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园区与大厦智能化系统特点与不同(论文文献综述)
纪冬婷[1](2020)在《基于ZigBee技术的共享社区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当今时代,信息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了数字化和网络化社会,物联网技术、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地球等概念已经广为人知,且相关技术也日趋成熟。。如何将社区内各维度和场景的信息组织串联起来,让科学技术更好的为人们的生活服务,使人们获得更加舒适、便捷、安全和环保的居住体验与服务体验,智能化共享社区集中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成为时下研究的热点。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重点工作可以从下三方面得以体现:首先,论文的设计依据是结合系统项目的背景,以及本人的实际工作经验,通过对目前国内与国外最近技术的研究与学习,本人完成了整个系统的设计构想;本论文在创新性方面,紧密结合了数字智能化技术的主要特点;其次,结合实际为了使人们获得更加舒适、便捷、安全和环保的居住体验,详细分析系统的需求,确立系统的功能模块。基于物联网技术条件下,对系统的硬件部分进行了设计,主要设计了核心控制模块,传感器模块,无线传输模块;硬件部分的设计实现了对智能化共享社区的智能控制,数据信息的采集与通讯传输;通过引入改进的病毒遗传算法来实现共享社区智能泊车引导系统对业主泊车行为习惯的学习以及最佳泊车路线和车位位置信息推荐,有效解决了业主盲目寻找车位的时间成本等问题。最后,在软件部分设计上,本文采用的下位机软件部分的程序设计,是整个系统设计的核心,用简洁且清晰的程序控制语句来代替硬件过于复杂的控制要求是设计上的原则;软件系统的上位机开发语言环境为Visual C++,软件系统能实现环境数据的收集与综合处理。
赵瑞仕[2](2020)在《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应用及发展趋势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被广泛运用,人们对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条件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建筑功能中,智能化系统目前已经成为建筑功能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智能化系统与现代建筑的有效结合,已经成为目前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基于此,本文以合生国际广场弱电智能化系统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合生国际广场弱电智能化系统集成项目工程进行了简单介绍,进而对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现状和建筑智能化系统集应用成发展趋势做了分析,最后对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研究设计与实现方式进行了研究。
巫昊[3](2020)在《城市既有公共建筑改造潜力综合评价及功能重塑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城市土地资源紧缺,大量建筑运行能耗过高且现状老化的背景下,既有建筑的改造是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政策积极引导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筑作为城市发展中的基础单元对城市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如今大量的既有公共建筑存在升级改造的需求,这也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桎梏,同时也是带动城市发展的增长点。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既有公共建筑改造发展起步较晚,对建筑的处理方式大多基于决策者的主观判断,而大量的拆除重建造成资源浪费情况严重,因此目前亟需一个科学合理的既有公共建筑改造综合评价体系来对建筑物的改造潜力做出评价,为决策者提供参考依据。本文运用城市更新理论、建筑安全理论、绿色建筑理论、城市触媒理论构建了文章的理论框架,厘清文章的研究对象,对文章的研究范围进行了详细的界定。