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麻下咪达唑仑血药浓度的测定及其在靶控输注镇静过程中的变化

腰麻下咪达唑仑血药浓度的测定及其在靶控输注镇静过程中的变化

一、椎管内麻醉下咪达唑仑血浆浓度的测定及其靶控输注镇静时血药浓度的变化(论文文献综述)

王宁[1](2021)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椎管内麻醉下老年患者内隐及外显记忆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观察泵注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对在椎管内麻醉下行髋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内隐记忆及外显记忆的影响方法:1、收集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椎管内麻醉下行髋膝关节置换术并且符合选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老年患者(年龄≥65岁)共计54例,2、将54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D1组、D2组、D3组)每组18例,所有患者在椎管内麻醉平面固定并且符合手术要求后即刻进行清醒听词学习,之后三组分别以0.2ug/(kg·h)、0.4 ug/(kg·h))、0.6ug/(kg·h)三种速度泵注右美托咪定,泵注右美托咪定1小时后进行镇静听词学习,于手术结束前30min停止泵注右美托咪定,分别记录麻醉前、平面固定、泵药15min、30min、60min和手术完成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术后4小时根据记忆加工分离程序结合词干补笔实验获得内隐与外显记忆的成绩。3、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三组患者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成绩与0之间的差异以及各组之间内隐记忆成绩的差异。结果:D1组患者的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成绩与0比较有显着差别(P<0.05),D2组患者的内隐记忆成绩同D1组一样与0比较差异明显(P<0.05),但是D2组患者的内隐记忆成绩明显小于D1组(P<0.05),D3组患者的内隐及外显记忆成绩与0比较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D1组在泵注右美托咪定后MAP、HR较用药前变化不明显(P>0.05),D2组和D3组MAP、HR较用药前下降(P<0.05)D3组较D2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低剂量组右美托咪定不能消除患者的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中等剂量组右美托咪定可以消除患者的外显记忆但是内隐记忆并未被消除,并且中等剂量组较低剂量组对内隐记忆的抑制更明显,高剂量组的右美托咪定可以同时消除患者的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

袁春梅[2](2021)在《右美托咪定对依托咪酯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及肌阵挛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对依托咪酯诱导全麻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及肌阵挛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在我单位行全身麻醉手术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DEX0.5ug/kg组(D1组)和DEX0.7ug/kg(D2组),每组30例患者。观察三组患者用药前(T0)--即基础値、麻醉诱导前(T1)、插入气管导管前(T2)、插入气管导管即刻(T3)、插入气管导管后1min(T4)、气管插管后3min(T5)、气管插管后5min(T6)、气管插管后10min(T7)的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 MAP)和心率(heart rate HR)的变化,以及肌阵挛的发生情况。结果C组患者在T3、T4时刻的SBP、DBP、MAP、HR明显高于其T0时刻(P<0.05),升幅大于D1组、D2组;T1-T7时刻,D2组患者的HR相较于其T0时刻,降幅大于D1组;T1、T4、T5、T6、T7时刻,D2组患者的SBP、DBP、MAP相较于其T0时刻,降幅大于D1组;C组发生6例轻度肌阵挛、7例中度肌阵挛,D1组发生1例轻度肌阵挛,D2组发生2例轻度肌阵挛。结论预先静脉泵入DEX有利于减轻依托咪酯诱导全麻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预注DEX可减少肌阵挛的发生,而且在血流动力学稳定方面,DEX0.5ug/kg组(D1组)优于DEX0.7ug/kg(D2组)。

