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岛口岸年货运量超过亿吨(论文文献综述)
陈振龙[1](2021)在《北海口岸进出口货物通关效率提升对策研究》文中指出
张世煜[2](2021)在《德租日据时期青岛口岸贸易研究(1898-1922)》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李晶[3](2020)在《天津海关推进海运口岸贸易便利化路径研究》文中指出
班正奇[4](2020)在《山东省港口整合背景下的青岛港集装箱业务竞争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青岛港是世界第七大港,西太平洋重要的国际贸易枢纽,我国北方最大的外贸口岸。2019年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排名第五位。青岛港集装箱业务依托优越的战略位置、领先的码头设施、发达的集疏运网络、一流的服务和效率、良好的外部环境、高效的经营管理和持续增强的核心竞争力,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2019年山东港口集团成立,将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和渤海湾港整合为一。在新形势下,作为港口主干货种的集装箱,青岛港进一步发挥区域优势,提升港口核心竞争力和装卸服务水平,在我国沿海港口中继续位于前列。本文通过PEST分析、SWOT分析等方法,对青岛港集装箱业务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进行分析,并依据战略分析理论,提出发展战略建议。首先,从集装箱港口行业发展和近几年我国集装箱港口吞吐量情况进行分析,参考国内外各港口群的区域整合实践经验和山东省沿海各港口情况,形成对青岛港集装箱业务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其次,通过介绍青岛港集装箱内、外部环境,并利用PEST和SWOT分析法,阐述了政治、经济、社会、经济环境四个方面,并搭建起青岛港集装箱业务的SO、WO、ST、WT不同战略组合,进行充分的分析。最后,制定出青岛港集装箱业务发展战略,并通过建设枢纽港、提升核心竞争力、吸引航运人才、加快信息化发展和融入全程物流体系等保障措施,促使青岛港集装箱发展在山东省港口整合背景下,实现全面发展,努力成为世界一流的海洋强港。
王栋[5](2019)在《基于非径向RAM-DEA模型的长江港口岸线评价方法研究》文中认为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长江沿线港口货物吞吐量连年增长,港口规模不断扩大。随着长江南京以下-12.5m深水航道工程竣工,长江航道更加繁忙,岸线资源显得尤为紧缺,可开发的连续岸线越来越少。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供给侧改革进一步深化,党中央提出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的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面对新形势、新要求,长江港口岸线在发挥经济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环境效益的提高。为此,本研究构建了兼顾经济与环境效益的港口岸线评价模型。首先,本论文总结已有研究对港口岸线效率和绿色港口岸线评价的评价指标,厘清了港口岸线效率的相关概念;分析了港口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自然资源投入、设备资源投入、劳动力投入、资金投入,以及生产过程中带来期望产出和非期望产出。然后,构建了基于自然可自由处置策略和管理可自由处置策略的非径向范围调节DEA港口岸线评价模型。确定评价指标并提出每项指标的计算方法。投入指标:泊位数量、岸线长度、堆场面积、固定资产投入、每万吨吞吐量就业人数;期望产出指标:货物吞吐量、岸线利用率;非期望产出指标:废气排放量(CO、CH、NOx、PM10、PM2.5、SOx)、废固排放量(陆域生活垃圾、船舶保养产生的废固、船舶卸货产生的废固)。最后,以江苏沿江11段港口岸线为研究对象,应用港口岸线评价模型,测算运营效率、环境效率、集成效率以及规模收益、规模损失类型。模型计算结果表明,运营效率、环境效率以及集成效率值为1的港口岸线,大部分为国家主要港口的岸线,并且经营状态为规模收益递减、规模损失递增类型。对于这类港口岸线不能简单的通过扩大规模来提高港口岸线的效率值,保持现有生产规模是合理的,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才是有效的提高效率方法;可以通过提高废物处理率和技术的进步来提高环境效率。效率值小于1的港口岸线,处于规模收益递增、规模损失递增状态,这些岸线可以通过提高生产规模,提高效率,但要控制污染物总量。