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康明斯柴油机PT燃油泵改制一例(论文文献综述)
凌成衡[1](2020)在《湖南机油果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指出
邓艺舟[2](2020)在《基于环保背景下的CQ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温室效应的不断累积,全球变暖现象已成为各个国家共同面临的难题,而汽车尾气排放又是影响这一现象的重要因素。随着对此认识的加深,各国都意识到保护环境才是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因而各国对汽车及其尾气排放处理的要求标准也随之更加严格,在我国更是如此。在CQ汽车零配件公司成立之初,我国在柴油汽车尾气排放标准上正实施国Ⅳ标准,但在短短数年后,将于今年7月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实施国Ⅵ排放标准,至此我国对尾气排放标准基本达到欧美发达国家水平。我国汽车尾气处理行业发展相对较晚,产品和技术均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所以想要杀出重围就必须在战略上做出正确的选择。CQ公司作为一家市场上少数具备汽车尾气后处理系统集成和核心零部件供应能力的零配件公司,得以在这场市场升级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其得力于掌握了最为关键的系统标定和核心零部件技术。但是,生产线上所需的部分外围零件甚至重要零件,仍必须通过采购渠道搭载到项目运营上。目前受我国汽车行业产销量连续走低和国家实施新排放标准的影响,利润率逐年降低,同时面临着单一市场竞争激烈、营运成本过高等问题,因此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规划,合理有效配置资源,拓展不同领域市场,才能让企业可持续发展下去。基于上述情况,本文以CQ公司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汽车行业和汽车尾气后处理行业的市场背景。其次,利用PEST分析、五力模型分析等方法,梳理分析了CQ公司面临的内外部经营环境等因素,最后通过SWOT分析方法选择了发展战略方向。本文认为在当前形势下,CQ公司唯有采用增长型战略才能在市场中保持足够竞争力,达成逆势发展的目的。为此,为CQ公司规划了符合其发展要求的产品开发战略、市场开发战略和生产管理战略,并从技术、人力、财务等不同角度提出保障方案,以期对CQ公司可持续发展,以及类似汽车配套企业转型升级、战略调整做出些许贡献。
余锦海[3](2016)在《基于朗肯循环余热能量回收系统的膨胀机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伴随汽车产销量快速增长而来的是大气污染和石油消耗。目前,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石油进口国。而汽车的石油消耗又占了中国石油年消耗量的50%。因此,提高发动机热效率在汽车节能、环保技术开发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玉柴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政策,从2008年开始余热能量回收技术的研究,以提高发动机热效率。通过近2年时间的研发,玉柴成功建立起一套发动机废气回收的朗肯循环系统,但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膨胀机,出现配气轴卡死故障,无法完成基本的性能试验,导致开发进度中断。本文重新梳理膨胀机的技术路线,结合玉柴自有研发资源,开发新一代膨胀机,并搭载玉柴朗肯循环余热能量回收系统,对某发动机废气余热能进行回收完成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新一代膨胀机能稳定运转,在发动机900r/min时,蒸汽马达发出的功率到了10k W,功率提升4%,而且随发动机转速增加效果越明显,同时也发现了玉柴余热回收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后续的优化方向。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膨胀机技术路线研究,通过对国内外余热能量回收技术的分析,从热效率、技术成熟度、制造工艺性等方面,结合玉柴自有的优势资源,重新选择膨胀机的开发技术路线。(2)活塞式膨胀机性能研究开发,利用能量守恒方程、连续性方程、传热方程,建立了活塞式膨胀机的计算模型,计算分析了膨胀机初温、初压、配气相位、压缩比等参数对活塞式膨胀机输出功、效率以及工质流量的影响规律。为膨胀机的设计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3)活塞式膨胀机设计研究,按照玉柴发动机成熟的开发流程,从布置设计阶段、详细设计阶段、配气机构动力学运动学仿真等方面,完成活塞式膨胀机研究开发,结合玉柴的供应商体系,完成活塞式膨胀机零部件的制造。(4)活塞式膨胀机性能试验研究,通过搭载玉柴朗肯循环余热能量回收系统,设定特定的试验工况,验证玉柴余热能量回收系统及膨胀机性能。