李志[3](2020)在《右美托咪定用于产科椎管内麻醉和术后镇痛及相关基因多态性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剖宫产手术已经成为相对安全的分娩方式之一,世界各国的剖宫产率逐渐上升,而我国受国家二孩政策影响亦尤为突出。在紧急情况下,产妇只能在全身麻醉而不是在椎管内麻醉下进行手术。与全身麻醉能够增加产妇反流误吸、气管插管失败和通气不足等风险相比,椎管内麻醉(硬膜外、腰麻和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下剖宫产的优点是母体安全性相对较高和新生儿免遭全身麻醉药物的暴露,并且胎儿娩出后可以与母体接触以促进子宫收缩和乳汁分泌,便于更早开始母乳喂养。与其他椎管内麻醉技术相比,腰硬联合阻滞麻醉(combined spinal-epiduralanesthesia,CSEA)因其成本低、起效快、药物用量少、镇痛以及肌肉松弛效果好被广泛应用于下腹部手术,而麻醉作用持续时间短和术后早期即发生疼痛等弱点削弱了其上述优点。鉴于此,麻醉医师不断探索在蛛网膜下腔局部麻醉药中加入如吗啡、丁丙诺啡、芬太尼、可乐定和氯胺酮等各种佐剂,以期延长术中镇痛至术后。因此,寻找有效佐剂的工作仍在进行中。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新型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剖宫产手术镇痛的大多数数据来源于可乐定的椎管内应用,其可有效延长局部麻醉药的感觉运动阻滞时间约1小时,并改善镇痛作用。而Dex与α2和α1的亲和力是可乐定的8倍(α2比α1的1620:1 vs.220:1)。尽管Dex应用于椎管内麻醉还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可,已有报道证实Dex与布比卡因联合应用时,可将局部麻醉药的起效时间缩短,还能降低局部麻醉药的神经毒性,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然而,目前关于右美托咪定用于鞘内注射的剂量尚缺乏一致意见;此外,药物剂量和实际临床效应,药物剂量与不良反应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尚不明确;最后,鞘内应用右美托咪定是否能够发挥镇静和遗忘作用?以及α2A肾上腺素能受体(ADRA2A)C-1291G基因多态性是否会影响其镇静镇痛作用?也无相关研究报道。本研究选取不同剂量的Dex与一定剂量的布比卡因联合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通过观察其麻醉效果和镇静效果,探讨Dex与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用药的最佳伍用剂量,并进一步探讨布比卡因伍用不同添加剂(右美托咪定、可乐定、芬太尼)对麻醉效果的影响,以及研究基因启动子区域中的α2A肾上腺素能受体(ADRA2A)C-1291G基因多态性与右美托咪定的临床作用(镇静和血液动力学作用)之间的关系,为Dex的临床精准应用提供有力证据。第一部分:布比卡因复合不同剂量Dex用于腰麻剖宫产的临床对照研究研究目的:我们的研究旨在评价不同剂量的Dex作为佐剂联合布比卡因用于产科蛛网膜下腔阻滞,观察其麻醉效果、镇静作用和新生儿评分等方面,探讨右美托咪定鞘内注射的最佳剂量,为其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本研究经烟台毓璜顶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并批准(伦理号:2014112),最终纳入2014年7月至2014年9月于我院择期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20例,征得患者和家属的知情同意,并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n=30)进行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实验组:D1:布比卡因(11.25mg)+Dex(5ug);D2:布比卡因(11.25mg)+Dex(7.5ug);D3:布比卡因(11.25mg)+Dex(10ug);对照组C:布比卡因(11.25mg),均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3ml;为避免因麻醉和手术效果出现偏差以影响数据获取,麻醉和手术操作者均由相同的团队完成。观察记录给药后血流动力学数据、Ramsay镇静评分、胎儿娩出后Apgar评分。麻醉后采用针刺法和改良Bromage测定感觉运动阻滞情况,通过11点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镇痛情况。同时记录术中术后不良事件例数。结果:1.1 一般资料情况比较:四组产妇一般资料(年龄、体重、身高和新生儿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 血流动力学比较。四组产妇MABP、HR在T1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 T2、T3、T4、T5时间点,实验组(D1、D2、D3)MABP、HR 与 C组比较均有下降趋势;在T3、T4、T5时间点实验组(D1、D2、D3)的MABP和HR与C组相比变化显着(P<0.05)。C组T3、T4、T5时间点HR明显低于T1时间点(p<0.05),T3、T4、T5时间点实验组(D1、D2、D3)MABP明显低于T1 时间点(p<0.05)1.3 VAS比较。实验组患者(D1、D2、D3)在术后24小时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C)(p<0.05),在术后8小时、12小时、24小时的VAS评分D3组与C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1.4镇静程度比较。各组产妇Ramsay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患者(D1、D2、D3)在各时点BIS变化与对照组(C)相比没有明显差异。1.5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Dex会明显缩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显着延长感觉运动阻滞的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3与D2组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D1组,感觉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明显长于D1组,所有组别中D3组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最短,持续时间最长(P<0.05)。1.6新生儿情况:四组均无新生儿发生呼吸抑制的情况,心率均未低于100次/分。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出生后1min和5min)无统计学差异(P>0.05)。1.7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恶心呕吐和寒战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D3组与对照组比较心动过缓发生率较高(p<0.05)。术后访视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第二部分布比卡因复合不同佐剂(芬太尼、可乐定、Dex)用于剖宫产手术腰麻的临床对照研究研究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研究比较经典阿片类药物(芬太尼)、传统α 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可乐定)与新型强效α 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右美托咪定)与布比卡因伍用对剖宫产手术麻醉效果的影响。研究方法:本研究经烟台毓璜顶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并批准(伦理号:2014113),选取本院2014年9月至2014年10月期间要求实施择期剖宫产手术的产妇84例。征得患者和患者家属知情同意后,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原则分为4组(n=21)实验组:BF:布比卡因(11.25mg)+芬太尼(15ug)+生理盐水稀释至3ml;BC:布比卡因(11.25mg)+可乐定(75ug)+生理盐水稀释至3ml;BD:布比卡因(11.25mg)+右美托咪定(10ug)+生理盐水稀释至3ml;对照组C:布比卡因(11.25mg)+生理盐水稀释至3ml;为避免麻醉和手术效果出现偏差影响数据收集,麻醉和手术操作者由相同团队组成。观察记录给药后血流动力学数据、胎儿娩出后Apgar评分。麻醉后采用针刺法和改良Bromage评分测定感觉运动阻滞情况,通过11点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镇痛情况。同时记录术中术后不良事件例数。结果:1.1 一般资料情况比较:四组产妇的年龄、身高、体重、腹围、孕周、ASA分级、新生儿体重以及外科手术时长等一般资料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血流动力学指标:四组产妇的MABP和低血压的发生率各观测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效应比较:gBD组和gBC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3.1分钟和3.2分钟,与gB组和gBF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达到感觉平面的时间gBC和gBD与对照组相比,组间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观察gBC组和GBD组感觉阻滞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gBD组感觉阻滞持续225.73±47.88分钟,而gBC组为205.25±38.25。gBD与gBC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4),gBD组较bBC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明显延长约20分钟。结果还表明,感觉消退至T10的时间,四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2),最高的为gBD组155.9±19.85分钟,最低的为为对照组107.35±16.15分钟。术后首次止痛药物时间gBC组和gBD组与对照组和gBF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2)。最长的为gBD组360.52±29.57分钟,其次是gBC组349.84±25.12分钟。1.4 VAS评分的比较:术后1h和2h,gBC组和gBD组的VAS评分与其他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1.5不良反应的比较。gB和gBF组寒战发生率为14.2%和4.7%,明显高于gBC组和gBD组(P<0.05)。1.6新生儿情况:四组均无新生儿出现呼吸抑制的情况,出生后心率>100次/分。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出生后1min和5min)、脐动脉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和pH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三部分 α 2A肾上腺素受体基因多态性对右美托咪定用于产科麻醉与术后镇痛的影响研究目的:观察α 2A-AR基因多态性与右美托咪定合并布比卡因用于产科蛛网膜下腔麻醉的效果及术中术后镇静镇痛水平的关系。研究方法:本研究经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号:2018125),经与患者及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后签署知情同意书。共纳入我院2018年10月至2018年12月期间要求实施择期剖宫产手术的产妇96例。ASA分级1~11级,初产妇,年龄23~35岁,均为汉族,身高150~175cm,体重50~90kg,BMI 18~35 kg/m2。将纳入的患者根据ADRA2A C1291G基因检测结果分为C1291C(CC组)、C1291G(CG组)、G1291G(GG组)三组。术中麻醉用药方案为:布比卡因(11.25mg)+Dex 10ug,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3ml;术后镇痛均采用:舒芬太尼1.5ug/Kg和Dex 3ug/Kg经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为避免麻醉和手术效果出现偏差以影响数据获取,麻醉和手术操作者均由相同的团队完成。患者分组结果待统计时进行揭盲。术中采用麻醉信息系统记录患者血压、心率、BIS、SPO2等数据,同时记录胎儿娩出后Apgar评分、改良Bromage评分、感觉阻滞平面起效维持等时间,术中不良事件例数等。术后采集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和Ramsay评分并随访有无并发症。结果:1.1 ADRA2A C1291G基因呈多态性,各组频率分别为,C1291C(CC组38例,39.58%),C1291G(CG组46例,47.92%)和G1291G(GG组 12例,12.5%)。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纳入病例数具有群体代表性。1.2一般资料比较。三组患者及新生儿的人口学数据、腹围、孕周、ASA分级及手术时长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 ADRA2A C1291G基因多态性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三组产妇MABP、HR在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 ADRA2A C1291G基因多态性对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效应。三组患者在感觉运动阻滞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91>0.05)。1.5 ADRA2A C1291G基因多态性对术中产妇不同时间点BIS值的影响。在T2、T3、T4、T5时间点CC组的BIS明显低于CG组和GG组,与CG组、GG组产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1,0.0014,0.0012,0.001)<0.05。1.6 ADRA2A C1291G基因多态性对术后产妇不同时间点VAS评分的比较。在术后8h,12h,24h时间点CC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CG组和GG组,与CG组、GG组产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2,0.001,0.0013)<0.05。1.7 ADRA2A C1291G基因多态性对术后产妇不同时间点Ramsay评分的比较。在术后2h、4h,8h,12h,24h时间点CC组的Ramsay评分明显高于CG组和GG组,与CG组、GG组产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1,0.0012,0.0013,0.001,0.0011)<0.05。1.8不良反应的比较。三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类似,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不同剂量的Dex作为布比卡因佐剂均可缩短运动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均能够延长运动和感觉时间,可产生确切的术后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低。2.在本研究选取的剂量范围内随着鞘内Dex剂量的增加,镇静作用增强。3.不同剂量的Dex复合布比卡因鞘内应用,可显着降低围术期PONV和寒战的发生率。4.与芬太尼(15(μg)相比Dex(10μg)和可乐定(75μg)对布比卡因可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及术后镇痛。5.与可乐定和芬太尼相比右美托咪定可显着延长布比卡因的感觉和运动阻滞时间。6.右美托咪定与可乐定可防止术后寒战,对患者术后有一定的镇静作用。Dex(10μg)可安全应用于腰麻阻滞添加剂。7.本研究发现,中国汉族人群中ADRA2A基因rs1800544位点存在基因多态性。8.在本研究中,ADRA2A基因rs1800544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右美托咪定镇静镇痛水平存在关联,携带C1291C型基因的患者对右美托咪定敏感性更强,ADRA2A基因多态性是引起右美托咪定镇静镇痛效果个体差异的遗传因素之一。综上所述,Dex可作为局部麻醉药的辅助用药安全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与可乐定相比,Dex显着增强鞘内局部麻醉药对感觉运动的阻滞,不良反应更好,术后镇痛能够持续更长时间。ADRA2A基因rs1800544位点基因多态性与Dex镇静镇痛水平存在关联,ADRA2A编码基因中的遗传变异对于疼痛和镇静水平存在影响,ADRA2A基因遗传药理学特性对于指导临床使用右美托咪定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论文主要创新点:(1)、首次探讨了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布比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的麻醉,并比较其阻滞效果、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探索鞘内应用Dex的最佳用药剂量,椎管内用药可产生镇静作用。(2)、比较不同添加剂对局部麻醉药腰麻效果的影响,与可乐定和芬太尼相比,Dex被证明是最佳选择,Dex可显着增强鞘内局部麻醉药对感觉运动的阻滞,且副作用最少,椎管内用药可产生镇静作用。(3)、首次明确ADRA2A基因rs1800544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右美托咪定镇静镇痛水平密切关联,C1291C型对右美托咪定的镇静反应更敏感,ADRA2A基因多态性是引起右美托咪定镇静镇痛效果个体差异的遗传因素之一。

