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校科技论文被《SCI》收录和引证情况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刘萍,周澜,麻琳[1](2016)在《近五年原ISTP论文、SCI论文收录情况统计与分析——以哈尔滨理工大学为研究对象》文中提出以科学引文索引(SCI)的数据来源和原ISTP(更名为CPCI-S)的数据来源为依据,对哈尔滨理工大学(ISTP的数据是2009—2013年)近五年收录的科技论文,从论文数量、引用次数、学科分类、期刊影响因子、来源出版物等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并给出了数据分析后的结论以及今后工作上的一些建议,同时对科研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些思考。
李万会,张晶,李艺,王善平[2](2014)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SCI引用情况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检索和统计《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历年来被SCI引用情况,分析和讨论不同时期和各学科被SCI引用频次.结果表明:在进入21世纪以后,学报的SCI引用显着增长;河口海岸学领域的专刊论文,有较高的被引频次;在高被引作者和高被引论文中,按学科所占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数学、生命科学、河口海岸学、地理和环境科学等.在全部的SCI引用中,数学、生命科学和河口海岸学所占比例高达90%,这反映了我校学科传统优势;但近5年来,环境科学的比例有显着提高.最后,此基础上总结出学报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本文的研究是利用SCI统计数据来评价非SCI来源期刊,并指导其发展的一个有益尝试.
董晓劼[3](2012)在《SCI论文评价对中国高校科技发展影响 ——以山西医科大学为例》文中指出科技水平体现了国家综合国力的高低,而科技论文则是科研成果的重要表现,科技论文的发表直接体现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科研人员的学术能力。科技论文发表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高低,是一把衡量国家和地区、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和科研工作者的科研能力与水平的标尺。在现代社会,高校的科学技术研究水平对于一个国家科技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自1987年我国使用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对我国高校学术研究进行排名以来,SCI越来越受到科研工作者和学术管理部门的重视,SCI评价体系对我国高校的科学研究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从引入SCI这一评价体系的30多年来,我国的SCI论文数量已从1987年3400多篇增加至2010年的146000多篇,其所收录的我国内地的科技期刊从较早的5种增加至80多种,收录量从没有排名到现在的世界排名第二,位居于美国之后。近年来这一评价标准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SCI影响因子成为了评价科技论文的工具之一,在某些地方甚至是唯一工具,SCI的学术评价功能被人为放大。正因为如此,对SCI这一评价标准的使用也越来越多的成为了学者的争论焦点。为了分析SCI论文评价和使用对我国高等学校学术研究的影响,文章选取山西医科大学为案例,通过检索2001-2010年SCI收录的山西医科大学科技论文,并对检索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合该校的学术研究水平的变化,提出了SCI在我国科技论文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正确使用SCI提出了一些建议。文章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收集整理山西医科大学SCI论文评价和使用的本土化过程,深入分析SCI在我国高校中的利用现状。提示我们正确对待SCI这一评价工具,SCI论文本身不应是高校追求的目标,它只是高校在不断提高自身科技实力的过程中审视自己、评价自己发展水平的一个指标,这样有利于规范我国高校教师及科研工作者的学术道德、提高科技论文的质量,为高校的科学研究、科技奖励、学术管理提供参考,使高校教师及科研工作者更为客观地认识自身学术水平和影响,能更好地为高校的学术管理部门的科研评价工作、制定科技政策提供依据,从而更好地保障科学研究有效积极的开展,促进我国高校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和进步。
