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剂量雌激素加钙预防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陈芳,张宜,徐立,刘琴,喻晶,杨丽君,陈利锋[1](2021)在《中西医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骨质疏松症除发生在一些代谢内分泌疾病外,主要发生在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群中。骨质疏松症由于易发骨折和致畸、致残,是影响代谢性骨病患者和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其患病基础人群多、致伤致残率高、临床疗效欠佳等特点,己经使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逐渐成为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也是目前国内外医药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该文就骨质疏松的发病原因,以及国内外关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中西医防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李兰[2](2021)在《葛根素通过Wnt4/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葛根素治疗骨质疏松的疗效已被证实,但机制尚未清楚,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骨骼发育和维持骨稳态至关重要,破骨细胞是骨组织内唯一具有骨吸收功能的细胞。本研究:(1)背部双侧卵巢摘除法建立骨质疏松小鼠模型,葛根素干预骨质疏松小鼠模型,观察其对于骨质疏松小鼠的改善作用,探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骨质疏松小鼠中的作用机制;(2)将小鼠骨髓单核巨噬细胞诱导培养形成破骨细胞,葛根素干预,探讨葛根素对破骨细胞中Wnt4/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通过动物和细胞实验,揭示葛根素通过Wnt4/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骨质疏松的分子机制,以期为葛根素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将10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去卵巢组(OVX),一组为假手术组(Sham),通过血清生物化学法检测血清中钙(Ca)、磷(P)、镁(Mg)、碱性磷酸酶(ALP)的含量、Micro CT扫描三维重建、病理组织HE染色、TRAP/ALP染色、免疫荧光染色检测TRAP蛋白的表达量。(2)将18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NS)、去卵巢生理盐水组(OVX-NS)、去卵巢葛根素组(OVX-Pu),每组6只。采用背部双侧卵巢摘除法建立C57BL/6小鼠骨质疏松模型,模型鉴定成功后,Sham-NS组不摘除卵巢,腹腔注射生理盐水;OVX-NS组去除双侧卵巢,腹腔注射生理盐水;OVX-Pu组摘除卵巢后通过腹腔注射2.5mg/100μL/只葛根素溶液,连续给药12周/d,每天观察小鼠的行为学变化;血清生物化学检测方法检测钙磷镁、碱性磷酸酶、骨代谢三项甲状旁腺激素(PTH)、降钙素(CT)、骨钙素(BGP)等生化指标的变化水平;病理组织化学染色和影像学检测小鼠股骨组织的病理改变情况;Real time PCR检测用药干预前后骨组织中Wnt4、β-catenin、C-myc、Cyclin D1、s FRP2、TCF1等相关指标m 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股骨组织中Wnt4、β-catenin、Cyclin D1、HNF以及s FRP2蛋白含量的表达;(3)小鼠骨髓单核巨噬细胞进行提取诱导培养形成破骨细胞,经葛根素干预后,通过TRAP(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观察破骨细胞的形成以及增殖活性,免疫荧光技术测定TRAP以及Wnt4蛋白的表达。结果:(1)经背部双侧卵巢摘除法术后8周可以建立小鼠骨质疏松模型。(2)OVX-Pu组及Sham-NS组的小鼠活动正常、饮食良好、毛发光泽发亮,OVX-NS组的小鼠容易脱毛,毛发色泽暗淡,活动减弱、反射延长、排泄增多,饮食饮水少。(3)血清生物化学检测发现OVX-Pu组,ALP的含量较OVX-NS组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钙、磷、镁、骨代谢三项改变均好转,但是变化差异不显着。(4)影像学显微断层扫描仪(Micro CT)扫描股骨组织发现卵巢摘除后骨小梁数目、厚度,骨板厚度均减少,葛根素干预后呈现好转趋势。(5)股骨组织病理组织切片染色显示葛根素干预后,骨小梁数目增加,结构完整,髓腔内脂肪空泡减少,髓腔变小,血管增生明显。(6)Real time PCR结果显示葛根素干预12周后,OVX-Pu组骨组织中Wnt4、β-catenin、TCF1、Cyclin D1、C-myc mRNA相对表达量均比OVX-NS组的高,OVX-NS组s FRP2的表达量比OVX-Pu组的更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葛根素干预后,sFRP2的阳性颗粒减少,Wnt4、β-catenin、Cyclin D1、HNF阳性颗粒表达增多,但是各蛋白的平均积分光密度值差异不明显。(8)骨髓单核巨噬细胞通过诱导因子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M-CSF)、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ombinant Mouse TRANCE/RANK L/TNFSF11,RANKL)诱导培养形成破骨细胞。葛根素干预后进行TRAP染色以及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发现,50μg/ml葛根素浓度组TRAP的表达降低明显,Wnt4的表达则增加(与M-CSF+RANKL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背部双侧卵巢摘除法可以成功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小鼠模型,采用综合评定方法能比较客观反映小鼠骨质疏松模型成功与否。(2)葛根素可以通过Wnt4/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骨质疏松,其可能通过抑制s FRP2的表达进而促进骨质疏松骨组织中Wnt4/β-catenin信号通路因子Wnt4、β-catenin、TCF1、Cyclin D1、C-myc的表达,进而延缓骨质疏松发生发展进程。(3)葛根素可以通过促进Wnt4的表达进而抑制破骨细胞的增殖。
周湘琳[3](2021)在《红芪复方对骨质疏松治疗作用研究及潜在活性成分筛选》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加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OP)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已经严重影响了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临床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大多以钙剂、雌激素、降钙素、氟制剂为主,而长期依靠雌激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会加大女性患宫颈癌等疾病的风险。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历史悠久,具有疗效优良、副作用小、方法多样等特点,在改善骨质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本论文研究部分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部分主要是红芪复方对去卵巢致骨质疏松大鼠治疗作用的筛方与拆方研究,在动物水平上筛选药效最优处方及验证其处方合理性。通过建立去势大鼠模型对以红芪为主药的3个经验方进行药效学初筛,结果表明,三个全方组对去势大鼠的骨质疏松症均具有治疗作用,其中以处方三疗效最好。进一步利用多指标正交实验验证最优复方处方三配伍的合理性,发现全方组及各拆方组对骨质疏松症均具有治疗作用,以全方组疗效最好。并且处方中每味药影响程度依次是怀牛膝>女贞子>熟地>枸杞,其中怀牛膝和女贞子对综合评分有显着影响,表明女贞子和怀牛膝可能在该处方中扮演相对重要的角色。最后,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DAD)和电离喷雾质谱(ESI-MS)鉴定处方三提取物中的主要成分,鉴定出11种单体化合物。第二部分探讨了处方三含药血清对大鼠成骨细胞(ROBs)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 BMSCs)增殖、分化的影响,在细胞水平上证明最优处方口服代谢物具有良好的抗骨质疏松效果。通过检测经不同浓度处方三含药血清处理后ROBs和r BMSCs细胞增殖率和分化矿化情况,发现处方三口服后的代谢产物(含药血清)同样具有较强的药理活性,可以显着促进ROBs和r BMSCs的增殖、骨形成和矿化能力。同样通过HPLC-DAD等手段鉴定处方三含药血清中的主要成分,发现含药血清中存在前期11种化合物中的8种。第三部分主要是建立一种细胞膜生物特异性提取方法来筛选处方三抗骨质疏松潜在活性成分。该方法涉及将大鼠乳鼠颅骨成骨细胞与处方三提取物共培养以提取给药后细胞的细胞外液部分、细胞膜部分、细胞裂解部分,富集浓缩细胞提取液,通过HPLC-DAD筛选出处方三提取物能够与成骨细胞细胞膜特异性结合并且进入细胞内的单体化合物,这些能够与成骨细胞细胞膜特异性结合并且进入细胞内的单体化合物被推测为处方三抗骨质疏松潜在活性物质之一。结果表明,β-蜕皮甾酮、特女贞苷、芒柄花苷被推测为处方三抗骨质疏松潜在活性物质。同时,建立的细胞膜生物特异性提取方法简单,专属性和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可用于筛选处方三中潜在的抗骨质疏松活性成分物质。第四部分验证了β-蜕皮甾酮、特女贞苷、芒柄花苷这三种被推测的潜在活性成分体外抗骨质疏松活性及其抗氧化能力测试。通过MTT细胞增殖实验、ALP活力测试、矿化结节染色等手段验证了β-蜕皮甾酮、特女贞苷、芒柄花苷均具有良好的体外抗骨质疏松活性,其活性大小为:β-蜕皮甾酮>特女贞苷>芒柄花苷。建立过氧化氢诱导的氧化应激细胞模型,通过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等与氧化应激相关酶、活性氧水平评价了这三种化合物的抗氧化能力,其抗氧化能力大小为:特女贞苷>β-蜕皮甾酮>芒柄花苷。
