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入治疗后有或无冠脉内放射治疗对老年支架内再狭窄的作用和疗效:血管内超声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林碧秀[1](2021)在《血府逐瘀片对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气滞血瘀证患者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血府逐瘀片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气滞血瘀证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以期为临床防治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提供更多的思路与方法。方法:选取2019年01月至2020年06月期间,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就医的冠心病PCI术后复发心绞痛,且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证的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予冠心病PCI术后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服血府逐瘀片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hs-CRP及血脂水平的变化,以及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以此来评价血府逐瘀片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气滞血瘀证患者的有效性。通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生命体征、治疗前后实验室相关指标(如三大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以此来评价药物的安全性。结果:1、基本资料: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心绞痛分级、原发疾病诊断、病变支数、植入支架数量、心绞痛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hs-CRP、血脂四项等指标在组间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疗效性指标:观察组的心绞痛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分别为85.71%、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86%、71.4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绞痛积分、中医证候积分方面,观察组治疗后的心绞痛积分、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s-CRP方面,观察组治疗后的hs-CRP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脂方面,观察组治疗后的TC、TG、LDL-C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着,而HDL-C较对照组上升更加明显,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支架内再狭窄方面,观察组的支架内再狭窄率为5.7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86%,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安全性:在治疗观察期间,两组患者各生命体征平稳,各项实验室指标(三大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且无消化道反应、过敏反应等不良事件发生。结论:1、对于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气滞血瘀证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服血府逐瘀片,能达到更有效的抗心绞痛疗效。2、对于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气滞血瘀证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服血府逐瘀片,能更显着降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3、对于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气滞血瘀证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服血府逐瘀片,能更显着降低患者TC、TG、LDL-C等血脂水平和炎症因子hs-CRP的水平,明显升高HDL-C水平,从而起到调脂稳斑和抗炎作用。4、对于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气滞血瘀证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服血府逐瘀片,能更有效减少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5、对于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气滞血瘀证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服血府逐瘀片,不仅可以增强疗效,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临床用药安全。
郑毅成[2](2021)在《中药防治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Meta分析及用药规律的数据挖掘》文中认为研究目的:通过Meta分析,对中药防治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通过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对中药防治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研究方法:Meta分析方面,从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中、英文数据库中检索和遴选自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12月公开发表的与中药防治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相关的临床研究文献。通过使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全面地准确评估随机对照试验的偏倚风险,以此对文献质量进行综合的评价。同时应用RevMan5.3和STATA 15.1软件对文献中相关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数据挖掘方面,基于国内主流数据库检索近二十年有关中药防治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中药复方,通过Excel2019软件建立中药复方数据库,并根据中国药典规范药物名称。根据Excel数据库,行频数分析归纳核心药物,然后分别运用统计软件IBM SPSS Statistics 25的系统聚类进行聚类分析,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并做出关联网络图。从而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探索用药规律、治则治法等。研究结果:Meta分析方面,最终共纳入15篇相关文献,只有1篇文献为低度偏倚风险,属于高质量文献,其余14篇均为中度偏倚风险,质量较低。