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数字城市”降温

为“数字城市”降温

一、给“数字城市”降降温(论文文献综述)

蔡慧君[1](2020)在《广东广播电视台广播新闻汉英编译岗实习报告》文中指出地球各板块间日益紧密的联系,使得新闻这一信息传递的重要媒介成为了各国家与地区相互了解与交流的头号工具。在通过新闻了解国外最新消息的同时,我国同样将新闻作为一种外宣途径,中国日报、南方英文网等英语新闻媒体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出,为想要了解中国的国外人士提供了便利。笔者在省级外宣平台广东广播电视台(Guangdong Radio and Television,GRT)进行了为期五个月的实习(2019年3月15日至8月23日),主要负责Guangdong News Now节目广播电台版每日英语新闻稿的编译工作。该节目的新闻内容主要选自前一日的新闻,每周轮岗的中文主编确认选题后,由新闻编译岗实习生完成编译工作,最后交由外籍主编兼主播审核校对、打磨润色。本报告基于笔者本人的实习情况及单位、岗位等背景信息,在交际翻译理论的指导下,以负责编译的百篇每日英语新闻稿件为例,将笔者本人的编译稿件与外籍主编润色后的实际播出稿件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了汉英新闻编译的相关原则与技巧。针对新闻编译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如新闻结构安排、文化特色词汇、文化意象对立的词汇等,笔者提出删减、结构重建等解决策略。本实习报告一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为实习情况介绍,交待相关背景;第二章为文献综述部分;第三章着重描述编译过程,包括译前准备,实践过程及译后审校反思等;第四章为编译实例分析,通过将交际翻译理论与编译新闻相结合,分析理论指导作用,由此引出解决策略,以实例为佐证,阐明具体翻译方法的运用;第五章为实习经验总结及笔者的心得体会。基于本次实习经历,笔者认为,新闻编译者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翻译水平及新闻敏感度,增强对源语和目的语的应用能力及双语转换能力;充分了解源语和目的语背后的文化差异与逻辑思维差异;秉持负责任的态度完成每一篇编译稿件。

武晓波[2](2020)在《媒介地理学视阈下本地体育新媒体发展研究 ——以武汉、广州本地体育新媒体为例》文中指出在体育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地方体育赛事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伴随移动联网的深入,一些区域性的本地体育新媒体以用户黏度高,互动性强,营销方式选择多样成为众多体育用户了解本地赛事的首选。全民健身的不断深入,以及社区化和地域性的体育活动频繁开展,都给本土体育新媒体带来了更多发展空间。从2011年开始,一批学者开始从城市传播的角度切入,关注新媒介的发展及与城市之间的互动,出产了一批优秀成果。本文正是基于以上背景进行的积极探索。本文以武汉“汉动力”和广州“赛点”两家本地体育新媒体的传播内容和运营方式为研究对象,这两家本土体育新媒体的内容,主要以武汉和广州本地举行的大型体育赛事和区域性的本土赛事为主,融合本土化的特征,以微信公众平台为主要传播途径,加入多种传播渠道,共同打造本土体育内容。本文引入邵培仁教授有关媒介地理学的研究框架,尝试从新的角度研究本土体育新媒体发展。邵培仁教授在《媒介地理学》一书中指出媒介地理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媒介地方”“媒介时间”“媒介景观”“媒介尺度”,本文通过对这四个维度的研究,分析两家本地体育新媒体发展中的优势,探讨在新媒体环境中,本地体育新媒体在媒介时间、地方、景观、尺度四个方面的内容营造,从而在本土范围形成一定的影响力。本文以笔者在武汉“汉动力”工作的经验和对广州“赛点”的田野调查,结合“专家访谈”、“案例分析”和“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分析了本地体育新媒体的媒介地理学特征。集中研究了四个维度的本地体育新媒体特征:一是地方视角解读体育新媒体的本地特征;二是时间维度说明体育新媒体的时间打造;三是媒介尺度把握本地体育新媒体的持续发展;四是体育新媒体的城市多元景观的表现。本文的创新点是引入媒介地理学的分析视角,对本地体育新媒体的发展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究,以期能为本地体育新媒体的发展提供更具学理性与系统性的建议。文章指出:本地体育新媒体的区域发展,要利用好本地受众打造深度内容,让本土体育明星讲好本地故事,积极融合多种本地体育符号进行内容打造;在运营过程中,通过事件营销和情感营销的方式,打造一个互动性、依赖性强的沟通平台,并建立媒介社群,让受众找到本地归属感;并深挖本土体育的潜能,注意媒介尺度和文化认同感,以期为其他本地体育新媒体提供可鉴可仿的模式,为体育新媒体繁荣发展,为观众获取多元的体育资源提供更多途径。