通过分析公共建筑的改造发展脉络,并结合公共建筑改造的发展现状,找出了公共建筑的随着时间推移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这些现实的问题来体现公共建筑改造的必要性与迫切性,通过案例展现了功能不适的建筑可以通过改造后重新焕发活力,并提出了建筑改造的区位、空间、文化、生态这四种改造潜力,进一步说明了建筑改造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本文通过对评价方法和指标选取的研究分析,从“建筑完整性、节能优化性、历史延续性、未来收益性、环境有益性”这五个方面构建了一套既有公共建筑改造潜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三角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各级指标进行赋权,并采取熵值法对得到的指标权重进行修正,基于可拓学评价方法构建了三级可拓评价模型,并制定了详细的评分标准,最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既有公共建筑改造潜力评价体系;通过该评价体系对重庆市杨家坪某商场进行改造潜力的大小评估,以实例应用证明了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并针对该商场当前现状提出功能重塑建议。本文构建的既有公共建筑改造潜力综合评价体系创新性的融入了与建筑历史性和环境收益相关的综合指标,与单纯从经济效益、建筑节能或结构安全进行单独考虑的评价体系相比更全面合理,并对建筑的功能重塑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建筑改造的决策与方案制定提供可靠依据,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既有公共建筑改造事业的发展。
张冠男[4](2019)在《基于用户选择意愿的智能商务楼宇开发及运营策略研究 ——以天津市大意风区商务楼宇为例》文中认为本文主要研究思路是,基于国内外楼宇经济、智慧城市及智能楼宇相关的理论与经验,结合我国楼宇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商务楼宇开发策略为目标出发,寻找质量、进度与费用的最优解决方案。面对天津市大意风区楼宇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首先,利用区位熵模型,对楼宇空间规划进行相应研究,确定适合楼宇所在空间商圈的业态选择;其次,基于扎根理论,建立起商务楼宇入驻企业选择意愿影响因素模型,得出驱动力框架,实现基于用户角度的商务楼宇开发策略参考。最后,基于智慧城市理念下结合用户选择意愿及楼宇空间规划研究方法,提出商务楼宇的建设方案。首先,借助楼宇经济空间规划相关理论对大意风区商务楼宇的业态分布展开研究。面对大意风区各商务楼宇的空间聚集和业态聚集情况,根据圈层理论对大意风区的楼宇商圈空间聚集情况分析得出三大楼宇商圈群落:意式商务核心区、海河—新开河黄金带以及中山路沿线副中心;之后基于空间基尼系数计算得出大意风区商务楼宇当前主要的11类业态;进而采用区位熵理论对三个楼宇商圈的业态聚集情况加以分析,得出相应的主要发展业态,最后基于分析结果提出大意风区楼宇商圈规划基本思路。其次,基于用户选择意愿的视角进行商务楼宇用户入驻影响因素的研究,确定采用质性研究方法进行分析。面对智能商务楼宇用户选择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提出采用扎根理论方法,选取40位访谈对象进行面对面访谈,经过采用质性分析软件Nvivo8进行初步整理抽取后,经过去重等筛选,开放式编码提炼得到54个初始概念和15个范畴;进一步完成主轴编码:通过分析15个概念范畴之间的联系整合后获取五个主范畴:楼宇商圈规划、智能楼宇建设、服务支持体系、政府支持体系和资源支持体系;最后经过选择性编码得出内部动力与外部动力共同作用形成的智能商务楼宇用户选择意愿影响因素模型。最后,在前期楼宇经济空间规划研究的辅助下,基于大意风区智能商务楼宇用户选择意愿影响因素模型确定大意风区智能商务楼宇开发及运营策略。以内部驱动为核心,整合楼宇商圈规划、确定智能楼宇建设方案、提升服务支持体系;以外部驱动为保障,优化政府支持体系、强化资源支持体系,最终完成大意风区智能商务楼宇建设平台的全面提升。
张微微[5](2019)在《医院建筑智能化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研究》文中认为跟着人民生活水平进步的步伐和我国医院建设事业的蒸蒸日上,人们对医疗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医院等级的评定重心也从医疗设备、专家技术力量等硬件设施逐渐转向了医院服务质量、管理水平等软件设施上。因此,除了更新医疗设施、改善医院环境、扩增医资力量外,实现医疗信息化、建筑智能化和病房家庭化也迫在眉睫。但是建筑智能化在我国兴起的较晚,经过二十年的超常规发展,人们对建筑智能化产生了很多误区,加上医院建筑智能化本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导致各阶段造价控制中出现了各种问题。本文将结合国内智能医院建筑的发展现状,参考国内外医院建筑智能化文献资料,及建筑设计、施工人员、医院代表、供应商等多方意见,将以往医院建筑智能化工程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统计和分析,找出影响医院建筑智能化工程的关键影响因素,运用问卷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等相关的方法,研究和分析医院建筑智能化项目在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实施阶段的造价影响因素,再针对重点影响因素,结合天坛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造价控制的方法与措施,并实际应用观察是否有效的节约投资。
