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放松技巧对中长跑运动员的重要性

浅谈放松技巧对中长跑运动员的重要性

一、谈放松技术对中长跑运动员的重要性(论文文献综述)

唐海峰[1](2019)在《中国田径男子100米成绩演变及伴生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田径100米是奥林匹克运动会中最早的运动项目之一,它拥有其他田径项目不可比拟的项目影响力和关注度,对赛场下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也是其他项目不可比拟的。国际比赛中,百米飞人大战一直是最大看点和焦点,是赛事的压轴项目。100米在竞技体育里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尚处于落后阶段,对其研究重在找出问题,促进发展。中国田径男子100米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历经快速发展期、停滞倒退期、低迷稳定期、快速突破期,目前中国田径男子100米成绩呈现良好势头。通过对中国男子100米成绩演变及伴生特征系统梳理,能够认清新时代下中国男子100米形势与主要任务,总结成功经验,剖析存在问题,更系统更全面更深入摸索适合中国男子100米成绩突破的发展之路,缩短中国田径男子100米成绩突破时间,使中国早日向短跑强国迈进。论文以中国田径男子100米成绩演变及伴生特征为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逻辑分析法、访谈法、计量可视化分析法对中国田径男子100米成绩演变与世界进行对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选材、训练、竞赛、管理、环境等伴生因素进行集成式梳理分析。得出结论如下:1.中国田径男子100米成绩演变大致分为快速发展期、停滞倒退期、低迷稳定期、快速突破期四个阶段,与世界100米成绩经历的11秒时代、10秒时代、9秒时代成绩演变相差甚大,但随着近几年男子100米成绩的突破,呈现良好发展态势。2.中国田径男子100米最佳成绩总体上呈现波折起伏的动态发展趋势,成绩表现越来越好,特别是在2008年以后,男子100米最佳成绩发展迅速,截止2018年男子100米成绩已经达到9.91秒的黄种人最快纪录,追平卡特尔归化选手奥古诺德的亚洲纪录。3.中国田径男子100米最佳前十运动员输出省市区总体上呈现扩大趋势,由80年代的11个扩展到21世纪初的18个省市。优秀100米运动员输出主要集中在华北、东部、东南沿海以及内陆地区四川等省份,特别是广东具有强有力的男子100米运动员输出。4.中国田径男子100米成绩伴生特征表现为:具有省级行政单位隶属、地域地理位置、GDP水平表现和跨界跨项的选材特征;具有年龄、身高、步幅、步长的身体形态特征;具有起跑反应时、途中着地缓冲技术、全程速度变化的技战术特征;具有基层管理、高层管理的发展规划和训练基本理念特征;具有后备人才基地培养、训练的后备力量特征以及请进来走出去的教练员职业水平特征。5.强化小学—中学—大学—省队或国青队—国家队为主体的选材培养模式,弱化业余体校俱乐部、专业队为主的选材培养模式,构建体并与教“三位一体”的选材机制,是100米跑改革创新成绩突破的必然趋势。6.运动员以学习为主线进行幼儿、小学、中学、大学、硕博五个阶段的竞技训练,同时在各个训练阶段实行相应的科学合理的竞赛体制,以保持运动员的兴奋性,形成训练和竞赛的良性循环。教练员根据运动员身体发育情况和认知规律,制定负荷强度计划,有条不紊开展基础训练和专项训练,让运动员达到高级专项训练阶段和保持高级专项阶段水平。7.多元化管理体系中,国家从宏观上对目标制定、政策管理、监督协调、信息反馈进行整体布局;微观上对运动员管理伴生出的对教练员队伍管理、运动队管理、科研攻关人员管理、后勤服务管理等进行细节把控。并通过训练过程管理和后勤管理为100米成绩突破奠定坚实的基础。8.中国田径男子100米成绩取得除对运动员科学选材、训练、竞赛、管理有严格要求外,还对比赛场地、外出比赛时差以及气温、气压、温度、风、雨等气象因素都有严格要求,这些因素直接影响比赛运动员心理变化,影响100米运动员正常水平发挥。

