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建筑——贝聿铭设计的日本美穗美术馆

浪漫主义建筑——贝聿铭设计的日本美穗美术馆

一、浪漫建筑──贝聿铭设计的日本美秀美术馆(论文文献综述)

张琳[1](2021)在《贝聿铭与现代主义建筑》文中认为贝聿铭作为一位华人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将东西方文化融会于现代建筑语言之中,把自然与人文因素考虑进建筑空间设计,以几何形体来提炼并概括建筑布局,引庭院与胜景于形体之中,使历史文化重现于当代。他的建筑思想与设计观念被建筑界予以"普利兹克奖"得主的最高认可,同时也给予了后世建筑师启迪与思考。

李鑫童,袁琳[2](2021)在《贝聿铭的艺术设计创作手法研究——美秀美术馆》文中研究表明设计创作应与时代背景、地域条件、文化积淀等要素相结合,创造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设计作品。本文以美秀美术馆为例对其创作方法进行研究、分析,推动我国艺术设计的创新发展。

胡梦璐[3](2021)在《建筑的消隐性——以贝聿铭的设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为提炼了解建筑设计中的消隐性设计手法。通过分析贝聿铭先生的建筑生涯与他的优秀建筑设计案例,从中总结提炼得到建筑消隐性设计的几种主要方式。得到了建筑界面的地形消隐和拟态形建筑手法,高透性材料与同质材料的使用手法。总结出的设计方法可为建筑的消隐性设计提供参考。

念国文[4](2021)在《贝聿铭建筑设计风格在休闲女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艺术设计界的进步和审美的进步,设计艺术界不同领域的合作与借鉴成为了一种大趋势,设计师可以在不同的设计领域当中寻找到启发性的设计灵感,不同艺术间的创新交融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服装的色彩、面料、造型、款式结构在这个过程中受到设计界其他艺术形式的影响。建筑艺术与服装艺术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并互相影响,通过研究优秀建筑设计可以为服装设计提供更广阔的设计方法和创作思路。贝聿铭的建筑设计善用几何、空间、光影等设计语言,它的设计是可以唤起传统文化共鸣、民族传统符号与现代设计语言合璧、又独具个人妙思与风格的和谐统一体的,这是真正可以立足世界与全球融合大趋势下的“中国样式”。其兼容的设计风格,有序的设计手法,兼具审美与功能性的设计特征,完整的设计思路都给休闲女装设计新的可能性。收集关于贝聿铭建筑设计的图像资料和相关文献资料,了解现代休闲女装的发展历史及发展现状。通过对贝聿铭的建筑设计的梳理,逐一分析其建筑设计风格语言中几何元素、建筑材质、建筑空间、建筑材质、光影、文化等设计特点及应用在休闲女装服装设计当中的可行性。实践部分从贝聿铭建筑设计精华为一体的“封笔”之作苏州博物馆,全面运用前期由各元素得来的设计思路、设计手法等,旨在再次学习升华贝聿铭承袭现代主义建筑核心脉络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设计思维,进行一套完整贝聿铭建筑设计风格现代休闲女装设计。

赵二保[5](2021)在《江南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在现代建筑环境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以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文章通过对贝聿铭建筑环境设计风格的概述,以及对苏州博物馆新馆建筑空间环境和内部空间环境的分析,指出江南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在新馆的整体布局、建筑营造、庭院各要素处理等方面的传承与创新,同时列出由新馆引发的对设计的传承与创新的几点思考,以对设计师们在未来的现代建筑环境设计中有所启发与借鉴。

黄圣翔,周铁军[6](2021)在《地域文化视角下钢构建筑中钢材的材料表现研究》文中提出在地域文化的视角下,探讨钢结构建筑的建构表达,引发对基于地域性、本土性的钢铁材料与形式之间的逻辑关系的思考。从钢材的本体性和表现性出发,研究钢构建筑中钢材的材质特性、构造节点与钢材美学表现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对地域性建筑建造要素分析的基础上,探讨钢构建筑中的钢材的形态、结构、材料呈现三者的相互关联,研究钢材在地域建筑中特有的材料逻辑和形式语言,进而提出钢材在地域文化创作中的材料表达策略。

李桢干,曹力文[7](2021)在《贝聿铭建筑作品中的美学思想探析》文中提出贝聿铭是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中具有代表性人物,其设计风格将传统的儒家思想和东西方的建筑理念相结合,为当代的设计史留下了宝贵的智慧和精神财富。文章通过剖析贝聿铭设计生涯中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作品,来探究其中共同存在的设计和美学思想。

