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维爱结合心理疏导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李重辰[1](2021)在《导气法针刺太溪穴治疗肾阴虚型绝经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导气法针与常规针刺法治疗肾阴虚型自然绝经的绝经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对比两种针法的治疗优势,为绝经期综合征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现实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12月~2021年1月期间在烟台市中医院针灸科就诊的绝经综合征患者以及其他符合绝经综合征诊断标准的志愿者共6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将受试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传统取穴(关元、肾俞、三阴交、太溪、照海)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于太溪穴行导气针法,辅以针刺合谷、太冲治疗。两组患者均每周治疗3次,选择周一、三、五或周二、四、六为固定治疗时间,共治疗4周。收集治疗前后两组受试者中医症候评分以及改良Kupperman评分数据,并通过SPSS26.0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以评价两种针法在疗效上的差异。结果:1.改良Kupperman评分经治疗,两组改良Kupperman总评分和各症状单项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评分降幅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在忧郁、失眠、乏力、心悸症状的改善程度上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证候评分经治疗,两组中医证候总评分和各症状单项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评分降幅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在烦躁易怒、倦怠乏力、心悸症状的改善程度上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疗效对比治疗结束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9.28%,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5.71%,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气针法与常规针刺治疗肾阴虚型绝经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相当,均能降低改良Kupperman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改善相关症状,但导气针法对忧郁、烦躁易怒、乏力、心悸症状的改善更具优势。导气针法取穴少,手法细腻,易于患者接受,值得推广。
邱春萍[2](2021)在《针刺脐内环穴结合体针治疗肝肾阴虚型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课题以针刺脐内环穴结合体针治疗为研究对象,观察其治疗肝肾阴虚型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为临床治疗肝肾阴虚型更年期综合征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方法:本次临床研究选取60例符合标准的肝肾阴虚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针刺组)、对照组(中药组),每组均30例。针刺组:运用针刺脐内环穴结合体针进行治疗,取穴:脐内环穴9h、12h、6h,内关、神门、合谷、太冲、三阴交、太溪(均为双侧),留针30min,1次/天;中药组:予口服知柏地黄丸加减进行治疗,1剂/天,水煎200ml,分早晚两次饭后温服;两组均严格遵医嘱,连续治疗5天,休息2天,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进行中医症候评分、改良Kupperman评分、SAS和SDS评分,对收集的资料进行详细分析来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差异,并得出临床疗效判断情况。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中医症候评分、改良Kupperman评分、SAS和SDS评分构成上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2、治疗后,两组的中医症候总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0.01),且针刺组在降低中医症候总评分值优于中药组(P<0.05),针刺组中医症候总疗效为93.10%高于中药组75.00%(P<0.05)。3、治疗后,两组各项症状的KI指数均有所下降(P<0.05),针刺组在降低改良Kupperman总分方面优于中药组(P<0.05)。4、治疗后,两组SAS、SD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P<0.01),针刺组在降低SAS、SDS评分方面优于中药组(P<0.05)。5、治疗后,针刺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6.55%;中药组为89.28%,针刺组的临床疗效高于中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脐内环穴结合体针治疗能较好地改善肝肾阴虚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中医症候,降低改良Kupperman评分、SAS和SDS评分,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苏志超,李华南,闫华琼,杜鑫,卢燚,赵娜[3](2021)在《推拿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研究进展》文中提出围绝经期综合征是特定阶段影响中年女性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推拿作为一种非药物、安全性高的绿色疗法,已成为临床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有效方法之一。大量的研究表明,推拿通过刺激人体体表特定部位,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明显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相关症状。现对推拿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从单纯推拿到推拿联合针刺、推拿联合中药等综合疗法进行多方面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毕婷婷[4](2021)在《益肾宁心法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患者情志症状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益肾宁心法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患者情志症状的临床疗效,探讨益肾宁心法联合经颅磁刺激对患者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的影响,并对比该法与单纯经颅磁刺激治疗疗效,为改善更年期综合征女性的情志症状提供多种治疗思路。