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现象美术作品

重复现象美术作品

问:88-米勒(Hillis Miller)重复理论. 柏拉图式和尼采式重复
  1. 答:米勒讲重复是许多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的文本现象,比如(1)细小处重复,如词语和修辞手法,(2)事件和场景重复,(3)与其他作品在主题、事件和人物上的重复。读者通过这些重复去寻找作品的确定意义。但米勒通过分析《呼啸山庄》认为重复只能通向不确定的无限多种意义,而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意义内核。
    米勒是美国文论家,耶鲁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学术生涯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 1953年以前——“新批评”时期。受“细读”影响,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最后。
    2. 1953-1968年——现象学或意识批评时期。通过作品分析进入作者的内心意识,尤其是狄更斯。
    3. 1968年以后——解构主义时期。
    这里重点叙述米勒的解构主义文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消解逻各斯中心主义。
    1. 文本语言总是关涉其他语言和其他文本,与文本之外的现实无关。
    2. 文本永远多义,这些意义彼此矛盾,无法纳入到一个统一的结构中。
    语言的修辞性。
    1. 比喻是语言的根本属性,一切理解都是理解比喻。
    2. 文本互为寄生互为寄主,并不是封闭自足的统一体。
    3. 解构批评就是将统一的文本拆散再重新组合,但永远无法复原,因为原初的“逻各斯中心主义”已不复存在。
    重复理论。
    1. 作品中存在各种重复现象,读者据此寻找统一的意义,但实际上这些重复是通向复杂多样意义的通道。
    2. 作品并不存在一个权威的、固定不变的意义内核。
    米勒文论的总体评价。
    1. 米勒的学术道路代表了战后美国文论的发展轨迹。
    2. 米勒的批评对象紧紧围绕经典,但批评方法开放多元。
    3. 将“比喻”当做语言的根本属性,否认语言基本意义的稳定性,容易滑向反历史主义。
问:生活中重复的现象
  1. 答:如下:
    1、一日三餐
    人们在生活中每天按顺序吃早饭、午饭和晚饭,每天都是按照这样的顺序循环。在生活中,一日三餐按照一定的规律不断循环出现。
    2、太阳东升西落
    太阳每天早上从东边升起,晚上从西边落下,每天都循环着这个东升西落的过程,是一种循环现象。这一循环现象存在着时间上的周期性规律,每一天都周而复始地出现着。
    循环效应事例
    这其实是十分明显的循环效应,当你把话筒拿近播放设备时,十分微弱、甚至是人耳听不到的声音进入话筒,响度成倍加强后从播放设备播放,然后再次进入话筒,又一次成倍加强由播放设备播放,再进入话筒。这样来回几次,也会把微弱的声音无限放大,但是如果长时间进行循环效应,最终的结果是整个音响设备被摧毁。
  2. 答:(1)一个星期是7天,可以用12345671234567表示;
    (2)学校校园的彩灯,可以用红,黄,绿;红,黄,绿表示;
    (3)学生体育课上的口号,可以用121,121表示;
    (4)六一儿童节,教室的彩球,可以用红、黄、蓝、绿;红、黄、蓝、绿表示;
    故答案为:一个星期是7天,可以用12345671234567表示;学校校园的彩灯,可以用红,黄,绿;红,黄,绿表示;学生体育课上的口号,可以用121,121表示;
    教室的彩球,可以用红、黄、蓝、绿;红、黄、蓝、绿表示.
问:什么是重复现象
  1. 答:为了确定实验的准确性,必须重复做一个实验以取得相同的效果,就是重复现象
重复现象美术作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