序的收录情况,分别从两序均收和一序仅收两个角度对《大词典》进行补充。第三章“《大公报》过渡词与《大词典》的修订”。清末民初时期,过渡词及其简化形式同时存在,交替使用,最终简化形式因为使用频率较多而留存下来,而过渡形式则逐渐从汉语中淡出。过渡词虽然已经不再使用,但过渡词并非毫无价值,其对于研究词汇的创造、定形有莫大的启示作用,因此过渡词应当被收录于《大词典》中,且《大词典》对过渡词和其简化形式是同等对待的。《大公报》白话文中含有大量的过渡词,但《大词典》只收录了其中的一部分,还有相当一部分漏收,主要从居前类过渡词、居中类过渡词、居后类过渡词三个方面对《大词典》进行补充。第四章“《大公报》方俗词语与《大词典》的修订”。《大公报》白话文中包含了丰富的方俗词语,方言词和俗语词的大量运用使其具有较高的语言价值。词典记录方言词汇,有助于普通话吸收方言中有益成分,以促进汉民族共同语的发展。但是,目前已有的方言词典较多,收词数量巨大,因此《大词典》收录方言词应当设定一个时限,最好以清末民初为界。《大公报》白话文中出现但《大词典》漏收的方言词,当从人物类别、行为动作、身体器官、日常生活、性质状态、其他类别等方面对其进行补充。辞书记录俗语词,不仅有助于汉语词汇史的研究,而且对当代方言研究、民俗文化研究也大有裨益。《大公报》白话文中出现但《大词典》漏收的俗语词,当从节会习俗、民间信仰、民间艺术、婚嫁丧葬、日常生活、其他类别等方面对其进行补充。第五章“《大公报》词汇与《大词典》的义项补充”。释义是词典的灵魂,一部词典的质量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释义是否恰当和准确,而建立义项则是释义的首要问题。《大词典》属于详解词典,对词义的分析本应细致周密,罗列全面,但它在归纳义项时并未借鉴《大公报》中的白话语料,有些词条由于书证的相对匮乏,造成义项缺失,因此需要借助《大公报》的白话语料为《大词典》增补义项。第六章“《大公报》词汇与《大词典》的书证补充”。书证是反映一部词典质量的关键因素,它通过具体生动的语言材料来阐释词义,使得词语语义更加丰富。书证的时代、书证的序列、书证的数量与词目的可靠性及释义的准确性密切相关。《大词典》在书证典型性、丰富性以及时代性等几方面已取得了重大突破,但仍存在书证滞后、书证单一、书证缺失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词典》的整体质量。选取和确定书证,大量丰富、广泛的语言资料是必不可少的。《大公报》时间跨度大,内容丰富,语言学价值较高,利用《大公报》中的白话语料,从提前书证、孤证补例、无证补例三方面对《大词典》进行书证方面的补充,可以更加准确地补正《大词典》的书证。
蔡永宁[4](2017)在《《汉语大词典》“言”部订补举隅》文中研究指明从目前来看,《汉语大词典》是我国汉文辞典类汉语工具书中最大的一部,同时也是迄今为止收集汉语词汇最为完备的一部。全书共计二十三册:包括正文十二卷,并在最後附有一卷“附录·索引”。全书总共收录词条三十七万五千余条,总计约五千万字,并配有各类插图二千余幅。其内容之浩繁,包括中外文化、社会生活、古今习俗、甚至於各种各类宗教的教义等多个层面。遵循“古今兼收,源流并重”的编写、编纂原则,所收条目力求释义确切完备,考据精准清楚,文字简练明白,所列书证更是广泛,既包括了经史子集、戏曲小说、碑刻、方志等传统文学形式,也包含近现代的众多报章杂志、笔记杂着以及当时所见的出土文献资料。总之,《汉语大词典》不仅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伟大工程,同时也是一部公认的、不可或缺的大型汉文词典类工具书。该书始编於1975年,先後有一千余位语言文字方面的专家学者参与其中,1986年11月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第一卷正式问世,至1993年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最後一卷,全书出齐共历时十八年之久。受当时人力、物力、科技等主客观各方面的限制,此书仍旧是采用用笔书写、手工制卡、铅字排印而成,如此大规模的集体活动,也仍未能做到十全十美,其书本身依然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定的缺憾。并且随着汉语研究的深入、新语料的发现和整理、大型电子资料库的建立等,《汉语大词典》也逐渐显露出一些不足之处。