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网络技术在湿法冶金锌矾除铁中的应用

神经网络技术在湿法冶金锌矾除铁中的应用

一、神经网络技术在湿法炼锌矾法除铁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周艳晶[1](2021)在《中国铟资源动态物质流研究》文中认为铟在高新技术领域具有重要应用,是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原材料。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将铟列入关键性矿产目录,在能源转型背景下,铟的需求有望持续增长,未来可能成为资源竞争的焦点。中国是铟的资源、生产和贸易大国,深入分析中国铟资源流动规律和利用效率,把握未来发展趋势,进而提出中国铟资源管理的政策建议,对于实现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大量文献调研,本文对铟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介绍,明确描述了铟的生命周期过程。在此基础上,首次构建了国家层面铟资源的动态物质流分析模型,定量分析2000-2019年铟在生产、加工制造、使用和废物管理过程的动态演变特征,测算流量及存量的变化规律。采用存量-驱动模型和情景分析方法,模拟不同情景下2020-2050年铟的流动情况和供需趋势,并对供需两侧的影响因素进行政策模拟,探讨不同政策方案的改善效果,甄选有利于铟产业健康发展的最佳政策方案。本研究数据量大,数据来源广泛,对数据质量的不确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研究结果相对可靠,可以作为铟产业管理决策的依据。论文取得的主要认识和结论如下:(1)2000年以来中国精铟消费快速增长,但消费水平仍然较低,2019年占全球消费量的比例为11%;全球范围内铟资源十分丰富,除中国外,澳大利亚、智利、玻利维亚等国都蕴藏大量铟资源;全球原生铟的供应主要集中在中国和韩国,2019年分别占比39%和31%,而考虑再生铟的供应格局则有所不同,2019年呈现韩国(32%)、日本(30%)、中国(29%)三足鼎立的局面;虽然有多种提铟原料,但目前原生铟的供应主要来自锌精矿,锌的生产活动对原生铟供应有重要影响。(2)铟在生产过程的综合回收率约21%,采选环节损失大量铟;供需不平衡导致目前国内市场有3316吨的精铟库存;我国已经从铟的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2000-2019年,中国经济社会系统中铟的使用存量从22.7吨增加到537吨,人均存量从0.02克/人增长到0.38克/人,未来还有较大增长空间;铟的报废量逐年增加,但在当前技术和经济条件下,报废产品中的铟均没有被回收。(3)在“低于2℃”和“2DS”两种情景下,铟的使用存量和实际需求量都将保持明显增长;受锌精矿原料供应和当前回收水平限制,铟供应的增长空间有限,未来铟的供需缺口很大,供不应求的局面长期存在。(4)供给侧政策方案的改善效果并不理想,一是因为锌精矿的供应增长空间有限,二是铟在终端产品的含量很低,技术、经济因素导致大规模回收不能马上实现。需求侧政策方案能够显着降低铟需求,但只有组合方案能有效缓解“2DS”情景的供需不足。供需两侧综合政策模拟效果最佳,既减少了对原生矿石的依赖,又提高了铟的回收利用水平,统筹兼顾供给和需求,才能更好地保障我国铟产业的健康发展。基于以上结论提出如下政策建议:重视铟的综合回收利用,拓宽除锌精矿以外的原生铟供应来源;提高铟在生产过程的回收利用率;提高铟在ITO和CIGS加工制造过程的利用率,加强高端ITO靶材的研发;加强电子废弃物中铟的回收技术研发,提高二次资源利用水平。