方法:收集与纳入标准相符合的病人60例,随机分为30例的试验组和30例的对照组。试验组选用益肾宁心法为主的中药汤剂口服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对照组予经颅磁刺激治疗,并予以心理疏导,治疗8周后观察其治疗效果。通过比较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HAMA)、国内改良Kupperman量表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改变、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等,评价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抑郁症状疗效:治疗后两组的抑郁症状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改善,试验组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有效率为76.47%。试验组有效率及HAMD抑郁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2.焦虑症状疗效:治疗后两组焦虑症状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改善,试验组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有效率为73.68%。试验组有效率及HAMA焦虑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3.改良Kupperman评分疗效: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评分较前均有所降低(P<0.05),试验组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有效率为73.33%。试验组有效率及量表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显着(P<0.05)。4.中医证候积分疗效: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前下降(P<0.05),试验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80.00%。试验组有效率及证候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5.血清性激素水平:治疗后试验组FSH、LH、E2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改善(P<0.05);治疗后对照组FSH、LH较治疗前改善不明显(P>0.05),对照组E2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两组组间比较FSH、LH、E2,试验组较对照组优势明显(P<0.05)。6.研究期间,所有患者未出现过敏或肝肾功能异常等毒副反应。结论:益肾宁心法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能够明显缓解女性在更年期综合征中出现的情志异常症状,对更年期综合征中的其他症状及对调节激素水平也有所改善,帮助患者改善负面情绪,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更容易被接受,从而帮助出现更年期综合征情志症状的女性平稳度过更年期。
许咏思[5](2020)在《浅刺头针配合体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肾阴虚证文献及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利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近10年有关针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随机临床研究文献,寻找针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现代循证学依据。2:根据“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的理论及Meta分析结果,以围绝经期综合征肾阴虚证型妇女为研究对象,对比观察浅刺头针配合体针、体针及中成药左归丸在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肾阴虚证型中的差异,探讨适合治疗本病的方法、针刺穴位、手法及刺激量,为“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的理论指导临床提出依据,评价针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文献研究(1)文献检索策略:计算机检索近10年(2009~2019年)的中英文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国外数据库有Pub Med、Science Direct、EMbase及Cochrane Library。所有检索时间由200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2)筛选及评估: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对收集的文献进行阅读及筛选,并将经排除及最终符合纳入条件的文献信息内容汇入至Excel软件中,建立数据库。根据Cochrane Handbook所推荐的文献质量评价方法评价文献的发表偏倚风险。(3)统计学分析:统计学分析采用Cochrane所提供的Review Manager 5.3版统计软件。根据检索策略所搜集的文献,初检文献共有278篇,其中中文文献272篇,英文文献6篇;通过详细的阅读、筛选、回访等过程后,最终纳入有29篇,其中期刊临床文献有19篇,学位研究生论文10篇,当中28篇为中文文献,1篇为英文文献,共报告患者2238例。(4)纳入研究特点:(i)研究对象:为围绝经期妇女,年龄主要为45-55。(ii)干预措施:治疗的手法为针刺,被纳入的文献中有25篇是普通的针刺,4篇是加电针针刺,对照组主要为口服药物,有一例是采用心理干预。(iii)测量指标:纳入的29篇中,有4篇研究围绝经期综合征,有12篇研究围绝经期综合征中的抑郁症状,有12篇研究围绝经期综合征中的失眠症状结果。测量指标有Kupperman评分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量质量指数(PSQI)、血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症状疗效标准及植物神经平衡指数。2.临床研究(1)招募及分组:本研究的病人来自于康柏中医医疗中心,并通过中心的伦理审查(参考编号:2019FT01),本临床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采用信封法作随机分组。招募期由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利用SPSS24.0统计软件,将96例数字放入,产生试验的随机号和分组结果,分为3组:第1组为中成药组;第2组为体针组;第3组为浅刺头针配合体针组,共96人,每组33人。(2)干预方法:(i)浅刺头针配合体针组:取穴:头针取百会,四神聪及额旁3线配合体针取三阴交、太溪、血海、足三里、内关、关元、太冲,操作:局部皮肤常规消毒,用0.25mm×25mm毫针,快速进针深度至帽状腱膜下,轻微刮动针柄,手法柔和,不让病人感到痛感或轻微的痛感为度,体针采用捻转补泻作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5mins。(ii)体针组:取穴:三阴交、太溪、血海、足三里、内关、关元、太冲,操作:局部皮肤常规消毒,用0.25mm×25mm毫针,体针采用捻转补泻作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5mins。