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海军训练舰的光辉历程

人民海军训练舰的光辉历程

一、人民海军训练舰的光辉历程(论文文献综述)

韩成,张帆宇,李婧[1](2021)在《浴血荣光,永葆初心启新程》文中提出盛夏,北京。复兴路上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以下简称“军博”)内,人流如织。各界观众争相前来参观正在这里举办的“在党的旗帜下前进——人民军队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展览”。朱德南昌起义时使用的手枪、粗糙的红军草鞋、叶挺在监狱中写下的《囚歌》手迹

杨玉荣,谢春娅,刘涛[2](2019)在《人民海军“走向深蓝”的历程和经验启示》文中认为70年来,人民海军"走向深蓝"的历程,可以分为奠基期、跨越期、提升期、开创期。其积累的经验主要有: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扎实推进思想政治工作;扭住军事训练不放松,大力提升核心军事能力;主战装备更新换代,装备建设稳步提升;人才培养持续推进,后勤建设不断深化。

苗禄权,董奉章,程来捷[3](2018)在《军事训练营对学生军训改革的几点启示》文中指出举办军事训练营,不仅强化了参训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军事素养,而且深入探索了新时代开展学生军训的方法路子,对学生军训工作改革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引领和示范作用,积累了许多有益启示。一是学生军训事关青年成长成才,改革学生军训工作,必须充分发挥军事训练营在立德树人、铸魂育人中的引领作用;二是学生军训事关国防和后备力量建设发展,改革学生军训工作,必须充分发挥军事训练营在强化学生国防意识、提升学生军事素养中的引领作用;三是学生军训事关国家人才培养战略实施,改革学生军训工作,必须充分发挥军事训练营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光荣传统中的引领作用。

沙志亮[4](2018)在《中国航母第一个掌舵者》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华民族大家庭有五十六个子女,繁衍生息在神州大地。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的横空出世,让各民族儿女欢欣鼓舞。对民族复兴的憧憬向往,对富国强军的孜孜追求,贯穿了近现代中国史的章章节节。今天,这个全体中国人梦寐以求的目标,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为之奋斗的理想,前所未有地清晰展现在世人面前。所以有人说,从来没有一艘战舰,像辽宁舰这样背负着全民族的期望,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全体炎黄子孙的心弦。

彭克慧[5](2015)在《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海洋战略思想研究》文中指出新中国海洋战略的形成与演进并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简单历史事件,更不是理论家们单纯的“闭门造车”或“头脑风暴”,它历经了长久现实的风云变幻,既秉承了中华民族的民族传统和特性,又结合了世界情势和国内政治经济发展的时代特征,它由最初的、零散的、细碎的、粗浅的感性认知逐渐累积成、沉淀成系统的、深刻的、完善的理性认知,并由原本应对现实困难的自发行为逐渐进展为破解现实难题的主动自觉。本文试图从这样一个时间跨度较大、具体事件琐碎、理论概括雷同中梳理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海洋战略的发展脉络,这对于帮助人们突破有关海洋战略及中国海洋战略的思维误区、改变学界相关研究“人云亦云”的同义反复、明晰未来中国构建海洋战略的发展方向都具有一定程度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众所周知,海洋和水是地球人赖以生存的重要生态,人类社会从形成之日起就坦然承受着大自然及海洋的馈赠。可自从地理大发现以后,人类就再也没有停止过对海洋及海洋资源的征服、利用、侵害和掠夺,特别是在工业化全球化引发资源匮乏而带来的生存危机感倍增之时,这些行为甚至变本加厉、几乎达到了疯狂的程度。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资本逻辑,正是资本主义世界大工业和具有强劲吸引力的海外市场之间的双向互动,即不断增长商品生产需要通过更加迅速更加广阔的商品交换来实现其价值增殖,而地理大发现、全球化趋势和科技革命恰好成为不断促进越来越便捷、越来越优惠、越来越繁盛的海上贸易的持续推动力。诚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不能扭转这一世界潮流,但理性的政府起码能够做到不被这可怕的洪流冲垮,并尽可能地维护本民族本区域的各项海洋权益。随着国内外情势的不断变化,新中国的海洋战略也历经了海防战略时期、沿海开发战略时期和海洋安全战略时期,并进入到了海洋强国战略时期。中国共产党从1949年到1976年间的海洋战略以海防为重点,其基本举措就是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海军、实行军民联合海防、收回海关、成立国家海洋局、恢复和发展海洋经济、开启海洋科教事业。这为中国此后的海洋战略拟制确定了一些基本准则,即海权独立的根本原则、实行经济与军事两条腿走路的基本方针、始终关注沿海与内地的协调发展、坚持以全国上下一盘棋来谋局。从1977年到1997年间的国家海洋战略以沿海经济发展为重点,其具体举措上较之以前有了很大改变,如确立“近海防御”思想、建设一支强大的具有现代战斗能力的海军、提出“一国两制”并完成港澳回归、系统开放沿海城市、海洋经济稳中有进、海洋科考跨步发展。而这一时期海洋战略也在导向不变的前提下为此后国家海洋战略的拟制增添了一些基本准则,即恢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立“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基本原则、指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优势。从1998年到2007年间的国家海洋战略以海洋安全为重点,其基本举措较之以前又有了丰富和发展,主要有建设过硬的“海上精兵”、出台《反分裂国家法》、发挥沿海地区的辐射作用、全面开发海洋、坚决执行《海关法》、科学管理海洋事务。并且这一时期的海洋战略拥有了更广阔的视野,即从战略高度来看待海洋、逐步形成了新的安全观、将“和谐”理念推向世界。大视野下必有大动作,中国2008年以后的海洋战略便以海洋强国建设为重点了,其基本举措主要包括逐步推进“远海防卫”方针;通过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继续推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亚丁湾索马里护航来全方位维护国家海洋权益;通过保障传统海洋经济产业优势、形成区域化海洋经济规模、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全面实施“科技兴海”来推进海洋经济转型;通过成立海警局、设立三沙市、完善海洋法规来使海洋管理制度化。并且这一时期的海洋战略将为中国未来海洋战略的拟制预留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其基本准则主要包括准确定位了中国的区域特征、强化了中国特色的外交理念、在民族复兴的艰难梦旅上继续前行。

