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难点及对策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旭东[1](2021)在《CreditMetrics模型在我国MBS信用风险度量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
孙汉康[2](2020)在《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比较研究 ——基于产品适用性、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对比》文中研究表明资产证券化(Asset-Backed Securitization)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始于住房抵押贷款领域。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资产证券化在美国迅速开展起来。90年代初资产证券化的概念被引入中国。2005年,中国开始进行资产证券化试点。之后,中国的资产证券化业务逐渐发展起来,并且在借鉴美欧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对中国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的适用性、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在适用性方面,比较了住房抵押贷款等12种主要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发展动因、制约发展的因素。通过中外资产证券化的比较,分析了各种证券化产品在中国的适用性和发展前景。运用分值评定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的适用程度。适用性方面侧重于定性研究。在安全性方面,以“违约率”为指标对中国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安全性、三类产品(信贷资产证券化、企业资产证券化、资产支持票据)的安全性、个人债务的资产证券化和公司债务的资产证券化的安全性进行了量化比较。在此基础上,以“证券的年化违约率”作为衡量资产证券化产品安全性(风险程度)的指标,也即因变量,以“年化早偿、资产利率、证券利率、次级占比、评级下调、证券年限”为自变量。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借助“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SPSS)进行了计算,构建了度量资产证券化产品安全性的模型,预测了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安全性,并将安全性的实际数据与通过模型计算得到的数据进行比较,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在流动性方面,以“证券发行后进入二级市场的比例”为指标对中国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流动性、个人债务的资产证券化和公司债务的资产证券化的流动性进行了量化比较。在此基础上以“证券发行后进入二级市场的比例”作为衡量资产证券化产品流动性的指标,也即因变量,以“年度增长值、证券发行金额、进入二级市场交易额”为自变量。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借助SPSS软件进行了计算,构建了度量资产证券化产品流动性的模型,预测了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流动性,并将流动性的实际数据与通过模型计算得到的数据进行比较,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在盈利性方面,以“证券产品利差”作为衡量资产证券化产品盈利性的指标,对中国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盈利性、个人债务的资产证券化和公司债务的资产证券化的盈利性进行了量化比较。与前两节不一样的是,并没有将“证券产品利差”作为因变量,而是将“证券利润”作为因变量,以“证券产品利差、发行金额、各种费用”为自变量,根据会计准则建立了度量中国资产证券化盈利性的模型。在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以资产证券化产品适用性为引领,以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为支撑的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综合评价体系(ASLP),提出了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展方向和策略。对需大力发展的资产证券化产品提出了发展路径,包括汽车贷款资产证券化、房地产投资信托资产证券化(REITs)、保障性住房资产证券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PPP)的资产证券化。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1)通过对资产证券化产品之间的比较研究,提出了衡量资产证券产品的标准――“适用性、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并率先进行了探索。(2)在对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金融市场中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在中国的适用程度,并提出了衡量产品“适用性”的主要依据。实证研究了中国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安全性(风险程度),构建了度量资产证券化产品安全性的标准和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各种资产证券产品的流动性,构建了度量资产证券化产品流动性的标准和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盈利性,构建了度量资产证券化产品盈利性的标准和模型。(3)本文综合对产品“适用性、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比较研究的结果,提出了评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四性”体系(ASLP)。
孙千惠[3](2020)在《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提前偿还行为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指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MBS)是一种创新性金融工具,在国外发展迅速且逐渐成熟,我国在2005年发行了第一只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但受到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MBS一度被叫停,直到2015年才开始迅速发展,截至到2019年末,其发行额已经超过23497.55亿元。MBS的发展在我国具有重大意义,同样,它的风险也不容忽视,研究其提前偿还行为可以对未来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产品的定价和风险控制提供参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引言阐述了研究背景及意义,对前人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对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概念、发展现状和风险进行了介绍分析,并解释了提前偿还行为对各方参与者的影响机理;第三部分介绍了目前国际认可的提前偿还行为研究模型和近年我国对其的改进修正,并逐个分析了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为后文多元回归模型的确定提供理论基础。第四部分是论文的核心部分,首先依据国情提出可能影响我国MBS提前偿还行为的因素,结合市场特点对其进行理论分析,预测各因素可能的影响方向。