王靖涵,肖志高[8](2021)在《贝聿铭建筑美学思想探析》文中研究指明作为现代主义建筑的最后大师,置身于建筑事业的70余年,他在东方、西方世界都留下了优秀建筑痕迹,其前卫建筑理念、设计手法为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价值。从贝聿铭求学背景,风格形成,华盛顿美术馆的几何空间展示到巴黎卢浮宫金字塔的光线利用,以及置身于山林的美秀美术馆的情景共融,再到苏州博物馆的园林空间打造,几个典型作品进行剖析。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上擅用三角形、圆形方形等简单几何形作为建筑元素,以此打造现代感十足的建筑,拒绝国际风格,通常以环境和本土文化打造建筑风格特色,在设计过程中充分思考建筑和地理地貌及人文历史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王芝婕[9](2020)在《美术馆辅助空间设计研究 ——以听泉书院美术馆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美术馆作为关乎社会发展的文化载体空间,具有提升国民审美与美学修养的教育、传播职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美术馆大多建于城市之中,在钢筋混凝土那冰冷的建筑外壳之下,缺乏与自然的联系和自然美的认识。美与自然作为亘古不变的话题,如何将美、自然、建筑相结合。本文从美术馆辅助空间的设计角度出发,在满足美术馆基本职能的前提下,通过自然元素的运用,对美术馆辅助空间展开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美术馆分为展陈空间与辅助空间两个部分。展陈空间是服务于陈设内容,设计形式单一;而辅助空间包括:入口大厅、公共休息区、公共教育区、服务区等空间形式多样,设计更加灵活。具体呈现形式可分为园林设计的造园手法和建于山野之间通过借自然美景抒发美学意境的手法。实践课题采用听泉书院美术馆。美术馆发挥背山靠水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室内空间在原始设计上也开了许多窗洞,可从窗内观景。启示大众听泉书院美术馆不是告诉人们什么是画,而是告诉人们如何审“美”。完成这一目标则要侧重于辅助空间设计研究,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运用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形成具有美学意境的园林式美术馆。

刘志毅[10](2020)在《文化消费背景下当代博物馆公共服务空间设计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传统观念下,“消费”一词很难与博物馆发生关联。一个属于经济学范畴内的概念,接受着市场机制与商品逻辑的制约与管控。一个则自诞生之日起,即被作为人类文明最为重要的文化载体存在,文化属性是其最为重要的特征。从表面上看,两者不仅没有关联,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是矛盾与对立的存在。而这种情况随着文化消费的兴起被彻底颠覆。文化消费兴起的使人们对于消费的关注点逐渐从物质层面的需求转移到了更高层面的精神文化方面,文化消费不仅是消费内容与行为上的拓展,更是消费观念的颠覆,继而成为一种全新的意识形态影响着当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博物馆作为众多文化机构中的主要代表,势必受到影响。本文希望以文化消费这一特殊背景作为研究的视角,通过梳理抓住文化消费的核心内涵与博物馆公共服务空间的发展契合,探究其对博物馆及其公共服务空间所造成的所出诸多影响,并从商品价值的两个角度,研究博物馆公共服务空间的发展趋势与手法,借而越出传统的建筑学领域为博物馆建设设计理论提供新的思考方向。本文共四个部分,依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案例分析的研究逻辑展开。第一部分(第一章):提出问题。阐述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范围与对象,形成研究目的、意义,并进一步提出论文的研究框架。第二部分(第二章):分析问题。首先笔者先分别对文化消费的内涵以及当代博物馆公共服务空间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分析了新背景下当代博物馆及其公共服务空间性质的转变,总结出当代博物馆公共服务空间成为一种特殊商品的既成事实,并从商品的两个价值层面探讨了当今博物馆公共服务空间发展的两个趋势,即使用价值方面的空间功能多元复合趋势以及符号价值方面的空间文化差异表达。第三部分(第三章、第四章):解决问题。在这两章中笔者结合大量实际案例,针对上一部分提及的两个趋势提出了具体的空间设计策略,以期促成空间消费性与文化性的双重丰富。针对空间功能多元复合的趋势,笔者分析了博物馆公共服务空间基本类型,总结了五种复合化的空间功能的布局方式。同时,探讨了公共服务空间功能配置理念的更新与公共服务空间的多元化配置策略;针对空间文化的差异表达,笔者从宏观城市文化、中观地域文化、微观观众行为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公共服务空间设计策略。第四部分(第五章):综合案例分析,基于上述章节的研究成果,笔者对国内外两个极其相似并同时兼具文化性与消费性的案例,即伦敦泰特现代博物馆以及上海当代博物馆为案例进行详尽的解读,以期进一步加深对文化消费背景下当代博物馆公共服务空间设计策略的论述。

