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注B股中的医药题材(论文文献综述)
边诚超[1](2021)在《超额股票市值增长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基于TMT行业和消费行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股市有一个现象:以往在牛市里很多大幅上涨的个股业绩并不好,而很多业绩很好的个股表现相对一般。在熊市中正好相反,表现良好的个股大部分都是绩优股,而缺乏基本面支撑的个股都会大跌。例如乐视网、暴风科技这批缺乏基本面支撑的投机股和贵州茅台、恒瑞医药这批绩优白马股在2012-2015年的牛市和15年股市泡沫破灭后的市场中截然不同。本文认为股票市值增长受到公司基本面变化和市场投机变化两方面共同影响。由于中国股市牛熊市中市场的投机性差异很大,因此本文将牛市周期和熊市周期分开,同时将基本面变化和市场投机变化对股票市值增长率的影响结合起来研究。由于国内外区分牛熊周期且同时分析基本面和市场投机状况的相关研究相对缺乏,为本文提供了创新空间。本文通过实证分析,使用中国股市中TMT和消费行业中偏向刚性消费的家电、食品饮料和医药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上将2008年11月4日-2018年10月18日划分为两轮牛市和两轮熊市作为研究时段。本文以上述四轮行情中每一轮的超额股票市值增长率作为被解释变量,使用衡量公司成长性、盈利能力、盈利质量、营运能力、负债状况和现金流状况六个方面的十一个财务指标在某一轮行情中的同比变化幅度来衡量上市公司内在价值在这轮行情中的变化程度,同时使用某一轮行情中换手率、市销率、市净率变化程度来衡量上市公司投机价值在这轮行情中的变化程度。经过研究后本文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中国股市目前仍然以估值推动为主,尤其在牛市中估值推升起到了绝对主导作用。第二,牛市中除投机外,市场更关注于公司短期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并不太重视公司发展的可持续性发展和盈利质量。第三,熊市中无论TMT行业还是消费行业,公司成长性、盈利能力、盈利质量的提升都与超额市值增长率显着正相关。最后,通过换手率变化来分析量价关系在牛市中的有效性高于在熊市中,且较长周期的分析好于较短周期。
刘青[2](2021)在《创业板注册制首批上市企业成长性及盈利能力分析 ——基于同行业的对比》文中研究表明创业板注册制于2020年8月24日开始实施,当天18只新股在创业板上市,从当天开始,新股上市前5天不设涨跌幅限制,之后每天20%的涨跌幅度限制。创业板注册制放宽了公司的上市条件,制定了多套上市标准,企业可以选择其中的任何一套标准申请上市。对于一些正处于初创期的企业,如果公司的净利润标准没有达到要求,则可以选择市值标准。创业板试行注册制,有利于增强我国资本市场的强大活力和竞争力,加快IPO的发行速度,缩短企业上市时间,更有利于中小企业从资本市场融资,从而提升我国资本市场资源的配置效率。但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相对欧美等国家来说还不够成熟,相关的法律制度还不够完善,因此在实行的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首先,创业板注册制由于上市条件相对宽松,因此上市公司的数量会越来越多,质量也会参差不齐,这就需要投资者具备相关的投资知识和经验。但我国的投资者大部分都是散户,专业投资者较少,因此可能会出现追涨杀跌的情况,从而在长期过程中出现亏损。其次,创业板实行20%的涨跌幅限制,新股前5天不设涨跌幅限制,有可能出现庄家操纵股价的行为,股价波动率会变大,这对投资者来说是机会也是风险,但由于我国投资者的结构是散户多专业机构少,因此对大部分投资者来说风险大于机会。本文以创业板注册制首批上市的18家企业为研究对象,结合18家公司的市场表现分析首批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在财务方面,投资者比较关注创业板公司的成长性和盈利能力,且为了便于不同规模公司的比较,本文选取了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净利润同比增长率、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研发投入占营业总收入比例等指标对18家公司做了简要分析,并与行业均值和行业中值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本文选了两家比较有代表性的公司——康泰医学和锋尚文化再对他们进行了具体的分析。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股价表现方面,首批上市新股呈现出火爆局面,其火爆程度不亚于科创板,其中康泰医学和卡倍亿的涨幅最高,经过一段时间以后,18只新股的股价大部分都出现了一定的回调,其中锋尚文化曾一度跌破发行价,预计在未来越来越成熟的A股市场中,新股破发可能会经常出现,一些基本面或者发展前景不好的股票依然可能会出现破发的情况。在业绩表现方面,18只新股中的大部分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都比较强,18只新股中的绝大部分的净利润同比增长率都高于市值接近的同行业其他公司或行业均值和行业中值,但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高出的数值则不太明显,说明这些公司市场份额可能还不是很高,规模还有待提升,但仍然能说明首批上市的企业成长性高。首批上市的18家企业的销售毛利率和销售净利率都要高于行业均值和行业中值,说明首批上市的企业盈利性较好。在资本使用效率方面,绝大部分首批上市的新股的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收益率大幅高于行业均值或行业中值,说明首批上市的企业运用自有资金获利的效率较高,盈利能力强。若拿首批上市的18家公司与其对应的同行业市值相近的公司来比较,首批上市18家公司中的大部分公司的总资产、所有者权益、营业收入、净利润等绝对数额一般都大幅低于同行业市值相近的公司,但净利润同比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等一般要大幅高于同行业市值相近的公司,说明投资者比较看重创业板未来的成长性,投资者对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给予了一定的溢价。总体来说,首批上市的新股总体质量较高,绝大部分公司的成长性和盈利能力较强,这也符合创业板设立的初衷。
卢旭[3](2021)在《汪中诗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汪中是清代乾嘉时期一流的学者、文学家,他在经史、文学、地理、金石、语言、文字之学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卓越成就。历代对汪中的研究多集中于他的学术思想和经学成就,文学方面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他的少数几篇具有代表性的骈文,对诗歌和其他文学作品研究不足,对其经学思想与文学创作的互渗也重视不足。本文在全面考察汪中生平着述的基础上,结合汪中所处的乾嘉汉学大兴的时代背景,主要研究汪中的诗文成就。本文主体部分分四章展开研究:第一章汪中的生平经历与着述概况,根据知人论世的原则,分期梳理汪中的生平经历,对其思想性格以及成因着重考察,并对其治学方向、着述概况分类介绍;第二章汪中诗歌研究,首先简述乾嘉诗坛诗风,在此背景下重点考察汪中诗歌的题材内容、意象特点、艺术渊源。本章将汪中诗歌的题材分为羁旅思乡、酬唱赠答、咏史怀古、民生疾苦、宫怨爱情五大类;探究汪中诗歌中“鸿”“灯”“钟”等极具个性化的意象;最后探究汪中诗歌对《诗经》《楚辞》、古诗以及唐诗的继承与发展;第三章汪中骈文研究,首先简述清代中期骈文发展概况,重点探究汪中骈文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本章将其骈文内容大体分为关注民生、感怀身世、歌功颂德三类,并从构思、用典、句式、辞采、气韵等方面分析汪中骈文的艺术特点;第四章汪中散文研究,本章将其散文分为墓志碑表、议对书论与尺牍三类进行研究,分析汪中散文的题材内容与记叙、议论艺术,分析尺牍流露出的情志与写作艺术,以期更为全面地考察汪中的思想性格以及学术观、文艺观。
