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受体酪氨酸激酶结构域基因突变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受体酪氨酸激酶结构域基因突变

一、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受体酪氨酸激酶域基因突变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可[1](2021)在《藤茶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骨骼肌胰岛素抵抗的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以骨骼肌细胞IRS-1/PI3K p85/AKT/GLUT4信号转导通路为研究切入点,分别进行动物实验和细胞实验,观察藤茶总黄酮对自发性糖尿病ZDF大鼠糖代谢的调节,探讨骨骼肌糖代谢的分子机制,为藤茶的临床降糖应用提供数据依据。方法1.动物实验 将40只雄性自发性糖尿病动物模型ZDF大鼠(fa/fa)适应性喂养1周后,给予pumina#5008高脂饲料诱导喂养4周,根据尾静脉血糖水平筛选糖尿病造模成功者纳入实验。采用随机数字表分层随机分为模型组(DM),二甲双胍组(MET)、藤茶总黄酮高剂量组(AGH)、藤茶总黄酮中剂量组(AGM)、藤茶总黄酮低剂量组(AGL),每组8只。同时设8只健康同周龄雄性ZL(fa/+)大鼠为正常对照组(NC),给予普通饲料喂养。阳性药物对照MET组的剂量:0.158 g/Kg·d-1,藤茶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为 400 mg/Kg·d-1、200 mg/Kg·d-1、100 mg/Kg·d-1;各治疗组按 0.01 ml·g-1 体重计算给药量,溶于生理盐水后灌胃给药连续6周。观察大鼠的一般状态,每周监测大鼠的空腹血糖、体重。干预结束后大鼠麻醉取胰腺和腓肠肌组织,用胰腺组织匀浆检测组织内的胰岛素水平;腓肠肌组织用于检测骨骼肌糖原含量、组织形态学检测;HE染色观察骨骼肌组织形态改变,PAS染色观察糖原沉积情况;Avizo图像处理软件分析肌糖原沉积面积;应用Western Blot、Real-time PCR法分别检测骨骼肌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的蛋白表达和靶基因的转录水平。2.细胞实验 应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藤茶总黄酮(5μg·ml-1、10μg·ml-1、20 μg·ml-1、30 μg·ml-1、50 μg·ml-1、80μg·ml-1)对 C2C12 细胞增殖的影响,计算细胞存活率,确定后续实验的藤茶总黄酮高、中、低浓度。用0.5 mmol·l-1棕榈酸造模液建立细胞IR模型,将C2C12细胞诱导成熟的肌管细胞分为正常组(NC)、高糖模型组(DM)和藤茶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AGH、AGM、AGL)浓度分别为80 μg·ml-1、50 μg·ml-1、30 μg·ml-1,检测各组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以及Western Blot法检测C2C12细胞胰岛素信号通路的蛋白表达。结果1.动物实验(1)体重和糖代谢血清学检测: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和藤茶总黄酮各剂量组大鼠的体重在干预6周的各周测量时间点体重较正常组均显着升高(P<0.01);藤茶总黄酮高、中剂量组和二甲双胍组分别在第4、5周较模型组大鼠体重显着降低(P<0.05),在干预6周时体重呈持续下降趋势。与模型组相比,藤茶总黄酮高剂量组、二甲双胍组和藤茶总黄酮中剂量组在第4、5、6周各时间点分别表现出显着降低大鼠的空腹血糖的作用(P<0.05或P<0.01)。模型组OGTT、ITT试验峰值后移(P<0.01);模型组大鼠胰腺组织匀浆检测胰岛素水平较正常组显着升高(P<0.01);藤茶总黄酮各剂量组、二甲双胍组的胰岛素水平较模型组显着降低(P<0.01)。估测HOMA-IR的趋势,模型组HOMA-IR较正常组显着升高(P<0.01);藤茶总黄酮高、中剂量组和二甲双胍组的HOMA-IR较模型组显着降低(P<0.01)。模型组大鼠骨骼肌糖原含量在干预6周后显着降低(P<0.01);藤茶总黄酮高剂量组和二甲双胍组骨骼肌糖原含量较模型组显着升高(P<0.05)。(2)骨骼肌形态学检测:HE染色显示藤茶总黄酮组和二甲双胍组改善大鼠骨骼肌纤维萎缩;PAS染色提示藤茶总黄酮组和二甲双胍组较模型组改善肌纤维糖原着色。藤茶总黄酮高、中剂量组和二甲双胍组骨骼肌糖原沉积面积较模型组显着升高(P<0.01);(3)Western blot、Real-time PCR:藤茶总黄酮高剂量组和二甲双胍组通过促进IRS-1/PI3K p85/AKT/GLUT4信号通路传导,显着提升IRS-1、PI3K p85、AKT、GLUT4蛋白表达(P<0.01或P<0.05)。藤茶总黄酮和二甲双胍组显着提升 IRS-1、PI3K p85、AKT、GLUT4 基因转录水平(P<0.01 或P<0.05)。2.细胞实验 据C2C12细胞活性检测,得到用于后续细胞实验的藤茶总黄酮高、中、低浓度分别为80μg·ml-1、50 μg·ml-1、30μg·ml-1。藤茶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葡萄糖消耗量与高糖模型组比较显着增加(P<0.01)。藤茶总黄酮高、中剂量组显着提升IRS-1/PI3K p85/AKT/GLUT4 信号通路的蛋白表达(P<0.01)。结论1.藤茶总黄酮显着降低ZDF大鼠的体重,改善糖代谢、高胰岛素血症和IR。2.藤茶总黄酮改善ZDF大鼠骨骼肌糖原含量和肌糖原沉积面积,改善骨骼肌IR。3.藤茶总黄酮通过上调骨骼肌细胞IRS-1/PI3K p85/AKT/GLUT4的蛋白和基因表达,上调C2C12成肌细胞的IRS-1/PI3K p85/AKT/GLUT4胰岛素信号通路的蛋白表达,可能是改善骨骼肌的IR的作用机制之一。

金永祚[2](2020)在《电针调控T2DM大鼠骨骼肌内质网应激IRE1/JNK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机制研究》文中提出意义: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并伴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或胰岛素相对分泌障碍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中IR贯穿于T2DM病程的所有阶段,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IR的发生主要涉及骨骼肌、脂肪、肝脏组织。其中骨骼肌摄取约80%的葡萄糖,是维持恒定血糖平衡和利用葡萄糖的重要组织,因此骨骼肌在IR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糖尿病是当前公共健康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已被确定为代谢疾患重点疾病。针刺疗法属于非药物疗法,是中国传统医学之一,已通过临床及实验研究证明疗效。胃脘下俞、脾俞、足三里、三阴交为T2DM常用穴,因此本研究探讨电针干预胰岛素抵抗及降糖机制,对T2DM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本研究基于T2DM研究热点的内质网应激,从白肌醇需求酶1(inositol requiring enzymel,IRE1)激活 c-Jun 氨基末端激酶(c-Jun N terminal kinase,JNK)进而影响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hydroxy kinase,PI3K)信号通路出发,采用自发性2型糖尿病大鼠为研究对象,观察电针胃脘下俞、脾俞、足三里、三阴交对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insulin resistance,HOMA-1R)、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ISI)的影响,并从 IRE1、JNK、p-JNK、胰岛素受体底物-1(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1,IRS-1)ser307、PI3K p85和葡萄糖转运蛋白 4(glucose transporter Type 4,GLUT4)蛋白表达层面分析电针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4只体质量140-1 60g(2 月龄)SPF级雄性zucker糖尿病肥胖型(zucker diabetic fatty,ZDF)大鼠(fa/fa),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另取7只同月龄SPF级雄性zucker糖尿病瘦型(zucker lean,ZL)大鼠(fa/+)作为空白组。成模后测定各组空腹血糖及OGTT,连续干预4周(周一至周六),末次干预第二日测定空腹血糖以及OGTT。干预后测定血清中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vLDL)含量,并分析电针对血脂的影响,取大鼠股四头肌,Western Blot法检测骨骼肌中IRE1、JNK、p-JNK、IRS-1 ser307、PI3K p85、GLUT4表达水平,验证电针是否通过调控内质网应激及PI3K信号通路从而改善IR。采用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实验结果中所有ZDF大鼠高糖高脂饲料诱导一个月后均出现FBG明显升高,且在实验过程中出现ZDF大鼠饮食量增加、口服糖耐量异常。干预4周,电针组FBG低于模型组(P<0.05),显示电针可降低FBG。OGTTAUC干预后较模型组部分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电针组的HOMA-IR和ISI水平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显示电针可降低改善胰岛素抵抗症状。电针干预后血清TC、TG、HDL含量较模型组轻度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LDL和LDL水平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电针干预改善胰岛素抵抗机理研究显示,电针组IRE1、JNK、p-JNK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P<0.01),显示电针可控制内质网应激。电针组IRS-1 ser307蛋白表达显着低于模型组(P<0.01),电针组P13K p85和GLUT4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显示电针可调控内质网应激缓解IRS-1 ser307的过度表达,提高PI3K p85和GLUT4的表达。结论:电针胃脘下俞、脾俞、足三里、三阴交干预4周,可降低自发性2型糖尿病大鼠FBG、HOMA-IR及ISI水平,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症状及糖代谢异常。同时电针可以控制内质网应激IRE1/JNK,抑制IRS-1 ser307的过度表达,恢复胰岛素的正常转导,上调PI3K p85和GLUT4的表达,最终达到改善胰岛素抵抗及降低血糖的目的。

石书龙[3](2020)在《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中医证型的聚类分析以及绞股蓝皂苷XLIX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探讨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中医证型分布,结合相关临床指标,分析不同证型的临床特点,从而为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辨证施治提供客观的科学依据。2.探讨绞股蓝皂苷XLIX是否能改善胰岛素抵抗以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临床研究: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病例研究的方式收集纳入本研究的120例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以及其临床资料,包括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L)、低密度脂蛋白(LDL)、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等指标,运用SPSS软件建立这120例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条目数据库,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中的Ward’s method以及Squared Euclidean Distance进行聚类分析,根据所聚类别证候条目的分布情况,由3名主任医师组成的中医专家组对聚类分析的初始模型进行商讨,结合中医学专业知识、证候诊断标准以及临床实际情况,最终确定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中医证型分类标准。然后,根据此标准,通过具体分析每个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舌脉之表现,来判定其所属中医证型,最后总结、归纳、分析各证型组的临床指标,并进行不同证型组之间的指标比较,以及探讨各证型组中与胰岛素抵抗程度呈相关性的敏感指标。2.