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军用ATE/ATS技术的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钱征文,谢玉丹,李帅[1](2021)在《国外军用飞机自动测试系统标准综述》文中研究指明由于国外的测试设备已经由最初的手动测试、专用测试向着自动化测试、通用化、集成化的综合测试设备快速发展,军用测试领域中不断出现一些新技术及标准,如并行测试、综合仪器、IVI(可互换仪器)、ATML(自动测试标记语言)语言标准、通用机载总线接口设计技术、通用测试接口适配技术等,并且已经在军工生产和军事装备保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介绍了国外自动测试系统的发展历程,以及发展过程涉及的相关标准。
刘艳辉,王红,邢海波[2](2021)在《国内航空装备自动测试系统标准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聚焦航空装备自动测试系统、标准现状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参照国外自动测试系统标准的发布和应用现状,横向从系统组成部分、纵向从用户单位系统开展标准需求分析,提出了航空装备自动测试系统标准体系。该标准体系包含军用飞机、机载武器的自动测试系统顶层通用规范,自动测试系统硬件、软件、资源和驱动等各个部分的通用要求,以及以解决系统间互连、互通、互操作和信息最大程度共享问题为目的的信息交换通用要求。由此能够提高国内航空装备测试能力,对我军各兵种武器平台的测试保障整体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杨东,成鹏展,谢娜[3](2019)在《军用飞机自动测试系统被测对象分析确认》文中提出目前对军机ATS的研究关注点大多着眼于具体ATE平台以及TPS等的技术实现,而并未从飞机级总体需求出发,进行系统性的需求分析研究;为提高ATS的效费比,解决维修体制改革中ATS可能面临的问题,需要深入分析军用飞机测试需求;文章从两级维修体制的保障需求出发,立足于机载设备的属性以及ATS在军用飞机二级维修体制中的用途定位,进行军用飞机自动测试系统被测对象的分析确认研究,确定了分析确认过程分初步筛选和深度分析确认两步走的策略,并提出了两步走中需要着重考虑的关键因素;文章研究针对性强、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对合理确定ATS体系规模、功能性能要求意义重大,能够对航空领域飞机装备ATS的设计研制、试验验证、装备集成、维护保障等各个环节的工作提供支撑。
杨俊超[4](2019)在《用于小型化ATE的集成仪器资源模块研制》文中研究指明为武器装备配置自动测试设备(ATE)是保障其正常使用的有效手段,由于ATE存在种类繁多、体积庞大及造价高等问题,并已对部队应用武器装备带来明显的负面影响。实现ATE的小型化、通用化,并提高其测试效率是努力追求的目标。ATE的仪器资源(IS)是实现测试的核心部件,目前普遍采用的多种模块化仪器组合构建仪器资源的方法是ATE难以小型化和低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而ATE的测试接口适配器(ITA)又进一步增加了ATE的规模。本文研制一种集成的仪器资源模块,可有效减少仪器资源的体积、降低成本,通过扩展仪器资源的量程可进一步减少(ITA)的数量,有效解决ATE小型化、通用化和低成本问题。本课题分析了多个单位多种类型ATE对测试资源需求,考虑了为未来应用提供合理的能力余量,提出了在一块电路板上集成模拟信号测量、模拟信号发生、数字信号测量、通信信号通道、扩展接口及内嵌测试计算机等的研制要求。架构方面,本文采用内嵌CPU的FPGA建立可重构架构,配合QSPI Flash、DDR3 SDRAM电路等作为测试计算机,并利用内部总线控制仪器资源,使得系统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和开放性,并能有效提高系统集成度。硬件方面,本文开发了包括8路宽量程AD(量程±40V,采样率100K/s,精度0.1%)、8路高速AD(量程±10V,采样率2M/s,精度0.5%)、4路DA(输出电压范围±12V,刷新率100K/s,驱动电流20mA)、24路时间间隔测量、4路计数器、1路千兆以太网通信接口以及6路RS422通信接口,并包含扩展接口的集成仪器资源功能模块。软件方面,本文开发了用于控制集成仪器资源和远程控制的嵌入式软件,开发了调试测试时用于人机交互的上位机软面板以及用于配置和控制本设计集成仪器资源的驱动函数。最后,本文设计了测试方案,搭建测试系统对本仪器资源模块进行测试和验证。