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不锈钢、上海上世成为大股东

浦东不锈钢、上海上世成为大股东

一、浦东不锈上海上实成大股东(论文文献综述)

孙霞[1](2021)在《上实发展定向增发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动机及绩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

杨贝[2](2019)在《碳会计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文中认为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导致温室气体的排放增多,全球变暖的情况越来越严重。针对上述现象,哥本哈根联合国多次召开气候变化大会,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世界各国纷纷响应,低碳经济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观的主流。如何对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行为造成的环境后果进行量化成为关键,碳会计因此应运而生。但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碳会计信息披露状况并不理想,披露数量少、披露质量也不高,在碳会计迅速兴起的热潮下,加强碳会计信息披露,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首先,本文对于碳会计信息披露的国内外研究的现状进行梳理,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社会责任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为依据,再对我国碳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进行具体分析,发现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分析碳会计披露水平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假设。其次本文选取了2015-2017年沪深两市A股符合条件的495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整理出1360个样本,对影响碳会计信息披露水平的九个因素:公司规模、企业盈利水平、发展能力、国有控股、重污染行业、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市场认可度、低碳试点城市、审计机构规模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碳会计信息披露的水平一般,公司规模、重污染行业、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审计机构规模与碳会计信息披露水平呈正相关的关系,发展能力、国有控股与碳会计信息披露水平呈负相关的关系,企业盈利水平、上市公司市场认可度、低碳试点城市与碳会计信息披露水平关系不显着。最后,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从国家、社会和企业三个层面针对性的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以提高上市公司碳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和水平,促进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薛艳[3](2019)在《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成长关系的统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企业管理国际化的推进,社会财富呈几何级数增长。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代价是自然资源的粗放式消耗、生态环境的灭绝式破坏、地区经济的非平衡发展,信息网络的两极式分化。在可持续发展压力严峻的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和运动席卷全球,引起了越来越多国家、经济体和社会组织的关注和重视,也对我国企业的持续成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指出,2006年是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元年”,自此之后,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逐步形成基本共识,在行为管理、企业实践、推进方式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尽管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但增速却有所下降,整体仍处于起步阶段。一些企业,包括管理者将社会责任投入与企业的短期绩效挂钩,当短期内回报达不到预想,甚至无回报时,就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的投入只会增加运行成本,影响利润创造,因而放弃或拒绝履行社会责任。但也有学者指出,企业社会责任应该纳入到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中,通过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提高企业的社会声誉,树立积极健康的企业形象,获得顾客的支持与信赖,不仅能够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还能提高企业绩效,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关于企业是否需要承担社会责任,以及应承担怎样的社会责任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在此背景下,探索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承担与企业成长之间的作用路径和影响关系,不仅可以指导企业如何履行社会责任,实现持续成长,而且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和社会问题的治理也具有深远的意义。基于此,本文从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成长的基本理论出发,首先界定两者的基本内涵,理论上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承担在传统价值链和新经济时代价值网中的作用,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成长之间的作用机理,构建了两者关系的概念模型,以考察不同所有制性质、上市时间、所属行业以及所属区域的企业社会责任承担的差异,及其与企业成长的影响关系。一方面丰富了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成长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另一方面也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和企业的成长发展提供了实践指导。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一、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成长的概念模型提出本文通过对利益相关者理论、社会契约理论、资源依赖理论、企业成长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分析,提出一方面,无论是在传统企业价值链传递,亦或是新经济时代企业价值网形成的过程中,企业作为社会资本的集合体,通过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主动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获得利益相关者提供的有形资本和无形资本创造价值增值,提升企业的成长能力。另一方面,企业的持续成长,使其有意愿有能力进行社会责任投资,更好地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形成良性互动循环过程。在剖析两者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了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成长的概念模型,为本文的实证研究提供基本理论框架。二、企业社会责任承担的现状与差异比较分析企业社会责任承担的差异导致企业成长表现不同。本文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从股东、债权人、供应商、消费者、员工、政府和社会七个方面选择相关指标对不同性质、不同上市时间、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连续十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社会责任承担的现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差异性检验。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为后续各章提供数据支持。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在不同所有制性质、不同上市时间、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的A股企业之间表现出显着的差异,国有企业中较好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比例较高,而非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效果更好;上市时间较长的老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强,上市时间较短的企业社会责任平均履行效果较好;制造企业相较非制造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较好的企业占比更多,非制造业平均履行效果较好;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强,承担社会责任的积极性高。三、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成长关系的作用路径分析为了考察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成长的作用关系,本文分别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对两者之间的作用路径进行实证分析。其中,从空间维度上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企业社会责任→企业成长、企业成长→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企业成长三种模型进行比较分析。时间维度上采用了自回归交叉滞后模型开展自回归、前因、后果和相互作用模型分析。根据时空两个维度的分析,使得研究结论更具可靠性。研究发现:截面路径分析模型的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成长的路径系数为0.60,三类模型中系数最大,表明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成长的影响程度最大,且关系显着;企业成长对企业社会责任,以及两者相互影响的路径系数较小,且均不显着。纵向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成长的预测变量,企业当年承担社会责任,对当年及下一年的企业成长有正向的影响,且跨期的预测效应不变;企业成长并不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预测变量。四、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成长轨迹的动态影响分析企业成长是一个动态过程,其发展变化随时间推移存在显着不同的群体异质性。本文首先探讨企业成长轨迹的变化过程,采用增长混合模型(GMM)将企业成长轨迹分成不同的潜类别,然后以潜在类别分类结果作为因变量,继而引入企业社会责任、企业规模等协变量作为预测变量,建立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企业社会责任承担对企业成长的动态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企业成长轨迹存在三个显着不同类别,分别是“缓慢上升成长”、“缓慢下降衰退”和“高速上升成长”组。样本资料中约有81.4%的上市公司样本属于“缓慢下降衰退”组,说明我国上市企业的成长情况不容乐观。以“缓慢下降衰退”组为参照组,企业社会责任、企业规模对高速上升成长组的正向影响更加显着;产权性质、企业年龄和行业特征变量对缓慢上升组的影响显着高于高速上升成长组;所属区域对高速上升成长组的影响高于缓慢上升成长组,但差异效应并不显着。五、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成长的倾向值匹配分析为了消除异质性因素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本文运用倾向值得分匹配分析法(PSM),将产权性质、企业年龄、企业规模、所属区域等因素进行了相对评分,实现相似条件下的匹配,从而分离出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对企业成长的影响,将企业成长表现的差异仅归结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不同,而不是企业规模、产权性质等其他混杂变量。这不仅为研究企业成长的差异提供直接的依据,同时为制定差异化的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方面提供有效的指导。研究发现:排除其他因素后,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成长的影响具有时滞效应。考察期内处理组企业成长在第1、2年与控制组相比,差异并不显着,到第3、4年处理组企业的成长显着高于匹配后的控制组企业。本文的主要创新在于:第一,构建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成长的概念模型,弥补现有研究缺乏理论支撑的不足;第二,比较分析企业社会责任承担的差异,丰富已有研究成果;第三,从时空两个维度验证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成长的因果关系,所得结论更可靠;第四,构建增长混合模型,更好地解释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成长的动态效应;第五,计算出企业社会责任承担对企业成长的净效应,研究结论更具实际意义。总之,本文立足于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成长理论,全面分析了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成长的影响作用,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和企业的持续成长提供了一定的实践指导。

