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努力创建现代化远程开放大学(论文文献综述)
凌玲,梁雅[1](2021)在《远程开放教育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广东开放大学为例》文中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大湾区要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推动教育合作发展。在此背景下,湾区远程开放教育的办学建设将再次面临新挑战。论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以广东开放大学为研究对象,归纳该校在助推湾区建设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的办学实践。在总结实践事实的基础上,通过演绎推理,提出远程开放教育对接湾区建设的发展策略,即切入点是树立开放的办学理念,着力点是构建终身教育服务体系,落脚点是开展教育合作,培育人力资源,建设终身学习平台,提供各类型的继续教育服务和学习机会。
尤传露[2](2021)在《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研究》文中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产业工人教育日益成为产业工人综合素质提升的有效手段,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及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产业劳动力。产业工人教育模式的不断创新发展,为真正实现新时期产业工人教育现代化提供了助力。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2017年2月印发的《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以及教育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发起的“求学圆梦行动”,广州市总工会在原来支持职工技能提升和学历提升工作的基础上,调整优化相关政策,加大对产业工人素质提升的支持力度,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具有广州特色的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作为全国首个以地方工会牵头的产业工人教育新模式的表率,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的建设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法和访谈调查法,明晰了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的基本内涵,呈现了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的产生背景,梳理并划分了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的发展阶段。再结合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从教育学的角度剖析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的构成要素并分析其实施成效,在此基础上分析模式运行中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存在教育受众单一,线上线下教学方式的结合不密切,产业工人对其缺乏了解,以及产业工人自我非职业技能素养认同感不高,各教育主体的合作效果不佳以及教育经费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教育目标定位与产业工人需求不匹配,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的品牌效应尚未发挥作用,合作主体之间合作未达预期以及对合作教育经费监管不到位是导致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根据上述分析,提出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的反思建议。研究认为,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应更加注重产业工人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在产业工人职业能力培养上要从职业技能转向技能与创新并举,这也将是产业工人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为紧跟这一目标趋势,要针对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各构成要素存在的问题进行全方位的改造,不断加大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的资源整合力度,筛选高水准的教育合作伙伴,吸纳国际优质教育资源,与国际产业工人教育接轨。
肖俭伟[3](2020)在《省域开放大学创办视域下的学科建设策略研究》文中提出学科建设是开放大学建设的短板,也是各开放大学创建过程中的瓶颈。学科是高等学校的基本单元和支柱,必须在创办开放大学过程中建设好学科专业。在理清理论思路、梳理问题、分析原因的基础上,针对实际提出省域开放大学创办学科、建设学科的策略,以优质学科建设提升办学层次,狠抓学科创新团队和科研基地建设,培养科研骨干人才,加快继续教育学科和远程开放教育学科体系建设。
彭洁[4](2020)在《英国开放大学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研究》文中认为在远程教育领域当中,学习支持服务属于一个核心议题。远程教育最早发轫于英国开放大学,属国际上远程教育的先驱,该校所提供的学习支持服务具有高质量特征。英国开放大学构建了全方位及高效的学习支持服务,特别是精到的信息提供、图书馆在线服务的创新学习支持、辅导教师在高质量学习支持中的作用发挥和基于大数据的的优质高效工具支持等,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2020年2月以来,因为新冠肺炎的传播,全球多数国家采取了学校停课措施以遏制疫情的蔓延。全国范围的停课导致全球近70%学生无法继续学业;其他实施局部停课的国家亦有数百万学生受到影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各国通过远程学习保持全民教育的连续性,使得远程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论文将英国开放大学远程教育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分为四个要素:信息、资源、人员和技术,分别分析和总结了四个要素系统的主要特点。再结合对我国深圳广播电视大学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剖析,以SWOT分析折射出我国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难点。