王毓芳[4](2020)在《近30年针刺治疗经断前后诸证临床研究文献Meta分析与证治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随着中医药在各个领域的研究日益增多,经断前后诸证(PMS)的相关文献越来越多,本研究通过对近30年针刺治疗PMS相关文献与研究的收集与整理,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并进一步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其证治规律进行研究,为往后开展针刺治疗PMS的相关研究及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电子及手工检索中国(含港澳台地区)以及国外的数据库,收集由199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有关针刺治疗经断前后诸证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研究。制定纳入及排除标准,经筛选后提取资料并导入电子表格进行分析:?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根据Jadad评分表进一步对所纳入的RCTs进行质量评价,提取高质量(评分≥4分)的研究数据,利用Rev Man做进一步偏倚风险分析以及荟萃分析;进行异质性分析及敏感性分析,并根据不同关注项目进行亚组分析,针对纳入篇数≥10的结局指标进行发表性偏倚分析,最后根据以上分析结果进行讨论。?数据挖掘技术:通过统计分析软件SPSS modeler及SPSS statistics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分析,根据病证症的分布、经络分布、腧穴特点等加以分类及分析处理,并运用中医理论及针灸理论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资料收集:运用相关检索词在中国(含港澳台地区)及国外数据库进行资料收集,初步检索出文献1124篇,通过Note Express排除重复文献534篇,并根据纳入标准排除不符合文献450篇,初步纳入文献140篇,同时根据改良版Jadad评分表,排除低质量(评分1-3分)文献98篇,最后纳入42篇高质量(评分4-7分)文献,总计参与者共3886名,包括针刺治疗组共1902名,以及对照组共1984名。2.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结果:纳入42篇高质量(Jadad评分4-7分)文献做进一步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2.1.总有效率:针刺组在治疗经断前后诸证的总有效率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亚组分析亦显示针刺组与西药对照组、中药对照组以及安慰针对照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2.更年期相关症状方面:针刺组在改善Kupperman(KI)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亚组分析亦显示针刺组与西药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过针刺组与中药对照组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与对照组的绝经症状评价量表(MR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各维度分析发现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P<0.05),提示针刺组在改善心理维度、躯体维度、泌尿生殖维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针刺组在改善自拟中医证候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显示以≤4w之针刺疗程为佳,当疗程<4w,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3.生活质量方面:针刺组与对照组的更年期生存质量量表(MENQO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血清激素水平方面:针刺组与对照组的血清E2值、FSH值及LH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5.情绪障碍方面:针刺组在改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亚组分析显示以>6w之针刺疗程为佳,当疗程>6w,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6.睡眠方面:针刺组在改善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7.血管舒缩症状方面:针刺组与对照组在烘热积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偏倚风险分析结果:根据整体风险由最低依次分别为随机序列的产生(选择偏倚)、结果数据的完整性(失访偏倚)、选择性报告(报告偏倚)、其他偏倚、随机分配隐藏(选择偏倚)、评估者盲法(检测偏倚)、受试者与研究人员盲法(实施偏倚)。3.1.敏感性分析:结果发现分析模型的选择、数据集的选择等因素敏感性低,整体结果稳定性佳,证据可信度良好。3.2.发表性偏倚:最终纳入Meta分析的总有效率、KI评分、血清E值、血清FSH值、血清LH值、以及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的篇数均≥10篇,做漏斗图分析,其中总有效率以及FSH存在发表性偏倚的可能性。4.频次分析结果:对纳入文献所载之140条针刺处方数据进行穴位频次分析,穴位使用总频次1193次,共涉及穴位98个。4.1.穴位频次:根据穴位使用的总频次进行排序,从最高依次为三阴交、太冲、肾俞、神门、足三里、百会、关元、肝俞、太溪。根据辨治模式分析穴位的使用频次,辨病用穴频次最高的腧穴依次为三阴交、关元、肾俞、百会、神门、足三里、内关、肝俞、天枢、子宫;辨证用穴频次最高的腧穴依次为太溪、神门、三阴交、太冲、肾俞、百会;辨症用穴频次最高的腧穴依次为三阴交、太冲、神门、肾俞、足三里、百会。4.2.经络频次:PMS的针刺治疗涵盖十二正经及任督二脉,针刺经脉频次最高的经络依次为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任脉、督脉、足阳明胃经。4.3.部位频次:选穴部位频次从最高依次为下肢部、腰背部、头面颈部、上肢部、胸腹部。4.4.特定穴频次:针刺治疗PMS有71穴为特定穴(72%),27穴为非特定穴(28%)。特定穴中使用频次最高的类别,依次为交会穴、五输穴、原穴、背俞穴、募穴。而特定穴中使用频次最高的穴位,依次为三阴交、太冲、神门、肾俞、关元、足三里、百会、肝俞、太溪。5.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关联规则分析采用SPSS Modeler的Apriori算法,最低条件支持度为>10%,最小规则置信度为>80%,提升度>1。5.1.腧穴配伍:共获得关联规则20条,其中最大置信度依序为子宫-关元(94.44%),子宫-三阴交(94.44%),印堂-百会(94.44%)。5.2.针刺部位配伍:共获得关联规则12条,其中最大置信度依序为头面颈部-下肢部(96.94%),腰背部-下肢部(96.77%),胸腹部-腰背部(96.08%)。5.3.特定穴配伍:分类配伍共获得关联规则21条,其中有5组置信度达到100%,分别为络穴-交会穴、下合穴-五输穴、八脉交会穴-交会穴、募穴-交会穴、原穴-五输穴。具体特定穴配伍共获得关联规则分析15条,其中最大置信度依序为肝俞-肾俞(90.57%)、关元-三阴交(90.16%)、合谷-三阴交(90.00%)。6.聚类分析结果:聚类分析采用SPSS statistics进行系统聚类,针对使用频次≥10次的腧穴进行分析,得出主穴及配穴两大聚类。主穴包括太冲-神门-三阴交-足三里-关元,与频次分析结果一致,为针刺治疗PMS的主要常用腧穴。另一类为配穴,包括辨证用穴、辨症用穴及经验用穴。辨证用穴如中脘-丰隆-风池,血海-膻中-安眠,辨症用穴如百会-内关-太溪、神庭-本神-四神聪,经验用穴如肾俞-肝俞-心俞-脾俞,肺俞-膈俞。结论:1.对国内外1990-2019年针刺治疗PMS的RCT文献进行检索与文献评价,共纳入Jadad评分4-7分的高质量文献42篇做Meta分析,结果提示针刺组在改善总有效率、Kupperman(KI)评分、中医证候、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方面均显着优于对照组。2.对纳入文献所载之140条针刺处方数据进行穴位频次分析,穴位使用总频次的排序依次为三阴交、太冲、肾俞、神门、足三里、百会、关元、肝俞、太溪。针刺治疗PMS有72%为特定穴,使用频次排序依次为三阴交、太冲、神门、肾俞、关元、足三里、百会、肝俞、太溪。3.腧穴配伍共获得关联规则20条,包括子宫-关元,子宫-三阴交,印堂-百会等。针刺部位配伍共获得关联规则12条,包括头面颈部-下肢部,腰背部-下肢部,胸腹部-腰背部等。特定穴分类配伍共获得关联规则21条,包括络穴-交会穴、下合穴-五输穴、八脉交会穴-交会穴、募穴-交会穴、原穴-五输穴。具体特定穴配伍共获得关联规则分析15条,包括肝俞-肾俞、关元-三阴交、合谷-三阴交。4.聚类分析结果得出主穴及配穴两大聚类。主穴包括太冲-神门-三阴交-足三里-关元,配穴包括中脘-丰隆-风池、血海-膻中-安眠、百会-内关-太溪、神庭-本神-四神聪、肾俞-肝俞-心俞-脾俞、肺俞-膈俞等。
