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位述位与英语写作阅读教学(论文文献综述)
王天悦[1](2021)在《语篇连贯理论在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英文写作应该做到形式和意义的连贯,具备衔接性和连贯性的篇章才能更好地传情达意,达到交流的目的。以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的语篇分析和衔接机制为基础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模式,详细地阐释了语篇特征和衔接机制,对语篇分析有强大的解释力,能够帮助学生从宏观层面到微观层面掌握篇章句子结构和相互作用方式,提升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质量。
练斐[2](2021)在《德语词汇长度的共时特征与历时演化》文中提出语言是一个由多种单位构成的复杂系统,语音、词汇、句法等子系统各司其职。语言同时是一个动态、开放的协同系统,各种语言属性互相影响。语言本身及其属性都会受语内及语外因素影响而逐步发生演化。在语言系统中,词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无论在听觉层面还是视觉层面,长度都是词汇最基础也最显着的属性之一。词汇长度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语言单位的复杂性,呈现文本的整体特征,词长的变化还会引起其他语言属性发生改变,进而带来语言的整体演化。词长因其特殊性,得到了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交际学、信息学等不同学科领域的关注。特别是计量语言学,将词长视为研究语言整体特性的关键切入点,相关研究层见叠出。计量语言学研究主张以大规模真实语言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学定量方法,以揭示人类语言的普遍特性、自适应机制、演化规律及其动因。现有词长计量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但仍存在以下局限:首先,就研究工具而言,大部分研究对词汇定义的探讨有限,在选择词长测量单位时一般基于前人研究或个人经验,故存在测量方法不统一的情况,尚无研究对比不同测量方法对结果造成的影响;其次,在语料特征方面,目前考察的文本类型较为单一,以文学、书信为主,多数研究选用的语料规模较小,缺少系统的跨文体分析;再者,从研究维度上看,现有研究多从共时角度出发,且文章大多重数据而轻分析,鲜有基于统一、大量、真实语料的多维度历时考察。基于上述背景,本文聚焦17-19世纪德语词汇长度的共时跨文体特征及历时演化趋势,采用计量方法从平均词汇长度、词长分布特征、文本内部词长走势、词长与其他语言属性的关系等方面展开系统研究分析,尝试回答以下问题:1)在共时层面,不同文体的德语词汇长度具有哪些共性与差异?哪些因素造成了这些跨文体特征?2)在历时层面,1600年至1899年间,不同文体的德语词汇长度分别呈现怎样的演化趋势?其演化动因是什么?本研究语料选自德语文本历时语料库(Deutsches Textarchiv,简称DTA),涵盖四个文体类型,总词次约2000万。在开展主体实证研究之前,本文充分探讨词汇定义,据此设计实验方案,并利用DTA语料库中的“报刊”文体语料展开前测。结果表明,音节是最适合书面德语的词长测量单位。鉴于德语屈折变化丰富,词汇的形符、类符、词形、词目拥有各异的语言学意义,在具体研究时应根据研究目的选择适当的词汇形态作为测算对象。本研究在对DTA语料库“文学”“应用文”“学术”三类文体300年间的360篇语料进行跨文体、跨时段、多维度分析后,主要得出如下结论:1)在共时层面上,不同文体的词汇长度特征既有个性,又显共性。语料的差异性集中体现于整体的词长特征:无论是全文平均词长,还是各词类的平均长度,抑或多音节词的占比,同时期语料均呈现出“学术>应用文>文学”的特点。造成跨文体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各文体不同的写作目的和语言使用偏好。三类文体语料的相似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各文本的词汇长度分布特征非常相似,基于词形形符得到的分布数据可用统一数学模型(单位移超泊松分布)描述。第二,词汇长度与词汇使用频率存在相关性,“词长越短使用频率越高”的特点符合幂律函数=。上述两点均为“省力原则”在德语中的体现。第三,在一篇文本内部,词汇长度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这与写作策略及篇章信息结构相关,受到人类认知特点影响。2)从历时维度看,德语词汇长度在17-19世纪间整体呈增长趋势。