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虾病害防治技术

亲虾病害防治技术

一、亲鱼的病害防治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魏盟智[1](2020)在《利用基因工程微藻预防石斑鱼神经坏死病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石斑鱼是一种富含多种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海水食用鱼,也是我国东南沿海(福建、广东、海南)等地区重要水产养殖鱼类。近年来,在人工养殖石斑鱼过程中深受虹彩病毒病、肠炎、寄生虫病等多种疾病困扰,其中尤以病毒性神经坏死病(viral nervous necrosis,VNN)最为严重,该病在损害养殖户利益的同时也极大阻碍了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VNN主要爆发于海水鱼类的育苗期间即幼鱼期和稚鱼期,是由病原神经坏死病毒(nervous necrosis virus,NNV)入侵鱼体,导致患病鱼行为异常,运动失衡,厌食绝食,最终死亡的一种大危害性、高发生率的病毒性疾病。距今为止,尚未发现有特效药物、有效疫苗或比较好的防治手段去预防或治疗该病,故到目前为止石斑鱼的养殖工作仍然受到很大的阻碍。因此本研究利用转基因微藻混合海水鱼饲料,投喂石斑鱼使其从幼苗阶段就开始获得持续性抗原免疫,来预防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本研究已从以下方面进行:生物饵料的筛选、纯化、保种、大规模培养;使用电击转化法将pMaa7IR/DGNNVIR表达载体转化入小球藻中,经筛选、DNA鉴定后选出转基因小球藻。先利用转基因小球藻配合海水鱼饲料制作混合饲料投喂石斑鱼,而后进行攻毒实验,并对其预防效果进行评价。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平板划线法将小球藻保存于固体TAP培养基,并通过逐级扩大培养法进行扩大培养。使用封闭式光生物反应器养殖小球藻,共获得纯净无污染的小球藻液1500L,将生产得到的小球藻用于石斑鱼混合饲料的制作。2、培养纯净无污染的轮虫作为石斑鱼养殖中的生物饵料,从养殖用水盐度、pH、饵料投喂量方面确定了“S”型褶皱臂尾轮虫养殖条件。经本研究结果显示养殖用水盐度20~30时,轮虫种群密度、日平均增殖率达到最大。盐度10~20时,种群密度随盐度升高而增加,当盐度低于10,随盐度降低轮虫增殖效率逐渐下降,盐度低于5轮虫彻底死亡;当pH在7.5~8.5范围时,种群密度、日平均增殖率达到最大值;在盐度、pH、温度等条件适宜情况下,本实验所设置的各个投喂量梯度中维持轮虫培养液中小球藻密度在5×106个/mL以上获得最大种群密度,故得出结论投喂间隔越短、投喂量越大,轮虫种群增长速率越快,最终可以达到的种群密度也会略有上升。3、使用电击转化法将pMaa7IR/DGNNVIR重组载体转入小球藻中,电击条件为:转化电压800V~1600V,脉冲长度032μs,脉冲间隔200ms,脉冲次数90次,电击2~3次;使用10μg/mL巴龙霉素固体TAP培养基进行筛选,并对已筛选过的小球藻进行DNA鉴定,最终获得8株转基因小球藻,对转基因小球藻进行扩大培养,共获得1500L转基因小球藻液。4、将采收的小球藻藻液离心,刮取藻泥,按藻泥:饲料(1:1)比例制作混合饲料,最终制得950g的混合饲料颗粒。使用混合饲料连续投喂石斑鱼,饲养10天后进行攻毒实验。将已经确定病毒拷贝数的病毒提取液(24copies/μL),使用腹腔注射的方法进行攻毒。攻毒过后从分子水平、细胞学水平、生物学水平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显示在攻毒48h后实验组石斑鱼眼、脑组织内病毒含量相比于对照组石斑鱼分别降低了 51.70%、48.47%、53.02%;攻毒48h后取石斑鱼眼、脑组织,制作组织切片可清晰看到鱼眼视网膜、脑组织开始出现空泡化病理变化;攻毒后第2、4、6、10、14天对各组石斑鱼取样测定石斑鱼体内神经坏死病毒拷贝数,结果表明,实验组石斑鱼体内病毒增长趋势、病毒拷贝数要低于对照组;攻毒14天后统计最终成活率。最终成活率:DGNNVRNAi1混合饲料组相较于对照组提高了 26.0%,DGNNVRNAi2混合饲料组相较于对照组提高了 22.0%,DGNNVRNAi3混合饲料组相较于对照组提高了 26.0%。综上所述,经实验结果分析表明转pMaa7IR/DGNNVIR基因小球藻在预防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方面有一定作用,可以有效地抑制病毒在石斑鱼体内增殖。

