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O热中的冷思考

MBO热中的冷思考

一、MBO热中的冷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王振[1](2020)在《QCT集团员工激励方案优化研究》文中提出当今时代,人的作用在企业发展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人才是企业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往往将人力资源管理归纳为选、用、育、留四大功能,要发挥这四大功能,做好员工激励是核心和关键,一套科学、合理的员工激励方案,能够有效吸引人才、激发人才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企业的发展。目前虽然各大企业都非常重视员工激励,但有些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受体制机制的影响,“大锅饭”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而且很少有将员工激励方案进行系统化研究和设计,鉴于此,本文以一家国有企业(QCT集团)为例,对员工激励方案进行系统研究。本文在广泛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以QCT集团为研究主体,从激励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出发,充分研究经典激励理论和国内外最新激励理论和实践等研究成果。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QCT集团的公司整体情况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QCT集团的人力资源结构,从薪酬、绩效考核、职业发展和其他精神激励四个层面对现行的激励方案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从薪酬激励、绩效考核激励、职业发展激励、其他精神激励和激励管理五个方面调查了员工对现状的满意度,另外还调查了员工对于企业战略的了解和认知,员工对于集团激励方案的个人期望和认识等。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和对公司基本情况的分析,深入查找问题,共诊断出薪酬体系不合理、绩效体系不健全、职业发展体系不完善、其他精神激励方式不足等四个方面的问题,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找出了高层不够重视、没有站在战略高度、方案设计不系统、制度体系不健全、人才缺乏等五个方面的原因。针对查找出的问题和对原因的分析,本文从薪酬、绩效、职业发展、其他精神激励四个维度,分别提出了完善的措施。薪酬激励采用以工资总额管理为核心的激励方案,主要解决分配不灵活、增长无依据等问题。绩效考核激励方面主要是绩效管理全过程完善为核心,重点解决指标设定不科学、评价不合理,更重要的是反馈沟通缺乏的问题。职业发展方面主要采用员工晋升体系和培养体系双轮驱动策略,一方面解决晋升无制度依据,员工没有方向感的问题,一方面解决员工职业发展培养机制滞后的问题。其他精神激励主要以完善精神激励内容为核心,在原有精神激励方式的基础上,完善荣誉体系、民主管理机制和员工关爱等。在本文最后,通过对QCT集团激励方案优化设计的研究,对国有企业激励方案优化设计进行了一些总结,指出了本文在研究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并提出了下一步研究的展望。

谢汝璐[2](2019)在《上市公司超能力派现成因及效应分析 ——以国电南自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我国的资本市场相比于西方而言,发展较晚且不够完善,因而股利政策等诸多方面并不合理。2000年之前,我国多数企业没有发放现金股利的意识,超能力派现的情况基本不存在。而到了2000年之后,证监会出台了一系列半强制措施来迫使企业发放现金股利,派现企业开始增多,超能力派现的情况也随之而来。证监会的一系列规定虽然有效地促进了企业发放现金股利,但对超能力派现的企业却缺乏相关的制约措施。超能力派现导致企业后续现金流减少,不仅对企业未来持续稳定发展产生极大影响,而且也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因此对超能力派现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加深对其认识,从而对我国超能力派现的公司以及相关监管部门有所警示。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的超能力派现为切入点,选取的案例企业是曾经在2012-2014年间连续三年超能力派现的国电南自。本文首先对国内外超能力派现的相关文献做出整理并阐述了理论基础。其次对案例企业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分析。在分析国电南自超能力派现的成因时将其分为内外两部分深入探究,在分析超能力派现效应部分时,运用事件研究法探究了国电南自超能力派现后的市场反应,并将国电南自存在超能力派现行为期间的数据与没有超能力派现行为期间的数据做出对比,综合分析了超能力派现对国电南自的财务绩效、企业价值以及财务策略的影响。最后,提出完善超能力派现的监管制度、优化企业的股权结构、重视独立董事权利等建议。通过上述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一,超能力派现的成因有大股东利益输送、企业向外界传递利好消息、监管政策不完善等。二,市场对超能力派现做出负面反应且超能力派现对衡量企业盈利能力、企业价值等各项财务指标均有负面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对财务策略产生不利影响。以上结论均表明,超能力派现是一种不合理的股利政策,影响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刘念[3](2012)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方式研究 ——以AB集团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实施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信贷投放迅猛发展。作为信贷投放主体之一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负债迅速上升,加大了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也加大了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和银行的经营风险。但在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资金紧张的问题依然存在,严重影响了所投项目的完工计划。本文通过阐述设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方式,不仅可以聚合资金,分散资金风险,放大资金使用价值,还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第一章为导论部分,主要介绍选题背景和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章为融资的理论概述,介绍融资的概念和相关理论;第三章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现状分析部分,概述目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主要融资渠道和面临的困境;第四章为案例分析部分,首先对AB集团总部的财务状况及融资现状进行概述,然后重点针对AB集团总部的融资方式创新进行研究;第五章为结论及建议部分,得出通过设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模式进行融资的方式是完全可行的,以及对有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政策提出自己的建议。本文的研究结论是: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概况、设立的必要性、战略与发展思路、经营环境分析、风险及对策等多个方面的分析论证表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通过设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进行融资是完全必要的、紧迫的和可行的,并且发展思路清晰,发展目标明确。本文认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应加大股权融资的力度是解决目前资金短缺最好的办法。