经测试,板卡运行稳定,完成功能和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赵笠铮[5](2019)在《行波管自动测试系统数据存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行波管是一种微波真空器件,具有大功率、宽频带、高增益的特点,是目前军事装备上应用最广泛的微波器件之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行波管尤其是空间行波管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需要测试的特性参数也越来越多,传统测试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需求,一套成熟的行波管自动测试系统应运而生。在当今大数据的研究背景下,随着自动测试平台搭建越来越成熟,数据处理成为系统研究的另一个焦点,如何实现海量自动测试结果的存储,也成为在行波管自动测试系统平台开发中所关注的重点。本课题依托于行波管自动测试系统的平台,对行波管自动测试系统主特性自动测试产生的大量数据为研究对象,实现数据的半结构化及结构化存储,对数据的存储方式、传输进行简要分析。为降低测试系统与数据库服务器端耦合度,对数据分别进行本地存储(ATS文件)及数据库MySQL存储,并实现两个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交互。主要工作如下:1、针对数据存储体系化、结构化和规范化要求,本文通过研究行波管自动测试系统的各种特性测试流程,建立了行波管自动测试系统数据管理及存储规范,设计数据存储结构并统一存储规范,实现数据内容、结构及单位等标准化导入。2、针对行波管自动测试系统与数据库服务器耦合的问题,本文提出数据存储两步走,并制定自动测试系统数据存储结构框架。设计数据存储流程图,数据存储分为测试服务器本地存储和数据库服务器云端存储两个部分。针对两个服务器交互问题,在C以及LabVIEW环境下实现数据文件在TCP/IP协议下传输。3、针对两个服务器中数据的具体存储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数据在两个服务器中的应用需求,提出测试服务器本地数据ATS文件存储,及云端MySQL数据库存储的实现方法,并通过对主特性测试数据存储进行验证。通过对行波管自动测试系统数据存储体系的研究,确立了数据存储规范,并对饱和特性和定输入特性等主特性的自动测试数据进行了可行性验证,为后期测试系统所涉及的数据量更为庞大的副特性自动测试数据的存储提供了标准,为更进一步的行波管自动测试数据的数据分析提供了有力支撑。
穆蓉[6](2018)在《某系列飞机武器外挂装置电气性能综合试验台的研制》文中研究表明为确保某系列军用飞机运行过程中,其装备的武器外挂装置能够安全可靠工作,需要对武器外挂装置的各项电气性能进行检测。针对目前某工厂飞机武器外挂装置检测设备检测功能单一、性能不稳定、检测效率较低、测试资源互不通用等问题,本文基于自动测试系统相关理论,研制了一台具有通用化、系列化特性且扩展性较强的某系列飞机武器外挂装置电气性能综合试验台,弥补了现有检测设备的不足,大大提高了武器外挂装置的检测与修理效率,具有重要的军事与经济效益。论文基于自动测试系统通用框架,搭建了以工控机(内含ISA板卡)为核心的综合试验台硬件平台,基于VC++6.0开发工具开发了某系列飞机武器外挂装置电气性能综合测试软件,通过ISA总线、USB总线,实现工控机对适配器(内含多张自制功能板卡)、各类供电设备、各类测量仪器的有效控制。论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系统阐述自动测试系统测试理论,并基于该系列飞机各型武器外挂装置测试需求,完成了综合试验台的整体方案设计,分别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给出了综合试验台的研制思路,提出了软硬件模块研制方案,并对各模块进行了说明。2、基于所搭建的综合试验台硬件框架,完成了试验台关键部件(包括直流电源、交流电源、数字万用表、电子负载、工控机、显示器以及测试电缆)的选型以及各类功能板卡(包括工控机ISA总线通讯板、适配器底板、HI开关板、LO开关板、条件指令及负载板、脉冲板)的设计开发。3、基于所搭建的综合试验台软件框架,在Windows7开发环境下,利用VC++6.0的MFC开发工具,逐层开发了测试软件的驱动模块、功能模块以及测试模块程序,通过ISA总线、USB总线完成对各功能板卡以及程控设备的程序控制,从而实现各个功能模块的协调高效运行。4、基于所搭建的综合试验台硬件平台与开发的测试软件,完成综合试验台与某型飞机14种不同型号武器外挂装置的联合调试,对综合试验台的整体测试性能进行验证,并以其中1型武器外挂装置为例说明验证结果。结果表明试验台各模块功能稳定可靠,能够满足各型号武器外挂装置各项测试的功能要求与技术指标。论文所研制的综合试验台,因其硬件设计的灵活性以及软件设计的开放性,具有较强的可扩展能力,不仅能够满足某系列飞机各型武器外挂装置电气性能的测试需求,还可以在现有基础上增制测试电缆、扩展测试软件,完成对其它系列飞机武器外挂装置电气性能的测试。