菅玉霞,高凤祥,官曙光,刘莹,于超勇,李莉,赵文溪,王雪,王晓龙,郭文,司仲强,胡发文[2](2020)在《青岛近海黄姑鱼全人工繁育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有效保护黄姑鱼(Nibea albiflora)野生资源,缓解网箱养殖苗种短缺的局面,于2017—2019年开展了青岛近海黄姑鱼全人工繁育技术研究。通过人工促熟、激素诱导,培育出F1代全人工亲鱼72尾(雌鱼52尾,雄鱼20尾),并获得受精卵157.4万粒,受精率为88.9%,之后孵化出F2代仔鱼138.4万尾,孵化率为87.9%。在水温25~28℃、盐度31、溶解氧≥6.0 mg/L的条件下,经过54 d的培育,培育出全长(6.41±0.92) cm、体质量(3.73±0.51) g的F2代苗种78.7万尾,育苗成活率为56.9%。青岛近海黄姑鱼全人工繁育技术的突破,不仅为我国北方黄姑鱼人工养殖的应用与推广提供了基础资料,而且对黄姑鱼种群恢复和改善自然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

马颖琪[3](2020)在《秦岭高海拔山区溪流水培育秦岭细鳞鲑苗种及病害防治技术要点》文中研究指明秦岭细鳞鲑是一种濒危珍稀的水生生物,人工孵化培育苗种是快速恢复其种群数量的有效途径。笔者通过近年来开展的苗种繁育试验,不断研究克服苗种培育过程中出现的瓶颈性技术难题,逐渐突破了受精卵发眼率不高、仔鱼开口采食、驯化转食以及病害防治等技术难题。本文在亲鱼的强化培育、苗种人工孵化、日常养殖管理、病害防治等方面总结出了关键性技术要素,供大家学习参考。

刘春强[4](2017)在《石斑鱼工厂化健康养殖技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本课题调研主体为天津市海发珍品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以石斑鱼为研究对象,针对苗种繁育、养殖技术、营养需求、病害防治四方面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概括,并结合海发公司养殖现状加以阐述,以期对石斑鱼养殖户和技术人员起到参考和指导作用,以提高石斑鱼增养殖的效益和技术水平。1.本文对国内外石斑鱼亲鱼培育、早期胚胎发育、仔鱼开口饵料及影响发育的环境因子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概括总结。结合海发公司苗种繁育情况,总结出了发育过程中不同时期食性的转变和养殖管理。2.随着在石斑鱼工厂化养殖中水处理设备、水质在线监测设备、远程在线诊断系统等先进技术和设施设备的引进,营造出了一个菌、鱼共生的微生态平衡,为石斑鱼提供了良好的、稳定的生长环境。天津市海发珍品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循环水养殖系统单产由原来的15 kg/m3提高到50 kg/m3,能耗比公司成立初期降低了40%,养殖成活率可达到90%。3.本文对国内外石斑鱼营养需求研究进行了概述。天津市海发珍品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海旗牌石斑鱼人工饲料与国际知名品牌同种饲料相比,石斑鱼生长快,饵料系数低,粪便成型率高,氮、磷排泄率低。目前石斑鱼幼鱼人工饲料配方1种,饵料系数1.08,成鱼人工饲料配方1种,饵料系数1.1-1.2。4.本文对海水石斑鱼养殖病害的研究进行了概括总结。针对海发公司生产现状,阐述了养殖中常见的病害及其防治方法。5.目前石斑鱼健康养殖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商品鱼市场价格低迷,养殖成本高,导致养殖利润太低;配合饵料营养不均衡,缺乏适合苗种开口、促进性腺发育等方面的精准营养专用配合饲料;苗种期的病毒性、细菌性病害频发,石斑鱼苗种成活率低,严重影响养殖效益。

