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积极开展读书活动 让学生的精神世界更美好(论文文献综述)
宋研[1](2021)在《课外阅读提升初中生语文素养研究》文中指出在语文学习中,课外阅读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论是我们国家还是其他国家的母语教育,课外阅读的指导和研究从古至今都得到很大的重视。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了四项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其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第一点。2020年4月22日,《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首次亮相,这个目录是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织研制并发布的,其中为初中生推荐了100种阅读书目,可见课外阅读得到了相当程度的重视。对学生学好语文课程来讲,语文素养是基础;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讲,语文素养更是基础。所以,语文素养的提升离不开语文学习,更离不开课外阅读。全文除了绪论和结语外,共分四章。第一章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理论依据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教育学方面关于阅读的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学生观与学习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与内容”“实施建议”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教育学方面古代与近代学者提出的阅读理论等,是本文研究与写作的理论基础。第二章课外阅读对提升初中生语文素养的意义课外阅读对初中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表现在很多方面,如丰富语言积累、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审美趣味、促进文化传承及提高思想道德修养等,进而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整体提升,实现素养与成绩双得。第三章课外阅读提升初中生语文素养现状的问卷调查及分析通过对六盘水市两所中学的419名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发现在初中生课外阅读中存在良好阅读习惯尚未形成、阅读类型相对集中、阅读时间比较随意、选择阅读材料随意等方面的问题。在课外阅读提升语文素养中存在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强、表达与创造美的意识不够、背诵经典的习惯尚未形成等方面问题。上述问题有多方面成因,主要体现在初中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弱、学习压力增大、教师指导不力、家长督促不够、同学之间的影响、网络媒体与文化交流的影响等。第四章课外阅读提升初中生语文素养的策略探究基于在调查中发现的问题,结合相关文献以及教学实践,为了更好地促进初中生课外阅读的开展,提升语文素养,建议采取如下策略:指向语言,助力语言素养的提升;立足思维,助力思维能力的发展;聚焦审美,在悄然浸润中滋养审美;品味文化,在日积月累中积淀文化;多方合力促进课外阅读,综合提升语文素养。
洪彤彤[2](2021)在《初中生描写能力现状个案研究 ——以上海市文来中学六(7)、(8)班为例》文中认为初中生记叙文写作中,描写是常用的表达方式之一,但在学生的习作反映出学生描写能力普遍不强。本研究在上海市文来中学六(7)、(8)班两个班中抽取40名同学,以他们354份日常习作作为研究个案,旨在发现习作中描写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本研究以学生的真实习作为研究对象,从描写内容和描写技巧两个方面对学生描写能力的现状进行考察。发现学生大多选择熟悉的描写对象展开描写,但所描写的内容和作文主题联系不够紧密,描写内容独特性不够;大多数学生能使用多种描写方法,但运用水平整体不高,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描写的能力较弱。同时,通过对平时描写能力教与学情况的调查研究,笔者发现教师对教授描写知识较为重视,但相关教学活动对提升学生的描写能力帮助不大;学生对写作存在畏难情绪,因此在积累、写作和修改上主观能动性不强,导致学生描写能力难以提升。结合上述现状,本文从激发学生描写兴趣、丰富描写的内容和提高描写技巧三方面提出了提高描写能力的教学策略。
王书影[3](2021)在《小学低学段整本书阅读的指导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现如今,整本书阅读已经成为教师们日常讨论关注的话题。但整本书阅读如何有效的在小学低学段中展开,对于这个问题大家普遍还不够重视。因为小学低学段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兴趣爱好不稳定易受外界影响等特点,导致整本书阅读教学在小学低学段中难以顺利进行。本文立足于整本书阅读指导理论,在此基础上,结合现阶段小学低学段整本书阅读指导课例,进行反思研究,目的在于研究出一些适用于小学低学段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方法,丰富小学低学段整本书阅读教学理论,提高社会对于小学低学段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关注度。除了引言和结语,本文具体从以下六章展开:第一章是概念界定、研究依据及小学低学段学生心理特点。这部分依据目前的参考文献和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笔者界定了“小学低学段”“整本书阅读”“小学低学段整本书阅读教学”三个核心概念。接着笔者论述了本文的研究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阅读的内容和培养学习者共同体理论。然后,笔者列举了小学低学段学生心理特点,用来帮助指导接下来的阅读策略。第二章是小学低学段整本书阅读的意义。本章从整本书阅读可以增加知识积累、增强学生的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和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这四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三章是小学低学段整本书阅读的指导原则。