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腔起搏器中房室间期的程控及临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胡彪[1](2021)在《R波触发型高频电刀的制备及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制备一种由体表心电图R波触发,能在起搏器心室通道的相对不应期内启动并触发起搏器噪音反转(NR),对于植入并依赖起搏器的患者不需要常规进行术前起搏器工作模式程控即可使用的R波触发型高频电刀系统,并研究该高频电刀系统应用于植入起搏器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探索该高频电刀可能存在的不足并进行完善。[方法]1.制备R波触发型高频电刀样机,R波触发型高频电刀样机的主机采用目前市场上已广泛应用且成熟的上海沪通GD350-B系统,电刀系统控制回路心电R波控制器采用深圳朗锐慧康心电采集模块,控制模块采用意法半导体(ST)公司的32位单片机STM32F103C8T6,与心电采集模块通过串口进行通信,心电数据经过处理后,通过串口把数据发送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监控脚踏开关的状态,当脚踏开关的任一开关踩下并需要R波同步进行触发时,控制模块在找到R波信号时进行相应控制高频电刀输出。2.测试R波启动及触发高频电刀输出实时性,通过R波控制器把采集到的心电信号发送给试验开发板,试验开发板把接收的数据转换成模拟信号实时输出,在示波器上可以实时显示R波、高频电刀的启动信号及输出信号,测量高频电刀的启动及输出信号到该模拟信号的时间差,可得出识别R波电刀启动及输出的实时性。3.研究该高频电刀系统应用于植入起搏器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4月收住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内科,既往植入心脏起搏器且电池耗竭拟行起搏器更换手术的患者15例,其中起搏器依赖患者5例,非起搏器依赖患者10例。术前将起搏器程控仪接体表心电图,开启程控仪后显示体表心电图、心室腔内图及标记通道界面,进行测量心室起搏(VP)事件或心室感知(VS)事件标记起始至体表心电图R波顶峰的间期;术中出血点使用R波触发型电刀电凝止血,观察使用电刀过程中是否成功触发起搏器噪音反转功能,是否抑制起搏器脉冲发放;术后再次程控起搏器电极参数。[结果]1.体表心电图R波启动及触发高频电刀输出实时性检测结果显示:体表心电图R波与高频电刀启动信号波形图的延时为5.6ms,与高频电刀输出波形的延时为33.6ms。2.高频电刀输出与起搏器腔内图VP及VS标记起始的延时分别为128.67±19.89ms 及 119.07±12.26ms。3.15例患者均由R波触发型高频电刀识别到R波后启动电刀进行电凝止血,电刀干扰信号落在起搏器的心室通道VRP并连续重启VRP,触发NR功能,起搏器以下限频率起搏,而不抑制脉冲发放,触发NR成功率为100%,无一例出现起搏器脉冲受到抑制。高频电刀使用中未出现心率加快或新的心律失常,无QRS波增宽及ST-T改变。4.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起搏器更换术,术后程控测试所有患者起搏器功能均正常,术后起搏器心室电极感知、阈值、阻抗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起搏器电极参数无变化。[结论]R波触发型高频电刀系统能将体表心电图R波作为电刀的启动信号,在起搏器心室通道的相对不应期内触发起搏器噪音反转,可安全的应用于起搏器依赖的患者。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2](2020)在《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术后随访的专家共识(2020)》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主要用于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和心力衰竭的诊断、监测和治疗。对已接受CIED治疗的患者进行定期随访是CIED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随访可了解CIED治疗的效果, 及时发现和处理手术及CIED本身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故障, 了解CIED是否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使患者得到最优治疗获益。因患者植入CIED类型不同, 其随访目的、频度、方式和内容均有所不同。随访方式包括诊室随访和远程随访, 但远程随访的患者, 仍建议每年至少1次诊室随访。常规起搏器患者建议选择合适的起搏方式并优化参数, 以满足患者不同的需求。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患者, 建议程控合适的心动过速识别参数和治疗参数, 以减少ICD电击治疗。对于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患者, 则需要优化再同步参数, 保证高比例的再同步起搏, 以提高CRT反应性。希氏-浦肯野系统(希浦系统)起搏参与的CIED患者的随访和程控, 需要专门人员经过培训合格后方能胜任。而对于植入型心电事件记录仪(ICM)患者的随访, 建议设置合理的感知和监测参数, 并根据随访检出事件结果来决定其后续的诊疗措施。所有开展CIED治疗的医院均应建立规范的CIED资料的登记和管理制度。