贾文芳[3](2020)在《公版书精品出版实施路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公版书作为人类社会文明传承的产物,对公版书的开发,既是一次窥见知识文化延续的契机,也是一次全新的经典再诠释。在新的技术条件和阅读生态环境下,经典图书市场正处于转型阶段,公版书的出版必须向精品化方向发展。本文从公版书的基本概念入手,对公版书的资源分布及开发价值做出整体说明,从而为公版书的出版活动提供理论基础。在对公版书开发现状的研究中,本文分别以开发模式、开发重点和开发特征为切入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对象为主要案例,并引用平台统计数据为支撑,对公版书出版活动的现状展开分析研究,提出公版书出版精品化的路径要求。同时,基于不同出版主体的活动方式和自身特性并不相同,本文将公版书精品出版实施路径的研究重点一分为二分别展开研究:一是公版书精品出版的实施主体,主要从传统出版社和民营书业的特征、优势和发展方向入手,进一步提出二者合作下的升级模式;二是公版书精品出版的开发路径,包括以底本选择、市场定位、内容呈现、装帧设计为主的流程打造及以营销宣传、用户服务、市场反馈为主的市场运作两大环节。最后,本文分析并总结了公版书精品出版的两种结构模式,为公版书的精品化发展提供了较为完整的理论参考。

王钦钰[4](2020)在《关于小城镇中老年人识别虚假网络新闻的行动研究 ——以江西省W县城为例》文中指出在当下纷繁芜杂的信息传播环境中,网络新闻真假难辨,对于生活于小城镇的中老年人尤其如此。可否针对性地设计内容,制定方案,开展培训,从而提高他们的识别能力?这是本文思考并尝试实践的问题。为此,笔者采用行动研究法,首先对307名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发现过度依赖原有认知结构和传统媒体、识别方式单一和态度消极等,是他们识别网络虚假新闻时存在的主要问题。接着,笔者选取12名有代表性的被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按照设计好的材料和方案进行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区分新闻与信息、现实世界与媒介世界,认清虚假新闻的类型,掌握识别虚假新闻的具体方法等。对比测试结果表明,实验组识别网络虚假新闻的能力有一定提高。

向奇风[5](2020)在《基于发展核心素养的高中生学业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8年,教育部正式印发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改革目标的课程标准,表明在基础教育阶段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我国教育理论研究、实践变革的一个必然趋势,其中,落实发展核心素养的一个主要抓手就是学业评价,有鉴于此,本研究基于核心素养教育理念,重新审视了目前的普通高中学业评价体系,揭示其可能存在的弊端,并试图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学业评价体系,从而为学校核心素养教育的具体实践提出有效建议。研究的主要内容共有四个部分。首先,核心素养要为广大教育实践者和社会大众接受并认同,必须要说清楚核心素养教育提出的理论依据。因此,本研究的第一部分聚焦于此,回答了这个问题,认为核心素养教育的理论依据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历史本意,阐明核心素养教育继承和发展了全面发展教育,承接细化了素质教育,揭示了核心素养已经融入到课程标准、学业质量、考试评价之中。在第二部分,笔者对具有代表性的高中生学业评价现状进行了审视。第一,对学业水平考试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学业水平考试的历史梳理,发现学业水平考试已带有常模色彩,在测评内容、测评时间具有全面、灵活等优势。但实践中的学业水平考试也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业水平选择考功能异化、学业水平合格考流于形式。因此,基于学业水平考试测试结果进行学业评价,所得结果既不可信也难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第二,对统一高考进行了研究,发现当前高考试卷在工作范畴、改革方向上指向了学科核心素养,并依据对全国II卷的文本分析和一线老师的调查访谈结果,评判高考试卷的价值为“落实了某些关键能力的考查,同时也忽视了必备品格的测评”。因此,基于高考成绩进行学业评价,所得结果比较片面,不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完整发展。第三,对普通高校招生制度进行了研究。笔者从普通高校的视角,审视了学业评价结果运用于招生的表现,普通高校主要依据统一高考测试结果作为学业水平评价的标准,其价值取向和实际操作表现为分数公平至上。但研究发现,普通高校唯分招录学生时,会缺失某些核心素养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学生的片面发展,给普通高中的学业评价错误的导向。第三部分,笔者针对当前普通高中学业评价的问题进行了归因。研究认为学业水平考试形式化、评价功能异化的原因有二:一是学业水平考试自身专业性不足,二是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认为高考功能的选拔性和纸笔测试的局限性是统一高考偏重学科认知而弱化核心素养主要原因;对于高校招生专注分数不见品格的现状归因有三,即综合素质评价十分难为、分数公平的过度追求、招生权力的实质缺乏。第四部分则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以核心素养引领学业评价的四条建议。第一,通过保证底线、确立标准、赋权高校等方法抓住深化高校招生改革牛鼻子;第二,通过依据课程标准、提升试题质量、建设试题题库等方式科学设计学业评价;第三,树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学业评价观和考试观,进而转变教育观念;第四,通过社会打造平台、家庭营造氛围促进家庭社会联动。