实验研究: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即生理盐水组、脂肪乳组、脂肪乳+绞股蓝皂苷XLIX(Gyp-XLIX)组,通过静脉输注脂肪乳来建立大鼠胰岛素抵抗模型,结合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试验来验证Gyp-XLIX是否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实验完成后,留取肝脏、肌肉、脂肪组织,并行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相关试验,来探讨Gyp-XLIX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1.临床研究:(1)四诊信息分布: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频数分布居前十位的症状有:麻木不仁91例(75.83%),口干渴71例(59.17%),乏力70例(58.33%),失眠62例(51.67%),视物模糊57例(47.50%),夜尿频数48例(40.00%),关节刺痛46例(38.33%),头晕43例(35.83%),胸部闷痛42例(35.00%),心悸40例(33.33%);舌象以舌暗红、苔黄腻多见;脉象出现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弦脉、沉脉、滑脉、数脉、细脉、涩脉、缓脉、微脉、弱脉。(2)聚类分析结果:所聚4类中医证型分别为肝胃郁热证、痰瘀热结证、气阴亏虚证、阴阳两虚证。各证型分布情况为:肝胃郁热证35例(29.90%),痰瘀热结证55例(47.00%),气阴亏虚证17例(14.55%),阴阳两虚证10例(8.55%)。另外,有3例患者的中医辨证无法纳入到上述四种证型之中。(3)不同证型组之间的临床指标比较:(1)从各组病程可以看出,肝胃郁热证型组病程最短,与其它三型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阴阳两虚证型组病程长于痰瘀热结型和气阴亏虚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在各中医证型组中,痰瘀热结证型组HOMA-IR值最高,与另外三证型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阴阳两虚证型组HOMA-IR值最低,与气阴亏虚组相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但与肝胃郁热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3)在各中医证型组中,痰瘀热结证型组BMI、Hb A1c最高,和另外三证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TG、LDL水平按肝胃郁热、阴阳两虚、气阴亏虚、痰瘀热结组依次升高,而CHOL水平则按阴阳两虚、肝胃郁热、气阴亏虚、痰瘀热结组依次升高,其中,痰瘀热结证型组TG、CHOL、LDL水平最高,明显高于其它组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5)在肝胃郁热证型组中,TG、LDL与HOMA-IR呈正相关(分别r=0.43,P<0.05;r=0.26,P<0.05)。在痰瘀热结证型组中,BMI、Hb A1c、TG、CHOL、LDL与HOMA-IR均呈正相关(分别r=0.45,P<0.05;r=0.31,P<0.05;r=0.52,P<0.05;r=0.38,P<0.05;r=0.43,P<0.05)。在气阴亏虚和阴阳两虚证型组中,BMI、Hb A1c、TG、CHOL、LDL与HOMA-IR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2.实验研究:(1)与生理盐水输注组相比,由于脂肪乳的输注,脂肪乳组和脂肪乳+Gyp-XLIX组中的血浆游离脂肪酸(FFA)含量明显地升高。(2)相比于生理盐水输注,脂肪乳输注明显降低了稳态葡萄糖输注率(SSGIR)(P<0.001),表明了胰岛素抵抗模型的建立,然而相对于脂肪乳组,脂肪乳+Gyp-XLIX组中的SSGIR明显地升高(P<0.01),说明Gyp-XLIX能缓解脂肪乳引起的胰岛素抵抗。(3)在肝脏和肌肉组织中,Gyp-XLIX能明显减轻脂肪乳输注引起的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丝氨酸307(Ser307)位点磷酸化表达的升高,以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P85位点和蛋白激酶B(Akt)473位点磷酸化表达的降低,表明Gyp-XLIX能够减轻脂肪乳对胰岛素信号通路的破坏作用。(4)在肝脏和肌肉组织中,Gyp-XLIX能明显减弱脂肪乳输注引起的κB抑制蛋白α(IκBα)磷酸化过表达及其泛素化降解和核因子κB(NF-κB)核移位,表明Gyp-XLIX降低了脂肪乳激发的IκBα/NF-κB信号通路的传递活性。(5)脂肪乳的输注使得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的m RNA表达明显地升高,也使得肌肉组织中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的m RNA表达显着增加,另外,由于脂肪乳的输注,肝组织中IL-1β和肌肉组织中IL-6的m RNA表达相对于生理盐水组,也有增加的趋势,但是没有统计学差异,然而Gyp-XLIX能够明显降低这些炎症细胞因子转录水平表达的升高。结论:1.临床研究:胰岛素抵抗被公认为是2型糖尿病的关键病理特征,是引起2型糖尿病发生和导致其进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尽早地针对胰岛素抵抗予以干预和治疗,以防迁延生变。根据我们的研究,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可以划分为肝胃郁热、痰瘀热结、气阴亏虚、阴阳两虚这四大证型,不同证型的症状表现不一,轻重缓急亦各有差异。其病因病机演变规律可以大致归纳为早期气机不畅,郁热不解,继则酿痰生瘀,留恋不祛,久之戕害元气,耗气伤阴,终则阴损及阳,阴阳俱虚。我们在临床上既要“宏观辨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包括舌脉之表现,按照传统中医学基本理论,先确立其相应中医证型,在此基础之上,还要“微观辨证”,基于患者的临床指标,再结合其体质、病程、发病年龄等各方面因素,综合考虑治疗方案的实施。2.实验研究:Gyp-XLIX能明显改善脂肪乳静脉输注引起的胰岛素抵抗和减轻脂肪乳对胰岛素信号通路(IRS1/PI3K/Akt)的破坏,进一步研究发现,Gyp-XLIX的这一有益效应可能与其能够减轻脂肪乳引起的肝脏和肌肉组织的局部炎症反应有关。3.辨证论治是中医学之精髓,通过临床部分的研究,我们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中医证型分类标准作了深入的探讨,为其临床辨证施治提供了科学依据。辨病论治是辨证论治的补充和完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对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治疗,若能在传统辨证论治、随证遣药基础之上,适当加用一些具有明确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的药物,做到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中西优势互补,可以在临床上相得益彰,进而大大增加临床疗效。通过实验部分的研究,我们初步证实了Gyp-XLIX作为胰岛素抵抗改善药物的可行性,为全面认识中药绞股蓝的药理作用,以及改善胰岛素抵抗药物的开发提供了新的见解和思路。

杨育农[4](2020)在《基于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调脏通络”电针改善db/db小鼠肝脏胰岛素抵抗水平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研究“调脏通络”电针对db/db小鼠的体重、血糖、肝脏组织病理形态、肝脏胰岛素抵抗水平的影响,以期探讨“调脏通络”电针对db/db小鼠的干预作用及对肝脏胰岛素抵抗的影响,阐释“调脏通络”电针疗法改善db/db小鼠肝脏胰岛素抵抗水平的可能机制。方法:以22只db/db小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针刺组11只,模型组11只,空白组选取同期相同条件下饲养的9只db/m小鼠,共3组。针刺组予以“调脏通络”电针干预,1次/d,30min/次,6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d,连续干预2个疗程。模型组和空白组实验过程中,不予任何特殊处置,仅作为对照观察。分别于电针治疗前、电针治疗1周后、电针干预2周后,各组小鼠尾尖采血测量血糖,称量各组小鼠体重。治疗结束后取材,取小鼠肝脏进行检测。应用HE染色法检测肝脏组织病理形态改变;蒽酮法检测肝糖原含量;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检测肝脏胰岛素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含量,包括: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rylation-Protein kinase B,p-Akt)、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hosphorylation-Glycogen Synthase Kinase,p-GSK-3β)。结果:1、实验动物一般情况及相关指标(1)实验动物的一般指标情况:空白对照组:小鼠皮毛有光泽、状态良好、活动灵敏、摄食量与饮水量均正常;模型组:小鼠皮毛暗淡枯槁无光泽、状态萎靡、反应迟钝、摄食量与饮水量均明显增多;针刺组:小鼠皮毛欠光泽、状态一般、反应略迟钝、摄食量与饮水量较正常对照组小鼠增多。饮水量:干预1周、2周后,针刺组与模型组饮水量,与同期空白组比较均饮水量均显着增加(***P<0.001);属于糖尿病小鼠模型的一个典型的重要症状,模型组小鼠的饮水量增加更为显着;针刺组与同期模型组比较,其饮水量的增加明显低于模型组(△△△P<0.001)。摄食量:干预1周、2周后,针刺组及模型组摄食量,与同期空白组比较均显着增加(***P<0.001);这也是属于糖尿病小鼠模型的一个显着表征,而模型组小鼠的摄食量增加更为明显;针刺组与同期模型组比较,针刺组摄食量增加显着低于模型组(△△△P<0.001)。(2)各组小鼠体重变化:干预前,与同期空白组小鼠比较,针刺组与模型组小鼠体重有明显差异(***P<0.001),针刺组与模型组干预前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干预1周,针刺组体重变化情况较模型组略低,但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2周,针刺组与模型组体重变化情况相比,针刺组小鼠体重增长缓慢,两组小鼠体重变化有较显着的差异(△△△P<0.001)。2、各组小鼠血糖变化结果:干预前,空白组小鼠与针刺组、模型组血糖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针刺组与模型组小鼠血糖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1周后,针刺组与模型组小鼠血糖比较无差异(P>0.05),但可以看出针刺组小鼠血糖上升较模型组缓慢;干预2周后,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小鼠血糖变化有显着改善(△P<0.05)。各组小鼠肝糖原含量检测结果:与空白组小鼠比较,针刺组小鼠的肝糖原含量减少,但两组肝糖原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小鼠与空白组小鼠比较,肝糖原含量明显减少,变化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各组小鼠肝脏形态学变化结果:空白组小鼠肝组织结构正常,细胞排列规则,胞质均匀,肝小叶结构正常,肝细胞向四周呈条索状分布,无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表现肝细胞索排列紊乱,多数肝细胞出现严重的脂肪变性,肝细胞肿胀,胞浆内可见大小不等、数量不一的脂滴空泡,有的细胞出现水肿。针刺组小鼠肝细胞排列较为均匀有序,结构较完整,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空泡化现象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但整体状况不如空白组。4、各组小鼠肝脏组织PI3K、p-Akt、p-GSK-3β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组织中PI3K、p-Akt、p-GSK-3β的蛋白表达量显着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调脏通络”针刺组大鼠肝脏组织中PI3K、p-Akt、p-GSK-3β的蛋白表达量显着上调(#P<0.05)。结论:1、“调脏通络”电针可改善db/db小鼠的一般症状、体重,对2型糖尿病有治疗作用;2、“调脏通络”电针可降低血糖水平,改善db/db小鼠的糖代谢水平;3、“调脏通络”电针对db/db小鼠的肝脏组织有一定的改善和修复作用;4、“调脏通络”电针可能是通过提高肝脏PI3K、p-Akt、p-GSK-3β的表达水平,从而改善肝脏胰岛素抵抗水平,起到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

