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款国产公用电话IC卡专用芯片问世(论文文献综述)
韩海林[1](2012)在《局用程控交换机计时计费系统检测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局用程控交换机计时计费系统是电信运营商话费处理和结算的核心部分,其准确与否关乎到广大手机用户和固定电话用户的切身利益。目前由于电信行业的垄断地位,来自市场竞争压力相对较小,设备、软件更新较慢,同时第三方检测机构缺乏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造成局用程控交换机计时计费系统的计费差错现象的存在。如何有效的保证计费系统准确性已经成为行业主管部门、技术监督部门、电信运营商以及广大电信消费者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局用程控交换机计时计费系统的工作原理、检测方法,对该系统计费差错的原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和分析,同时提出了客观评价计费系统计量性能的技术指标和检测方法。本文对局用交换机计时计费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计费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采用目前先进的检测设备、实用的检测技术、现代的通信技术,提出了比较科学、有效和易于实施的检测方法,并对计费系统检测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了分析。本文所研究的计费系统检测方法可作为技术监督部门实施局用程控交换机计时计费系统计量检定的参考,也可作为电信运营商自查依据。
刘玉松[2](2008)在《中国手机市场分析及国产手机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及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已成大众最喜爱的电子消费类产品。中国经过近几年的高速发展,现在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手机市场。在快速发展的国内手机市场,国产手机由于起步较晚,在市场中一直处于弱势地位,虽然国产手机利用价格、渠道、促销的优势,一度在2003年将国产手机市场份额超过洋品牌的市场份额,但在洋品牌迅速调整营销战略和策略后,国产手机重新被打回原形,市场份额2006年降到30%以下,除了联想等少数手机企业外,大多数陷入了亏损的泥潭,更有象熊猫、东信、首信等企业退出了中国手机市场。本文正是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首先结合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及国家产业政策,综合运用了波特五力量模型、SWOT分析等多种分析工具,对中国手机市场宏观和微观环境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然后从市场细分、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营销层面对外资和国产手机企业的营销策略作了详细的对比分析,同时给出对国产手机企业的一些营销启示。最后,针对国产手机营销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优化措施建议,希望这些启示和建议能对国产手机早日走出困境有所促进。
陈龙[3](2007)在《第二代身份证读卡模块开发及应用》文中提出随着第二代居民身份证的全面换发,中国已进入了一个全面使用射频识别卡的崭新时代。第二代居民身份证采用多项高科技技术,具有安全、防伪等特点。全国上下针对第二代身份证的应用开发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众福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是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一家企业,公司考勤采用智能卡系统。近来与苏州大学合作研究开发了一款读卡模块,在原有考勤系统的基础上扩展了读卡器的功能,在不用重新发卡的情况下利用员工的身份证直接实现刷卡考勤。此应用项目可以提供给目前所有的考勤和安防系统进行升级换代,有着广阔地市场前景。该读卡模块硬件部分包含主控芯片和射频基站芯片及其天线部分,软件部分包括主控芯片与射频基站芯片通信部分,和主控芯片与外部MCU通信部分。读卡模块主控芯片通过SPI串行接口控制射频基站芯片读取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卡号或者Mifare 1卡卡号,再将卡号通过SPI串行接口传递给外部MCU。该读卡模块基于模块化的设计思想,将射频基站芯片和MCU整合在一个DIP封装的PCB上,通过SPI接口与外部连接,作为硬件中间件联系射频卡与读卡器。应用系统开发人员只需调用读卡模块提供的接口函数,就可以读取卡号,开发二代证识别应用产品。文中详细介绍了该模块的具体实现及应用。硬件部分介绍了系统的组成及硬件电路实现。软件部分重点阐述如何实现射频识别的底层驱动,并提供接口函数供用户调用。最后给出了该模块的两个应用实例:考勤读卡器和带网络接口的校园管理系统,简要的介绍了其设计方法和用途。整个设计过程采用软件工程的方法对软硬件仔细测试验证,确保系统可靠性。