张健[2](2019)在《800米跑竞技能力特征及其训练方法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800米跑是中距离项目之一。运动训练项群理论中被归属为体能主导类速度耐力性项目。项目发展的特点需要有高速运动的能力,而高速运动的能力需要良好的速度耐力来进行辅助。在体能主导类项目中是最具有挑战性的项目之一。运动员在比赛以及训练中,只有把速度与速度耐力能力达到一定平衡,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提高竞技水平。随着社会发展,对竞赛项目的挑战愈发激烈,800米跑的关注度将会越来越大。而我国在此项目一直比较落后,想要在当今激烈的竞技比赛中脱颖而出,必须要从项目的特征入手,明确项目特征之间的关系,从而才能有突破性的进展。对其特征的研究能够为教练员跟运动员理论学习与训练实践提供参考。800米虽然是大众了解的单项,但对其竞技能力特征、竞技能力的提高以及运动员选材尚缺乏更深层次的认知,本研究以运动训练学理论为依托,以800米跑项目的竞技能力特征为研究目标,通过对优秀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水平进行对比,了解影响运动员成绩的因素,根据优秀教练员的训练计划,进行训练方法优化。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录像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并吸收和借鉴与此相关的的研究成果,对800米跑运动员竞技能力特征及其训练方法进行了全面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800米跑优秀运动员的成绩受身高及克托莱指数影响很大。在体重相同的情况下,较好的身高可以提高运动成绩。随着本项目的不断发展,运动员的身体形态逐渐向短跑运动员的指标发展。世界顶尖男子800米跑运动员的身高平均值为180.2±6.7(cm),体重为68.3±7.7(kg),克托莱指数为378.2±34(kg/cm)。女子运动员的身高平均值为166±7(cm),体重为55.5±8.5(kg),克托莱指数为333±43(kg/cm)。2.速度耐力是800米跑运动员的基础,速度是核心,力量耐力是保证。缺少它们任何一项素质,都会影响最终的成绩。运动员的竞技水平的发展主要受体能与技能的制约,而其它子因素(心理、战术、智能)只能通过速度、耐力和力量来间接影响竞技能力。3.优秀女子运动员最快分段速度都出现在0—200m这一段上,平均速度分配占总成绩的23.26%;由此进行递减,其后面三个200m的平均速度分配为24.99%、25.37%和26.38%,这是世界优秀女子800米跑运动员的共性特征;4.男子前快型运动员的最快速度出现在200—400m段上,总的平均速度分配占总成绩的23.15%,次最快速度出现在400—600m段上,总的平均速度分配占总成绩的24.5%;最慢速度出现在最后的200m阶段,总的平均速度分配占总成绩的27.29%,而男子后快型运动员的最快速度出现在0—200m段上,平均速度分配占总成绩的23.19%;次最快速度以及最慢速度跟前快型运动员一样,都是出现在400—600m段跟最后一段上。由此分析可以确认,不管前快型运动员还是后快型运动员,其400—600m段的速度水平是最终成绩优劣的关键。5.通过对优秀运动员的训练计划以及学者的训练研究可以发现,目前800米跑训练方法采用的都是传统训练模式,容易引起伤病的发生,教练员缺乏强烈的创新意识,对新颖的训练方法运用欠缺,在训练时针对性较低,与项目结合不够紧密等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提高,并且对今后的专项水平发展有所限制。6.针对800米跑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可以对现有的训练方法进行优化重组,使其符合当下800米跑的发展要求,更加科学化并且更具针对性。运动员在比赛和训练中出现的伤病问题以及因身体的不稳定因素而导致的竞技能力发挥,采用康复性训练和核心稳定性训练,并且可以借鉴同项群其它项目好的训练方法融入到本项目的训练当中。

