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体制改革探析

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体制改革探析

一、政府投资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探析(论文文献综述)

陈敏[1](2020)在《农村饮水安全供给的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村饮水安全是世界性难题,联合国及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等和各个国家都高度重视。我国也不例外:近40年来先后投资1.5万亿元、新建1100多万处农村饮水工程、覆盖近10亿农村居民。从工程覆盖面看,我国应已全面解决了农村居民饮水问题。但调查和统计显示,情况并不乐观,农村饮水数量上供不应求和供过于求、价格上供高于求、质量上供低于求等矛盾问题处处存在(陈敏,2020)。一方面是有水供给但无人使用,农村地区尤其是南方农村存在大量饮水工程被抛荒,供能闲置50%以上,水利部暗访统计也证实有50%左右的农村饮水工程表现为不可持续;长江水利科学院对重庆试点区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行评价,只有38.5%达到可持续标准。另一方面是有部分农村居民没有水用或者有人乱用水、浪费水的情况并存,大量农村居民依旧过着喝望天水的生活,包括部分工程覆盖范围的居民,也有居民挥霍着政府提供的福利水、免费水。可见,有工程覆盖≠有产品供给,有供给≠有效供给,百姓有需要≠市场有需求。农村饮水为什么会大量出现“有供有需但非有效”的情况?这是国内外众多专家持久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是有效的农村饮水制度安排?为什么要进行农村饮水有效供给制度创新?如何进行农村饮水有效供给的制度创新?研究目标有三:一是把握农村饮水供给的变动规律、本质属性、现实需求和阶段性特征;二是明确实现农村饮水有效供给的制度安排及其内在机理;三是揭示制约农村饮水有效供给的具体制度因素及其形成机理,并提出相应的制度创新思路和具体建议。研究思路是: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从农村饮水的产品属性入手,以实现农村饮水有效供给为目标,以明确农村饮水有效供给制度安排的总体思路和现实条件为切入点,试图通过构建农村饮水市场供给有效性分析模型,对农村饮水市场供给有效性进行检验,对实现农村饮水有效供给的制度创新重要性和制度创新内容进行探究。在此基础上,从农村饮水制度设计冲突、农村饮水供给主体制度落地矛盾、农村饮水融资投入制度困境等维度,分析相关制度的缺陷及其内在机理,并提出相应制度创新的方向和建议,以期为更好地调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两个积极性、发挥市场和政府两个作用、克服“泛市场化”“泛公益化”两种错误认识,进而构建实现农村饮水有效供给制度体系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得出主要结论有:(1)农村饮水安全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应具有优先保障地位(第3章)。通过追溯农村饮水安全的发展历程,并与其他类似公共产品比较分析,可得到农村饮水安全具有基础性和致命性、垄断性和群体性、阶段性和反复性、区域性和差异性、资源性和流动性等本质属性和公益性和经营性杂糅、规模效益和规模不经济并存、基本需求和非基本需求混合、建设不标准和运行不规范叠加、社会供给和自我供给交叉、供过于求与供不应求交织等阶段性特征,其需求具有钢性强、受众宽、空间大等特点,在农村所有公共产品供给中具有优先地位。(2)农村饮水安全有效供给制度安排的关键是厘清政府和市场的权责范围并充分发挥两者的作用(第4章)。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农村饮水安全有效供给,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百姓饮水中市场需求部分和基本需求的市场有效部分由市场主体按照市场法则进行供给;又要发挥政府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兜底保基本民生中作用,对基本需求中的市场失灵部分,应该由政府兜底保障,政府既不能越位,更不能错位、缺位。(3)市场失灵是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市场的主体表现(第5章)。通过构建农村饮水有效供给市场分析模型,推导当前1100多万处农村供水工程可能存在的360种市场供需情形中,只有72种市场有效,这意味着理论上农村饮水市场80%会失灵,为政府参与农村饮水供给提供了理论依据。(4)改进和创新农村饮水安全有效供给制度体系是政府当前破解农村饮水有效供给难题的有效途径(第6、7、8章)。当前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大建设时期已经结束,饮水供需面临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已发生深刻变化,通过考察搜集到的中央、地方和基层的38个农村饮水制度,发现之前以工程为中心、以投资为中心、以管理为中心的农村饮水制度难以适应新矛盾、新任务,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改进和创新,通过创新建立以分区定性、分段定责、分量计价的农村饮水安全制度体系,包括总供给-总销售制度(CS-CS制度)、阶段水价制度、城乡联动联调水价制度、“双通道”决策制度、专用水票“需求侧”直补制度、内部交叉补贴制度等,释放制度红利、巩固建设成果,既可提高投资效益,又可增强百姓福祉。本文可能的创新点:(1)提出农村公共产品和农村饮水安全分区供给理论。按照覆盖范围和缺失危害程度标准,提出了农村公共产品分区(ABCD)设计理论,并发现农村饮水处于A区的优先地位。并按照供需关系和市场原则,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市场进行分区,划分了市场和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中的职责界限,发现农村饮水刚需部分(ac C)在农村公共产品保障中的特殊地位。农村公共产品和农村饮水安全分区供给理论有助于回答“农村饮水安全是不是公共产品”“农村饮水为何需要优先供给”“如何厘清市场和政府在供给农村饮水职责的界限”等基本问题。(2)构建融合“价格控制”和“供求干预”为一体的农村饮水安全市场分析模型。基于农村饮水安全分区供给理论,本文构建了农村饮水有效供给市场分析模型,把农村饮水需求分解为基本需求(公益品)和非基本需求(市场产品),进一步厘清政府和市场在农村饮水有效供给中的职责边界。这一研究结论可为在减轻政府负担中压实政府责任、在增加企业责任中促进企业发展,把原来解决农村饮水问题的“独木桥”路径变成“双通道”提供依据。(3)基于“卡尔-希克斯标准”构建农村饮水有效供给制度体系。本文从定性制度、责任制度、融资制度等9个方面,考察了3个层面、38个农村饮水制度的效率,剖析了制度失灵的内在机理,并按照“卡尔-希克斯标准”进行制度改进,创新了农村饮水有效供给制度体系,回答了“农民可用多少水、交多少费”“政府该尽什么责、补多少钱”等长期困扰农村饮水安全有效供给的基本问题。