以英国开放大学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成功经验为翘板,对比分析我国远程开放大学建设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基本状况,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构建之路上的可操作性提升策略。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有:英国开放大学在信息沟通方面具有高效性,能够确保学生所提出的疑问得到及时有效的反馈解决,其中包含的丰富学习资源能够给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供支持,良好的网络支持平台可以将学生学习轨迹完整记录下来,高素质的辅导教师队伍使得师生互动效果突出。上述要素使得英国开放大学得以在学习支持服务方面取得巨大成功,是远程教育学习支持的模范,为全球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建设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
张岱霞,张纪勇,王想年[5](2020)在《服务首都,与时俱进——北京开放大学60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20年,北京开放大学建校60周年。60年来,学校经历了建校创业的艰辛与复校初期的辉煌,在经历过学历补偿的一代人的记忆中,电大给他们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60年来,学校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提供多层次、多形式的开放式教育服务,在不懈的探索中迎来了快速发展与提升,成为首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紧跟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探索远程开放教育的规律,形成鲜明的办学优势和特色,为首都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现阶段,学校正满怀信心地迈入转型时期的新征程,坚持终身教育的服务方向,坚定面向公众的服务定位,以为首都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为首都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重要支撑,为首都市民终身学习提供优质服务。
张遐[6](2020)在《开放大学教师专业发展机制研究——基于吉登斯结构化理论视角》文中研究指明为提升处于"互联网+教育"前沿阵地的开放大学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本研究从社会学的吉登斯结构化理论视角出发,采用质性研究个案研究方法,选取开放大学总部四位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对开放大学教师专业发展机制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访谈、观察和实物资料进行三级编码整理,以及对资料进行类属分析和情境分析,研究者对四位开放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轨迹和现状进行深描,运用扎根理论方法生成了开放大学教师在与社会结构的互动和意义建构中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创造性,逐步实现专业发展的机制:教师通过反思性监控,通过协商和重构意义框架,通过充分发挥权能和转化能力等主体性机制,为其参与角色和动员资源提供动力,实现由被动裹挟式向反思渐进式、自主重构式、探索创新式专业发展演进。最后本文探讨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社会结构性特征以及教师能动式专业发展对社会结构的再生产作用。
杜春梅[7](2020)在《基于UMU的混合式移动学习模式构建与应用 ——以电大《电子商务概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混合式学习是一种结合了在线学习和面对面学习的学习体验模式,而智能手机的大规模普及正在潜移默化的改变人们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利用智能手机进行混合移动模式的学习,这是对传统混合式学习的延伸和扩展。40多年来电大一直致力于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多媒体手段为成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面授导学和远程授课,在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创新课程教学模式,把传统的面授导学和远程授课与移动学习进行完美结合,实现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办学效果,对于迫切需要向开放大学转型发展的基层电大而言,成为摆在面前的重大实践课题。电大的《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是针对成人学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实问题。目前,关于将混合式学习或移动学习分别应用于电大开放教育教学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关于将二者深度融合的“混合式移动学习”形成理论并应用于电大教学实践的研究还不完善。本文通过基于UMU的混合式移动学习模式在电大《电子商务概论》课程中的应用研究,为现代信息技术与电大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参考依据。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实验研究等研究方法,对混合式移动学习模式在电大《电子商务概论》课程中的教学应用效果进行实验探究。针对相同的教学内容,选取差异性相近的实验班与对照班,完成教学效果对比实验。在实验班实施基于UMU互动学习平台的混合式移动学习模式教学,在对照班采用电大传统的授课方式,通过对实验数据对比、分析,实现对基于UMU的混合式移动学习模式有效性的验证。实验结果显示,基于UMU的混合式移动学习模式下的《电子商务概论》课程,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目前,基于UMU的混合式移动学习模式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如何保证UMU平台在电大混合式移动学习过程中的有效运用,仍需要通过更多的教学实践来探索。