赵静[4](2012)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债务风险的法律控制》文中提出2009年为应对金融海啸的冲击,中央政府出台了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其中,2.82万亿分配给地方政府来完成。但是由于分税制改革下地方政府财权大大缩小,这就导致了地方政府光凭地方财政收入无力负担这样的巨额投资。但是我国《预算法》又规定政府不得举债,于是地方政府为了筹集大量资金,就变相规避此法律规定,由地方政府以土地、财政收入等资金来投资设立各种融资平台公司向银行贷款。实践也表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确实在短期内解决了地方政府的资金困境,为地方政府筹集资金进行各种基础设施建设、振兴本地经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借债是要偿还的,然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下设的项目大多是公益性的项目,投资大,收益低,短期无法收回成本。为其贷款作担保的地方政府财力也是有限的。面对着还款期限在近两年将会集中,如果到期到融资平台无法偿还贷款,政府财政也无力负担的时候,将会引致政府信用风险,同时也会传导至整个银行系统,造成金融体系的风险。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一直都为学术界所重视,但是之前学者主要关注于地方政府直接债务风险的控制研究,对地方政府间接债务的研究关注较少。近几年来,随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大规模兴起,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债务风险越来越引起财政部、人民银行等部门的高度关注,学者们也都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理论和措施。但是目前研究领域大多集中于财政学、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管理学等领域,法学研究较为滞后。目前学术界提出的对策主要有完善政府投资;完善银行信贷和监督体系;政府发行市政债;改革财税法、预算法等,这些措施都大部分都比较可行。但是,笔者认为在当今法治国家建设中,法律作为社会控制的主要手段,应当在融资平台公司的债务风险控制中起到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在本文中,笔者针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主要形式之一的融资平台公司的债务风险进行研究,最后从内部和外部两个视角出发,提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债务风险控制的法律对策。内部视角即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本身出发,去完善融资平台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外部视角是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与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出发,建议融资平台公司的项目民营化以及政府应分情况给予救援等。在本文中,笔者是从民商法学角度出发,提出可行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债务的风险对策和建议,以期待能够缓释地方政府目前最引人注目的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同时也希望融资平台公司能够在内部治理机构规范的环境下健康的运作,继续为中国的民生基础设施建设添砖加瓦。

郭旭东[5](2009)在《不同金融市场条件下杠杆收购模式的研究》文中提出并购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而杠杆收购则是并购发展到一定阶段,在金融部门的高度配合下的产物,是一个国家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双双走向成熟的标志。本文是在我国逐渐融入世界资本市场、杠杆收购在我国逐渐发展并逐步与世界接轨这样的大背景下写作完成的。本文从国际、国内两个视角对杠杆收购展开分析:一方面深入剖析了国外成熟杠杆收购的运作模式以及产生的背景和发展历程,另一方面研究了国内在杠杆收购方面的既有探索和尝试,以及对我国欠发达的杠杆收购环境条件做出分析,并进行了未来可行模式的探讨。为了更加深入的研究杠杆收购,本文抓住了杠杆收购的两大特点——融资收购和目标企业未来收入作为还款担保,进行深入分析。文章先研究了国外的各种以不同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为融资渠道的运作模式以及相应的金融市场环境,然后将国内的市场环境和已有的杠杆模式与国际进行比较,再研究国内为杠杆收购的可行运作模式,并且得出结论,我国目前阶段没有“真正的”杠杆收购,因为我国目前的金融市场环境不具备“以目标公司未来收入作为还款保障”的条件。最后针对我国欠发达金融市场环境所产生的最核心的问题——融资双方信息的不对称,引入博弈论有关理论进行分析,并建立博弈论模型进行求解,并针对模型找到的问题提出创新性的杠杆收购模式来解决问题。全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1、详细研究了杠杆收购这一目前在国际上十分先进的、流行的收购模式。较为全面的对其基本概念、种类、运作模式、特点和作用影响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国外的杠杆收购的发展路径和规律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希望借此把握中国杠杆收购的未来发展方向和提供经验借鉴。2、详细研究了我国杠杆收购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模式及其特点。在与国外发达金融市场环境做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当前中国欠发达的金融环境的现状、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制度性障碍等问题。通过案例研究的方法分析了我国曾经出现的杠杆收购模式及其特点。3、通过比较国外的杠杆收购的融资实践以及分析我国特殊的金融环境,试图探寻在我国可行的杠杆收购运作模式,并且着重分析和论述了以银行、信托、私募基金等金融机构作为杠杆收购融资渠道的三种可行运作模式。4、利用博弈论分析框架对欠发达金融市场条件下产生的最核心的问题——杠杆收购的融资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交易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借鉴融资租赁的交易模式设计新型的杠杆收购方式,并就其可行性做了初步探讨。