(iii)中成药组:口服中成药左归丸,5g/次,2次/d。(3)治疗疗程:针刺组每周治疗2次,8周为1个疗程。中成药组治疗疗程同样为8周,每天服药。(4)观察项目与检测时点:观察项目有Kupperman量表评分、中医症状观察表及MENQOL观察表。Kupperman量表评分及中医症状观察表均由医师填写,检测时点:第1次于治疗前,第2次于治疗第1周后,第3次于治疗第5周后,第4次于治疗第8周后(即疗程结束时作评估);MENQOL观察表由病人自己填写,检测时点:第1次于治疗前,第2次于治疗第8周后。(5)疗效评定标准:参考Kupperman评分标准将各症状评分相加得出Kupperman指数,治疗前后各记录1次指数,对比治疗前后指数以确定疗效标准。中医症状评分方面则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并改良制定出计算公式对比治疗前后指数,疗程结束时填写安全性评价。(6)资料统计分析以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24.0版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满足正态分怖,均数加减标准差以表示,方差齐时采用F检验,当数据呈正态分布时,三组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有效率等级数据用Ridit检验,定立以P<0.05为有显着性差异,P<0.01为有极显着性差异。结果1.文献研究:本系统评价所纳入的随机对照研究共有29个,共治疗患者2238例,根据文献分析结果显示:(1)针刺对比其他的治疗手法(口服药物及心理宣教)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及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中的失眠和抑郁症状,其有效率均有差异性的统计学意义;(2)除HAMA外,针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不论以那一种指标观察(Kupperman Index、HAMD、PSQI或内分泌激素),其有效率均优于其他治疗手法;(3)针刺选穴方面,针刺包含头针及体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及单纯的体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其有效率均优于其他治疗手法,包含头针及体针的治疗手法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0001,单纯的体针(不包含头针)统计学差异为P=0.0004;(4)针刺手法及刺激量方面,在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来说普通的手法针刺是优于电针,体针的刺激量一般采取平补平泻的刺激量,但对头针刺激量并没有统一性;(5)三阴交为最常被选取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穴位,其次为百会、内关、神门、太冲、经外奇穴、四神聪穴、印堂、太溪、足三里、关元等;(6)针刺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治疗措施,不良反应比口服药物少。2.临床研究:本次临床研究的结果,整体的有效率与系统评价分析的结果相当,针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有效率较高。(1)根据Kupperman评分针刺包括浅刺头针配合体针组的治疗方法较单纯的体针高,浅刺头针配合体针组有效率为97%,体针组有效率为93.3%,中成药组有效率为87%;根据中医症状评分,浅刺头针配合体针组的有效率为94%,体针组有效率为76.6%,中成药组有效率为67%。MENQOL评分中,血管及社会心理维度的结果为浅刺头针配合体针组效果优于中成药组或体针组;躯体维度的结果为浅刺头针配合体针组及体针组效果优于中成药组,另外浅刺头针配合体针组相对体针组更加优胜;性维度结果3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2)总结本次的临床观察,潮热汗出症状方面,经5周治疗后,浅刺头针配合体针组对比中成药组有统计学意义,而经8周治疗后,浅刺头针配合体针组对比中成药组及体针组有统计学意义。易激动及眩晕症状方面,经5周治疗后,浅刺头针配合体针组对比中成药组及体针组有统计学意义。抑郁症状,经1、5及8周治疗后,浅刺头针配合体针组对比中成药组及体针组有统计学意义。头痛症状,从第1周开始,浅刺头针配合体针组对比中成药组及体针组有统计学意义,经5周及8周治疗后,其差异仍然有统计意义。心悸、失眠症状,经8周治疗后,浅刺头针配合体针组对比中成药组有统计学差异意义。骨关节肌肉痛、疲乏及肌肉抽搐症症状,经5及8周治疗后,浅刺头针配合体针组及体针组对比中成药组均有统计学差异意义。(3)病程及病情对疗效影响方面,经过8周疗程后,病程≦3个月的病人评分均值低于病程为4-6个月以及病程≧7个月的病人评分均值。而且在治疗有效率方面,病程≦3个月的病人的治疗效果优于病程为4-6以及病程≧7个月的病人。而病程≦3个月的病人其疗效在第1周疗程后便开始出现,病程为4-6以及病程≧7个月的病人侧需在第5周治疗后,才有符合统计学差异的治疗效果。此外,病程轻度及中度的病人的治疗效果优于病情重度的病人。而病情轻度及中度的病人其疗效在第1周疗程后便开始出现,病情重度的疗效虽然趋于向好,但并没有符合统计学差异的治疗效果。浅刺头针配合体针组的治疗效果在病情轻度及中度组群中较为显着。结论:根据本次的Meta系统文献分析及临床研究,得出了以下的结论:(1)对于临床研究文献的Meta分析,提示针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总有效率高于口服药品及心理宣教。头针配合体针的针刺治疗有效率亦优于单纯的体针治疗。(2)本研究以浅刺头针配合体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肾阴虚证,对照组分别为体针组、中成药组。三组均能改善患者的症状,但浅刺头针配合体针的整体治疗效果优于体针对照组及中成药组,尤其针对神志及镇痛方面的症状,如失眠、情绪病、头痛及肌肉关节痛等症状效果更为显着。
王红珍[6](2020)在《“秩边透水道”针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秩边透水道”针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客观评价其安全性及疗效,为“秩边透水道”针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提供有效性及安全性依据。方法:将在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与山西中医学院第三中医院收集的最终符合纳入合标准的研究对象84例,随机分为秩边透水道组、西药组各42例。秩边透水道组采用“秩边透水道”针法,主穴:秩边透水道,配穴:肾阴虚配照海;肾阳虚配命门;肾阴阳俱虚配照海、命门,每周治疗3次,4周为1疗程,共2个疗程;西药组口服替勃龙片,一次一片,每日1次,每次2.5mg,一共服用8周。收集在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20周随访患者的MRS评分、MENQOL评分、烘热积分等指标,并在治疗前、治疗8周后测定血清LSH、LH、E2水平,应用统计学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MRS总评分的比较:两组在治疗8周后,两组组内比较P<0.05,说明两组均能改善MRS评分,两组组间比较P<0.05,西药组优于秩边透水道组;随访20周后,两组组间比较P<0.05,秩边透水道组优于西药组。2.MRS评分各维度比较:两组在治疗8周后,在改善躯体症状、心理症状方面,西药组优于秩边透水道组(P<0.05),在改善泌尿生殖症状方面,秩边透水道组优于西药组(P<0.05);20周随访后,在改善躯体症状、心理症状方面,秩边透水道组与西药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改善泌尿生殖症状方面,秩边透水道组优于西药组(P<0.05)。