Meta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口服中药在降低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率、提高中医证候疗效有效率、提高心电图疗效有效率、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联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均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治疗组用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数据挖掘方面,本次研究共纳入86首处方,中药97味,所有中药总用药频次为783次,药物使用频次在前10位的依次为丹参、川芎、黄芪、当归、红花、枳壳、赤芍、三七、桃仁、甘草。在功效分类中,活血化瘀药和补虚药使用频次最高,其余高频次药物分类依次为理气药、清热药、化痰药、解表药、止血药。在四气方面,温性药物使用频次最高,其次为寒性药物,接着为平性药物,凉性药物和热性药物使用频次最少。药味中,苦味、甘味、辛味使用频次明显高于其他药味。在归经数据上,肝经出现频次最多,其余依次为脾经、心经、肺经、胃经、肾经、大肠经、胆经、心包经、膀胱经、小肠经、三焦经。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共得到21条关联信息;从复杂网络图得出,川芎、赤芍、丹参、黄芪、当归、红花、桃仁、枳壳等中药常与它药配伍出现;从聚类分析得出三组常用药物组合。研究结论:口服中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少见,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在中药防治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方面,治疗以补气活血为主要治疗方法,补气药物多用黄芪、人参、党参之类,活血药物则以川芎、丹参、当归、赤芍、红花、桃仁、三七等为主。常用方剂为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丹参饮、瓜蒌薤白半夏汤、二陈汤、保元汤等。此外,在用药选择上应注重寒温并用、辛甘苦相调,同时注重肝脾调和、心肺同治、心肾相交。
杨文节,乔锐,张宜春,姜明[3](2020)在《血管内超声联合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联合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8月于安庆市立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77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术中有无采用IVUS检查,将其分为观察组(IVUS联合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治疗)41例,对照组(单纯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治疗)36例,并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52.27±6.03)min,长于对照组的(29.94±5.05)min(P<0.05);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支架内再狭窄以及血栓形成发生率分别为2.44%和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44%和13.89%(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狭窄程度较术前显着降低,最小血管直径较术前显着增加,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余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IVUS联合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用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提升了支架置入治疗效果的同时,又可降低再狭窄等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颜安[4](2020)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冠脉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价值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冠脉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预测价值。以及冠脉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2012年01月至2019年12月之间在内蒙古民族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行冠脉支架置入,并接受冠脉造影复查的患者209例。全部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再狭窄组(n=37)与非再狭窄组(n=172),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及冠脉介入手术记录等结果,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比较2组患者之间有无统计学差异,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带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冠脉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冠脉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价值。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单因素分析中显示,目前正在吸烟(59.5%VS23.26%,P=0.000)、高血压病史(72.9%VS61.6%,P=0.015)、糖尿病史(62.2%VS24.4%,P=0.000)、GLU(7.15±2.20 mmol/L VS6.09±1.79 mmol/L,P=0.008)、TBil(16.37± 6.87 umol/L VS13.80±6.27umol/L,P=0.028)、NEUT(4.93±1.67 ×109/L VS3.64± 1.11 ×109/L,P=0.000)、LY(1.59±0.49×109/L VS1.98±0.60×1 09/L,P=0.000)、NLR(3.54±2.25×109L VS1.93±0.66× 109/L,P=0.000)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目前正在吸烟(OR=5.301,95%CI 1.966-14.296,P=0.001)、糖尿病史(OR=3.846,95%CI 1.306-11.324,P=0.015)、高 NLR(OR=3.445,95%CI 1.946-6.098,P=0.000)可作为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用NLR预测冠脉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81.1%(95%CI:0.730-0.892,P=0.000),具有统计学意义,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507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具有最佳诊断值为2.47,其敏感性为67.6%,特异性为83.1%。结论:1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有助于预测冠脉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可作为预测冠脉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简单、低廉的参考指标。2目前正在吸烟、糖尿病史、高NLR是冠脉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任加以[5](2020)在《血管内超声在冠心病痰瘀证候患者冠脉临界病变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基于冠脉血管内超声技术,探讨“痰和瘀”这两种病邪与CHD冠脉临界病变斑块内在的病理特性及联系,为指导识别CHD高风险人群的中医辨证治疗提供客观理论支持。