许原[3](2020)在《心房逸搏间期(AEI)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一.定义心房逸搏间期(Atrial Escape Interval, AEI)又称VA间期,是指双腔起搏器起搏或感知心室事件开始到下一个心房起搏的时间间期(图1)。二. VA间期在计时周期中的作用1.心房计时周期当起搏器采用以心房为基础的计时周期时,AA间期(Ap-Ap或As-Ap)恒定且等于程控的下限频率间期,心房逸搏间期等于基础起搏间期减去实际AV间期,当起搏器感知自身P波或经房室结传导提前出现的QRS波时,心房逸搏间期(Vp-Ap或Vs-Ap)随之延长或缩短以保持AA间期恒定(图2)。因此,
徐金义[4](2020)在《心室后心房不应期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临床心电学中的不应期是心肌细胞或组织激动后不应性持续的时间,即心肌细胞或组织激动后的一段时间内完全或部分地丧失兴奋性;其分为绝对不应期、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是应用大于1000倍强度的刺激也不引起兴奋反应的时间段,超大强度的刺激只用于动物实验,临床心电图学和心脏电生理学中不用绝对不应期。
王星,黄慧玲[5](2020)在《双腔起搏器房室间期的人工优化》文中认为随着心脏起搏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大量症状性心动过缓和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的患者得到治疗。然而,起搏器置入患者仍需在随访中对起搏器参数设置进行不断优化,在获得最佳临床效果的同时,使得潜在的不利影响最小化。在起搏器的相关参数中,房室间期(AV delay/AV interval,AVD/AVI)可以通过影响心室的前负荷影响心脏的射血能力,对于实现血流动力学方面的房室机械同步、避免电生理不利影响等方面有重要意义。既往对于起搏器优化的研究多集中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患者,而对双腔起搏器人群涉及较少。本文拟就双腔起搏器AVD优化的目的、临床研究进展、起搏器的人工优化方法等作一综述。
张文娟,李洪仕[6](2020)在《房室间期与应用》文中认为一.房室间期的相关概念体表心电图上,PR间期代表除极从心房到心室的传导时间,成年人的正常参考范围为0.12-0.20s。为了能模拟正常心脏的房室运动,双腔起搏器也会在房室之间设置一个相当于PR间期的时间延搁,称为房室间期(Atrialventricular Interval, AVI),也称房室延迟(Atrialventricular Delay, AV delay)。考虑到起搏器对心房、心室自身脉冲信号的感知(分别以As和Vs表示),再结合心房起搏脉冲(Ap)和心室起搏脉冲(Vp)的适时发放,理论上双腔起搏器患者的房室间期应有四种排列组合:(1) Ap→Vp;(2) Ap→Vs;
王立群[7](2020)在《最大跟踪频率的心电图表现》文中认为双腔或三腔心脏起搏时,人们追求以生理性心率跟踪起搏心室。当自身心房激动超过下限频率时,如果在程控的房室间期结束时自身R波仍未出现,心房激动后将跟随着心室起搏事件。然而,在心房激动频率过快(窦性心动过速或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时),可能引起快速的心室起搏频率,而造成低血压、血流动力学紊乱或危险的室性心律失常。因此,起搏器设置了最大跟踪频率。本文将介绍其定义及其在不同情况下的心电图表现。
赵晶[8](2020)在《应用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优化左束支区域起搏时间间期治疗心衰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近年新发展的左束支区域起搏通过在左束支阻滞部位以下起搏而实现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但目前其时间间期的优化仍然是设置短而固定的房室间期(AVI)以保证双室起搏,这废弃了房室结生理性房室延迟功能,且双室起搏时右室激动非生理性,而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算法可通过动态调节AVI以协调心房对心室的充盈,通常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右侧希-浦系统传导正常,右室无需起搏,这提示通过应用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算法优化左束支区域起搏时间间期与右束支自身下传的激动融合,可能更符合生理性。本研究旨在探讨应用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算法优化左束支区域起搏时间间期,比较在急性血流动力学改善,心电图QRS波群时限,心功能改善等各方面是否优于或不劣于传统CRT标准双心室起搏方式。[方法]研究入选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收住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符合2016年ESC指南CRT Ia类适应症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35例,其中扩张型心肌病28例,缺血性心肌病7例,所有患者同意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成功植入带有RAAV功能的双腔或三腔起搏器,两组患者给予最佳药物治疗,并按照性别、年龄、QRS波群宽度、纽约心功能(NYHA)分级等基线资料按1:1匹配,分为左束支起搏组(LBBP)20例和标准双室组(BVP)15例,左束支起搏组中真性左束支传导阻滞者11例,非真性左束支传导阻滞者9例。