蔡明铭[4](2013)在《A公司高品质铸件生产线建设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未来几年,我国将成为国际汽车制造中心,同时也必将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汽车制造与零部件供应基地和跨国企业的全球汽车零部件采购中心。近年来全球汽车行业对发动机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趋向轻量化、节油环保型。同等可知,汽车泵类产品必须符合新标准高品质要求。因此,汽车泵类产业需要对铸件产品进行方案改革。A公司是我国汽车机油泵生产企业的先锋,其销售的产品在国内外具有很高的评价。机油泵生产企业生产与汽车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作为机油泵的传统优势企业,A公司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了高品质泵类铸件生产线建设项目方案。本次论文主要对A公司的改革方案进行了财务分析评估,本着A公司的效益和利益评估高品质铸件方案是否会给公司带来预期效果。项目可行性研究是对拟建项目在技术上是否达标,经济上是否能够给公司带来效益进行科学技术论证和经济方面研究。本论文针对A公司面对汽车行业技术改革影响从而提出的高品质泵类铸件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其中包括论文通过调查取证、方案比较的方法从技术层面分析新的铸件产品是否符合行业的新要求;采用市场分析的方法从新产品的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力预算了产品上市的销售情况,运用成本的计算方法估算项目投产的资金筹措量和流动资金使用计划。在后期,论文从投资回收期法、净现值到财务内部收益率等方面对项目进行综合经济效益分析,同时预测到项目实施工程中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及采用针对性的防范方法进行探讨,最后的财务分析公司是否盈利。通过一系列的分析得出A公司的高品质铸件生产线项目是可行的。
邓晓亭[5](2012)在《混合动力拖拉机动力特性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农用车辆对环境和资源造成的压力逐年增加,开展新型节能拖拉机的研发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而在我国,几乎没有关于混合动力拖拉机方面的研究。因此,深入研究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动力耦合装置、驱动系统设计理论以及混合动力驱动特性和能耗,对混合动力拖拉机的研究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拖拉机的工作和传动特性要求,结合当前国内外在混合动力驱动系统方面的研究现状,设计并制造了适用于并联式混合动力拖拉机的动力耦合装置,在此基础上,研制了一种单缸柴油机和串励直流电动机为输入动力的混合动力拖拉机驱动系统。所完成的工作和取得的结论归纳如下:1、动力耦合装置的设计与仿真。通过分析各类动力耦合装置的原理和特点,结合拖拉机的工作和传动特性要求,从传动比、特征参数和齿数匹配等方面,研制了适用于并联式混合动力拖拉机的行星差动轮系式动力耦合装置。在SimulationX中建立了仿真模型,对发动机单独工作、电动机单独工作和混合动力模式时的工作情况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在各模式下,太阳轮、外齿圈和行星架三者间的转速和转矩关系与行星差动轮系间转速和转矩关系均一致;在启动和停机瞬间,以及加速或减速过程中,行星差动轮系会产生内部转矩和功率损失;太阳轮和外齿圈的转矩方向与起主要作用的发动机或电动机转速方向一致,而行星架转矩方向相反。2、混合动力驱动系统设计计算方法研究。根据混合动力拖拉机的作业特点,设计了一种发动机和电动机为输入动力,动力耦合装置和变速箱协同调速的并联式混合动力拖拉机传动系统,提出了混合动力拖拉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评价指标及计算公式,并对其动力传动系统主要参数的设计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建立了传动系各部件理论模型,提出了发动机和电动机动力匹配原则。以某型号混合动力拖拉机为设计实例,计算分析了不同档位和发动机负荷下的驱动力、爬坡度和发动机与电动机的转速匹配范围、发动机与电动机同向或反向转动时的总传动效率和犁耕作业下的等效能耗等。研究结果表明,驱动力和爬坡度大小与发动机提供的负荷成正比,与变速箱档位的高低成反比,而转速匹配范围随着发动机负荷的增大相应减小,与档位变化无关。发动机和电动机转速相同时,同向转动时的总传动效率大于反向转动时的总传动效率。在发动机与电动机同向转动和反向转动时,总传动效率随着发动机和电动机转速的增大而增大。档位越低,发动机和电动机动力匹配范围越大;且在相同的发动机和电动机转速下,等效能耗越低。在某一档位下,随着发动机和电动机转速的增加,等效能耗逐渐增高。当作业速度相同时,混合动力拖拉机的等效能耗低于同功率燃油拖拉机,其最高节能率可达24%。3、混合动力拖拉机动态特性仿真研究。在SimulationX中对混合动力拖拉机各部件分别进行建模和参数设置,开发了混合动力拖拉机仿真系统。并对发动机单独工作、电动机单独工作和混合动力模式工作三种工作模式下,进行空载运输作业和播种作业时的动态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档位和外部载荷一定时,混合动力模式下行驶速度范围最大,最大行驶速度最高;发动机单独工作模式次之,电动机单独工作模式行驶速度范围最小,最大行驶速度最低。随着档位的增高,三种模式下的行驶速度均增大。三种模式下,发动机、电动机、动力耦合装置中太阳轮、齿圈和行星架的转矩会随着档位和外部载荷的增大而增大,且在匀速行驶时,转矩恒定,在加速或减速行驶时,转矩会产生波动。驱动轮转矩仅随外部载荷的增大而增大,而与档位无关。