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草原牧区居民13种慢性病流行病学调查

内蒙古草原牧区居民13种慢性病流行病学调查

一、内蒙古草原牧区居民13种慢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谭思悦[1](2021)在《内蒙古地区糖尿病患病的地理分布及与结核病暴露情况的关系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内蒙古地区糖尿病的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探索内蒙古地区可能存在结核病与糖尿病重叠的区域,分析不同水平的结核病暴露情况对糖尿病患病风险的影响,为糖尿病的区域化管理和防控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本研究基于中国成年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内蒙古地区项目,从个体角度及不同特征人群角度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核病暴露情况与糖尿病患病之间的关系及差异性,并探索不同水平结核病暴露情况与糖尿病的患病风险;采用空间相关分析及空间扫描统计分析内蒙古地区糖尿病及结核暴露情况的聚集地区,探索是否具有重叠区域。结果:内蒙古地区糖尿病患病率为8.5%,标准化患病率为6.4%,结核病暴露情况为每10万人口中有54.4人患有结核病,其中地区、居住地、年龄、高血压、血脂异常、腰围以及结核病暴露情况是糖尿病的影响因素。结核病暴露情况与糖尿病患病呈正相关性(rs=0.15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东部地区(OR=1.038)、年龄为34-44岁的人群(OR=1.106)、静息时间≤2h(OR=1.048)的受访者在结核病暴露环境中患糖尿病的风险较高;空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糖尿病患病率存在正向相关关系,聚集区域主要集中在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及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区域性结核病流行和糖尿病的患病在部分地区存在地理重叠:西部包头市土默特右旗苏波盖乡周围区域,东部地区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市红旗街道及免渡河镇周围区域存在高结核病暴露和高糖尿病患病人群共存的聚集现象,而在东部地区赤峰市巴林右旗巴彦琥硕镇、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市乌奴耳镇以及中部地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桑宝拉格苏木乡地区,糖尿病患病率和结核病暴露情况均处于较低水平;糖尿病患病风险随每10万人口结核病暴露人数的三分位数由低到高(T1~T3)呈上升趋势(Ptrend=0.004)。结论:内蒙古地区糖尿病流行情况居全国中等水平,结核病暴露情况与糖尿病患病风险增加相关,部分地区糖尿病患病与结核病暴露存在地理一致性,表明每个地区可能需要实施更合适其独特流行病学背景的控制策略,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将公共卫生政策和行动针对不同的糖尿病和结核病患病情况进行调整,合理配置相关医疗资源,预防疾病的双重流行。

娜仁格日乐[2](2020)在《赤峰旗县居民选择蒙医就诊行为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文研究分析赤峰旗县居民选择蒙医就诊行为影响因素,从不同角度了解赤峰旗县居民选择蒙医就诊行为的影响因素,找出关键因素、重要因素,为旗县基层医疗提升服务水平,蒙医医疗机构更好地服务基层居民医疗需求,为制定基层蒙医医疗卫生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赤峰市旗县居民选择二级、三级蒙医医疗机构就诊行为进行单因素分析,从一般人口统计学特征、选择蒙医就诊的原因、获得过蒙医治疗情况、蒙医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情况、蒙医治疗疗效的评价、参加医疗保险情况、信息获取途径等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和多元主成分分析法,对选择二级、三级蒙医医疗机构的就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赤峰市旗县现场调查收集了 3164份问卷,其中阿鲁科尔沁旗617人、巴林左旗642人、巴林右旗698人、翁牛特旗697人、克什克腾旗510人;选择三级蒙医医疗机构就诊的人数有1850人,占58.47%;选择到二级蒙医医疗机构就诊的人数是1314人,占41.53%。经过描述性单因素统计分析显示,蒙医传统医学是赤峰地区的亮点,蒙医传统医学的诊疗特色是疗效好、从根上治病、副作用小,医疗服务态度影响基层居民蒙医就诊行为,赤峰旗县居民认同蒙医治疗疗效,需要完善商业保险保障功能,加大力度宣传蒙医特色、提高基层居民对蒙医的认识;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旗县居民选择蒙医的影响因素均值最高的是疾病,与疾病有关的影响因素指标包含慢性疾病、疑难杂症、老年病、预防保健、康复治疗、所患疾病的治疗上疗效显着,由此可见疾病因素是居民选择蒙医重点考虑的因素,也是重要因素。多元主成分分析显示,将29个就诊行为影响因素提炼出来11个因子,29个因素降成为11个主成分,从而将29个影响因素归入11大类因子中,11大类因子进一步归类,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客观因素有:蒙医医疗机构因子、蒙医医师权威性因子、医疗技术因子、环境因子、疾病因子、慢性病因子、蒙医服务能力因子、蒙医医师资历因子等8个因子,主观因素有个体主观因子、蒙医素养因子、就医便利因子等3个因子。结论:蒙医就诊行为关键影响因素是蒙医医疗机构因素,重要影响因素是疾病因素和蒙医传统医学的诊疗特色,蒙医医疗服务能力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居民选择蒙医就诊行为。居民主要是从小牧区长大获取蒙医的有关知识和信息,赤峰旗县居民的成长环境对蒙医知识的获得关键途径,说明对于蒙医自我宣传方面还存在不足。获取蒙医信息的途径相比,居民通过亲人或他人介绍和经常就诊蒙医来获取就诊蒙医医疗机构的信息。因此,加大力度宣传蒙医特色,研究和干预基层居民选择蒙医就诊行为,促进蒙医药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服务全民健康,提高基层居民对蒙医认识重要的实际意义。

舒德[3](2020)在《健康传播视域下蒙古族慢性病患者媒介接触与使用行为研究》文中认为由于生活环境,文化习俗等因素,我国蒙古族慢性病发病率较高,因而,从健康传播学的视角关注蒙古族慢性病患者的媒介接触与使用行为,是民族地区健康传播学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研究的问题有四:一是内蒙古地区蒙古族人口健康现状;二是蒙古族慢性病患者媒介接触与使用行为;三是蒙古族慢性病患者媒介接触与使用影响因素;四是提出相应对策及建议。本文研究发现,蒙古族慢性病患者对健康信息的需求较高,但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及关注度都不太理想,患者对媒介健康信息的信任程度和信息传播方式的选择与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以及居住环境有密切关系。基于以上情况,本文提出两点建议:一是通过大众媒介传播慢性病相关知识,提高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素养;二是加强媒介对慢性病相关信息的传播频率,根据患者特点精准投放健康信息,使不同患者都能够及时获取所需信息,从而改善健康状况。