方诗伟[4](2020)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浅全麻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FICB)复合浅全麻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对术后恢复的影响,为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加速康复外科(ERAS)提供新的可行性麻醉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全麻下行择期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0例,年龄65102岁,ASAIIIII级。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即单纯全麻组(C组,n=30)和神经阻滞复合浅全麻组(F组,n=30)。C组在常规全麻下完成手术,F组术前于超声引导下行髂筋膜间隙阻滞,阻滞完成后施行浅全身麻醉。记录两组患者入室时(T0)、改变体位后(T1)、切皮后5min(T2)、扩髓腔后(T3)、气管拔管即刻(T4)等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变化,以及术前、术毕、术后24h的血糖(GLU)和乳酸(LAC)的变化情况;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6h、12h、24h的VA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以及术前和出院时的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结果:两组术前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F组患者术中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较稳定,C组T1T4时点MAP和HR明显较低,与T0相比,差异有显着性(P<0.05);F组患者围术期血糖及乳酸水平均低于C组(P<0.05);术后24h内随访,各时点的VAS评分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C组较F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天数低于C组(P<0.05);F组患者出院时的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优于C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经阻滞复合浅全麻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可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减轻机体的应激反应,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于传统的全麻方法,既能满足手术中麻醉需要,又对老年患者全身生理功能干扰较小,并有良好的术后镇痛,减少术后并发症,实现加速康复外科(ERAS)的意义。