戴欣[4](2006)在《天府之国起宏图——直击成都高新区二次创业》文中提出在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第一方阵”里,有一个地处西部的高新区——成都高新区。与国内诸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相比,成都高新区颇具个性。它虽然置身内陆,引进外资却居中西部第1位,外资企业超过500家;它虽然身处西部,其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指标却居全国 53个高新区第2位,成为名副其实的“孕育民族自主知识产权的沃土”。
李婧[5](2005)在《计算机控制短消息的接收与发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短消息服务(SMS)是全球公认的无线服务,它能够在移动用户及外部系统之间传送包括文字或数字的短信,是一种廉价而方便的交流方式,具备许多其他通信方式不具备的优点。现在,作为GSM网络的一种基本业务,SMS短信息服务己得到越来越多的开发商的重视,以GSM网络作为数据无线传输网络,可以开发出多种应用,这些开发在各行各业都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论文开发了一个短消息的应用实例。我们设计研制了一种射频识别系统,通过识别系统读出的卡号经过短消息平台,可以实现终端(通过串口)自动发送短消息的功能。同时开发的短消息平台还具有接收短消息、短消息群发以及ASP发送短消息的功能。管理员可以对数据库进行相应的操作、管理,查询各种数据,打印、保存查询结果,生成各种报表等。在ASP发送部分,用户还可以发送邮件,进行网上投票等等。 论文首先介绍了现代移动通信的新技术GSM以及GPRS的组成、网络结构、原理、发展等等。接着描述了短消息发送和接收的基本业务,信令流程;短信网关以及短消息未来的发展趋势(短消息增值服务以及多媒体短消息)。然后讨论了中国移动通讯互联网短信网关接口协议(CMPP),并详细分析整理Siemens等公司的AT指令及其用法和PDU代码的构成、含义。 最后,详细讨论了电路的设计以及对单片机的编程控制;描述了收发短信的流程图,如何调用Windows API函数来实现Visual Basic.Net对串口的读写,介绍了对PDU代码的两种编码、解码方式等关键技术的实现。
曲延军[6](2005)在《创业企业战略选择及成长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创新和创业,已经成为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并开始得到全世界的关注。然而国内学者对于创业的研究,大多还是集中于介绍和描述创业的现象和行为,局限于表面的描述,没有系统、深入的阐述,对创业企业的成长和发展过程的研究不多,与国外研究的差距较大,尤其对于创业企业的成长规律以及创业企业国际化过程的研究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研究创业企业成长过程中的战略选择和变化可以使我们更清楚的认识企业成长的规律。因此,本论文首先综述了创业企业技术战略、国际化战略、行业进入战略等方面的相关研究文献,提出在创业企业成长中的三个最重要的特点:目标市场面向国际还是国内、进入成熟行业还是新兴行业、技术领先还是技术跟随,并依据这三个维度把创业企业竞争战略分为七种类型;然后采用案例研究方法,通过分析案例公司成长历程及成长中的战略变化,揭示出创业企业的成长及国际化规律,并分析了影响企业战略选择的主要因素。案例研究得出新创企业成长的两种不同模式。一个是战略复制,即公司虽然进入了一个新的产品市场竞争领域,但却采用和原来一样(三个维度方面)的竞争战略;另一个是战略改变,公司通过提高技术能力、进入新的行业或者改变目标市场等方式调整企业竞争战略,实现企业成长。国际化过程中,创造性模仿战略是国际化过程中里程碑式的变化阶段,是每个公司开拓国际市场的必经之路。创业企业国际化一般都经历两步:首先在国内市场采用创造性模仿战略,然后进入国际市场,成为一个真正的国际化公司。本文还对影响创业企业成长的因素做了分析。创业者自身技术和管理能力以及企业初创时所拥有的资源是企业走出第一步的关键;而后期企业技术战略和技术能力积累则是企业拥有持续竞争优势的保障。国家的资本市场、税收政策、产业保护和技术促进政策等则是影响我国创业企业发展的重要的外部环境因素。
舒大兴[7](2005)在《水文信息系统现代化研究 ——水文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江、河、湖、库的水文要素为监测对象,研究水文信息系统中各种水文信息的监测、采集、传输和处理技术,为国家水利信息系统现代化建设服务。主要研究内容有: 在众多的水文信息中,水位要素非常重要。本文分析了现有水位传感器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利用光电技术、磁簧技术、省电技术、编码技术和误差修正技术,研制出具有毫米级精度的浮子式水位传感器。阐述了该仪器研制的理论基础,并阐明其智能化、大量程、高精度、低功耗、无磨损的显着技术特点。 水文信息遥测控制终端的智能化水平决定水文测报系统的先进性和稳定可靠性。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我们结合国内应用要求和通信状况,使用总线技术、通信技术、测控技术、存储技术、防雷技术等,研制出YDZ-YL300型通用遥测控制终端,广泛用于水情、水环境、气象和大坝安全等自动化监测系统中。 通信事业发展迅速,水文信息传输方法很多。本文分析了各种通信方式的特点,认为超短波通信在测报系统中还具有生命力,GPRS是发展方向。针对超短波通信,提出WDTP协议,可减小数据通信误码率。 本人独立研制的水文信息实时处理软件使用了硬件接口技术、检错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无人干预的条件下,能实现水文信息实时接收、直观显示、准确存储、越限报警功能,并通过网络及时传送到上级部门。研究了水文资料计算机整编软件,将零星的水文信息按规范整编成系统的资料,解决整编定线技术难点。通过对河道水力特性分析,提出了受洪水和回水混合影响的水位流量关系整编方法,并应用到资料整编工作中。 实时洪水预报是实时水文信息的具体应用,研制洪水预报组件,使洪水预报模型灵活应用;本文分析了洪水预报误差来源,提出应该先对预报模型的初始值进行校正,再对预报结果进行实时校正的思路,以提高实时预报成果的精度;由水箱模型结构的启发,建立了水箱结构的四层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模型的级数与雨量站数量和分布有关,在输入层加入流量因素,能明显提高预测精度。