宋姗姗[5](2020)在《电针调控T2DM大鼠骨骼肌IRS-1磷酸化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机制研究》文中提出[意义]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内分泌系统的代谢性疾病,2型糖尿病占发病人群的90%以上。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人群糖尿病患病率显着增加。胰岛素抵抗作为2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机制,表现为外周组织器官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而骨骼肌是胰岛素最重要的外周靶器官,是胰岛素介导摄取、利用葡萄糖的重要组织,血循环中80%的葡萄糖均由骨骼肌摄取并代谢,因而对骨骼肌胰岛素抵抗的机理研究尤为关键。由于现有降糖药均具有一定副作用和不良反应,针灸则被大量文献证实可有效干预2型糖尿病。因此,本实验旨探究电针降低血糖、改善骨骼肌胰岛素抵抗的起效机制,对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的]1.观察电针对2型糖尿病肥胖大鼠血糖、体重、瘦素、胰岛素、C肽、血脂等指标的影响,从而探讨电针干预2型糖尿病的可能机制。初步验证电针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的调控作用,检测电针是否能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2.探讨电针是否可以调整骨骼肌胰岛素受体底物1(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1,IRS-1)酪氨酸磷酸化和丝/苏氨酸磷酸化之间的平衡,促进下游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 inositol 3-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的传导,上调骨骼肌葡萄糖转运体4(glucosetransponer4,GLUT4)蛋白表达,达到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观察电针对2型糖尿病大鼠骨骼肌IRS-1磷酸化水平的影响,以Western blot法观察电针干预后骨骼肌细胞中IRS-1酪氨酸磷酸化与丝氨酸磷酸化水平的调控作用,评价电针对T2DM大鼠骨骼肌IRS-1磷酸化的调控作用。同时,检测骨骼肌PI3K蛋白表达。在此基础上,研究对骨骼肌胰岛素信号通路的终端指标GLUT4进行检测,从而探讨电针干预2型糖尿病的可能机制。[方法]选用7只2月龄SPF级雄性ZL(Zucker Lean)大鼠(fa/+),以及14只同月龄SPF级雄性ZDF(Zucker Diabetic Fatty)大鼠(fa/fa)为实验对象。适应性饲养1周后,全部大鼠进行4周高糖高脂诱导饲料喂养,动物自由饮食水。诱导饲养4周后,以空腹血糖及OGTT2h血糖均>11.1mmol/L为成模标准。将成模后的14只ZDF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每组各7只;另将7只ZL大鼠设立为空白组。空白组及模型组不进行干预。电针组针刺双侧足三里、三阴交、脾俞、胃脘下俞,直刺深度4-6mm,连通电针仪(电针一端连接于胃脘下俞,一端连接同侧足三里,形成回路),连续波,频率15Hz,电流输出强度2mA,以大鼠肌肉轻微抖动而无嘶叫为宜,留针25min,每周6次(周一至周六),连续干预4周。于造模前、造模后、干预第4周周末检测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和体重。4周后取血清,以比色法检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极低密度脂蛋白等血脂指标;观察血清瘦素、胰岛素、C肽水平。冰浴状态下取大鼠部分骨骼肌组织,以Western Blot法检测IRS-1酪氨酸与丝/苏氨酸磷酸化的水平;观察骨骼肌PI3K及全细胞GLUT4水平。[结果]实验一:干预第4周后,电针组比模型组空腹血糖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可见,电针组、模型组空腹血糖在造模后和干预后均高于造模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在造模后和干预后空腹血糖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而模型组4周后空腹血糖值较造模前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虽然干预后血糖与造模后未有明显变化,但从模型组的血糖变化趋势来看,在造模后的四周内,血糖是持续上升的,显示电针干预对血糖的上升是有抑制作用的。另外,比较干预后与造模后血糖差值可见:电针组与空白组相比空腹血糖差值无明显差异(P>0.05);电针组空腹血糖增值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显示电针可以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肥胖大鼠血糖。电针组比模型组体重增加值低,显示电针可控制2型糖尿病肥胖大鼠的体重变化。电针组比模型组血清瘦素水平有所下降,显示电针可改善2型糖尿病肥胖大鼠脂代谢情况。电针组比模型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值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比模型组血清甘油三酯水平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电针可降低2型糖尿病肥胖大鼠血清血脂水平,尤以甘油三酯水平为优。电针组比模型组血清胰岛素水平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比模型组C肽水平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均值评分显示模型组大于电针组,电针组大于空白组。显示电针可降低2型糖尿病肥胖大鼠血清胰岛素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C肽水平。比较胰岛素抵抗指数可见,电针组胰岛素抵抗指数比模型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电针可缓解2型糖尿病肥胖大鼠的胰岛素抵抗情况。实验二:电针组比模型组IRS-1丝/苏氨酸磷酸化水平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与空白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比较三组IRS-1酪氨酸895磷酸化位点水平显示,电针组比模型组磷酸化表达量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与电针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显示电针可提高大鼠骨骼肌IRS-1酪氨酸磷酸化表达,调节IRS-1磷酸化之间的平衡来缓解骨骼肌胰岛素抵抗。电针组比模型组PI3K p85蛋白表达升高,两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电针组与空白组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显示电针可以提高糖尿病大鼠骨骼肌PI3K p85的蛋白表达。电针组与空白组、模型组相比,GLUT4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模型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显示电针可提高大鼠骨骼肌葡萄糖蛋白的表达。[结论]电针可降低2型糖尿病肥胖大鼠血糖、血脂水平,降低胰岛素、C肽水平,控制大鼠体重、降低瘦素水平,从而改善其胰岛素抵抗状况,缓解2型糖尿病肥胖大鼠糖、脂代谢异常。同时电针可上调骨骼肌GLUT4蛋白表达水平,从而改善其胰岛素抵抗状况,究其机制与电针调节IRS-1磷酸化之间的平衡,提高PI3K蛋白表达水平,调控下游PI3K通路活性有关。

董丽[6](2020)在《miR-122靶向IGF-1R调控肝脏胰岛素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认为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器官对胰岛素敏感度降低的病理性过程,肝脏是其靶器官之一,机体对葡萄糖吸收效率的降低。为了满足机体需求,胰岛素会分泌大量的胰岛素,从而导致高胰岛素血症,同时机体会表现出糖原合成能力下降、肝糖原输出和糖异生增强。因此,减轻胰岛素抵抗,增加肝脏胰岛素敏感性,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措施。miR-122是一个肝脏特异性miRNA,参与脂代谢、氧化应激反应、炎症、肿瘤发生、病毒感染等。miR-122对脂代谢的作用已被多篇文献证实,miR-122的沉默可以抑制糖尿病动物体内脂肪合成,促进脂肪酸降解,有效降低血脂水平。在2型糖尿病及糖耐量受损的患者血清中,miR-122均有所升高,提示miR-122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本研究通过高脂高糖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观察miR-122在糖尿病大鼠肝脏的表达及调节糖脂代谢的作用机制,为深入探讨糖尿病的病理机制和防治糖尿病提供新的靶点。第一部分2型DM模型大鼠肝脏miR-122表达和IGF-1R、p-Akt和Akt的蛋白表达目的:应用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联合高脂喂养大鼠,构建近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观察在糖尿病模型大鼠肝脏中miR-122表达,以及糖脂代谢及胰岛素信号通路中关键基因的蛋白表达的变化,为miR-122在糖尿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ormal diet,ND)和高脂组(high fat diet,HFD)。ND组喂食普通饲料,HFD组食高糖高脂饲料,6周后,禁食16 h,HFD组大鼠一次性左下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继续喂食后两天后,测定HFD组尾部静脉血中空腹血糖的浓度,如果空腹血糖浓度大于11.1 mmol/L则视为造模成功。纳入2型糖尿病大鼠组(DM),对两组大鼠的一般指标、生化指标、糖耐量、肝脏组织、胰岛素敏感性指数进行测定,提取血清及肝脏组织miR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iR-122表达水平,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胰岛素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IGF-1R、p-Akt和Akt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1.成功建立了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1)与ND组比较,DM组饮食、饮水日摄取量增加,体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指数DM组大鼠较ND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ND组比较,DM组FPG、空腹血清胰岛素、TG、TC、FFA水平均升高,QUICKI值显着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D组比较,DM组QUICKI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3)DM组0 min、30 min、60 min、90 min、120 min时间点的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均明显高于N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ND组相比,DM组的葡萄糖曲线下面积也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DM组肝脏组织小叶中央区受累明显,肝细胞排列紊乱,肝索和肝血窦排列紊乱;肝细胞体积增大变圆、胞浆疏松,胞浆内有较多空泡形成,呈明显的脂肪变性。ND组大鼠肝脏组织细胞形态无异常,未见脂肪变性。(5)与ND组相比,DM组大鼠肝组织PAS染色较浅,提示肝组织糖原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两组大鼠肝脏miR-122的表达水平比较Real-time PCR对两组大鼠肝脏miR-122进行定量分析,与ND组比较,DM组大鼠肝脏的miR-122表达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两组大鼠血清miR-122水平比较Real-time PCR对两组大鼠血清miR-122进行定量分析,与ND组比较,DM组大鼠血清miR-122水平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两组大鼠胰岛素信号通路中关键基因的蛋白表达的变化与ND组相比,DM组大鼠肝脏组织Akt总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但Akt蛋白的磷酸化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大鼠肝脏组织IGF-1R蛋白的表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第二部分下调miR-122表达对Hep G2细胞胰岛素抵抗及糖代谢的影响目的:通过抑制胰岛素抵抗Hep G2细胞的miR-122水平,深入了解抑制miR-122表达对胰岛素信号通路及肝细胞糖代谢的影响,从而揭示miR-122对胰岛素敏感性及糖代谢的作用,对其作用的分子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利用葡萄糖胺诱导Hep G2细胞,建立胰岛素抵抗的细胞模型,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胰岛素抵抗的模型Hep G2细胞中miR-122水平变化,通过Western blot检测IGF-1R/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通过miR-122-inhibitor转染胰岛素抵抗Hep G2细胞,抑制Hep G2细胞miR-122水平,进一步观察Hep G2细胞葡萄糖摄取和细胞葡萄糖代谢关键酶表达变化。