王小芳[2](2020)在《基于CFB粉煤灰提铝的铁杂质分离基础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循环流化床(CFB)燃烧技术在我国的迅速发展,CFB粉煤灰的年产生量在逐年增加,但综合利用率较低,主要以低值建筑建材利用和大量占地堆存为主,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然而晋北、蒙西由于特殊的古地质结构,煤炭中含有丰富的铝资源,同时伴生锂、镓等稀散金属,通过燃烧利用进一步在CFB粉煤灰中富集。因此,从粉煤灰中提取铝等金属元素对缓解我国铝土矿等金属矿产资源匮乏具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CFB粉煤灰形成温度低,铝主要以无定型铝硅酸盐存在,具有高的化学溶出特性,适合采用短流程、低能耗的直接酸浸工艺进行铝、锂、镓等元素协同提取。然而,铁作为粉煤灰提铝过程的主要杂质,在酸浸过程也会被浸出进入酸浸液,不仅增加了提铝工艺的除杂分离工序,还会影响铝产品纯度和回收率。目前,大部分研究主要是针对PC粉煤灰预除铁进行的,考虑到CFB粉煤灰与PC粉煤灰在形成过的差异,本论文以平朔CFB粉煤灰为研究对象,在系统研究粉煤灰中元素赋存形态和分布规律的基础上,采用矿相调控-磁选法和选择性可控酸浸法对粉煤灰中的铁杂质进行分离研究,并进行了除铁后粉煤灰制备硫酸铝产品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CFB粉煤灰中的铁主要以赤铁矿形式存在,采用直接磁选法除铁效率仅能达到17.6%。以CFB粉煤灰中的残碳为还原剂,在700℃反应60 min,粉煤灰中极弱磁性的赤铁矿转化为强磁性的磁铁矿,再采用磁选法其除铁率大大提高,可以达到64.7%,除铁后碳热还原(RCFB)粉煤灰中的铁含量可从3.5%降至1.3%。以RCFB粉煤灰为原料,在磁场强度为400 mT、磁选3次、液固比为20:1条件下时磁选效果最好。除铁后RCFB粉煤灰中铝、锂、镓的含量基本保持不变,而过渡金属元素如Mn、Cr等在磁性相会有一定程度富集,能够实现这些元素的协同去除。以盐酸溶液为浸取剂,考察CFB粉煤灰中金属元素包括锂、镓等稀散元素在不同盐酸浓度、不同反应温度下的溶出行为和规律,结果表明:在盐酸浓度较低时,增大盐酸浓度,有利于促进金属元素溶出,但盐酸浓度高于6 mol/L时铝、钙、锂的溶出受到抑制,而铁溶出继续增大。升高温度可以促进各金属元素的溶出,不利于铁的选择性溶出。在低温下增大盐酸浓度有利于铁的选择性溶出,当浸出温度为30℃、盐酸浓度为10 mol/L时,铁去除率为80.4%,铝损失率仅为8.1%,锂镓溶出率分别为23.3%和18.1%,实现了铁杂质的高效选择性去除,选择性除铁后粉煤灰中铝、锂、镓的相对含量基本保持不变。为进一步验证不同除铁方式对于铝溶出率和铝产品纯度的影响,分别以CFB粉煤灰原灰、磁选除铁后RCFB粉煤灰及酸浸选择性除铁后的粉煤灰为原料,采用硫酸浸出-结晶工艺进行了制备硫酸铝产品的验证研究。两种除铁方法对铝的溶出率影响不大,均在90%以上。三种粉煤灰制备的硫酸铝产品中铁杂质含量分别为1.23%、0.45%和0.29%,未处理CFB粉煤灰制备的硫酸铝产品未能达到工业硫酸铝II类产品的标准,RCFB粉煤灰和酸浸除铁后的粉煤灰所制备的硫酸铝产品分别可达到II类合格品和II类一等品的指标。

周杨[3](2020)在《基于AHP-FCE的电锌废渣资源化评价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电解锌作为我国主要的锌冶炼工艺,其产生的电锌废渣中锌含量最高可达26%,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而且,电锌废渣属于危险废物,对生态环境与人体健康均具有潜在威胁。电锌废渣回转窑资源化技术在我国应用较为广泛,然而,由于缺乏技术交流、生产效能差异较大、没有统一技术评价标准等问题,该技术发展相对停滞。为解决电锌废渣回转窑资源水平、清洁生产能力与污染控制等综合评价问题,构建科学、系统、完整且适用于国内企业现状的电锌废渣资源化技术评价体系势在必行。通过调研典型电锌废渣资源化企业,对比不同回转窑设备、不同运行参数、原料及不同污染处理方式,总结分析电锌废渣资源化技术的主要工艺流程及主要污染物,识别并确定其物质流输入与输出确定系统评价边界,以主成分分析构建评价层次,结合典型企业生产运行数据,结合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法,构建电锌废渣资源化评价指标体系,共分为原料、产品、污染三类一级指标,共11项二级指标。并采用该体系对国内典型企业生产运行对比评价,表明该指标体系可适用于同类企业,具有可行性与实用性。得到主要结论如下:(1)对比分析典型电锌废渣资源化全过程,确定系统评价边界,基于生产运行参数,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识别一级指标:原料类指标、产品类指标以及污染类指标,并结合生产实际确定关键生产运行参数“电锌废渣含锌率、电锌废渣含水率、进窑物料综合焦比、锌金属提取产率、脱硫副产品产率、粗氧化锌粉含锌率、水淬渣产率二氧化硫污染指数、颗粒物污染指数、铅及其化合物污染指数、氮氧化合物污染指数”11项二级指标。(2)对比现有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模型,结合现有生产运行数据,采用AHP-FCE构建电锌废渣回转窑资源化技术评价指标体系,充分利用主成分分析中综合评分替代AHP专家打分过程,客观刻画指标权重:原料类指标26.78%,产品类指标20.33%,污染类指标52.88%。(3)基于电锌废渣回转窑资源化技术评价指标体系,对典型企业中甲乙生产线进行对比评价,评价结果显示生产线乙(Ⅱ类,84.97)运行效果优于生产线甲(Ⅲ类,79.93),并结合生产运行实际进行验证,二者主要差异来自于污染控制,与模型指标权重(污染类指标52.88%)相符,说明该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与可行性。