刘望军[8](2005)在《数字化社区通信系统接入网的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数字化社区是现实社区与由数字化技术所营造的虚拟社区的有机组合,通信网络建设是数字化社区的核心部分;各种通信信息和数据的属性不同,传输速率各异,都通过宽带网络传输,用户不希望各种业务网的传输线路分别进入用户室内,客观需要建立连接于用户终端设备和各种业务网的业务节点之间的综合传送网络,即现代接入网;它是与业务无关的传送网络,能够满足各种业务网与用户终端设备之间传送信息的要求,实现综合业务的接入,特别是多媒体业务和IP业务的综合接入。 本文论述了数字化社区通信系统接入网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研究了接入网的物理参考模型、业务性能特点以及数字交换、光纤传输、数字复用等接入技术的主要理论基础,对常见的接入网技术如xDSL接入、基于HFC的CableModem接入、以太网接入、光纤接入和无线接入等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给出了数字化社区通信系统接入网的设计方案,包括光纤接入网设计方案、铜缆接入网设计方案、HFC接入网设计方案、以太网接入网设计方案以及无线接入网设计方案;最后以某数字化社区通信系统建设工程为例,分别进行了有线接入网和无线接入网的工程设计,研究了方案设计原理,分析了方案的性能,介绍了可实现的功能,对接入网设备进行了选型,给出了设备清单。 FTTx+ADSL+HFC/LAN综合接入网方案是以光纤接入为核心的综合宽带接入方案,能够满足社区多种信息业务的要求。数字化社区通信系统接入网的最终解决方案将是FTTH,能够实现全业务接入。
刘华[9](2004)在《无功功率的测量与多功能电能表数据管理》文中认为本文对两种使用最广泛的无功定义进行分析和比较,并对90年代以前常用的跨相无功电能表进行测量原理分析及误差分析,并且介绍了真无功的测量原理及真无功电能表。 电网有谐波存在时,分析了谐波对于无功测量过程的影响,如对互感器的影响,对电能计量的影响。从理论上推导了线性负载不产生谐波,非线性负载将吸收的部分基波功率转化为谐波功率注入系统,并对电能计量准确性和合理性做了一些探讨,最后提了一些无功的收费意见。 在众多无功测量方法中,主要就交流采样法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采用改进的窗函数法设计移相滤波器,并结合准同步测量方法测量无功。 随着电能质量越来越被重视,多功能电能表的使用将越来越多。在多功能电能表中无功功率这个参数对于电压及电网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多功能电能表数据管理的系统结构及数据流程,并简要介绍了多功能电能表数据管理软件。
郭豫民[10](2003)在《天津农行IC卡应用系统安全性研究》文中提出智能卡的作用是可替代流通领域中的现金或支票,由于安全的原因,给推广使用IC卡带来一些困难。IC卡的安全性是其赖以生存和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本论文通过研究、分析IC卡应用中所涉及到的各个安全性问题,对IC卡的安全技术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分析了IC卡在金融领域中的安全应用要求。从IC卡的密钥管理、卡的发行和维护、卡在颁发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安全性设计。建立了一套完善、适用的IC卡安全管理系统。论文针对天津农行金融IC卡应用的特点,提出了IC卡具体的密钥结构、发行和管理以及业务应用中的安全实现方案,该方案为天津农行金融IC卡的顺利发展,并最终与天津市“城市一卡通”及其它非金融应用行业的有效结合提供了结构合理、安全可靠、功能完善的IC卡安全管理体系。
二、首款国产公用电话IC卡专用芯片问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首款国产公用电话IC卡专用芯片问世(论文提纲范文)
(1)局用程控交换机计时计费系统检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及解析 |
第1章 绪 论 |
1.1 局用交换机计费系统的历史及发展 |
1.1.1 计费系统的发展历史 |
1.1.2 国内计费系统现状 |
1.1.3 计费系统发展趋势 |
1.2 国内外计费系统的检测现状 |
1.2.1 国内计费系统检测现状 |
1.2.2 国外计费系统检测现状 |
1.3 我省电话计费检测工作情况 |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1 论文的研究内容 |
1.4.2 论文的研究的目标 |
第2章 时间间隔测量技术 |
2.1 时间的基本概念 |
2.2 时间间隔测量的应用领域 |
2.3 时间间隔测量的基本方法 |
2.4 时间间隔测量精度的分析 |
2.4.1 通用计数器的测量误差 |
2.4.2 时间间隔测量的误差及其分析 |
2.4.3 克服和减小测量误差的途径 |
2.5 时间间隔测量仪器 |
2.6 局用交换机检测仪器 |
2.7 小结 |
第3章 局用交换机计费系统检测方法 |
3.1 局用交换机计费系统的工作原理 |
3.1.1 局用程控交换机基本构成 |
3.1.2 局用程控交换机软件系统 |
3.1.3 局用程控交换机信令系统 |
3.1.4 局用程控交换机基本功能 |
3.1.5 局用程控交换机计费系统原理 |