结果:1.成功构建了Hep G2细胞的IR模型经葡萄糖胺处理12小时后,Hep G2细胞中2-DG6P量明显低于正常培养的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证实葡萄糖胺处理可降低Hep G2细胞的胰岛素敏感性,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构建成功。2.葡萄糖胺处理细胞后miR-122的表达变化与Control组相比,IR组的miR-122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葡萄糖胺处理细胞后IGF-1R/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与Control组相比,在IR组中IGF-1R表达明显减少,Akt总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但Akt蛋白的磷酸化水平降低,差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抑制Hep G2细胞miR-122的水平对IGF-1R/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与Control组相比,在IR组中IGF-1R表达明显减少,Akt总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但Akt总蛋白的磷酸化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下调Hep G2细胞miR-122的表达后,与对照组inhibitor-NC组相比,miR-122-inhibitor组IGF-1R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0.001),Akt总蛋白的表达仍无显着性改变,但Akt总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升高(P<0.001),下调miR-122表达后,Hep G2细胞胰岛素敏感性有所改善。5.miR-122的下调对糖代谢的影响(1)与Control组相比,IR组Hep G2细胞中2-DG6P浓度明显下降(P<0.001),葡萄糖摄取率降低;miR-122-inhibitor组下调Hep G2细胞miR-122的表达后,培养基中2-DG6P浓度明显升高(P<0.01),说明葡萄糖摄取率升高。(2)与Control组相比,IR组G6Pase和PEPCK基因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0.001);下调miR-122的表达后,G6Pase和PEPCK m RNA均明显降低(P<0.05)。第三部分miR-122潜在作用靶点的预测和验证目的:明确miR-122对肝脏胰岛素敏感性及糖代谢的调节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miR-122影响肝脏胰岛素敏感性的潜在靶分子,并对预测结果进行体外实验验证。方法:分别用Target Scan、Pictar和MICROCOSM micro RNAs专业预测软件对miR-122进行靶基因预测扫描,寻找miR-122潜在的m RNA靶点;将Hep G2细胞分为模拟物对照组(NC mimics组)、miR-122模拟物组、抑制物对照组、miR-122抑制物组,并进行相应的细胞转染处理,通过Western blot分析各处理组细胞中靶点蛋白的表达水平变化;进一步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验证miR-122对靶基因的作用及结合位点。结果:1.转染miR-122 mimics后Hep G2细胞miR-122水平变化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转染miR-122 mimics后,Hep G2细胞miR-122水平较NC mimics组和parental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parental组相比,NC mimics组无明显变化(P>0.05)。2.miR-122靶点预测分析通过micro RNA数据库Target Scan(http://www.targetscan.org/)预测miR-122的潜在靶基因。通过预测发现IGF-1R是miR-122的潜在靶点。通过miR-122和IGF-1R 3’-UTR的序列比对,查找到二者潜在的结合位点。3.miR-122对IGF-1R蛋白表达的影响miR-122 Mimics转染Hep G2细胞,证实miR-122的表达上调;同时,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mimic-NC组相比,IGF-1R的蛋白表达明显下降。将miR-122 inhibitor转染入Hep G2细胞,Hep G2细胞miR-122的表达下调;与对照组inhibitor-NC组相比,IGF-1R的蛋白表达明显升高。4.miR-122预测靶点IGF-1R的3’-UTR报告基因验证IGF-1R的3’-UTR野生型质粒(IGF-1R-3’UTR-wt)和miR-122 mimics共转染Hep G2细胞后,荧光素酶活性较NC mimics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GF-1R的3’-UTR突变型质粒(IGF-1R-3’UTR-mut)和miR-122 mimics共转染Hep G2细胞后,荧光素酶活性较较NC mimics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第四部分IGF-1R沉默对Hep G2细胞胰岛素抵抗及糖代谢的影响目的:通过沉默IGF-1R表达,观察miR-122影响细胞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方法:建立Hep G2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通过si RNA干扰Hep G2细胞的IGF-1R基因表达,然后抑制内源性miR-122表达。将Hep G2细胞按不同转染方式分为对照si RNA组(NC si RNA)、IGF-1R si RNA组(IGF-1R si RNA)、抑制物对照组(NC inhibitor+IR)、miR-122抑制物组(miR-122 inhibitor+IR)、miR-122抑制物联合对照si RNA组、miR-122抑制物联合IGF-1R si RNA组,分别进行细胞转染。采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Hep G2细胞中IGF-1R、G6Pase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Hep G2细胞中IGF-1R小干扰RNA转染效果检测设计并合成针对人IGF-1R的小干扰RNA,转染Hep G2细胞,Western blot分析表明,与对照组比较,IGF-1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转染IGF-1R si RNA对诱导胰岛素抵抗Hep G2细胞IGF-1R m RNA表达的影响通过果糖诱导并建立Hep G2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NC inhibitor+IR组相比,miR-122 inhibitor+IR组IGF-1R m 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转染IGF-1R si RNA后,与miR-122 inhibitor+NC si RNA+IR组相比,miR-122 inhibitor+IGF-1R si RNA+IR组IGF-1R的m RNA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沉默IGF-1R表达对诱导胰岛素抵抗Hep G2细胞葡萄糖摄取的影响与NC inhibitor+IR组相比,miR-122 inhibitor+IR组中2-DG6P明显增多,葡萄糖摄取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miR-122inhibitor+NC si RNA+IR组相比,miR-122 inhibitor+IGF-1R si RNA+IR组2-DG6P明显减少,葡萄糖摄取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沉默IGF-1R表达对诱导胰岛素抵抗Hep G2细胞糖异生关键酶G6Pase、PEPCK m RNA表达的影响Hep G2细胞诱导胰岛素抵抗后,与NC inhibitor+IR组相比,miR-122inhibitor+IR组G6Pase、PEPCK的m RNA表达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沉默IGF-1R表达后,与miR-122 inhibitor+NC si RNA+IR组相比,miR-122 inhibitor+IGF-1R si RNA+IR组G6Pase、PEPCK的m RNA表达水平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五部分不同糖耐量人群血清miR-122水平与HOMA-β和HOMA-IR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探讨观察不同糖耐量人群血清miR-122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糖脂代谢及胰岛β细胞功能之间的关系,为2型糖尿病的临床诊断和发生发展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河北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人群,年龄在3565岁之间的研究对象261名,所有受试者均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根据糖耐量试验结果,将受试者分为2型糖尿病组(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糖调节受损组(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IGR)和糖耐量正常组(Normal glucose tolerance,NGT)。收集年龄、性别、BMI、WHR等一般参数;采集静脉血,检测Hb A1c、FBG、PBG、FINS、2h INS、TC、TG、HDL-C,LDL-C等生化指标并计算HOMA-IR、HOMA-β数值;定量PCR检测血清miR-122水平;SPSS 21.0软件分析血清miR-122水平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受试者均签订知情同意书。结果:1.各组间一般资料和血生化指标的比较三组间年龄、性别、BMI和WHR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PBG、FINS、2h INS、Hb A1c在NGT组、IGR组和T2DM组间呈逐渐上升趋势,组间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HOMA-IR有统计学差异(P<0.01),其中IGR组HOMA-IR高于NGT组(P<0.05),而T2DM组HOMA-IR明显高于IGR组和NGT组(P<0.01)。NGT组、IGR组、T2DM组的HOMA-β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其中,T2DM组HOMA-β显着降低,且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各组脂代谢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发现,NGT组、IGR组、T2DM组在TC、TG水平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其中IGR组和T2DM组的TC、LDL-C、TG水平均高于NGT组,但TC、LDL-C、TG仅在NGT组和IGR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2.各组间血清miR-122水平比较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T2DM组的miR-122水平高于NGT组和IG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IGR组的miR-122水平高于NG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22在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血清miR-122水平与各代谢指标的相关性Spearman线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血清miR-122水平与BMI、WHR、FBG、PBG、Hb A1c、TC、TG、LDL-C、餐后2小时胰岛素水平、空腹胰岛素水平、HOMA-IR、HOMA-β都具有显着的相关性(P<0.05)。4.血清miR-122水平的影响因素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OMA-IR、HOMA-β是血清miR-122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5.血清miR-122水平与T2DM发生率的相关关系根据miR-122表达水平从低到高将研究对象分为四组,分别为Q1(0.781.23)、Q2(1.241.87)、Q3(1.882.23)、Q4(2.243.46),比较结果表明,不同miR-122水平人群T2DM的发生率分别为:15.36%、26.74%、49.34%、62.23%。结论:1.肝脏miR-122的表达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2.miR-122通过靶向作用IGF-1R的表达调控肝脏胰岛素信号通路和糖代谢过程。3.