方法:统计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心血管内科病区住院的患者,行冠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冠脉临界病变且行冠脉血管内超声检查的124例患者。入选患者由高级职称医师进行辨证分组,经过纳入排除标准及剔除与脱落标准,最终纳入98例;其中痰浊证32、血瘀证25、痰瘀互结证41。然后分析三组患者的血管外弹力膜面积、斑块面积、重构指数、斑块偏心指数、斑块最大厚度、斑块最小厚度、斑块脂质比等以及血脂水平、C反应蛋白、心脏射血分数、再发心绞痛例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例数,冠脉照影与冠脉内超声狭窄率等的差异。所有数据处理分析均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图形应用Graphpad绘制。结果:1、痰浊证组、血瘀证组及痰瘀互结证组患者在基本临床资料、生化指标水平及心脏射血分数的比较中未得出明显差异(P>0.05);2、血管内超声测量值的对比分析中,痰瘀互结证组患者在血管外弹力膜面积、斑块面积、斑块负荷及重构指数均大于痰浊证组及血瘀证组患者(P<0.05);而痰浊证组患者与血瘀证组患者在血管外弹力膜面积、斑块面积、斑块负荷及重构指数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在IVUS显示狭窄率、最小管腔面积、脂质池面积、斑块脂质比、斑块最大厚度、斑块最小厚度、平均管腔直径、斑块偏心指数等的对比中,痰浊证、血瘀证和痰瘀互结证三组人群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3、痰瘀互结证组患者相比较于痰浊证及血瘀证组患者,发生心绞痛的例数更多(P<0.05),而痰浊证组与血瘀证组患者在发生心绞痛的例数的比较中无统计学意义(P>0.05);4、痰瘀互结证组患者发生急性冠脉事件需要再入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例数多于痰浊证组及血瘀证组(P<0.05),而痰浊证组与血瘀证组患者间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5、痰瘀互结证组患者的IVUS显示冠脉狭窄率高于CAG显示冠脉狭窄率(P<0.05),而痰浊证组与血瘀证组患者间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冠脉临界病变患者中,血管内超声检查提示痰瘀互结证患者冠脉斑块不稳定性大,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高,临床中应更加重视防治。
李文奎[6](2020)在《IVUS在冠脉CTO病变植入药物洗脱支架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为评估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介入治疗中在发现病变特点、指导支架选择、球囊扩张等方面的应用分析及观察临床主要(Major Advers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事件和术后心绞痛复发、新发心律失常、心衰等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就诊的CTO病变合适的患者共53例,通过双侧造影证实并完成一支CTO病变血管的开通,且均给予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并部分完成球囊后扩张。实验分组:其中21(39.6%)例患者术中使用血管内超声指导完成血运重建的为IVUS组,32(60.4%)例患者通过造影指导完成血运重建的CTO病变为造影组,经过高年资冠脉介入医师通过目测等方式评估靶血管直径、长度来指导支架的选择及完成后扩张,术后均保持常规药物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等)。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术后6月至12月的临床预后影响。其中主要终点事件观察两组患者在MACE事件差异,而次要终点主要观察术后心绞痛复发、新发心律失常、心衰等事件的发生率。两组患者术中检查发现,IVUS组在发现钙化病变、壁内血肿、导丝行走在内膜下、植入支架总长度、最大后扩球囊直径选择(中位数)和后扩球囊最大压力(中位数)方面均高于冠脉造影组,且均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其余在闭塞血管在组内分布、合并其他主要血管病变(狭窄≥50%)、侧枝循环CC分级、病变血管合并扭曲、闭塞长度≥20mm、术后TIMI1-2级血流、术后最小支架直径、术后最大支架直径、后扩张使用率方面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本研究总共纳入了53例患者,均在住院期间成功开通1支CTO病变血管,根据闭塞血管开通后有无使用IVUS指导分为IVUS组(n=21)和造影组(n=32),其中患者在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史、血清肌酐(Cr)、B型利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既往有无心梗病史、有无PCI史等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从本研究结果中发现,在血管开通后在IVUS组检查发现钙化病变共15(71.4%)例,高于造影组10(31.3%)例,两组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04);同时使用IVUS指导观察发现壁内血肿共4(19.0%)例,而造影组未通过观测发现壁内血肿,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20);另外两组患者在导丝行走在内膜下的发生率上显示IVUS组为5(23.8%)例,而造影组为0例,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6)。植入支架总长度方面IVUS组指导选择的支架长度明显大于造影组(77.9±23.4 VS 53.4±27.1,P=0.001);另外在两组最大后扩球囊直径选择(中位数)和后扩球囊最大压力(中位数)方面IVUS组大于冠脉造影组(3.5mm VS 3.0mm,P=0.009;20atm VS 18atm,P=0.001),两组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随访结果中两组患者均完成6-12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MACE事件的发生率总体上造影组略高于IVUS组(4.8%VS12.5%),但两组间总体事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644)。在次要终点观察结果中,两组患者在整体事件发生率上IVUS组呈低于造影组的趋势,且两组总体相比有统计学差异[7(33.3%)VS 20(62.5%),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IVUS在CTO病变介入治疗中相对于冠脉造影可以更敏感的发现血管钙化程度、证实导丝位置、测量血管大小、评价导丝所致血管损伤、指导支架选择及定位等作用。同时能够在支架植入后指导球囊后扩张优化支架植入。CTO病变介入治疗中使用IVUS指导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安全有效,与冠脉造影相比有减少术后MACE事件发生率的趋势,值得推广。
