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用单克隆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啤酒中泡沫活性蛋白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娜[1](2021)在《母乳乳铁蛋白检测方法的建立及乳铁蛋白含量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乳铁蛋白是哺乳动物乳汁中重要的生物活性蛋白,是母乳中的核心免疫成分。在婴幼儿配方奶粉中添加乳铁蛋白可促进婴幼儿生长发育及提高免疫力。了解母乳中乳铁蛋白含量,掌握其含量变化规律,对设计各阶段婴幼儿奶粉配方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母乳中乳铁蛋白检测方法尚存在诸多问题,本论文优化了样品预处理过程及检测条件,建立了首个适用于人乳乳铁蛋白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并研究了泌乳期、分娩方式、胎次对乳铁蛋白的影响。主要内容及结果如下:1、优化色谱条件及人乳样品预处理过程,建立了人乳铁蛋白检测方法。使用100m M,p H 5.0±0.2的磷酸盐溶液对人乳铁蛋白进行提取,提取液经肝素亲和柱富集,再用含100m M氯化钠的磷酸盐溶液淋洗,最后使用含1M氯化钠的磷酸盐溶液进行洗脱。洗脱液离心后上机测定,检测波长设置在201nm,进样量为3μL。2、对建立的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显示:人乳铁蛋白在5~200 mg/L的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98,标准方程Y=16881x+161391。日内及日间相对标准偏差均≤2.14%,当加标量在250~2000 mg/L时,回收率在96.52~107.43%之间。使用12个成熟乳样品对该方法进行检测验证,测得乳铁蛋白含量在690~2830mg/kg之间,约占母乳总蛋白的10.04~27.10%。3、研究母乳中乳铁蛋白含量变化及影响因素。乳铁蛋白在初乳中含量最高,并在过渡乳、成熟乳时期依次下降,含量分别为3214.49±414.61、2046.74±539.70和907.50±421.10 mg/L,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乳铁蛋白含量受到胎次的影响,多胎次组乳铁蛋白含量显着高于一胎次组;不同的分娩方式对乳铁蛋白含量无显着性差异,但剖腹产组乳铁蛋白含量略高于顺产组。4、研究了乳铁蛋白在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过程中的稳定性,并对市售婴幼儿配方奶粉中乳铁蛋白含量进行了抽样调查。生牛乳经过巴氏杀菌、真空混料以及喷雾干燥后,乳铁蛋白由最初90.69 mg/kg递减为13.86 mg/kg,损失率约为87.10%。12款市售婴幼儿奶粉中乳铁蛋白含量在4.59~38.26 mg/kg之间,不同品牌的样本间差异有显着性,但国产奶粉组与进口奶粉组差异不显着。5、设计了一款强化高浓度乳铁蛋白的婴儿奶粉配方。该配方复原后乳铁蛋白的理论浓度为68.69~77.71mg/100m L,与母乳中乳铁蛋白浓度相似。理论计算表明,该配方中能量以及各种营养素含量均符合相关国家标准。
于欣禾[2](2020)在《构建啤酒蛋白质组学图谱以及绝对定量啤酒中致敏蛋白》文中指出蛋白质是啤酒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影响着啤酒的口感,风味,泡沫的稳定性,浑浊度甚至可能对消费者的健康带来威胁。本课题基于蛋白质组学技术,建立了全面的啤酒蛋白质组学图谱。首先将高疏水性的泡沫蛋白从啤酒中分离,以增加蛋白质组覆盖的深度,接着用截留分子量为3 kDa的超滤管分离啤酒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多肽,然后将管内的样品用截留分子量为30 kDa和10 kDa的超滤管依次分离蛋白质,利用胰蛋白酶与糜蛋白酶酶解及除盐后,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与质谱联用(LC-MS/MS)对啤酒蛋白与泡沫蛋白进行分析。最终鉴定出4692个啤酒蛋白,3906个泡沫蛋白,啤酒样品中共检测出7113种蛋白质。其中包括41个已报道的可以影响啤酒质量的蛋白质,如:LTP,Hordein,Gliadin,Glutenin,Globulin,Avenin,Serpin,CM protein等。此方法分离得到的蛋白质不仅使我们对啤酒蛋白质组的认识显着提高,而且对于提高啤酒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也具有重要意义。啤酒中麸质是引发乳糜泻的主要致敏蛋白。目前有两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方法用于麸质蛋白的检测,但已研制出的抗体对检测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同时检测多种免疫表位。因此为了提高麸质蛋白在啤酒中的提取率,本研究首先用截留分子量为3 kDa的超滤管将多肽与蛋白质进行分离。接着对提取溶液进行优化,最终以0.1 mol/L醋酸铵甲醇溶液和丙酮共同提取,分别获得啤酒样品中的醇不溶性组分与醇溶性组分,最大限度的获取麸质蛋白的信息并且重现性较好。运用此方法还可以鉴定到其他致敏蛋白并且结果稳定性高。通过优化后的提取工艺和LC-MS/MS分析方法,对8种市售啤酒的致敏蛋白图谱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有类型的啤酒(包括无麸质)都检测出目的蛋白,最多在一种啤酒中可以检测到256种麸质蛋白和50种其他致敏蛋白。最后,通过合成LTP,Serpin,Amylase inhibitor,Hordein,Gliadin和LMW glutenin致敏蛋白中的11条特征肽段作为标准肽段,应用LC-PRM法对8种啤酒致敏蛋白进行绝对定量,除两种无麸质啤酒外,其余六种啤酒中11条致敏蛋白肽段的总含量均已超过20 mg/L。此方法的检测限在0.1 ng/L-1μg/L,检测标准肽段的啤酒用量最少为1 mL。
韩宇鹏[3](2017)在《麦芽蛋白质Z稳定啤酒泡沫机制的研究》文中指出啤酒泡沫是一种能够直观体现啤酒质量的重要特征,丰富、细腻的泡沫不仅可以给消费者带来较为新鲜的感受,而且可以防止啤酒中风味物质的溢出和啤酒中的物质因空气影响而发生的氧化。影响啤酒泡沫的物质很多,蛋白质作为啤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啤酒泡沫的品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蛋白质Z是啤酒中发现的拥有较高表面粘度和弹性的蛋白质,在酿酒过程中能够抵抗酶解与高温的影响,最终对啤酒泡沫的稳定性与啤酒质量产生影响。目前对于酿造过程中蛋白质Z的结构、理化特性以及对泡沫影响的研究较少,因此研究酿造过程中蛋白质Z的结构和修饰特性对探究其稳定啤酒泡沫的机理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建立了啤酒泡沫稳定性评价方法、确定了蛋白质Z与泡沫稳定性的正相关性、分析了酿造过程中蛋白质Z二级结构的变化规律、使用毕赤酵母表达体系获取糖基化修饰的蛋白质Z、对比分析糖基化与糖化修饰对蛋白质Z结构与特性影响,最终确定了对啤酒泡沫稳定性有利的蛋白质Z结构和修饰特性。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采用超声振荡的方式利用啤酒中溶解的CO2进行起泡,建立了适用性较广的泡沫稳定性评价方法。通过分析样品预处理温度、超声振荡频率以及超声振荡时间对啤酒泡持值测定的影响,确定对泡持值测定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样品预处理温度>超声振荡频率>超声振荡时间,根据单因素实验确定该方法测定啤酒泡沫泡持值的条件为样品预处理温度20℃、超声振荡频率28 k Hz、超声振荡时间15 s。采用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三种因素之间没有显着的相互影响,并优化得到最佳测定条件与单因素实验结果相同。(2)对18种市售啤酒样品中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组成以及疏水性分析发现,啤酒起泡后泡沫中蛋白质含量相对啤酒中有所富集,泡沫蛋白质的疏水性比啤酒蛋白质疏水性低。分析啤酒与泡沫蛋白质酸水解氨基酸的组成,确定富含Met、His、Phe、Cys和Lys的蛋白质理论上能够提高啤酒泡沫的稳定性,而含有Glu和Pro的蛋白质则对啤酒泡沫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使用光密度分析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了啤酒、泡沫中蛋白质Z含量的变化,确定不同样品啤酒与泡沫中蛋白质Z的相对含量范围分别为3.52%-27.46%、8.16%-35.90%,蛋白质Z含量分别为7.14μg·m L-1-55.53μg·m L-1、10.41μg·m L-1-86.95μg·m L-1,泡沫中蛋白质Z含量较啤酒中有明显富集。