当档位和外部载荷不变时,发动机的小时燃油消耗量随着发动机转速的增大而增大;蓄电池输出功率和电动机输入电压随着电动机转速的增大而增大,电动机输入电流几乎保持不变;1h等效能耗随着发动机和电动机转速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档位和外部载荷的增大,发动机的小时燃油消耗量、蓄电池输出功率、电动机输入电压和电流,以及1h等效能耗均增大。发动机单独工作模式时,其总传动效率随着档位和外部载荷的增大而增大。电动机单独工作模式时,其总传动效率和电动机效率随着电动机转速、档位和外部载荷的增大而增大。混合动力模式工作时,总传动效率随着发动机转速、电动机转速、档位和外部载荷的增大而增大;电动机效率随着电动机转速、档位和外部载荷的增大而增大。档位一定时,行驶速度范围在电动机单独工作时的范围内,电动机单独工作时的等效能耗最低;而当行驶速度范围在发动机单独工作时的范围内,混合动力模式时的等效能耗较低。当外部载荷不变,档位增大时,各模式下的行驶速度均增大,其相应的等效能耗增大。当档位不变,外部载荷增大时,在相同的行驶速度下,等效能耗增大。混合动力模式时,根据发动机转速和电动机转速的不同,会出现相同行驶速度下,等效能耗的不同。说明在混合动力模式下,混合动力拖拉机进行某项作业时的动力选择范围较大。4、混合动力拖拉机试验台构建和测控系统开发。基于模块化思想构建了混合动力拖拉机试验台,在LabVIEW中开发了试验台测控系统,并对试验台所用传感器进行了标定。5、混合动力拖拉机动力特性试验研究。试验研究了混合动力拖拉机的行驶速度、发动机和电动机功率配比、驱动轮输出功率、发动机、电动机和驱动轮输出转矩、蓄电池和电动机输出特性以及牵引效率、总传动效率和等效能耗等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当档位不变,发动机和电动机转速相同时,行驶速度随着加载转矩变化几乎保持不变。但随着加载转矩的增大,电动机最高转速和转速匹配范围均减小,相应的行驶速度范围减小。档位一定时,发动机、电动机和驱动轮功率大小与加载转矩成正比,加载转矩越大,发动机和电动机发挥的功率就越大。当档位和加载转矩不变时,发动机功率随发动机转速的变化规律与发动机负荷特性曲线变化相似,随电动机转速增大而略有减小;电动机功率随电动机转速的增大而增大;驱动轮功率随着发动机和电动机转速的增大均增大,且随电动机转速的变化更为敏感。电动机转速较低时,发动机功率大于电动机功率;随着电动机转速的增大,电动机功率会大于发动机功率。随着发动机转速和加载转矩的增大,电动机大于发动机的功率范围逐渐减小。档位一定时,发动机转矩随着电动机转速的增大而略有减小,随发动机转速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电动机转矩随着电动机转速和发动机转速的增大几乎保持不变。加载转矩一定时,电动机的转矩几乎是发动机转矩的2倍左右,加载转矩越大越明显。加载转矩一定时,蓄电池电压随着电动机电压的减小而增大,蓄电池电流随着电动机电压的增大而增大。电动机电压一定时,蓄电池电压随着加载转矩的增大而减小;加载转矩越大,随着电动机电压的增大,蓄电池压降就越大;而蓄电池电流随着加载转矩的增大而增大,且电动机电压的控制范围随着加载转矩的增大而减小;电动机电流随着加载转矩的增大而增大。当档位不变时,牵引效率、总传动效率和等效能耗随着加载转矩的增大而增大。当档位和加载转矩不变时,牵引效率、总传动效率和等效能耗随着电动机和发动机转速的增大而增大。混合动力拖拉机需要根据牵引效率、总传动效率和等效能耗选择最佳工作点。加载转矩为780N·m时,为模拟播种作业工况,与仿真结果相比较,等效能耗的误差不超过3%,说明仿真结果可靠。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为混合动力拖拉机其他类型耦合器的开发、其他类型电动机和发动机的匹配研究以及控制系统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对节能减排拖拉机的进一步研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李富兴[6](2011)在《“湘江牌”机油泵开创国际市场新纪元》文中提出"湘江牌"机油泵进入国际市场的梦,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当时为数有限的机油泵,也销到了东南亚区域等国家的配件市场,但由于当时企业各方面条件有限,无力拓展国际市场。改制后的湖南机油泵股份有限公司,于"十一五"期间实现了将"湘江牌"机油泵跻身于国际市场的美好梦想,开创了"湘江牌"机
莫文军[7](2007)在《天雁公司竞争战略研究》文中认为中国汽车工业在经历五年快速发展阶段后,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进入2至3年的调整期,与此同时汽车及其零部件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此之际,正处在大发展关键时刻的湖南天雁机械有限公司(简称天雁公司),必须要对未来的发展战略和行动策略作出选择。如何在汽车零部件产业和市场中建立竞争优势,是公司制定科学战略规划的核心。为确保新生的天雁公司在未来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地发展,必须认真分析重组整合后天雁公司所正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以及自身资源能力,研究和构建天雁公司的竞争战略,并通过竞争战略的贯彻实施,不断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整体竞争优势。