王雪松[2](2020)在《六安市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生态之基,是维持地球几十亿生命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发展关乎着综合国力的进步,农田水利建设则是促进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可以提高防洪安保能力,保障农民群众生命安全;提高农作物产量,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为打赢脱贫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经济的飞速进步,人民群众对用水需求量及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家对农田水利建设方面的投入也越来越大,与此同时,由于受管理体制不完善、政府主管部门“重建轻管”思想严重、基层水利服务人员技术水平不高等主观条件或者其他一些客观条件影响,导致我国现存许多农田水利设施损毁严重,渠道跑水、漏水,泵站、水库等无法发挥效益,造成了水资源的损失浪费,部分甚至对水环境造成了污染,阻碍了我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阻碍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阻碍了国家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本文以六安市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现状为调研对象,通过借鉴国内外相关文献、实地调研、问卷调查、资料收集等多种方式,总结得出目前六安市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存在政府部门管理效率不高、工程年久失修问题严重、基础配套设施不健全、资金投入不足、质量安全存在隐患、基层水利管理技术服务能力薄弱、工程产权主体不明、农田水利技术现代化和信息化发展不到位等主要问题,并对以上问题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作者从以下几方面提出了加强六安市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建议:一是加强组织管理,成立市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落实相关责任,建立农田水利建设绩效考核和奖惩制度,严格建设项目管理,依据规划确定项目;二是加强建后管护,落实管理责任,确立管护模式;三是完善农田水利规划,深化设计内容,多进行实地调研考察,结合实际情况,优化设计方案;四是加强资金管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多渠道筹集资金,强化资金保障;五是加强质量保障,择优选择施工队伍,严把原材料关,加强现场质量监督管理,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确保工程施工安全;六是强化运行机制,制定长效管护运行机制,加强基层水利技术能力建设;七是明晰工程产权;八是大力推广农田水利技术现代化和信息化。

张进[3](2020)在《安徽临淮岗水利风景区管理体制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安徽临淮岗水利风景区依托淮河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兴建,具有得天独厚的工程优势、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先后获得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称号。然而,景区没有步入良性发展轨道,2017年被安徽省景评委严重警告和限期整改。问题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究其根源主要还是现行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所造成的。本文以旅游管理学、产权经济学以及公共产品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为主要理论工具,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和比较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临淮岗水利风景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现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存在的弊端,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同时比较中外不同类型景区的管理模式,从中得到先进的管理启示,并据此建构符合景区实际的管理体制,为景区优化管理体制机制提供科学、合理的政策建议。本文通过对临淮岗水利风景区管理体制机制进行实证研究,从而拓展了水利风景区的研究领域,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水利风景区管理体制机制相关研究内容,为理顺和创新类似水利风景区的体制机制提供有益参考,同时也为水利风景区管理体制今后的改革提供经验借鉴,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的主要观点是,由于现有的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管理体制,导致临淮岗水利风景区存在多头管理、运行机制不畅,产权不清、发展经营受限,规划落后、规划体系不完备,投入有限、发展动力不足,人才缺乏、管理质效不高等现实问题,只有推进景区体制机制改革,建立科学管理体制和良性运行机制,景区方能走出目前的现实困境,并在涵养水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发展旅游、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为此,本文提出优化景区管理体制机制的对策建议。一是构建独立统一的权威管理机构,建立以水工程管理单位为主导的管理体制及与地方政府合作的利益共享机制。二是实行景区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与监督权相分离和制衡的制度。三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进一步强化规划引领,完善规划体系,突出规划特色。四是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景区多元投入机制。五是加快专业人才引进,加大专业培训力度,加强人才交流培养合作,建立专业化人才培养机制。

陈红娟[4](2020)在《徐州市农田水利工程农户参与式管理研究》文中提出农业是徐州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农业发展离不开农田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的有力支撑。目前徐州地区农田小型水利工程存在工程老化失修严重、资金投入不足、农户参与工程管理意识不足等问题。在此背景下,研究徐州市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探讨徐州市农田水利工程农户参与式管理模式的应用,对于提高徐州市农村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平和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徐州市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相关理论和徐州市水利工程管理的现状,在归纳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国内外专家学者最新研究成果为理论依据,调查分析了徐州市农田水利工程现有管理模式及其存在问题,参照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管理经验,对农户参与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激励效应进行理论分析。论文结合理论分析的结果,采用问卷的方式对徐州市水利工程管理的现状及影响农户参与意愿的因素进行了调查,并利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徐州地区农户参与式管理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徐州市水利工程管理农户参与程度较低,92.46%的受访农户没有参与过水利工程管理活动;但多数农户具有一定的参与意愿,户主文化程度、非农劳动力占比及农业收入占比等是影响农户参与意愿的主要因素,户主文化程度和农业收入占比与农户参与意愿呈正相关;而非农劳动力占比与农户参与意愿负相关。论文最后对官山镇、首羡镇和土山镇的农田水利工程农户参与式管理进行了实例分析,并提出了徐州市农田水利工程农户参与式管理的对策建议。论文主要的创新点在于:对徐州市水利工程管理的现状及影响农户参与意愿的因素进行了问卷调查,利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徐州地区农户参与式管理的影响因素,并对农田水利工程农户参与式管理进行了实例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如何根据各地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农田水利工程农户参与式管理模式。该论文有图3幅,表25个,参考文献52篇。

何乐庆[5](2019)在《于都县农村公共项目工程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为例》文中指出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村地区地域广阔,农业人口众多,农产品产量一直位于世界各国领先地位,但世界农产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我国农业基础薄弱,虽然产量上占优势,在质量上却处于劣势,在市场化竞争中发展仍然滞后,与城市经济快速发展极不相称,也制约了全国经济发展。要实现2020年全国同步奔小康的目标,要实现民族复兴,就必须想办法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自建国以来,中央非常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聚焦“三农”,彰显了“三农”工作“重中之重”地位。随着中央财政对“三农”资金投入的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但在公共项目管理方面也不断暴露出重复立项、分配不公、不求实际、重建轻管等问题。尤其是在重建轻管方面形势非常严峻,项目建成后,往往只是简单地以“踢皮球”的形式移交给当地乡政府,有的就直接移交到村委会;自农村税费改革后,大多数人们都形成了坐享其成的观点,觉得国家修筑的项目与自己无关;而乡镇机关也没有相应的日常管理部门,缺乏资金的保障。造成大量项目出现不好管以及没人管的现象,从而产生较为严重的损毁现象,这样一来导致工程能够产生的作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为了保障农村公共项目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更加长远积极作用,就必须在加强农村公共项目工程管理上想办法。对于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公共设施而言,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作为其中颇为典型的设施,不仅能够增强农业产量,还能够有效的改善当地生活水平以及增强粮食生产的抵抗水平,作为推动农村经济进步达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由来已久,在广大农村地区普遍存在,数量众多,重建轻管现象尤为突出,产生的负面经济和社会影响极大。以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为代表,进行农村公共项目工程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具有普适性。本文运用公共产品和新公共服务等理论,对于都县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进行实证研究。通过调查研究,汲取好的做法,同时也发现管理中存在的各类问题,针对问题进行详细的成因分析,并制订相应的对策提出解决的建议。将建成后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归为给社会提供服务的产品,结合各种小型水利工程的特性,将所有小型水利工程分为纯公益型、准公益型和经营型三大类,根据三种类型小型水利工程的特征,深入探讨产权改革,依法确定产权、经营权和管护责任,从根源上解决“无人管”的问题。引入新公共服务理论,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中,通过建设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加强基层技术人员的培养,进一步完善技术服务体系,利用倡导农户自主管理经营、提升用水机构的服务水平、完善基层水利服务部门的管理体系以及科学制定基层水利服务组织的岗位类型的方式,进一步规范基层水利服务机构的管理,在措施上解决“管不好”的问题。

