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

登革热

一、登革热(Dengue Fever)(论文文献综述)

吴鹏,江勇,郑文江,赖艳妮,黄秀芳,庄轰发,詹少锋,刘小虹[1](2022)在《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登革热的分子机制》文中认为【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登革热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文献报道的热毒宁注射液活性成分,并通过瑞士靶点预测(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上述成分的作用靶点;通过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人类孟德尔遗传在线数据库(OMIM)、治疗靶点数据库(TTD)、比较毒理学数据库(CTD)收集登革热的主要靶点;取药物-疾病交集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关键靶点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根据关键靶点网络节点度值筛选出关键药效成分;将交集靶点上传至Metascape平台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结合文献调研及关键靶点筛选出关键通路。【结果】热毒宁注射液共有31个活性成分作用于154个登革热靶点,依据节点度值筛选出29个关键靶点,并由此筛选出8个关键活性成分;GO和KEGG富集分析分别得到1 501个、142个条目,筛选出5条关键通路。【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登革热可能通过作用GAPDH、AKT1、TNF、MAPK、CASP-3等关键靶点,调节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核因子kappaB(NF-κB)信号通路、白细胞跨内皮迁移、黏附连接和线粒体自噬等关键信号通路,发挥抗病毒、抗炎、调节免疫、调节凝血和纤溶、调节能量代谢、调节脂质代谢等作用。

李东晓,马红霞,李懿,杜燕华,王海峰,潘静静,叶莹,黄学勇[2](2021)在《2019年河南省北部地区登革热本地暴发疫情的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引起濮阳市2019年登革热本地暴发疫情的分子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进行分析, 为河南省登革热防控举措提供数据支撑。方法收集所有疑似登革热病例的血液标本, 检测登革病毒抗原、抗体及核酸, 病毒核酸扩增E基因序列, 测序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此次疫情共报告登革热本地病例61例, 无死亡病例。登革病毒NS1抗原阳性44例, 占比72.13%;登革病毒特异性IgM阳性38例, 占比62.30%;登革病毒特异性IgG阳性16例, 占比26.23%;登革核酸检测阳性34例, 占比54.10%。分离得到登革病毒株10株, 全部为登革病毒1型。通过E基因序列分析, 与2019年柬埔寨输入河南驻马店的Henan201903株同属于一个分支, 同源性最高。结论河南省本次疫情由登革病毒1型引起, 输入来源与柬埔寨、新加坡、缅甸等东南亚国家相关, 因此要加强东南亚归国人员入境监测工作。

颜钰,李传玺,刘起勇,马伟[3](2021)在《浙江省2015~2020年热带气旋对白纹伊蚊密度和登革热发病率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索浙江省热带气旋与白纹伊蚊密度和人群登革热发病率的关联性。方法收集浙江省2015~2020年4~11月每日热带气旋数据、登革热发病数据和气象数据及每半月媒介伊蚊监测数据。利用广义相加模型分析热带气旋对白纹伊蚊密度和登革热发病的影响及滞后效应,其中热带气旋对登革热发病的影响进行年龄亚组分析。结果热带气旋可增加浙江省登革热发病风险,在滞后0、2 d时达到峰值,居民发病风险增加0.37倍(RR=1.37, 95%CI:1.06~1.78;RR=1.37, 95%CI:1.09~1.72)。不同年龄人群受到的影响不同,在滞后3、7 d时,45岁以上人群发病风险分别增加0.51倍(RR=1.51,95%CI:1.08~2.13)和0.58倍(RR=1.58,95%CI:1.16~2.16);在滞后5 d时,60岁以上人群发病风险达到最大(RR=1.64, 95%CI:1.12~2.40)。纳入布雷图指数的广义相加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热带气旋对登革热发病的影响在浙江省受到热带气旋影响的半月内最大,且45岁以下和60岁以上人群发病风险较高。在受到热带气旋影响的半月内布雷图指数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热带气旋不同累计影响天数的组间布雷图指数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热带气旋能增加人群登革热发病风险,60岁以上和45岁以下人群为高危人群,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脆弱人群的保护,降低登革热发病风险。热带气旋期间蚊媒密度上升,应及时开展蚊媒消杀工作,降低区域内蚊媒密度。