具体而言,“学术”语料的词长历时增速最快,“应用文”次之,而“文学”语言的演化速率较为平缓。这主要是因为学术文本和应用文对语言表达的精准度要求更高,且为了满足新的表达需求常使用复合、派生等构词法创造新词,而这往往会令词汇长度增加。其次,不同词类的演化特征不尽相同。名词、形容词、动词的增速最快,说明上述词类具有较强的构词能力。此外,词长分布模型的参数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文体的历时演化特征。整体而言,语言是一个自适应动态系统,词汇长度的演化过程受到社会、文化、认知、交际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本研究首次从共时和历时两个方面系统考察了德语词汇长度的跨文体特征与演化规律,在思路方法、研究语料、研究视角等方面均有创新。在思路方法层面,本文重视“词”的概念探讨,以理论指导实践,基于先导研究结果优化主体研究设计,并找到了最适合书面德语的词长测量单位,有助于改变目前词长测量单位不统一、结果难对比的研究现状。从研究语料上看,本文突破目前时间维度、文体类型单一的局限性,在选择语料时兼顾同质性与异质性,系统考察边界条件对结果的影响。不仅验证了计量语言学的定律与假设,还佐证并拓展了文体学、历史语言学、语言类型学的相关观点。在研究视角方面,本文构建起多维的词长研究范式,以共时研究为横轴、历时研究为纵轴,结合语法、认知、社会、文化因素展开多维分析,并与现有研究充分对话,展开跨语言比较。既深化了对德语词汇文体特征及其演化规律的了解,也为人类语言共性探究提供了实证基础。
刘畅[3](2021)在《主位推进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理解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教育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英语学科根据学科的特点,修订了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核心素养的理念。2017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对英语教学进行了纲领性指导,为英语教学指明了方向。阅读作为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输入的重要方式。阅读不仅涉及单词、语法等基础知识,还包括学生对语篇结构的把握。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师应该注重阅读教学,加强学生对篇章结构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理解的能力。本研究以哈尔滨市某中学高二年级的两个平行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将主位推进模式运用到英语阅读理解的教学中,探究该模式是否能够加强学生对阅读篇章结构的理解、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理解的能力。本次研究采用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采用调查问卷法、测试法、访谈法,并运用SPSS20.0进行数据分析。创新之处在于:笔者将主位推进模式运用在基础教育阶段,并以主位结构理论、语篇分析理论为研究的理论基础。通过12周的教学实验,笔者得到结论:主位推进模式能够加强学生对阅读篇章结构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的能力。笔者基于本研究提出了一些关于主位推进模式的实施的建议与展望,希望能够为日后教师们使用该模式提供启示以及未来研究者提供参考。
刘英杰[4](2021)在《主位-述位理论视角下罗马尼亚中高级汉语学习者语篇偏误研究》文中提出中高级汉语学习者虽然掌握了大量的词汇和句型结构,但输出的语篇却经常出现逻辑性和连贯性差、交际效率低等问题。针对这种现象,本文以主位-述位理论为理论依据,以罗马尼亚中高级汉语学习者的书面语语篇为调查对象,采用对比分析法和偏误分析法等方法,对语料中所出现的主、述位相关偏误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归纳。本文以汉语标准语篇为基础,对主位-述位理论进行介绍,归纳出汉语主位的功能类型、构成类型及推进模式,总结了罗马尼亚中高级汉语学习者中介语语篇中主位选择和主位推进模式上的偏误类型,详细分析了学习者中介语语篇产生偏误的原因,并据此提出教学建议,在教学上给予策略指导。研究发现罗马尼亚中高级汉语学习者的语篇偏误中,主位偏误频率远高于述位偏误,同时语篇主位偏误占主位偏误的比例最大,其次是概念主位偏误,人际主位偏误和复项主位偏误。同时,罗马尼亚中高级汉语学习者在语篇的推进程序中倾向于使用平行型主位推进模式,其次是延续型推进模式和派生型推进模式,其他的推进模式则采用的比较少,这与汉语标准语篇中连续型推进模式使用频率最高不同。根据以上偏误及其原因,本文从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等方面设计了相关的教学活动,希望能将主位-述位这一理论运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中,丰富对外汉语语篇教学方法。
