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生儿重度烧伤的护理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卢迎,周琴,王立娜,何亭,赵海洋,曹效亲[1](2021)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特重度烧伤患者肢体体位摆放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风险评估方法在特重度烧伤患者肢体体位摆放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根据采用的不同肢体体位摆放方法, 将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3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行常规肢体体位摆放的特重度烧伤患者纳入常规肢体摆放组[男19例、女11例, 年龄(40±10)岁], 将该单位2019年7月—2020年12月收治的3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行FMEA风险管理肢体体位摆放的特重度烧伤患者设为FMEA肢体摆放组[男20例、女10例, 年龄(38±10)岁]。常规肢体摆放组患者待肢体创面愈合后仅由康复治疗师每日行单纯徒手肢体体位摆放, 直至出院。FMEA肢体摆放组患者入院24 h内由医师、康复治疗师、护士共同采用FMEA风险评估方法, 分析患者肢体体位摆放的潜在失效模式, 根据失效原因实施针对性的肢体体位摆放措施, 直至出院。比较FMEA肢体摆放组患者干预前后6项主要失效模式的风险优先数(RPN), 2组患者干预前后肩关节外展、肘关节伸展、腕关节背伸、踝关节跖屈的关节活动度(ROM)与手总主动活动度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对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FMEA肢体摆放组患者干预后6项主要潜在失效模式中肢体体位摆放干预不及时、护士肢体体位摆放意识不强、肢体体位摆放评估标准不一致、护士肢体体位摆放相关知识缺乏、护士主动参与性差、患者肢体体位摆放效果不佳的RPN分别为(146±31)、(140±22)、(125±34)、(136±23)、(110±28)、(110±5)分, 均明显低于干预前的(578±64)、(543±57)、(419±89)、(269±64)、(240±41)、(222±48)分(t=18.441、23.681、10.035、5.362、9.438、7.171, P<0.01)。干预后, FMEA肢体摆放组患者肩关节外展、肘关节伸展、腕关节背伸、踝关节跖屈的ROM及手总主动活动度明显优于常规肢体摆放组(t=-4.250、11.400、-15.928、10.963、-7.470, P<0.01), FMEA肢体摆放组、常规肢体摆放组患者肩关节外展、肘关节伸展、腕关节背伸、踝关节跖屈的ROM及手总主动活动度与干预前相比均明显改善(t=-35.573、33.670、-31.090、32.902、-19.647, -14.952、11.411、-33.462、-12.818、-13.672, P<0.01)。干预后, FMEA肢体摆放组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78±9)分]明显高于常规肢体摆放组[(57±9)分, t=-9.055, P<0.01], FMEA肢体摆放组、常规肢体摆放组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干预前[(35±5)、(34±4)分]明显提高(t=-22.964、-12.329, P<0.01)。结论 FMEA风险评估方法应用于特重度烧伤患者肢体体位摆放护理中, 可有效规避患者肢体体位摆放中的高风险因子, 进而维持肢体体位摆放效果, 改善患者ROM, 提高患者预后日常生活能力。
吕津津,赵祥祥,陈淑琴,薛娟[2](2021)在《不同程度烧伤急救中建立输液方式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严重烧伤患者往往大面积皮肤缺失,大量体液外渗,伤后初期极易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及时快速输入液体是严重烧伤复苏和抗休克治疗的首要措施,而迅速建立输液通路成为烧伤救治的重点;由于烧伤创面外周血管网受损,可选择静脉条件受限,给输液治疗带来困难。该文综述了近几年重度烧伤患者救治初期建立输液通路穿刺方法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不同程度烧伤患者可供穿刺皮肤状况及其对应的输液穿刺方式,总结了如何对烧伤患者选取正确的穿刺方式快速建立输液通路,旨在为烧伤患者快速建立输液通路提供参考。