李文娟[4](2020)在《网络互动式健康教育在蒙古族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内蒙古地区蒙古族高血压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自我效能、生活质量及服药依从性的现状水平;探讨通过网络互动式的健康教育对蒙古族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疾病相关知识、自我效能、生活质量、服药依从性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的作用,为内蒙古地区蒙古族高血压现状情况提供最新资料,为蒙古族高血压人群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抽取2019年1月-11月于呼和浩特市某三甲医院体检中心体检及就诊的138名蒙古族高血压患者。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自制)、高血压知识问卷、高血压自我效能问卷、服药依从性量表、中国心血管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CC),使用平均数±标准差描述血压值、自我效能水平、生活质量水平、高血压相关知识满意度得分情况,使用频数、构成比描述患者一般资料及服药依从性。2.将138例蒙古族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奇数分入实验组,偶数分入对照组,最终失访2例,共有136例完成全部干预。实验组实施网络互动式健康教育方案,该方案以微信平台为依托,联合微信助手、蒙科立特输入法等软件,结合CICARE沟通模式,对蒙古族高血压患者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连续、动态、网络化的健康教育。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方式,在建立微信群之日及三个月后使用与第一部分完全一致的量表进行评价,且在干预三个月后增加满意度量表对此次健康教育满意度进行评价。用量化后资料建立数据库,比较并分析结果。结果1.本部分为描述性研究,共调查患者144例,无效问卷6例,最终收回138例有效问卷,具体结果如下:(1)蒙古族高血压患者相关知识平均分为5.97±1.26分,处于中等水平。(2)蒙古族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平均分为26.76±3.37分,处于中等水平。(3)蒙古族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总分为75.96±19.75分,与国家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常模基本一致。(4)138例蒙古族高血压患者中,服药依从性总体处于中下水平。2.本部分为类实验研究,共纳入138例患者,失访2例,最终完成本次研究共136例患者,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是否喝酒、体质指数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结果具体如下:(1)血压:干预前,两组基线齐(P<0.05);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蒙古族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效果更显着(P<0.05)。(2)高血压相关知识:干预前,两组基线齐(P<0.05);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的高血压相关知识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效果更显着(P<0.05)。(3)自我效能:干预前,两组基线齐(P>0.05);干预后,遵医行为维度与药物治疗维度两组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健康行为维度的得分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日常生活维度与总分的得分,对照组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生活质量:干预前,两组基线齐(P>0.05);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生活质量总分、体力、病情、一般生活、社会心理、工作状况的得分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医疗维度,两组干预后与干预前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效果更显着(P<0.05)。(5)服药依从性:干预后实验组服药依从性好的患者由16人(23.5%)增加到41(60.3%);服药依从性中等的患者由35人(51.5%)减少为24人(35.5%);服药依从性差的患者由17人(25%)减少到3人(4.4%);干预后对照组服药依从性好的患者由14人(20.6%)增加到27人(39.7%);服药依从性中等的患者由39人(57.4%)减少为32人(47.1%);服药依从性差的患者由15人(22%)减少到9人(13.2%);两组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效果更显着(P<0.05)。(6)满意度:实验组与干预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蒙古族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相关知识处于中等水平、自我效能处于中等水平、服药依从性总体处于中下水平、生活质量水平与国家高血压常模基本一致。2.网络互动式健康教育能有效控制蒙古族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提高高血压相关知识的水平,服药依从性水平且干预效果优于常规健康教育;有效提高蒙古族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中的日常生活、遵医行为、药物治疗维度及总分的得分且干预效果优于常规健康教育,但该健康教育对自我效能健康行为维度的得分无提高,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有效提高生活质量中的医疗情况的得分,但是对于生活质量总分及体力、病情、一般生活、社会心理、工作状况五个维度的得分无提高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网络互动式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蒙古族高血压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唐天才[5](2020)在《四川省石渠县牦牛源蜱种鉴定及其携带巴尔通体、无形体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分子检测》文中研究指明蜱是一类寄生于脊椎动物体表的专性吸血性寄生虫,目前在全球已经发现800多种蜱,并且已经确定蜱至少能传播217种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给人类健康及畜牧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迄今为止,有关石渠县蜱的种类及携带病原情况的资料一片空白,因此本研究旨在掌握石渠县蜱种类及携带病原的种类、感染情况和分子特征,为进一步完善相应的蜱媒病防控措施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采集石渠县8个地点牦牛体表寄生蜱,对采集到的蜱进行形态学鉴定以及线粒体16S rRNA和COI基因的分子生物学鉴定,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再采用PCR检测技术,分别特异性扩增巴尔通体的gltA和rpoB基因、无形体的16S rRNA基因、立克次体的ompA和ompB基因片段、土拉菌和鼠疫耶尔森菌,并对阳性产物测序,再进行系统发育分析,最后统计分析病原的感染情况。结果:1)蜱种类:共采集1352只蜱,经鉴定为青海血蜱和西藏革蜱,其中青海血蜱394只,占29.13%;西藏革蜱958只,占70.87%,为优势种。2)病原检测结果:PCR检测结果显示,石渠县蜱传巴尔通体、无形体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阳性率分别为25.96%(351/1352)、15.60%(211/1352)和49.48%(669/1352),而鼠疫耶尔森菌和土拉菌均为阴性。巴尔通体在青海血蜱和西藏革蜱的阳性率分别为47.46%(187/394)、17.12%(164/958);无形体在青海血蜱和西藏革蜱的阳性率分别为14.21%(56/394)、16.18%(155/958);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在青海血蜱和西藏革蜱的阳性率分别为57.36%(226/394)、46.24%(443/958)。序列进化分析表明,综合巴尔通体gltA和rpoB基因,共获得2种巴尔通体(Bartonella melophagi、B.grahamii);4种无形体的16S rRNA基因序列(Anaplasma bovis、A.ovis、A.phagocytophilum、Ehrlichia Shiqu1);综合斑点热群立克次体ompA和ompB基因,获得2种斑点热群立克次体(Candidatus.Rickettsia longicornii、R.raoultii)。3)混合感染统计结果:石渠县蜱传巴尔通体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巴尔通体与无形体、斑点热群立克次体与无形体和巴尔通体、斑点热群立克次体与无形体的混合感染阳性率分别为10.72%(145/1352)、2.96%(40/1352)、10.58%(143/1352)和1.78%(24/1352)。巴尔通体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在青海血蜱和西藏革蜱的混合感染阳性率分别为14.21%(56/394)、9.30%(89/958);巴尔通体与无形体在青海血蜱和西藏革蜱的混合感染阳性率分别为3.81%(15/394)、2.61%(25/958);斑点热群立克次体与无形体在青海血蜱和西藏革蜱的混合感染阳性率分别为9.64%(38/394)、10.97%(105/958);巴尔通体、斑点热群立克次体与无形体在青海血蜱和西藏革蜱的混合感染阳性率分别为3.05%(12/394)、1.25%(12/958)。结论:石渠县存在青海血蜱与西藏革蜱,其中西藏蜱为优势蜱种,分布于本调查中的7个乡(除真达乡),而青海血蜱仅分布于海拔相对较低的半农牧区的3个乡。首次在石渠县蜱体内检测到巴尔通体、无形体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并存在混合感染。