江海国[6](2019)在《新时代工程监理服务转型发展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我国的许多工程建设项目已经应用“智慧工地”、“BIM”、“RFID”、“AI”、“智慧交通”、智能机器人等智慧手段,实现了项目增值、管理创效的目的。与此同时也极大地冲击了我国传统的建设管理、经营模式理念与思维。在我国的工程监理行业仍然大量存在着服务能力水平滞后工程技术发展、服务阶段单一、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高素质人员不足、信任缺失等诸多问题,与投资人基于绿色、环保、节能、高效目标的项目全生命周期咨询服务和“一带一路”工程建设咨询服务国际化等的能力和需求相差甚远。当下及未来,我国的工程监理服务水平如何提高、存在问题如何应对、服务如何转型并实施,成为我国工程建设监理咨询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为了解决现存问题,积极谋求服务转型升级,全面提高监理咨询服务能力与水平,特提出了本研究课题。在本研究中,首先对新时代工程监理服务转型的发展背景、国内外研究和行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文献调查分析,并对相关概念、理论基础进行了研究;其次对新时代工程监理服务的内外部环境、要求、时代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注册师(或建筑师)引领的专业咨询、工程总承包和3P的咨询管理、全过程工程咨询等三种工程监理服务转型发展模式,同时对企业转型服务发展的保障措施提出了相关建议;最后以浙江江南工程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希望本文研究能对当下我国的工程监理服务顺利转型发展、完善相应的工程监理制度体系、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政策和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等提供启发、借鉴与思考。

乔文大[7](2019)在《大连市公路工程政府监管研究 ——以BD工程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不断深入推进改革,大举发展经济,不管是整体发展还是民生治理都取得了卓越成效,而其中最大的推手也是最显着的成就就是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公路在这之中占据了主要地位,极大地推动了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应当意识到,公路建设领域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如工程质量安全事故频繁发生、交通领域贪腐问题严重等等,这些问题的发生不仅仅是意识问题,更反映出政府监管体制及模式存在一定问题,迫切的需要加以解决,以提升公路工程监管能力。在这种大背景之下,研究如何加强政府对公路工程建设领域的监管,提升公共领域行政效力,推动公路建设领域持续健康发展,避免财政资金浪费,有着深刻的意义。本文研究正是以此为出发点,以公路管理相关理论知识为引线,通过广泛地查阅国内外公路建设领域相关政府方面监管文献及经验做法,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利用文献分析、访谈调研、个案研究、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大连市公路工程建设政府监管现状进行研究,并通过对BD工程这一典型案例进行剖析,分析现阶段D市公路工程建设政府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通过比较研究香港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公路工程建设政府监管概况,归纳出值得借鉴的经验与启示。针对分析出来的问题,经过思考并结合先进的经验,给出五方面的建议:一是完善公众监管机制;二是出台相关管理规章制度,完善监管体系;三是完善市级层面监管体制;四是打造公路工程专业化监管队伍;五是推广项目全过程动态监管。希望通过该论文的梳理及研究,找到能够优化和提升大连市公路工程建设政府监管方面的途径。

刘晶[8](2019)在《基于SEM的政府工程集中建设模式项目管理效率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政府工程集中建设模式以其独特的优势正在逐步取代分散建设模式,且在我国各经济发达地区积极推行。然而,随着建设项目逐渐增多,政府工程集中建设模式的专业化、标准化迫切需要更加有效的岗位管理;政府工程权利过分集中易催生腐败风险,因此集中建设模式要求更高的透明度、反腐败和监管框架,在企业文化上也更注重员工道德与素质;政府工程工作量和压力日益增加,人员收入不与工作业绩挂钩,项目管理组织缺乏激励机制;项目数变多而机构人员总数受体制限制等诸多问题,使得政府工程在建设管理上除了传统的绩效指标(如成本,时间和质量)外,还面临岗位结构、企业文化、员工工作满意度等方面的巨大挑战。这些问题降低了政府工程集中建设模式下的项目管理效率,会造成投资超支,企业文化较差,员工工作不满,腐败和其他组织问题。本文旨在从人力资源角度构建SEM结构方程模型,运用SPSS与AMOS软件,探索新途径,以提高和改善政府工程集中建设模式下机构项目管理效率,旨在通过结构方程模型(SME)探索提高政府工程管理机构内部管理效率的驱动因素。通过对中国典型政府工程集中管理机构调查,根据各机构的比例分配了254份标准化纸质问卷。结果表明,政府工程集中管理机构的组织文化是提高项目管理效率的最关键因素。此外,较高的工作满意度也对集中管理机构的项目管理效率产生重大影响。这要求将政府工程集中管理机构内部管理效率从面向项目的方式转变为面向组织的方法。通过优化机构的管理体系,可以提高人力和组织的效率,实现更高的公共管理效率。此外,研究还提出不同于以往的新结论,即在政府工程集中管理机构内部:(1)只有当员工对机构的物质需求感到满意时,组织文化才开始对工作满意度产生明显影响;(2)当项目管理效率而非机构的其他物质奖励得到加强时,工作满意度不会立即和直接提高;(3)岗位管理首先影响员工的心理感受,然后间接影响政府工程集中建设管理模式的项目管理效率。结果表明,基于员工,组织和技术三方面的战略将有助于提高政府工程集中管理机构的项目管理效率。本文的研究将为政府工程集中建设管理模式效率优化提升提供政策参考。