二、浪漫建筑──贝聿铭设计的日本美秀美术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浪漫建筑──贝聿铭设计的日本美秀美术馆(论文提纲范文)

(1)贝聿铭与现代主义建筑(论文提纲范文)

一、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与贝聿铭创作的三个阶段
二、建筑观中的功能主义与形式美学
三、时代中的贝聿铭与建筑大师同行
四、对贝聿铭的评价
五、结语

(2)贝聿铭的艺术设计创作手法研究——美秀美术馆(论文提纲范文)

一、世外桃源之美秀美术馆概述
二、设计艺术之美感诞生
    (一)地域之美
    (二)和谐之美
    (三)时代之美
    (四)光影之美
三、艺术设计的未来之路

(3)建筑的消隐性——以贝聿铭的设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贝聿铭建筑设计生涯发展
二、建筑消隐的概念
三、界面的消隐
    (一)地形消解
    (二)拟态形建筑
四、材料的运用
    (一)高透材料
    (二)同质材料
结论

(4)贝聿铭建筑设计风格在休闲女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的目的
        1.1.2 研究的意义
        1.1.3 研究对象与相关概念的界定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的创新点及难点
        1.5.1 创新点
        1.5.2 难点
        1.5.3 关键问题
2 贝聿铭及其建筑设计风格简介
    2.1 贝聿铭介绍
    2.2 背景简介
        2.2.1 现代主义设计运动背景
        2.2.2 贝聿铭与现代主义建筑
    2.3 贝聿铭建筑风格形成原因与过程
        2.3.1 家庭原因——复杂的家庭因素与中华文化浸染
        2.3.2 学术道路——留学背景与学术研究
        2.3.3 弃教从商——开始走商业道路
        2.3.4 转折开始——个人工作室的成立与发展
        2.3.5 中国之行——香山饭店、中银大厦、苏州博物馆
    2.4 我国休闲女装现状
    2.5 本章小结
3 贝聿铭建筑设计风格语言解析与运用——几何
    3.1 几何元素在服装上运用的发展历史
    3.2 丰富了几何构成
        3.2.1 基础单一图案
        3.2.2 多种图案的组合
        3.2.3 根据文化特征抽象出几何图案
    3.3 贝聿铭建筑几何构成形式在休闲服装中的应用
        3.3.1 平面式几何元素在当代休闲女装中的应用
        3.3.2 半立体式几何元素在当代休闲女装中的应用
        3.3.3 立体式几何元素在休闲女装设计中的应用
        3.3.4 贝聿铭建筑设计几何构成形式在休闲女装设计中的应用实践
    3.4 本章小结
4 贝聿铭建筑设计风格语言解析与运用——材料
    4.1 材料构成——装饰肌理材料形式与色彩特征
        4.1.1 混凝土
        4.1.2 .石材
        4.1.3 玻璃
    4.2 贝聿铭建筑设计风格材料特征在休闲女装设计中的应用
        4.2.1 建筑材料特征在休闲女装上的应用角度
        4.2.2 混凝土材质的应用
        4.2.3 石材材质的应用
        4.2.4 玻璃材质的应用
    4.3 本章小结
5 贝聿铭建筑设计风格语言解析与运用——空间
    5.1 贝聿铭建筑空间构成元素
        5.1.1 庭空间
        5.1.2 “灰”空间
        5.1.3 螺旋楼梯
        5.1.4 天桥
        5.1.5 水景
    5.2 贝聿铭建筑设计风格空间特征在休闲女装中的应用
        5.2.1 .贝聿铭建筑设计“虚”空间在休闲女装中的运用
        5.2.2 贝聿铭建筑设计灰空间在休闲女装中的运用
        5.2.3 贝聿铭建筑服装螺旋空间在休闲女装中的运用
        5.2.4 贝聿铭建筑服装“天桥”空间在休闲女装中的运用
        5.2.5 贝聿铭建筑服装水景空间在休闲女装中的运用
    5.3 贝聿铭建筑设计空间元素在休闲女装中的运用实例
        5.3.1 实例一
        5.3.2 实例二
    5.4 本章小结
6 贝聿铭建筑设计风格语言解析与运用——光影
    6.1 贝聿铭建筑光影的营造手段
        6.1.1 几何性
        6.1.2 中庭虚空间与光影
        6.1.3 材质与光影
    6.2 灵动变化的光影元素在休闲女装上的应用
        6.2.1 光影的产生因素
        6.2.2 光影的应用方式
        6.2.3 不同的表现方式
    6.3 本章小结
7 贝聿铭建筑设计风格语言解析与运用——文化
    7.1 贝聿铭建筑设计风格文化解析
        7.1.1 现代主义建筑美学的合理内核与发展
        7.1.2 文化适应性
        7.1.3 中华文化的传承
    7.2 贝聿铭建筑设计风格中文化对休闲女装设计上的启示
        7.2.1 东西文化的跨越民族性
        7.2.2 民族服装文化的取舍
    7.3 贝聿铭建筑设计风格文化因素应用实例
        7.3.1 实例一
        7.3.2 实例二
        7.3.3 实例三
    7.4 本章小结
8 贝聿铭建筑设计风格在休闲女装设计上的应用实践——以苏州博物馆为灵感
    8.1 设计实践思路
    8.2 设计概念提案
        8.2.1 主题与灵感来源
        8.2.2 色彩搭配提案
        8.2.3 款式选择
    8.3 效果图展示与款式说明
        8.3.1 效果图展示
        8.3.2 款式说明及样衣展示
        8.3.3 服装面料
    8.4 设计实践总览——样衣
    本章小结
9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江南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在现代建筑环境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以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贝聿铭建筑环境设计风格概述
2 苏州博物馆的建筑空间环境
    2.1 整体布局
    2.2 建筑
    2.3 庭院
        2.3.1 筑山
        2.3.2 理水
        2.3.3 桥
        2.3.4 亭
        2.3.5 植物
3 苏州博物馆新馆引发的设计思考
    3.1 对“中而新,苏而新”的思考
    3.2 对设计传承与创新的思考