分析蛋白质Z与啤酒泡持值相关性确定蛋白质Z作为一种啤酒中含量较多的蛋白对啤酒泡沫的稳定性具有正相关性。(3)通过40%-60%饱和度硫酸铵沉淀结合阴离子交换、凝胶过滤层析建立了蛋白质Z的纯化方法。使用圆二色谱法发现麦芽蛋白质Z以β-折叠和β-转角结构为主,并含有一定量的α-螺旋和无规卷曲结构。跟踪测定啤酒酿造糖化、煮沸、发酵过程中蛋白质Z二级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蛋白质Z部分二级结构从α-螺旋和β-折叠形式逐步转化为β-转角和无规卷曲形式,α-螺旋与β-折叠相对含量分别从13.25%与35.03%降低至10.09%与25.05%,而β-转角与无规卷曲的相对含量分别从37.15%与14.57%增长为45.62%与19.24%,发酵过程中蛋白质Z结构稳定。酿造过程后蛋白质Z整体结构更延展,更有利于啤酒泡沫的稳定。经实验分析确定温度、p H、乙醇浓度并不是引起蛋白质Z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糖化修饰的发生为主要因素。(4)使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成功获得重组蛋白质Z,分子量因糖基化作用增长为45k Da。重组蛋白质Z中α-螺旋、β-折叠、β-转角以及无规卷曲结构相对含量分别为14.99%、24.54%、46.31%、14.15%。对比分析确定β-折叠与β-转角结构为麦芽蛋白质Z与重组蛋白质Z的主要结构,重组蛋白质Z中拥有更多的α-螺旋结构,在相同温度、p H、乙醇浓度下具有更高的结构稳定性。(5)对比分析麦芽蛋白质Z与重组蛋白质Z的蛋白特性,确定麦芽蛋白质Z具有更低的疏水性,两种蛋白质Z水解氨基酸中对泡沫有利的Lys、His相对含量都较高。质谱分析确定两种蛋白质Z糖基化都以标准甘露糖结构为主,重组蛋白质Z含有高度糖基化修饰。麦芽蛋白质Z、重组蛋白质Z糖化反应结果显示,两种蛋白质Z对反应糖类具有选择性,高温更有利于糖化反应的发生,麦芽蛋白质Z比重组蛋白质Z更易发生糖化反应。经过糖化修饰的蛋白质Z能够明显提高啤酒泡沫泡持值,而添加糖基化的蛋白质Z对啤酒泡沫稳定性并没有积极作用。蛋白质Z的糖化修饰才是其稳定啤酒泡沫能力的关键所在,同时糖化修饰也是引起蛋白质Z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
韩宇鹏,王金晶,田金凤,李崎[4](2016)在《啤酒蛋白及其理化特性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啤酒蛋白是啤酒中的一类重要组成物质,能够对啤酒生产和品质以及消费者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目前,对于国内外啤酒蛋白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蛋白种类的鉴定以及蛋白含量的测定,但是关于它对啤酒质量以及啤酒特性的影响,并没有较为系统的研究。文中阐述了对于啤酒蛋白的部分研究方法和思路,同时对啤酒蛋白的未来研究方向做出了描述。
王薇[5](2015)在《抗Bt-Cry1Ac单克隆抗体和纳米抗体的制备及其在免疫学分析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Bt-Cry蛋白是一种十分普遍的抗虫转基因蛋白,其中Cry1Ac蛋白是一种典型的并且被广泛研究的Bt蛋白。Bt蛋白不仅存在于很多抗虫转基因作物中,如玉米、土豆、棉花和水稻等,而且产量也在逐年增加。由转基因作物引起的生态风险、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全球关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都令人担忧,因此,对产品中转基因成分的监测非常重要。Bt蛋白检测技术中以ELISA为主,其中最常用到的抗体为传统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也有部分应用到单链抗体和纳米抗体等基因工程抗体。传统抗体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而基因工程抗体尤其是纳米抗体,分子量小,稳定性高,易于表达和改造。本文以Cry1Ac蛋白为靶抗原,采用传统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和噬菌体展示技术分别制备抗Cry1Ac单克隆抗体和纳米抗体,并将其用于免疫学分析,实验结果如下:1 Cry1Ac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在免疫学分析中的应用采用杂交瘤细胞筛选技术,将Cry1Ac蛋白免疫小鼠,取小鼠脾脏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经35次亚克隆和非竞争间接ELISA鉴定,最终筛选出8株抗Cry1Ac单克隆抗体;抗体叠加ELISA初步分析单克隆抗体3A5和9F10能识别不同的抗原表位;以单克隆抗体8A8为捕获抗体,酶标抗体9F10-HRP为检测抗体,建立双抗夹心ELISA,线性范围0.9830ng/m L,最低检测限0.1ng/mL。2 Cry1Ac纳米抗体的研制及其免疫学分析采用噬菌体展示技术,以Cry1Ac蛋白为靶分子,从驼源天然纳米抗体库中淘选出3种具有不同序列的能特异性结合Cry1Ac的噬菌体,然后提取噬菌体DNA,构建pET25b表达载体并转化至E.coli Rosetta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表达、Ni柱纯化获得了3种抗Cry1Ac纳米抗体。最后采用双抗夹心ELISA分析8种单克隆抗体与3种特异性噬菌体、3种特异性噬菌体与3种纳米抗体以及3种纳米抗体与8种单克隆抗体之间的匹配效果,并以最佳配对组合建立双抗夹心ELISA标准曲线,线性范围分别为0.13.1ng/mL、0.16.25ng/m L和3.9125ng/m L,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02ng/mL、0.08ng/mL以及2.1ng/m L。
姜珊[6](2014)在《纯生啤酒泡沫衰减问题及优化措施》文中指出纯生啤酒是指不经过瞬时杀菌或包装后不经过巴氏杀菌的啤酒。纯生啤酒因能保持原有的新鲜风味和营养,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在泡沫稳定性方面,纯生啤酒较巴氏杀菌啤酒存在明显缺陷,同样在室温储存条件下,随着货架期的延长,纯生啤酒泡沫衰减严重。对纯生啤酒泡沫稳定性问题的研究已有很长时间,主要从原料质量、生产工艺上进行控制,对与泡沫有关的蛋白质、降解泡沫蛋白的蛋白酶A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主要研究纯生啤酒泡沫衰减问题,并对其采取部分优化措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将两批次的纯生啤酒置于5℃、常温、40℃、50℃的环境温度中储存半年,不同储存温度对泡沫稳定性的影响不同。其中,巴氏杀菌啤酒半年内泡持值全部为180s以上,效果明显优于纯生啤酒在其它温度下储存的样品;在5℃、50℃条件下储存的啤酒的泡沫稳定性较好,其中在50℃的环境温度中储存413~688min即能达到生产上的啤酒杀菌要求;而在常温及40℃条件下储存的啤酒泡持衰减情况较为严重,针对这两个储存环境下的啤酒泡持衰减情况建立泡沫衰减模型:常温储存条件下的泡沫衰减模型为双相剂量响应函数,啤酒的泡持衰减函数公式为:在40℃条件下储存的泡持衰减函数为指数衰减模型2函数,其函数公式为:通过衰减模型公式,能够推算出该种类纯生啤酒在常温及40℃环境温度下,半年内的某一时间的泡持时间,为研究及改善纯生啤酒的泡沫稳定性提供参考价值。2跟踪四罐5t发酵罐在大生产的发酵过程中蛋白酶A活力及高分子蛋白含量的变化,得到结论如下:添加酵母后产生蛋白酶A,蛋白酶A活力在发酵过程中先增加后减少,最高值范围达到18.27~30.13U/mL;高分子蛋白含量从发酵液的发酵初期开始,到灌装成品酒的储存阶段,不断下降,到成品酒阶段4发酵罐下降范围为134~190mg/L。对应成品酒在储存过程中,高分子蛋白含量与泡持性(r=0.794,P<0.01)有显着正相关;蛋白酶A活性与泡持性没有相关性。纯生啤酒泡持时间在一月内有13~51s大范围下降。3纯生啤酒麦汁糖化优化工艺参数研究:将单因素进行响应面优化参数组合,模型具有很高的显着性r=0.9926(P<0.01),其中线性项中C(投料pH值)对麦汁中高分子蛋白含量影响最为显着(P<0.01),其次是B(蛋白休止时间)(P<0.01),A(蛋白休止温度)对麦汁中高分子蛋白含量影响不显着(P>0.05)。模型的平方项和交互项都很显着(P<0.01)。中心组合设计结果为:蛋白休止温度为48℃,蛋白休止时间为40.6min, pH为5.3。此组合得到的麦汁高分子蛋白含量最高,能达到605.94mg/L,采用优化后工艺参数进行对糖化后麦汁高分子蛋白进行实验验证,得到结果为607.24mg/L,与理论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0.21%。4分别向成品纯生啤酒中添加不同剂量三种泡沫稳定剂—四氢异构酒花浸膏、六氢异构酒花浸膏、泡沫稳定剂(Alpha foam),对其进行泡沫稳定性跟踪,得到如下结论:①三种泡沫稳定剂均对纯生啤酒泡沫稳定性有显着改善,添加浓度越高,泡持的提升效果越明显,添加浓度为1.92mg/L的四氢异构酒花浸膏静置24h后,泡持增加25s。②纯生啤酒在货架期内泡沫稳定性会有明显下降,通过添加三种泡沫稳定剂,泡持衰减幅度减小。三种泡沫稳定剂对改善纯生啤酒泡沫稳定性的效果不同。③添加泡沫稳定剂,不影响啤酒浊度;Alpha Foam的添加能够轻微增加啤酒苦味质,而四氢、六氢异构酒花浸膏不会对对苦味值产生显着影响;品尝苦味均未升高。④三杯法品尝结果表明,试验啤酒与空白的口感未有明显差异;综合口感打分法对九个样品进行打分,部分试验啤酒得分比空白要高。在口感、品尝苦味、浊度及苦味质等方面与空白纯生啤酒未有明显差异,综合成本问题,选择浓度为1.92mg/L的四氢酒花异构浸膏,.为试验针对纯生啤酒的合适添加量。
