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重临床带教评估 提高护士带教水平(论文文献综述)
盛永琴,张莹[1](2021)在《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文中提出目的:分析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探讨提高门诊药房的管理水平,以提升药房服务质量。方法:以医院门诊药房为研究对象,建设自动化发药系统并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比较自动化发药系统实施前后门诊药房管理情况。结果:实施后门诊药房的取药等候时间、单方配药时间、药师工作强度评分等均少于实施前,实施后人均日配药量高于实施前,实施前后的数据比较差异显着(P<0.05)。结论:加强对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门诊药房管理水平,提升药房工作效率与药房服务质量。
杨朝蓉,陈梦云,谢漫,周妍,曾维莲[2](2021)在《临床护理带教教师培训方案的设计与实践》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带教教师培训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效果。方法通过评估培训需求、文献分析,构建临床护理带教教师培训方案,包括理论阶段44学时(护理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护理科研基础)、实践阶段1年。并基于柯式模型构建评价方案,包括反应层(学员满意度)、学习层(教学计划汇报和教学活动展示)、行为层(护理小讲课和护理技术操作示教考核)、结果层(核心能力评价、被带教者对临床教学质量的评价)。2018年9月—2019年11月对本院45名临床护理带教教师进行培训,并根据评价方案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反应层:学员培训后总体满意度为91%;学习层:理论阶段培训后,学员教学计划汇报和教学活动展示的合格率为100%。行为层:实践阶段培训后,护理小讲课和护理技术操作示教得分较培训前有所提高(P<0.05)。结果层:培训后1年,学员的核心能力评价各维度自评和护士长他评得分、新入职护士对其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评价得分均较培训前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培训方案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和满意度,可为临床护理带教教师的规范化培训提供参考。
刘翔宇,卜晓繁,肖海霞,许湘华,王英,丁炎明,肖亚洲,谌永毅[3](2021)在《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培训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围绕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培训组织管理、基于Bloom目标教学理论的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培训框架构建、安宁疗护专科护士理论培训课程构建、安宁疗护专科护士临床实践培训课程构建,以及培训效果考核与评价进行归纳总结,分析目前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培训方面需要改进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期为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培训方案制订与实施提供参考,以提升安宁疗护专科护士的服务能力。
王一妃[4](2021)在《临床护理教师人文关怀能力现状调查及提升路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王一妃[5](2021)在《临床护理教师人文关怀能力现状调查及提升路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临床护理教师的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设计并实施其人文关怀能力的提升路径,应用柯氏模型及半结构式访谈法评估提升路径实施效果,以期为提高临床护理教师人文关怀能力探索新路径,为护理临床教学融入人文关怀提供新思路。方法:本研究采用干预前后自身对照性研究方法,通过方便取样法,选取济南市某三甲医院的临床护理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共141名。本研究分为以下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基线调查。通过对临床护理教师发放一般资料调查表、人文关怀能力量表(Caring Ability Inventory,CAI)、临床护理教师有效教学行为量表(Nursing Clinical Teacher Effectiveness Inventory,NCTEI),了解其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同时对其进行人文关怀相关理论知识考核。第二阶段:制定培训方案,形成人文关怀能力提升路径。成立专家授课团队;在阅读、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基础上,经过咨询相关专家及课题组成员多次论证,并结合临床护理教师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因素、理论知识考核结果,制定基于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的临床护理教师系统化培训方案;建立“临床护理教师人文关怀能力提升培训”微信交流群。第三阶段:实施人文关怀能力提升路径。