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超稠油破乳脱水技术研究

污水超稠油破乳脱水技术研究

一、污水回收超稠油破乳脱水技术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鸿宇[1](2019)在《稠油乳化能力及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稠油在热采过程中,在剪切力作用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稠油乳液,由于稠油的密度高、粘度大、胶质和与沥青质的含量也高于普通原油,从而使得稠油在开采后,地面处理工艺难度较大。因此,研究稠油复杂油水关系以及形成机理为解决稠油破乳脱水难的问题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本论文以J油田提供的四组稠油样品为研究对象,从水相和油相两个方面研究了影响稠油乳化能力以及稳定性的因素。同时探索了针对于J油田稠油乳状液HLB值的测定方法,利用HLB值判断油水界面膜上极性官能团以及沥青质聚集体的多少,进而从微观角度解释乳状液难以脱水的真正原因。通过含水率反相点、HLB值对稠油乳状液的乳化能力进行了研究,HLB值越大,含水率反相点就越大,稠油的乳化能力就越强,普通稠油的乳化能力高于超稠油,而超稠油的稳定性高于普通稠油,说明稠油乳化能力与稳定性并无关联。通过对稠油乳液中提取出的主要活性物质(胶质和沥青质)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影响稠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关键因素,水相中阳离子中Mg2+和Ca2+对稠油乳状液的破乳有积极的作用,Mg2+降低稠油乳状液整体稳定性的能力略高于Ca2+,阴离子对稠油乳状液稳定性的促进作用从大到小为:HCO3->Cl->Br-,同时水相趋于酸性或碱性时,稠油稳定性减弱,利于破乳。胶质、沥青质在体系中的含量增加,油水润湿角减小,油水界面润湿性增强,油水界面膜表面张力与强度显着增加,稠油乳液的单液滴破碎率达到100%的时间延长,稠油乳液的稳定性增强。通过对稠油稳定性与乳化性能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从热力平衡的角度建立稠油暴沸情况下的气泡平衡模型,对稠油样品的加热破乳的临界温度进行了探索,利用密闭加热的方法,帮助稠油中的水相突破油相中活性物质极性共价键的作用,达到脱水破乳的效果,该方法方便有效,且绿色环保,对未来稠油绿色脱水工艺的发展有启示作用。