这一现象也已日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因而对其进行全面深入的修订工作是势在必行,并已於2012年正式启动第二版的编纂出版工作。现在,面对《汉语大词典》的修正补充工作,已经有众多专家学者从多方面做进行了订补修正,并取得可观的成效。笔者在充分利用已有资料、图书馆资源的情况下之下,从自身的精力与学识出发,对《汉语大词典》内容的第十一卷“言”部下面的词条词目进行了分析研究,对所查不足之处进行举隅补订,以期尽可能的完善。本次研究遵循的原则是“有据可查,原原本本”,并据此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然後分类归纳、得出成果,并总结命名为“订补举隅”,以供读者参考,同时希望能够对《汉语大词典》的修订与完善贡有所助益。对於其中不足之处,亦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陶浩,熊贵娟[5](2017)在《以马王堆帛书《阴阳五行》篇订补《汉语大词典》九则》文中研究表明马王堆汉墓帛书《阴阳五行》甲乙篇是汉代重要的数术文献之一,这批材料的内容与外形(文字)产生时期相同或接近,且口语性强,真实度高,具有极强的使用价值。笔者从增补词条、增补义项、书证订补方面列举了九例来订补《汉语大词典》。
李岩[6](2016)在《《汉语大词典》“巾”部订补举隅》文中认为《汉语大词典》全书正文十二卷,计收单字两万余条,复词三十四万余条。以“古今兼收,源流并重”为编纂原则,词目繁浩,内涵丰富,所收词条力求体例完备、考据精审、释义确切,是目前水平最高的语文工具书之一。作为一部高品质的大型语文工具书,《汉语大词典》甫一出版,便受到了整个文化界与学术界的普遍重视,社会反应强烈,为我们的学习和研究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它是一部规模空前的大词典,但也是最後一部用笔书写、手工制卡、铅字排印的大型汉语语文词典。限於当时物质、技术条件的落後,以及编纂过程中种种主观意识和客观历史因素的制约,《汉语大词典》不可避免地有失误存在。特别是随着汉语研究的深入、大型电子数据库的建立以及新语料的不断发掘,《汉语大词典》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日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对其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修订亦是势在必行。笔者从自身的学识能力和所拥有的资料出发,针对《汉语大词典》第三卷的“巾”部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修订补正。针对该选题的实际研究结果,主要归类为如下几个问题:一、例证问题(例证晚出,例证与词条不符,例证引文有误:引文脱文、引文)文、引文衍文、引文倒文、引文多重错误、引文篇名有误);二、释义问题(义项不完备:单字义项不完备、词条义项不完备,释义不准确);三、漏收词条;四、体例问题。本次研究遵循“有据可查,原原本本”的原则,对“巾”部下所有词条逐条比对、发现问题;查证原书、分析并解决问题;分类归纳、得出成果。笔者在此以“订补举隅”之名列出,希望为《汉语大词典》的修订与完善贡献绵薄之力。
李雪锋[7](2015)在《早期现代汉语新词语研究 ——以《汉语大词典》为基本语料库》文中认为“五四”运动是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分水岭,这是学界较为一致的观点。然而现代汉语发展到今天,已与其最初产生时有了许多不同。刁晏斌认为,现代汉语的发展演化有一定的阶段性特征,可以按这些特征对其进行分期。在此基础上,刁晏斌把现代汉语史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二阶段,1949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第三阶段,“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8);第四阶段,改革开放至今,即新时期(1978年至今)。其中,早期现代汉语在现代汉语史的研究中处于一个相对比较薄弱的环节。本文的研究重点是对早期现代汉语这一薄弱环节中的新词语的研究。我们以《汉语大词典》为基本语料库,以《汉语大词典订补》为补充,根据关于《汉语大词典》书证的现有研究成果,排除书证滞后的词语,增加原书证空缺被补上的属这时期的词语,再加上一些其他情况,共统计出早期现代汉语新词语的数量是6780个。