杨华莲,张黎,徐晓玲,王宾,胡庆杰,常宝全,申慧卿,张俊平,赵睿[5](2016)在《2015年北京市鲟鱼种业发展报告(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北京市鲟鱼、鲑鳟鱼创新团队组建于2012年4月,由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牵头,整合了驻京中央科研院校和市属渔业研究单位科技资源,专门从事鲟鱼、鲑鳟鱼繁殖育种和养殖技术研究,先后成功突破了施氏鲟、西伯利亚鲟、杂交鲟的人工繁殖和育种技术。为推动产业提质增效、促进渔民增收致富,北京市鲟鱼、鲑鳟鱼创新团队成员于

骆小年,李军,金广海,刘义新,李敬伟,杨培民,蒋湘辉[6](2013)在《拉氏人工繁殖试验》文中提出在河流及小型水库中收集野生拉氏,网箱或池塘暂养,于2012年在两个试验基地进行了3批次工繁殖试验,共催产亲鱼670组,获卵117万粒,平均催产率77.8%,平均受精率84.67%,平均孵化率64%,获水花55.8万尾,基本摸清拉氏的雌雄鉴别、成熟度鉴别,繁殖时期和温度,催情药物、人工授精、孵化等人工繁殖技术。

王孝杉[7](2013)在《斜带石斑鱼种苗对电解海水的适应性及其器官发育组织学和病理学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利用纳米催化微电解技术处理海水进行斜带石斑鱼苗种培育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对海水的消毒杀菌效果非常显着,处理当量在1.06 W·h/t以上时,杀菌效果可达到100%,该当量处理每吨海水的用电成本约为0.053分;斜带石斑仔鱼可耐受的最高处理当量为4.08 W·h/t,该当量已达到完全杀菌的效果,且持续抑菌效果良好,因此该处理当量可应用到石斑鱼苗种的实际生产中。开展了斜带石斑鱼苗种初孵仔鱼至稚鱼期间主要器官的组织学研究,对各脏器发生过程中的形态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心脏、肾脏、鳃之间和消化道、肝脏、胰脏之间在发育上都存在一定的联系。对开口饵料的选择和轮虫营养强化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以牡蛎受精卵+BP混合投喂作为开口饵料,鱼苗的体长增长率为39.1%,成活率为88.2%,其效果显着优于单独投喂牡蛎受精卵或BP;以小球藻与鱼肝油同时对轮虫进行营养强化,鱼苗体长增长率为69.2%,其效果优于单独使用小球藻或鱼肝油进行的营养强化。患病鱼在肝脏、胰脏、肾脏、鳃部等脏器和血液中均出现了病理变化,病死原因认为是由于鳃部严重充血导致缺氧造成的,造成上述病理变化的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林浩然[8](2012)在《石斑鱼类养殖技术体系的创建和石斑鱼养殖产业持续发展的思考》文中指出石斑鱼是驰名世界的名贵海产鱼类,是中国南方沿海广东、海南、福建、广西等海水养殖业的主要对象,经济价值巨大。中国石斑鱼类养殖兴起于20世纪80、90年代;进入21世纪,中山大学的研究团队围绕石斑鱼苗种繁育和养殖产业化的理论和技术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对其生殖调控、生长发育、营养需求、病害防治、种质分析、养殖技术和养殖模式等方面进行集成创新,建立苗种繁育和成鱼养殖各个环节的技术规范和管理措施,实现了石斑鱼苗种规模化繁育和自养自足,从而带动石斑鱼养殖产业发展到相当的规模。石斑鱼类养殖产业化持续健康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建设资源高效利用、改善生态环境、产品优质安全的现代渔业基本内涵为目标,改革和提升传统养殖技术和养殖模式,转变产业发展方式,不断优化和提升产业链上的各项技术,包括:(1)优化苗种人工繁育技术,提高苗种成活率和苗种质量;(2)培育抗逆、抗病、优质、高产的优良品种;(3)配制高效、优质的人工配合饲料;(4)建立病害检测和防控新技术和研制主要疾病的特异性疫苗;(5)建立高效、低碳、节能的养殖技术,因地制宜地采用先进的养殖模式;(6)加强石斑鱼类的生物学基础研究以及生物科学和工程技术的交叉融合、协同发展,为石斑鱼养殖产业的技术创新和集约化与工程化奠定基础。