周昊楠[5](2020)在《葛根素联合ADSCs支架修复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胫骨缺损的实验研究及机制初探》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SD(Sprague Dawley,SD)大鼠体内实验,探索葛根素联合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支架修复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大鼠胫骨缺损的能力。方法:(1)将36只3月龄雌性SD大鼠,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法进行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造模,造模成功3个月后,均实施双侧胫骨近端骨缺损造模,之后按干预措施不同随机分为3组:A组右侧胫骨缺损处植入载ADSCs羟基磷灰石支架,左侧胫骨缺损处未行特殊处理作为对照,腹腔注射葛根素注射液,2g/d;B组右侧胫骨缺损处植入载ADSCs羟基磷灰石支架,左侧未处理作为对照,腹腔注射生理盐水;C组右侧骨缺损处植入普通羟基磷灰石支架,左侧未处理作为对照,腹腔注射生理盐水。3组分别于骨缺损术后第2、4、8、12周行体重测量、体脂率检测、骨密度扫描及处死后进行大体观察、左右两侧胫骨缺损处病理切片观察。(2)计算机检索MEDLINE、Web of Science、EBSCO、The 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筛选葛根素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相关基因靶点,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1)8周后A组大鼠骨密度高于B、C两组,体重轻于B、C两组,体脂率低于B、C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胫骨缺损大体观察可见,2周时A、B、C三组无明显差异,4周以后可见骨缺损修复情况A组>B组>C组;病理切片可见,相同时间节点,A组炎症细胞聚集、浸润及新生成骨均高于B、C组。(2)葛根素治疗骨质疏松症,可能与催乳素信号通路、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自噬调节、雌激素信号通路、破骨细胞分化以及子宫内膜癌相关通路等相关信号通路有关。结论:(1)葛根素联合载ADSCs羟基磷灰石支架能有效促进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胫骨缺损愈合,应用8周以上能有效提高骨密度,降低体脂率,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2)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葛根素治疗骨质疏松症,可能与催乳素信号通路、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自噬调节、雌激素信号通路、破骨细胞分化以及子宫内膜癌相关通路等信号通路有关。
彭聪聪[6](2020)在《铁皮石斛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OPG/RANKL/RANK轴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铁皮石斛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骨保护素(osteoporogeterin,OPG)—核因子κB 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RANKL)—核因子κB 受体活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RANK)轴细胞信号通路产生的影响,从而探讨铁皮石斛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的机制,为开发利用铁皮石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将3月龄无特殊病原体级(Specific-pathogen Free,SPF)级 SD(Sprague-Dawley)雌性大鼠 48 只,体重 200±10 g,随机分为造模组36只、假手术组12只,造模组手术去卵巢,假手术组假手术。造模术后,造模组、假手术组分别死亡4只、1只大鼠。8周后假手术组,造模组每组随机选取3只行X线片观察骨结构,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体骨密度;检测造模是否成功;造模成功后,将造模组剩余29只随机分为高剂量组10只、低剂量组10只、OVX组(去势大鼠)9只,假手术组9只。(2)以不同剂量(低剂量组1.092g/mL,高剂量组4.368g/mL,给药体积为10ml/kg体重(此剂量相当于成人临床用药的等效剂量))OVX组、假手术组按上法灌胃给予等体积的纯净水。上述各组大鼠灌胃给药,每天1次,每周连续灌胃6天休1天,如此给药8周。每周称体重一次,据此调整灌胃剂量。除灌胃存在区别,所有实验动物都在相同条件下喂养。分别在治疗给药后第4(高剂量组5只、低剂量组5只、OVX组5只,假手术组5只)、8(高剂量组5只、低剂量组5只、OVX组4只,假手术组4只)周时间节点分别在各组随机取大鼠行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体骨密度;腹主动脉采血,试剂盒检测Ca、P,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雌二醇(Estradiol,E2)、OPG/RANKL/RANK水平;给药8周后取各组大鼠腰椎体骨组织行电镜观察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造模后8周,与假手术组比较,造模组X线片、骨密度指标分析,提示模型建立成功;②骨代谢Ca、P结果显示:与OVX组比较,给药4周、8周低、高剂量组血清Ca、P含量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腰椎体骨密度结果显示:与OVX组比较,给药4周、8周低、高剂量组腰椎体骨密度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血清E2、OPG/RANK/RANKL结果显示:与OVX组比较,给药4周、8周低、高剂量组血清OPG含量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OVX组比较,给药4周、8周高剂量组血清RANK含量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8周低剂量组血清RANK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4周低剂量组血清RANK含量水平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OVX组比较,给药4周、8周低、高剂量组血清RANKL含量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OVX组比较,给药4周、8周低、高剂量组血清E2含量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8周后电镜观察发现高低剂量组骨细胞形态较正常,周围可见突起延伸至骨质。结论:1.铁皮石斛增强雌二醇的表达改善血清Ca、P的骨代谢情况,达到治疗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作用。2.铁皮石斛通过调控OPG/RANKL/RANK轴,从而影响抑制破骨细胞分化,起到治疗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黄清奇[7](2020)在《壮骨活血汤联合椎体成形术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壮骨活血汤联合PVP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探索壮骨活血汤近中期对人体症状改善及骨代谢的影响,为中药辅助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19年12月中60例在我科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并辨证分型为肾虚血瘀型的绝经后中老年女性,进行前瞻性临床观察。