于兵勇[9](2019)在《雨花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模式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法治社会的建设,相关建设管理制度的完善,人民对区域发展目标新的要求,传统、单一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项目建设要求和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对于地方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承担创新发展的经济开发园区,不仅在经济发展方面要加快转型,大胆尝试新的发展模式,在园区建设管理方面也要勇于创新,对于项目建设管理模式加快推进市场化管理,对管理模式敢于创新、敢于尝试,并能结合园区实际情况能优化调整,寻找出适合自身实际的项目管理模式。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强化科学决策、公平竞争、合理建设、效率使用的管理制度和机制。本文通过对基础设施及管理模式的综述,分析国外发达国家、地区以及国内先进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模式,回顾了雨花经济开发区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所采用的建设模式,阐述了相关建设模式的特点,提出了雨花经济开发区主要基础设施建设模式选择建议,并就进一步完善提出了对策建议,本文主要结论有以下三点:(1)对于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建设管理模式的选择上要避免“一条道走到黑”,应根据项目的性质、规模、建设类型等特点以及项目业主的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建设管理模式;(2)建设项目管理模式多元化在雨花经济开发区的建设成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起到了很好的功效,结合雨花经济开发区的发展现状以及当前社会环境,就不同类型的建设项目提出了合宜的管理模式;(3)在过往的项目建设中,也存在因决策和管理缺乏科学性而导致投资效益和效率低下等问题,对此,建议进一步完善决策机制,加强项目管理组织结构建设以及加强监督体系和追责机制建设。项目建设模式关系到政府投资项目的社会效益、建设效率,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进行项目决策和项目管理过程中,要结合社会环境、建设环境、市场环境综合考量,敢于创新、勇于改革,选择效率更高、更合宜的项目管理模式。本文研究了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模式多元化的可行性,但还存在以下几点不足,有待进一步研究改进:(1)政府在进行建设管理模式选择时,对于充分利用市场化选择合适的对象,进一步提高投资效益等方面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2)对于项目效益和后评价体系的建设方面没有深入研究,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建议。

杨蓓[10](2018)在《“整体政府”视角下滇中引水工程建设管理研究》文中认为云南省水资源储量丰富,却面临严重的工程性缺水矛盾,滇中引水工程就是通过对水资源进行合理调配,重点解决云南省中部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而实施的一项重大水利工程。滇中引水工程的建设可以促进我省中部地区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和人口的协调发展。滇中引水工程的实施,涉及到滇中地区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如环境保护、移民搬迁、水网工程建设的综合规划等,同时,也为周边的经济发展、生态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该工程是云南省重大战略性工程,工程设计复杂,环节众多,涉及到的各级政府、水利部门、交通部门、环保部门等众多有关部门。各个部门看似分离,实质都对滇中引水工程顺利建成负有相应的责任,只有各部门之间分工明确,通力协作,保持良好的沟通,才能让工程顺利实施。从公共管理的角度进行分析,“整体政府”理论是滇中引水工程中管理中非常典型的范例。“整体政府”这项理论研究的开展是在旧的公共政策与公共服务的基础上,采用互相统一、相互协作,成为一个整体的方式从而达到预期的利益,所实现的政府改革模式。使用这种模式主要就是让涉及该工程项目的所有部门在整个项目的参与过程中对旧有的功能进行调整,通过这些改革以达成部门之间的协调,来达到更加充分的利用稀少水资源,减少甚至消除相互矛盾的各种政策因素,达到为人民服务甚至于更好的为人民服务的目的。“整体政府”在实现功能整合时,不仅实现了政府各个职能部门的横向协调,同时也实现了上下级之间的纵向协调,这种管理模式消除了政府在管理上所存在的无序模式和政府各部门之间的自我意识,这样可使政府的综合能力便得到明显的提升。滇中引水工程作为云南省目前在建的一号工程,涉及范围较广、工程复杂。本文在研究滇中引水工程的过程中,以“整体政府”理论为视角,同时,结合多年来在省滇中引水办的工作经验,从滇中引水工程的领导体制、组织机构、管理方式上着手进行研究探讨,对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整体政府”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梳理并加以分析,从而深入探索“整体政府”这种管理模式给政府各部门之间通力协作带来的启示,为滇中引水工程的建设管理提供一些借鉴。

