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矿山环境保护研讨会”在西安召开

“全国矿山环境保护研讨会”在西安召开

一、“全国矿山环境保护研讨会”在西安召开(论文文献综述)

田晓鹤[1](2019)在《基于期刊文献统计分析的陕西省当代建筑理论研究成果梳理》文中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陕西省的建筑业获得了全面快速的发展,建筑实践逐步繁荣,建筑理论研究立足于西部特色,多维度、多学科、深入综合的展开,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论文以文献计量学为研究方法,以陕西省建筑理论工作者发表的期刊文献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深入而综合的分析,梳理陕西省当代建筑理论研究的脉络与历程,客观地呈现其各时期的研究概况。首先,论文尽可能科学全面地收集到相关的期刊文献:期刊论文、会议论文、专业着作,根据期刊种类和文献作者研究几个分类收集。然后,运用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来对其进行外部数据特征和理论研究特征的分析,内外、纵横对比展开。在“外部数据特征”分析部分,采用定量的研究方法,将收集到的学术成果分阶段地分析其文献产量及年度变化、作者群体特征、论文关键词及其变化、来源期刊特征,从而对陕西省当代建筑理论研究的外貌有一个比较系统与客观的展示。在“理论研究特征”分析部分,就期刊文献的研究内容进行分类汇总,梳理出各时期研究的侧重关系,对建筑设计、建筑历史、建筑技术领域剖析其研究历程与研究热点。其中,建筑设计理论是论文重点分析领域,对该类中的建筑类型设计原理与建筑思想类的期刊文献进一步深入分析,通过其不同阶段的类型侧重与关注点变化等特征,梳理出陕西省当代建筑设计思想的历程。然后,结合期刊文献的外部数据特点和理论研究特点,将陕西省当代建筑理论研究的主要成果综合呈现,并将其置于时代背景中进行解析,分析各时期研究热点与动态出现的深层次原因,从而对陕西省当代建筑理论研究的历程和现状有更深入的了解。最后,对陕西省当代建筑理论研究的整体概况和各阶段的主要特征进行总结阐述,为后续的工作者提供客观的基础资料。

刘记[2](2016)在《四川省主要矿山地质环境特征及其影响评价》文中指出本论文从四川省矿山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出发,在对四川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引入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方法,开展了多尺度的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取得如下成果认识:(1)以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为导向,分别建立了多尺度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方法体系,可有效指导四川省不同类型矿山环境影响评价,并为全国矿山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借鉴;(2)基于四川省区域面积大,矿山分布广,矿山环境问题多的特点,难以用单一的指标或方法进行客观评价,本论文采用大数据思维,基于GIS的指数叠加模型进行分析计算,充分利用GIS强大的空间叠加分析计算功能,并采用ILW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评价模型数据叠加、空间分析,建立评价模型,开展四川省区域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3)全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表明:影响指数多分布在0.10以下,0.1至0.2有部分分布,大于0.3以上很少分布,全省地质环境影响分区划分为3个影响大区,26个亚区,其中影响严重区占全省面积的5.30%,影响较严重区占17.68%,影响轻微区占77.02%;(4)选取代表性地质背景的矿区,在建立土壤污染程度判别标准基础上,应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污染负荷指数法等对研究区表层土壤单元素污染、综合污染作出了详细评价,提出了计算土壤环境背景值和污染等级的新方法,建立了一套适用于矿区的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方法;(5)提出深层土壤元素含量的中位值来作为特殊喀斯特矿区土壤元素的环境背景值,能客观反映出该区土壤的地球化学性质,是矿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指标;(6)代表性矿区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表明:从污染范围看,代表性矿区有超过50%土壤达轻度和中度污染,少部分地区达到重度污染,污染程度有所差异;从污染特征看,一是污染主要集中于矿山开采和赋存的区域,与硫铁矿赋矿和矿山开采地层走向等套合良好。二是以赋矿地层为界,重污染土壤在两侧分布,西南侧的延伸距离为4-6km左右,东北侧的延伸距离为6-8km左右;从污染来源看,一是硫铁矿矿山开采、冶炼等矿山相关活动,是主要污染,二是特殊的地质地球化学条件造成土壤本底污染,碳酸盐岩地区成壤过程对重金属元素的吸附凝聚作用,是次要污染;(7)典型单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同样要根据该矿山主要地质环境问题选择合适的调查和评价方法。本文针对攀西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某铜矿的水土污染等问题,采用地积指数的方法进行单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研究;(8)单矿山地质环境评价结果表明:西南地区某矿区土壤中重金属元素污染较为严重,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由高到低排序为:Cd、Hg、Cu、Cr、Pb和As。土壤中的物质来源和分布受原生地球化学条件的控制,人为采矿活动对矿区土壤中重金属元素污染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刘金合,王士元,李丁昌[3](2013)在《焊接专业60年暨陕西省焊接学会50周年纪念》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焊接专业成立60年1原苏联专家帮助建设焊接专业、培养焊接师资和焊接人才解放初期,我国的工业非常落后,很多工程技术领域在国内是空白。为了加速我国工业的建设步伐,聘请原苏联专家到国内大学任教,帮助建设新专业,培养工程技术人才。当时哈尔滨工业大学被国家确定为全国学习原苏联办学经验的两所重点大学之一,这样哈尔滨工业大学焊接工艺设备专业就应运而生。在焊接师资十分短缺的情况下,为加速人才培养,1952年,哈尔滨工业大学从50年入学的研究生中挑选了6名研究生进入第一届焊接师资研究班学习,成为第一届焊接师资研究班学员。1952年2月,聘请原苏联莫斯科包曼工业大学焊接专家普罗霍洛夫教授,来华负责焊接师资研究班学员的教学和论文指导工作。这6名学员是(按姓氏笔划顺序):田锡唐,195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机械