黄轶[2](2020)在《超稠油脱水处理工艺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辽河油田作为全国最大的超稠油生产基地,采出液具有“三高一低”的典型特征,即重度高、粘度高、沥青及胶质含量高、含蜡量低,在国内其他油田的原油开采及地面集输工艺中并不常见,也导致了超稠油的处理要比普通原油相对困难,因此,针对超稠油脱水处理技术的优化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特一联作为辽河油田最大的超稠油集中处理站,目前面临着破乳剂适用性差、老化油处理效率低、破乳剂投加稳定性差、换热系统能耗大的生产难题,影响着生产系统的安全运行。通过对特一联超稠油物性分析,在室内开展超稠油脱水及污水处理模拟实验,并在特一联进行现场应用,研究发现:当脱水环境温度90℃、一级破乳剂加药浓度170mg/L时,一级罐出油含水率均值为17.15%、出水含油量均值为2161mg/L、悬浮物含量均值为9400mg/L;当脱水环境温度95℃、二级破乳剂加药浓度450mg/L时,二级罐出油含水率均值为1.32%,满足原油销输要求;当污水处理温度89℃、净水剂加药浓度200mg/L时,污水罐出水含油量均值为225mg/L、悬浮物含量均值为252mg/L,满足污水外输要求。经过参数调整和现场验证,明确了两段式热化学沉降脱水工艺处理特一联超稠油的有效性,同时针对老化油高效处理工艺、动态自控加药系统及SAGD高温换热器进行了流程改造,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技术工艺对提升超稠油处理工艺质量和降低综合运行成本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樊玉新[3](2018)在《基于高频脉冲电脱法的SAGD采出稠油深度脱水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油田开发进入后期及聚合物驱采油的广泛应用,国内原油的重质化和劣质化日益严重,原油预处理难度大大增加。近年来,SAGD(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超稠油的开采过程。SAGD超稠油采出液中悬浮物、胶质、沥青质等含量高,性质复杂,细小砂粒的“空间位阻”效应显着,采出液的深度脱水处理难度较大。高频高压脉冲电破乳技术能显着提高原油乳状液破乳效果,但该技术尚未成功应用于超稠油采出液的深度脱水领域。本文针对高频高压脉冲静电聚结技术,基于电流体动力学(EHD)理论,以风城油田SAGD超稠油采出液和SAGD超稠油模拟油乳状液为研究对象,基于实验研究、数值模拟研究及理论分析等工作对超稠油采出液电聚结破乳机理进行系统研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针对操作温度(120oC)下SAGD超稠油采出液(粘度为0.963 Pa·s)中单液滴极化变形和液滴-液滴聚并等微观行为开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频(3000 Hz)下,液滴变形形式与电场变化形式无关,随电场作用时间增加,液滴变形度先快速增大,后缓慢增大至一个带有微小波动的亚稳态值。高频直流脉冲电场下的液滴变形过程与直流稳恒电场下的液滴变形过程类似。电场参数(电场强度、电场频率、占空比等)和物性参数(液滴初始粒径、连续相黏度、液滴夹角和液滴中心距等)对液滴-液滴聚并过程存在显着影响。基于对风城油田SAGD超稠油采出液物性(粘度、密度、含水率等)的测试分析,针对表面活性剂、电场参数等对超稠油采出液脱水过程的影响规律开展研究,系统分析了表面活性剂、电场参数(电场强度、电场频率、占空比)和操作参数(电脱时间、操作温度)对SAGD采出液静态电脱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脱水效率随着电场强度(电压幅值)的增长呈现出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脱水效率随电场频率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随占空比的增加,脱水效率先增加后减小。SAGD超稠油采出液电场脱水处理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高压高频脉冲电脱水效率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基于SAGD采出液物性分析,选择二甲基硅油为模拟油品,系统研究了杂质组分(无机盐、表面活性剂、分散相pH值、固体颗粒等)对SAGD超稠油采出液模拟油乳状液脱水效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适宜的无机盐浓度有助于提高乳状液的静电破乳效率,但当浓度过高时,分散相液滴会因离子浓度过大产生过度极化现象,使得脱水率下降;表面活性剂能够显着降低乳状液的界面张力,低表面活性剂浓度有利于脱水过程;分散相PH对于原油脱水效果影响明显,较小PH值有利于静电脱水过程;对于原油中固体杂质成分,其“空间位阻”效应会显着降低乳状液静电脱水的效率,生产过程中应尽可能预处理掉原油采出液中的泥沙等固体杂质。在开展了一系列的系统研究工作基础上,针对风城油田SAGD采出液物性特征,论文最后设计了“基于高频脉冲电脱水法的SAGD超稠油采出液深度脱水”工艺路线,并成功应用于实际生产过程。论文研究工作为静电聚结作用条件下、SAGD超稠油采出液破乳脱水机理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为高效紧凑的超稠油采出液高频脉冲电聚结器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薛浩浩[4](2018)在《联合站高效优化运行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胜利油田开采已经进入中后期,原油产量下降。在采用蒸汽驱和注水驱等热采工艺后,采出液含水率急剧升高,油水混合物呈现复杂的乳化状态。联合站井排来液表现出高黏度、高含水率以及高沥青质的超稠油特点,导致联合站脱水效率下降、脱水温度升高、系统运行不稳定、含油污水余温高、热能损耗严重等问题,大大增加联合站运行成本。因此,开展联合站稠油热化学脱水工艺优化研究和余热代气技术方案设计,对联合站高效运行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对联合站的稠油热化学脱水影响因素进行优化研究,分析掺稀比、破乳温度、破乳剂浓度以及破乳剂种类等因素对稠油脱水效果的影响。基于稠油与稀油的基本物性,配制乳状液,并根据掺稀比对稠油黏温曲线的影响规律,优选代表性的掺稀比,分别为1.0、1.5、2.0。通过稠油热化学沉降脱水试验,优选出满足成品油外输条件(含水率小于2%)的联合站运行参数组合。根据目标函数、约束条件进行费用计算,优化出满足生产的最低运行费用参数组合。基于联合站污水处理系统运行数据,设计污水余热利用方案,并计算分析得基于二类热泵原理的余热代气技术方案比原加热方案更节能。联合站高效运行优化参数组合:新型破乳剂、破乳温度80℃、破乳剂浓度100ppm、掺稀比2.0。在优化出运行参数组合下,联合站运行费用由14930元/天降低为11301元/天,运行成本减少约24%。联合站余热代气技术方案设计运营后每年可节约能耗3145.48tce,运行费用每年可节省326万元。联合站高效优化运行技术研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唐婧[5](2017)在《XJ油田稠油乳化特性及脱水工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全面深化体制改革和“一带一路”建设,为石油行业发展和国际合作拓展了新的空间,我国石油工业发展面临挑战的同时迎来重要战略机遇期。XJ油田的原油产量一直位居前茅,而其年稠油产量比重一直占全油田原油产量的三分之一,但目前稠油脱水技术仍然存在着工艺复杂,成本较高的局限,使得脱水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寻求高效的脱水工艺方案因此而迫在眉睫;同时应更加深入地考察影响原油乳状液稳定的具体因素和破乳机理,努力开发出新型高效的破乳剂。本文对国内外破乳剂的发展现状及先进脱水技术、XJ油田原油基本物性等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调研和分析,在这些理论的支撑下选取合适的实验方案。首先,采用合适的方法测出含水率、温度及剪切速率对表观粘度影响,得出脱水温度对脱水效果影响最大;利用瓶试法来进行破乳单剂评价实验,再利用表面活性剂的协同效应,对筛选出的多种破乳单剂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双剂复配,从中筛选出复配效果最好的实验组并加以分析;接着进行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通过正交实验找出最佳破乳条件。针对现有脱水方案进行调研比较,比较得出适合XJ油田该区块稠油的高效的脱水工艺方案,即选用二段热化学—电化学沉降脱水工艺流程;最后利用Fluent软件进行分析,提出合适的加工艺,即逆流高压喷射加注工艺,由此来提出解决稠油脱水难题的结论及建议。