测定人血清miR-122水平对于评估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张竞帆[7](2020)在《N1-甲基烟酰胺对ob/ob肥胖糖尿病小鼠肝脏胰岛素敏感性和糖代谢的影响及其调节机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经济发展和城市化,人们更多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和与肥胖相关的不健康食品的摄入,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发病率和流行率在不断上升,成为阻碍健康和人类发展的主要威胁之一。其中,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类型,约占所有糖尿病的90%,其主要发病机制是: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和胰岛素相对分泌不足。肝脏是胰岛素作用的重要靶器官之一,大约90%内源性葡萄糖产生的来源,在维持空腹内生葡萄糖的产生和输出,以及进食后葡萄糖的吸收、利用以及储存方面起重要作用。肝脏胰岛素抵抗是指胰岛素抑制肝脏葡萄糖输出的能力下降,主要涉及的病理生理特征是肝脏胰岛素信号通路异常,糖异生和糖原分解增加,从而导致肝糖输出增多。同时IR导致肝脏脂质沉积会进一步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形成恶性循环。肝脏IR对整体T2DM的病理生理机制的贡献是显着的,尤其对空腹血糖和基础胰岛素水平影响很大,缓解肝脏IR的治疗方法对T2DM的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N1-甲基烟酰胺(N1-methylnicotinamide,MNAM)是烟酰胺(维生素B3的一种)甲基化后的产物,近来关于MNAM与代谢性疾病的关系备受关注。目前有动物和人群研究认为MNAM与T2DM胰岛素抵抗相关,但结论不一,机制不明。最新研究显示,MNAM干预降低了高脂饮食小鼠的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并发现MNAM干预小鼠肝脏去乙酰化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ion 2 homolog 1,SIRT1)蛋白表达升高。SIRT1是具有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依赖性的蛋白脱乙酰基酶,可以通过使多种控制代谢及内分泌信号的转录因子脱乙酰基而调节其活性,从而广泛参与调节糖脂代谢平衡、胰岛素分泌等多条代谢通路。本研究旨在探索MNAM对2型糖尿病肝脏胰岛素抵抗和糖代谢的影响,并对其可能的调节机制做进一步研究。研究方法:1、研究MNAM对ob/ob肥胖糖尿病小鼠糖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4周龄健康雄性ob/ob小鼠和C57BL6小鼠,经4周喂养后(小鼠8周龄),认定ob/ob小鼠2型糖尿病模型稳定,随机分为三组:ob/ob组,低剂量MNAM干预组(ob/ob+0.3%MNAM组),高剂量MNAM干预组(ob/ob+1%MNAM组);正常野生型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WT组)和高剂量MNAM干预组(WT+1%MNAM组)。干预因素MNAM持续喂养小鼠8周,后进行腹腔注射葡萄糖耐量(IPGTT)及胰岛素释放试验。检测各组小鼠在各时间点的血糖及胰岛素,绘制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和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2、研究MNAM对ob/ob肥胖糖尿病小鼠肝脏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通过HE、油红O及肝脏组织甘油三酯含量检测,观察MNAM干预对肝脏脂质沉积的影响;通过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糖异生关键酶PEPCK和G-6-Pase的mRNA表达,以及胰岛素信号通路关键分子IRS-2,PI3K,AKT和GSK3β蛋白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3、研究MNAM调控肝脏胰岛素敏感性和糖代谢的潜在机制:应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肝脏组织SIRT1、FOXO1和PGC-1α的mRNA和蛋白表达;应用人正常肝细胞LO2给予PA处理建立肝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应用MNAM处理后,测定培养基葡萄糖剩余量;检测糖异生关键酶和胰岛素信号通路关键分子的表达;并应用SIRT1抑制剂处理MNAM干预的IR肝细胞,验证SIRT1在MNAM影响肝细胞IR中的作用。结果:1、MNAM干预8周后,ob/ob+1%MNAM组小鼠体重和空腹血糖均明显低于ob/ob组(p<0.05);IPGTT结果显示,ob/ob+1%MNAM组小鼠空腹血糖下降,但葡萄糖刺激后各点血糖与ob/ob组无显着差异(p>0.05);胰岛素分泌水平提示MNAM干预各组空腹和整体胰岛素分泌水平低于ob/ob组(p<0.05);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计算可见MNAM干预各组HOMA-IR低于ob/ob组(p<0.05),QUICKI胰岛素敏感指数和松田指数高于ob/ob组(p<0.05)。2、肝脏病理组织学实验结果显示,与WT组相比,ob/ob组肝脏有明显脂肪变性和脂滴浸润,肝脏TG含量也明显升高(p<0.05),MNAM的干预可一定程度缓解上述情况;与对照组相比,ob/ob组小鼠肝组织中糖异生相关PEPCK、G-6-Pase的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而MNAM干预的两组小鼠上述基因表达明显低于ob/ob小鼠(p<0.05);在ob/ob组,肝脏p-IRS-2/IRS-2,p-PI3K/PI3K,p-AKT/AKT,p-GSK3β/GSK3β比值明显低于对照WT各组(p<0.05),而MNAM干预各组上述蛋白的磷酸化水平高于ob/ob组(p<0.05)。3、与对照组相比,ob/ob小鼠肝脏SIRT1的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PGC-1α表达上调,FOXO1乙酰化水平升高(p<0.05),而1%MNAM的干预可以使ob/ob小鼠肝脏SIRT1的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PGC-1α表达下降,FOXO1乙酰化水平下降(p<0.05);应用PA干预LO2细胞建立肝细胞IR模型,经MNAM处理后,测定培养基葡萄糖剩余量,发现胰岛素抵抗PA组培养基葡萄糖剩余量高于其他各组(p<0.05);PA组PEPCK和G-6-Pase的mRNA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和MNAM干预组明显升高(p<0.05);PA组IRS-2,PI3K,AKT和GSK3β的蛋白磷酸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MNAM干预组(<0.05);应用SIRT1抑制剂处理后,MNAM减少PA诱导的IR肝细胞糖异生的作用和调节IR肝细胞胰岛素信号通路的作用消失。结论:MNAM通过调节肝脏SIRT1、FOXO1和PGC-1α,而影响胰岛素信号通路传导和肝糖异生,减轻肝脏脂质沉积,从而调节肝脏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肝糖输出,降低ob/ob肥胖糖尿病小鼠空腹血糖和体重,改善其胰岛素抵抗。

赵肖君[8](2019)在《不同干预方式改善高脂诱导大鼠瘦素抵抗状态的比较及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瘦素抵抗在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高脂饮食诱导形成瘦素抵抗肥胖大鼠模型,综合比较经皮穴位电刺激、游泳运动和药物干预对肥胖大鼠血糖血脂相关指标及下丘脑中PTP-1B及SOCS-3水平的不同影响,探讨其在改善机体瘦素抵抗状态和胰岛素敏感性中的可能机制,以期为临床干预瘦素抵抗导致的肥胖及相关疾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50只8周龄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适应性喂养一周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和高脂组(n=40),分别予以正常饲料喂养和高脂饲料喂养8周造模。造模期间一周一次记录各组大鼠体重、进食量、肛鼻长,计算Lee’s指数,评定肥胖模型。造模成功后将高脂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n=8)、电刺激组(n=8)、游泳运动组(n=8)、西药立普妥降脂组(西药降脂组)(n=8)、中药山楂籽油降脂组(中药降脂组)(n=8),各组仍予以高脂饮食。于干预第8周末立即处死并取材,处死前测定各组大鼠的体重及肛鼻长,计算Lee’s指数。大鼠心尖取血,生化试剂盒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糖化血红蛋白(GHb)含量;ELISA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胰岛素(Insulin)、瘦素(Leptin)、抵抗素(Resistin)含量;HE染色法观察大鼠肝脏肝小叶的组织形态学变化;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肝脏细胞内线粒体形态变化及相关结构变化状况;RT-PCR法检测下丘脑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的mRNA水平及白色脂肪组织内Leptin、Resistin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下丘脑PTP-1B、SOCS-3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1.高脂喂养8周后,高脂组大鼠的体重、Lee’s指数及饮食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表明肥胖模型造模成功。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脂组大鼠血清胰岛素、瘦素、抵抗素含量及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等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表明肥胖大鼠模型同时具备瘦素抵抗状态。2.干预8周后各组脂代谢变化情况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余五组TC、TG、FFA均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其余四组TC、TG、FFA均降低(P<0.01);与游泳运动组比较,电刺激组、西药降脂组TC、TG、FFA均升高(P<0.01),中药降脂组除TC稍升高外(P<0.05),TG、FFA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3.HE染色和透射电镜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经游泳运动干预后的肥胖大鼠肝脏组织及细胞形态有明显的改善,中央静脉明显,肝小叶形态基本清晰,肝索排列相对规则,凋亡细胞减少,脂质细胞数量较少,炎性浸润不明显,细胞排列相对紧密;细胞结构相对完整,凋亡现象不明显;电刺激组大鼠表现为肝脏组织结构相对清晰,肝小叶结构基本恢复,细胞内结构相对完整,线粒体数量减少;中药降脂组大鼠表现为肝脏组织结构相对完整,肝小叶形态基本正常,突出表现为细胞内脂肪聚集增多,细胞形态变大;西药降脂组大鼠表现为肝脏基本结构可见,显着存在内质网溶解,线粒体增多及部分融合,细胞形态偏瘦。4.白色脂肪组织内Leptin、Resistin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余五组白色脂肪组织内Leptin、Resistin表达水平均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不同干预组均显着降低了白色脂肪组织内Leptin及Resistin的表达(P<0.01)。且西药降脂组与游泳运动组无显着差异(P>0.05);电刺激组和中药降脂组则显着高于游泳运动组(P<0.01)。5.下丘脑内PTP-1B及SOCS-3蛋白相对表达量和mRNA水平:正常对照组下丘脑内PTP-1B及SOCS-3蛋白相对表达量和mRNA水平均显着低于其余五组(P<0.01),模型对照组PTP-1B蛋白相对表达量和mRNA水平则显着高于不同干预组(P<0.05或(P<0.01))。其中,游泳运动组在抑制下丘脑神经元内PTP-1B及SOCS-3的mRNA水平方面显着优于电刺激组及中药降脂组(P<0.05),西药降脂组则与游泳运动组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1.不同干预方式对改善机体瘦素抵抗状态和胰岛素敏感性均有明显作用,其中游泳和西药降脂组作用优于经皮穴位电刺激和中药降脂组。2.机体瘦素抵抗状态和胰岛素敏感性的改善与下丘脑内PTP-1B及SOCS-3的蛋白表达和转录活性下调有关。