3.2 局用交换机计费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3 检测方法概述 |
3.4 术语和定义 |
3.5 计量性能要求 |
3.6 外观功能要求 |
3.7 检测设备控制 |
3.8 检测项目 |
3.9 检测方法 |
3.10 小结 |
第4章 检测方法的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
4.1 评定方法介绍 |
4.2 数学模型建立 |
4.3 方差和灵敏系数 |
4.4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结果 |
4.5 不确定度评定结果 |
4.6 其它检定点的不确定度说明 |
4.7 小结 |
第5章 局用交换机检测结果验证及分析 |
5.1 检测结果 |
5.2 验证及分析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
(2)中国手机市场分析及国产手机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本文的研究方法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
1.4 论文的结构 |
第二章 理论综述 |
2.1 市场营销管理、任务和实质 |
2.2 营销观念与市场调研 |
2.2.1 营销观念的演变 |
2.2.2 营销调研 |
2.2.3 消费者行为模式 |
2.3 营销活动中的市场细分 |
第三章 中国手机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
3.1 中国手机市场的发展概况 |
3.2 中国手机市场SWOT 分析 |
3.3 中国手机市场营销的宏观环境 |
3.4 中国手机市场营销的微观环境 |
第四章 中外品牌营销策略分析 |
4.1 外资品牌营销策略分析 |
4.1.1 诺基亚公司 |
4.1.2 摩托罗拉公司 |
4.1.3 三星公司 |
4.2 国产厂商营销策略分析 |
4.2.1 波导公司 |
4.2.2 TCL 公司 |
4.2.3 联想公司 |
4.3 中外营销策略比较及启示 |
4.3.1 产业和市场细分 |
4.3.2 产品创新和定位 |
4.3.3 价格、渠道和促销 |
第五章 国产手机营销策略优化 |
5.1 国产手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
5.1.1 核心技术问题 |
5.1.2 产品质量问题 |
5.1.3 库存问题 |
5.1.4 渠道问题 |
5.2 国产手机应采取的营销策略 |
5.2.1 国际化营销策略 |
5.2.2 创新营销策略 |
5.2.3 品牌营销策略 |
5.2.4 整合营销策略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第二代身份证读卡模块开发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概述 |
1.1 射频识别技术及研究背景 |
1.1.1 射频识别技术的发展 |
1.1.2 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概述 |
1.1.3 射频识别卡及射频识别技术 |
1.1.4 射频识别卡的优点及应用前景 |
1.2 射频识别卡读卡模块设计思路 |
1.2.1 射频识别卡读卡系统构成 |
1.2.2 第二代居民身份证读卡模块设计思路 |
1.3 本文工作与论文结构 |
1.3.1 本文工作 |
1.3.2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射频识别技术及标准 |
2.1 射频识别的基本原理与相关技术 |
2.1.1 射频识别的基本原理 |
2.1.2 射频识别系统的分类 |
2.1.3 能量传送 |
2.1.4 数据传送 |
2.1.5 数据完整性 |
2.1.6 数据安全性 |
2.2 射频识别卡的标准及发展 |
2.2.1 射频识别卡的标准及发展 |
2.2.2 近耦合IC 卡国际标准ISO/IEC 14443 |
2.3 射频识别卡―Mifare 1 卡 |
2.3.1 Mifare 1 卡的特性 |
2.3.2 Mifare 1 芯片逻辑结构 |
2.3.3 存储器组织结构 |
2.3.4 对Mifare 1 卡的读写控制 |
2.4 射频识别卡―第二代居民身份证 |
2.4.1 第二代身份证的特征 |
2.4.2 对第二代居民身份证的读写控制 |
2.5 小结 |
第三章 读卡模块硬件设计 |
3.1 硬件设计概述 |
3.1.1 硬件设计思路 |
3.1.2 硬件系统组成 |
3.1.3 电路设计及元器件封装选用原则 |
3.1.4 PCB Layout 原则 |
3.2 芯片选型 |
3.2.1 嵌入式微控制器MCU |
3.2.2 射频基站芯片 |
3.3 微控制器 MC68HC908JB8 |
3.3.1 MC68HC908JB8 特性 |
3.3.2 MC68HC908JB8 主要功能模块 |
3.4 射频基站芯片FM1722 |
3.4.1 FM1722 的功能结构 |
3.4.2 FM1722 的引脚说明 |
3.4.3 FM1722 的寄存器 |
3.4.4 FM1722 的并行接口 |
3.4.5 FM1722 的SPI 接口 |
3.5 读卡模块硬件说明 |
3.5.1 MC68HC908JB8 与 FM1722 的连接 |
3.5.2 天线及相关电路的设计 |
3.5.3 MC68HC908JB8 与外部 MCU 的连接 |
3.6 硬件测试 |
3.6.1 MC68HC908JB8 微控制器系统的测试 |
3.6.2 MC68HC908JB8 对 FM1722 的控制 |
3.6.3 FM1722 的天线测试 |
3.7 小结 |
第四章 读卡模块软件设计 |
4.1 软件设计概述 |
4.1.1 软件功能概述 |
4.1.2 软件开发环境 |
4.1.3 MCU 在线编程技术 |
4.2 MC68HC908JB8 对 FM1722 的基本操作 |
4.2.1 访问FM1722 寄存器 |
