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树冻害分析及减灾措施探讨

桑树冻害分析及减灾措施探讨

一、桑树霜害情况分析及减灾措施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刘学军,陈虎胜[1](2020)在《阳城县近60年晚霜冻发生情况及其对桑树的冻害分析》文中提出为了给阳城地区发展蚕桑产业提供气象数据支撑,降低晚霜冻对桑树生长发育的不利影响,运用统计分析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阳城县1958—2018年早春气候、地形地理等对晚霜冻发生和早春桑树发育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过去60年中,阳城县历年平均终霜日出现在4月15日,较桑树鹊口期历年平均初始日期4月9日晚6.0 d;气候有变暖趋势,终霜日平均每10年提早1.8 d,桑树鹊口期平均每10年提早1.5 d,两者相遇的可能性加大,将导致桑树遭受晚霜冻害的风险增大;桑芽脱苞后,当最低气温<3.0℃,最低地面温度≤-1.0℃时,不可避免地发生晚霜冻且桑树遭受晚霜冻害的程度明显加重;当降温幅度>5.0℃、连续5.0 d以上无降水或连续2.0 d以上出现晚霜冻时,或桑树处于谷底洼地、背风山地、阴面山坡以及向阳背风地时,都会加重晚霜冻对桑树的危害。科学利用气候资源,正确选择立地条件,加强监测预报,为预防桑树晚霜冻害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对保障蚕桑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戴安源[2](2019)在《气象灾害对涟水县桑园造成的危害及其应对措施初探》文中认为通过对我县气象灾害资料的收集和统计,进行初步归纳,分析我县自然灾害的发生规律以及对桑园所造成的危害损失,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崔胜,马东府,李同宇[3](2019)在《河南省2018年春季晚霜对桑树的危害及补救措施》文中提出2018年春季河南省桑树大面积遭受晚霜冻害,致使大部分蚕区不能饲养春蚕。灾害发生后,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及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灾区,组织蚕农进行生产自救。根据霜冻对桑树的危害程度,采取不同的补救措施:对霜冻危害严重的桑园采取及时进行春伐,追施农家肥,适当饲养夏蚕,扩大中秋蚕、晚秋蚕的饲养量等措施;对霜冻危害较轻的桑园采取加强桑园田间管理、追施速效肥、及时进行灌溉、适当推迟春蚕收蚁时间等措施。取得了霜冻危害严重的地区单位面积桑园全年饲养蚕种量不下降的良好效果。并提出了选择适宜的桑树品种,合理进行采叶;及时关注天气情况,做好霜冻危害的预防工作;进行桑园灌溉,防止霜冻危害的发生;加强桑园除虫,提高桑叶产质量;推迟收蚁时间,减轻霜冻危害的损失等预防桑树遭受霜冻的建议。

刘彩莲,光志琼[4](2018)在《对2017年桑树晚霜冻害的调查与思考》文中指出通过对2017年洛南县桑树晚霜冻害发生情况的调查分析,提出根据气象预报进行烟熏、桑园灌水、桑枝喷水以及采用科学修剪、合理用叶、调配栽植品种等预防措施和及时补水、重新修剪、追施肥料、推迟发种等补救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

刘荣昆[5](2016)在《林人共生:彝族森林文化及变迁探究》文中研究表明森林研究通常被归入自然科学领域,然而由于森林与人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其间又表现出较强的人文属性。客观上讲,林学兼有自然和人文双重属性。特别是在人类面临诸多生态问题困扰的时候,绿水青山在社会经济发展及人类生存中的地位愈发重要。森林的资源和生态两大重要功能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甚至决定意义,人类文明的进步大多构筑于对森林开发利用的基础之上,一些文明的衰落或经济、政治重心的转移往往也因森林的毁坏而引起。彝族的生存和发展与森林有着紧密的联系,彝族在认识、利用、保护森林的过程中,形成了积淀深厚、内涵丰富的森林文化。彝族森林文化主要表现在物质、精神、制度三个层面。物质层面,彝族充分利用森林资源以维持生计,在利用森林的过程中,总结出许多利用森林的技艺,这是彝族物质层面森林文化的精髓。精神层面,彝族对森林有着深厚的情感,在原始宗教信仰及人生礼俗方面有很多与森林相关的习俗,从这些习俗中可以看出彝族敬重森林的生态观念。制度层面,彝族有护林组织及护林制度,彝族对森林的维护主要体现在即植树造林、神山森林体系、护林制度等三个方面。彝族地区森林在清代以前变化不大,而清代以后因人口剧增、农业垦殖、矿冶及烤烟耗薪、商业采伐、皇木采办、工业耗材、政治活动、军事活动等致使森林破坏较为严重,引发一系列生态及社会后果。森林变迁、科技进步、现代生活方式介入等引起彝族森林文化变迁,进而使与森林相关的一些文化淡化甚至消失,为森林保护带来挑战和机遇。彝族森林文化的核心是林人共生。林人共生关系中林处于主要地位,林是前提,有林才能有人类对森林资源的利用,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对森林的认知体系以及利用森林的技术体系。林人共生关系发端于林而又回归于林,发端于林是指林为人类的生存提供必要的条件,回归于林是指人类为了森林作用的长久持续发挥而保护森林,林人共生关系的模式为从林到人,再从人到林,即林——人——林,抑或用林——护林——用林。林人共生的生态观念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显得弥足珍贵,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彝族森林文化对彝族地区生态保护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生物多样性减弱以及生态恶化的情况下,应当挖掘并传承彝族森林文化,为生态恢复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借鉴和路径。彝族植物文化是森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把彝族植物文化元素应用到彝族聚居区的城市绿化中,以彰显出彝区城市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