刘廷祥[6](2012)在《东北地区农林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区域气温影响模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东北地区是全球范围内短时间经历人类活动高强度作用的区域之一,特别是耕地和森林分布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形成了具有典型变化过程和格局特征的农林交错带。该变化显着地改变了地表覆被状态,并对区域气候系统要素及地表-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进而改变了区域降水、温度等的分布格局。对这一格局和过程变化的研究不仅在区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和气候变化领域具有代表性,并为更大尺度的全球变化研究提供典型案例,而且服务于东北区域发展。本文在总结和评述国内外LUCC研究及其气候效应研究的基础上,以东北地区农林交错带为研究对象,获取了包括1950年代、1970年代和2010年的东北土地利用时空数据序列,并选择嫩江流域农林交错带为典型研究区,从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和WRF(Weather Research Forecast)模式数值模拟两个方面系统地研究了农林交错带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其区域气温变化效应。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包括:(一)东北地区农林交错带的空间分布在过去几十年里发生了显着的变化。本文首先以东北地区为基本研究区,利用基于遥感影像和地形图获取的土地利用数据在东北地区划分出不同的生态交错带,进而主要分析了东北地区农林交错带的时空变化与特征。在东北地区,农林交错带主要分为林缘农林交错带和林间农林交错带,两者的差异取决于区域地貌和气候特征,并形成了不同的土地利用格局;农林交错带中主要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问题,农林交错带的自然环境决定了农业开发中土地系统的脆弱性。(二)农林交错带的景观特征与其他类型的生态交错带之间具有显着的差异,不同地区的农林交错带区域景观剖面表现出不同的土地利用格局。在东北地区不同位置的典型农林交错带中提取了五个景观剖面,分析了不同地区农林交错带横剖面上的土地利用分布格局。结果显示不同地区农林交错带的土地利用格局和过程具有明显的差异。引入景观生态指数计算方法和两个主要的环境因素,对比了大兴安岭东部农林交错带与其他生态交错带之间景观异质性的差异及其时空变化。分析结果表明:(1)坡度2.5~7.5°之间是耕地和林地的主要转换区;(2)从1978~2010年,边界密度(ED)和核面积指数(CPL)的变化表明坡度在2.5~10°的地区林地景观的破碎化程度最高。(3)ED曲线峰值两侧在1978~2010年间的变化表明,森林砍伐具有向着更大坡度地区移动的趋势。(4)区域上不同的生态交错带在干燥度指数上有明显差异,农林交错带中的耕地在区域上所有耕地中的湿润程度最高。(三)在GIS技术支持下,本文对WRF模式输出的不同分辨率尺度上的气温值进行了空间尺度分析。利用气象站观测值与不同分辨率尺度输出结果之间对比,分析表明随着分辨率的提高,站点观测值与WRF模式输出值之间的偏差越来越小。随着分辨率的增加,越来越多的细节被刻画出来,但3km和1km之间信息量的增加有限。在尺度下推中,本文以影响地方气温最显着的因子-高程为例,用高分辨率的DEM将9km分辨率的气温分布下推到3km分辨率;与WRF模式在3km分辨率上的输出结果对比,表明尺度下推结果能够反映出3km尺度上的气温变化趋势,但在空间分布细节上的变化较粗糙。而基于栅格重采样的尺度上推则相对具有更高的精确度。以1km分辨率的气温分布为因变量,以经度、纬度、海拔高度和地形因素为自变量,分析了气温与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其中地形因素为坡度和坡向的综合影响。回归产生的残差分布反映了植被、土壤、小尺度大气过程对气温分布格局的贡献。(四)对嫩江流域过去60年7月平均气温的时间序列分析表明,其整体上具有上升趋势和局部的波动变化,并存在5~12年和21年的周期变化。不同土地覆被条件下基于WRF模式的温度变化敏感性分析表明,嫩江流域农林交错带1950s~1970s的土地覆被变化具有增温效应,而1970s~2010年的土地覆被变化具有降温效应。其中,与气温相比,地表温度对土地覆被类型转变更加敏感,变化的程度明显更显着。同时,土地覆被变化带来的增温或降温效应在区域整体上比较显着,而在不同土地覆被类型转变区上的差异并不十分显着。对土地覆被变化和气温变化的综合模拟分析表明,1978年比1951年气温稍有上升,但上升幅度比土地覆被变化导致的增温效应小,因此气候系统可能具有降温的背景;而2010年比1978年气温显着上升,结合该时期土地覆被变化的降温效应,说明气候系统整体增温的背景趋势更强烈。