严乐,司斌,张从霞,叶勇进[7](2016)在《美军自动测试系统的现代化发展综述》文中指出研究了美军的自动测试系统现代化升级改造历程及成果,总结了美军下一代自动测试系统的框架结构和相关标准,阐明了下一代自动测试系统的发展方向,对于国内下一代军用自动测试系统的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张俊丽,宋家友,姚淼[8](2015)在《某型自动测试系统校准周期的确定》文中研究说明针对自动测试系统(Automatic Test System,ATS)最佳校准周期的确定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加权评分法的新的预测方法。以某型构造复杂、多量值校准的军用ATS为例,首先建立其准确可靠的量值传递计量链,确定系统中单个仪器的校准周期;然后进行系统多信号流图建模,生成相关性矩阵,模型分析求得各仪器可计量性贡献率;最后将可计量性贡献率作为权重,进行加权平均,即可得到整个系统的校准周期。该方法首次从系统级层面上确定了某型军用ATS的校准周期,对其他ATS校准周期的确定和调整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和应用价值。
齐永龙,宋斌,刘道煦[9](2015)在《国外自动测试系统发展综述》文中指出在科学技术的大力推动下,自动测试系统已经广泛应用在军民领域的测试测量中。目前,国外自动测试系统正朝着通用化、标准化和系列化方向发展。本文简要分析了国外自动测试系统的发展历程,并介绍了几种目前应用比较典型的自动测试系统和下一代自动测试系统的体系架构。
汪静[10](2015)在《ATS校准数据处理新方法研究》文中提出随着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的飞快发展,人们对测试系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的手动测试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能实现自动测试的专用或通用自动测试系统(ATS,automatic test system)。而ATS作为应用广泛的测试系统,它自身的计量特性必须通过校准来保证。能对ATS进行校准的前提是其具有可计量性,这意味着在产品的设计和研制阶段,就有计量的介入,保证其良好的计量特性。从目前的文献来看,人们对于可计量性的研究仅仅停留在初步的概念阶段。为了研究可计量性内在的理论体系,本文以ATS为例对可计量性的概念、内涵和指标都做了较深入的探讨,并从计量和测试的关系出发,借鉴可测试性建模思路,建立了ATS可计量性的信息流模型,分析了相应的指标,为ATS的可计量性评价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并依照各仪器设备计量贡献率,优化了ATS的原位校准周期。此外,由于ATS中待校参数和仪器众多,本文还针对多种信号和参数的校准,建立了某型ATS模拟子系统的可计量性多信号流图模型,并根据模型得到了相关矩阵和计量校准树,为ATS的校准策略提供了指导和帮助。在得到了ATS校准数据之后,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处理,其中包括剔除粗大误差、评定测量不确定度、判断仪器设备误差是否超出最大允许误差范围等。鉴于不确定性理论(灰色理论、云模型、模糊理论、粗糙集理论等)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本文着重研究不确定性新理论在ATS校准数据处理中的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传统的粗大误差判别原则得到的结果是绝对的,并且同一个数据在不同的准则下得到的结论也不同,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本文提出了对校准数据赋予离群率的方法来衡量校准数据是否含有粗大误差。本文建立了粗大误差判定的推理规则,分别应用了Mamdani模糊控制和云模型推理法对某型ATS的校准数据进行了粗大误差判别,并提出了一种新的实现云模型推理中的“软与”的蒙特卡罗方法。(2)ATS测量不确定度是评价校准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传统的GUM法从随机性的角度出发,只能针对随机效应引起的不确定度。本文提出了新的测量不确定度随机模糊变量法(RFV,random fuzzy variable),将概率论和模糊理论统一到证据理论中,能同时处理随机效应和非随机效应引起的测量不确定度。本文分析了RFV法的理论基础,提出了概率密度函数与隶属函数之间的新的转换方法,并以ATS中的数字万用表直流电压校准为例实现了测量数据的RFV表示,结果表明该方法得到的随机效应引起的测量不确定度分量与GUM是一致的,而不同点在于非随机效应的处理方式。