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中转开腹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作用

积极中转开腹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作用

一、主动中转开腹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李子刚,伍东月[1](2021)在《机器人辅助与传统单孔腹腔镜手术在妇科领域的应用》文中指出随着腔镜技术不断发展和妇科医生腔镜手术技能的不断提高,妇科手术越来越微创化,使得以前必须开腹的手术而现在腹腔镜下就能达到同样的治疗效果,甚至由于腹腔镜的优势,该手术效果会更好。随着腹腔镜技术不断发展,腹腔镜手术变得越来越微创化,由传统的腹腔镜逐步发展到单孔腹腔镜(Laparoendoscopic singlesite,LESS),再发展到经自然腔道腹腔镜手术(Natural orifice transumbilical endoscopic surgery,NOTES)。妇科常用的手术是经阴道自然腔道腹腔镜手术(Transvaginal natural orifice transumbilical endoscopic surgery,vNOTES),医疗技术的每一次进步总是建立在良好的手术效果之上,需要妇科医生更高的手术技能。近年来,机器人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其优点包括:高清3D手术视野,机械臂及手腕更加灵活、稳定、精准,操作更舒适,可以进行远程手术。本文对妇科传统单孔腹腔镜手术(Laparoendoscopic single-site,LESS)和机器人辅助单孔腹腔镜手术(Robot-assisted laparoendoscopic single-site,R-LESS)的研究进行综述,从而为妇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提供参考。

杨家宇[2](2021)在《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妇科肿瘤手术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比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与传统腹腔镜术中及术后一系列相关指标,分析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妇科肿瘤手术中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21年2月本院收治的妇科良恶性肿瘤患者16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肿瘤的良恶性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良性组共127例,其中59例患者使用达芬奇机器人系统进行手术治疗(机器人组),68例患者采用常规腹腔镜进行手术治疗(腹腔镜组),并将良性组的患者根据子宫大小分为<12孕周子宫组及≥12孕周子宫组;恶性组共37例,其中15例患者使用机器人系统进行手术治疗(机器人组),22例患者采用常规腹腔镜进行手术治疗(腹腔镜组)。入组的所有手术均由同一位妇科医师完成,同时由专人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并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淋巴结数、术后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术后48小时引流量、术后疼痛程度、术后住院天数、术中术后并发症(出血、感染、毗邻脏器损伤)发生率。结果:1、良性肿瘤中应用机器人和腹腔镜的各指标对比(1)子宫大小<12孕周患者应用机器人和腹腔镜的各指标对比机器人组术中出血量(121.30±22.05)ml较腹腔镜组(133.69±19.99)ml少;机器人组首次下床时间(1.26±0.25)d较腹腔镜组(1.52±0.23)d短;机器人组住院天数(5.82±1.02)d较腹腔镜组(6.49±1.20)d短,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机器人组手术时间(98.21±17.67)min较腹腔镜组(106.96±27.76)min短;机器人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3%)较腹腔镜组(11.3%)低;机器人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1.61±0.27)d较对照组(1.71±0.31)d短;机器人组术后引流量(128.01±24.94)ml较腹腔镜组(120.05±17.48)ml多;机器人组术后疼痛程度(1.44±0.21)较腹腔镜组(1.52±0.19)小,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子宫大小≥12孕周患者应用机器人和腹腔镜的各指标对比机器人组手术时间(150.19±33.22)min较腹腔镜组(180.23±38.89)min短;机器人组术中出血量(180.39±19.89)ml较腹腔镜组(153.27±20.89)ml多;机器人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1.90±0.34)d较对照组(2.41±0.45)d短;机器人组术后引流量(180.90±15.02)ml较腹腔镜组(200.53±23.50)ml少;机器人组住院天数(6.83±1.44)d较腹腔镜组(7.74±2.40)d短,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机器人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0%)较腹腔镜组(20.0%)低;机器人组首次下床时间(1.78±0.22)d较腹腔镜组(1.83±0.26)d早;机器人组术后疼痛程度(1.89±0.31)较腹腔镜组(1.99±0.37)小,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恶性肿瘤中应用机器人和腹腔镜的各指标对比机器人组手术时间(170.46±40.12)min较腹腔镜组(187.33±22.11)min短;术中出血量(220.89±27.89)ml较腹腔镜组(285.72±30.65)ml少;机器人组切除淋巴结数量(12.16±5.33)个较腹腔镜组(10.00±1.98)个多;机器人组首次下床时间(1.82±0.18)d较腹腔镜组(1.98±0.19)d短;机器人组术后疼痛程度(2.36±0.71)较腹腔镜组(3.26±0.64)小;机器人组住院天数(9.64±4.22)d较腹腔镜组(11.33±1.70)d短,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机器人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较腹腔镜组(22.7%)低;机器人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2.36±0.19)d较对照组(2.49±0.25)d短;机器人组术后引流量(256.95±15.25)ml较腹腔镜组(249.00±20.46)ml多,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在妇科良恶性肿瘤手术中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术后恢复,应用于大子宫患者优势更加明显。2.在妇科恶性肿瘤手术中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能较多的切除盆腔淋巴结,减少复发风险。