贾卓娅[6](2019)在《性病防治与牧区社会重构 ——以1950-1966年内蒙古为例》文中指出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性病(尤其是梅毒)在内蒙古牧区呈现燎原之势,一时难以遏制,不仅严重摧残牧民身体健康,危及民族繁衍,而且阻碍了牧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牧区性病泛滥有其背后复杂深刻的因素。首先,封建反动统治下的牧区经济长期处于停滞和萎缩的状态,公共卫生资源异常匮乏,广大牧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无力接受正规治疗,这是性病肆虐的经济基础。其次,牧区教育水平相对落后,牧民对性病缺乏科学认识,这成为性病在牧区流行的思想根源。再次,牧区传统宗教(喇嘛教)束缚力和惩戒力减弱,婚姻出现畸形化,加之内蒙古地区娼妓业较为兴盛,这成为性病蔓延的现实条件。内蒙古牧区性病流行的严重现实折射出牧区社会存在的诸多问题,因此性病不单单再是个人身体上的疾病,而是一种社会疾病。为全面消除性病影响,从1950年起,党和政府在牧区开展了性病防治工作,通过开展宣传动员,组建防治机构,培训防治人员,分阶段进行普查普治、复查复治和补查补治等工作,至1966年牧区重新出现了人丁兴旺、牲畜发达的欢腾景象。性病防治工作作为针对个体的医疗实践,解放了牧区人民的身体;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政权对牧区社会的重构实践,解放了受性病束缚的牧区经济,推动了牧区党的基层组织和政权建设,实现了牧区传统文化的适时转变和牧区社会建设事业的有序开展。牧区性病问题的解决不仅是针对个体的医疗实践活动,更是国家政权干预下社会问题解决的重要实践。基于此,本文试图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视角入手,通过对档案和文献资料的挖掘整理,理清1950-1966年内蒙古牧区性病防治的历史史实,思考和探究性病防治与牧区社会重构之间的紧密关联。

陆兴洁[7](2019)在《蜱传森林脑炎病毒(TBEV)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蜱传脑炎(TBE)又称森林脑炎,是由森林脑炎病毒(TBEV)经蜱媒介传播所导致的大脑中枢神经性疾病,TBEV隶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犬、羊、牛、马等家畜均为该病的传播宿主。蜱叮咬健康的家畜,病毒随着蜱的唾液流进家畜的血液使其患病,还会直接或间接的将病毒传染给人群。人一旦感染上该病毒,重者会出现高烧、意识模糊、四肢肌肉瘫痪及脑膜刺激征等病症,对生命健康构成极大威胁。因此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对TBEV成本低且快速精准的检测方法,为蜱传病防控奠定基础。TBEV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成功制备了TBEV标准品,确定了反应条件和反应体系。对获得的标准品进行荧光定量检测后成功建立标准曲线,且相同稀释梯度间变异系数均低于2%,表明此方法稳定性良好。将标准质粒按(108拷贝/μL101拷贝/μL)梯度稀释,进行荧光定量PCR和半巢式PCR检测并比较其敏感性,结果显示,荧光定量PCR检测下限可达101拷贝/μL,灵敏度比半巢式PCR高10倍。选用沙粒病毒(LCMV)、发热板血小板(SFTSV)和TBEV毒株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仅TBEV出现特异性扩增,其它毒株均不能产生扩增,表明此方法特异性良好。TBEV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应用。对在内蒙古地区采集的155份牛血清样本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和半巢式PCR检测。结果显示,155份牛血清样本里荧光定量PCR检测出阳性样本22份,阳性率为14.19%,半巢式PCR检测出阳性样本14份,阳性率为9.03%,两者一致率为63.64%,经测序结果显示36份阳性样本均感染TBEV。证明此方法检测敏感性强,可应用于TBEV的临床诊断及病原的定量分析。综上所述,此方法的建立为TBEV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医学诊断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和支持。