马亮[6](2019)在《现代数据中心系统结构分析与设计》文中指出本文针对某证券公司现代化数据中心(机房)规划设计展开研究与实践。首先,针对某证券公司数据中心实际业务需求调研分析,借鉴历史经验从传统机房基础设施、现代数据中心的智能化监控、资源虚拟化均衡利用和两地三中心与数据双活等方面进行了业务需求分析。然后,进行了数据中心常规基础设施设计。基于机房安全运行因素出发,从专业和工程技术的角度对机房供配电系统、UPS系统、空调制冷系统、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四个最基础设施进行分析、研究与设计。完成了数据中心智能化系统研究与设计。它以保障数据中心机房安全为目的,通过视频安防监控、出入口控制、入侵报警三方面的分析设计,提供物理防护手段,通过自动化管理和可视化分析、操作,来减少来自内外部的安全威胁,并为数据中心安全运营提供数据依赖。完成了数据中心信息资源虚拟化研究与设计。主要分析研究了云计算基础——虚拟化技术的原理和实现过程。虚拟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信息资源整合和高效利用、业务连续性、绿色节能、节约成本和空间等优势。最后,给出了现代数据中心容灾和双活技术设计方案。论文重点提出并研究了现代数据中心“两地三中心”的技术设计方案,从原理、技术和实现上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从系统架构、数据复制和资源均衡利用几方面完成了系统设计。该设计方案在某证券公司现代化数据中心建设中得到具体实践运用。实际效果证明,该方案设计理念科学,体系完善,技术先进,高效实用。为现代化数据中心建设提供了参考作用。
冯利[7](2019)在《智能建筑全生命周期质量评价研究》文中指出智能建筑作为智慧城市中的基础单元,对中国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智能建筑市场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了规范智能建筑市场的秩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智能建筑建设的各个阶段颁布了一系列质量管理基础通用标准,但各个阶段的质量信息仍是分散的,未能形成系统的全生命周期评估体系。目前对智能建筑评价的研究侧重于运营阶段使用过程中的智慧品质评价,忽略了对智能建筑形成及使用的整个过程的质量评估。本文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对智能建筑的质量评价展开研究。首先,对智能建筑国内外的发展及智能建筑评价研究的现状进行梳理,将智能建筑全生命周期划分为前期策划、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四个阶段,并结合智能建筑建设经验、发展现状、发展困境和行业标准,总结各阶段质量评价指标。其次,依据质量评价指标对质量评价指标进行识别,构建智能建筑全生命周期初级质量指标体系。基于粗糙集属性约简理论,对初级指标体系中不必要、冗余的指标进行约简,得到最终的指标体系,作为评价实施的基础。最后,根据灰色理论着重处理和量化不确定量,善于处理“小样本”、“贫信息”等特征,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构建了智能建筑的全生命周期质量评价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权重进行确定,将评价模型应用于实际案例北京某智能化办公大楼的质量评价中,得到评价结果为“较好”,较符合该项目实际情况,证明了该模型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相较于运营阶段的智能品质评价,对智能建筑全生命周期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能更加真实地反映智能建筑的整体质量水平,为各参与方的质量管理提供较为科学的理论基础,从而指导智能建筑质量管理的实践工作,以提升智能建筑质量水平,降低质量风险。除此之外,还能加强人们对智能建筑的了解和认可,为智能建筑在我国的持续发展拓宽道路。