纪万斌[4](2010)在《煤炭资源城市生态恢复治理补偿机制的探讨》文中研究指明我国作为世界煤炭生产大国,煤炭消费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70%左右。2008年,我国煤炭产量超过27亿吨,占整个能源生产量的76.5%。煤炭是工业的粮食,煤炭的开发利用在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据测算,每采万吨煤就要塌陷2000平方米至3000平方米,全国每年约塌陷土地30万亩。建国以来,据不完全统计累计造成约500亿元的损失。近年来,随着煤炭价格形成机制的变化和电力、钢铁、化工等高耗煤产业的

矿山地质专业委员会办公室[5](2010)在《附录6 当代中国矿山地质工作大事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49~2008)1949年11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重工业部,管理钢铁、有色金属、化学工业、建筑材料等行业的矿山企业。东北有色金属管理局为了迅速恢复和发展东北地区老矿山生产,在矿山处设立地质调查室,由日本籍地质专家笹仓正夫负责,以夹皮沟矿山技术学校学员为骨干的矿山地质队伍,先后在辽宁清原金铜矿、青城子铅锌矿和岫岩铅锌矿等矿区进行地表和坑内地质、矿床调查,为探矿、采矿提供了地质资源资料。

张福良[6](2010)在《我国矿产资源开发整合要素和绩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矿山企业呈现“多、小、散”、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低、技术含量不高、环境破坏严重、安全隐患突出等特征。虽然从政府层面已经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但因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利益重新调整,关系复杂,难度很大。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是集中解决矿山开发布局不合理,实现资源规模化、集约化开发的重要手段,是调整矿产开发结构、促进矿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是在矿业领域贯彻落实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10年国务院关于“转方式,调结构”精神的具体措施。所以对矿产资源开发整合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理论价值和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企业(包括矿山企业)并购整合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研究,梳理出整合不到位是企业并购失败的主要原因,分析了我国矿产资源开发整合的基本特征。借鉴有关并购整合理论,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论文系统分析了我国矿山企业的特点,介绍了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存在的不足,总结了全国正在开展的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取得的成效和遇到的问题,为进行矿产资源开发整合要素分析和整合绩效评价研究打好基础。根据文献综述得出的结论以及矿区矿产资源开发整合难以到位的实际情况,本文对症下药,重点研究了矿产资源开发整合重要影响要素、矿区矿产资源开发整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论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形成创新:一、对影响矿山企业并购成功的矿产资源要素、矿山技术要素、矿山人才和文化要素进行了重点分析,建立了矿产资源开发整合的概念模型;从矿产资源角度创建了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模式;论文中采用了很多翔实的最新统计数据和实例进行论证和说明。二、通过问卷调查、实证研究等方法,提出了矿产资源、技术、人才和文化、环境、经济、安全、管理、社会效益等8方面因素是影响矿产资源开发整合绩效的核心要素,以此构建矿产资源开发整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矿产资源开发整合绩效评价模型;三、从众多整合案例中筛选出一有代表性的煤矿整合实例,进行矿产资源开发整合绩效评价实证研究,运用Delphi法、层次分析法(AHP)等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在验证指标体系可行性的同时,提炼了影响矿产资源开发整合绩效的关键因子;四、结合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论文从客观工作视角,对我国矿产资源开发整合进行全面总结分析,提出了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政策建议。