入组的所有患者于术后1月、3月、6月及1年随访,术后随访及研究均在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指标指导下完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包括NYHA心功能分级,6分钟步行实验),心电图QRS波群时限,及心脏彩超评价指标(包括常规超声测值及超声评价心脏同步化指标)改善情况。以明确应用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优化左束支区域起搏时间间期实现CRT在急性血流动力学改善、心功能改善、心脏同步化指标等方面是否优于或不劣于传统标准双心室起搏。研究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标准双室起搏组相比,左束支起搏组患者术后QRS波群更窄[(121.7±10.99)ms vs(134.73±10.78)ms,P<0.05],IVMD 缩短[(59.45±11.51)ms vs(70.06±12.83)ms,P<0.05],AVTI 有所增加[(22.05±2.26)cmvs(20.45±2.11)cm,P<0.05],余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束支区域起搏亚组中,真性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与假性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组相比,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算法优化右房-左束支区域起搏时间间期可实现双心室再同步,其疗效不劣于标准双心室起搏,且更符合生理性。
丁旭萌[9](2019)在《可用于起搏器依赖患者的高频电刀系统研究》文中认为[背景]高频电刀工作产生的高频电磁干扰信号可影响植入体内的电子设备工作,尤其是对于植入且依赖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其可以抑制起搏脉冲,有心脏骤停的风险。目前的解决方案是将起搏器更改为固定频率模式工作,但这可能导致竞争心律,甚至诱发心律失常,而落入起搏器心室通道的不应期内的干扰信号将触发噪音反转功能,不会抑制起搏脉冲,提示心电信号的R波可作为起搏器依赖患者的电刀启动信号。[目的]通过对已植入起搏器拟行外科或腔镜下手术者行起搏器程控及模式调整,观察此解决方案花费的时间、人力、物力及风险,探讨基于生物医学信号触发高频电刀工作的可行性及方法学,探索解决起搏器依赖患者使用高频电刀的电磁干扰问题新策略。[方法]1、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收住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既往已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现拟行外科或腔镜下手术的患者39例,其中植入单腔起搏器者5例,植入双腔起搏器者34例。术前常规进行起搏器随访并将起搏器程控为固定频率工作模式(VOO或DOO),术中心电监测,术后调整为按需起搏模式(VVI或DDD),并记录每次程控耗时及两次程控间期时间。2、基于目前起搏器的时间间期及功能提出体表心电图信号控制高频电刀系统解决方案并讨论其可行性和局限性。[结果]1、患者手术部位统计,脐以上部位手术21例(53.8%),脐以下部位手术18例(46.2%)。患者术前、术后程控耗时分别为46.9±18.8分钟和31.5±11.5分钟,两次程控之间间隔的时间为5.76±1.99小时。术中19例(76%)出现竞争心律,术中再次程控起搏器,将下限频率提高,后未再出现竞争心律。术中使用电刀均为单极切割和双极电凝混合使用。39例患者均安全顺利完成手术,高频电刀使用中无患者出现新的心律失常、明显QRS波增宽和ST段改变或动脉血压或氧饱和度明显下降。手术前后起搏器电池电压、阻抗及电极阻抗、感知、阈值等参数无差异(P>0.05)。起搏器工作均正常。2、基于心电信号P波或R波触发高频电刀均理论上可用于起搏器依赖患者,但相对R波触发方案,P波触发方案可行性较差。[结论]1、在起搏器依赖的患者使用高频电刀前,需将起搏器程控为固定频率工作模式,该过程耗时、费力,且可能出现竞争心律。2、将心电信号R波作为高频电刀的驱动信号,通过触发噪音反转功能应用于起搏器依赖患者具有可行性。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心电学技术分会[10](2018)在《“起搏心电图”专家共识讨论稿(一)》文中研究表明前言起搏心电图是临床心电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随着起搏技术的提高与植入量的递增,起搏心电图的数量日渐增多,难度日趋复杂,已成为临床心电图的一个难点,甚至使不少心电图医生有谈虎(起搏心电图)色变的情况。为了解决心电图医生阅读与判断起搏心电图所遇困难,中国心电学会邀请国内相关专家成立了"起搏心电图应
二、双腔起搏器中房室间期的程控及临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双腔起搏器中房室间期的程控及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R波触发型高频电刀的制备及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研究的局限性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心脏起搏器的现代功能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3)心房逸搏间期(AEI)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定义 |