郝品山[8](2019)在《M医院智能建筑项目的进度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大量的公共建筑、商业楼宇、居民社区不断涌现,智能建筑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智能建筑项目的建设使建筑物具备了大脑与神经网络的功能,满足人类对建筑物在信息交换、便捷性、高效性、舒适型、安全性、低碳环保等方面的要求。智能建筑项目在技术应用上具有多学科综合应用、技术复杂度高的特点,综合了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先进技术,在项目实施中涉及到多专业的协调、配合及交叉作业,管理复杂、影响项目进度的不确定因素众多,对项目施工方的管理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为保证项目按照进度有序的实施进行,显得十分重要。论文以M医院智能建筑项目为例分析智能建筑项目中进度管理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智能建筑项目的特点研究建立适用于智能建筑项目进度管理计划的编制方法,为确保项目进度目标能够顺利实现,在结合实际项目案例的基础上研究了项目进度的监控方法和项目的纠偏措施。在项目的进度问题分析上按照因果分析法的思路从不同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总结了影响项目进度的几个方面。提出通过关键链技术应用在智能建筑项目的进度管理,充分考虑了人的影响因素对项目进度的影响,并通过模拟实验的方法证明关键链技术在智能建筑项目管理中的实用性与科学性。文中最后还研究了项目进度目标的保证措施,为智能建筑项目的进度管理提供参考。通过M医院的智能建筑项目案例,以实践的方式介绍了进度计划的编制、监控、纠正等方法,指导进度管理在项目中的实际应用。通过项目的实践和模拟,证明了本论文中研究的方法具有很高的可操作性,希望研究的成果为智能建筑行业的同行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修晓北[9](2018)在《中国银联智能化系统工程公开招标实例》文中研究说明什么是智能化系统工程智能化系统工程的概念源于智能建筑的兴起,智能建筑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美国,智能建筑是建筑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1984年1月,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特市(Hartford)建立起世界第一幢智能大厦,大厦配有语言通信、文字处理、电子邮件、市场行情信息、科学计算和情报资料检索等服务,实现自动化综合管理,大楼内的空调、电梯、供水、防盗、防火及供配电系统等都通过计算机系统进
黄妍,李鹏[10](2017)在《浅析电气智能化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文中提出随着综合体建筑的日益繁荣,建筑功能的更加多样化,各种为建筑物服务的系统越来越多,如何让这么多的系统功能互相结合、互相促进,电气智能化系统的重要性已经毋庸置疑的突显出来。论文针对各个子系统如何一体运营,实现建筑功能的科学管理进行了分析,给出具体实例的实施方案。
二、园区与大厦智能化系统特点与不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园区与大厦智能化系统特点与不同(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ZigBee技术的共享社区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文章整体结构内容 |
第2章 共享社区智能化系统需求分析 |
2.1 系统设计标准需求分析 |
2.2 系统技术实现需求分析 |
2.3 无线通讯技术对比分析 |
2.4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ZigBee的共享社区技术理论研究 |
3.1 智能化技术 |
3.2 物联网技术 |
3.3 ZigBee技术 |
3.4 ZigBee无线通讯协议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控制系统硬件部分设计 |
4.1 智能电气设备控制原理 |
4.2 核心控制器硬件设计 |
4.3 视频采集器硬件设计 |
4.4 传感器硬件设计 |
4.6 触摸屏硬件设计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改进的病毒遗传算法优化智能泊车引导系统 |
5.1 问题描述及算法介绍 |
5.2 算法的改进及算法的流程 |
5.2.1 编码 |
5.2.2 初始种群的产生 |
5.2.3 引入评价函数 |
5.2.4 选择、交叉和变异 |
5.2.5 改进的病毒进化遗传算法流程 |
5.3 改进算法的智能控制性能验证 |
5.3.1 函数计算实例 |
5.3.2 MT10X10问题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系统软件控制部分设计与实现 |
6.1 下位机软件控制程序设计 |
6.1.1 ZigBee采集控制程序设计 |
6.1.2 ZigBee传播模型设计 |
6.2 上位机软件控制端实现 |
6.2.1 开发语言环境 |
6.2.2 控制界面实现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2)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应用及发展趋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合生国际广场弱电智能化系统集成项目介绍 |
