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后并发症的护理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董萍[1](2020)在《首次医疗接触时间和门球时间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住院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和并发症的影响—单中心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FMC(First Medical contact time,FMC)和D-to-B(Door-to-ballon time,D-to-B)对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及并发症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减少STEMI患者住院期间的MACE和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提供重要的临床依据。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19年8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内科CCU行PCI介入治疗的300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制定STEMI患者临床情况调查表,建立临床资料Excel数据库。首先,所有患者根据FMC分成A1组(<3h)、A2组(3-12h),A3组(>12h)3组,分析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既往史、心梗部位、血管病变、罪犯血管等发病情况,分析FMC对STEMI患者住院MACE及并发症的影响;其次,所有纳入患者根据D-to-B分成B1(<60min),B2(60-90min),B3(>90min)3组,分析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既往史、心梗部位、血管病变、罪犯血管等发病情况,分析D-to-B对STEMI患者住院MACE及并发症的影响。最后对产生阳性结果的相关因素和有可能对STEMI患者MACE事件和并发症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其中影响STEMI患者住院期间MACE和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进行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则以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多因素分析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根据FMC分组对比后发现:Tn I值在A1组(1.61±3.14 ng/m L)、A2组(4.03±1.65 ng/m L)、A3组(8.05±2.03 ng/m L)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FMC分组中并发症的发生率A1组(8.5%)、A2组(14.5%)、A3组(18.9%)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MACE事件的发生率A1组(23.7%)、A2组(46.4%)、A3组(57.4%)在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FMC时间越长,STEMI患者MACE事件及并发症发生率越高。2.根据D-to-B分组对比后发现:Tn I值在B1组(1.17±1.8ng/m L)、B2组(1.53±2.6ng/m L)、B3组(7.57±31.9,ng/m L)三组组间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NT-pro-BNP在B1组(354.9±565.1pg/m L)、B2组(541.36±1164.5 pg/m L)、B3组(1239.8±2348.4,pg/m L)组间比较中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三组中并发症的发生率B1组(3.0%)、B2组(11.6%)、B3组(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MACE的发生率B1组(23.5.0%)、B2组(33.7%)、B3组(53.3%)在组间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D-to-B时间越长,Tn I逐渐升高,NT-pro-BNP水平也增加;STEMI患者MACE及并发症发生率越高。3.在STEMI患者MACE的多因素回归分析中,NT-pro-BNP、广泛前壁(前壁)心肌梗死、FMC时间>12小时、D-to-B时间>90分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STEMI患者住院期间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4.在STEMI患者并发症的多因素回归分析中,广泛前壁(前壁)心肌梗死、FMC时间>12小时、D-to-B时间>90分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STEMI患者住院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缩短FMC时间及D-to-B时间能减少STEMI患者住院MACE及并发症的发生。2.NT-pro-BNP、广泛前壁(前壁)心肌梗死、FMC时间>12小时、D-to-B时间>90分钟是STEMI患者住院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3.广泛前壁(前壁)心肌梗死、FMC时间>12小时、D-to-B时间>90分钟是STEM患者住院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朱勋迪[2](2020)在《血浆高Hcy水平高龄STEMI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对预后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 的]分析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临床特征,并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高龄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的预后影响。[方 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心血管内科治疗符合入选标准的高龄AMI患者196例,在标准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按患者入院48小时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为高 Hcy 组(Hcy≥15umol/L)(84 例)和非高 Hcy 组(Hcy<15umol/L)(112例),记录并分析患者基线资料、冠脉造影结果,心率、血压、BNP、心功能指标;并通过患者再住院、门诊复查以及电话回访等方式进行随访记录,统计患者住院及随访期间的病死率、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joradverse cardiac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发生率。采用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高龄 AMI 患者 PCI(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1年累计病死率及出院后1年无MACCE生存率的预测因素。[结 果]1.与非高Hcy组相比,高Hcy患者中男性比例高(P=0.007),既往患糖尿病、高血压病、脑血管病的患病率偏高(P均<0.01);Kill ip分级分布不同,Kill iPⅢ-Ⅳ级发生率高(P=0.000),其余基线资料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Hcy组术后12小时BNP、肌酐水平、显着偏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STEMI患者血浆Hcy水平与BNP浓度呈正相关,相关系R=0.5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浆Hcy水平与肌酐水平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38,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临床诊断类型、罪犯血管、血管病变情况的分布均不同(P均<0.01),高Hcy组患者广泛前壁心梗、左主干病变、多支血管病变明显高于非Hcy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与非高Hcy组对比,高Hcy组患者术后TIMI血流3级、ST段完全回落率比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本临床研究,共完成出院1年后心脏超声随访的患者125人,结果显示非高Hcy组LVEF(%)与LVEDD(mm)随访一年后与基线相比变化无统计学差异(54.43±10.68 vs.55.23±9.48,48.71±5.867vs.49.05±5.18,P>0.05),而高 Hcy 组 LVEF(%)随访一年后较基线明显降低(50.79±10.32vs.45.32±10.18,P=0.003);LVEDD(mm)随访一年后数值较基线明显增高(48.88±6.792vs.53.08±5.33,P=0.001)。