(3)ATS校准时往往需要判断其是否超出允许误差范围,实际上,由于标准设备并不是完全理想的,导致校准结论存在一定的风险,也就是有相应的误收率和误拒率。本文首先分析了单次校准结果误收率和误拒率的表达式,并观察了测试不确定度比(TUR,test uncertainty rate)对两者的影响,针对ATS中数字万用表的总体校准结论风险,本文采用蒙特卡罗仿真法,分析了影响因素,为减小整体的误收率和误拒率提供了方法。(4)当用RFV表示ATS校准数据时,面临着将一个模糊数与清晰数甚至是另一个模糊数的比较问题,简而言之就是模糊数排序问题,本文针对校准数据RFV表示法的特点,提出了新的适合测量数据的模糊数排序方法,通过将校准数据RFV与最大允许误差相比较,判定被校仪器的量值准确性。该方法可以同时得到校准结论的置信程度,与校准结论风险分析的随机方法相比,它的计算量更小,更直观。
二、军用ATE/ATS技术的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军用ATE/ATS技术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国外军用飞机自动测试系统标准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自动测试系统标准化问题 |
1.1 标准化问题的提出 |
1.2 新一代自动测试系统体系结构 |
2 国外自动测试系统涉及的相关标准 |
2.1 系统结构标准 |
2.2 TPS编程语言标准 |
2.3 接口标准 |
3 结束语 |
(2)国内航空装备自动测试系统标准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国外自动测试系统标准发布与应用现状 |
2 国内自动测试系统标准现状分析 |
2.1 问题分析 |
2.2 标准化需求分析 |
3 自动测试系统标准化目标 |
4 航空装备自动测试系统标准体系 |
4.1 航空装备自动测试系统通用规范 |
4.2 航空装备自动测试系统通用要求 |
4.3 航空装备自动测试系统信息交换通用要求 |
5 结束语 |
(3)军用飞机自动测试系统被测对象分析确认(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ATS被测对象确认的立足点 |
1.1 维修体制变革 |
1.2 立足点 |
2 二级维修体制中ATS的功能及用途定位 |
3 被测对象分析确认策略 |
4 被测对象的初步筛选 |
4.1 适用于ATS进行检测的机载设备 |
4.2 不适用于ATS进行检测的机载设备 |
5 被测对象的深度分析确认 |
6 结束语 |
(4)用于小型化ATE的集成仪器资源模块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相关技术发展状况 |
1.2.2 国内相关技术发展状况 |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结构 |
第2章 总体方案 |
2.1 功能要求与技术指标的提出 |
2.2 关键环节分析 |
2.2.1 小型化设计 |
2.2.2 通用化设计 |
2.2.3 并行化设计 |
2.3 架构选择 |
2.3.1 确定主控架构和主控制器型号 |
2.3.2 主控制器简介 |
2.4 总体设计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硬件设计 |
3.1 控制系统设计 |
3.1.1 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
3.1.2 电源管理电路设计 |
3.1.3 QSPI Flash电路设计 |
3.1.4 DDR3 SDRAM电路设计 |
3.1.5 时钟/JTAG/启动配置电路设计 |
3.2 模拟信号测量模块设计 |
3.2.1 宽量程AD电路设计 |
3.2.2 宽量程AD数据采集逻辑 |
3.2.3 高速AD电路设计 |
3.2.4 高速AD数据采集逻辑 |
3.2.5 传输逻辑 |
3.3 模拟信号发生模块设计 |
3.4 数字信号测量模块设计 |
3.5 通信信号通道模块设计 |
3.5.1 千兆以太网通道电路设计 |
3.5.2 RS422 通道设计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软件设计 |
4.1 嵌入式软件设计 |
4.1.1 TCP/IP协议栈实现 |
4.1.2 网络通信软件 |
4.1.3 任务处理软件 |
4.2 上位机软件设计 |
4.2.1 驱动接口函数设计 |
4.2.2 上位机软面板设计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测试验证 |
5.1 测试方案 |
5.1.1 测试方法 |
5.1.2 测试环境 |
5.2 测试及结果分析 |