刘奕[8](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张艳超[9](2019)在《生态视角下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可持续发展观正在引领全球教育的前进方向,“全纳、公平、优质、终身学习”已经成为全球教育的核心发展理念。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如何创新办学模式,改善人才培养质量,拓展办学空间,已成为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办学院校以及劳动力市场普遍关切的问题。本论文以生态系统理论、资源依赖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框架,探索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统计分析法、数学建模法、情景预测法和访谈法,研究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演变过程及综合发展水平;探讨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现实困境、办学空间及发展趋势;关注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改革发展路径。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系统演变是外部环境与办学群落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先后经历“一枝独秀”“双雄并举”“三足鼎立”等三个发展阶段,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加快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目前,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办学群落整体发展处于生态失衡状态,不能有效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以及成人学习者的学习需要;同时,我国不同地区人力资源存量、继续教育机会、继续教育资源的差距较大,导致办学群落区域发展处于非均衡状态,滞缓了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改革的推进步伐。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即将来临,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将逐步进入“融合统一”的发展阶段。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目前,我国31个省(区、市)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演化形成三个发展方阵,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快速变化和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推进而发生演变。结合生态学规律可知,解决供需矛盾是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的直接动力,教育政策主导下的异发演替是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演变的主要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是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追求的办学目标,新时期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主要改革任务是提高质量、促进公平、改善环境、优化结构。综合分析,本文提出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改革发展建议:一是提升各省(区、市)办学自主权,采取区域推进方式进行差异化改革,第一方阵重点探索教育引领创新,拓展办学发展空间,第二方阵重点聚焦教育质量保障,提升院校办学水平,第三方阵重点推进信息技术应用,改善现有办学生态;二是明确系统整体办学生态位,生源输入环节建立基于师生比的规模生态位,办学群落优化结构生态位和质量生态位,资源输出环节形成基于多维评价的效益生态位;三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应用可持续发展模型,不断提升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李慧迎[10](2019)在《战后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研究 ——基于质量文化的视角》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开放共享”的理念越来越被人们接受,开放教育资源就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逐步成为促进教育公平、推进终身教育的有生力量。如今开放教育资源不仅是学术机构研究的热门话题,而且也备受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关注。伴随着开放教育资源数量的持续增长,再加上市场运作和国际竞争等多方力量的共同作用,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问题也被提上议事日程。英国的继续教育和开放教育历史悠久,特别是二战后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技术的推动下,英国的开放教育资源无论是开放维度还是资源形式都越来越丰富。同时,英国高等教育素以“精英教育”着称,它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方面所做的努力举世瞩目。本文通过对战后英国大学提供的开放教育资源进行研究,特别是对其保障开放教育资源质量所做的工作进行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维度的开放教育资源及其相应的管理机制,为我国开放教育资源的建设提供借鉴。本文以时间为纵轴,将战后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的发展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下,以质量文化为分析视角,考察五种不同形式的开放教育及其开放教育资源的特点、机构的内部质量保障程序和内外部的质量评估过程,最后对战后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的特点及动因进行总结,并从中得出有利于我国开放教育资源发展的几点启示。全文由9个部分组成,除绪论和结语外,正文共7章。第一章回顾战前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情况。尽管英国的高等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但英国大学最早的开放教育资源可能要追溯到19世纪伦敦大学的学位开放和大学推广运动。本章阐述了伦敦大学的学位开放和大学推广运动的开放背景、开放教育资源的主要特点及影响,为理解战后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的发展奠定基础。第二章探讨海外办学中的开放教育资源。海外办学将本国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向海外扩张,消除了学习者在地理空间上的障碍,但它并未降低门槛,也不免费。海外办学中的开放教育资源包括课程、师资和管理模式三类,其质量保障主要由各院校负责。