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矿山环境项目组[7](2003)在《“全国矿山环境保护研讨会”在西安召开》文中研究表明

孙玉科,许兵,李毓瑞[8](1996)在《第三届全国环境工程地质学术研讨会论文综述》文中研究指明第三届全国环境工程地质学术研讨会论文综述孙玉科,许兵,李毓瑞(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第三届全国环境工程地质学术研讨会于1995年9月15~18日在兰州召开。该会的会议文集选编了52篇论文,按论文的内容,可分为三类:一是环境工程地质学...

强月新,熊燃[9](2011)在《变革 扶持 普及 承担——2010年中国媒体发展盘点》文中研究指明2010年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国民经济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国内GDP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传媒业发展稳中有进。在国家大力扶持下,传媒业逐渐摆脱金融危机的阴霾,开始全面回暖,稳重有进。随着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新媒体发展日益迅猛,传统媒体急须谋求一条变通之路,而新媒体在技术的日趋成熟下,盈利模式日渐明朗。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信息产业发展以及加强从业人员管理仍是媒介规制的主题。面对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突发事件,传统媒体应对更加从容、自信,而网络媒体的参与也越发积极。

董赤[10](2010)在《新时期30年室内设计艺术历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新时期30年室内设计艺术历程研究”是对20世纪30年代以来,我国室内设计艺术发展历程、主要思潮与对人们审美价值取向进行系统性探究的史论性命题。对于社会现代转型过程中的室内设计艺术的发展演变,室内设计文化的形成规律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探索,重点考察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室内设计艺术的文化特征、艺术规律和文化特征,并对我国室内设计艺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前瞻性研究。在我国设计艺术现代性的转型过程中,设计艺术的价值追求经历了由功能至上到功能与审美大体均衡,再到审美逐渐压倒功能的发展阶段。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和行业,在步入21世纪时,设计艺术在社会经济和大众生活中的支撑发展地位已经越来越重要。在这一发展历程中,我国设计艺术有了长足的进步,应当说成就卓着,尤其在室内设计方面。但从学界的研究来看,整体上仍停留在总体的历史性框架内,重复性研究较多,亟需立足于发展的视角,对新时期室内设计艺术进行历史性反思。本课题正是在这一视角和背景下对新时期室内设计艺术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梳理和反思,它是一种对过去30年来室内设计艺术发展的把脉,既是一种建设性的批判,也是一种指向未来的探讨。本文在开篇对所选题题目的有关概念、现实记忆、史学思考进行了系统性分析与介绍。并从八个方面深入研究室内设计艺术的本质规律。第一章,重点阐述了室内设计自觉意识于新时期初始,其室内设计参与我国对外开放需要和设计师们的思考,也包括作为工艺美术概念下的设计艺术在经济建设中得到的确认。第二章,从中国室内设计教育内容入手,以改革开放的设计理念,分析室内设计教育较早适应社会所需专门人才的培养模式,并在改革发展的背景下,以“走出去、请进来”为理念,研究确立专业概念,调整艺术教育结构,加强与国际设计教育交流,向社会输送设计人才,传播设计文化,完善室内设计教育模式。第三章,分析了西方艺术思潮的传入,传播的主要途径和对对我国室内设计的影响与冲击,以及国内设计界精英们的思考与行动。第四章,主要阐述新时期以来,设计艺术的室内设计在学术上的种种努力,介绍其研究成果,“人的主题”作为设计的本质提出,营建“室内设计”并发展到“室内环境设计”,及竞赛和评价机制的导入对专业发展的影响。使我国新时期以来,室内设计理论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呈现出清晰的思路。第五章,介绍了作为艺术设计中的室内设计艺术在市场运作中,行业组织、法律法规建设等方面的发展历程,并深入分析了多年来这一行业所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第六章,就室内设计中行业与其它行业之间的联系、影响以及室内设计本身技术层面的支持所带来的产业化进行把脉,以便于我们从中了解室内设计作为“艺术设计”传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所呈现的引领力量和自身的现代性特征。第七章,重点阐释室内设计由为少数人来享用的艺术走向民间生活,成为大众消费的一种方式。专业的室内设计推动了设计文化,从而影响了大众审美取向。政府与行业组织也积极地指导室内设计,充分体现出的人文关怀,也使得设计与消费、健康与审美,规范与标准等方面健康有序地发展。第八章,着重探讨了新时期中国室内设计专业进入成熟期后的种种反思和营建的努力。在立足于现实的背景下,拓展新的本土化的思考基础和室内设计发展途径,迎接新的世纪“中国设计”、“中国智造”的到来。第九章,着重探讨了新时期中国室内设计专业进入发展期后的种种反思和营建的努力。在立足于现实的背景下,拓展新的本土化的思考基础和室内设计发展途径,迎接新的世纪“中国设计”、“中国智造”的到来。论文的最后结论部分,对我国室内设计学科发展进行总结,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温故而知新”,正是因为这段历史的研究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我们应当从中可以获得不少的历史的经验和启示,为推动中国的室内实际进一步发展而追求和探索新的方向。