李想[5](2020)在《有或无肌松全静脉麻醉用于喉显微手术可行性及安全性探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有或无肌松模式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用于喉显微手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2018年7月~2019年7月我院70例择期进行喉显微外科手术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无肌松(NR)和米库氯铵(Miv)两组,每组各35例。全部患者常规禁食水,术前半小时肌注阿托品0.5 mg。入室后建立静脉通路,以8~10ml/(kg·h)持续输注乳酸纳林格液。多功能监护仪监测ECG、Sp O2、HR、BIS、PETCO2。桡动脉穿刺成功后,连续监测IAP。患者平卧,面罩吸氧(5L/min,3min)后,静注咪达唑仑0.03mg/kg,同时靶控输注丙泊酚3-4μg/ml和瑞芬太尼4-6ng/ml;Miv组静注米库氯胺0.2mg/kg,NR组不给任何肌松剂。睫毛反射消失后,面罩加压预氧合3min,可视喉镜显露声门,2%利多卡因4m L喉麻管气管表麻,继续加压给氧。血浆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靶浓度和效应室浓度达平衡时管插管接麻醉机。术中持续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麻醉,IPPV控制通气。手术结束前5min停止靶控输注。据Cooper评分评估气管插管条件;监测并记录入室静卧10min(T1)后、诱导后2min(T2)、气管插管后即刻(T3)、支撑喉镜置入后即刻(T4)、拔管后5min(T5)时间点HR、SBP、DBP、Sp O2、PETCO2、BIS等生命参数。采集T1、T3、T5静脉血,离心后保留上清液备检。测定血清COR、E、DA及NE水平;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期间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睫毛反射恢复时间、指令动作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离开恢复室时间;比较两组患者NRS、OAAS评分;记录不良反应及麻醉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气管插管条件评价:全由同一操作者完成部病例气管插管。NR组临床满意度(74.3%)低于Miv组(100%),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不同时间点生命体征:两组HR、SBP、DBP、Sp O2、PETCO2等生命参数在对应时间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NR组与Miv组患者T1、T2时间点BIS值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NR组T3、T4及T5时间点BIS值(44.7±3.3,42.6±4.4,84.7±5.2)显着低于Miv组(54.9±3.7,52.7±4.7,92.7±5.2),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3)不同时间点应激指标:两组对应时间点COR、E、DA、NE等应激水平参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4)围麻醉期相关数值和时间比较:NR组丙泊酚(72.6±10.3μg/(kg·min))、瑞芬太尼(0.19±0.06μg/(kg·min))用量均高于Miv组(61.6±6.3μg/(kg·min))、(0.13±0.04μg/(kg·min)),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两组自主呼吸、睫毛反射、指令动作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离开恢复室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5)各种评分比较:NR组NRS评分低于Miv组(2.1±0.6 vs 4.0±0.6),OAAS评分高于Miv组(4.1±1.0 vs 3.1±0.9),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6)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NR组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Miv组(14.3%vs 5.7%),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有或无肌松药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均可安全用于喉显微外科手术,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应激反应强度可接受,麻醉恢复期两组情况接近,效果满意。(2)Miv组气管插管条件明显优于NR组,且苏醒期未发生肌松残留,提示诱导期使用肌松剂气管插管条件更优。(3)无肌松条件下插管可能增加气管插管难度,仅作为某些特殊情况下的选择。