本章试以英国诺丁汉大学为例,介绍了它为保障开放教育资源质量采取的措施和建立的内部评估机制、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的跨国教育评估及专业认证机构的外部评估。第三章考察开放大学的开放教育资源。开放大学以“四个开放”为使命,不设门槛,为所有希望实现梦想和潜力的人提供高质量的教育,以促进教育公平。由开放大学提供的开放教育资源包括优质的课程材料、热心的员工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支持服务系统。开放大学为确保其开放教育资源质量,已形成了相对成熟的保障体系,并每年发布详细的质量数据。同时,这些开放教育资源作为开放大学的一部分,也要接受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的院校审计和全国大学生满意度调查的评估。第四章分析产业大学的开放教育资源。产业大学是英国政府利用技术力量促进国民素质提高的一次有益尝试,其主要的开放教育资源是产业大学提供的信息咨询与指导服务,以及在产业大学组织的培训中担任各种角色的员工。产业大学经历了由政府投资到自主经营的过程,为了提升品牌质量,产业大学既要遵循国家标准,也制定了一系列内部质量保障措施。作为教育服务产业,产业大学主要接受教育标准办公室等政府部门和一些专业组织的评估。第五章阐述开放学习项目中的开放教育资源。开放学习项目以“免费向全世界任何人开放教育”为宗旨,将开放大学的部分优质资源免费提供给全世界使用。开放学习项目中的开放教育资源主要是课程资源,它不仅可以免费获取,而且遵循知识共享许可协议,其资源可以被再次利用。这是开放教育资源在开放维度上的重大尝试,开放大学在这个项目上也是且行且思。一方面严格确保开放资源的质量,另一方面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并根据调研结果对开放学习项目进行改进。对于开放学习项目中的资源虽然没有官方评估,但一些政府间组织和民间组织进行的评估可供参考。第六章剖析慕课中的开放教育资源。慕课是开放教育理念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新发展,慕课中的开放教育资源既包括慕课课程也包括慕课平台。慕课课程的质量由课程提供者把关,慕课平台的质量则由创建者负责。英联邦学习共同体颁布的《慕课质量保障与认证指南》,为慕课提供者如何保障质量提供了指南。作为一种新事物,暂时没有官方组织对慕课进行评估,但一些学术团体和民间组织从多角度对其进行了评价。第七章对战后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进行审思。战后英国大学的开放教育资源非常丰富,资源提供方严格自律的内部质量保障和多方参与的外部质量评估为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保驾护航,使开放教育资源成为英国高等教育的新名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战后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的动因,包括四个方面,即文化传统、国际思潮、供需失衡和技术发展,并指出其对我国开放教育资源发展的启示。结语部分强调指出开放教育资源的目的决定了其开放的维度,技术的发展为开放教育资源提供了无限可能,质量文化是理解质量内涵和推进质量管理的关键元素。然而质量文化的培育非一日之功,在借鉴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管理机制时,应紧密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
二、努力创建现代化远程开放大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努力创建现代化远程开放大学(论文提纲范文)
(1)远程开放教育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广东开放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背景 |
(一)粤港澳大湾区远程开放教育办学发展的使命和角色 |
(二)粤港澳大湾区远程开放教育办学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
二、研究设计 |
(一)案例研究 |
(二)案例样本 |
(三)数据获取 |
1.文档资料。 |
2. 问卷调查。 |
3.访谈。 |
(四)数据分析 |
三、案例描述 |
(一)教育合作共建办学,保障湾区应用型人才培养 |
1.搭建标准化专业省级协同育人平台,对接区域产业发展要求。 |
2.参与构建劳模工匠精神育人新体系,提升学校服务经济建设能力。 |
3.创新金融保险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校人才培养服务。 |
4.拓展对澳门教育招生办学,服务港澳继续教育需求。 |
(二)产学研深度融合,助推创新型区域发展 |
1.建设思政教育优质学习资源,促进党的思想传播。 |
2.成立协同创新研究中心,紧扣湾区共建高水平协同创新平台。 |
3.参与粤港澳大湾区高教大数据研究中心,助力湾区大数据中心建设。 |
4.发起一带一路标准化教育与研究大学联盟,紧扣湾区联合共建研究中心。 |
(三)社会服务提质增效,聚焦人文湾区建设发展 |
1.建设广东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对标推进湾区职业资格国际互认。 |
2.创建广东终身学习网,服务湾区学习型组织建设。 |
3.创办乡村振兴学院,响应国家乡村振兴发展战略部署。 |
4.拓展社会培训和社区教育项目,将优质大学办在社会中。 |
第一,开发多种培训项目,推进社区教育与社区服务相融合。 |
第二,推出金融读书角项目,促进金融教育进社区。 |
第三,创办“邑家园+社区教育”项目,实现社区教育陪伴服务功能。 |
第四,组织新市民融入教育活动,提升市民幸福感。 |
5.创办老年大学,提升湾区居民文化生活品质。 |
四、案例分析 |
五、研究讨论 |
(一)夯实人才培养,助力湾区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 |
1.构建协同育人体制机制。 |
2.加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 |
3.创新产教深度融合机制。 |
(二)深化科研合作共享,增强湾区协同创新体系和文化软实力 |
1.搭建科研服务平台。 |
2.建设优质教学资源。 |
3.开放网络课程资源。 |
(三)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湾区终身学习支持服务体系 |
1.增强学分银行建设。 |
第一,构建和完善人才培养大平台。 |
第二,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学分认定与转换。 |
2.完善终身学习平台。 |
3.创新社区教育培训模式。 |
4.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
5.推进老年教育。 |
六、研究结论与局限性 |
(一)研究结论 |
1.新时期远程开放教育大有可为。 |
2.粤港澳大湾区视域下的远程开放教育改革是一场内涵深刻的变革。 |
(二)研究局限 |
(2)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1.国内研究综述 |
2.国外研究综述 |