本章节依据理论和实践,总结出了学生为主原则、教师适时引导原则和评价多样化原则。第四章是小学低学段整本书阅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该部分通过问卷调查,分别从预习阶段、阅读阶段、阅读评价阶段三个环节,总结了现阶段小学低学段整本书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从学生层面、教师层面和社会层面来分析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第五章是小学低学段整本书阅读的指导策略。该部分从阅读预习阶段、阅读推进过程中和阅读评价阶段三个环节提出关于指导策略的建议,以确保小学低学段教师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的顺利进行。第六章是小学低学段整本书阅读的讨论示例——《小鲤鱼跳龙门》。笔者选择《小鲤鱼跳龙门》这本书,对小学低学段整本书阅读教学进行具体的实例研究,希望能给小学低学段语文教师以范例用来指导今后的整本书阅读教学。
蔡其全[4](2021)在《知识学习的发展功能及其局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知识与发展的关系问题是教育学中的经典性、基础性、永恒性的问题,是教育研究者必须要回答的基本问题。在西方,从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的命题,到培根“知识就是力量”的论断,都展现了人们对于知识发展功能的关切。在国内,主流的教学本质观认为,知识学习是学生发展的“基础”“中心”和“起点”。从国内外关于知识学习与人的发展关系的文献来看,人们总是从知识学习出发,或者仅仅在知识学习的范围内,理解和落实学生的发展问题。当然,仅仅将知识学习作为学生发展的起点、基础,或者主要途径,从逻辑上讲也是合理的。但是,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育人事业,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人们极易将主要的事情当作首要的事情,把首要的事情当作唯一的事情。很多人就将学生发展的“基础”和“起点”,当做是学生发展中“最重要”甚至“唯一”的东西。通常情况下,所谓知识是指人类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积累下的认识成果,也就是书本知识。现行学校教育当中的知识学习,主要是一种以书本知识为对象的学习。这种知识学习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有着独特的功能,但也存在不可回避的局限。知识学习是学生发展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学生发展是知识学习的可能结果,而不是必然结果。在新时代,旨在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需要超越传统的知识授受的“大框架”,重新审视知识学习的发展功能及其局限。本研究综合运用思辨研究、历史研究和案例研究的方法,澄清了关于知识学习对于学生发展作用的三种误解,揭示和确认了知识学习存在的发展功能及其局限。最终,基于知识学习的发展功能及其局限,提出了相应的教育改革思路。本研究的具体内容分六部分七个章节展开论述。第一部分(绪论)阐述了该选题的背景、意义与研究思路。首先,从知识教学与学生发展的“矛盾”,知识学习的发展性限度,学生素养的培育,人何以发展四个方面概括了本研究的缘起。然后,通过梳理与评析国内外关于知识学习的功能与局限,知识学习的功能与局限,学生发展的内容与机制的研究成果,进而明确了推进本研究的可能方向,也明晰了本研究的意义、思路与方法。第二部分(第一章)厘清了本研究中的知识与知识学习的涵义。关于知识与知识学习的涵义的理解不一,是造成人们对知识学习的发展功能与局限产生误解的根源之一。因此,我们首先从学科立场与知识类型的角度界说了本研究中的知识涵义,并对相关概念进行了辨析。其次,总结出当前关于知识学习的两种理解,然后基于对这两种理解的综述,确立了本研究中知识学习的概念范畴。本文中知识学习指是一种以书本知识为对象的学习活动,而不是以获得知识为目的或手段的学习活动。第三部分(第二章)考察了国内外关于知识学习与人的发展关系的主要认识和观点。在西方,古代教育的认识当中暗含着“知识等于发展”的信念;近代教育阶段,出现了儿童中心与知识中心的“博弈”;现代教育阶段,学生全面发展在理论上得到无比重视,但在实践中知识却占据着核心地位。在国内,从民国初期,到新中国成立,再到改革开放,学界关于知识学习与人的发展关系的认识与西方类似。从国内外的认识来看,关于知识学习对于学生发展作用主要存在三种误解:将知识掌握本身等同于学生发展;在知识学习范围内理解和落实学生发展;将认知发展的规律泛化为全面发展的规律。第四部分(第三章)探讨了学生发展的取向与机制。学生“发展什么”与“怎么发展”的问题,是影响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因素,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学什么”与“如何学”等问题的回答。因此,我们首先澄清了学生发展概念的实质,将发展概念与人的素质结构关联起来。其次,梳理了我国教育在学生发展取向上的几种类型,并指出当前教育价值取向归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事实。最后,探讨了学生素质发展的机制。本章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取向与素质发展机制的探讨,为后文分析知识学习的发展功能与局限提供了的理论基础。第五部分(第四、五章)分析了知识学习的发展功能与发展局限,该部分是全文核心部分。第四章基于对“知识学习具有发展功能”的思想前提的考察,重新确立了知识学习发展功能的分析框架:一是不同的知识学习内容与方式具有不同的发展功能,二是知识学习对不同素养的发展具有不同的功能。归纳出知识学习对于全面发展的功能:知识学习奠定全面发展的认知基础,知识学习为全面发展提供间接经验的指导,知识学习是促成知识学习主体的基本途径。最后,通过对优秀学生发展过程的案例分析确认了知识学习的发展功能。第五章首先从知识学习对全面发展取向的悖离,素质发展机制的僭越,语言文字的符号特性,以及知识中心的教育传承四个方面,论证了知识学习为何具有发展局限。然后,揭示了知识学习对于学习本义的违背、对于学习对象的窄化、对于学习过程的简化,以及知识学习可能存在的其他“教育风险”。最后,通过对知识学习导向下的学生发展现状分析、中西方课堂教学的差异比较、典型“发展”案例的剖析等实证方法,对知识学习的发展局限进行了确认。第六部分(第六章)澄明了知识学习在教育中的定位问题。知识学习在教学中的地位是由知识学习在教学中的必要性,知识学习在学习活动中的特殊性,知识学习促进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决定的。正确把握知识学习在教学中的地位,发挥知识学习在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中的作用,需要明确知识选择的功能依据,促进多维学习的融合互动,从知识中心转向学习中心。基于对知识学习的发展功能及其局限的认识,学校教育改革需要在观念层面树立正确的知识观与学习观;在实践层面提升教育的全面发展功能。