孙震[6](2017)在《欢四联稠油污水处理高效反相破乳剂开发研究》文中指出我国大部分稠油油田处在缺水的“三北”地区,且主要生产用水指标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差距,存在着较大的节水潜力。将稠油污水深度处理回用于热采锅炉,不仅能有效的利用热能、节省宝贵的清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很好的解决目前和将来的生产需求,产生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实现油田企业利益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长期以来,由于稠油油气田所处的油藏地质条件、开采工艺和开采年限等不同,导致了稠油污水的水质非常复杂,污水中极易形成O/W型和O/W/O混相型乳状液。一方面采油过程中加入了降粘剂、表面活性剂、解堵剂等化学药剂,采出液在脱水沉降过程中,为了达到脱水的预定指标,又相应加入了破乳剂。另一方面稠油是天然的高粘度、高分子复杂化学物质,多蕴藏在砾岩之中,开采时必然从地层中携带出大量矿物成分。这些矿物和大量的化学药剂残留在污水中使污水成分复杂,水质波动大,乳化严重。目前国内尚没有运行稳定,处理合格,经济合理的回用热采锅炉技术。国内老油田原油含水率逐渐升高,但回用量增加不大,因此老油田含油污水外排量日益增加,达标外排成为这些油田污水处理工程的关键环节,如不尽快研究解决稠油污水处理的问题,将严重制约油田的持续发展。目前应用高效破乳剂来解决稠油污水破乳难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高效的途径。本论文结合科技攻关项目“稠油污水处理与回用技术集成研究及示范工程,以辽河油田欢四联稠油污水处理示范工程为目标,针对欢四联稠油污水的特点,研究开发出高效稠油污水破乳剂组合体系,并在示范工程现场进行了中试,同时深入研究了高效破乳剂的破乳机理。开发的高效破乳剂将解决目前破乳效果普遍不稳定,加量高,药剂成本高的问题。为辽河油田欢四联稠油污水处理示范工程提供技术支撑,对四大稠油油田污水处理和其他油田的污水处理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调研国内外近十年的稠油污水破乳剂开发和发展情况。包括稠油污水的普遍特点、稠油污水破乳特点和规律、稠油污水破乳剂国内外发展情况、稠油污水类型鉴别及破乳剂选择、稠油污水破乳剂发展方向。2、调研目前国内外稠油污水回用热采锅炉工艺系统现状。其中包括加拿大冷湖油田、美国圣阿多油田、美国吉利油田;国外稠油污水处理工艺分析,国外稠油污水处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国内辽河欢四联、胜利稠油污水处理工艺;欢四联稠油污水处理示范工程中稠油污水处理特点和处理工艺。3、通过调研认为,阳离子聚合物破乳剂是目前开发最高效的破乳剂之一,本文采用环氧氯丙烷,二甲胺和乙二胺三元共聚的方式合成。通过正交实验方法确定合成最佳路线,并进一步分析温度,反应时间,环氧氯丙烷和二甲胺摩尔比,以及乙二胺的用量对阳离子破乳剂粘度和阳离子度的影响。分析不同交联剂:乙二胺、乙醇胺、正丁胺、氨水的交联作用。并对破乳剂的破乳效果、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表征。4、辽河欢四联稠油污水破乳剂开发研究。主要包括:(1)欢四联污水水质特性、水质技术指标及其危害。(2)稠油污水破乳剂的筛选。收集目前稠油污水处理系统应用最广泛的破乳剂二十多种,结合本实验合成的破乳剂,对欢四联稠油污水联合站的污水进行破乳处理。(3)高效破乳剂组合体系。将筛选出的单剂进行高效组合。(4)影响破乳效果的因素,如温度,pH,搅拌强度,搅拌时间。5、高效破乳剂与絮凝剂优化组合。高效破乳剂与无机絮凝剂的优化组合、高效破乳剂与无机—有机絮凝剂的优化组合。6、破乳剂破乳机理和方法;(1)物理破乳方法及机理;包括重力沉降破乳、离心破乳、加热破乳、研磨破乳、润湿聚结破乳、电破乳;(2)破乳剂化学破乳方法及机理;(3)无机高分子破乳机理;(4)有机高分子破乳机理;(5)阳离子高分子破乳剂压缩双电层、击破界面膜、破乳-絮凝机理的实验验证。7、欢四联稠油污水高效破乳剂破乳—絮凝现场中试。包括试验装置及过程,现场试验基本情况,高效破乳剂体系、高效破乳—絮凝剂体系现场试验运行情况。

张彩霞,谢国东,权红梅,仵慧宁,徐洁[7](2016)在《原油破乳技术进展》文中认为随着三次采油与稠油开采的进行,原油所形成的乳化液越来越稳定。原油质量不断下降,破乳脱水工作越来越困难,迫切需要高效的脱水方法。文章阐述总结了物理破乳、化学破乳和生物破乳技术各自的破乳机理、技术特点及应用进展,同时介绍了一些新型破乳技术,如高频辐射破乳技术、水击谐波破乳法、CO2破乳法等破乳方法的原理和应用前景。

唐明[8](2016)在《塔河油田稠油降黏及脱水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塔河油田属于典型的深层稠油油田,其生产的稠油富含胶质、沥青质,黏度高、密度大。目前,十区、十二区采用掺稀油的方式进行稠油生产。根据塔河油田20162020年生产规划,两区块稠油开采需要的掺稀油质量比分别为1∶0.87、1∶1.86(稠油∶稀油)。但是,随着塔河油田稀油产量的递减,稀油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同时,塔河油田二号联合站原油脱水温度高达85℃90℃,原油脱水能耗存在降低空间。为此,探究能够降低稀油用量的降黏方案和成本较低的脱水参数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结合塔河油田稠油降黏和脱水现状,通过实验筛选出性能较优的降黏剂和脱水剂。在此基础上,进行稠油掺稀油和轻油降黏实验、稠油掺稀油和降黏剂降黏实验,分析了各降黏方案的降黏效果;同时,对不同含水率的混合油样进行静置脱水实验,确定了脱水剂加剂量、脱水温度等参数;并对各降黏方案和脱水方案进行经济性分析。研究表明:塔河油田十区、十二区采用实验推荐的掺稀油和降黏剂混合降黏方案,生产每吨稠油的经济效益分别增加约11.50元、32.70元;塔河油田二号联合站采用实验推荐的脱水剂和脱水参数进行原油脱水时,可以节约脱水成本约0.460.90元/吨。