佘柳涛,薛卫东,何秀龙[6](2014)在《育71-1桑树晚霜冻害后剪伐桑枝对产叶量及叶质的影响》文中指出育71-1桑树遭受晚霜冻害后,采取剪伐桑枝的措施,能促进桑树恢复生长,明显提高桑树发芽率,增加新梢条长,提高新梢条比例。但剪伐程度要控制好,剪伐后留条长度应不少于60cm。剪伐时间应根据各地气候,灵活掌握。建议本地桑树冻害后,剪伐桑枝的时间不宜迟于4月10日。

刘红,李德,党晓东[7](2014)在《子长县蚕桑种植适应性气候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根据子长县蚕桑中心统计多年蚕桑种植资料和经验,利用子长县气象站20a气象资料,南沟岔镇、玉家湾镇区域气象站5a气象资料,针对桑树露青期、鹊口期、五叶期等发育期的生长需求,对子长县蚕桑种植的温度、光照和水分条件进行分析,总结了桑树不同生育期适应的气候条件和主要气象灾害及其防御措施。

仲春梅[8](2013)在《桑树早春晚霜冻害调查及防灾减灾措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3年春季海安县桑树萌发后遭遇多次晚霜危害,新萌发芽叶普遍受害,因桑树品种、树龄、树势、枝条成熟度、立地条件、管理水平、是否夹作绿肥等原因,受害程度有所不同,给春蚕生产带来不利影响。本文通过对今年晚霜给桑树造成的危害的调查,提出了一些较为切实、科学和易于操作的防灾减灾措施,为蚕桑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陈爱玉,陈铁,曹璐,徐云,彭小燕,丁爱萍[9](2012)在《南通蚕桑生产主要气象灾害及其演变趋势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就1980—2009年南通蚕桑全生育期气象条件对桑蚕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蚕桑气象灾害阈值随其生育期而定,气温是影响南通蚕桑生产最敏感的气象要素。冬、春异常偏暖,严重的桑田虫害影响全年多期蚕桑生产;桑树雀口期遇晚霜,桑树有冻害,桑田偏旱会加剧桑树冻害程度;桑蚕大蚕期遇连续3 d≥30℃的天气,对蚕茧产量和质量危害极大;春季低温、阴雨使春蚕饲养期延长,病害发生概率增大,大蚕期遇高温天气的风险加大;桑蚕饲养期大风、大雨会加剧桑蚕病害的传播与发展;晚秋蚕生产的丰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10月份温度。21世纪以来,影响南通蚕桑生产的气象灾害有增大的趋势。