顾惠根[6](2015)在《略议海军封在集邮文化活动中的地位、价值及作用》文中研究指明中国海军一艘艘现代化舰艇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满载着中国人民和军队对各国人民和军队的友谊"直挂云帆济沧海",劈波斩浪,航迹遍布三大洋五大洲;同时又笑迎各国海军舰艇来到上海、湛江、青岛、广州等港口访问,开创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外交往史上一个个崭新的篇章。中国海军封的问世,随着中国海军舰艇遍访五洲

李富森[7](2014)在《威廉二世时期德国海军战略与政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19世纪中期,世界各国海军技术和海军思想都出现了巨大发展。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日本和美国等国竞相发展海上力量,发展为世界海军强国。海上交战和争夺海权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1856年签署的《巴黎海战宣言》成为世界海军作战的通用法则,这些对德国发展海军都产生了许多不利影响。德国要发展海军力量,还受很多其他国内因素的制约。这些因素既有地缘劣势等客观条件,还有来自于德国优先发展陆军的传统政治制约。德国海军长期落后于世界其他海上强国,这种状况到了威廉二世继位时才有了初步改观,此后不久,德国的海军战略发生了重大转变。影响海军战略转变的因素既有德国民族,其中包括威廉二世皇帝本人建立海军的热情,也有德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必然性,而且还有海军战略思想转变的物质和技术前提。而威廉二世的不竭努力更是促进了德国海军战略的转变。在此基础上,德国海军迎来了重大战略转变和大发展时期。1897年,蒂尔皮茨出任海军大臣,他以第九号海军备忘录为基础,为德国海军发展制定了战略计划,大力发展海军,先后出台了1898年和1900年海军法案,并同时启动了初步的造舰计划,这样开始了他的远洋舰队建设,最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使德国发展成为仅次于英国的世界第二大海军战斗力量。而且德国海军针对不同敌国,作了相应的战争预案,也为未来的海上战争做了准备。在历史上,英国和德国之间长期保持着友好关系。但随着德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威廉二世的继位,英德关系开始趋向紧张,两国在殖民地、商品市场、欧洲霸权、世界霸权等方面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两国海军发展之间的矛盾更是不可协调,最终导致两国关系破裂。1898年、1890年德国海军法案的出台引起了英国的注意,英国在1904年推出了针对德国的计划,开启了英德海军军备竞赛,英国无畏舰以及超级战列舰的建造将两国海军军备竞赛推向高潮。尽管两国也进行了针对海军矛盾的调和,但由于分歧太大,最终谈判破裂,两国也各自为海战做了大量准备。扩建海军是威廉二世世界政策的核心内容,也是推行世界政策的重要工具。因此,随着海军战略的转变以及海军的发展,德国大肆进行殖民扩张,在东非、西南非洲和南非积极推进殖民政策;在中国,德国海军对“胶澳租借地”直接殖民经营;德国海军还大力拓殖西南太平洋地区。同时,威廉皇帝凭借德国海军舰队广泛开展炮舰外交和海军冒险,引发了第一次摩洛哥危机和第二次摩洛哥危机,但都未能达到预期目的;而对于奥斯曼帝国,德国则派出“戈本”号战列舰,一举将其拉入盟国阵营,取得了重大的外交胜利。尽管在一战发生之前,德国海军作了一定的战争准备和作战计划,但在一战中随着英国战略的改变,德国海军战略也不得不做出调整。在欧洲水域,英国采取远程封锁,皇家海军本土舰队一直驻守在斯卡帕湾,死死盯住德国公海舰队。这引起一战初期德国海军的战略混乱。公海舰队采取了消极策略,不敢贸然远离海军基地进行主动出击,而只用小型舰只和潜艇偶尔前出侦察或伏击。在日德兰海战后,德国海军倚重潜艇战。由于美国对德宣战和英国牢牢地掌握着制海权,以及德国陆上作战的失败,加剧了公海舰队水兵的人心涣散,最终爆发了水兵起义,导致德国公海舰队的崩溃。而在欧洲水域之外,巡洋舰战争计划是袭击英国商船和交通线,但由于兵力薄弱而旋即被协约国击溃。在短短十几年间,德国海权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建立了世界上仅次于英国的第二大海军。德国发展强大海权的经验在于:雄厚的经济和工业技术实力为海军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全民族海洋意识的提高成为推动海军发展的强大动力,明确的海军政策和发展战略制定为海军发展指明了方向。