吴超[7](2020)在《药物球囊联合冠心七味片对PCI后再狭窄疗效及内皮功能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目前冠心病发病率逐年升高,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技术现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式。但是由于血管内异物的植入,不可避免地造成血管本身炎性反应及血流流动性质的改变,从而导致支架内再狭窄(ISR)。目前临床上使用药物球囊治疗ISR,但仍然不能彻底解决细胞内膜增生、重塑、手术操作损伤等问题。本研究旨在应用中西医相结合的方式,探索药物球囊联合冠心七味片对介入后支架内再狭窄疗效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84例支架内再狭窄病例,分为药物球囊联合冠心七味片实验组40例,单纯用药物球囊扩张对照组44例。收集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情况、手术前后造影结果,随访6个月后造影结果,测定治疗前后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ET)水平,比较药物球囊联合冠心七味片实验组与药物球囊扩张对照组的疗效及其对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并对冠心七味片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1)根据患者术后资料比较血管病变长度、血管内径、血管狭窄程度、最小血管内径,一氧化氮及内皮素测定值,未见明显差异(P>0.05)。(2)随访6个月研究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管腔狭窄程度(19.53±4.59%VS 20.94±4.70%)、晚期血管丢失率(0.12±0.28mm VS0.12±0.35mm)、再狭窄病例数(2例VS 4例)、MACE事件[即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或靶病变血运重建(TLR)或靶血管血运重建(TVR)],4例VS 6例,二者均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3)在再发心绞痛方面,实验组与对照组为2例VS 9例,二者有统计学差异(P=0.04<0.05)。(4)NO实验组治疗后的测定值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42.43±4.17umol/l VS 33.17±3.14umol/l),与对照组(37.12±3.37umol/l VS33.04±3.12umol/l)相比,治疗前二者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85>0.05),治疗后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0.05)。(5)ET实验组测定值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22.36±2.10pg/ml VS 27.87±2.38pg/ml),与对照组(25.74±1.93pg/ml VS28.02±1.88pg/ml)相比,治疗前二者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74>0.05),治疗后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0.05)。(6)通过随访病人,参照用药说明书,以及患者未诉用药后有恶心、腹痛、腹泻、头晕、心悸等常见不良反应,说明冠心七味药物在ISR治疗中应用是安全的。结论(1)药物球囊联合冠心七味片不能显着改善ISR病变情况。(2)药物球囊扩张治疗ISR病人安全、有效,目前仍然是主要的治疗方法。(3)冠心七味片使用相对安全可靠。(4)药物球囊联合冠心七味片对ISR病人再发心绞痛有明显治疗效果。(5)药物球囊联合冠心七味片可以通过改善细胞功能,增加血液中NO含量,减低ET含量,改善细胞功能,增加血管弹性,对于病人远期预后有治疗效果。现代药物球囊与传统民族医药冠心七味片相结合,可改善细胞内皮功能,因作用于不同途径、不同靶点,可以比较全面,多角度地治疗冠心病,对ISR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武艳强[8](2020)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运重建与微循环保护及术后再狭窄危险因素评价的系列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对于急性冠脉冠脉综合征患者尤其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而言,应该及时、快速、有效的开通梗塞相关血管,从而达到恢复缺血心肌血流灌注、抑制梗死面积延展、挽救濒死心肌的目的。直接PCI术是快速开通梗塞相关血管、恢复心肌灌注、从而改善STEMI患者心脏功能及预后的直接有效的策略。尽管直接PCI开通梗塞相关血管成功率约90%,仍有三分之一的STEMI患者在成功开通梗塞相关血管后,未达到有效充分的心肌组织微循环灌注,加重梗死区域心肌组织的缺血缺氧,导致心脏功能的进一步恶化,增加患者院内及院外的死亡率。并且对于接受介入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大约10~20%的患者在1年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临床预后。因此,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如何在快速开通犯罪血管的同时,能够有效的保护下游的冠脉微循环,实现有效的心肌微循环再灌注,以及对于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非靶病变狭窄进展及支架内再狭窄危险因素的预测是近年来的临床研究的热点。已有大量文献及证据表明,溶栓结合介入干预治疗及经导管冠脉内靶向溶栓治疗不仅能够对大冠脉系统中红色血栓,甚至对于中、小冠脉及冠脉微循环和侧枝循环系统血栓都有溶解作用,在开通闭塞的大血管的同时,还可以有效的改善冠脉微循环及心肌灌注水平,减少无复流及慢血流的发生,改善急性STEMI患者的临床预后。微循环阻力指数(Index of Microcirculatory Resistance,IMR)是一种量化冠脉微循环生理特征的一种的新的指标,其能够准确、特异、定量的反应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功能异常,而不受心率、血压、血流动力学及冠脉狭窄程度等指标的影响,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心血管介入领域,对于患者预后及心功能恢复指标均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因此,基于我中心前期研究的基础,本系列研究围绕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运重建策略与微循环保护及介入术后再狭窄危险因素评价的方向进行了四个部分的探讨:第一部分通过冠脉微循环阻力指数(IMR)来预测并评估接受溶栓结合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面积大小及心脏功能恢复。第二部分应用IMR评价血栓抽吸对冠脉微循环的影响。第三部分评价经导管靶向溶栓在急性STEMI救治中的微循环保护价值及意义。第四部分通过收集各种临床指标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非靶病变狭窄进展和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第一部分应用IMR评价溶栓结合PCI的STEMI患者梗死面积与心脏功能及预后的研究目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患者需要紧急开通梗塞相关血管(IRA)以挽救缺血心肌。溶栓结合介入治疗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抢救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之有效的方法。IMR是一种评价冠脉微循环功能的侵入性指标,已有大量的研究证实IMR与STEMI患者的临床预后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应用IMR来评价溶栓结合PCI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心肌微循环灌注水平与心脏梗死面积及预后的关系。方法:38例诊断为急性STEMI的患者,首先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后行介入治疗,PCI术后即刻通过压力-温度导丝测定犯罪血管的CFR、FFR、IMR,评价术后TIMI、CTFC,测量CK、CK-MB、c TNI峰值水平及心电图ST回落(STR)情况,心肌梗死24小时内及3月后行心脏超声评价心脏功能及结构,术后7天常规行静息心肌核素检查,评价心脏冠脉微循环阻力指数与心脏梗死面积大小及左室心脏功能的关系。结果:溶栓联合介入干预治疗获得了良好的心肌灌注水平,术后90%的患者达到TIMI血流3级,只有10%的患者术后TIMI血流2级,无TIMI血流1级及0级的患者出现;术后IMR水平与与3月后LVEF有明显负相关性(r=-0.419,P=0.009),与3月后WMS有明显正相关性(r=0.776,P<0.001)。术后IMR水平与术后7天PDA有明显正相关性(r=0.966,P<0.001)。3月后心脏功能恢复组IMR值较心脏功能未恢复组明显降低(36.3±2.8Uvs.47.8±6.3,P<0.001)。以3月后左室心脏功能的恢复与否作为因变量,只有IMR可作为预测指标(P=0.009),OR值1.263(95%置信区间1.059-1.507)。