敬艳[3](2018)在《我国三名女子竞走运动员备战里约奥运会年度训练安排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提升我国女子竞走项目科学化训练水平,运用专家访谈法、测试分析法、跟踪观察法以及个案分析法等,以我国三名女子竞走运动员备战里约奥运会年度训练安排为研究对象,对奥运年全年训练周期、内容、方法手段以及负荷安排进行分析。主要结论包括:(1)全年在双周期安排模式下,通过小周期的板块训练,实现全年训练负荷的平稳有序发展。(2)全年训练内容以专项有氧能力为核心,技术为关键,重视技术性小力量,强调有氧能力发展的同时提升技术能力,力量和速度训练呈现出阶段性特点,冬训初期力量训练占比大,夏训占比小,而速度训练安排相反。其中,一般准备阶段,以有氧能力和力量耐力为主,重视技术改进和完善;专门准备阶段,提升有氧能力的基础上发展混氧能力,强调建立技术动力定型;比赛期注重有氧和混氧能力向比赛转化,突出稳定的技术能力。(3)全年训练手段安排方面,以大负荷量课为核心,大强度课为突破口,技术训练强调体能化、系统化以及技术与速度协调发展。其中,刘虹和切阳什姐注重功能性力量,技术训练强调整体技术协调能力。吕秀芝强调下肢力量,技术训练突出纠正技术的基础上建立个人技术风格。(4)由刘虹和切阳什姐全年负荷安排可知,两位运动员常年坚持中、低强度大负荷量积累,两个周期均重点发展专项有氧能力,并通过适当安排大强度负荷,促使机体完成“刺激-适应-再刺激-再适应”过程,逐步提升竞技能力。而由吕秀芝全年负荷安排可知,其将中、低强度有氧训练作为全年训练主体内容,冬训与夏训阶段分别侧重于发展基础有氧能力与提高专项有氧能力,在低强度、大运动量累积效应的基础上,通过适时穿插大强度内容,引起机体新异刺激,提高竞技能力。(5)全年训练中,三位运动员均具有在保证有氧能力厚度的基础上,通过适当安排大强度混氧和无氧能力训练“拉动”有氧能力的特点,即“提低—限高—增量”的总体特点。高原训练前均注重有氧能力的沉淀,高原训练过程中强调高原训练平原化的基础上循序渐进递增专项有氧能力负荷强度;赛前阶段,均安排两周时间的减量训练进行调整,表现为减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但是,由负荷变化可知,刘虹和切阳什姐全年负荷强度以专项有氧能力为核心,强调长期持续高质、大负荷量、大强度刺激的训练理念,而吕秀芝呈现出“平台”与“阶梯”相结合的强度增加特点。

胡伟[4](2017)在《瑜伽在中学生中长跑恢复训练中的应用研究 ——以娄底市一中校田径运动队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田径运动中中长跑训练是大强度、大运动、大负荷的训练,而大负荷运动必定会引起运动员的疲劳,没有疲劳就没有恢复,没有恢复,运动能力就得不到提高。由于竞技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中长跑的训练负荷越来越大,常规的恢复训练放松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代中长跑大强度、大负荷以及大训练量的需求,教练员必须运用各种有效的、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促进中长跑运动员的疲劳恢复,使运动员不断提高竞技水平,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而瑜伽是一门新兴的运动项目,它集生理、心理和运动于一体,人们通过瑜伽呼吸、瑜伽意识与冥想,并结合瑜伽体式练习,使练习者在瑜伽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去拉伸放松紧张的肌肉、伸展整个肢体,同时使习练者在练习过程中排除所有的杂念、舒缓放松紧张的神经,从而达到恢复疲劳的作用。本研究试图从瑜伽的放松原理出发,结合中长跑运动的特点,探索瑜伽放松法在中学生中长跑恢复训练中的作用。论文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资料法、实验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笔者以娄底市一中校田径队18名中长跑运动员(男12名,女6名)为研究对象,将瑜伽放松方法应用在中学生中长跑疲劳的恢复训练中。将18名运动员按男女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运动员都采用相同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进行训练,在训练结束后,实验组采用瑜伽法进行放松,而对照组运动员仍采用常规的放松方法,为了方便监测运动员的疲劳恢复情况,选取运动员生理指标(心率、血乳酸以及血尿素)进行监测,经过12周的实验研究,获得两组运动员各生理指标变化,通过统计分析两组运动员的显着性,若p值>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没有显着性差异,若p值<0.05,说明两组运动员存在显着性差异,同时结合运动员对运动性疲劳的自我感觉进行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与常规放松训练相比,娄底市一中校田径队运动员采用瑜伽放松训练能够更快地促进中学生中长跑训练后心率的恢复,使中长跑运动员训练后疲劳能够更快清除,瑜伽放松法应用于中长跑的恢复训练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与常规放松训练相比,娄底市一中校田径队运动员采用瑜伽放松训练可更快地促进中学生中长跑训练后乳酸的清除,降低运动员大强度训练后乳酸的堆积,缓解了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产生,瑜伽放松法应用于中学生中长跑的恢复训练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3)与常规放松训练相比,娄底市一中校田径队运动员采用瑜伽放松训练可更快地降低中学生中长跑训练后血尿素的浓度,缓解了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产生,瑜伽放松法应用于中学生中长跑恢复训练中有助于运动员疲劳的恢复。4)在运动员对运动性疲劳的自我评定中,与常规放松训练相比,娄底市一中校田径队运动员采用瑜伽放松训练可有效降低中学生中长跑运动员大强度训练后运动员的主观疲劳感,瑜伽放松法运动员对运动性心理疲劳的缓解具有积极作用。