王子成[6](2020)在《不同配比的依托咪酯/丙泊酚混合或丙泊酚单药对全麻腹部腔镜手术患者循环及预后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不同配比的依托咪酯/丙泊酚混合物与单独丙泊酚静脉麻醉对腹部腔镜手术患者术中、术后各项生理指标及并发症的影响,并从中发现依托咪酯丙泊酚混合最佳使用配比,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择期下行3h内全身麻醉腹部腔镜外科手术患者160例,ASA分级I/II级,年龄20-60岁,随机分为EP1:2、EP1:1、EP2:1、P四组(每组40例)。术前均禁食禁饮6h,均不予术前药。入室后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脑电双频指数(BIS),建立静脉通路后推注咪达唑仑1mg,并开始泵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5-1μg/kg,泵注时间10min(如出现一过性高血压可减慢输注速度),之后调低泵速至麻醉维持时泵速,麻醉维持泵速为0.2-0.7μg/kg·h,麻醉诱导均提前6 min缓慢给予舒芬太尼0.3-0.6μg/kg,给药时间2 min,提前2.5 min注射罗库溴铵0.6mg/kg,提前1.5 min EP1:2组给于依托咪酯0.2ug/ml TCI,丙泊酚2ug/ml TC;EP1:1组给于依托咪酯0.3ug/ml TCI,丙泊酚1.5ug/ml TCI;EP2:1组给于依托咪酯0.4ug/ml TCI,丙泊酚1ug/ml TCI;P组给于丙泊酚3ug/ml TCI。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肌松完全、各诱导药物起效,完成气管插管并行机械通气,潮气量6-8ml/kg,调节氧流量至2L/min,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在35-45mm Hg之间;麻醉维持EP1:2组给于依托咪酯0.2ug/ml TCI,丙泊酚2ug/ml TC;EP1:1组给于依托咪酯0.3ug/ml TCI,丙泊酚1.5ug/ml TCI;EP2:1组给于依托咪酯0.4ug/ml TCI,丙泊酚1ug/ml TCI;P组给于丙泊酚3ug/ml TCI。四组均维持BIS40-60,根据BIS值相应调节丙泊酚与依托咪酯泵入浓度,且四组均同时输注瑞芬太尼0.06-0.1μg/kg·min,根据术中血流动力学情况追加舒芬太尼使用,术中维持气腹压8-10mm Hg。手术结束前40min停止输注右美托咪定。术毕常规给予止吐药。手术结束前15 min使用舒芬太尼5μg作为术后镇痛起始量,并连接镇痛泵;手术结束前5-10 min停用丙泊酚/EP混合,手术结束时停用瑞芬太尼。停药前至少连续手控膨肺3-5次(APL阀30 cm H2O)。记录指标:(1)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ASA分级、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舒芬太尼用量、住院天数。(2)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心率:T0--基础值、T1--诱导后2min、T2--切皮时、T3--手术开始后10min、T4--手术开始后1h、T5--手术结束时、T6--拔管后2min。(3)血管活性药使用情况。(4)苏醒情况及不良反应(清醒时间、拔管时间、恶心呕吐、RSAS评分、OAA/S评分、VAS评分)。(5)术后并发症。结果:同一时间点EP1:2组、EP1:1组、EP2:1组与P组的MAP相比较在T1~T5时间点均较高,且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一组别,各时间MAP与T0时间点比较,EP1:2组、EP1:1组在T1~T2时间点血压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2:1组在T1时间点血压较低,在T3~T5血压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在T1~T5血压较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时点心率:EP1:2组、EP1:1组、与P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EP2:1组与P组相比较在T3~T5时间点心率较快,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一组别,与T0时间点比较EP1:2组、EP1:1组、与P组在T1~T5时间点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活性药EP2:1组比P组使用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1:1组、EP2:1组与P组相比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较长,舒芬太尼使用量较大,肌阵挛、躁动、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较高,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EP2:1组与P组相比OAA/S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配比依托咪酯与丙泊酚用于全身麻醉维持均能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其中以依托咪酯0.2ug/ml TCI复合丙泊酚2ug/ml TCI与单独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相比术中循环稳定性更好,与依托咪酯0.3ug/ml TCI复合丙泊酚1.5ug/ml TCI和依托咪酯0.4ug/ml TCI复合丙泊酚1ug/ml TCI两种配比相比较,术后苏醒较平稳、拔管时间短、恶心呕吐发生率较低。

安长芝[7](2020)在《不同静脉麻醉在宫腔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不同静脉麻醉在宫腔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1月—2019年11月行宫腔镜手术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年龄25~50岁,体重45~75kg,手术时间20~45min,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Ⅱ级。并且将本试验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B组以及C组,每组患者均30例;其中,A组选用靶控输注瑞芬太尼与右美托咪定复合小剂量咪达唑仑方式进行静脉麻醉;B组选用靶控输注瑞芬太尼与右美托咪定复合小剂量丙泊酚方式进行静脉麻醉;C组选用靶控输注瑞芬太尼与右美托咪定方式进行静脉麻醉。本试验的观察指标是患者的术中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脑电双频指数(BIS),分别观察记录患者麻醉前(T0)、麻醉5min(T1)、手术开始时(T2)、扩宫颈时(T3)、膨宫时(T4)、宫腔操作开始时(T5)以及术毕(T6)不同时间段的上述试验指标,并分别记录患者术中有无体动、呼吸抑制;记录患者术后头晕、恶心、呕吐及疼痛等不良反应。同时研究所有患者对手术操作过程中麻醉的满意度和手术医生对麻醉的满意度,并统计所有患者术中使用瑞芬太尼的总量。结果:本研究显示A组和B组患者的麻醉诱导时间及瑞芬太尼总量均小于C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B组的MAP、HR均低于C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B组的生命体征比C组更平稳;本试验采用BIS的高低来评价患者术中的麻醉深度及可唤醒程度,A组和B组的BIS T2-BIS T5均小于C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的BIS T3-BIS T6小于B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在扩宫颈时、膨宫时、宫腔操作时BIS相对更低一些,可能麻醉程度更深,术毕(T6),B组的BIS相对高一些,可能更容易唤醒,但A、B两组的BIS均在清醒、浅镇静麻醉范围内可唤醒;与A组和B组相比,C组术中患者出现肢体活动、呼吸抑制、因麻醉效果不佳暂停手术的概率明显增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A组和B组相比,C组患者术后出现头晕、恶心、疼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A组和B组相比,C组手术医生的麻醉满意度、病人麻醉满意度更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瑞芬太尼与右美托咪定复合小剂量咪达唑仑或丙泊酚用于宫腔镜手术麻醉效果好,术中可唤醒,患者生命体征比较平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医生患者满意度高,值得宫腔镜手术麻醉推广使用。

汤园[8](2020)在《右美托咪定在剖宫产手术中对新生儿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通过记录新生儿的基本生命体征及代谢情况,探讨剖宫产手术中静脉应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在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拟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孕足月产妇12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0例。D组静脉给予Dex0.6ug/kg,N组静脉给予生理盐水。胎儿娩出断脐后立刻抽取脐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记录pH、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碱剩余(BE);记录新生儿是否需要刺激唤醒哭泣;记录新生儿娩出后1min(t1)、5min(t2)、10min(t3)的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Apgar评分及出生后3天时的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评分;记录产妇麻醉后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术中(T1)及术后24h(T2)的恶心呕吐、寒战发生例数。结果:(1)两组产妇年龄、体重、身高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新生儿娩出断脐后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刺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与N组比较,D组新生儿t1、t2、t3时HR、SpO2、Apgar评分以及出生后3天时的NBNA评分无显着差异(P>0.05);(5)D组产妇麻醉后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例数、T1及T2时恶心呕吐、寒战发生率显着低于N组(P<0.05)。结论:Dex用于剖宫产手术时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安全性较高,同时可降低产妇恶心呕吐、寒战的发生率,并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提高了剖宫产术麻醉的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实践。

