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功能胰岛细胞瘤的CT诊断(论文文献综述)
黄兰惠[1](2018)在《胰岛细胞瘤89例临床诊治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胰岛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特征、糖代谢指标的特点,分析胰岛细胞瘤的肿瘤分布特点、生物学行为及病理学特征,探究胰岛细胞瘤的定性诊断、定位诊断策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为临床上胰岛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经验。方法:选取2006年7月至2017年10月期间由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收治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9例胰岛细胞瘤患者临床资料,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其中胰岛素瘤68例,无功能胰岛细胞瘤21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两组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肿瘤占位特征及其生物学行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术后并发症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临床表现:(1)胰岛素瘤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以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症状和交感神经兴奋症状为主要表现形式,症状好发于空腹或清晨,但部分患者也可出现餐后低血糖。部分患者因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精神症状而被误诊为癫痫发作或抑郁症。(2)无功能胰岛细胞瘤早期症状常不典型,晚期多因肿瘤压迫症状就诊。2.实验室检查:在胰岛素瘤组中,空腹血糖明显低于无功能胰岛细胞瘤组,58.82%患者空腹血糖低于2.8mmol/L;73.47%患者胰岛素释放指数超过0.3,87.76%胰岛素释放修正指数超过50,高度提示胰岛素瘤诊断。在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46.87%显示葡萄糖耐量显着降低,40.62%可出现早期低血糖。胰岛素/血糖比值(I/G)曲线提示胰岛素出现不适当的过高分泌。3.影像学检查:CT、MRI、术前及术中B超四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定位诊断上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将不同影像学检查中显示的占位直径与病理报告中占位直径相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胰岛素瘤组和无功能胰岛细胞瘤组中直径大小分布比较发现,CT在各个直径分布的区段上相对较为接近病理直径,而MRI则对直径较小的占位更为敏感,B超对直径小于1cm的占位敏感度较低。4.手术情况:胰岛细胞瘤的手术方式主要分为单纯肿瘤摘除术和胰腺局部切除术,两类术式在人群平均年龄、占位直径、手术风险评估分级方面具有显着的差异性。在所有并发症中,术后胰瘘发生率最高,其次为胰腺假性囊肿。胰岛素瘤组中,43例行单纯肿瘤摘除术,余25例行胰腺局部切除术;无功能胰岛细胞瘤组中仅有3例行单纯肿瘤摘除术,其余18例均行胰腺局部切除术。通过对术中血糖进行监测发现,切除肿块后血糖持续升高且差异明显,1h后血糖平均值达到肿块切除前血糖值的两倍。部分患者在术后3-5天内出现空腹血糖升高,其后逐渐下降,一般于8-10天降至正常。5.肿瘤情况:对胰岛素瘤和无功能胰岛细胞瘤的肿瘤特点进行对比发现,两组在肿瘤组织学分级、生物学特征、手术方式等方面有显着差异,两组的免疫组化结果也存在一定差异。结论:1.胰岛素瘤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以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症状和交感神经兴奋症状为主要表现形式,对于出现餐后低血糖或神经精神症状的患者,需高度警惕胰岛素瘤可能。而无功能胰岛细胞瘤早期症状常不典型,极易漏诊、误诊。2.胰岛素瘤患者空腹血糖显着降低,胰岛素释放指数、胰岛素释放修正指数对胰岛素瘤的定性诊断有重要意义。3.作为胰岛细胞瘤定位诊断的一线检查方法,CT具有较高的诊断率,而MRI对体积较小的占位敏感性较高。术中B超亦是胰岛细胞瘤定位诊断的一项有效方法。4.肿瘤局部切除术是无功能胰岛细胞瘤最常用的手术方式,而单纯肿瘤摘除术在胰岛素瘤中表现出更显着的优势,其优势包括手术风险较小、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住院时间短等。血糖监测对于术中确定有无肿瘤残留具有一定的意义。5.与胰岛素瘤组相比,无功能胰岛细胞瘤在临床病理学特征、生物学行为上恶性倾向更高。