培训分为线下培训及线上培训两部分;培训内容分为莱宁格跨文化护理理论、华生人文关怀理论、护理人文修养、生命教育、护理伦理、护理美学、融合人文关怀理念的带教方法7部分;培训方法为专家讲座、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观看教学录像等。每次培训结束后临床护理教师在微信群中上传随堂笔记、分享学习成果,所有培训结束后完成一次人文护理教学查房,在微信群中分享心得体会。第四阶段:人文关怀能力提升路径效果评价。以柯氏模型为依据,采用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反应层效果评估;通过人文关怀知识理论考核成绩进行学习层效果评估;应用人文关怀能力量表对比干预前后变化进行行为层效果评估。对临床护理教师及护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从教师、护生两个角度评价提升路径实施效果。结果:1.培训前临床护理教师人文关怀能力平均得分为(197.33±18.69)分,认知、勇气、耐心三个维度得分分别为(78.60±8.94)分、(59.72±10.50)分、(59.01±6.00)分,均低于国外护士常模(P<0.05),其人文关怀能力仅有11.3%处于高水平段.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婚姻状况、对护理职业的热爱程度、从事护理工作年限、带教年限、同事关心程度、领导关心程度、科室氛围以及是否接受过人文关怀相关培训是临床护理教师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临床护理教师的人文关怀能力与有效教学行为总分及其三个维度成正相关(P<0.01),r值分别为0.569、0.550、0.379、0.547。4.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带教年限、是否接受过人文关怀相关培训及教学能力、个性特征对临床护理教师的人文关怀能力有显着影响(P<0.05),以上4个因素可共同解释其人文关怀能力变异的42.1%。5.反映层效果评价:参训的141名临床护理教师对本次培训态度、培训内容、培训实施、培训效果方面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满意度较高。6.学习层效果评价:经过培训,临床护理教师人文关怀理论知识考核平均得分为(77.83±5.27)分,显着高于培训前(65.00±4.8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行为层效果评价:培训后临床护理教师人文关怀能力总分(210.61±16.73)分,认知维度(82.89±8.46)分,勇气维度(63.83±8.44)分,耐心维度(63.91±3.90)分,均显着高于培训前(P<0.01),且有30.5%的临床护理教师人文关怀能力处于高水平段;其认知维度及耐心维度得分高于国外护士常模(P<0.05),勇气维度得分仍低于国外护士常模(P<0.01)。8.半结构式访谈结果显示,临床护理教师及护生对人文关怀能力提升路径的评价较好。结论:1.培训前临床护理教师人文关怀能力水平整体偏低,三个维度得分均低于国外护士常模;其人文关怀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带教年限、是否接受过人文关怀相关培训、教学能力及个性特征。2.通过柯式模型中反应层、学习层及行为层三个层级的评价及半结构式访谈结果得出,人文关怀能力提升路径的实施有助于临床护理教师提升其人文关怀理论知识水平,促进其自身的人文关怀能力的提高,该路径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房欣[6](2021)在《护士职业韧性、职业认同与工作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了解护士职业韧性、职业认同和工作生活质量现状;探讨三者间的关系;分析影响护士工作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提出对策与建议,为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升工作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20年8~10月采用便利抽样法对长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277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表、职业韧性量表、护士职业认同评定量表和工作相关生活质量量表。双人核对后采用Excel对数据进行录入,运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护士一般人口学资料用频数、构成比描述;探讨一般资料中有意义的因素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职业韧性、职业认同和工作生活质量三者间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影响护士工作生活质量的因素使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法。结果:(1)护士职业韧性总分为(80.96±9.31)分,职业认同(110.86±15.99)分,工作生活质量(107.45±18.29)分。(2)学历、婚姻状况、工作科室、工作年限、参加专业相关培训总时长、择业原因等方面得分在护士职业韧性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学历、工作科室、临床带教年限、择业原因等方面的差异在职业认同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历、月收入、参加专业相关培训总时长和择业原因等方面的差异在工作生活质量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3)护士职业韧性、职业认同与工作生活质量三者间均呈正相关(P<0.01),职业韧性和职业认同可正向预测工作生活质量。学历、月收入、职业韧性和职业认同程度是护士工作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可解释工作生活质量19%的变异率。结论:本研究中护士职业韧性、职业认同和工作生活质量均处于中等水平。职业韧性和职业认同可正向预测工作生活质量。学历、月收入、职业韧性和职业认同程度是影响护士工作生活质量的因素。