周晨[7](2011)在《文化生态的衍变与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一个世纪中,与中国动画电影传播密不可分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等因素组成的社会历史语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断发展变化着的社会历史语境,在相当程度上有力影响了中国动画电影的意义模式表达、作品形态构成和艺术风格特色等诸多方面。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中国动画电影在题材内容选择、艺术观念走向和审美风格流变等方面的历史进展,都在其更为广阔的文化生态发展变迁中烙下深刻的时代印记,同时也以自身的创造发展,反映和影响其所在时代的文化生态。因此,从文化生态和中国动画电影进展之间所具有的互动影响、相生相关情况来加以观照、研究,无疑是研究中国动画电影发展史一个比较新颖独特而有价值的角度。本文将文化生态和中国动画电影进展结合起来进行观照、研究,绝不仅仅是对相关作品及史料进行简单的描述和梳理,而是认真地将中国动画电影放到与其密切相关的社会历史语境及文化生态中加以仔细考察研究,即通过相关的历史性梳理、回顾和分析研究,努力描绘揭示中国社会不同时代文化生态现实与相关动画电影发展之间有机相关的现象及原因。全文对中国动画电影的历史发展主要划分这样几个阶段:中国动画的学步与发展(1926——1948)——民族化动画的别样辉煌(1949—1966…1978)——中国学派的固守与式微(1979——1994)——全球化背景下的产业化进程(1995——2010)。关于这样阶段划分及命名,需要说明的是:首先,对各个阶段的划分界定,主要根据中国动画电影自身发展情况来确定,其中大部分阶段明显跟中国社会政治历史发展阶段完全一致,这正好说明中国动画电影的历史进展与中国社会政治历史发展及相应的文化生态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其次,中国动画电影的历史进展在其相关发展阶段所拥有的主要特征,并非说明其在相关阶段一定是完全纯粹的或者说是绝对排他的,因为中国动画电影的历史进展尽管有很多的起伏变化,但是从来就血脉相连,除了经常会“与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也自然会有不可避免的螺旋式上升。再次,十年文革,文艺发展十分萧条,动画电影也是如此,在其不多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总体上来说与十七年的一脉相承(在某些方面发展可能要更为偏颇一些),所以没有必要另外加以划分。本文将被国际同行赞誉的“动画中国学派”的源起时期的代表作前移至《铁扇公主》的见解,对于关注中国动画电影在艺术与商业方面努力实现有机而完美的结合,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积极的历史影响。经过对于文化生态与中国动画电影进展的相关历史研究,可以使人看到既往的成就与不足,看清发展愿景及必由之路,倡导并坚持艺术民族化、文化产业化和营销全球化这样的理念和实践,努力在新的社会历史语境下和不断发展着的社会文化生态中,不断创造中国动画电影的新辉煌。

魏文革,任佳,张鹏[8](2011)在《破译100亿票房密码》文中指出100亿票房,其附加值意义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所能容纳的。电影是具有高附加值的产业,也是文化创意经济发展的重要源动力。因此,电影不只是为少数明星带来丰厚收入的梦工厂,电影产业链以及它所带来边际效应惠及了更多行业和工种,由普通劳动者所参与构建电影产业链超过了电影制作的本身,与地方经济融为一体,成为文化创意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一个有着13亿人口、经济上正在快速崛起的大国,中国的电影产业发展前景不可限量,也必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特别是以创意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注入强劲推动力。

管欣[9](2009)在《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的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园林绿地系统是城市中生态功能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建立科学合理的经济评价体系是园林绿地系统建设合理性的有效保证。目前我国的城市绿地系统经济评价,大多是片面、单一的,缺乏系统的综合评价体系,造成了绿地系统一直存在顾此失彼、建设项目建成后达不到预期目标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社会经济影响进行全面分析,建立综合的评价指标。本文首先通过对园林绿地系统效益的全面分析,找准入手点,即分析园林绿地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介绍了经济评价的基本理论和价值工程分析评价基本理论,重点分析了影响园林绿化项目经济评价指标的主要因素,分析并建立了经济效益一级指标下的的三个二级指标和生态效益一级指标下的六个二级指标的量化计算方法和公式。最终运用价值工程评价方法,和经济评价方法两种方法综合考虑,通过用价值系数、净现值作为评价依据,从而得到科学的、量化的综合评价最终结果,来判建设项目方案的优劣,作为多方案选择时有效地工具,使得综合评价更加的合理、科学。