李硕[4](2019)在《酸性矿浆浮选回收锌窑渣中铜、银的试验研究》文中提出锌窑渣是湿法炼锌工业中采用Waelz回转窑法处理锌浸渣所得到的炼锌废渣,是一种富含焦炭以及铜、银、铁、锌、金、铟等多种有价金属的极具回收价值的二次资源。开展锌窑渣中有价元素的综合回收再利用的研究,是缓解当前资源日益匮乏的必然趋势。论文以云南某炼锌厂所提供的锌窑渣为对象,在锌窑渣工艺矿物学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从锌窑渣中回收碳、铜、银的选别工艺流程及药剂制度、精矿提质与产品分析,所获得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查明了锌窑渣的主要工艺矿物学特征。窑渣中可回收的主要元素有碳、铜、银,而且铁的含量也较高。其中C、Cu、Ag的品位分别为17.39%、1.17%和298.30 g/t,TFe含量达31.57%。其中铜主要赋存在硫化铜矿和金属铜中,银主要赋存在硫化银和单质银中,碳以单质碳的形式存在。2、提出了锌窑渣浮选回收碳、铜、银的新工艺。锌窑渣浮选工艺研究主要考察了磨矿细度、矿浆pH值、捕收剂种类及用量、起泡剂用量、精扫选次数等对浮选指标的影响,并通过条件试验确定了“一粗一精优先浮碳、一粗三精两扫选铜银”的浮选工艺流程。在最优药剂制度下,通过全流程闭路实验获得了碳精矿和铜银精矿两种产品,其中碳精矿中碳品位为77.60%、回收率为92.64%,含铜0.17%,含银45.90 g/t;铜银精矿中铜品位为5.31%、回收率为80.38%,银品位为1 425.80 g/t、回收率为85.30%。3、通过对比试验验证了,在酸性条件下锌窑渣中的铜、银比在自然pH值条件下具有更好的可选性。在对精矿产品的分析及研究中,查明了铜银精矿中的铜和铁主要以铜铁合金、铜铁硫的化合物以及铜铁氧的化合物的形式存在,而银也主要富集在这些化合物和合金中,这是铜银精矿提质困难的根本原因。论文首次提出并研究了酸性矿浆浮选回收锌窑渣中铜、银的新工艺,并回收了锌窑渣中的残余焦炭,取得了良好的选矿指标。为锌窑渣综合回收技术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和一定的选矿试验依据。

罗晋[5](2019)在《典型湿法炼锌系统主要重金属代谢过程及削污潜力分析》文中指出湿法炼锌是典型的重金属高污染行业,亟需开展清洁生产进行前摄性的污染防控。由于缺乏相关数据与合适的分析评估方法以识别清洁生产机会,现技术阶段湿法炼锌系统重金属代谢过程、产污原因、控制点位与削污方式尚不清楚,导致该行业清洁生产水平提升缓慢。本文以典型湿法炼锌系统为对象,分别从过程网络、过程单元内部工艺链、工艺单元3个层面,研究了七种主要重金属(Zn、Mn、Pb、Cd、Cu、Co、Ag)的物质代谢过程,系统研究了产污机制与削污潜力,为重金属削减清洁生产方案的设计提出了针对性建议与核心技术的需求。本论文基于分配系数构建了湿法工段复杂流程重金属的两相多元素物质代谢模型。研究发现,锌焙砂是重金属的主要输入源,酸浸渣、钒渣、钴渣和铜镉渣是湿法炼锌系统重金属输出的主要形式。过程网络分配行为对各重金属产污影响较大,影响程度依次为:Cd(55.75%)>Cu(45.88%)>Co(43.64%)>Ag(27.53%)>Zn、Mn、Pb(0%)。过程网络中的中浸后浓密与预中和后浓密过程单元是可通过采取优化物质分配手段(如加强固液分离)实现重金属污染削减的重要节点。通过将统计熵方法应用于湿法炼锌研究,提出了定量评估物质流污染程度与资源利用潜势的新方法与指标。分析发现,泡板单元是造成重金属沿工艺链污染程度加剧的关键环节(指标S值上升28.8,指标ΔS上升2902.3),应重点考虑采取更高效、节水的工艺技术对泡板单元进行替代,同时加强工艺链上游的物质循环。将能耗与产污行为参数引入关键工艺单元锌电解过程机理模型,阐明了锌电解工艺单元中过生产指标和产污指标间的关系,综合优化了工艺参数。研究表明,阳极副反应贡献了电解总能耗的62%,阳极析氧贡献了酸雾产生量的87%,阳极析锰贡献了阳极泥产生的100%,后续应重点加强对阳极行为的研究。而生产中额外的能耗升高可能将成为通过工艺调控实现削污的主要限制因素。湿法炼锌系统重金属的主要产污机制分可为分配不当、资源损耗和工艺受限三种。其中分配不当是Cu、Cd、Co和Ag的主要产污机制(理论削污率约为27–56%),资源损耗是Zn的主要产污机制(理论削污率约为100%),工艺受限是Mn和Pb的主要产污机制(理论削污率约为13–49%)。现技术阶段,湿法炼锌系统重金属大幅度削减仍一定程度受上游原料供应与下游末端回收环节的影响,需扩大系统边界,协同开展清洁生产,才能进一步实现湿法炼锌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群文[6](2017)在《辛勤耕耘无私奉献,春华秋实成绩斐然——记着名冶金学家、外籍院士马荣骏教授》文中研究指明马荣骏,1931年8月5日出生,河北省大城县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内外着名冶金学家,我国湿法冶金学科带头人,萃取冶金创始人,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先驱者,环境科学优秀工作者。1955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1955—1958年,于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查理大学及斯洛伐克Kosice工业大学攻