杜秀卿[4](2018)在《证券监管周期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证券监管是金融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与证券市场的产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对于中国资本市场而言,本文通过梳理从2003年至今14年的证券监管政策变化发现,证券市场经历了两轮完整的证券监管周期并处于第三轮证券监管周期之中,这些证券监管周期划定分别是:1.2003-2007年证券监管周期—监管收紧:2003-2004(2年),以收紧监管和关停违规券商为重点;监管放开:2005-2007(3年),主题则是监管放松和金融创新①。2.2008-2014年证券监管周期—监管收紧:2008-2009(2年)以严查内幕交易和行政处罚为核心,监管放开2010-2014年(5年)以鼓励并购重组和新三板、沪港通、股指期权等一系列金融创新为主。3.2015-2017年证券监管周期--监管收紧期,2015-2017年6月(2年半)包括严查配资,限制股指期货和跨界定增等显示证券监管环境趁严,2017年开始处于证券监管放松周期,鼓励价值投资,鼓励分红,加入MSCI等显示证券监管环境放松的变化。基于证券监管政策周期性的变化,本文研究其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通过观察2003年以来我国证券监管政策周期性的变化,并对照研究各时期A股市场不同类型股票的相对收益,试图验证证券监管政策周期性的变化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数据统计检验的结果表明收紧与放松的监管政策下,投资者行为有以下特征:1).一个监管周期中,投资者偏好在放松阶段的波动性要大于收紧阶段。2).低市净率股票在所有的收紧阶段中都更受偏好且假设检验具有显着性。3).低市盈率股票在所有收紧阶段都更受到偏好,但在放松阶段并一定。4).大市值股票与小市值股票并没有体现出一致性特征。但从整个统计时间上看,小盘股的收益率总体上是高于大盘股的,平均每个月比大盘股高1.405%。