吴希[9](2017)在《辅助降糖颗粒干预ZDF大鼠胰岛素抵抗及代谢组学机制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由综述、文献研究及实验研究三部分构成。综述由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机制研究动态、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代谢组学研究进展构成。文献研究通过对5年来收录于中国三大主要中文数据库有关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研究文献用药进行频数统计和聚类分析,探讨核心用药、药对、基础方等用药规律,进一步归纳总结胰岛素抵抗的病因病机。实验部分由辅助降糖颗粒对ZDF大鼠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的干预作用、辅助降糖颗粒对ZDF大鼠血清代谢组学的影响两部分构成。[目的]探讨辅助降糖颗粒联合二甲双胍以及单独使用对ZDF大鼠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并从小分子代谢物角度探讨疾病对机体的影响及药物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思路及基础。[方法]8周龄雄性ZDF大鼠诱导成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M)、二甲双胍组(X)、辅助降糖颗粒组(Z)、联合组(辅助降糖颗粒+二甲双胍)(L)各12只,以及同系非糖尿病ZL组(N)大鼠12只作为正常对照组。记录大鼠一般情况、摄食量、体质量等变化,治疗12周后进行血糖、OGTT、糖化血清蛋白、血脂四项、空腹胰岛素等指标检测。同时各组随机抽取血清样本10个,进行GC-TOFMS检测。[结果]相对于N组,M组摄食量及体质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GTT空腹及各时间点血糖均升高(P<0.05);OGTT曲线下面积(AUC)升高(P<0.05);Fins升高及ISI下降(P<0.05);糖化血清蛋白(GSP)升高(P<0.05);TC、TG、HDL、LDL升高(P<0.05)。与M组相比,X、Z、L三组摄食量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M组大鼠体重逐渐增加,分别从8周、1 1周及12周开始X、Z及L组与M组差异持续有统计学意义(p<0.05);OGTT空腹时点Z组及L组血糖下降(P<0.05),30、60和120分钟时点L组血糖下降(P<0.05);AUC比较,X组及Z组具有下降趋势,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L组下降(P<0.05);X组、Z组的Fin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组的Fins下降(P<0.05);X组及L组ISI升高(P<0.05);X组、Z组及L组的GSP下降(P<0.05);X组、Z组及L组的TC、HDL、LDL均降低(P<0.05),三组的TG有下降趋势,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对于X组,Z、L两组的摄食量及体质量组间差异均不明显;OGTT则只有L组120分钟时点血糖下降(P<0.05);X组、L组在AUC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组Fins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SI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组、L组的GS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组的TC、HDL、LDL均降低(P<0.05),TG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代谢组学研究结果:由5组大鼠的PCA散点图可见,M组和N组样本各自集中,分离显着。X组、Z组及L组样本各自集中,尽管存在一定的交叉重叠,有明显分离趋势。依据代谢物与质谱检测峰的匹配度大于80%的标准,M组对N组差异代谢物显着下调的包括苏氨酸、甘氨酸、脯氨酸、棕榈油酸、棕榈酸、缬氨酸、肌醇、丙氨酸、氧代脯氨酸、氨基丙二酸、磷酸盐、花生四烯酸,显着上调的包括天冬氨酸、油酸;X组对M组差异代谢物未见显着下调,显着上调的包括甘油酸、棕榈酸、乙醇酸、2-羟基丁酸、2-羟基吡啶、磷酸盐、花生四烯酸;Z组对M组差异代谢物显着下调的包括天冬氨酸,显着上调的包括甘油酸、乙醇酸、羟胺、琥珀酸、花生四烯酸;L组对M组差异代谢物显着下调的包括天冬氨酸,显着上调的包括甘氨酸、脯氨酸、棕榈油酸、异亮氨酸、肌醇、丙氨酸、磷酸盐、亚油酸、羟胺、花生四烯酸;L组对X组差异代谢物未见显着下调,显着上调的包括羟胺和花生四烯酸;L组对Z组差异代谢物未见显着下调,显着上调的包括硬脂酸、甘氨酸、棕榈油酸、异亮氨酸、肌醇、丙氨酸、磷酸盐、油酸、花生四烯酸。[结论]辅助降糖颗粒可以降低ZDF大鼠的摄食量和体质量、空腹血糖、糖化血清蛋白及TC、LDL。联合组可以降低摄食量和体质量、OGTT当中0’、30’、60’、120,血糖、AUC、Fins、GSP、TC、LDL,并升高ISI。联合用药相比较于单独使用二甲双胍更加有利于降低120’血糖、TC、LDL及改善ISI。由此得出辅助降糖颗粒可以改善T2DM大鼠摄食量、体质量及糖脂代谢,联合组除了以上作用外同时改善胰岛素抵抗,相对于单独使用二甲双胍起到增效的作用。同时代谢组学提示辅助降糖颗粒联合二甲双胍或者单独使用的良好药效,可能是通过干预能量代谢、氧化应激、脂肪酸代谢、氨基酸代谢、糖代谢、脂代谢、嘧啶代谢以及胰岛素信号传导等途径来实现的。饱和脂肪酸可以加重胰岛素抵抗,二甲双胍具有增加饱和脂肪酸浓度的副反应,联合用药则可以避免这一不利影响。因此辅助降糖颗粒可以起到减轻副反应的作用。

韩玉萍[10](2010)在《糖尿病双生子肾虚血瘀证的表观遗传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从理论上探讨表观遗传学研究方法引入中医证候研究的可行性及合理性。2.精选一对典型的糖尿病双生子,筛选糖尿病肾虚血瘀证差异表达基因mRNA及差异表达miRNA。方法:1.理论研究法:对比表观遗传学与中医遗传学的概念、内容,指出引入表观遗传学研究方法研究中医证候是恰当的拓展。2.证候调查法:用四诊、肾虚、血瘀等中医量表对糖尿病双生子家系进行证候调查,宏观辨析其家系证候及其规律。3.实验分析法:联合运用mRNA表达谱芯片和miRNA芯片,筛选糖尿病肾虚血瘀证的差异表达mRNA、miRNA。结果:1.引入表观遗传学方法揭示糖尿病的证候微观实质,能更好地诊断、预防和治疗疾病。2.糖尿病双生子家系调查显示,肾虚血瘀证有一定的先天影响和家族性因素,糖尿病与肾虚血瘀证相关。3.筛选出一批代谢、免疫、转录调控类基因作为糖尿病肾虚血瘀证的候选选基因。其中糖尿病候选差异基因48条,肾虚血瘀证的候选差异基因27条。4.筛选出糖尿病肾虚血瘀证差异表达miRNA,并与候选差异表达基因相互验证。筛选出糖尿病候选差异miRNA 3条,肾虚血瘀证的候选差异基因miRNA 2条结论:表观遗传学是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是连接基因型和表型的纽带,中医证候、疗效及中医遗传等很多问题都难以通过简单的单基因突变之类的经典遗传学内容解释,需要引入表观遗传学的理论进行研究。而双生子是研究表观遗传的良好模型。通过一个糖尿病肾虚血瘀双生子家系的证候调查,显示肾虚血瘀证有一定的遗传影响,且糖尿病与肾虚血瘀证密切相关。联合运用表达谱芯片和miRNA芯片实验,筛选出一批代谢、转录调控、免疫类基因作为糖尿病肾虚血瘀证的候选差异mRNA,并发现miRNA-32可能是糖尿病的差异表达miRNA。

二、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受体酪氨酸激酶域基因突变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受体酪氨酸激酶域基因突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藤茶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骨骼肌胰岛素抵抗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新食品原料藤茶的药用研究进展
        一、藤茶的中药属性研究
        二、藤茶的化学成分分析
        三、藤茶的药理作用研究
        四、结语
    综述二 2型糖尿病IR和骨骼肌在IR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一、胰岛素的生理作用和IR
        二、影响IR的因素
        三、骨骼肌参与IR的机制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实验一 藤茶总黄酮对自发性糖尿病ZDF大鼠糖代谢的影响
        1、材料
        2、方法
        3、结果
        4、小结
    实验二 藤茶总黄酮对自发性糖尿病ZDF大鼠骨骼肌IR的作用机制
        1、材料
        2、方法
        3、结果
        4、小结
    实验三 藤茶总黄酮调节C2C12成肌细胞IRS-1/PI3K p85/AKT/GLUT4信号通路的机制研究
        1、材料
        2、方法
        3、结果
        4、小结
讨论
结语
创新点与不足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2)电针调控T2DM大鼠骨骼肌内质网应激IRE1/JNK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的治疗方法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 现代医学对2型糖尿病的认识
        2 中医对2型糖尿病的认识
        3 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4 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的实验机制研究
        5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内质网应激与2型糖尿病
        1 内质网应激
        2 UPR信号通路
        3 内质网应激与β细胞凋亡关系
        4 内质网应激与胰岛素抵抗关系
        5 调控内质网应激改善2型糖尿病的实验研究
        6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观察电针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实验二 电针干预对2型糖尿病大鼠骨骼肌内质网应激IRE1/JNK与PI3K通路的影响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讨论
    1 实验依据
    2 电针对糖脂代谢的影响
    3 骨骼肌胰岛素抵抗
    4 电针对骨骼肌内质网应激IRE1、JNK、p-JNK蛋白表达的影响
    5 电针对骨骼肌IRS-1 ser307、P13K p85、GLUT4蛋白表达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中医证型的聚类分析以及绞股蓝皂苷XLIX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临床研究:2 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中医证型的聚类分析
    引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内容
        1.1 研究对象
        1.2 西医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资料收集
        2.2 聚类分析
        2.3 数据统计学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中医四诊信息统计
        3.3 四诊信息聚类分析
        3.4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
        3.5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各证型组患者年龄和病程的比较
        3.6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各证型组FPG、FINS、HOMA-IR的比较
        3.7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各证型组BMI、Hb A1c的比较
        3.8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各证型组TG、CHOL、LDL的比较
        3.9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各证型组的BMI、Hb A1c、TG、CHOL、LDL与HOMA-IR的相关性
    讨论
        1 中医学对2 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之认识
        1.1 病因病机
        1.2 中医治疗
        1.3 小结
        2 西医学对2 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认识
        2.1 胰岛素抵抗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2.2 胰岛素抵抗的治疗
        3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证型之确立
        4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证型的相关分析
        4.1 不同证型所占比之分析
        4.2 不同证型发病年龄和病程之分析
        4.3 不同证型胰岛素抵抗程度轻重之分析
        4.4 不同证型间相关指标变化之分析
        5 结论
    参考文献
实验研究:绞股蓝皂苷XLIX改善脂肪乳诱发的胰岛素抵抗的机制研究
    引言