IMR值可以预测心肌梗死面积大小,IMR≥40.5组PDA 28.58±7.22,IMR<40.5组,PDA16.16±3.82,P<0.001,反应IMR越高,心肌梗死面积越大。小结:1.IMR可以安全、有效的应用于急性STEMI患者冠脉微循环生理学指标的测量;临床应用可重复性强,不受血压、心率、血管狭窄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是目前有创评价心肌微循环灌注的可靠指标;2.溶栓结合PCI能够有效的改善心肌冠脉微循环灌注,降低IMR水平,保护和改善心肌微循环灌注;3.溶栓结合PCI的STEMI患者,IMR值与心肌梗死面积大小正相关,与短期内心脏功能恢复负相关,IMR≥40.5U提示心肌微循环灌注较差,梗死面积大,心室功能恢复及预后较差。第二部分应用IMR评价血栓抽吸对冠脉微循环影响的研究目的:本研究应用IMR和心肌核素(SPECT)显像,与常规治疗方法进行对比,对于血栓积分≤3分的STEMI患者血栓抽吸后评价微循环灌注及心肌梗死面积大小,以提高此类STEMI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103名冠脉造影示血栓积分为1-3分的急性STEMI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RT组)及血栓抽吸组(TA组)。RT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TA采用血栓抽吸后行介入治疗。PCI术后即刻通过压力-温度导丝测定犯罪血管的IMR,评价术后TIMI、CTFC及TMPG,测量CK、c TNI峰值水平及心电图ST回落(STR)情况,术后7天行心肌核素检查评价PDA,心肌梗死24小时后行心脏超声评价心脏功能,随访3月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结果:两组患者在基线资料及造影资料无统计学差异(ALL P>0.05)。RT组术中造影剂用量(132.41±43.27),TA组术中造影剂用量(164.98±56.15),P=0.001。RT组手术操作时间(2.3±0.5)小于TA组(2.6±0.7),P=0.014。RT组c Tn I组80(75,93),TA组c Tn I组88(78,100),P<0.001,有统计学意义。24小时LVEF,RT组52.06±5.48,TA组47.39±7.26,P<0.001,有明显统计学差异。RT组PDA18.35±6.97,TA组22.08±9.81,P=0.028,有统计学意义。随访90天,两组在MACE事件及出血事件上无统计学差异。小结:1.对于轻度血栓负荷的急性STEMI患者,常规血栓抽吸操作时间更长,术中应用造影剂量增多。2.与常规介入治疗方式相比,STEMI患者直接PCI术中,对存在一定血栓负荷的病变进行血栓抽吸,可以造成冠脉微循环损伤,减少有效冠脉微循环灌注。3.对于轻度血栓负荷的STEMI患者,常规血栓抽吸增加心肌梗死面积,恶化心脏功能,但不增加卒中发生率。第三部分经导管靶向溶栓在STEMI救治中的微循环保护价值及意义目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患者需要紧急开通梗塞相关血管(IRA)以挽救缺血心肌、改善预后。但部分患者在开通IRA后仍出现心脏扩大及心力衰竭,可能与冠脉微循环功能障碍有关。本研究旨在对于STEMI患者通过微导管行冠脉内靶向溶栓,观察其对冠脉微循环灌注、心肌梗死面积及预后的影响。方法:50名冠脉造影示血栓积分为3分及以上的高血栓负荷的急性STEMI患者随机分为经微导管冠脉内靶向溶栓组(IT组n=25)及常规血栓抽吸组(TA组n=25)。IT组通过微导管冠脉内给予低剂量重组尿激酶原10mg,TA组常规血栓抽吸,PCI术后即刻通过压力-温度导丝测定犯罪血管的IMR,评价术后TIMI、CTFC及TMPG,测量CK、CK-MB、c TNI峰值水平及心电图ST回落(STR)情况,术后7天行心肌核素检查评价PDA,心肌梗死24小时及3月后行心脏超声评价心脏功能及结构,随访3月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及出血的发生。结果:两组患者在基线资料及造影资料、介入数据资料上无统计学差异(ALL P>0.05)。IT组CK、CK-MB、c TNI峰值明显低于TA组(1159.12±617.89vs.1661.18±1079.60;123.19±31.08vs.181.56±112.85;38.83±12.52vs.51.71±26.32,P<0.05),术后两组在TIMI分级及CTFC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IT组TMPG3级比例明显高于TA组(P=0.005)。IT组在完全ST回落率(STR)上明显优于TA组(P=0.005)。IT组IMR值(35(29,40))明显小于TA组(49(41,57))(P<0.001)。术后24小时心脏超声在心脏功能(LVEF)及左室舒张末径(LVED)、室壁运动积分(WMSI)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ALL P>0.05)。术后7天心肌核素IT组PDA15.35±4.73,TA组PDA 18.58±5.44,P=0.030。3月后复查心脏超声,IT组在左室射血分数及左室舒张末径、室壁运动积分指数优于TA组(P<0.05)。两组患者在出血事件及3月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无明显统计学差异(ALL P>0.05)。小结:1.冠脉内靶向溶栓对于高血栓负荷的STEMI患者可有效的降低血栓负荷,恢复前向血流,提高冠脉微循环灌注水平,更好的发挥心肌保护作用;2.对于STEMI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与单纯血栓抽吸相比,冠脉内靶向溶栓治疗能够明显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脏功能;3.微循环阻力指数是量化评估STEMI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灌注的有效的生理学指标。第四部分ACS-PCI术后非支架植入血管狭窄进展及支架植入血管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ACS患者PC I术后患者基线资料、介入相关资料与非靶病变狭窄进展(RASP)和支架内再狭窄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对214例ACS患者行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收集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冠脉造影资料和介入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冠状动脉造影评估冠状动脉狭窄在PCI术前和介入术后12个月。然后对非靶病变RASP和支架再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价。结果:37.8%的ACS患者在PCI术后12个月时发生RASP,与非RASP组相比,RASP组合并糖尿病(DM)、血清尿酸(SUA)浓度升高、心肌肌钙蛋白I、N端前脑钠肽和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hs-CRP)以及多支动脉病变的发生率升高。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M(P=0.022)、SUA(P=0.011)、hs-CRP(P<0.001)、多支血管病变(P=0.010)和需要导丝的分叉病变(P=0.001)是预测RASP的独立危险因素。21.0%的患者在PCI术后12个月发生支架内再狭窄,支架内再狭窄组患者与非再狭窄组相比,高血压和DM发生率增加,SUA、LDL-C和hs-CRP浓度升高,靶病变长度、支架直径和支架长度增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M(P<0.001)、LDL-C(P<0.001)、hs-CRP(P<0.001)、靶病变长度(P=0.002)、支架直径过小(P=0.047)和需要双导丝的分叉病变(P=0.009)是预测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小结:1.尽管接受了规范优化的介入操作及药物治疗,非介入治疗的病变一年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加重的发生率约为37.8%,支架内再狭窄一年发生率约为21.0%。2.DM和hs-CRP水平增高是ACS患者非靶病变狭窄进展及支架内再狭窄共同的危险因素。3.