3.评价与反思 |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五)核心概念界定 |
1.产业工人 |
2.产业工人教育 |
3.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 |
二、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的产生与发展 |
(一)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的产生背景 |
1.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推动 |
2.广州传统产业工人教育模式问题重重 |
3.用工主体和产业工人急需更为有效的教育模式 |
(二)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的发展进程 |
1.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的开端 |
2.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的拓展 |
3.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的深化 |
4.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的完善 |
三、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的构成要素 |
(一)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的目标 |
1.学会认知 |
2.学会做事 |
3.学会共同生活 |
4.学会生存 |
(二)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的课程设置 |
1.各教育主体联合开发课程 |
2.多教育载体组织实施课程 |
(三)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的教学方式 |
1.基于互联网学习平台的线上远程教学 |
2.基于学习中心和企业学院的线下教学 |
(四)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的师资组成 |
1.遴选企业优秀教师 |
2.聘请高校、行业专家教师 |
3.设立网络班主任及辅导教师 |
(五)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的运行保障 |
1.多形式的学习支持服务保障 |
2.多方协同的运行管理保障 |
3.工会三级联动的财政保障 |
4.多渠道的舆论宣传保障 |
四、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的成效调研 |
(一)调研结果 |
1.调研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
2.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 |
3.产业工人学员的学习体验 |
4.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的运行反馈 |
(二)调研结论 |
1.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的实施成效 |
2.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存在的问题 |
3.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问题的原因分析 |
五、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的反思与优化 |
(一)调整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的发展定位 |
1.产业工人教育要更加注重产业工人综合素质的提升 |
2.产业工人职业能力培养应从技能转向技能与创新并重 |
(二)优化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的构成要素 |
1.开展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 |
2.加大非职业技能教育的课程比重 |
3.深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
4.丰富师资来源并强化师资质量 |
5.完善产业工人教育的运行保障 |
(三)加大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的资源整合力度 |
1.筛选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的合作伙伴 |
2.广泛吸纳国内国际优质产业工人教育资源 |
结语 |
附件1 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教育情况调查问卷 |
附件2 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访谈提纲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3)省域开放大学创办视域下的学科建设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
二、学科建设理论梳理 |
(一)凝练学科方向 |
(二)构建学科基地 |
(三)聚集优秀人才 |
(四)突出科学研究 |
(五)完善培养体系 |
(六)注重学科评估 |
三、我国开放大学学科建设概况 |
(一)香港公开大学 |
(二)“1+5”所开放大学学科建设情况 |
1. 国家开放大学 |
2. 北京开放大学 |
3. 上海开放大学 |
4. 江苏开放大学 |
5. 广东开放大学 |
6. 云南开放大学 |
(三)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科建设情况 |
四、开放大学学科建设分析 |
五、省域开放大学学科建设的策略 |
(一)按照学科专业办学,夯实学科创新基础 |
(二)重视科研基地建设,构建协同创新平台 |
(三)培养学科和科研骨干人才,加快学科创新团队建设 |
(四)加强继续教育学科建设研究 |
(五)重点建设远程开放教育学科体系 |
(4)英国开放大学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
1.2.1 研究意义 |
1.2.2 研究目的 |
1.3 核心概念界定 |
1.3.1 远程教育 |
1.3.2 学习支持服务系统 |
1.3.3 开放大学 |
1.4 文献综述 |
1.4.1 关于学习支持服务的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1.4.2 关于学习支持服务的国内研究综述 |
1.4.3 关于学习支持服务理论基础的研究综述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研究法 |
1.5.2 参与观察法 |
1.5.3 案例研究法 |
1.5.4 比较研究法 |
2 信息服务支持 |
2.1 课程选择 |
2.2 教学资源素材匹配 |
2.3 课程基础信息推送 |
2.4 学习参考资源提供 |
小结 |
3 学习资源支持 |
3.1 优质的课程资源 |
3.2 数字化的学习资源 |
3.3 强大的图书馆资源 |
小结 |
4 个性化人员支持 |