张琦玲[3](2021)在《达芬奇机器人单孔腹腔镜与多孔腹腔镜在早期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对比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比较达芬奇机器人单孔与机器人多孔两种腹腔镜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达芬奇机器人单孔腹腔镜在早期子宫内膜癌治疗的安全性及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0年6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早期子宫内膜癌的患者51例,其中接受达芬奇机器人单孔腹腔镜手术23例(机器人单孔组)和机器人多孔腹腔镜手术28例(机器人多孔组),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特征、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淋巴清扫数、术中转开腹率、术中输血情况、术中脏器损伤情况、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评分、总住院时间及随访患者对切口主观评价,探讨达芬奇机器人单孔腹腔镜手术方式在早期子宫内膜癌治疗的安全性及临床价值,为其在临床的应用推广提供依据。结果2组手术均成功进行,没有出现术中并发症,均未中转普通腹腔镜或开腹,两组术中均未输血,无术后并发症发生。机器人单孔组的手术时间长于机器人多孔组[(178.09±20.51)min vs(131.93±8.89)min],术后排气时间短于机器人多孔组[(21.59±1.15)h vs(33.09±2.25)h],术后疼痛评分低于机器人多孔组[3.17±0.58 vs 7.14±1.08],总住院天数低于机器人多孔组[(4.43±0.59)d vs(9.93±1.51)d],非常满意率分别为73.91%(17/23)和42.86%(12/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达芬奇机器人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是安全可行的。2.达芬奇机器人单孔腹腔镜手术在早期子宫内膜癌术中相比于机器人多孔腹腔镜手术,具备排气时间短、住院时间短、疼痛评分低、切口美观、术后患者满意度高等优势。3.达芬奇机器人单孔腹腔镜比机器人多孔腹腔镜手术时间长,经历了一定的学习曲线后手术时间明显下降。4.达芬奇机器人单孔腹腔镜手术作为一种创新的手术方式,需要大样本临床研究认证。

宣春红[4](2021)在《经阴道自然腔道内镜与多孔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Meta分析》文中指出目的:评价经阴道自然腔道内镜对比多孔腹腔镜全子宫切除的安全性及可行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外文数据库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中文的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检索的时限从建库至2021年2月。根据纳入的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的选择,文献质量评价采用的是纽卡斯尔-渥太华(Newcastle-Ottawa Scale,NOS)质量评价表。采用Review Manager5.3软件统计分析。对于连续型数据使用均数差(Mean Difference,MD)和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进行分析;对于二分型数据采用比值比(Odds Ratio,OR)及其95%CI进行分析;没有定量数据或没有足够数据量的,则采用描述性分析;如果存在无法合并研究的情况下,则放弃行Meta分析,只做一般的描述性分析。结果:查阅中英文文献共743篇,根据符合纳入的条件标准进行筛选,9篇文献可采用,其中经阴道自然腔道内镜组总例数为397例,多孔腹腔镜组总例数为776例。Meta分析结果示:与多孔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比较,经阴道自然腔道内镜全子宫切除术在手术时间(MD=-27.82,95%CI[-37.52,-18.12],P<0.00001)、住院时间(MD=-0.37,95%CI[-0.55,-0.20],P<0.0001)、术后住院时间(MD=-0.67,95%CI[-1.27,-0.07],P=0.03)、术后并发症(OR=0.48,95%CI[0.27,0.85],P=0.01)、术后疼痛(MD=-0.99,95%CI[-1.74,-0.24],P=0.010)方面差异有显着性意义,在术中出血量(MD=-6.55,95%CI[-35.46,22.35],P=0.66)、HGB下降水平(MD=0.20,95%CI[-0.01,0.41],P=0.06)、术中中转率(OR=2.20,95%CI[0.46,10.54],P=0.32)、术中并发症发生率(OR=0.79,95%CI[0.27,2.36],P=0.68)、术后发热发生率(OR=0.64,95%CI[0.33,1.26],P=0.20)、再入院率(OR=0.23,95%CI[0.05,1.07],P=0.06)方面差异无显着性意义。结论:对在符合入选标准成功行全子宫切除术中,经阴道自然腔道内镜全子宫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由于经阴道自然腔道内镜手术目前处于新发展阶段,仍存在局限性,对手术的适应症应该合理、谨慎的把握。本研究由于纳入文献多为队列研究,未来需开展大量的、前瞻性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