丁鹏飞[5](2020)在《高中英语作文中主位推进模式及连贯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英语写作能力的提升是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也是高中生语言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语言能力的重要体现。学生作文中词汇,语法和语篇连贯三个方面是众多学者的研究方面。经研究可以发现,学生作文中的词汇和语法分析错误较容易进行纠正,但难于纠正的是学生学习作文的内容比较枯燥、缺乏一个整体性的概念和语无伦次地堆砌作文。现在,国内的英语教学写作课往往只注重以书面或学生或语法结构和词汇的正确使用语法,而忽视了语篇连贯的整体研究。基于这一现状,本研究将研究高中阶段学生作文中主位推进模式的使用与实际作文质量关系,从而推断出学生作文的流畅性与主位推进模式使用的关系。在本次研究中,主要以韩礼德的主位理论和丹尼斯主位-述位推进法的理论为基础,利用文本分析和采访研究,对高中生作文中运用主位述位理论的使用来探索与高中学生写作得分关系,以及如对何培养学生的建构语篇在英语写作中的意识,并提出了写作教学的建议。本研究以江苏省南通市如皋江安高级中学的两个班108名高中生作文为调查研究分析对象,两个班的英语学习写作教学能力发展有所差异。笔者选取了两个班的108名同学期中考试的英语作文,首先整体地分析对作文的主位和主位推进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再从两个班级里任意选取一篇作文,对文中使用的主位和主位推进模式进行切分并进行对比分析,从中推测学生在作文中主位推进模式的运用和学生写作流畅性的关系。在对搜集到的作文数据的对比分析后,笔者发现:1、很多学生在作文中多使用简单主位和主位同一型推进模式,流畅性和作文质量不高2、写作成绩较高的学生不会单一地使用单个主位和主位推进,而是将各类主位和主位推进模式进行糅合使用。因此可以得出结论:高中生的英语写作中主位推进模式的多元化使用与写作成绩呈正相关,作为教师也应熟练掌握主位推进理论的基本信息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写作实践活动教学中。
毕梦澜[6](2020)在《主述位结构与科技英语长句翻译 ——以《特种部队水面作战》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翻译为例》文中认为科技英语文本的翻译是许多学者研究的对象。不同于一般的英语文本,科技英语文本因其逻辑性强,结构严谨的特点而含有大量结构复杂的长句,如何正确翻译这些长句是很多学者都在关注的问题。传统翻译方法只对语句结构做了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文本的连贯性,从而可能造成译文信息错漏,不利于读者的理解。本文从系统功能的视角出发,运用主位述位理论对科技英语文本中长句的翻译进行分析,挑选典型例句进行详细的解释,总结科技英语文本长句的翻译方法,最后在主述位理论的指导下找出科技英语文本长句翻译中最佳的翻译策略。
罗少平[7](2020)在《语篇衔接理论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Halliday&Hasan于1976发表着作Cohesion in English。自此Halliday&Hasan被视为衔接研究的奠基人,衔接理论的研究得到了长足发展。国内外学者对语篇衔接展开各方面研究,并逐步将其应用到语言教学中,尤其是翻译和阅读教学。但是,衔接理论在初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甚少。写作,作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求的英语综合语言能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考英语试题的必考项目。写作能力表现为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写出完整的句子,连句成章,围绕中心思想,做到上下文衔接、语义连贯。为了解决学生在写作中衔接手段使用的问题,笔者基于Halliday&Hasan的语篇衔接理论,并结合黄国文教授的相关理论知识,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运用问卷调查、访谈、测试等方法对初中英语写作展开运用研究。