袁小露[5](2017)在《多元化角度下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研究 ——基于上实集团的案例分析》文中指出上世纪中期,美国掀起了一场并购重组和多元化经营的巨浪,自此提出内部资本市场(Internal Capital Market,ICM)的概念,企业集团内部各分部之间围绕资金进行的竞争态势叫做“内部资本市场”。但有趣的是,自从1980s以来,美国出现了多元化集团解体,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过度多元化不能带来企业集团价值增值。而21世纪以来,市场中出现了那么多的多元化企业集团,为什么它们仍然能够以多元化细分市场开展业务而做大做强呢?原因就在于,研究影响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因素,从而最大化有利因素,削弱不利因素。但更加重要的是,必须以适度的多元化程度为前提。因此,本文特别从多元化的角度解释如何发展多元化,才能更加有利于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运作,从而提升企业集团的价值。我国企业集团融资渠道有限、企业和外部资本市场间信息不对称问题显着,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集团通过多元化经营而建立起来的内部资本市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融资约束以及提高了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本文首先概括了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及其效率和多元化的概念,又以内部资本市场理论和多元化为理论基础,为下文研究多元化角度下的内部资本市场进行铺垫。然后,通过对我国企业集团现状的描述,解释了我国内部资本市场效率低下的原因。之后,本文以上海实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为案例,介绍了上实集团的研究背景,并且分析了上实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形成过程和运营模式,随后运用经营绩效和现金流敏感性分析法,对多元化战略修正前后上实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效率进行评价,指出多元化角度下内部资本市场效率变化的原因。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如下:上实集团过度多元化导致其内部资本市场基本无效,资源配置不合理,而有限多元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内部资本市场的效率。由此可以得出多元化战略的改变影响内部资本市场效率。另外,我国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整体上是有效的,但是效率有待提高。目前阶段我国集团的多元化能力来讲,专业化经营的内部资本市场效率要低于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在一段时间内,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效率与多元化程度是同向关系。根据以上结论,本文认为我国企业集团多元化发展应该适度,程度较低的可以发展多元化经营,以体现其在内部资本市场中的正面作用。当然还要进行相应的外部监督、强化管理层激励和完善相关机制等措施来增加内部资本市场效率。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第一,本文从现金流敏感法、经营业绩评价法和多元化角度下的影响因素分析三个方面对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效率进行了分析,完善了内部资本市场分析角度。第二,将案例从多元化角度进行剖析,并分析了多元化战略修正前后效率由负转正的原因,这对提高上实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效率有很大的作用。第三,分析了我国企业集团现状,然后针对我国内部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改进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意见,包括健全企业分部信息披露制度、完善外部监管环境和建立集团内部金融中介等。同时,本文也存在着某些不足:一是本文案例选择单调,没有进行多案例研究,片面的代表了我国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测算结果。二是上实集团案例分析只根据旗下3家上市公司的数据,得出上实集团整体资本市场效率敏感系数值,此过程中没有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其结果可能有误差。