相对而言,德国扩张海军的教训比其经验来说更为深刻。德国海军的发展一直受国内政治体制、外交政策、海军指挥体系及蒂尔皮茨的海军战略的制约,威廉二世对德国海军的惨败也要承担主要责任,他的专权、缺乏坚强的战争意志和消极避战是导致德国海军失败的直接原因。由于这种种因素,终使德国海军覆灭。威廉二世时期的海军政策给德国带来了严重后果,造成了灾难性影响,给原本脆弱的德国财政造成了巨大的负担。德国的海军扩张使英德关系雪上加霜,并使法、俄、英结成盟国,这样德国在政治上更加孤立。因此,如果一个国家要发展海权,必须首先考虑本国地缘态势,为发展海权奠定雄厚的经济和科技基础,培养全民的海洋意识,确立长期正确的海军政策和海军战略,为海军发展积极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段波[8](2014)在《詹姆斯·库柏的海洋书写与国家想象》文中认为作为美国文学的先驱者和奠基人之一,詹姆斯·费尼莫尔·库柏开创了海洋小说、西部小说、边疆小说、历史小说等小说类型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美国民族文学发展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然而一直以来,学术界在研究和评价他的小说艺术时,往往侧重“皮袜子故事集”为代表的边疆小说,而轻视甚至忽略他的海洋小说艺术,从而在库柏的研究状况中呈现一幅极不平衡的画面。其实,库柏的海洋小说成就绝不逊色于他的西部边疆小说和历史小说。作为美国海洋小说的先驱开拓者,库柏一共创作了《领航人》、《红海盗》、《海妖》、《海上与岸上》、《火山口》和《海狮》等十多部海洋小说,在世界文学版图上为美国文学牢牢占据了海洋领地。库柏的海洋书写,是在19世纪美国大国诉求强烈、海洋活动兴盛、民族主义高涨以及创建独立民族文学的呼声高昂的背景下产生的。他的海洋小说塑造了一个独立、自由的民族形象,也为美国文学创建了一个崭新的以海洋为属性的文化身份。库柏从西部边疆书写到海洋书写的转变正好反映了他的文化意识的转向,即从陆地意识转向海洋意识。库柏强调美国的艺术生产活动应该从西部回到东部海岸,也表明了他的文化立场,即美国的海洋文化应该超越西部边疆文化。库柏的海洋书写积极参与美国海洋政治话语的建构。海洋书写通过呈现美国的海洋商贸、捕鲸业、造船业、海军发展和海上战争等海洋历史画卷来构筑美国的海洋文化,宣扬本质上是掠夺性、商业性和竞争性的帝国文化,在广阔的流动空间上构建美国身份,塑造海洋大国形象。库柏还通过海洋书写来积极宣扬炽热的海洋民族主义。库柏的海洋书写还传递浓厚的海权思想。他在作品中竭力建构一个强悍的、以海洋为平台的国家权力身份;他提倡建立一支强大的、具有威慑力的蓝水海军,展望美国海军舰队能“开进所有基督教国家的竞争队列”;呼吁建立海上商业帝国,盼望美国在财富上取得垄断地位,强调海上贸易与航运是美国繁荣昌盛的重要途径和保障;宣扬美国未来走向世界的通道是在大海上,美国必将成为海洋强国。库柏的海权思想为为19世纪末美国“海权论”的出笼奠定了必要的思想基础。库柏的海洋民族主义和海权思想其实是他的国家意识和帝国意识的表征。库柏的海洋书写尤其是他的太平洋书写反映了他的帝国意识——版图扩张意识、海权意识和殖民意识。从本质上讲,库柏的海洋书写是现代欧洲的海洋扩张的延续,是帝国话语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库柏的海洋书写通过构建掠夺性、扩张性和竞争性的帝国文化(其实质同海洋文化同源),通过呈现人(作家、传教士、商人、旅行者)和物体(资本、商船、捕鲸船)在包括大西洋、太平洋等海洋空间上的不断移动,来建立对包括大西洋和太平洋在内的海洋空间(甚至包括宇宙空间)的支配话语权,从而形成一种不易察觉、但无处不在的、特殊的帝国主义形式。论文主体部分由五章构成。引言部分简要介绍库柏在美国文学中的地位,粗略梳理国内外库柏研究的历史发展与现状,阐明本文研究的意义和研究方向;提出本文研究的思路、方法和结构。第一章“库柏的海洋书写与国家意识”着重分析库柏的海洋书写作为国家意识。论文首先按照早期、中期和晚期的顺序来梳理各时期的代表作品。同时,论文还按照库柏海洋书写的空间变化的特点,大致把这些海洋小说划分为大西洋小说与太平洋小说。论文认为库柏的海洋书写体现的不仅是库柏的海洋意识,反映的更是他的国家意识和国家想象。第二章“海洋民族主义与国家认同”主要探讨库柏的海洋书写与民族主义和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库柏海洋书写的一个鲜明的特征就是海洋民族主义、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相互交织。成长于美国海洋大国地位不断上升时期的库柏,受海洋民族主义的影响,在多部海洋小说中通过呈现美国的海洋商贸、捕鲸业、造船业和海上战争等来构建美国的海洋文化,宣扬本质上是掠夺性、商业性和竞争性的海洋文化,在广阔的流动空间上构建美国身份,塑造海洋大国形象。