赵丹[7](2021)在《中医药院校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岗位胜任力要素体系构建》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通过多种方法构建中医药院校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岗位胜任力要素体系,明确中医药院校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护士岗位所需具备的胜任力要素,从而更好地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对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针对性的临床实践教学,以期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的建立和完善提供客观的参考标准,进一步促进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提升。方法:1.通过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及专家小组会议法形成中医药院校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岗位胜任力要素体系初稿,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专家函询问卷。2.采用德尔菲法对初步形成的中医药院校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岗位胜任力要素体系进行要素筛选、修订与调整。通过德尔菲法的积极性系数、协调程度、权威程度等指标检验函询结果的可靠性,计算各级要素权重,最终形成中医药院校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岗位胜任力要素体系。结果:1.文献资料分析结果基于文献分析法,检索万方、维普、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最终筛选出72篇相关文献,课题小组成员阅读全部样本文献,分别初步提取动机、技能、自我认知、社会能力、特质、伦理决策、知识、组织协调等8项一级要素,专业知识、外语水平、科研创新能力等44项二级要素。2.问卷调查结果基于问卷调查法明确一级要素内容,问卷中各选项重要程度按Likert 5级评分法表示,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各条目题项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及小组讨论,按照重要性赋值均数≥4.0确定一级要素框架为知识、技能、社会能力、特质、动机等五项。3.专家小组会议结果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结果基础上,邀请10位护理行业内专家召开专家小组会议,探讨专硕护士胜任力要素体系构成及各要素内涵,对专硕护士胜任力各二级要素条目按照知识、技能、社会能力、特质、动机等五个维度进行划分。最后,依据专家意见分析形成专硕护士胜任力要素体系初稿,包括知识、技能等5项一级要素,专业知识、科研能力、概念性思维等39项二级要素。4.专家函询结果基于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函询,两轮函询有效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两轮专家群体权威系数分别为0.880和0.873,变异系数分别在0.000-0.250和0.048-0.190之间,剔除要素得分<4或变异系数≥0.25的要素,并参照专家修改意见进行修改,最终确定知识、技能、动机、能力、个人特质等5项一级要素,护理学专业知识、科研和创新能力、概念性思维等31项二级要素,并根据对各要素的权重分析,明确各要素的重要性。结论:本研究对中医药院校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护士岗位应具备的胜任力要素进行探索和研究,通过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专家小组会议讨论及德尔菲法,最终确立中医药院校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岗位胜任力的要素体系,包括5项一级要素,即知识、技能、动机、能力、个人特质;一级要素下的31项二级要素,即护理学专业知识、科研和创新能力、概念性思维等。将确立的各要素进行权重分析,从而明确各要素的重要性以及中医药院校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护士岗位应具备的岗位胜任力内容,为中医药院校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临床实践教学阶段的培养模式的建立和完善提供参考和依据,促进了专业学位护理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提升,有利于专业学位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与职业需求的紧密衔接。