罗曼[5](2021)在《TAPB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疼痛、PONV影响的系列研究》文中提出第一部分TAPB联合两种全身麻醉方式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PONV的研究目的:本研究观察TAPB联合两种传统的全身麻醉方式(即: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后PONV的发生情况,拟优选组合推荐用于临床。方法:1.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单盲对照研究。受试者来源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n=120),均为妇科腹腔镜择期手术,随机分为TAPB联合静吸复合麻醉组(复合组)与TAPB联合全凭静脉麻醉组(静脉组),麻醉诱导方案及腹横肌平面阻滞方法两组相同,麻醉维持方案:复合组设置吸入浓度为1.0 MAC的七氟烷,辅助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泵注,根据麻醉深度需要调节泵注速度;静脉组术中持续静脉泵注丙泊酚4-10 mg/(kg.h)+瑞芬太尼0.25-4 ug/(kg.min)维持麻醉深度。两组均在术毕给予甲氧氯普胺10 mg,术后PCIA配方:舒芬太尼2 ug/kg+甲氧氯普胺30 mg溶解至NS 100 ml。2.以正式纳入研究受试者为试验起点,按照以下指标进行监测及记录:(1)基线数据:年龄、身高、体重、BMI、民族等人口学信息;ASA分级、疾病诊断等一般信息;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入量等麻醉与手术信息;入室血流动力学。(2)研究主要指标:PONV总发生率、分级、历时PONV发生人次、历时PONV发生次数及术后补救情况等信息。(3)研究次要指标:与阿片类镇痛药物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与TAPB操作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等不良事件;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术中麻醉药物使用情况;复苏及PACU停留时间等苏醒期信息;总住院和术后住院天数、医疗费用等随访期信息;术后VAS评分、镇痛药物消耗量及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等镇痛评价。结果:1.纳入患者120例,每组各60例,剔除病例14例,脱落率为11.7%。其中复合组剔除8例,静脉组剔除6例,最终106例患者纳入研究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其中复合组52例,静脉组54例。2.基线数据人口学信息,ASA分级、疾病诊断及入室血流动力学等一般信息,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入量等麻醉与手术信息,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主要指标(1)PONV总发生率及分级:两组患者在PACU观察期均未发生PONV;复合组术后48h内PONV总发生率高于静脉组(P<0.05);1级、2级和3级PONV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4级以上的病例;复合组组间比较,2级PONV发生率高于1级(P<0.05)。(2)历时PONV发生人次:复合组术后2-4h PONV发生人次高于静脉组(P<0.05);术后0-2h、4-6h、6-24h时间段PONV发生人次,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试者术后24-48h均未发生PONV。(3)历时PONV发生次数:复合组术后2-4h PONV发生次数高于静脉组(P<0.05);术后0-2h、4-6h、6-24h、24-48h时间段PONV发生次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补救情况:术后追加止吐及镇痛药,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研究次要指标(1)不良事件:与阿片类镇痛药物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便秘、尿储留、皮肤瘙痒及过度镇静等,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APB操作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穿刺感染或血肿、过敏反应及局麻药中毒等,两组患者发生例数均为零;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死亡病例。(2)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各观察时间点HR、MAP及SpO2等血流动力学变化,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麻醉药物使用:舒芬太尼、依托咪酯、罗库溴铵、丙泊酚、瑞芬太尼及镇痛泵舒芬太尼消耗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苏醒期及随访期信息:复苏时间、PACU停留时间、总住院天数及医疗费用等,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天数,复合组长于静脉组(P<0.05)。(5)镇痛评价:术后2h、4h、6h、24h、48h VAS评分、术后舒芬太尼消耗量及镇痛泵按压次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PB联合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均有PONV发生,但TAPB联合全凭静脉麻醉PONV较低,故推荐优先选择TAPB联合全凭静脉麻醉用于临床。第二部分TAPB联合TIVA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疼痛、PONV的影响及阿片类药物的节制效应目的:本研究基于第一部分优选的TAPB联合全凭静脉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前实施TAPB术后联合PCIA镇痛的情况下,观察能否取消术毕静脉镇痛负荷量的应用,以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进而减少副作用PONV的发生。方法:1.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收集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20例作为受试者,随机分为TAPB+F组与TAPB+NS组。两组患者麻醉方案基于第一部分优选的TAPB联合全凭静脉麻醉,麻醉维持方案为术中持续静脉泵注丙泊酚4-10 mg/(kg.h)+瑞芬太尼0.25-4 ug/(kg.min)维持麻醉深度。腹横肌平面阻滞方法相同,TAPB+F组于术毕给予静脉镇痛负荷量舒芬太尼10ug;TAPB+NS组于术毕给予安慰剂2ml。两种患者术毕给予甲氧氯普胺10mg,术后PCIA配方:舒芬太尼2 ug/kg+甲氧氯普胺30 mg溶解至NS 100 ml。2.以正式纳入研究受试者为试验起点,按照以下指标进行监测及记录:(1)基线数据:吸烟史、PONV史或晕动病史、术中麻醉药使用情况等,余同本研究第一部分。(2)研究主要指标:术后VAS评分、镇痛药物消耗量及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等镇痛评价;余同本研究第一部分。(3)研究次要指标:围术期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尿管拔出时间、引流管拔出时间等,余同本研究第一部分。结果:1.纳入患者120例,每组各60例,共剔除11例,脱落率为9.2%。其中TAPB+F组剔除6例,TAPB+NS组剔除5例,最终109例患者纳入研究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其中TAPB+F组54例,TAPB+NS组55例。2.基线数据人口学信息,ASA分级、疾病诊断及入室血流动力学等一般信息,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入量及术中麻醉药物使用情况等麻醉与手术信息,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主要指标(1)镇痛评价:术后2h、4h、6h、24h、48h VAS评分、镇痛药物舒芬太尼消耗量及镇痛泵按压次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PONV发生情况:PONV总发生率及分级:两组患者在PACU观察期均未出现PONV;术后48h内PONV总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APB+F组PONV发生率为44.4%,TAPB+NS组PONV发生率为34.5%;1级、2级和3级PONV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PONV 4级的情况;术后0-2h、2-4h、4-6h、6-24h、24-48h时间段PONV发生人次及次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补救情况:术后追加止吐及镇痛药,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研究次要指标(1)不良事件:与阿片类镇痛药物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便秘、尿储留、皮肤瘙痒及过度镇静等,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APB操作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穿刺感染或血肿、过敏反应及局麻药中毒等,两组患者发生例数均为零;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死亡病例。(2)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各观察时间点HR及SpO2等指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时,TAPB+F组MAP低于TAPB+NS组(P<0.05);其余观察点MAP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围术期镇痛药物使用情况:TAPB+F组术中舒芬太尼及舒芬太尼总消耗量多于TAPB+NS组(P<0.05);镇痛泵舒芬太尼,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苏醒期及随访期信息:TAPB+F组复苏及PACU停留时间长于TAPB+NS组(P<0.05);尿管和引流管拔出时间、总住院和术后住院天数、医疗费用等,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PB联合全凭静脉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术毕取消静脉镇痛负荷量使用阿片类药物,对术后疼痛、PONV影响不明显,但可缩短患者术后复苏时间,节约阿片类药物。第三部分TAPB联合少阿片化PCIA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疼痛、PONV的影响目的:本研究拟观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在实施TAPB作为基础镇痛的情况下,能否采用少阿片化镇痛方案?方法:1.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收集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72例作为受试者,随机分为TAPB+S组与TAPB+N组。两组患者麻醉维持方案采用第一部分优选的TAPB联合全凭静脉麻醉,两组腹横肌平面阻滞方法相同,术毕取消静脉镇痛负荷量的应用,两种患者术毕给予甲氧氯普胺10mg。基于第二部分试验的结果发现TAPB联合镇痛配方为2 ug/kg舒芬太尼术后PCIA可为患者提供良好镇痛,但同时PONV发生率较高。本部分试验我们根据药物等效强度的相对效价比采用少阿片化PCIA镇痛配方,TAPB+S组:舒芬太尼1ug/kg+甲氧氯普胺30mg溶解至NS 100ml;TAPB+N组:纳布啡1mg/kg+甲氧氯普胺30mg溶解至NS 100ml。2.以正式纳入研究受试者为试验起点,按照以下指标进行监测及记录:(1)基线数据:同本研究第二部分。(2)研究主要指标:术后Ramsay镇静评分;余同本研究第二部分。(3)研究次要指标:随访期各观察点血流动力学变化;余同本研究第二部分。结果:1.纳入患者72例,每组各36例,共剔除7例,脱落率为9.7%。其中TAPB+S组剔除4例,TAPB+N组剔除3例,最终65例患者纳入研究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其中TAPB+S组32例,TAPB+N组33例。2.基线数据人口学信息,ASA分级、疾病诊断及入室血流动力学等一般信息,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入量等麻醉与手术信息,术中麻醉药使用情况,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主要指标(1)镇痛评价:TAPB+S组术后2h、4h、6h VAS评分高于TAPB+N组(P<0.05);术后24h、48h VAS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h、4h、6h、24h、48h镇痛药物舒芬太尼/纳布啡消耗量及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Ramsay镇静评分:TAPB+S组术后2h、4h、6h Ramsay镇静评分高于TAPB+N组(P<0.05);术后24h、48h Ramsay镇静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PONV发生情况:两组患者在PACU观察期均未出现PONV;术后48h内PONV总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级、2级和3级PONV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PONV 4级的情况;术后0-2h、2-4h、4-6h、6-24h、24-48h时间段PONV发生人次及次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补救情况:术后追加止吐及镇痛药,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研究次要指标(1)不良事件:与阿片类镇痛药物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便秘、尿储留及皮肤瘙痒等,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APB操作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穿刺感染或血肿、过敏反应及局麻药中毒等,两组患者发生例数均为零;死亡率两组患者发生例数均为零。(2)随访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各观察时间点HR、MAP及SpO2等血流动学指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苏醒期及随访期信息:复苏时间、PACU停留时间、尿管拔出时间、引流管拔出时间、总住院天数、术后住院天数及医疗费用等,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前实施TAPB作为基础镇痛,术后少阿片化的镇痛方案能为患者提供优良的镇痛作用,但PONV仍有发生,阿片类药物不是PONV的唯一诱因。