这不仅是库柏海洋民族主义的激情流露,而且也也是他的国家意识的直接体现。第三章“库柏的海权思想与帝国想象”剖析库柏的海洋书写隐含的海权思想。受民族独立自主和大国诉求的激励,库柏在广阔的流动空间上建构一个强悍的、以海洋作为平台的国家权力身份。库柏深刻认识到海洋是美国逐渐强大、最终走向繁荣富强的战略通道,因此库柏认为美国的崛起之路是在大海上,美国的腾飞离不开大海,美国在崛起的进程中应该乐观地向海洋看齐。他在作品中阐述了美国控制海权、成为海上强国的无限可能性:他非常明确地阐述了建设一只强大的具有战略威慑力的美国海军的观点,从而为美国称霸全球打好坚实的基础,强调海上贸易与航运是实现美国经济繁荣昌盛的重要途径和保障,希望构建美国海上商业垄断帝国,认为美国在海权控制方面具有先天优势,这都是库柏海权思想的突出体现。第四章“从陆地到海洋:库柏的帝国疆域扩张”重点分析库柏的陆地书写和海洋书写与帝国意识的互动关系。库柏的陆地和海洋书写是帝国扩张时代的产物。无论是边疆小说还是海洋小说,库柏通过小说人物在西部广袤的大陆和浩瀚的海洋上的探险和旅行,通过人、船、资本、物资在陆地和海洋上的不断流动或移动,从而在地理版图、文学版图和心理版图上为美国的陆地与海洋存在确立一种合法性和地理标识,进而增强了美国人的地理认同和归属感。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库柏的小说参与了帝国建构进程。事实上,美国正是通过人、物、资本在陆地和海洋上的不断移动,通过这种难以触摸的、特殊的帝国主义形式,从而把帝国势力范围从从西半球移动到东半球、从大西洋延伸到太平洋和南极地区。第五章“库柏的海洋文学遗产”剖析库柏的文学成就以及对美国的思想文化产生的重大影响。库柏是一个被严重低估的作家,他的小说艺术和政治思想为美国文学和文化留下了丰富的遗产。事实上,没有库柏开辟的海洋小说传统,大概也不可能有麦尔维尔的文学生涯。库柏所遗留下的思想文化遗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库柏开创了美国海洋小说优秀传统。库柏在小说中以美国本土海洋素材为基础,以大海作为故事主要背景,以水手为主要角色,生动地展现了人与大海(乃至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我的复杂关系,也生动再现了美利坚民族波澜壮阔的成长历程。此外,库柏的海洋小说传统及其文艺本土化的创作观深深影响了包括麦尔维尔在内的美国海洋小说创作(甚至影响了康拉德的海洋小说)。其次,库柏在作品中不但弘扬了美国的海洋文化,增强了美利坚民族的海洋意识,并且也间接影响了美国霸权扩张理论“海权论”的诞生,促进了美国海权建构,对美海外扩张也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谢梁[9](2013)在《萧劲光海军建设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萧劲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第一任司令员,参与领导了人民海军的建设事业。在长期的海军建设实践中,他吸收毛泽东军事思想、苏联海军建设思想和其他海军建设理论,不断总结人民海军建设的经验,从而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海军建设思想。在海军建设的基本方向上,他提出了“建设一支现代化的、富于攻防力的、轻型海上战斗力量”的海军建设方针;在海军建设的基本思路上,他提出海军建设要打好组织、政治思想、技术“三个桩子”的思想;在海军装备建设上,他提出了装备发展“三步走”战略、尖端技术与常规装备相结合以及海军装备发展必须科研先行等思想;在海军作战上,萧劲光依据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敌强我弱的海防形势,提出了要打一场海上人民战争、实行持久作战方针及开展海上破袭游击战等思想。萧劲光海军建设思想初步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海军、怎样建设海军”的历史课题,推动了中国海军战略由消极防御向积极防御转变,推进了中国海军的现代化进程,对当前的海军建设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江雨[10](2011)在《“瓦良格”的优与劣》文中认为"瓦良格"号在世界航空母舰发展历史上算得上是一艘磨难重重的航母,从其建造开始就始终波折不断,甚至一度徘徊在拆船厂的周围。这艘寄托了苏联海军航空兵厚望的航空母舰,远没有其姊妹舰"库兹涅佐夫"号那样的运气。"瓦良格"号开始建造时,庞大的苏联已经日薄西山,苏联的瞬间崩溃使红海军遭到了沉重的打击,新成立的俄罗斯海军不具备完成"瓦良格"号的能力。