4.2.2 FM1722 的FIFO 缓冲区机制 |
4.2.3 FM1722 的命令 |
4.2.4 MC68HC908JB8 对 FM1722 控制的测试 |
4.3 与 Mifare 1 卡的射频识别通信 |
4.3.1 Mifare 1 卡的状态图及射频通信处理流程 |
4.3.2 Mifare 1 卡片识别及选中过程 |
4.3.3 Mifare 1 卡号读取过程 |
4.3.4 通过FM1722 读取Mifare 1 卡号的测试 |
4.4 与二代证卡的识别通信 |
4.4.1 二代证卡的状态图及射频通信处理流程 |
4.4.2 二代证卡片识别及选中过程 |
4.4.3 二代证卡号读取过程 |
4.4.4 通过FM1722 读取二代证卡号的测试 |
4.5 读卡模块的接口函数 |
4.6 小结 |
第五章 应用方案举例 |
5.1 公司考勤系统应用 |
5.1.1 公司考勤系统组成 |
5.1.2 读卡模块与公司考勤系统硬件说明 |
5.1.3 公司考勤系统MCU 程序 |
5.1.4 公司考勤系统上位机函数 |
5.2 校园管理系统应用 |
5.2.1 校园网与嵌入式网络接口技术 |
5.2.2 读卡模块与嵌入式网络接口的结合 |
5.2.3 关健技术说明 |
5.2.4 上位机测试软件 |
5.3 小结 |
第六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附录 1 MC68HC908JB8 结构框图 |
附录 2 FM1722 的寄存器表 |
附录 2 FM1722 的寄存器表(续) |
附录 3 FM1722 的命令集 |
附录 4 读卡模块函数说明 |
附录 5 关于居民身份证的公共安全行业标准 |
(5)计算机控制短消息的接收与发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前言 |
1.1 移动通讯的发展 |
1.2 短信息的应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
1.3 论文主要的工作 |
第二章 GSM与GPRS系统 |
2.1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的概述 |
2.1.1 GSM数字移动通信的发展 |
2.1.2 GSM通信系统的组成 |
2.1.3 GSM信令网络结构 |
2.2 GPRS的简介 |
2.2.1 GPRS系统原理 |
2.2.2 GPRS网络总体结构 |
2.2.3 GPRS网络主要实体 |
2.2.4 GPRS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
2.3 第三代移动通信(3G) |
第三章 SMS短消息 |
3.1 SMS技术 |
3.1.1 SMS简单介绍 |
3.1.2 短消息服务的优点 |
3.2 短消息业务的协议 |
3.3 点到点短信息业务 |
3.3.1 移动台收发短消息的工作流程 |
3.3.2 信令流程 |
3.4 小区广播短消息业务 |
3.5 短信息网关 |
3.5.1 简介 |
3.5.2 短信网关的系统结构 |
3.6 EMS与MMS |
3.6.1 EMS(增强短信服务) |
3.6.2 MMS(多媒体短信业务) |
第四章 短消息网关系统接口协议 |
4.1 网关协议的简介 |
4.2 CMPP协议 |
4.2.1 协议用到的术语表 |
4.2.2 网络结构 |
4.2.3 CMPP功能概述 |
4.2.4 消息流程 |
4.2.5 消息定义 |
第五章 AT指令及PDU代码 |
5.1 简单介绍AT指令 |
5.2 调用AT指令 |
5.2.1 AT+CSCA(SMS service center address) |
5.2.2 AT+CMGL(List SMS messages from preferred store) |
5.2.3 AT+CMGS(Send SMS message) |
5.2.4 AT+CMGD(Delete SMS message) |
5.2.5 AT+CNMI(New SMS message indications) |
5.2.6 AT+CMGR(Read SMS Message) |
5.3 PDU代码 |
5.3.1 发送短消息(短消息提交) |
5.3.2 读取短消息(短消息递送) |
第六章 系统设计与实现 |
6.1 系统框图 |
6.2 射频识别系统的设计 |
6.2.1 读卡器电路设计 |
6.2.2 射频芯片H4001 |
6.2.3 单片机通讯流程 |
6.2.4 曼彻斯特码采样解码流程图 |
6.3 终端发送短消息(串口) |
6.3.1 系统结构 |
6.3.2 调用API函数对串口进行操作 |
6.3.3 收发短信流程图 |
6.3.4 中文和7—bit的编码解码 |
6.4 ASP发送短消息 |
6.4.1 业务流程图 |
6.4.2 ADO数据库的读写 |
6.4.3 ASP发送邮件 |
6.4.4 从网络上发送信息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CMPP协议消息体格式 |
附录二 AT指令 |
1、AT Command Set(Siemens Cellular Engine) |
2、AT Commands Interface(WAVECOM) |
3、AT Command Set for Nokia GSM Products |
(6)创业企业战略选择及成长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我国创业活动的特点 |
1.1.2 我国创业环境的特点 |
1.1.3 背景小结 |
1.2 创业管理的相关研究 |
1.2.1 创业活动的研究 |
1.2.2 创业机会的研究 |
1.2.3 创业层面的研究 |
1.2.4 创业企业类型的研究 |
1.2.5 不同类型创业企业创业管理的差别研究 |
1.2.6 创业管理与成熟企业的传统管理之间关系研究 |
1.2.7 创业企业战略管理研究 |
1.2.8 创业环境对创业活动的影响研究 |
1.2.9 创业企业成长过程研究 |
1.3 研究的意义及问题的提出 |