惠特利·斯特里伯,聂翔,郑力[10](2008)在《2012:灵魂争夺战》文中研究表明2012年的宇宙存在着人类世界、能看见两个月亮的另类世界、由爬行类动物演变而来的异形世界。根据南美古代玛雅人的历法,2012年12月21日这一天是三个世界之间的门户得以打通的日子,其结果就是人类将面临异形魔怪的入侵,文明即将毁灭。2012年11月21日,在那个能看见两个月亮的另类世界里,考古学家马丁·温特斯在埃及胡夫金字塔中探测内部石块的确切年代,以便证明金字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更为久远的年代。这时,地下发生了剧烈的爆炸,金字塔被炸成了碎片。马丁认为是恐怖分子在金字塔下引爆了原子武器。另类世界主要有美、英、法、俄、日五大帝国。美国军方的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萨姆森带领幕僚阿尔·诺斯将军前往白宫,向总统汇报埃及和世界其他地方发生的爆炸事件。令人惊讶的是,全世界有十四个不同的位置出现了同样的地下爆炸,这些位置离南北两极的距离都是一样的,而且每一个位置都存在一座远古时代遗留下来的神圣遗址。同时,在英国的格洛斯特县,遭受神秘物质袭击过的人出现了奇特的举动:他们集体向北方步行,在十一个小时内走了十四英里。这些人都已经失去了灵魂。美国宇航局认为这是智能飞碟入侵的结果。总统于是下令对全世界发出战争警告。从金字塔中侥幸逃生的考古学家马丁被带到白宫,向总统解释他的预测:12月21日是人类时代的终结……

二、给“数字城市”降降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给“数字城市”降降温(论文提纲范文)

(1)广东广播电视台广播新闻汉英编译岗实习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摘要
1.TASK DESCRIPTION
    1.1.An Overview of Guangdong's English Media and InternationalCommunication
    1.2.Background of the Internship
        1.2.1.An Overview of Guangdong Radio and Television Station
        1.2.2.The Responsibilities and Contents of Trans-editing Internship
    1.3.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rans-editing Internship
2.THEORETICAL FRAMEWORK
    2.1.Brief Introduction of Trans-editing
    2.2.An Overview of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Theory
    2.3.News Translation for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3.PROCESS DESCRIPTION
    3.1.Pre-trans-editing Preparation
        3.1.1.Structure of News
        3.1.2.Standards of Trans-editing
    3.2.Trans-editing
        3.2.1.Trans-editing Process
        3.2.2.Technical and Resources Support
    3.3.Post-trans-editing Examination
4.CASE STUDIES
    4.1.Difficulties in Trans-editing Practice
    4.2.Case Studies:Analysis and Solutions
        4.2.1.Trans-editing of Headlines
        4.2.2.Trans-editing of News Contents
        (1)Addition
        (2)Deletion
        (3)Restructuring
5.CONCLUSION
    5.1.Reflections
    5.2.Implications
    5.3.Limitations
REFERENCES
APPENDIX