二、人民海军训练舰的光辉历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民海军训练舰的光辉历程(论文提纲范文)

(1)浴血荣光,永葆初心启新程(论文提纲范文)

回望,不忘来时走过的路
凝望,热血澎湃书写忠诚
守望,凝聚奋进磅礴力量

(2)人民海军“走向深蓝”的历程和经验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 人民海军“走向深蓝”的历史进程
    (一) 基本建成以“岸防”为重点的现代海军 (1949-1978年)
    (二) 打造以“近海防御”为重点的现代海军 (1979-1999年)
    (三) 锻造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新使命的现代海军 (2000-2007年)
    (四) 塑造砺剑大洋开放自信的大国海军 (2008年至今)
二、 人民海军“走向深蓝”的历史经验
    (一) 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 扎实推进思想政治工作
    (二) 扭住军事训练不放松, 大力提升核心军事能力
    (三) 主战装备更新换代, 装备建设稳步提升
    (四) 人才培养持续推进, 后勤建设不断深化
三、 人民海军“走向深蓝”的历史启示
    (一) 国家安全形势和发展战略是人民海军“走向深蓝”的前提基础
    (二) 国家经济发展和自身建设是人民海军“走向深蓝”的重要基石
    (三) 自主创新是人民海军“走向深蓝”的关键锁钥