1.4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1.4.1 企业选择标准 |
1.4.2 资料收集方法 |
1.4.3 变量的选择与定义 |
1.5 研究的内容和框架 |
第2章 创业企业战略管理研究 |
2.1 创业企业技术战略 |
2.1.1 技术战略的内容 |
2.1.2 环境因素对创业企业技术战略选择的影响 |
2.1.3 技术战略类型的选择 |
2.2 创业企业国际化战略 |
2.2.1 国际化与企业绩效 |
2.2.2 国际化与组织学习 |
2.3 行业结构特征对创业企业绩效的影响 |
2.3.1 行业生命周期 |
2.3.2 行业集中度 |
2.3.3 行业进入壁垒 |
2.3.4 行业中的产品差异化 |
2.3.5 行业结构特征小结 |
2.4 Poter 竞争战略 |
2.4.1 公司创业型企业的竞争战略选择 |
2.4.2 新创型企业竞争战略选择 |
2.5 本章总结 |
第3章 创业企业战略选择及成长模型 |
3.1 战略选择的三个维度 |
3.2 七种战略 |
3.2.1 防御性模仿战略 |
3.2.2 替代进口战略 |
3.2.3 超前本地化战略 |
3.2.4 创造性模仿战略(Ⅰ、Ⅱ) |
3.2.5 国际差异化战略 |
3.2.6 早期市场进入战略 |
3.2.7 国际创新战略 |
3.3 本章总结 |
第4章 案例及案例分析 |
4.1 案例 |
4.1.1 “中国芯” |
4.1.2 盛士达 |
4.1.3 深圳冠日通讯 |
4.1.4 深圳豪威 |
4.1.5 吉锐触摸 |
4.1.6 案例小结 |
4.2 案例分析 |
4.2.1 案例公司的基本情况分析 |
4.2.2 公司所处外部环境的特点分析 |
4.2.3 案例公司的成长模式分析 |
4.3 案例分析总结 |
4.3.1 创业企业成长中的战略变化 |
4.3.2 创业企业国际化过程 |
4.3.3 影响企业战略变化的因素 |
第5章 研究结论 |
5.1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结论 |
5.1.1 创业企业成长中的战略变化 |
5.1.2 创业企业国际化过程 |
5.1.3 影响成长模式和战略改变的因素 |
5.2 本研究与国外相关研究的结论的比较 |
5.3 本研究不足之处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及声明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7)水文信息系统现代化研究 ——水文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水资源现状 |
1.1.1 世界水资源 |
1.1.2 中国水资源 |
1.2 水问题困惑与思考 |
1.2.1 洪水问题 |
1.2.2 干旱问题 |
1.2.3 水污染问题 |
1.2.4 水侵蚀问题 |
1.2.5 水文科学的发展 |
1.3 水文信息系统现代化内涵 |
1.3.1 水文信息监测系统 |
1.3.2 信息传输系统 |
1.3.3 水文信息处理系统 |
1.3.4 水文信息服务系统 |
1.3.5 保障体系 |
1.4 国际水文信息系统现代化研究进展 |
1.5 我国水文信息系统现代化研究进展 |
1.5.1 水文信息现代化历程 |
1.5.2 水文信息系统现代化特点 |
1.5.3 水文信息现代化存在的问题 |
1.5.4 水文信息现代化发展方向 |
1.6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 |
1.6.1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发展 |
1.6.2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技术 |
1.6.3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组成 |
1.7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7.1 水文信息传感技术 |
1.7.2 水文信息采集控制终端 |
1.7.3 水文信息传输 |
1.7.4 水文信息处理 |
1.7.5 水文信息实时预报应用 |
第二章 水文信息传感技术 |
2.1 雨量传感器 |
2.1.1 自记雨量计 |
2.1.2 翻斗式雨量传感器 |
2.1.3 容栅式雨量传感器 |
2.1.4 雨量传感器误差分析 |
2.2 自动雨量站 |
2.2.1 工作原理 |
2.2.2 过程控制 |
2.2.3 固态存贮 |
2.2.4 报汛方式 |
2.2.5 误差分析 |
2.3 水位传感器 |
2.3.1 接触式水位测量仪器 |
2.3.2 浮子式水位计 |
2.3.3 压力式水位计 |
2.3.4 非接触式水位传感器 |
2.4 WZY-III型磁光编码水位计 |
2.4.1 问题提出 |
2.4.2 磁光编码水位计原理 |
2.4.3 磁光编码水位计设计 |
2.4.4 应用总结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水文信息采集控制终端 |
3.1 遥测终端可靠性研究 |
3.1.1 可靠性理论 |
3.1.2 提高元件可靠性 |
3.1.3 提高单元可靠性 |
3.1.4 遥测终端可靠性设计 |
3.1.5 遥测终端软件可靠性设计 |
3.2 信息采集控制 |
3.2.1 传感器的适应性 |
3.2.2 传感器的控制 |
3.3 传输通信控制 |
3.3.1 通信设备适应性 |
3.3.2 通信体制兼容性 |
3.3.3 通信编码多样性 |
3.3.4 信道侦听 |
3.4 终端全兼容策略 |
3.4.1 遥测站作为中继站的热备份 |
3.4.2 中继站兼作遥测站 |
3.4.3 中心站兼作中继站和遥测站 |
3.4.4 远程通信设置 |
3.5 固态存储技术 |
3.5.1 存贮内容考虑 |
3.5.2 存储容量考虑 |
3.5.3 数据通信考虑 |
3.6 电源管理 |