靶病变长度、支架直径过小和分叉病变是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对于长病变,尽量选择短支架精确定位解决固定性狭窄,支架直径选择与血管直径相匹配,避免选择支架过小,对于分叉病变,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明显高于非分叉病变,更应根据疾病解剖形态,选择合适的手术策略及更加优化的药物治疗。结论:1.溶栓联合PCI能够有效的改善心肌冠脉微循环灌注,降低IMR水平,保护和改善心肌微循环灌注;IMR值与心肌梗死面积大小正相关,与短期内心脏功能恢复负相关性,接受溶栓联合PCI的患者,IMR≥40.5提示心肌微循环灌注较差,梗死面积大,心室功能恢复及预后较差。2.与常规介入治疗方式相比,STEMI患者直接PCI术中,对存在轻度血栓负荷的病变进行血栓抽吸,可以实现相似的TIMI血流分级,但是对冠脉微循环和心肌梗死面积可能造成不良影响。3.对于高血栓负荷的STEMI患者,冠脉内靶向溶栓可有效的降低血栓负荷,恢复前向血流,提高冠脉微循环灌注水平,更好的发挥心肌保护作用,从而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脏功能。4.微循环阻力指数是量化评估STEMI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灌注的有效的生理学指标。5.DM和hs-CRP水平增高是冠心病患者非靶病变狭窄进展及支架内再狭窄共同的危险因素。6.靶病变长度、支架直径过小和分叉病变是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
尹彦丽[9](2020)在《冠状动脉钙化病变形态研究及介入联合经皮腔内旋磨术对重度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疗效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在分析不同程度冠状动脉钙化病变(Coronary calcification,CAC)客观病情基础上,研究介入联合经皮腔内旋磨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therectomy,PTCRA)对重度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重度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患者治疗提供科学、有效的治疗依据。方法12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3组,即非钙化组(30例)、轻/中度钙化组(30例)、重度钙化组(60例)。利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血管内超声检查结果,分析非钙化组、轻/中度钙化组和重度钙化组患者病变支数、部位以及类型等情况。重度钙化组患者作为后续经皮腔内旋磨术联合支架植入治疗研究。重度钙化组患者分为介入组(行经皮腔内旋磨术联合支架植入治疗,30例)与保守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30例)。经皮腔内旋磨术联合支架植入治疗采用冠状动脉造影下,旋磨机旋磨头在指引导丝引导下以5000转/min低速送至狭窄靶血管近端,再以140000~160000转/min高转速“啄食样”,旋磨后放入药物洗脱动脉支架,并记录患者术中及术后随访跟踪情况和各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及心绞痛时间发生情况。结果(1)患者基本情况及动脉硬化相关指标生物化学检测结果:各组之间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疾病史以及临床血脂、尿酸、肌酐等血生化指标检查等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管钙化病变情况:患者病变部位主要集中于前降支,其次是右冠状动脉、回旋支。非钙化组与轻/中度钙化组患者病变主要为单支病变,且多为局限病变;而重度钙化组患者多为双支或多支病变,且多为管状或弥漫性长病变。(3)介入联合经皮腔内冠脉旋磨术对重度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疗效及安全性研究结果:与保守组相比较,介入联合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旋磨术组患者半年后左心室舒张末径和左心室射血分数显着改善,p<0.05;随访期间,介入组患者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均显着低于保守组,p<0.05。结论1.冠状动脉钙化程度不同病变的表现不同。非钙化与轻/中度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患者病变主要为单支病变,且多为局限病变;重度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患者多为双支或多支病变,且多为管状或弥漫性长病变。2.介入联合经皮腔内冠脉旋磨术改善左心室舒张末径、左心室射血分数优于保守药物治疗,且降低术后MACCE。
陈雅璐[10](2019)在《基于冠脉内超声影像的冠心病痰瘀证候与冠脉斑块特征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基于冠脉内超声影像技术,探讨冠心病痰浊阻滞证、气虚血瘀证、痰瘀互结证患者的病变冠脉及斑块特征,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既往在我院行冠脉内超声检查的冠心病患者,通过病历四诊资料将其分为痰浊阻滞证(18例)、气虚血瘀证(17例)和痰瘀互结证(25例),应用IVUS技术测量并分析病变血管血管外弹力膜面积、最小管腔面积、重构指数、脂质池面积、斑块偏心面积、斑块最大厚度、斑块最小厚度以及血脂、C反应蛋白、血清一氧化氮的差异。结果: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的病变冠脉血管外弹力膜面积、重构指数较痰浊阻滞型、痰瘀互结型冠心病患者的数值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的病变冠脉脂质池面积、偏心指数较痰浊阻滞型、痰瘀互结型冠心病患者的数值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较痰浊阻滞型、痰瘀互结型冠心病患者的数值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血清一氧化氮、甘油三酯较痰浊阻滞型、痰瘀互结型冠心病患者的数值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示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血脂中甘油三酯水平较痰浊阻滞、痰瘀互结型冠心病患者低,其冠脉病变以正性重构为主,斑块为偏心性,其性质为易损斑块,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及血管炎性反应程度较痰浊阻滞、痰瘀互结型冠心病患者大,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可能性大。
二、介入治疗后有或无冠脉内放射治疗对老年支架内再狭窄的作用和疗效:血管内超声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介入治疗后有或无冠脉内放射治疗对老年支架内再狭窄的作用和疗效:血管内超声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血府逐瘀片对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气滞血瘀证患者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中医学对胸痹心痛的认识 |
1.1 中医学对胸痹心痛病名的认识 |
1.2 中医学对胸痹心痛病因的认识 |
1.3 中医学对胸痹心痛病机的认识 |
1.4 中医学对胸痹心痛治疗的认识 |
1.5 中医学对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的认识 |
2 现代医学对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的形成机制及治疗措施 |
2.1 现代医学对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形成机制的认识 |
2.2 现代医学对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的治疗措施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脱落标准 |
1.7 中止标准 |
1.8 试验方法 |
1.9 观察项目及指标 |
1.10 疗效评定 |