杜芳[7](2013)在《啤酒泡沫蛋白的分离鉴定及啤酒生产中硅胶应用的研究》文中认为本课题研究了啤酒的泡沫稳定性和非生物稳定性两个关于啤酒质量的问题,包括啤酒泡沫蛋白分离鉴定,泡沫蛋白含量测定方法体系的确立,硅胶对啤酒的稳定性的影响,并对不同的硅胶性能做出简单的分析比较。首先,对啤酒泡沫液、残液及啤酒原液中提取蛋白质的泡沫蛋白含量、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组成等进行测定。实验结果显示,啤酒泡沫液中泡沫蛋白含量明显多于啤酒原液和泡沫残液;蛋白电泳图谱均为约40kDa和小于18kDa的两条宽带,分布相似且无明显的差异;蛋白质氨基酸的组成相同,啤酒泡沫液中的含量最大,而疏水氨基酸的比例相差不明显。其次,在以上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考马斯亮蓝染液与蛋白质结合反应条件进行了研定了标准蛋白浓度在20-125μg/mL时,与吸光值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约1.07μg/mL,验证了该方法的高度灵敏性。用该方法测定啤酒泡沫蛋白含量,扣除了空白实验,测量结果重现性良好,并与泡持值存在显着相关性,而可溶性氮、蛋白隆丁B区分与啤酒泡持相关性不明显。建立了简便地泡沫质量检测方法,且方法具有快速稳定、灵敏度高的特点。再次,研究了硅胶对啤酒中蛋白质的吸附性能,通过测定不同添加量硅胶吸附后啤酒非生物的稳定性和泡沫的稳定性,以及硅胶的吸附性及专一性实验,结果得出,啤酒生产用硅胶对引起啤酒冷混浊的活性蛋白具有很强的亲和力,提高了啤酒的稳定性,而且在保持良好的吸附性能的同时,又具有很好的过滤性能,并且对啤酒泡沫稳定性又没有任何不利的影响。实验还对不同硅胶性能比较分析,为提高啤酒非生物稳定性,选择合适的硅胶提供参考。
曾昭伟[8](2012)在《基于抗原表位分析的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的克隆表达及其临床诊断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针对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 CDS区的特定抗原表位,利用重组克隆技术,制备PAPP-A重组蛋白,利用这种抗原蛋白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在此基础上制备酶标记抗体以及生物素化抗体。建立一种针对PAPP-A的高灵敏度酶联免疫检测(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方法,制备相关的试剂盒,在临床上应用于产前筛查唐氏综合征(Down syndrome, DS)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指导相关疾病的诊治。方法:1.借助于DNAstar软件,分析PAPP-A的CDS区,选择抗原性最强的一段抗原表位编码区。2.从新鲜胎盘组织中提取总RNA,反转录并PCR生成PAPP-A编码区的DNA;另一方法是购买PAPP-A-质粒转化菌种制备DNA。3. PAPP-A的DNA和pET42a质粒分别双酶切,凝胶回收之后连接,转化Top10大肠杆菌,筛选阳性克隆鉴定正确后,转化BL21大肠杆菌,诱导产生PAPP-A重组蛋白。利用镍柱纯化。4.制备的重组蛋白注射家兔,制备抗PAPP-A抗体。并用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A(SPA)亲和层析法纯化PAPP-A抗体。5.抗原的纯化。足月孕妇血清依次用免疫亲和层析法,离子交换法以及分子筛法纯化。6.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和生物素(Biotin)标记PAPP-A抗体并且优化反应条件。7.将以上的方法进行灵敏性、重复性、稳定性等的方法学评价。8.用灵敏以及超敏感试剂盒检测相关DS、ACS标本。结果:1.利用DNAstar软件,结合对PAPP-A序列信号肽位置的预测,疏水性、二级结构,结果表明碱基序列1-309bp带有信号肽,这一区段表达的重组蛋白能够自由进出细胞膜,易于分泌到血液中。2.本研究购进转化入细菌的PAPP-A基因质粒,结果成功从扩大培养的细菌中得到DNA。3.按照常规的制备重组蛋白的方法,成功制备PAPP-A重组蛋白。4.利用制备的PAPP-A重组蛋白注射新西兰家兔2只,得到PAPP-A抗体,利用琼脂双向凝胶扩散测定效价,达到1:16。5.将抗体连接在凝胶上,装在柱子中,制成免疫层析柱。6.酶标抗体的制备采用过碘酸钠法。得到的即为标记酶。测定酶的量:1.2mg/mL,生物素化也成功制备。7.足月孕妇血清经过亲和层析,离子交换以及分子筛层析之后,在SDS-PAGE检测的条带中呈现较为单一的条带,效果良好。8.检测不同孕期孕妇是否有DS。BA-ELISA方法的建立在检测第一二孕期是否有DS患儿有较大的临床价值。我们制备了高灵敏的检测ACS患者的BA-ELISA试剂盒同样发现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结论:本研究有针对性的制备PAPP-A重组蛋白,可以避免了其他抗原表位的干扰,使得抗原蛋白特异性增强,并且重组蛋白能够较为容易得到。通过注射家兔制备了相应的抗体,经过一系列层析之后,可以用于连接生物素以及辣根过氧化物酶。成功制备BA-ELISA检测体系。本研究灵敏度等方法学评价指标均良好。成功用于检测不同孕期的胎儿状况检测,并且可以用于检测ACS患者。BA-ELISA方法提供了临床上快速、准确、方便检(?)PAPP-A的工具,使得PAPP-A的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较大。
李维虎[9](2012)在《啤酒泡沫蛋白质的初步研究—啤酒泡沫蛋白质的结构特性及其在酿造过程中的结构变化》文中研究说明啤酒泡沫是啤酒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消费者品评啤酒质量的重要指标。丰富、稳定的啤酒泡沫可以带给消费者新鲜、清爽的视觉享受,赋予唇和口的触觉享受,以及泡沫破裂带来的风味物质的嗅觉享受。蛋白质对啤酒泡沫性能有重要的作用,对起泡和泡沫稳定性有着重要的作用。本论文以啤酒和麦芽为研究对象,蛋白质组成和结构作为研究方向,对啤酒泡沫蛋白质的结构特性及其在酿造过程中的蛋白组成和结构变化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丰富了啤酒泡沫蛋白质研究理论,为提高啤酒泡沫性能及寻求预判泡沫性能的模式蛋白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一定的思路。对不同种类啤酒的泡沫蛋白及四种大麦芽水溶蛋白分子量组成和结构特点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啤酒泡沫蛋白以40kDa和5-17kDa的蛋白组成为主,不同啤酒样品的蛋白条带分布有所差异,泡沫蛋白质与泡持性有较大的线性关系。经质谱鉴定得到11种来自大麦的蛋白质,包括蛋白质Z4、脂转移蛋白LTP1、BDAI-1及部分酶抑制剂和少量醇溶蛋白片段,其中40kDa左右的蛋白条带为蛋白Z4,9kDa左右的蛋白条带为LTP1,并检测到了二者的不完整片断,可能与酿造的剧烈条件或酶的作用有关。对泡沫蛋白的理化性质和结构特征表明,泡沫蛋白质疏水性氨基酸较高,有较高的表面疏水性,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和β-折叠为主,具有较强的温度、pH、酒精的稳定性,并且在蛋白质的分子量、表面疏水性以及二级结构特征与麦芽水溶蛋白有明显的差别,这些特性表明泡沫蛋白处于去折叠伸展状态,从而有利于在啤酒起泡时富集,对啤酒泡沫性能发挥作用。大麦芽是泡沫蛋白质的主要来源,麦芽水溶蛋白和泡沫蛋白的较大的差异,表明酿造过程对其蛋白组分和结构有重要的影响。以苏麦和澳麦为原料,考察了啤酒酿造过程对蛋白质组成和结构的影响,并对重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两种麦芽在蛋白组成和结构变化方面规律是一致的。