本研究主要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初中生英语写作过程中衔接手段的使用情况是怎样的?(2)衔接手段培训能否提高学生的写作成绩?专项训练和融入训练哪种更有效?(3)基于衔接理论的写作教学对学生衔接手段的使用带来什么变化?笔者选取所教两个班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16周实验。其中3班作为实验班,8班作为对照班。实验前,笔者通过对实验者进行写作测试,采用SPSS 22.0进行t检验分析,确保实验参与者写作水平一致。实验前,笔者收集并分析实验班和对照班的4次月考作文成绩,从中找出学生在衔接手段方面存在的问题,之后笔者通过对任教所在县英语教师进行访谈,并对任教两个班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学生写作中衔接手段使用意识薄弱,种类单一,且错误比较多。这些问题的出现有多方面因素。一方面是教师本身缺乏相关理论知识,导致写作教学中忽略了衔接手段的教授和相应的写作训练;另外,受母语负迁移以及思维差异的影响,学生在写作中也出现不少问题。针对研究发现的问题,笔者进行了为期16周的实验,对实验班进行衔接理论系统专题学习,并开展专项写作训练;而对照班则将衔接理论知识融入阅读过程中,采取融入训练的写作教学方法。实验结束后,笔者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写作后测,分析并讨论前后测作文所运用的衔接手段变化和作文水平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初中生在写作过程中因不能恰当的使用衔接手段,而造成语义不连贯、语言表达思路混乱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衔接理论知识。在经过16周的写作实验后,实验班衔接手段的运用水平明显提高,语义不连贯的问题得到解决,写作成绩也明显提高了。对照班与之前相比写作成绩也有了显着的变化,但是与实验班写作成绩仍然存在显着差距。这说明培训学生在写作中使用衔接手段可以显着提高写作成绩。同时,基于衔接理论专题学习并开展专项训练更加显着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成绩,显着提高了学生衔接手段的使用能力。
崔金萍[8](2019)在《主述位分析大学英语阅读语篇》文中研究说明采用整体与部分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选取一篇大学英语阅读文章,整体分析文章的主位推进模式,简要分析每段的主位、述位;具体分析一个段落的主位和述位。分析表明,记叙文多采用主位一致模式,突出段落和文章主题。主位述位分析得出作者的行文思路、每段的主要信息、句与句之间的关系、长难句的重点,及词和句子是如何有机构成一篇得体的文章。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入主述位阅读技巧,引导学生拨开迷雾,抓住语篇的本质,从语篇层面不断提高语感和阅读能力。
廖春兰,李科[9](2019)在《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文中认为大学英语在大学生的知识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大学英语的教学中可以看到,传统的教学英语写作教学主要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写作动机着手,目标是比较明确的,但是在写作具体策略上却缺少相关的研究并将其进行实际应用。本文研究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下为英语写作教学提供理论框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提高大学英语写作能力。
杨秀云[10](2018)在《主位推进理论视角下日语元话语作用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功能语言学从交际功能出发认为Theme是发话者或作者想要陈述的对象,是话语的出发点,一个语篇有且只有一个主位。Rheme是对主位的叙述和展开,是传递的新信息,是话语的核心内容。Halliday认为日语中的主位是助词"は"以前的部分,其实日语中除了主题和主语作主位外,对象语、补语、接续词、附加语、省略语均可成为日语的主位。日语的主位推进模式可以分为连续性主位发展型、扩展性主位发展型、延续性述位发展型、扩展性述位发展型、主位述位混合性主位发展型、派生性主位发展型、超主位发展型等7种模式。通过对语篇的分析可以发现,元话语和主位在形式上有重合之处,但在功能上各异,主位推进模式下元话语的作用更明确,更能体现元话语创建连贯语篇和实现高效交际的作用。