3.本研究对高龄STEMI患者近远期病死率及MACCE发生率综合分析,发现高Hcy组患者PCI术后院内病死率及30天死亡率均高于非高Hcy组,但由于数据过少两组间院内病死率及30天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8%vs 1.78%,4.79%vs 2.67%,P 均>0.05)。高 Hcy 组患者 PCI 术后院内 MACCE 率及 30 天 MACCE率高于非高 Hcy 组(70.23%vs 53.57%,71.42%vs 49.10%,P 均<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血浆高Hcy组患者 1 年病死率[17.85%(15/84)比7.14%(8/112),P=0.001]和出院后 1 年 MACCE 事件发生率[34.52%(29/84)比 17.85%(20/112),P=0.000]显着高于非高Hcy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Cox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浆高Hcy水平是高龄STEMI患者PCI术后1年累计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HR=0.425,95%CI 0.250-0.723,P=0.002);通过 Cox 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去校正基线资料以及BNP、肌酐等混杂因素后,发现血浆高Hcy水平仍是1年累计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HR=2.507,95%CI 1.282-3.911,P=0.024);Cox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浆高Hcy水平是患者出院后1年MACCE发生率的独立危险因素(HR=1.433,95%CIO.893-2.298,P=0.013)。[结 论]1.血浆高Hcy水平高龄STEMI患者男性比例高,基础疾病多,肌酐水平高。2.血浆高Hcy水平高龄STEMI患者冠脉病变严重、多支血管病变、心肌梗死面积大、微循环障碍及心功能不良。3.本研究表明血浆高Hcy水平可能增加高龄STEMI患者近期MACCE发生率。4.本研究表明血浆高Hcy水平表现为与高龄STEMI患者远期MACCE的明显相关性,是高龄STEMI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
颜羽,梁振娥,杨奕[3](2017)在《护理干预对预防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溶栓后并发症的作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预防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溶栓后并发症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行溶栓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110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溶栓后并发症的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头晕、腰背痛、腹胀、焦虑、腿软、心悸、尿潴留、便秘、栓塞、肺部感染、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92.73%,对照组总满意度78.18%,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并且提高患者满意度,较常规护理更加优秀。
兰丽红[4](2007)在《急性心肌梗死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中低血压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中发生低血压的原因。方法对36例接受rt-PA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溶栓过程中发生低血压情况的原因分析。结果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rt-PA溶栓过程中13例出现低血压,发生率为36.1%。结论提出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低血压的护理对策。
杨晓珊[5](2003)在《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护理进展》文中认为
黄文生[6](2001)在《《河南医药信息》2001年第9卷分类索引》文中认为
魏松云[7](2020)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5月至2019年3月心内科收治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的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总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入院至溶栓治疗的时间、住院时间及卧床时间均显着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溶栓治疗过程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治疗费用,节省救治时间,规范救治行为,提高治愈率,可促进整体护理质量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刘千金[8](2019)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1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患者6个方面的综合护理措施。结果使患者的病情能够得到缓解,减少患者痛苦。结论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以及预防再梗塞的发生。
林华君,曲伟[9](2018)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急诊科的救治措施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急诊科救治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入并进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共计408例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对其治疗措施进行探究。结果:40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经救治后出现13例死亡患者,死亡率为3.19%;其余395例患者病情均得到控制,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54%(14/395),安全性较高;同时患者经治疗后其生活质量调查表评分显着改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通过急诊措施进行救治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生还几率,预后效果较好,具有应用价值。