经过酿造过程,大部分的蛋白质被除去,形成了以40kDa和5-17kDa为主的蛋白质组成,麦汁、发酵液、啤酒的蛋白质分子量分布相似,该组成起始于糖化,在煮沸和啤酒发酵过程中40kDa和9kDa的蛋白质条件亮度增加,成为了啤酒和泡沫中的主要的蛋白质组分。蛋白质表面疏水性和二级结构特征的变化表明,蛋白质的结构发生变化起始于糖化,煮沸过程对蛋白质结构的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发酵过程中结构变化并不明显,蛋白质以无规则卷曲和β折叠的柔性分子状态为主要特征。因此,尽管麦芽水溶蛋白的热可溶性组分有较强的结构稳定性,麦汁、发酵液、啤酒具有相似的蛋白分子量组成,但是蛋白质的结构经过煮沸后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经过影响因素的初步探讨,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剧烈变化和温度加热方式及还原性物质有很大的关系,麦汁成分的复杂性是蛋白质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谈超[10](2012)在《绿豆过敏原酶联免疫检测方法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对绿豆过敏原检测方法的报道,但其对敏感人群的致敏危害严重。因此建立一种简单、快速的绿豆过敏原酶联免疫检测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通过实验研究建立了绿豆过敏原的酶联免疫检测方法。首先从绿豆中提取绿豆蛋白,通过SDS-PAGE分析得到主要的绿豆蛋白分子量50,38,34和25kDa,用考马斯亮蓝G-250法对得到的蛋白定量。通过免疫BALB/c小鼠建立绿豆蛋白致敏模型,得到效价最高的一组为用弗氏佐剂,经皮下注射,并且第4次免疫14天后采全血组的抗血清,效价达1:64000。免疫新西兰大耳白兔,获得效价达1:32000的绿豆蛋白多克隆抗血清。采用免疫印迹法分析鼠抗绿豆蛋白抗血清和兔抗绿豆蛋白抗血清的亲和性,得到两种抗血清与蛋白在50和25kDa有强的结合。与九种蛋白的交叉反应结果显示,抗体的特异性较高。然后通过对免疫分析条件的优化,建立了灵敏的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检测方法。包被捕获抗体0.5μg/well,0.5%脱脂乳粉作为封闭液,从5u g/mL开始2倍梯度稀释绿豆蛋白,用PBS1:20000倍稀释检测抗体,HRP标记羊抗鼠二抗1:10000倍稀释,室温显色20min。此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检测限为4.99ng/mL。准确度高,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0.35%-88.41%。且稳定性好,板内变异1.58%-3.78%,板间变异3.14%-6.41%。进一步考察了热加工过程对食品过敏原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在干热加工条件下,绿豆蛋白和绿豆粉的热加工相比较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蛋白的热加工造成的过敏原变化剧烈。在湿热加工条件下,绿豆蛋白的抗原稳定性变化不大,而蛋白溶液的抗原稳定性明显下降。
二、利用单克隆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啤酒中泡沫活性蛋白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利用单克隆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啤酒中泡沫活性蛋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母乳乳铁蛋白检测方法的建立及乳铁蛋白含量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乳铁蛋白概述 |
1.1.1 乳铁蛋白结构 |
1.1.2 乳铁蛋白婴幼儿健康效应 |
1.2 乳铁蛋白在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的应用 |
1.3 乳铁蛋白检测方法 |
1.3.1 牛乳乳铁蛋白检测方法 |
1.3.2 人乳铁蛋白检测方法的研究 |
1.4 研究目的意义 |
第2章 母乳中活性乳铁蛋白检测方法的建立 |
2.1 材料与设备 |
2.1.1 样品来源 |
2.1.2 试剂及器材 |
2.2 试验方法 |
2.2.1 方法概述 |
2.2.2 检测条件及样品前处理优化 |
2.2.3 方法学验证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色谱条件的选择及优化结果 |
2.3.2 肝素亲和柱对样品前处理的优化结果 |
2.3.3 方法学评价结果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3章 母乳中乳铁蛋白含量影响因素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母乳样品采集 |
3.1.2 试剂及器材 |
3.1.3 检测方法 |
3.1.4 数据处理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母乳样本收集情况 |
3.2.2 不同时期母乳中乳铁蛋白含量差异 |
3.2.3 不同分娩方式对母乳中乳铁蛋白含量的影响 |
3.2.4 生育胎次对母乳中乳铁蛋白含量的影响 |
3.3 小结 |
第4章 乳粉生产过程及市售产品中乳铁蛋白含量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样品采集 |
4.1.2 试剂及器材 |
4.1.3 检测方法 |
4.1.4 数据处理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乳粉生产过程中乳铁蛋白的稳定性研究 |
4.2.2 国内外不同奶粉样品中乳铁蛋白含量检测 |
4.3 小节 |
第5章 强化高浓度乳铁蛋白的婴儿奶粉配方设计 |
5.1 婴幼儿奶粉配方设计原则 |
5.1.1 母乳中营养成分 |
5.1.2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
5.1.3 相关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
5.2 强化高浓度乳铁蛋白的婴儿奶粉配方设计 |
5.3 配方合规性分析 |
5.3.1 能量及宏量营养素合规性分析 |
5.3.2 维生素和矿物质指标的合规性分析 |
5.3.3 乳铁蛋白以及其他可选择性成分的合规性分析 |
5.4 小节 |
结论与展望 |
创新点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主要科研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构建啤酒蛋白质组学图谱以及绝对定量啤酒中致敏蛋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啤酒中蛋白质概述 |
1.1.1 啤酒蛋白简介 |
1.1.2 啤酒中蛋白质的组成 |
1.1.3 啤酒中的泡沫 |
1.2 啤酒中的致敏源 |
1.2.1 麸质蛋白 |
1.2.1.1 麦醇溶蛋白的分类 |
1.2.1.2 麸质蛋白的研究进展 |
1.2.2 其他致敏源 |
1.3 蛋白质组学 |
1.3.1 蛋白质组学简介 |
1.3.2 蛋白质组学分析技术 |
1.3.3 蛋白质组学的定量技术 |
1.4 本实验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二章 啤酒蛋白的综合图谱的建立 |
2.1 材料,试剂与设备 |
2.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2.1.2 主要设备 |
2.1.3 实验数据库 |
2.2 实验方法 |
2.2.1 蛋白质浓度的测定方法 |
2.2.2 啤酒样品蛋白提取方法的建立 |
2.2.3 蛋白样品的酶解 |
2.2.4 高分辨质谱分析 |
2.2.5 啤酒中的蛋白质定性分析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蛋白浓度标准曲线绘制 |
2.3.2 用LC-MS/MS鉴定啤酒样品中的蛋白质 |
2.3.3 蛋白质的分类 |
2.3.4 啤酒中关键蛋白的筛选 |
2.4 小结 |
第三章 啤酒中麸质蛋白提取与绝对定量 |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3.1.1 实验材料 |
3.1.2 主要试剂 |
3.1.3 主要仪器 |
3.2 实验方法 |
3.2.1 麸质蛋白提取方法优化 |
3.2.1.1 0.1mol/L醋酸铵甲醇提取 |
3.2.1.2 0.1mol/L醋酸铵50%甲醇提取 |