之后运用指数型多元回归模型对中盈2015年第二期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产品的提前偿还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得到影响该MBS产品提前偿还行为的显着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方向,并基于市场实际和国情对各因素的影响机制和方向进行深入探讨。第五部分基于本文实证研究结果和现实情况,从证券化过程和商业银行两个角度提出可能控制MBS提前偿还行为所引发风险的管理建议。最后一部分是文章的总结及展望,分析表明,月度因素、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采购经理指数及居民储蓄总额均对该产品提前偿还行为有显着的影响,其中居民储蓄总额对提前偿还行为的影响与预期不符,从传统观念的改变和理财产品的普及两方面可以较好的解释。虽然本文通过逻辑分析和实证研究得出了结论,但仍有一定局限性。本文得出的结论只能完全适用于中盈2015年第二期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提前偿还行为研究,在此基础上推导出可能的影响机理和管理建议只能对其他MBS产品提前偿还行为的研究提供参考,具体影响还需具体案例的数据检验。
赖剑平[4](2020)在《招商蛇口长租公寓资产证券化融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城镇化推进以及流动人口数量上升,租房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在房地产全面市场化的背景下,住房价格更是持续攀升,在租售比偏离国际均值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年轻员工选择在城市中租赁房屋,由此,推进了长租公寓行业的迅速发展。招商蛇口在国内房地产市场经营了四十一年,自2012年起便在一、二级城市布局长租公寓市场,但受制于长租公寓前期投资大、回收周期长等局限,经营规模扩张速度较慢。招商蛇口紧紧抓住租赁市场新政与银行融资政策导向,2017年12月1日,招商蛇口以其长租公寓作为抵押发行总额不超过60亿元的资产证券化融资支持,期限为18年,成为国内首单获批的CMBS。12月4日,招商蛇口与建设银行强强联手,共同推出了200亿元的“长租公寓系列资产支持票据(ABN)”,成为国内银行间市场首单。招商蛇口通过资产证券化运作,获得了大量融资支持,缓解了资金流动性问题,实现了市场扩张。当前,资产证券化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引入招商蛇口长租公寓资产证券化案例,分析资产证券化对其经营情况、资本结构等方面的影响,探索资产证券化对长租公寓行业融资支持的有效路径,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一是,完善基础资产评估制度,降低基础资产风险。二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改善融资期限安排。三是,积极尝试创新融资方式,制定合理融资策略。四是,强化财务风险意识,建立风险预警体系。通过引入招商蛇口长租公寓资产证券化作为案例展开研究,旨在丰富住房租赁资产证券化的相关研究,为资产证券化发展探索有效路径。未来,国内长租公寓行业将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如何运用资产证券化这一金融工具,破解融资难困境、提高资产的流动性,促进房地产行业供需结构均衡,有序缓解民众住房压力具有积极的意义。利用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对未来租金收益进行预测,能提高对基础资产未来收益状况的预见性。对招商蛇口资产证券化前后的资本结构展开对比分析,亦能够对不同渠道的融资进行成本分析,促进其盘活存量资产,为推进住房租赁证券化与长租行业有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李天翊[5](2019)在《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风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所谓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其指的是金融机构整合自身所持的流动性较差但具有未来现金收入流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并将之重新组合成抵押贷款群组,通过真实出售的方法转售给证券化机构,后者再进行担保或信用增级后以证券的形式出售给投资者的融资过程。作为资产证券化的一个重要类型,最近几年,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迅猛发展,其对金融市场意义也十分重大,不仅使金融机构资产流动性更佳,还能有效化解资产期限错配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同时对次级抵押贷款的一级市场也起了积极作用,拓宽了资金来源,分散了贷款风险,扩大了贷款范围,更大程度的满足了购房者融通资金的需求。作为一种重要的金融创新工具,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也是把“双刃剑”,在为我国金融市场带来众多益处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风险。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是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突出的三个风险问题,提前偿付风险、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文章首先介绍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运作机理、参与主体和风险类别,而后通过综合分析国内已发行产品的成功经验,将三大主要风险问题的概念、原因、影响进行展开式分析,后续结合工作中运作的“建元2018-14期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运用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将各期有效数据匹配三大风险进行分析,说明各项风险对投资者、证券化产品、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造成的影响,最后针对主要分析的三个风险问题提出防范措施,为金融机构后续发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提供优化建议。
杨洋[6](2019)在《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不良资产处置及案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统计报表显示,2018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总余额达到20254亿元人民币,较2017年增长18.74%,不良贷款率达到1.83%,较2017年增长5.17%。我国的不良贷款率远高于世界银行公布的美国(2017年不良贷款率1.1%)、英国(2017年不良贷款率0.7%)等欧美发达国家。同样在零售不良资产这一细分领域,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不良贷款总余额从2013年的639.6亿元,快速增长至2017年的1914.2亿元,平均增长率高达50%。银行不良资产规模上升将降低银行收益能力、影响银行资本金充足率、加剧银行资产业务与负债业务的非对称性、导致银行资信等级下降等一系列影响,零售不良资产更具有单笔金额低、处置时间长、处置成本高的特点,一直是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实践中的难题。论文以此为选题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银行不良资产成因与处置的研究很多,多立足于宏观经济与微观企业角度,且更适用公司信贷不良资产,对于以个人作为借款主体的零售不良资产的研究略有欠缺。本文以金融脆弱性与信息不对称等作为理论基础,总结了零售不良资产形成的因素包括经济环境因素、政策导向因素、借款人主体因素、银行自身因素等,同时结合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现状,指出零售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面临处置方式较传统、处置效果不理想、处置环境待提升、处置过程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总结了美国、欧洲、韩国、日本等国不良资产处置经验,以我国“建鑫2016年二期”零售不良资产证券化为案例予以分析并提出建议。本文的主要结论有:(1)通过分析零售不良资产成因,发现商业银行零售资产的形成易受到经济周期及政策导向等客观因素影响,同时也受到借款主体信息不对称及银行内控合规管理欠缺等主观因素影响。(2)总结美国、欧洲、韩国、日本等国零售不良资产处置经验,发现政府均扮演着识别、防范不良资产形成并主导自上而下不良资产处置的重要角色,银行多种模式相结合快速处置不良资产。(3)商业银行处置零售不良资产可采用“零售不良资产标准化催清收”方案降低不良风险发生率,也可以采用“好银行+坏银行”、“互联网+拍卖”、“零售不良资产证券化”等模式集中快速处置。(4)通过对我国“建鑫2016年二期”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进行分析,发现零售不良资产具有分散度高、可回收性强等特点,适合作为证券化产品的基础资产。