二、“全国矿山环境保护研讨会”在西安召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全国矿山环境保护研讨会”在西安召开(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期刊文献统计分析的陕西省当代建筑理论研究成果梳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对陕西省当代建筑理论的分析
        1.2.2 .文献计量学与建筑学科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2.研究对象的收集与分析
    2.1 .陕西省当代建筑理论研究成果的定义
        2.1.1 .期刊论文
        2.1.2 .会议论文
        2.1.3 .专业着作
    2.2 .资料收集流程
        2.2.1 .确定文献作者、研究机构
        2.2.2 .向时间的划分
        2.2.3 .期刊论文的收集
        2.2.4 .会议论文的收集
        2.2.5 .专业着作的收集
    2.3 .统计分析方法
        2.3.1 .外部数据特征分析
        2.3.2 .内容特征分析
        2.3.3 .相关应用软件的引入
    2.4 .本章小结
3.期刊文献的外部数据特征分析
    3.1 .期刊论文的外部数据特征分析
        3.1.1 .总体概况:期刊论文的总产量与年度变化
        3.1.2 .作者群及其单位、身份特征
        3.1.3 .论文关键词及其变化
        3.1.4 .来源期刊特征分析
    3.2 .会议论文的外部数据特征分析
        3.2.1 .总体概况:会议论文的产量与年度变化
        3.2.2 .作者群及其单位、身份特征
        3.2.3 .论文关键词分析
        3.2.4 .学术会议特征
    3.3 .专业着作的外部数据特征分析
        3.3.1 .总体概况:发文量和年度变化
        3.3.2 .作者群及其机构单位
    3.4 .本章小结
4.期刊文献的理论研究特征分析
    4.1 .陕西省建筑理论研究成果分类标准的确定
        4.1.1 .建筑理论分类的研究
        4.1.2 .陕西省建筑理论研究成果分类标准的确定
    4.2 .期刊论文的理论研究特征分析
    4.3 .会议论文的理论研究特征分析
    4.4 .专业着作的理论研究特征分析
    4.5 .本章小结
5.统计分析的总结呈现与背景解析
    5.1 .时代背景分析
        5.1.1 .主要政治经济背景
        5.1.2 .国内建筑思想概况
    5.2 .陕西省主要建筑理论研究工作汇总与解析
        5.2.1 .建筑理论研究总类
        5.2.2 .建筑设计
        5.2.3 .建筑历史
        5.2.4 .建筑技术
    5.3 .陕西省主要建筑理论工作者汇总
    5.4 .本章小结
6.结论
    6.1 .特征总结
        6.1.1 .总体特征
        6.1.2 .各时期特征总结
    6.2 .研究总结
    6.3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附录一 :陕西省建筑思想代表性学术成果
附录二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代表性学术成果
附录三 :陕西省建筑理论研究着作
附录四 :硕士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2)四川省主要矿山地质环境特征及其影响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现状
        1.1.1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研究现状
        1.1.2 生态地球化学研究现状
    1.2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3.3 技术路线
    1.4 论文完成的工作量
    1.5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四川省区域概况
    2.1 自然地理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3 气候
        2.1.4 水文
    2.2 地质环境背景
        2.2.1 地层岩性
        2.2.2 地质构造
        2.2.3 水文地质
        2.2.4 工程地质
        2.2.5 地质环境
第3章 四川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3.1 矿产资源概况
        3.1.1 矿产资源种类
        3.1.2 矿产资源储量
        3.1.3 矿产资源分布特征
    3.2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3.2.1 矿产资源开发种类及经济指标
        3.2.2 矿山企业基本情况
第4章 四川省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4.1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及分布特征
        4.1.1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
        4.1.2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分布特征
    4.2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4.2.1 矿山地质灾害
        4.2.2 地下含水层的影响
        4.2.3 地形地貌景观及土地破坏概况
        4.2.4 废水废液固体废弃物及其影响
        4.2.5 小结
第5章 全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5.1 评价单元确定与评价因子选择
        5.1.1 评级单元确定
        5.1.2 评价指标选择
        5.1.3 指标权重确定
    5.2 评价结果
第6章 代表性矿区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以川南喀斯特高背景区为例
    6.1 元素含量特征
    6.2 土壤环境背景值研究
        6.2.1 区域性或全国性土壤背景值
        6.2.2 深层土壤值
        6.2.3 相关规范标准
        6.2.4 无污染对照区
        6.2.5 研究区背景值计算