二、政府投资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探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政府投资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农村饮水安全供给的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结构框架
    1.4 数据来源及处理
        1.4.1 数据来源
        1.4.2 数据处理
    1.5 研究重难点及创新
        1.5.1 研究重难点
        1.5.2 可能的创新点
第2章 研究动态、理论基础和相关概念
    2.1 研究动态
        2.1.1 文献综述
        2.1.2 研究述评
    2.2 基础理论
        2.2.1 制度经济学理论
        2.2.2 公共产品理论
        2.2.3 马斯诺需要层次理论
    2.3 相关概念
        2.3.1 农村饮水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2.3.2 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
        2.3.3 阶梯水价与阶段水价
第3章 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发展历程及其特征
    3.1 发展历程
        3.1.1 安全标准演变历程
        3.1.2 规划法规完善历程
        3.1.3 水源管理制度变迁
    3.2 比较分析
        3.2.1 与城市饮水比较
        3.2.2 与农村公路用电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供给比较
        3.2.3 与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等社会事业类产品供给比较
    3.3 需求分析
        3.3.1 基础性需求:刚性强
        3.3.2 广泛性需求:受众宽
        3.3.3 发展性需求:空间大
    3.4 基本特征
        3.4.1 基础性和致命性
        3.4.2 垄断性和群体性
        3.4.3 阶段性和反复性
        3.4.4 区域性和差异性
        3.4.5 资源性和流动性
        3.4.6 分散性和季节性
    3.5 阶段特征
        3.5.1 公益性和经营性杂糅
        3.5.2 规模效益和规模不经济并存
        3.5.3 基本需求和非基本需求混合
        3.5.4 建设不标准和运行不规范叠加
        3.5.5 社会供给和自我供给交叉
        3.5.6 供过于求和供不应求交织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农村饮水安全制度创新的总体思路
    4.1 制度创新的主流目标
        4.1.1 以居民为中心的制度体系
        4.1.2 形成闭环的制度体系
        4.1.3 遵循本质属性、阶段特征和发展规律的制度体系
    4.2 制度创新的基本方法
        4.2.1 注重“卡尔多改进”追求效益最大化
        4.2.2 注重上下结合内外互动体现实用性
        4.2.3 注重前后比较左右借鉴凸显均衡性
    4.3 制度创新的外部环境
        4.3.1 统一的思想认识
        4.3.2 扎实的经济基础
        4.3.3 成功的经验借鉴
        4.3.4 庞大的工程系统
        4.3.5 归位的政府职能
    4.4 制度创新的内部条件
        4.4.1 较为完整的制度体系
        4.4.2 逐步异化的制度目标
        4.4.3 非均衡的制度效应
    4.5 制度创新的考核指标
    4.6 制度创新的基本设想
        4.6.1 市场有效的判断标准
        4.6.2 制度有效的制约因素
        4.6.3 制度创新的关键问题
        4.6.4 制度创新的现实局限
    4.7 制度创新的基本逻辑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农村饮水安全制度创新的市场特征
    5.1 农村饮水安全市场分析模型设计
        5.1.1 模型选择:三种常见市场分析模型比较
        5.1.2 模型设计:农村饮水安全市场分析模型
        5.1.3 模型说明:重要节点和区域
    5.2 质量要素对市场有效性影响:供给-需求分析
        5.2.1 基本类型
        5.2.2 有效性分析
    5.3 价格要素对市场有效性影响:成本-收益分析
        5.3.1 基本类型
        5.3.2 有效性分析
    5.4 农村饮水安全市场有效性综合分析
        5.4.1 模型分析及结果
        5.4.2 主要特点
    5.5 调查数据分析
        5.5.1 抽样调查分析
        5.5.2 典型调查分析
        5.5.3 居民反馈数据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农村饮水安全制度的设计冲突及创新
    6.1 制度设计冲突的主要表现
        6.1.1 产品定性模糊化:混淆不准的定性制度
        6.1.2 供给质量理想化:高标低配的水质制度
        6.1.3 供水类型单一化:人畜同饮的供给制度
    6.2 制度设计失灵的内在机理
        6.2.1 定性制度失灵分析
        6.2.2 质量制度失灵分析
        6.2.3 分类制度失灵分析
    6.3 制度设计创新的基本思路
        6.3.1 分区定性制度创新
        6.3.2 “双通道”决策制度创新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农村饮水安全责任主体制度落地矛盾及创新
    7.1 制度落地矛盾的主要表现
        7.1.1 责任落实基层化:“层层下移”的责任制度
        7.1.2 融资主体空心化:“补助”“配套”的融资制度
        7.1.3 运行管理公地化:抓大放小的运管制度
    7.2 制度落地矛盾的内在机理
        7.2.1 责任主体制度失灵分析
        7.2.2 融资主体制度失灵分析
        7.2.3 运管主体制度失灵分析
    7.3 责任制度创新的基本思路
        7.3.1 分段定责制度创新(CS-CS制度)
        7.3.2 创新绩效评价制度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农村饮水安全融资投入制度的两难困境及创新
    8.1 融资投入两难的主要表现
        8.1.1 资金分配均等化:数人头的投入制度
        8.1.2 产品定价市场化:“以水养水”的定价制度
        8.1.3 运管补贴低效化:逆向刺激的补贴制度
    8.2 融资投入两难的内在机理
        8.2.1 投入制度失灵分析
        8.2.2 定价制度失灵分析
        8.2.3 补贴制度失灵分析
    8.3 融资投入制度创新思路
        8.3.1 “阶段水价”制度创新
        8.3.2 “需求侧补贴”制度创新
    8.4 算例
        8.4.1 现行制度导致工程荒废
        8.4.2 实行制度保基本运行
        8.4.3 创新制度多方受益
    8.5 本章小结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1.1 分区治理是破解农村公共产品治理失效的有效方式
        9.1.2 市场失灵是农村饮水安全市场供给的基本特征
        9.1.3 统筹推进是创新农村饮水安全制度的必由之路
    9.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和主持(研)课题