马巧焕,刘冬丽,褚洪[4](2011)在《北京科技大学近10年被SCI收录及引用科技论文统计分析》文中指出以美国ISI公司的Web of science网络数据库收录北京科技大学论文数据为依据,对其近10年来的科技论文被SCI收录及引用情况按年度和学科分布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与被SCI收录论文前10名的国内高校进行了比较,以期反映北京科技大学学科建设的趋势,并对北京科技大学的教学、科研以及学术活动起到推动作用。
彭晓东,张洁,魏群义[5](2010)在《采用SCI-E对重点高校学术研究的统计分析——以重庆大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以Thomson Reuters公司的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EXPANDED)数据库为依据,从论文数量、来源期刊、学科分布、着者机构、被引频次及其影响因子等方面对重庆大学2007年被SCI-E收录的493篇论文进行统计和分析,以更清楚地了解和认识到重庆大学SCI-E论文收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有待改进和努力的方向,从而对调动广大师生撰写高质量学术论文的积极性和重庆大学的教学、科研以及学术活动起到推进作用。
王婷,杨守文,朱晓群[6](2009)在《管窥北京化工大学的科研发展——1984~2008年间科技论文SCI收录状况统计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为了客观反映北京化工大学科研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从该校科技论文SCI收录状况的角度出发,对19842008年间该校论文收录总量及逐年变化量、影响因子及引用情况、学科分布态势、刊源分布状况和学术团队活跃程度等多方面进行了统计与分析,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该校在科研领域的进步,同时也客观反映出该校与国内部分高校的差距,以期为学校管理层在制定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中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匡登辉,王娟萍[7](2009)在《从2007年SCI收录南开大学论文看学科发展》文中指出本文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分析讨论了2007年第一作者署名单位为南开大学的科技论文被国际权威检索系统SCI收录情况及相关学科的发展现状,与前些年学校论文、与2007年国内一些大学论文被SCI收录情况进行比较,以便清楚地了解和认识到南开大学在国内主要高校中SCI论文收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调动广大师生撰写高质量学术论文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南开大学在国内外的学术影响力。
邱嘉怡[8](2008)在《2000—2006年SCI收录和引用中山大学论文情况分析》文中认为根据文献计量学原理,以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扩展版(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收录中山大学论文数据为依据,对中山大学2000—2006年的科技论文被SCI收录情况按年度和学科分布等进行统计分析。
王慧兰,李云庆,代俊秋[9](2007)在《河北工业大学被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的统计分析》文中认为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河北工业大学2001年至2004年被美国三大英文检索系统收录的科技论文,按第一作者的职称、年龄、学位及性别等情况逐一列表进行了统计。经过分析,取得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河北工业大学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科学研究水平呈稳步上升的趋势,也为评估该校科技实力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单文戈[10](2007)在《期刊影响因子与论文被引频次的关系研究 ——以某科研院所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科技论文评价是科技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许多单位在进行科研绩效考核时,主要根据期刊影响因子评价论文,但实际上,用期刊影响因子评价论文时会出现高估或低估等现象,使对论文评估失真。