张帅[9](2020)在《诱导期快速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实验目的:全身麻醉诱导期往往出现血流动力学剧烈波动,具体表现为第一阶段由于麻醉诱导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抑制,给诱导药物后出现血压降低,心率减慢;第二阶段由于气管插管操作导致机体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加,表现为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右美托咪定具有镇静抗焦虑、抗交感神经等效应;在大剂量或者快速静脉注射时能够引起机体短暂血压升高。本研究利用右美托咪定独特的药理学性质,探讨全身麻醉静脉诱导时快速输注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对于维持患者全麻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平稳的效果,并评价其临床安全性。实验方法:选择择期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外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EX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每组各30例,分别于麻醉开始时静脉快速泵注右美托咪定0.5ug/kg(2min内)和等量生理盐水。同时两组均采用Marsh参数模型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 Infusion TCI)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设置血浆靶浓度3.0ug/ml,待患者意识消失后,依次静脉注射顺阿曲库铵0.2mg/kg,舒芬太尼0.5ug/kg,肌肉松弛达到插管要求后,可视喉镜下完成气管插管,连接麻醉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气管插管后继续以丙泊酚靶控输注和瑞芬太尼0.15ug/kg·min恒速静脉输注维持麻醉深度,观察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的变化趋势,适当调节丙泊酚的血浆靶浓度,使BIS值维持在40-55之间。诱导期间发生以下不良事件酌情予以处置:心率<50次/分,给予阿托品处理;心率>100次/分,予艾司洛尔处理;血压升高幅度超过基础值30%给予乌拉地尔处理;血压降低幅度超过基础值30%给予麻黄碱或者去甲肾上腺素处理。记录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情况;围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患者全麻诱导前(T1)、气管插管即刻(T2)、插管后1min(T3)、插管后3min(T4)、插管后5min(T5)、手术开始前(T6)时刻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的数值;记录两组患者各个时间点的BIS值以及从麻醉诱导开始至意识消失(对言语刺激无反应)所用时间;记录全麻诱导期间丙泊酚消耗量;记录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实验结果:血流动力学变化:组内比较:两组患者T2时刻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较T1时刻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3时刻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较T2时刻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收缩压在T2、T5、T6时间点上,右美托咪定组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在T3、T4时间点,右美托咪定组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舒张压在T2时刻,右美托咪定组高于生理盐水组,在T3、T4时间点,右美托咪定组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在T5及T6时刻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心率在T3、T4、T6时刻,右美托咪定组明显慢于生理盐水组(P<0.05),在T2、T5时刻两组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程度:两组患者T1时刻BIS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BIS值在T2时刻右美托咪定组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T3-T6时刻两组镇静水平一致。右美托咪定组意识消失时间较生理盐水组显着缩短,围诱导期间丙泊酚消耗量明显少于生理盐水组(P<0.05)。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生理盐水组患者发生诱导后低血压以及插管后心动过速的比例明显高于右美托咪定组,而快速给予右美托咪定后发生心动过缓的机率较高(P<0.05)。实验结论:全身麻醉围诱导期快速静脉泵注0.5ug/kg右美托咪定可以有效降低麻醉药物所引起的血压下降程度,并抑制随后气管插管造成的交感神经兴奋反应。右美托咪定快速静脉泵注与丙泊酚具有协同效应,增加镇静程度,可以缩短麻醉诱导时患者意识消失所用时间,并减少围诱导期丙泊酚用量。综上所述,围诱导期快速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可有效稳定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并安全可行。