本文提出的两类非径向范围调节DEA港口岸线效率评价方法,能够为港口岸线管理部门提供管理依据,能够为岸线占用企业提供管理上的理论支撑,对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王佳[6](2018)在《我国海关通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青岛海关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海关的监管和服务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海关业务不断优化升级,特别是通关管理的改革还在不断的研究探索中,当前的通关管理还有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地方。如何优化通关管理,既压缩进出口企业的通关成本和时间,又提高监管效能是海关改革的当务之急。本文以青岛海关的通关管理为例,对通关管理现状进行了解读,系统研究分析了青岛海关通关管理的有益探索,针对业务现场自由裁量权需进一步规制,功能定位不准确、口岸功能不突出,风险防控机制不完善等三大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案。提出了口岸部门并联执法,一方面要强化与其他口岸部门的联动,实现并联执法;另一方面要依托先进的科技,推进电子口岸建设,整合海关、边防、海事和检验检疫部门的信息资源,构建大通关平台。提出了将通关环节的办理变串联为并联,依托数据分析,找准影响时效关键点,依托环节监控,压缩无效通关时间,依托服务优化,营造高效通关环境。提出了部门结合部业务环节集约化,整合业务资源,形成既能有效监管,又能方便企业通关的业务操作模式。一是整合业务操作模块,避免“大而全”的监管模式,突出重点和特色,形成优势互补、相互补充的业务模式。二是设置综合业务岗位,统一受理业务办理,设置综合服务咨询窗口,综合服务咨询窗口根据业务种类,将前来办理的业务进行分类,分流到具体办理的业务窗口,为企业提供畅通的一体化办理渠道。三是强化信息技术的保障,实现业务的集约化。提出了严格规制自由裁量权,正确把握“严格把关”和“便捷服务”的平衡点,梳理通关现场自由裁量权清单,细化通关操作手册,提高一线关员的业务能力,尊重“先例”,提高执法统一性。定期开展核查工作,强化系统内部监控,强化请示汇报工作机制。提出了强化青岛海关的口岸功能,规范口岸收费,重视安全等非传统职能。提出了强化风险防控手段,创新对企业的监管模式,完善担保制度,强化风险分析,创新完善风险防控中心建设等改革建议。
徐玮[7](2011)在《中远集装箱运输公司在青岛口岸的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口岸是国家进行对外开放、对外贸易的通道和枢纽,青岛口岸是中国沿黄流域以及环太平洋西岸区域重要的国际贸易口岸和海上运输枢纽,与世界上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2010年,青岛口岸完成吞吐量3.5亿吨,位居世界第七,集装箱吞吐量1201万标准箱,居世界第八,外贸吞吐量继续保持全国沿海港口第二位,是东北亚第二大集装箱枢纽港,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中远集运在国内集装箱运输行业处于领先地位,他的主要竞争对手除了国内的集装箱运输公司外,最主要的是来自国际集装箱巨头的挑战。在青岛口岸,中远集装箱运输公司面对一块大蛋糕该如何布局青岛口岸的发展战略,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共有七个部分:前三个部分是中远集装箱运输公司在青岛口岸发展战略的必要铺垫。绪论部分阐述了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我国集装箱运输的现状、研究的主要内容等;第二部分对企业相关的战略理论做了必要的说明;第三部分介绍了中远集运的发展历程、公司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外部环境方面对中远集装箱运输在青岛的发展做了必要的分析。宏观环境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经济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技术环境;行业竞争环境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客户、现有竞争对手、潜在进入者、供应商、替代品。外部分析的目的在于中远集装箱运输在制定青岛口岸发展战略时,应充分考虑到外部环境给企业的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第五部分内部环境方面对中远集装箱运输在青岛的发展做了必要的分析。内部环境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资源环境、内部管理、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通过上述四个方面的内部环境分析,整体上可以看出其内部环境还是不错的。这对于中远集装箱运输在制定青岛口岸发展战略中提供了正确的制定方向。第六部分为中远集装箱运输在青岛口岸发展战略分析和选择,通过SWOT分析,基本上确立了来在内部的优劣势以及来自外部的机遇和挑战,为企业在做战略选择时提供了帮助。最后一部分通过降低成本、个性化航线设计、拓展综合物流业务、开展电子商务等的实施和控制措施给中远集装箱运输在青岛口岸发展提出了建议。