为了探求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本文从期刊影响因子与论文被引频次这两个最重要的文献计量指标入手,分析了期刊影响因子、论文被引频次以及二者间的关系。首先探究了期刊影响因子的产生、概念及计算方法,归纳了引文动机、引文习惯、期刊编辑加工、统计年限、统计源刊库、学科性质、期刊性质等多种影响“影响因子”的因素,比较了国内外许多学者关于影响因子的修正方法。通过论文之间相互引证构成引文网络,展望了引文分析尤其是同被引分析在科技评估领域内的应用前景。接着以某科研院所为实例,研究了期刊影响因子与论文被引频次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期刊影响因子主要是对论文形式价值的反映,论文被引频次主要是对论文学术价值的反映,论文的学术价值由其内容决定。在宏观层面上,期刊影响因子与论文被引频次的论文评价结果一致,即用期刊影响因子替代对论文本身的评价相对合理,但在微观层面上,二者的论文评价结果不完全一致。总体看来,期刊影响因子与论文被引频次在科技论文评价中的作用呈互补关系。最后分析了当前论文评价导向,认为其实质注重的是论文的形式价值,并以某科研院所为例说明了当前论文评价导向的不完善性。提出了对论文评价的建议:即将影响因子作为论文评价指标的有效性定为2年;论文发表2年后的评价应以被引频次为主要指标;全面评价论文要综合运用期刊影响因子与论文被引频次这两个指标,既根据论文发表期刊的质量,也关注论文的被引频次和被引期刊,得出定量的评估结果,做为同行评议等定性论文评价方法的有力补充。
二、我校科技论文被《SCI》收录和引证情况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校科技论文被《SCI》收录和引证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近五年原ISTP论文、SCI论文收录情况统计与分析——以哈尔滨理工大学为研究对象(论文提纲范文)
1 背景介绍 |
1. 1 SCI和ISTP |
1. 2 哈尔滨理工大学简介 |
2 研究方法 |
2. 1 数据来源 |
2. 2 分析方法 |
2. 3 分析工具 |
3 结果与分析 |
3. 1 发文数量 |
3. 2 发表作者、学院 |
3. 3 学科分类 |
3. 4 收录及引用数量 |
3. 5 来源出版物 |
4 结论 |
5 建议 |
(2)《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SCI引用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检索和统计方法 |
2 分析与讨论 |
2.1 学报历年来被SCI引用频次分布 |
2.2 学报在不同年份发表的论文被SCI引用频次分布 |
2.3 学报被SCI引用的高被引作者和高被引论文分布情况 |
2.4 学报发表的各学科论文被SCI引用情况 |
3结论 |
(3)SCI论文评价对中国高校科技发展影响 ——以山西医科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
二、文献综述 |
三、本文创新之处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一章 SCI的发展及其在科技评价中的应用 |
1.1 SCI是世界上最新的科技信息源 |
1.1.1 SCI的创立与发展 |
1.1.2 SCI的特征 |
1.2 SCI与科技论文的评估与局限性 |
1.2.1 SCI检索方式和评价指标 |
1.2.2 SCI作为索引工具存在的局限性 |
1.3 SCI索引工具在国外的应用 |
1.3.1 SCI在美国的应用 |
1.3.2 SCI在英国的应用 |
1.3.3 SCI在加拿大的应用 |
1.3.4 SCI在其他欧洲国家的应用 |
1.3.5 SCI在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应用 |
1.4 SCI索引工具在我国的应用 |
第二章 山西医科大学以SCI论文作为科研评价的背景 |
2.1 相关数据来源 |
2.2 SCI论文的检索结果统计和增长情况 |
2.3 与国内外一流大学的距离 |
2.3.1 清华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SCI论文统计结果和增长情况 |
2.3.2 SCI收录论文数量曲线拟合 |
2.4 论文引用情况分析 |
2.5 SCI论文的学科分布情况 |
第三章 SCI索引工具对山西医科大学的影响 |
3.1 SCI索引工具的积极影响 |
3.1.1 有利于调动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
3.1.2 促进科技项目的质量和水平 |
3.1.3 增加国际论文数量,促进山西医科大学科技成果的交流 |
3.2 SCI索引工具的消极影响 |
3.2.1 一味追求SCI收录论文的数量,容易急功近利 |
3.2.2 由于SCI论文的不当评价导致学科发展不平衡 |
3.2.3 由于SCI的不当评价和使用而导致的学术不端 |
第四章 正确对待SCI对我国高校科技发展的借鉴 |