(2)媒介地理学视阈下本地体育新媒体发展研究 ——以武汉、广州本地体育新媒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研究重难点
        1.研究重点
        2.研究难点
    (四)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五)研究创新点
二、文献综述
    (一)相关概念界定
        1.媒介地理学概念界定
        2.本地体育新媒体的概念界定
    (二)媒介地理学相关研究
        1.媒介地理学研究
        2.媒介地理学与城市文化相关研究
        3.媒介地理学与本地媒体相关研究
三、地方视角:体育本地特征
    (一)体育的本地归属感
        1.报道本地体育特色
        2.体育本地符号
    (二)体育语境与地方感
        1.汉话体育解说
        2.粤语方言评述
    (三)本地媒介体育记忆
        1.媒介赛事记忆
        2.媒介球员记忆
        3.媒介场地记忆
四、时间维度:媒体的时间控制
    (一)体育报道的多元赛事时间
    (二)标志性的赛事时间
    (三)倒计时中的体育赛事
    (四)体育历史的时间回溯
五、尺度把握:媒体的持续发展
    (一)体育赛事报道中的客观尺度
    (二)体育赛事中的内容认同
六、景观表现:本土的人文风采
    (一)本地化的球迷风采
        1.广州球迷——理性
        2.武汉球迷——狂热
    (二)球队形象培养城市凝聚力
        1.恒大的媒介形象——豪气、领先
        2.富力的媒介形象——大起大落
        3.武汉卓尔的媒介形象——拼命、顽强
七、存在问题和对策分析
    (一)存在问题
        1.内容生产同质、单一
        2.平台活跃度低
    (二)对策分析
        1.体育内容生产
        2.本地运营方式探索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公版书精品出版实施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梳理
        一、关于公版书的文献分析
        二、关于精品出版的文献分析
    第三节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本文创新点
第一章 公版书的基本概述及开发价值
    第一节 公版书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公版书的资源分布及特点
    第三节 公版书的开发价值
        一、知识文明的时代传承
        二、经典IP产业链的内容供给
第二章 公版书的开发现状
    第一节 公版书的开发模式
        一、传统出版模式
        二、数字图书馆模式
        三、数字出版平台模式
        四、其他开发模式
    第二节 公版书市场的开发重点
        一、四大名着历久不衰
        二、新课标推荐书目消费群体稳定
        三、其他经典名着作品另辟市场
    第三节 国内公版书市场的整体开发特征
        一、出版书目响应公版书市场需求变化
        二、销量情况遵循图书市场竞争规律
        三、市场反馈揭示公版书开发问题
        四、客观动因推动公版书精品化发展
第三章 公版书精品出版的实施主体分析
    第一节 传统出版社的公版书精品化
        一、注重内容质量深掘文化价值,主推套系书
        二、专业水平较高,品牌认可与政策层面独具优势
        三、强化数字出版,产品增值聚焦业内升级
    第二节 民营书业的公版书精品化
        一、创新营销手段激活市场价值,主打单行本
        二、经营机制灵活,新媒体运营与资源竞争能力突出
        三、数字阅读崛起,多元化发展开拓产业领域
    第三节 公版书精品出版下的合作模式
        一、优势互补助力两大出版主体合作升级
        二、资源共享构建公版书产品“精品库”
第四章 公版书精品出版的开发路径探析
    第一节 公版书精品出版的流程打造
        一、底本选择:立足图书分类情况选择最佳版本
        二、市场定位:精准匹配品牌、读者与价格定位
        三、内容呈现:重视图书内容质量实现价值增值
        四、装帧设计:风格美感契合经典文化意向表达
    第二节 公版书精品出版的市场运作
        一、营销宣传:立足原作价值挖掘产品卖点与买点
        二、用户服务:拓展数字阅读凸显场景化与个性化
        三、市场反馈:综合评估产品文化价值与市场价值
    第三节 公版书精品出版的模式构建
        一、同类公版书的阶段性优化结构模式
        二、不同公版书的多板块联动结构模式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关于小城镇中老年人识别虚假网络新闻的行动研究 ——以江西省W县城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综述
        1.3.2 国外研究综述
第2章 研究思路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的选择
    2.2 关键概念界定
        2.2.1 网络新闻与网络信息
        2.2.2 网络新闻的真与假
    2.3 研究方法
        2.3.1 问卷调查法
        2.3.2 行动研究法
第3章 中老年人对真假网络新闻的识别与处理
    3.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3.2 信度与效度检验
    3.3 中老年人对网络新闻的认知与行为研究
        3.3.1 中老年人认知中的网络新闻
        3.3.2 中老年人识别虚假网络新闻的行为研究
第4章 提高中老年人识别真假网络新闻能力的实践
    4.1 第一次测试与结果分析
    4.2 课程开展:知新闻辨真假
    4.3 对比与分析
第5章 研究结论与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关于中老年人对网络新闻真假的识别能力的调查
附录B: 中老年人真假网络新闻识别能力第一次测试
附录C: 提高中老年人对真假网络新闻识别能力的课程培训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基于发展核心素养的高中生学业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缘起
        1.问题的提出
        2.研究意义
    (二)概念界定
        1.素养及核心素养
        2.评价、学业评价及高中生学业评价
    (三)文献综述
        1.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
        2.关于高中生学业评价的研究
        3.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四)研究设计
        1.研究内容
        2.研究思路
        3.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一)理论基础:人的全面发展
        1.全面发展教育的历史本意
        2.对全面发展教育的继承
        3.对素质教育的承接细化
    (二)研究的逻辑起点与分析框架
        1.课程标准以核心素养为纲领
        2.学业质量以核心素养为统领
        3.考试评价以核心素养为指导
二、高中生学业水平代表性评价现状的审视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学业水平考试的审视
        1.学业水平考试的范畴:标准兼常模参照的测试
        2.学业水平考试的问题:功能异化和流于形式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全国统一高考的审视
        1.高考试卷的方向要求: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2.高考试卷的实然评判:落实关键能力、偏废必备品格
    (三)核心素养视域下普通高校招生的审视
        1.高校招生的操作:分数面前皆平等
        2.高校招生的评判:唯分招录少素养
三、高中生学业水平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归因
    (一)学业水平考试:在形式化中评价功能异化
        1.学业水平考试的专业性不足
        2.应试观念影响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
    (二)全国统一高考:偏重学科中弱化核心素养
        1.高考功能的选拔性
        2.纸笔测试的局限性
    (三)普通高校招生:专注分数时无视人的品格
        1.综合素质评价十分“难为”
        2.分数公平的过度追求
        3.招生权力的实质缺乏
四、以发展核心素养引领学业评价改革的建议
    (一)抓住牛鼻子:深化高校招生改革
        1.保证公平优先而不失素养的底线
        2.确立发展核心素养的录取标准
        3.赋权以保证高校招生主体地位
        4.完善高考为主学考为辅的招生模式
    (二)把好考试关:科学地设计学业评价
        1.依据标准考察学生的核心素养
        2.提升试题质量考查学生核心素养
        3.建设考察学生核心素养的试题库
    (三)转变教育观: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1.树立“以人为本”的学业评价观
        2.树立发展核心素养的考试观念
    (四)营造环境支持:促进家庭社会联动
        1.社会打造核心素养教育的平台
        2.家庭支持核心素养教育的氛围
结语:研究结论与存在不足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1
附录 2
附录 3
致谢