王峥琳[7](2017)在《电阻炉在湿法炼锌沉铁渣和浸锌渣焙烧预处理中的应用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在湿法炼锌沉铁渣和浸锌渣焙烧预处理中,常规化浸出、高温和高酸化浸出、氧压化浸出都是湿法炼锌沉铁渣和浸锌渣焙烧预处理的基本工作原理。根据各种方法与工艺的技术特点,采用电阻炉对湿法炼锌沉铁渣和浸锌渣进行焙烧预处理是最具合理性和科学性的。通过对氧气浓度、焙烧温度、时间和气体流量的研究,发现这些因素对沉铁渣脱硫率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湿法炼锌沉铁渣和浸锌渣焙烧预处理的物相及微观体现都表明:采用电阻炉进行湿法炼锌沉铁渣和浸锌渣焙烧预处理是完全可行的,也是符合其工艺要求的。因此,对湿法炼锌沉铁渣和浸锌渣焙烧预处理工艺方法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对锌渣性质的了解。应该根据锌渣的性质,结合各自工厂的生产特点来选择最适合的生产方法。因此,重点阐述电阻炉在湿法炼锌沉铁渣和浸锌渣焙烧预处理中的应用工艺,并提出在其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环节。

肖松文[8](2017)在《勤奋忘我 成就辉煌——记着名冶金学家、斯洛伐克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马荣骏教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眼前的长者,宽阔的额头,睿智的双眼,和蔼的笑容,神采奕奕,让人倍感亲切,他就是誉满海内外,在化学冶金、核燃料、放射性元素和稀土元素、有色重金属、高熔点稀有金属、贵金属、稀散金属、环境工程及冶金新材料等方面诸多建树的着名冶金学家、我国萃取冶金的创始人、湿法冶金的学术带头人、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先驱、优秀环境科学工作者、斯洛伐克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长沙矿冶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导师马荣骏教授。马荣骏,1931年8月5日出生于河北省大城县,1938年因家乡水灾随父

杨大锦[9](2016)在《2015年云南冶金年评》文中研究指明据有关云南的冶金资料,概述了2015年云南冶金的生产、科研及技术开发状况。

岑贞粟[10](2014)在《基于多特征时间点的针铁矿法沉铁过程动态模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针铁矿法沉铁过程是湿法炼锌工艺中的关键工序,它是一个同时涉及氧化、水解及中和反应的复杂生产过程,状态变量间具有较强的非线性和耦合性。同时,针铁矿法沉铁过程的生产特点决定了流程存在较大的时滞,过程建模困难,导致生产过程控制难度大、稳定性差、能耗物耗高且有价金属回收率低。因此,研究针铁矿法的工艺机理,建立沉铁过程的动态数学模型,为实现沉铁过程的优化控制奠定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针铁矿法沉铁过程的工艺机理,深入研究了沉铁过程涉及的氧化、水解及中和反应的动力学机理,得到了描述化学反应速率的相关表达式;着重分析了气固液三相反应的特点以及溶液pH值、氧气通入量、锌焙砂添加量、溶液温度、反应时间、返回晶种、搅拌强度等因素对沉铁效率和铁渣品位的影响,确定了影响沉铁过程效率和品质的主要因素;分析了沉铁反应过程中存在的状态时滞和状态间的耦合关系。利用物料守恒定律和CSTR模型,以氧气通入量、锌焙砂添加量和反应器入口流量为输入变量,以Fe2+浓度、Fe。+浓度以及溶液pH值为状态变量,建立了描述针铁矿法沉铁过程的多重时滞动态数学模型。针对模型中时滞及动力学参数未知的问题,利用基于多特征时间点的时滞系统辨识方法,求解动态数学模型关于未知参数的梯度,结合基于梯度优化的序列二次规划方法SQP,辨识了系统的时滞及动力学参数。现场生产数据仿真结果验证了论文所建立动态模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图23幅,表5个,参考文献79篇。