殷善福[6](2008)在《管理层收购是结果还是目标》文中认为管理层收购在国外实施的历史并不算很长,在国内尚属于新鲜事物。所谓"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Buy-Out,缩写为MBO)又称"经理层收购",是指目标公司的经理层利用杠杆收购这一金融工具,通过负债融资,以少量资金投入收购自己经营的公司。应该说"管理层收购"是"杠杆收购"(LeveragedBuy-Out,缩写为LBO)的一种。杠杆收购是利用借债所融资本购买目标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公司出资人结构、相应的控制权格局以及公司资产结构的金融工具。

杜勇[7](2008)在《外资并购国有企业法律问题研究》文中认为如何转变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实现国有企业扭亏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是国有企业改革中遇到的难题,在近20年的时间中进行了不同的尝试,从最初的承包经营,到后来的兼并重组,都没有使国有企业真正摆脱困境。为了使国企改革走出怪圈,中共十五大提出国有资本要实行战略性退出,要引进外资、民资参与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要发挥市场的力量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1在此经济改革的重大背景下,外资并购国有企业走进了更多中国人的视野,并被寄予了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厚望。从世界范围来看,外资并购活动是资本全球流溢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也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形式之一。中国自改革开发以来已有30年,和世界经济的融合越来越紧密,在全球经济体系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本文第一部分通过对中国和外资并购活动发生关系的历程进行简单的回顾,得出一个基本观点,那就是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要从根本上破解发展遇到的瓶颈问题,中国的经济要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离不开外资并购。对外国资本来说,要想在中国巨大的市场占得一定的份额,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进程中获得资产的高额增值,并购中国国有企业是上好的选择之一。但是,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也面临着现实的困难。长期以来,国有企业不仅是国家经济的原动力,而且还一定程度上分担政府的公共职能。正因为如此,我国的国有企业才享受着非公有企业所不具有的优惠待遇。而并购国有企业产生的一个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剥离国有企业的公共职能,那么剥离出来的这部分负担应当由谁来承接,国有企业所享有的优惠待遇如何处理,国有资产的如何保值增值?汇率、财务、复杂的审批程序、以及国家作为公共事务管理者与企业所有者的角色如何划分?如何排除国有企业既得利益者带来的阻力等都是外资并购的面临的问题。另外,由于许多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都由国有企业来经营,这些领域允许外资并购就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国家经济安全乃至国防安全问题。再者,国有大中型企业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垄断性,在政府的有效“调控”下,其垄断并不会对市场形成强大的杀伤力,但外资一旦掌握这些企业的控制权,必然会对市场形成垄断,而“资本家”是不会听政府随意“调配”的。为此,本文第一部重点对发生在我国的外资并购国有企业案例予以分析,对外资并购国有企业之后可能给我国经济安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以及民族产业发展可能受到的冲击进行了基本梳理,得出了一个基本论点:如果没有法律强有力的制约,新的垄断必然会对市场构成巨大的破坏,从而对我国尚不健全的市场经济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有类似国有企业问题的国家一般经历了5-10年时间才能真正解决,如德国统一后花5年时间解决前东德1万家国有企业的问题,耗资1000亿美元。2中国的情况比德国要复杂得多,国有企业所经营管理的国有资产比德国多,结构也更加复杂,那么,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必将经历更加严峻的挑战。法律对市场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尤其是对像我国这样正处于发展壮大的市场经济,更是急需的。既然外资并购活动是市场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么我们就应该在这种经济行为在我国出现和发生的初始阶段就制定较为完备相关的法律制度,使之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本文第二部分对中国关于外资并购立法的历程进行了总结回顾,一方面肯定了我们在外资并购立法方面也取得的巨大成就,另一方面也对在这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列举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借鉴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关于外资并购立法的经验和成果,对我国外资并购立法的走向进行了展望,同时,也提出了立法建议。