1.11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
2.2 病例完成情况 |
2.3 两组患者心绞痛疗效比较 |
2.4 两组患者心绞痛症状积分比较 |
2.5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2.6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2.7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比较 |
2.8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
2.9 两组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率比较 |
2.10 安全性分析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血府逐瘀片的药物分析 |
1.1 血府逐瘀片的方解与配伍特点 |
1.2 血府逐瘀片的药物功效与现代药理学研究 |
2 血府逐瘀片的临床疗效分析 |
2.1 对心绞痛症状积分及疗效的分析 |
2.2 对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的分析 |
2.3 对hs-CRP的疗效分析 |
2.4 对血脂水平的疗效分析 |
2.5 对支架内再狭窄率的疗效分析 |
2.6 药物安全性分析 |
3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缩略词表 |
综述 中医药防治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2)中药防治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Meta分析及用药规律的数据挖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
1 概述 |
2 中医研究现状 |
2.1 病因病机 |
2.2 治疗与方法 |
3 西医研究现状 |
3.1 冠脉支架内再狭窄与危险因素 |
3.2 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病机制 |
3.3 处理与对策 |
4 总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一章 中药防治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Meta分析 |
第一节 资料与方法 |
1 纳入及排除标准 |
2 文献检索方法 |
3 文献筛选 |
4 方法学评估 |
5 数据提取 |
6 数据分析 |
第二节 研究结果 |
1 文献检索结果 |
2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 |
3 文献质量的方法学评估 |
4 Meta分析结果 |
第三节 讨论与总结 |
1 结果分析 |
2 小结 |
第二章 中药防治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数据挖掘 |
第一节 资料与方法 |
1 处方来源 |
2 文献筛选 |
3 建立原始资料数据库 |
4 数据分析 |
第二节 研究结果 |
1 频数分析结果 |
2 关联规则分析 |
3 聚类分析 |
第三节 讨论与总结 |
1 结果分析 |
2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3)血管内超声联合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治疗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
2.2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比较 |
2.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狭窄程度及最小血管直径比较 |
2.4 两组患者术后近远期并发症比较 |
3 讨论 |
(4)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冠脉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1 引言 |
2 资料与方法 |
2.1 课题设计 |
2.2 课题研究对象 |
2.2.1 纳入标准 |
2.2.2 排除标准 |
2.3 研究方法 |
2.3.1 相关定义 |
2.3.2 临床资料 |
2.3.3 化验资料 |
2.3.4 手术处理判读 |
2.3.5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ISR组与非ISR组对比 |
3.1.1 临床资料对比 |
3.1.2 检验资料对比 |
3.1.3 支架情况对比 |
3.1.4 ISR患者高危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
3.2 NLR对ISR发生的预测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冠脉支架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血管内超声在冠心病痰瘀证候患者冠脉临界病变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概述 |
1 冠心病的概述 |
1.1 中医对冠心病的认识 |
1.2 西医对冠心病的认识 |
2 冠心病的病因 |
2.1 中医的病因 |
2.2 西医冠心病的病因 |
3 冠心病的发病机制 |
3.1 中医的病机 |
3.2 西医的发病机制 |
4 冠心病的防治 |
4.1 中医药防治 |
4.2 西医防治 |
5 血管内超声 |
5.1 冠脉血管内超声的概述 |
5.2 冠脉血管内超声的意义 |
5.3 冠脉内超声在冠脉临界病变的应用 |
6 冠心病痰瘀证候的研究 |
6.1 冠心病的辨证分型 |
6.2 痰瘀证候冠心病的诊疗现状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
2 研究结果 |
2.1 入选病例基本信息 |
2.2 IVUS测量指标比较 |
2.3 相关生化指标比较 |
2.4 术后不同月份发生心绞痛例数比较 |
2.5 IVUS检查前后心脏射血分数比较 |
2.6 IVUS检查后不同时段行PCI例数比较 |
2.7 CAG与 IVUS检查冠脉狭窄程度比较 |
3 讨论 |
3.1 生化指标对CHD痰瘀证候冠脉临界病变斑块的影响 |
3.2 IVUS对 CHD痰瘀证候冠脉临界病变斑块的影响 |
3.3 IVUS对 CHD痰瘀证候冠脉临界病变诊疗的影响 |
4 不足与展望 |
第三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表 |
综述 冠心病冠脉临界病变中西医结合防治的研究进展 |
1 冠脉造影 |
2 血管内超声 |
3 西医在冠心病的防治 |
4 中医对冠心病的认识 |
5 中医在冠心病的防治 |
5.1 活血化瘀法 |
5.2 祛痰化浊法 |
5.3 益气养阴法 |
5.4 温阳活血法 |
6 中成药制剂 |
7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6)IVUS在冠脉CTO病变植入药物洗脱支架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材料(资料、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内容 |
2.手术仪器与器械 |
3 研究方法 |
4 研究终点及随访 |
5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 |
2 术中病变特点 |
3 随访结果 |
讨论 |
研究局限性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1 概论 |
2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中血管内超声的选择及安全性 |
3 血管内超声在冠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中的运用 |
4 IVUS引导的内膜下再入径 |
5 IVUS在支架内CTO病变中的使用 |
6 IVUS指导CTO开通后优化支架植入 |
7 IVUS评价CTO血管内损伤和并发症 |
8 CTO介入治疗中使用IVUS的局限性 |
9 未来及展望 |
10 总结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致谢 |