3.2.1.3 异丙醇法提取 |
3.2.1.4 乙醇法提取 |
3.2.1.5 TCA-丙酮提取 |
3.2.2 C18 固相微萃取柱除盐 |
3.2.3 麸质蛋白的FASP方法 |
3.2.4 蛋白浓度标准曲线测定 |
3.2.5 麸质蛋白鉴定方法 |
3.2.6 啤酒中非麸质蛋白的提取与鉴定方法 |
3.2.7 啤酒中致敏源的绝对定量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BSA标准曲线绘制 |
3.3.2 啤酒中麸质蛋白提取方法的建立 |
3.3.2.1 提取方法的重现性 |
3.3.3 LC-MS/MS分析八种啤酒的麸质蛋白图谱 |
3.3.4 LC-MS/MS分析八种啤酒的非麸质蛋白图谱 |
3.3.5 LC-PRM法测定八种商业啤酒中致敏源的含量 |
3.3.5.1 致敏蛋白定量方法的检测限 |
3.4 小结 |
第四章 全文的创新点及展望 |
4.1 创新点 |
4.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3)麦芽蛋白质Z稳定啤酒泡沫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啤酒 |
1.2 啤酒泡沫 |
1.2.1 啤酒泡沫概述 |
1.2.2 啤酒泡沫的形成原理 |
1.2.3 啤酒泡沫的特征 |
1.2.4 啤酒泡沫的稳定性 |
1.3 啤酒蛋白质 |
1.3.1 啤酒蛋白质研究进展 |
1.3.2 啤酒蛋白质分离与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
1.3.3 啤酒蛋白质结构研究进展 |
1.3.4 啤酒蛋白质性质研究进展 |
1.4 立题背景与立题意义 |
1.5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1.5.1 研究目标 |
1.5.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超声振荡法测定啤酒泡沫稳定性评价指标的建立 |
2.1 前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
2.2.2 超声振荡法测定啤酒泡沫泡持值 |
2.2.3 超声振荡法测定啤酒泡沫泡持值影响因素的研究 |
2.2.4 响应面分析对超声振荡法测定条件的优化 |
2.2.5 超声振荡法与国标秒表法、国标仪器法的比较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啤酒样品体积对超声振荡法测定的影响 |
2.3.2 样品预处理温度对超声振荡法测定的影响 |
2.3.3 超声振荡频率对超声振荡法测定的影响 |
2.3.4 超声振荡时间对超声振荡法测定的影响 |
2.3.5 响应面分析对超声振荡法测定条件的优化 |
2.3.6 超声振荡法与国标秒表法、国标仪器法的比较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蛋白质与泡沫稳定性关系研究 |
3.1 前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
3.2.2 啤酒与泡沫蛋白质样品制备 |
3.2.3 啤酒与泡沫疏水性分析 |
3.2.4 啤酒与泡沫蛋白质水解氨基酸分析 |
3.2.5 啤酒与泡沫蛋白质理论疏水值分析 |
3.2.6 光密度法分析啤酒与泡沫蛋白质Z相对含量 |
3.2.7 啤酒与泡沫蛋白质Z免疫学分析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啤酒泡沫泡持值分析 |
3.3.2 啤酒与泡沫蛋白质分析 |
3.3.3 啤酒与泡沫疏水性分析 |
3.3.4 啤酒与泡沫蛋白质水解氨基酸分析 |
3.3.5 蛋白质Z与泡沫稳定性相关性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酿造过程中蛋白质Z结构特性研究 |
4.1 前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
4.2.2 麦芽水溶液、糖化液、麦汁、发酵液的制备 |
4.2.3 蛋白质Z的纯化与鉴定 |
4.2.4 蛋白质Z二级结构分析 |
4.2.5 麦芽蛋白质Z结构稳定性分析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蛋白质Z纯化条件的确定 |
4.3.2 蛋白质Z质谱分析 |
4.3.3 麦芽蛋白质Z二级结构分析 |
4.3.4 糖化过程蛋白质Z二级结构研究 |
4.3.5 煮沸过程蛋白质Z二级结构研究 |
4.3.6 发酵过程蛋白质Z二级结构研究 |
4.3.7 麦芽蛋白质Z结构稳定性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蛋白质Z的毕赤酵母克隆表达与结构特性研究 |
5.1 前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
5.2.2 菌株、质粒、引物 |
5.2.3 菌体培养与感受态制备 |
5.2.4 基因组提取与重组质粒构建 |
5.2.5 重组蛋白质Z表达、纯化与鉴定 |
5.2.6 重组蛋白质Z二级结构分析 |
5.2.7 重组蛋白质Z结构稳定性分析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麦芽蛋白质Z基因Paz1的克隆 |
5.3.2 重组蛋白质Z的诱导表达 |
5.3.3 重组蛋白质Z的纯化与鉴定 |
5.3.4 重组蛋白质Z二级结构分析 |
5.3.5 重组蛋白质Z结构稳定性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蛋白质Z的糖基化与糖化修饰研究 |
6.1 前言 |
6.2 材料与方法 |
6.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
6.2.2 麦芽蛋白质Z与重组蛋白质Z理化特性分析 |
6.2.3 麦芽蛋白质Z与重组蛋白质Z糖修饰研究 |
6.2.4 麦芽蛋白质Z与重组蛋白质Z啤酒泡沫稳定能力分析 |
6.3 结果与讨论 |
6.3.1 麦芽蛋白质Z与重组蛋白质Z理化特性分析 |
6.3.2 麦芽蛋白质Z与重组蛋白质Z糖基化分析 |
6.3.3 麦芽蛋白质Z与重组蛋白质Z糖化修饰研究 |
6.3.4 麦芽蛋白质Z与重组蛋白质Z啤酒泡沫稳定能力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主要结论 |
展望 |
创新点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Ⅰ: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Ⅱ:附表 |
(4)啤酒蛋白及其理化特性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啤酒中的主要蛋白 |
1.1 蛋白质Z |
1.2 脂转移蛋白LTP |
1.3 氯仿/甲醇可溶蛋白 |
1.4 大麦二聚体α-淀粉酶抑制剂-1 |
1.5 醇溶蛋白 |
1.6 酵母代谢蛋白 |
2 啤酒蛋白的分离与制备方法 |
2.1 双向电泳法 |
2.2 高效液相色谱 |
2.3 基因工程技术 |
2.4 蛋白质的化学合成 |
3 啤酒蛋白结构研究 |
3.1 圆二色谱法 |
3.2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
3.3 核磁共振法 |
3.4 X射线晶体衍射 |
3.5 蛋白质结构模拟预测 |
4 啤酒蛋白性质研究 |
4.1 免疫特性研究 |
4.2 热稳定性研究 |
4.3 蛋白质二硫键研究 |
4.4 蛋白疏水性测定 |
4.5 蛋白质氨基酸残基的测定 |
5 啤酒蛋白的未来研究方向 |
(5)抗Bt-Cry1Ac单克隆抗体和纳米抗体的制备及其在免疫学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 |
第1章 引言 |
1.1 Bt蛋白及其研究进展 |
1.1.1 Bt蛋白 |
1.1.2 Bt蛋白分类及命名 |
1.1.3 Bt蛋白的毒作用机理 |
1.1.4 Bt蛋白的应用 |
1.1.5 Bt蛋白的检测意义 |
1.1.6 Bt蛋白的检测技术 |
1.2 Bt蛋白免疫分析中的新型免疫元件 |
1.2.1 单链抗体 |
1.2.2 驼源性纳米抗体 |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2章 Cry1Ac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在免疫学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
2.1 主要实验材料 |
2.2 主要仪器设备 |
2.3 主要试剂及配置 |
2.4 抗Cry1Ac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2.4.1 小鼠免疫与抗血清测定 |
2.4.2 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 |
2.4.3 杂交瘤细胞筛选 |