    6.3 土壤污染质量评价
        6.3.1 污染等级划分标准
        6.3.2 污染等级判别标准
        6.3.3 单项污染指标
        6.3.4 综合评价
第7章 典型单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以攀西某铜矿山为例
    7.1 矿山基本情况
    7.2 重金属污染地积指数评价
    7.3 重金属元素的垂直分布特征
    7.4 重金属污染的成因分析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6)我国矿产资源开发整合要素和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1.1 选题背景
        1.1.2 矿产资源开发整合的目的和意义
        1.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 核心概念界定
        1.2.1 并购、整合
        1.2.2 并购后整合
        1.2.3 矿产资源开发整合
        1.2.4 整合要素
        1.2.5 整合模式
        1.2.6 矿产资源开发整合绩效
    1.3 研究现状及综述
        1.3.1 国内外企业并购整合概况
        1.3.2 并购整合综述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2章 矿产资源开发整合的理论基础
    2.1 顶层设计理念
    2.2 效率理论
    2.3 可耗竭资源的最优耗竭理论
    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2.5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2.6 科学发展观理论
    2.7 矿业权相关者利益分析
    2.8 具有中国特色的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思路
第3章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整合现状
    3.1 矿山企业的特点
    3.2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状况概述
        3.2.1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3.2.2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方面存在的不足
    3.3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整合现状
        3.3.1 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政策和调研情况
        3.3.2 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取得的成效
        3.3.3 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存在的问题
    3.4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整合的基本特征
第4章 矿产资源开发整合要素探究
    4.1 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影响因素(概念模型)
    4.2 矿产资源要素整合
        4.2.1 我国矿产资源自然禀赋状况
        4.2.2 矿产资源要素整合要点
    4.3 技术要素整合
        4.3.1 整合实施方案科学合理规范
        4.3.2 专家指导组负责整合技术层面工作
        4.3.3 技术要素整合的原则
        4.3.4 技术要素整合要点
        4.3.5 技术要素整合程序
        4.3.6 技术要素整合实例
    4.4 人才和文化要素整合
        4.4.1 矿山人才要素整合
        4.4.2 矿山企业文化要素整合
第5章 矿产资源开发整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5.1 矿产资源开发整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目标
    5.2 矿产资源开发整合绩效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5.3 矿产资源开发整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5.4 矿产资源开发整合绩效评价方法概述
    5.5 AHP 在矿产资源开发整合绩效评价中的应用
        5.5.1 矿产资源开发整合绩效评价指标的识别
        5.5.2 评价指标的筛选
        5.5.3 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构成要素
        5.5.4 层次结构模型的建立
        5.5.5 构建判断矩阵并计算权重
第6章 矿产资源开发整合绩效评价实证研究
    6.1 选定评价对象
        6.1.1 内蒙古伊泰宝山矿区整合概况
        6.1.2 内蒙古伊泰宝山矿区整合后的矿山有关要素情况
    6.2 运用AHP 建立矿产资源开发整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权重
    6.3 评价指标度量基准的确定
        6.3.1 矿产资源开发整合绩效评价指标度量基准的选取
        6.3.2 确定评价标准
    6.4 矿产资源开发整合绩效评价
        6.4.1 确定权重
        6.4.2 评价及形成评价结果
第7章 对我国矿产资源开发整合的政策建议
    7.1 矿产资源开发整合要因地制宜
    7.2 矿产资源开发整合纳入“一张图”管理
    7.3 建立从源头上防止矿山布局不合理的长效机制
    7.4 减少整合工作中的行政行为
    7.5 注重矿山人才和文化等多要素整合
    7.6 采取多种手段和模式推进整合工作
    7.7 完善矿产资源开发整合的法规政策和制度建设
第8章 结束语
    8.1 基本结论
    8.2 创新点
    8.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发表论文情况
附录1 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影响因素排序调查问卷
附录2 影响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效果要素调查问卷
附录3 伊泰集团宝山煤矿资源整合技改调查问卷
附录4 论文作者工作简历