入院顺序采用抽签法(随机分组法)将所有选中的患者分为二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予行椎体成形术+常规治疗(对症治疗+骨化三醇)+壮骨活血汤;对照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并发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行椎体成形术+常规治疗(对症治疗+骨化三醇)。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治疗后3月两组患者的VAS评分、ODI功能障碍指数和骨碱性磷酸酶、血钙、血磷水平。结果:1、基线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的年龄、体重、骨密度、致病节段数分布、VAS评分、ODI功能障碍指数和骨碱性磷酸酶、血钙、血磷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VAS评分、ODI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分析,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3月的VAS评分后一个观察点较上一个观察点均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1周、治疗后3月的VAS评分、ODI功能障碍指数,观察组均比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3、骨碱性磷酸酶水平,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周结果各进行组内比较,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3月较治疗后1周均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后1周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3月观察组比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4、血钙水平分析,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周结果各进行组内比较,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3月较治疗后1周均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后1周和治疗后3月两组改善程度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5、血磷水平分析,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3月的血磷水平后一个观察点均较上一个观察点均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后1周、治疗后3月的血磷水平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VP是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首选的手术治疗方法,其创伤小、操作简便、止痛、稳定疗效快。壮骨活血汤联合PVP治疗绝经后OVCF不仅能及早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机体功能,短中期还能更好地提高成骨细胞活性,改善术后残余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临床一线治疗的有效方法。
刘晗念[8](2020)在《青娥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meta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搜集数据库从建库至2019年12月的已公开发表的青娥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中文文献,运用循证医学meta分析方法,探讨青娥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观察其应用对临床检测指标的影响,为青娥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的临床应用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应用计算机网络系统,依次以“青娥丸”、“青娥方”、“青蛾丸”“绝经后骨质疏松”等为主题词、关键词进行全文检索,搜索从建库至2019年12月,在“中国知网CNKI”、“重庆维普VIP”、“万方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公开发表的医学文献。按照规定的纳入及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阅读筛选,运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估。以纳入文献中的骨密度、主要临床症状积分、不良反应、VAS评分等为评价指标,使用Review Manger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初步检索出可能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130篇,其中CNKI为36篇,万方医学为45篇,维普VIP为22,Pubmed为0篇,CBM为27篇。剔除重复文献90篇,对文章题目及摘要进行初步筛选,剔除文献18篇,初步得到纳入文献22篇,加上不符合纳入标准、排除无法提取数据的文献及不为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后,最终纳入10篇文献。其中对照组为402例,试验组为403例。本文对青娥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密度、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表、不良反应进行系统的分析,结果如下:(1)各部位骨密度(腰椎、股骨颈、股骨大粗隆、ward’s三角骨密度):[MD=0.05,95%CI[0.02,0.08],Z=3.37(P=0.0007)]、[MD=0.06,95%CI[0.02,0.10],Z=3.05(P=0.002)]、[MD=0.03,95%CI(-0.00,0.07),P=0.07]、[MD=0.12,95%CI(0.05,0.18),P=0.0003]。青娥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腰椎、股骨颈、ward’s三角骨的骨密度值的增长具有积极与提升的作用;但青娥丸治疗股骨大粗隆骨密度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可能与样本量不足、文献质量偏低有关。(2)VAS评分:共有4篇纳入本研究,异质性检验P=0.43,I2=0%,说明纳入研究异质性小,结果统计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MD=-1.44,95%CI[-1.70,-1.18],Z=10.70(P<0.00001),根据上述指标可以判定:与对照组患者相比,青娥丸可以显着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疼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漏斗图表示,左右两边较对称,发表偏倚较小。(3)临床各症状评分(腰膝酸软、腰背疼痛、步履困难、下肢抽搐):共有2篇纳入本研究,统计后经Meta分析显示:在腰背疼痛症状方面,MD=-0.42,95%CI(-0.56,-0.28),Z=5.73,P<0.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腰膝酸软无力症状方面,MD=-0.51,95%CI(-0.69,-0.34),Z=5.72,P<0.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下肢抽搐症状方面,MD=0.04,95%CI(-0.11,0.19),Z=0.51,P=0.61,两组无统计学意义;在步履困难症状方面,MD=-0.27,95%CI(-0.45,-0.09),Z=2.89,P=0.0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据漏斗图表示,左右两边较对称,发表偏倚较小。(4)不良反应:共有5篇所纳入的数据之间异质性较低,即(P=0.94,I2=0%),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差异具无统计学意义,即[Z=1.11,OR=1.42,95%Cl(0.77,2.62),P=0.27]。因试验组和对照组在统计学上无显着差异,故不行漏斗图分析。结论:(1)通过对青娥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研究,现有证据表明青娥丸在提高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缓解骨痛、改善中医主要临床症状的疗效较好,为临床提供循证依据。(2)同时本研究还发现,在控制不良反应方面,青娥丸与对照组在统计学上无意义,还需进一步研究。(3)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后发现本研究所纳入的文献质量较低,样本量偏少,故对研究结果的可推性产生一定影响,故今后应多开展随机临床试验研究,特别是大规模、高质量、多中心的能更好的支持本研究结论。