曹袁媛[10](2020)在《术前睡眠障碍对全身麻醉药物敏感性和术后谵妄的影响》文中认为背景 现代社会中因竞争日渐激烈、工作压力增加、生活节奏加快,睡眠障碍患者比例不断增加。而围术期恐惧、焦虑、疼痛以及环境干扰等因素进一步加重睡眠紊乱。睡眠障碍能引起内分泌、心血管系统和全身自主神经,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改变,从而可能对全身麻醉状态产生调节作用。睡眠剥夺增加大鼠对麻醉药物的敏感性,睡眠障碍可能参与增加全身麻醉患者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然而,到目前为止睡眠障碍对全身麻醉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未见报道,以及睡眠的改变与手术后认知功能减退之间的联系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拟观察麻醉前合并睡眠障碍患者对常见全身麻醉药物剂量或敏感性的变化以及可能的机制,以及术前睡眠障碍是否与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POD)相关;初步探讨术前睡障碍对全身麻醉的影响及机制,为临床麻醉提供参考,以期进一步提高麻醉质量、降低围术期并发症。目的 本研究拟探讨:(1)睡眠障碍对吸入麻醉药七氟醚的麻醉效能有无影响,并观察睡眠障碍患者血浆食欲素A浓度与正常睡眠者有无差异,以及食欲素A浓度差异与七氟醚作用差异间是否存在相关性。(2)睡眠障碍对静脉麻醉药丙泊酚的麻醉效能有无影响,并观察睡眠障碍患者与正常睡眠者相比血浆食欲素A浓度的差异与丙泊酚靶控输注效应室浓度的差异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3)术后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术前合并睡眠障碍是否为POD的独立危险因素;睡眠参数中入睡睡眠、觉醒时间、睡眠时长等何种因素与POD发生密切。方法(1)选择择期行乳腺手术患者共44名女性,年龄分布40-60岁,ASA分级Ⅰ~Ⅱ级。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估术前睡眠质量,将PSQI>7分定义为睡眠障碍(SD组,n=20),PSQI≤7分定义为正常睡眠(control组,n=19)。采用肺活量法进行七氟醚诱导,七氟醚浓度8 vol%载气为100%氧气、流量6L/min。待患者意识消失后,将吸入浓度缓慢减少直至呼出浓度为1.0 vol%并稳定15min。采用Dixon“up and down”方法测定半数苏醒肺泡内浓度(Minimum Alveolar Concentration-Awake,MACawake)。根据前一例患者对言语指令的阳性或阴性反应,增加或减少下一个病例的预设浓度0.2 vol%。观察前留取血标本测量患者的血浆食欲素A值。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血糖、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输注液体量,以及每一位患者的呼气末七氟醚浓度及反应。(2)选择择期手术患者68例,年龄40~60岁,ASA分级Ⅰ~Ⅱ级,依据PSQI分为两组:PSQI>7分为睡眠障碍组(SD组,n=32),PSQI≤7分为正常睡眠组(NS组,n=34)。入室后开放静脉、心电监测、面罩吸氧,留取血标本测量血浆食欲素A浓度。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下进行丙泊酚阶梯式血浆靶控输注,初始血浆浓度(concentration of plasma,Cp)设定为1.0ug/ml,当效应室浓度(concentration of effect site,Ce)达到 1.0 ug/ml 后,每隔 30 秒以 0.2ug/ml 递增 Cp,每 15 秒呼唤患者姓名直至意识消失。继续增加效应室浓度直至BIS小于60,停止增加效应室浓度并稳定5min后停止输注。停药后每15秒轻拍并呼唤患者姓名直至有反应。记录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以及意识消失时、BIS<60时、意识恢复时的丙泊酚Ce。(3)选取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106例,男女不限,年龄>65岁,ASAI~Ⅱ级。患者采用静脉麻醉药物诱导,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术中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单肺通气期间合理调整呼吸机参数避免低氧血症。术后常规采用静脉自控镇痛,待自主呼吸恢复后转入麻醉恢复室,拔除气管导管后返普通病房。术后1~5天采用CAM量表评定是否发生术后谵妄。记录患者一般资料、PSQI量表评分及量表中各睡眠参数,计算觉醒占总睡眠时长比例(wake after sleep onset,WASO);记录术中麻醉时间、尿量和术后谵妄发生情况。结果(1)睡眠障碍组七氟醚MACawake值为0.80%(95%CI,0.683-0.926%),正常睡眠患者七氟醚 MACawake 值为 0.60%(95%CI,0.493-0.689%),两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组间相对中位效价为0.75(95%CI,0.236-0.969)。与正常睡眠患者相比,睡眠障碍组血浆食欲素A浓度明显增加(72.17±18.24 vs.36.16±14.18 pg/mL),并且食欲素A浓度与患者苏醒概率成正相关(OR=1.081,95%CI=1.020-1.146,P<0.01)。(2)与正常睡眠患者相比,睡眠障碍组血浆食欲素A浓度增高;睡眠障碍组丙泊酚靶控输注Ce在意识消失时(2.53±0.26 ug/mL)、进入麻醉状态时(3.30±0.35 ug/mL)和意识恢复时(1.76±0.38 ug/mL)均较正常睡眠者高(2.38±0.3ug/mL、3.15±0.28 ug/mL、1.59±0.26ug/mL);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食欲素A浓度与各时点丙泊酚Ce均存在正相关。(3)随年龄增加,入睡时间并未随之增加;而觉醒时间、WASO明显增加,有效睡眠时间明显减少(P<0.05)。与正常睡眠者相比,睡眠障碍患者总睡眠时间并未减少,但入睡时间、觉醒时间、WASO明显增加,有效睡眠时长下降(P<0.05)。将多个POD相关危险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变量后得出是否睡眠障碍、觉醒时间和WASO为POD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睡眠障碍的患者术后出现谵妄的风险较高(RR=0.06,95%CI=0.008-0.312,P<0.001),其中频繁觉醒进一步增加POD的几率。结论(1)乳腺手术患者中,睡眠障碍的患者七氟醚的MACawake值较正常睡眠患者增高,潜在的机制可能与血浆食欲素A水平增高有关。(2)术前睡眠障碍患者接受丙泊酚全身麻醉时需要更高的效应室浓度,潜在的机制可能与血浆食欲素A水平增高有关。(3)术前合并睡眠障碍尤其伴随觉醒增多、睡眠效率下降是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

二、椎管内麻醉下咪达唑仑血浆浓度的测定及其靶控输注镇静时血药浓度的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椎管内麻醉下咪达唑仑血浆浓度的测定及其靶控输注镇静时血药浓度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椎管内麻醉下老年患者内隐及外显记忆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2.3 主要药品
    2.4 实验方法
    2.5 统计学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三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3.2 三组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变化的比较
    3.3 三组患者内隐记忆及外显记忆成绩比较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镇静对椎管内麻醉患者内隐记忆及外显记忆的影响
    参考文献
略缩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2)右美托咪定对依托咪酯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及肌阵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研究背景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3.1 器材与药物(详见:表3-1、表3-2)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方法
    3.4 观察指标及流程
    3.5 统计学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三组患者一般情况的比较
    4.2 三组患者SBP、DBP、MAP和 HR变化的比较
    4.3 肌阵挛的发生情况
    4.4 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几种静脉麻醉药临床应用简述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3)右美托咪定用于产科椎管内麻醉和术后镇痛及相关基因多态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布比卡因复合不同剂量Dex用于腰麻剖宫产的临床对照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布比卡因复合不同佐剂(芬太尼、可乐定、Dex)用于剖宫产手术腰麻的临床对照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α_(2A)肾上腺素受体基因多态性对Dex用于产科麻醉与术后镇痛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英文文章1
英文文章2

