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显微镜下抗青光眼手术50例效果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光眼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青光眼学组[1](2020)在《中国青光眼指南(2020年)》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青光眼诊断和治疗技术迅速发展,为进一步规范我国青光眼临床诊断和治疗工作,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光眼学组和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青光眼学组在参考欧洲青光眼协会指南第4版及多项中国青光眼相关专家共识、相关操作规范及百余篇文献的基础上,从青光眼筛查、临床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与原发性房角关闭、儿童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随访与管理7个部分制定青光眼的临床工作指南,以供眼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参考使用。(中华眼科杂志,2020,56:573-586)
邓亦雯[2](2020)在《聚焦超声睫状体成形术治疗晚期难治性青光眼的初步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聚焦超声睫状体成形术(UCP)与睫状体冷冻术治疗晚期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因难治性青光眼至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患者24名24眼,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聚焦超声睫状体成形术(UCP)组,12例12眼;睫状体冷冻术组,12例12眼;采用数字评分法(NRS)进行眼痛评分,观察患者术前眼压及眼痛评分情况,随访患者术后1天、3天、术后2周、1个月、3个月的眼压及眼痛评分,分别进行组内及组间对比,观察术后结膜充血情况、有无角膜水肿等眼表反应,利用超声微生物显微镜(UBM)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睫状体的形态。采用IBM-SPSS23.0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UCP组术前、术后1天、术后3天、术后2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平均眼压分别为:48.9±9.9mmHg、25.2±7.3mmHg、21.0±6.4mmHg、19.7±4.9mmHg、17.2±3.5mmHg、17.8±6.7mmHg,每个随访节点与术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值分别为:6.676、7.944、8.945、10.442、8.949,眼压下降幅度分别为:48.5%、57%、59.7%、64.8%、63.6%。睫状体冷冻术组术前、术后1天、术后3天、术后2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平均眼压分别为:45.8±8.1mmHg、34.8±6.1mmHg、27.9±7.9mmHg、25.3±6.9mmHg、23.7±6.3mmHg、22.7±8.1mmHg。每个随访时间节的眼压与术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值分别为:7.908、10.402、9.064、7.926、7.535,下降幅度分别为:24%、39%、44.7%、48.3%、50.4%。两组组间术前与术后各个随访点的眼压对比,p值分别为:0.401、0.002、0.028、0.006、0.123。UCP组每个随访节点的平均眼痛评分分别为:7.8±1.5、1.6±1.4、0.9±1.2、1.1±0.9、0.4±0.9、0.3±1.1;术后每个随访节点与术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值分别为:10.559、12.130、13.251、13.007、11.619;睫状体冷冻术组各随访节点平均眼痛评分分别为:7.3±1.4、7.8±1.3、5.7±0.9、2.8±0.7、1.3±1.3、0.8±1.9,术后第1天p值为0.3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为-1.047,其余随访节点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543、10.340、9.936、7.257;UCP组与睫状体冷冻术组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及术后第2周的眼痛评分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值分别为:-11.947、-11.238、-5.256;超声睫状体成形术(UCP)组的12眼中有1例出现伴有眼压降低的脉络膜脱离,点状浅层角膜炎4例,结膜充血7例,角膜水肿2例,球结膜水肿1例,术后眼压失控1例。睫状体冷冻术组的12例患者12眼中,出现点状浅层角膜炎3例,角膜水肿8例,结膜充血12例,球结膜水肿12例,术后眼压失控3例。两组患者中,术后3个月的UBM检查结果显示,与术前相比,睫状体未见明显萎缩,葡萄膜巩膜通道也未见明显开放。两组患者眼压与眼痛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其中UCP组:r=0.918,p=0.000;睫状体冷冻术组:r=0.564,p=0.000;结论:UCP和睫状体冷冻术对于晚期难治性青光眼患者均能有效的降低眼压、缓解眼痛,在术后的早期,UCP对眼痛的缓解效果要明显优于睫状体冷冻术,UCP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睫状体冷冻术少。UCP能够安全有效的降低眼压,缓解眼痛,且术后耐受性、舒适性要优于睫状体冷冻术,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王涛[3](2020)在《超声睫状体成形术(UCP)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难治性青光眼是指经最大耐受量的药物、激光、常规滤过手术仍不能控制眼压的一类青光眼,难治性青光眼临床治疗棘手,目前临床上常用于难治性青光眼治疗的方法有青光眼引流装置植入术,睫状体冷冻术,经巩膜睫状体激光光凝术、内窥镜下睫状体激光光凝术等,这些手术虽降眼压效果确切,但或并发症较多,或操作复杂。