李传玺,刘起勇,马伟[4](2021)在《广州市极端降水事件对不同特征人群登革热发病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极端降水事件对广州市不同特征人群登革热发病的影响,识别脆弱人群。方法收集2015~2019年6~9月广州市气象资料和登革热病例监测资料。采用广义相加模型评估极端降水事件对登革热发病的滞后效应,然后进行亚组分析探究极端降水事件对不同性别、年龄段(<18岁、18~59岁、≥60岁)人群登革热发病的效应差异。结果研究期间广州市共报告登革热病例7 228例,周发病中位数22例。极端降水事件在滞后4周时可增加全人群登革热发病风险(RR=1.30,95%CI:1.10~1.54)。脆弱人群是男性(RR=1.52,95%CI:1.24~1.87, lag 4)和≥60岁人群(RR=1.99,95%CI:1.51~2.63, lag 2)。结论极端降水事件可增加登革热的发病风险,该效应存在一定的滞后期,男性和老年人是脆弱人群。应加强极端降水事件后的登革热监测和预警,制定相应卫生政策应对极端降水事件发生后登革热的潜在流行风险。

文艳苹,汪皓秋,于新芬,张国忠,周银燕,钱昕[5](2021)在《杭州市2019年登革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2019年杭州市登革病毒分子特征和可能的传播来源。方法收集登革热患者血清样本,分析登革热流行特征。分别采用ELISA和RT-PCR方法检测登革热抗体、登革病毒核酸及其型别,再对核酸阳性样本进行E基因扩增、序列测定和进化分析。结果 2019年杭州共检测登革热病例212例(输入性病例158例,本地病例54例),其中65例IgM抗体检测阳性,178例DENV通用型核酸检测阳性。输入性病例中4种血清型登革病毒均有检出,以DENV-1为主(占51.9%)。本地病例多由DENV-1基因I型(6/54)、IV型(26/54)和DENV-2 Cosmopolitan基因型(2/54)病毒引起,E基因序列分别与2019年广州和南昌流行株、2015年菲律宾株和2018年泰国株同源性较高。其中DENV-1基因IV型本地流行病毒的E基因序列高度同源,序列相似性高达99.9%~100%,推测为多起输入性病例引起的本地传播。结论受东南亚登革热疫情影响,杭州2019年登革热病例数量增幅明显,呈型别多样化、本地病例溯源复杂的特点,需进一步加强DENV分子特征研究。

蒋力云,刘远,苏文哲,罗雷,曹毅敏,狄飚,吴新伟,张周斌[6](2021)在《广州市2010―2019年4型登革热病例流行特征及其病毒E基因》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2010―2019年广州市4型登革热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和4型登革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 2010―2019年,收集广州市登革热病例相关资料及血清标本,使用RT-PCR法检测血清标本并分型,对4型登革热病例标本进行登革病毒包膜(envelope, E)蛋白基因序列测定,并进行进化树构建及基因重组分析。结果 2010―2019年,广州市共报告43 174例登革热病例,其中23例为4型登革热病例。4型登革热病例仅分布在5个区,曾在2010年出现本地流行。广州市的4型登革热输入病例主要来自东南亚国家,病毒E基因序列与东南亚国家的序列有较高相似性,病毒基因型归属于印度尼西亚基因型和东南亚基因型,未检测到基因重组。结论应加强对广州市4型登革热病例流行状况和输入病例的监测和关注,并进一步加强对东南亚回国人员登革热常识和个人防护的健康宣传。某些区需要预防出现4型登革病毒的扩散和蔓延。登革病毒基因型转换并未引起登革热在广州市流行强度的变化,有待进一步的观察和研究其是否会发生重组。