蔡其刚[8](2019)在《青南儿童棘球蚴病调查分析及AE免疫学诊断、代谢组学研究》文中指出棘球蚴病又称包虫病,是由棘球属绦虫的幼虫-棘球蚴寄生于人及其它动物的肝脏、肺脏等组织器官而引起的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青海省是全国罕见的棘球蚴病的高发区,流行区域主要分布于玉树藏族自治州和果洛藏族自治州各县。两型棘球蚴病(CE/AE)混合流行,且流行程度高、疫情严重。为了摸清青海南部地区儿童棘球蚴病的流行状况和流行特征、青海田鼠Em感染情况及其病原学特征、探索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早期诊断技术,本研究对青海南部地区儿童棘球蚴病的感染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对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的青海田鼠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并进行了Em青海田鼠株的分离、鉴定;利用分离、鉴定的青海田鼠株Em,表达和纯化了EmAgB3和EmAgB3-GGGS-Em18两个蛋白,并利用纯化的这两个蛋白分别进行了ELISA和胶体金免疫试纸条检测方法的探索;利用分离鉴定的Em青海田鼠株构建了Em沙鼠感染模型,并对构建的Em沙鼠感染模型进行了肝脏、脾脏和血浆代谢组学研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采用影像学和血清学诊断方法,对青海南部地区儿童棘球蚴病感染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明确了该区域儿童棘球蚴病的流行分布情况和特征。这对患棘球蚴病儿童采取早期诊断和制定最佳治疗方案,保障患病儿童尽早地正常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健康的儿童,也可以尽早地进行预防、保健及调理。(2)通过对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的青海田鼠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从捕获的50只青海田鼠中分离、鉴定得到了11株Em,Em感染率为22%。通过对其进行分子生物学分析,确定了Em青海田鼠分离株为亚洲型,且存在不同核苷酸位点的变异。该研究发现进一步确立了青海田鼠作为Em中间宿主在流行病学上的重要地位,这为在该地区通过控制青海田鼠的数量来降低人感染AE的风险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思路。(3)通过提取Em青海田鼠分离株的基因组DNA,综合利用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技术,克隆、表达和纯化了EmAgB3蛋白和EmAgB3-GGGS-Em18蛋白,获得了高纯度和高浓度的重组蛋白(EmAgB3蛋白的浓度为1.05 mg/mL,EmAgB3-GGGS-Em18蛋白浓度为0.5 mg/mL)。另外,通过利用3C酶酶切的方式,成功将重组EmAgB3蛋白的GST标签进行了切除。进行了纯化和蛋白复性,使其最大程度地恢复了天然EmAgB3蛋白的空间结构和生物学特性,为进一步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结构、功能和应用研究奠定了物质基础。(4)通过对重组EmAgB3蛋白和重组EmAgB3-GGGS-Em18蛋白进行ELISA和胶体金试纸条技术的包装,分别建立了ELISA和胶体金免疫试纸条的诊断方法。经特异性、敏感性和符合性试验,均具有非常良好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5)通过将分离鉴定的Em青海田鼠分离株进行腹腔接种沙鼠的方式,成功构建了Em沙鼠感染模型,感染率高达100%。这为将来进行更深入的针对Em青海田鼠分离株的生物学研究奠定了种子基础。(6)采集了Em沙鼠模型和正常沙鼠对照的肝脏、脾脏和血浆样本,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分析技术,分别对采集的样本进行了非靶标代谢组学研究,筛选获得了数量众多的差异代谢物。肝脏代谢组学分析显示:在肝脏中检测到10493个代谢物,从中筛选出1509个差异代谢物。其中309个代谢物较正常肝脏代谢物上调,1200个代谢物下调;脾脏代谢组学分析显示:在脾脏中检测到8679个代谢物,从中筛选出1111个差异代谢物。其中586个代谢物较正常脾脏代谢物上调,525个代谢物下调;血浆代谢组学分析显示:在血浆中检测到4085个代谢物,从中筛选出316个差异代谢物。其中200个代谢物较正常血浆代谢物上调,116个代谢物下调。这些代谢组学的数据,为将来开展针对特异性代谢物的研究、筛选药物作用靶点和代谢通路提供了参考。

韩蓉[9](2018)在《青海省硬蜱多样性及蜱传病原基因多态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青海省是我国顶层战略部署“一带一路”和“三江源生态保护”项目中的重点区域,随着经济带和保护区的发展,人员物资的流动,蜱及蜱媒病严重威胁着人和动物的健康,研究该地区蜱种及蜱携带病原的多样性和病原基因的多态性,评估蜱传病原对生态环境和公共卫生安全影响的风险因素,为青海省及周边国家制定防控策略提供数据支撑,对深入了解我国蜱种及蜱传疫病有着深远的意义。本研究在青海省选取22个县市作为采样点,采用布旗法和人工诱捕法共采集1104只自然界游离的饥饿成蜱;通过传统形态学鉴定并结合16S rRNA、COI和ITS2基因的分子学鉴定得出有3属7种蜱,分别为青海血蜱(454/1104)、丹氏血蜱(42/1104)、西藏血蜱(2/1104)、阿坝革蜱(263/1104)、草原革蜱(246/1104)、森林革蜱(94/1104)和草原硬蜱(3/1104)。采用PCR和RLB技术对鉴定的蜱种进行无浆体(羊无浆体、边缘无浆体、牛无浆体、嗜吞噬细胞无浆体)、立克次体、伯氏疏螺旋体、梨形虫和蜱传新发病原(山羊无浆体、Colpodella spp.病原)的分子检测。PCR检测结果显示:羊无浆体的感染率为5.6%、牛无浆体为11.1%、嗜吞噬细胞无浆体为3.1%、立克次体为44.7%、伯氏疏螺旋体为5.6%、梨形虫病为22.9%、山羊无浆体为4.5%、Colpodella spp.病原为1.6%,没有检测到边缘无浆体病原。阳性样品进一步利用基因测序进行蜱传病原的种类确定,获得4种羊无浆体的MSP4基因序列;5种牛无浆体的16S rRNA基因序列;3种嗜吞噬细胞无浆体的16S rRNA基因序列;6种不同的立克次体gltA和ompA基因序列(Rickettsia sibirica subsp.sibirica BJ-90、R.raoultii、Candidatus rickettsia tibetani、Candidatus rickettsia gannanii Y27菌株和F107菌株、Rickettsia sp.10CYF);2种伯氏疏螺旋体的fla基因序列(Borrelia burgdorferi s.s、B.garinii);3种巴贝斯虫(Babesia motasi-like、B.canis、B.caballi)和5种泰勒虫(Theileria sinensis、T.uilenbergi、T.luwenshuni、T.ovis、T.annulata)的18S rRNA基因序列;2种山羊无浆体的gltA、16S rRNA和groEL基因序列;3种Colpodella spp.病原的18S rRNA基因序列。RLB方法检测结果显示:在青海地区检测到4种伯氏疏螺旋体(B.burgdorferi、B.garinii、B.afzelii、B.valaisiana)及4种混合感染类型(“B.burgdorferi+B.garinii”、“B.garinii+B.valaisiana”、“B.burgdorferi+B.garinii+B.afzelii”、“B.burgdorferi+B.garinii+B.afzelii+B.valaisiana”)。检测到6种梨形虫(B.matasi-likeLT/TZ、T.annulata、T.uilenbergi、T.luwenshuni、T.ovis、T.sinensi)及3种混合感染类型(B.matasi-like+T.luwenshuni、T.uilenbergi+T.annulata、T.uilenbergi+T.luwenshuni)。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检测病原获得的数据进行疫病风险评估,分析得出影响疫病高发的风险因素。对青海省分布的羊无浆体MSP1a基因重复序列多态性分析,在采集的蜱体内获得34条MSP1a基因的核酸序列,鉴定出20条不同的MSP1a基因N’端的氨基酸重复类型,分析得出18种含有不同的氨基酸重复类型组合的羊无浆体菌株型。在全国12个省份24个地区采集的552份羊DNA样品中,获得44条MSP1a基因的核酸序列,鉴定出24条不同的MSP1a基因N’端的氨基酸重复类型,分析得出19种含有不同的氨基酸重复类型组合的羊无浆体菌株型。