利用高强度聚焦超声破坏睫状体的超声睫状体成形术(UCP)是近5-10年兴起的一种较新的难治性青光眼治疗方法,在欧洲、印度等地应用已较广泛,有较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的。但其在我国应用较少,本文探讨UCP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初步探讨不同类型难治性青光眼对UCP的治疗反应。方法前瞻性自身前后对照研究。入组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门诊的难治性青光眼患者36人36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4例,开角型青光眼2例,闭角型青光眼2例,外伤性青光眼8例),术前完成视力、Goldmann压平眼压、UBM、白到白、眼轴、裂隙灯等检查,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估主观疼痛得分并记录。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UCP手术,术后1天、7天、1月、2月、3月、6月行视力、Goldmann压平眼压、裂隙灯等检查,并记录术后主观疼痛得分。主要研究结果为手术成功率,手术成功标准按照世界青光眼协会(WGA)推荐的术后5≤IOP≤21mm Hg,或较基线眼压下降≥20%且≥5mm Hg。其余研究结果包括每次复查时眼压与基线眼压的比较、疼痛缓解情况、并发症情况等。结果全部患者眼压由术前平均53.61±12.4mm Hg降至术后最后一次复查时平均29.56±15.8mm Hg,平均眼压下降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成功率77.8%(28/36人)。主观疼痛量表(0分无痛感,10分疼痛最剧烈)由术前平均5.69降至术后最后一次复查时0.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术前平均眼压57.79±9.65mm Hg,术后最后一次复查平均眼压33.92±15.88mm Hg,平均下降率41.30%,手术成功率为75.00%(18/24人),其他类型青光眼患者术前平均眼压45.33±12.27mm Hg,术后最后一次复查平均眼压21.08±9.78mm Hg,平均下降率53.50%,手术成功率83.33%(10/12人)。两者眼压下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术后并发症主要有术中疼痛(6例)、前房出血(2例)、巩膜印记(3例)、低眼压(2例)、结膜充血(24例)、结膜下出血(4例)。结论UCP可认为是一项有效的、安全的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手术,能为临床上难治性青光眼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选择,同时UCP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手术效果似乎略差于其他类型难治性青光眼。
鲍宁[4](2019)在《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临床疗效与相关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青光眼是葡萄膜炎的常见并发症,手术是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UG)治疗的重要组成环节,大多数难治性患者最终需要合适的手术控制症状。青光眼引流物植入(GDIs)目前被认为是较好的青光眼手术选择,其中Ahmed青光眼阀(AGV)在临床上应用最广泛。本研究即为AGV植入治疗UG的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UG患者进行AGV植入的67只眼。治疗成功的标准是患者眼内压(IOP)达到6-21mmhg之间,或IOP比基线至少降低20%,且无论是否使用额外的抗青光眼药物但不需要其它的青光眼手术。主要结果测量包括IOP、术后1、3、6、12、24、36、48、60个月青光眼药物治疗数量、手术并发症、最终最佳矫正视力(BCVA)、视野(VF)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53.3±8.5(范围48-60)月。在1、3、6、12、24、36、48和60mo随访时,累积成功率分别为98.5%、95.5%、89.6%、83.6%、76.1%、70.1%、65.7%和61.2%;相应的IOP由基线30.8±6.8mmhg降至9.9±4.1、10.1±4.2、10.9±3.7、12.9±4.6、13.8±3.9、13.2±4.6、12.3±3.5、13.1±3.7 mmhg,各随诊时间点IOP与基线测量值比较均显着降低(P<0.01);各随诊时间点用药数量均较基线均显着减少(P<0.05);术前和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比较无明显差异;术后患者VA和RNFL保持稳定;术后早期(<3mo)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暂时性低眼压(12眼)及角膜水肿(10眼)并可自行消退,晚期并发症(>3mo)包括AGV管闭塞(5眼)、滤过泡纤维化(15眼)和葡萄膜炎复发(6眼)。结论:UG患者行AGV植入术在降低眼压、减少青光眼药物用量、保护视力等方面是安全有效的,滤过泡纤维化是少数患者失败的主要原因,可以考虑将抗代谢药物作为辅助手段以获得更好的长期成功率。目的:青光眼引流植入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是治疗各种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手段,滤过泡疤痕化是术后影响成功率的最主要不利因素。本研究建造相关模型,预测炎症因素在其中发挥了促进疤痕化的作用,并通过检测炎症促进因子(IL-1β)、炎症抑制因子(IL-10)与胶原蛋白表达相关性证明。抗代谢药物丝裂霉素C(MMC)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在引流植入物术后疤痕化中发挥作用,通过干预后检测炎症因子表达的变化证明,并探讨其机制。为临床上使用此类药物寻找依据,并寻找可能的提高此类手术成功率的方法。方法:实验用新西兰白兔60只随机分为4组,硅胶组(A组)、0.2mg/ml MMC处理组(B组)、0.4mg/ml MMC处理组(C组)、对照组(D组)。A组在颞上方球结膜下植入硅胶块;B组植入时手术部位0.2mg/ml MMC处理;C组植入时手术部位0.4mg/ml MMC处理;D组行手术操作,不植入硅胶块。造模后2周、4周、8周每组选取5只兔子取材作相应研究。通过HE染色、ELISA、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四组样本中胶原蛋白的含量及炎症因子IL-1β、IL-10在不同时期结膜下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通过Western-Blot方法检测各组结膜下组织JAK信号通路中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2周时:A、B、C三组IL-1β的表达广泛,IL-1β表达A>B>C=D;B、C、D三组IL-10的表达广泛,IL-10的表达A<B<C=D。