陈爱玉,陈铁,曹璐,徐云,彭小燕,林应[10](2011)在《气候变化对南通蚕桑生产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通过南通1980-2009年桑蚕全生育期观测资料与气象条件的分析研究,揭示南通蚕桑生产主要气象灾害以及气候变化对其影响。研究表明:蚕桑生产既有种植业桑树栽培与管理,又有养殖业蚕的饲养与防病,气象环境对蚕桑生产有双重影响。南通桑树生长期主要气象灾害:①冬暖桑田虫害。12月至次年4月平均气温高于常年1.5℃以上时,桑田虫害危害超常,全年桑蚕生产都受很大的影响。②晚霜桑树冻害。3月下旬至4月上旬晚霜与桑树雀口期相逢是导致晚霜冻害的关键,桑树冻害程度并不只与最低温度有关,降温幅度大、低温持续时间长、桑田偏旱会加剧桑树冻害程度。③桑树旱涝灾害。长期干旱可造成桑树微体害虫为害加重,会使桑叶农药残毒期延长,排放废气工厂附近的桑叶氟化物含量明显提高,增加家蚕农药中毒风险;田间积水内涝严重时,桑树出现停止生长甚至封顶的现象。蚕桑饲养期主要气象灾害:①春蚕饲养期低温、阴雨灾害。5月气温比常年偏低0.5℃以下,春蚕生长明显缓慢,饲养期延长,增加家蚕病害机率和大蚕遭遇气温≥30℃天气的风险,影响桑蚕产量和质量。②桑蚕大蚕期连续"高温"灾害。5月下旬-6月上旬和9月中旬最高气温连续3天≥30℃的天气,对蚕茧产量和质量危害极大,会造成蚕的死亡和不结茧。③秋蚕饲养期低温、连阴雨灾害。连续3天平均气温≤15℃,桑蚕会出现在蚕座上不吃桑叶、蚕在簇上不吐丝,长时间低温氨基酸中毒蚕会慢慢死亡。④桑蚕饲养期大风、大雨灾害。大风不仅造成桑树枝条折断、桑叶破损,而且增加桑疫病的发生和传染。气候变化对南通蚕桑生产的影响:①气候变暖改变南通桑蚕养殖期布局;②气候变暖桑田虫害加重;③气候变暖未能降低桑树晚霜冻害风险;④气候变暖降低了春冷低温发生频率;⑤气候变暖春蚕、中秋蚕大蚕期"高温"风险加大;⑥桑蚕饲养期大风发生频率21世纪有所回升。

二、桑树霜害情况分析及减灾措施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桑树霜害情况分析及减灾措施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阳城县近60年晚霜冻发生情况及其对桑树的冻害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研究方法
        1.2.1 早春气候对晚霜冻发生的影响
        1.2.2 地形地理对晚霜冻发生的影响
        1.2.3 桑树在早春提前发育受晚霜冻的影响
        1.2.4 桑树晚霜冻危害成因及其气候指标
2 结果与分析
    2.1 早春气候对晚霜冻发生的影响情况
        2.1.1 气温与晚霜冻的关系
        (1)早春平均气温逐年增高、4月出现晚霜冻的平均日数减少。
        (2)终霜日逐渐提前。
        (3)最低气温越低产生晚霜冻的概率越大。
        2.1.2 降水与晚霜冻的关系
    2.2 地形地理对晚霜冻发生的影响情况
    2.3 桑树在早春提前发育受晚霜冻的影响情况
        2.3.1 有效积温迅速累积桑树晚霜冻发生的概率增大
        2.3.2 桑树鹊口期更容易遭遇晚霜冻危害
    2.4 晚霜冻致灾对蚕桑产业的影响情况
        2.4.1 桑树鹊口期遭遇晚霜冻春蚕发种量和产茧量下降
        2.4.2 立地条件和管理水平不同桑树遭受晚霜冻害的程度不同
        2.4.3 冬春气候变暖桑树受霜冻危害加重
3 小结与讨论
    3.1 气温升高 4月晚霜冻日数减少、终霜日提前
    3.2 气温越低、无降水时间越长 发生晚霜冻的概率越大、危害越重
    3.3 桑树发育提前 发生晚霜冻害的概率和程度加大
    3.4 立地条件和管理水平不同 桑树遭受晚霜冻害的程度不同

(2)气象灾害对涟水县桑园造成的危害及其应对措施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霜害
    1.1 霜害的发生与危害
    1.2 霜害的应对与减灾
        1.2.1 预防措施
        1.2.2 减灾措施
2 涝害
    2.1 涝害的发生与危害
    2.2 涝害的应对与减灾
        2.2.1 防涝措施
        2.2.2 减灾措施
3 旱害
    3.1 旱害的发生与危害
    3.2 旱害的应对与减灾
        3.2.1 应对措施
        3.2.2 减灾措施