2 建筑智能化系统简介 |
3 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现状 |
4 建筑智能化系统集应用发展趋势 |
4.1 对于浏览器和服务器的应用 |
4.2 对于TCP/IP协议的应用 |
4.3 对其他有关技术手段的应用 |
5 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研究设计与实现方式 |
5.1 系统的集成或联动通过硬接的点方式来实现 |
5.2 系统集成通过串行通信方式实现 |
5.3 集成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方式实现智能化 |
5.4 系统集成利用OPC开放集成技术实现 |
6 结 语 |
(3)城市既有公共建筑改造潜力综合评价及功能重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3.3 文献评述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主要创新点 |
1.5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研究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既有公共建筑 |
2.1.2 非供暖区 |
2.1.3 建筑更新改造 |
2.1.4 改造潜力 |
2.1.5 建筑功能重塑 |
2.2 既有建筑改造评价理论基础 |
2.2.1 城市更新理论 |
2.2.2 建筑安全理论 |
2.2.3 绿色建筑理论 |
2.2.4 城市触媒理论 |
2.3 评价方法研究 |
2.3.1 赋权方法 |
2.3.2 评价方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既有公共建筑运行现状及改造潜力分析 |
3.1 既有公共建筑运行现状 |
3.1.1 既有公共建筑运行消耗过大 |
3.1.2 既有公共建筑使用功能无法满足城市发展新需求 |
3.1.3 既有公共建筑安全性问题越来越突出 |
3.1.4 既有公共建筑改造观念亟需改变 |
3.2 功能重塑案例 |
3.2.1 香港建筑改造 |
3.2.2 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改造 |
3.2.3 南京太平南路更新改造 |
3.2.4 重庆杨家坪商圈改造 |
3.2.5 案例分析 |
3.3 既有建筑改造优势与潜力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既有公共建筑改造潜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4.1 评价指标的选取与优化 |
4.1.1 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
4.1.2 评价指标的构建依据 |
4.2 初步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
4.3 指标选取依据 |
4.3.1 建筑完整性 |
4.3.2 节能优化性 |
4.3.3 历史延续性 |
4.3.4 未来收益性 |
4.3.5 环境有益性 |
4.4 评价指标的筛选 |
4.4.1 指标重要度征询 |
4.4.2 评价指标筛选 |
4.5 最终指标体系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既有公共建筑改造潜力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
5.1 指标权重确定 |
5.2 评分准则制定 |
5.2.1 评分标准 |
5.2.2 指标量化 |
5.3 可拓评价模型 |
5.3.1 可拓学基本理论 |
5.3.2 可拓评价法基本步骤 |
5.3.3 既有公共建筑改造潜力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工程实例应用 |
6.1 建筑现状 |
6.2 相关指标计算 |
6.3 项目改造潜力综合评价 |
6.3.1 综合评价模型运用 |
6.3.2 商场功能重塑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既有公共建筑改造潜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调查问卷 |
附录二 既有公共建筑改造潜力综合评价指标权重打分表 |
附录三 各级指标模糊判断矩阵表 |
攻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4)基于用户选择意愿的智能商务楼宇开发及运营策略研究 ——以天津市大意风区商务楼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
1.3.1 主要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楼宇经济相关理论 |
2.1.1 楼宇经济的概念及特征 |
2.1.2 楼宇经济发展模式 |
2.2 智慧城市及智能楼宇相关理论 |
2.2.1 智慧城市的概念 |