3.MENQOL总评分的比较:两组在治疗8周后,两组组内比较P<0.05,说明两组均能改善MENQOL评分,两组组间比较P<0.05,西药组优于秩边透水道组;随访20周后,两组组间比较P<0.05,秩边透水道组优于西药组。4、烘热积分的比较:两组在治疗8周后,两组组内比较P<0.05,说明两组均能改善烘热积分,两组组间比较P>0.05,秩边透水道组与西药组无显着性差异;随访20周后,两组组间比较P<0.05,秩边透水道组优于西药组。5.血清性激素水平的比较:两组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组内比较P<0.05,说明两组均能改善血清LSH、LH、E2水平,两者组间比较,在改善LSH、LH水平方面,两者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改善E2水平方面,西药组优于秩边透水道组(P<0.05)。6.依据MRS评分得到两组总体疗效的比较:治疗8周后,秩边透水道组总有效率是83%,对照组总有效率是85%,两组组间比较P>0.05,秩边透水道组疗效与西药组无显着性差异;20周随访后,秩边透水道组总有效率是92.5%,对照组总有效率是80%,两组组间比较P<0.05,秩边透水道组疗效优于西药组。结论:秩边透水道组与西药组均能改善围绝经期症状及血清性激素水平,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生存质量,两者在治疗8周结束后,疗效无显着差异,但在20周随访后,由于针刺的远期疗效,秩边透水道组的疗效优于西药组,且比西药组安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潘淑霞[7](2020)在《腹针疗法治疗更年期失眠症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文对比患者治疗前后失眠症状及性激素含量,对腹针疗法治疗更年期失眠症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为更年期妇女提供一种更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方法:选取66例(2019年1月-2019年12月)山西省针灸医院门诊和住院的符合更年期失眠症的诊断和纳入标准的患者。将66例患者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两组各33例,共剔除4例后,治疗组(腹针疗法组)32例、对照组(普通毫针组)30例。(1)治疗组:引气归元组:下脘、中脘、关元、气海;腹四关组:滑肉门(双)、外陵(双);配穴:大陵、神门。一个疗程为10次,每天针刺一次,总共治疗两个疗程。(2)对照组选用石学敏主编的第二版《针灸学》治疗失眠的穴位:安眠、印堂、四神聪、申脉、神门、照海,肝热证加行间、侠溪;痰热证加丰隆、内庭;心脾虚证加心俞、脾俞;心肾不交加心俞、肾俞;心胆气虚加心俞、胆俞;脾胃不和加公孙、足三里。治疗时间同治疗组。对两组患者的失眠症状和性激素含量等情况进行前后对照、组内对照,按疗效标准对两组总体疗效进行对比评价。结果:(1)临床疗效: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6.87%,腹针疗法组与普通毫针组的总有效率相比,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2)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治疗前后比较以及两组的组内比较,P<0.05,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SQI评分表明,在改善失眠方面,腹针组比毫针组效果更佳;性激素(FSH、LH、E2)含量: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组内比较以及两组的治疗前后性激素含量的比较,P<0.05,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在性激素含量方面,腹针组疗效更为显着。结论:(1)腹针疗法和普通毫针均可被选用来治疗更年期失眠症,两组疗效均良好且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腹针组总治疗率偏高,效果更佳;(2)两组均可缓解失眠、改善性激素含量,两组相比,腹针组在减轻失眠症状、改善性激素(FSH、LH、E2)含量方面疗效更为显着,且见效相对更快;(3)腹针疗法治疗更年期失眠症疗效较好,因此可在临床上推广。
张玮乐[8](2019)在《膏方治疗更年期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疗效研究》文中认为背景:膏方作为中医传统剂型之一,历史久远,具有滋补力强、服用适口、便于久服、生物利用度较高的优点,不仅有补益之功,针对性强,还可以对机体四诊合参进行个体化治疗,对气血阴阳进行调理,临床多用于治疗慢性病及虚证。近年来随着膏方进补观念的深入,人们对于膏方这类传统治疗方式的接受能力不断加强。更年期综合征作为近现代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发病率不断上升,西医以激素替代疗法(HRT)为主治疗此病,但是长期使用存在许多弊端,中药相比西药副作用小,长期服用安全性高,在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上具有明显优势,成为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研究热点。经前期临床实验研究,更年期综合征肝郁脾虚证在膏方应用中占比例高,在此基础上,本次研究着重探讨膏方治疗更年期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疗效。目的:本研究根据医院既往的更年期综合征肝郁脾虚证膏方处方及其组方特点研究,制定出了膏方治疗更年期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基本处方。在此基础上,完成对服用膏方更年期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相关人群的疗效评价,证明膏方治疗更年期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临床有效性,为今后进行相关临床研究、研制院内制剂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纳入2015年~2018年导师门诊符合更年期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患者39例,采用调查问卷方法,对膏方治疗前后进行量表评分统计,包括肝郁脾虚症状分级表、国内改良Kupperman Index记分和绝经综合征(中医)评定量表。通过对比膏方治疗前后的量表积分情况,对症状积分变化进行统计分析,以探讨膏方治疗更年期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疗效。结果: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共纳入40-55岁更年期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患者共39例。纳入患者年龄段符合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年龄范围。2.疗效积分情况证候观察表积分百分比评分:经统计学分析,膏方治疗后总有效率达到94.87%,痊愈0例,改善4例,好转33例,无效2例,临床改善肝郁脾虚证效果良好。中医证候积分:膏方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个症状中有10个症状有明显改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于脘腹胀满、暖气泛酸、咽部异物感、腰膝酸软症状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国内改良Kupperman Index记分:膏方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个症状中有10个症状有明显改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肌肉痛、心悸、皮肤蚁行感、性交痛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综合征(中医)评定量表:总有效率为89.74%。