王露冰[10](2017)在《鄂尔多斯市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及其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城镇化己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少数民族地区的城镇化进程也在随着全国的城镇化潮流不断推进,但是要注意到,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会对生态环境产生许多重要的影响,同时生态环境在建设方面也要依存于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资金、人力、物力的支持。可以说,城镇化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是既可以互相促进,又可以同时互相影响的。在以生态环境作为载体的情况下,保持城镇化在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能量和源源不断的活力,需要更多考虑到的就是将城镇化的发展问题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和保护统一起来。本文以城镇化发展的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与现状分析,以及对其产生的各种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针对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以求促进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及推动其相关领域研究。具体而言,全文研究遵循如下思路:(1)详细说明基础概念;(2)简析鄂尔多斯市城镇化进程与生态环境现状主要特征;(3)概述鄂尔多斯市城镇化进程中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并从生态民族学视角对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4)针对目前鄂尔多斯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发展情况以及二者相互协调发展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二、内蒙古草原牧区居民13种慢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内蒙古草原牧区居民13种慢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内蒙古地区糖尿病患病的地理分布及与结核病暴露情况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研究背景与目的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数据来源
    2.2 变量的测量及定义
    2.3 统计分析
    2.4 空间统计分析
3.研究结果
    3.1 一般情况描述
    3.2 糖尿病的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3.3 结核病暴露情况与糖尿病患病率的相关性
    3.4 结核病暴露情况与糖尿病患病的相对风险
    3.5 空间统计分析
    3.6 结核病暴露情况与糖尿病的关系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糖尿病患病率与结核病发病率关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附录 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个人问卷

(2)赤峰旗县居民选择蒙医就诊行为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内容
    3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4 质量控制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1 描述性统计分析
    2 选择不同蒙医医疗机构就诊行为影响因素的单因素统计分析
    3 选择不同蒙医诊疗机构就诊行为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4 蒙医诊疗机构就诊行为影响因素的主成分分析法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就诊行为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作者简介

(3)健康传播视域下蒙古族慢性病患者媒介接触与使用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及理论依据
一、健康传播视域下蒙古族慢性病患者基本情况分析
    (一)基本情况分析与研究对象选择
        1.基本情况分析
        2.研究对象选择
    (二)蒙古族慢性病患者特征
        1.性别分析
        2.年龄分析
        3.职业情况分析
        4.发病季节性分析
二、蒙古族慢性病患者媒介接触与使用行为分析
    (一)调查问卷设计
        1.问卷设计
        2.调研结果
        3.调查对象患病情况
    (二)蒙古族慢性病患者健康信息认知分析
        1.信息关注度
        2.健康知识储备
    (三)蒙古族慢性病患者健康信息接触态度分析
        1.媒介权威性
        2.患者对媒介的信任度
    (四)蒙古族慢性病患者健康信息使用行为分析
        1.媒介使用效果
        2.媒介使用习惯
三、蒙古族慢性病患者媒介接触与使用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一)患者自身健康评估
    (二)媒介传播方式
    (三)民族习俗
四、对策建议
    (一)合理调配老年慢性病群体的媒介宣传平台
    (二)了解受众需求精准投放健康信息
    (三)树立媒介工作者正确健康观
    (四)搭建社区健康交流平台,完善医疗互动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网络互动式健康教育在蒙古族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蒙古族高血压患者相关知识、自我效能、生活质量、服药依从性现状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网络互动式健康教育在蒙古族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1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缩略语/符号说明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5)四川省石渠县牦牛源蜱种鉴定及其携带巴尔通体、无形体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分子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蜱分类及蜱传病的研究进展
    1. 蜱分类研究进展
        1.1 蜱的概述
        1.2 蜱分类鉴定方法
        1.2.1 传统分类鉴定方法
        1.2.2 现代分类鉴定方法
        1.3 蜱类分布
        1.3.1 我国蜱类分布
        1.3.2 我国青藏高原蜱类分布
    2. 主要蜱传病原
        2.1 巴尔通体
        2.2 立克次体
        2.3 无形体
        2.4 土拉弗朗西斯菌
        2.5 鼠疫耶尔森菌
    3.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2章 四川省石渠县牦牛体表寄生蜱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蜱虫采集
        1.1.2 主要试剂及配制
        1.1.3 主要仪器
        1.1.4 主要耗材
        1.2 方法
        1.2.1 形态学鉴定
        1.2.2 分子生物学鉴定
        1.2.2.1 虫体组织DNA提取
        1.2.2.2 PCR引物的选择
        1.2.2.3 PCR反应体系
        1.2.2.4 PCR反应条件
        1.2.2.5 琼脂糖凝胶电泳
        1.2.2.6 测序及结果分析
    2 结果
        2.1 蜱形态特征
        2.1.1 青海血蜱(Haemaphysalis qinghaiensis)
        2.1.2 西藏革蜱(Dermacentor everestianus)
        2.2 蜱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与遗传进化分析
        2.2.1 COI基因和16S rRNA基因扩增结果
        2.2.2 COI基因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2.2.2.1 青海血蜱16S rRNA基因分析
        2.2.2.2 青海血蜱COI基因分析
        2.2.2.3 西藏革蜱16S rRNA基因分析
        2.2.2.4 西藏革蜱COI基因分析
        2.3 样本鉴定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3章 蜱传巴尔通体、无形体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分子检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虫体组织DNA提取
        1.2.2 PCR引物的选择
        1.2.3 PCR反应体系
        1.2.4 PCR反应条件
        1.2.5 琼脂糖凝胶电泳
        1.2.6 序列分析及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蜱传病原基因扩增结果
        2. 2 巴尔通体、无形体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遗传进化分析
        2.2.1 巴尔通体gltA基因遗传进化分析
        2.2.2 巴尔通体rpoB基因遗传进化分析
        2.2.3 无形体16S rRNA基因遗传进化分析
        2.2.4 斑点热群立克次体ompA基因遗传进化分析
        2.2.5 斑点热群立克次体ompB基因遗传进化分析
        2. 3 巴尔通体、无形体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检测结果
        2.3.1 各采样点巴尔通体、无形体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感染情况
        2.3.2 不同蜱种的巴尔通体无形体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感染情况
        2.3.3 同一地点不同蜱种的巴尔通体感染情况分析
        2.3.4 巴尔通体、无形体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混合感染情况
    3 讨论
        3.1 巴尔通体的讨论分析
        3.2 无形体的讨论分析
        3.3 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讨论分析
        3.4 巴尔通体、无形体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混合感染分析
    4 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已发表的文章
致谢