罗兴,刘艳春,贾永朝[7](2021)在《四川省广元市2018-2020年登革热媒介伊蚊生态学特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四川省广元市登革热媒介种类及分布,分析伊蚊属幼蚊和成蚊密度的季节性变化规律,为登革热防制提供建议。方法 2018-2020年5-10月中旬,选择广元市利州区为监测点,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指南》,开展现场监测工作,严格按照定时、定点、定人的调查方法,采用布雷图指数(BI)法监测伊蚊幼蚊,双层叠帐法监测伊蚊成蚊,使用WPS 2020软件对监测结果进行汇总整理,运用SPSS 16.0软件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统计分析。BI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容器指数(CI)和房屋指数(HI)平均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2018-2020年广元市仅监测到白纹伊蚊。伊蚊幼蚊的平均BI值为25.62,平均CI值为17.91%,平均HI值为14.59%;白纹伊蚊成蚊的平均帐诱指数为0.87只/(顶·h)。每年7、8月为白纹伊蚊幼蚊密度高峰期,成蚊的密度高峰为7月。城市居民区的蚊密度均高于农村(均P<0.001)。不同容器类型中,其他水体的CI值最高,为30.30%;其次为废旧轮胎(28.24%);然后是闲置容器(18.79%)、盆景(16.50%)、明渠(13.68%)、贮水池(12.99%)等;绿化带和竹头石穴监测到积水,但均为阴性。结论广元市存在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且密度较高,一旦发生登革热病例,存在登革热本地流行的风险。应加强登革热病例的监测预警和蚊虫孳生地环境整治,降低登革热媒介伊蚊密度,以防止登革热疫情暴发流行。

唐娜,董洋洋,马建,陈芝君,戴罗桓,阳益德,贺权源,周军华[8](2021)在《气象因素与登革热发病相关关系的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的评估气象因素与登革热发病的相关关系,为制定当地登革热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关键词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查找2021年3月1日前发表的气象因素与登革热发病相关关系文献,并采用文献编辑软件EndNote X6汇总、剔重,按照事先规定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对入选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随后采用R语言(R 4.0.2)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出1 780篇相关文献,最终纳入11篇,涉及17个地区;滞后的气象因素与登革热发病具有一定的关系,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和降水量均与登革热发病呈正相关,rs值(95%置信区间)分别为0.34(0.25~0.43)、0.30(0.09~0.50)、0.37(0.30~0.43)、0.24(0.08~0.39)和0.38(0.31~0.44)。结论气象因素与登革热发病有着一定的相关关系,且滞后的气象因素在登革热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建议当地相关部门加强气象因子与登革热病例监测。

魏春,郭小连,杨锐,唐烨榕,岳玉娟,刘小波,刘起勇[9](2021)在《云南省2013-2020年登革热流行及聚集特征分析》文中提出目的了解云南省登革热流行及聚集特征,为今后针对性防控措施的制定和完善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云南省2013-2020年报告的登革热病例数据,利用ArcMap 10.7软件绘制分布地图、SaTScan v9.3软件进行空间扫描分析。结果 2013-2020年,云南省106个县(区)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14 031例,其中本地病例11 505例、境外输入病例2 507例、省外输入病例19例;疫情呈"锯齿状"升高态势。总体疫情扫描探测出2个一级聚类区和2个二级聚类区(均P<0.05),一级聚类区为景洪市[对数似然比(LLR)=22 647.97]和瑞丽市(LLR=10 125.08),二级聚类区为勐腊县(LLR=1 167.76)和耿马县(LLR=1 061.22)。2013、2015、2017和2019年均扫描探测出一级聚类区。本地病例出现在边境10个县,境外输入病例主要来源于东南亚和非洲国家,缅甸、柬埔寨和老挝是主要来源国。上半年以输入病例为主、下半年以本地病例为主,7月开始上升,8-10月达高峰期,11月开始下降。发病数男女性别比为1∶0.88,15~60岁年龄组占79.78%,发病前5位人群构成分别为商业服务人员(20.95%)、农民(20.52%)、家务及待业人员(11.17%)、离退人员(8.97%)和学生(7.31%)。结论云南省登革热疫情形势严峻,亟待做好输入病例管控、媒介伊蚊监测及控制工作,为登革热可持续控制提供保障。