张雪[7](2019)在《商业银行个人住房不良资产证券化多元回归定价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不良资产证券化是一种新型的不良资产处置方式,其拓宽了商业银行处理不良资产的手段,特别适用于单户金额小、户数多的个人不良资产批量处置,而且这种市场化处置方式将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和资本市场证券产品发行两个不同领域联接在一起,提高了不良资产的价值。本文以个人住房不良资产证券化为研究对象,确定资产池内不良资产未来回收价值。综合对比市场常用的定价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多元回归定价模型的思路。利用YN银行个人住房不良贷款历史数据,分析得出影响不良资产定价的因素,建立定价方程,并对拟证券化的虚拟资产池计算整体回收价值,证明多元回归定价模型的有效性。本文提出的定价模型规避了传统资产定价方法效率低、评估结果不严谨等缺点,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借助分析软件,使定价结果更加科学、准确,为商业银行提供了定价的新途径,也以此为契机建议商业银行成立完备的不良资产处置数据系统,为高效开展资产证券化工作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持。
李涛[8](2019)在《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路径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从我国住房公积金的基本属性出发,理论联系实践,定性与定量研究,对我国住房公积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析,提出了改革路径。首先,本文就住房公积金制度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研究,认为从基金理论来看,基金理论是住房公积金管理运作的基础,《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规定的管理原则和基金管理模式基本一致,现有住房公积金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开放式、契约型基金;从互助理论来看,通过住房公积金缴存人之间的互助提高缴存人购房能力;从强制储蓄理论来看,通过强制缴存实现缴存人之间的互助,单一的强制储蓄政策导致不能与参与主体的收入水平进行挂钩,受损严重的群体无法得到更高的损失补偿;从委托代理理论来看,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中存在多重委托代理关系,住房公积金缴存者委托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来支配管理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又作为委托人将部分住房公积金资金业务委托给各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与委托人之间存在着利益上的冲突;从公平效率理论来看,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公平因素缺乏,低收入群体基本住房得不到保障,中高收入群体则通过多缴的方式来避税,而且长期以来基金投资渠道狭窄;从公共决策理论来看,住房公积金的目标是降低缴存者的购房压力,缩小收入差距导致的购买力差距;从新公共管理理论来看,要将市场激励模式和企业化管理运用到公共部门和公共服务当中。因此,需要对现有住房公积金制度进行骨子上的改革,我国在探索住房公积金管理制度改革路径时应当从分权和权力下放、公共服务市场化和社会化、以及引入现代化管理技术等角度入手。第二章梳理了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发展历史沿革以及现状,就该制度的作用进行分析。认为伴随着我国城市住房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化,以及市场化改革的持续推进,住房公积金制度也得到了建立和推广。经过20多年的完善发展,住房公积金制度逐步演变为解决城市居民住房问题的基本制度安排。它在促进住房建设和消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加快机构职能调整,深化体制改革,是住房公积金制度发展的应有之义。近三十年来,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发展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住房制度改革浪潮而不断推进,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深入而逐步展开,通过自下而上的探索和自上而下的改进紧密结合,逐步调整制度本身与实际情况不相适应的部分,渐趋完善和成熟,然而,制度运行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不少问题和挑战。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作用主要在于推动住房从福利分配向货币分配的转变,推进住房制度市场化改革,促进房地产金融体系发展,发挥住房保障功能,促进住房保障和社会公平,促进宏观调控,优化资源配置。第三章基于北京市新市民住房问题的调研结果,运用数据分析工具,将理论与实证研究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具有代表性和实际意义的住房公积金制度问题分析的研究假设,为研究住房公积金制度问题建立了分析模型。通过研究,本文认为:住房公积金运作流程存在如下漏洞,即事业单位承担不必要的责任风险,增值收益使用途径存在法律质疑,低存低贷的利率规定致使效率低下;住房公积金决策和管理机构定位不清、性质不当,法定职能不能有效履行,即住房公积金决策机构定位不清,导致其权责失衡、职能虚化,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性质不当,导致其功能错位、效率低下;住房公积金监督体系主体难以很好履行监督职责,难以形成有效合力,包括住房公积金监督体系的主体受其部门职能的限制,难以很好承担监督责任,住房公积金的多头监督体制使得监督力量分散,协调配合不足;住房公积金资金配置效率低下,抗系统风险能力差,包括不同城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差异较大,统一协调困难,资金配置效率低下,住房公积金以城市为单位,系统风险抵抗能力弱;住房公积金覆盖面较窄,限制其住房保障功能的发挥,住房公积金的使用效率低下,投资渠道较少,资金闲置严重,住房公积金管理方式及其增值利益分配方式不合理,损害制度的公平性。第四章结合英国建房合作社制度、德国住房储蓄银行制度、日本住房金融公库与住宅金融支援机构、美国一级二级住房抵押贷款市场、新加坡公积金制度等发达国家政策性住房金融制度,以及巴西、墨西哥、马来西亚、印度、韩国等发展中国家政策性住房金融制度,厘清政策性住房金融制度的实践以及各国住房政策。本文认为,各国住房发展政策普遍致力于满足中低收入家庭合理的住房需求,通过各种政策干预手段,使得中低收入家庭能够以较低的成本来实现住房需要。政策性住房金融政策和机构的发展,与住房市场和商业住房金融的发展相耦合,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阶段呈现不同的政策特点。