王文霞[6](2021)在《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妇科良性疾病1802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妇科开展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妇科良性疾病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收集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因妇科良性疾病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行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共1802例。根据患者的手术时间不同分为:A组(2018年1月-12月)204例、B组(2019年1月-12月)1031例、C组(2020年1月-12月)567例,收集患者各组的一般临床资料、手术类型分布、术式分布、术前、术中等手术情况及术后相关指标等,评估我院近三年来开展经脐单孔腹腔镜治疗妇科良性疾病的变化趋势及手术技巧。结果1.近三年经脐单孔腹腔镜开展情况:自我院妇科病区开展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以来整体应用呈上升趋势,1802例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1例中转开腹或转多孔法,无术中大出血、邻近脏器损伤、术后脐部切口出血、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2.手术病种及术式分布情况和总体变化趋势:病种以附件良性疾病906(50.28%)例为主,其次是子宫类疾病668(37.07%)例和异位妊娠228(12.65%)例。术式上以经脐单孔腹腔镜附件肿瘤剥除术605(33.57%)例为主,其次是子宫肌瘤/腺肌瘤剔除术共388(21.53%)例和全子宫切除术共290(16.09%)例的应用居多,且随着时间增加,经脐单孔腹腔镜应用呈上升趋势,其中2019年对其应用最为显着。3.三年术中情况比较:输卵管开窗取胚术C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B组少于A组(F=4.250,P<0.05;F=14.578,P<0.05)。输卵管切除术C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B组少于A组(F=6.399,P<0.05;F=25.507,P<0.05)。附件肿瘤剥除术C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B组少于A组(F=9.121,P<0.05;F=5.580,P<0.05)。附件切除术C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B组少于A组(F=11.432,P<0.05;F=9.262,P<0.05)。子宫肌瘤/腺肌瘤剔除术C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B组少于A组(F=20.250,P<0.05;F=18.897,P<0.05)。全子宫切除术中C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总时间明显少于B组,B组少于A组(F=7.511,P<0.05;F=3.623,P<0.05)。随着经脐单孔腹腔镜应用时间延长,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均明显减少,手术操作愈加熟练。4.术后恢复情况比较:经脐单孔腹腔镜附件肿瘤剥除术、附件切除术及全子宫切除术中C组患者的住院总时间均明显少于B组,B组少于A组(F=17.703,P<0.05;F=21.430,P<0.05;F=3.734,P<0.05)。1802例患者无1例术后住院期间发生脐部切口出血、感染等术后并发症的情况,均一般情况良好出院。结论1.经脐单孔腹腔镜治疗妇科良性疾病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而且手术安全、可靠,成功率高。2.随着手术技巧改进和技术的熟练,单孔腹腔镜手术的时间逐渐缩短、出血量及并发症均呈现下降趋势,临床应用效果良好。3.手术技巧上的改进以采用自制手套和切口保护套入路平台为前提,不同术式手术技巧不同,术后恢复快,脐部切口更隐蔽,更美观,医疗花费低,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可在周边地区及下级医院推广使用。