吴雷明,陈超,翟介明,李波,庞尊方,马文辉,孙芳芳[9](2011)在《七带石斑鱼繁殖生物学及人工繁育技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石斑鱼是我国南方海水养殖的主要种类之一,而大部分石斑鱼种类均为暖水性鱼类,养殖水温要求在15℃以上,限制了石斑鱼在北方的发展。七带石斑鱼是唯一一种可以在较低温下生活,被人们称为"冷水石斑",适合在北方养殖,如今已成为中、日、韩三国海水鱼类繁育研究的热点。由于七带石斑鱼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过程中有许多制约条件,其人工繁育仍未达到稳定大批量生产的规模。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①雄性亲鱼难获得,数量较少,限制了苗种的大量繁育;②初孵仔鱼的个体弱小、口径小,对开口饵料要求严格,适口饵料极少;③稚鱼期鱼苗互相残杀极其严重,出现大鱼吃小鱼的现象。此外,还有卵质不良,仔稚幼鱼疾病等难题。本文简要概述了国内外七带石斑鱼繁殖生物学与人工繁育研究进展情况,并对其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和总结,为今后开展七带石斑鱼规模化人工养殖研究提供参考。

罗琳,付海利,穆祥兆,马志宏,李铁梁,姜娜[10](2010)在《营养强化培育对硬头鳟亲鱼繁殖性能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将8组硬头鳟亲鱼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个重复,在基础饲料中添加富含EPA和DHA的营养强化剂后,对实验组亲鱼进行为期4个月的营养强化,各组亲鱼产卵孵化后与未投喂营养强化剂的对照组进行各项指标的比较。实验结果表明,粗蛋白为43%,粗脂肪为10%的饲料能满足硬头鳟亲鱼的生长和性腺发育的营养需求,雌雄鱼性能发育普遍成熟。在硬头鳟饲料中补充EPA和DHA后对亲鱼繁殖性能有改善和促进作用。