本文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运用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尤其是企业竞争优势理论,对天雁公司面临的外部宏观环境和汽车零部件及增压器行业的市场竞争情况及未来市场前景进行分析和预测,对天雁公司现有的资源与能力(物质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财务资源、网络资源和隐性资源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通过PEST、SWOT、波特五力模型等战略分析方法或工具对天雁公司的机遇与威胁,优势与劣势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价,厘清了天雁公司未来五年发展战略思路,确定了天雁公司的企业使命、愿景和战略目标。制定了天雁的竞争战略方案和实现途径,提出了混合竞争战略和供应链战略;战略实施措施则分别从技术研发、信息系统、人力资源、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和质量管理等方面提出相应的策略。本文属应用型研究。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笔者力图综合运用国内外对企业竞争战略研究的成果,制定出具有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强的天雁公司的竞争战略,以期能对天雁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指导,转变天雁公司传统的竞争战略模式,推动建立适应国内市场竞争国际化和融入全球性竞争的现代竞争战略理念。
杨意品[8](2005)在《我国推广车用柴油机应用的可行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对国内外在汽车柴油机上的研究、应用情况作了比较,从国内外车用柴油机的使用现状出发,以及现代柴油机技术发展的情况和趋势,本着节能和环保的宗旨,对我国推广车用柴油机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在人们对环保意识越来越强的今天,许多国家都已开始利用具有环保作用的技术和清洁的能源。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代的柴油机已成为一种排放清洁、节省能源的动力,是一种可行的过渡性技术解决方案。在欧洲,柴油车销量已占汽车总销量的40%,美国市场的柴油车销售量也在逐渐增加。 2002年,美国市场柴油轿车的销售量达到31220辆,比2001年增加了35%。国外在车用柴油机技术方面的研制开发、推广应用起步较早,目前柴油机在汽车上的应用,尤其是柴油机在轿车上的应用已经较为普遍。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收益。而我国对车用柴油机的重视相对滞后,柴油机技术相对落后,以及各种因素的限制,至今柴油机在我国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优势,本文主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柴油机技术日趋发展和成熟的今天,对我国推广车用柴油机应用所具备的条件和必要性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论述。并且分析了我国推广车用柴油机应用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较为合理的解决方案。 最后对我国车用柴油机推广应用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魏鹏[9](2003)在《小型LPG单一燃料发动机的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石油资源的不断开发以及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代用燃料发动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发展也越来越迅速。代用燃料的研究已成为发动机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为了充分利用液化石油气(LPG)和天然气(NG)资源,保护环境,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开发燃气汽车,推进其产业化。因此,进行气体燃料发动机燃烧过程的基础理论研究和试验研究、开发低排放的燃气发动机是一项十分紧迫而有意义的课题。本文开展了基于小缸径柴油机的液化石油气(LPG)单一燃料发动机的设计和全面的试验研究工作。本文主要有两方面内容。其一,将一台2100柴油机改造成为缸内直接点火式LPG单一燃料发动机,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台架试验研究。其二,针对液化石油气燃烧速度低,为改善其动力性、经济性、排放特性和提高功率,有必要提高液化石油气的燃烧速度。为此,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改装方便的预燃烧系统,将小型柴油机改进设计为独具特色的预燃式LPG发动机,并进行了一系列台架试验。试验表明,该燃烧系统可大大加快燃烧速度,提高燃烧效率,有较好的动力性和排放特性,具有实用推广价值。对预燃式和缸内直接点火两种改装方案的试验结果进行了系统的性能对比分析,着重讨论了预燃室喷嘴直径和气道性能对发动机的影响。通过试验数据分析,得出一些对火花点火液化石油气发动机设计和应用具有指导意义的结论。