2.4.4 单克隆细胞的冻存与复苏 |
2.4.5 单克隆抗体腹水制备 |
2.4.6 腹水中单克隆抗体的粗纯化及其纯化效果分析 |
2.4.7 间接ELISA测定腹水和纯化抗体效价 |
2.4.8 单克隆抗体特异性 |
2.5 单克隆抗体抗原识别位点初步鉴定 |
2.5.1 Cry1Ac最佳包被浓度测定 |
2.5.2 单克隆抗体饱和稀释度测定 |
2.5.3 单克隆抗体ELISA叠加实验 |
2.6 HRP酶标记单克隆抗体(三聚氰氯快速标记法[]) |
2.7 酶标抗体的鉴定 |
2.8 双抗夹心ELISA检测单克隆抗体与酶标抗体匹配效果 |
2.9 基于单克隆抗体和酶标抗体双抗夹心ELISA标准曲线的建立 |
2.9.1 捕获抗体包被浓度的确定 |
2.9.2 酶标抗体最佳工作浓度的确定 |
2.9.3 以单克隆抗体和酶标抗体双抗夹心ELISA标准曲线的建立 |
2.10实验结果 |
2.10.1 免疫小鼠血清效价测定 |
2.10.2 杂交瘤细胞阳性克隆筛选与亚克隆 |
2.10.3 单克隆抗体腹水纯化效果和纯化前后效价测定 |
2.10.4 单克隆抗体特异性 |
2.10.5 单克隆抗体叠加ELISA对8株抗体识别表位进行初步分析 |
2.10.6 单克隆抗体 3A5和 9F10 HRP酶标记结果 |
2.10.7 基于单克隆抗体和酶标抗体双抗夹心ELISA建立 |
2.11讨论 |
2.11.1 单克隆抗体抗原识别表位分析 |
2.11.2 检测方法优越性 |
2.12小结 |
第3章 Cry1Ac纳米抗体的淘选、鉴定及其在免疫学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
3.1 主要实验材料 |
3.2 主要设备 |
3.3 主要试剂及配置 |
3.4 Cry1Ac纳米抗体的淘选和鉴定 |
3.4.1 Cry1Ac蛋白对纳米抗体库的亲和淘选 |
3.4.2 洗脱噬菌体的扩增、纯化与滴度测定 |
3.4.3 噬菌体阳性克隆子的筛选与鉴定 |
3.5 双抗夹心phage-ELISA的建立 |
3.5.1 双抗夹心ELISA检测自制单克隆抗体与特异性噬菌体匹配效果 |
3.5.2 基于自制单克隆抗体和特异性噬菌体双抗夹心phage-ELISA的建立 |
3.6 实验结果 |
3.6.1 以Cry1Ac蛋白为靶分子的亲和淘选 |
3.6.2 特异性噬菌体克隆的鉴定及其序列分析 |
3.6.3 双抗夹心ELISA检测自制单克隆抗体与噬菌体匹配效果 |
3.6.4 基于单克隆抗体 8A8和特异性噬菌体P72双抗夹心phage-ELISA的建立 |
3.7 讨论 |
3.8 小结 |
第4章 抗Cry1Ac纳米抗体的表达及其在免疫学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
4.1 主要实验材料 |
4.2 主要设备 |
4.3 主要试剂及配置 |
4.4 Cry1Ab纳米抗体表达载体的构建 |
4.4.1 提取P10、P24和P72质粒 |
4.4.2 大肠杆菌DH5α和Rosetta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4.4.3 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 |
4.5 Cry1Ac纳米抗体的表达与纯化 |
4.6 基于纳米抗体和噬菌体双抗夹心phage-ELISA的建立 |
4.6.1 双抗夹心ELISA检测三种纳米抗体和三种噬菌体匹配效果 |
4.6.2 基于纳米抗体双抗夹心phage-ELISA标准曲线的建立 |
4.7 基于单克隆抗体和纳米抗体双抗夹心ELISA的建立 |
4.7.1 采用双抗夹心ELISA分析纳米抗体和单克隆抗体的匹配效果 |
4.7.2 基于纳米抗体和单克隆抗体双抗夹心ELISA标准曲线的建立 |
4.8 实验结果 |
4.8.1 纳米抗体表达载体的构建和目的蛋白的表达 |
4.8.2 基于纳米抗体双抗夹心phage-ELISA的建立 |
4.8.3 基于纳米抗体和自制单抗隆抗体双抗夹心ELISA的建立 |
4.9 讨论 |
4.10 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进一步待完成工作方向 |
致谢 |
个人简介 |
参考文献 |
(6)纯生啤酒泡沫衰减问题及优化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纯生啤酒的发展概况 |
1.2 纯生啤酒的泡沫稳定性 |
1.2.1 纯生啤酒的泡沫衰减问题 |
1.2.2 影响纯生啤酒泡沫的主要因素 |
1.3 啤酒泡沫蛋白 |
1.3.1 蛋白质Z |
1.3.2 脂肪转运蛋白1 |
1.3.3 大麦α-淀粉酶抑制剂二聚体-1 |
1.3.4 啤酒中高分子蛋白含量的检测方法 |
1.3.4.1 高压液相色谱法 |
1.3.4.2 电泳法 |
1.3.4.3 酶联免疫吸附法 |
1.3.4.4 蛋白质质谱分析法 |
1.3.4.5 选用考马斯亮蓝法的原因 |
1.4 纯生啤酒中的蛋白酶A |
1.4.1 啤酒中蛋白酶的来源 |
1.4.2 酵母蛋白酶A的分泌 |
1.4.3 蛋白酶A的检测方法 |
1.5 啤酒泡沫稳定剂 |
1.6 啤酒泡沫稳定性的测定 |
1.7 优化泡沫问题的措施 |
1.7.1 原料与辅料的选择 |
1.7.2 酿造工艺 |
1.7.3 发酵工艺 |
1.7.4 啤酒的后修饰 |
1.8 本课题的立题背景、意义 |
1.9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研究目标 |
1.9.1 研究内容 |
1.9.2 技术路线 |
1.9.3 研究目标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主要试剂 |
2.3 主要仪器 |
2.4 实验方法 |
2.4.1 纯生啤酒酿造工艺流程 |
2.4.2 试验方法 |
2.4.2.1 纯生啤酒在不同贮存温度泡沫稳定性的变化 |
2.4.2.2 高分子蛋白与蛋白酶A在发酵过程中的变化 |
2.4.2.3 响应面法选择影响麦汁高分子蛋白含量的糖化条件 |
2.4.2.4 酒花制品对泡沫稳定性的提升效果 |
2.4.2.5 纯生啤酒测定前处理 |
2.5 分析方法 |
2.5.1 口感品评 |
2.5.1.1 品评实验标准 |
2.5.2 酒样的选取及存放 |
2.5.2.1 酒样的选取 |
2.5.2.2 酒样的存放 |
2.5.3 高分子蛋白含量的测定 |
2.5.3.1 考马斯亮蓝染液的配置 |
2.5.3.2 牛血清蛋白标准曲线 |
2.5.3.3 样品测定 |
2.5.4 泡沫稳定性的测定 |
2.5.5 纯生啤酒及发酵液中蛋白酶A的活力测定 |
2.5.5.1 蛋白酶K标准曲线 |
2.5.5.2 试剂的配置 |
2.5.5.3 蛋白酶A的活力测定 |
2.5.6 糖化工艺条件 |
2.5.7 单因素实验 |
2.5.7.1 蛋白休止温度对糖化后麦汁高分子蛋白含量的影响 |
2.5.7.2 蛋白休止时间对糖化后麦汁高分子蛋白含量的影响 |
2.5.7.3 投料pH对糖化后麦汁高分子蛋白含量的影响 |
2.5.8 泡沫稳定剂添加溶液的配制 |
2.5.8.1 溶解酒花制品蒸馏水的配制 |
2.5.8.2 配制酒花制品溶液 |
2.5.9 泡沫稳定剂的添加与留样 |
2.5.9.1 浊度 |
2.5.9.2 苦味值 |
2.6 分析方法 |
2.6.1 响应面法优化三个单因素 |
2.6.2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储存温度对泡沫稳定性的影响及泡持衰减模型的建立 |
3.1.1 储存温度对泡沫稳定性的影响 |
3.1.2 泡持衰减模型的建立 |
3.1.2.1 常温储存条件下的泡持衰减模型 |
3.1.2.2 40℃储存条件下的泡持衰减模型 |
3.2 高分子蛋白与蛋白酶A在发酵过程中的变化 |
3.2.1 啤酒发酵过程参数与蛋白酶A变化情况分析 |
3.2.2 发酵过程中高分子蛋白含量变化情况 |
3.2.3 贮存过程中二者的变化情况及与泡持性的关系 |
3.2.3.1 成品纯生啤酒泡持值衰减 |
3.2.3.2 储存过程中纯生啤酒的高分子蛋白含量变化 |
3.2.3.3 成品纯生啤酒蛋白酶A活力变化 |
3.2.4 泡持性、高分子蛋白含量与蛋白酶A活性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3.3 响应面法优化麦汁蛋白含量的糖化工艺 |
3.3.1 单因素实验 |
3.3.1.1 蛋白休止温度对麦汁高分子蛋白含量的影响 |
3.3.1.2 蛋白休止时间对麦汁中高分子蛋白含量的影响 |
3.3.1.3 投料pH对麦汁中高分子蛋白含量的影响 |
3.3.2 响应面法优化测定条件 |
3.3.2.1 影响因素的响应面分析 |
3.3.2.2 响应面曲面图 |
3.3.3 模型的验证 |
3.3.3.1 验证结果 |
3.4 酒花制品对泡沫稳定性的提升效果 |
3.4.1 泡沫稳定剂对纯生啤酒浊度及苦味值的影响 |
3.4.2 泡沫稳定剂对纯生啤酒泡持值的提升效果 |
3.4.3 泡沫稳定剂对货架期内纯生啤酒泡沫稳定性的影响 |
3.4.4 品评结果 |
4 讨论 |
4.1 关于纯生啤酒的泡持衰减问题 |
4.2 关于蛋白酶A |
4.3 纯生啤酒发酵过程中高分子蛋白与蛋白酶A活性变化规律 |