(5)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海洋战略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一) 选题缘起
        (二) 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现状
        (二) 研究方法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与基本理论的陈述
        (一) 关于“海洋战略”的界定
        (二) 关于“海洋权益”的界定
        (三)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海权相关问题的论述
    四、研究思路与论文基本框架
        (一) 研究思路
        (二) 论文基本框架
第一章 1949年至1976年中国共产党的海洋战略:以海防为战略重点
    一、以海防为重点的海洋战略的背景成因
        (一) 美苏争霸是主要外因
        (二) 台湾问题是最大内因
    二、以海防为重点的海洋战略的历史意义
        (一) 确立海权独立的根本原则
        (二) 实行经济与军事两条腿走路的基本方针
        (三) 始终关注沿海与内地的协调发展
        (四) 坚持以全国上下一盘棋来谋局
    三、以海防为重点的海洋战略的基本举措
        (一) 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海军
        (二) 收回海关
        (三) 实行军民联合海防
        (四) 恢复、发展海洋经济
        (五) 开启海洋科教事业
        (六) 成立国家海洋局
第二章 1977年至1997年中国共产党的海洋战略:以沿海经济发展为战略重点
    一、以沿海经济发展为重点的海洋战略的背景成因
        (一)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二)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成为最大内政
    二、以沿海经济发展为重点的海洋战略的历史意义
        (一) 恢复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二) 确立了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基本原则
        (三) 指明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四) 充分发挥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优势
    三、以沿海经济发展为重点的海洋战略的基本举措
        (一) 确立“近海防御”思想
        (二) 建设一支强大的具有现代战斗能力的海军
        (三) 提出“一国两制”并完成港澳回归
        (四) 系统开放沿海城市
        (五) 海洋经济稳中有进
        (六) 海洋科考跨步发展
第三章 1998年至2007年中国共产党的海洋战略:以海洋安全为战略重点
    一、以海洋安全为重点的海洋战略的背景成因
        (一) 东南亚金融风暴让世界转向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型
    二、以海洋安全为重点的海洋战略的历史意义
        (一) 从战略高度来看待海洋
        (二) 逐步形成了新的安全观
        (三) 将“和谐”理念推向世界
    三、以海洋安全为重点的海洋战略的基本举措
        (一) 建设过硬的“海上精兵”
        (二) 出台《反分裂国家法》
        (三) 发挥沿海地区的辐射作用
        (四) 坚决执行《海关法》
        (五) 全面开发海洋
        (六) 科学管理海洋事务
第四章 2008年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海洋战略:以海洋强国建设为战略重点
    一、以海洋强国建设为重点的海洋战略的背景成因
        (一) “亚洲世纪”的到来既是压力又是助力
        (二) 在稳定成就基础上的深化改革成为最大内力
    二、以海洋强国建设为重点的海洋战略的历史意义
        (一) 准确定位了中国的区域特征
        (二) 强化了中国特色的外交理念
        (三) 在民族复兴的艰难梦旅中继续前行
    三、以海洋强国建设为重点的海洋战略的基本举措
        (一) 逐步推进“远海防卫”方针
        (二) 全方位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三) 推动海洋经济转型
        (四) 海洋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总结:新中国海洋战略的中国特色
    一、承前启后,一脉相继
    二、整体布局,重点突出
    三、民生为基,持续发展
    四、内外互动,自主自强
参考资料
在校期间所获奖励
读博期间相关科研成果
后记