朱榕[4](2020)在《药明康德回归A股动因及效果研究》文中认为国内上市和审核条件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十分严格,这就使得部分成长性很好的企业无法达到国内上市的条件,于是选择远赴海外其他国家上市,这些企业被叫做中概股企业。大部分中概股企业赴海外挂牌后的发展历程跌宕起伏,从最初的被投资市场看轻,到中期的快速发展,最后又出现中概股危机,从而掀起了其退市和私有化的浪潮。值得关注的是,中概股回归的道路十分坎坷,如果要回归,就需要通过私有化渠道,而借壳回归需要大量资金,另一方面通过IPO方式回归,一般企业无法接受时间长、审核门槛高这两个条件。药明康德作为第一只通过IPO回归我国A股市场的股票,对其回归路径,动因和带来的效应进行分析可以其他想要回归的中概股企业提供一些参考。本文选取第一个以IPO方式回归的企业药明康德为案例研究对象,运用案例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和事件研究法对药明康德回归的动因及效果进行研究,对药明康德的财务绩效,市场绩效和公司治理进行了分析。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及意义,梳理了文献资料以及框架,介绍了研究内容与方法。其次阐述了中概股的概念、回归模式以及相关理论基础。再次通过对案例公司的背景、公司简介、回归模式、过程和回归动因的介绍详尽阐述药明康德此次的回归事件。第四部分是药明康德回归A股所带来的效应分析,主要从财务绩效、市场绩效、股权结构、公司规模这几个方面的指标来衡量。最后是本文的研究结论和建议,以中概股企业,监管层和投资者三个不同的视角给出提示。研究发现,药明康德在IPO回归A股之前,对主营业务进行了拆分,并剔除了不良资产和业务,从而达到了改善企业财务和经营状况的效果,并且提高了市场绩效、和股东财富,扩大了公司规模,股权结构也更加集中。同时关联交易的减少增强了营业收入的质量,降低了股东权益被侵害风险,而从长期来看需要注意营运能力和投资活动方面,总的来说药明康德的回归是比较成功的。所以,通过对药明康德回归案例的分析结论,提出了以下四点启示:中概股应端正回归动机,选择恰当的回归模式;监管层方需适时稳步推进核准制向注册制改革,为中概股的回归提供便捷的通道,同时更要推进回归路径的多元化;而对投资者而言应时刻保持理性,切勿跟风。
周莹[5](2020)在《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文中指出新闻标题是人们接触新闻的第一窗口。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新闻愈发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最便捷快速的渠道。其中,“今日头条”作为当代在线用户数量最多的门户网站,在传播新闻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本文利用爬虫技术抓取了2019年3月至2019年5月的今日头条客户端新闻标题作为研究语料。分别从词汇、语法、修辞、语用等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在词汇方面,统计了今日头条新闻标题中的高频词,分类分析后我们发现标题中名词、动词使用最为广泛。在语法方面,新闻标题主要有单句式、组合式、成分缺省式这三类句型结构,在句类的选择上,以陈述句和疑问句为主。在修辞方面,从标题的词语层面的修辞、辞格层面的修辞这两个部分对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进行探讨。最后,从语用角度结合关联理论具体分析语料,我们发现标题创作是制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一种交际,关键在于激发读者结合语境取得最佳关联。
刘阳[6](2019)在《中概股回归行为及其影响分析 ——以完美世界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部分中国公司为了打破海外市场的市场壁垒、借助海外制度改善公司治理、提高在海外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选择在境外的交易所挂牌上市,这些在海外挂牌上市的公司被称为中国概念股。从中概股海外上市的整个历程来看,2011年至2017年间,许多中概股由于企业价值被严重低估、上市运行维护成本高、企业战略布局调整等选择回归A股市场。同时,A股市场火热的交易行情和国内积极的资本市场政策为中概股回归提供了绝佳的市场时机。中概股回归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步骤,私有化退市、拆除VIE架构和在A股市场重新上市。在重新上市的这个阶段,中概股可以选择直接申请IPO、借壳上市、新三板挂牌,结合我国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结构,中概股有多种路径重新在A股上市。不同的路径各有其优点和缺点,直接IPO在融资能力和宣传效应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但是直接IPO需要等待的时间较长;借壳上市耗费时间短,但是重组谈判风险高;挂牌新三板成本低廉,但是股权交易不活跃,中概股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回归路径。本文以完美世界回归A股的案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完美世界回归A股市场―回归动因—回归路径—回归影响‖三位一体的案例分析,发现完美世界提出私有化方案前的股价已经跌破发行价,股价长期在低位徘徊,企业价值被极大低估,寻求估值修复是完美世界回归的重大动因;完美世界分步回归的模式将借壳风险前置,为中概股回归增加了筹划空间,同时隔离了私有化退市和拆除VIE架构可能对上市环节造成的障碍;完美世界复牌后连续六个交易日涨停,其累计超额收益率远超过一般的并购重组,受到了市场上投资者的青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成长性高且经营状况好的公司逐步成为各大交易所争夺的上市资源,未来我国资本市场必将打开怀抱接纳回归中概股,本文由此提出了三点启示:第一,中概股应结合公司特点与市场状况选择合适的回归路径,未来中概股回归的路径会更加多元化,合适的回归路径是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第二,投资者应理性看待回归的中概股,未来海外上市和回归A股会成为资本市场的新常态,投资者不能把回归A股市场看作是投资标准;第三,监管层应完善市场服务与监管,监管机构可以通过分类监管来提高监管的灵活性。