蔡来兴[6](2017)在《打通内外资本市场 服务上海经济发展——上实集团“红筹上市”实现跨越式发展(下)》文中指出同舟共济抱团"出海"联手开发明珠项目为实施上海市委、市政府走出去战略,联手上海一批大集团,抱团出海开发明珠项目,发挥好上海企业走出去的排头兵作用。2007年8月日,我陪同日本环球金融中心大股东、日本森大厦董事长森稔拜访时任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我特意早到,先向习书记简要报告了投资在圣彼得堡市波罗的海明珠项目情况,并

贺腊容[7](2017)在《基于复杂网络的中国股票市场统计特性研究》文中认为股票市场可以有效汇聚社会闲置资金、推动融资和投资活动,对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作为反映一个国家经济状态的晴雨表,它一直受到监管部门、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中国股票市场的总市值已居世界前列,但由于股票市场的波动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股票价格的巨幅涨跌也将严重影响投资者信心以及金融市场的良性循环。2015年,中国股民见证了千股跌停,千股涨停,千股停牌;2016年初推出的熔断机制紧急叫停,市场指数波动频率之高、波幅之大创历史新高。可以说当前我国的股票市场体系还很脆弱,对于股票市场的有效调控和高效管理还处在摸索阶段。因此,深入了解股票市场的变化规律和发展特性,特别是细致研究中国股票市场统计特征,对投资者和监管部门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综合复杂网络的理论和方法,利用PageRank算法和Louvain Method社团算法对2009年-2015年HS300股票市场网络分别进行重要节点挖掘和社团分类,并分析这些节点和社团在市场中的影响力。通过对2003年-2015年SSE(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市场)和SZSE(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市场)集中性分析,研究中国股票市场集中性发展趋势和现状,为监管部门和投资者提供实证参考。本文由如下四章构成:第一章,首先对股票市场重要节点评估和集中性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对本文研究的方法和理论进行简要概述。第二章,介绍了图论及本文运用到的复杂网络理论的相关预备知识,给出了平均距离、集聚系数和度分布等相关定义。第三章,研究了 2005年-2015年HS300股票市场指数的统计特性。HS300以规模性和流动性作为选样的两个根本标准,并赋予流动性更大的权重,反映了流动性强和规模大的代表性股票指数的综合变动,基本代表中国证券市场中整个A股市场的全貌,是反映沪深两个市场整体走势的“指示标”。本文以单支股票为网络节点,各股票之间的相关系数为连边依据,构建全局耦合网络,利用最佳阈值法进行网络去噪,通过社团分析Louvain Method算法对网络进行社团划分,然后利用PageRank算法对网络进行重要节点的挖掘。研究发现整个沪深300市场中,采矿业、制造业和金融业是市场“大户”,其股票与市场中的其他股票之间存在紧密联系;网络中的同类型股票存在聚集现象,且股票之间影响关系显着。第四章,研究了 2003年-2015年沪市(SSE)和深市(SZSE)的统计特性。利用股票、股东和市值数据分别构建SSE和SZSE的交叉股权网络,通过集中性度量指标,分析沪深市场集中性在网络结构下的变化。研究发现在危机期间,SSE的市值明显集中在少数人手中;SZSE的市值控制力对危机的承受能力优于SSE。对于集中性分析,SSE在危机缓和前全局分散,局部集中,危机缓和后全局集中,而局部集中性逐年降低;SZSE的全局和局部集中性呈单调递减变化,越来越分散。

西南证券,长城证券[8](2015)在《国资改革再造A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于资本市场而言,新一轮的国资国企改革作用绝不亚于2005年的股权分置改革,堪称"二次股改"。回顾历史,英国国企私有化进程帮助英国走出了"英国病"的阴霾,GDP实际增速从滞涨期的负增长持续提升到19831988年的4%以上,失业问题得到了遏制,企业盈利得以大幅提升,股市迎来了持续20年且年复合增长率达14.65%的大牛市。我国目前A股和H股上市公司中,中央和地方持股总市值可达14.5万亿元,其中重点等待盘活的竞争型行业持股总市值达到3.9万亿元(中央企