(6)性病防治与牧区社会重构 ——以1950-1966年内蒙古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理论依据与研究方法
        1.3.1 理论依据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创新点
    1.5 资料来源与相关概念界定
        1.5.1 资料来源
        1.5.2 相关概念界定
2 牧区性病的流行
    2.1 牧区性病流行的严重现实
        2.1.1 性病流行的概况
        2.1.2 性病流行的特点
        2.1.3 性病流行的危害
    2.2 牧区性病流行的成因
        2.2.1 经济基础:牧区卫生资源缺失和牧民生活水平低下
        2.2.2 思想根源:牧区民众对性病缺乏科学认识
        2.2.3 现实条件:牧区宗教束缚力减弱和婚姻出现畸形化
3 牧区性病的防治
    3.1 牧区性病问题进入新政权的视野
        3.1.1 政府对性病问题的关注
        3.1.2 性病防治前的准备工作
    3.2 性病防治工作全面展开
        3.2.1 普查普治阶段(1950-1956 年)
        3.2.2 复查复治阶段(1957-1961 年)
        3.2.3 补课扫尾阶段(1962-1966 年)
    3.3 性病防治过程中的问题
        3.3.1 诊断与治疗方法的反复
        3.3.2 医务人员思想上的波动
        3.3.3 牧区民众情绪上的抵触
    3.4 牧区性病防治的成效
        3.4.1 患病率大幅度下降
        3.4.2 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4 性病防治对牧区社会重构的影响
    4.1 牧区经济迅速恢复与发展
        4.1.1 畜牧业生产恢复发展
        4.1.2 牧民生活显着改善
    4.2 牧区基层政权建设逐步加强
        4.2.1 牧民对新政权逐渐认可和接受
        4.2.2 中国共产党在牧区的领导地位得以真正确立
    4.3 牧区传统文化渐次革新
        4.3.1 医学文化遭遇更化
        4.3.2 婚姻文化得以变革
        4.3.3 卫生观念开始转变
    4.4 牧区社会建设有序开展
        4.4.1 社会关系逐步改善
        4.4.2 卫生事业显着发展
        4.4.3 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内蒙古牧区性病防治大事年表”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7)蜱传森林脑炎病毒(TBEV)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蜱与蜱传病
        1.1 蜱简介
        1.2 蜱的生物学特征
        1.3 蜱的分布
        1.4 蜱传疾病
        1.5 蜱的防治措施
    第二章 森林脑炎简介
        2.1 TBEV的基因结构
        2.2 TBEV的传播特点
        2.3 TBEV的危害
        2.4 TBEV的检测方法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TBEV标准质粒DNA的制备
        1.1 材料
        1.2 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1.5 小结
    第二章 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2.1 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应用
        3.1 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3.4 小结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8)青南儿童棘球蚴病调查分析及AE免疫学诊断、代谢组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棘球蚴病简史
    2 病原体及其特征
        2.1 生物学分类地位
        2.2 棘球属绦虫种类及其形态
        2.2.1 细粒棘球绦虫
        2.2.2 多房棘球绦虫
        2.3 棘球绦虫的生活史
    3 棘球蚴病临床症状
    4 棘球蚴病的流行分布情况
    5 泡型棘球蚴病动物模型构建研究进展
        5.1 理想的Em动物模型应具备的特点
        5.2 动物模型建立的方法
        5.2.1 口服虫卵感染
        5.2.2 经皮肝穿刺法
        5.2.3 开腹肝穿刺法
        5.2.4 切开皮肤经腹壁肌层肝穿刺法
        5.2.5 门静脉分支注射法
        5.2.6 腹腔注射法
        5.3 动物模型评价方法
        5.3.1 剖检法
        5.3.2 影像学方法
        5.3.3 免疫学方法
    6 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6.1 病原学检测
        6.2 影像学诊断
        6.3 血清免疫学诊断
        6.4 DNA检测
    7 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7.1 基因组特征
        7.2 棘球蚴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7.3 棘球蚴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8 棘球蚴病疫苗免疫学研究进展
        8.1 基因工程疫苗
        8.2 核酸(DNA)疫苗
        8.3 多肽疫苗
    9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青南地区儿童棘球蚴病感染状况的调查分析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调查区域