在商业住房金融欠发达时期,住房金融政策主要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推进住房金融市场的发展,以使得居民住房融资的可得性能够得到提高。在发展中国家,政府通常选择设立政策性金融机构,直接介入住房贷款市场;在传统发达国家,政府主要通过税收优惠或补贴促进住房合同储蓄、建房合作社等互助金融机构的发展,如德国的住房储蓄银行和英国的建房合作社。在商业住房金融发达的阶段,商业机构能够满足部分居民的住房融资需求,但是对于中低收入人群来说,只有商业机构融资是远远不够的,他们很难或难以承担商业机构的融资支持,因此对住房发展政策以及政策性金融机构提出新的要求,即其干预方式需要从直接提供贷款,转变为综合使用政策性保险、利率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降低中低收入人群融资成本。第五章总结了我国住房公积金的性质和定位存在工资说、社会福利说、员工福利说等,从实然的角度来看,我国现有住房公积金应该属于员工福利,但从应然的角度其应该定位为住房保障措施。否定目前存在的取消住房公积金制度、住房公积金合并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改革方案后,按照渐进式改革原则列举了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的可选择模式,并对于新时代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的环境展开分析,总结并得出适合当下的最优模式。本文认为,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的模式,可以选择组建法定机构、筹建信托机构和组建国家住房发展银行。本文认为应当建立更加规范的政策性住房金融机构,具有适应新机制的金融职能,搭建组织架构。以更加规范的金融管理体系来管理住房公积金,加快完善金融监管机制,也将有助于增强资金的安全性。随后综合考虑了我国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对机构改革的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发展路径展开研究分析,研究讨论总体路径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基本内容以及基本步骤,并就如何完善我国的住房公积金制度提出建议。本文认为如成立法定机构模式,但需要政府大规模集中的财政拨款,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都有着较高的要求,较大的权力之下所要求的监督与问责机制也要相应完善,因此需要较长时期的逐步变革过程。又如筹建信托机构模式,不仅使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职责更加全面,而且对其防范风险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当前我国对银行与信托机构仍采取的是“分业管理”的方法,虽然银行的风险管理意识在不断增强,但能否维持和保障这一相对较为复杂的信托管理体系长期平稳和高效的运行,仍然需要进一步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考虑到住房公积金保留强制性储蓄特点,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保留行政职能的需要,要求地方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直接转变成国家住房银行不具有可行性。因此,在综合考虑时间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实施可行性的基础上,赋予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金融职能,将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转变为政策性住房金融机构成为当前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的最优路径和模式。
刘礼奎[9](2019)在《丰田汽车金融公司资产证券化研究 ——以“丰耀2017二期”为例》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较快,人们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改善,购车需求日益增加。并且,经济的迅速发展也在不断推动汽车工业的发展,我国汽车产量逐年增加。据统计,2017年我国生产汽车2,902万辆,销售汽车2,888万辆,汽车销量连续9年世界排名第一。与此同时,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日益改变,尤其是近年来,80、90后逐渐成为消费主力军,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于选择信用贷款的方式购车。在信贷消费方式以及巨大的购车需求的共同作用下,汽车消费者对汽车金融产品和服务有着极大的需求。据统计,截止到2017年12月31日,我国汽车金融业务信贷余额已经高达10,00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4.80%。随着汽车消费信贷业务规模的不断增长,我国汽车金融公司逐渐积压了大量信贷资产。汽车金融公司开展汽车消费信贷业务时需要大量资金,目前银行借款是汽车金融公司的主要融资来源,由于经营需要,汽车金融公司往往需要的是长期资金,而银行借款期限一般较短,可见,银行借款并不能完全满足其融资需求。一方面,汽车金融公司存在大量流动性较差的信贷资产,另一方面,汽车金融公司有较大融资需求,资产证券化正好为这种状况提供了较好的解决方案。资产证券化一方面可以盘活汽车金融公司的存量资产,另一方面有助于解决其融资需求。但是目前我国汽车金融公司在发行汽车贷款资产支持证券时面临较多问题,因此,对我国汽车金融公司资产证券化进行研究是相当必要的,发现阻碍汽车金融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从而促进汽车金融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快速发展,进而改善汽车金融公司融资状况。本文采取案例研究法对“丰耀2017二期”资产证券化的过程进行了分析。首先,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界定相关概念以及总结有关理论的基础上,对我国汽车金融业、资产证券化、汽车贷款资产证券化以及丰田汽车金融公司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进行了阐述;其次对“丰耀2017二期”发行背景、基本情况以及发行动因进行介绍,并且对核心环节、产生的效益以及相关外部环境进行分析,然后对案例分析进行小结,发现本期资产支持证券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丰田汽车金融公司自身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贷款客户的准入要求较低、抵押汽车中品牌集中度较高以及没有采取外部信用增级措施;另一方面是外部制约因素,主要有市场流动性较差、法律法规有待完善以及社会信用体系有待完善;最后,针对上述问题,从丰田汽车金融公司和相关外部环境两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丰田汽车金融公司改进建议如下:完善贷前审核和贷后管理、分散入池抵押车型集中度以及积极寻求外部信用增级途径;相关外部环境改善建议如下:加快市场流动性建设、建立健全资产证券化法律法规体系以及建立完善的社会征信体系。