陈芳[9](2009)在《公司治理结构与盈余质量相关性的实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如何改善上市公司形象已成为众多新兴市场的重要研究课题,而其中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盈余质量更是主要的研究对象。由于特定的制度背景和文化环境,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有很大的特殊性,股权高度集中、大股东控制等现象尤为突出。这些特殊的公司治理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然而,这些治理因素对公司盈余质量究竟有什么影响?作为改进公司治理效率而引入的独立董事制度是否能提高公司盈余质量?作为公司治理结构一部分的管理层激励是否达到了提高盈余质量的目的?带着此疑问,本文运用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借鉴国内外成熟的研究成果,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盈余质量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首先,本文对国内外主要研究成果做了研究综述,并对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了对比分析。其次,本文对不同治理模式下盈余质量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对盈余质量的影响。然后,本文结合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实际,从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管理层激励三个层面选取7个公司治理指标,就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与盈余质量的关系进行了规范分析。再次,本文利用我国上市公司2003-2006年间3592个公司年样本,结合前面的规范分析,就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与盈余质量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公司治理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司的盈余质量。从具体的影响因素来看,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与盈余质量正相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年度内董事会会议次数、前三名高管薪酬总额、高管持股比例与盈余质量负相关;其他大股东制衡力与盈余质量关系不显着。同时,通过实证结果还可以看出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一些问题:首先,一股独大、大股东控制是影响盈余质量的主要公司治理因素;其次我国董事会运行效率有待提高;再者就是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激励机制失效。最后,文章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盈余质量的粗浅建议。

马海峰[10](2009)在《现金流视角下上市公司并购绩效评价及其影响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企业并购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配置方式,对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企业并购市场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因此并购绩效如何、哪些因素导致了并购绩效的个体差异就成为企业并购理论和实证研究需要回答的基础问题。本研究以现金流分析作为并购绩效评价的基础,以上市公司2003至2005年的并购交易作为实证分析样本,同时突破以往对并购绩效研究仅局限于财务绩效的缺陷,力图系统把握上市公司并购的真实演变规律。论文首先研究了上市公司并购财务绩效,以现金流指标结合因子分析模型作为综合绩效评价方法,采用对照样本年度均值调整方法排除非并购因素影响,最后利用对比模型和回归截距模型识别出并购财务绩效。研究发现,并购活动对主并企业财务绩效有显着负向影响,但并购长期绩效有一定改善趋势;并购活动对目标企业财务绩效无显着影响。研究发现,以现金流为基础和以传统盈利能力指标为基础的并购财务绩效出现明显背离现象,证实了传统盈余相关指标所识别的并购财务绩效存在一定程度的失真问题。论文采用相同的方法考察了上市公司并购社会绩效,研究发现并购活动对主并企业总体社会绩效无显着影响,但对目标企业社会绩效却有显着的负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导致目标企业社会绩效显着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员工福利水平的大幅度降低,表明控制权转移过程员工权益没有得到切实维护。对并购财务绩效和并购社会绩效相关性研究发现,主并企业并购财务绩效和并购员工福利绩效有显着负相关关系,而目标企业则有不显着的负相关关系;所有样本企业并购财务绩效和并购税费贡献绩效、并购违规状况绩效均表现出正相关关系,表明三者之间有较好的协调性。对主并企业并购财务绩效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追求协同效应、并购相对规模、战略委员会设置、并购前ST情况以及并购发生年度对其有显着解释能力;而管理者主义、自由现金流假说、民营控股、高管持股比例也有一定的解释能力。对目标企业并购财务绩效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追求协同效应、保护壳资源、资本结构状况、财务资源状况、行业匹配性以及并购发生年度对目标企业并购财务绩效有显着解释能力;而Z指数、董事长总经理设置状况以及高管相对规模也有一定的解释能力。以并购财务绩效影响机制研究结论为依据,分别构建了主并企业和目标企业并购财务绩效预测模型,准确率分别为72.4%和74.2%。