(2)六安市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农田水利
        2.1.2 农田水利工程
        2.1.3 农田水利工程管理
    2.2 工程管理理论概述
        2.2.1 工程计划管理
        2.2.2 工程合同管理
        2.2.3 工程质量管理
    2.3 项目管理理论概述
        2.3.1 项目组织管理
        2.3.2 项目成本管理
        2.3.3 项目进度管理
        2.3.4 项目质量管理
        2.3.5 项目风险管理
第三章 六安市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现状
    3.1 六安市概况
    3.2 六安市农田水利工程总体情况
        3.2.1 灌区总体情况
        3.2.2 水源工程总体情况
        3.2.3 节水灌溉工程总体情况
        3.2.4 农村河沟总体情况
    3.3 六安市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情况及成效分析
        3.3.1 建设情况
        3.3.2 建成效益
    3.4 六安市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现状
        3.4.1 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组织
        3.4.2 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人员配备
        3.4.3 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流程
        3.4.4 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制度
        3.4.5 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方法和手段
第四章 六安市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4.1 调查分析
        4.1.1 调查对象
        4.1.2 调查样本
        4.1.3 问卷设计
        4.1.4 处理分析
    4.2 六安市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4.2.1 政府部门管理效率低
        4.2.2 工程年久失修问题严重
        4.2.3 基础配套设施不健全
        4.2.4 资金投入不足
        4.2.5 质量安全存在隐患
        4.2.6 基层水利管理技术服务能力薄弱
        4.2.7 工程产权主体不明
        4.2.8 农田水利现代化发展水平落后
    4.3 六安市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3.1 管理部门错综复杂
        4.3.2 重建轻管思想严重
        4.3.3 水利规划设计深度不够
        4.3.4 资金筹集渠道有限
        4.3.5 质量安全监管松懈
        4.3.6 基层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不高
        4.3.7 工程产权界定困难
        4.3.8 缺乏改革创新理念
第五章 加强六安市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对策
    5.1 加强组织管理
        5.1.1 成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
        5.1.2 建立农田水利建设绩效考核和奖惩制度
        5.1.3 严格建设项目管理依据规划确定项目
    5.2 落实管理责任和管护模式
    5.3 实施规划引领深化设计内容
    5.4 加强资金管理
        5.4.1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5.4.2 多渠道筹集资金
        5.4.3 强化资金保障
    5.5 加强质量保障
        5.5.1 择优选择施工队伍
        5.5.2 加强现场质量监督管理
    5.6 强化运行机制
        5.6.1 加强基层水利技术能力建设
        5.6.2 制定长效管护运行机制
    5.7 明晰工程产权
    5.8 大力推广农田水利技术现代化和信息化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农民关于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调查问卷
附录2 政府相关部门关于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调查问卷
附录3 水利部门关于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3)安徽临淮岗水利风景区管理体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2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
        2.1.1 水利工程
        2.1.2 水利风景资源
        2.1.3 水利风景区
        2.1.4 体制
        2.1.5 机制
    2.2 理论基础
        2.2.1 公共产品理论
        2.2.2 产权理论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3 临淮岗景区发展历程与管理体制变迁
    3.1 临淮岗水利风景区概况
    3.2 临淮岗水利风景区发展历程
        3.2.1 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创建历程
        3.2.2 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历程
    3.3 临淮岗水利风景区管理体制的变迁
        3.3.1 水利单位景区管理机构的沿革
        3.3.2 地方政府景区管理机构的设立
4 临淮岗景区管理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4.1 临淮岗景区管理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
        4.1.1 多头管理,运行机制不畅
        4.1.2 产权不清,发展经营受限
        4.1.3 规划落后,规划体系不完备
        4.1.4 投入有限,发展动力不足
        4.1.5 人才缺乏,管理质效不高
    4.2 临淮岗景区管理体制机制存在问题的原因
        4.2.1 条块分割导致各自为政现象突出
        4.2.2 水工程管理单位认识上存在偏差
        4.2.3 地方政府对发展旅游重视程度不够
        4.2.4 景区发展的制度政策环境不完善
5 国内外不同类型景区管理体制机制的经验与启示
    5.1 国外国家公园的经验与启示
        5.1.1 国外国家公园管理体制类型比较
        5.1.2 国外国家公园管理体制机制的启示
    5.2 国内风景名胜区的经验与启示
        5.2.1 国内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比较
        5.2.2 国内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机制的启示
    5.3 国内水利风景区的经验和启示
        5.3.1 国内水利风景区发展历程
        5.3.2 国内水利风景区对标案例
        5.3.3 国内水利风景区管理体制机制的启示
6 优化临淮岗景区管理体制机制的对策建议
    6.1 构建独立统一的权威管理机构
        6.1.1 建立以水工程管理单位为主导的管理体制
        6.1.2 建立与地方政府合作的利益共享机制
    6.2 实行“四权”分离和制衡的制度
        6.2.1 明确景区资源的所有权
        6.2.2 探索管理权与经营权相分离
        6.2.3 严格行使景区的监督权
    6.3 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
        6.3.1 强化规划引领,促进资源整合
        6.3.2 完善规划体系,推进规划实施
        6.3.3 突出规划特色,丰富景区内涵
    6.4 完善景区多元投入机制
        6.4.1 积极争取财政支持
        6.4.2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6.4.3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6.5 建立专业化人才培养机制
        6.5.1 加快专业人才引进
        6.5.2 加大专业培训力度
        6.5.3 加强人才培养交流合作
7 结论、不足与展望
    7.1 结论
    7.2 不足
    7.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临淮岗水利风景区管理现状感知情况调查问卷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4)徐州市农田水利工程农户参与式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图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2 农田水利工程农户参与式管理的相关理论及其激励机制分析
    2.1 农田水利工程农户参与式管理的内涵及主要模式
    2.2 农户参与式管理的理论基础
    2.3 农户参与式管理的激励机制分析
3 徐州市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3.1 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发展历程
    3.2 徐州市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
    3.3 徐州市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问题分析
4 农田水利工程农户参与式管理的国内外借鉴分析
    4.1 中国台湾农田水利工程农户参与式管理经验借鉴
    4.2 日本农田水利工程农户参与式管理经验借鉴
    4.3 美国农田水利工程农户参与式管理经验借鉴
    4.4 对徐州市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启示
5 徐州市农田水利工程农户参与式管理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与实证分析
    5.1 调查问卷设计
    5.2 调查问卷分析
    5.3 徐州市农户参与式管理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5.4 小结
6 徐州市农田水利工程农户参与式管理模式选择的实例分析
    6.1 徐州市农田水利工程农户参与式管理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6.2 承包经营管理模式——以官山镇为例
    6.3 用水户协会管理模式——以首羡镇为例
    6.4 承包经营和用水户协会两种管理模式共存——以土山镇为例
    6.5 小结
7 结论及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徐州市农田水利工程农户参与式管理的对策建议
    7.3 研究不足和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于都县农村公共项目工程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对国内外研究的总结
    1.4 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公共项目
        2.1.2 公共项目管理
        2.1.3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公共品理论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3 公共项目管理理论
3 于都县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公共项目管理现状
    3.1 于都县基本概况
    3.2 于都县小型水利工程的现状
        3.2.1 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数量情况
        3.2.2 小型水利工程区域分布情况
        3.2.3 小型水利工程社会效益情况
    3.3 于都县小型水利工程公共项目管理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3.3.1 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养护
        3.3.2 小型水利工程基层服务机构建设
        3.3.3 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划定
        3.3.4 群众参与小型水利工程管理
4 于都县小型水利工程公共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4.1 失管严重,效益难以发挥
    4.2 建设任务重,管理难度大
    4.3 资金渠道有限,后勤保障不到位
    4.4 产权改革留于表面,管理责任有名无实
    4.5 管理制度不健全,管护措施难以兑现
    4.6 缺乏专业管理人才,管理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4.7 政绩观偏差,重建轻管的思想仍然存在
5 国内关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公共项目管理的成功案例及经验借鉴
    5.1 徐州市睢宁县小型水利工程公共项目管理案例
    5.2 案例经验启示
6 加强于都县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公共项目管理的对策研究
    6.1 统筹推进建设与管理协调发展
    6.2 加强资金管理
    6.3 深入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的产权改革
    6.4 完善技术服务体系
    6.5 规范基层水利服务机构的管理
7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新时代工程监理服务转型发展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理论研究
        1.2.2 应用研究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2 工程监理发展现状
    2.1 我国的工程监理发展概述
    2.2 我国工程监理的现状
        2.2.1 工程监理企业和从业人员分布
        2.2.2 2015-2018年建设工程监理业务承揽情况
        2.2.3 监理发展依托的建筑业发展情况
        2.2.4 新智慧技术诞生对监理的影响
    2.3 国外监理现状
    2.4 本章小结
3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3.1 相关概念
        3.1.1 新时代工程监理
        3.1.2 全过程工程咨询
    3.2 基础理论
        3.2.1 全过程工程咨询
        3.2.2 建筑师负责制
        3.2.3 安全监理制度
        3.2.4 纪检监督机制
        3.2.5 职业风险金制度
    3.3 本章小结
4 新时代工程监理服务内外部环境分析
    4.1 新时代下工程监理服务内外部环境分析
        4.1.1 2013-2018年专家(学者)的行业SWOT分析
        4.1.2 新时代下工程监理服务内外部SWOT分析
    4.2 新时代对工程监理的要求
    4.3 本章小结
5 新时代工程监理服务转型发展模式研究
    5.1 新时代工程监理服务的时代特征
    5.2 新时代工程监理服务转型模式的研究
        5.2.1 注册师(或建筑师)引领的专业咨询服务模式
        5.2.2 项目总承包和PPP项目管理咨询服务模式
        5.2.3 工程全过程咨询服务模式
    5.3 新时代工程监理企业转型服务发展保障措施
    5.4 本章小结
6 浙江江南工程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转型实证研究
    6.1 浙江江南工程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6.1.1 浙江江南工程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基本情况
        6.1.2 江南管理公司的组织架构
    6.2 江南管理公司转型全过程工程咨询的现状分析
        6.2.1 江南管理公司转型全过程工程咨询的国内现状分析
        6.2.2 江南管理公司转型全过程工程咨询的国外现状分析
    6.3 江南管理公司转型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可行性分析
        6.3.1 江南管理公司全过程工程咨询发展路径
        6.3.2 江南管理公司转型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内容
        6.3.3 江南管理公司全过程工程咨询实践研究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7)大连市公路工程政府监管研究 ——以BD工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研究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1.3.1 公路工程的概念
        1.3.2 公路工程的特点
        1.3.3 政府监管的概念
        1.3.4 政府监管的理论基础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技术路线
        1.4.3 研究方法
2 大连市公路工程建设政府监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大连市公路工程建设政府监管现状
        2.1.1 大连市公路工程建设现状
        2.1.2 大连市公路工程管理和监督模式
    2.2 典型案例分析—大连市BD工程
        2.2.1 BD工程概况
        2.2.2 BD工程管理及监督模式
    2.3 工程监督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3.1 重大决策缺乏外部意见
        2.3.2 专项规章制度不完善
        2.3.3 监管部门协调机制存在问题
        2.3.4 监督专业化不足
        2.3.5 项目缺乏全过程跟踪监督
3 大连市公路工程建设政府监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1 社会参与监督管理程度低
        3.1.1 公众缺少公开监督的平台和方法
        3.1.2 公路工程项目信息披露渠道不通畅
    3.2 公路工程专项规章制度体系存在漏洞
        3.2.1 部分规章制度适用上有难度
        3.2.2 部分规章制度不够完善
        3.2.3 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执行情况有待提高
    3.3 监管体制不健全
        3.3.1 监管职能不清
        3.3.2 监管组织不协调
    3.4 缺乏专业化监管队伍
        3.4.1 公路工程监管需要专业化人才
        3.4.2 专业监督管理机制存在不足
    3.5 项目缺乏全过程动态监管
        3.5.1 事前、事后监管重视程度不够
        3.5.2 缺乏全过程动态监督
4 大连市公路工程政府监管的对策和建议
    4.1 先进监管模式借鉴
        4.1.1 香港公路工程政府监管经验借鉴
        4.1.2 对我国现行管理模式的启发
    4.2 完善公众监管机制
        4.2.1 提高公路工程项目信息及管理过程公开透明程度
        4.2.2 建立合理高效的公众监督参与机制
    4.3 出台相关管理规章制度
        4.3.1 出台配套法规细则
        4.3.2 研究处理不同技术标准和规范
        4.3.3 强化制度执行力
    4.4 完善监管协作机制
        4.4.1 由市级层面统筹布局
        4.4.2 促进各监管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流
    4.5 加强公路工程专业化监管队伍建设
        4.5.1 加大中介服务机构监管参与程度
        4.5.2 推行“代建制”管理模式
    4.6 推广项目全过程动态监管
        4.6.1 应用信息化手段搭建平台
        4.6.2 监管重点由事中监管向事前和事后监管转移
        4.6.3 实行动态跟踪管理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8)基于SEM的政府工程集中建设模式项目管理效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1.4.1 技术路线
        1.4.2 创新点
第2章 政府工程集中建设模式相关问题、概念及理论
    2.1 政府工程概念、特点及建设模式
        2.1.1 政府工程项目定义
        2.1.2 政府工程项目特点
        2.1.3 政府工程管理难点
        2.1.4 政府工程管理模式发展
    2.2 国内政府工程集中建设模式研究
        2.2.1 国内政府工程集中建设模式来源
        2.2.2 政府工程集中建设模式特点及问题
    2.3 政府工程集中建设模式下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2.3.1 集中建设模式下项目管理效率
        2.3.2 集中建设模式下组织文化
        2.3.3 集中建设模式下岗位管理
        2.3.4 集中建设模式下工作满意度
第3章 政府工程集中建设模式效率研究方法论
    3.1 结构方程模型理论
        3.1.1 结构方程模型概念及组成
        3.1.2 结构方程模型优点分析
        3.1.3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程序
    3.2 本文研究案例选择
        3.2.1 案例选择标准原则
        3.2.2 所选案例对比分析
    3.3 问卷设计及数据收集
        3.3.1 问卷设计原则
        3.3.2 数据收集与分析
第4章 政府工程集中建设模式效率SEM模型构建
    4.1 政府工程集中建设模式效率SEM研究假设
        4.1.1 测量模型假设
        4.1.2 结构模型假设
    4.2 政府工程集中建设模式效率SEM分析
        4.2.1 信度分析
        4.2.2 探索性因子分析
        4.2.3 SEM建立与修正
第5章 政府工程集中建设模式效率SEM结果分析
    5.1 因子分析
        5.1.1 岗位管理因子分析
        5.1.2 企业文化因子分析
        5.1.3 工作满意度因子分析
        5.1.4 项目管理效率因子分析
    5.2 影响路径分析
        5.2.1 路径1:JA→OC→PME
        5.2.2 路径2:JA→JS→PME
    5.3 机构优化措施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一、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二、研究生期间参与的课题
致谢