(3)河南省2018年春季晚霜对桑树的危害及补救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河南省2018年春季晚霜的成因及对桑树的危害
2 晚霜冻害后的补救措施
    2.1 桑树霜冻危害较轻所采取的措施
    2.2 桑树霜冻危害较严重所采取的措施
    2.3 桑树霜冻危害后不春伐桑园所采取的措施
3 取得的成效
4 预防桑树遭受霜冻的建议
    4.1 选择适宜的桑树品种 合理进行采叶
    4.2 及时关注天气情况 做好霜冻危害的预防工作
    4.3 进行桑园灌溉 防止霜冻危害的发生
    4.4 加强桑园除虫 提高桑叶产质量
    4.5 推迟收蚁时间 减轻霜冻危害的损失

(4)对2017年桑树晚霜冻害的调查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桑树晚霜冻害情况的调查
    1.1 调查时间和调查方法
    1.2 不同桑树品种的晚霜冻害调查
    1.3 不同立地条件桑树的晚霜冻害调查
    1.4 不同管理水平桑树的晚霜冻害调查
2 桑树晚霜冻的预防措施
    2.1 加强晚霜冻的预测预报工作
    2.2 合理搭配早、中、晚生桑树品种
    2.3 注重科学修剪, 做到合理用叶
    2.4 改善桑园小气候
    2.5 喷灌防霜
3 晚霜冻发生后的补救措施
    3.1 结合防虫及时补水, 缓解冻害
    3.2 重新剪伐, 刺激下部潜伏叶迅速萌发
    3.3 及时追加肥料, 补充桑树营养
    3.4 合理布局, 推迟发种
4 结语

(5)林人共生:彝族森林文化及变迁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重点、难点、创新点
    四、研究思路、方法
第一章 森林文化及彝族森林文化
    第一节 森林及森林文化
        一、森林的双重属性
        二、森林文化及其内涵
    第二节 彝族森林文化的定义及生境
        一、民族森林文化及彝族森林文化
        二、彝族森林文化的生境
第二章 彝族对森林资源的利用
    第一节 建立在森林基础上的生计活动
        一、妙用森林的农耕技艺
        二、以森林为载体的牧猎文化
        三、靠山吃山的采集文化
        四、柴的广泛使用及生火、砍柴技艺
        五、竹木餐饮器具的制作技艺
        六、茶在彝族文化中的重要性及饮茶技艺
    第二节 森林文化在人居环境中的立体呈现
        一、建寨选址对森林环境的追求
        二、建房取材于林
    第三节 呈示在服饰上的森林文化
        一、取于森林的服饰材质
        二、动植物图案在服饰上的应用
    第四节 竹木在艺术、体育领域的利用
        一、采用竹木制作乐器
        二、漆器的选材及制作
        三、雕刻绘画的木质用材及涉林图景
        四、承载彝文的木质材料
        五、木质体育器材
第三章 原始宗教及人生礼俗中的彝族森林文化
    第一节 彝族原始宗教信仰中的森林文化
        一、山神崇拜
        二、树神崇拜
        三、林神崇拜
        四、花神崇拜
        五、植物崇拜举隅
        六、宗教活动中的植物
    第二节 人生礼俗中的森林文化
        一、诞生礼仪中的森林文化
        二、婚恋中的森林文化
        三、葬礼中的森林文化
第四章 彝族维护森林的途径及实效
    第一节 植树造林以固森林之本
        一、森林的实用价值为造林护林提供原动力
        二、植树造林的原则及方法
        三、植树造林的实践
    第二节 信仰习俗的护林功能
        一、风水观中的护林因素
        二、神山森林体系的护林功效
        三、具有重要护林意义的护林节
    第三节 保护森林的制度
        一、明确森林权属
        二、保护森林的地方组织
        三、分类保护、用林有度
        四、1949前的护林碑刻
        五、1950年后的护林乡规民约
    第四节 保护森林的实效
        一、森林状况较好
        二、数目众多的名木古树
        三、提供丰富的生计物产
第五章 彝族森林及森林文化的变迁
    第一节 彝族地区森林变迁及其动因
        一、彝族地区森林变迁
        二、彝族地区森林变迁的动因
        三、彝族地区森林变迁的生态及社会后果
    第二节 彝族森林文化变迁
        一、森林资源利用淡化
        二、科技进步对森林文化的影响
        三、神山森林体系的变迁
        四、彝族森林文化变迁的影响
第六章 彝族森林文化的地位及特质
    第一节 森林文化在彝族传统文化中的基础地位
        一、彝族文化在森林环境中产生
        二、富含植物化特征的哲学理念
        三、彝族文化以森林文化为内核而不断衍生
    第二节 林人共生的文化特质
        一、人与植物的生命同构
        二、林人共生的生态观
    第三节 彝族森林文化的区域性差异
        一、彝族地区森林差异及对森林文化的影响
        二、利用森林资源的区域性差异
        三、与森林相关习俗的区域性差异
第七章 彝族森林文化的现实意义
    第一节 林人共生理念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借鉴意义
        一、树立自然与人共生的生态导向
        二、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三、林人共生理念在生态教育中的意义
        四、林人共生理念对生态立法的启示
    第二节 彝族森林文化在生态恢复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意义
        一、彝族森林文化对生态恢复的意义
        二、彝族森林文化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
    第三节 彝族植物文化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
        一、彝族植物文化的内涵及特征
        二、彝区城市绿化缺乏地域特色
        三、彝族植物文化在城市绿化中的意义
        四、巧用彝族植物文化装点彝区现代城市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致谢