二.VA间期在计时周期中的作用 |
1. 心房计时周期 |
2. 心室计时周期 |
3. 利用室性期前收缩判定计时周期 |
4. 利用房性期前收缩判定计时周期 |
5. 利用间歇性失夺获判定计时周期 |
三.VA间期的临床应用 |
1. 判断起搏功能 |
2. 判断感知功能 |
3. 在噪音反转功能运作时的作用 |
四.病例讨论 |
五.小结 |
(4)心室后心房不应期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概述 |
(一)心室后心房不应期 |
(二)总心房不应期 |
(三)心室后心房不应期与房室传导 |
1. 起搏器的文氏型房室传导 |
2. 起搏器的2:1房室传导 |
二.心室后心房不应期与起搏器特殊功能 |
(一)非竞争性心房起搏功能 |
1. 心房起搏脉冲落入NCAP间期之内 |
2. 心房起搏脉冲落入NCAP间期之外 |
3. |
(二)室性早搏的反应 |
1. 起搏器对室性早搏的识别 |
2. 起搏器对室性早搏的反应 |
(三)自动模式转换 |
三.心室后心房不应期与起搏器程控 |
(6)房室间期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房室间期的相关概念 |
1. 频率适应性AVI (Rate Adaptive AV Delay,RAAVD) |
2. 滞后AVI |
二.房室间期的临床应用 |
(7)最大跟踪频率的心电图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一.最大跟踪频率的定义 |
二.最大跟踪频率在心电图中的表现 |
1. 窦性心动过速或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时最大跟踪频率限制心室起搏频率 |
2. 房早受最大跟踪频率限制可引起房室间期延长 |
3. 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时可表现为最大跟踪频率心室起搏 |
4. 心房感知过度时可按最大跟踪频率起搏心室 |
三.最大跟踪频率间期在双腔(三腔)起搏心电图分析中的应用 |
(8)应用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优化左束支区域起搏时间间期治疗心衰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9)可用于起搏器依赖患者的高频电刀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以字母顺序排列)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起搏器植入术后拟使用电刀患者程控为固定频率起搏方案局限性探讨 |
1 对象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二部分 基于生物医学信号触发的高频电刀系统研究 |
1 心电信号P波同步触发方案 |
2 心电信号R波同步触发方案 |
3 R波触发型高频电刀解决方法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10)“起搏心电图”专家共识讨论稿(一)(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一.起搏心电图对起搏器功能判断的局限性 |
1.起搏器相关信息心电图医生基本不知 |
2.重在基本功能是否正常的判断 |
二.应熟知起搏器基本功能的心电图表现 |
基本概念与术语 |
一.起搏器编码 (2001年北美NASPE) |
二.起搏心电图常用字母 |
三.基本概念与术语 |
四、双腔起搏器中房室间期的程控及临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R波触发型高频电刀的制备及临床研究[D]. 胡彪.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2]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术后随访的专家共识(2020)[J].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0(06)
- [3]心房逸搏间期(AEI)与应用[J]. 许原.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20(06)
- [4]心室后心房不应期及应用[J]. 徐金义.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20(05)
- [5]双腔起搏器房室间期的人工优化[J]. 王星,黄慧玲.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20(10)
- [6]房室间期与应用[J]. 张文娟,李洪仕.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20(04)
- [7]最大跟踪频率的心电图表现[J]. 王立群.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20(04)
- [8]应用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优化左束支区域起搏时间间期治疗心衰的研究[D]. 赵晶. 昆明医科大学, 2020
- [9]可用于起搏器依赖患者的高频电刀系统研究[D]. 丁旭萌. 昆明医科大学, 2019(06)
- [10]“起搏心电图”专家共识讨论稿(一)[J].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心电学技术分会.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