刘玉宽[9](2016)在《塔河超稠油的脱水脱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常规原油资源的不断消耗,对稠油有效性和经济性地开发生产,日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而对于超稠油的脱盐脱水是炼油工艺中不可缺少的预处理工段之一。其目的是为了减轻加工装置设备的腐蚀和结垢,以及减轻超稠油中的杂质对后续加工工艺中的催化剂的危害。并由此保证后续加工装置的高效、安全和长周期运行,从而提高产品质量。现在炼油厂普遍要求原油中盐含量不高于3.00mg/L。针对新疆塔河油田超稠油采出油的粘度高、密度大、含盐量高、破乳脱盐脱水困难及加剂量大等问题,本实验首先采用掺稀油降粘法对其降粘,然后加入破乳剂再对其进行脱盐脱水。超稠油的破乳脱盐脱水主要有热化学沉降脱水法、电脱水法及掺稀释剂脱法等方法。其中化学破乳法具有破乳彻底、活性高、见效快、成本低,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它方法联合灵活使用的特点。当稀油掺入量较少时,稠油与水不能够通过自然沉降分离,此时需加入一种外部的作用力,本实验所加外力为离心力。通过对不同类型的破乳剂进行筛选,考虑破乳剂用量、破乳时间、稀油比例、搅拌时间、离心转数及离心时间等因素对超稠油的破乳效果的影响,最终得到了有效的超稠油破乳脱盐脱水的方法。本实验分别探究了四种稀油的降粘效果。将四种稀油分别加入超稠油中,然后在50℃的温度下分别测其粘度值。超稠油粘度为115Pa·s,掺入200#芳烃溶剂油降粘后的稠油的粘度为0.098 Pa·s,掺入蒽油降粘后的粘度为0.135Pa·s,掺入洗油降粘后的粘度为0.086 Pa·s,掺入蜡油降粘后的粘度为0.178Pa·s。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洗油对塔河超稠油的降粘效果最好。脱盐脱水的结果为:超稠油中掺入10%的洗油进行降粘,然后加入20%蒸馏水、50ppm的河北鹏羽破乳剂,在80℃的恒温水浴中搅拌60min后放入离心机里以转速8000r/min离心5min,得到原油的脱后盐含量为2.4ppm,脱盐率为99.26%。超稠油中加入11%的200#芳烃溶剂油进行降粘,然后加入20%蒸馏水、50ppm的河北鹏羽破乳剂,在90℃的恒温水浴中搅拌60min后放入离心机里以转速8000r/min离心6min,得到原油的脱后盐含量为2.4ppm,脱盐率为99.26%。超稠油加入17%的蒽油降粘,然后加入20%蒸馏水、70ppm的河北鹏羽破乳剂,在80℃的恒温水浴中搅拌75min后放入离心机里以转速8000r/min离心5min,得到原油的脱后盐含量为2.8ppm,脱盐率为99.15%。超稠油中加入20%的蜡油,然后加入20%蒸馏水、60ppm的河北鹏羽破乳剂,在80℃的恒温水浴中搅拌60min后放入离心机里以转速8000r/min离心7min,得到原油的脱后盐含量为2.9ppm,脱盐率为99.11%。

邱俊鹏[10](2015)在《超稠油油井采出液旋流脱水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世界能源需求日益增大,稠油资源逐渐成为主要开采对象。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SAGD)普遍应用于超稠油开采,辽河油田也在国内最早运用了SAGD开采技术。SAGD超稠油采出液具有含水量高,有机杂质成分复杂和油水乳化严重的特点,这使得后续联合站处理难度加大。热化学沉降脱水工艺是目前普遍采用的处理方法,现有工艺存在脱水时间长,破乳剂用量大,占用空间大等问题。因此,亟需开发一种新式的超稠油脱水工艺。论文针对传统热化学沉降脱水工艺存在的问题,开展了高温热化学破乳与旋流脱水技术相结合的超稠油脱水的实验研究。首先,论文从超稠油采出液物性分析入手,测定出其粘温、密温曲线,并以物性为基础完成破乳剂筛选工作;其次,开展冷模试验,探究超稠油及其采出液物性参数、水力旋流器结构参数以及操作参数对水力旋流器的脱水性能影响,室内可行性得到验证,水力旋流器选型初定;再次,以冷模试验结果为据,开展热模试验,分别研究流量、溢流率、温度、破乳剂浓度等参数对旋流器脱水性影响,并确定最佳工艺工况;最后,在实验室室内试验基础上,开展现场工业小试试验研究,工业应用可行性得到验证。论文为超稠油采出液旋流预脱水应用提供了丰富实验室数据,对以后工业实际应用一定借鉴意义。

二、污水回收超稠油破乳脱水技术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污水回收超稠油破乳脱水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稠油乳化能力及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稠油概述
        1.2.2 稠油乳化能力研究
        1.2.3 稠油乳状液稳定性及形成机理研究
    1.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实验药剂仪器及方法
    2.1 实验药剂和仪器
        2.1.1 实验药剂
        2.1.2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稠油样品含水率的测定
        2.2.2 无水稠油样品的制备
        2.2.3 胶质、沥青质的提取分离
        2.2.4 稠油四组分含量分析
        2.2.5 稠油粘度的测定
        2.2.6 稠油密度的测定
        2.2.7 稠油油水润湿角的测定
        2.2.8 稠油油水界面张力的测定
        2.2.9 稠油的油水界膜强度的测定
第三章 稠油基本物性分析及乳化能力研究
    3.1 稠油基本物性测定结果及分析
    3.2 稠油乳化程度的评价标准
        3.2.1 实验仪器
        3.2.2 预处理
        3.2.2 稠油乳化能力的表征
    3.3 稠油乳化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
        3.3.1 温度与粘度对稠油含水率反相点的影响
        3.3.2 水相矿化度和pH对稠油含水率反相点以及油水液面张力的影响
        3.3.3 pH对稠油含水率反相点以及油水液面张力的影响
    3.4 稠油乳状液HLB值的测定和原理
        3.4.1 稠油乳状液HLB值的测定原理与条件探索
        3.4.2 稠油乳状液HLB值的测定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胶质、沥青质对稠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
    4.1 沥青质、胶质对稠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
        4.1.1 沥青质对稠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
        4.1.2 胶质对稠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
    4.2 沥青质、胶质对稠油乳状液油水润湿角的影响
        4.2.1 沥青质对稠油乳状液油水润湿角的影响
        4.2.2 胶质对稠油乳状液油水润湿角的影响
        4.2.3 沥青质与胶质对稠油乳状液油水润湿角的影响对比
    4.3 沥青质、胶质对稠油乳状液油水界面膜强度的影响
        4.3.1 沥青质对稠油乳状液油水界面膜强度的影响
        4.3.2 胶质对稠油乳状液油水界面膜强度的影响
        4.3.3 温度对稠油乳状液油水界面膜强度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蒸馏脱水实验现象的油水形成机理探究及展望
    5.1 稠油乳状液的形成
    5.2 稠油乳状液蒸馏脱水过程的暴沸机理
        5.2.1 气泡平衡模型的建立
        5.2.2 气泡平衡模型的分析
    5.3 稠油乳状液基于暴沸理论脱水工艺的探索
        5.3.1 实验仪器与实验方法
        5.3.2 显微图像对比分析
        5.3.3 试验方法效果评价及试验现象的微观解释
    5.4 稠油绿色破乳脱水技术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2)超稠油脱水处理工艺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国内外稠油集输现状
        1.2.1 稠油降粘技术
        1.2.2 稠油集输工艺流程
    1.3 国内外稠油脱水技术
        1.3.1 稠油脱水技术
        1.3.2 稠油脱水工艺流程
        1.3.3 稠油脱水主要处理设备
    1.4 本文研究目的及内容
第二章 特一联超稠油物性分析
    2.1 特一联概况
        2.1.1 中控系统
        2.1.2 原油脱水系统
        2.1.3 污水处理系统
        2.1.4 原油销输系统
        2.1.5 导热油伴热系统
    2.2 特一联进液物性分析
    2.3 超稠油脱水处理难点分析
第三章 特一联超稠油脱水实验
    3.1 破乳剂的筛选
        3.1.1 实验原料
        3.1.2 破乳剂的合成
        3.1.3 破乳剂破乳性能评价
    3.2 超稠油脱水实验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器材
        3.2.3 实验方法
        3.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 超稠油污水处理实验
        3.3.1 净水剂作用机理分析
        3.3.2 超稠油污水净化实验
        3.3.3 净水剂配伍实验
第四章 特一联超稠油脱水工艺优化
    4.1 热化学脱水工艺流程及参数
        4.1.1 热化学脱水工艺流程
        4.1.2 热化学脱水工艺指标参数
    4.2 超稠油脱水现场效果
        4.2.1 一级原油脱水效果
        4.2.2 二级原油脱水效果
        4.2.3 脱出水处理效果
    4.3 老化油处理工艺优化
        4.3.1 老化油处理新工艺
        4.3.2 老化油处理效果对比分析
    4.4 加药系统自控化升级
        4.4.1 原加药系统运行状况
        4.4.2 自控化加药系统原理
        4.4.3 自控化加药系统实施效果
    4.5 SAGD热源回用工艺优化
        4.5.1 特一联热源分布情况
        4.5.2 SAGD热源回用工艺改造
        4.5.3 SAGD热源回用工艺实施效果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
致谢