(6)东北地区农林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区域气温影响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论文选题背景、目的与意义
        一、 选题背景与意义
        二、 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进展
        一、 LUCC格局与过程时空变化研究进展
        二、 LUCC的气候变化效应研究进展
        三、 研究现状总结与展望
    第三节 研究方案
        一、 研究内容与方法
        二、 论文创新点总结
        三、 论文主要框架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获取
    第一节 研究区概况
        一、 土地利用的自然地理概况
        二、 农林业概况
        三、 土地开发过程概况
    第二节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数据获取
        一、 基于地形图的土地利用数据获取
        二、 基于遥感影像的土地利用数据获取
        三、 土地利用数据转换为土地覆被数据
    第三节 其他数据获取
        一、 WRF模式输入数据获取
        二、 基于MODIS产品的地面参数数据获取
        三、 地面气象数据搜集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东北地区农林交错带时空变化与土地利用景观特征研究
    第一节 东北地区生态交错带空间分布与变化
        一、 当前生态交错带界定方法
        二、 基于土地利用数据的生态交错带界定方法
        三、 结果
    第二节 东北地区农林交错带基本特征和时空变化
        一、 东北地区农林交错带的类型及其发展过程
        二、 农林交错带的特征
        三、 东北地区农林交错带中的水土流失问题
        四、 农林交错带时空变化
    第三节 东北地区农林交错带土地利用剖面分析
    第四节 基于景观指数的农林交错带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分析
        一、 典型研究区
        二、 数据与方法
        三、 结果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WRF模式方案设计与结果验证
    第一节 WRF模式与模拟方案设计
        一、 WRF模式简介
        二、 陆面参数化方案
        三、 模拟方案设计
    第二节 WRF模式输入数据预处理
        一、 土地覆被数据处理
        二、 地面参数值调整
    第三节 模拟结果验证
        一、 方案对比与站点验证
        二、 空间插值验证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WRF模式气温模拟的空间尺度分析
    第一节 WRF模式不同嵌套范围结果比较
        一、 绝对值对比
        二、 均方根误差对比
        三、 空间对比
    第二节 WRF模式输出结果的尺度关系
        一、 基于地统计方法的气温分布分析
        二、 WRF模式输出气温分布的尺度转换研究
    第三节 气温分布的空间格局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嫩江流域农林交错带土地覆被变化的区域气温效应模拟研究
    第一节 嫩江流域近六十年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一、 分析方法
        二、 气温变化分析结果
    第二节 嫩江流域农林交错带近 60 年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气温影响敏感性分析
        一、 嫩江流域农林交错带土地覆被变化空间分布变化
        二、 嫩江流域农林交错带近地表平均气温敏感性模拟
        三、 嫩江流域农林交错带地表温度敏感性模拟
        四、 结论与讨论
    第三节 嫩江流域农林交错带近 60 年土地覆被与气候变化的综合模拟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附录(彩图)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7)文化生态的衍变与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提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三、研究内容、基本观点与主要方法 第一章 中国动画的学步与发展(1926—1949)
第一节 相对“自在”的早期电影生态
    一、政治动荡中的文化自在
    二、相对纯粹商业语境下的商业电影实践
第二节 动画电影的本土化
    一、“动画开山尊万氏”:“拿来主义”的模仿阶段
    二、“抗日宣传立奇功”:动画电影本土化的第一步
第三节 《铁扇公主》:商业美学的先行者
    一、商业美学的成功起步
    二、跨越时代的“动画真经” 第二章 民族化动画的别样辉煌(1949—1966…1978)
第一节 高度“自为”的文化生态
    一、电影国有化与“事业动画”的发展
    二、“单位”里的艺术家
    三、社会主义文艺观的确立与影响
第二节 美术片:民族化的别样辉煌
    一、“美术片”的起步与探索发展
    二、“文变染乎世情”的动画电影创作
    三、民族化的成功启示 第三章 中国学派的固守与式微(1979—1994)
第一节 中国电影的变革与突围
    一、文化转型中的电影变革
    二、理论改革引领实践创新
    三、电影体制的现代建设
第二节 美术片的文化守成
    一、温水里的青蛙:体制变革中的美术片
    二、文化守成带来的“异养”匮乏
第三节 《天书奇谭》:民族动画现代化的“盗火者”
    一、锐意翻新的剧作典范
    二、讽刺与狂欢的动画情趣
    三、民族性的现代表达 第四章 全球化背景下的产业化进程(1995—2010)
第一节 与狼共舞: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电影
    一、电影全球化“门开一隙”
    二、从“以小搏大”到“守护文化版图”
    三、电影政策:平台与助推器
第二节 围栏下中国动画电影的成长
    一、《宝莲灯》:好莱坞动画大片启蒙下的产业化尝试
    二、政策给力:助推中国动画电影厚积薄发
    三、新世纪动画电影:方兴未艾泥沙俱下
第三节 围栏里的“领头羊”:《喜羊羊与灰太狼》大电影系列
    一、原创的动力
    二、营销至上打造品牌
    三、稳健的产业链延伸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 后记