二、亲鱼的病害防治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亲鱼的病害防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利用基因工程微藻预防石斑鱼神经坏死病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研究现状
        1.1.1 石斑鱼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概述
        1.1.2 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的临床症状
        1.1.3 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的传播途径
        1.1.4 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的地理分布
        1.1.5 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的防控
        1.1.6 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的检测与诊断技术
    1.2 微藻的应用现状
        1.2.1 微藻概述
        1.2.2 微藻的应用
    1.3 褶皱臂尾轮虫的应用现状
        1.3.1 褶皱臂尾轮虫介绍
        1.3.2 褶皱臂尾轮虫的应用
    1.4 本实验的目的、意义与技术路线
        1.4.1 实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2 实验技术路线
2. 微藻的保种和扩大培养
    2.1 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2.1.1 实验材料及仪器
        2.1.2 实验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藻种的保存
        2.2.2 微藻的扩大培养
        2.2.3 两种生物反应器培养藻类对比
    2.3 结果与分析
    2.4 讨论
    2.5 小结
3. 轮虫的培养
    3.1 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3.1.1 实验材料及仪器
        3.1.2 实验试剂
    3.2 实验方法
        3.2.1 测定pH对褶皱臂尾轮虫影响的方法
        3.2.2 测定盐度对褶皱臂尾轮虫影响的方法
        3.2.3 测定投喂间隔对褶皱臂尾轮虫影响的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pH对褶皱臂尾轮虫生长的影响
        3.3.2 盐度对褶皱臂尾轮虫的影响
        3.3.3 投喂间隔对褶皱臂尾轮虫的影响
    3.4 讨论
    3.5 小结
4. 转化小球藻(HOC5)及鉴定
    4.1 实验材料、仪器及试剂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仪器及试剂
    4.2 实验方法
        4.2.1 pMaa7IR/DGNNVIR表达载体转化小球藻HOC5
        4.2.2 转基因小球藻的鉴定
        4.2.3 转pMaa7IR/DGNNVIR小球藻的基因相对表达量测定
    4.3 结果与分析
        4.3.1 电击法转化小球藻HOC5及筛选
        4.3.2 小球藻藻株转化子DNA检测
        4.3.3 转DGNNVRNAi载体小球藻的基因相对表达量
    4.4 讨论
    4.5 小结
5. 转基因小球藻的保种、扩培以及混合饲料的制作
    5.1 实验材料、仪器及试剂
        5.1.1 实验材料
        5.1.2 实验仪器及试剂
    5.2 实验方法
        5.2.1 转基因小球藻的保种
        5.2.2 藻株的扩大培养及收集
        5.2.3 转基因小球藻混合饲料的制作
    5.3 结果与分析
    5.4 讨论
    5.5 小结
6. 石斑鱼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的诊断
    6.1 实验材料、仪器及试剂
        6.1.1 实验材料
        6.1.2 实验仪器及试剂
    6.2 实验方法
        6.2.1 发病情况调查
        6.2.2 寄生虫病检查
        6.2.3 细菌、真菌性传染病检查
        6.2.4 病毒性疾病检查
    6.3 结果与分析
    6.4 讨论
    6.5 小结
7. 转基因小球藻预防石斑鱼病毒性神经坏死病实验
    7.1 实验材料、仪器及试剂
        7.1.1 实验材料
        7.1.2 实验仪器及试剂
    7.2 实验方法
        7.2.1 转基因小球藻混合饲料投喂石斑鱼
        7.2.2 神经坏死病毒提取液滴度的测定
        7.2.3 攻毒石斑鱼试验
        7.2.4 转基因小球藻预防VNN效果评价
    7.3 结果与分析
        7.3.1 转基因小球藻投喂石斑鱼
        7.3.2 最佳注射神经坏死病毒提取液滴度的确定
        7.3.3 攻毒石斑鱼结果
        7.3.4 转基因小球藻预防石斑鱼VNN效果评价
    7.4 讨论
    7.5 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作者简介
致谢
附件

(2)青岛近海黄姑鱼全人工繁育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亲鱼来源
    1.2 亲鱼促熟培育
    1.3 催产
    1.4 集卵与孵化
    1.5 苗种培育
2 结果
    2.1 黄姑鱼F1代生长情况
    2.2 F1代亲鱼人工繁育情况
    2.3 F2代苗种培育情况
3 讨论
    3.1 黄姑鱼属鱼类的繁殖习性
    3.2 青岛近海黄姑鱼的全人工繁育状况
    3.3 黄姑鱼仔、稚、幼鱼的生长情况
    3.4 苗种互残现象的预防
    3.5 青岛近海黄姑鱼全人工繁育成功的意义