杨东[8](2007)在《关于推进青岛口岸大通关建设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口岸是国家的门户,是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必经通道,作为国际货物运输的联接点,口岸在国际货物运输网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进一步提高口岸工作效率,改善我国外经贸投资环境的呼声越来越强烈。青岛口岸“大通关”工程实施以来,口岸服务水平有了明显提升,通关效率不断提高,大大促进了青岛市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然而,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青岛口岸大通关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认真研究这些问题,推进青岛口岸大通关建设,对于提高青岛口岸的竞争力,促进青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青岛口岸大通关建设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青岛市大通关实施概况,包括青岛口岸现状、青岛港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青岛实施大通关取得的经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通过实证分析,本文发现,青岛口岸实施“大通关”以后,不同运输方式下、不同贸易方式的进出口货物通关效率均有较大幅度提高;IT产品的通关效率远远高于非IT产品;电子通关方式较传统通关方式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进出口货物通关费用水平、企业通关直接成本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同时也存在主营业务单一、船代、货代、报关公司等工作不规范、口岸硬件设施和软环境落后、口岸通关信息化平台建设进展缓慢等问题,制约着青岛口岸大通关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为此,本文提出应从提高思想认识,树立“大通关”观念、加强口岸整体环境建设,为实施大通关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有效整合网络资源,营造良好的网络运营环境、建立方便快捷的青岛口岸大通关体系等方面着手,推动青岛口岸大通关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侯静[9](2007)在《环渤海港口未来发展之PK》文中指出港口不仅是货物水陆空运输的中转地,而且提供了发展转口贸易、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的机会,在现代国际生产、贸易和运输系统中处于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2006年国内以港口为发动机的临港产业初步形成。依靠地区资源、抓住世界产业转移的机遇、打造适应国际市场的临港工业链在珠三角、长三角基本建成。环渤海地区的产业集群、都市群正在向临港地区转移。以港口为发动机,形成临港工业产业链,是一个国家经济走向成熟的标志。然而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给港口的发展带来了区域性发展特色。在不同区域间,港口的发展又呈现出差异化现象。各大经济带之间,港口发动机优势凸现、专业化与多样化并存。可以说,各港口在竞争中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本期特别邀请了天津港、青岛港、营口港的专业人士,畅谈各自的发展现状和发展特色。
刘自金[10](2005)在《基于竞争层次分析的青岛港集装箱码头的战略选择》文中研究表明关于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争夺是个由来已久的话题。我国的天津、大连、青岛以及日本的大阪、神户和韩国的釜山皆有此意。然而对于青岛港来说,除了应对来自环渤海地区天津大连两港以及东北亚日韩港口的竞争外,还必须协调好青岛港内部三家独立的码头公司的关系。因此,本文选择以整个青岛港为研究对象,从三个不同的竞争层次对青岛港集装箱码头的战略选择加以分析和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且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对青岛港展开研究: (1)青岛港港内竞争。