张书海[5](2016)在《中长跑运动员训练后的恢复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长跑训练是大运动、大负荷训练,而大负荷引起机体的疲劳。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对中长跑训练后的恢复训练进行了阐述,认为恢复是中长跑运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训练后的恢复与负荷有着同样的作用。

赵健[6](2016)在《哈尔滨工业大学高水平运动队中长跑项目训练模式的个案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长跑运动是融合速度和耐力于一体的综合性竞技体育项目,高校中长跑运动正逐渐成为大学生课余运动的主要项目,随着校园路跑运动以及赛事的增多,高校体育对中长跑运动的开展以及训练也更加的重视。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调查法、逻辑分析法、个案研究法,哈尔滨工业大学中长跑队为研究对象,探究高校中长跑运动的训练方法(1)中长跑运动员的选材是整个运动过程中的首要环节,随着现代中长跑技术的不断改进,给中长跑运动员的基本技术选材提出了新的课题。要求运动员的基本技术具有较高的效率。(2)哈尔滨工业大学中长跑队在周期训练模式中对有氧耐力训练、专项能力训练、力量训练、速度训练与恢复训练的训练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同时对运动员在专项训练中的血乳酸进行分析测试为教练员在训练中评定运动强度、合理安排训练负荷和间歇时间以及控制训练效果等方面提供参考建议和实践依据。(3)竞技状态是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充分协调机能充分动员很强的承担不利影响的能力,能够接受比赛的内在危险性、以及很高的自信心等为特点的特殊的训练状态。依据血红蛋白(HB)、血尿素(BUN)、血清肌酸激酶(CK)、血蛋白以上几种生化指标对运动员的身体机能以及自身的身体反应进行科学的监控。(4)总结归纳,找出哈尔滨工业大学中长跑队训练模式优势,并寻求需要加强的方面,从而培养出更加优秀的运动员,为国家输送更多的全能型体育人才。

臧家兴[7](2014)在《对中长跑运动发展趋势的研究》文中提出近二十年来,随着人们对中长跑运动了解的深入,中长跑技术和训练方法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对中长跑运动规律进行深入探索,系统研究中长跑运动技术和训练理论,为进一步促进我国中长跑运动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杨贤罡[8](2012)在《结合基因标记构建我国女子长跑运动员选材指标体系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现役运动员形态、机能、心理、素质和技战术水平的测试,结合基因标记构建我国女子长跑运动员高级阶段的选材指标体系。方法:(1)通过对101名女子长跑运动员初选指标的测试,结合因子分析、回归分析和经验筛选方法确定传统选材指标体系;(2)用多基因计算方法对长跑运动能力关联基因标记进行分析;用logistic回归构建长跑运动能力基因预测模型;用AUC检验各遗传效应下的基因预测模型的诊断能力;用ROC曲线配对比较确定最佳预测模型;(3)用MALDI-TOF技术解析长跑运动员基因标记的基因型;logistic回归结合AUC检验基因标记诊断不同水平运动员的效度;形成结合基因标记的选材指标体系,分别用logistic回归和Nagelkerke系数确定定性评价方法和定量评价方法;用ROC曲线配对比较分析结合基因标记前后的选材指标体系对不同运动水平运动员的诊断准确性。结果:(1)在传统选材指标体系中,形态指标包括骨盆宽/髋宽,下肢长A/H和下肢长A/身高;机能指标包括无氧阈速度,最大通气量,最大心率,最大摄氧量和血红蛋白;心理指标包括坚韧性,独立性,自觉性和果断性;素质指标包括功能性运动能力和1500米成绩;技战术能力指标包括动作节奏性,灵活运用战术能力和大赛前焦虑程度;(2)长跑运动员的基因型总分和符合率显着高于普通人群(P<0. 01,P<0. 01);优势基因型效应下的预测模型区分优秀运动员和普通人群的 AUC=0.78 (P<0.01),模型的 Nagelkerke 系数 R2=0.291; (3)基因标记区分优秀运动员和一般运动员中的AUC=0. 64 (P<0. 05)。在国家集训队中诊断优秀运动员和一般运动员时,结合基因标记前后,定量方法的AUC从0.73(P>0. 05)增加至0. 82 (P<0.01),定性方法的AUC从0. 84 (P<0. 01)增加到1.00 (P<0.01)。结论:(1)传统选材指标体系能够应用于高级阶段的选材实践工作;(2)目前的多基因标记能够有效诊断个体是否拥有优秀长跑运动能力;(3)单纯多基因标记同样能够诊断优秀运动员和一般运动员,而结合基因标记的选材指标体系能够进一步提高选拔优秀运动员的准确性。