王丹[7](2019)在《即时情绪与股市大幅波动 ——基于2014-2015年中国股市异常波动的案例研究》文中认为进入2014年,中国经济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各项金融改革举措相继公布,因而又被称为中国金融改革元年。但从宏观数据来看整体经济增速位于近10年来低位区间,股票市场却呈现出异常繁荣趋势。2014年起,中国股市呈现出由熊转牛态势,在结束了近七年的下跌行情后,股票市场开始止跌起扬,2014年上证综指年度涨幅达52.87%,创2010年以来的最大涨幅,据Wind统计,2014年全年A股个股上涨股数占整体的89%,据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整理的资料显示,2014年A股市场总市值已超过2007年高位数据,创历史最高纪录,进入2015年市场更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火热局势,在诸多利好政策、巨量杠杆资金入市等多重利多信息刺激下,股市一路高歌猛进创出5178的历史性高位。然而进入6月份市场指数急剧下跌,市场大幅波动股灾发生。但从基本面来看,经济增速回落,各项经济指标处于近五年间低速区间,国际贸易环境进入冰封期,进出口受挫,整体市场并不具备牛市形成基础。考虑到我国股票市场以个人投资者占绝对优势的特殊背景,将投资者的即时情绪作为研究的核心,结合行为金融学、社会心理学研究理论,分析市场上成交量、换手率、平均持仓、新增开户数及券商一致性看法等指标,分析市场投资者行为,利用扎根法,将2014-2015年股票市场作为案例研究对象,探寻股灾形成机理,研究投资者即时情绪与股市大幅波动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案例分析研究发现我国投资者受即时情绪影响,易于形成心理群体,通过正反馈机制放大乐观或悲观情绪,对市场形成助涨助跌的作用。进而基于政策、舆论、市场指标以及投资者个人等层面提出政策建议。
吴雨玲[8](2019)在《行业配置、投资者关注与基金业绩》文中研究表明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已经成为金融市场上重要的财富管理工具之一。2001年9月我国第一只开放式基金诞生,2004年6月《证券投资基金法》颁布,随后基金种类和数量开始迅速增加,截至2018年末,我国开放式基金总数已达5147只,基金资产净值总计12.8万亿元,占公募基金资产净值总额的99.12%。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GNI)在2000年已经步入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国民财富不断增加,国民对财富管理的需求不断攀升。但目前我国居民资产配置中仍然以房地产和存款为主,股票、基金和债券等金融资产的占比较少,仅为11.8%,证券投资基金行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根据基金经理是否以取得超越市场的业绩表现作为目标,开放式基金可以分为主动管理型基金和被动管理型基金。主动管理型基金较多投资股票市场,被动管理型基金即指数型基金,以实现特定指数的收益率为目的。尽管开放式基金资产净值总额逐年攀升,主动管理型基金的数量不断增加,但主动管理型基金规模却出现了缩小的趋势。主动管理型基金业绩低迷。2018年混合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为-14.19%,股票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为-25.43%,而同期上证综合指数的涨幅为-24.59%,货币型基金收益率为3.50%,股票型基金的表现未能跑赢大盘。而业绩低迷的另一面却是高昂的管理费用。2017年底,主动管理型基金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混合型基金管理费用总额达到242亿元,远比开放式基金中规模最大的货币型基金管理费用总额高56%。在主动管理型基金高额管理费用和较差收益率现象的背后,首要问题是主动管理型基金是否值得投资?投资主动管理型基金的本质是投资基金经理的管理技能。基金经理的管理技能是指基金经理通过配比预期收益率高的股票,形成投资组合,谋求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率。基金经理的管理技能主要在以下两个层面中体现:一是个股层面的选择和择时能力;二是行业层面的选择和择时能力。行业配置是基金投资决策中优先决策的部分。不同于“多样化投资以分散风险”观点,基金经理对行业的集中投资反映了基金经理的信息优势。收益率排名靠前的主动管理型基金大多配置了当前的强势行业板块。基金的业绩表现与行业的选择息息相关。从行业配置的角度来对基金经理的能力做出评价很有必要。已经有大量文献对基金经理在个股层面的能力进行了详细地研究,对行业配置能力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另一方面,我国基金业起步晚,并且受限于我国基金持股披露制度,基金每季度披露前十大重仓股,每半年披露全部股票,这使得针对我国基金行业配置的研究进展缓慢。面对A股市场快速的行业板块轮动,有必要对基金的月度行业配置进行估算,以更加准确地评估基金经理的行业配置能力。作为基金市场上另一重要参与者,基金投资者的行为同样值得关注。在基金数量不断扩容的过程中,基金公司为了吸引投资者关注,经常在市场出现热点话题的时期,酝酿发行相关概念的新基金。这些热点包括:A股市场的热点行业、热点明星基金经理以及热点业务形式等。既然基金公司以抓市场热点和吸引投资者关注为策略,那么投资者将作何反应?在这一背景下,基金投资者关注和情绪是否能够为基金带来正的资金流入,以及是否能对基金收益率产生影响是本文需要回答的第二个问题。该问题不但关乎投资者和基金公司的利益,也对理解基金市场的运行有重要理论意义。行为金融学为分析和理解投资者的心理和行为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网络大数据为刻画投资者心理和行为提供了可行的现实基础。从国内最大的网上基金交易平台天天基金网投资者的发帖和回帖行为来看,在热点话题期间,与话题相关的基金的发帖和回帖数量明显增加,如果进一步根据帖子内容所体现的投资者情绪,可以将帖子分为:“积极的”、“中立的”和“消极的”三类。这些数据为本文分析基金投资者的心理和行为提供了充分的可行性。本文主要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是基金经理的行为:行业配置行为;二是基金投资者的行为:关注度和情绪。第1部分是引言,主要介绍选题背景、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本文的创新点。第2部分为文献综述,主要包括了基金经理的主动管理能力、基金经理行业配置、投资者关注和情绪等内容。首先,系统阐述了基金经理的主动管理能力的理论基础和评价指标,并梳理了国外相关文献中对基金经理行业配置能力的度量指标;其次,本文综述了投资者关注和情绪的研究文献,主要包括投资者关注和情绪行为金融学理论基础、基于传统大数据的投资者关注度量方法、基于网络大数据的投资者关注度量方法、基于交易数据的投资者情绪度量方法和基于网络文本大数据的投资者情绪度量方法。考虑到目前的研究趋势,本文还对基于网络大数据挖掘的实证资产定价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在对理论基础的综述中,详细梳理了行为金融学中的有限关注理论、前景理论、易获得性偏误理论、过度自信理论与处置效应理论。在阐述相关研究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本文做出了实证分析和检验。第3部分针对中国市场基金投资组合详细持仓信息不完全公开,我们无法对行业配置权重做出准确的估计的问题,提出一套状态空间下的基于回报率的模型,使用卡尔曼滤波方法近似估计主动型基金的行业配置比例,进而构建行业集中度指标和行业活跃度指标。使用2004-2013年间我国主动型基金的回报率和股票回报率的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行业集中度和行业活跃度与基金收益率和资金净流入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行业集中度和行业活跃度都和基金的收益率正相关;而行业集中度无法显着影响基金的资金净流入,行业活跃度与基金的资金净流入呈现显着正向关系。这说明相比基金某一时间点的行业配置情况的行业集中度指标,测度基金在一段时间内的行业配置情况的行业活跃度指标更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基金经理在行业层面操作能力。总体来看,基金经理在2004年至2013年间表现出的行业选择能力比行业择时能力更强。第4部分本文使用天天基金网上网友对普通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发表的363万多条帖子作为研究对象,投建投资者关注指标。