李霞[8](2008)在《民营酒店投资决策行为研究 ——以泉州地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酒店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投入到该行业中,成为了酒店行业的投资主体,然而酒店的投资热潮却导致许多地区酒店供过于求,影响了地区行业的发展。特别是由于部分民营酒店投资者的投资决策盲目性、自我约束机制并非普遍有效、国家政策的约束机制也并非相当完善等原因,造成部分酒店投资经营没有达到理想程度,从而产生明显的酒店投资效率不高现象。因此如何引导民营投资者相对理性的投资酒店,是未来酒店发展面临的一大挑战。酒店投资决策行为过程是决定酒店投资经营成功与否的关键性阶段。它不仅决定了本地区宏观区位的确定及酒店微观选址,为取得良好的经营效果提供区位保证;还决定了投资规模与力度的大小及经营方式的选择,反映本地区酒店发展规模及空间集聚与竞争力的大小,是其经营特色的集中体现;同时它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酒店经营特色与产品质量,是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体现形式。因此,有必要从民营酒店投资者的角度出发,探求他们在酒店投资决策过程中的认知态度、心理预期、影响因素、行为特征与方式等,对酒店投资决策行为进行系统描述。本文以民营酒店发达的泉州地区为例,进行高星级(三星级以上含三星)民营酒店投资决策行为的实证研究,尝试构建民营酒店主要的投资决策行为模式,进行有效的行为描述,并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为酒店投资者提供理论依据与行为指导,从而为政府引导地方酒店的理性投资提供建议。本文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为导论部分,阐述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章为研究综述与理论基础;第三章为泉州民营酒店投资发展现状;第四章为访谈研究与问卷分析;第五章为泉州民营酒店投资决策行为研究。

宋丹[9](2007)在《风险投资IPO的障碍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风险投资起始于英国,繁荣于美国。它作为一种新的投融资体系和商业投资行为,在推动现代经济尤其是高新技术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已成为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热门研究领域。我国的风险投资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1985年1月11日我国第一家风险投资企业——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在北京成立。此后,我国风险投资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风险投资的发展还是比较缓慢的。风险资本能否顺利退出对风险投资的最终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风险投资发展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退出渠道不通畅。对于成功的投资来说,顺利的退出不仅可以取得经营利润的分配,而且也可以获得企业市场价值上涨带来的好处;对于失败的投资而言,风险资本从投资企业中退出,可以收回部分投资本金,减少一部分损失,因此完善退出机制对我国风险投资的顺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理论界达成的共识是首次公开发行即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是最佳的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然而资本市场的不完善使得我国风险投资IPO退出难以行通。因此本文就我国风险投资IPO退出机制的障碍及对策进行了一番思考和研究,并最终从企业角度出发,在现行法律、市场、国家政策等条件下探讨几种适合并可行的模式,从而解决现阶段我国风险投资的IPO退出机制不完善所产生的阻碍作用。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前言,介绍了创作动机及要解决的问题:第二部分介绍了风险投资的内涵、特点及运作模式:第三部分强调了风险投资退出的重要性、风险投资的四种退出模式、特点以及有效性;第四部分着重分析了我国风险投资以及IPO退出模式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障碍,同时对美国及香港创业板市场进行了分析得出借鉴之处;第五部分是本文的重点,针对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现状提出了IPO退出的对策及建议并最后从风险企业角度出发提出了五种可行模式选择。

石海宏[10](2006)在《杠杆收购在企业并购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企业间的兼并收购活动日益增多,大型企业集团纷纷通过资本运作的手段实现企业的超常规发展。而杠杆收购作为一种新型的企业并购方式,正在越来越多的受到我国理论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杠杆收购这种特殊并购模式的出现背景进行分析,研究了杠杆收购战略的基本原理和收购过程,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客观的分析了杠杆收购的积极意义和潜在风险,设想在我国进行杠杆收购的模式、融资管道及出资方式,并且提出了对我国进行杠杆收购的政策建议。以我国出现的为数不多的准杠杆收购案例和管理层收购案例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杠杆收购在我国经济活动中的可行性。笔者相信杠杆收购这种曾经在西方国家盛行一时的并购方式,一定会在我国的经济活动中发挥巨大的作用,笔者也希望通过对杠杆收购这种收购方式的研究,能给理论界和企业界带来一点启发。