早期现代汉语是在“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大浪潮中催生出来的,带有这个时代的特殊印记。针对这些特点,本文着重从共时的角度分析,同时也偶有历时的比较。本文的分析与比较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这四个方面分别为早期现代汉语新词语的来源情况、音节分布、造词方法和词形书写(主要指异形词),我们试图通过这些论述,让人们对早期现代汉语新词语的面貌有所了解,并在论文最后以《汉语大词典订补》浅谈一下大型词典引用现代书证时存在的问题。
张英杰[8](2015)在《《汉语大词典》“青”部订补举隅》文中指出《汉语大词典》作为我国最大的的汉文辞典,也是迄今世界上收集汉语词语最为完备的词典。全书正文十二卷,附录索引一卷,以“古今兼收,源流并重”为编纂原则,字、词兼收,共收词目约三十七万五千余条,计五千余万字。其内容之浩繁,涉及社会生活、古今习俗、中外文化乃至各种宗教的教义等多个层面。所收条目力求释义确切完备,考据精审清楚,文字简练明白,符合辞书科学性、知识性、稳定性的要求,是集古今汉语之大成的优秀成果。自1986年《汉语大词典》第一卷面世之日起,便得到了学界的积极肯定。然而,如此卷帙浩繁的一部词典,从1975年召开全国辞书规划会议到1993年《汉语大词典》十二卷正文完全刊行,历时仅仅18年。同时,限於当时物质匮乏、技术条件落後,它又采取用笔书写、手工制卡、铅字排印的编纂手段。种种客观历史因素的制约,再加上某些主观意识的影响,《汉语大词典》也就存在了些许瑕疵,主要体现在某些词的释义不全面或例证始见年代不准确。随着汉语研究的深入、大型电子资料库的建立以及新语料的不断发掘,《汉语大词典》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日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对其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修订亦是势在必行。当前,学术界已对《汉语大词典》的误差做了大量实实在在的订补修正工作,产生了相当数量和高品质的成果,国家已於2012年展开了《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的编纂工作。鉴於笔者精力和学识有限,本论文在充分利用资料库、图书馆库藏资源的前提下,只针对《汉语大词典》第十一卷“青”部下的词条进行分析研究,归类为以下几个问题:一、书证问题(书证滞後,无例证,引文错误,引文过简);二、释义问题(义项不完备,释义有误);三、词条漏收;四、多重错误。本次研究遵循“有据可查,原原本本”的原则,对“青”部下所有词条逐条比对、发现问题;查证原书、分析并解决问题;分类归纳、得出成果。笔者在此以“订补举隅”之名列出,希望为《汉语大词典》的修订与完善贡献绵薄之力。
梁田[9](2015)在《《汉语大词典》“方”部订补举隅》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汉语大词典》这部中国的大型的多卷本汉语词典,全书正文12卷另附索引一卷,全书从古今典籍着作中广泛收词,共收词目约三十四万余条,可谓卷帙浩繁,内容涵盖面很广,包括文化、生活、习俗、社会等多个方面。可见编纂成书并出版,实属不易,引起学术界的轰动,其体例完备、释义确切、例证丰富等优点受到广泛的称赞,《汉语大词典》也是目前规模最大的汉语语文工具书,也是最後一部用笔书写、手工制卡、铅字排印的大型汉语语文词典。这部“历史性巨制”一经出版,受到了学术界的重视,义项分析精当齐全,释义准确完备,并辅以饱满的书证,给我们学者和研究者带来了方便。这部煌煌巨制,不足二十年就完成,由於当时的物质、技术条件有限,以及各种主观意识和客观因素的制约,有些失误在所难免。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资料库的建立和语料的完备,《汉语大词典》也存在一些疏漏和不足。当然,现时已有许多的专家学者针对《汉语大词典》中出现的问题做了修订补正,力求更加完善。笔者针对《汉语大词典》第六卷“方”部所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补正,鉴於本人学识能力和拥有的资料有限,该选题的实际研究主要从书证、引文、义项等方面进行订补。在做这一课题时,为使本课题得出准确有效的研究结果,笔者充分利用了电子资料库和馆藏资源,坚持“有据可查,原原本本”的原则,对《汉语大词典》“方”部词条进行查找分析,并在原始文献中对比求证。期待能为《汉语大词典》的修订做一些补充,尽一份绵薄之力,使之更加完善。