朱建红[9](2010)在《普通高校中长跑运动训练模式初探》文中指出中长跑是对速度和耐力要求都较高的项目,运动员训练水平和专项运动成绩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训练方法的优劣和运用的正确程度。文章主要阐述了如何在中长跑的训练中运用多元性的训练方法,避免运动员的厌恶情绪,重视放松和整理,以期探索出一条适合普通高校中长跑科学化训练的道路。

黄毅[10](2010)在《浅谈长跑运动员专项训练应注重的“四部曲”》文中提出随着田径运动的迅速发展和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田径运动的认识不断加深。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长跑运动员专项训练中注意动作实效性、步长与步频、高原训练、心理素质的四个方面进行进行浅析。

二、谈放松技术对中长跑运动员的重要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放松技术对中长跑运动员的重要性(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田径男子100米成绩演变及伴生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新时代下体育强国建设的客观要求
        1.1.2 中国田径男子100米发展的必要性
        1.1.3 中国田径男子100米成绩急需突破的现实需求
        1.1.4 中国田径男子100米备受社会关注的现实需求
        1.1.5 基于相关研究不足对其研究的重要性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1.1 中国短跑成绩演变特征相关研究
        1.3.1.2 中国100米成绩演变特征研究
        1.3.1.3 中国短跑突破相关研究
        1.3.1.4 中国100米跑成绩突破研究
        1.3.1.5 中国田径男子100米成绩伴生特征研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文献述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历史研究法
        2.2.3 数理统计法
        2.2.4 对比分析法
        2.2.5 逻辑分析法
        2.2.6 访谈法
        2.2.7 计量可视化分析法
3 国内外田径男子100米跑成绩发展的演变特征
    3.1 国外100米跑成绩发展的演变特征
    3.2 国内100米跑成绩发展的演变特征
    3.3 国内外100米跑成绩发展的对比分析
4 中国100米跑成绩表现的伴生特征
    4.1 伴生诠释
    4.2 中国田径男子100米跑成绩表现的选材特征
        4.2.1 中国男子100米跑选材的省级行政单位隶属特征
        4.2.2 中国男子100米跑选材的地理位置特征
        4.2.3 中国男子100米跑选材的GDP水平表现特征
        4.2.4 中国男子100米跑跨界跨项选材特征
    4.3 中国男子100米跑成绩表现的年龄身体形态特征
        4.3.1 中国男子100米跑成绩表现的年龄特证
        4.3.2 中国男子100米跑成绩表现的身高、步幅、步长特证
    4.4 中国田径男子100米跑成绩表现的技战术特征
        4.4.1 中国100米跑成绩表现的起跑反应技术特征
        4.4.2 中国100米跑成绩表现的途中着地缓冲技术特征
        4.4.3 中国100米跑成绩表现的全程速度变化特征
    4.5 中国田径男子100米跑成绩表现的管理特征
        4.5.1 中国100米跑成绩表现发展规划特征
        4.5.2 中国100米跑成绩表现的训练基本理念特征
        4.5.3 中国100米跑成绩表现基层业余体校特征
        4.5.4 中国100米跑成绩表现突出省份管理体系特征
    4.6 中国100米跑成绩表现的后备力量特征
        4.6.1 后备人才范围界定
        4.6.2 全国后备人才基地情况特征
        4.6.3 山东省后备人才基地情况特征
    4.7 中国100米跑成绩表现的教练员师资水平特征
        4.7.1 教练员运动经历情况
        4.7.2 教练员师资队伍培训情况
5 中国100米跑成绩突破发展启示
    5.1 基于突破的理论阐释
    5.2 100米跑制胜的本质特征
    5.3 中国100米跑成绩突破的指标体系
        5.3.1 基于“三位一体”选材机制下的突破
        5.3.2 基于多维度视角下科学化训练的突破
        5.3.3 基于多层次有重点的竞赛突破
        5.3.4 基于多元化战略下的创新管理突破
        5.3.5 基于全方位多点开花的环境突破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1
附件2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2)800米跑竞技能力特征及其训练方法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田径运动在各种综合赛事中占据重要地位
        1.1.2 800米跑成绩亟待提升的需要
        1.1.3 对 800米跑本质特征制胜认识的需要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研究现状
        2.1.1 关于 800米跑体能的研究概述
        2.1.2 关于 800米跑技术的研究概述
        2.1.3 关于 800米跑战术的研究概述
        2.1.4 关于 800米跑心理能力的研究概述
        2.1.5 关于 800米跑训练的研究概述
    2.2 国外关于 800米跑的研究现状
    2.3 文献述评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录像观察法
        3.2.3 数理统计法
        3.2.4 逻辑分析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800米跑的起源与发展
        4.1.1 800米跑的起源
        4.1.2 800米跑的发展
    4.2 800米跑竞技能力特征
        4.2.1 竞技能力概述
        4.2.2 体能特征
        4.2.3 技术能力特征
        4.2.4 战术能力特征
        4.2.5 心理能力特征
        4.2.6 运动智能特征
    4.3 800米跑主项与其翼项的相关性研究
        4.3.1 800米跑运动员主翼项的特点
        4.3.2 800米跑优秀运动员的类型
    4.4 800米跑竞技能力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
        4.4.1 800米跑运动员专项体能与技、战术关系分析
        4.4.2 800米跑运动员专项体能与心理能力关系分析
        4.4.3 800米跑运动员技、战术与心理能力的相关性分析
        4.4.4 800米跑运动员竞技能力发展与智能的关系分析
    4.5 800米跑专项训练方法优化的研究
        4.5.1 800米跑专项训练方法的分类
        4.5.2 800米跑不同素质训练方法的分类
        4.5.3 800米跑现有训练方法的优化
        4.5.4 800米跑新颖训练方法的运用
        4.5.5 800米跑训练方法的项间借鉴
        4.5.6 800米跑训练方法的创新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完成的学术成果
致谢