二、MBO热中的冷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MBO热中的冷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QCT集团员工激励方案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结构框架
    1.5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员工激励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
    2.1 激励的基本内涵
        2.1.1 员工激励的概念和内容
        2.1.2 员工激励的必要性和意义
    2.2 主要激励理论
        2.2.1 内容型激励理论
        2.2.2 过程型激励理论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3.1 国外激励理论研究现状
        2.3.2 国内激励理论研究现状
    2.4 相关理论研究的启发
第3章 QCT集团员工激励现状与问题分析
    3.1 QCT集团简介
        3.1.1 集团基本情况
        3.1.2 QCT集团组织架构及人员基本情况
    3.2 QCT集团员工激励的现状
        3.2.1 薪酬管理与绩效考核方面
        3.2.2 职业发展及其他精神激励方面
    3.3 QCT集团员工激励现状调查
        3.3.1 调查问卷的设计及发放
        3.3.2 问卷调查统计分析
    3.4 QCT集团员工激励存在的问题
        3.4.1 薪酬体系不合理,缺乏有效分配和增长机制
        3.4.2 绩效考核体系不健全,没有形成绩效管理闭环
        3.4.3 员工职业发展体系不完善,晋升渠道和培养机制没有有机结合
        3.4.4 其他精神激励不够丰富,精神激励方式没有系统梳理
    3.5 QCT集团员工激励问题的原因分析
        3.5.1 QCT集团高层对于员工激励方案重视和参与程度不够
        3.5.2 QCT集团激励方案的设计没有站在战略的高度
        3.5.3 QCT集团各激励政策各自为战,缺乏系统设计
        3.5.4 QCT集团关于绩效、职业发展等制度不完善
        3.5.5 QCT集团缺乏人力资源专业人才,激励方案设计专业度不够
第4章 QCT集团员工激励优化设计方案
    4.1 QCT集团激励方案优化设计的基本原则
        4.1.1 战略视角原则
        4.1.2 系统性原则
        4.1.3 市场化原则
        4.1.4 多元化与差异化原则
        4.1.5 激励与约束相结合原则
    4.2 以工资总额管理为核心的薪酬激励优化方案
        4.2.1 薪酬激励方案的基本原则
        4.2.2 工资总额的核定
        4.2.3 工资总额管控下薪酬激励方案设计
    4.3 以完善绩效管理闭环为核心的绩效考核激励优化方案
        4.3.1 优化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4.3.2 绩效考核的组织实施
        4.3.3 注重绩效沟通和反馈
        4.3.4 强化考核结果应用和绩效改进
    4.4 以员工晋升和培养为核心的职业发展激励优化方案
        4.4.1 职业发展通道设计
        4.4.2 科学设计员工培养激励方案
    4.5 建立系统化多元化常态化为核心的精神激励方案
        4.5.1 荣誉激励
        4.5.2 员工关爱激励
        4.5.3 民主管理激励
第5章 QCT集团员工激励方案的保障措施
    5.1 高层应充分重视和支持
    5.2 建立完善激励制度体系
    5.3 加强集团内部的沟通交流
    5.4 建立激励方案辅导及监督奖惩机制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上市公司超能力派现成因及效应分析 ——以国电南自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理论综述
        1.2.2 国内研究理论综述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4 创新点
    1.5 选择案例的依据
2 理论基础
    2.1 “一鸟在手”理论
    2.2 代理理论
    2.3 信号传递理论
3 我国上市公司超能力派现的现状分析
    3.1 超能力派现的概念界定
    3.2 上市公司派现整体状况
    3.3 上市公司超能力派现整体状况
        3.3.1 超能力派现企业的数量变化情况
        3.3.2 超能力派现受政策影响较大
        3.3.3 超能力派现企业的行业分布特点
        3.3.4 超能力派现企业的特征
        3.3.5 超能力派现的危害
4 国电南自超能力派现案例介绍
    4.1 基本情况
        4.1.1 公司简介
        4.1.2 主营业务概况
        4.1.3 财务状况
        4.1.4 股权结构状况
    4.2 股利分配方案及行业对比分析
        4.2.1 股利分配方案
        4.2.2 与行业对比分析
5 国电南自超能力派现的成因和效应分析
    5.1 内部成因分析
        5.1.1 公司股权集中,大股东利用派现进行利益输送
        5.1.2 向外界传递利好消息
        5.1.3 公司独立董事未尽责
    5.2 外部原因分析
        5.2.1 超能力派现的监管政策不到位
        5.2.2 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缺乏统一法律规定
        5.2.3 监管机构鼓励上市公司分红
    5.3 超能力派现的效应分析
        5.3.1 市场做出负面反应
        5.3.2 财务指标下滑
        5.3.3 降低企业价值
        5.3.4 对财务策略产生不利影响
6 研究结论及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建议
        6.2.1 完善超能力派现的监管及处罚制度
        6.2.2 健全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机制
        6.2.3 优化企业的股权结构
        6.2.4 保证独立董事发挥良好作用
        6.2.5 中小投资者应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
参考文献
致谢