丁佳斌,易城辉,刘玉华[2](2013)在《多层螺旋CT在胰岛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文中研究说明胰岛素瘤是临床少见的肿瘤,部分具有一定的内分泌功能,发病率比胰腺癌低,主要分为功能性肿瘤和无功能性肿瘤,早期诊断困难。作者通过分析长期追踪的手术及病理结果证实的15例胰岛细胞瘤的多层螺CT(MSCT)表现,意义在于提高MSCT对胰岛素瘤的诊断及鉴别能力。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5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年
刘一,杜补林,李娜,李雪娜,李亚明[3](2013)在《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18F-FDGPET/CT显像1例》文中研究说明本病例为胰头部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18F-FDG PET/CT显像表现为局灶性放射性摄取增高灶,与胰头部胰腺癌18F-FDGPET/CT表现鉴别较困难,本文简要介绍其影像表现及临床特点。
王颖倩,王先令,吕朝晖,窦京涛,巴建明,杜锦,谷伟军,杨国庆,杨丽娟,陆菊明,母义明[4](2013)在《恶性胰岛细胞瘤23例诊治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恶性胰岛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2012年收治的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恶性胰岛细胞瘤23例。结果其中恶性胰岛素瘤6例,平均直径2.1 cm,首发症状为Whipple三联征或低血糖昏迷,肿瘤均单发,位于胰体尾部,5例伴有肝脏转移,3例行手术治疗,术后低血糖症状均改善。恶性无功能胰岛细胞瘤17例,平均直径6.2 cm,首发症状为腹部包块、腹痛或无痛性黄疸,15例肿瘤单发,11例位于胰腺体尾部,10例有肝脏转移,12例手术,术后梗阻症状均有显着改善。23例术前均应用多种影像学方法定位。结论恶性胰岛细胞瘤主要包括恶性胰岛素瘤和恶性无功能胰岛细胞瘤,大多单发,位于胰腺体尾部,肝转移最常见;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有效缓解低血糖及梗阻症状。
王宪伟,龙学颖,曾镇,李宜雄[5](2011)在《29例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外科诊治》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无功能胰岛细胞瘤的诊断治疗。方法对近17年间湘雅医院收治的29例无功能胰岛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9例患者均无明显临床症状,最常见的临床体征为腹部包块(25/29)。B超和CT为最常用的术前检查手段,其阳性率分别为100%(29/29)和96.5%(28/29)。其中良性占65.5%(19/29),恶性占34.5%(10/29)。手术切除率为100%。结论无功能胰岛细胞瘤症状缺乏特异性,B超及CT应为首选的检查方法。包膜不完整和浸润性生长者可确诊为恶性,外科手术是首选方法,疗效优于胰腺外分泌肿瘤。
许朝璇,赵志清,黄春元,杨茂洪,王建华,梁焕莲,邓八妹,莫金潮[6](2011)在《12例胰岛细胞瘤的CT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CT在胰岛细胞瘤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证实的12例胰岛细胞瘤CT表现,其中功能性胰岛细胞瘤10例,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2例。结果 10例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平均大小为16mm,2例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最大径分别为21mm、55mm。平扫绝大部分病灶呈等密度,增强后动脉期肿瘤均匀明显强化呈高密度,静脉期呈稍高密度或等密度。结论 CT增强扫描在胰岛细胞瘤的诊断中有较大价值,可在术前提供重要信息。
刘冠群[7](2011)在《胰岛细胞瘤的外科诊疗分析(附31例报告)》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胰岛细胞瘤的术前定性诊断、定位诊断方法,分析胰岛细胞瘤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对2000年3月--2011年4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1例胰岛细胞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共31例,均经病理证实,其中25例为胰岛素瘤,其余6例为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本组男女之比约为1:1.8,平均发病年龄42.8岁,平均病程34.9个月。25例胰岛素瘤均有典型的Whipple三联症,其他症状还有头晕、乏力、昏迷、抽搐、视物模糊等;6例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仅表现为腹部包块、腹痛、腹泻等。胰岛素瘤组术前B超、CT、MRI及EUS检查定位的阳性率及准确率分别为18.2%、43.5%、37.5%、72.7%及9.1%、43.5%、25.0%、63.4%;无功能组术前B超、CT检查定位的阳性率及准确率分别为100%、100%及75.0%、83.3%。