(6)地域文化视角下钢构建筑中钢材的材料表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关于地域文化与钢结构建筑材料的思考
2 在地域文化建构中钢构建筑钢材的材料运用与表现形式
    2.1 钢构建筑结构用材的地域性表达
    2.2 钢构建筑表皮用材的地域性表达
3 在地域性表达中钢构建筑材料美学表现力探讨
    3.1 质感的真实性——“光滑”与“粗糙”
    3.2 肌理的可变化性
    3.3 色彩的不确定性
4 钢构建筑在地域性建构中钢材的材料表现策略
    4.1 钢材作为表现主体的设计策略
    4.2 钢材附属于建筑主体的设计策略
    4.3 钢构建筑材料作为普世与本土媒介的设计策略
结语

(7)贝聿铭建筑作品中的美学思想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背景
    (一)贝聿铭简介
    (二)贝聿铭建筑设计美学思想
        1. 建筑与环境和谐统一
        2. 功能与形式的协调
        3. 崇尚自然、虚实相生的意境
二、赏析贝聿铭代表性作品
    (一)日本美秀美术馆
    (二)苏州博物馆新馆
三、结语

(8)贝聿铭建筑美学思想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贝聿铭建筑理念的奠基里程
2 几何造型及光线的使用
    2.1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2.2 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3 环境与建筑的和谐
    3.1 桃花源美秀美术馆
    3.2“小女儿”苏州博物馆
4 结语