高凤英[3](2011)在《新生儿特重度烧伤的护理》文中研究说明总结了8例新生儿特重度烧伤的临床护理经验。护理措施包括早期、迅速、有效的输液护理、正确使用暖箱保温和采取烧伤保护性隔离、严密的病情观察、正确的烧伤创面护理、重视疼痛管理和营养支持、重视患儿家长的心理疏导。认为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新生儿特重度烧伤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促进新生儿康复。
柴玉兰,王公升,李京力,尹晋雯[4](2008)在《新生儿特重度烧伤一例的护理体会》文中提出新生儿是指自出生至出生后的28 d。新生儿烧伤临床上较为少见,特重度烧伤更为罕见,一旦发生,不但程度深,且临床治疗和护理颇为困难,病死率高。我科于2007年12月收治1例新生儿特重度烧伤患儿,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黄笑群,黄志红,卢蕴瑜,邝焕雯[5](2010)在《重度烧伤新生儿护理1例报告》文中研究指明介绍1例新生儿特重烧伤(烧伤,50%TBSA,其中深二度,20%,浅二度,30%)的护理。主要内容包括:休克期护理、烧伤创面的护理、静脉输液及其护理、疼痛护理、保护性隔离、营养支持及对患儿家长的心理疏导等。经过23d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治愈出院。
李艳青[6](2004)在《新生儿重度烧伤的护理体会》文中研究表明烧伤是新生儿期意外伤害中较常见的一种。由于新生儿生理和解剖特点,早期重度烫(烧)伤极易并发低血容量性休克和全身感染,死亡率高,治疗和护理颇棘手。现将我科2002年12月~2003年12月,先后收治的2例新生儿重度烧伤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二、新生儿重度烧伤的护理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生儿重度烧伤的护理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2)不同程度烧伤急救中建立输液方式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静脉留置针在不同程度烧伤救治中的应用 |
1.1 轻、中度烧伤 |
1.2 重度烧伤 |
1.3 特重度烧伤 |
2 重度、特重度烧伤静脉穿刺方式选择 |
2.1 中心静脉导管 |
2.1.1 腋静脉 |
2.1.2 股静脉 |
2.2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
2.2.1 优点 |
2.2.2 缺点 |
2.2.3 其他使用 |
2.3 经烧伤创面创建输液通路 |
2.3.1 PICC |
2.3.2 CVC |
2.4 静脉切开创建输液通路 |
3 特重度烧伤非静脉穿刺方式选择 |
3.1 骨髓腔输液 |
3.1.1 国内外现状 |
3.1.2 院前救治中的应用 |
3.1.3 输液装置类型 |
3.2 静脉式输液港 |
4 小 结 |
(3)新生儿特重度烧伤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及转归 |
2 护理 |
2.1 输液护理 |
2.2 保温 |
2.3 保护性隔离 |
2.4 严密观察病情 |
2.5 烧伤创面护理 |
2.6 疼痛管理 |
2.7 重视营养支持 |
2.8 患儿家长的心理疏导 |
3 小结 |
四、新生儿重度烧伤的护理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特重度烧伤患者肢体体位摆放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卢迎,周琴,王立娜,何亭,赵海洋,曹效亲. 中华烧伤杂志, 2021(11)
- [2]不同程度烧伤急救中建立输液方式的研究进展[J]. 吕津津,赵祥祥,陈淑琴,薛娟. 人民军医, 2021(07)
- [3]新生儿特重度烧伤的护理[J]. 高凤英. 当代护士(学术版), 2011(09)
- [4]新生儿特重度烧伤一例的护理体会[J]. 柴玉兰,王公升,李京力,尹晋雯.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19)
- [5]重度烧伤新生儿护理1例报告[J]. 黄笑群,黄志红,卢蕴瑜,邝焕雯. 现代医院, 2010(06)
- [6]新生儿重度烧伤的护理体会[J]. 李艳青. 护士进修杂志, 2004(12)
标签:fmea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