刘萍[8](2021)在《供给侧视角下全日制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构建》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本研究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为依据,充分调研护理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MNS)研究生的能力培养需求,并结合内容分析法和Delphi专家函询法构建供给侧视角下全日制MNS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为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高水平护理人才提供借鉴。研究方法系统检索我国MNS研究生培养方案相关文献,运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循证护理实践(Johns Hopkins Nursing Evidence-based practice,JHNEBP)模型中的科研证据评价工具和非科研证据评价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质量评价等级为A的文献进行内容分析,得出现有培养方案的要素及内容,为本培养方案的构建提供内容来源。采用目的抽样和滚雪球抽样的方法,选取14名从事临床护理工作3年内的MNS毕业生和8名经验丰富的护理管理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使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分析访谈资料,明晰“需求二元体”视角下MNS研究生的能力培养需求,为本培养方案的构建提供能力需求指导。综合文献内容分析和质性研究的结果形成本研究培养方案初稿。采用Delphi专家函询法对24名专家进行两轮函询,使用优序图法确定各种能力的权重,形成最终版供给侧视角下全日制MNS研究生培养方案。结果1.共纳入42篇文献进行内容分析,提取出MNS研究生培养方案的4个要素及内容包括:培养目标(10个主题,40项内容)、课程设置(29种课程)、临床实践(4个主题,30项内容)、考核评价(8个主题,31项内容)。2.通过对14名MNS毕业生和8名护理管理者进行深度访谈,得到MNS研究生2个层面8种需求能力,基本需求层面:专业实践能力、护理科研能力、教育指导能力、护理管理能力、软技能;发展需求层面:学科领导力、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创新实践能力。3.共有24名专家完成了两轮Delphi专家函询,专家的积极程度较高(两轮函询问卷的回收率分别为85.71%和100%,两轮函询提出意见的专家比例分别为79.17%和33.33%),权威性较好(Cr=0.88),协调程度较好(两轮函询的和谐系数分别为0.160和0.201);经过两轮专家函询最终确立的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设置、临床实践内容与要求、考核评价五个部分共236项内容。4.应用优序图法确定2个层面9种能力的权重。9种能力的组合权重由高到低依次为专业实践能力(0.1101)、护理科研能力(0.0843)、教育指导能力(0.0615)、护理管理能力(0.0584)、基本非技术技能力(0.0577)、创新实践能力(0.0559)、护理领导力(0.0380)、职业规划能力(0.0380)、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0.0202)。结论1.本研究确定了 MNS研究生的能力培养需求,包含基本需求和发展需求2个层面9种能力,为本研究中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依据,可为今后MNS研究生能力培养相关研究提供借鉴。2.本研究构建了供给侧视角下全日制MNS研究生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设置、临床实践内容与要求、考核评价五个部分共236项内容。研究方法科学严谨,研究内容贴近现实需求,研究结果合理可靠,以期为我国改进MNS研究生培养方案,提高MNS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孙一诺[9](2021)在《自我领导力改良问卷的汉化及其在护士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汉化自我领导力改良问卷并以护士为研究对象进行信效度检验,形成符合我国文化背景的自我领导力测评工具;应用该问卷初步调查护士的自我领导力现状并探索其影响因素。方法1.经原作者授权后,遵循量表汉化的标准程序对英文原版问卷进行翻译与跨文化调适,形成中文版自我领导力改良问卷初稿。2.向护士群体发放中文版自我领导力改良问卷初始版本,采用项目分析筛选题项;依据组内相关系数ICC以及Cronbach’sα系数考量问卷的信度;采用内容效度、校标关联效度、探索性因子分析评价问卷的效度;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验证前一阶段探索出的问卷结构的合理性。3.使用中文版我领导力改良问卷(MSLQ)、人口学资料问卷、心理授权量表(PES)以及护理组织文化量表(NCET)对济南市3所三甲综合医院的576名护士进行实测。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护士的自我领导力得分现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探讨人口学变量对护士自我领导力的影响;采用Person相关分析法分别探讨护理组织文化以及心理授权与护士自我领导力之间的关系;护士自我领导力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分析。结果1.汉化修订后的中文版自我领导力改良问卷共包含10个维度36个条目。问卷信度:①总问卷Cronbach’s α系数为0.930,各因子Cronbach’s α系数为0.777~0.892;②总问卷的重测信度为0.880,各因子的重测信度为0.787~0.924;问卷效度:①内容效度I-CVI为0.83~1.00,S-CVI为0.98;②效标关联效度r=0.533;③结构效度: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出10个公因子,累计解释72.850%的总方差;验证性因子分析的主要拟合指标为:χ2/df=2.317,RMSEA=0.061,AGFI=0.799,GFI=0.834,CFI=0.922,IFI=0.923;各项目的因素负荷量为0.638~0.894,各潜变量的CR值均>0.7,大部分潜变量的AVE值均在0.6以上。