(3)基于高频脉冲电脱法的SAGD采出稠油深度脱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主要符号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液膜破碎
    1.3 电聚结边界条件
    1.4 湍流和剪切流影响
    1.5 操作参数和流体特性的影响
    1.6 介电漏流乳液中的电聚结
    1.7 技术进展
    1.8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1.8.1 研究内容
        1.8.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实验装置与数值模拟方法
    2.1 实验装置及试剂
        2.1.1 主体实验装置
        2.1.2 辅助实验装置
        2.1.3 实验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乳状液含水率测定
        2.2.2 液滴粒径测量
        2.2.3 实验流程
    2.3 数值模拟方法
        2.3.1 几何模型及网格划分
        2.3.2 控制方程
第三章 高频电场作用下稠油乳状液中液滴行为研究
    3.1 高频脉冲电场下液滴变形行为研究
        3.1.1 液滴变形模型验证
        3.1.2 液滴变形过程受电场力分析
    3.2 高频脉冲电场下液滴-液滴聚并行为研究
        3.2.1 液滴聚并过程受力分析
        3.2.2 电场参数的影响
        3.2.3 物性参数的影响
    3.3 小结
第四章 风城油田SAGD超稠油静态电脱特性实验研究
    4.1 风城油田SAGD超稠油物性实验研究
        4.1.1 特超稠油采出液的物理性质
        4.1.2 测量特超稠油采出液含水率
    4.2 影响采出液物性的实验参数研究
        4.2.1 采出液粘度、密度随温度变化规律
        4.2.2 采出液密度、粘度随含水率变化规律
    4.3 SAGD超稠油采出液室内预脱水实验
        4.3.1 表面活性剂类型的选择
        4.3.2 表面活性剂浓度的确定
        4.3.3 表面活性剂的操作温度选择
    4.4 电脱时间对脱水效率的影响
    4.5 电场参数对脱水效率的影响
        4.5.1 电场强度对脱水效率的影响
        4.5.2 电场频率对脱水效率的影响
        4.5.3 占空比对脱水效率的影响
    4.6 温度对脱水效率的影响
    4.7 小结
第五章 杂质组分对超稠油采出液静电脱水特性的影响实验
    5.1 模拟油的确定
        5.1.1 模拟油初选
        5.1.2 实验验证
    5.2 乳化强度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
    5.3 杂质组分对SAGD超稠油静电脱水的影响
        5.3.1 无机盐的影响
        5.3.2 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5.3.3 分散相pH值的影响
        5.3.4 固体颗粒的影响
    5.4 基于高频脉冲电脱法的SAGD稠油采出液脱水工艺设计
        5.4.1 风城油田SAGD采出液脱水工艺问题分析
        5.4.2 风城油田SAGD采出液高频脉冲电脱水工艺设计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4)联合站高效优化运行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稠油乳状液物性及类型
        1.2.1 稠油的基本物性
        1.2.2 稠油乳状液类型
    1.3 稠油脱水工艺
        1.3.1 稠油掺稀脱水工艺
        1.3.2 热化学破乳沉降脱水
    1.4 联合站运行优化研究国内外现状
    1.5 二类热泵发展利用现状
    1.6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6.1 主要研究内容
        1.6.2 技术路线
2 联合站运行现状及优化模型建立
    2.1 联合站基本状况
    2.2 联合站工艺流程
    2.3 联合站原油处理系统
        2.3.2 陈南联合站的设备参数
    2.4 优化模型的概述
        2.4.1 最优化模型
        2.4.2 最优化问题的分类
    2.5 联合站运行优化模型
        2.5.1 建模思想
        2.5.2 优化变量的选取
        2.5.3 约束条件
    2.6 脱水工艺优化方案
        2.6.1 破乳剂浓度和破乳温度参数优选
        2.6.2 降低加热炉负荷
        2.6.3 掺稀比优选
        2.6.4 采用新型破乳剂
    2.7 本章小结
3 稠油热化学沉降脱水实验研究
    3.1 脱水实验主要研究内容
    3.2 研究的技术路线
    3.3 实验原油和水样来源
    3.4 稠油掺稀脱水实验研究
        3.4.1 热化学沉降脱水工艺
        3.4.2 实验仪器及实验步骤
        3.4.2.1 油样密度物性的测量步骤
        3.4.2.2 油样黏度物性的测量步骤
        3.4.2.3 含水率测试
        3.4.2.4 稠油乳状液配置
        3.4.3 原油热沉降脱水
        3.4.4 实验用乳状液的制备
        3.4.5 破乳剂的性能检测法
    3.5 稠油脱水影响因素分析
        3.5.1 脱水温度对原油脱水的影响
        3.5.2 化学破乳对原油脱水的影响
        3.5.3 掺稀比对原油脱水的影响
    3.6 加速稠油脱水方法
    3.7 稠油热化学沉降脱水实验结果与分析
        3.7.1 现有破乳剂脱水实验结果
        3.7.2 新型破乳剂脱水实验结果
    3.8 稠油脱水规律研究总结
        3.8.1 掺稀比影响脱水因素的优化研究
        3.8.2 破乳温度影响脱水因素的优化研究
        3.8.3 破乳剂浓度影响脱水因素的优化研究
    3.9 本章小结
4 联合站优化运行和能耗分析
    4.1 满足外排要求参数筛选
    4.2 经济性评价
        4.2.1 联合站经济运行比较
        4.2.2 联合站破乳剂的费用计算
    4.3 联合站运行费用计算表
    4.4 优化出最佳的运行参数和运行费用
    4.5 本章小结
5 联合站余热代气技术方案设计和选型
    5.1 联合站污水处理系统运行状况
        5.1.1 联合站污水处理系统流程
        5.1.2 联合站污水处理系统设备
    5.2 二类热泵原理及特点
        5.2.1 二类热泵工作原理
        5.2.2 二类热泵优点
    5.3 技术改造方案的设计和设备选型
        5.3.1 技术改造方案
        5.3.2 余热代气技术改造工艺流程设计
        5.3.3 主要设备选型
    5.4 能源状况和能耗费用分析
        5.4.1 主要耗能种类及耗能量
        5.4.2 加热炉能耗分析
        5.4.3 节能效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完成论文