刘连勇[9](2018)在《2型糖尿病患者羧化与非羧化骨钙素研究及17β-雌二醇对OVX大鼠骨质疏松影响的分子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第一章: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羧化与非羧化骨钙素水平及骨钙素基因遗传变异的研究研究背景:近年有研究者提出骨骼是一个内分泌器官,参与调节全身能量代谢。在糖骨代谢相互影响中,骨钙素(osteocalcin,OC)作为“能量信使”发挥重要作用。动物实验发现OC可以促进胰岛细胞分泌,改善胰岛素抵抗。部分临床试验也得到相似的结论,但有临床研究提出OC水平与血糖水平及糖尿病的发生无显着相关性。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与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均为多基因复杂疾病,糖骨代谢有相互影响,OC水平是否受OC基因多态性影响,目前相关研究也较少。为了进一步分析OC与糖代谢关系及OC水平与OC基因多态性的关系,进一步寻找防治T2DM的新靶点,我们开展相关研究。研究目的:分析中国汉族人群血清骨钙素(OC)、羧化不全骨钙素(under carboxylated osteocalcin,ucOC)和羧化骨钙素(carboxylated osteocalcin,cOC)水平与糖代谢的相互关系,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OC基因多态性与OC水平的关系。研究方法:研究纳入中国汉族人群456名T2DM患者及224名正常对照人群,常规进行体格检查及生化、骨代谢、糖代谢等实验室检查,同时检测研究对象的血清羧化与非羧化骨钙素水平以及OC的9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rs1543294、rs1800247、rs759330、rs2842880、rs933489、rs2241106、rs2758605、rs2277872 和 rs 12563631)。研究结果:(1)T2DM组血清OC、ucOC和cOC、ucOC/cOC均显着低于正常对照组。(2)正常对照组人群cOC水平与糖代谢指标无显着相关性。T2DM人群cOC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呈负相关。(3)校正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HbA1c等指标后,T2DM患者骨钙素SNPRs933489位点CC基因型的血清非cOC水平显着低于TT基因型,其它SNP位点各基因型间OC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本研究显示,T2DM患者血清OC、羧化和非羧化骨钙素水平均低于非T2DM患者,而且cOC水平与HbA1c呈负相关,OC基因常见遗传变异没有影响OC水平。第二章:17β-雌二醇通过抑制EphA2/ephrin A2信号通路减轻OVX大鼠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研究背景:雌性激素是一种甾类激素,对循环、再生和心血管系统有重要影响,通过抑制骨吸收和增加骨形成对骨稳态影响显着。雌激素有3种类型,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17β-E2)、雌酮及雌三醇,由卵巢分泌雌二醇具有最强的雌激素作用,雌激素缺乏可能导致绝经后妇女的早期和晚期骨质疏松症。现有研究证明雌激素和孕激素替代对预防绝经后女性骨量减少有效,但由于该方法具有较多副作用,因此疗效受到限制。我们若能够通过调控若干个骨重建信号通路,进一步掌握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的作用机制,则能帮助我们在临床上治疗骨质疏松症。近些年对Eph/Ephrin通路不断深入探索,发现其可调控破骨细胞及成骨细胞的分化,具有双向调节功能,而EphrinA2和EphA2信号能够在起始阶段调节骨骼重建,破骨细胞前体中的EphrinA2和EphA2能够增强多核破骨细胞的分化,而成骨细胞上的EphA2能通过上调RhoA形成抗成骨细胞形成信号,但17β-雌二醇是否抑制EphA2/ephrin A2信号通路尚未完全阐明,故针对该问题设计了本研究。本研究是针对17β-雌二醇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本研究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选取21周雌性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卵巢切除组(Ovariectomy,OVX)及卵巢切除+17β-雌二醇组(OVX+E2),并测定体重、血清钙(calcium,Ca)、尿钙(urinary calcium,UCa)、肌酐(Creatinine,Cr)、碱性磷酸酶(bone specific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bone resorption item 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5b,TRAP-5b)浓度、1 型原胶原 N-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 I N-terminal propeptide,P1NP)、β-Ⅰ型胶原交联 C 末端肽(β-C-terminal cross-linked telopeptides of type Ⅰ collagen,p-CTX)浓度;测定胫骨的骨密度及组织病理形态。第二部分: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测定三组中骨代谢关键相关基因: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Runt 相关转录因子 2(runt-related gene 2,Runx2),Osterix,Collal,护骨素(osteoprotegerin,OPG)和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F-kB ligand,RANKL)的 mRNA 水平;采用 qRT-PCR 和免疫印迹测定Sham、OVX及OVX+E2三组中EphA2和ephrinA2的表达,并测定降低EphA2和ephrinA2表达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第一部分:17β-雌二醇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影响研究目的:1.探讨17β-雌二醇对去卵巢大鼠的体重影响及骨转换指标的影响;2.探讨17β-雌二醇对去卵巢大鼠骨密度和骨组织形态学的影响。研究方法:1.1.选取21周大小的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分为3组:Sham(n=10)、OVX组(n=10)及OVX+E2组(n=10);对于OVX+E2组,每天对大鼠通过灌胃给予17β-雌二醇悬浮液,使用量按照1mL/100g。2.处理0、2、4、6周后,分别测量三组大鼠的体重,并进行比较。3.处理0、2、4、6周后,使用生化分析仪测定三组大鼠的血清钙、尿钙、肌酐浓度,ELISA测定血清中b-ALP和TRAP-5b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P1NP、-βCTX。4.采用双能X线吸收仪测定左侧胫骨的骨密度。5.采用苏木精(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测定胫骨的组织病理形态,使用光学显微镜和影像分析仪测定静态参数包括骨体积/组织体积(bone volume per tissue volume,BV/TV)、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分离度。研究结果:1.OVX组大鼠体重增加显着高于Sham组,17β-雌二醇治疗后,大鼠体重增加受到抑制,说明17β-雌二醇能够抑制OVX诱导的体重增加。2.OVX+E2组大鼠血清钙浓度显着高于OVX组,OVX组尿Ca/Cr显着增加,17β-雌二醇治疗后,比值下降;OVX组b-ALP、TRAP-5b、P1NP、β-CTX浓度较对照组显着升高,17β-雌二醇治疗后,显着下降。3.给药后的4、8周,三组间的胫骨骨密度有显着差异,和Sham组相比,OVX显着降低胫骨骨密度,和OVX相比,OVX+E2组胫骨骨密度显着增加。4.OVX组大鼠的BV/TV、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量显着低于Sham组,17β-雌二醇的治疗抑制这些变化,OVX组骨分离度增加,而17β-雌二醇有效的抑制OVX引起的骨质量变化。研究结论:本研究表明,卵巢切除能导致大鼠体重增加,血清钙浓度、尿Ca/Cr值、b-ALP、TRAP-5b、P1NP、β-CTX浓度升高,17β-雌二醇能消除这些影响;OVX组的BV/TV、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量显着降低,以及骨小梁分离度的显着升高主要是由于小梁的穿孔变薄和损失,而17β-雌二醇能够减弱这些影响。第二部分:17β-雌二醇对骨代谢影响的机制研究研究目的:1.探讨17β-雌二醇对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2.探讨17β-雌二醇是否通过EphA2/ephrinA2通路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研究方法:1.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Sham组、OVX组、OVX+E2组骨代谢关键相关基因ALP,TRAP,Runx2,Osterix,Colla1,OPG和NF-kB配体受体激活剂RANKL的mRNA水平。