陈鑫[5](2021)在《《海底两万里》的名着导读教学研究》文中认为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体现了名着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名着导读栏目与以往的教材相比也产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名着推荐数量的增加、栏目所处的位置和栏目内的内容设置的改变。本文以《海底两万里》的导读教学为研究对象,结合《海底两万里》的导读课例,将全文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立足于统编本名着导读栏目,对名着导读的编写理念、选文特点和结构特点进行分析,然后结合课标和作品本身阐述作为七下第六单元名着导读必读书目的《海底两万里》的教学价值,发现《海底两万里》的教学价值主要体现在对学生阅读能力、思维品质和写作能力的提高上。第二部分,结合当前《海底两万里》名着导读教学的课例,从读前指导、读中研讨和读后反馈三个阶段提炼现今《海底两万里》导读教学中的常见策略。第三部分则是根据前一章对《海底两万里》的导读课例的分析归纳,对当前《海底两万里》的导读教学进行反思,从中吸取优秀经验并对不足之处提出自己的优化建议,构想《海底两万里》的教学设计,以帮助语文教师能更好地进行《海底两万里》的导读教学。
武晓玮[6](2021)在《休闲教育的本质与功能研究 ——四个维度的探索与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围绕着“什么是休闲教育”这一核心问题,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进行探索性思考,以四个维度揭示休闲教育的意涵,对休闲教育的本质与功能做立体性分析与研究。休闲和教育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和内在联系,从二者的内在联系出发,可分析出理解休闲教育的四个维度,且国内外学界对休闲教育这一概念的阐释大部分都可以按照这四个维度进行归类:(1)以休闲为本质的教育,把休闲看作教育的本质,教育与休闲成为同质的活动,教育就是休闲。教育的本质在于挖掘、顺应、引导和发展人进行自我发展的动力,让人在自我发展动力的推动下成为有别于物和他人的真正的人。休闲是人在内心之爱主导下选择的目的在自身的对象化过程。通过休闲的对象化,人得以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发展。这样看来,首先,休闲内蕴着人进行自我发展的动力,休闲的对象化就是人在自我发展动力下实现发展、最终成人的过程,符合教育的本质。其次,当教育始终坚守成人本质,教育就是合手段与目的相统一的过程,这样的教育是自由、愉悦的过程,能够给人带来享受与发展,也就是休闲的过程。由此,教育与休闲成为同质的活动,教育就是休闲。(2)以休闲为目的的教育。首先,为了满足个体发展,以休闲为目的的教育让人在发展休闲中与一般对象物形成休闲关系,在休闲关系中,通过人的对象物,即自然界、社会与他人,进一步对人进行呈现和确证,给人提供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使人“成人”。其次,在满足个人发展需要之上,以休闲为目的的教育将会作用于满足社会需要,通过个人在休闲中实现的享受与发展来满足美好生活需要,以助推社会发展,助力社会矛盾的缓解。(3)以休闲为内容的教育,具体可分为两类:休闲大众教育与休闲专业教育。休闲大众教育以全体国民为受众,以解决“如何更好地休闲”这一问题为目标,主要内容包括培养人的休闲价值观,提高人的各项休闲能力:休闲选择能力、休闲活动能力、休闲制约协商能力等等。休闲专业教育以休闲专业学生为受众,以培养休闲管理、休闲规划、休闲服务、休闲科研方面的专业人才为目标,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批判、传播和扬弃关于休闲的专业知识和培养专业性、职业性的休闲从业者。休闲大众教育与休闲专业教育相互促进、协同发展,二者在互动关联中共同致力于社会大众休闲水平的提升与休闲生活质量的提高。(4)以休闲为情境的教育,这一维度的休闲教育一直是中华文化史中推崇的教育理念,体现着休闲作为教育情境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既能塑造教育主体,又能构建教育体验,是落实“‘五育’并举”的有效途径,对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具有一定价值。广义的休闲教育是以上四个维度的总和,休闲教育就是作为休闲/为了休闲/关于休闲/在休闲之中的教育过程,每一个维度即是休闲教育的一个狭义概念。这四个维度并非同一层次的概念,前两个维度揭示了休闲教育的本质,侧重休闲教育的理想规定,体现休闲教育的理念与潜在意义;后两个维度揭示了休闲教育的功能,侧重休闲教育的现实过程,使休闲教育的功能现实地呈现。四个维度相互依存,第一、二维度内涵着的稳定的、深刻的本质以第三、四维度呈现出的丰富的、多样的功能为表现,第三、四维度以第一、二维度为内在依据与支撑,都统一于一个完整的休闲教育实践过程中。同时,相互依存的四个维度发挥着各自的作用,第一、二维度决定了休闲教育的性质与发展方向;第三、四维度使休闲教育的功能现实地呈现。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在休闲教育本质的矛盾运动下,休闲教育的现实功能则随着过程的展开不断地改变着具体形态,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张海浪[7](2020)在《统编本初中语文“名着导读”教学现状分析及改进策略研究 ——以淮安市X区K学校为对象》文中研究说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着”①的教学目标和“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②的教学实施建议。阅读经典名着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获得思维方法和品质;有利于提升学生审美情趣和素养;有利于文化传承、吸收和弘扬优秀文化。2016年,随着新教材的全面推广和广泛使用,“名着导读”教学在过去苏教版、人教版、鲁教版等版本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名着导读”的地位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然而,在现实情况下,“名着导读”教学的现状却不那么令人满意。一线教师有的深谙名着教学的重要性,却苦于指导乏力;有的仍然不够重视名着导读教学,草草应付了事;名着阅读评价方法单一;有的教师自己都不读书,拿什么指导学生阅读。学生对名着不感兴趣;阅读无序化;阅读带着明显的功利色彩;缺乏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指导。