31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胰岛素瘤组:术中探查发现23例为单发,肿瘤分布为胰头8例、胰体9例、胰尾6例;2例为多发,1例于胰头部发现2个病灶,1例于胰体尾部发现5个病灶。术中B超探查6例。良性23例,其中20例行肿瘤摘除或部分胰腺切除术,2例行胰体尾肿瘤切除+脾切除术,1例行腹腔镜胰腺肿瘤摘除术;恶性2例,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肝转移灶切除术,1例行胰体尾切除+脾切除术。无功能组:良性肿瘤分布为胰头2例,腹后腔1例。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行胰头肿瘤切除术,1例行腹后腔肿瘤切除术。恶性肿瘤3例,位于胰头1例,胰体尾2例。1例行腹腔镜胰体尾切除+脾切除术,1例行胰腺次全切除+脾切除术,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岛素瘤组术前监测血糖均值2.01±0.60mmol/L,肿瘤切除20~30分钟后检测血糖均值为6.06±2.03mmol/L,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t=10.28, P<0.0001)。手术过程均顺利,术中及术后无手术相关的死亡。术后并发症主要有胰瘘(5/31)、切口延迟愈合(3/31、胸腔积液(2/31)、腹腔感染(2/31)、坏死性胰腺炎、胰腺假性囊肿(1/31)、腹腔出血(1/31)等,除坏死性胰腺炎及胰腺假性囊肿行二次手术治愈外,其他均经保守治疗治愈出院。结论:典型的临床表现及血清激素检测是胰岛细胞瘤定性诊断的标准。B超及CT可以作为常规的术前定位检查,术中触诊及IOUS可以作为术前定位不明确时的选择。术中血糖检测作为一种简便快速的方法,能够判断肿瘤是否完全切除。外科手术是治疗胰岛细胞瘤的首选,手术方式应根据肿瘤大小、部位、性质决定。
孙诚谊,江建新[8](2010)在《无功能胰岛细胞瘤诊断和治疗》文中研究指明无功能胰岛细胞瘤起病隐匿,恶性发病率高,早期诊断较困难,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超声、CT、MRI能进行准确的定位诊断,并能鉴别良恶性病变。诊断明确后应积极行手术治疗,根据肿瘤的部位、大小和良恶性等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王欣,刘吉华,纪清连,蒋刚,曹文,牛军杰[9](2010)在《胰岛细胞瘤的CT诊断(附32例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螺旋CT对胰岛细胞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分析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胰岛细胞瘤病人的普通平扫螺旋CT和螺旋CT三期(动脉期、静脉期和平衡期)动态增强扫描图像,其中胰岛素瘤22例,无功能胰岛细胞瘤10例。结果 22例胰岛素瘤病人中2例平扫及增强扫描均未发现肿瘤,18例为实性肿瘤,2例为囊性肿瘤;20例平扫为等或稍高密度,增强扫描实性肿瘤瘤体及囊性肿瘤囊壁明显均匀强化,囊腔未见强化;肿瘤长径为832 mm,平均18.2 mm。10例无功能胰岛细胞瘤中7例为实性肿瘤,3例为囊性肿瘤;10例平扫为等或低密度;增强扫描实性肿瘤明显强化,4例均匀强化,3例不均匀强化;囊性肿瘤囊壁明显均匀强化,囊腔未见强化;肿瘤长径为1065 mm,平均30.7 mm。结论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在胰岛细胞瘤的诊断中有较大价值,可以为外科医生提供重要信息。
孙春锋,吴志远,陆健,缪小芬,程斌,梁宏伟[10](2010)在《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在小胰岛细胞瘤(直径≤2cm)诊断中的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三期螺旋CT扫描在小胰岛细胞瘤(直径≤2cm)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小胰岛细胞瘤患者的螺旋CT平扫及三期螺旋CT检查表现。结果12例患者共发现13个胰岛细胞瘤,其中胃泌素瘤1个,胰岛素瘤11个,无功能胰岛细胞瘤1个。CT平扫仅发现少数病灶(1/13),三期螺旋CT检查发现绝大多数病灶(12/13)。7个病灶强化峰值出现在动脉期,6个病灶强化峰值出现在实质期。病灶CT值动脉期为(118.0±31.6)HU,实质期为(131.2±26.6)HU,门静脉期为(104.5±16.3)HU,实质期与门静脉期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与门静脉期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的病灶在三期增强CT上均表现为中等度或明显强化。11个病灶表现为明显均匀强化,2个病灶表现为环形强化。1个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螺旋CT表现与其余12个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无明显差别。结论小胰岛细胞瘤三期扫描均呈中等度或明显强化,大部分表现为均匀强化,动脉期和胰腺实质期能够检出绝大部分小胰岛细胞瘤;螺旋CT增强三期扫描对判断小胰岛细胞瘤是否具有功能性价值有限。