2.①护士自我领导力的总分为(39.38±7.24)分,为中等偏上水平,平均得分最高的是基于关系的自然回报维度,平均得分最低的为成功预见维度;②差异性分析结果提示,年龄、工作年限、婚姻状况、最高学历、用工性质、职称、职务、是否参与临床带教以及是否接受过领导力教育等人口学变量对护士自我领导力的影响差异性显着(P<0.05);③心理授权及护理组织文化均与护士自我领导力呈正相关关系;④从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来看:婚姻状况、最高学历、职务、接受过领导力教育、心理授权水平以及护理组织文化是护士自我领导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1.中文版自我领导力改良问卷(MSLQ)信效度良好,适合应用于我国护士群体。2.护士的自我领导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仍有足够的进步空间。婚姻状况、职务、最高学历、接受领导力教育、心理授权水平、护理组织文化可对护士的自我领导力产生影响。护士应重视个人自我领导力的提升,医院管理者应积极引导护士,为其自我领导力的发展提供方向与途径。
貟蓓[10](2021)在《“4P”临床护理教学模式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护理队伍呈现年轻化趋势。近年来,新护士离职率的逐渐攀升,引起管理者的广泛关注,而这一现象会影响临床护理工作的发展,降低护理质量。研究显示,良好的临床护理教学模式有助于帮助新护士加快适应护士角色,融入临床护理工作,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等。目前,我国临床教学模式仍以教师主导,不仅缺乏主动性,而且具有耗时费力、理论与实践脱节等不足,这种模式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亟需构建一套专门适用于临床护理实践教学的新模式。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定量研究,调查分析新护士在临床教学过程中相关能力的不足之处以及教学提升策略,并从新护士、临床带教老师、临床管理者三个不同的人群,通过定性研究分别了解新护士现存问题与教学改进建议,以完善定量结果。并基于体验式学习理论,结合咨询专家意见,构建适合于临床护理实践教学的新教学模式——“4P”临床护理教学模式,为新护士的临床教学工作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以提高临床护理教学,从而缓解高离职率现象。研究方法(1)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10月选取甘肃省兰州市某三甲医院2018年、2019年、2020年入职的140名护士开展问卷调查,研究工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中国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临床教学行为量表和护理人员自主学习能力评价量表。通过定量研究分析,明确新护士相关能力的不足以及教学提升策略。(2)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0年10月~11月分别选取3位临床管理者、5名带教老师及6名新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通过定性研究分析,明确现行临床护理教学中新护士现存问题和教学改进建议。(3)采用Delphi法,严格按照专家的纳入排除标准选取20名专家进行咨询。各位专家在关于“4P”临床护理教学模式内容的咨询问卷中,针对各指标进行了重要性赋值,并给予相关修改意见,通过两轮专家咨询的专家意见对“4P”临床护理教学模式初稿进行修改,最终确定“4P”临床护理教学模式终稿。(4)本研究主要采用Office 2016-Excel和SPSS 2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使用描述性分析、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法及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等处理问卷数据、计算各级指标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以及计算专家的积极系数、权威系数、协调系数。研究结果本研究通过调查新护士的相关能力现状以及现行临床教学现状,分析新护士现存问题,提出教学改进建议,结合专家意见,构建了“4P”临床护理教学模式。(1)通过问卷调查,得出新护士的能力不足之处:训练评判性思维科研能力;提升人际沟通能力;增强自主学习的主观意识;培养良好自主学习的评价,以及教学提升策略:营造良好学习氛围;采取规范的教学策略。(2)通过对临床管理者、临床带教老师和新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得出以下主题:良好氛围促进教学;教学形式需多样化;人际沟通亟待提升;主动学习意识不强;评判思维亟待提升;加强完善教学反馈;以实践教学为主;模式具备耗时短优势,为构建新临床护理教学模式提供现实依据。(3)通过专家咨询,最终有18位专家完成了咨询,分别来自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和兰州等地。本研究两轮咨询的回收率分别为90%和100%,提出修订意见的专家比例分别是70%和56%,专家平均权威系数为0.91;第二轮指标重要性赋值均数范围是4.61~5.00,变异系数范围是0.00~0.11。Kendall’s W系数为0.117(c(17)=48.312,P<0.05)。