二、神经网络技术在湿法炼锌矾法除铁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神经网络技术在湿法炼锌矾法除铁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铟资源动态物质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科学问题与研究内容
        1.3.1 科学问题
        1.3.2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1.5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物质流研究现状
        2.1.1 物质流分析的概念和分类
        2.1.2 物质流分析的发展历程
        2.1.3 物质流分析的方法体系
        2.1.4 物质流分析研究现状
    2.2 铟物质流研究现状
    2.3 与铟相关的其他研究
        2.3.1 关键性研究
        2.3.2 供需趋势及资源可得性研究
    2.4 文献评述
第三章 中国铟产业发展现状
    3.1 铟的性质与用途
    3.2 铟消费概况
    3.3 铟资源类型及分布
        3.3.1 铟资源类型
        3.3.2 铟资源分布
    3.4 铟生产情况
        3.4.1 提铟原料
        3.4.2 生产工艺
        3.4.3 铟生产格局
第四章 2000-2019 年中国经济社会系统铟流量和存量演变
    4.1 铟物质流分析方法
        4.1.1 分析软件
        4.1.2 确定系统边界
        4.1.3 铟的生命周期解析
        4.1.4 流量核算
        4.1.5 存量核算
        4.1.6 数据来源及处理方法
        4.1.7 不确定性分析
    4.2 累计总量分析
    4.3 纵向对比分析
    4.4 2000-2019 年铟流量及其结构变化
        4.4.1 生产阶段的历史变化
        4.4.2 消费量的历史变化
        4.4.3 含铟产品贸易流变化
        4.4.4 铟终端产品报废量的变化
    4.5 2000-2019 年中国铟存量变化
        4.5.1 精铟存量变化
        4.5.2 使用阶段存量变化
        4.5.3 损失存量变化
    4.6 不确定性分析结果
    4.7 小结
第五章 2020-2050 年中国铟使用存量与供求情景分析
    5.1 铟物质流情景分析模型
    5.2 2020-2050 铟使用存量及铟需求情景分析
        5.2.1 ITO领域铟使用存量、终端需求量
        5.2.2 CIGS技术及其铟使用存量、终端需求量
        5.2.3 其他领域铟终端需求量及使用存量
        5.2.4 中国铟需求量及使用存量
    5.3 2020-2050 年中国铟资源供应情景
        5.3.1 原生铟产量
        5.3.2 再生铟产量
        5.3.3 铟供应模式分析
    5.4 2020-2050 年中国铟供求情景分析
    5.5 2020-2050 年中国铟流动情景分析
    5.6 小结
第六章 促进铟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模拟
    6.1 供给侧政策模拟
        6.1.1 单一变量—原生铟的回收利用率
        6.1.2 单一变量—再生铟的回收利用率
        6.1.3 组合变量模拟
    6.2 需求侧政策模拟
        6.2.1 单一变量—ITO废靶的回收率
        6.2.2 单一变量—CIGS加工制造过程的回收率
        6.2.3 单一变量—CIGS技术市场占有率
        6.2.4 组合变量
    6.3 供需两侧综合政策模拟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2)基于CFB粉煤灰提铝的铁杂质分离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粉煤灰概述
        1.2.1 粉煤灰的产生、分类及性质
        1.2.2 粉煤灰资源化利用现状
        1.2.3 粉煤灰提铝研究现状
    1.3 粉煤灰酸法提铝过程除铁研究现状
        1.3.1 粉煤灰中铁的存在形式及对提铝过程的影响
        1.3.2 粉煤灰原料除铁
        1.3.3 粉煤灰酸浸液除铁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材料、分析方法及原料性质分析
    2.1 实验材料及设备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试剂
        2.1.3 实验仪器及设备
    2.2 分析和表征方法
        2.2.1 化学组成测定
        2.2.2 烧失量测定
        2.2.3 矿相组成测定
        2.2.4 微区成分测试定
        2.2.5 粒径分析
        2.2.6 残碳含量分析
        2.2.7 元素价态分析
        2.2.8 元素含量测定
    2.3 原料性质分析
        2.3.1 化学成分分析
        2.3.2 CFB粉煤灰矿相分析
        2.3.3 CFB粉煤灰SEM-EDS分析
        2.3.4 CFB粉煤灰铁元素价态分析
        2.3.5 CFB粉煤灰粒径分析
        2.3.6 CFB粉煤灰中残碳含量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CFB粉煤灰碳热还原磁选除铁研究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原料、试剂及设备
        3.1.2 表征手段和测试方法
        3.1.3 实验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碳热还原条件对矿相调控与磁选除铁的影响
        3.2.2 磁选条件对磁选除铁的影响
        3.2.3 碳热还原磁选效果对比及对目标元素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CFB粉煤灰金属元素选择性可控溶出及铁选择性去除
    4.1 实验部分
        4.1.1 实验原料及试剂
        4.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4.1.3 实验方法
        4.1.4 测试方法及表征手段
    4.2 结果与讨论
        4.2.1 不同盐酸浓度下CFB粉煤灰金属元素的溶出行为
        4.2.2 不同反应温度下CFB粉煤灰金属元素的溶出行为
        4.2.3 选择性除铁及对目标元素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除铁后粉煤灰制备硫酸铝
    5.1 实验部分
        5.1.1 实验原料及试剂
        5.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5.1.3 实验方法
        5.1.4 测试方法与表征手段
    5.2 结果与讨论
        5.2.1 除铁方式对硫酸酸浸过程对铝铁溶出的影响
        5.2.2 除铁方式对于粉煤灰制备硫酸铝晶体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3)基于AHP-FCE的电锌废渣资源化评价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电锌废渣特性及危害研究现状
        1.2.2 电锌废渣资源回收利用现状
        1.2.3 技术评价研究现状用方法
    1.3 研究目标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电锌废渣资源化技术
    2.1 生产工艺及典型企业参数分析
        2.1.1 配料喂料阶段
        2.1.2 反应挥发阶段
        2.1.3 烟气处理阶段
        2.1.4 窑渣处理阶段
    2.2 电锌废渣资源化技术污染特征
        2.2.1 污染控制分析
        2.2.2 典型企业污染特征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锌废渣资源化回收技术评价方法
    3.1 评价方法比选
        3.1.1 典型综合评价方法比较
        3.1.2 评价方法的选择
    3.2 AHP-FCE评价法
        3.2.1 AHP步骤
        3.2.2 FCE建模过程
    3.3 AHP-FCE评价法及其优化
        3.3.1 层次分析法优化
        3.3.2 模糊综合评价法优化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锌废渣资源化回收技术评价模型建立
    4.1 指标体系的构建
        4.1.1 系统边界确立
        4.1.2 指标确立
        4.1.3 指标体系确定
    4.2 电锌废渣资源化技术层次模糊评价模型的建立
        4.2.1 建立因素集合
        4.2.2 建立因素权重集合
        4.2.3 评语集合的构造
        4.2.4 综合评价矩阵的确定
        4.2.5 模型及评价等级确定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电锌废渣资源化评价指标体系实例分析
    5.1 企业介绍
        5.1.1 原料来源及特性分析
        5.1.2 基本工艺及主要设备
        5.1.3 数据调查及初步分析
    5.2 电锌废渣资源化技术评价
        5.2.1 综合评价矩阵确定
        5.2.2 评价等级确定
        5.2.3 对比分析
        5.2.4 改进措施
    5.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加的科研项目