(3)我国三名女子竞走运动员备战里约奥运会年度训练安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世界女子竞走项目发展现状分析
        1.1.2 我国女子竞走项目发展现状分析
    1.2 选题依据
        1.2.1 我国女子竞走项目重回世界之巅的发展之实
        1.2.2 竞走专项训练理论亟待深化之需
        1.2.3 提升竞走项目科学化训练水平的实践之求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技术路线
    1.5 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1.5.1 研究重点
        1.5.2 研究难点
        1.5.3 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2.2.1 竞走项目训练周期安排研究
        2.2.2 竞走项目身体素质训练研究
        2.2.3 竞走项目技术运动学研究
        2.2.4 竞走项目训练负荷研究
    2.3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2.3.1 竞走项目技术运动学研究
        2.3.2 竞走项目训练相关研究
    2.4 述评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测试分析法
        3.2.4 跟踪观察法
        3.2.5 个案分析法
        3.2.6 对比分析法
        3.2.7 数理统计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我国三名女子竞走运动员奥运年基本情况分析
        4.1.1 年龄特点分析
        4.1.2 身体形态特点分析
        4.1.3 身体素质特点分析
        4.1.4 运动技术特点分析
        4.1.5 小结
    4.2 我国三名女子竞走运动员里约奥运会备战目标的确定
    4.3 我国三名女子竞走运动员奥运年全年参赛安排分析
    4.4 我国三名女子竞走运动员奥运年全年训练安排分析
        4.4.1 全年训练周期安排
        4.4.2 全年训练内容、方法手段安排
        4.4.3 全年训练负荷安排
        4.4.4 小结
    4.5 我国三名女子竞走运动员奥运年第一周期训练安排分析
        4.5.1 准备期训练安排分析
        4.5.2 比赛期训练安排分析
        4.5.3 小结
    4.6 我国三名女子竞走运动员奥运年第二周期训练安排分析
        4.6.1 准备期训练安排分析
        4.6.2 比赛期训练安排分析
        4.6.3 小结
    4.7 我国三名女子竞走运动员奥运年训练效果的检查评定
        4.7.1 身体素质训练效果的检查评定
        4.7.2 技术训练效果的检查评定
        4.7.3 奥运会参赛成绩的检查评定
        4.7.4 小结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3 研究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瑜伽在中学生中长跑恢复训练中的应用研究 ——以娄底市一中校田径运动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中长跑与疲劳恢复训练
    2.2 运动疲劳的检测指标
        2.2.1 心率
        2.2.2 血乳酸
        2.2.3 血尿素
        2.2.4 心率、血乳酸及血尿素与疲劳监测
    2.3 运动性疲劳
        2.3.1 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
        2.3.2 疲劳的分类
        2.3.3 中长跑运动员产生疲劳的诊断方法
    2.4 中长跑运动恢复的常规手段与方法
    2.5 对瑜伽的认识
        2.5.1 瑜伽的起源和发展
        2.5.2 瑜伽的组成部分
        2.5.3 瑜伽的放松原理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实验研究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专家访问法
        3.2.5 数理统计法
4 分析与讨论
    4.1 实验组和对照组基本情况分析
    4.2 第一次实验时,进行一次放松训练各生理指标的变化
        4.2.1 采用不同放松方法放松 20min后即刻两组运动员各生理指标变化
        4.2.2 放松训练后次日晨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生理指标变化
    4.3 实验12周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放松后即刻和次日晨各生理指标变化
        4.3.1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放松后即刻各生理指标变化
        4.3.2 次日晨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生理指标比较
    4.4 运动员对运动性疲劳的自我感觉以及瑜伽放松在中长跑恢复过程中的作用
        4.4.1 运动员在运动运训练中对疲劳的自我感觉
        4.4.2 瑜伽放松法在训练和恢复过程中的作用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致谢
7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中长跑运动员训练后的恢复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分析与讨论
    2.1 中长跑训练后疲劳的产生
        2.1.1 肌肉的疲劳
        2.1.2 神经系统疲劳
        2.1.3 心理疲劳
3. 中长跑训练后进行恢复的方法
    3.1 中长跑恢复的手段及方法
        3.1.1 训练课上的恢复
        3.1.2 训练课后的全面恢复
4. 结论