4.1 交流工具 |
4.2 支持服务内容 |
4.3 支持方式 |
4.4 支持服务团队 |
小结 |
5 技术支持 |
5.1 高效的档案管理工具——VOICE |
5.2 强大的数据分析工具——学生支持工具 |
5.3 全方位、个人化的支持页面——学生之家 |
小结 |
6 比较与启示 |
6.1 我国深圳广播电视大学学习支持服务系统 |
6.1.1 深圳广播电视大学基本情况 |
6.1.2 规划建设学习支持服务系统 |
6.1.3 规范的学习支持服务 |
6.1.4 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 |
6.2 我国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建设的SWOT分析 |
6.3 我国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建设的短板 |
6.3.1 优质课程资源建设水平低 |
6.3.2 教师队伍有待优化 |
6.3.3 “关注学习者”理念的渗透度不高 |
6.3.4 新媒体技术的综合性运用不高 |
6.4 英国开放大学的启示 |
6.4.1 通过技术平台建设促进学校信息化水平提升 |
6.4.2 通过保障机制推动学习资源建设发展 |
6.4.3 以人工支持服务队伍建设促进学习者积极主动性 |
6.4.4 以导学助学服务为先导树立全员服务意识 |
6.4.5 以加强数据分析为支撑强化“持续关注理念”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服务首都,与时俱进——北京开放大学60年(论文提纲范文)
一、应运而生,与时俱进 |
(一)建校——北京电视大学 |
(二)复校——北京广播电视大学 |
(三)更名——北京开放大学 |
二、勇于实践,不懈探索 |
(一)率先举旗,开启现代远程教育的先河 |
(二)勇于开拓,探索适应需求的办学形式 |
(三)实现跨越,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
(四)战略转型,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 |
三、发挥优势,服务首都 |
(一)为首都人才培养做出重要贡献 |
(二)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 |
(三)为社会提供大量优质课程资源 |
(四)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 |
(五)为市民终身学习提供服务 |
四、特色前行,任重道远 |
(一)积淀特色文化,激发开拓进取的精神动力 |
(二)加强办学能力建设,形成“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 |
(三)发挥系统办学的优势,构建覆盖城乡的办学网络 |
(四)优化信息化建设,让在线学习环境更加便捷 |
(五)统筹社会资源,服务学习型城市建设取得进展 |
(六)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师资队伍结构日趋合理 |
(七)构建合作共创共建共享新模式,建成一批特色学院 |
(八)打造特色科研方向,学术影响力不断提升 |
(6)开放大学教师专业发展机制研究——基于吉登斯结构化理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开放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
二、开放大学教师专业发展机制研究综述 |
(一)教师专业发展结构性机制研究 |
1. 教师专业发展的结构性制约 |
2.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结构性机制 |
(二)教师专业发展主体性机制研究 |
1. 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性障碍 |
2.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性机制 |
(三)教师专业发展主体性和结构性协同机制的研究 |
三、研究方法 |
四、个案分析 |
(一)专业发展轨迹和现状 |
1. 边缘参与中的被动裹挟式专业发展 |
2. 向充分参与演进中的反思渐进式专业发展 |
3. 完全参与中的探索创新式专业发展 |
4. 向充分参与演进过程中的自主重构式专业发展 |
(二)专业发展机制 |
1. 反思性监控的主体性机制 |
2. 对意义框架进行利用和重构的主体性机制 |
3. 权能发挥的主体性机制 |
五、研究结论 |
六、讨论与反思 |
(一)开放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社会结构性特征 |
(二)开放大学教师能动式专业发展对社会结构的再生产 |
(7)基于UMU的混合式移动学习模式构建与应用 ——以电大《电子商务概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课题提出 |
(一)研究背景 |
(二)课题提出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四、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一、概念界定 |
(一)混合式学习 |
(二)移动学习 |
(三)混合式移动学习 |
二、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二)联通主义理论 |
(三)最近发展区理论 |
(四)探究社区模型理论 |
第二章 电大《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
一、基本情况 |
(一)学校基本情况 |
(二)《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教学现状 |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和实施 |
(一)调查问卷的内容设计 |
(二)调查问卷的具体实施 |
(三)《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教学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
三、唐山电大《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
(一)成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
(二)学生参加在线学习效率较低 |
(三)面授导学课内容枯燥 |
(四)师生间交流互动不畅 |
第三章 基于UMU的混合式移动学习模式的构建 |
一、UMU互动学习平台 |
(一)平台简介 |
(二)平台主要功能 |
二、混合式移动学习模式的构建 |
三、混合式移动学习模式各部分的功能设计 |
(一)前期准备 |
(二)线上学习 |
(三)线下活动 |
第四章 基于UMU的混合式移动学习模式在电大《电子商务概论》教学中的应用 |
一、教学实验设计 |
(一)实验目的 |
(二)实验假设 |
(三)实验步骤 |
二、教学实验对象 |
三、教学实验控制 |
(一)教师的选定 |
(二)实验对象的选择 |
(三)教学实验地点 |
(四)教学实验时间 |
(五)教学实验内容 |
(六)教学实验测试方法 |
四、教学实施过程 |
(一)实验前的准备 |
(二)教学的实施 |
五、教学实验结果与分析 |
(一)实验前的基本情况分析 |
(二)实验后的结果与分析 |