4.4 酒花制品的添加对泡沫稳定性的影响效果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7)啤酒泡沫蛋白的分离鉴定及啤酒生产中硅胶应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啤酒工业概述 |
1.1.1 啤酒的种类 |
1.1.2 生产原料 |
1.1.3 生产工艺 |
1.2 啤酒泡沫的研究进展 |
1.2.1 泡沫性能及评估方法 |
1.2.2 影响啤酒泡沫的因素 |
1.2.3 啤酒泡沫蛋白性质分类 |
1.2.4 啤酒泡沫蛋白的测定方法 |
1.3 啤酒非生物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
1.3.1 影响非生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
1.3.2 提高非生物稳定性的措施 |
1.3.3 啤酒硅胶 |
1.3.4 非生物稳定性的测定方法 |
1.4 本课题的立题背景与意义 |
1.5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1.5.1 啤酒泡沫液、残液及原液中蛋白质差异分析 |
1.5.2 考马斯亮蓝法测定啤酒泡沫蛋白的应用 |
1.5.3 硅胶处理对啤酒非生物稳定性影响 |
1.5.4 啤酒企业几种常用硅胶的性能比较 |
第2章 啤酒泡沫液、残液及原液中蛋白质差异分析 |
2.1 引言 |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2.2.1 实验材料 |
2.2.2 实验仪器 |
2.2.3 溶液的配制 |
2.3 实验方法 |
2.3.1 啤酒泡沫生成液的制备 |
2.3.2 酒精度、真实浓度的测定 |
2.3.3 啤酒泡沫蛋白的提取 |
2.3.4 考马斯亮蓝法测蛋白含量 |
2.3.5 SDS-PAGE 电泳 |
2.3.6 蛋白提取液的透析 |
2.3.7 水解 |
2.3.8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啤酒泡沫蛋白氨基酸组成 |
2.4 结果与讨论 |
2.4.1 原麦汁浓度测定结果 |
2.4.2 考马斯亮蓝法测蛋白质含量 |
2.4.3 SDS-PAGE 电泳 |
2.4.4 氨基酸组成分析 |
2.4.5 理论疏水值 |
2.5 小结 |
第3章 考马斯亮蓝法在啤酒泡沫蛋白测定中的应用 |
3.1 引言 |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3.2.1 实验材料 |
3.2.2 实验仪器 |
3.2.3 溶液的配制 |
3.3 实验方法 |
3.3.1 考马斯亮蓝与蛋白质反应条件的确定 |
3.3.2 标准曲线绘制 |
3.3.3 考马斯亮蓝法测定啤酒泡沫蛋白含量 |
3.3.4 凯氏定氮法测啤酒可溶性氮 |
3.3.5 啤酒蛋白质隆丁区分测定 |
3.3.6 分析方法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考马斯亮蓝与蛋白质最佳反应条件的确定 |
3.4.2 标准曲线的制作与检出限确定 |
3.4.3 啤酒样品测定 |
3.4.4 啤酒泡沫蛋白含量与泡持相关性分析 |
3.4.5 与凯氏定氮法、隆丁蛋白区分法的比较 |
3.5 小结 |
第4章 啤酒生产中硅胶应用的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4.2.1 实验材料 |
4.2.2 实验仪器 |
4.2.3 实验溶液的配制 |
4.2.4 啤酒制备 |
4.3 实验方法 |
4.3.1 凯氏定氮 |
4.3.2 隆丁区分 |
4.3.3 泡持时间测定 |
4.3.4 饱和硫酸铵极限实验 |
4.3.5 啤酒强制老化实验 |
4.4 结果与讨论 |
4.4.1 硅胶的吸附性与专一性 |
4.4.2 啤酒非生物稳定性测定 |
4.4.3 泡沫稳定性影响的测定 |
4.4.4 硅胶对啤酒过滤性能的影响 |
4.4.5 不同硅胶处理后啤酒非生物稳定性比较 |
4.4.6 不同硅胶吸附性能比较分析 |
4.4.7 不同硅胶过滤性能比较 |
4.4.8 不同硅胶处理后啤酒泡沫的稳定性 |
4.5 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8)基于抗原表位分析的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的克隆表达及其临床诊断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二级结构及抗原表位分析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对象 |
1.1.2 方法 |
1.2 结果 |
1.2.1 PAPP-A的全序列进行信号肽分析 |
1.2.2 PAPP-A蛋白的疏水性分析 |
1.2.3 PAPP-A抗原表位的分析 |
1.3 讨论 |
1.4 小结 |
二、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的克隆及重组表达 |
2.1 对象和方法 |
2.1.1 对象 |
2.1.2 方法 |
2.2 结果 |
2.2.1 选定抗原决定簇1-309 bp |
2.2.2 胎盘组织提取总RNA |
2.2.3 反转录之后PCR |
2.2.4 购进PAPP-A cDNA连接的质粒菌液,提取质粒后PCR扩增 |
2.2.5 pET42a质粒双酶切 |
2.2.6 目的条带DNA双酶切后电泳结果 |
2.2.7 目的条带与质粒载体连接后转化 |
2.2.8 鉴定正确的重组子转化BL21诱导表达PAPP-A重组蛋白 |
2.3 讨论 |
2.3.1 制备PAPP-A重组蛋白的必要性 |
2.3.2 PAPP-A从胎盘中的提取 |
2.3.3 PAPP-A重组蛋白的克隆、表达 |
2.4 小结 |
三、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的纯化与鉴定 |
3.1 对象与方法 |
3.1.1 主要仪器设备 |
3.1.2 主要材料和试剂 |
3.1.3 主要试剂的配制 |
3.1.4 实验方法 |
3.2 结果 |
3.2.1 兔抗人免疫血清的效价测定 |
3.2.2 免疫血清的纯化 |
3.2.3 SDS-PAGE鉴定 |
3.2.4 Western blot鉴定 |
3.2.5 蛋白质含量鉴定 |
3.3 讨论 |
3.4 小结 |
四、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酶免诊断方法学研究 |
4.1 对象与方法 |
4.1.1 主要仪器 |
4.1.2 主要试剂 |
4.1.3 主要试剂的配制 |
4.1.4 实验方法 |
4.1.5 检测孕妇血清PAPP-A BA-ELISA试剂盒的制备 |
4.1.6 方法学评价 |
4.2 结果 |
4.2.1 酶标反应板间接包被法的优化结果 |
4.2.2 标准曲线的确立 |
4.2.3 PAPP-A ELISA试剂盒反应条件优化 |
4.2.4 PAPP-A质控品的建立 |
4.2.5 方法学评价 |
4.3 讨论 |
4.3.1 目前检测PAPP-A的几种常用方法 |
4.3.2 方法学建立 |
4.3.3 建立PAPP-A间接包被微孔板ELISA测定法的必要性 |
4.3.4 实验影响因素 |
4.4 小结 |
五、超敏感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酶联免疫诊断方法学研究 |
5.1 对象与方法 |
5.1.1 主要仪器 |
5.1.2 主要试剂 |
5.1.3 主要试剂的配制 |
5.1.4 实验方法 |
5.2 结果 |
5.2.1 酶标反应板间接包被法的优化结果 |
5.2.2 标准曲线的确立 |
5.2.3 PAPP-A ELISA试剂盒反应条件优化 |
5.2.4 方法学评价 |
5.3 讨论 |
5.3.1 方法学建立 |
5.3.2 实验影响因素 |
5.4 小结 |
六、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与胎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相关性研究 |
6.1 对象和方法 |
6.1.1 主要仪器 |
6.1.2 主要试剂 |
6.1.3 主要试剂的配制 |
6.1.4 血清标本的来源及处理 |
6.1.5 标本PAPP-A含量测定 |
6.1.6 统计学方法 |
6.2 结果 |
6.2.1 孕早期血清标本检测 |
6.2.2 检测孕中期孕妇血清中PAPP-A浓度筛选高危人群 |
6.3 讨论 |
6.3.1 妊娠早期孕妇血清PAPP-A检测 |
6.3.2 妊娠中期血清PAPP-A检测 |
6.4 小结 |
七、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与冠状动脉综合征相关性研究 |
7.1 对象和方法 |
7.1.1 主要仪器 |
7.1.2 主要试剂 |
7.1.3 主要试剂的配制 |
7.1.4 血清标本的来源及处理 |
7.1.5 方法 |
7.1.6 统计学处理 |
7.2 结果 |
7.2.1 治疗前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
7.2.2 各组血清PAPP-A水平比较 |