(4)酸性矿浆浮选回收锌窑渣中铜、银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锌窑渣资源概况
        1.1.1 锌窑渣的来源
        1.1.2 锌窑渣的性质及问题
    1.2 工艺研究现状
        1.2.1 选矿工艺
        1.2.2 火法工艺
        1.2.3 湿法工艺
        1.2.4 联合工艺
        1.2.5 其他研究
    1.3 课题研究意义
    1.4 课题研究内容
第二章 试验样品、设备及药剂
    2.1 试验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2.2 试验设备
    2.3 试验药剂
第三章 工艺矿物学研究及试验方案
    3.1 锌窑渣原矿X-射线荧光光谱(XRF)分析
    3.2 锌窑渣原矿化学多元素分析
    3.3 锌窑渣中铜银的化学物相分析
        3.3.1 铜的化学物相分析
        3.3.2 银的化学物相分析
    3.4 锌窑渣原矿的X-射线衍射(XRD)分析
    3.5 锌窑渣原矿粒度分析
    3.6 工艺矿物学小结
    3.7 初步试验方案的拟定及试验方法
第四章 选矿试验研究
    4.1 磨矿曲线的绘制
    4.2 磨矿细度对浮选指标的影响
    4.3 浮碳条件试验
        4.3.1 浮碳捕收剂用量试验
        4.3.2 浮碳起泡剂用量试验
        4.3.3 浮碳精扫选次数试验
    4.4 磁选除铁探索试验
    4.5 铜银浮选条件试验
        4.5.1 铜银粗选捕收剂种类试验
        4.5.2 铜银粗选pH条件试验
        4.5.3 铜银粗选捕收剂用量条件试验
        4.5.4 铜银粗选起泡剂用量条件试验
        4.5.6 铜银扫选药剂用量条件试验
        4.5.7 铜银精选试验
    4.6 全流程开路试验
    4.7 全流程闭路试验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精矿产品分析及提质探讨
    5.1 精矿产品化学多元素分析
    5.2 铜银精矿XRD及SEM-EDS分析
        5.2.1 铜银精矿XRD分析
        5.2.2 铜银精矿SEM-EDS分析
    5.3 铜银精矿再磨提质研究
        5.3.1 再磨磁选除铁试验
        5.3.2 再磨浮选提质试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创新点
    6.1 结论
    6.2 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附录C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获荣誉与奖励