胡远东[10](2019)在《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资产证券化交易结构研究 ——以建鑫二期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目前我国房地产行业不断发展,而我国银行业与地产业的经营高度捆绑,供给端地产商在前期开发贷需要银行的大量资金,需求方面买房者对商业银行的贷款的需求量巨大。考虑到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已在周期下滑,很多城市房价呈现下跌的趋势,商业银行此类资产的不良率可能会上升。通过资产证券化,RMBS可以帮助银行将产生的风险资产得到释放。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也会帮助银行释放信贷额度,使得抵押贷款产生更高的收益,以提高资产效率。然而,RMBS产品的交易结构是发行前需要精心设计的关键环节。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对比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以建鑫第二期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资产支持证券为例,从资产重组、信用增级、资产现金流分析和风险隔离四个方面研究其交易结构设计,总结出了国内RMBS交易结构设计中存在交易流动性安排不完善、基础资产局限性较大、SPV法律地位不清晰和外部增信措施不完善等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加强外部增信制度化建设,规范SPV法律地位,扩大基础资产筛选范围等措施。
二、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难点及对策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难点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比较研究 ——基于产品适用性、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问题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文献综述 |
1.3.1 境外研究文献 |
1.3.2 国内研究文献 |
1.3.3 国内外研究文献述评 |
1.4 理论基础 |
1.4.1 适用性分析 |
1.4.2 “三性”原则 |
1.5 研究方法 |
1.6 研究框架 |
1.7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1.7.1 本文的创新之处 |
1.7.2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二章 资产证券化产品综述 |
2.1 资产证券化的概念和结构 |
2.1.1 资产证券化的概念 |
2.1.2 资产证券化的参与方 |
2.1.3 资产证券化产生的原因 |
2.1.4 资产证券化的基本结构 |
2.2 资产证券化产品及分类 |
2.2.1 国外关于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分类 |
2.2.2 中国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分析 |
2.2.3 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分类 |
2.3 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现状及特点分析 |
2.3.1 发展现状 |
2.3.2 外部环境 |
2.3.3 存在的问题 |
2.3.4 特点分析 |
第三章 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适用性比较 |
3.1 各种(类)资产证券化产品适用性分析 |
3.1.1 各种(类)资产证券化发行量分析 |
3.1.2 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适用性分析 |
3.2 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的适用性比较 |
3.2.1 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适用性的评分依据 |
3.2.2 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适用性得分 |
3.3 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的适用性结论 |
3.3.1 高等程度适用性的资产证券化产品 |
3.3.2 中等程度适用性的资产证券化产品 |
3.3.3 低等程度适用性的资产证券化产品 |
第四章 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比较 |
4.1 各种(类)资产证券化产品安全性比较 |
4.1.1 历史数据比较 |
4.1.2 变量选择及建立模型 |
4.1.3 验证模型 |
4.2 各种(类)资产证券化产品流动性比较 |
4.2.1 历史数据比较 |
4.2.2 变量选择及建立模型 |
4.2.3 验证模型 |
4.3 各种(类)资产证券化产品盈利性比较 |
4.3.1 历史数据比较 |
4.3.2 变量选择及建立模型 |
第五章 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发展方向和策略 |
5.1 “四性”综合评价体系(ASLP)的建立及运用 |
5.2 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发展方向 |
5.2.1 大力发展适用性强的资产证券化产品 |
5.2.2 适度发展适用性居中的资产证券化产品 |
5.2.3 谨慎发展适用性较差的资产证券化产品 |
5.3 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发展策略 |
5.3.1 不同类别的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展策略 |
5.3.2 根据中国资产证券化的特点确定发展策略 |
第六章 重点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展路径 |
6.1 汽车贷款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路径 |
6.1.1 组建汽车贷款证券化的基础资产池 |
6.1.2 评级汽车贷款证券化的基础资产 |
6.1.3 规范汽车贷款证券的后期管理 |
6.2 房地产投资信托资产证券化(REITs)的发展路径 |
6.2.1 规范REITs的流程 |
6.2.2 完善REITs的信用增级分析 |
6.2.3 分析REITs评级的影响因素 |
6.2.4 明确REITs的发展方向 |
6.3 保障性住房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路径 |
6.3.1 建立保障性住房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池 |
6.3.2 确定保障性住房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原则 |
6.3.3 合理设计保障性住房资产证券化方案 |
6.3.4 政策支持保障性住房资产证券化 |
6.3.5 规范保障性住房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框架和流程 |
6.4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PPP)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路径 |
6.4.1 明确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的程序 |
6.4.2 稳妥有序地发展PPP项目资产证券化 |
6.4.3 严格筛选PPP项目资产 |
6.4.4 采用主信托方式进行PPP项目资产证券化 |
6.4.5 完善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的相关法律、法规 |
第七章 结论 |
7.1 各种(类)资产证券化产品“四性”的比较 |
7.2 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发展方向和策略 |
7.3 衡量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标准、指标、依据、模型及评价体系 |
7.4 中国重点资产证券化产品发展的路径 |
参考文献 |
附表 |
致谢 |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3)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提前偿还行为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3.1 国外文献综述 |
1.3.2 国内文献综述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内容 |
1.4.3 技术路线 |
1.4.4 研究方法 |
1.4.5 研究难点 |
1.5 本文创新点 |