(7)威廉二世时期德国海军战略与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论文研究的意义
    二、时间界定、相关概念的说明及研究方法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及研究内容
第一章 威廉二世时期德国海军发展的国际国内背景和制约因素
    第一节 威廉二世时期德国海军发展的国际背景
        一、世界海军强国的发展状况
        二、世界海军技术和海军思想的发展
        三、海军作战法则的制定:1856年的《巴黎海战宣言》
    第二节 威廉二世之前德国海军的发展与海军政策
        一、德国海军的创立
        二、施托斯时期德国海军的初步发展
        三、卡普利维时期德国的海军政策
    第四节 制约德国海军发展和战略转变的因素
        一、不利的客观条件
        二、优先发展陆军的政治传统
        三、俾斯麦的大陆政策与海军观
第二章 威廉二世时期德国对外政策的转变和海军战略的调整
    第一节 威廉二世对外政策的转变和世界政策的出台
        一、威廉二世对外政策的转变
        二、世界政策的出台
    第二节 德国海军战略转变的思想基础与动因
        一、世界政策需要强大海军作为支撑
        二、威廉二世的海军情结
        三、德意志民族的海军主义
        四、德国的殖民扩张与海外贸易需要海军提供保障
    第三节 德国海军战略转变的物质技术基础
        一、雄厚的工业实力
        二、优良的港口和发达的航运
        三、先进的海军技术
    第四节 威廉二世为海军战略转变进行的努力
        一、确立“个人统治”与重组海军部
        二、协调“保守派”和“激进派”海军建设路线之争
        三、加强宣传与舆论
        四、争取国会的支持
第三章 蒂尔皮茨的海军战略与海军舰队的建设
    第一节 蒂尔皮茨的海军战略
        一、《海军第九备忘录》与德国海军的战略规划
        二、风险理论
    第二节 1898年和1900年海军法案与造舰计划
        一、蒂尔皮茨的鼓动与德意志海军协会的建立
        二、1898年海军法案与第一个造舰计划
        三、1900年海军法案与第二个造舰计划
    第三节 德国公海舰队的建设与海军的战争预案
        一、从沿海防御到远洋作战:德国公海舰队的建设
        二、德国海军应对不同敌国的战争预案
第四章 德英海军竞赛
    第一节 英国对德国扩建海军的最初反应与德英关系的恶化
        一、英国对德国扩建海军的最初反应
        二、威廉二世时期德英关系的恶化:由潜在的盟国到全面对峙
    第二节 英德海军竞赛的开启与升级
        一、英国1904年对付德国的海军计划与德英海军竞赛的开启
        二、无畏舰的建造与德英海军军备竞赛的升级
        三、德英超级无畏级战列舰造舰竞赛
    第三节 德英海军调和竞赛的尝试
        一、海牙和平会议与德英海军矛盾的调和
        二、1908—1912年的德英海军会谈
        三、一战前德国对英国的海战计划
第五章 德国海军与威廉二世的殖民扩张和炮舰外交
    第一节 德国海军与威廉二世的殖民扩张
        一、海军与德国在非洲的殖民活动
        二、德国海军对“胶澳租借地”的殖民占领
        三、德国海军拓殖西、南太平洋地区
    第二节 威廉二世时期德国的炮舰外交
        一、“豹子的跳跃”与第二次摩洛哥危机
        二、“戈本”号战舰外交:德国海军对奥斯曼帝国的渗透
第六章 一战中德国的海军战略与海军的覆灭
    第一节 一战中德国的海军战略
        一、欧洲水域德国海军的战略变化
        二、巡洋舰战争战略
    第二节 德国海军的覆灭
        一、公海舰队的自沉:彩虹行动
        二、巡洋舰战争的溃败
结语
    一、威廉二世时期德国发展海军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二、德国发展海权的经验教训对中国的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地名译名对照
附录二 本文涉及人物译名对照
附录三 帝国海军各部门首领
附录四 1898年海军法案、1900年海军法案
后记

(8)詹姆斯·库柏的海洋书写与国家想象(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论
    一、海洋小说家库柏
    二、库柏研究综述
        1. 国外研究现状
        2. 国内研究综述
    三、问题的提出与选题的意义
        1. 问题的提出
        2. 选题的意义
    四、研究路径
第一章 库柏的海洋书写与国家意识
    第一节 库柏的海洋书写
        1. 早期海洋书写
        2. 中期海洋书写
        3. 晚期海洋书写
    第二节 作为国家书写的海洋书写
        1. 海洋书写与国家利益
        2. 海洋书写作为国家意识的表征
第二章 库柏的海洋书写与国家认同
    第一节 海洋民族主义驱动下的海洋小说创作
        1. 海洋民族主义之兴
        2. 海洋民族主义驱动下的民族文学建构
    第二节 海洋民族主义作为国家文化内核
        1. 海洋文化的建构
        2. 海洋大国的定位
        3. 海洋民族主义与国家身份认同
    第三节 国家身份认同
        1. 独立还是附属:《领航人》中民族身份的历史隐喻
        2. “我们胜利了啦”:《红海盗》中美国身份追寻
        3. 美国身份的界定
第三章 库柏的海洋书写与帝国想象
    第一节 库柏海权思想渊源
        1. 海军经历的影响
        2. 民族独立解放诉求
        3. 民族主义的驱使
        4. 霸权扩张战略的影响
    第二节 海洋书写与美国海军展望
        1. 海军历史的书写
        2. 海军发展的构想
    第三节 海洋商业帝国:“商业大国必然是海洋大国”
        1. 海洋贸易体系的构想
        2. 海洋商业帝国的资源优势
    第四节 海洋书写与国家海洋战略
        1. “从西部回到东部海岸”
        2. 从大西洋到南极
第四章 库柏的海洋书写与帝国扩张
    第一节 从陆地边疆到海洋边疆:边疆书写与海洋书写
        1. 西部边疆书写:陆地边疆的垦殖
        2. 海洋书写:海洋边疆的开掘
        3. 占有与拓殖:陆地书写与海洋书写的共同主题
    第二节 “大西洋边疆”的垦殖
        1. 大西洋书写的政治文化渊源
        2. 大西洋小说与国家叙事
    第三节 “太平洋边疆”的拓殖
        1. 太平洋书写的历史渊源
        2. 太平洋殖民地的营构
结论 库柏海洋书写的价值和影响
    一、库柏的海洋书写的影响
        1. 对美国边疆精神的拓展
        2. 对“海权论”的影响
    二、库柏海洋小说的价值和意义
        1. 海洋小说的开创性革新
        2. 美国文学本土化传统的开拓
参考文献
后记