王明明[10](2014)在《《岳麓书院藏秦简》的辞书学价值》文中研究表明《岳麓书院藏秦简》的公布掀起了简帛研究的热潮,但从辞书学角度来研究这批简的成果却很少。辞书的编纂者囿于传世文献,不能全面、客观地运用文献材料,这就导致语文辞书所收许多词的书证、释义存在明显不足之处,且词语漏收现象甚多。《岳麓书院藏秦简》中的许多字词具有极其重大的辞书学价值,因此从书证订补、义项订补、词语增补角度来研究这批竹简具有重大意义。
二、《汉语大词典》书证订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汉语大词典》书证订补(论文提纲范文)
(3)《大公报》白话文与《汉语大词典》的修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大公报》白话新词与《大词典》的修订 |
一、政治经济 |
(一)政治 |
(二)经济 |
二、军事法制 |
(一)军事 |
(二)法制 |
三、生活娱乐 |
(一)生活 |
(二)娱乐 |
四、文教卫生 |
(一)文教 |
(二)卫生 |
五、宗教科学 |
(一)宗教 |
(二)科学 |
第二章 《大公报》同素异序构式与《大词典》的修订 |
一、同素异序词语 |
(一)两序均收 |
(二)一序仅收 |
二、同素异序成语 |
(一)两序均收 |
(二)一序仅收 |
第三章 《大公报》过渡词与《大词典》的修订 |
一、居前类 |
二、居中类 |
三、居后类 |
第四章 《大公报》方俗词语与《大词典》的修订 |
一、方言词 |
(一)人物类别 |
(二)行为动作 |
(三)身体器官 |
(四)日常生活 |
(五)性质状态 |
(六)其他类别 |
二、俗语词 |
(一)节会习俗 |
(二)民间信仰 |
(三)婚嫁丧葬 |
(四)民间艺术 |
(五)日常生活 |
(六)其他类别 |
第五章 《大公报》与《大词典》的义项缺失 |
1.败坏 |
2.班寮 |
3.报务 |
4.标榜 |
5.大操 |
6.毒气 |
7.灵性 |
8.审官 |
9.学程 |
10.招牌 |
11.积污 |
12.挫折 |
13.奉教 |
14.过电 |
15.回赎 |
16.混账 |
17.禁戒 |
18.刻苦 |
19.随班 |
20.普遍 |
21.刑罚 |
第六章 《大公报》与《大词典》的书证问题 |
一、提前书证 |
(一) 始见书证为民国时期 |
(二) 始见书证为建国之后 |
二、孤证补例 |
(一)书证早于清末民初 |
(二)书证出于清末民初 |
(三)书证晚于清末民初 |
三、无证补例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4)《汉语大词典》“言”部订补举隅(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汉语大词典》的成就与缺憾 |
1.2 《汉语大词典》的研究概况 |
1.3 选题概说 |
第二章 书证问题 |
2.1 书证时间滞後 |
2.2 书证缺失 |
2.3 书证引用不当 |
第三章 释义问题 |
3.1 释义不完备 |
3.2 释义不确切 |
第四章 词条疏漏 |
4.1 语音漏收 |
4.2 语条漏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5)以马王堆帛书《阴阳五行》篇订补《汉语大词典》九则(论文提纲范文)
一、增补词条 |
1. 长室:指管理或主持家务的人。 |
2. 上朔:即上朔日。用干支表示占卜不吉之日。据《黄历》,此日不宜嫁娶、宴会、出远门、做官等。 |
二、增补义项 |
1. 季子:排行最小的儿子或女儿。 |
2. 大音:神煞名。主司雷声的神煞。 |
三、书证订补 |
1. 房: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 |
2. 营室:星名。即室宿,二十八宿之一[5]。 |
3. 虚:星宿名。北方玄武七宿之一,居中间。古人据其运行的情况,以考正仲秋的节气。 |
4. 昴: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 |
5. 奎:奎宿。 |
四、结语 |
(6)《汉语大词典》“巾”部订补举隅(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汉语大词典研究综述 |