实证结果显示,上季度末月的投资者关注对下季度基金的资金净流入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并且当平均每户持有基金份额越低时,该现象越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投资者关注还将通过改变基金经理行为影响基金收益率,当投资者关注增加时,基金经理将降低重仓股中小盘股的投资比例,从而造成基金收益率的下降。为了进一步研究投资者情绪与基金业绩的关系,第5部分首先对帖子内容进行了文本情绪提取,然后分析情绪看涨指数与情绪分歧指数对基金收益率的预测能力。结果表明,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投资者看涨情绪能正向预测下季度基金的资金净流入量和下月收益率表现,从投资者情绪的角度证明了基金投资者的基金选择能力和“智钱效应”。同时,投资者情绪的情绪分歧能负地预测下季度基金的资金净流入量和下月超额收益率。更大的情绪分歧并不能在基金市场上促进更多的交易,反而当情绪一致程度较高时,资金净流入将显着增加。而情绪分歧程度越高,下季度的基金的经风险因子调整后的超额收益率越低。本文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针对中国市场基金投资组合详细持仓信息不公开的问题,本文提出一套状态空间下的基于回报率的模型,近似估计主动型基金的行业配置比例。首先,基金的行业配置与基金的收益率关系十分密切。我国行业板块轮动的现象尤为突出。A股市场的行业板块轮动频率较快,以A股为主要投资对象的主动管理型基金收益率将因此受到较大波动。其次,行业配置是基金投资决策中优先决策的部分。基金经理对行业的集中投资反映了基金经理的信息优势。有必要分析基金经理的行业配置能力。最后,行业配置数据的不完全可得为相关研究带来了较大阻碍。目前国内对基金经理行业配置能力评价的研究几乎都是基于基金的季度重仓股数据,月度持仓数据的不可得为进一步研究带来了较大阻碍。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一套状态空间下的基于回报率的模型,使用卡尔曼滤波方法,利用主动管理型基金的月收益率数据和同期A股市场的行业收益率数据,近似估计主动型基金的月度行业配置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基金月度持仓数据的不可得的问题,相比以往研究本文更加准确地度量了基金经理的行业选择和行业择时能力。2.本文直接度量了基金投资者的关注与情绪,对投资者行为和证券管理基金的文献进行了补充。网络大数据已经引起了金融研究者的重视,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股票投资者关注和股票投资者情绪上。在对基金投资关注的研究上,尽管国内外学者从降低投资者搜寻成本的角度对基金净流量的影响因素以及影响机制做了比较广泛分析,然而这类从降低投资者搜寻成本的角度解释各类事件带来的基金资金净流入增加,却没有投资者关注增加的直接证据,仅以一种间接的方式对投资者关注进行了度量。本文以国内最大的基金交易网站——天天基金网中的投资者发帖行为为突破口,对基金投资者的关注度和情绪进行了度量,将现有基于网络大数据的资产定价研究对象从股票扩展到了基金。相比传统文献中利用股票成交量、换手率、广告率等间接度量方式,本文充分利用了天天基金网中的基金子论坛形式,直接度量了每只基金的投资者关注度和情绪。3.本文首次尝试将投资者关注与证券投资基金的收益率联系在一起。从目前已有的基金投资者关注的文献来看,大多都是从减低投资者搜寻成本的角度分析基金投资者关注度对基金的资金净流入的影响,缺乏对投资者关注度对基金经理的风险偏好的影响的分析。实际上,基金经理与其他投资者一样都会受到网络舆情的影响。这也是当前社会,基金经理行为的新的影响因素。当基金经理注意到所管理基金的在近期受到投资者的大量关注,其风险偏好可能将受到影响。本文对该问题进行了验证,发现基金经理对当前备受关注的基金,倾向于采取保守、稳健的投资策略;而对当前被投资者冷落的基金,更可能采取冒进的投资策略,以博得潜在的高收益。本文试图提出一种投资者关注对基金收益率的影响机制,补充行为金融学中关于行为偏差与基金业绩表现的研究,加深学术界对开放式基金资产定价的进一步认识。
石启龙[9](2019)在《股票期现跨市场操纵监管法律制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市场操纵通过虚构市场供求关系控制价格波动以制造交易价差获利的内在机理一成不变,但具体的实施策略则受制于资本市场的结构。在资本市场隔绝结构中,市场操纵行为因被限制于单一市场而展现为传统的单市场操纵形态。随着金融衍生品的诞生开启了资本市场的融通趋势,股票市场与期指市场间的价格关联效应使跨市场操纵成为新动向,并形成交易型和信息型两种实施模式。其中,交易型模式利用股价指数的可操纵性,直接以交易行为虚构市场供求,控制市场价格,借助股票期现跨市场价格关联渠道牵引关联市场价格波动以获利;信息型模式通过向市场释放信息诱导交易的时点和方向,虚构市场供求,控制市场价格,借助股票期现跨市场价格关联渠道牵引关联市场价格波动以获利。国际资本市场的一体化融合催生出利用资本市场跨境价格关联渠道实施的更为复杂、隐蔽的跨境操纵实施模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影响的波动性是市场操纵的实施基础,控制价格波动以获利的机理使操纵行为蕴含价格波动风险,风险在资本市场隔绝结构中因被限制在单一市场内而显现非系统性。在资本市场融通趋势下,跨市场操纵的价格波动风险沿跨市场价格关联渠道释放,并在金融综合经营格局下跨行业、跨机构、跨市场系统性溢出,在现有基于金融分业体制和资本市场隔绝结构的监管法律制度下产生监管盲区,威胁金融安全,隐含市场和法治的双重危机。究其原因,一是监管权创设有欠缺,现有操纵行为监管局限于行为规制和事后惩治的微观层面,缺失对系统性风险的防范;二是监管权配置不合理,以证监会为绝对权威的“倒金字塔”监管结构和低效监管协调机制抑制监管效率;三是监管权运行有障碍,市场分割式的操纵禁止规范框架缺乏整体监管视阈,造成跨市场监管缝隙,而价量控制的市场操纵本质认知疏离于操纵行为的实施机理和发展趋势。问题源于现有操纵行为本质认识囿于资本市场隔绝结构下单市场操纵认知,将市场操纵监管局限于投资者保护和事后惩治等微观行为监管层面,无法应对跨市场操纵价格波动风险的系统性演变。对此,市场操纵本质把握应从关注操纵结果的价格操纵和价量控制以及操纵行为的欺诈和市场欺诈延展至操纵的实施条件。滥用市场优势控制价格的市场操纵本质认知通过行为的前提和结果表征行为的操纵性,可以重构市场操纵监管内涵,在完善市场分割、行为规制、事后惩治的微观监管制度基础上,引入全局视阈、风险治理和事前防范的宏观监管制度,构建统合性监管制度框架。首先,防范是关键。在操纵行为监管制度设计中引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宏观审慎监管理念和制度,在立法中确定人民银行的宏观审慎监管职责,并顺畅其监管视阈覆盖资本市场的法律途径。然而系统性风险概念的模糊使宏观审慎监管权存在滥用可能,对此,一是在监管权配置方面贯彻以权力制衡理念,在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议事机制基础上构建高效的资本市场监管协作机制,强化监管信息交流和共享,遏制监管行为偏差,构建监管资源高效配置、信息流动顺畅的“金字塔型”市场监管体系结构,在双边和多边层面推进资本市场的国际监管协作机制;二是在监管权运行方面限定监管权边界。围绕市场优势设置主动防御的信息监管制度,根据不同类型操纵行为的风险程度设置差异性的合格投资者制度;改进投资者分类监管制度,重点监测市场优势投资者;设置跨市场交易大额登记制度。其次,惩治是底线。惩治的正当性依赖于规范的科学性。跨市场操纵与单市场操纵具有相同内在机理和行为结构,只是借助跨市场价格关联渠道将原本局限于单市场内的价格控制行为和清仓获利行为分置于价格关联市场,并无实质独立性,可以纳入现有操纵禁止规范予以治理。但应修订现有市场分割的操纵禁止规范体系以应对跨市场操纵的新动向,一是加强立法衔接,弥合跨市场监管缝隙,确定《证券法》和《期货条例》为资本市场基本法和特别法,全面覆盖资本市场操纵行为;二是平衡规范的保障和保护功能,设置以行为模式为核心的“具体规范”规制已有操纵行为,以授权裁量为核心的“授权规范”涵射未来操纵行为;三是在“可替代”原则下通过危险犯、行为犯、结果犯等构成要件差异化设置,实现对跨市场操纵的有效监管。