冯淑杰,曲波,聂夏子,王海琳[7](2020)在《机器人手术在妇科领域的应用现状及进展》文中认为机器人手术代表目前微创技术的最高水平。2005年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批准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应用于妇科,现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达芬奇机器人具有3D高清影像、运动缩放、震颤滤过、灵活的手臂内腕等技术,有效克服了传统腹腔镜手术及开腹手术的局限性。而现阶段达芬奇机器人的应用也存在其自身劣势,如高昂的成本、缺乏触觉反馈、手术时间增加等。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本文阐述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在治疗妇科良恶性疾病的应用优势、局限性和争议,并介绍机器人系统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机器人在妇科临床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孙嘉敏[8](2020)在《达芬奇机器人宫颈癌广泛子宫切除术的学习曲线研究》文中指出背景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全球每年有超过50余万宫颈癌新发病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病例占全球的28%、亚洲的50%,死亡病例占亚洲的1/3-1/4。随着宫颈癌筛查的普及,发现近年来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年轻化趋势。目前,以手术为基础的综合性治疗仍是宫颈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以其独特的优势,在腹腔镜微创手术中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其与普通腹腔镜手术相比,除手术时间稍长外,出血量更少,住院时间更短,清除淋巴结数量更多,对于神经的辨认更加清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同时,达芬奇机器人以其操作简便、学习周期短、手术医师成长快等优势,在治疗宫颈癌手术中得到快速推广应用,临床实践取得广泛好评。为进一步推动其在临床手术中的开展,本文就达芬奇机器人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及使用经验进行深入探讨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对69例达芬奇机器人宫颈癌广泛子宫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CUSUM学习曲线分析,讨论运用学习曲线指导提高达芬奇机器人的应用成效。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同一治疗组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完成的69例达芬奇机器人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第1例到第50例采用常规达芬奇机器人宫颈癌广泛子宫切除的方法,对手术时间进行CUSUM(cumulative sum,CUSUM)分析,拟合得到学习曲线。以曲线最高点对应的手术例数为界,将50例手术患者分为学习探索组和熟练稳定组。对纳入研究的2组患者手术时间(从切皮开始到达芬奇机器人系统对接机器人到手术完成的时间)、总出血量、术中切除淋巴结数(盆腔淋巴结)、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拔管时间、术后排气时间进行对比。第51例到第69例采用改良免举宫达芬奇机器人宫颈癌广泛子宫切除,与熟练稳定阶段的同期别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达芬奇机器人宫颈癌广泛子宫切除术平均总手术时间为229.74±31.07min,平均达芬奇机器人系统对接时间为32.40±7.284min,平均手术操作时间197.34±25.20min。通过最佳拟合得到CUSUM学习曲线,即CUSUM=0.0173x3-1.960x2+54.464x-27.046(x为手术例数),拟合优度系数R2=0.973,P<0.05。拟合曲线在手术例数到达至第19例时斜率由正值转为负值。以19例为分界点,将学习曲线划分为学习提高阶段和熟练稳定阶段,两组在手术时间(P<0.01)、术中出血量(P<0.01)、术后住院时间(P<0.05)、拔除腹腔引流管时间(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采用改良方法治疗的患者临床数据,与熟练稳定阶段的同期别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除手术时间较长(P<0.05)外,在术中出血量(P>0.01)、术后住院时间(P>0.05)、拔除腹腔引流管时间(P>0.05)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采用CUSUM分析方法,能够得到达芬奇机器人广泛子宫切除术的学习曲线,测算出跨越点数值,可以用来指导临床应用,有针对性对处于不同阶段的手术做好相应准备工作。2.宫颈癌微创手术要严格掌握适应症,手术过程中始终贯穿“无瘤”原则,鼓励学者积极探索达芬奇机器人免举宫宫颈癌广泛切除的手术方式,以期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付振华[9](2020)在《早期宫颈癌行机器人悬吊联合经阴道封闭宫颈肿瘤广泛子宫切除术安全性及近期疗效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早期宫颈癌机器人悬吊联合经阴道封闭宫颈肿瘤广泛子宫切除术应用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和手术的优势及难点。方法通过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早期宫颈癌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行机器人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149例患者按先前设计好的纳入及排除标准被纳入本研究,其中行机器人有举宫器宫颈癌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104例,机器人悬吊联合经阴道封闭宫颈肿瘤广泛子宫切除术45例。通过记录比较两组患者身高、体重、年龄、合并症、FIGO分期等一般情况和术中出血量、两侧宫旁切除长度、阴道切除长度、术中并发症、术后并发症、输血率、中转开腹率等及术后病理、近期预后等相关资料,来评价早期宫颈癌机器人悬吊联合经阴道封闭宫颈肿瘤广泛子宫切除术应用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和手术的优势及难点。结果一般情况资料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手术时间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术后盆腔感染率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术中出血量两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术后住院天数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术后输血率无统计学差异,尿管损伤率、大血管损伤率、膀胱损伤率、肠管损伤率等术中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肠梗阻、下肢静脉血栓、术后输尿管漏、肺血栓等术后并发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中转开腹率两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术后病理情况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短期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机器人腹腔镜悬吊联合经阴道封闭宫颈肿瘤广泛子宫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其即具备腹腔镜手术的出血少,术后康复快、住院时间短及腹部切口小的优点,又有减少术中的肿瘤挤压扩散,更加符合手术无瘤原则的优点。(2)机器人腹腔镜悬吊联合经阴道封闭宫颈肿瘤广泛子宫切除术术后盆腔感染率更低。(3)机器人腹腔镜悬吊联合经阴道封闭宫颈肿瘤广泛子宫切除术近期疗效是可靠的,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验证。