3.6.1 终端节能设计 |
3.6.2 太阳能充电控制 |
3.6.3 遥测站电源监测 |
3.7 控制终端界面设计 |
3.7.1 按键功能 |
3.7.2 现场显示与报警 |
3.7.3 现场编程器 |
3.8 设备防雷保护 |
3.8.1 概述 |
3.8.2 避雷针 |
3.8.3 同轴电缆防雷 |
3.8.4 遥测终端防雷 |
3.8.5 综合防雷措施 |
3.9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水文信息传输 |
4.1 无线电路质量控制 |
4.1.1 无线电路质量参数 |
4.1.2 无线电路抗干扰 |
4.1.3 提高无线电路质量 |
4.2 水文信息传输途径 |
4.2.1 超短波传输 |
4.2.2 GSM短信传输 |
4.2.3 GPRS实时在线传输 |
4.2.4 卫星传输 |
4.2.5 有线传输 |
4.3 水文信息传输协议 |
4.3.1 MDLC无线传输协议 |
4.3.2 规范中水文数据帧格式 |
4.3.3 WDTP无线通信数据格式 |
4.3.4 WDTP无线组网协议 |
4.4 信号碰撞概率分析 |
4.4.1 信号碰撞概率 |
4.4.2 降低碰撞概率措施 |
4.5 水文信息传输计算机网络 |
4.5.1 计算机网络组成 |
4.5.2 计算机网络传输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水文信息处理 |
5.1 软件产品的一般性要求 |
5.1.1 软件功能 |
5.1.2 软件性能 |
5.1.3 软件可用性 |
5.1.4 界面设计原则 |
5.2 水情测报系统数据库 |
5.2.1 数据库管理系统选择 |
5.2.2 数据库优化设计 |
5.2.3 数据库安全性 |
5.2.4 水情测报系统数据库组成 |
5.3 水文信息采集软件 |
5.3.1 系统设置模块 |
5.3.2 信息采集模块 |
5.3.3 数据查询模块 |
5.4 水文资料整编系统 |
5.4.1 水文资料整编综述 |
5.4.2 水文资料整编定线 |
5.4.3 两因素综合校正法原理 |
5.4.4 两因素综合校正法应用 |
5.4.5 水文资料整编软件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水文信息实时预报应用 |
6.1 概述 |
6.2 新安江水文预报模型应用 |
6.2.1 通用组态软件 |
6.2.2 模型参数优选 |
6.2.3 模型初始值确定方法 |
6.2.4 预报成果的实时校正 |
6.3 神经网络水文预报模型应用 |
6.3.1 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
6.3.2 流域洪水预报神经网络模型 |
6.3.3 神经网络化的水箱模型 |
6.3.4 神经网络模型计算实例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攻博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
(8)数字化社区通信系统接入网的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数字化社区通信系统接入网技术概述 |
1.2 数字化社区通信系统接入网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数字化社区通信系统接入网技术的发展 |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数字化社区通信系统接入网技术的研究 |
2.1 数字化社区通信系统接入技术的理论基础 |
2.1.1 接入网的物理参考模型 |
2.1.2 接入网的业务性能及特征 |
2.1.3 接入网的理论基础 |
2.2 接入网技术的比较分析 |
2.2.1 接入网分类 |
2.2.2 xDSL技术 |
2.2.3 基于HFC网的Cable Modem技术 |
2.2.4 基于五类线的以太网接入技术 |
2.2.5 光纤接入技术 |
2.2.6 无线接入技术 |
第3章 数字化社区通信系统接入网设计方案 |
3.1 接入网设计方案概述 |
3.1.1 数字化社区通信系统组成 |
3.1.2 接入网方案比较 |
3.2 光纤接入网设计方案 |
3.3 铜缆接入网设计方案 |
3.4 HFC接入网设计方案 |
3.5 以太网接入网设计方案 |
3.6 无线接入网设计方案 |
3.6.1 无线接入网工程设计的技术要求 |
3.6.2 无线接入网的典型方案 |
第4章 数字化社区通信系统接入网典型工程设计案例 |
4.1 有线接入网工程设计案例 |
4.1.1 工程概况及要求 |
4.1.2 实现功能 |
4.1.3 FTTx+ADSL+HFC/LAN综合接入网解决方案 |
4.2 无线接入网工程设计案例 |
4.2.1 设计根据 |
4.2.2 方案设计说明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附录B(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9)无功功率的测量与多功能电能表数据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无功功率理论的研究及其发展 |
1.2 电能表技术的发展历程 |
1.2.1 感应系电能表的诞生 |
1.2.2 电子式电能表的产生和分类 |
1.2.3 电子式电能表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
1.3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无功定义及无功测量方法的比较 |
2.1 传统的功率理论 |
2.2 两种无功定义的分析 |
2.2.1 Budeanu无功定义 |
2.2.2 Fryze无功定义 |
2.2.3 小结 |
2.3 无功测量方法 |
2.3.1 跨相无功 |
2.3.2 真无功 |
2.3.3 测量方法的比较 |