刘嘉雯[10](2019)在《药明康德私有化回归的案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伐的加速,企业上市融资的需求增加,但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在入市门槛、审核流程、融资程序等方面的要求较高,因此不少无法在境内上市的中国企业纷纷选择奔赴境外资本市场上市,这些企业被海外投资者称为中国概念股。近年来,国内经济逐渐回暖,资本市场的各项经济政策也不断完善。回归A股市场,不仅更便于中概股企业展开经营活动,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可以获得较高的估值,于是越来越多的中概股企业走上了私有化回归的道路。药明康德于2018年5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了第一只以IPO方式回归A股主板市场的中概股,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本文运用了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等方法,分析了中概股的发展历程和回归现状,并以药明康德做为案例分析的对象,研究其回归动因和回归路径,最后总结出药明康德回归的成功经验以及对其他中概股的启示和建议。通过分析药明康德私有化回归的案例,归纳出药明康德的回归过程可划分为四个步骤,分别为私有化前准备,私有化退市、推动药明生物上市以及主体IPO回归A股,通过此次私有化回归,药明康德的整体市值和创始人持股比例较回归前均有了显着提升。其次,文章探析了药明康德私有化回归的动因和模式,回归的动因包括价值被低估、前景不被认可、调整战略布局和国内政策导向,与中概股传统的回归路径相比,药明康德分拆上市的回归路径独具特色,并且分拆上市的回归方式使得药明康德更加专注于主业经营、拓宽了融资渠道以及企业价值被重视。最后,基于前述研究,分析得出药明康德回归的成功经验在于以分拆上市进行合理融资、不断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和遵守IPO发行价格规则,并对其他等待回归的中概股企业提出了建议,建议包括理性选择回归、加强风险管理、合理规划回归后的发展。
二、关注B股中的医药题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注B股中的医药题材(论文提纲范文)
(1)超额股票市值增长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基于TMT行业和消费行业(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问题提出 |
1.3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结构 |
1.5 创新点 |
2 文献综述 |
2.1 股票内在价值和投机价值影响因素的相关理论 |
2.1.1 股票内在价值影响因素的相关理论 |
2.1.2 股票投机价值影响因素相关理论 |
2.2 国内外关于内在价值对股票市值影响的研究 |
2.3 国内外关于投机价值对股票市值影响的研究 |
2.4 文献述评 |
3 超额股票市值增长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和研究设计 |
3.1 超额股票市值增长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
3.1.1 股票内在价值评估 |
3.1.2 股票投机价值评估 |
3.2 模型和指标建立 |
3.2.1 被解释变量 |
3.2.2 解释变量 |
3.2.3 模型设计和变量算法 |
3.3 研究设计 |
4 超额股票市值增长率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
4.1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
4.2 牛市周期TMT行业实证分析 |
4.2.1 描述性统计 |
4.2.2 相关性分析 |
4.2.3 多重共线性检验 |
4.2.4 多元回归分析 |
4.2.5 稳健性检验 |
4.3 牛市周期消费行业实证分析 |
4.3.1 描述性统计 |
4.3.2 相关性分析 |
4.3.3 多重共线性检验 |
4.3.4 多元回归分析 |
4.3.5 稳健性检验 |
4.4 熊市周期TMT行业实证分析 |
4.4.1 描述性统计 |
4.4.2 相关性分析 |
4.4.3 多重共线性检验 |
4.4.4 多元回归分析 |
4.4.5 稳健性检验 |
4.5 熊市周期消费行业实证分析 |
4.5.1 描述性统计 |
4.5.2 相关性分析 |
4.5.3 多重共线性检验 |
4.5.4 多元回归分析 |
4.5.5 稳健性检验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展望及建议 |
5.3 研究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2)创业板注册制首批上市企业成长性及盈利能力分析 ——基于同行业的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注册制效率研究 |
1.2.2 注册制的风险防范 |
1.2.3 注册制下科创板已上市公司研究 |
1.2.4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和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论文的框架 |
1.4 创新点与不足 |
第2章 创业板注册制介绍 |
2.1 发展历程及设立意义 |
2.1.1 发展历程 |
2.1.2 设立意义 |
2.2 相关制度的完善 |
2.2.1 上市规则 |
2.2.2 交易规则 |
2.2.3 退市规则 |
2.3 创业板注册制与其他板块的区别 |
2.3.1 创业板与主板的区别 |
2.3.2 创业板注册制与科创板的区别 |
第3章 首批上市企业总体概览 |
3.1 行业和地域分布 |
3.1.1 行业分布 |
3.1.2 地域分布 |
3.2 发行市盈率分析 |
3.3 上市标准分析 |
3.4 市场表现分析 |
3.4.1 上市首日股价表现分析 |
3.4.2 上市一段时间股价表现分析 |
3.4.3 小结 |
第4章 首批上市企业成长性及盈利能力分析 |
4.1 成长能力分析 |
4.1.1 净利润和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分析 |
4.1.2 总资产增长率分析 |
4.1.3 研发投入分析 |
4.2 盈利能力分析 |
4.2.1 毛利率和净利率分析 |
4.2.2 资本使用效率分析 |
4.3 典型公司分析 |
4.3.1 康泰医学 |
4.3.2 锋尚文化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相关建议 |
5.2.1 对待上市企业的建议 |
5.2.2 对投资者的建议 |
5.2.3 对监管层的建议 |
5.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汪中诗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汪中的生平经历与着述概况 |
第一节 家世与教育 |
一、父亲的启蒙教育 |
二、母亲的言传身教 |
三、自己的勤学苦读 |
第二节 行迹与交游 |
一、早期游朱筠幕府 |
二、中期游幕的生涯 |
三、晚年校书与课儿 |
第三节 治学与着述 |
一、从始学为诗到束诗不讲 |
二、从潜心举业到淡于仕途 |
三、从辞章之学到学术研究 |
第二章 汪中诗歌研究 |
第一节 乾嘉时期的学风与诗风 |
一、汉学勃兴,强调学养 |
二、群体众声,和而不同 |
三、文化专制,规避时政 |
第二节 汪中诗歌的题材取向 |
一、羁旅思乡系乡关 |