2.2.2 智能楼宇的概念和特征 |
2.2.3 智能楼宇建设原则 |
2.3 商务楼宇空间规划相关理论 |
2.3.1 圈层理论 |
2.3.2 空间基尼系数理论 |
2.3.3 区位熵理论 |
第3章 大意风区商务楼宇开发及运营现状分析 |
3.1 大意风区商务楼宇发展情况 |
3.1.1 大意风区商务楼宇空间分布现状 |
3.1.2 大意风区商务楼宇产业分布现状 |
3.1.3 大意风区商务楼宇入驻企业现状 |
3.1.4 大意风区商务楼宇运营现状 |
3.2 大意风区商务楼宇建设及运营中存在问题 |
3.2.1 产业聚集面临的问题 |
3.2.2 楼宇主体存在的问题 |
第4章 大意风区商务楼宇业态规划 |
4.1 大意风区商务楼宇圈层分析 |
4.1.1 大意风区商务楼宇区域空间结构 |
4.1.2 大意风区商务楼宇商圈分析 |
4.2 大意风区商务楼宇业态聚集分析 |
4.2.1 空间基尼系数 |
4.2.2 大意风区商务楼宇业态基尼系数 |
4.3 大意风区楼宇商圈业态空间分布研究 |
4.3.1 区位熵 |
4.3.2 区位熵模型构建 |
4.3.3 大意风区各楼宇商圈业态聚集竞态分析 |
第5章 大意风区智能商务楼宇用户选择意愿影响因素 |
5.1 用户选择意愿影响因素研究方法的确定 |
5.2 扎根理论结构模型介绍 |
5.2.1 扎根理论模型概念 |
5.2.2 扎根理论模型步骤 |
5.3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
5.3.1 研究对象 |
5.3.2 访谈设计 |
5.4 智能商务楼宇用户选择意愿影响因素模型构建 |
5.4.1 开放式编码:初始概念和范畴化 |
5.4.2 主轴编码:概念范畴和主范畴 |
5.4.3 选择性编码:智能商务楼宇用户选择意愿影响因素模型的构建 |
5.4.4 理论饱和度检验 |
第6章 基于用户选择意愿的大意风区智能商务楼宇开发运营策略 |
6.1 基于内部动力提升的大意风区智能商务楼宇开发运营策略 |
6.1.1 精细楼宇商圈规划 |
6.1.2 加强智能楼宇建设 |
6.1.3 完善服务支持体系建设 |
6.2 基于外部动力提升的大意风区智能商务楼宇开发运营策略 |
6.2.1 优化政府支持体系 |
6.2.2 强化资源支持体系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不足与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5)医院建筑智能化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1.2.3 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章 医院建筑智能化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的主要问题 |
2.1 医院建筑智能化的定义及组成 |
2.2 医院建筑智能化全过程造价控制的问题 |
2.2.1 项目的基本情况 |
2.2.2 项目造价控制的主要问题 |
2.3 医院建筑智能化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影响因素统计 |
2.3.1 影响因素统计方法 |
2.3.2 统计内容详情 |
2.4 小结 |
第3章 医院建筑智能化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影响因素分析 |
3.1 医院建筑智能化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主要影响因素 |
3.2 影响因素重要性排序方法 |
3.2.1 构建判断矩阵 |
3.2.2 计算指标权重及最大特征值 |
3.2.3 一致性检验 |
3.3 医院建筑智能化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影响因素排序 |
3.3.1 构建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 |
3.3.2 影响因素权重计算过程及一致性检验 |
3.3.3 结果分析 |
3.4 小结 |
第4章 医院建筑智能化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措施及应用 |
4.1 医院建筑智能化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措施 |
4.1.1 主动控制的措施 |
4.1.2 实施过程中的控制 |
4.2 天坛医院建筑智能化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案例验证 |
4.2.1 项目基本情况 |
4.2.2 天坛医院建筑智能化项目造价控制措施 |
4.2.3 实施结果 |
4.3 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现代数据中心系统结构分析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发展历史 |
1.3 国内外发展状况 |
1.4 主要内容与论文组织结构 |
1.4.1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2 论文组织结构 |