(9)美术馆辅助空间设计研究 ——以听泉书院美术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目标与方法
    1.5 研究内容与框架
第二章 美术馆辅助空间综述
    2.1 美术馆概念
        2.1.1 美术馆定义
        2.1.2 美术馆的职能
    2.2 美术馆辅助空间概念
        2.2.1 辅助空间定义
        2.2.2 辅助空间的社会职能
    2.3 美术馆辅助空间构成设计
        2.3.1 入口大厅
        2.3.2 公共休息区
        2.3.3 公共教育区
        2.3.4 交通空间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美术馆辅助空间案例研究
    3.1 美术馆案例说明
    3.2 国内美术馆案例分析
        3.2.1 苏州美术馆
        3.2.2 红砖美术馆
        3.2.3 八分园美术馆
    3.3 国外美术馆案例分析
        3.3.1 小山美秀美术馆
        3.3.2 直岛地中美术馆
        3.3.3 韩国Saya美术馆
    3.4 辅助空间对比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听泉书院美术馆及辅助空间分析
    4.1 项目概况
        4.1.1 项目场地分析
        4.1.2 美术馆设计理念
    4.2 美术馆建筑分析
    4.3 辅助空间原始构成与设计
        4.3.1 美术馆一层
        4.3.2 美术馆负一层
    4.4 辅助空间需求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听泉书院美术馆辅助空间设计实践
    5.1 美术馆辅助空间总平面图
    5.2 辅助空间设计说明
        5.2.1 设计定位
        5.2.2 功能分区与流线
        5.2.3 平面布局分析
    5.3 美术馆一层
        5.3.1 入口门厅
        5.3.2 琴轩
        5.3.3 观景台、过道
    5.4 美术馆负一层
        5.4.1 多功能厅
        5.4.2 休息厅
        5.4.3 茶室
        5.4.4 文创区
        5.4.5 过道、廊道
    5.5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文化消费背景下当代博物馆公共服务空间设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1.1 文化与消费的共生:文化消费的兴起
        1.1.2 文化与消费并重的后博物馆时代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对象及研究范围的界定
        1.3.1 文化消费
        1.3.2 当代博物馆
        1.3.3 公共服务空间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
        1.4.1 文化消费概念的相关研究综述
        1.4.2 博物馆建筑设计的相关研究综述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第2章 文化消费对当代博物馆公共服务空间的影响
    2.1 文化消费的内涵探究
        2.1.1 文化消费的实质
        2.1.2 文化消费的作用
        2.1.3 文化消费的核心内涵
    2.2 当代博物馆公共服务空间的概念解析
        2.2.1 当代博物馆的定义与分类
        2.2.2 公共服务空间的定义与基本特征
    2.3 文化消费背景下当代博物馆及其公共服务空间的性质转变
        2.3.1 从“文化圣殿”到“文化消费场所”
        2.3.2 从“空间中消费”到“空间的消费”
    2.4 商品角度下公共服务空间发展的两个趋势
        2.4.1 使用价值:空间功能的多元复合
        2.4.2 符号价值:空间文化的差异表达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空间功能多元复合的设计策略
    3.1 公共服务空间的构成
        3.1.1 核心空间
        3.1.2 交通空间
        3.1.3 休闲服务空间
    3.2 空间功能组织的复合化
        3.2.1 核心式空间布局
        3.2.2 线性式空间布局
        3.2.3 分散式空间布局
        3.2.4 混合式空间布局
        3.2.5 融合式空间布局
    3.3 空间功能配置理念的更新
        3.3.1 市场营销的理念
        3.3.2 以人为本的理念
        3.3.3 区域协同的理念
    3.4 空间功能的多元化配置策略
        3.4.1 公共教育功能的发挥
        3.4.2 社区服务功能的强化
        3.4.3 休闲娱乐功能的渗入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空间文化差异表达的设计策略
    4.1 城市文化的多元融入
        4.1.1 空间形态的开放
        4.1.2 空间边界的消隐
        4.1.3 城市活动的引入
    4.2 地域文化的特色彰显
        4.2.1 历史沉淀的挖掘
        4.2.2 自然资源的利用
        4.2.3 人文习俗的隐喻
    4.3 “文化体验”的个性塑造
        4.3.1 基于行为特点的观众分类
        4.3.2 空间体验的连续性与随机性
        4.3.3 空间体验的启发性与层次性
        4.3.4 空间体验的趣味性与互动性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综合案例的分析
    5.1 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Tate Modern)
        5.1.1 项目概况
        5.1.2 泰特现代美术馆空间功能的多元复合
        5.1.3 泰特现代美术馆空间文化的差异表达
    5.2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5.2.1 项目概况
        5.2.2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空间功能的多元复合
        5.2.3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空间文化的差异表达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实际工程项目概况
致谢

四、浪漫建筑──贝聿铭设计的日本美秀美术馆(论文参考文献)

  • [1]贝聿铭与现代主义建筑[J]. 张琳. 中国中小学美术, 2021(09)
  • [2]贝聿铭的艺术设计创作手法研究——美秀美术馆[J]. 李鑫童,袁琳. 艺术品鉴, 2021(26)
  • [3]建筑的消隐性——以贝聿铭的设计为例[J]. 胡梦璐. 设计, 2021(13)
  • [4]贝聿铭建筑设计风格在休闲女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念国文. 武汉纺织大学, 2021(09)
  • [5]江南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在现代建筑环境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以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例[J]. 赵二保. 安徽建筑, 2021(05)
  • [6]地域文化视角下钢构建筑中钢材的材料表现研究[J]. 黄圣翔,周铁军. 华中建筑, 2021(05)
  • [7]贝聿铭建筑作品中的美学思想探析[J]. 李桢干,曹力文.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1(04)
  • [8]贝聿铭建筑美学思想探析[J]. 王靖涵,肖志高.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21(02)
  • [9]美术馆辅助空间设计研究 ——以听泉书院美术馆为例[D]. 王芝婕.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10]文化消费背景下当代博物馆公共服务空间设计策略研究[D]. 刘志毅. 湖南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浪漫主义建筑——贝聿铭设计的日本美穗美术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