首先对青岛港的现状和未来几年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情况以及青岛口岸历年外贸情况进行了分析,然后对青岛港未来几年集装箱吞吐量进行预测。最后在预测结果的基础上分析未来几年青岛港新增泊位能力的匹配情况,提出青岛港内三家集装箱码头公司应避免竞争、减少内耗,采取“港内合作”的战略选择,共同把青岛港做强做大。 (2)环渤海地区港口的竞争。首先,通过对天津港的SWOT分析,指出天津港不具备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区位和自然条件;然后通过对大连和青岛两港的竞争力综合比较分析,指出虽然大连港目前同青岛港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但大连港却对青岛港构成了潜在的巨大威胁,提出青岛港在环渤海地区的竞争中应当采取“竞合战略”的战略选择,在继续拉大同大连港的距离的同时,积极开展与周边港口的合作,最终确立青岛港在环渤海地区的霸主地位。 (3)东北亚地区港口的竞争。首先对东北亚地区的日本尤其是韩国的釜山和光阳两港进行了介绍,指出当前青岛港同韩国港口仍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然后,根据迈克尔.波特的五力模型理论和集装箱港口的行业竞争特点构造出青岛港的五力模型。并通过对船公司、货主等五种竞争力量的对比分析,指出船公司在集装箱枢纽
二、青岛口岸年货运量超过亿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青岛口岸年货运量超过亿吨(论文提纲范文)
(4)山东省港口整合背景下的青岛港集装箱业务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论文的研究思路 |
二、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和不足 |
一、论文的创新点 |
二、论文的不足方面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概述 |
第一节 战略环境分析工具 |
一、PEST理论 |
二、SWOT分析 |
三、竞争战略 |
第二节 集装箱业务相关概念 |
一、集装箱运输 |
二、集装箱码头 |
第三节 山东省港口整合相关政策 |
一、我国各区域港口整合情况 |
二、山东省港口整合的背景及意义 |
第三章 青岛港集装箱业务发展现状与问题 |
第一节 山东半岛港口发展情况介绍 |
一、青岛港情况 |
二、烟台港情况 |
三、日照港情况 |
四、威海港情况 |
五、渤海湾港情况 |
第二节 青岛港集装箱业务基本情况 |
一、青岛港集装箱作业情况 |
二、青岛港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 |
三、青岛港集装箱集疏运系统 |
四、青岛港集装箱腹地范围及经济情况 |
第三节 青岛港集装箱的周边港口环境和竞争分析 |
一、与省内港口关系情况 |
二、与省外周边港口竞争激烈 |
第四章 青岛港集装箱业务PEST与 SWOT分析 |
第一节 青岛港集装箱业务PEST分析 |
一、政治法律环境(P)分析 |
二、经济环境(E)分析 |
三、社会环境(S)分析 |
四、技术环境(T)分析 |
第二节 青岛港集装箱业务SWOT矩阵分析 |
一、青岛港集装箱业务优势(S)分析 |
二、青岛港集装箱业务劣势(W)分析 |
三、青岛港集装箱业务机遇(0)分析 |
四、青岛港集装箱业务威胁(T)分析 |
第五章 青岛港集装箱战略实施与保障 |
第一节 青岛港集装箱业务竞争战略选择 |
第二节 青岛港集装箱战略实施 |
一、全力打造青岛港集装箱枢纽港建设 |
二、提升青岛港集装箱核心竞争力 |
三、加快航运人才发展战略 |
四、实施港口信息化发展战略 |
五、提供全程物流增值服务 |
第三节 青岛港集装箱业务战略保障 |
一、优化整合内部资源,调整组织结构 |
二、建立灵活的商务政策,打通集装箱进口、中转路径 |
三、发展海铁联运,构建内陆港网络拓展腹地 |
四、发挥股东优势,形成海运资源集聚效应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基于非径向RAM-DEA模型的长江港口岸线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港口岸线资源规划与发展潜力评价的研究 |
1.2.2 港口及岸线生态效应评价的研究 |
1.2.3 DEA方法在港口、港口岸线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 论文总体结构 |
2 研究基础和指标体系构建 |
2.1 港口岸线资源效率相关概念 |
2.1.1 港口岸线资源效率的内涵与分类 |
2.1.2 港口岸线规模收益分类 |
2.2 港口岸线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
2.2.1 指标选取原则 |
2.2.2 指标选取方法 |
2.2.3 港口岸线资源效率评价指标统计 |
2.2.4 投入指标和期望产出指标论述 |
2.2.5 非期望产出指标论述 |
3 基于非径向RAM-DEA的港口岸线评价模型 |