治疗前后躯体维度(25.051±9.931,14.154±6.356),心理维度(17.538±4.811,11.462±3.417),社会维度(4.692±1.542,3.154±1.014),量表总评分(49.616±15.305,30.154±10.241)。治疗后评分明显减少,不仅总评分明显降低,且在心理、生理及社会生活三个维度中生存质量皆有改善。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安全性评估:未见明显不良事件。结论:1.本研究拟定的膏方处方可以改善更年期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2.本研究拟定的膏方处方治疗更年期综合征肝郁脾虚证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李亚凌[9](2019)在《腹针结合五行音乐疗法治疗肝肾阴虚型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腹针结合五行音乐疗法治疗肝肾阴虚型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为更年期综合征的治疗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腹针结合五行音乐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西药替勃龙(7-甲基异炔诺酮)治疗,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更年期生活质量评分量表(MRS)、中医证候评分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的评分,观察治疗前后两组各量表评分的变化,对其疗效进行比较研究。结果:1治疗前两组在年龄、病程、月经情况、MR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SAS评分、SDS评分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两组M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两组MRS各项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在改善潮热冒汗、急躁易怒、焦虑、疲劳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改善MRS其余症状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后两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在改善SAS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改善SDS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无不良事件发生,对照组有3例出现乳房胀痛,2例出现阴道出血,1例出现体重增加。两组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腹针结合五行音乐疗法治疗肝肾阴虚型更年期综合征疗效显着,总体疗效与西药替勃龙相当。2腹针结合五行音乐疗法可有效改善肝肾阴虚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中医证候,尤其在改善潮热冒汗、急躁易怒、焦虑、疲劳症状方面优于西药替勃龙。3腹针结合五行音乐疗法可有效改善肝肾阴虚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精神心理症状,在改善焦虑状态方面优于西药替勃龙,在改善抑郁状态方面与西药替勃龙相当。4腹针结合五行音乐疗法安全性较高,具有推广价值。
阎霞[10](2019)在《更年方治疗肝肾阴虚型绝经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更年方治疗肝肾阴虚型绝经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就诊于山西省中医院妇科门诊的肝肾阴虚型绝经综合征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42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病情、婚姻、文化程度、职业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口服更年方颗粒,对照组口服坤宝丸。分别用药三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病情程度改善、综合疗效、改良Kupperman的总积分及单项积分、中医证候总积分及单项积分、安全性。结果:(1)病情程度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病情程度方面优于对照组。(2)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97.30%,对照组有效率73.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3)改良Kupperman的总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后总积分较治疗前均下降,两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皆可改善改良Kupperman的总积分;治疗组治疗后总积分为11.05±8.86,对照组治疗后总积分为20.92±13.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在改善改良Kupperman方面优于对照组。(4)改良Kupperman单项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后各项积分较治疗前均下降,两组各项积分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均可改善单项Kupperman积分;两组各项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在头痛、感觉异常、眩晕、易激动、肌肉关节痛、失眠、抑郁、泌尿系症状优于对照组。(5)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后总积分较治疗前均下降,两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皆可改善中医证候总积分;治疗组治疗后总积分为8.19±6.43,对照组治疗后总积分为13.74±8.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优于对照组。(6)两组中医证候单项症状比较:治疗后治疗组的各单一症状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在改善烘热汗出、心烦易怒、手足心热、口燥咽干、大便秘结、失眠、腰背酸楚、头晕耳鸣方面优于对照组。(7)安全性:在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表明两组药物安全性良好。结论:更年方在改善肝肾阴虚型绝经综合征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中医症状方面有明显效果,安全性好。
二、利维爱结合心理疏导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利维爱结合心理疏导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导气法针刺太溪穴治疗肾阴虚型绝经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资料 |