(5)XJ油田稠油乳化特性及脱水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必要性及意义
    1.3 国内外技术现状
        1.3.1 国内破乳剂发展现状
        1.3.2 国内常用脱水技术现状
        1.3.3 国外破乳剂发展现状
        1.3.4 国外常用脱水技术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路线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路线
    1.5 可行性研究
第2章 XJ油田稠油乳状液基本特性研究
    2.1 稠油乳状液概述
        2.1.1 稠油乳状液性质
        2.1.2 稠油乳状液组成及分类
        2.1.3 稠油乳状液稳定性及影响因素
        2.1.4 稠油乳状液危害
    2.2 原油含水率测定
        2.2.1 实验所需仪器及试剂
        2.2.2 实验方法
    2.3 沥青质含量测定
        2.3.1 实验所需试剂及仪器
        2.3.2 实验方法
    2.4 含蜡量及胶质含量测定
        2.4.1 实验所需仪器及试剂
        2.4.2 实验方法
    2.5 实验测定结果及分析
    2.6 乳状液流变性分析
        2.6.1 常见流变模式
        2.6.2 含水率对表观粘度影响
        2.6.3 温度对表观粘度的影响
        2.6.4 剪切速率对表观粘度的影响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XJ油田稠油破乳剂及室内实验
    3.1 稠油破乳剂机理
        3.1.1 稠油破乳剂作用机理
        3.1.2 稠油破乳剂复配原理
    3.2 破乳剂评价方法及评价指标
    3.3 破乳剂的筛选及评价
        3.3.1 实验仪器及试剂
        3.3.2 预处理
        3.3.3 原油乳状液配制
    3.4 破乳剂单剂评价实验
    3.5 优选单剂平行试验
        3.5.1 添加剂量平行实验
        3.5.2 沉降时间平行实验
    3.6 破乳剂复配试验
    3.7 破乳剂正交试验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XJ油田脱水工艺研究
    4.1 脱水方案一
        4.1.1 一段热化学脱水工艺
        4.1.2 主要工程量
        4.1.3 热化学破乳原理及注意事项
    4.2 脱水方案二
        4.2.1 二段热化学——电脱水工艺
        4.2.2 主要工程量
        4.2.3 电化学破乳原理及注意事项
    4.3 脱水方案三
        4.3.1 掺稀油——热化学脱水工艺
        4.3.2 主要工程量
    4.4 工艺方案比较
    4.5 破乳剂加注方式
    4.6 注入点流场模拟研究
        4.6.1 建立ICEM模型
        4.6.2 Fluent模拟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及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6)欢四联稠油污水处理高效反相破乳剂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稠油污水处理破乳剂及处理系统现状
    1.1 稠油污水破乳剂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稠油污水的普遍特性
        1.1.2 稠油污水破乳处理的特点和规律
        1.1.3 稠油污水处理破乳剂现状
        1.1.4 稠油污水类型鉴别及破乳剂选择
        1.1.5 稠油污水破乳剂发展方向
    1.2 国外油田稠油污水处理的工艺技术现状
        1.2.1 加拿大冷湖(Cold Lake)油田
        1.2.2 美国圣阿多(San Ardo)油田
        1.2.3 美国吉利(Getty)油田
        1.2.4 国外稠油污水处理工艺分析
        1.2.5 国外稠油污水处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1.3 国内稠油污水处理工艺现状
        1.3.1 国内稠油污水处理方法
        1.3.2 国内稠油污水处理工艺
    1.4 欢四联稠油污水处理示范工程
        1.4.1 欢四联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1.4.2 工艺处理的技术关键
第二章 阳离子稠油污水处理破乳剂合成
    2.1 阳离子破乳剂合成现状
        2.1.1 阳离子铵盐型破乳剂
        2.1.2 聚环氧氯丙烷一二甲胺破乳剂
    2.2 阳离子破乳剂的合成
        2.2.1 破乳剂合成的药品和仪器
        2.2.2 聚合原理及实验方法
        2.2.3 聚合的最佳合成路线选择
        2.2.4 聚合的主要影响因素
    2.3 阳离子破乳剂的破乳实验
    2.4 阳离子破乳剂的结构表征
第三章 欢四联稠油污水高效破乳剂开发研究
    3.1 欢四联稠油污水基本情况
        3.1.1 欢四联稠油污水水质
        3.1.2 主要水质指标
        3.1.3 主要水质含量的危害
    3.2 高效破乳剂筛选
        3.2.1 室内实验仪器及药品
        3.2.2 实验内容及方法
        3.2.3 标准曲线制作
        3.2.4 破乳剂初步筛选实验
        3.2.5 破乳剂筛选复配实验
        3.2.6 实验结论
    3.3 组合破乳剂破乳效果影响因素
        3.3.1 温度对破乳效果的影响
        3.3.2 pH对破乳效果的影响
        3.3.3 搅拌强度和搅拌时间的影响
第四章 欢四联稠油污水高效破乳—絮凝体系优化组合
    4.1 高效破乳剂与无机絮凝剂的优化组合
        4.1.1 实验仪器与药品
        4.1.2 实验内容及方法
    4.2 高效破乳剂与无机—有机絮凝剂的优化组合
        4.2.1 高效破乳剂与无机—有机絮凝剂体系(Ⅰ)
        4.2.2 高效破乳剂与无机—有机絮凝剂体系(Ⅱ)
        4.2.3 高效破乳剂与无机—有机絮凝剂体系(Ⅲ)
    4.3 高效破乳剂与无机—有机絮凝剂组合体系
第五章 欢四联稠油污水高效破乳剂破乳机理
    5.1 含油污水乳状液的物理性质
        5.1.1 分散相粒径分布
        5.1.2 流变性
        5.1.3 乳状液稳定性
    5.2 物理破乳方法
    5.3 破乳剂化学破乳方法及机理
        5.3.1 破乳剂化学破乳基本机理
        5.3.2 不同破乳剂破乳机理
    5.4 阳离子高分子破乳剂压缩双电层机理实验
    5.5 阳离子高分子破乳剂击破界面膜机理实验
    5.6 破乳剂破乳-絮凝机理实验
第六章 欢四联稠油污水高效破乳剂破乳—絮凝现场中试
    6.1 现场中试基本情况
        6.1.1 试验装置及过程
        6.1.2 现场试验的主要内容
    6.2 高效破乳剂体系现场试验的主要运行情况
    6.3 高效破乳—絮凝剂体系现场试验运行情况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
致谢