赵令斋,洪文昕,邱爽,王建,谭行华,张复春[10](2021)在《细胞因子作为重症登革热预警指征及其在发病中的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普通登革热(DF)和重症登革热(SD)患者病程中不同时间点的细胞因子水平进行差异比较, 筛选能作为SD早期预警指征的细胞因子, 探讨免疫应答强度与SD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Luminex技术检测2014年6—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住院的120例登革热确诊患者(77例DF和43例SD患者)在急性期、退热期和恢复期的血浆中19种细胞因子和细胞黏附分子的水平, 操作步骤按照试剂盒说明书严格进行;在前期实验的基础上选定的19种细胞因子包括:TNF-α、IL-6、IL-8、IL-10、IL-15、IL-17A、IFN-α2、IP-10、MCP-1、RANTES、GRO-α、PDGF-AA、PDGF-AB/BB、MIF、VEGF、sVCAM-1、sICAM-1、sFas及sFasL。应用荧光PCR法检测病毒载量并与细胞因子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TNF-α、IL-6、IL-8、IL-10、IL-15、IFN-α2、IP-10、MCP-1和sVCAM-1水平在登革热患者中升高, 而RANTES、GRO-α和PDGF水平降低;IL-17A、MIF、VEGF、sICAM-1、sFas及sFasL水平无变化。TNF-α、IL-6、IFN-α2、IP-10和sVCAM-1水平在发病早期(第2~5天)的SD患者中显着高于DF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发病第6~10天, TNF-α、IL-6、IL-8、IL-10、IL-15、PDGF、RANTES、IFN-α2、IP-10和sVCAM-1水平在DF和SD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病毒载量与IL-15水平呈中等程度相关, 与其他细胞因子水平仅弱相关或无相关。结论 TNF-α、IL-6、IFN-α2、IP-10和sVCAM-1可作为SD早期预警指征;多种细胞因子水平改变与SD发病相关。

二、登革热(Dengue Fever)(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登革热(Dengue Fever)(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登革热的分子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药效成分及作用靶点的收集
    1.2 登革热相关靶点收集
    1.3 关键靶点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构建
    1.4 药效成分-交集靶点网络构建及关键药效成分筛选
    1.5 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
2 结果
    2.1 热毒宁注射液药效成分
    2.2 药物靶点和疾病靶点收集
    2.3 关键靶点PPI网络构建
    2.4 药效成分-交集靶点网络构建及关键药效成分筛选
    2.5 GO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分析
3 讨论

(3)浙江省2015~2020年热带气旋对白纹伊蚊密度和登革热发病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1.1 登革热发病数据
        1.1.2 蚊媒数据
        1.1.3 热带气旋和气象数据
    1.2 方法
        1.2.1 相关性分析
        1.2.2 热带气旋对登革热发病影响的GAM模型
        1.2.3 热带气旋对白纹伊蚊密度的影响
        1.2.4 分层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一般特征
    2.2 热带气旋、登革热发病数与各气象因素间相关性分析
    2.3 热带气旋对登革热发病的影响
    2.4 热带气旋对白纹伊蚊密度的影响
3 讨 论

(4)广州市极端降水事件对不同特征人群登革热发病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登革热病例资料
    1.2 气象资料
    1.3 极端降水事件定义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描述性分析
    2.2 极端降水事件对登革热发病的影响
    2.3 极端降水事件对不同特征人群登革热发病的影响
    2.4 敏感性分析
3 讨 论