(7)药物球囊联合冠心七味片对PCI后再狭窄疗效及内皮功能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研究步骤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蒙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新进展综述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个人简历 |
致谢 |
(8)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运重建与微循环保护及术后再狭窄危险因素评价的系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 |
引言 |
第一部分 应用IMR评价溶栓结合PCI的STEMI患者梗死面积与心室功能及预后的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应用IMR评价血栓抽吸对冠脉微循环影响的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经导管靶向靶向溶栓在STEMI救治中的微循环保护价值及意义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ACS-PCI术后非支架植入血管狭窄进展及支架植入血管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综述 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及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冠状动脉钙化病变形态研究及介入联合经皮腔内旋磨术对重度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前言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一、文献综述 冠状动脉钙化病变临床诊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二、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个人简介 |
(10)基于冠脉内超声影像的冠心病痰瘀证候与冠脉斑块特征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冠心病中医研究 |
1.1 中医对冠心病的认识 |
1.2 中医对冠心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1.2.1 《金匮要略》对胸痹病因病机的整体概括 |
1.2.2 胸痹病症之本虚 |
1.2.2.1 气虚发病 |
1.2.2.2 阳虚致病 |
1.2.2.3 五脏虚损致病 |
1.2.3 胸痹病症之标实 |
1.2.3.1 痰湿 |
1.2.3.2 血瘀 |
1.2.3.3 气滞 |
1.2.3.4 寒凝 |
1.2.3.5 热郁 |
1.2.3.6 小结 |
1.3 中医对冠心病的辨证分型与治疗策略 |
1.3.1 经方治疗 |
1.3.2 自拟方研究 |
1.3.3 中成药治疗冠心病的研究 |
2 冠心病现代研究 |
2.1 冠心病的现代医学机制研究现状 |
2.1.1 冠心病发病机制概述 |
2.1.2 脂质代谢异常与冠心病 |
2.1.3 持续的慢性炎症与冠心病 |
2.1.4 氧化应激与冠心病 |
2.1.5 血管内皮损伤与冠心病 |
2.2 冠心病的现代医学治疗现况 |
2.2.1 冠心病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
2.2.1.1 阿司匹林 |
2.2.1.2 氯吡格雷 |
2.2.2 抗凝治疗 |
2.2.3 冠心病的调节脂代谢治疗 |
2.2.4 冠心病的抗炎综合治疗 |
2.2.5 冠心病的手术治疗 |
2.2.5.1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
2.2.5.2 冠心病介入治疗 |
3 血管内超声应用现状 |
3.1 冠脉造影 |
3.2 冠脉内超声 |
3.2.1 IVUS基本操作原理 |
3.2.2 术前评估 |
3.2.2.1 冠脉狭窄程度 |
3.2.2.2 非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程度评估 |
3.2.2.3 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程度的评估 |
3.2.2.4 斑块特征和病变形态 |
3.2.2.5 衰减斑块 |
3.2.2.6 斑块破裂 |
3.2.2.7 血栓 |
3.2.2.8 钙化 |
3.2.2.9 血管重构 |
3.2.3 IVUS引导PCI |
3.2.4 支架尺寸 |
3.2.5 评估冠脉情况,选择支架 |
3.2.5.1 支架扩张 |
3.2.5.2 残余斑块负荷 |
3.2.5.3 急性支架错位 |
3.2.5.4 组织脱垂 |
3.2.6 支架失效评估 |
3.2.7 IVUS引导PCI的临床影响 |
4 总结与展望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西医诊断标准 |
1.3 中医诊断标准及分组 |
1.4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
1.5 研究方法及关键技术操作概述 |
1.5.1 冠状动脉造影术 |
1.5.2 血管内超声 |
1.6 统计学方法 |
2 研究结果 |
2.1 入组患者一般资料 |
2.2 各组患者IVUS测量结果比较 |
2.3 各组患者斑块偏心性及重构类型比较 |
2.4 各组患者血脂结果比较 |
2.5 各组患者C反应蛋白和血清NO结果比较 |
3 讨论 |
3.1 血管内超声对评价各中医证型冠心病冠脉重构程度的指导 |
3.2 血管内超声对评价各中医证型冠心病冠脉斑块稳定性的指导 |
第三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对照表 |
第四部分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四、介入治疗后有或无冠脉内放射治疗对老年支架内再狭窄的作用和疗效:血管内超声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血府逐瘀片对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气滞血瘀证患者的影响[D]. 林碧秀.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中药防治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Meta分析及用药规律的数据挖掘[D]. 郑毅成.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3]血管内超声联合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治疗效果[J]. 杨文节,乔锐,张宜春,姜明.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0(07)
- [4]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冠脉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价值分析[D]. 颜安. 内蒙古民族大学, 2020(02)
- [5]血管内超声在冠心病痰瘀证候患者冠脉临界病变中的应用研究[D]. 任加以.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6]IVUS在冠脉CTO病变植入药物洗脱支架中的应用[D]. 李文奎. 皖南医学院, 2020(01)
- [7]药物球囊联合冠心七味片对PCI后再狭窄疗效及内皮功能影响[D]. 吴超.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8]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运重建与微循环保护及术后再狭窄危险因素评价的系列研究[D]. 武艳强.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1)
- [9]冠状动脉钙化病变形态研究及介入联合经皮腔内旋磨术对重度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疗效分析[D]. 尹彦丽. 锦州医科大学, 2020(05)
- [10]基于冠脉内超声影像的冠心病痰瘀证候与冠脉斑块特征的相关性研究[D]. 陈雅璐.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标签:冠心病的治疗方法论文; 心绞痛的治疗方法论文; 血管支架论文; 心脏支架论文; 微循环障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