(10)新时期30年室内设计艺术历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概念话语
    (二) 现实记忆
    (三) 史学思考
一、室内设计的自觉意识
    (一) “十大建筑”与室内装饰艺术的初生
    (二) “国际机场壁画”与绘画装饰艺术的发展
    (三) “广告”对“工艺美术”设计意识的催生
二、室内设计业的市场化崛起
    (一) 思想解放与理性回归
    (二) 建筑设计的发展与室内设计理念的生成
    (三) 室内设计行业的生成与市场化
三、探索中前进的室内设计教育
    (一) 从工艺美术到艺术设计教育
    (二) 设计教育的实践与创新
    (三) 设计教育的交流与合作
四、设计艺术的“西学东渐”
    (一) 渐行渐近的国外设计思潮
    (二) 室内设计的现实走向
    (三) 全球化语境下的本土化反思
五、设计艺术的学术拓展与反思
    (一) 概念的确立与演变
    (二) 在交流中日渐成熟的艺术设计
    (三) 实践与理论的互促——室内设计的创作与竞赛
    (四) 室内设计与人的主题
六、走向规范化的室内设计业
    (一) 发展中的行业组织
    (二) 室内设计业的市场化
    (三) 走向规范的必然选择
七、室内设计的硬件与软件
    (一) 各类相关行业间的互动与实践
    (二) 设计表现与设计艺术的重构
八、室内设计与大众消费
    (一) 室内设计走向民众生活
    (二) 室内设计与大众消费
    (三) “发烧”、反思与务实
九、发展期的设计艺术
    (一) 外来经验的本土转换
    (二) 生存的欲求与应对
    (三) 消费时代的室内设计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四、“全国矿山环境保护研讨会”在西安召开(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期刊文献统计分析的陕西省当代建筑理论研究成果梳理[D]. 田晓鹤.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2]四川省主要矿山地质环境特征及其影响评价[D]. 刘记. 成都理工大学, 2016(05)
  • [3]焊接专业60年暨陕西省焊接学会50周年纪念[A]. 刘金合,王士元,李丁昌. 第四届数控机床与自动化技术高层论坛论文集, 2013
  • [4]煤炭资源城市生态恢复治理补偿机制的探讨[J]. 纪万斌. 今日国土, 2010(12)
  • [5]附录6 当代中国矿山地质工作大事记[A]. 矿山地质专业委员会办公室. 中国实用矿山地质学(下册), 2010
  • [6]我国矿产资源开发整合要素和绩效研究[D]. 张福良.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0(05)
  • [7]“全国矿山环境保护研讨会”在西安召开[J]. 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矿山环境项目组. 西北地质, 2003(04)
  • [8]第三届全国环境工程地质学术研讨会论文综述[J]. 孙玉科,许兵,李毓瑞.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1996(02)
  • [9]变革 扶持 普及 承担——2010年中国媒体发展盘点[J]. 强月新,熊燃. 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 2011(00)
  • [10]新时期30年室内设计艺术历程研究[D]. 董赤. 东北师范大学, 2010(11)

标签:;  ;  

“全国矿山环境保护研讨会”在西安召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