4周时:A、B、C三组IL-1β的表达广泛,较2周时IL-1β表达水平明显减少,IL-1β表达A>B>C=D;A、B、C、D四组IL-10的表达广泛,IL-10的表达A<B<C=D。8周时:A、B、C三组IL-1β的表达明显减少,较4周时IL-1β表达水平减少,IL-1β表达A>B=C=D;A、B、C、D组IL-10的表达广泛,IL-10的表达A<B=C=D。IL-1β与胶原蛋白呈一致性表达,IL-10与胶原蛋白呈负向表达。JAK信号通路蛋白磷酸化水平A>B>C=D。结论:引流阀植入术后模型的纤维化检测显示其呈现典型的炎症修复过程,MMC能够抑制这一过程;MMC影响炎性因子表达最终对疤痕纤维化过程产生抑制作用;JAK信号通路应该在引流阀植入术后疤痕化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帕孜亚·哈山,张宏[5](2018)在《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治疗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进行抗青光眼手术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将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我院急性治疗的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患者共76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76例单纯青光眼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抗青光眼手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出现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并发症出现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患者中应用抗青光眼手术治疗具有显着效果,在手术前将相关准备工作做好,提高手术者手术技巧,手术完成后对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出现率,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赵雅楠,吴荷玉[6](2018)在《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手术配合》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后,联合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手术配合。[方法]回顾总结我院收治的21例(21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病例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治疗上均先行玻璃体腔雷珠单抗注射,后行丝裂霉素联合下的小梁切除术,术后行全视网膜光凝。[结果]手术过程顺利,病人随访6个月24个月(平均7.8个月)。病人术前眼压为53.17mmHg±4.29mmHg(1mmHg=0.133kPa),术后6月复查眼压为18.00mmHg±1.31mmHg,与术前眼压比较明显降低(P<0.01)。术后视力均有一定程度提高。3例术眼出现前房出血及玻璃体出血情况,予保守治疗后消退。病人虹膜新生血管全部或大部分消退,小梁切开术手术后成功率约90.17%。[结论]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联合小梁切开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在中期内疗效稳定,通过加强对特殊环节的手术护理配合,保证手术疗效。
秦燕[7](2017)在《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持续性高眼压性青光眼的效果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持续性高眼压性青光眼患者采用抗青光眼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7年3月的45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青光眼患者,根据用药后眼压情况分为两组,观察组22例患者为用药后眼压超过40 mm Hg,即持续性高眼压,对照组23例患者为用药后眼压不足40 mm Hg。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滤过泡分型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予以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滤过泡分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0.00%,高于对照组的1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患者采用抗青光眼手术的治疗效果与普通性青光眼的治疗效果类似,但持续性高眼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所以,需要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对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进行治疗。
安梅[8](2016)在《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手术治疗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分析持续性高压青光眼手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有22只眼持续性高眼压,并且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术后随访6个月,及时记录6个月患者的病情。结果术后有18例患者的眼压小于21 k Pa,3例患者的眼压在2129 k Pa之间,1例患者的眼压在3039 kpa之间,并发症发生例数为0例。手术后患者的眼压控制较为满意,且手术后无并发症的出现,患者的视力明显提高。结论在手术前、中、后对患者进行适当合理的治疗处理,可以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且降低患者承受的痛苦,缩短患者病程。