2 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概述 |
2.1 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概念 |
2.1.1 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运作流程 |
2.1.2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运行原理 |
2.2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发展 |
2.3 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风险分析 |
2.3.1 提前偿还风险 |
2.3.2 信用风险 |
2.3.3 利率风险 |
2.3.4 风险总结 |
2.4 提前偿还行为对证券的影响分析 |
2.4.1 对MBS定价的影响 |
2.4.2 对证券投资人的影响 |
2.4.3 对发起人的影响 |
2.4.4 对消费者福利的影响 |
3 国内外提前偿还模型介绍及分析 |
3.1 提前偿还经验模型 |
3.1.1 联邦住宅管理局(FHA)经验模型 |
3.1.2 单月偿付率(SMM)以及固定提前偿还率(CPR) |
3.1.3 公共证券协会(PSA)经验模型 |
3.2 期权理论提前偿还模型 |
3.2.1 理性提前偿还模型 |
3.2.2 加入借款人异质性因子的提前偿还模型 |
3.2.3 非理性提前偿还模型 |
3.2.4 加入违约期权的期权模型 |
3.3 比例危险系数(PHM)提前偿还计量模型 |
3.4 国内对提前偿还计量模型的修正 |
3.5 模型的适用性分析讨论 |
4 MBS提前偿还行为影响因素理论分析及实证分析 |
4.1 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
4.1.1 再融资行为 |
4.1.2 居民收入和储蓄水平 |
4.1.3 宏观经济情况 |
4.1.4 二手房活跃程度及房产价格 |
4.1.5 季节及月度效应 |
4.1.6 原始贷款资产的微观因素 |
4.2 实证分析 |
4.2.1 变量选择 |
4.2.2 数据来源及描述性统计 |
4.2.3 单位根检验 |
4.2.4 多元回归模型构建及分析 |
4.2.5 模型检验 |
4.2.6 回归结果讨论 |
5 对于MBS提前偿还行为的管理建议 |
5.1 基于商业银行原始贷款资产角度 |
5.1.1 统一提前偿还率度量标准,建立完善的数据库 |
5.1.2 完善提前偿还的惩罚机制 |
5.1.3 设计多样化还款方式 |
5.2 基于资产证券化过程角度 |
5.2.1 发行抵押担保债券 |
5.2.2 发行本金证券和利息证券 |
6 总结及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2 本文不足及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招商蛇口长租公寓资产证券化融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文献梳理 |
1.2.1 国外相关文献梳理 |
1.2.2 国内相关文献梳理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
2.1 长租公寓相关概念 |
2.1.1 长租公寓概念 |
2.1.2 长租公寓的分类 |
2.1.3 长租公寓的特点 |
2.2 长租公寓中常见的资产证券化模式 |
2.2.1 ABS(ABN)模式 |
2.2.2 CMBS模式 |
2.2.3 类REITs模式 |
2.3 理论基础 |
2.3.1 融资优序理论 |
2.3.2 信用增级理论 |
2.3.3 资产重组理论 |
2.3.4 风险隔离理论 |
第三章 招商蛇口长租公寓资产证券化案例介绍 |
3.1 招商蛇口概况 |
3.2 长租公寓资产证券化现状介绍 |
3.2.1 住房租赁市场的快速发展 |
3.2.2 长租公寓资产证券化现状 |
3.2.3 招商蛇口住房租赁业务的开展 |
3.3 招商蛇口长租公寓资产证券化产品介绍 |
3.3.1 招商蛇口的CMBS产品介绍 |
3.3.2 招商蛇口的ABN产品介绍 |
第四章 招商蛇口资产证券化案例分析 |
4.1 资产证券化动因分析 |
4.1.1 拓宽融资渠道 |
4.1.2 盘活长租公寓物业 |
4.2 资产证券化效果分析 |
4.2.1 增加融资渠道 |
4.2.2 降低融资成本 |
4.2.3 提高基础资产流动性 |
4.2.4 财务指标对比分析 |
4.3 资产证券化方案存在的问题 |
4.3.1 基础资产可能存在风险 |
4.3.2 产生融资期限错配问题 |
4.3.3 产生过度融资风险问题 |
4.3.4 承担差额补足带来的资金风险 |
第五章 建议和启示 |
5.1 融资优化的建议 |
5.1.1 完善基础资产鉴别制度,降低基础资产风险 |
5.1.2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改善融资期限安排 |
5.1.3 积极尝试创新融资方式,制定合理融资策略 |
5.1.4 强化财务风险意识,建立风险预警体系 |
5.2 启示 |
5.2.1 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体系 |
5.2.2 完善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制度 |
5.2.3 健全激励机制,完善内部监管管理体系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风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2.1 研究思路与基本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3.1 关于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实践的文献综述 |
1.3.2 关于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风险的文献综述 |
1.4 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2章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概述 |
2.1 资产证券化基本原理及产品类别 |
2.1.1 资产证券化基本原理 |
2.1.2 资产证券化现存产品类别 |
2.2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概述 |
2.2.1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原理 |
2.2.2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参与主体及交易结构 |
2.2.3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意义 |
2.3 资产证券化风险概述 |
2.3.1 资产证券化的风险类别 |
2.3.2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风险类别 |
2.3.3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风险类别 |
第3章 我国个人住房抵贷款证券化发展概述及风险分析 |
3.1 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发展概述 |
3.2 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面临的主要风险 |
3.2.1 提前偿付风险分析 |
3.2.2 利率风险分析 |
3.2.3 信用风险分析 |
第4章 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风险案例分析—以“建元2018-14RMBS”为例 |
4.1 “建元2018-14RMBS”基本情况 |
4.1.1 发行情况 |
4.1.2 交易结构 |
4.1.3 基础资产情况 |
4.2 “建元2018-14RMBS”主要风险分析 |
4.2.1 “建元2018-14RMBS”提前偿付风险 |
4.2.2 提前偿付风险对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影响 |
4.2.3 “建元2018-14RMBS”利率风险 |
4.2.4 利率风险对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影响 |
4.2.5 “建元2018-14RMBS”信用风险 |