(9)雨花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现状、问题与出路
    2.1 雨花经济开发区发展历程
        2.1.1 雨花经济开发区规划概况
        2.1.2 园区发展阶段
        2.1.3 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2.2 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传统模式及问题
        2.2.1 基础设施概述
        2.2.2 项目建设管理模式概述
        2.2.3 传统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单一模式及其困境
    2.3 解决思路:推行建设管理模式多元化
        2.3.1 从园区基础设施项目类型角度分析
        2.3.2 从园区投资规模规划角度分析
        2.3.3 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渠道角度分析
第三章 国内外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模式的经验与启发
    3.1 发达国家和地区建设管理模式的经验
        3.1.1 美国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
        3.1.2 英国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
        3.1.3 德国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
        3.1.4 香港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及特点
    3.2 国内先进开发园区建设管理模式的经验
        3.2.1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模式
        3.2.2 苏州工业园区模式
        3.2.3 上海市基础设施类项目管理模式
    3.3 相关经验对本研究的启发
        3.3.1 发达国家和地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总结分析
        3.3.2 发达国家和地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的经验借鉴
第四章 园区多元化建设管理模式的选择与实践
    4.1 建设管理模式选择的原则
    4.2 园区安置性住宅的建设管理模式选择——BT模式
        4.2.1 模式概述
        4.2.2 安置性住宅选择BT模式的合宜性分析
        4.2.3 应用实例——锦华新城经济适用房一期工程BT模式应用
    4.3 园区市政公共服务配套项目建设管理模式选择——PPP模式
        4.3.1 模式概述
        4.3.2 园区市政公共服务配套项目选择PPP模式合意性分析
        4.3.3 应用实例——污水处理厂PPP模式应用
    4.4 园区市政道路的建设管理模式选择——代建模式
        4.4.1 模式概述
        4.4.2 大型市政工程选择代建制合宜性分析
        4.4.3 应用实例——中兴路北延项目代建模式应用
第五章 结束语
    5.1 主要研究结论
        5.1.1 建设管理模式多元化的必要性
        5.1.2 建设管理模式多元化的可行性
        5.1.3 建设管理模式多元化的选择
    5.2 实践成效
    5.3 建设管理模式多元化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5.3.1 完善项目投资决策程序
        5.3.2 完善项目管理组织结构,加强管理制度建设
        5.3.3 完善监督体系,加强追责机制建设
        5.3.4 加强机制创新,提升社会资源参与度
致谢
参考文献