4.1 SCI索引工具在我国高校科技评价中的现状 |
4.1.1 SCI收录中国论文统计情况 |
4.1.2 中国SCI论文的被引用情况 |
4.2 慎重应用SCI索引工具进行我国高校的科学评价 |
4.3 完善我国高校科技评价体系 |
4.3.1 理性地对待SCI索引工具 |
4.3.2 在SCI索引工具中加入h指数之一新方法 |
4.3.3 基于SCI索引工具建立综合的科研评价体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4)北京科技大学近10年被SCI收录及引用科技论文统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数据来源及年度收录分析 |
2 学科专业分析 |
3 论文被引用次数统计分析 |
4 结论 |
(5)采用SCI-E对重点高校学术研究的统计分析——以重庆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论文数量、类型及语种 |
2 学科分布 |
3 来源出版物、载文量及期刊影响因子 |
4 论文的被引次数及h指数 |
5 国内外合作 |
6 通讯作者/第一作者的学院分布 |
7 分析与讨论 |
(6)管窥北京化工大学的科研发展——1984~2008年间科技论文SCI收录状况统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数据来源 |
二、统计结果与分析 |
一、论文数量和增长趋势 |
二、学科分布 |
三、影响因子 |
四、载文期刊 |
五、论文作者 |
六、被引次数 |
七、合作情况 |
三、结语 |
(7)从2007年SCI收录南开大学论文看学科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SCI收录南开大学论文数量统计 |
2 SCI收录南开大学论文期刊的影响因子分析 |
3 SCI刊载南开大学论文期刊分布 |
4 SCI收录不同学科论文比较 |
5 SCI论文作者统计 |
6 化学学科与h指数 |
7 分析、讨论与建议 |
(9)河北工业大学被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的统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三大检索系统简介 |
(一) SCI —Science Citation Index |
(二) EI—Engineering Index |
(三) ISTP—Index of Science & Technology Proceedings |
二、我校教师科技论文被三大检索系统收录情况分析 |
(一) 2001年至2004年科技论文被收录情况 |
(二) 科技论文作者的职称分布情况 |
(三) 科技论文作者的年龄分布情况 |
(四) 科技论文作者的学位分布情况 |
(五) 科技论文作者的性别分布情况 |
三、总体情况分析及应采取的对策 |
(一) 加大向上述三大检索系统的源期刊投稿是关键 |
(二) 注重投稿论文英文摘要的撰写 |
(三) 鼓励作者多参加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会议 |
(10)期刊影响因子与论文被引频次的关系研究 ——以某科研院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论文评价是科技管理的重要环节 |
1.2 评价指标大多采用期刊影响因子 |
1.3 期刊影响因子作为论文评价指标有失真现象 |
1.3.1 论文水平与期刊影响因子数值并不等同 |
1.3.2 期刊影响因子不能反映本期刊论文间的水平差异 |
1.3.3 同一期刊被不同数据库收录,影响因子值不同 |
1.4 期刊影响因子、论文被引频次及二者关系需要实证研究 |
2 科技论文定性与定量评价特点 |
2.1 论文定性评价需要定量数据支持 |
2.2 论文定量评价客观易行 |
2.3 文献计量适用于论文价值的定量分析 |
2.3.1 论文数量 |
2.3.2 期刊影响因子 |
2.3.3 论文被引频次 |
3 期刊影响因子及其修正 |
3.1 期刊影响因子的产生 |
3.2 期刊影响因子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
3.3 期刊影响因子的影响因素 |
3.3.1 引文方面 |
3.3.2 期刊编辑加工的影响 |
3.3.3 统计年限 |
3.3.4 统计源刊库选择 |
3.3.5 学科性质 |
3.3.6 期刊性质 |
3.4 期刊影响因子的修正方法 |
4 论文被引与引文分析 |
4.1 引文分析的概念 |
4.2 引文网络的三种联系方式 |
4.2.1 时间序列网络 |
4.2.2 共被引网络 |
4.2.3 共引用祸合网络 |
4.3 共被引网络分析在科技评估领域中的应用 |
4.3.1 共被引分析可反映某单位科研人员工作的相关性 |
4.3.2 共被引分析是学科评估的重要手段 |
4.4 引文分析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前景 |
4.4.1 研究科学史及科学结构 |
4.4.2 提供跨学科科研新思路 |
4.4.3 预测科学技术发展态势 |
4.5 引文分析的可视化 |