二、酬唱赠答抒友情 |
三、咏史怀古浇胸臆 |
四、民生疾苦新乐府 |
五、宫怨爱情寄心声 |
第三节 汪中诗歌的意象特点 |
一、“鸿”与“鹄”:孤傲不群的个性象征 |
二、“灯”与“钟”:寂寥长夜的敏锐感触 |
三、“水”与“月”:感怀伤逝的生命思考 |
第四节 汪中诗歌的艺术渊源 |
一、源出风雅 |
二、依约楚辞 |
三、借镜古诗 |
四、取法杜韩 |
第三章 汪中骈文研究 |
第一节 汪中骈文思想内容 |
一、关注民生,同情苦难 |
二、感怀身世,渴求知己 |
三、案牍公文,歌功颂德 |
第二节 汪中骈文艺术特点 |
一、巧借旧事,翻空出奇 |
二、骈散结合,句式丰富 |
三、博征载籍,柔厚艳逸 |
第四章 汪中散文研究 |
第一节 墓传碑表 |
一、痛悼至亲:发言深挚,细节传神 |
二、追思友人:取材精当,深情动人 |
三、代笔之作:揆情度理,渊雅典则 |
第二节 议对疏论 |
一、史地问题:淹贯经史,娴于辞令 |
二、民生问题:切中时弊,说理透彻 |
三、女性问题:穷源竟委,人本情怀 |
第三节 尺牍 |
一、尺牍情志 |
二、艺术特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药明康德回归A股动因及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及述评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4 研究方法 |
1.4.1 案例研究法 |
1.4.2 事件研究法 |
1.4.3 财务指标法 |
1.4.4 文献研究法 |
1.5 研究不足与创新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中国概念股 |
2.1.2 中国概念股回归 |
2.2 中概股回归模式及对比 |
2.2.1 借壳回归 |
2.2.2 分拆回归 |
2.2.3 IPO回归 |
2.2.4 三种模式对比及分析 |
2.3 理论基础 |
2.3.1 价值重估理论 |
2.3.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3.3 信号传递理论 |
第三章 药明康德回归A股案例介绍 |
3.1 药明康德公司简介 |
3.2 药明康德回归A股背景介绍 |
3.3 药明康德回归动因 |
3.3.1 面对做空危机,企业价值被低估 |
3.3.2 投资者不看好,企业战略需要 |
3.3.3 政府政策支持,为回归铺平道路 |
3.4 药明康德具体回归过程 |
3.4.1 挂牌新三板,剥离资产 |
3.4.2 拆除红筹架构 |
3.4.3 香港主板上市 |
3.4.4 A股 IPO |
第四章 药明康德回归A股效果分析 |
4.1 药明康德回归A股财务绩效分析 |
4.1.1 盈利能力分析 |
4.1.2 营运能力分析 |
4.1.3 偿债能力分析 |
4.1.4 发展能力分析 |
4.2 药明康德回归A股市场绩效分析 |
4.2.1 事件研究法概述 |
4.2.2 模型设计与计算 |
4.3 药明康德回归A股公司治理分析 |
4.3.1 股权结构分析 |
4.3.2 公司规模分析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
5.1 研究结论 |
5.1.1 提升了财务绩效,改善了部分财务状况 |
5.1.2 提升了市场绩效,股东财富增加 |
5.1.3 股权结构有所增强,企业规模扩大 |
5.1.4 部分财务指标并不稳定,需要重点关注 |
5.2 研究建议 |
5.2.1 改善部分不佳财务问题,尽量控制不稳定因素 |
5.2.2 注意投资活动和风险,保持谨慎性 |
5.2.3 在回归后,要对市场和投资负责 |
5.3 研究启示 |
5.3.1 对中概股而言 |
5.3.2 对监管层而言 |
5.3.3 对投资者而言 |
5.4 研究展望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件 |
(5)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2 研究对象 |
1.3 研究现状与意义 |
1.3.1 研究现状 |
1.3.2 研究意义 |
1.4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
1.4.1 理论基础 |
1.4.2 研究方法 |
1.5 语料来源 |
1.5.1 建立小型语料库 |
1.5.2 依据爬虫程序,滚动抓取标题 |
1.5.3 标题信息处理 |
第二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汇语法特点 |
2.1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频特点 |
2.1.1 词频统计 |
2.1.2 词频分布分析 |
2.2 标题词汇的语义特点 |
第三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法特点 |
3.1 句法结构形式 |
3.1.1 单句式结构 |
3.1.2 组合式结构 |
3.1.3 成分缺省结构 |
3.2 句类特点 |
3.2.1 陈述句标题 |
3.2.2 疑问句标题 |
3.2.3 感叹句标题 |
3.2.4 祈使句标题 |
第四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 |
4.1 引言 |
4.2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 |
4.2.1 词语修辞 |
4.2.2 辞格修辞 |
第五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用特点 |
5.1 关联理论与网络新闻标题 |
5.2 网络新闻标题的“明示—推理”交际 |
5.2.1 明示行为 |
5.2.2 推理过程 |
5.3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境效应 |
5.3.1 认知语境假设 |
5.3.2 语境效果 |
5.4 网络新闻标题的最佳关联 |
第六章 结语 |
6.1 主要研究过程和结论 |
6.2 创新之处与不足 |
6.3 后续研究的设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6)中概股回归行为及其影响分析 ——以完美世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私有化退市的相关研究 |
1.2.2 VIE架构的相关研究 |
1.2.3 中概股回归的相关研究 |
1.2.4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 |
1.3.1 研究思路 |
1.3.2 论文框架 |
2 中概股回归的概述 |
2.1 中概股介绍 |
2.1.1 中概股的概念 |
2.1.2 中概股海外上市的原因 |
2.1.3 中概股海外上市的历程 |
2.2 中概股回归的动因 |
2.2.1 企业价值被低估 |
2.2.2 企业战略调整 |
2.2.3 海外上市运行成本高 |
2.2.4 A股市场的市场时机 |
2.3 中概股回归的模式 |
2.3.1 私有化退市 |
2.3.2 拆除VIE架构 |
2.3.3 多种路径回归A股 |
2.4 中概股回归的影响 |
2.4.1 回归企业估值暴涨 |
2.4.2 市场短期流动性紧张 |
2.4.3 壳资源受到市场热点关注 |
2.4.4 跨市套利、借壳炒作引起监管重视 |
2.4.5 优质资产回流优化A股市场生态 |
2.5 中概股回归的理论基础 |
2.5.1 企业价值评估理论 |
2.5.2 有效资本市场理论 |
2.5.3 交易成本理论 |
2.5.4 企业并购理论 |
3 完美世界回归A股的案例分析 |
3.1 相关公司介绍 |
3.1.1 A股上市平台----完美环球 |
3.1.2 回归重组主体----完美世界 |
3.1.3 完美环球与完美世界的关系 |
3.2 完美世界回归A股的动因 |
3.2.1 股价跌破发行价企业价值被低估 |
3.2.2 ―影游联动‖优质资源整合 |
3.2.3 ―全球化的泛娱乐集团‖战略布局 |
3.2.4 有利的国内市场时机 |
3.3 完美世界回归A股的路径 |