3.1 模型基础 |
3.1.1 DEA方法简介及其优势 |
3.1.2 非径向DEA模型 |
3.2 非径向RAM-DEA港口岸线效率评价模型解释 |
3.3 第一类非径向RAM-DEA港口岸线评价模型 |
3.3.1 自然可自由处置管理策略下效率测度 |
3.3.2 自然可自由处置管理策略下规模收益类型测度模型 |
3.4 第二类非径向RAM-DEA港口岸线评价模型 |
3.4.1 管理可自由处置管理策略下效率测度 |
3.4.2 管理可自由处置管理策略下规模损失类型测度模型 |
4 应用实例 |
4.1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
4.1.1 港口发展总体情况 |
4.1.2 沿江港口总体情况 |
4.1.3 沿江港口岸线利用情况 |
4.2 模型输入 |
4.2.1 投入和期望产出参数确定 |
4.2.2 非期望产出参数确定 |
4.3 结果分析 |
4.3.1 港口岸线运营、环境、集成效率测算 |
4.3.2 规模收益和规模损失测度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船舶航行状态判断依据 |
致谢 |
(6)我国海关通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青岛海关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
四、研究方法 |
五、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一章 海关通关管理概述 |
第一节 相关概念概述 |
一、海关 |
二、通关 |
三、通关管理 |
第二节 海关通关管理改革背景 |
一、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
二、“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对海关业务需求 |
三、国际贸易重组的需要 |
第三节 我国海关通关管理改革的进展 |
一、“属地申报,口岸验放”区域通关管理方式 |
二、推动关检合作“三个一”通关管理方式 |
三、推动无纸化通关改革 |
第二章 青岛海关通关管理的优势及问题 |
第一节 青岛海关的优势 |
一、地理位置优势 |
二、港口建设优势 |
三、业务大关优势 |
第二节 青岛海关通关管理的有益探索 |
一、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工作 |
二、打造整车进口快速通关口岸 |
三、互联网+海关通关服务创新 |
第三节 青岛海关通关管理的现实问题 |
一、业务现场自由裁量权需进一步规制 |
二、功能定位不准确,口岸功能不突出 |
三、风险防控机制不完善 |
第四节 青岛海关通关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执法“幅度”存在自由处置空间 |
二、口岸功能较弱 |
三、业务现场情况复杂 |
第三章 优化海关通关的对策建议 |
第一节 由“串联执法”向“并联执法”转变 |
一、口岸部门并联执法 |
二、通关环节并联同步 |
三、部门结合部业务环节集约化 |
第二节 严格规制自由裁量权 |
一、强化依法行政理念 |
二、提出具体的防范措施 |
三、从制度上规范自由裁量权 |
第三节 强化青岛海关的口岸功能 |
一、突出口岸型海关定位 |
二、规范口岸收费 |
三、重视非传统职能 |
第四节 完善风险防控中心建设 |
一、强化信息化系统保障 |
二、完善二级风险防控中心建设 |
三、强化海关风险防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中远集装箱运输公司在青岛口岸的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我国集装箱运输的现状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企业战略理论概述 |
2.1 战略及战略理论的发展 |
2.2 企业经营战略的特征 |
2.3 企业战略制定的方法和工具 |
2.3.1 合作经营战略 |
2.3.2 差异化战略 |
2.3.3 专一化战略 |
2.3.4 成本领先战略 |
2.3.5 发展综合物流战略 |
第3章 中远集装箱运输的情况介绍 |
3.1 中远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历程 |
3.2 中远集装箱运输公司的现状 |
3.3 中远集装箱运输公司目前存在的问题 |
3.3.1 公司经营成本居高不下 |
3.3.2 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问题 |
3.3.3 决策权落实不到位 |
3.3.4 其他问题 |
第4章 中远集装箱运输在青岛口岸的外部环境分析和评价 |
4.1 宏观环境分析 |
4.1.1 经济环境分析 |
4.1.2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
4.1.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