7.2.3 ACS和SAP患者治疗前后PAPP-A水平变化 |
7.3 讨论 |
7.4 小结 |
全文结论 |
论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附录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9)啤酒泡沫蛋白质的初步研究—啤酒泡沫蛋白质的结构特性及其在酿造过程中的结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啤酒概述 |
1.2 啤酒泡沫概述 |
1.3 啤酒泡沫蛋白 |
1.3.1 啤酒泡沫蛋白的主要成分 |
1.3.2 蛋白质的分析方法 |
1.4 蛋白质二级结构 |
1.4.1 蛋白质二级结构概述 |
1.4.2 蛋白质二级结构的研究方法 |
1.5 立题背景与意义 |
1.6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6.1 研究目标 |
1.6.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主要试剂与材料 |
2.1.1 主要试剂 |
2.1.2 实验材料 |
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2.3 样品准备 |
2.3.1 麦汁制备及啤酒发酵 |
2.3.2 蛋白样品的准备 |
2.4 实验分析方法 |
2.4.1 啤酒泡持性的测定 |
2.4.2 β-葡聚糖的测定 |
2.4.3 麦芽指标的测定 |
2.4.4 氨基酸组成分析 |
2.4.5 考马斯亮蓝(Bradford)法测蛋白质浓度 |
2.4.6 SDS-PAGE 电泳 |
2.4.7 荧光分光光度法测蛋白质疏水性 |
2.4.8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 |
2.4.9 圆二色谱法(CD)分析蛋白质二级结构 |
2.4.10 蛋白质胶内酶切与质谱分析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3.1 啤酒泡沫蛋白的组成和结构特性 |
3.1.1 啤酒泡沫蛋白的分子量分布特征 |
3.1.2 啤酒泡沫蛋白质和泡沫稳定性的关系分析 |
3.1.3 啤酒泡沫蛋白和啤酒蛋白的氨基酸和蛋白组成的差异 |
3.1.4 啤酒泡沫蛋白质的质谱分析 |
3.1.5 啤酒泡沫蛋白的二级结构特征 |
3.1.6 啤酒泡沫蛋白和啤酒蛋白的二级结构的差异 |
3.1.7 环境因素对啤酒泡沫蛋白二级结构的影响 |
3.1.8 啤酒泡沫蛋白和啤酒蛋白的红外光谱特征 |
3.2 啤酒泡沫蛋白和麦芽水溶蛋白组成和结构的差异 |
3.2.1 啤酒泡沫蛋白和麦芽水溶蛋白的分子量分布特征 |
3.2.2 啤酒泡沫蛋白和麦芽水溶蛋白的表面疏水性特征 |
3.2.3 啤酒泡沫蛋白和麦芽水溶蛋白的二级结构特征 |
3.2.4 麦芽水溶蛋白质二级结构的热稳定研究 |
3.3 酿造过程中麦芽水溶蛋白向泡沫蛋白的演变及影响因素的探讨 |
3.3.1 麦芽的选择 |
3.3.2 酿造过程蛋白含量的变化 |
3.3.3 SDS-PAGE 研究酿造过程中蛋白质组成的变化 |
3.3.4 酿造过程中蛋白质表面疏水性的变化 |
3.3.5 圆二色谱研究酿造过程中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变化 |
3.3.6 酿造过程蛋白质二级结构变化影响因素的探讨 |
主要结论和展望 |
主要结论 |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10)绿豆过敏原酶联免疫检测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过敏原概述 |
1.1.1 食品过敏原及产生原因 |
1.1.2 食品过敏原研究现状 |
1.1.3 食品过敏原检测方法 |
1.1.4 食品过敏原研究前景 |
1.2 免疫分析技术概述 |
1.2.1 免疫分析基本理论 |
1.2.2 免疫分析分类 |
1.2.3 酶联免疫分析基本理论 |
1.3 食品过敏原酶联免疫分析技术 |
1.4 绿豆过敏原 |
1.5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6 研究内容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实验动物 |
2.1.2 主要药品 |
2.1.3 主要试剂 |
2.1.4 仪器及材料 |
2.1.5 待测样品 |
2.1.6 常用溶液的配制 |
2.2 实验方法 |
2.2.1 绿豆蛋白的制备和鉴定 |
2.2.2 BALB/c小鼠致敏模型的建立 |
2.2.3 兔抗绿豆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
2.2.4 抗血清亲和性的测定 |
2.2.5 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检测方法(Sandwich ELISA)的建立 |
2.2.6 间接竞争酶联免疫检测方法(Indirect competition ELISA,icELISA)的建立 |
2.2.7 两种免疫检测方法的对比 |
2.2.8 抗体特异性的测定 |
2.2.9 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检测方法性能指标评价 |
2.2.10 热加工对过敏原稳定性的影响 |
3 结果与讨论 |
3.1 绿豆蛋白的制备和鉴定 |
3.1.1 SDS-PAGE分析所得绿豆蛋白 |
3.1.2 绿豆蛋白的定量 |
3.2 BALB/c小鼠致敏模型的建立 |
3.2.1 BALB/c小鼠抗血清效价的测定 |
3.3 兔抗绿豆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
3.3.1 兔抗血清效价的测定 |
3.3.2 兔抗血清的纯化 |
3.3.3 兔抗体浓度的确定 |
3.4 抗血清亲和性的测定 |
3.5 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检测法的建立 |
3.5.1 捕获抗体包被量的选择 |
3.5.2 封闭液种类的优化 |
3.5.3 检测抗体稀释倍数的优化 |
3.5.4 不同pH值和离子强度磷酸盐缓冲液的优化 |
3.5.5 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检测方法标准曲线的绘制 |
3.6 间接竞争酶联免疫检测法的建立 |
3.6.1 最适工作浓度的优化 |
3.6.2 间接竞争ELISA标准曲线的建立 |
3.7 两种免疫检测方法的比较 |
3.8 抗体的特异性 |
3.9 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检测方法性能指标评价 |
3.9.1 检测限与定量限 |
3.9.2 准确度 |
3.9.3 精密度 |
3.9.4 稳定性 |
3.10 热加工对过敏原稳定性的影响 |
3.10.1 绿豆蛋白的干热加工 |
3.10.2 绿豆粉的干热加工 |
3.10.3 湿热加工 |
4 结论 |
5 展望 |
6 参考文献 |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8 致谢 |
四、利用单克隆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啤酒中泡沫活性蛋白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母乳乳铁蛋白检测方法的建立及乳铁蛋白含量影响因素研究[D]. 李娜. 河北工程大学, 2021(05)
- [2]构建啤酒蛋白质组学图谱以及绝对定量啤酒中致敏蛋白[D]. 于欣禾. 大连工业大学, 2020(08)
- [3]麦芽蛋白质Z稳定啤酒泡沫机制的研究[D]. 韩宇鹏. 江南大学, 2017(03)
- [4]啤酒蛋白及其理化特性研究进展[J]. 韩宇鹏,王金晶,田金凤,李崎.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6(09)
- [5]抗Bt-Cry1Ac单克隆抗体和纳米抗体的制备及其在免疫学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 王薇. 南昌大学, 2015(03)
- [6]纯生啤酒泡沫衰减问题及优化措施[D]. 姜珊. 山东农业大学, 2014(02)
- [7]啤酒泡沫蛋白的分离鉴定及啤酒生产中硅胶应用的研究[D]. 杜芳. 齐鲁工业大学, 2013(04)
- [8]基于抗原表位分析的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的克隆表达及其临床诊断应用研究[D]. 曾昭伟. 天津医科大学, 2012(01)
- [9]啤酒泡沫蛋白质的初步研究—啤酒泡沫蛋白质的结构特性及其在酿造过程中的结构变化[D]. 李维虎. 江南大学, 2012(07)
- [10]绿豆过敏原酶联免疫检测方法的研究[D]. 谈超. 天津科技大学, 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