(4)经过两轮专家咨询,基于体验式学习理论,结合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结果,最终确立了由四个步骤和19条内容组成的“4P”临床护理教学模式。四个步骤分别为Participating参与(师生共同参与);Probing探寻(探寻合理护理);Predicating判定(判定护理内容);Promoting提升(提升自身能力)。研究结论本研究构建的“4P”临床护理教学模式具有操作性强、适用性广、双向反馈、工作与教学相融合、适用于临床实践等特点,且耗时短、使用灵活等优势,适用于新护士规范化教学。该教学模式以实际临床环境为“教学场所”,以真实病例为“教学案例”,以实时数据为“教学资源”,通过规范化的教学模式,将临床实践教学“前移”至病床前,带教老师实时开展教学与反馈,既有效解决了现行教学模式前期准备工作复杂、耗时耗力,且教学内容缺乏实效性等问题,更为新护士提供真实的临床环境和病例,帮助新护士及时得到反馈,并付诸实践,具有较好的指导性。此外,该模式为有效推进临床护理教学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为规范临床护理教学实践和促进护理教育提供了参考与依据。本研究选取的咨询专家具有代表性、权威性及广泛性,专家积极性系数、专家权威性系数、专家意见协调程度均较理想。
二、注重临床带教评估 提高护士带教水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注重临床带教评估 提高护士带教水平(论文提纲范文)
(1)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 |
1.1 患者取药流程 |
1.2 发药机工作流程 |
2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管理 |
3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管理模式的优化 |
4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实践效果 |
5 讨论 |
(2)临床护理带教教师培训方案的设计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培训方案的设计 |
1.1 组建培训小组 |
1.2 培训方案的构建 |
1.2.1 评估培训需求 |
1.2.2 制订培训及评价方案 |
2 培训方案的实施 |
2.1 培训对象 |
2.2 培训的实施 |
2.3 培训效果评价 |
2.4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反应层 |
3.2 学习层 |
3.3 行为层 |
3.4 结果层 |
4 讨论 |
4.1 科学规范的培训设计和实施是提升临床护理带教教师培养成效的有效途径 |
4.2注重培训的全面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可取得较好的培训满意度 |
4.3 培训反思与建议 |
(3)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培训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方法 |
1.1 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培训组织管理 |
1.1.1 成立培训管理团队 |
1.1.2 制订明确的培训目标 |
1.1.3 严格学员入选标准 |
1.2 构建基于Bloom目标教学理论的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培训框架 |
1.2.1 认知领域 |
1.2.2 情感领域 |
1.2.3 操作技能领域 |
1.3 构建安宁疗护专科护士理论培训课程 |
1.4 构建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实践培训课程 |
1.4.1 精心遴选实践培训基地 |
1.4.2 编写临床实习手册 |
1.4.3 培养临床实践基地带教老师 |
2 效果评价 |
2.1 评价对象 |
2.2 培训考核与反馈评价体系 |
2.3 评价结果 |
2.3.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
2.3.2 培训考核结果及满意度评价 |
3 讨论 |
3.1 科学的课程设置是安宁疗护专科培训的着眼点 |
3.2 多元培训模式是安宁疗护专科培训的切入点 |
3.3 持续追踪督导是安宁疗护专科培训的发力点 |
3.4 持续反馈改进是安宁疗护专科培训的落脚点 |
4 小结 |
(5)临床护理教师人文关怀能力现状调查及提升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引言 |
1 立题背景 |
2 相关研究现状 |
3 相关概念 |
4 研究理论依据 |
5 目的及意义 |
第二部分 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内容 |
2 研究方法 |
3 研究对象 |
4 研究工具 |
5 研究过程 |
6 数据统计分析与处理 |
7 质量控制 |
8 伦理原则 |
9 技术路线 |
第三部分 结果 |
1 调查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 |
2 一般资料调查结果 |
3 临床护理教师人文关怀能力现状 |
4 临床护理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现状 |
5 培训前临床护理教师人文关怀知识考核情况 |
6 临床护理教师人文关怀能力的单因素分析 |
7 临床护理教师人文关怀能力与有效教学行为相关性分析 |
8 临床护理教师人文关怀能力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9 培训后效果评价 |
第四部分 讨论 |
1 临床护理教师人文关怀能力现状 |
2 临床护理教师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
3 培训后效果评价分析 |
4 本研究的创新性、局限性及展望 |