六、实验结论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一、研究总结 |
二、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8)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
2.1 Msssive MIMO技术 |
2.2 极简载波技术 |
2.3 超密集组网 |
2.4 MEC技术 |
3 总结 |
(9)生态视角下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第1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2节 研究问题与概念界定 |
一、研究问题 |
二、概念界定 |
第3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一、国外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研究 |
二、国内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研究 |
三、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研究述评 |
第4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特色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特色 |
第5节 研究思路及论文架构 |
第2章 理论基础及分析框架 |
第1节 生态系统理论 |
一、生态系统概述及其特征 |
二、生态系统构成要素特点 |
三、生态系统理论对于本研究的适切性 |
第2节 资源依赖理论 |
一、资源依赖理论概述 |
二、生态系统的资源依赖关系 |
三、资源依赖理论对于本研究的适切性 |
第3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 |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内涵及溯源 |
二、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 |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对于本研究的适切性 |
第4节 系统构成及生态分析框架 |
一、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系统构成 |
二、系统构成要素的“生物学”隐喻 |
三、生态分析框架 |
第3章 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群落演变的生态分析 |
第1节 办学群落构成及子系统发展历程 |
一、成人本专科教育发展历程 |
二、自考本专科教育发展历程 |
三、网络本专科教育发展历程 |
第2节 成人本专科教育:“一枝独秀”演变分析 |
一、物种构成及种群关系 |
二、群落办学水平综合分析 |
三、群落演变动因生态分析 |
第3节 成人、自考本专科教育:“双雄并举”演变分析 |
一、物种构成及种群关系 |
二、群落办学水平综合分析 |
三、群落演变动因生态分析 |
第4节 成人、自考、网络本专科教育:“三足鼎立”演变分析 |
一、物种构成及种群关系 |
二、群落办学水平综合分析 |
三、群落演变动因生态分析 |
第4章 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群落的现实发展困境 |
第1节 办学群落整体发展处于生态失衡状态 |
一、院校之间互斥竞争为主,缺少互利共生 |
二、质量优先的K对策发展模式难以形成 |
三、办学生态位模糊,人才培养质量低下 |
第2节 办学群落区域发展处于非均衡状态 |
一、各省(区、市)人力资源存量差距较大 |
二、各省(区、市)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机会差距较大 |
三、各省(区、市)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资源供给差距较大 |
第5章 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办学空间及发展趋势 |
第1节 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区域发展水平分析 |
一、31个省(区、市)综合发展水平测量 |
二、31个省(区、市)的三个发展方阵划分 |
第2节 国内外环境生态因子发展变化分析 |
一、国际环境生态因子 |
二、国内环境生态因子 |
第3节 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预测分析 |
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作用及贡献率分析 |
二、基于毛入学率指标的高等教育普及化预测 |
第4节 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发展趋势透视 |
一、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办学空间所受影响 |
二、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群落生态演变规律 |
三、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未来发展趋势判断 |
第6章 促进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改革发展建议 |
第1节 采取区域推进方式进行差异化改革 |
一、第一方阵:重点探索教育引领创新,拓展办学发展空间 |
二、第二方阵:重点聚焦教育质量保障,提升院校办学水平 |
三、第三方阵:重点推进信息技术应用,改善现有办学生态 |
第2节 明确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系统办学生态位 |
一、生源输入:建立基于师生比的规模生态位 |
二、办学群落:优化结构生态位和质量生态位 |
三、资源输出:形成基于多维评价的效益生态位 |
第3节 实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战略 |
一、办学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 |
二、办学群落:应用可持续发展模型 |
三、办学行动: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针对成人学习者的访谈提纲 |
附录二:针对继续教育主管部门的访谈提纲 |
附录三:针对院校继续教育管理者的访谈提纲 |
附录四:针对院校继续教育教师的访谈提纲 |
附录五:针对函授站点(学习中心)的访谈提纲 |
后记 |
在学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10)战后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研究 ——基于质量文化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开放教育资源被广泛关注 |
(二)开放教育资源质量需求的兴起 |
(三)战后英国大学在开放教育资源领域的成就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概念界定 |