韦学棋[10](2001)在《康明斯柴油机PT燃油泵改制一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康明斯柴油机PT燃油泵改制一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康明斯柴油机PT燃油泵改制一例(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环保背景下的CQ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路线 |
2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
2.1 概念释义 |
2.1.1 企业战略定义 |
2.1.2 企业战略管理定义 |
2.1.3 企业战略管理的作用 |
2.2 相关理论介绍 |
2.2.1 经典战略理论 |
2.2.2 竞争战略理论 |
2.2.3 核心能力理论 |
2.2.4 战略分析方法 |
2.3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2.3.1 国外研究现状 |
2.3.2 国内研究现状 |
2.3.3 文献述评 |
3 CQ公司发展现状 |
3.1 汽车尾气处理与污染现状 |
3.2 CQ公司情况介绍 |
3.2.1 CQ公司基本情况 |
3.2.2 CQ公司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
4 CQ公司发展环境分析 |
4.1 外部环境分析 |
4.1.1 政治环境 |
4.1.2 经济环境 |
4.1.3 社会环境 |
4.1.4 技术环境 |
4.2 行业环境分析 |
4.2.1 汽车尾气处理行业发展概况 |
4.2.2 五力模型分析 |
4.3 CQ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
4.3.1 组织架构分析 |
4.3.2 财务分析 |
5 CQ公司战略选择 |
5.1 CQ公司SWOT分析 |
5.1.1 CQ公司拥有的优势 |
5.1.2 CQ公司存在的劣势 |
5.1.3 CQ公司面临的主要机会 |
5.1.4 CQ公司面临的主要威胁 |
5.2 IFE矩阵分析 |
5.3 EFE矩阵分析 |
5.4 SWOT矩阵综合分析 |
5.5 CQ公司战略选择 |
6 CQ公司发展战略设计与保障措施 |
6.1 总体战略目标 |
6.2 阶段战略目标 |
6.3 战略规划设计 |
6.3.1 产品开发战略 |
6.3.2 市场开发战略 |
6.3.3 生产管理战略 |
6.4 战略保障措施 |
6.4.1 产品技术升级 |
6.4.2 人力资源优化 |
6.4.3 提升生产管理 |
6.4.4 加强财务管理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3)基于朗肯循环余热能量回收系统的膨胀机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发动机余热能量回收相关技术 |
1.2.1 热电技术 |
1.2.2 余热制冷技术 |
1.2.3 动力涡轮技术 |
1.2.4 朗肯循环 |
1.3 国内外基于朗肯循环回收发动机余热的研究概况 |
1.4 玉柴基于朗肯循环的余热能量回收系统的研究状况 |
1.4.1 玉柴余热能量回收技术研究现状 |
1.4.2 发动机主要结构及性能参数 |
1.4.3 玉柴朗肯循环发动机余热回收系统试验结果 |
1.5 本文课题来源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发动机余热回收系统膨胀机技术研究 |
2.1 活塞式膨胀机 |
2.2 透平式膨胀机 |
2.3 螺杆式膨胀机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朗肯循环的活塞式膨胀机性能研究 |
3.1 入口条件对性能的影响 |
3.2 进排气相位对性能的影响 |
3.2.1 IVC对性能的影响 |
3.2.2 IVO对性能的影响 |
3.2.3 EVC对性能的影响 |
3.2.4 EVO对性能的影响 |
3.3 活塞式膨胀机压缩比对性能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活塞式膨胀机设计研究开发 |
4.1 活塞式膨胀机主要技术参数 |
4.2 活塞式膨胀机布置设计 |
4.2.1 原型机轮廓扫描及测绘 |
4.2.2 缸盖布置 |
4.2.3 配气机构布置 |
4.2.4 凸轮轴布置设计 |
4.2.5 缸盖罩及其他附件布置设计 |
4.3 膨胀机详细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膨胀机配气机构动力学运动学分析 |
5.1 参数及零部件代号 |
5.2 计算模型和边界条件 |
5.3 运动学计算结果 |
5.4 动力学计算结果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活塞式膨胀机性能试验研究开发 |
6.1 余热能量回收系统搭建 |
6.1.0 试验对象 |
6.1.1 6T发动机主要配置表 |
6.1.2 试验条件 |
6.2 性能试验方法 |
6.3 性能试验数据研究分析及结论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专利 |
(4)A公司高品质铸件生产线建设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3 论文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第2章 公司与项目概况 |
2.1 公司简介 |
2.2 项目介绍 |
2.2.1 项目提出背景 |
2.2.2 项目建设目标 |
2.2.3 建设规模与项目组成 |
2.2.4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
第3章 项目市场分析 |
3.1 汽车零部件对铸造工艺技术的要求 |
3.2 铸件产品市场现状分析 |