2.采用qRT-PCR和免疫印迹分别测定Sham、OVX及OVX+E2三组中EphA2和ephrinA2的表达;3.采用siRNA转染技术沉默EphA2和ephrinA2,加入RANKL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M-CSF)培养后,测定破骨细胞数目。研究结果:1.OVX 组中 ALP、TRAP、RANKL 表达显着高于 Sham 组,OVX+E2 组 ALP、TRAP、RANKL表达显着低于OVX组。2.OVX 组中 Runx2、Osterix、Col1a1,表达显着低于 Sham 组,OVX+E2 组 ALP、TRAP、RANKL表达显着高于OVX组。3.三组中OPG表达无显着差异。4.OVX组EphA2和ephrinA2的表达显着高于Sham组,OVX+E2组中EphA2和ephrinA2的表达显着高于OVX组;5.RANKL和M-CSF能够促进破骨细胞分化,EphA2和ephrinA2沉默显着降低破骨细胞分化。研究结论:本研究表明,17β-雌二醇能通过抑制TRAP和RANKL表达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并通过刺激Runx2、Osterix和Col1a1表达诱导成骨细胞的骨形成功能;17β-雌二醇能够抑制OVX诱导EphA2和ephrinA2的表达水平升高,进而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
张玉洁(Yujhieh Chang)[10](2013)在《补肾通络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文中认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是绝经后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本文通过查阅大量古今文献后,系统整理和归纳了现代医学对PMOP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的研究情况。现代医学治疗PMOP的药物一般分为两类:一类为抑制骨吸收、防止骨丢失、维持骨量的药物,如钙剂、雌激素、降钙素、双膦酸盐及活性维生素D(钙三醇)等;另一类为促进骨形成、增加骨密度的药物,如雄激素、氟化物、钙制剂、生长激素、合成蛋白同化激素等。虽然现代医学在防治PMOP取得了较大进展,具有疗效显着,见效快,服用方便等优点,但其副作用较大,有的药物长期服用可能具有诱发癌变等风险,这些副作用也一直困扰着人们。古代中医虽然没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这一病名,但相关描述并不少见。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对PMOP研究的逐渐深入,对其中医病因病机的论述较多,现在一般认为其病因病机多与肾精亏虚、脾胃虚弱、肝郁血虚、瘀血阻滞、感受外邪等有关。治疗方法既有专方专药,又有分型施治、序贯治疗、饮食疗法等,均取得很好的疗效。本文在整理和归纳古今大量有关PMOP论述的基础上,在导师的指导下,认为肾虚血瘀是本病的基本病机,提出以补肾通络法为治疗本病的基本方法。研究对象是本人在台湾的门诊患者,收集3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病例。治疗方法:肾阳虚兼瘀阻证用右归丸加紫河车、骨碎补、鸡血藤、怀牛膝;肾阴虚兼瘀阻证用左归丸加紫河车、骨碎补、鸡血藤;服药时间为3个月,同时结合饮食调养。结果发现30例患者的主症均治愈或明显改善,临床治疗评估有效率达100%。显示补肾壮骨,益精填髓,兼以活血化瘀通络法能治疗因为骨质疏松症引发之腰背膝腿疼痛等各种症状,值得我们以后进一步深入研究。
二、小剂量雌激素加钙预防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剂量雌激素加钙预防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中西医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 |
1.1 骨骼的结构与骨质疏松 |
1.2 骨细胞与骨质疏松 |
1.3 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 |
2 绝经后骨质疏松的西医防治 |
2.1 运动和生活习惯 |
2.2 钙和维生素D |
2.3 雌激素和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
2.4 双膦酸盐 |
2.5 地诺单抗(denosumab) |
2.6 特立帕肽(teriparatide) |
3 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中医防治 |
3.1 中医治疗原则 |
3.2 中医治疗 |
3.3 中西医联合治疗 |
3.4 中医预防 |
4 展望 |
(2)葛根素通过Wnt4/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去卵巢小鼠骨质疏松模型的建立和综合评定 |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葛根素通过Wnt4/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机制研究 |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葛根素对破骨细胞的抑制作用机制研究 |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不足 |
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基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葛根素作用于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科研成果 |
(3)红芪复方对骨质疏松治疗作用研究及潜在活性成分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对照及英文缩写词表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骨质疏松研究概况 |
1.1.1 骨质疏松症简介 |
1.1.2 骨质疏松模型建立 |
1.1.3 西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研究进展 |
1.1.4 中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研究进展 |
1.1.5 绝经后骨质疏松与氧化应激 |
1.2 实验复方概括 |
1.2.1 主药红芪介绍 |
1.2.2 其余辅药介绍 |
1.3 本文的立题依据 |
第二章 红芪复方对去卵巢致骨质疏松大鼠治疗作用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材料 |
2.3 实验方法 |
2.4 实验结果 |
2.4.1 处方初筛 |
2.4.2 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筛选拆方 |
2.4.3 处方三化学成分的考察 |
2.5 讨论 |
第三章 处方三含药血清对ROBs和 r BMSCs增殖分化的影响 |
3.1 引言 |
3.2 实验材料 |
3.3 实验方法 |
3.4 实验结果 |
3.4.1 处方三含药血清对ROBs的作用 |
3.4.2 处方三含药血清对r BMSCs的作用 |
3.4.3 处方三含药血清化学成分分析 |
3.5 讨论 |
第四章 细胞膜生物特异性筛选处方三抗骨质疏松潜在活性物质 |
4.1 引言 |
4.2 实验材料 |
4.3 实验方法 |
4.4 实验结果 |
4.4.1 处方三提取物不同乙醇洗脱组分HPLC分析 |
4.4.2 PBS 洗去未特异性结合组分 |
4.4.3 细胞膜特异性提取筛选处方三抗骨质疏松潜在活性物质 |
4.4.4 线性关系考察 |
4.4.5 精密度考察 |
4.4.6 重复性考察 |
4.4.7 加样回收率考察 |
4.4.8 稳定性考察 |
4.4.9 ROBs外液、解离液和裂解液中β-蜕皮甾酮、特女贞苷、芒柄花苷含量测定 |
4.5 讨论 |
第五章 β-蜕皮甾酮、特女贞苷、芒柄花苷抗骨质疏松活性与抗氧化活性研究 |
5.1 引言 |
5.2 实验材料 |
5.3 实验方法 |
5.4 实验结果 |
5.4.1 成骨细胞增殖率测定 |
5.4.2 ALP测定 |
5.4.3 钙化结节染色 |
5.4.4 过氧化氢诱导的ROBs细胞氧化损伤模型的建立 |
5.4.5 β-蜕皮甾酮、特女贞苷、芒柄花苷对过氧化氢诱导的ROBs细胞氧化损伤保护作用 |
5.4.6 β-蜕皮甾酮、特女贞苷、芒柄花苷对氧化损伤ROBs细胞中CAT、T-AOC和 SOD活性的影响 |
5.4.7 β-蜕皮甾酮、特女贞苷、芒柄花苷对氧化损伤ROBs细胞中ROS水平的影响 |
5.4.8 β-蜕皮甾酮、特女贞苷、芒柄花苷对氧化损伤ROBs细胞周期的影响 |
5.5 讨论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1.1 红芪复方对去卵巢致骨质疏松大鼠治疗作用的拆方与筛方研究 |
6.1.2 处方三含药血清对 ROBs 和 r BMSCs 增殖、分化的影响 |
6.1.3 细胞膜生物特异性提取筛选处方三抗骨质疏松潜在活性物质 |
6.1.4 β-蜕皮甾酮、特女贞苷、芒柄花苷抗骨质疏松活性与抗氧化活性研究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近30年针刺治疗经断前后诸证临床研究文献Meta分析与证治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经断前后诸证的文献研究 |
第一节 经断前后诸证的定义与诊断 |
一、定义 |
二、流行病学 |
三、诊断标准 |