二、主位述位与英语写作阅读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主位述位与英语写作阅读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1)语篇连贯理论在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现状 |
二、语篇连贯理论 |
1. 语篇衔接与连贯 |
2. 主述位理论及主位推进模式 |
三、语篇衔接与连贯 |
1. 语篇衔接的应用 |
2. 主位推进模式的运用 |
四、结语 |
(2)德语词汇长度的共时特征与历时演化(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摘要 |
1 绪论 |
1.1 词长研究述评 |
1.1.1 多学科词长研究 |
1.1.2 词长计量研究 |
1.1.3 德语词长计量研究 |
1.1.4 现有研究评述 |
1.2 研究目的、研究问题和研究意义 |
1.3 论文结构 |
2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
2.1 理论基础 |
2.1.1 词的界定 |
2.1.2 词长分布定律 |
2.1.3 词长-词频协同定律 |
2.1.4 门策拉-阿尔特曼定律 |
2.2 研究语料 |
2.2.1 德语简史 |
2.2.2 语料来源及预处理说明 |
2.2.3 语料的同质性与异质性 |
2.3 计量指标与统计方法 |
2.3.1 词长测量单位 |
2.3.2 词长类型 |
2.3.3 软件与程序 |
3 德语词长测量方式的差异性分析 |
3.1 测量单位对词长测量结果的影响 |
3.1.1 基于字母数的词长测量结果 |
3.1.2 基于字位数的词长测量结果 |
3.1.3 基于音节数的词长测量结果 |
3.1.4 结果对比及相关性探究 |
3.2 词形变化对词汇长度的影响 |
3.2.1 基于词形形符和词目形符的测量结果 |
3.2.2 基于词形类符和词目类符的测量结果 |
3.2.3 结果对比与成因探究 |
3.3 小结与讨论 |
4 德语词长特征的跨文体共时考察 |
4.1 平均词长的跨文体共时对比 |
4.2 词类平均词长的跨文体共时对比 |
4.3 词长分布的跨文体共时对比 |
4.3.1 动态词长分布 |
4.3.2 静态词长分布 |
4.4 词长与词频关系的跨文体共时对比 |
4.5 文本内部词长特征的跨文体对比 |
4.6 小结与讨论 |
5 德语词长演化的跨文体历时考察 |
5.1 平均词长的跨文体历时对比 |
5.2 词类平均词长的跨文体历时对比 |
5.3 词长分布的跨文体历时对比 |
5.4 小结与讨论 |
6 结语 |
6.1 研究概述 |
6.2 研究结果 |
6.3 创新、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主要术语德汉对照表 |
附录2 超长词列表(选) |
作者简历 |
(3)主位推进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理解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一)理论层面意义 |
(二)实践层面意义 |
四、论文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一、主位推进模式研究概述 |
(一)主位、述位定义 |
(二)主位推进模式相关概念 |
(三)主位推进模式的国外研究 |
(四)主位推进模式的国内研究 |
二、英语阅读理解研究概述 |
(一)英语阅读理解的国外研究 |
(二)英语阅读理解的国内研究 |
三、主位推进模式在英语阅读理解中应用的国内外研究概述 |
(一)主位推进模式在英语阅读理解中应用的国外研究 |
(二)主位推进模式在英语阅读理解中应用的国内研究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一、主位结构理论 |
二、语篇分析理论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一)问卷调查法 |
(二)测试法 |
(三)访谈法 |
四、实验过程 |
第五章 结果呈现与数据分析 |
一、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二、主位推进模式对英语阅读理解成绩的影响前测和后测数据分析 |
三、访谈的结果与分析 |
(一)实验前访谈 |
(二)实验后访谈 |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启示 |
一、研究发现 |
二、研究启示 |
三、研究局限与不足 |