(3)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方式研究 ——以AB集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相关文献回顾
        1.2.1 国外文献回顾
        1.2.2 国内文献回顾
    1.3 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
    1.4 研究方法
        1.4.1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1.4.2 比较分析法
        1.4.3 案例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
        1.4.4 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
    1.5 主要创新
2. 融资理论概述
    2.1 融资的相关概念
        2.1.1 融资
        2.1.2 地方政府融资
        2.1.3 融资渠道与方式
    2.2 融资的基本理论
        2.2.1 凯恩斯金融货币理论
        2.2.2 资本形成理论
        2.2.3 金融发展理论
        2.2.4 金融约束理论
3.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现状分析
    3.1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概念及其运行的总体情况
        3.1.1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概念
        3.1.2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运行的总体情况
    3.2 当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主要融资渠道分析
    3.3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面临的困境分析
        3.3.1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特点
        3.3.2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面临的主要困境
4. AB集团总部融资方式的创新
    4.1 AB集团概况
    4.2 AB集团总部财务概况
    4.3 AB集团总部融资现存问题分析
        4.3.1 流动性不够带来的问题
        4.3.2 公司自身“造血”功能不足
    4.4 AB集团总部融资方式的创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模式
        4.4.1 AB集团总部发起设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背景
        4.4.2 AB集团总部发起设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原则
        4.4.3 AB集团总部发起设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思路
        4.4.4 AB集团发起设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组织架构安排
        4.4.5 AB集团总部发起设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运作模式
        4.4.6 AB集团总部发起设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融资优势
5. 结论及建议
    5.1 结论
    5.2 政策及建议
        5.2.1 完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信用监督体系
        5.2.2 促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转制经营
        5.2.3 鼓励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大力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4)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债务风险的法律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二) 研究综述
    (三) 本文的框架结构和研究方法
    (四) 创新之处
一、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界定
    (一)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定义和分类
    (二)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功能
    (四)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法律性质
二、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产生背景及运作模式分析
    (一)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产生背景
    (二) 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运作模式与相关问题
三、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设立现状和债务风险分析
    (一)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设立现状
    (二)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债务风险分析
四、 内部视角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债务风险的法律控制
    (一) 公司章程的完善
    (二) 董事会制度的完善
    (三) 监事会制度的完善
    (四)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理论对董事、经理的适用
五、 外部视角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债务风险的控制
    (一) 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设立
    (二) 建立多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融资渠道
    (三) 政府救援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不同金融市场条件下杠杆收购模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背景与动因
    1.3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3.1 本文的研究目的
        1.3.2 研究杠杆收购的意义
    1.4 本文研究内容与创新
第二章 杠杆收购的相关内容及理论述评
    2.1 杠杆收购的有关要素研究
        2.1.1 杠杆收购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1.2 杠杆收购的主要目的
        2.1.3 杠杆收购在并购中的影响力
        2.1.4 杠杆收购与其他并购类型的比较
        2.1.5 杠杆收购的基本运作流程和模型述评
    2.2 杠杆收购的类型和方式分析
        2.2.1 收购类型归纳和总结
        2.2.2 收购方式研究
    2.3 杠杆收购的特点及主要作用分析
        2.3.1 杠杆收购的主要特点
        2.3.2 杠杆收购的主要作用分析
    2.4 杠杆收购的特点及主要作用分析
        2.4.1 资本结构理论
        2.4.2 代理理论
        2.4.3 企业家创新理论
        2.4.4 价值低估理论
第三章 国外发达金融市场条件下的杠杆收购模式研究
    3.1 美国杠杆收购市场发展状况述评
        3.1.1 杠杆收购发展的有利金融市场环境
        3.1.2 公司治理领域的深刻变革和金融资本主义的再生对杠杆收购的影响分析
        3.1.3 美国市场杠杆收购的发展历程归纳和分析
    3.2 欧洲杠杆收购的发展情况和主要模式分析
        3.2.1 欧洲杠杆收购市场与私人股权投资
        3.2.2 欧盟范围内最近杠杆收购活动的主要原因分析
        3.2.3 欧洲杠杆收购的主要融资机构地位和作用分析
        3.2.4 欧洲杠杆收购的主要融资工具
        3.2.5 杠杆收购融资成本分析
第四章 与发达市场相比杠杆收购在我国发展存在的障碍研究
    4.1 杠杆收购成功的微观条件分析
    4.2 杠杆收购宏观市场环境的中外比较
    4.3 我国杠杆收购的障碍分析
第五章 杠杆收购在我国的发展模式述评
    5.1 中国杠杆收购发展现状
        5.1.1 中国杠杆收购的主要模式研究
        5.1.2 中国杠杆收购市场的主要特点分析
    5.2 杠杆收购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5.2.1 并购的制度性障碍总结分析
        5.2.2 资本市场结构不平衡
第六章 我国实施杠杆收购的运作模式研究
    6.1 实施杠杆收购的可行性分析
        6.1.1 中国基本具备了进行杠杆收购的金融环境
        6.1.2 中国杠杆收购法制环境分析
    6.2 中国实施杠杆收购的可行运作模式
        6.2.1 以银行为主导的杠杆收购模式
        6.2.2 以信托方式运作的杠杆收购
        6.2.3 以私募基金等战略投资者为主导的模式
        6.2.4 以私募基金等战略投资者为主导的模式
第七章 中国杠杆收购融资双方的博弈分析及解决方式
    7.1 杠杆收购中融资双方的博弈分析
        7.1.1 运用博弈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7.1.2 博弈模型说明
    7.2 博弈问题的解决方式——用租赁的方式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模式设计
第八章 全文总结
    8.1 主要结论
    8.2 本文的主要不足及说明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7)外资并购国有企业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部分 外资并购国有企业引发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外资在华并购国有企业的发展轨迹
    二、外资并购我国国有企业的基本形式、特点及发展趋
        (一)外资并购我国国有企业的基本形式
        (二)外资并购我国国有企业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
    三、外资并购国有企业引发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地方政府各自为政,大打政策优惠战
        (二)外方投资与并购具体操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三)国有企业的品牌被重组掉,品牌不断流失,逐步被相关外资品牌所替代
        (四)跨国公司在掌握控制权后,并没有将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传输给国有企业
        (五)职工安置问题
        (六)外资并购国有资产特别是购买上市公司国有股权以后的有效退出问题
        (七)国有企业产权不清晰的问题
        (八)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比较严重
        (九)企业并购一味追求规模,忽视并购后的整合问题
    四、外资并购国有企业可能引发的危机
        (一)强势垄断危及国家经济安全
        (二)给民族产业带来不良影响
第二部分 关于外资并购国有企业法律的思考
    一、我国关于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立法状况
    二、我国现有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立法存在的不足
        (一)我国现行有关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法律在内容上的不足
        (二)我国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法律在立法层面上显现出的不足
    三、关于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立法建议
        (一)国外关于外资并购立法情况
        (二)建立、健全外资并购国有企业法律的思考
        (三)外资并购立法体系的基本框架
结束语
参考文献