鲁红宇,张祥元[9](2015)在《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及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及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及翼状胬肉患者58例(58眼),观察患者术后眼压、视力及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312(6.42±3.21)个月,即术后1d、1周、2周、3周、4周、3个月、6个月及最终随访。结果视力术前≤0.02 42眼(72.4%),术后0.21.0 53眼(91.3%)。眼压术前平均(26.73±8.40)mm Hg,术后随访眼压平均(12.25±3.51)mm Hg。术前鼻侧胬肉25眼,鼻、颞两侧均生长胬肉12眼,遮盖瞳孔14眼,复发性翼状胬肉7眼。术后复发1眼,再次胬肉手术未见复发。术后Ⅰ型滤过泡20眼(34.5%),Ⅱ型滤过泡35眼(60.3%),Ⅲ型滤过泡2眼(3.4%),Ⅳ型滤过泡1眼(1.7%)。术后Ⅰ度浅前房5眼(8.6%),Ⅱ度浅前房3眼(5.1%)。术后角膜水肿5眼(8.6%),后囊膜浑浊3眼(5.1%),治疗后改善。结论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及翼状胬肉,采用联合手术能有效控制眼压、提高视力,减少了二次手术带来的眼部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案。
刘智勇[10](2015)在《浅析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抗青光眼手术的疗效》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患者接受抗青光眼手术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根据我院2010至2013年接收的50例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其作为研究组,从同期接受检查的正常青光眼患者中选取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采取小梁切除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根据结果来看,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几率比对照组高(X2=7.69,P<0.01)。结论:对于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患者的手术治疗具有不错的效果,术前做好手术准备,提升手术操作水平,配合良好的护理,能够获得较高的成功率。
二、显微镜下抗青光眼手术50例效果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显微镜下抗青光眼手术50例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2)聚焦超声睫状体成形术治疗晚期难治性青光眼的初步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设计 |
2.2 一般资料 |
2.2.1 研究对象及方法 |
2.2.2 UCP组及睫状体冷冻术组纳入标准 |
2.2.3 聚焦超声睫状体成形术(UCP)组及睫状体冷冻术组排除标准 |
2.3 主要仪器及器材 |
2.4 研究方法 |
2.4.1 全身检查 |
2.4.2 眼科基本检查 |
2.5 手术方法 |
2.5.1 术前准备 |
2.5.2 探针尺寸的选择 |
2.5.3 UCP组手术步骤 |
2.5.4 睫状体冷冻术组手术步骤 |
2.5.5 术后护理 |
2.6 术后随访数据收集 |
2.7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分析 |
3.2 两组共24例患者24眼术前、术后1天、术后3天、术后2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眼压对比 |
3.2.1 两组患者眼压的组内对比 |
3.2.2 两组患者眼压的组间对比 |
3.3 两组共24例患者24眼术前、术后1天、术后3天、术后2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眼痛评分(NRS疼痛评分法)对比 |
3.3.1 两组患者眼痛评分的组内对比 |
3.3.2 两组患者眼痛评分的组间对比 |
3.4 两组共24例患者24眼术后并发症情况 |
3.5 两组患者术后睫状体形态变化 |
3.6 两组患者眼压与眼痛评分的相关性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第6章 不足之处与展望 |
6.1 不足之处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
参考文献 |
(3)超声睫状体成形术(UCP)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一览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2 资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6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睫状体破坏手术的临床治疗现状 |
参考文献 |
(4)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临床疗效与相关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一览表 |
第一部分 Ahmed引流阀植入治疗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的疗效观查2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研究背景 |
1.1 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特征 |
1.2 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的治疗 |
1.3 GDIs的现状及AGV的介绍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检查方法 |
2.3 手术方法 |
2.4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患者特征 |
3.2 成功率 |
3.3 眼压控制 |
3.4 视力、房角、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及视野 |