(5)杭州市2019年登革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与病例资料
    1.2 实验室诊断
    1.3 E基因扩增及序列测定
    1.4 序列分析
2 结 果
    2.1 登革热流行情况
    2.2 DENV-1的E基因核苷酸序列分析
    2.3 DENV-2的E基因核苷酸序列分析
    2.4 DENV-3、DENV-4的E基因核苷酸序列分析
3 讨 论

(6)广州市2010―2019年4型登革热病例流行特征及其病毒E基因(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及标本来源
    1.2 RT-PCR法检测登革热病例血清标本
    1.3 病毒E基因测序
    1.4 病毒E基因进化树构建及基因重组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2 4型登革病毒E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比较
    2.3 4型登革病毒E基因序列进化树及基因重组分析
3 讨论

(7)四川省广元市2018-2020年登革热媒介伊蚊生态学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1.2 监测方法
        1.2.1 幼蚊监测
        1.2.2 成蚊监测
    1.3 监测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2 幼蚊监测
        2.2.1 不同月份比较
        2.2.2 城市和农村的蚊密度
        2.2.3 不同容器的蚊密度
    2.3 成蚊监测
        2.3.1 不同月份监测结果
        2.3.2 不同生境监测结果
3 讨论

(8)气象因素与登革热发病相关关系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文献筛选
    1.3 资料提取与质量评价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2.2 气象因素与登革热发病相关关系
        2.2.1 气温
        2.2.2 平均相对湿度和降水量
    2.3 亚组分析
        2.3.1 按时间单位分组
        2.3.2 按气候带分组
        2.3.3 按经济条件分组
    2.4 敏感性分析与发表偏倚
    2.5 Meta回归
3 讨论

(9)云南省2013-2020年登革热流行及聚集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方法
        1.2.1 监测方法
        1.2.2 流行病学分析和空间数据可视化
        1.2.3 空间聚集性分析
2 结果
    2.1 疫情流行病学特征
        2.1.1 疫情概况
        2.1.2 各类病例分布
        2.1.3 时间分布
        2.1.4 人群分布
    2.2 2020年疫情分析
        2.2.1 疫情总体态势
        2.2.2 瑞丽市疫情与媒介伊蚊
3 讨论

四、登革热(Dengue Fever)(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登革热的分子机制[J]. 吴鹏,江勇,郑文江,赖艳妮,黄秀芳,庄轰发,詹少锋,刘小虹.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
  • [2]2019年河南省北部地区登革热本地暴发疫情的分析[J]. 李东晓,马红霞,李懿,杜燕华,王海峰,潘静静,叶莹,黄学勇.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2021(12)
  • [3]浙江省2015~2020年热带气旋对白纹伊蚊密度和登革热发病率的影响[J]. 颜钰,李传玺,刘起勇,马伟.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 [4]广州市极端降水事件对不同特征人群登革热发病的影响[J]. 李传玺,刘起勇,马伟.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 [5]杭州市2019年登革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J]. 文艳苹,汪皓秋,于新芬,张国忠,周银燕,钱昕.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21(12)
  • [6]广州市2010―2019年4型登革热病例流行特征及其病毒E基因[J]. 蒋力云,刘远,苏文哲,罗雷,曹毅敏,狄飚,吴新伟,张周斌.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21(11)
  • [7]四川省广元市2018-2020年登革热媒介伊蚊生态学特征分析[J]. 罗兴,刘艳春,贾永朝.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21(06)
  • [8]气象因素与登革热发病相关关系的Meta分析[J]. 唐娜,董洋洋,马建,陈芝君,戴罗桓,阳益德,贺权源,周军华.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21
  • [9]云南省2013-2020年登革热流行及聚集特征分析[J]. 魏春,郭小连,杨锐,唐烨榕,岳玉娟,刘小波,刘起勇.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21
  • [10]细胞因子作为重症登革热预警指征及其在发病中的作用研究[J]. 赵令斋,洪文昕,邱爽,王建,谭行华,张复春.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2021(10)

标签:;  ;  ;  

登革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