4.1.4 技术环境分析 |
4.2 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
4.2.1 客户分析 |
4.2.2 现有竞争对手分析 |
4.2.3 潜在进入者分析 |
4.2.4 供应商分析 |
4.2.5 替代品分析 |
4.3 外部环境评价 |
第5章 中远集装箱运输在青岛口岸的内部环境分析和评价 |
5.1 资源环境分析 |
5.1.1 硬件资源分析 |
5.1.2 人力资源分析 |
5.1.3 信息系统资源分析 |
5.1.4 品牌资源分析 |
5.2 内部管理分析 |
5.3 企业文化分析 |
5.4 核心竞争力分析 |
5.5 内部环境评价 |
第6章 中远集装箱运输在青岛口岸发展战略分析和选择 |
6.1 发展战略分析 |
6.1.1 SWOT分析 |
6.1.2 备选战略定位 |
6.2 发展战略选择 |
6.2.1 战略选择原则 |
6.2.2 制定发展战略 |
第7章 中远集装箱运输在青岛口岸发展战略的实施和控制措施 |
7.1 降低成本 |
7.1.1 降低燃油成本 |
7.1.2 降低管理成本 |
7.2 提高服务 |
7.2.1 个性化航线设计 |
7.2.2 拓展综合物流业务 |
7.2.3 开展电子商务 |
7.3 下放部分权利给口岸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关于推进青岛口岸大通关建设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本文内容与结构 |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 |
2 大通关相关理论 |
2.1 口岸概述 |
2.1.1 口岸的产生与发展 |
2.1.2 口岸的分类与性质 |
2.1.3 口岸的作用 |
2.2 大通关概念的提出 |
2.3 大通关的内涵 |
2.4 大通关涉及的基本概念 |
2.4.1 便捷通关 |
2.4.2 无纸通关 |
2.4.3 跨关区快速通关 |
2.5 实施大通关的必要性 |
2.5.1 实施“大通关”有利于推动我国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 |
2.5.2 实施“大通关”有利于支持扩大出口 |
2.5.3 实施“大通关”有利于提高口岸管理水平 |
2.5.4 实施“大通关”有利于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 |
3 大通关运行现状 |
3.1 国际上大通关运行状况 |
3.1.1 美国 |
3.1.2 日本 |
3.1.3 澳大利亚 |
3.1.4 新加坡 |
3.1.5 韩国 |
3.2 我国大通关实施概况 |
3.3 青岛市大通关实施概况 |
3.2.1 青岛口岸现状 |
3.2.2 发展过程中青岛港面临的挑战 |
3.2.3 青岛实施大通关取得的经验 |
3.2.4 存在的主要大问题和原因 |
4 青岛市实施大通关的实证分析 |
4.1 青岛市实施大通关前后货物通关绩效对比情况 |
4.2 基本结论 |
5 推进青岛大通关建设的对策 |
5.1 提高思想认识,树立“大通关”观念 |
5.1.1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口岸工作的责任感 |
5.1.2 树立“大通关”观念,增强口岸整体意识 |
5.1.3 明确实施大通的战略目标 |
5.2 加强口岸整体环境建设,为实施大通关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
5.2.1 加强口岸配套设施建设 |
5.2.2 加快推进港区联动的进程 |
5.2.3 继续推进口岸通关管理制度创新进程 |
5.2.4 规范口岸市场运行机制 |
5.2.5 完善口岸法制环境,建立法规框架体系 |
5.2.6 在港航后勤服务领域引入竞争机制 |
5.2.7 全面提高口岸人员队伍素质 |
5.3 有效整合网络资源,营造良好的网络运营环境 |
5.3.1 加快网络资源整合速度,实现“无障碍通关” |
5.3.2 启动大通关信息化技术创新工程 |
5.3.3 营造良好大通关网络运营环境 |
5.4 建立方便快捷青岛口岸大通关体系 |
5.4.1 指导思想 |
5.4.2 发展目标 |
5.4.3 体系框架 |
6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基于竞争层次分析的青岛港集装箱码头的战略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0 导论 |
0.1 问题的提出 |
0.2 文献综述 |
0.3 研究方法 |
0.4 结构安排 |
0.5 本文的创新之处 |
1 竞争战略理论综述 |
1.1 东西方战略思想的起源 |
1.2 战略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及其发展的三个阶段 |
1.2.1 早期的战略思想阶段 |
1.2.2 古典战略理论阶段 |
1.2.3 竞争战略理论阶段 |
1.3 SWOT战略形成模型 |
1.4 迈克尔.波特的五力模型理论 |
1.5 竞争战略理论述评 |