二、无功能胰岛细胞瘤的CT诊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无功能胰岛细胞瘤的CT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胰岛细胞瘤89例临床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英文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2)多层螺旋CT在胰岛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临床与病理 |
3.2 MSCT表现 |
3.3 鉴别诊断 |
(3)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18F-FDGPET/CT显像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讨论 |
(4)恶性胰岛细胞瘤23例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和方法 |
1资料 |
2方法 |
结果 |
1一般资料 |
2临床特点 |
3影像学诊断 |
4手术治疗及预后 |
讨论 |
(6)12例胰岛细胞瘤的CT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临床与病理 |
3.2 CT表现 |
3.3 鉴别诊断 |
(7)胰岛细胞瘤的外科诊疗分析(附31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胰岛细胞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无功能胰岛细胞瘤诊断和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NIT的诊断 |
1.1 超声检查包括: (1) 经腹B超 |
1.2 CT和MRI |
1.3 其他影像学方法 |
1.4 良恶性诊断标准 |
2 NIT的治疗 |
2.1 手术方式的选择 |
2.1.1 单纯肿瘤摘除术 |
2.1.2 胰腺局部切除术 |
2.1.3 胰尾或远端胰切除术 |
2.1.4 全胰切除术 |
2.1.5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
2.1.6 腹腔镜NIT切除术 |
2.1.7 恶性NIT伴有肝转移的处理 |
2.2 其他治疗方式 |
(10)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在小胰岛细胞瘤(直径≤2cm)诊断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检查方法 |
1.3 图像分析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肿瘤的一般情况 |
2.2 胰岛细胞瘤的螺旋CT表现 |
2.3 胰岛细胞瘤以外的螺旋CT表现 |
3 讨论 |
3.1 胰岛细胞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 |
3.2 胰岛细胞瘤三期螺旋CT检查价值 |
3.3 胰岛细胞瘤的螺旋CT定位 |
3.4 胰岛细胞瘤的螺旋CT定性 |
3.5 胰岛细胞瘤影像学检查评价 |
3.6 胰岛细胞瘤的鉴别诊断 |
四、无功能胰岛细胞瘤的CT诊断(论文参考文献)
- [1]胰岛细胞瘤89例临床诊治分析[D]. 黄兰惠. 山东大学, 2018(01)
- [2]多层螺旋CT在胰岛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J]. 丁佳斌,易城辉,刘玉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3(29)
- [3]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18F-FDGPET/CT显像1例[J]. 刘一,杜补林,李娜,李雪娜,李亚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3(08)
- [4]恶性胰岛细胞瘤23例诊治分析[J]. 王颖倩,王先令,吕朝晖,窦京涛,巴建明,杜锦,谷伟军,杨国庆,杨丽娟,陆菊明,母义明.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2013(05)
- [5]29例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外科诊治[J]. 王宪伟,龙学颖,曾镇,李宜雄.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1(08)
- [6]12例胰岛细胞瘤的CT分析[J]. 许朝璇,赵志清,黄春元,杨茂洪,王建华,梁焕莲,邓八妹,莫金潮. 中国现代医生, 2011(16)
- [7]胰岛细胞瘤的外科诊疗分析(附31例报告)[D]. 刘冠群. 广西医科大学, 2011(08)
- [8]无功能胰岛细胞瘤诊断和治疗[J]. 孙诚谊,江建新.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09)
- [9]胰岛细胞瘤的CT诊断(附32例报告)[J]. 王欣,刘吉华,纪清连,蒋刚,曹文,牛军杰.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10(03)
- [10]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在小胰岛细胞瘤(直径≤2cm)诊断中的价值[J]. 孙春锋,吴志远,陆健,缪小芬,程斌,梁宏伟.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