2 现代数据中心需求分析 |
2.1 现代数据中心常规基础设施需求 |
2.2 数据中心智能化系统需求 |
2.3 数据中心信息资源虚拟化需求 |
2.4 数据安全性与灾备利用需求 |
2.5 本章小结 |
3 现代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设计 |
3.1 供配电系统 |
3.1.1 基本设计原则和布置 |
3.1.2 过电流保护 |
3.1.3 UPS列头柜输出配电和机柜配电 |
3.2 供电保障电源 |
3.2.1 UPS应用原理 |
3.2.2 数据中心交流UPS选择 |
3.2.3 蓄电池放电时间计算 |
3.3 数据中心空调制冷系统 |
3.3.1 数据中心环境要求 |
3.3.2 数据中心空调环境特点 |
3.3.3 数据中心负荷计算 |
3.3.4 数据中心通风系统 |
3.4 数据中心网络综合布线 |
3.4.1 网络拓扑结构 |
3.4.2 数据中心布线系统 |
3.5 本章小结 |
4 数据中心智能化系统研究与设计 |
4.1 数据中心智能化系统架构分析 |
4.1.1 前端采集层 |
4.1.2 传输网络层 |
4.1.3 设备管理层 |
4.1.4 可视化展示层 |
4.1.5 系统应用层 |
4.2 数据中心安全防范系统 |
4.2.1 数据中心防护等级划分 |
4.2.2 视频安防监控 |
4.2.3 出入口控制系统 |
4.2.4 入侵报警系统 |
4.2.5 安全防范综合管理平台 |
4.3 本章小结 |
5 IT资源虚拟化技术研究与设计 |
5.1 云计算及虚拟化概念 |
5.2 资源虚拟化基本原理 |
5.3 资源虚拟化分类 |
5.3.1 完全虚拟化 |
5.3.2 半虚拟化 |
5.3.3 内存虚拟化 |
5.3.4 应用程序虚拟化 |
5.4 资源虚拟化基础结构分析 |
5.5 虚拟化构建研究与应用 |
5.5.1 虚拟化技术构建基础 |
5.5.2 虚拟化搭建实际应用 |
5.6 本章小结 |
6 数据中心容灾和双活技术设计 |
6.1 两地三中心容灾技术分析与设计 |
6.1.1 两地三中心架构分析 |
6.1.2 数据中心复制技术分析 |
6.2 双活数据中心研究与设计 |
6.2.1 双活数据中心架构分析 |
6.2.2 全局负载均衡技术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7.1 论文工作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7)智能建筑全生命周期质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意义及目的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1.3 研究目的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综合评述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方法 |
1.4 技术路线 |
2 智能建筑质量评价指标研究 |
2.1 质量定义 |
2.2 智能建筑及其质量特征 |
2.2.1 智能建筑 |
2.2.2 智能建筑智能化系统构成 |
2.2.3 智能建筑质量定义 |
2.2.4 智能建筑质量特征 |
2.3 智能建筑质量的形成 |
2.4 智能建筑生命周期划分 |
2.5 智能建筑阶段质量评价指标 |
2.5.1 前期策划阶段质量评价指标 |
2.5.2 规划设计阶段质量评价指标 |
2.5.3 施工阶段质量评价指标 |
2.5.4 运营阶段质量评价指标 |
2.6 本章小结 |
3 智能建筑全生命周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
3.1 智能建筑全生命周期质量评价指标的必要性和构建原则 |
3.1.1 必要性 |
3.1.2 构建原则 |
3.2 智能建筑初级质量指标体系构建 |
3.3 基于粗糙集的智能建筑质量指标约简 |
3.3.1 粗糙集理论 |
3.3.2 属性约简 |
3.3.3 智能建筑质量指标约简 |
3.4 本章小结 |
4 基于GAHP的智能建筑全生命周期质量评价 |
4.1 智能建筑全生命周期质量评价的目的与准则 |
4.1.1 评价的目的 |
4.1.2 评价的准则 |
4.2 智能建筑质量评价方法的选择 |
4.2.1 评价方法介绍 |
4.2.2 灰色层次分析法的特点 |
4.2.3 选择灰色层次分析法的理由 |
4.2.4 灰色层次分析法的基本理论 |
4.3 基于GAHP法的评价模型建立 |
4.4 智能建筑质量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4.4.1 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
4.4.2 指标权重的确定过程 |
4.5 本章小结 |
5 案例分析 |
5.1 项目介绍 |
5.2 模型应用 |
5.2.1 评价指标权重 |
5.2.2 评价指标量化 |
5.2.3 评价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附录 C |
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8)M医院智能建筑项目的进度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文献综述 |