(3)秦岭高海拔山区溪流水培育秦岭细鳞鲑苗种及病害防治技术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一、溪流水培育秦岭细鳞鲑苗种技术要点
    (一)亲鱼的强化培育
        1.亲鱼筛选:
        2. 亲鱼强化培育:
        3. 亲鱼的同步发育调控:
        4. 人工催产:
    (二)人工孵化
        1. 水质的调控:
        2. 饵料的投喂
    (三)日常管理
        1. 光照控制。
        2. 避免震动。
        3. 及时分池。
二、病害防治技术要点
    (一)水霉病
    (二)小瓜虫病

(4)石斑鱼工厂化健康养殖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石斑鱼繁育及养殖研究现状
    2.1 国内外石斑鱼繁育现状
        2.1.1 亲鱼培育与性逆转
        2.1.2 石斑鱼早期生长发育及其环境因素研究
        2.1.3 石斑鱼仔鱼开口饵料的研究
        2.1.4 石斑鱼早期发育的环境因素研究
        2.1.5 石斑鱼幼鱼发育环境因素研究
    2.2 石斑鱼工厂化养殖技术研究
    2.3 石斑鱼繁育和养成调研
        2.3.1 受精卵孵化和苗种培育(以珍珠龙胆石斑鱼为例)
        2.3.2 石斑鱼养成
第三章 石斑鱼营养需求研究进展
    3.1 蛋白质及氨基酸需求
        3.1.1 蛋白质
        3.1.2 氨基酸
        3.1.3 蛋白源替代研究
        3.1.3.1 动物性蛋白源替代研究
        3.1.3.2 植物性蛋白源替代研究
    3.2 脂肪和脂肪酸需要量研究
        3.2.1 脂肪
        3.2.2 必需脂肪酸需求的研究
        3.2.3 脂肪源替代研究
    3.3 碳水化合物的需要量研究
    3.4 维生素需要量研究
    3.5 矿物质需要量研究
    3.6 石斑鱼配合饲料现状和养殖效果
        3.6.1 国内石斑鱼配合饲料现状
        3.6.2 石斑鱼养殖效果
第四章 石斑鱼的疾病及防治研究进展
    4.1 病毒性疾病
        4.1.1 神经坏死病毒病
        4.1.1.1 主要病状
        4.1.1.2 传播途径
        4.1.1.3 免疫防控
        4.1.2 虹彩病毒病
        4.1.2.1 主要症状
        4.1.2.2 传播途径
        4.1.2.3 防控措施
    4.2 细菌性疾病
        4.2.1 主要特征
        4.2.2 疾病防治
    4.3 寄生虫类疾病
        4.3.1 原虫类
        4.3.1.1 海水小瓜虫
        4.3.1.2 车轮虫
        4.3.1.3 粘孢子虫
        4.3.2 单殖吸虫类
        4.3.3 环节动物
        4.3.4 节肢动物
    4.4 海发公司石斑鱼疾病调查情况
        4.4.1 石斑鱼昏睡病
        4.4.2 石斑鱼溃烂病
        4.4.3 石斑鱼车轮虫病
        4.4.4 石斑鱼刺激隐核虫病
        4.4.5 鱼蛭(水蛭)病
        4.4.6 石斑鱼淀粉卵甲藻病
第五章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5)2015年北京市鲟鱼种业发展报告(二)(论文提纲范文)

(一) 鲟种业产业链
(二) 苗种繁育及生产
    1. 苗种生产企业
    2. 亲鱼数量
    3. 亲鱼培育选育
    4. 苗种繁育

(6)拉氏人工繁殖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及亲鱼培育
    1.2 雌雄及其成熟度鉴别
    1.3 催产药物和剂量
    1.4 人工催产、自然产卵试验
    1.5 人工催产、授精试验
    1.6 孵化
    1.7 适时下塘
2 结果
    2.1 拉氏人工催产自然产卵结果
    2.2
    2.3 拉氏人工繁殖试验结果
3 讨论
    3.1 成熟度判断
    3.2 自然产卵行为
    3.3 产卵时期和温度
    3.4 孵化问题