二、浦东不锈上海上实成大股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浦东不锈上海上实成大股东(论文提纲范文)

(2)碳会计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碳会计的研究
        1.2.2 关于碳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
        1.2.3 关于碳会计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研究
        1.2.4 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方法与基本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基本思路
    1.4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2 碳会计信息披露相关理论及概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碳会计
        2.1.2 碳会计信息
        2.1.3 碳会计信息披露
    2.2 碳会计信息披露相关理论基础
        2.2.1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3 委托代理理论
        2.2.4 社会责任理论
        2.2.5 可持续发展理论
3 上市公司碳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3.1 上市公司碳会计信息披露现状
        3.1.1 碳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
        3.1.2 碳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
        3.1.3 碳会计信息披露的整体评价
    3.2 上市公司碳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3.2.1 碳会计信息披露法规制度不健全
        3.2.2 上市公司对碳会计认识不够全面
        3.2.3 缺少严格的碳会计信息披露监督机制
4 影响碳会计信息披露水平的相关假设
    4.1 碳会计信息披露内部影响因素分析与假设的提出
        4.1.1 公司规模与碳会计信息披露水平
        4.1.2 盈利能力与碳会计信息披露水平
        4.1.3 发展能力与碳会计信息披露水平
        4.1.4 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碳会计信息披露水平
        4.1.5 是否为国有控股与碳会计信息披露水平
        4.1.6 是否为重污染行业与碳会计信息披露水平
    4.2 碳会计信息披露外部影响因素分析与假设的提出
        4.2.1 上市公司市场认可度与碳会计信息披露水平
        4.2.2 公司是否处于低碳试点城市与碳会计信息披露水平
        4.2.3 审计机构规模与碳会计信息披露水平
5 实证分析
    5.1 研究设计
        5.1.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5.1.2 变量设计与说明
        5.1.3 构建模型
    5.2 实证检验
        5.2.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2.2 单因素方差分析
        5.2.3 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5.2.4 回归分析
        5.2.5 实证结果分析
6 研究结论及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对策建议
        6.2.1 国家层面
        6.2.2 社会层面
        6.2.3 企业层面
    6.3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3)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成长关系的统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问题的意义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成长的文献综述
    第一节 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文献回顾
        一、国外研究
        二、国内研究
    第二节 企业成长研究的文献回顾
        一、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研究
        二、企业成长的评价
    第三节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成长关系研究的文献回顾
        一、国外研究
        二、国内研究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第二章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成长关系的概念模型构建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二、理论基础
    第二节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成长关系的作用机理
        一、价值链形成中企业社会责任的作用
        二、价值网创造中企业社会责任的作用
    第三节 概念模型的提出
        一、企业社会责任承担对企业成长的影响
        二、企业成长对社会责任承担的影响
第三章 企业社会责任的现状及差异比较分析
    第一节 指标的选择
        一、企业对股东的责任
        二、企业对债权人的责任
        三、企业对供应商的责任
        四、企业对员工的责任
        五、企业对消费者的责任
        六、企业对政府的责任
        七、企业对社会的责任
    第二节 企业社会责任现状分析与差异性检验
        一、样本选取
        二、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现状分析
        三、企业社会责任的差异性检验
    第三节 上市企业社会责任综合评价与比较
        一、评价模型
        二、数据的预处理
        三、企业社会责任综合评价的比较分析
第四章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成长关系的路径分析
    第一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的提出
        二、研究变量的设计
    第二节 研究模型介绍与数据预处理
        一、截面路径分析模型
        二、纵向路径分析模型
        三、样本选取与数据预处理
    第三节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成长的路径分析
        一、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成长的截面路径分析
        二、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成长的纵向路径分析
第五章 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成长轨迹的动态影响分析
    第一节 增长混合模型介绍
        一、增长混合模型概述
        二、增长混合模型的形成原理
    第二节 增长混合模型的建模过程
        一、提出研究假设
        二、模型参数估计
        三、模型类别数确定与评价
        四、模型比较与分析
    第三节 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成长轨迹影响的实证研究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设计
        二、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成长轨迹的影响分析
第六章 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成长的倾向值匹配分析
    第一节 研究设计
        一、理论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介绍
        二、研究变量设计
        三、模型设定
    第二节 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成长影响的净效应
        一、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二、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成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值得深入讨论的问题
    三、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一、统计数据
    二、计算程序
研究生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成果与参加的科研项目
    一、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二、参与(主持)的科研课题
    三、参加的学术会议
致谢