第二节 经断前后诸证的临床表现 |
一、月经紊乱 |
二、血管舒缩症状 |
三、失眠症 |
四、情绪障碍 |
五、骨关节和肌肉痛 |
六、代谢异常与心血管疾病 |
七、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
八、其他 |
第三节 经断前后诸证的病因机理 |
一、中医病因病机 |
二、西医病因病理 |
第四节 经断前后诸证的治疗 |
一、中医治疗 |
二、西医治疗 |
第五节 小结 |
第二章 针灸治疗经断前后诸证的文献研究 |
第一节 临床研究进展 |
一、华人地区 |
二、国外地区 |
第二节 机制研究进展 |
一、调节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
二、调整神经递质含量 |
三、抗氧化作用 |
第三节 小结 |
第三章 近30年针刺治疗经断前后诸证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
第一节 目的 |
第二节 数据与方法 |
一、数据来源 |
二、检索策略 |
三、纳入标准 |
四、排除标准 |
五、资料的规范化 |
六、资料提取 |
七、质量评价 |
八、统计处理 |
九、偏倚风险评估 |
十、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
第三节 结果 |
一、文献筛选结果 |
二、纳入文献的基本资料 |
三、纳入文献的研究特征 |
四、偏倚风险评估结果 |
五、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结果 |
第四节 讨论 |
一、临床研究的方法学 |
二、临床研究的标准化 |
三、针刺治疗经断前后诸证的价值性 |
四、针刺治疗经断前后诸证的限制性 |
五、本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
第五节 小结 |
第四章 近30年针刺治疗经断前后诸证的证治规律研究 |
第一节 目的 |
第二节 数据与方法 |
一、数据来源 |
二、检索策略 |
三、纳入标准 |
四、排除标准 |
五、资料的规范化 |
六、资料提取 |
七、统计处理 |
第三节 结果 |
一、文献筛选结果 |
二、纳入文献的基本资料 |
三、纳入文献的研究特征 |
四、频次分析 |
五、关联规则分析 |
六、聚类分析 |
第四节 讨论 |
一、辨治模式 |
二、三阴交为治疗要穴 |
三、重用足太阳膀胱经 |
四、重用特定穴 |
五、局部取穴直击病所 |
六、穴位相配阴阳皆调 |
七、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
第五节 小结 |
第五章 结语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创新点 |
第三节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5)葛根素联合ADSCs支架修复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胫骨缺损的实验研究及机制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研究背景 |
2 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ADSCs的提取、鉴定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实验动物、仪器及材料 |
2.1.2 实验方法 |
2.2 结果 |
2.2.1 ADSCs形态观察 |
2.2.2 ADSCs免疫表型 |
2.2.3 ADSCs成骨诱导实验 |
2.2.4 ADSCs成脂诱导实验 |
3 葛根素联合载ADSCs支架修复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胫骨缺损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实验动物、仪器及材料 |
3.1.2 实验方法 |
3.2 结果 |
3.2.1 双侧胫骨骨缺损造模结果及支架填充情况 |
3.2.2 各干预时间节点大鼠体重结果 |
3.2.3 大鼠体脂率 |
3.2.4 大鼠骨密度 |
3.2.5 各量化数据的Pearson相关分析 |
3.2.6 大鼠下肢骨大体观察 |
3.2.7 大鼠胫骨缺损组织切片 |
4 葛根素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4.1 资料和方法 |
4.2 结果 |
5 讨论 |
5.1 研究现状 |
5.2 本研究的意义 |
5.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葛根素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6)铁皮石斛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OPG/RANKL/RANK轴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物 |
1.3 主要试剂 |
1.4 主要仪器 |
第二部分 方法 |
2.1 实验动物处理 |
2.2 实验动物分组与给药 |
2.3 取材 |
2.4 检测指标 |
2.4.1 X线片 |
2.4.2 血清钙、磷的检测 |
2.4.3 血清E_2、OPG、RANK和 RANKL检测 |
2.4.4 腰椎体骨密度检测 |
2.4.5 腰椎体骨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 |
2.5 统计学方法 |
第三部分 结果 |
3.1 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的鉴定 |
3.2 铁皮石斛对去卵巢大鼠血清钙Ca水平的影响 |
3.3 铁皮石斛对去卵巢大鼠血清磷P的影响 |
3.4 铁皮石斛对去卵巢大鼠腰椎体骨密度水平的影响 |
3.5 铁皮石斛对去卵巢大鼠血清骨保护素(OPG)的影响 |
3.6 铁皮石斛对去卵巢大鼠血清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的影响 |
3.7 铁皮石斛对去卵巢大鼠血清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的影响 |
3.8 铁皮石斛对去卵巢大鼠血清雌二醇(E_2)的影响 |
3.9 铁皮石斛对去卵巢大鼠给药8周后腰椎体骨电镜图 |
第四部分 讨论 |
4.1 中医学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及治疗 |
4.1.1 病因病机 |
4.1.2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脾肾两虚中医理论 |
4.1.3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肝肾两虚中医理论 |
4.1.4 中医学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
4.2 铁皮石斛的选用依据及药理分析 |
4.3 现代医学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认识与治疗 |
4.4 OPG/RANKL/RANK轴的概述 |
4.4.1 OPG/RANKL/RANK轴作用机理 |
4.4.2 OPG/RANKL/RANK轴与PMOP的关系 |
4.4.3 OPG/RANKL/RANK轴在骨质疏松症方面的应用 |
4.5 雌二醇与PMOP的关系 |
4.6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的制备 |
4.7 铁皮石斛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影响的分析 |
4.7.1 铁皮石斛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模型骨密度、X线、血清Ca、P、E_2的影响 |
4.7.2 铁皮石斛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模型OPG/RANKL/RANK信号系统的影响 |
4.7.3 铁皮石斛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模型骨组织的影响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表 |
综述 基于现代研究中医药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思路与方法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7)壮骨活血汤联合椎体成形术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资料与方法 |
1 临床资料 |
1.1 患者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脱落标准 |
1.6 分组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术前准备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统计学分析方式 |
研究结果 |
1 一般资料的比较 |
2 实验结果的比较 |
2.1 VAS评分结果比较 |
2.2 ODI评分结果比较 |
2.3 BALP指标结果比较 |
2.4 血钙指标结果比较 |
2.5 血磷指标结果比较 |
讨论 |
1 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 |
2 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中西医治疗 |
2.1 西药治疗 |
2.2 中药治疗及选方依据 |