第五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6)护士职业韧性、职业认同与工作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1 相关概念 |
1.1 职业韧性 |
1.2 职业认同 |
1.3 工作生活质量 |
2 研究现状 |
2.1 职业韧性研究现状 |
2.2 职业认同研究现状 |
2.3 工作生活质量 |
3 职业韧性、职业认同与工作生活质量间的研究现状 |
4 小结 |
调查研究 |
1 研究设计 |
2 研究对象 |
2.1 纳入标准 |
2.2 排除标准 |
2.3 样本量 |
3 研究方法 |
3.1 调查方法 |
3.2 研究工具 |
3.3 问卷整理 |
3.4 统计学方法 |
3.5 质量控制 |
4 技术路线 |
调查结果 |
1 护士的一般资料情况 |
2 护士职业韧性现状 |
2.1 护士职业韧性的单因素分析 |
3 护士职业认同现状 |
3.1 护士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分析 |
4 护士工作生活质量现状 |
4.1 护士工作生活质量的单因素分析 |
5 护士职业韧性、职业认同与工作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
6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6.1 护士职业韧性影响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
6.2 护士职业认同影响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
6.3 护士工作生活质量的多因素分析 |
讨论 |
1 护士职业韧性分析 |
1.1 护士职业韧性现状分析 |
1.2 护士职业韧性单因素分析 |
1.3 职业韧性的回归分析 |
2 职业认同分析 |
2.1 职业认同现状分析 |
2.2 护士职业认同单因素分析 |
2.3 护士职业认同回归分析 |
3 护士工作生活质量分析 |
3.1 工作生活质量现状分析 |
3.2 护士工作生活质量单因素分析 |
3.3 工作生活质量的回归分析 |
4 职业韧性、职业认同与工作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
5 建议与对策 |
6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7)中医药院校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岗位胜任力要素体系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我国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的现状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8)供给侧视角下全日制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理论基础 |
1.5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研究相关概念界定 |
2.2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需求的现状概述 |
2.3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供给的现状概述 |
2.4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教育领域的研究现状 |
第三章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相关研究的内容分析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方法 |
3.2.1 确定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
3.2.2 文献检索策略 |
3.2.3 文献质量评价 |
3.2.4 资料分析与整理 |
3.3 研究结果 |
3.3.1 文献检索结果 |
3.3.2 内容分析结果 |
3.4 小结 |
第四章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力培养需求的质性研究 |
4.1 研究目的 |
4.2 研究对象 |
4.2.1 纳入标准 |
4.2.2 抽样方法及样本量的确定 |
4.3 研究方法 |
4.3.1 制定访谈提纲 |
4.3.2 资料收集方法 |
4.3.3 资料分析与处理 |
4.3.4 伦理学原则 |
4.3.5 质量控制 |
4.4 研究结果 |
4.4.1 受访者一般资料 |
4.4.2 主题提炼 |
4.5 小结 |
第五章 供给侧视角下全日制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构建 |
5.1 研究目的 |
5.2 研究方法 |
5.2.1 专家遴选 |
5.2.2 拟定初始函询问卷 |
5.2.3 函询过程 |
5.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5.2.5 伦理原则 |
5.3 研究结果 |
5.3.1 专家基本情况 |
5.3.2 专家意见整理 |
第六章 供给侧视角下全日制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需求能力的权重确定 |
6.1 研究方法 |
6.2 研究结果 |
6.2.1 确定2个层面的能力权重 |
6.2.2 确定9种能力权重 |
第七章 讨论 |
7.1 方案构建的科学性分析 |
7.2 方案构建的内容分析 |
7.3 方案构建的意义分析 |
第八章 结论 |
8.1 结论 |
8.2 创新性 |
8.3 局限性与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9)自我领导力改良问卷的汉化及其在护士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2 自我领导力理论基础 |