有的家长甚至认为阅读名着就是浪费时间,不支持孩子阅读。学校缺少一定的阅读氛围。本篇论文针对上述“名着导读”教学出现的问题,从四个方面提出改进策略:教师策略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保持积极、兴奋的阅读状态;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效率;培养读写结合的习惯;借助内容重构策略、重复勾连策略、比较阅读策略,将多元评价贯穿阅读过程。学生策略为充分运用元认知策略,对阅读活动开展前、中、后进行自我监控。家长策略为搭建名着阅读沟通平台;共读伴读助力阅读升级;交流互动碰撞智慧火花。学校策略为完善硬件设施,让学生有书可读;将阅读状况纳入学业评价体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定期举办语文“读书节”活动;开设阅读欣赏课或与名着阅读有关的社团活动。教研部门策略为定期开展名着阅读“广阅读”活动;定期开展名着阅读“广教研”活动;利用中考杠杆推动名着导读教学。
庞玉玲[8](2020)在《新教育实验视域下教学行动管理研究 ——以通辽市A小学为例》文中提出目前国内实行新教育实验的学校逐渐增多,朱永新教授新教育实验视域下教学行动管理的重要概念与理论的核心思想对学校教学行动管理意义重大。截至2019年7月,新教育实验已经惠及560多万的师生。学校师生的共同成长及学校的发展趋势用实力证明了新教育实验视域下教学行动管理研究的重要性。新教育实验十大行动涵盖:“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育,”其中以“营造书香校园”、“研发卓越课程”、“缔造完美教室”为先锋,对国家新时代教育改革意义重大。新教育实验视域下的教育思想具有时代性、改革性、先进性、行动性,符合新时代教师和学生健康成长的规律。在教学行动中注重以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为起点,掀起营造“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标的新教育变革的旋风。然而任何教育实验变革都不会一帆风顺,在实验过程中提出合理化管理对策,发挥领导管理优势,促进行动管理进展十分必要。本研究以此为切入点,深入地方学校进行个案研究,通过分析问题及原因,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总结优秀成果归因,取其精华,贡献新教育实验视域下教学行动管理的个案研究成果,分享行动管理的宝贵经验,探究行动管理中三层管理者的力量。希望与通辽市各小学共享榜样力量,迅速惠及通辽市广大中小学师生。以地方榜样带动地方教育,实现中小学教育管理中学校管理的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精细做好真正接地气的地方教育事业。
教育部[9](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指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余云露[10](2020)在《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职业困惑的叙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现代教育变革越来越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小学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启蒙者和促进者,其使命高远,责任重大。越是渴求学生成长的教师越会看到职业生活中的困扰、迷惑与不足,只有勇敢地走出职业困惑才能获得新的专业成长。因此关注小学教师,关注他们的职业困惑,显得尤为迫切。采用叙事研究的方法,倾听教师个人的声音,真正走近教师的职业困惑故事,更能反映教育真实的情境和体现实践视野中教师发展的真切意义与价值,同时也可以为读者提供一定的思考空间。本研究运用叙事研究的方法,讲述了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职业困惑的故事,并探讨了这些职业困惑故事所带给我们的启示。研究主要采用访谈法、观察法、实物收集法和文献分析法等具体的研究方法获取大量的一手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编码。本文选择了一位有16年教龄且经验较为丰富的小学语文优秀教师——L老师作为研究对象,用“叙事”的方式呈现了L老师在其十余年教师生涯中所遇到的职业困惑及其如何解决职业困惑的46个系列故事,并对故事进行了更细致的梳理、归类。在此基础上,对L老师职业困惑的内容、职业困惑的解决方式及其职业困惑产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客观的分析。研究发现,不同阶段的L老师有着不同的职业困惑,而这些职业困惑大多与教师自身有关、与学生有关、与家长有关以及与学校有关。导致L老师产生职业困惑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内部影响因素包括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薄弱、自我认知存在局限、初期的教学实践经验不足、心理承受能力较低以及专业发展水平不高。外部影响因素则与社会环境、学校因素以及家庭因素密切相关。通过研究得到的启示:教师的“自身力量”和外部“重要力量”是L老师走出职业困惑的两个主要“力”。教师在“自身力量”上,借助自身的努力,需要拥有内驱力、成为反思者、完善学习力、学做行动者和提高沟通力以及生成研究力。同时也应该在心理上和实践中通过自身的修炼走出职业困惑。在外部“重要力量”中,重要人物和关键事件以及重点读物也会帮助教师走出职业困惑。
二、积极开展读书活动 让学生的精神世界更美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积极开展读书活动 让学生的精神世界更美好(论文提纲范文)
(1)课外阅读提升初中生语文素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理论依据 |
(一)相关概念辨析 |
1.阅读与课外阅读 |
2.素养与语文素养 |
(二)理论基础 |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 |
3.教育学方面关于阅读的理论 |
二、课外阅读提升初中生语文素养的意义 |
(一)丰富积累,提升思维与表达能力 |
1.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运用与表达能力 |
2.发展思维能力,促进语文能力的提升 |
(二)获取知识,培养文学审美趣味 |
1.获取丰富知识,实现素养与成绩双得 |
2.培养文学审美趣味,提高审美情趣 |
(三)提高修养,增强文化自信 |
1.提高思想修养,形成健全人格 |
2.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化传承 |