1.病例来源 |
2.病例选择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2.5 剔除和终止标准 |
2.6 脱落标准 |
3.病情程度分级 |
研究方法 |
1.随机分组方法 |
2.治疗方法 |
2.1 观察组 |
2.2 对照组 |
2.3 治疗时间 |
3.观察指标 |
3.1 临床症状观察指标 |
3.2 安全性指标 |
4.综合疗效判定标准 |
5.常见不良反应的应对与处理 |
6.统计学处理 |
研究结果 |
1.病例完成情况 |
2.一般资料 |
2.1 两组患者年龄和病程 |
2.2 两组患者病情程度 |
2.3 两组绝经情况(见表3) |
2.4 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
2.5 两组治疗前改良kupperman评分比较 |
2.6 两组治疗前改良kupperman单项症状病情程度(见表6) |
2.7 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各单项症状病情程度比较(见表7) |
2.8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改良kupperman单项评分比较(见表8) |
2.9 两组患者的改良kupperman单项评分改善度比较(见表9) |
2.10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单项评分比较(见表10) |
2.11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单项评分改善度比较(见表11) |
2.12 治疗后两组患者改良kupperman总评分比较(见表12、图3) |
2.13 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总评分比较(见表13、图4) |
2.14 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4、图5) |
2.15 安全性判定 |
3.流程图 |
分析与讨论 |
1.现代医学对绝经综合征的认识 |
1.1 定义和流行病学 |
1.2 发病机制 |
1.3 治疗方法 |
1.3.1 心理治疗 |
1.3.2 非激素药物治疗 |
1.3.3 激素替代治疗 |
2.祖国医学对绝经综合征的认识 |
2.1 相关概念 |
2.2 病因病机 |
2.3 辨证分型 |
2.4 治疗浅析 |
3.导气针法的研究概况 |
3.1 导气针法的源流 |
3.1.1 导气针法的出处 |
3.1.2 后世医家的发挥 |
3.2 当代医家对导气法的研究 |
3.2.1 理论阐述 |
3.2.2 导气针法的取穴经验 |
3.2.3 导气针法的操作 |
3.2.4 导气针法的临床应用 |
3.2.5 导气针法与平补平泻法的区别 |
3.2.6 导气针法小结 |
4.课题设计思路 |
4.1 证型选择依据 |
4.2 导气针法选择依据 |
4.3 手法主穴选太溪穴的依据 |
4.4 辅穴取合谷、太冲穴的依据 |
5.研究结果与分析 |
5.1 治疗前基本情况 |
5.2 改良Kupperman评分 |
5.3 中医证候评分 |
5.4 疗效对比 |
6.安全性分析 |
7.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针灸治疗绝经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概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针刺脐内环穴结合体针治疗肝肾阴虚型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 现代医学对更年期综合征的研究 |
2 传统医学对更年期综合征的研究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1 研究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设计 |
2.2 随机分组方法 |
2.3 治疗方法 |
2.4 异常情况的处理 |
2.5 安全性评价标准 |
2.6 观察指标 |
2.7 疗效评定标准 |
2.8 统计分析 |
3 |
3.1 临床研究完成情况 |
3.2 患者基线情况比较 |
3.3 治疗结果比较 |
3.4 不良事件 |
第三章 讨论 |
1 关于本课题的治疗方案及选穴分析 |
1.1 脐内环穴的选用依据 |
1.2 体针的选用依据 |
1.3 中药组的选用依据 |
1.4 选穴依据 |
2 关于针刺起效的机理探讨 |
3 治疗结果分析 |
4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针灸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现代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3)推拿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推拿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理论基础 |
1.1 中医理论 |
1.2 现代研究 |
2 临床治疗进展 |
2.1 单纯推拿疗法 |
2.1.1 点穴疗法: |
2.1.2 腹部推拿疗法: |
2.1.3 膏摩法: |
2.1.4 足穴推拿疗法: |
2.1.5 其他: |
2.2 推拿联合针刺疗法 |
2.3 推拿联合中药 |
2.4 推拿联合西药 |
2.5 推拿联合其他疗法 |
3 评价与展望 |
(4)益肾宁心法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患者情志症状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现代医学对更年期综合征情志症状的研究 |
1.1 发病机制 |
1.2 治疗进展 |
2.祖国医学对更年期综合征情志症状的研究 |
2.1 病因病机 |
2.2 治疗进展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临床资料 |
1.1 病历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历选择标准 |
2.评分标准 |
3.研究方法 |
3.1 试验设计 |
3.2 治疗方案 |
3.3 观察指标 |
3.4 观察和检测时点 |
4.疗效评定标准 |
4.1 更年期综合征情志症状的临床疗效的判断标准 |
4.2 中医证候疗效的判断评定标准 |
5.统计方法 |
6.结果分析 |
6.1 一般资料分析 |
6.2 临床疗效分析 |
6.3 安全性分析 |
第三部分 讨论 |
1.理论依据 |
1.1 心肾相交的理论基础 |
1.2 心肾不交的病机 |
1.3 心理治疗 |
1.4 经颅磁刺激治疗 |
2.方药分析 |
2.1 方药组成 |
2.2 药效分析 |
3.结果分析 |
3.1 改善情志症状 |
3.2 改善更年期症状 |
4.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表一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 |
附表二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
附表三 改良Kupperman量表 |
附录四 中医证候积分量表 |
附录五 更年期情志病临床治疗观察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致谢信 |
(5)浅刺头针配合体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肾阴虚证文献及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围绝经期综合征研究概况 |
一、围绝经期综合征定义 |
二、绝经期的分期 |
三、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
四、围绝经期的临床症状 |