5.2.1 控制系统测试 |
5.2.2 千兆以太网通信测试 |
5.2.3 RS422 通信测试 |
5.2.4 模拟信号测量模块测试 |
5.2.5 模拟信号发生模块测试 |
5.2.6 数字信号测量模块测试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5)行波管自动测试系统数据存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自动测试系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1.3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 |
第二章 相关技术基础理论分析 |
2.1 XML介绍 |
2.1.1 XML简介 |
2.1.2 XML文档结构 |
2.1.3 XML数据存储 |
2.2 MySQL数据库介绍 |
2.2.1 MySQL数据库介绍 |
2.2.2 数据库连接 |
2.3 LabVIEW介绍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行波管主特性测试数据存储规范 |
3.1 数据存储内容分析 |
3.2 数据存储结构分析 |
3.3 数据整体存储结构框架 |
3.3.1 存储整体结构框架 |
3.3.2 测试数据本地存储结构框架 |
3.3.3 测试数据云端存储结构框架 |
3.4 本地与云端数据库传输方式 |
3.4.1 基于LabVIEW语言的远程传输连接 |
3.4.2 基于C语言的远程传输连接 |
3.5 数据管理标准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测试数据本地存储管理 |
4.1 XML文件解析实现 |
4.2 数据本地存储具体实现方法 |
4.3 饱和特性测量 |
4.3.1 饱和特性测量测试数据 |
4.3.2 饱和特性测量测试数据本地存储文件 |
4.4 定输入特性测量 |
4.4.1 定输入特性测量测试数据 |
4.4.2 定输入特性测量测试数据本地存储文件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测试数据云端存储管理 |
5.1 数据云端存储优势 |
5.2 数据云端存储具体实现方法 |
5.3 饱和特性测量 |
5.3.1 饱和特性测量测试数据 |
5.3.2 饱和特性测量测试数据的数据库存储 |
5.4 定输入特性测量 |
5.4.1 定输入特性测量测试数据 |
5.4.2 定输入特性测量测试数据的数据库存储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6)某系列飞机武器外挂装置电气性能综合试验台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自动测试系统研究现状 |
1.2.1 国外自动测试系统研究现状 |
1.2.2 国内自动测试系统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1.3.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结构安排 |
第二章 综合试验台总体方案设计 |
2.1 引言 |
2.2 综合试验台测试理论基础 |
2.3 综合试验台功能需求分析 |
2.3.1 武器外挂装置测试需求分析 |
2.3.2 综合试验台主要功能分析 |
2.4 综合试验台硬件方案设计 |
2.4.1 综合试验台硬件框架 |
2.4.2 综合试验台硬件模块 |
2.5 综合试验台软件方案设计 |
2.5.1 综合试验台软件开发环境 |
2.5.2 综合试验台软件框架 |
2.5.3 综合试验台软件模块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综合试验台硬件设计 |
3.1 引言 |
3.2 综合试验台的设备选型 |
3.2.1 直流电源选型 |
3.2.2 交流电源选型 |
3.2.3 数字万用表选型 |
3.2.4 电子负载选型 |
3.2.5 工控机及上架显示器选型 |
3.2.6 测试电缆选型 |
3.3 综合试验台的板卡设计 |
3.3.1 整体架构设计 |
3.3.2 ISA总线通讯板设计 |
3.3.3 HI/LO开关板设计 |
3.3.4 条件指令及负载板设计 |
3.3.5 脉冲板设计 |
3.3.6 底板设计 |
3.4 硬件选型与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方面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综合试验台软件开发 |
4.1 引言 |
4.2 测试软件驱动模块的开发 |
4.2.1 ISA总线驱动模块开发 |
4.2.2 USB总线驱动模块开发 |
4.3 测试软件功能模块的开发 |
4.3.1 直流供电模块开发 |