三、“课外阅读提升初中生语文素养现状”的问卷调查及分析 |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与调查 |
1.学生基本信息 |
2.初中生课外阅读基本情况 |
3.课外阅读提升初中生语文素养的表现 |
(二)调查问卷的整理与分析 |
1.客观题调查现状成因分析 |
2.主观题调查现状成因分析 |
四、课外阅读提升初中生语文素养的策略探究 |
(一)指向语言,助力语言素养的提升 |
1.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促进语言积累 |
2.开展阅读分享活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
(二)立足思维,助力思维品质的提升 |
1.敢于提出质疑,矛盾分析中锻炼思维能力 |
2.学会比较阅读,思考探究中发展思维能力 |
3.开展专题阅读,整合概括中促进思维能力 |
4.运用图示方法,循序渐进中提升思维能力 |
(三)聚焦审美,在悄然浸润中滋养审美 |
1.品析感悟,培养鉴赏能力 |
2.朗诵诗歌,培养审美情趣 |
3.读后练笔,进行审美创造 |
(四)品味文化,在日积月累中积淀文化 |
1.开展背诵会,丰富文化积累 |
2.丰富阅读形式,鼓励文化传承 |
(五)多方合力促进课外阅读,综合提升语文素养 |
1.对教师的要求 |
2.对父母的要求 |
3.对学校的要求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课外阅读提升初中生语文素养现状调查问卷 |
致谢 |
(2)初中生描写能力现状个案研究 ——以上海市文来中学六(7)、(8)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研究缘起与意义 |
二 研究现状 |
三 基本概念 |
四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一章 六年级学生日常习作中描写内容情况评述 |
第一节 描写对象的分析 |
一 描写对象的分类统计 |
二 描写对象与写作者的关系分析 |
第二节 描写内容与主题要求的关系分析 |
一 从标题来看描写对象的选择 |
二 描写内容与中心的关联性分析 |
第三节 描写内容的独特性分析 |
一 独特的描写对象 |
二 描写内容着眼点特殊 |
第二章 六年级学生日常习作中描写技巧使用评述 |
第一节 描写方法使用现状的分析 |
一 描写方法使用频次的统计 |
二 以人物描写为例考察描写方法组合形式 |
第二节 描写角度丰富性的分析 |
一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统计与分析 |
二 人物类描写角度的统计与分析 |
三 景物类描写角度的统计与分析 |
第三章 六年级学生描写能力教与学调查研究 |
第一节 描写的教学现状分析 |
一 描写知识多从阅读教学中输出 |
二 描写知识转化支架的选择不具特殊性 |
三 写作教学指向单一 |
第二节 描写的学习现状分析 |
一 学生学习的畏难情绪 |
二 写作知识不完善 |
三 写作内容储备调用不足 |
第四章 提高初中生描写能力教学策略探索 |
第一节 激发学生描写兴趣的教学策略研究 |
一 消除学生畏难情绪 |
二 建立写作学习共同体 |
第二节 丰富描写内容的教学策略研究 |
一 引导学生积累描写素材 |
二 引入读者意识,促进学生进行真实地描写 |
第三节 提高描写技巧的教学策略研究 |
一 搭建支架,引导学生梳理描写知识 |
二 多样写作形式,指导学生关注描写的方法与角度 |
三 以评促改,提高描写技巧的水平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图表索引 |
附录A 初中生描写能力现状的调查问卷 |
附录B 人物类描写对象和描写方法统计 |
附录C 景物类描写对象和描写角度统计 |
致谢 |
(3)小学低学段整本书阅读的指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1.中国相关理论依据 |
2.国外相关理论依据 |
3.现有研究的不足和启示 |
(三)论文创新点 |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一、概念界定、研究依据及小学低学段学生心理特点 |
(一)概念界定 |
1.小学低学段 |
2.整本书阅读 |
3.小学低学段整本书阅读教学 |
(二)研究依据 |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 |
2.培养学习者共同体理论 |
(三)小学低学段学生心理特点 |
二、小学低学段整本书阅读的意义 |
(一)增加知识积累 |
1.巩固强化课堂基础字词 |
2.沟通语文课堂内外 |
3.帮助小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
(二)增强学生能力 |
1.思维能力 |
2.独立自主能力 |
3.表达与沟通能力 |
(三)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
1.促进个性的形成 |
2.陶冶情操 |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
三、小学低学段整本书阅读的指导原则 |
(一)学生为主原则 |
1.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 |
2.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
3.尊重个体差异 |
(二)教师适时引导原则 |
1.注重教学的科学性 |
2.生活性原则 |
3.生动原则 |
(三)评价多样化原则 |
1.注重对学生阅读过程的评价 |
2.阅读结果的评价要多样 |
四、小学低学段整本书阅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一)小学低学段整本书阅读的现状调查 |
(二)小学低学段整本书阅读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
1.预习阶段存在的问题 |
2.阅读阶段存在的问题 |
3.阅读评价阶段存在的问题 |
(二)小学低学段整本书阅读现阶段存在问题的原因 |
1.学生层面 |
2.教师层面 |
3.社会层面 |
五、小学低学段整本书阅读的指导策略 |
(一)预习阶段的指导策略 |
1.教师对学生阅读书目的选择策略 |
2.引导学生关注插图 |
3.引导学生关注封面 |
4.引导学生关注作者 |
5.引导学生关注目录 |
6.引导学生关注精彩的情节 |
7.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 |
(二)阅读推进过程中的指导策略 |
1.教师监控学生的阅读进度 |
2.教师上好阅读推进课 |
3.教师指导学生做好摘抄 |
4.学生制作情节梳理图 |
5.学生分享阅读记录卡 |
(三)阅读评价阶段的指导策略 |
1.教师关注学生在阅读汇报课的表现 |
2.教师通过测试题检测阅读成果 |
3.多方面阅读成果展示 |
4.家校共同评价 |
六、小学低学段整本书阅读的讨论示例——《小鲤鱼跳龙门》 |
(一)教学目标 |
