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观赏石中的珍品——昆山石(论文文献综述)
谢延淦,许涛[1](2016)在《观赏石的类别与品鉴秘诀》文中研究指明石头,是大家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物体,在大自然中俯拾皆是。古人云:"山无石不奇,水无石不清,园无石不秀,斋无石不雅,厅无石不华,居无石不安。"赏石清心,赏石怡人,赏石益智,赏石陶情,赏石长寿。作为大自然的美石珍品,岩石、矿物、古生物和"天外来客"等,均有可能成为座上宾,业内人士称之为"观赏石"。它们自古以来被誉为"立体的画、无声的诗",蕴藏着丰富的自然奥
郭颖,ZITO[2](2015)在《观赏石 坚韧刚毅 朴实自然》文中研究说明观赏石是指具有观赏性或具有观赏价值的石,称为观赏石,包括工艺石和非工艺石。观赏石的发展历史悠久,古往今来,爱石、惜石、藏石,为石着文、立谱、题诗、作画之人,难以胜数。近几年观赏石行业也正日趋荼火。观赏石在古代多限于达官贵人或文人雅士之所有,而今已成为普罗大众的心头好、囊中物。将其置于庭院雅室,装饰点缀,童叟共赏,实为闲暇时光一大乐事。相较于珍稀珠宝、传世古董,观赏石资源丰富,且价格合理,更易为广大老百姓所接受。其所诠释出来的坚韧刚毅、朴实自然等人文美德也为人们所称道与追捧。
胡晓明[3](2014)在《中华赏石园展览内容文本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观赏石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其涉及的知识信息包括古生物学、地理学、历史学、地质学、矿物学、美学等等。但目前国内外甚少观赏石专题博物馆,仅有的几处也是简单陈列为主。有鉴于此,中华赏石园展览内容设计方案将围绕观赏石的五大分类,针对观赏石涉及的各类知识信息,开展全面、科学、深入的演绎和展示,力图将中华赏石园展览设计成全球一流的观赏石专题博物馆。
周峰[4](2013)在《赣南民间观赏石艺术及市场研究》文中提出观赏石艺术是以石头的自然的形体作为审美对象,不强调人为雕刻石头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虽然在中国美术史中是一种非主流的艺术形式,但却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生态艺术类型。观赏石用品在人类早期的活动中就有用于狩猎工具、或是赏玩物品,赏石之风开始于远古,审美形式也不断发展,有史以来的石谱、石志繁多,在宋代由着名书画家米芾对太湖石提出“瘦、皱、漏、透“的审美雏形,这种审美方式自宋代以来就源远流长而千年不衰,渐而成为国内传统赏石界的较为经典的鉴赏模式。观赏石的审美理论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地嬗变,已由经典的“瘦皱漏透”变为当代的“质形色纹”,其审美内涵也进一步丰富。以宋城文化着称的赣南,在观赏石方面有着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上犹石”、“南安石”、“石城石”在观赏石界已是久负盛名,如在宋代的《云林石谱》对赣南的上犹石就有较为详细的记载。在近年来,在振兴国内文化产业的形势之下,政府及民间社团对民间艺术品也越来越重视,正积极挖掘、整理和开发传统民间文化中的艺术品,探索民间艺术品的市场发展之路。赣南地区的民众依靠本土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开发利用,使得本地观赏石艺术市场迅速发展,观赏石文化气氛浓厚,石市交易活跃。赣南观赏石艺术生产民众参与性高、崇尚以自然为美,艺术流通渠道富有民间特色、形式完整灵活,艺术消费层次分明,艺术市场周边环境也发挥了良好的辅助功能。要使得赣南观赏石艺术市场今后更好地发展,在观赏石的资源规划、人才培养、政府引导、市场周边环境建设、认知程度、品牌效应等方面有待一步完善。
王正刚[5](2010)在《中外观赏石审美特征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观赏石在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貌,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日韩等国的观赏石在中国的影响下,也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观赏石;欧美各国的观赏石从19世纪时期至今也取得较大发展。本文通过对中、日、韩、欧美观赏石的审美内蕴进行较为深入的剖析、比较,诠释了观赏石的审美特征和审美理念,并籍此探索在新的形势下对中国观赏石和环境艺术带来的发展、启迪与影响。
钟华邦[6](2004)在《眼睛石》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钟华邦[7](2000)在《观赏石中的珍品——昆山石》文中提出
二、观赏石中的珍品——昆山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观赏石中的珍品——昆山石(论文提纲范文)
(1)观赏石的类别与品鉴秘诀(论文提纲范文)
何为观赏石? |
观赏石的十大类别 |
第一类宝石 |
第二类玉石 |
第三类彩石 |
第四类观赏矿物 |
第五类观赏化石 |