(9)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的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现状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现状
    1.2 目前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
2、评价方法的基本理论
    2.1 经济分析的基本经济要素
        2.1.1 投资
        2.1.2 成本
        2.1.3 利润
    2.2 资金的时间价值
        2.2.1 资金等值计算的有关概念
        2.2.2 资金的等值计算
    2.3 经济评价的指标及评价方法
        2.3.1 静态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
        2.3.2 动态评价指标及其评价方法
    2.4 价值工程分析评价基本理论
        2.4.1 价值工程基本要素
        2.4.2 价值工程对象选择方法
        2.4.3 价值工程功能评价方法
3、园林绿化项目评价参数指标分析
    3.1 园林绿化项目成本参数指标分析
        3.1.1 树木基本价值
        3.1.2 植被的基本价值
        3.1.3 果木的基本价值
    3.2 园林绿化项目功能参数指标分析
        3.2.1 城市园林绿地固碳释氧的价值
        3.2.2 城市园林绿地滞尘效益与价值
        3.2.3 城市园林绿地减弱噪音的价值
        3.2.4 城市园林绿地吸收有毒气体的价值
        3.2.5 城市园林绿地吸热降温的价值
        3.2.6 城市园林绿地涵养水源的价值
4、园林绿化工程经济评价实例
    4.1 工程概况
    4.2 规划方案介绍
        4.2.1 方案A
        4.2.2 方案B
    4.3 价值工程分析
        4.3.1 成本评价系数的确定
        4.3.2 功能评价系数的确定
        4.3.3 价值系数计算
    4.4 经济评价
    4.5 方案比较和选择
5、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给“数字城市”降降温(论文参考文献)

  • [1]广东广播电视台广播新闻汉英编译岗实习报告[D]. 蔡慧君.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20(08)
  • [2]媒介地理学视阈下本地体育新媒体发展研究 ——以武汉、广州本地体育新媒体为例[D]. 武晓波. 武汉体育学院, 2020(10)
  • [3]公版书精品出版实施路径研究[D]. 贾文芳. 苏州大学, 2020(03)
  • [4]关于小城镇中老年人识别虚假网络新闻的行动研究 ——以江西省W县城为例[D]. 王钦钰. 南昌大学, 2020(01)
  • [5]基于发展核心素养的高中生学业评价研究[D]. 向奇风. 西南大学, 2020(01)
  • [6]东北地区农林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区域气温影响模拟研究[D]. 刘廷祥.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012(10)
  • [7]文化生态的衍变与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研究[D]. 周晨. 苏州大学, 2011(06)
  • [8]破译100亿票房密码[J]. 魏文革,任佳,张鹏. 电影, 2011(01)
  • [9]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的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管欣. 郑州大学, 2009(02)
  • [10]2012:灵魂争夺战[J]. 惠特利·斯特里伯,聂翔,郑力. 译林, 2008(03)

标签:;  ;  ;  ;  

为“数字城市”降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