    实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器材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液体的配制
        1.4 动物准备
        1.5 动物造模
        1.6 静脉用药方法
        1.7 血浆游离脂肪酸含量测定
        1.8 实时荧光定量PCR
        1.9 蛋白免疫印迹
        1.10 统计分析
        2 实验结果
        2.1 动物的一般特征
        2.2 Gyp-XLIX缓解了脂肪乳引起的胰岛素抵抗
        2.3 Gyp-XLIX减轻了脂肪乳输注所造成的胰岛素信号通路的破坏
        2.4 Gyp-XLIX抑制了脂肪乳诱导的NFκB活化
        2.5 Gyp-XLIX调控脂肪乳引起的炎症基因表达
        2.6 mTOR、JNK、ERK蛋白没有参与脂肪乳引起的胰岛素抵抗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综述 中医药治疗 2 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查新报告
发表论文

(4)基于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调脏通络”电针改善db/db小鼠肝脏胰岛素抵抗水平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实验研究
    第一章 “调脏通络”电针干预对db/db小鼠疗效观察的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章 “调脏通络”电针干预对db/db小鼠糖代谢影响的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章 “调脏通络”电针干预对db/db小鼠肝脏组织形态学影响的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各组小鼠肝脏形态学变化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四章 “调脏通络”电针干预对db/db小鼠肝脏胰岛素抵抗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I3K、p-Akt、p-GSK-3β含量影响的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5)电针调控T2DM大鼠骨骼肌IRS-1磷酸化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电针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机制探究
        1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关键环节
        2 电针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机制研究
        3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IRS-1信号通路在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研究
        1 IRS-1信号通路与胰岛素抵抗关系
        2 针刺可通过调节IRS-1-PI3K-Akt-GLUT4改善胰岛素抵抗
        参考文献
    综述三 针刺对2型糖尿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进展
        1 针刺对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2 针刺干预2型糖尿病的实验研究
        3 结论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研究技术路线图
    实验一 电针对2型糖尿病ZDF大鼠血糖、血脂含量的影响
        1 目的
        2 材料
        3 方法
        4 结果
    实验二 电针对骨骼肌IRS-1磷酸化及其下游通路的影响
        1 目的
        2 材料
        3 方法
        4 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
    1 实验设计依据
    2 骨骼肌胰岛素抵抗
    3 IRS-1与糖尿病胰岛素抵抗
    4 实验结果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miR-122靶向IGF-1R调控肝脏胰岛素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引言
第一部分 2 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肝脏mi R-122 表达和IGF-1R、p-Akt和Akt的蛋白表达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下调mi R-122 表达对Hep G2 细胞胰岛素抵抗及糖代谢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miR-122潜在作用靶点的预测和验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IGF-1R沉默对Hep G2 细胞胰岛素抵抗及糖代谢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部分 不同糖耐量人群血清mi R-122 水平与HOMA-β和 HOMA-IR的相关性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miRNA在糖尿病发病机制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N1-甲基烟酰胺对ob/ob肥胖糖尿病小鼠肝脏胰岛素敏感性和糖代谢的影响及其调节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N1-甲基烟酰胺对ob/ob肥胖糖尿病小鼠糖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2.1.1 主要试剂
        2.1.2 主要仪器
        2.1.3 主要溶液配制
        2.2 实验方法和步骤
        2.2.1 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构建
        2.2.2 动物分组与处理
        2.2.3 体重及空腹血糖监测
        2.2.4 腹腔注射葡萄糖耐量及胰岛素释放试验
        2.2.5 组织样本的采集
        2.2.6 采用ELISA法检测胰岛素水平
        2.2.7 胰岛素抵抗观察指标的计算方法
        2.3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3 结果
        3.1 MNAM干预对各组小鼠体重和空腹血糖的影响
        3.2 MNAM对小鼠葡萄糖耐量及胰岛素分泌水平的影响
        3.3 MNAM对小鼠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 :N1-甲基烟酰胺对ob/ob肥胖糖尿病小鼠肝脏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2.1.1 主要试剂
        2.1.2 主要仪器
        2.1.3 主要溶液配制
        2.2 实验方法和步骤
        2.2.1 动物分组及处理
        2.2.2 肝脏组织标本的采集
        2.2.3 肝脏组织HE染色
        2.2.4 肝脏组织油红O染色
        2.2.5 肝脏组织甘油三酯(TG)含量的检测
        2.2.6 Real-time PCR
        2.2.7 Western Blot
        2.3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3 结果
        3.1 MNAM对肝脏组织形态及甘油三酯含量的影响
        3.1.1 肝脏组织形态学比较
        3.1.2 肝脏油红O染色结果比较
        3.1.3 肝脏组织甘油三酯含量的比较
        3.2 MNAM对肝脏糖异生途径关键酶m RNA表达的影响
        3.3 MNAM对肝脏胰岛素信号通路的影响
    4 讨论
    5 结论
第三部分:N1-甲基烟酰胺调控肝脏胰岛素敏感性和糖代谢的潜在机制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2.1.1 主要试剂
        2.1.2 主要仪器
        2.1.3 主要溶液配制
        2.1.4 细胞株
        2.2 实验方法和步骤
        2.2.1 实验动物分组与处理
        2.2.2 肝脏组织标本采集
        2.2.3 Real-time PCR
        2.2.4 Western Blot
        2.2.5 细胞培养与分组
        2.2.6 葡萄糖剩余含量的测定
        2.2.7 Real-time PCR
        2.2.8 Western Blot
        2.2.9 SIRT1 抑制剂(EX-527)的干预
        2.3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3 结果
        3.1 MNAM对2型糖尿病小鼠肝脏组织SIRT1、FOXO1 和PGC-1α 表达的影响
        3.1.1 MNAM干预对各组小鼠肝脏SIRT1、FOXO1 和PGC-1α 的m 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3.1.2 MNAM对肝脏组织SIRT1、FOXO1 和PGC-1α 的蛋白表达以及FOXO1 乙酰化水平的影响
        3.2 MNAM对肝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培养基葡萄糖剩余量的影响
        3.3 MNAM对胰岛素抵抗肝细胞糖异生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3.4 MNAM对肝细胞胰岛素信号通路的作用
        3.5 MNAM对IR肝细胞SIRT1、FOXO1 和PGC-1α 表达的影响
        3.5.1 MNAM干预对IR肝细胞SIRT1、FOXO1 和PGC-1α 的m 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3.5.2 MNAM干预对IR肝细胞SIRT1、FOXO1 和PGC-1α 蛋白表达的影响
        3.6 抑制SIRT1 在MNAM调节肝细胞胰岛素敏感性中的作用
        3.6.1 抑制SIRT1 对肝细胞FOXO1 和PGC-1α 表达的影响
        3.6.2 抑制SIRT1 后MNAM对肝细胞培养基葡萄糖剩余量的影响
        3.6.3 抑制SIRT1 后MNAM对肝糖异生的作用
        3.6.4 抑制SIRT1 后MNAM对肝细胞胰岛素信号通路的影响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8)不同干预方式改善高脂诱导大鼠瘦素抵抗状态的比较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Abbreviation Index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瘦素抵抗肥胖大鼠模型的构建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试剂及仪器
        1.2 实验动物
        1.3 动物饲料
    2 实验方法
        2.1 造模及分组方法
        2.2 检测指标
        2.3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高脂饲料喂养8周后大鼠体重变化情况比较
        3.2 高脂饲料喂养8周后大鼠Lee's指数变化情况比较
        3.3 高脂饲料喂养8周后大鼠血清瘦素(LP)、抵抗素(Res)、胰岛素(INS)、糖化血红蛋白(GHb)变化情况比较
        3.4 高脂饲料喂养8周后大鼠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变化情况比较
    4 讨论
        4.1 高脂喂养诱导建立瘦素抵抗性肥胖大鼠模型的评价
        4.2 瘦素抵抗与胰岛素抵抗的相互关联
第二部分 不同干预方式对瘦素抵抗肥胖大鼠模型脂代谢及肝脏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试剂及器材
        1.2 实验动物
        1.3 动物饲料
        1.4 实验药物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方法
        2.2 干预方法
        2.2.1 自由游泳训练
        2.2.2 经皮穴位电刺激
        2.2.3 西药给药
        2.2.4 中药给药
        2.3 标本采集
        2.4 指标检测
        2.5 统计分析方法
    3 结果
        3.1 不同干预方式对瘦素抵抗肥胖大鼠脂代谢的影响
        3.2 不同干预方式对瘦素抵抗肥胖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3.3 不同干预方式对瘦素抵抗肥胖大鼠白色脂肪组织瘦素(LP)及抵抗素(Res)表达的影响
    4 讨论
        4.1 运动对瘦素抵抗型肥胖大鼠脂肪代谢的影响