(一)开放 |
(二)教育资源 |
(三)开放教育资源 |
(四)质量文化及其相关概念 |
四、文献综述 |
(一)关于开放教育资源的研究 |
(二)关于英国开放教育及其资源的研究 |
(三)关于高等教育质量及其相关概念的研究 |
(四)关于英国高等教育质量及其相关概念的研究 |
(五)文献评析 |
五、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历史研究法 |
(三)比较研究法 |
六、研究视角及思路 |
(一)研究视角 |
(二)研究思路 |
第一章 战前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的回顾 |
第一节 伦敦大学的学位开放 |
一、伦敦大学学位开放的背景 |
二、考试机构时期的学位管理 |
三、联邦制大学时期的学位管理 |
四、伦敦大学学位开放的影响 |
第二节 大学推广运动中的开放教育资源 |
一、大学推广运动的缘起 |
二、大学推广运动中大学开放的特色资源 |
三、大学推广运动中开放教育资源的意义 |
第二章 海外办学:面向国际学生的开放教育资源 |
第一节 战后英国的海外办学 |
一、殖民地时期的海外办学 |
二、现代英国的海外办学 |
第二节 海外办学中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保障 |
一、课程开发与审批 |
二、教师发展与激励 |
三、教学管理与支持 |
第三节 海外办学中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评估 |
一、开放教育资源的内部评估 |
二、开放教育资源的外部评估 |
第三章 开放大学:基于教育公平的开放教育资源 |
第一节 开放大学的创建与特色 |
一、开放大学的创建背景 |
二、开放大学的特色 |
第二节 开放大学中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保障 |
一、开发高质量的课程材料 |
二、培养热心远程教育的员工 |
三、提供以学生为中心的支持服务系统 |
第三节 开放大学中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评估 |
一、开放教育资源的内部评估 |
二、开放教育资源的外部评估 |
第四章 产业大学:促进终身学习的开放教育资源 |
第一节 产业大学的成立与特色 |
一、产业大学的成立背景 |
二、产业大学的特点 |
第二节 产业大学中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保障 |
一、提供信息咨询和指导服务 |
二、严格要求的员工队伍 |
第三节 产业大学中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评估 |
一、开放教育资源的内部评估 |
二、开放教育资源的外部评估 |
第五章 开放学习项目:向全世界免费的开放教育资源 |
第一节 开放学习项目的动因和特点 |
一、开放学习项目的动因 |
二、开放学习项目的特色 |
第二节 开放学习项目中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保障 |
一、严谨的课程材料转换流程 |
二、明确的第三方材料使用标准 |
第三节 开放学习项目中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评估 |
一、开放教育资源的内部评估 |
二、开放教育资源的外部评估 |
第六章 英国慕课:以社会互动为特色的开放教育资源 |
第一节 英国慕课的产生及发展 |
一、慕课的产生 |
二、英国慕课的发展及特点 |
第二节 英国慕课中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保障 |
一、慕课课程的组织方式 |
二、《慕课质量保障与认证指南》 |
第三节 英国慕课中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评估 |
一、开放教育资源的内部评估 |
二、开放教育资源的外部评估 |
第七章 战后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的审思 |
第一节 战后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的特点 |
一、丰富多彩的开放资源 |
二、严格自律的内部质量保障 |
三、多方参与的外部质量评估 |
第二节 战后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的动因 |
一、文化传统: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之本 |
二、国际思潮: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之缘 |
三、供需失衡: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之因 |
四、技术发展: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之力 |
第三节 战后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的启示 |
一、坚持开放资源的多样性 |
二、鼓励资源标准的内生性 |
三、倡导资源管理的民主化 |
四、关注资源质量的反馈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四、努力创建现代化远程开放大学(论文参考文献)
- [1]远程开放教育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广东开放大学为例[J]. 凌玲,梁雅.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1(03)
- [2]产业工人教育“广州模式”研究[D]. 尤传露.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3]省域开放大学创办视域下的学科建设策略研究[J]. 肖俭伟. 天津电大学报, 2020(04)
- [4]英国开放大学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研究[D]. 彭洁.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3)
- [5]服务首都,与时俱进——北京开放大学60年[J]. 张岱霞,张纪勇,王想年. 开放学习研究, 2020(05)
- [6]开放大学教师专业发展机制研究——基于吉登斯结构化理论视角[J]. 张遐. 中国远程教育, 2020(10)
- [7]基于UMU的混合式移动学习模式构建与应用 ——以电大《电子商务概论》为例[D]. 杜春梅.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8]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9]生态视角下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D]. 张艳超.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2)
- [10]战后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研究 ——基于质量文化的视角[D]. 李慧迎. 湖南师范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