4.2.6 信用风险对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影响 |
4.3 “建元2018-14RMBS”其他风险分析 |
第5章 防范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风险的对策建议 |
5.1 防范提前偿付风险的对策建议 |
5.1.1 收取违约金,降低风险水平 |
5.1.2 完善提前偿付数据库,提前预测风险 |
5.1.3 设计多样化产品,满足借款人需求 |
5.2 防范利率风险的对策建议 |
5.2.1 建立合理的基准利率,降低利率风险 |
5.2.2 借用衍生工具,规避利率风险 |
5.3 防范信用风险的对策建议 |
5.3.1 增强放贷审核力度,优化个人征信机制 |
5.3.2 完善信用增级体系 |
参考文献 |
后记 |
(6)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不良资产处置及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 |
1.2.1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总体状况 |
1.2.2 商业银行零售不良资产现状 |
1.3 论文创新点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2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
2.1 不良资产相关概念及分类 |
2.1.1 不良资产界定 |
2.1.2 不良资产分类 |
2.2 不良资产处置的相关理论 |
2.2.1 金融脆弱性理论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3 资产证券化的金融创新理论 |
2.3 文献综述 |
2.3.1 不良资产成因研究 |
2.3.2 不良资产处置研究 |
2.3.3 资产证券化研究 |
3 商业银行零售不良资产成因与处置问题 |
3.1 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不良资产成因分析 |
3.1.1 经济因素 |
3.1.2 政策因素 |
3.1.3 借款主体因素 |
3.1.4 银行自身因素 |
3.2 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不良资产处置问题 |
3.2.1 零售不良资产处置方式较传统 |
3.2.2 零售不良资产处置效果不理想 |
3.2.3 零售不良资产处置环境有待提升 |
3.2.4 零售不良资产处置信息不对称问题 |
4 国外不良资产的处置经验及零售不良资产处置启示 |
4.1 美国不良资产处置经验 |
4.1.1 美国不良资产处置背景 |
4.1.2 美国不良资产处置对策 |
4.2 欧洲不良资产处置经验 |
4.2.1 欧洲不良资产处置背景 |
4.2.2 欧洲不良资产处置对策 |
4.3 韩国不良资产处置经验 |
4.3.1 韩国不良资产处置背景 |
4.3.2 韩国不良资产处置对策 |
4.4 日本不良资产处置经验 |
4.4.1 日本不良资产处置背景 |
4.4.2 日本不良资产处置对策 |
4.5 国外处置方案比较与金融脆弱性分析 |
4.5.1 国外不良资产处置方案比较 |
4.5.2 国外处置方法对金融脆弱性的影响 |
4.6 国外经验对零售不良资产处置的启示 |
5 我国零售不良资产处置方案与案例分析 |
5.1 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不良资产处置实践 |
5.1.1 零售不良资产标准化催清收方案 |
5.1.2 “好银行+坏银行”零售不良处置方案 |
5.1.3 “互联网+拍卖”零售不良处置方案 |
5.1.4 零售不良资产证券化处置方案 |
5.2 零售不良资产证券化经济价值分析 |
5.2.1 有助于优化银行资本结构 |
5.2.2 提升零售不良资产处置效率 |
5.2.3 不良资产批量组合实现规模经济 |
5.2.4 改善银行盈利、遏制不良产生 |
5.3 建鑫2016年二期不良资产证券化案例分析 |
5.3.1 建设银行不良资产概况 |
5.3.2 建设银行个人住房抵押不良资产概况 |
5.3.3 建鑫2016年二期不良资产证券化案例介绍 |
5.3.4 “建鑫2016年二期”基础资产分析 |
5.3.5 “建鑫2016年二期”交易结构分析 |
5.3.6 “建鑫2016年二期”发行金额分析 |
5.3.7 “建鑫2016年二期”的处置优势 |
5.3.8 “建鑫2016年二期”的处置问题 |
5.3.9 零售不良资产证券化案例启示 |
6 结论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商业银行个人住房不良资产证券化多元回归定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结构安排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
2.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2.2.1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概念 |
2.2.2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优势分析 |
2.2.3 国内推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障碍 |
2.2.4 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的风险管理研究 |
2.2.5 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入池资产的选择 |
2.2.6 不良资产池定价研究 |
3 个人不良资产定价方法及比较 |
3.1 国外不良资产定价方法 |
3.2 国内不良资产定价方法 |
3.2.1 交易案例比较法 |
3.2.2 专家打分法 |
3.2.3 协商定价法 |
3.2.4 多元回归定价法 |
4 多元回归定价模型设计和实证 |
4.1 模型设计思路 |
4.2 选取模型变量 |
4.3 选取样本 |
4.4 建立多元回归定价方程 |
4.4.1 选取历史交易数据 |
4.4.2 数据处理 |
4.4.3 多元回归分析 |
4.5 多元回归定价方程的应用 |
4.6 多元回归定价方程应用过程分析 |
5 结论和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8)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第二节 相关术语界定 |
第三节 相关研究现状评述 |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目标 |
第五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六节 论文结构 |
第一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一节 住房公积金管理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二节 住房公积金管理制度理论研究总结 |
第二章 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
第一节 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发展历程 |
第二节 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发展现状 |
第三节 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作用 |
第三章 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存在的问题——基于北京市新市民住房问题的实证研究 |
第一节 调研设计与实施 |
第二节 研究的基本数据统计 |
第三节 当前住房公积金制度的问题 |
第四章 典型国家的政策性住房金融制度改革实践研究 |
第一节 发达国家政策性住房金融制度沿革 |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政策性住房金融制度改革实践 |
第三节 政策性住房金融制度实践研究总结 |
第五章 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模式选择 |
第一节 我国住房公积金的性质和定位 |
第二节 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的可选择模式 |