3.2.1 国内铸造行业现状 |
3.2.2 国外铸造行业现状 |
3.3 公司铸件产品竞争力分析 |
3.4 产品市场需求预测 |
3.5 产品价格分析 |
3.6 目标市场分析 |
第4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
4.1 投资估算 |
4.2 资金筹措 |
4.3 资金使用计划 |
4.4 借款偿还计划 |
第5章 财务评价 |
5.1 基本数据 |
5.2 财务估算与评价 |
5.2.1 产品成本费用估算 |
5.2.2 财务评价 |
5.3 项目不确定性分析 |
5.3.1 敏感性分析 |
5.3.2 盈亏平衡分析 |
5.4 项目风险分析与防范 |
5.4.1 项目风险分析 |
5.4.2 防笵风险对策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混合动力拖拉机动力特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混合动力车辆研究背景 |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2 混合动力电动车辆研究现状 |
1.2.1 混合动力汽车研究现状 |
1.2.2 混合动力工程车的研究现状 |
1.2.3 混合动力农用车辆研究现状 |
1.2.4 混合动力车辆研究现状总结 |
1.3 混合动力车辆驱动模式 |
1.3.1 串联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
1.3.2 并联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
1.3.3 混联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
1.4 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动力耦合装置的设计与仿真 |
2.1 动力耦合装置的类型 |
2.1.1 转矩耦合式 |
2.1.2 转速耦合式 |
2.1.3 牵引力耦合式 |
2.1.4 混合耦合式 |
2.2 行星差动轮系动力耦合装置的设计 |
2.2.1 行星差动轮系传动比设计 |
2.2.2 各齿轮参数设计 |
2.2.3 设计结果验证 |
2.2.4 强度校核 |
2.2.5 结构设计 |
2.3 动力耦合装置仿真研究 |
2.3.1 动力耦合装置Simulation X仿真建模 |
2.3.2 模型参数设置及仿真结果 |
2.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混合动力拖拉机驱动系统理论研究 |
3.1 混合动力拖拉机传动系统方案设计 |
3.1.1 混合动力拖拉机传动方案原理 |
3.1.2 总动力源传动建模 |
3.2 混合动力拖拉机性能评价指标 |
3.2.1 动力性能评价指标 |
3.2.2 经济性能评价指标 |
3.3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理论模型建立 |
3.3.1 发动机模型 |
3.3.2 电动机模型 |
3.3.3 蓄电池模型 |
3.3.4 动力耦合装置模型 |
3.3.5 驱动轮模型 |
3.4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参数匹配 |
3.4.1 总功率设计 |
3.4.2 变速箱参数设计 |
3.4.3 动力耦合装置参数设计 |
3.4.4 蓄电池参数设计 |
3.5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设计实例 |
3.5.1 主要参数设计 |
3.5.2 发动机与电动机匹配计算 |
3.5.3 计算结果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混合动力拖拉机动态特性仿真研究 |
4.1 混合动力车辆仿真技术 |
4.2 仿真软件SimulationX |
4.3 仿真模型的建立 |
4.3.1 发动机仿真模型 |
4.3.2 电动机仿真模型 |
4.3.3 动力耦合装置和皮带轮传动仿真模型 |
4.3.4 变速箱仿真模型 |
4.3.5 车轮模型 |
4.3.6 整车模型 |
4.4 动力性能仿真研究 |
4.4.1 空载工况仿真 |
4.4.2 播种作业工况仿真 |
4.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混合动力拖拉机试验台构建 |
5.1 试验台总体设计 |
5.1.1 试验要求 |
5.1.2 试验方法选择 |
5.1.3 试验台模块划分 |
5.1.4 试验台结构设计 |
5.2 发动机测试模块设计 |
5.2.1 油耗传感器 |
5.2.2 微机多功能油耗仪 |
5.2.3 油耗传感器标定试验 |
5.3 电动机及其控制器测试模块设计 |
5.3.1 电流电压传感器 |
5.3.2 电流电压传感器标定 |
5.4 负载模拟模块设计 |
5.4.1 磁粉制动器 |
5.4.2 磁粉制动器控制器 |
5.5 数据采集模块设计 |
5.5.1 试验台待测物理量 |
5.5.2 传感器的选择及标定 |
5.5.3 数据采集设备的选择 |
5.6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混合动力拖拉机试验台测控系统开发 |
6.1 虚拟仪器软件开发平台 |
6.1.1 LabVIEW平台简介 |
6.1.2 LabVIEW平台的调试技术 |
6.2 数据采集理论基础 |
6.2.1 采样和采样定理 |
6.2.2 滤波 |
6.2.3 信号类型和连接方式 |
6.3 数据采集设备的通道设置与测试 |
6.4 试验台测控系统设计 |
6.4.1 测控系统总体设计 |
6.4.2 参数设置模块 |
6.4.3 数据显示和存储模块 |
6.4.4 结果显示模块 |