3 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分型及治疗选择 |
3.1 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分型及治疗选择 |
3.2 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 |
4 研究结果分析 |
4.1 一般资料分析 |
4.2 研究结果分析 |
4.3 局限性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8)青娥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1.资料与方法 |
1.1 文献检索策略 |
1.2 根据国际循证医学 Cochrane 协作网的工作手册标准,制定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
1.3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
1.4 质量评价 |
1.5 偏倚风险评估 |
1.6 统计学分析 |
2.结果 |
2.1 文献检索结果 |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
2.3 文献质量评价 |
2.4 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评估 |
2.5 meta分析结果 |
3.结论 |
3.1 结果分析 |
3.2 本研究的不足 |
讨论 |
1.现代医学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认识 |
1.1 流行病学的研究 |
1.2 发病机制 |
1.3 PMOP的临床表现 |
1.4 鉴别诊断 |
1.5 PMOP的西医治疗 |
2.祖国医学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认识 |
2.1 病名的认识 |
2.2 病因病机 |
2.3 治疗原则 |
3.青娥丸 |
3.1 青娥丸的方药组成及特点 |
3.2 方药药理分析 |
3.3 青娥丸在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应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2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9)2型糖尿病患者羧化与非羧化骨钙素研究及17β-雌二醇对OVX大鼠骨质疏松影响的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羧化与非羧化骨钙素水平及骨钙素基因遗传变异的研究 |
1. 研究背景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17β-雌二醇通过抑制EphA2/ephrin A2信号通路减轻OVX大鼠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 |
第一部分 17β-雌二醇对去卵巢骨质疏松的影响 |
1. 研究背景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二部分 17β-雌二醇对骨代谢影响的机制研究 |
1. 研究背景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缩略词表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和编着 |
致谢 |
(10)补肾通络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现代医学研究 |
1. 骨骼结构与相关因素 |
1.1 骨骼的基本结构 |
1.2 骨骼的再构筑 |
1.3 骨骼再构筑有关因素 |
1.4 与钙代谢调节之相关荷尔蒙 |
2.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 |
2.1 雌激素缺乏 |
2.2 遗传因素 |
2.3 营养状况及生活习惯 |
2.4 运动 |
2.5 其它因素 |
3.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常见并发症——骨折 |
3.1 脊椎椎体压迫性骨折 |
3.2 股骨颈部骨折 |
4.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 |
4.1 病史 |
4.2 临床表现 |
4.3 辅助检查 |
5.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
5.1 激素替代疗法 |
5.2 钙剂 |
5.3 降钙素 |
5.4 维生素D |
5.5 双膦酸盐 |
5.6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
5.7 氟制剂 |
5.8 甲状旁腺激素 |
5.9 蛋白同化激素 |
5.10 西药联合治疗 |
第二章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研究 |
1.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病因病机 |
1.1 肾精亏虚 |
1.2 脾胃虚弱 |
1.3 肝郁血虚 |
1.4 瘀血阻滞 |
1.5 体质说 |
1.6 感受外邪 |
1.7 骨络失养 |
1.8 小结 |
2.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诊断 |
2.1 诊断依据 |
2.2 辨证分型 |
3.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中医治疗研究 |
3.1 中医药治疗 |
3.2 中西医结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
3.3 其它相关治疗方法研究 |
3.4 预防研究 |
第三章 补肾通络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研究 |
1. 补肾通络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理论基础 |
1.1 肾虚为本 |
1.2 脾虚是重要病机 |
1.3 血瘀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促进因素 |
1.4 肾虚血瘀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基本病机 |
2.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辨证要点 |
2.1 临床表现特点 |
2.2 中医辨证要点 |
3. 补肾通络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 |
3.1 研究对象的收集 |
3.2 诊断标准 |
3.3 辨证分型 |
3.4 治疗方法 |
3.5 饮食调养 |
3.6 疗效评定标准 |
3.7 治疗结果 |
3.8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小剂量雌激素加钙预防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西医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J]. 陈芳,张宜,徐立,刘琴,喻晶,杨丽君,陈利锋. 医药导报, 2021(09)
- [2]葛根素通过Wnt4/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机制研究[D]. 李兰.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21(01)
- [3]红芪复方对骨质疏松治疗作用研究及潜在活性成分筛选[D]. 周湘琳. 兰州大学, 2021(09)
- [4]近30年针刺治疗经断前后诸证临床研究文献Meta分析与证治规律研究[D]. 王毓芳.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 [5]葛根素联合ADSCs支架修复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胫骨缺损的实验研究及机制初探[D]. 周昊楠.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6]铁皮石斛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OPG/RANKL/RANK轴的初步研究[D]. 彭聪聪.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7]壮骨活血汤联合椎体成形术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D]. 黄清奇.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8]青娥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meta分析[D]. 刘晗念.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2)
- [9]2型糖尿病患者羧化与非羧化骨钙素研究及17β-雌二醇对OVX大鼠骨质疏松影响的分子机制研究[D]. 刘连勇. 苏州大学, 2018(04)
- [10]补肾通络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D]. 张玉洁(Yujhieh Chang).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