(9)萧劲光海军建设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和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萧劲光海军建设思想形成的原因及发展历程
    2.1 萧劲光海军建设思想形成的原因
        2.1.1 组建新中国海军的需要
        2.1.2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指导
        2.1.3 苏联及其他海军建设理论的影响
    2.2 萧劲光海军建设思想的发展历程
        2.2.1 形成阶段(1949-1956)
        2.2.2 发展阶段(1957-1979)
        2.2.3 成熟阶段(1980-1989)
第三章 萧劲光海军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3.1 建设现代化的、富于攻防力的、轻型海上战斗力量
        3.1.1 紧贴军事发展的时代潮流,建设“现代化”的海军
        3.1.2 贯彻积极防御的国防战略,建设“富于攻防力”的海军
        3.1.3 着眼经济滞后的现实状况,建设“轻型”的海军
    3.2 打好海军建设的组织、政治思想和技术桩子
        3.2.1 打好政治思想桩子,建设政治上具有高度觉悟的海军
        3.2.2 打好组织桩子,建设组织上坚强的海军
        3.2.3 打好技术桩子,建设技术上优越的海军
    3.3 没有武器装备的现代化,就没有海军的现代化
        3.3.1 装备发展“三步走”战略
        3.3.2 尖端技术与常规装备相结合
        3.3.3 海军装备发展必须科研先行
    3.4 打一场海上人民战争
        3.4.1 发挥我军传统优势,开展海上人民战争
        3.4.2 根据人民海军的优越性和缺陷性,采取海上持久作战方针
        3.4.3 针对人民海军精干轻型特点,实施海上破袭游击战
第四章 萧劲光海军建设思想的历史贡献及当代启示
    4.1 历史贡献
        4.1.1 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海军、怎样建设海军”的重大课题
        4.1.2 推动了中国海军战略由消极防御向积极防御转变
        4.1.3 推进了中国海军的现代化进程
    4.2 当代启示
        4.2.1 强化海洋观念,建设海洋强国
        4.2.2 着眼使命任务,建设强大海军
        4.2.3 坚持以我为主,实现武器装备自主创新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四、人民海军训练舰的光辉历程(论文参考文献)

  • [1]浴血荣光,永葆初心启新程[N]. 韩成,张帆宇,李婧. 解放军报, 2021
  • [2]人民海军“走向深蓝”的历程和经验启示[J]. 杨玉荣,谢春娅,刘涛.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9(01)
  • [3]军事训练营对学生军训改革的几点启示[J]. 苗禄权,董奉章,程来捷. 国防, 2018(09)
  • [4]中国航母第一个掌舵者[J]. 沙志亮. 回族文学, 2018(02)
  • [5]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海洋战略思想研究[D]. 彭克慧. 武汉大学, 2015(01)
  • [6]略议海军封在集邮文化活动中的地位、价值及作用[J]. 顾惠根. 上海集邮, 2015(09)
  • [7]威廉二世时期德国海军战略与政策研究[D]. 李富森. 华中师范大学, 2014(01)
  • [8]詹姆斯·库柏的海洋书写与国家想象[D]. 段波. 华中师范大学, 2014(07)
  • [9]萧劲光海军建设思想研究[D]. 谢梁.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3(02)
  • [10]“瓦良格”的优与劣[J]. 江雨. 舰载武器, 2011(09)

标签:;  ;  ;  ;  ;  

人民海军训练舰的光辉历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