(8)民营酒店投资决策行为研究 ——以泉州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酒店投资热情不断上涨
        二、民营资本投资酒店热潮
        三、引导民营酒店理性投资成为必然
        四、泉州酒店投资现象值得关注与研究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研究综述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研究综述
        一、民营酒店概述研究
        二、民营酒店投资特征研究
        三、民营酒店投资决策行为研究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心理学理论
        二、决策学理论
        三、投资学理论
第三章 泉州地区民营酒店投资发展研究
    第一节 我国及泉州地区酒店投资发展概述
        一、我国酒店投资阶段划分及特征分析
        二、泉州地区酒店投资发展概述
    第二节 泉州地区民营酒店投资环境分析
        一、宏观环境分析
        二、微观环境分析
    第三节 泉州民营酒店投资特征
        一、酒店投资类型较为单一
        二、酒店投资多为民营企业的“二次创业”甚至“多次创业”
        三、民营酒店多为单体自营酒店
        四、酒店投资趋势呈现多元化
第四章 访谈研究与问卷分析
    第一节 访谈研究
        一、访谈目的与对象
        二、访谈提纲
        三、访谈结论
    第二节 问卷分析
        一、问卷研究目的与对象
        二、调查问卷设计的依据
        三、问卷结果统计分析
第五章 泉州民营酒店投资决策行为研究
    第一节 泉州民营酒店投资决策行为模式分析
        一、民营酒店投资者个体特征
        二、投资决策行为过程分析
    第二节 泉州民营酒店投资决策行为的主要问题
        一、投资者决策的主观理性
        二、投资者存在“心智模式”
        三、群体投资决策问题分析
    第三节 对策研究
        一、政府部门
        二、酒店行业协会
        三、民营企业
        四、投资者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9)风险投资IPO的障碍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风险投资的内涵和特点
    2.1 风险投资概念的界定
        2.1.1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对风险投资的定义
        2.1.2 美国有关组织或学者对风险投资的定义
        2.1.3 欧洲风险投资协会(EVCA)对风险投资的定义
        2.1.4 我国有关组织及学者对风险投资的定义
    2.2 风险投资的主要特点
        2.2.1 高风险高收益
        2.2.2 循环投资
        2.2.3 权益投资
        2.2.4 分阶段中长期投资
    2.3 风险投资与传统投资的区别
    2.4 风险投资运作过程
3 风险投资退出的主要模式
    3.1 主要退出模式
        3.1.1 首次公开上市(IPO)
        3.1.2 收购与兼并
        3.1.3 回购
        3.1.4 破产清算
    3.2 有效性分析
        3.2.1 IPO方式
        3.2.2 收购与兼并
        3.2.3 回购
        3.2.4 破产清算退出
4 风险投资IPO退出机制的障碍分析
    4.1 国内企业风险投资IPO发展现状
        4.1.1 不同资本市场上市退出案例分布
        4.1.2 不同年份上市退出案例分布
        4.1.3 中国企业在不同创业板募集资金对比
        4.1.4 2006年风险企业IPO情况
        4.1.5 我国风险投资IPO发展呈现四大趋势
    4.2 美国和香港风险投资IPO发展现状及借鉴意义
        4.2.1 美国模式
        4.2.2 香港模式
        4.2.3 借鉴意义
    4.3 我国现阶段风险投资IPO退出机制的障碍分析
        4.3.1 资本市场层次单一,创业板市场缺失
        4.3.2 法律体系不健全,缺少专项立法
        4.3.3 中介服务体系不完善,IPO人才匮乏
        4.3.4 政府千预过多,市场化不足
5 发展我国风险投资IPO退出机制的对策与建议
    5.1 宏观发展建议
        5.1.1 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及早推出二板市场
        5.1.2 完善、保障和促进风险投资的法律体系
        5.1.3 设立风险投资专业,加强IPO人才培养
    5.2 微观企业对策
参考文献
后记