6.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七章 混合动力拖拉机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
7.1 试验目的和试验设备 |
7.2 试验方案 |
7.3 试验结果及分析 |
7.3.1 行驶速度 |
7.3.2 发动机和电动机输出功率配比 |
7.3.3 驱动轮输出功率 |
7.3.4 发动机、电动机和驱动轮输出转矩 |
7.3.5 蓄电池和电动机输出特性 |
7.3.6 牵引效率 |
7.3.7 总传动效率 |
7.3.8 等效能耗 |
7.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2 主要创新内容 |
8.3 后续研究建议及展望 |
附录一 混合动力拖拉机试验台 |
致谢 |
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7)天雁公司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中国汽车工业正处于超高速增长阶段 |
1.1.2 汽车与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关系 |
1.1.3 世界汽车零部件工业:国际化潮流势不可挡 |
1.1.4 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与国外的差距较大 |
1.2 天雁公司的基本情况 |
1.2.1 发展历程 |
1.2.2 组织机构 |
1.2.3 内部管理机构 |
1.2.4 主要经济指标 |
1.2.5 主业构成情况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1 研究范围及内容 |
1.4.2 研究框架 |
1.4.3 研究方法 |
第2章 理论基础 |
2.1 企业竞争优势理论研究综述 |
2.1.1 企业竞争优势概念的基本界定 |
2.1.2 经济学对企业竞争优势理论的研究 |
2.1.3 战略管理学对企业竞争优势研究的学派 |
2.1.4 二十一世纪竞争理论的新发展 |
2.1.5 企业竞争优势理论述评 |
2.2 竞争战略基础理论简述 |
2.1.1 企业竞争战略概念 |
2.1.2 成本领先战略 |
2.1.3 差异化战略 |
2.1.4 集中化战略 |
2.1.5 三种基本战略的差异性 |
2.3 供应链战略 |
2.3.1 供应链战略分类 |
2.4.2 供应链战略特点 |
第3章 天雁外部环境分析 |
3.1 影响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宏观环境 |
3.1.1 政治环境 |
3.1.2 经济环境 |
3.1.3 社会文化环境 |
3.2 增压器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
3.2.1 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竞争优势和劣势 |
3.2.2 国内增压器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
3.2.3 发动机增压器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
3.2.4 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
3.3 天雁面临的机会与威胁 |
第4章 天雁内部条件分析 |
4.1 天雁近期经营业绩 |
4.1.1 技改投资力度加大 |
4.1.2 企业规模不断扩张 |
4.2 天雁内部资源能力战略匹配性分析 |
4.2.1 人力资源战略匹配性 |
4.2.2 物质资源战略匹配性 |
4.2.3 技术资源战略匹配性 |
4.2.4 财务资源战略匹配性 |
4.2.5 网络资源战略匹配性 |
4.2.6 隐形资源战略匹配性 |
4.2.7 内部资源能力评价 |
4.3 天雁公司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
4.3.1 天雁发展的优势 |
4.3.2 天雁发展的劣势 |
4.3.3 天雁的优势与劣势分析结论 |
第5章 天雁竞争战略选择与实现途径 |
5.1 天雁公司的总体战略 |
5.1.1 天雁的使命:合作创新生活 |
5.1.2 天雁的愿景:更受世界信赖 |
5.1.3 天雁的战略目标(五年规划) |
5.2 企业竞争战略取向分析 |
5.2.1 基本竞争战略选择 |
5.2.2 产业链全球化背景下的汽车供应链战略 |
5.3 天雁公司竞争战略方案制定 |
5.3.1 SWOT分析 |
5.3.2 混合竞争战略 |
5.3.3 供应链战略 |
5.3.4 天雁公司竞争战略表述 |
5.4 天雁公司竞争战略实现途径 |
5.4.1 加快科研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
5.4.2 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 |
5.4.3 积聚与优化人力资源 |
5.4.4 增强市场营销能力 |
5.4.5 重视战略财务管理 |
5.4.6 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
(8)我国推广车用柴油机应用的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第一章 汽车柴油机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1 国内外对推广汽车柴油机应用的研究 |
1.1.1 我国的研究状况 |
1.1.2 国外的研究情况 |
1.2 国内外汽车柴油机的使用现状 |
1.2.1 我国汽车柴油机的使用概况 |