(7)原油破乳技术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原油乳状液破乳机理
2 各种破乳技术
    2.1 物理破乳技术
        2.1.1 重力和离心破乳技术
        2.1.2 热破乳技术
        2.1.3 电破乳技术
        2.1.4 超声破乳技术
        2.1.5 微波破乳技术
        2.1.6 乳化液膜的润湿聚结破乳法
    2.2 化学破乳技术
        2.2.1 替排破乳机理
        2.2.2 絮凝—聚结破乳机理
        2.2.3 膜击破机理
        2.2.4 褶皱变形机理
    2.3 生物破乳技术
3 新型破乳技术研究
    3.1 高频辐射破乳技术
        3.1.1 稠油高频辐射破乳脱水技术的机理
        3.1.1. 1 液体黏度降低加速分离
        3.1.1. 2 油、水相温差促进破乳
        3.1.1. 3 Zeta电位降低促进凝聚
        3.1.2 稠油高频辐射破乳脱水技术的优点
        3.1.3 稠油高频辐射破乳脱水技术的展望
    3.2 水击谐波破乳法
    3.3 CO2破乳法
4 结论

(8)塔河油田稠油降黏及脱水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稠油分类及高黏机理
    1.3 稠油降黏及脱水研究现状
        1.3.1 稠油降黏方法概述
        1.3.2 稠油脱水方法概述
    1.4 论文研究内容及目的
        1.4.1 论文研究内容
        1.4.2 论文研究目的
第2章 塔河油田掺稀降黏和脱水现状
    2.1 塔河油田概况
    2.2 十区十二区产量及稀油需求量预测
    2.3 塔河油田掺稀现状及稀油物性
    2.4 塔河油田二号联原油脱水工艺
    2.5 塔河油田地层水性质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塔河油田稠油油样物性测定
    3.1 原油物性测定方法简述
    3.2 稠油油样黏度测定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塔河油田稠油降黏实验及经济性分析
    4.1 稠油油样掺轻油降黏实验
        4.1.1 TK1226井油样掺轻油降黏实验
        4.1.2 TK1022井油样掺轻油降黏实验
        4.1.3 TK1245井油样掺轻油降黏实验
        4.1.4 小结
    4.2 稠油油样掺稀油和轻油降黏实验
        4.2.1 TK1226井油样掺稀油和轻油降黏实验
        4.2.2 TK1022井油样掺稀油和轻油降黏实验
        4.2.3 TK1245井油样掺稀油和轻油降黏实验
        4.2.4 稠油掺稀油和轻油混合降黏经济性分析
        4.2.5 小结
    4.3 稠油油样掺稀油和化学降黏剂降黏实验
        4.3.1 稠油化学降黏剂优选实验
        4.3.2 TK1226井油样掺稀油和降黏剂降黏实验
        4.3.3 TK1022井油样掺稀油和降黏剂降黏实验
        4.3.4 TK1245井油样掺稀油和降黏剂降黏实验
        4.3.5 稠油掺稀油和降黏剂混合降黏经济性分析
        4.3.6 小结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塔河油田稠油脱水实验及经济性分析
    5.1 原油乳状液脱水机理分析
    5.2 稠油化学脱水剂优选实验
    5.3 不同含水率混合油样脱水实验
    5.4 两段热化学沉降脱水经济性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9)塔河超稠油的脱水脱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稠油的性质
    1.2 稠油降粘概括
    1.3 原油中含盐含水的危害
    1.4 原油脱盐脱水的方法的介绍
        1.4.1 沉降法
        1.4.2 电化学脱盐法
        1.4.3 过滤法
        1.4.4 微波辐射法
        1.4.5 声化学法
        1.4.6 旋流分离法
        1.4.7 生物法
        1.4.8 其他脱盐脱水方法
    1.5 原油脱盐脱水的原理
    1.6 原油破乳剂
        1.6.1 破乳剂的介绍
        1.6.2 破乳剂的分类
        1.6.3 破乳剂的发展
    1.7 课题的背景与意义
    1.8 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药品与仪器
    2.2 实验原理
        2.2.1 掺稀油降粘原理
        2.2.2 破乳剂破乳机理
        2.2.3 微库仑仪工作原理
        2.2.4 佛尔哈德法原理
    2.3 实验方法
        2.3.1 原油四组分测定方法
        2.3.2 稠油四组分平均分子结构参数
        2.3.3 水含量测定方法
        2.3.4 盐含量测定法
第3章 结果与讨论
    3.1 塔河稠油的主要性质
    3.2 探究稀油的降粘效果
        3.2.1 200~#芳烃溶剂油降粘效果
        3.2.2 蒽油的降粘效果
        3.2.3 蜡油的降粘的效果
        3.2.4 洗油的降粘效果
        3.2.5 小结
    3.3 超稠油加入 200~#芳烃溶剂油降粘脱水脱盐的研究
        3.3.1 破乳剂种类的评价
        3.3.2 河北鹏羽破乳剂用量的影响