(4)证券监管周期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概述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的主要问题和意义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 证券监管理论
    第二节 投资者行为理论
第三章 证券监管周期的划分
    第一节 2003-2007年的第一轮证券监管周期
    第二节 2008-2014年的第二轮证券监管周期
    第三节 2015-2017的第三轮证券监管周期
    第四节 各监管周期边界模糊区域的说明
第四章 监管周期与投资者行为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投资者偏好的度量与监管周期的边界
    第二节 数理统计使用的指标与说明
    第三节 2003-2006年第一轮监管周期的检验结果
    第四节 2008-2014年第二轮监管周期的检验结果
    第五节 2015-2017第三轮监管周期的检验结果
第五章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5)多元化角度下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研究 ——基于上实集团的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存在与发展
        1.2.2 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研究
        1.2.3 企业集团多元化与内部资本市场效率
        1.2.4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目的和方法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内部资本市场及多元化理论分析
    2.1 相关概念
    2.2 内部资本市场的理论基础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2 交易成本理论
        2.2.3 委托代理理论
    2.3 多元化的理论基础
        2.3.1 多元化资源利用理论
        2.3.2 多元化市场势力理论
        2.3.3 多元化内部人控制理论
第3章 我国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3.1 我国企业集团概况及其内部资本市场运行问题
        3.1.1 我国企业集团概况
        3.1.2 我国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运行问题
    3.2 我国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效率低下的原因
        3.2.1 外部环境不健全
        3.2.2 内部资本市场运行不规范
        3.2.3 政府参与度过高
    3.3 我国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影响因素
        3.3.1 管理层激励
        3.3.2 多元化程度与类型
        3.3.3 其他影响因素
    3.4 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测度方法
第4章 上海实业集团案例分析
    4.1 上实集团简介及内部资本市场构建过程
        4.1.1 集团简介
        4.1.2 内部资本市场构建过程
    4.2 上实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运行模式
        4.2.1 集团内部担保
        4.2.2 集团内部资本置换
        4.2.3 参股金融机构
    4.3 多元化战略修正前后上实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效率分析
        4.3.1 分析思路
        4.3.2 上实集团经营绩效分析
        4.3.3 现金流敏感法分析
    4.4 多元化角度下内部资本市场效率变化的原因分析
        4.4.1 上实集团多元化程度与内部资本市场效率
        4.4.2 上实集团多元化方式与内部资本市场效率
    4.5 案例总结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对策建议
    5.3 未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7)基于复杂网络的中国股票市场统计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主要工作
第二章 复杂网络理论
    2.1 图论基础知识
    2.2 平均距离
    2.3 集聚系数
    2.4 度分布
第三章 沪深300股票重要节点的评估和分析
    3.1 算法介绍
        3.1.1 Page Rank算法
        3.1.2 Louvain Method算法
    3.2 数据描述与处理
    3.3 股票网络构建和分析
        3.3.1 股票相关性整体网络构建
        3.3.2 股票相关性整体网络去噪
        3.3.3 股票网络社团划分和重要节点挖掘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SSE和SZSE集中性研究
    4.1 算法介绍
    4.2 数据描述与处理
    4.3 交叉股权网络构建
    4.4 实证分析
        4.4.1 交叉股权网络的度分布
        4.4.2 有效股东数和有效股票数
        4.4.3 市值分析
        4.4.4 股权集中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B SSE和SZSE基本情况统计