1.2 选题浅说 |
第二章 例证问题 |
2.1 例证晚出 |
2.2 例证引文有误 |
2.2.1 例证引文脱字 |
2.2.2 例证引文)字 |
2.2.3 例证引文衍字 |
2.2.4 例证引文倒字 |
2.2.5 例证引文多重错误 |
2.2.6 例证引文篇名有误 |
2.3 例证与词条不符 |
第三章 释义问题 |
3.1 义项不完备 |
3.1.1 单个字义项不完备 |
3.1.2 词条义项不完备 |
3.2 释义不准确 |
第四章 其他问题 |
4.1 词条漏收 |
4.2 体例问题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7)早期现代汉语新词语研究 ——以《汉语大词典》为基本语料库(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早期现代汉语新词语数量统计 |
1.1 《汉语大词典》早期现代汉语新词语统计 |
1.2 《汉语大词典》可提前书证的早期现代汉语新词语统计 |
1.2.1 论文中提到的可提前书证统计 |
1.2.2 专着中提到的可提前书证统计 |
1.2.3 小结 |
1.3 《汉语大词典》失收的早期现代汉语新词语补充统计 |
1.4 《汉语大词典》书证空缺的早期现代汉语新词语补充统计 |
1.5 其他情况 |
1.6 早期现代汉语新词语计量分析 |
第二章 早期现代汉语新词语来源分析 |
2.1 源于古代汉语词语 |
2.1.1 条件引申 |
2.1.2 比喻引申 |
2.1.3 语法引申 |
2.1.4 避讳引申 |
2.2 源于方言词语 |
2.2.1 方言新词语的音节分布情况 |
2.2.2 方言新词语的分类 |
2.3 源于外来词语 |
2.3.1 音译词 |
2.3.2 意译词 |
2.3.3 音译、意译结合词 |
2.3.4 借形词 |
2.4 新造词语及其他来源 |
第三章 早期现代汉语新词语音节形式与语音节奏分析 |
3.1 早期现代汉语新词语音节形式综合分析 |
3.1.1 各音节词语数量统计 |
3.1.2 各音节词语使用频率分析 |
3.2 早期现代汉语新词语音节形式的历时比较 |
3.2.1 单音节 |
3.2.2 双音节 |
3.2.3 三音节 |
3.2.4 四音节 |
3.2.5 多音节 |
3.2.6 音节形式的变化对汉语系统的影响 |
3.3 词语新义项数量多少与音节形式的关系 |
3.3.1 单音节 |
3.3.2 双音节 |
3.3.3 三音节 |
3.3.4 四音节 |
3.3.5 义项数量多少与音节形式关系原因分析 |
3.4 早期现代汉语新词语的语音节奏特点 |
3.4.1 三音节语音节奏 |
3.4.2 四音节语音节奏 |
3.4.3 多音节语音节奏 |
第四章 早期现代汉语新词语造词法分析 |
4.1 造词和造词法 |
4.1.1 造词和造词法研究的对象 |
4.1.2 造词法体系 |
4.2 音义任意结合法 |
4.3 摹声法 |
4.3.1 摹仿自然界声音造词 |
4.3.2 摹仿外族语言声音造词 |
4.4 儿化法 |
4.5 重言法 |
4.5.1 音节重言 |
4.5.2 意义重言 |
4.6 加虚化成分法 |
4.6.1 加词缀 |
4.6.2 加其他虚化成分 |
4.7 说明法 |
4.7.1 直接说明 |
4.7.2 修辞说明 |
4.7.3 引申说明 |
4.8 简缩法 |
第五章 早期现代汉语新词语词形与异形词分析 |
5.1 因语音而异形 |
5.1.1 联绵词 |
5.1.2 摹拟声音造词 |
5.1.3 音译外来词 |
5.1.4 其他情况 |
5.2 因文字而异形 |
5.2.1 异体字 |
5.2.2 通假字 |
5.2.3 古今字 |
5.2.4 同源字 |
5.3 因构词而异形 |
5.3.1 一般词 |
5.3.2 ABB式三音节形容词 |
第六章 大型辞书现代书证失误调查——以《汉语大词典订补》中的《围城》书证为例 |
6.1 选用《订补》中《围城》书证为例的原因 |
6.2 《订补》中《围城》书证存在的失误 |
6.2.1 引文文字有误 |
6.2.2 引文标点有误 |
6.2.3 引文章节标注有误 |
6.2.4 引文版本不统一 |
6.2.5 孤证现象 |
6.3 《围城》书证与《汉语大词典》修订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 |
附录二 早期现代汉语新词语总词表 |
附录三 《汉语大词典》可提前书证的早期现代汉语新词语 |