四、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4)主位-述位理论视角下罗马尼亚中高级汉语学习者语篇偏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依据 |
1.2 研究现状 |
1.2.1 主位-述位理论相关研究 |
1.2.2 主位-述位理论与语言教学研究 |
1.3 研究对象及方法 |
1.3.1 研究对象 |
1.3.2 研究方法及步骤 |
第2章 主位-述位理论与主位推进模式 |
2.1 主位与述位 |
2.2 主位的分类与构成 |
2.2.1 主位的分类 |
2.2.2 主位的构成 |
2.3 汉语语篇中的主位推进模式 |
2.3.1 平行型(又称主位同一型) |
2.3.2 延续型 |
2.3.3 集中型(又称述位同一型) |
2.3.4 交叉型 |
2.3.5 交错型 |
2.3.6 并列型 |
2.3.7 派生型(又称分散型) |
第3章 罗马尼亚中高级汉语学习者语篇偏误类型 |
3.1 主位方面偏误类型 |
3.1.1 概念主位偏误类型 |
3.1.2 人际主位偏误类型 |
3.1.3 语篇主位偏误类型 |
3.1.4 复项主位语序错误 |
3.2 述位方面偏误类型 |
3.2.1 述位成分缺失 |
3.2.2 述位成分赘余 |
3.2.3 述位与主位语义不搭配 |
3.3 主位推进模式方面偏误类型 |
3.3.1 平行型推进模式中的偏误 |
3.3.2 延续型推进模式中的偏误 |
3.3.3 堆砌主位推进模式 |
3.4 偏误小结 |
3.4.1 统计分析 |
3.4.2 分析结论 |
第4章 罗马尼亚中高级汉语学习者语篇偏误原因 |
4.1 母语或其它语言影响 |
4.2 第二语言习得规律的制约与学习者学习策略的影响 |
4.3 教师与教材方面的原因 |
第5章 以主位-述位理论为基础的教学对策 |
5.1 线索提示法 |
5.2 语序训练法 |
5.3 缩写与仿写练习 |
5.4 语篇衔接练习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高中英语作文中主位推进模式及连贯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写作的定义 |
2.2 主述位的相关概念及定义 |
2.2.1 主位的分类 |
2.2.2 主位在不同语气句型中的体现 |
a.陈述句 |
b.一般疑问句 |
c.特殊疑问句 |
d.祈使句 |
e.感叹句 |
2.2.3 标记主位和非标记主位 |
2.3 主位推进模式 |
2.3.1 英文写作中主位推进模式的研究综述 |
2.3.2 主位推进理论的国外研究 |
2.3.3 主位推进理论的国内研究 |
2.3.4 主位推进模式类型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问题 |
3.2 研究假设 |
3.3 研究对象 |
3.4 研究方法 |
3.5 研究过程描述及研究文本的收集 |
第四章 研究分析 |
4.1 学生作文文本的主位分析 |
4.2 学生作文中主位推进模式的数据分析 |
作文一 |
作文二 |
4.3 关于主位推进模式与教师的访谈分析 |
第五章 结论 |
5.1 研究发现及启示 |
5.1.1 主要发现 |
5.1.2 教学启示 |
5.2 教学建议 |
5.3 本文的局限性及展望 |
5.3.1 局限性 |
5.3.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Appendix Ⅰ |
Appendix Ⅱ访谈问卷 |
(6)主述位结构与科技英语长句翻译 ——以《特种部队水面作战》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翻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引言 |
2.翻译任务描述 |
2.1 翻译任务背景介绍 |
2.2 翻译任务文本分析 |
2.3 翻译工具、参考文献准备 |
2.3.1 翻译工具 |
2.3.2 参考文献准备 |
2.4 翻译计划 |
3.主位述位结构 |
3.1 语言的基本结构 |
3.2 系统功能语法 |
3.2.1 韩礼德的主位述位结构 |
3.2.2 文本翻译中的主位述位结构 |
4.英语长句的翻译 |
4.1 长句的定义及分类 |
4.2 简单长句的翻译策略 |
4.2.1 顺译法 |
4.2.2 重组法 |
4.3 复合长句的翻译策略 |
4.3.1 拆分法: |
4.3.2 重组法 |
4.3.3 增译法 |
4.4 并列长句的翻译策略 |
4.4.1 重组法 |
4.4.2 顺译法 |
5.翻译案例分析 |
5.1 科技英语文本特点 |
5.2 简单长句的翻译 |
5.2.1 重组法 |
5.2.2 顺译法 |
5.3 复合长句的翻译 |
5.3.1 增译法 |
5.3.2 重组法 |
5.3.3 拆分法 |
5.4 并列长句的翻译 |
5.4.1 重组法 |
6.翻译实践总结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附录1 原文 |