(7)斜带石斑鱼种苗对电解海水的适应性及其器官发育组织学和病理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文献综述
        1.1.1 斜带石斑鱼的分类地位及其地理分布
        1.1.2 斜带石斑鱼的生物学特征
        1.1.3 斜带石斑鱼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
        1.1.4 斜带石斑鱼组织器官发育的研究进展
        1.1.5 斜带石斑鱼病害问题的研究进展
        1.1.6 斜带石斑鱼种苗繁育在我国的研究现状
        1.1.7 石斑鱼苗种培育中存在的问题
    1.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2.1 研究内容
        1.2.2 技术路线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2章 斜带石斑鱼苗器官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2.1 实验材料与器材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器材
    2.2 实验方法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2.3.1 鱼苗的各个发育阶段的划分
        2.3.2 心脏的形成与发育
        2.3.3 鳃的形成与发育
        2.3.4 消化道的形成与发育
        2.3.5 肝脏的形成与发育
        2.3.6 胰脏的形成与发育
        2.3.7 肾脏的形成与发育
    2.4 讨论
        2.4.1 心脏、肾脏、鳃部之间发生发育的联系
        2.4.2 消化道、肝脏、胰脏之间发生发育的联系
第3章 斜带石斑鱼苗开口饵料及饵料营养强化的研究
    3.1 实验材料与器材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器材
    3.2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不同开口饵料的对仔鱼生长率的影响结果
        3.3.2 不同开口饵料对仔鱼成活率的影响结果
        3.3.3 轮虫的不同营养强化方式对仔鱼生长率的影响结果
    3.4 讨论
        3.4.1 不同开口饵料对仔鱼成活率及体长增长率的影响
        3.4.2 不同营养强化的轮虫对仔鱼体长增长率的影响
第4章 斜带石斑鱼苗培育过程中病害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4.1 实验材料与器材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器材
    4.2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患病鱼苗的症状
        4.3.2 肝脏的病理变化
        4.3.3 胰脏的病理变化
        4.3.4 血液中的病理变化
        4.3.5 鳃部的病理变化
        4.3.6 肾脏的病理变化
        4.3.7 其他主要器官组织的形态观察
    4.4 讨论
第5章 斜带石斑鱼苗对纳米催化电解技术处理海水的适用性研究
    5.1 实验材料与器材
        5.1.1 实验材料
        5.1.2 实验器材
    5.2 实验方法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5.3.1 不同电解当量的灭菌效果
        5.3.2 仔鱼对处理当量游离氯的耐受性试验
        5.3.3 处理当量对持续抑菌效果的影响
    5.4 讨论
        5.4.1 纳米催化微电解技术的杀菌效果及经济效益分析
        5.4.2 仔鱼对处理海水的耐受性研究
        5.4.3 处理海水的持续杀菌作用的研究
第6章 关于我国石斑鱼苗种产业发展的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石斑鱼类养殖技术体系的创建和石斑鱼养殖产业持续发展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石斑鱼类养殖技术体系的创建
    1.1 创建了调控石斑鱼生殖活动的理论与技术体系
        1.1.1 石斑鱼性腺发育和血清性类固醇激素周年变化的特点
        1.1.2 阐明石斑鱼生殖调控网络, 制备基因重组的石斑鱼促性腺激素
        1.1.3 创建了人工诱导石斑鱼提前性转变技术
        1.1.4 研制开发石斑鱼缓释催熟与催产剂
        1.1.5 发现调控石斑鱼促性腺激素分泌的新系统
    1.2 创建了调控石斑鱼生长发育的理论与技术体系
        1.2.1 阐明石斑鱼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1.2.2 阐明石斑鱼生长调控网络与制备基因重组的石斑鱼生长激素
        1.2.3 研制出石斑鱼高效促生长剂
        1.2.4 掌握了石斑鱼免疫系统发生规律和制备免疫调节剂
    1.3 创建了石斑鱼人工繁殖和苗种规模化培育技术体系
        1.3.1 掌握了石斑鱼的营养需求和制备了专用饲料
        1.3.2 建立了石斑鱼的病害控制技术
        1.3.3 建立了石斑鱼的精子冷冻保存技术
        1.3.4 建立了石斑鱼遗传多样性及其种质评价技术
        1.3.5 整合并建立石斑鱼苗种培育各环节的技术规范, 实现石斑鱼苗种的规模化培育
    1.4 创建了石斑鱼健康养殖技术体系, 推动养殖产业化
        1.4.1 建立石斑鱼工厂化健康养殖技术体系
        1.4.2 建立石斑鱼深水网箱养殖技术体系
2 石斑鱼类养殖产业持续发展的思考
    2.1 石斑鱼养殖产业化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2.2 石斑鱼养殖产业化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2.3 石斑鱼类养殖产业化持续发展的关键性科学技术和基本途径
        2.3.1 苗种繁育
        2.3.2 优良品种培育
        2.3.3 人工配制饲料
        2.3.4 病害防治
        2.3.5 养殖模式和养殖技术体系
        2.3.6 加强石斑鱼类养殖生物学基础研究