附录四 《汉语大词典》失收的早期现代汉语新词语词表 |
附录五 《汉语大词典》书证空缺的早期现代汉语新词语词表 |
(8)《汉语大词典》“青”部订补举隅(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汉语大词典》成就和缺憾 |
1.1.1 《汉语大词典》之成就 |
1.1.2 《汉语大词典》之缺憾 |
1.2 《汉语大词典》的研究概况 |
1.2.1 理论性研究 |
1.2.2 具体问题研究 |
1.3 选题浅说 |
第二章 例证问题 |
2.1 例证迟后 |
2.2 缺少例证 |
2.3 例证引文有误 |
2.4 例证出处交代不清 |
第三章 释义问题 |
3.1 义项不完备 |
3.2 释义有误 |
第四章 词条漏收 |
第五章 多重错误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9)《汉语大词典》“方”部订补举隅(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汉语大词典》概说 |
1.2 研究现状综述 |
1.3 选题浅说 |
第二章 书证问题 |
2.1 书证迟後 |
2.2 书证非源证 |
2.3 书证缺失 |
第三章 释义不完备 |
第四章 引文有误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10)《岳麓书院藏秦简》的辞书学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一、书证补阙例 |
1.【繴】《汉语大字典·糸部》:“一种装有机关的捕鸟兽的网, 能自动复盖, 又叫复网车。《尔雅·释器》……”[1]3692。《汉语大词典·糸部》未见此字。 |
2.【威】《汉语大字典·戈部》:“指丈夫的母亲。《说文·女部》:‘威, 姑也。汉律曰:妇告威姑。’”[1]1507《汉语大词典·戈部》 (卷五) :“指丈夫的母亲。参见‘威姑’。”[4]219 |
3.【秶】《汉语大字典·禾部》:“同‘粢’。”[1]2788《汉语大词典·禾部》未见“秶”字。 |
二、书证提前例 |
1.【丑言】《汉语大词典·酉部》 (卷九) :“恶语, 难听的话。三国·魏·嵇康《与吕长悌绝交书》:‘古人絶交不出丑言, 从此别矣!’……”[4]1433 |
2.【和奸】《汉语大词典·口部》 (卷三) :“谓男女双方无夫妻关系而自愿发生性行为。《唐律·杂律·和奸无妇女罪名》。”[4]270 |
3.【提封】《汉语大词典·手部》 (卷六) “ (1) 通共;大凡。《汉书·刑法志》:‘一同百里, 提封万井。’……”[4]743 |
三、增补义项例 |
1.【大半】《汉语大词典·大部》 (卷六) “ (1) 过半数;大部分…… (2) 表示较大的可能性”[4]1333。 |
2.【兵死】《汉语大词典·八部》 (卷二) :“死于兵刃。”[2]90 |
四、增补词语例 |
3.【室屋】《汉语大词典·宀部》 (卷三) “室”[4]1422字头下未收“室屋”词条。 |
4.【人友】《汉语大词典·人部》 (卷一) “人”[4]1032字头下未收“人友”词条。 |
四、《汉语大词典》书证订补(论文参考文献)
- [1]白维国主编《近代汉语词典》补苴[D]. 陈麟园. 浙江师范大学, 2021
- [2]晚清报刊与词典书证订补[J]. 周国祥,王桂华.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6)
- [3]《大公报》白话文与《汉语大词典》的修订[D]. 张政. 山东师范大学, 2019(09)
- [4]《汉语大词典》“言”部订补举隅[D]. 蔡永宁. 河南师范大学, 2017(02)
- [5]以马王堆帛书《阴阳五行》篇订补《汉语大词典》九则[J]. 陶浩,熊贵娟.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 [6]《汉语大词典》“巾”部订补举隅[D]. 李岩. 河南师范大学, 2016(04)
- [7]早期现代汉语新词语研究 ——以《汉语大词典》为基本语料库[D]. 李雪锋. 济南大学, 2015(07)
- [8]《汉语大词典》“青”部订补举隅[D]. 张英杰. 河南师范大学, 2015(02)
- [9]《汉语大词典》“方”部订补举隅[D]. 梁田. 河南师范大学, 2015(02)
- [10]《岳麓书院藏秦简》的辞书学价值[J]. 王明明. 琼州学院学报, 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