(二)教学过程 |
1.谈话导入 |
2.小组合作猜内容 |
3.共读文章揭晓答案 |
4.总结激趣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小学低学段整本书阅读教学教师指导现状调查问卷 |
致谢 |
(4)知识学习的发展功能及其局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 现实回应:知识教学与学生发展的“矛盾” |
(二) 理论省察:知识学习的发展性限度 |
(三) 时代诉求:学生素养的培育 |
(四) 个人旨趣:人何以发展 |
二、文献综述 |
(一) 关于知识学习与人的发展关系 |
(二) 关于知识学习的功能与局限 |
(三) 关于学生发展的内容与机制 |
(四) 研究述评 |
三、研究意义 |
(一) 理论意义 |
(二) 实践价值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知识与知识学习 |
一、知识界说 |
(一) 知识的立场与类型 |
(二) 知识的相关概念 |
(三) 本文中的知识 |
二、知识学习的涵义 |
(一) 知识学习的两种理解 |
(二) 知识学习的涵义界定 |
(三) 知识学习的概念辨析 |
第二章 知识学习与人的发展关系的历史考察 |
一、西方对知识学习与人的发展关系的认识 |
(一) 古代教育中的认识 |
(二) 近代教育中的认识 |
(三) 现代教育中的认识 |
二、国内对知识学习与人的发展关系的理解 |
(一) 民国初期:“死读书”与“学做合一 |
(二) 建国之后:“知识至上”与“开门办学” |
(三) 改革开放以来:知识学习的超越 |
三、关于知识学习对于学生发展作用的三种误解 |
(一) 将知识掌握本身等同于学生发展 |
(二) 在知识学习范围内理解和落实学生发展 |
(三) 将认知发展的规律泛化为全面发展的规律 |
第三章 学生发展的取向与机制 |
一、学生发展的实质 |
(一) 发展概念述评 |
(二) 学生发展的实质 |
二、学生发展的取向 |
(一) 知识取向与发展取向 |
(二) 学生发展的取向类型 |
(三) 学生的全面发展取向 |
三、学生发展的机制 |
(一) 发展的本能与可能 |
(二) 学生发展的机制 |
第四章 知识学习的发展功能 |
一、知识学习发展功能的立论基础 |
(一)知识学习的双重功能 |
(二) 为什么知识学习具有发展功能 |
二、知识学习与素质发展的结构剖析 |
(一) 知识学习发展功能的分析框架 |
(二) 知识学习内容与方式的发展功能 |
(三) 知识学习对不同素质的发展功能 |
三、知识学习在全面发展中的功能表现 |
(一) 知识学习奠定学生全面发展的认知基础 |
(二) 知识学习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间接经验的指导 |
(三) 知识学习是促成知识学习主体的基本途径 |
(四) “优秀学生”的成长透视:知识学习全面发展功能的案例剖析 |
第五章 知识学习的发展局限 |
一、理论分析:知识学习为何具有发展局限 |
(一) 全面发展取向的背离 |
(二) 素质发展机制的僭越 |
(三) 语言文字的符号特性 |
(四) 知识中心的教育传承 |
二、现实表征:知识学习具有哪些发展局限 |
(一) 坍缩学习的本义 |
(二) 窄化学习的对象 |
(三) 简化学习的过程 |
(四) 知识学习的可能风险 |
三、实证分析:知识学习发展局限的确认 |
(一) 知识学习导向下的学生发展现状 |
(二) 中西方学生发展状况与课堂教学的比较 |
(三) 典型的“发展”案例 |
第六章 知识学习在教育中的定位 |
一、知识学习在教学中的地位 |
(一) 知识学习在教学中的必要性 |
(二) 知识学习在学习活动中的特殊性 |
(三) 知识学习促进学生发展的可能性 |
二、如何发挥知识学习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
(一) 明确知识选择的功能依据 |
(二) 促进多维学习的融合互动 |
(三) 从知识中心转向学习中心 |
三、基于知识学习发展功能与局限的教改启示 |
(一) 观念转变:更新知识观与学习观 |
(二) 实践变革:提升教育的全面发展功能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后记 |
(5)《海底两万里》的名着导读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问题缘起 |
二 文献综述 |
三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名着导读编排特点与《海底两万里》的教学价值 |
第一节 统编本名着导读栏目的编排特点 |
一 统编本名着导读的编写理念 |
二 统编本名着导读的选文特点 |
三 统编本名着导读的结构特点 |
第二节 《海底两万里》的教学价值 |
一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
二 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素养 |
三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
第二章 《海底两万里》的导读策略 |
第一节 读前指导的方法 |
一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
二 切实指导阅读方法 |
第二节 读中研讨的路径 |
一 聚焦学生的疑问 |
二 紧扣作品文体特征 |
三 设置专题进行探究 |
第三节 读后反馈的策略 |
一 展示学习成果 |
二 拓展延伸阅读 |
第三章 对《海底两万里》导读教学的反思 |
第一节 《海底两万里》导读教学的基本原则 |
一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
二 关注文体的特殊性 |
第二节 《海底两万里》导读教学的优化建议 |
一 加强“版本意识” |
二 制定详细的阅读计划和任务清单 |
三 开展多元评价 |
第三节 《海底两万里》的导读设计 |
一 读前指导课 |
二 读中研讨课 |
三 读后反馈课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休闲教育的本质与功能研究 ——四个维度的探索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起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状况及述评 |
一、国外研究状况及述评 |
二、国内研究状况及述评 |
第三节 研究思路、论文框架及创新点 |
一、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 |
二、研究创新点 |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研究意义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章 休闲教育的基本问题 |
第一节 休闲与教育的关系辨析 |
一、休闲与教育关系的历史考察 |
二、休闲与教育的内在联系 |
第二节 休闲教育的四个维度 |
第三节 休闲教育相近概念分析 |
一、闲暇教育 |