        4.2 抑制脂肪组织内瘦素及抵抗素mRNA的表达活性对改善肥胖大鼠模型瘦素抵抗的意义
        4.3 肝脏细胞结构与能量代谢
        4.4 运动改善瘦素抵抗肥胖大鼠肝脏细胞代谢的机制分析
第三部分 不同干预方式抑制下丘脑PTP-1B及SOCS-3表达改善瘦素抵抗状态的机制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试剂及器材
        1.2 实验动物
        1.3 动物饲料
        1.4 实验药物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方法
        2.2 干预方法
        2.3 标本采集
        2.4 指标检测
        2.5 统计分析方法
    3 结果
        3.1 不同干预方式对瘦素抵抗肥胖大鼠下丘脑PTP-1B/SOCS-3相对蛋白表达量的影响
        3.2 不同干预方式对瘦素抵抗肥胖大鼠下丘脑PTP-1B/SOCS-3-mRNA表达的影响
    4 讨论
        4.1 不同干预方式下调下丘脑PTP-IB及SOCS-3相对蛋白表达水平对改善肥胖大鼠瘦素抵抗的意义
        4.2 不同干预方式抑制下丘脑PTP-IB及SOCS-3-mRNA的表达活性对改善肥胖大鼠瘦素抵抗的意义
        4.3 游泳运动改善机体瘦素抵抗的机制分析
结语
附录一 文献综述
    1 叉头状转录因子(Fox)家族
        1.1 叉头状转录因子O1(FoxO1)
        1.2 叉头状转录因子A2(Foxa2)
        1.3 叉头状转录因子O3a(FoxO3a)
    2 沉默信息因子SIRT家族
        2.1 沉默信息因子-1(SIRT1)
        2.2 沉默信息因子-6(SIRT6)
    3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
    4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
    5 有关瘦素/胰岛素抵抗重要的信号通路研究
        5.1 PI3K/AKT信号通路
        5.2 IKKβ/NF-κB信号通路与其介导的炎症反应
        5.3 JNK信号通路与其介导的炎症效应
    6 其他相关机制研究
        6.1 线粒体机制
        6.2 肠道菌群失调机制
        6.3 HPA轴的调控机制
        6.4 内质网应激状态的调控机制
参考文献
致谢

(9)辅助降糖颗粒干预ZDF大鼠胰岛素抵抗及代谢组学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机制研究动态
        1. 炎症与胰岛素抵抗
        2. 组织细胞因子与胰岛素抵抗
        3. 肥胖、脂代谢紊乱与胰岛素抵抗
        4. 氧化应激与胰岛素抵抗
        5. 内质网应激与胰岛素抵抗
        6. 线粒体功能障碍与胰岛素抵抗
        7. 肠道菌群与胰岛素抵抗
        8. 微量元素缺乏与胰岛素抵抗
        9. 信号通路与胰岛素抵抗
        10. 其他
        11.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胰岛素抵抗
        1. 古文献中对糖尿病病因病机和治疗的认识
        2. 中医药对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病因病机的认识
        3. 中医药对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治疗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三 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1. 代谢组学概念及流程
        2. 代谢组学与糖尿病的研究
        3.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胰岛素抵抗用药规律的文献研究
    前言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研究对象
    3. 研究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实验一 辅助降糖颗粒对ZDF大鼠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的干预作用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实验二 辅助降糖颗粒对ZDF大鼠血清代谢组学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创新点
问题与不足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10)糖尿病双生子肾虚血瘀证的表观遗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前言
第一部分 表观遗传学的概念及在中医证候研究的运用
    1. 表观遗传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
        1.1 表观遗传学的概念
        1.2 表观遗传学的调控机制
        1.2.1 非编码RNA介导的基因沉默
        1.2.2 DNA的甲基化等修饰
        1.2.3 染色质重塑
        1.2.4 组蛋白修饰
        1.3 同卵双生子是表观遗传研究的最佳模型
    2. 引入表观遗传学研究中医证侯
        2.1 中医遗传学与表观遗传学的概念在理论上可沟通
        2.2 引入表观遗传学的方法研究中医证候
        2.2.1 揭示中医遗传证候规律
        2.2.2 证候分子生物学研究深入拓展的需要
        2.2.3 揭示中医治疗机制
    3. 糖尿病的表观遗传学研究
        3.1 糖尿病与miRNA
        3.2 糖尿病与甲基化
    小结
第二部分 糖尿病肾虚血瘀证家系双生子的证候调查研究
    1. 家系双生子的证候调查
        1.1 成都余氏双生子家系的证候分析(2009年)
        1.1.1 对象与方法
        1.1.2 结果
        1.2 成都余氏双生子家系的证候调查(2010年)
        1.2.1 对象与方法
        1.2.2 结果
    2. 讨论
        2.1 双生子典型家系个案的意义
        2.2 肾虚、血瘀遗传背景差异
        2.3 糖尿病与肾虚血瘀证关系密切
        2.4 证候分值差异性的原因
        2.5 糖尿病教育的必要性
    小结
第三部分 糖尿病肾虚血瘀家系双生子的基因表达谱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1.1.1 主要仪器
        1.1.2 主要试剂
        1.2 实验操作
        1.2.1 血液采集与样本制备
        1.2.2 表达谱芯片实验流程
        1.3 表达谱数据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样品RNA质检结果
        2.2 表达谱芯片数据分析
        2.2.1 大双/女儿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2.2.2 小双/女儿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2.2.3 双生子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2.2.4 共同差异基因对比分析
    3. 讨论
        3.1 双生子家系样本研究糖尿病的意义
        3.2 糖尿病与免疫
        3.3 肾虚血瘀证与免疫
        3.4 糖尿病易感基因的筛选
        3.5 表达谱芯片的优势与劣势
    小结
第四部分 糖尿病肾虚血瘀家系双生子的miRNA表达谱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1.1.1 主要仪器
        1.1.2 主要试剂
        1.2 实验操作
        1.2.1 样品采集与制备
        1.2.2 miRNA芯片流程
        1.2.3 芯片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RNA样品质检图
        2.2 miRNA表达谱分析
        2.2.1 大双/女儿的差异表达miRNA
        2.2.2 小双/女儿的miRNA表达谱差异
        2.2.3 小双/大双的miRNA表达谱差异
        2.2.4 芯片间比较
    3. 讨论
        3.1 双生子家系模型研究表观遗传的优势
        3.2 比较国际上糖尿病miRNA研究
        3.3 多种技术联合运用可更明确遗传机制
        3.4 生物信息学与生物实验的结合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中西医对糖尿病"消渴"的认识
    1. 糖尿病"消渴"的古代研究
        1.1 中国古代糖尿病"消渴"的思想史
        1.1.1 "消渴"的命名
        1.1.2 "消渴"的发展
        1.1.3 "消渴"与糖尿病的汇通
        1.2 世界医学对糖尿病认知的发展史
        1.2.1 糖尿病的发现、命名及早期治疗
        1.2.2 胰岛素的发现及糖尿病药物治疗
    2. 糖尿病肾虚血瘀的现代研究
        2.1 糖尿病与肾虚血瘀的关系
        2.1.1 肾虚是糖尿病的常见证型
        2.1.2 糖尿病与血瘀的关系
        2.1.3 糖尿病肾虚血瘀证临床研究的相对不足
        2.2 中医对糖尿病的治疗
        2.2.1 中医对糖尿病"消渴"的辨证
        2.2.2 糖尿病的中药治疗
        2.2.3 中医对糖尿病"消渴"的综合防治
        2.3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发病机制的认识
        2.3.1 糖尿病发病的影响因素
        2.3.2 2型糖尿病与胰岛素受体
        2.3.3 糖尿病的基因研究
        2.3.4 糖尿病的表观遗传学研究
    3. 结语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1:肾虚证等级量化表
    附件2:血瘀证量化记分表
    附件3:双生子四诊调查表
    附件4:参加科研项目
    附件5:公开发表的专着、学术论文

四、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受体酪氨酸激酶域基因突变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藤茶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骨骼肌胰岛素抵抗的机制研究[D]. 李可.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电针调控T2DM大鼠骨骼肌内质网应激IRE1/JNK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机制研究[D]. 金永祚.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中医证型的聚类分析以及绞股蓝皂苷XLIX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初步研究[D]. 石书龙.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4]基于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调脏通络”电针改善db/db小鼠肝脏胰岛素抵抗水平的机制研究[D]. 杨育农.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08)
  • [5]电针调控T2DM大鼠骨骼肌IRS-1磷酸化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机制研究[D]. 宋姗姗.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6]miR-122靶向IGF-1R调控肝脏胰岛素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研究[D]. 董丽.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1)
  • [7]N1-甲基烟酰胺对ob/ob肥胖糖尿病小鼠肝脏胰岛素敏感性和糖代谢的影响及其调节机制[D]. 张竞帆.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8]不同干预方式改善高脂诱导大鼠瘦素抵抗状态的比较及机制研究[D]. 赵肖君. 武汉体育学院, 2019(01)
  • [9]辅助降糖颗粒干预ZDF大鼠胰岛素抵抗及代谢组学机制研究[D]. 吴希.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5)
  • [10]糖尿病双生子肾虚血瘀证的表观遗传研究[D]. 韩玉萍.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0(08)

标签:;  ;  ;  ;  ;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受体酪氨酸激酶结构域基因突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