(5)典型湿法炼锌系统主要重金属代谢过程及削污潜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我国锌冶炼概况
        1.1.2 湿法炼锌行业重金属污染来源与特征
        1.1.3 湿法炼锌行业清洁生产需求
    1.2 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机会识别及其方法
        1.2.1 清洁生产与清洁生产机会识别
        1.2.2 清洁生产机会识别方法概述
    1.3 湿法炼锌重金属物质代谢与削污潜力研究现状
        1.3.1 物质平衡与物质流分析
        1.3.2 过程机理建模
        1.3.3 物质代谢评估
    1.4 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技术路线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湿法炼锌系统过程单元识别及重金属污染特征分析
    2.1 研究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数据获取
        2.1.3 样品分析
    2.2 过程单元与产污点位识别
        2.2.1 湿法工段重金属相关主要过程单元及产污点位
        2.2.2 综合利用系统重金属相关主要过程单元及资源回收点位
    2.3 输入、输出物质流中重金属分布
        2.3.1 重金属在输入物质流中的含量、分布
        2.3.2 重金属在输出物质流中的含量、分布
    2.4 输入、输出物质流的物相及微观形貌
        2.4.1 物相分析
        2.4.2 微观形貌分析
    2.5 主要输出物质流中废渣的浸出毒性鉴别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湿法工段过程网络重金属物质代谢研究
    3.1 研究方法
        3.1.1 物质流分析
        3.1.2 评估方法与评估指标
    3.2 过程网络分析
        3.2.1 模型验证
        3.2.2 重金属在过程网络中的分布
        3.2.3 基于工艺特性对网络结构简化
    3.3 重金属稀释浓缩特性分析
        3.3.1 重金属在湿法工段中的稀释浓缩特性变化
        3.3.2 重金属在过程网络中的稀释浓缩特性变化
    3.4 重金属在过程网络及过程单元输出物质流的分配
        3.4.1 重金属在过程网络输出物质流的分配
        3.4.2 重金属在过程单元输出物质流的分配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锌电解车间工艺链重金属物质代谢研究
    4.1 研究方法
        4.1.1 物质流分析
        4.1.2 评估方法与评估指标
    4.2 电解车间工艺链物质流分析
        4.2.1 主要工艺单元及物质流识别
        4.2.2 工艺单元特点及工艺链结构分析
    4.3 电解车间物质平衡分析与指标评估
        4.3.1 电解车间重金属物质平衡分析
        4.3.2 基于S与 ΔS指标的物质流评估
    4.4 资源损耗潜势评估及清洁生产削污策略选择
    4.5 锌电解车间清洁生产实施案例验证
        4.5.1 工艺单元清洁生产策略分析
        4.5.2 系统整体评估与清洁生产案例验证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锌电解槽工艺单元重金属物质代谢研究
    5.1 研究方法
        5.1.1 电化学反应模拟
        5.1.2 锌电解槽模型构建
    5.2 基于电化学模型的锌电解过程瞬态研究
        5.2.1 电流效率的模型验证
        5.2.2 预设工况下的参数影响
    5.3 基于电解槽模型的锌电解过程稳态研究
        5.3.1 电解槽流场分析与模型简化
        5.3.2 电解槽模型工艺参数对各指标的影响
    5.4 工艺参数对生产及产污指标的影响与作用机制
        5.4.1 电解槽模型工艺参数的灵敏度分析
        5.4.2 锌电解过程能耗及产污机制分析
        5.4.3 实际生产限制条件下的锌酸比优化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物质代谢特征的湿法炼锌系统削污潜力分析
    6.1 研究方法
    6.2 湿法工段过程网络削污潜力分析
        6.2.1 过程网络层面的湿法工段产污贡献分析
        6.2.2 过程网络层面的湿法工段清洁生产技术需求分析
    6.3 锌电解车间工艺链削污潜力分析
        6.3.1 工艺链层面的锌电解车间产污贡献分析
        6.3.2 工艺链层面的锌电解车间清洁生产技术需求分析
    6.4 锌电解槽工艺单元削污潜力分析
        6.4.1 工艺单元层面的锌电解槽产污贡献分析
        6.4.2 工艺单元层面的锌电解槽清洁生产技术需求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湿法工段过程网络物质流信息
附录B 锌电解车间工艺链物质流信息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电阻炉在湿法炼锌沉铁渣和浸锌渣焙烧预处理中的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常规湿法化浸出工艺
2 高温和高酸化浸出工艺
3 氧压化浸出工艺
4 电阻炉在湿法炼锌沉铁渣和浸锌渣焙烧预处理中的应用原理
5 电阻炉在湿法炼锌沉铁渣和浸锌渣焙烧预处理中的热力分析
6 结语