        1.2 学校调查
        1.3 超声检查
        1.4 血清学检测
        1.4.1 前期准备
        1.4.2 样品检测
        1.4.3 参考范围
        1.4.4 结果判定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儿童棘球蚴病病例的地理分布情况
        2.2 儿童棘球蚴病病例的性别和年龄分布情况
        2.3 儿童棘球蚴病的地域分布情况
        2.4 AE和 CE病变的超声分类
    3 讨论
第三章 青海田鼠株多房棘球蚴的分离鉴定及系统进化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青海田鼠的捕获
        1.2 捕获青海田鼠解剖及囊液收集
        1.3 包囊HE染色
        1.4 原头蚴分离及镜检
        1.5 PCR分析
        1.6 进化分析
        1.7 Em感染的青海田鼠物种的鉴定
    2 结果
        2.1 样本收集
        2.2 捕获青海田鼠的解剖特征
        2.3 包囊原头蚴HE染色
        2.4 原头蚴分离及镜检
        2.5 PCR分析
        2.6 进化分析
        2.7 Em感染的青海田鼠物种的鉴定
    3 讨论
第四章 EmAgB3 蛋白及串联EmAgB3-GGGS-Em18 蛋白的克隆表达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寄生虫
        1.1.2 质粒及菌种
        1.1.3 试剂与仪器
        1.1.4 扩增用引物
        1.2 方法
        1.2.1 EmAgB3及Em18 基因的克隆及序列测定
        1.2.2 EmAgB3和EmAgB3-GGGS-Em18 的基因合成
        1.2.3 载体酶切
        1.2.4 目的片段与载体连接
        1.2.5 转化E.coli DH5α感受态细胞后筛选克隆
        1.2.6 诱导表达融合蛋白
        1.2.7 蛋白的纯化
        1.2.8 纯化蛋白的检测
    2 结果
        2.1 EmAgB3及Em18 基因的克隆及序列测定
        2.1.1 PCR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
        2.1.2 PCR产物克隆测序鉴定
        2.2 Bam HI-EmAgB3-Xho I及 Nde I-EmAgB3-GGGS-Em18-Xho I基因生物合成
        2.3 重组载体酶切鉴定
        2.4 融合蛋白诱导结果
        2.5 融合蛋白GST/镍琼脂糖亲和层析纯化
        2.6 EmAgB3 融合蛋白酶切后SDS-PAGE检测
        2.7 EmAgB3 融合蛋白酶切后透析
        2.8 蛋白最终Tricine-SDS-PAGE分析
        2.9 目的蛋白Western blot分析
        2.10 蛋白浓度测定
    3 讨论
第五章 基于EmAgB3和EmAgB3-GGGS-Em18 重组蛋白的AE ELISA诊断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抗原
        1.1.2 血清
        1.1.3 试剂
        1.1.4 仪器耗材
        1.2 方法
        1.2.1 基本方法
        1.2.2 抗原包被用浓度及阳性血清稀释倍数的筛选
        1.2.3 临界值的确定及判定方法
        1.2.4 特异性检测
        1.2.5 符合性检测
    2 结果
        2.1 抗原包被用浓度及阳性血清稀释倍数确定
        2.2 临界值的确定
        2.3 特异性交叉检测
        2.4 符合性检测
    3 讨论
第六章 基于重组蛋白EmAgB3和EmAgB3-GGGS-Em18 的棘球蚴病胶体金试纸条诊断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抗原
        1.1.2 血清
        1.1.3 试剂
        1.1.4 仪器耗材
        1.2 方法
        1.2.1 所需溶液配制
        1.2.2 材料准备
        1.2.3 胶体金的制备
        1.2.4 胶体金标记二抗(山羊抗人Ig G Fc)及纯化
        1.2.5 金标垫、样品垫处理
        1.2.6 喷金与划膜
        1.2.7 组装与测试
        1.2.8 特异性试验
        1.2.9 敏感性试验
        1.2.10 符合性试验
    2 结果
        2.1 特异性试验
        2.2 敏感性试验
        2.3 符合性试验
    3 讨论
第七章 Em沙鼠模型的建立及其代谢组学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鼠及寄生虫虫株
        1.1.2 样品
        1.1.3 试剂
        1.1.4 仪器耗材
        1.2 方法
        1.2.1 Em沙鼠模型的建立
        1.2.2 代谢组学研究用样本采集
        1.2.3 代谢物提取
        1.2.4 上机检测
        1.2.5 数据处理
        1.2.6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Em沙鼠模型的建立
        2.2 沙鼠组织UHPLC-QTOF-MS检测
        2.3 质量控制
        2.3.1 过程质控
        2.3.2 数据质控
        2.4 统计分析
        2.4.1 肝脏代谢组学变化
        2.4.2 脾脏代谢组学变化
        2.4.3 血浆代谢组学变化
    3 讨论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1 研究结论
    2 创新点
    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及发表论文
导师简介