附录2 译文 |
(7)语篇衔接理论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论文结构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语篇衔接理论 |
2.1.1 语篇 |
2.1.2 衔接 |
2.1.3 语篇衔接机制 |
2.2 衔接理论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2.2.1 国外 |
2.2.2 国内 |
第3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问题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方法与工具 |
3.4 研究过程 |
3.4.1 问卷与前后测 |
3.4.2 衔接理论教学 |
3.4.3 写作实践教学 |
3.5 数据收集与分析 |
第4章 结果与讨论 |
4.1 初中生英文写作中常见的衔接手段使用状况 |
4.1.1 初中生英语作文中衔接手段使用存在的问题 |
4.1.2 原因探究 |
4.2 衔接手段培训对初中生英语写作成绩的影响 |
4.2.1 实验班对照班前后成绩对比 |
4.2.2 实验班实验前后数据分析与讨论 |
4.2.3 对照班实验前后数据分析与讨论 |
4.3 学生在前后测中衔接手段使用的变化 |
4.3.1 实验班对照班衔接手段实验前后的对比分析 |
4.3.2 实验班实验前后衔接手段变化 |
4.3.3 对照班实验前后衔接手段变化 |
第5章 结论与启示 |
5.1 主要发现 |
5.2 教学启示 |
5.3 研究不足与未来研究方向 |
5.3.1 研究不足 |
5.3.2 未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2 初中生英语写作中的衔接意识问卷调查 |
附录3 中考阅卷评分意见 |
附录4 实验班对照班前后测成绩 |
附录5 前测作文试题 |
附录6 后测作文试题 |
致谢 |
(8)主述位分析大学英语阅读语篇(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一、主述位模式 |
二、主位述位语篇分析 |
三、主述位语篇分析的意义 |
四、结语 |
(9)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1 教学现状分析 |
1.1 教学方面 |
1.2 学生方面 |
2 研究背景 |
3 系统功能语言理论指导下写作教学指导建议 |
3.1 教学观念方面的改变 |
3.2 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改变 |
3.3 教学环境的变化与重视 |
4 结论 |
四、主位述位与英语写作阅读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 [1]语篇连贯理论在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 王天悦. 现代交际, 2021(19)
- [2]德语词汇长度的共时特征与历时演化[D]. 练斐. 浙江大学, 2021(08)
- [3]主位推进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理解中的应用研究[D]. 刘畅.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4]主位-述位理论视角下罗马尼亚中高级汉语学习者语篇偏误研究[D]. 刘英杰. 浙江科技学院, 2021(04)
- [5]高中英语作文中主位推进模式及连贯性研究[D]. 丁鹏飞. 吉林外国语大学, 2020(07)
- [6]主述位结构与科技英语长句翻译 ——以《特种部队水面作战》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翻译为例[D]. 毕梦澜.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0(05)
- [7]语篇衔接理论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罗少平. 西南大学, 2020(01)
- [8]主述位分析大学英语阅读语篇[J]. 崔金萍.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3)
- [9]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J]. 廖春兰,李科. 海外英语, 2019(02)
- [10]主位推进理论视角下日语元话语作用分析[A]. 杨秀云. 当代外语教育2018年第2辑,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