2.3 自我领导力策略 |
2.4 自我领导力评估工具 |
2.5 护士自我领导力的研究现状 |
第三章 自我领导力改良问卷的汉化 |
3.1 获得问卷授权 |
3.2 翻译-原作者审核-文化调适-预实验 |
第四章 自我领导力改良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
4.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4.1.1 研究对象 |
4.1.2 样本量 |
4.1.3 调查工具 |
4.1.4 统计分析 |
4.1.5 质量控制 |
4.1.6 伦理考量 |
4.2 结果 |
4.2.1 护士的人口学资料 |
4.2.2 项目分析 |
4.2.3 效度分析 |
4.2.4 信度分析 |
4.2.5 验证性因子分析 |
4.3 讨论 |
4.3.1 项目分析 |
4.3.2 信度评价 |
4.3.3 效度评价 |
4.4 小结 |
第五章 护士自我领导力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
5.1 研究目的 |
5.2 研究对象及方法 |
5.3 结果 |
5.4 讨论 |
5.5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第七章 创新性与局限性 |
7.1 创新性 |
7.2 局限性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10)“4P”临床护理教学模式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临床护理教学模式研究现状 |
1.2.2 新护士临床护理教学模式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操作性定义 |
1.4.1 新护士 |
1.4.2 临床护理教学模式 |
1.5 理论基础 |
1.5.1 体验式学习理论 |
1.6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基于实证的问题确认与分析 |
2.1 研究类型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回顾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半结构式访谈法 |
2.3 定量研究 |
2.3.1 研究对象 |
2.3.2 研究工具 |
2.3.3 资料收集 |
2.3.4 资料分析 |
2.3.5 质量控制 |
2.3.6 结果 |
2.3.7 讨论 |
2.4 定性研究 |
2.4.1 研究对象 |
2.4.2 研究工具 |
2.4.3 资料收集 |
2.4.4 资料分析 |
2.4.5 质量控制 |
2.4.6 结果 |
2.5 对构建模式的启发 |
第三章 “4P”临床护理教学模式的构建 |
3.1 “4P”临床护理教学模式的构建 |
3.1.1 “4P”临床护理教学模式的构建过程 |
3.1.2 “4P”临床护理教学模式的构想 |
3.1.3 “4P”临床护理教学模式的解读 |
3.1.4 “4P”临床护理教学模式的特点 |
3.1.5 “4P”临床护理教学模式的优势 |
3.2 “4P”临床护理教学模式的完善 |
3.2.1 专家咨询表的设计 |
3.2.2 专家的选择 |
3.2.3 咨询过程 |
3.2.4 统计学分析 |
3.2.5 结果 |
3.3 “4P”临床护理教学模式的确立 |
3.4 讨论 |
3.4.1 咨询问卷编制方面 |
3.4.2 专家咨询的可靠性分析 |
3.4.3 “4P”临床护理教学模式专家咨询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5.1 主要结果与结论 |
5.2 创新点 |
5.3 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注重临床带教评估 提高护士带教水平(论文参考文献)
- [1]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J]. 盛永琴,张莹.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1(24)
- [2]临床护理带教教师培训方案的设计与实践[J]. 杨朝蓉,陈梦云,谢漫,周妍,曾维莲. 中华护理教育, 2021(11)
- [3]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培训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 刘翔宇,卜晓繁,肖海霞,许湘华,王英,丁炎明,肖亚洲,谌永毅. 中国护理管理, 2021(07)
- [4]临床护理教师人文关怀能力现状调查及提升路径研究[D]. 王一妃.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1
- [5]临床护理教师人文关怀能力现状调查及提升路径研究[D]. 王一妃.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1
- [6]护士职业韧性、职业认同与工作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D]. 房欣.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中医药院校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岗位胜任力要素体系构建[D]. 赵丹.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8]供给侧视角下全日制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构建[D]. 刘萍. 山东大学, 2021(12)
- [9]自我领导力改良问卷的汉化及其在护士中的应用[D]. 孙一诺. 山东大学, 2021(12)
- [10]“4P”临床护理教学模式构建研究[D]. 貟蓓. 兰州大学, 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