(10)杠杆收购在企业并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第二章 杠杆收购的经济学分析
    2.1 资本结构理论
    2.2 代理理论
    2.3 价值低估理论
    2.4 自由现金流量假说
    2.5 经济附加值(EVA)理论
第三章 杠杆收购的原理
    3.1 杠杆收购的概念
    3.2 杠杆收购产生的背景分析
    3.3 财务杠杆
    3.4 财务杠杆与杠杆收购
    3.5 杠杆收购的融资结构
    3.6 杠杆收购案例分析——雷弗克公司案
        3.6.1 背景资料
        3.6.2 杠杆收购过程
        3.6.3 失败原因分析
第四章 我国杠杆收购典型案例分析
    4.1 案例分析——德隆模式的杠杆收购
        4.1.1 基本情况
        4.1.2 德隆收购模式
        4.1.3 德隆杠杆收购模式的特点
        4.1.4 存在的问题
    4.2 管理层收购案例分析--TCL集团整体上市之路
        4.2.1 背景资料
        4.2.2 TCL集团与TCL通讯换股并购的交易图式
        4.2.3 TCL集团换股并购的支付创新
        4.2.4 TCL杠杆收购模式的特点
        4.2.5 存在的问题
    4.3 员工持股计划——四通改制案例分析
        4.3.1 背景资料
        4.3.2 四通管理层收购的具体方案
        4.3.3 四通案例特点
        4.3.4 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 我国实施杠杆收购的构想
    5.1 模式的设想
    5.2 融资结构和出资方式
        5.2.1 融资管道
        5.2.2 出资和购买方式
    5.3 完善杠杆收购的政策法规体系的构想
        5.3.1 修改现有的法规和出台新的配套规程
        5.3.2 改善信息披露办法
        5.3.3 完善债券市场和票据市场
        5.3.4 培育机构投资者
        5.3.5 允许社保基金、保险基金参与杠杆收购
        5.3.6 设立LBO/MBO基金
        5.3.7 发展投资银行,引导投资者参与并购
第六章 结束语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
    6.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四、MBO热中的冷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QCT集团员工激励方案优化研究[D]. 王振. 山东大学, 2020(05)
  • [2]上市公司超能力派现成因及效应分析 ——以国电南自为例[D]. 谢汝璐. 山东师范大学, 2019(09)
  • [3]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方式研究 ——以AB集团为例[D]. 刘念. 西南财经大学, 2012(05)
  • [4]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债务风险的法律控制[D]. 赵静. 西南政法大学, 2012(01)
  • [5]不同金融市场条件下杠杆收购模式的研究[D]. 郭旭东. 天津大学, 2009(12)
  • [6]管理层收购是结果还是目标[J]. 殷善福. 经济研究导刊, 2008(09)
  • [7]外资并购国有企业法律问题研究[D]. 杜勇. 西北大学, 2008(08)
  • [8]民营酒店投资决策行为研究 ——以泉州地区为例[D]. 李霞. 华侨大学, 2008(04)
  • [9]风险投资IPO的障碍与对策研究[D]. 宋丹. 东北财经大学, 2007(05)
  • [10]杠杆收购在企业并购中的应用[D]. 石海宏. 贵州大学, 2006(05)

标签:;  ;  ;  ;  ;  

MBO热中的冷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