(9)2015年云南冶金年评(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黑色金属冶金
    2. 1 钢铁冶金
    2. 2 铁合金冶金
    2. 3 锰冶金
    2. 4 铬冶金
3 有色金属冶金
    3. 1 重金属冶金
        3. 1. 1 铜镍钴冶金
        3. 1. 2 铅锌冶金
        3. 1. 3 锡冶金
        3. 1. 4 锑镉铋汞冶金
    3. 2 轻金属冶金
    3. 3 贵金属冶金
    3. 4 稀有金属冶金
    3. 5 半金属冶金
    3. 6 稀土金属冶金
4 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与冶金环保
5 冶金相关过程
6 结语

(10)基于多特征时间点的针铁矿法沉铁过程动态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针铁矿法沉铁过程机理及模型研究现状
        1.2.1 针铁矿法沉铁机理研究现状
        1.2.2 针铁矿法沉铁模型研究现状
    1.3 复杂工业过程建模的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2 针铁矿法沉铁过程工艺概述
    2.1 针铁矿法沉铁过程工艺流程分析
    2.2 沉铁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针铁矿法沉铁过程机理分析及动态数学模型
    3.1 针铁矿法沉铁过程的机理分析
        3.1.1 氧化反应动力学模型
        3.1.2 水解反应动力学模型
        3.1.3 中和反应动力学模型
    3.2 针铁矿法沉铁过程的建模思路
        3.2.1 连续搅拌式反应器模型
        3.2.2 沉铁过程的建模思路
    3.3 沉铁过程动态数学模型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多特征时间点的时滞系统辨识方法
    4.1 非线性时滞系统的参数辨识问题描述
    4.2 含时滞的优化问题梯度求解
        4.2.1 滞后时间的梯度求解
        4.2.2 系统参数的梯度求解
    4.3 基于梯度的优化方法
    4.4 状态向量的插值
    4.5 数值分析验证实例
    4.6 本章小结
5 沉铁过程动态模型参数辨识结果及分析
    5.1 数据采集及预处理
        5.1.1 数据采集
        5.1.2 数据预处理
    5.2 参数辨识结果及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和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神经网络技术在湿法炼锌矾法除铁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铟资源动态物质流研究[D]. 周艳晶. 中国地质大学, 2021
  • [2]基于CFB粉煤灰提铝的铁杂质分离基础研究[D]. 王小芳. 山西大学, 2020
  • [3]基于AHP-FCE的电锌废渣资源化评价体系研究[D]. 周杨.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4]酸性矿浆浮选回收锌窑渣中铜、银的试验研究[D]. 李硕.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4)
  • [5]典型湿法炼锌系统主要重金属代谢过程及削污潜力分析[D]. 罗晋. 清华大学, 2019(06)
  • [6]辛勤耕耘无私奉献,春华秋实成绩斐然——记着名冶金学家、外籍院士马荣骏教授[J]. 群文. 湿法冶金, 2017(06)
  • [7]电阻炉在湿法炼锌沉铁渣和浸锌渣焙烧预处理中的应用分析[J]. 王峥琳. 化工设计通讯, 2017(03)
  • [8]勤奋忘我 成就辉煌——记着名冶金学家、斯洛伐克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马荣骏教授[J]. 肖松文. 矿冶工程, 2017(01)
  • [9]2015年云南冶金年评[J]. 杨大锦. 云南冶金, 2016(02)
  • [10]基于多特征时间点的针铁矿法沉铁过程动态模型研究[D]. 岑贞粟. 中南大学, 2014(03)

标签:;  ;  ;  ;  

神经网络技术在湿法冶金锌矾除铁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