(6)哈尔滨工业大学高水平运动队中长跑项目训练模式的个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1 国外中长跑运动研究现状
        1.3.2 国内中长跑运动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文献综述简析
    1.4 相关概念的解析
    1.5 研究技术路线图
    1.6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6.1 主要研究对象
        1.6.2 主要研究方法
第2章 运动员选拔体系
    2.1 哈尔滨工业大学中长跑队运动员选拔体系
    2.2 哈尔滨工业大学中长跑队培养优秀运动员概况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周期训练模式
    3.1 哈尔滨工业大学中长跑队准备期训练模式
        3.1.1 有氧耐力训练
        3.1.2 专项能力训练
        3.1.3 力量训练
        3.1.4 速度训练
    3.2 哈尔滨工业大学中长跑队比赛期训练模式
        3.2.1 多周期训练
        3.2.2 专项训练
        3.2.3 赛前训练分析
        3.2.4 中长跑训练后的机能恢复
    3.3 哈尔滨工业大学中长跑队休整期训练模式
        3.3.1 休整期阶段训练计划的安排
        3.3.2 休整期阶段对训练方法的理解
        3.3.3 新年度周期训练计划的制定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竞技状态培养与生化指标监测
    4.1 哈尔滨工业大学中长跑队机体的恢复能力
    4.2 哈尔滨工业大学中长跑队比赛期生理时钟调整
    4.3 哈尔滨工业大学中长跑队比赛期的超量补偿
    4.4 哈尔滨工业大学中长跑队神经系统调节
    4.5 生化指标的监测对训练的帮助
        4.5.1 血红蛋白(HB)
        4.5.2 血尿素(BU)
        4.5.3 血清肌酸激酶(CK)
        4.5.4 尿蛋白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对中长跑运动发展趋势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当今世界中长跑运动的发展趋势
    1.1 绝对速度与专项成绩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1.2 两头快中间稍慢的跑步节奏
2. 中长跑训练的建议
    2.1 加强绝对速度和专项速度的训练
    2.2 培养高乳酸状态下的快速运动能力