五、现代医学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研究进展 |
六、中医治疗绝经期综合征 |
七、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病因病机 |
八、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 |
九、中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 |
十、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 |
十一、其他中医治疗 |
十二、围绝经期综合征评价量表 |
十三、小结 |
第二节 “肾气-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理论 |
一、“肾气-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理论基础 |
二、“肾气-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与经、带、胎、产的关系 |
三、调节“肾气-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的临床用药 |
四、调节“肾气-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的针灸临床 |
五、“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理论治疗妇科疾病 |
六、小结 |
第三节 头针及针刺量效研究概况 |
一、头针研究概况 |
二、针刺激量的研究 |
第二章 文献系统分析 近10 年针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Meta系统分析 |
一、资料和方法 |
二、文献检索结果 |
三、纳入研究特点 |
四、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 |
五、有效率比较 |
六、纳入文献中有关针刺手法及刺激量的分析 |
七、辨证分型对针刺疗效分析 |
八、针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穴位选择 |
九、针刺与对照组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不良反应率 |
十、结果 |
第三章 临床研究 |
一、研究意义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设计类型及研究步骤 |
四、病例选择 |
五、研究方法 |
六、观察项目与检测时点 |
七、疗效评定标准 |
八、不良事件的观察及病例追踪 |
九、统计学处理 |
十、结果 |
(一)浅刺头针配合体针组、体针组及中成药组对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Kupperman Index潮热汗出症状的结果 |
(二) 浅刺头针配合体针组、体针组及中成药组对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Kupperman Index失眠症状的结果 |
(三) 浅刺头针配合体针组、体针组及中成药组对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Kupperman Index易激动症状的结果 |
(四) 浅刺头针配合体针组、体针组及中成药组对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Kupperman Index抑郁症状的结果 |
(五) 浅刺头针配合体针组、体针组及中成药组对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Kupperman Index眩晕症状的结果 |
(六) 浅刺头针配合体针组、体针组及中成药组对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Kupperman Index头痛症状的结果 |
(七) 浅刺头针配合体针组、体针组及中成药组对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Kupperman Index心悸症状的结果 |
(八) 浅刺头针配合体针组、体针组及中成药组对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症Kupperman Index骨关节及肌肉痛症状的结果 |
(九) 浅刺头针配合体针组、体针组及中成药组对治疗围绝经期综合Kupperman Index征肌肉抽搐症状的结果 |
(十) 浅刺头针配合体针组、体针组及中成药组对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Kupperman Index疲乏症状的结果 |
(十一) 浅刺头针配合体针组、体针组及中成药组对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症状评分结果 |
(十二) 浅刺头针配合体针组、体针组及中成药组对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MENQOL血管维度评分结果 |
(十三) 浅刺头针配合体针组、体针组及中成药组对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MENQOL社会心理维度评分结果 |
(十四) 浅刺头针配合体针组、体针组及中成药组对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MENQOL躯体维度评分结果 |
(十五) 浅刺头针配合体针组、 体针组及中成药组对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MENQOL性维度评分结果 |
(十六) 不同治疗时间段浅刺头针配合体针组、体针组及中成药组对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Kupperman评分结果 |
(十七) 浅刺头针配合体针组、体针组及中成药组对治疗不同病程的围绝经期综合征Kupperman评分结果 |
(十八) 浅刺头针配合体针组、体针组及中成药组对治疗不同病情轻重的围绝经期综合征Kupperman评分结果 |
(十九) 安全性评价 |
第四章 讨论 |
一、 Meta文献分析 |
二、 临床疗效分析 |
三、 穴位作用分析 |
四、 中成药左归丸作用分析 |
五、 针刺刺激量分析 |
六、 副作用及安全性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文献风险评价 |
附录:(二) 症状评估 |
附录:(三) 针刺安全性评价 |
附录:(四) 患者知情同意书 |
附录:(五) SPSS数字随机分组表 |
附录:(六) 英文缩略语 |
致谢 |
附件 |
(6)“秩边透水道”针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病例分组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随访 |
2.5 不良反应的处理 |
2.6 统计分析 |
3.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疗效结果 |
3.3 安全性观察 |
4.讨论 |
4.1 传统医学对PMS的认识 |
4.2 现代医学对PMS的认识 |
4.3 针刺方案确立依据 |
4.4 “秩边透水道”针法治疗PMS的依据 |
4.5 本课题研究的临床意义 |
4.6 疗效分析 |
4.7 存在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腹针疗法治疗更年期失眠症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表 |
前言 |
临床资料 |
研究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 |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B:腹针疗法治疗更年期失眠症的临床疗效研究登记表 |