3.3.1 完美影视借壳上市 |
3.3.2 完美世界私有化退市及拆除VIE架构 |
3.3.3 完美世界注入完美环球 |
3.4 完美世界分步回归A股的路径优势分析 |
3.4.1 分步回归风险前置 |
3.4.2 横向并购便于整合 |
3.4.3 路径多筹划空间大 |
4 完美世界回归A股的影响 |
4.1 完美世界回归A股的估值修复与成长 |
4.1.1 评估增值大幅溢价 |
4.1.2 实际控制人大比例增持 |
4.1.3 影游综合体发展势头强劲 |
4.1.4 全球化泛娱布局开启 |
4.2 完美世界回归A股的市场反应 |
4.2.1 交易活跃股价连续上涨 |
4.2.2 累计超额收益率超过一般并购重组 |
4.2.3 市值上升股东财富增加 |
4.2.4 媒体聚焦分析师普遍看好 |
5 研究结论与启示 |
5.1 研究结论 |
5.1.1 估值修复是中概股回归的重大动因 |
5.1.2 分步回归有利于中概股稳步回归 |
5.1.3 回归中概股容易受到市场追捧 |
5.2 启示 |
5.2.1 中概股应结合公司特点与市场状况选择合适的回归路径 |
5.2.2 投资者应理性看待回归的中概股不能盲目投资 |
5.2.3 监管层应完善市场服务与监管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即时情绪与股市大幅波动 ——基于2014-2015年中国股市异常波动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提出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1.3 研究目的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关于投资者情绪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
2.情绪影响资产价格的实证研究 |
3.情绪对于价格的影响方向 |
1.3 创新点和不足 |
第2章 心理学关于情绪的基本理论 |
2.1 基本概念和理论背景介绍 |
2.2 心理学对于情绪的研究文献 |
2.3 认知心理学中的即时情绪理论 |
2.3.1 情绪的分类 |
2.3.2 即时情绪对决策的影响 |
2.3.3 情绪代理变量 |
2.4 社会心理学关于的情绪传播理论 |
2.4.1 即时情绪与心理群体 |
2.4.2 即时情绪的传播和感染 |
第3章 2014-2015 年牛市及股灾的背景 |
3.1 宏观经济和政治环境 |
3.1.1 中国经济的增长 |
3.1.2 中国经济的转型 |
3.1.3 国际贸易形势 |
3.1.4 智能工业革命兴起 |
3.2 中国股票市场状况 |
3.2.1 上市公司的业绩情况 |
3.2.2 上市公司股票的市场估值情况 |
3.2.3 中国股票市场投资者的基本情况 |
第4章 2014-2015 年牛市及股灾发展过程 |
4.1 牛市启动阶段 |
4.1.1 政策面改革举措 |
4.1.2 场内资金变化 |
4.1.3 投资者对行情的基本认知 |
4.2 牛市发展和高潮阶段 |
4.2.1 市场成交量和题材演变 |
4.2.2 市场投资者一致性看法 |
4.2.3 证券市场投资者行为 |
4.3 股灾的发生和化解 |
4.3.1 市场舆论与市场传言 |
4.3.2 市场技术走势 |
4.3.3 股票市场的“救市”行动 |
第5章 2014-2015 股市异常波动的心理学分析 |
5.1 群体心理导致了“牛市”的产生 |
5.2 投资者的群体恐慌导致股灾 |
5.3 群体心理的主要特征 |
第6章 政策建议 |
6.1 结论 |
6.2 政策建议 |
6.2.1 加快构建投资者情绪指数体系 |
6.2.2 正确引导市场舆论传递 |
6.2.3 建立健全多空平衡机制 |
6.2.4 积极培育机构投资者 |
6.2.5 完善新股发行制度和政策规定 |
6.2.6 加强市场资金来源和资金流向监控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后记 |
(8)行业配置、投资者关注与基金业绩(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问题提出与选题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问题提出 |
1.1.3 选题意义 |
1.2 基金业绩的概念界定 |
1.3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 |
第2章 行业配置、投资者关注与基金业绩文献综述 |
2.1 基金主动管理与基金行业配置相关文献 |
2.1.1 基金主动管理研究 |
2.1.2 基金行业配置研究 |
2.2 投资者关注度相关文献 |
2.2.1 投资者关注度的理论基础 |
2.2.2 基于传统数据的投资者关注度 |
2.2.3 基于网络大数据的投资者关注度 |
2.3 投资者情绪相关文献 |
2.3.1 投资者情绪的理论基础 |
2.3.2 基于交易数据的投资者情绪 |
2.3.3 基于网络文本大数据的投资者情绪 |
第3章 行业配置与基金业绩:基于行业集中度和行业活跃度的研究 |
3.1 研究动机 |
3.2 样本选择与描述性统计 |
3.2.1 样本选取 |
3.2.2 变量定义与描述性统计 |
3.2.3 行业指数 |
3.3 行业配置与基金业绩 |
3.3.1 基金行业配置的测算:基于卡尔曼滤波方法 |
3.3.2 实证检验行业配置对基金收益率的影响 |
3.3.3 实证检验行业配置对基金资金净流入的影响 |
3.4 小结 |
第4章 投资者关注度与基金资金净流入及收益率 |
4.1 研究动机 |
4.2 样本选择与描述性统计 |
4.2.1 样本选取 |
4.2.2 投资者关注度数据来源 |
4.2.3 变量定义与描述性统计 |
4.3 投资者关注度对基金资金净流入的影响 |
4.3.1 构建投资者关注度指标 |
4.3.2 季度末月的关注度与下季度基金资金净流入 |
4.3.3 分析影响投资者关注度对基金资金净流入关系的因素 |
4.3.4 工具变量分析:基金家族其他基金的超额关注度 |
4.4 拓展分析:投资者关注度对基金收益的影响 |
4.4.1 投资者关注度对基金经理风险偏好的影响 |
4.4.2 投资者关注度对基金收益的影响 |
4.5 小结 |
第5章 投资者情绪与基金资金净流入及收益率 |
5.1 研究动机 |
5.2 样本选择与描述性统计 |
5.2.1 样本选取 |
5.2.2 变量定义和描述性统计 |
5.3 文本情绪提取 |
5.3.1 天天基金网发帖内容抓取 |
5.3.2 文本去噪与中文分词 |
5.3.3 机器学习 |
5.4 投资者看涨情绪与基金资金净流入及收益率 |
5.4.1 构建情绪看涨指标 |
5.4.2 实证检验投资者看涨情绪对基金资金净流入的影响 |
5.4.3 工具变量分析:基金家族其他基金的情绪看涨指数 |
5.4.4 实证检验投资者看涨情绪对基金收益率的预测能力 |
5.5 投资者情绪分歧与基金资金净流入及收益率 |
5.5.1 构建情绪分歧指标与情绪一致指标 |
5.5.2 实证检验投资者情绪分歧对基金资金净流入的影响 |
5.5.3 工具变量分析:基金家族其他基金的情绪分歧指数 |
5.5.4 实证检验投资者情绪分歧对基金收益率的预测能力 |
5.6 小结 |
第6章 结论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6.2 进一步研究空间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股票期现跨市场操纵监管法律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标与意义 |
1.2.1 研究目标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3.1 实证分析法 |
1.3.2 规范分析法 |
1.3.3 历史研究法 |
1.3.4 比较分析法 |
1.4 文献综述 |
1.4.1 跨市场操纵的可行性问题 |
1.4.2 跨市场操纵的本体论问题 |
1.4.3 跨市场操纵的监管法律制度 |
1.4.4 经济法理念和制度治理跨市场操纵的优势 |
1.5 研究逻辑思路与内容(图) |
1.6 难点与贡献 |
1.6.1 难点 |
1.6.2 创新 |
1.7 不足与展望 |