(9)青海省硬蜱多样性及蜱传病原基因多态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蜱分类概述
1.2 蜱传病原概述
    1.2.1 无浆体
    1.2.2 立克次体
    1.2.3 伯氏疏螺旋体
    1.2.4 梨形虫
    1.2.5 Colpodella spp.病原
    1.2.6 蜱传病原常用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1.2.7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青海地区的蜱种多样性的调查
2.1 材料
    2.1.1 蜱虫样品
    2.1.2 试剂
    2.1.3 耗材
    2.1.4 仪器设备
2.2 方法
    2.2.1 采集地点的选择
    2.2.2 蜱虫的采集
    2.2.3 蜱虫的形态学鉴定
    2.2.4 蜱虫的分子学鉴定
    2.2.5 PCR阳性产物纯化与回收
    2.2.6 目的基因片段的克隆与测序
    2.2.7 序列和数据分析
2.3 实验结果
    2.3.1 蜱虫采集结果
    2.3.2 蜱虫形态鉴定结果
    2.3.3 蜱种分子鉴定结果
2.4 讨论 第三章 青海地区的蜱种携带病原的检测
3.1 材料
    3.1.1 DNA样品
    3.1.2 实验标准菌株
    3.1.3 试剂
    3.1.4 仪器设备
3.2 方法
    3.2.1 引物和探针的设计和合成
    3.2.2 羊无浆体的检测
    3.2.3 边缘无浆体的检测
    3.2.4 牛无浆体、嗜吞噬细胞无浆体的检测
    3.2.5 蜱传立克次体的检测
    3.2.6 蜱传伯氏疏螺旋体的检测
    3.2.7 蜱传梨形虫的检测
    3.2.8 山羊无浆体的检测
    3.2.9 Colpodella spp.病原的检测
    3.2.10 PCR阳性产物纯化与回收
    3.2.11 目的基因片段的克隆与测序
    3.2.12 序列和数据分析
    3.2.13 反向线状印迹杂交技术检测
3.3 结果
    3.3.1 羊无浆体的检测
    3.3.2 边缘无浆体的检测
    3.3.3 牛无浆体的PCR检测
    3.3.4 嗜吞噬细胞无浆体的检测
    3.3.5 蜱传立克次体的检测
    3.3.6 伯氏疏螺旋体的检测
    3.3.7 梨形虫的检测结果
    3.3.8 新发蜱传病原山羊无浆体的检测
    3.3.9 新发蜱传病原Colpodella spp.的检测
3.4 讨论
    3.4.1 无浆体
    3.4.2 立克次体
    3.4.3 伯氏疏螺旋体
    3.4.4 梨形虫
    3.4.5 新发蜱传病原 第四章 青海地区的蜱种携带病原的风险评估
4.1 材料
    4.1.1 青海地区蜱种信息的数据
    4.1.2 青海地区蜱种携带病原的数据
    4.1.3 青海地区蜱种采集地点的数据
4.2 方法
4.3 结果
    4.3.1 羊无浆体的风险评估分析
    4.3.2 牛无浆体的风险评估分析
    4.3.3 嗜吞噬细胞无浆体的风险评估分析
    4.3.4 立克次体的风险评估分析
    4.3.5 伯氏疏螺旋体的风险评估分析
    4.3.6 梨形虫的风险评估分析
    4.3.7 山羊无浆体的风险评估分析
    4.3.8 Colpodella spp.病原的风险评估分析
4.4 讨论 第五章 羊无浆体MSP1a基因多态性分析
5.1 材料
    5.1.1 蜱虫样品
    5.1.2 羊基因组样品
    5.1.3 菌株
5.2 方法
    5.2.1 引物的设计和合成
    5.2.2 全国羊样品羊无浆体的检测
    5.2.3 蜱体内和全国羊基因组中羊无浆体MSP1a基因的扩增
    5.2.4 羊无浆体MSP1a基因PCR阳性产物纯化与回收
    5.2.5 羊无浆体MSP1a基因片段的克隆与测序
    5.2.6 序列和数据分析
5.3 结果
    5.3.1 蜱样品羊无浆体MSP1a基因多态性的分析
    5.3.2 全国羊样品羊无浆体的检测结果
    5.3.3 全国羊样品羊无浆体MSP1a基因多态性的分析
5.4 讨论 第六章 全文总结 附表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鄂尔多斯市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及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四、本研究创新之处
第一章 鄂尔多斯在城镇化进程的现状
    第一节 鄂尔多斯城镇化进程的现状
        一、城镇化进程现状
        二、鄂尔多斯市城镇化建设特征
    第二节 鄂尔多斯市生态环境特征
        一、水资源概况
        二、植被资源概况
        三、矿产资源概况
        四、土壤资源概况
第二章 鄂尔多斯市城镇化进程中环境问题及成因
    第一节 鄂尔多斯市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现状
        一、水资源问题
        二、水土流失严重
        三、大气污染及自然灾害
        四、土地沙化、草原退化较严重
    第二节 城镇化进程中生态环境问题带来的社会负效应
        一、生态环境问题导致人民健康水平的下降
        二、生态环境赤字使当代人对下代人承担了过多欠账
        三、城镇化进程中生态问题衍生到社会问题上
    第三节 鄂尔多斯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原因分析
        一、共时性与历时性问题的交织
        二、制度性原因
        三、政策性原因
        四、人口因素
        五、忽视本土资源知识
第三章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
    第一节 强调民族地区城镇化要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发展
        一、协调发展的前提和必要性
        二、有效推动和发展民族地区旅游产业
    第二节 注重城镇化过程中确立生态环境保护理念
        一、树立人地和谐发展理念
        二、传承和应用蒙古族生态环保知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内蒙古草原牧区居民13种慢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内蒙古地区糖尿病患病的地理分布及与结核病暴露情况的关系研究[D]. 谭思悦.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1(02)
  • [2]赤峰旗县居民选择蒙医就诊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 娜仁格日乐. 内蒙古民族大学, 2020(02)
  • [3]健康传播视域下蒙古族慢性病患者媒介接触与使用行为研究[D]. 舒德. 内蒙古大学, 2020(01)
  • [4]网络互动式健康教育在蒙古族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研究[D]. 李文娟.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5]四川省石渠县牦牛源蜱种鉴定及其携带巴尔通体、无形体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分子检测[D]. 唐天才. 西南民族大学, 2020(01)
  • [6]性病防治与牧区社会重构 ——以1950-1966年内蒙古为例[D]. 贾卓娅.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19(03)
  • [7]蜱传森林脑炎病毒(TBEV)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D]. 陆兴洁. 吉林农业大学, 2019(03)
  • [8]青南儿童棘球蚴病调查分析及AE免疫学诊断、代谢组学研究[D]. 蔡其刚. 甘肃农业大学, 2019
  • [9]青海省硬蜱多样性及蜱传病原基因多态性研究[D]. 韩蓉.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8(01)
  • [10]鄂尔多斯市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及其策略研究[D]. 王露冰. 内蒙古大学, 2017(06)

标签:;  ;  ;  ;  ;  

内蒙古草原牧区居民13种慢性病流行病学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