4.3.2 交流供电模块开发 |
4.3.3 电气参数测量模块开发 |
4.3.4 负载模块开发 |
4.3.5 脉冲输出与测量模块开发 |
4.4 测试软件各测试模块的开发 |
4.4.1 综合试验台自检模块开发 |
4.4.2 武器外挂装置识别模块开发 |
4.4.3 武器外挂装置检测模块开发 |
4.4.4 测试数据保存、查看及打印模块开发 |
4.5 测试软件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方面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综合试验台的试验验证 |
5.1 引言 |
5.2 试验验证内容 |
5.3 试验验证条件 |
5.3.1 硬件平台 |
5.3.2 测试软件 |
5.3.3 准备工作 |
5.4 综合试验台各测试模块的试验验证 |
5.4.1 综合试验台自检模块的试验验证 |
5.4.2 武器外挂装置识别模块的试验验证 |
5.4.3 武器外挂装置检测模块的试验验证 |
5.4.4 数据保存、查看及打印模块的试验验证 |
5.5 试验验证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方面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6.1 论文主要工作总结 |
6.2 论文后续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 某系列飞机1型武器外挂装置电气性能检测结果 |
(7)美军自动测试系统的现代化发展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美军ATS的现代化 |
1. 1 美军NGATS计划 |
1. 2 美军各军种ATS的现代化 |
1. 2. 1 海军———CASS |
1. 2. 2 陆军———IFTE |
1. 2. 3 空军———VDATS |
1. 2. 4 LM - STAR |
1. 3 ARGCS系统 |
2 美军NGATS的标准化体系结构 |
2. 1 体系架构关键元素的标准化 |
2. 2 软件标准化体系技术 |
3 国内下一代ATS发展 |
3. 1 国内ATS发展现状 |
3. 2 国内下一代ATS发展建议 |
4 结束语 |
(8)某型自动测试系统校准周期的确定(论文提纲范文)
1 某型军用ATS的计量校准技术 |
2 某型军用ATS可计量性相关性模型 |
2. 1 计量链的建立 |
2. 2 可计量性多信号流图模型 |
2. 2. 1 可计量性MSFG模型的定义 |
2. 2. 2 MSFG模型建模 |
2. 3 MSFG模型的相关性矩阵生成与分析 |
2. 3. 1 基于MSFG模型的相关性矩阵生成[13] |
2. 3. 2 模型分析 |
3 某型军用ATS最佳校准周期的确定 |
4 结束语 |
(9)国外自动测试系统发展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国外自动测试系统发展历程 |
2.1 发展历程 |
2.2 国外ATS代表性产品 |
2.2.1 美国海军“联合自动化保障系统(CASS)”系列 |
2.2.2 美国空军“模块化自动测试设备(MATE)”系列 |
2.2.3美国陆军“综合测试设备(IFTE)”系列 |
2.2.4美军海军陆战队机动测试设备(TEST)系列 |
2.2.5 其他国家的ATE系列产品 |
1) 第一代自动测试系统——专用型 |
2) 第二代自动测试系统——台式仪器系统 |
3) 第三代自动测试系统——模块化仪器系统 |
3 国外下一代自动测试系统 |
4 结束语 |
(10)ATS校准数据处理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来源和意义 |
1.2 ATS概述 |
1.2.1 ATS的组成 |
1.2.2 ATS的应用范围 |
1.2.3 ATS的发展概况 |
1.3 ATS校准概述 |
1.3.1 原位校准和离位校准 |
1.3.2 可计量性 |
1.3.3 校准周期 |
1.3.4 校准数据的处理 |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二章 ATS可计量性模型研究 |
2.1 引言 |
2.1.1 可计量性的提出与定义 |
2.1.2 可计量性研究现状 |
2.1.3 可计量性指标体系 |
2.1.4 装备可计量性研究的内容 |
2.2 ATS可计量性信息流模型 |
2.2.1 信息流模型简介 |
2.2.2 测试性与可计量性的共性 |
2.2.3 ATS可计量性信息流模型实例 |
2.2.4 信息流模型分析 |
2.3 ATS校准周期的加权优化 |
2.3.1 校准周期研究现状 |
2.3.2 ATS校准周期综合加权法 |
2.4 ATS可计量性多信号流图模型 |
2.4.1 多信号流图模型组成 |
2.4.2 多信号流图模型相关矩阵的建立方法 |