王月琴[10](2018)在《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后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临床效果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后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提取2014年4月-2017年4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60例,采用抽签法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其中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细节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后并发症、心绞痛及心律失常情况。结果:经临床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人数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着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心绞痛发生率为1(3%),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6%);参照组患者的心绞痛发生率为20(66%),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6(86%)。参照组患者的心绞痛显着高于研究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患者的心律失常显着高于研究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后心律失常患者护理干预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着降低,其临床效果显着。
二、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后并发症的护理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后并发症的护理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首次医疗接触时间和门球时间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住院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和并发症的影响—单中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的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1 对象与方法 |
1.1 入选标准 |
1.2 研究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STEMI患者根据FMC分组的临床资料的比较 |
2.2 STEMI患者根据D-to-B分组的临床资料比较 |
2.3 STEMI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3 讨论 |
3.1 FMC时间 |
3.2 D-to-B时间 |
3.3 多因素对STEMI患者的影响 |
3.4 本研究的局限性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急性心肌梗死研究现状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血浆高Hcy水平高龄STEMI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对预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急诊PCI术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3)护理干预对预防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溶栓后并发症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 |
3 讨论 |
(4)急性心肌梗死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中低血压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结果 |
2 讨论 |
2.1 低血压与梗死部位相关性 |
2.2 溶栓中低血压原因 |
2.3 护理对策 |
2.3.1 心理教育 |
2.3.2 早期多静脉通路 |
2.3.3 严密观察病情, 对恶性心律失常、急性心衰等表现及时判断 |
2.3.4 控制rt-PA滴速 |
2.3.5 排除溶栓并发出血 |
2.3.6 及时报告并协助医生处理低血压 |
(7)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护理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治疗后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比较 |
2.2 两组患者治疗时间比较 |
3 讨论 |
(8)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资料 |
2 护理措施 |
2.1 转变护理过程, 实施三阶段处理法的护理 |
2.2 严密的心电监护, 预见性发现问题 |
2.3 仔细观察, 准确鉴别各种临床征象 |
2.4 不稳定状态的护理 |
2.5 严密观察药物副作用 |
2.6 加强整体护理 |
2.7 加强卫生宣教, 讲究宣教技巧, 不影响病人的休息为宜 |
3 讨论 |
(9)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急诊科的救治措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患者生还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
2.2 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
3 讨论 |
(10)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后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情况 |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及心律失常情况 |
3 讨论 |
四、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后并发症的护理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首次医疗接触时间和门球时间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住院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和并发症的影响—单中心研究[D]. 董萍.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2]血浆高Hcy水平高龄STEMI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对预后的影响[D]. 朱勋迪.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3]护理干预对预防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溶栓后并发症的作用[J]. 颜羽,梁振娥,杨奕.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7(08)
- [4]急性心肌梗死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中低血压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兰丽红. 广东医学, 2007(05)
- [5]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护理进展[J]. 杨晓珊. 右江医学, 2003(03)
- [6]《河南医药信息》2001年第9卷分类索引[J]. 黄文生. 河南医药信息, 2001(18)
- [7]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魏松云.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20(01)
- [8]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J]. 刘千金.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54)
- [9]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急诊科的救治措施分析[J]. 林华君,曲伟. 中国农村卫生, 2018(06)
- [10]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后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临床效果分析[J]. 王月琴. 现代养生, 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