第三节 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改革路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丰田汽车金融公司资产证券化研究 ——以“丰耀2017二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汽车金融的研究 |
1.2.2 关于资产证券化的研究 |
1.2.3 关于汽车贷款资产证券化的研究 |
1.2.4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1.4.1 可能的创新点 |
1.4.2 可能的不足之处 |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 |
2.1 概念界定 |
2.1.1 汽车金融 |
2.1.2 汽车金融业 |
2.1.3 汽车金融公司 |
2.1.4 汽车贷款资产证券化 |
2.2 理论基础 |
2.2.1 风险隔离原理 |
2.2.2 资产重组原理 |
2.2.3 信用增级原理 |
第3章 丰田汽车金融公司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 |
3.1 我国汽车金融业及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
3.1.1 我国汽车金融业的发展 |
3.1.2 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
3.1.3 我国汽车贷款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
3.2 丰田汽车金融公司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
3.2.1 丰田汽车金融公司资产证券化的现状 |
3.2.2 丰田汽车金融公司资产证券化运作流程 |
3.3 丰田汽车金融公司资产证券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章 “丰耀2017 二期”案例介绍 |
4.1 产品发行背景 |
4.1.1 国家大力支持资产证券化发展 |
4.1.2 汽车金融公司融资需求持续增加 |
4.1.3 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取得一定的进步 |
4.2 “丰耀2017 二期”基本情况 |
4.2.1 产品情况简介 |
4.2.2 交易相关方 |
4.2.3 交易结构 |
4.2.4 产品资产池情况 |
4.2.5 现金流分配机制 |
4.2.6 信用增级措施 |
4.2.7 信用评级 |
4.2.8 资产售后管理和服务 |
4.3 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动因 |
4.3.1 盘活公司存量资产 |
4.3.2 增加公司融资方式 |
4.3.3 解决公司融资需求 |
第5章 “丰耀2017 二期”案例分析 |
5.1 资产证券化核心环节分析 |
5.1.1 资产池分析 |
5.1.2 现金流支付机制分析 |
5.1.3 信用增级措施分析 |
5.1.4 信用评级安排分析 |
5.2 效益分析 |
5.2.1 丰田汽车金融公司获益 |
5.2.2 促进我国汽车金融公司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
5.3 相关外部环境分析 |
5.3.1 市场流动性分析 |
5.3.2 法律障碍分析 |
5.3.3 社会征信体系分析 |
5.4 案例分析小结 |
5.4.1 优势分析 |
5.4.2 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6章 推动丰田汽车金融公司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建议 |
6.1 丰田汽车金融公司改进建议 |
6.1.1 完善贷前审核和贷后管理 |
6.1.2 降低入池抵押车型集中度 |
6.1.3 积极寻求外部信用增级途径 |
6.2 相关外部环境改善建议 |
6.2.1 加快市场流动性建设 |
6.2.2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
6.2.3 建立完善的社会征信体系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件 |
(10)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资产证券化交易结构研究 ——以建鑫二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
1.3.1 重点与难点 |
1.3.2 创新点 |
1.4 文献综述 |
1.4.1 国外相关研究 |
1.4.2 国内相关研究 |
1.4.3 文献评述 |
2、RMBS交易结构设计理论概述 |
2.1 资产重组原理 |
2.2 资产现金流分析原理 |
2.3 信用增级原理 |
2.4 风险隔离原理 |
3、案例介绍 |
3.1 发行背景 |
3.1.1 国内RMBS市场发展概况 |
3.1.2 国内RMBS产品典型交易结构设计 |
3.2 建鑫第二期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资产支持证券介绍 |
3.2.1 基础资产概况 |
3.2.2 产品发行及结构化安排概况 |
4 案例分析 |
4.1 总体结构分析 |
4.2 资产重组分析 |
4.2.1 原始贷款地域分散性 |
4.2.2 贷款抵押物初始抵押率分布 |
4.2.3 重组后资产回收预测 |
4.3 信用增级措施分析 |
4.3.1 信用增级的目的 |
4.3.2 内部信用增级 |
4.3.3 外部信用增级 |
4.4 资产现金流分析 |
4.4.1 流动性支持触发事件 |
4.4.2 现金流分配机制 |
4.4.3 对比同行业RMBS产品的特点 |
4.5 风险隔离分析 |
4.5.1 特殊目的信托的设置 |
4.5.2 债务抵消风险 |
4.5.3 混同风险及再投资风险 |
4.6 建鑫第二期交易结构设计的优缺点 |
4.6.1 交易结构设计的优点 |
4.6.2 交易结构设计的缺点 |
5、建鑫二期交易结构设计引发的启示 |
5.1 外部增信的制度化建设 |
5.2 明确SPV法律地位 |
5.3 扩大基础资产筛选范围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难点及对策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CreditMetrics模型在我国MBS信用风险度量中的应用研究[D]. 王旭东. 长春大学, 2021
- [2]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比较研究 ——基于产品适用性、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对比[D]. 孙汉康. 河北大学, 2020(02)
- [3]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提前偿还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 孙千惠.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 [4]招商蛇口长租公寓资产证券化融资应用研究[D]. 赖剑平.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2)
- [5]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风险研究[D]. 李天翊. 天津财经大学, 2019(07)
- [6]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不良资产处置及案例分析[D]. 杨洋.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4)
- [7]商业银行个人住房不良资产证券化多元回归定价方法研究[D]. 张雪. 浙江大学, 2019(01)
- [8]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路径研究[D]. 李涛.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1)
- [9]丰田汽车金融公司资产证券化研究 ——以“丰耀2017二期”为例[D]. 刘礼奎. 石河子大学, 2019(01)
- [10]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资产证券化交易结构研究 ——以建鑫二期为例[D]. 胡远东. 西南政法大学, 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