二、审美教育 |
三、艺术教育 |
第三章 以休闲为本质的教育 |
第一节 休闲的哲学理解 |
一、休闲的特征与价值 |
二、休闲的哲学内涵 |
第二节 教育的本质:成人 |
第三节 教育与休闲的同质性 |
第四章 以休闲为目的的教育 |
第一节 满足个体发展需要 |
一、个体的自由全面发展离不开休闲 |
二、教育以休闲为目的有助于实现人生理想境界 |
第二节 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
一、休闲需要是美好生活需要的核心 |
二、教育以休闲为目的有助于改善教育价值取向不平衡的问题 |
第五章 以休闲为内容的教育 |
第一节 休闲大众教育 |
一、休闲大众教育的必要性 |
二、休闲大众教育的主要内容 |
三、休闲大众教育的主要价值 |
第二节 休闲专业教育 |
一、休闲专业教育的必要性 |
二、休闲专业教育的主要内容 |
三、休闲专业教育的主要价值 |
第六章 以休闲为情境的教育 |
第一节 中华文化史中以休闲为教育情境的思想与实践 |
第二节 休闲情境的教育作用 |
一、休闲塑造教育主体 |
二、休闲构建教育体验 |
第三节 休闲中的教育 |
一、在休闲时间中进行教育 |
二、在休闲活动中进行教育 |
三、在休闲环境中进行教育 |
第四节 以休闲为情境的教育的主要价值 |
余论:休闲教育四个维度的价值及辩证关系 |
一、休闲教育四个维度的价值 |
二、休闲教育四个维度的辩证关系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7)统编本初中语文“名着导读”教学现状分析及改进策略研究 ——以淮安市X区K学校为对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缘由 |
二、研究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
五、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初中语文名着导读概述 |
第一节 “名着导读”教学的理论依据 |
一、新课程教育理念 |
二、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
三、建构主义理论 |
四、阅读对话理论 |
五、元认知理论 |
第二节 关于统编本“名着导读”的概念界定 |
一、统编本名着 |
二、统编本名着导读 |
三、统编本名着导读教学 |
第三节 统编本“名着导读”教学的价值 |
一、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
三、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
四、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 |
第二章 统编本初中语文名着导读教材分析 |
第一节 统编本“名着导读”结构分析 |
一、“名家点评”,激发学生阅读渴望 |
二、“名着简介”,宏观把握作品内容 |
三、“读书方法指导”,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
四、“专题探究”,引导学生深度阅读 |
五、“精彩选篇”,精彩先睹为快 |
六、“自主阅读推荐”,倡导“海量阅读” |
第二节 统编本教材推荐的名着的特点分析 |
一、经典性 |
二、适切性 |
三、丰富性 |
四、人文性 |
第三章 统编本初中语文“名着导读”教学现状调查 |
第一节 调查的设计与说明 |
一、调查背景 |
二、调查目的 |
三、调查方式 |
四、调查过程与方法 |
五、调查对象 |
六、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二节 调查结果及原因分析 |
一、学生方面 |
二、教师方面 |
三、家长方面 |
四、学校方面 |
第四章 改进初中语文“名着导读”的策略 |
第一节 学生改进初中语文“名着导读”的策略” |
一、名着阅读活动前的自我监控 |
二、名着阅读活动中的自我监控 |
三、名着阅读活动后的自我监控 |
第二节 教师改进初中语文“名着导读”的策略 |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调适阅读心态 |
二、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效率 |
三、多种策略导引阅读,推进深度阅读 |
四、多元评价贯穿全程,监测阅读情况 |
第三节 家长改进初中语文“名着导读”的策略 |
一、搭建名着阅读沟通平台 |
二、共读伴读助力阅读升级 |
三、交流互动碰撞智慧火花 |
第四节 学校改进初中语文“名着导读”的策略 |
一、完善硬件设施,让学生有书可读 |
二、纳入评价体系,激励学生主动阅读 |
三、学校每学期举办语文“读书节”活动 |
四、学校开设阅读欣赏课或与名着阅读有关的社团活动 |
第五节 教研部门改进初中语文“名着导读”的策略 |
一、定期开展名着阅读“广阅读”活动 |
二、定期开展名着阅读“广教研”活动 |
三、利用中考“指挥棒”引领名着导读教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新教育实验视域下教学行动管理研究 ——以通辽市A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新教育实验视域下教学行动管理研究概述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目的 |
(三) 研究意义 |
(四) 核心概念 |
(五) 研究综述 |
(六) 研究方法 |
(七) 研究思路 |
(八) 可能的创新点 |
二、新教育实验视域下教学行动管理实施现状分析 |
(一) 引领者管理情况阐述 |
1、学校组织文化引领行动 |
2、校长对课程改革的引领 |
3、校长教学行动管理机智 |
4、引领者管理问题反思 |
(二) 执行者管理情况阐述 |
1、管理理念奠基行动发展方向 |
2、管理方式助力管理任务实现 |
3、管理过程铸就行动成果 |
4、执行者管理问题反思 |
(三) 实施者管理情况阐述 |
1、教育理念打造 |
2、教学行动研究 |
3、师德师风建设 |
4、管理者问题反思 |
(四) 家长参与教学行动情况阐述 |
1、初涉行动情况 |
2、体验行动情况 |
3、后期行动期望 |
(五) 学生参与教学行动情况阐述 |
三、新教育实验视域下教学行动管理经验总结 |
(一) 教学行动个案价值 |
(二) 文化传承与借鉴 |
(三) 营造书香校园行动 |
(四) 研发卓越课程行动 |
(五) 缔造完美教室行动 |
四、新教育实验视域下教学行动目前存在的问题与矛盾 |
(一) 师资队伍建设 |
(二) 课程研发管理 |
(三) 学校硬件设施和物资配备管理 |
(四) 校外教师资源管理 |
(五) 激励机制管理 |
五、解决新教育实验视域下教学行动管理对策 |
(一) 构筑新时代教学理念 |
(二) 牢固树立文化自信 |
(三) 建构良性管理机智 |
(四) 吸收借鉴成功经验 |
(五)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
(六) 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 |