刘晓萌[10](2020)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的风险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自上世纪70年代末腹腔镜技术进入我国,随着腹腔镜技术的逐步发展,目前腹腔镜手术已成为我国治疗妇科良性疾病的首选手术方式。如异位妊娠、卵巢囊肿或良性肿瘤扭转、子宫肌瘤切除等均可首先考虑腹腔镜手术。腹腔镜手术已在处理各种妇科疾病中变得日臻成熟。多项研究发现,接受腹腔镜手术的病人具有应激反应小、术后并发症较少、疼痛较轻、恢复更快、住院时间更短等优点。甚至对于部分恶性肿瘤,有学者认为也可以首选腹腔镜手术。但是腹腔镜手术因为受到技术及器械的限制,手术医生可能无法对盆腹腔病灶进行触诊、分离、压迫止血等,同时腹腔镜手术有时无法完全达到开腹手术的全部范围,其手术适应证和禁忌症基于临床研究的大数据仍在不断的调整和修改,故腹腔镜手术目前仍需要以开腹手术做为备选手术方案,适时中转开腹,可以避免手术并发症及严重不良后果的发生。中转开腹并非手术失败,只有适时把握中转开腹时机,才能将未预计的风险减少到最低,并最大限度保证病人的术中安全及远期预后。故加强术前评估、明确中转开腹的风险因素,并由此降低中转开腹率,避免严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避免手术时间的延长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每一位妇科医师应树立正确的微创手术观念,对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应有正确的认识。研究目的:分析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中转开腹的常见原因,探讨与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有关的风险因素,以加强术前风险分层及充分评估,避免术中严重并发症发生以及因中转开腹引起的医疗纠纷;探讨避免中转开腹的措施,为选择适当术式、制定全面的手术策略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1月1日至2019年7月1日间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科行腹腔镜妇科手术的1770例患者的病历,回顾性分析完成腹腔镜手术组与中转开腹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包括年龄、体重、身高、术前诊断、内科合并症、既往手术史、手术指征、术式、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住院时间及中转开腹原因等,探讨影响中转开腹的风险因素。研究结果:177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中有23例转为开腹手术,完成腹腔镜手术组共计1747例,中转开腹率为1.3%。中转开腹组共23例,术前诊断依次为:盆腔包块6例、附件区良性肿瘤及囊肿6例、子宫肌瘤6例、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异位症4例、子宫内膜癌1例。中转开腹组有9例为Ⅳ级腹腔镜手术(39.1%)。完成腹腔镜手术组的中位手术时间为85分钟,明显小于中转开腹组(p<0.001)。完成腹腔镜手术组患者的中位住院时间为8天,与中转开腹组患者相比明显减少(p<0.001)。中转开腹组中主要术式为子宫切除术占78.3%(18/23)。对于术前诊断为良性疾病的患者来说,中转开腹的原因及风险因素最常见的是各种疾病引起的盆腔严重粘连(60.9%),其次是术中快速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需扩大手术范围(34.8%)、解剖原因导致术野暴露困难(17.4%)、需同时行肠道手术(13.0%)、术中止血困难(4.3%)和患者生育要求(4.3%)。所有中转开腹的患者均无Ⅳ级以上并发症发生。结论:严重的盆腹腔粘连、盆腔恶性肿瘤是本组病例中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的主要风险因素。术前评估应结合病史、仔细全面的盆腔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手术者经验,由此做出适当的术式选择。