        3.3.3 温度对脱水脱盐效果的影响
        3.3.4 搅拌时间对脱水脱盐效果的影响
        3.3.5 稀油比例对脱水脱盐效果的影响
        3.3.6 探究 200~#芳烃溶剂油使用最小量
        3.3.7 探究离心时间对结果的影响
    3.4 超稠油加入蒽油降粘后脱水脱盐的研究
        3.4.1 破乳剂用量的评价
        3.4.2 温度对脱水脱盐效果的影响
        3.4.3 搅拌时间对脱水脱盐效果的影响
        3.4.4 蒽油比例对脱水脱盐效果的影响
        3.4.5 探究蒽油使用最小量
        3.4.6 离心时间对脱水脱盐效果的影响
    3.5 超稠油加入洗油降粘后的脱水脱盐研究
        3.5.1 破乳剂用量的评价
        3.5.2 温度对脱水脱盐效果的影响
        3.5.3 搅拌时间对脱水脱盐效果的影响
        3.5.4 洗油掺入比例对脱水脱盐的影响
        3.5.5 探究洗油的最小量
        3.5.6 离心时间对脱水脱盐效果的影响
    3.6 超稠油加入蜡油降粘后脱水脱盐的研究
        3.6.1 破乳剂用量的评价
        3.6.2 温度对脱水脱盐效果的影响
        3.6.3 搅拌时间对脱水脱盐效果的影响
        3.6.4 蜡油掺入比例对脱水脱盐的影响
        3.6.5 探究蜡油的最小量
        3.6.6 离心时间对脱水脱盐的效果影响
    3.7 小结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10)超稠油油井采出液旋流脱水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超稠油脱水技术现状
    2.1 稠油脱水常见方法
    2.2 油田超稠油井采出液预脱水技术现状
        2.2.1 国外SAGD采出液预处理现状
        2.2.2 国内SAGD采出液预处理现状
    2.3 旋流技术在原油脱水处理工艺里的应用
        2.3.1 液-液水力旋流器原理
        2.3.2 液-液旋流器在原油脱水工艺中的应用
    2.4 小结
第三章 试验装置和测试方法
    3.1 试验装置的建立
        3.1.1 冷模旋流分离装置
        3.1.2 热模旋流分离装置
    3.2 参数测量与分析方法
        3.2.1 流量和溢流率
        3.2.2 压力与压力降
        3.2.3 浓度和分离效率
        3.2.4 含水率
        3.2.5 粘度与密度
第四章 SAGD采出液物性及破乳剂筛选
    4.1 SAGD采出液物性
        4.1.1 采出液含水率测定
        4.1.2 温度对SAGD采出液流变特性影响
        4.1.3 含水率对SAGD采出液流变特性影响
    4.2 破乳剂筛选
        4.2.1 反相破乳剂的筛选
        4.2.2 正向破乳剂的筛选
    4.3 小结
第五章 SAGD采出液旋流预脱水技术室内试验研究
    5.1 冷模旋流脱水性能试验
        5.1.1 物性参数对分离性能的影响
        5.1.2 结构参数对分离性能的影响
        5.1.3 操作参数对分离性能的影响
        5.1.4 小结
    5.2 SAGD采出液热模旋流脱水试验
        5.2.1 流量对采出液脱水性能影响
        5.2.2 溢流率对采出液脱水性能影响
        5.2.3 温度对采出液脱水性能影响
        5.2.4 破乳剂浓度对采出液脱水性能影响
        5.2.5 小结
    5.3 研究总结
第六章 SAGD采出液旋流预脱水现场试验
    6.1 现场工艺流程及旋流接入点
        6.1.1 特一联合站工艺流程
        6.1.2 曙光联合站工艺流程
    6.2 现场试验结果
    6.3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污水回收超稠油破乳脱水技术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稠油乳化能力及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D]. 王鸿宇. 东北石油大学, 2019(01)
  • [2]超稠油脱水处理工艺优化研究[D]. 黄轶. 东北石油大学, 2020(03)
  • [3]基于高频脉冲电脱法的SAGD采出稠油深度脱水研究[D]. 樊玉新.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7)
  • [4]联合站高效优化运行技术研究[D]. 薛浩浩. 青岛科技大学, 2018(10)
  • [5]XJ油田稠油乳化特性及脱水工艺研究[D]. 唐婧. 西南石油大学, 2017(07)
  • [6]欢四联稠油污水处理高效反相破乳剂开发研究[D]. 孙震. 东北石油大学, 2017(02)
  • [7]原油破乳技术进展[J]. 张彩霞,谢国东,权红梅,仵慧宁,徐洁. 河南化工, 2016(11)
  • [8]塔河油田稠油降黏及脱水实验研究[D]. 唐明.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6(04)
  • [9]塔河超稠油的脱水脱盐研究[D]. 刘玉宽. 沈阳工业大学, 2016(06)
  • [10]超稠油油井采出液旋流脱水技术研究[D]. 邱俊鹏.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5(04)

标签:;  ;  ;  ;  ;  

污水超稠油破乳脱水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