第六类地名石 |
第七类形象石 |
第八类纹理石 |
第九类文化石 |
第十类景观石 |
观赏石头的56字秘诀 |
(3)中华赏石园展览内容文本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专硕毕业论文形式 |
2、项目背景 |
3、展览内容文本设计要求 |
4、展览设计流程 |
5、内容文本设计流程 |
6、设计依据和学术资料来源 |
7、中华赏石园与其他博物馆的关系 |
展览文本设计思想 |
1、本展览策划的基本理念 |
2、中华赏石园展览的主题功能定位 |
3、本展览的总传播目的 |
4、本展览的主题结构和展示大纲 |
5、本展览各单元内容文本编写的格式 |
展览内容文本 |
第一展厅 序厅 |
第一部分:观赏石的形成 |
第二部分:中国观赏石资源分布图 |
第三部分:女娲补天场景 |
第四部分:观赏石自然奇观 |
第五部分:中国观赏石之乡代表石种及文化展示 |
第二展厅 化石厅 |
第一部分:化石的形成 |
第二部分:化石基础知识体验区 |
第三部分:恐龙化石专区 |
第四部分:其他化石展品区 |
第三展厅 矿晶厅 |
第一部分:矿物晶体石的形成过程和一般特征 |
第二部分:自然元素类矿物晶体石 |
第三部分;硫化物类矿物晶体石 |
第四部分:卤化物类矿物晶体石 |
第五部分:氧化物与氨氧化物类矿物晶体石 |
第六部分;碳酸盐类矿物晶体观赏石 |
第七部分:硫酸盐类矿物晶体观赏石 |
第八部分:硅酸盐类矿物晶体观赏石 |
第四展厅 造型石厅 |
第一部分:造逝石的形成 |
第二部分:太湖石、灵璧石、英石、尾山石 |
第三部分:风棱石、姜石、菊花石、洛阳壮丹石 |
第四部分:梅花玉、葡萄玛鞠、石钟靴 |
第五部分:沙漠漆、茅山石、跨山绿石 |
第五展厅 图案石厅 |
第一部分:图案石的形成 |
第二部分;雨花石 |
第三部分:三峡石 |
第四部分:玛瑙 |
第五部分:黄河石 |
第六部分:丹麻彩石 |
第八部分:模树石 |
第九部分:大理石 |
第十部分:汉江石、国画石、蓝纹石 |
第十一部分:九龙壁、鸡血石、彩陶石 |
第十二部分:大化石、来宾石、汉中香石 |
第六展厅 特种石厅 |
第一部分:陨石 |
第二部分;火山弹 |
第三部分:和氏璧 |
第四部分:古人、名人的藏石 |
参考文献 |
后记 |
(4)赣南民间观赏石艺术及市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意义 |
1.3 论文的研究方法 |
1.4 技术路线 |
1.5 创新点 |
第二章 观赏石文化探源 |
2.1 基本概念 |
2.2 观赏石艺术的历史发展轨迹 |
2.3 审美文化理论基础 |
2.4 美学语言特征 |
2.5 观赏石分类 |
2.6 观赏石的艺术价值分析 |
第三章 观赏石艺术市场发展现状 |
3.1 艺术市场的主要概念 |
3.2 观赏石艺术市场发展概要 |
3.2.1 国内状况 |
3.2.2 国外状况 |
3.3 赣南观赏石艺术市场发展概况 |
3.3.1 资源 |
3.3.2 本地观赏石人才构成及作品简介 |
3.3.3 市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高度重视 |
3.3.4 本地观赏石已形成初步的产业化格局 |
第四章 赣南观赏石艺术市场要素分析 |
4.1 艺术生产 |
4.2 艺术流通 |
4.3 艺术消费 |
4.4 艺术市场周边环境 |
第五章 赣南观赏石艺术市场发展策略分析 |
5.1 合理规划观赏石资源进行科学利用 |
5.2 争取政府支持完善艺术市场建设 |
5.3 本土人才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
5.4 提高认知程度培养本土消费 |
5.5 树立品牌意识,增强作品的地域文化 |
5.6 提升观赏石产业结构 |
5.7 结合相关产业,纵向拓宽营销渠道 |
结语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中外观赏石审美特征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提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二、中国的观赏石 |
三、日本的观赏石和中国观赏石比较 |
四、韩国的观赏石和中国观赏石比较 |
五、欧美的观赏石和中国观赏石比较 |
六、结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作者毕业设计作品 |
致谢 |
四、观赏石中的珍品——昆山石(论文参考文献)
- [1]观赏石的类别与品鉴秘诀[J]. 谢延淦,许涛. 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 2016(02)
- [2]观赏石 坚韧刚毅 朴实自然[J]. 郭颖,ZITO. 中国航空旅游, 2015(03)
- [3]中华赏石园展览内容文本设计[D]. 胡晓明. 复旦大学, 2014(03)
- [4]赣南民间观赏石艺术及市场研究[D]. 周峰. 赣南师范学院, 2013(07)
- [5]中外观赏石审美特征比较[D]. 王正刚. 苏州大学, 2010(05)
- [6]眼睛石[J]. 钟华邦. 江苏地质, 2004(01)
- [7]观赏石中的珍品——昆山石[J]. 钟华邦. 珠宝科技, 2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