二、主动中转开腹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主动中转开腹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机器人辅助与传统单孔腹腔镜手术在妇科领域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单孔腹腔镜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
2 机器人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
3 机器人辅助与传统单孔腹腔镜手术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
    3.1 在输卵管手术中的应用
    3.2 在卵巢良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3.3 在子宫良性肿瘤剔除手术中的应用
    3.4 在单纯子宫全切手术中的应用
    3.5 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中的应用
    3.6 在盆底功能障碍手术中的应用
    3.7 在卵巢恶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3.8 在宫颈恶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3.9 在子宫内膜癌手术中的应用
4 总结

(2)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妇科肿瘤手术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对照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综述 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3.1 一般资料
        3.1.1 研究对象
        3.1.2 纳入标准
        3.1.3 排除标准
    3.2 研究方法
        3.2.1 手术器械
        3.2.2 机器人手术步骤
    3.3 观察指标
    3.4 统计学处理
第4章 结果
    4.1 妇科良性肿瘤手术中各指标的对比
        4.1.1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对比
        4.1.3 子宫大小≥12 孕周患者应用机器人和腹腔镜的各指标对比
    4.2 在妇科恶性肿瘤手术中的疗效分析
        4.2.1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对比
        4.2.2 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各指标对比
第5章 讨论
    5.1 良性肿瘤手术中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的疗效分析
        5.1.2 子宫体积≥12 孕周患者手术中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的分析
    5.2 恶性肿瘤手术中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的疗效分析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达芬奇机器人单孔腹腔镜与多孔腹腔镜在早期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方法
        2.2.1 术前准备
        2.2.2 麻醉和体位
        2.2.3 手术方法
        2.2.4 术后处理
        2.2.5 评估指标
        2.2.6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基线数据统计
    3.2 术中情况统计
    3.3 术后情况及并发症统计
    3.4 随访
第4章 讨论
    4.1 达芬奇机器人单孔腹腔镜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安全性、可行性分析
    4.2 达芬奇机器人单孔与多孔腹腔镜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对比
        4.2.1 研究对象基线特征
        4.2.2 围手术期情况
        4.2.3 术后6个月随访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
综述 达芬奇机器人单孔腹腔镜手术在妇科领域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4)经阴道自然腔道内镜与多孔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检索策略
    2.2 纳入文献标准
        2.2.1 研究对象
        2.2.2 研究类型
    2.3 干预措施
    2.4 比较措施
    2.5 观察指标
    2.6 文献的筛选与资料的提取
    2.7 文献质量评价
    2.8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文献检索结果
    3.2 纳入文献的特征描述
    3.3 文献质量评价结果
    3.4 Meta分析结果
        3.4.1 手术时间
        3.4.2 术中出血量
        3.4.3 HGB下降水平
        3.4.4 中转率
        3.4.5 术中并发症发生率
        3.4.6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3.4.7 术后发热发生率
        3.4.8 术后VAS
        3.4.9 住院时间
        3.4.10 术后住院时间
        3.4.11 术后排气时间
        3.4.12 再入院率
        3.4.13 费用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经阴道自然腔道内镜在妇科的应用及发展
    参考文献

(5)TAPB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疼痛、PONV影响的系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TAPB联合两种全身麻醉方式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PONV的研究
    1 材料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TAPB联合TIVA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疼痛、PONV的影响及阿片类药物的节制效应
    1 材料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三部分:TAPB联合少阿片化PCIA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疼痛、PONV的影响
    1 材料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恶心、呕吐防治的临床进展
    参考文献
附件一 病例报告表
附件二 受试者须知及同意书
致谢
作者简介

(6)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妇科良性疾病1802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7)机器人手术在妇科领域的应用现状及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在妇科良性疾病中的应用
    1.1 子宫切除术
    1.2 子宫肌瘤剔除术
    1.3 阴道骶骨固定术
    1.4 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
2 在妇科恶性疾病中的应用
    2.1 子宫内膜癌
    2.2 宫颈癌
    2.3 卵巢癌
3 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
4 机器人系统的研究进展