1.2.1 智能建筑项目管理文献综述 |
1.2.2 项目进度管理文献综述 |
1.3 智能建筑行业发展现状 |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1 研究的目的 |
1.4.2 研究的意义 |
1.5 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章节安排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进度管理问题分析 |
2.1 项目概况 |
2.2 M医院智能建筑项目的重点和难点分析 |
2.3 智能建筑项目的进度管理现状 |
2.4 基于M医院的项目进度问题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智能建筑的工作分解和关键链 |
3.1 M医院智能建筑项目的工作分解 |
3.1.1 项目工作的分解 |
3.1.2 基于楼宇自控系统的工作分解 |
3.2 关键链路径的确定 |
3.2.1 项目工期估计 |
3.2.2 关键链的识别与确认 |
3.2.3 缓冲区的设置 |
3.3 关键链的工期预测分析 |
3.3.1 模拟软件及方法 |
3.3.2 项目工期预测试验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智能建筑项目的进度控制 |
4.1 项目进度的管理措施 |
4.2 项目进度的监控 |
4.2.1 项目进度监测 |
4.2.2 项目进度的检查 |
4.3 项目进度偏差的调整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中国银联智能化系统工程公开招标实例(论文提纲范文)
什么是智能化系统工程 |
智能化系统工程公开招标的利与弊 |
(一) 智能化系统工程公开招标的优点 |
1.公开招标有利于实现充分竞争 |
2.公开招标有利于实现公平采购 |
(二) 智能化系统工程公开招标的弊端 |
1.公开招标可能导致承包商对招标文件理解不充分 |
2.业主方控制力较低 |
如何防控智能化系统工程公开招标的风险 |
1.招标文件编制 |
2.现场踏勘与答疑澄清 |
3.合同澄清与签署 |
(10)浅析电气智能化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以实例分析系统设计理念 |
2.1 建筑节能需求 |
2.2 安全防范需求 |
2.3 信息网络需求 |
3 根据项目特点确定系统构成 |
3.1 金融中心项目特点 |
3.2 智能化系统构成 |
3.3 部分重要智能化系统的简要设计构架 |
4 智能化系统为建筑物提供的服务功能总结 |
4.1 搭建统一的智能化集成运维管理和应急指挥平台 |
4.2 为建筑物的信息化建设服务 |
4.3 为建筑物提供安全管理服务 |
4.4 节能降耗, 创建绿色建筑服务 |
四、园区与大厦智能化系统特点与不同(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ZigBee技术的共享社区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纪冬婷. 吉林大学, 2020(03)
- [2]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应用及发展趋势研究[J]. 赵瑞仕.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20(17)
- [3]城市既有公共建筑改造潜力综合评价及功能重塑研究[D]. 巫昊.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4]基于用户选择意愿的智能商务楼宇开发及运营策略研究 ——以天津市大意风区商务楼宇为例[D]. 张冠男. 天津财经大学, 2019(07)
- [5]医院建筑智能化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研究[D]. 张微微.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科学学院), 2019(01)
- [6]现代数据中心系统结构分析与设计[D]. 马亮. 西安科技大学, 2019(01)
- [7]智能建筑全生命周期质量评价研究[D]. 冯利. 西华大学, 2019(02)
- [8]M医院智能建筑项目的进度管理研究[D]. 郝品山. 东南大学, 2019(03)
- [9]中国银联智能化系统工程公开招标实例[J]. 修晓北. 中国招标, 2018(24)
- [10]浅析电气智能化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J]. 黄妍,李鹏.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17(07)
标签: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论文; 两地三中心论文; 进度偏差论文; 空间分析论文; 项目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