(6)育71-1桑树晚霜冻害后剪伐桑枝对产叶量及叶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剪伐程度对桑树发芽率及产叶量的影响
    2.2 桑枝不同剪伐处理对桑树产叶量的构成影响
    2.3 对桑叶质量的影响
3 讨论

(7)子长县蚕桑种植适应性气候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气候条件与桑树生长关系
    1.1 温度
    1.2 降水
    1.3 光照
2 主要气象灾害及防御措施
    2.1 霜冻
    2.2 干旱
    2.3 雨涝
3 结语

(8)桑树早春晚霜冻害调查及防灾减灾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桑树冻害情况调查
    1.1 桑树品种不同, 受害程度不同
    1.2 树龄、树势和枝条成熟度
    1.3 立地条件不同, 受害程度不同
    1.4 桑园管理状况不同, 受害程度不同
    1.5 桑园是否间作或有屏障覆盖
2 桑园晚霜冻害的预防
    2.1 加强霜害预测
    2.2 因地制宜, 做好早、中、晚生桑的合理搭配
    2.3 增强育71-1等早生桑的抗寒性
    2.4 提倡在桑园内夹作绿肥或越冬蔬菜
3 冻害发生后采取的应变措施
    3.1 合理剪条
    3.2 追施肥料
    3.3 抗旱解冻
    3.4 清除不合理夹作物
    3.5 组织桑园治虫
    3.6 适当推迟春蚕发种时间

(9)南通蚕桑生产主要气象灾害及其演变趋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南通桑树生长期主要气象灾害
        2.1.1 冬暖桑田虫害
        2.1.2 晚霜桑树冻害
        2.1.3 桑树旱涝灾害
    2.2 南通桑蚕饲养期主要气象灾害
        2.2.1 春蚕饲养期低温、阴雨灾害
        2.2.2 桑蚕大蚕期连续高温灾害
        2.2.3 秋蚕饲养期低温、连阴雨灾害
        2.2.4 桑蚕饲养期大风、大雨灾害
3 讨论与结论

四、桑树霜害情况分析及减灾措施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阳城县近60年晚霜冻发生情况及其对桑树的冻害分析[J]. 刘学军,陈虎胜. 中国蚕业, 2020(03)
  • [2]气象灾害对涟水县桑园造成的危害及其应对措施初探[J]. 戴安源. 江苏蚕业, 2019(03)
  • [3]河南省2018年春季晚霜对桑树的危害及补救措施[J]. 崔胜,马东府,李同宇. 中国蚕业, 2019(02)
  • [4]对2017年桑树晚霜冻害的调查与思考[J]. 刘彩莲,光志琼. 北方蚕业, 2018(02)
  • [5]林人共生:彝族森林文化及变迁探究[D]. 刘荣昆. 云南大学, 2016(12)
  • [6]育71-1桑树晚霜冻害后剪伐桑枝对产叶量及叶质的影响[J]. 佘柳涛,薛卫东,何秀龙. 江苏蚕业, 2014(01)
  • [7]子长县蚕桑种植适应性气候分析[J]. 刘红,李德,党晓东. 陕西气象, 2014(01)
  • [8]桑树早春晚霜冻害调查及防灾减灾措施[J]. 仲春梅. 江苏蚕业, 2013(03)
  • [9]南通蚕桑生产主要气象灾害及其演变趋势分析[J]. 陈爱玉,陈铁,曹璐,徐云,彭小燕,丁爱萍. 江苏农业科学, 2012(04)
  • [10]气候变化对南通蚕桑生产的影响研究[A]. 陈爱玉,陈铁,曹璐,徐云,彭小燕,林应. 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1气象与现代农业, 2011

标签:;  ;  ;  

桑树冻害分析及减灾措施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