第2章 股票期现跨市场操纵的基本模式 |
2.1 跨市场操纵的生成逻辑 |
2.1.1 跨市场交易的界定 |
2.1.2 跨市场交易的类型 |
2.1.3 跨市场操纵的生成 |
2.2 交易型跨市场操纵模式 |
2.2.1 股价指数的可操纵性 |
2.2.2 交易型跨市场操纵的内在机理 |
2.2.3 交易型跨市场操纵的实施策略之一:操纵指数权重股 |
2.2.4 交易型跨市场操纵的实施策略之二:操纵期指合约 |
2.3 信息型跨市场操纵模式 |
2.3.1 资本市场的信息传递机制 |
2.3.2 信息型跨市场操纵的内在机理 |
2.3.3 信息型跨市场操纵的实施策略 |
2.4 跨境型跨市场操纵模式 |
2.4.1 资本市场国际一体化进程 |
2.4.2 跨境型跨市场操纵的内在机理 |
2.4.3 跨境型市场操纵的实施策略 |
第3章 股票期现跨市场操纵的系统性风险演变 |
3.1 单市场操纵所蕴含风险的非系统性:以股票市场为例分析 |
3.1.1 市场操纵的价格波动风险 |
3.1.2 单市场操纵风险的表现 |
3.1.3 单市场操纵风险的特质 |
3.2 衍生品市场操纵蕴含风险的系统性端倪:以期指市场为例分析 |
3.2.1 期指市场的诞生 |
3.2.2 期指市场的特有属性 |
3.2.3 期指市场操纵风险的特质 |
3.3 跨市场操纵风险的系统性演变 |
3.3.1 资本市场的融通变革 |
3.3.2 跨市场操纵风险系统性演变的机理:跨市场信息传导机制 |
3.3.3 跨市场操纵风险系统性演变的渠道:跨市场价格关联机制 |
3.3.4 跨市场操纵风险的系统性展现 |
第4章 市场操纵监管法律制度的失灵 |
4.1 监管权配置的失衡 |
4.1.1 市场操纵监管主体的梳理 |
4.1.2 宏观审慎监管主体缺位 |
4.1.3 监管协作机制有待完善 |
4.1.4 监管体制的“倒金字塔”结构 |
4.2 监管权运行的失范之一:操纵禁止规范滞后 |
4.2.1 市场操纵禁止规范的梳理 |
4.2.2 缺失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基本规则 |
4.2.3 市场分割的规范体系 |
4.2.4 逻辑混乱的规范结构 |
4.3 监管权运行失范之二:操纵行为实质认知失当 |
4.3.1 市场操纵实质界定的梳理 |
4.3.2 立法中价量控制界定的“似是而非” |
4.3.3 实践中交易量控制界定的“舍本逐末” |
第5章 市场操纵本质的新认知及监管创新 |
5.1 域外市场操纵本质认知的考察 |
5.1.1 欺诈理论 |
5.1.2 市场欺诈理论 |
5.1.3 价格操纵理论 |
5.2 既有市场操纵本质认知的困境 |
5.2.1 疏离于市场操纵的实施机理 |
5.2.2 隐含监管权力滥用的危险 |
5.2.3 局限于对市场操纵的微观监管 |
5.2.4 聚焦于对操纵者的事后惩治 |
5.3 市场操纵本质的新认知 |
5.3.1 对价格控制能力的关注 |
5.3.2 市场优势与操纵行为的关联 |
5.3.3 滥用市场优势控制价格 |
5.4 统合式监管框架设计及实施路径 |
5.4.1 统合式监管框架设计思路 |
5.4.2 统合式监管框架的实现路径 |
第6章 股票期现跨市场操纵风险监管法律制度构建 |
6.1 跨市场操纵的宏观审慎监管理念 |
6.1.1 宏观审慎监管释义 |
6.1.2 宏观审慎监管与跨市场操纵的契合 |
6.1.3 跨市场操纵宏观审慎监管的展开 |
6.2 域外跨市场操纵监管主体的梳理 |
6.2.1 美国的跨市场操纵监管的主体 |
6.2.2 英国的跨市场操纵监管的主体 |
6.2.3 日本的跨市场操纵监管的主体 |
6.3 跨市场操纵风险监管体系设计 |
6.3.1 建立资本市场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 |
6.3.2 完善资本市场的监管协作机制 |
6.3.3 改进资本市场的微观监管结构 |
6.3.4 推进资本市场跨境监管协作机制 |
6.4 跨市场操纵防御性风险监管法律制度设计 |
6.4.1 设置差异性的资本市场合格投资者制度 |
6.4.2 完善资本市场投资者分类监管制度 |
6.4.3 改进跨市场大额交易登记制度 |
第7章 股票期现跨市场操纵行为监管法律制度完善 |
7.1 域外立法规制跨市场操纵的样本梳理 |
7.1.1 设置专门的跨市场操纵禁止规范 |
7.1.2 统合市场操纵禁止规范 |
7.1.3 改进市场分割的操纵禁止规范 |
7.2 跨市场操纵的实质独立性分析 |
7.2.1 跨市场操纵策略的理论纷争 |
7.2.2 跨市场操纵的理论类型 |
7.2.3 跨市场操纵策略的独立性分析 |
7.3 我国跨市场操纵行为监管法律制度改进 |
7.3.1 弥合市场分割立法体系的监管缝隙 |
7.3.2 优化市场操纵禁止规范框架 |
7.3.3 设置多元化市场操纵行为构成要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10)药明康德私有化回归的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文献综述 |
(二)文献评述 |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四、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第二章 中概股回归概况分析 |
一、美国股票市场概况 |
二、中概股发展历程 |
三、中概股回归路径及回归现状 |
(一)中概股回归路径 |
(二)中概股回归现状 |
第三章 药明康德私有化回归案例概况 |
一、药明康德公司简介 |
(一)公司介绍 |
(二)行业分析 |
二、药明康德私有化回归过程 |
(一)私有化前准备 |
(二)私有化退市 |
(三)药明生物上市 |
(四)主体IPO回归A股 |
三、回归后成效 |
(一)公司市值角度 |
(二)创始团队控股角度 |
第四章 药明康德私有化回归动因及模式分析 |
一、药明康德私有化回归动因 |
(一)价值被低估 |
(二)前景不被认可 |
(三)战略布局调整 |
(四)国内政策导向 |
二、药明康德回归A股市场的模式分析 |
(一)药明康德回归路径创新之处 |
(二)药明康德“一拆三”与其他回归方式对比 |
(三)药明康德分拆回归的优势分析 |
第五章 对药明康德私有化回归的思考 |
一、药明康德回归路径的推广价值 |
(一)药明康德回归的成功经验 |
(二)药明康德回归路径的可参考性分析 |
二、对中概股回归的启示与建议 |
(一)理性选择回归 |
(二)加强风险管理 |
(三)规划回归后的发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语 |
四、关注B股中的医药题材(论文参考文献)
- [1]超额股票市值增长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基于TMT行业和消费行业[D]. 边诚超. 浙江大学, 2021(09)
- [2]创业板注册制首批上市企业成长性及盈利能力分析 ——基于同行业的对比[D]. 刘青.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3]汪中诗文研究[D]. 卢旭. 扬州大学, 2021(09)
- [4]药明康德回归A股动因及效果研究[D]. 朱榕.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5]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D]. 周莹.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6]中概股回归行为及其影响分析 ——以完美世界为例[D]. 刘阳. 江西财经大学, 2019(01)
- [7]即时情绪与股市大幅波动 ——基于2014-2015年中国股市异常波动的案例研究[D]. 王丹. 吉林财经大学, 2019(03)
- [8]行业配置、投资者关注与基金业绩[D]. 吴雨玲. 中央财经大学, 2019(08)
- [9]股票期现跨市场操纵监管法律制度研究[D]. 石启龙. 辽宁大学, 2019(05)
- [10]药明康德私有化回归的案例分析[D]. 刘嘉雯. 西北民族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