2.4.3 ATS多信号流图建模实例 |
2.4.4 计量校准步骤优化 |
2.5 本章总结 |
第三章 基于云模型推理的ATS校准数据粗大误差判别法 |
3.1 引言 |
3.2 测量数据粗大误差推理规则 |
3.2.1 经典粗大误差判别法的缺点 |
3.2.2 粗大误差推理规则 |
3.3 Mamdani模糊推理法 |
3.4 云模型基本定义 |
3.4.1 云和云滴 |
3.4.2 用数字特征表示云模型 |
3.4.3 正态云模型 |
3.4.4 二维正态云模型 |
3.5 基于云模型的推理规则 |
3.6 云规则发生器中“软与”的新算法 |
3.6.1 常用方法及其缺点 |
3.6.2“软与”的新算法 |
3.6.3 实现“软与”的蒙特卡罗法 |
3.7 基于规则推理的ATS测量数据粗大误差判别 |
3.7.1 常规准则 |
3.7.2 Mamdani模糊推理粗大误差判别法 |
3.7.3 云模型推理粗大误差判别法 |
3.8 本章总结 |
第四章 ATS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随机模糊变量法 |
4.1 引言 |
4.2 证据理论中的可能性理论、模糊理论和概率论 |
4.2.1 证据理论基本定义 |
4.2.2 概率论和证据理论 |
4.2.3 可能性理论与证据理论 |
4.2.4 可能性分布和隶属函数 |
4.3 测量数据的随机模糊变量表示 |
4.3.1 概率分布和隶属函数的转换 |
4.3.2 RFV中的概率分布和可能性的转换 |
4.3.3 RFV的构造 |
4.4 合成测量不确定度的RFV表示法 |
4.4.1 两个RFVs之和的内部隶属函数 |
4.4.2 两个RFVs之和的随机隶属函数 |
4.5 ATS校准数据及其不确定度的RFV法 |
4.5.1 ATS计量链高端仪器的不确定度评定 |
4.5.2 ATS内部校准仪器的测量不确定度RFV表示法 |
4.6 本章总结 |
第五章 ATS校准结论风险分析 |
5.1 引言 |
5.2 单次校准结论风险分析 |
5.2.1 单次校准误收率 |
5.2.2 单次校准误拒率 |
5.2.3 ATS中DMM单次校准结论风险分析 |
5.2.4 单次校准结论风险的影响因素 |
5.3 总体校准风险的蒙特卡罗仿真分析 |
5.3.1 DMM校准误差蒙特卡罗仿真 |
5.3.2 总体校准结论风险分析 |
5.3.3 总体校准结论风险的影响因素 |
5.4 RFV表示测量结果的校准结论风险 |
5.4.1 模糊变量比较的常用方法 |
5.4.2 模糊数排序新方法 |
5.5 ATS校准结论风险分析实例 |
5.5.1 有确界允许误差时的校准结论及风险分析 |
5.5.2 无确界允许误差时的校准结论及风险分析 |
5.6 本章总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附录A 常用粗大误差判别准则表 |
附录B GUM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法 |
四、军用ATE/ATS技术的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国外军用飞机自动测试系统标准综述[A]. 钱征文,谢玉丹,李帅. 2021年中国航空工业技术装备工程协会年会论文集, 2021
- [2]国内航空装备自动测试系统标准体系研究[J]. 刘艳辉,王红,邢海波. 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 2021(03)
- [3]军用飞机自动测试系统被测对象分析确认[J]. 杨东,成鹏展,谢娜.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19(09)
- [4]用于小型化ATE的集成仪器资源模块研制[D]. 杨俊超.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5]行波管自动测试系统数据存储研究[D]. 赵笠铮.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 [6]某系列飞机武器外挂装置电气性能综合试验台的研制[D]. 穆蓉.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8(02)
- [7]美军自动测试系统的现代化发展综述[J]. 严乐,司斌,张从霞,叶勇进. 航空兵器, 2016(02)
- [8]某型自动测试系统校准周期的确定[J]. 张俊丽,宋家友,姚淼.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6)
- [9]国外自动测试系统发展综述[J]. 齐永龙,宋斌,刘道煦. 国外电子测量技术, 2015(12)
- [10]ATS校准数据处理新方法研究[D]. 汪静.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