(七) 稳步推动教学行动 |
(八) 积极倡导综合评价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职业困惑的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小学教师肩负着时代的重任 |
1.1.2 小学教师职业困惑的状况亟待关注 |
1.1.3 个人兴趣指向 |
1.2 研究意义与研究目的 |
1.2.1 研究意义 |
1.2.1.1 理论意义 |
1.2.1.2 实践意义 |
1.2.2 研究目的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外教师职业困惑的相关研究综述 |
1.3.2 国内教师职业困惑的相关研究综述 |
1.3.3 已有研究的局限性及本研究的不同之处 |
1.4 核心概念界定 |
1.4.1 小学教师 |
1.4.2 教师职业困惑 |
1.4.3 叙事研究 |
第2章 研究设计 |
2.1 研究内容 |
2.2 研究思路 |
2.3 研究方法的选择 |
2.4 获取资料的方式 |
2.4.1 访谈法 |
2.4.2 观察法 |
2.4.3 实物收集法 |
2.4.4 文献分析法 |
2.5 研究的伦理、效度和推广度 |
2.5.1 研究的伦理 |
2.5.2 研究的效度 |
2.5.3 研究的推广度 |
第3章 L老师职业困惑的系列故事 |
3.1 素描:关于L老师与N小学 |
3.2 起点:初任的我困惑重重 |
3.2.1 第一年,困惑接踵而至 |
3.2.1.1 教学成了第一道难关 |
3.2.1.2 如何找寻教师尊严? |
3.2.1.3 师生关系的“远”与“近” |
3.2.1.4 怎样面对不听话的你? |
3.2.1.5 家长这道坎儿,能否迈过去? |
3.2.2 第三年,那些深刻记忆 |
3.2.2.1 如何上好公开课? |
3.2.2.2 怎样提升教科研能力? |
3.2.2.3 教师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 |
3.2.2.4 怎样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
3.2.2.5 遭遇学校不公平,怎么办? |
3.3 行走:成长的我面对迷茫 |
3.3.1 第六年,问题是生长的希望 |
3.3.1.1 谁来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 |
3.3.1.2 如何处理好同事关系? |
3.3.1.3 关于学校文化的迷思 |
3.3.2 第十年,追寻困惑的轨迹 |
3.3.2.1 怎样跟上网络时代的发展? |
3.3.2.2 小学教师如何摆脱“小学教师”? |
3.3.2.3 变味的班级群,怎样回到正轨? |
3.3.2.4 小学教师就要被人瞧不起吗? |
3.4 沉淀:现在的我依旧困惑 |
3.4.1 这几年,又生新的困惑 |
3.4.1.1 发现学生早恋,怎么办? |
3.4.1.2 家长的焦虑,有解吗? |
3.4.1.3 如何转化班级后进生? |
3.4.2 如今,在困惑中不断起航 |
3.4.2.1 教材更换带来的挑战 |
3.4.2.2 一天能有四十八小时吗? |
3.4.2.3 作业需要改革吗? |
第4章 L老师职业困惑故事的分析 |
4.1 对L老师职业困惑内容的分析 |
4.1.1 与自身有关的职业困惑 |
4.1.2 与学生有关的职业困惑 |
4.1.3 与家长有关的职业困惑 |
4.1.4 与学校有关的职业困惑 |
4.2 对L老师职业困惑解决方式的分析 |
第5章 L老师产生职业困惑的影响因素 |
5.1 内部影响因素 |
5.1.1 专业理论知识薄弱 |
5.1.2 自我认知存在局限 |
5.1.3 教学实践经验不足 |
5.1.4 心理承受能力较低 |
5.1.5 专业发展水平不高 |
5.2 外部影响因素 |
5.2.1 社会环境 |
5.2.2 学校因素 |
5.2.3 家庭因素 |
第6章 叙事背后的思考:教师如何走出职业困惑 |
6.1 对教师自身力量的思考 |
6.1.1 自我努力的方向 |
6.1.1.1 内心的主动觉醒——拥有内驱力 |
6.1.1.2 成长的有力抓手——成为反思者 |
6.1.1.3 知识的有效储备——完善学习力 |
6.1.1.4 发展的快乐源泉——学做行动者 |
6.1.1.5 交流的美好艺术——提高沟通力 |
6.1.1.6 教育的不断创新——生成研究力 |
6.1.2 自我修炼中成长 |
6.1.2.1 心理上走出职业困惑 |
6.1.2.2 实践中走出职业困惑 |
6.2 对外部重要力量的思考 |
6.2.1 给予充分帮助——重要他人发挥积极作用 |
6.2.2 创造无限可能——关键事件促我不断前进 |
6.2.3 传递更多光亮——对我影响深远的重点读物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与合作教师的访谈提纲 |
附录2:与合作教师所任教班级学生的访谈提纲 |
附录3:与合作教师所任教班级家长的访谈提纲 |
附录4:学生的自由作文 |
附录5:给同学们的感谢信 |
附录6:我的田野日记选 |
附录7:图片汇集 |
附录8:致L老师的信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
四、积极开展读书活动 让学生的精神世界更美好(论文参考文献)
- [1]课外阅读提升初中生语文素养研究[D]. 宋研.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2]初中生描写能力现状个案研究 ——以上海市文来中学六(7)、(8)班为例[D]. 洪彤彤.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3]小学低学段整本书阅读的指导研究[D]. 王书影.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4]知识学习的发展功能及其局限研究[D]. 蔡其全. 华中师范大学, 2021(02)
- [5]《海底两万里》的名着导读教学研究[D]. 陈鑫.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6]休闲教育的本质与功能研究 ——四个维度的探索与思考[D]. 武晓玮. 浙江大学, 2021(02)
- [7]统编本初中语文“名着导读”教学现状分析及改进策略研究 ——以淮安市X区K学校为对象[D]. 张海浪. 扬州大学, 2020(05)
- [8]新教育实验视域下教学行动管理研究 ——以通辽市A小学为例[D]. 庞玉玲. 内蒙古民族大学, 2020(02)
- [9]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10]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职业困惑的叙事研究[D]. 余云露.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0)
标签:读书论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论文; 海底两万里论文; 教学理论论文; 描写方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