1.2.2 国外汽车柴油机的使用现状 |
1.3 我国推广车用柴油机应用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
1.3.1 我国柴油机生产技术相对落后 |
1.3.2 我国柴油机生产市场较乱 |
1.3.3 柴油品质较差 |
1.3.4 政策障碍 |
1.3.5 柴油机使用中所存在的技术性能问题 |
1.3.6 其它因素 |
1.4 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5 本文研究的思路和内容 |
第二章 柴油机及柴油机新技术 |
2.1 柴油机简介 |
2.1.1 柴油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
2.1.2 柴油机特性和特点 |
2.2 柴油机新技术 |
2.2.1 柴油机微机电子控制系统概述 |
2.2.2 柴油机电控喷油系统控制原理和分类 |
2.2.3 柴油机电控系统的各种控制形式的特点 |
2.3 柴油机与汽油机及其它燃料发动机性能比较 |
2.3.1 柴油机与汽油机的性能比较 |
2.3.2 柴油机与其它燃料发动机之比较 |
第三章 我国推广汽车柴油机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
3.1 我国推广汽车柴油机应用的必要性 |
3.1.1 我国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
3.1.2 节约能源 |
3.2 我国推广汽车柴油机应用的可行性 |
3.2.1 我国有一定的柴油机生产技术 |
3.2.2 我国有较好的柴油机生产厂家 |
3.2.3 政策支持 |
3.2.4 经济效益和环保效果分析 |
第四章 我国推广车用柴油机应用的解决方案 |
4.1 柴油机行业须走产业整合之路 |
4.2 加大科研力度,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
4.3 提高柴油生产技术 改善柴油品质 |
4.4 使用先进的柴油机技术 解决实际技术问题 |
4.5 政策引导 |
4.5.1 从政策上支持绿色柴油机的研制开发 |
4.5.2 从政策上影响柴油机的消费 |
第五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小型LPG单一燃料发动机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前言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天然气发动机概述 |
1.3 国外天然气汽车发展概况 |
1.4 我国天然气汽车发展情况 |
1.5 天然气汽车关键技术及研究热点 |
1.6 课题研究意义及论文主要内容 |
2 不同天然气发动机的改装方案及对比 |
2.1 天然气发动机的热效率 |
2.2 天然气发动机的排放特性 |
2.3 不同天然气发动机方案对比 |
3 火花点火LPG发动机设计 |
3.1 单一气体燃料发动机的开发设计原则 |
3.2 改制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
3.3 火花点火LPG发动机各系统的改装 |
3.3.1 燃烧系统 |
3.3.2 点火系统 |
3.3.3 进气系统 |
3.3.4 液化石油气供气系统 |
3.4 本章小结 |
4 火花点火LPG发动机试验研究 |
4.1 测试设备与试验条件 |
4.2 基本性能匹配 |
4.3 缸内直接点火LPG发动机的性能试验及结果分析 |
4.3.1 气道性能对LPG发动机性能影响 |
4.3.1.1 气道性能试验 |
4.3.1.2 发动机性能试验和结果分析 |
4.3.2 外特性 |
4.3.3 负荷特性 |
4.3.4 怠速排放试验 |
4.4 预燃室式LPG发动机的性能试验及结果分析 |
4.4.1 不同喷嘴直径下发动机性能试验及分析 |
4.4.2 外特性 |
4.4.3 负荷特性 |
4.4.4 燃烧过程分析 |
4.4.5 怠速排放试验 |
4.5 两种不同燃烧方式的LPG发动机的性能对比分析 |
4.5.1 负荷特性比较 |
4.5.2 排放特性比较 |
4.6 本章小结 |
5 全文总结与工作展望 |
5.1 主要结论 |
5.2 今后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四、康明斯柴油机PT燃油泵改制一例(论文参考文献)
- [1]湖南机油果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凌成衡. 南华大学, 2020
- [2]基于环保背景下的CQ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邓艺舟. 重庆理工大学, 2020(08)
- [3]基于朗肯循环余热能量回收系统的膨胀机技术研究[D]. 余锦海. 湖南大学, 2016(02)
- [4]A公司高品质铸件生产线建设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D]. 蔡明铭. 湘潭大学, 2013(06)
- [5]混合动力拖拉机动力特性的研究[D]. 邓晓亭. 南京农业大学, 2012(12)
- [6]“湘江牌”机油泵开创国际市场新纪元[J]. 李富兴. 现代零部件, 2011(05)
- [7]天雁公司竞争战略研究[D]. 莫文军. 中南大学, 2007(06)
- [8]我国推广车用柴油机应用的可行性研究[D]. 杨意品. 上海海事大学, 2005(04)
- [9]小型LPG单一燃料发动机的试验研究[D]. 魏鹏. 大连理工大学, 2003(04)
- [10]康明斯柴油机PT燃油泵改制一例[J]. 韦学棋. 工程机械与维修, 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