(8)达芬奇机器人宫颈癌广泛子宫切除术的学习曲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1.3 手术团队
    2.2 手术
        2.2.1 术前准备
        2.2.2 手术方法
        2.2.3 术后处理
        2.2.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2.3 学习曲线拟合
    2.4 随访和数据资料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手术例数与手术时间关系
    3.2 CUSUM学习曲线绘制
        3.2.1 总手术时间CUSUM学习曲线绘制
        3.2.2 达芬奇机器人系统对接时间CUSUM学习曲线绘制
        3.2.3 手术操作时间CUSUM学习曲线绘制
    3.3 一般临床资料分析
    3.4 围手术期资料分析
    3.5 随访情况
4 讨论
    4.1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学习曲线
        4.1.1 学习曲线研究
        4.1.2 学习曲线应用
    4.2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学习曲线的对比研究
        4.2.1 腹腔镜学习曲线
        4.2.2 达芬奇机器人学习曲线
        4.2.3 缩短达芬奇机器人学习曲线
    4.3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并发症
        4.3.1 下肢肌间静脉血栓
        4.3.2 泌尿系统损伤
    4.4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争议
    4.5 本研究的局限性
    4.6 机器人手术的展望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达芬奇机器人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探讨
    1 达芬奇机器人的发展历史
    2 达芬奇机器人的主要构成
        2.1 机器人控制台
        2.2 机器人操作臂
        2.3 3D成像
    3 达芬奇机器人的妇科手术应用
        3.1 骶骨阴道固定术和骶骨子宫固定术
        3.2 良性疾病的子宫切除术和抗尿失禁手术
        3.3 输尿管再置术和输尿管松解术
        3.4 尿瘘修复术
    4 达芬奇机器人在妇科恶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4.1 宫颈癌手术中的应用
        4.2 子宫内膜癌手术中的应用
        4.3 卵巢癌手术中的应用
    5 达芬奇机器人的优势和劣势
        5.1 达芬奇机器人的优势
        5.2 达芬奇机器人的劣势
    6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致谢

(9)早期宫颈癌行机器人悬吊联合经阴道封闭宫颈肿瘤广泛子宫切除术安全性及近期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病例资料来源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术前准备
    2.5 机器人悬吊联合经阴道封闭宫颈肿瘤广泛子宫切除术手术方法
    2.6 机器人有举宫器广泛子宫切除手术方法
    2.7 术后辅助治疗
    2.8 数据录入及统计方法
        2.8.1 一般情况资料
        2.8.2 手术近期疗效指标及安全指标
        2.8.3 术后病理资料
        2.8.4 随访
        2.8.5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研究结果
    3.1 一般情况资料分析
    3.2 手术短期疗效治疗及安全指标分析
    3.3 术后两组病理结果情况
    3.4 术后随访资料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5.1 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图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10)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的风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临床资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研究方法
        2.2.1 腹腔镜手术设备与器械
        2.2.2 患者术前准备
        2.2.3 麻醉方法
        2.2.4 手术方法
        2.2.5 腹腔镜手术分级
        2.2.6 术后并发症分级
    2.3 统计学分析方法
结果
    3.1 腹腔镜手术指征及中转开腹
    3.2 术前诊断及中转开腹术式
    3.3 中转开腹的原因及风险因素
    3.4 腹腔镜分级手术与中转开腹
    3.5 中转开腹患者的术后转归及结局
讨论
    4.1 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发展及临床应用
    4.2 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适应症及术前评估
        4.2.1 妇科急腹症
        4.2.2 妇科良性肿瘤
        4.2.3 子宫内膜异位症及不孕症
        4.2.4 妇科恶性肿瘤
    4.3 妇科腹腔镜手术的禁忌症
    4.4 中转开腹的原因及风险因素
        4.4.1 妇科手术中转开腹率及其影响因素
        4.4.2 中转开腹的风险因素与预防
    4.5 中转开腹的时机
    4.6 妇科腹腔镜手术医师培训的重要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主动中转开腹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机器人辅助与传统单孔腹腔镜手术在妇科领域的应用[J]. 李子刚,伍东月.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1(05)
  • [2]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妇科肿瘤手术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D]. 杨家宇. 吉林大学, 2021(01)
  • [3]达芬奇机器人单孔腹腔镜与多孔腹腔镜在早期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对比研究[D]. 张琦玲. 南昌大学, 2021(01)
  • [4]经阴道自然腔道内镜与多孔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Meta分析[D]. 宣春红. 南昌大学, 2021(01)
  • [5]TAPB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疼痛、PONV影响的系列研究[D]. 罗曼.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6]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妇科良性疾病1802例临床分析[D]. 王文霞. 宁夏医科大学, 2021(02)
  • [7]机器人手术在妇科领域的应用现状及进展[J]. 冯淑杰,曲波,聂夏子,王海琳.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0(03)
  • [8]达芬奇机器人宫颈癌广泛子宫切除术的学习曲线研究[D]. 孙嘉敏. 郑州大学, 2020(02)
  • [9]早期宫颈癌行机器人悬吊联合经阴道封闭宫颈肿瘤广泛子宫切除术安全性及近期疗效分析[D]. 付振华. 南昌大学, 2020(08)
  • [10]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的风险因素分析[D]. 刘晓萌. 山东大学, 2020(09)

标签:;  ;  ;  ;  ;  

积极中转开腹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