3.5 使用青光眼药物的情况 |
3.6 附加手术和手术并发症 |
4 讨论 |
4.1 成功率 |
4.2 并发症 |
5 结论 |
第二部分 丝裂霉素C在青光眼引流阀术后疤痕化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研究背景 |
1.1 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后抑制疤痕形成的现状 |
1.2 炎症因素在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后疤痕化中的作用 |
1.3 丝裂霉素减少青光眼引流阀术后疤痕化的机制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一般材料 |
2.1.1 实验动物 |
2.1.2 实验试剂 |
2.1.3 实验仪器设备 |
2.2 实验方法 |
2.3 统计学处理 |
3 结果 |
3.1 四组样本中胶原蛋白的表达水平 |
3.2 炎症因子IL-1β、IL-10 在不同时期球结膜下组织中的表达水平 |
3.3 四组患者的IL-1β和IL-10 表达水平的比较 |
3.4 IL-1β和IL-10 与胶原蛋白表达水平相关性分析 |
3.5 丝裂霉素在抗疤痕化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
4 讨论 |
5 结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5)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6)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手术配合(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1.2.1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 |
1.2.1. 1 用物准备 |
1.2.1. 2 手术步骤 |
1.2.2 小梁切除术 |
1.2.2. 1 手术步骤 |
1.2.3 全网膜光凝 (Panretinal |
2 手术配合 |
2.1 术前准备 |
2.1.1 术前访视 |
2.1.2 用物准备 |
2.2 术中配合 |
2.3 术后护理 |
3 讨论 |
(7)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持续性高眼压性青光眼的效果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疗效判定[4]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 |
2.2 对比两组患者滤过泡分型 |
2.3 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
3 讨论 |
(8)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手术治疗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手术前后分别对患者的眼压、视力变化情况进行测定、并发症, 视力主要根据患者的有无光感、手动等指标进行比较。 |
2 结果 |
3 讨论 |
(9)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及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术前准备 |
1.3 手术方法 |
1.4 术后处理 |
1.5 疗效判定标准 |
2 结果 |
2.1 视力 |
2.2 眼压 |
2.3 术后并发症 |
2.4 滤过泡 |
3 讨论 |
(10)浅析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抗青光眼手术的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3 疗效评价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比较。 |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
3. 讨论 |
四、显微镜下抗青光眼手术50例效果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青光眼指南(2020年)[J].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光眼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青光眼学组. 中华眼科杂志, 2020(08)
- [2]聚焦超声睫状体成形术治疗晚期难治性青光眼的初步临床研究[D]. 邓亦雯. 南昌大学, 2020(08)
- [3]超声睫状体成形术(UCP)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D]. 王涛.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4]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临床疗效与相关实验研究[D]. 鲍宁. 安徽医科大学, 2019(09)
- [5]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研究[J]. 帕孜亚·哈山,张宏.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93)
- [6]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手术配合[J]. 赵雅楠,吴荷玉. 全科护理, 2018(27)
- [7]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持续性高眼压性青光眼的效果探讨[J]. 秦燕.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14)
- [8]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手术治疗观察[J]. 安梅. 当代医学, 2016(04)
- [9]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及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观察[J]. 鲁红宇,张祥元.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20)
- [10]浅析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抗青光眼手术的疗效[J]. 刘智勇.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