(10)“整体政府”视角下滇中引水工程建设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综述
        (三) 研究现状小结
    三、研究方法和思路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思路
    四、创新点以及不足
        (一) 可能的创新点
        (二) 不足之处
第一章 “整体政府”理论及管理模式
    第一节 “整体政府”管理模式的理论涵义
        一、“整体政府”理论的背景和起源
        二、“整体政府”管理的定义
        三、公共管理的定义及核心内涵
    第二节 “整体政府”管理模式主要特点
        一、政策协调一致
        二、管理办法的联合
        三、管理目标是正义与公平
    第三节 “整体政府”管理模式的实践
        一、“整体政府”实践模型
        二、西方国家“整体政府”管理模式的构建
    第四节 “整体政府”理论对滇中引水工程管理的启示
        一、完善沟通协调机制
        二、培育行政协同文化
        三、全面实现信息共享
        四、构建全新责任体系
第二章 滇中引水工程管理现状
    第一节 滇中引水工程的基本情况
        一、建设滇中引水工程的必要性
        二、滇中引水工程概况
        三、滇中引水工程的特性
        四、建设管理由政府主导
    第二节 滇中引水工程现行建设管理模式
        一、“领导小组”工作模式
        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管理模式
        三、省滇中引水办(建管局)履行法人职责情况
    第三节 滇中引水工程建设管理现状及探索
        一、统一规划、分段实施
        二、统一调度、分级管理
    第四节 整体政府视角下滇中引水工程的契合性
        一、滇中引水工程涉及区域呈现了工程建设的跨区域性
        二、滇中引水工程涉及的江河系统的开放性呈现了跨部门性
        三、滇中引水工程涉及多方面呈现了跨领域性
第三章 “整体政府”视角下滇中引水工程管理的不足及原因
    第一节 滇中引水工程多部门协作案例——龙泉倒虹吸勘探
        一、龙泉倒虹吸勘探工程简介
        二、“龙泉倒虹吸勘探”工程多部门协作
    第二节 滇中引水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权力结构关系未理清
        二、沟通合作机制不健全
        三、本位主义导致的行政碎片化
        四、部门相互协作不深入
        五、激励和评估体系不完善
    第三节 “整体政府”视角下滇中引水工程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管理主体的分散而导致的碎片化
        二、管理部门的碎片化
        三、管理程序导致的碎片化
第四章 “整体政府”视角下对滇中引水工程管理的改进建议
    第一节 完善跨部门协调机制
        一、实现政策、目标的一致性
        二、设立网状层级的协同梯度
        三、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
    第二节 创造协同行政文化
        一、培育现代公共精神
        二、重塑整体性行政文化
        三、打造现代管理人才队伍
    第三节 推进电子化无缝隙政府建设
        一、实现信息共享制度化
        二、整合信息资源,加强信息化建设
    第四节 建立新的责任评价与激励机制
        一、建立社会监督机制
        二、建立基于协同的绩效管理
        三、完善激励制度
        四、建立工程责任追究制
        五、建立项目后评价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政府投资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探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农村饮水安全供给的制度研究[D]. 陈敏. 西南大学, 2020(05)
  • [2]六安市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D]. 王雪松. 合肥工业大学, 2020(02)
  • [3]安徽临淮岗水利风景区管理体制机制研究[D]. 张进.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6)
  • [4]徐州市农田水利工程农户参与式管理研究[D]. 陈红娟.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5]于都县农村公共项目工程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为例[D]. 何乐庆. 江西财经大学, 2019(04)
  • [6]新时代工程监理服务转型发展模式研究[D]. 江海国. 重庆大学, 2019(02)
  • [7]大连市公路工程政府监管研究 ——以BD工程为例[D]. 乔文大.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3)
  • [8]基于SEM的政府工程集中建设模式项目管理效率研究[D]. 刘晶. 武汉大学, 2019(09)
  • [9]雨花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模式研究[D]. 于兵勇. 东南大学, 2019(01)
  • [10]“整体政府”视角下滇中引水工程建设管理研究[D]. 杨蓓. 云南大学, 2018(04)

标签:;  ;  ;  ;  ;  

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体制改革探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