第三章 考虑谐波污染时无功的测量 |
3.1 谐波对仪用互感器准确度的影响 |
3.1.1 电磁式电压互感器 |
3.1.2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 |
3.1.3 电流互感器 |
3.1.4 国家对仪用互感器精度的规定 |
3.2 谐波对电能表计量的影响 |
3.2.1 谐波对感应式电能表的影响 |
3.2.2 谐波对电子式电能表的影响 |
3.3 电力谐波对电能计量的影响分析 |
3.3.1 皆波有功的影响 |
3.3.2 谐波无功的影响 |
3.4 电能计量的方式 |
3.5 解决谐波对计量影响问题的意义 |
3.5.1 体现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 |
3.5.2 电能质量科学管理的要求 |
3.6 对负载与谐波及电能计量问题的分析 |
3.6.1 线性负载不产生谐波 |
3.6.2 线性负载吸收谐波、非线性负载产生谐波 |
3.6.3 电能计量的准确性与合理性的矛盾 |
3.6.4 小结 |
第四章 交流采样法测量无功 |
4.1 数字移相算法 |
4.1.1 一种简单的数字移相器 |
4.1.2 Hilbert变换 |
4.1.3 窗函数法设计的FIR Hilbert滤波器 |
4.1.4 频率采样法设计的FIR Hilbert滤波器 |
4.2 傅立叶分析测量 |
4.3 同步采样和准同步采样 |
4.3.1 同步采样 |
4.3.2 准同步采样法 |
4.4 用准同步离散Hilbert变换测量无功的误差分析 |
第五章 多功能电能表及其数据管理系统 |
5.1 电能质量问题的产生 |
5.2 电能质量的定义和概念 |
5.3 电能质量标准 |
5.3.1 供电电压允许偏差(GB 12325-90) |
5.3.2 电力系统频率允许偏差(GB/T 15945-1995) |
5.3.3 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度(GB/T 15543-1995) |
5.3.4 公用电网谐波(GB/T 14549-93) |
5.3.5 电压允许波动和闪变(GB/T 12326-90) |
5.4 改善电能质量的意义 |
5.5 国内外电能质量研究的内容及其比较 |
5.6 国外的研究现状 |
5.7 国内的研究现状 |
5.8 多功能能电表的使用 |
5.9 多功能电能表数据管理 |
5.9.1 自动抄录管理系统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5.9.2 多功能电能表的数据管理 |
5.9.3 系统功能及实现 |
5.9.4 管理系统发展趋势 |
5.9.5 电能计量系统提供的附加服务功能 |
5.10 关口电量计费系统 |
5.11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天津农行IC卡应用系统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概述 |
1 背景 |
2 目的和意义 |
3 国内外IC卡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二章 相关安全技术研究 |
1 IC卡的分类 |
2 CPU卡的安全特点 |
3 国产算法概况 |
4 分散算法 |
第三章 IC卡的安全应用要求 |
1 主要安全威胁分析 |
2 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IC卡应用的相关规定、要求 |
第四章 IC卡安全应用设计 |
1 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
2 IC卡密钥管理系统设计 |
2.1 密钥及密钥管理设计 |
2.2 卡密钥管理设计 |
3 IC卡管理系统设计 |
3.1 典型的IC卡结构 |
3.2 IC卡发卡管理 |
3.3 卡务管理 |
4 IC卡安全体系管理安全性设计 |
4.1 机构和人员的安全管理 |
4.2 人员的安全管理 |
4.3 IC卡业务环境的安全管理 |
4.4 系统数据的安全管理 |
4.5 止付名单安全管理 |
4.6 交易的安全管理 |
4.7 PSAM的安全管理 |
4.8 用户卡的安全管理 |
第五章 应用实例-天津农行金融IC卡安全应用 |
1 应用背景 |
2 天津农行金融IC卡安全应用实现 |
3 天津农行金融IC体系中的密钥设计 |
4 天津农行金融IC体系运行设计 |
4.1 体系建立 |
4.2 金融IC卡发放 |
4.3 金融IC卡使用 |
5 系统运行效果 |
第六章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首款国产公用电话IC卡专用芯片问世(论文参考文献)
- [1]局用程控交换机计时计费系统检测方法研究[D]. 韩海林. 浙江工业大学, 2012(07)
- [2]中国手机市场分析及国产手机营销策略研究[D]. 刘玉松. 天津大学, 2008(08)
- [3]第二代身份证读卡模块开发及应用[D]. 陈龙. 苏州大学, 2007(11)
- [4]天府之国起宏图——直击成都高新区二次创业[J]. 戴欣. 中国高新区, 2006(04)
- [5]计算机控制短消息的接收与发送[D]. 李婧. 南京师范大学, 2005(03)
- [6]创业企业战略选择及成长模式研究[D]. 曲延军. 清华大学, 2005(09)
- [7]水文信息系统现代化研究 ——水文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及应用[D]. 舒大兴. 河海大学, 2005(04)
- [8]数字化社区通信系统接入网的设计研究[D]. 刘望军. 湖南大学, 2005(02)
- [9]无功功率的测量与多功能电能表数据管理[D]. 刘华. 河海大学, 2004(03)
- [10]天津农行IC卡应用系统安全性研究[D]. 郭豫民. 四川大学, 2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