(4)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浅全麻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A 中英文术语和缩略对照表
    附录B 实验图片
    附录C 实验路线图
    附录D 个人简历
    附录E 综述
        参考文献

(5)有或无肌松全静脉麻醉用于喉显微手术可行性及安全性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对象和方法
    1 病例来源
    2 纳入与排出标准
        2.1 纳入标准
        2.2 排除标准
    3 病例分组
    4 实验药物及器材
        4.1 试验药物
        4.2 实验器材
    5 方法
        5.1 麻醉准备
        5.2 麻醉诱导
        5.3 麻醉维持
        5.4 围麻醉期管理
    6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6.1 气管插管条件
        6.2 生命体征监测
        6.3 应激指标水平测定
        6.4 围麻醉期相关指标测定
        6.5 各种评分评估
        6.6 不良反应以及全麻后并发症
    7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两组患者气管插管条件比较
    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生命体征比较
    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相关应激指标比较
    4 两组患者麻醉期间相关数值和时间比较
    5 两组患者评分比较
    6 两组患者麻醉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讨论
    1 喉显微外科手术麻醉情况
    2 无肌松药下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应用效果
    3 创新点
    4 研究局限之处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无肌松药行气管插管的临床新研究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不同配比的依托咪酯/丙泊酚混合或丙泊酚单药对全麻腹部腔镜手术患者循环及预后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材料
        2.1.1 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
        2.1.2 主要药物
    2.2 临床病历资料
        2.2.1 伦理审查
        2.2.2 研究对象的选择及分组
    2.3 麻醉方案及观察指标
        2.3.1 术前访视
        2.3.2 麻醉前准备
        2.3.3 麻醉诱导
        2.3.4 麻醉维持
        2.3.5 复苏
        2.3.6 麻醉事件处理
        2.3.7 观察指标
        2.3.8 相关评分定义
        2.3.9 统计学分析
3、结果
4、讨论
    4.1 依托咪酯与全身麻醉
    4.2 丙泊酚与全身麻醉
    4.3 依托咪酯复合丙泊酚用于全身麻醉
    4.4 本研究的创新点
    4.5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5、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依托咪酯在静脉麻醉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不同静脉麻醉在宫腔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资料
    2.2 材料
    2.3 研究方法
    2.4 观察指标
    2.5 统计学处理
第三章 结果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部分 可唤醒麻醉在宫腔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8)右美托咪定在剖宫产手术中对新生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资料与方法
    1 研究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所需仪器及试剂
        1.2.1 所需设备
        1.2.2 主要试剂
        1.3 研究方法
        1.3.1 麻醉前准备
        1.3.2 麻醉方法
        1.3.3 术后镇痛方法
        1.4 观察指标
        1.4.1 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比较
        1.4.2 新生儿刺激情况比较
        1.4.3 新生儿生命体征指标变化
        1.4.4 两组产妇血管活性药物使用、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1.5 技术线路图
    2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两组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比较
    2 新生儿生理刺激情况比较
    3 新生儿生命体征指标变化
    4 两组产妇血管活性药物使用、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右美托咪定临床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9)诱导期快速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实验仪器与药品
    2.实验对象与分组
    3.麻醉诱导与维持
    4.观察指标
    5.统计学方法
实验结果
    1.基本资料比较
    2.血流动力学比较
    3.镇静程度比较
    4.围诱导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讨论
实验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全身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波动及其预防治疗
    参考文献
致谢

(10)术前睡眠障碍对全身麻醉药物敏感性和术后谵妄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关键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引言
    1 睡眠障碍的认知
    2 睡眠障碍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3 睡眠与全身麻醉的潜在联系
    4 睡眠障碍对全身麻醉影响的研究现状
    5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科学假设
第三部分 科学研究
    研究一 术前合并睡眠障碍对七氟醚MACawake的影响
        1 背景
        2 资料和方法
        3 统计分析
        4 结果
        5 讨论
        6 结论
        7 参考文献
    研究二 睡眠障碍对丙泊酚靶控输注效应室浓度的影响
        1 背景
        2 资料和方法
        3 统计方法及统计学处理
        4 结果
        5 讨论
        6 结论
        7 参考文献
    研究三 术前睡眠障碍与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联系
        1 背景
        2 资料和方法
        3 统计方法及统计学处理
        4 结果
        5 讨论
        6 结论
        7 参考文献
    附表1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
    附表2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
    附表3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
第四部分 总的结论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围术期睡眠障碍与术后谵妄间联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四、椎管内麻醉下咪达唑仑血浆浓度的测定及其靶控输注镇静时血药浓度的变化(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椎管内麻醉下老年患者内隐及外显记忆的影响[D]. 王宁.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1
  • [2]右美托咪定对依托咪酯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及肌阵挛的影响[D]. 袁春梅. 汕头大学, 2021(02)
  • [3]右美托咪定用于产科椎管内麻醉和术后镇痛及相关基因多态性研究[D]. 李志. 山东大学, 2020(12)
  • [4]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浅全麻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D]. 方诗伟. 蚌埠医学院, 2020(01)
  • [5]有或无肌松全静脉麻醉用于喉显微手术可行性及安全性探讨[D]. 李想.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6]不同配比的依托咪酯/丙泊酚混合或丙泊酚单药对全麻腹部腔镜手术患者循环及预后影响的研究[D]. 王子成.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7]不同静脉麻醉在宫腔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D]. 安长芝. 滨州医学院, 2020
  • [8]右美托咪定在剖宫产手术中对新生儿的影响[D]. 汤园. 皖南医学院, 2020(01)
  • [9]诱导期快速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D]. 张帅.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3)
  • [10]术前睡眠障碍对全身麻醉药物敏感性和术后谵妄的影响[D]. 曹袁媛.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腰麻下咪达唑仑血药浓度的测定及其在靶控输注镇静过程中的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