(9)七带石斑鱼繁殖生物学及人工繁育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繁殖生物学特性
    1.1 雌雄的性转化 (现象)
    1.2 卵子与精子的生物学特征
        1.2.1 精子保存方法
    1.4 胚胎发育与环境条件
    1.5 仔稚幼鱼的形态特征
2 人工繁育技术
    2.1 亲鱼的选择与培育
    2.2 受精卵的采集与孵化
    2.3 仔稚幼鱼培育
    2.4 日常管理
        2.4.1 病害防治
4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10)营养强化培育对硬头鳟亲鱼繁殖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亲鱼
    1.2 实验饲料
    1.3 实验条件及日常管理
    1.4 亲鱼成熟率与催产效果
2 实验结果(见表3)
3 讨论

四、亲鱼的病害防治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利用基因工程微藻预防石斑鱼神经坏死病研究[D]. 魏盟智. 河北农业大学, 2020(06)
  • [2]青岛近海黄姑鱼全人工繁育技术[J]. 菅玉霞,高凤祥,官曙光,刘莹,于超勇,李莉,赵文溪,王雪,王晓龙,郭文,司仲强,胡发文. 水产科技情报, 2020(05)
  • [3]秦岭高海拔山区溪流水培育秦岭细鳞鲑苗种及病害防治技术要点[J]. 马颖琪. 中国水产, 2020(03)
  • [4]石斑鱼工厂化健康养殖技术研究进展[D]. 刘春强. 天津农学院, 2017(08)
  • [5]2015年北京市鲟鱼种业发展报告(二)[J]. 杨华莲,张黎,徐晓玲,王宾,胡庆杰,常宝全,申慧卿,张俊平,赵睿. 中国水产, 2016(05)
  • [6]拉氏人工繁殖试验[J]. 骆小年,李军,金广海,刘义新,李敬伟,杨培民,蒋湘辉. 水产科学, 2013(11)
  • [7]斜带石斑鱼种苗对电解海水的适应性及其器官发育组织学和病理学的研究[D]. 王孝杉. 集美大学, 2013(08)
  • [8]石斑鱼类养殖技术体系的创建和石斑鱼养殖产业持续发展的思考[J]. 林浩然. 福建水产, 2012(01)
  • [9]七带石斑鱼繁殖生物学及人工繁育技术研究进展[J]. 吴雷明,陈超,翟介明,李波,庞尊方,马文辉,孙芳芳. 现代渔业信息, 2011(12)
  • [10]营养强化培育对硬头鳟亲鱼繁殖性能的影响[J]. 罗琳,付海利,穆祥兆,马志宏,李铁梁,姜娜. 饲料工业, 2010(24)

标签:;  ;  ;  ;  ;  

亲虾病害防治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