附录C: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表 |
附录D:性激素水平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膏方治疗更年期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综述一 更年期综合征的中医研究概况 |
1. 更年期综合征的中医命名 |
2. 更年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 |
2.1 以肾脏虚损为主 |
2.2 以肝气郁结为标 |
2.3 与脾气亏虚相关 |
2.4 与肝肾阴虚相关 |
2.5 与心肾不交相关 |
2.6 与多脏虚损、瘀虚互结相关 |
3. 更年期综合征的中医辨证分型 |
4. 更年期综合征的中医治疗 |
4.1 中草药治疗 |
4.2 中成药治疗 |
4.3 膏方治疗 |
4.4 非药物治疗 |
5. 预防 |
6.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更年期综合征的西医研究概况 |
1. 更年期综合征的概念 |
2. 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
3. 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病机理 |
3.1 卵巢功能减退 |
3.2 神经内分泌变化 |
3.3 免疫功能变化 |
3.4 自由基的影响 |
3.5 肾上腺皮质作用 |
3.6 血管舒缩因子 |
3.7 细胞凋亡学说 |
3.8 精神社会因素 |
4. 更年期综合征诊断 |
5. 更年期综合征治疗 |
5.1 药物治疗 |
5.2 心理疏导 |
6.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前言 |
1. 研究方法 |
1.1 研究设计 |
1.2 研究人群 |
1.3 治疗方案 |
1.4 安全性评价 |
1.5 疗效判定标准 |
1.6 数据录入 |
1.7 统计分析 |
1.8 信息规范 |
2. 研究结果 |
2.1 一般资料统计 |
2.2 证候观察表积分百分比评分情况 |
2.3 中医症状疗效评价情况 |
2.4 国内改良Kupperman Index记分 |
2.5 绝经综合征(中医)评定量表 |
2.6 安全性评估 |
3. 讨论 |
3.1 选题依据 |
3.2 评定量表选择 |
3.3 膏方处方的中西医分析 |
3.4 数据分析系统选择 |
3.5 统计结果讨论 |
3.6 展望 |
4.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腹针结合五行音乐疗法治疗肝肾阴虚型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和脱落标准 |
1.6 剔除和脱落病例的处理 |
2 研究方法 |
2.1 病例分组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疗效评价 |
2.5 安全性评价 |
2.6 统计方法 |
2.7 技术路线 |
3 研究结果 |
3.1 病例完成情况 |
3.2 一般资料比较 |
3.3 总体疗效比较 |
3.4 治疗前后MRS评分比较 |
3.5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
3.6 治疗前后SAS评分比较 |
3.7 治疗前后SDS评分比较 |
3.8 安全性比较 |
讨论 |
1 现代医学对更年期综合征的认识 |
2 祖国医学对更年期综合征的认识 |
3 腹针疗法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依据 |
4 五行音乐疗法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依据 |
5 对照组的药物选择依据 |
6 研究结果分析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基本信息表 |
附录2 更年期生活质量评分量表(MRS) |
附录3 中医证候评分表 |
附录4 焦虑自评量表(SAS) |
附录5 抑郁自评量表(SDS) |
附录6 不良事件记录表 |
致谢 |
(10)更年方治疗肝肾阴虚型绝经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临床资料 |
1.1 样本量估算 |
1.2 病例来源 |
1.3 诊断标准 |
1.4 病例选择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样本质量控制 |
2.5 疗效判定标准 |
2.6 数据处理 |
3. 研究结果 |
3.1 病例完成情况 |
3.2 一般资料比较 |
3.3 治疗前指标观察比较 |
3.4 治疗后指标观察比较 |
3.5 安全指标比较 |
4 讨论 |
4.1 选题依据 |
4.2 更年方药物组成、组方特色及现代药理研究 |
4.3 本研究选用坤宝丸作为对照组的理论依据 |
4.4 疗效分析及作用机制探讨 |
4.5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二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科研和发表论文情况登记表 |
附录三 缩略词表 |
附录四 附表1 患者一般资料情况 |
致谢 |
四、利维爱结合心理疏导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导气法针刺太溪穴治疗肾阴虚型绝经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D]. 李重辰.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1
- [2]针刺脐内环穴结合体针治疗肝肾阴虚型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D]. 邱春萍.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推拿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研究进展[J]. 苏志超,李华南,闫华琼,杜鑫,卢燚,赵娜. 陕西中医, 2021(05)
- [4]益肾宁心法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患者情志症状的临床研究[D]. 毕婷婷.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浅刺头针配合体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肾阴虚证文献及临床研究[D]. 许咏思.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 [6]“秩边透水道”针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D]. 王红珍.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7]腹针疗法治疗更年期失眠症的临床疗效研究[D]. 潘淑霞.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8]膏方治疗更年期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疗效研究[D]. 张玮乐.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7)
- [9]腹针结合五行音乐疗法治疗肝肾阴虚型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 李亚凌.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19(09)
- [10]更年方治疗肝肾阴虚型绝经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 阎霞.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