(8)结合基因标记构建我国女子长跑运动员选材指标体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文献综述
    1.1 女子长跑现状及备战形势
    1.2 长跑运动员竞技能力特征
        1.2.1 形态特征
        1.2.2 机能特征
        1.2.3 心理特征
        1.2.4 素质特征
    1.3 长跑运动员选材指标体系
    1.4 运动能力关联基因标记
        1.4.1 运动能力关联单基因标记
        1.4.2 运动能力关联多基因位点
        1.4.3 基因标记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1.4.4 基因标记对复杂表型的预测
    1.5 小结
研究一 女子长跑运动员传统选材指标体系的构建
    1 总体设计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3 结果
        3.1 女子长跑运动员选材测试指标的确定
        3.2 不同水平运动员选材初测指标的比较
        3.3 运动员选材指标的筛选
        3.4 运动员选材指标体系的建立
        3.5 回代检验
    4 讨论
        4.1 运动员形态选材指标的确定
        4.2 运动员机能选材指标的确定
        4.3 运动员心理选材指标的确定
        4.4 运动员素质选材指标的确定
        4.5 运动员技战术选材指标的确定
    5 小结
研究二 女子长跑运动员基因预测模型的构建
    1 总体设计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长跑运动能力关联位点的选择
        3.2 运动员和普通人多基因特征的比较
        3.3 优秀长跑运动能力的基因预测模型构建及诊断能力
        3.4 长跑运动能力的基因预测模型构建:重复验证
    4 讨论
        4.1 不同多基因计算方法诊断运动能力的效度比较
        4.2 基因预测模型所含SNP与长跑运动能力之间的关系
        4.3 研究局限性
    5 小结
研究三 结合基因标记的运动员选材指标体系的构建
    1 总体设计
    2 材料及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3 结果
        3.1 研究样本各SNP位点的分布特征
        3.2 SNP位点与动态机能指标的关联分析
        3.3 运动员的多基因特征分析
        3.4 基因预测模型的实践效度检验:重复验证
        3.5 基因标记诊断不同水平运动员的效度检验
        3.6 结合基因标记前后指标体系诊断能力的比较
        3.7 结合基因标记前后指标体系诊断能力的比较:重复验证
        3.8 国家集训队备战2012年奥运会选拔工作的跟踪分析
    4 讨论
    5 小结
全文总结
本研究的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SNP位点基本情况
    附录B SNP位点基因型质谱图
    附录C 不同基因型携带者之间运动能力和机能指标的比较结果
    附录D 我国优秀女子长跑运动员高级选材专家调查问卷
    附录E 功能性运动能力测试细则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9)普通高校中长跑运动训练模式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一、形式力求多样化, 提高兴趣
二、运用“快+慢”训练法
三、训练间隙中注意贯穿放松活动[3]
四、训练后的放松整理活动不可少
五、经常进行训练、比赛的心理辅导
六、结论

(10)浅谈长跑运动员专项训练应注重的“四部曲”(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一、长跑运动员应注意途中跑的实效性
    (一) 途中跑技术的合理运用
    (二) 专项技术是运动员取得良好成绩的必要条件
二、步长和步频对运动员跑速的支撑
三、长跑运动员高原训练是提高成绩“推进器”
    (一) 长跑运动员的生理“极点”
    (二) 高原训练对提高运动成绩的“帮助”
四、良好心理素质是长跑运动员的重要性
五、结论

四、谈放松技术对中长跑运动员的重要性(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田径男子100米成绩演变及伴生特征研究[D]. 唐海峰. 曲阜师范大学, 2019(01)
  • [2]800米跑竞技能力特征及其训练方法优化研究[D]. 张健. 曲阜师范大学, 2019(01)
  • [3]我国三名女子竞走运动员备战里约奥运会年度训练安排研究[D]. 敬艳. 北京体育大学, 2018(01)
  • [4]瑜伽在中学生中长跑恢复训练中的应用研究 ——以娄底市一中校田径运动队为例[D]. 胡伟. 广州体育学院, 2017(02)
  • [5]中长跑运动员训练后的恢复方法研究[J]. 张书海.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6(11)
  • [6]哈尔滨工业大学高水平运动队中长跑项目训练模式的个案分析[D]. 赵健.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02)
  • [7]对中长跑运动发展趋势的研究[J]. 臧家兴. 才智, 2014(27)
  • [8]结合基因标记构建我国女子长跑运动员选材指标体系的研究[D]. 杨贤罡. 北京体育大学, 2012(01)
  • [9]普通高校中长跑运动训练模式初探[J]. 朱建红.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6)
  • [10]浅谈长跑运动员专项训练应注重的“四部曲”[J]. 黄毅. 改革与开放, 2010(12)

标签:;  ;  ;  ;  ;  

浅谈放松技巧对中长跑运动员的重要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