5 案例分析—某院论文产出与影响分析 |
5.1 统计源的选取原则及统计方法 |
5.2 论文发表数量的统计 |
5.2.1 某科研院所被SCI收录论文的年度统计 |
5.2.2 与我国SCI论文年度分布相比较 |
5.2.3 某科研院所被CNKI期刊库收录论文的年度统计 |
5.2.4 某科研院所论文发表数量年度分布规律分析 |
5.3 某科研院所论文在国内外期刊的分布与统计 |
5.3.1 某科研院所SCI论文在国内外期刊的分布 |
5.3.2 刊载某科研院所被SCI收录论文期刊影响因子统计 |
5.3.3 某科研院所发表SCI论文最多的期刊统计 |
5.3.4 某科研院所发表SCI论文的高影响因子期刊统计 |
5.3.5 某科研院所被SCI收录论文期刊统计分析 |
5.3.6 发表某科研院所国内论文最多的期刊统计与分析 |
5.4 论文被引频次的统计 |
5.4.1 某科研院所SCI论文被引用数量及所占比例 |
5.4.2 某科研院所SCI论文被引频次及篇数统计 |
5.4.3 某科研院所SCI论文篇均被引频次统计 |
5.4.4 某科研院所国内论文的被引用数量及被引频次统计 |
5.4.5 论文被引频次统计结果分析 |
5.5 某科研院所论文引证论文的发表期刊统计 |
5.5.1 某科研院所SCI论文被引频次在中外刊的分布 |
5.5.2 发表某科研院所引证论文最多的期刊分布 |
5.5.3 刊载某科研院所论文引证论文期刊分析 |
6 期刊影响因子与论文被引频次的关系研究 |
6.1 宏观层面上二者论文评价结果一致 |
6.1.1 某科研院所发表在低影响因子刊物上论文被引频次统计 |
6.1.2 某科研院所被引用论文在不同影响因子区间篇均被引频次分析 |
6.2 微观层面上二者论文评价结果不完全一致 |
6.3 论文评价中期刊影响因子与论文被引频次呈互补关系 |
6.3.1 论文的学术价值 |
6.3.2 论文的形式价值 |
6.3.3 期刊影响因子是论文形式价值的反映 |
6.3.4 论文的学术价值决定论文的真实价值 |
6.3.5 论文被引频次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论文的学术价值 |
6.3.6 论文被引频次评价论文学术价值的局限性 |
7 对论文评价的探讨与建议 |
7.1 当前论文评价注重论文的形式价值 |
7.2 当前论文评价导向不够科学 |
7.2.1 某科研院所被SCI收录论文有半数发表在中国期刊上 |
7.2.2 某科研院所被SCI收录论文近半数未被引用 |
7.2.3 5年跨度影响因子值高于2年影响因子平均值 |
7.3 对改进论文定量评价方法的建议 |
7.3.1 将影响因子的有效性定为2年 |
7.3.2 论文发表2年后应以被引频次为主要评价指标 |
7.3.3 全面评价需要综合运用期刊影响因子与论文被引频次 |
7.3.4 论文定量评价也要注意其适应性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致谢 |
四、我校科技论文被《SCI》收录和引证情况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近五年原ISTP论文、SCI论文收录情况统计与分析——以哈尔滨理工大学为研究对象[J]. 刘萍,周澜,麻琳. 图书馆界, 2016(02)
- [2]《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SCI引用情况分析[J]. 李万会,张晶,李艺,王善平.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3)
- [3]SCI论文评价对中国高校科技发展影响 ——以山西医科大学为例[D]. 董晓劼. 山西大学, 2012(10)
- [4]北京科技大学近10年被SCI收录及引用科技论文统计分析[J]. 马巧焕,刘冬丽,褚洪.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1(24)
- [5]采用SCI-E对重点高校学术研究的统计分析——以重庆大学为例[J]. 彭晓东,张洁,魏群义. 科技管理研究, 2010(06)
- [6]管窥北京化工大学的科研发展——1984~2008年间科技论文SCI收录状况统计分析[J]. 王婷,杨守文,朱晓群.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 [7]从2007年SCI收录南开大学论文看学科发展[J]. 匡登辉,王娟萍.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9(05)
- [8]2000—2006年SCI收录和引用中山大学论文情况分析[J]. 邱嘉怡.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03)
- [9]河北工业大学被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的统计分析[J]. 王慧兰,李云庆,代俊秋. 河北科技图苑, 2007(05)
- [10]期刊影响因子与论文被引频次的关系研究 ——以某科研院所为例[D]. 单文戈.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