2 世界集装箱运输业的发展趋势和集装箱港口竞争的三个层次 |
2.1 世界集装箱运输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
2.1.1 世界集装箱化的趋势分析 |
2.1.2 集装箱运输船舶大型化趋势分析 |
2.1.3 集装箱港口大型化趋势分析 |
2.1.4 现代港口的竞争就是集装箱港口的竞争 |
2.2 现代集装箱港口竞争的三个层次 |
3 世界集装箱大港的变迁和亚洲港口的竞争格局 |
3.1 亚洲各国和地区集装箱港口的发展趋势分析 |
3.2 我国集装箱港口发展趋势分析 |
3.3 我国集装箱港口的分布格局 |
3.3.1 长三角港口群 |
3.3.2 珠三角港口群及大珠三角港口群 |
3.3.3 环渤海地区港口群 |
3.4 东北亚港口的竞争格局概述 |
4 青岛港港内竞争格局分析及战略选择 |
4.1 青岛港集团及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公司 |
4.2 招商局国际(青岛)集装箱码头项目介绍 |
4.2.1 招商局国际(青岛)集装箱码头项目规划情况 |
4.3 青岛四方区集装箱码头项目介绍 |
4.3.1 青岛四方区集装箱码头项目规划情况 |
4.4 青岛港集团集装箱码头吞吐能力现状分析 |
4.5 青岛港未来几年集装箱吞吐量预测 |
4.5.1 回归分析法 |
4.5.2 时间序列法 |
4.5.3 弹性系数法 |
4.5.4 平均速度法 |
4.6 青岛港未来几年集装箱泊位吞吐能力情况 |
4.7 青岛港三家码头公司的战略取向 |
5 环渤海地区的竞争格局分析及青岛港的战略选择 |
5.1 天津港简介 |
5.2 天津港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限制性条件分析 |
5.2.1 天津港不具备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建港自然条件 |
5.2.2 天津港不具备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区位条件 |
5.3 天津港在环渤海地区竞争态势SWOT分析 |
5.4 大连港简介 |
5.4.1 大连港集装箱运输业务发展过程分析 |
5.5 青岛大连两港综合竞争力比较分析 |
5.5.1 青岛大连两港自然条件比较分析 |
5.5.2 青岛大连两港区位条件比较分析 |
5.5.3 青岛大连两港现有港口条件比较分析 |
5.5.4 青岛大连两港集疏运条件比较分析 |
5.5.5 青岛大连两港干支航线数量和班轮密度比较分析 |
5.5.6 青岛大连两港内外贸集装箱吞吐量比较分析 |
5.5.7 青岛大连两港内支线开辟情况比较分析 |
5.5.8 青岛大连两港未来泊位规划情况比较分析 |
5.5.9 青岛大连两港经济腹地情况比较分析 |
5.5.9.1 东北三省同山东省经济总量比较 |
5.5.9.2 东北三省同山东省对外贸易情况比较 |
5.5.9.3 东北三省同山东省经济发展潜力比较 |
5.6 青岛港在环渤海地区的SWOT分析 |
5.7 青岛港在环渤海地区的战略选择 |
6 青岛港在东北亚地区的竞争环境分析及战略选择 |
6.1 青岛港五力竞争模型构造 |
6.1.1 货主及货运代理企业的竞争力量分析 |
6.1.2 航空和陆桥的竞争力量分析 |
6.1.3 日韩港口的竞争力量分析 |
6.1.4 其它港口的竞争力量分析 |
6.1.5 船公司的竞争力量分析 |
6.2 青岛港在东北亚地区的五种竞争力量综述 |
6.2.1 船公司在选择港口时主要考量因素分析 |
6.3 青岛港在东北亚地区的战略选择 |
7 结论与展望 |
8 论文发表情况 |
9 致谢 |
10 参考文献和资料 |
四、青岛口岸年货运量超过亿吨(论文参考文献)
- [1]北海口岸进出口货物通关效率提升对策研究[D]. 陈振龙. 广西大学, 2021
- [2]德租日据时期青岛口岸贸易研究(1898-1922)[D]. 张世煜. 青岛大学, 2021
- [3]天津海关推进海运口岸贸易便利化路径研究[D]. 李晶. 天津大学, 2020
- [4]山东省港口整合背景下的青岛港集装箱业务竞争战略研究[D]. 班正奇. 云南师范大学, 2020(12)
- [5]基于非径向RAM-DEA模型的长江港口岸线评价方法研究[D]. 王栋.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3)
- [6]我国海关通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青岛海关为例[D]. 王佳. 青岛大学, 2018(12)
- [7]中远集装箱运输公司在青岛口岸的发展战略研究[D]. 徐玮. 西南交通大学, 2011(01)
- [8]关于推进青岛口岸大通关建设的研究[D]. 杨东. 中国海洋大学, 2007(03)
- [9]环渤海港口未来发展之PK[J]. 侯静. 中国储运, 2007(05)
- [10]基于竞争层次分析的青岛港集装箱码头的战略选择[D]. 刘自金. 中国海洋大学, 2005(02)
标签:港口论文; 青岛国家中心城市论文; 环境评价论文; 战略分析论文; 集装箱堆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