(9)公司治理结构与盈余质量相关性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主要内容和研究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透视
    2.1 盈余质量研究综述
        2.1.1 基于计量观的盈余质量研究综述
        2.1.2 基于市场观的盈余质量研究综述
    2.2 公司治理结构与盈余质量关系研究综述
        2.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2.2.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2.2.3 简单评述
第三章 不同治理模式下盈余质量比较分析
    3.1 不同公司治理模式的比较分析
        3.1.1 英美模式
        3.1.2 德日模式
        3.1.3 家族治理模式
        3.1.4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特点
    3.2 不同治理模式下盈余质量比较
第四章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对盈余质量影响的规范分析
    4.1 股权结构与盈余质量
    4.2 董事会治理与盈余质量
    4.3 管理层激励与盈余质量
第五章 实证研究
    5.1 模型选择与变量选取
        5.1.1 盈余质量计量模型的选择
        5.1.2 公司治理结构变量的选取与定义
        5.1.3 控制变量的选取与定义
    5.2 多元回归模型的构建
    5.3 资料来源和样本选取
    5.4 描述性统计与分析
    5.5 方差分析和多重共线性检验
        5.5.1 自变量的多重共线性检验
        5.5.2 方差分析
    5.6 多元回归分析
        5.6.1 回归结果
        5.6.2 回归结果的深入讨论
    5.7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盈余质量的建议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存在问题及后续研究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附录B (本文实证研究使用的样本公司)

(10)现金流视角下上市公司并购绩效评价及其影响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依据(Research Background and Topic Basis)
        1.1.1 研究背景(Research Background)
        1.1.2 选题依据(Topic Basis)
    1.2 研究目标和研究意义(Research Objective and Research Meaning)
        1.2.1 研究目标(Research Objective)
        1.2.2 研究意义(Research Meaning)
    1.3 概念界定(Concept Definition)
    1.4 结构安排(Structure Arrangement)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Research Approaches and Procedure)
2 文献综述
    2.1 企业并购理论及并购绩效影响机制研究(Basic Theory of M&A and Performanc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M&A)
        2.1.1 资本集中理论(Theory of Capital Centralization)
        2.1.2 西方国家研究文献综述(Literature Review on Basic Theory of M&A in Western Countries)
        2.1.3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Literature Review on Basic Theory of M&A in China)
    2.2 企业并购绩效评价研究(Research 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M&A)
        2.2.1 事项研究法文献综述(Review of Event Study Approach Literature)
        2.2.2 会计研究法文献综述(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y Approach Literature)
        2.2.3 企业并购社会绩效研究(Research on Soci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M&A)
    2.3 并购目标预测模型研究(Research on Forecast Model of Target Firms of M&A)
    2.4 研究文献评述(Comment of Research Literature)
3 基于现金流视角的并购绩效评价概述
    3.1 现金流绩效评价理论分析(Theory Analysis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Based On Cash Flow)
        3.1.1 现金流指标分析(Analysis of Cash Flow Index)
        3.1.2 基于现金流分析的企业价值评估模型(Value Assessment Model Based on Cash Flow Analysis)
    3.2 并购绩效评价样本选择(Sample Selection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M&A)
        3.2.1 主并企业样本选择(Sample Selection of Acquiring Firms)
        3.2.2 目标企业样本选择(Sample Selection of Target Firms)
        3.2.3 对照企业样本选择(Sample Selection of Comparison Firms)
    3.3 综合绩效评价模型(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odel)
        3.3.1 绩效评价模型介绍(Introduction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odel)
        3.3.2 因子分析模型(Factor Analysis Model)
        3.3.3 企业并购绩效识别模型(Evaluation Model of Performance of M&A)
    3.4 本章小结(Summary and Conclusions)
4 基于现金流视角的并购财务绩效评价
    4.1 基于现金流量分析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Evaluation Indexes of Financial Performance Based on Cash Flow Analysis)
        4.1.1 债务保障状况分析指标(Analysis of Liability Guarantee Indexes)
        4.1.2 营运水平状况分析指标(Analysis of Operation Level Indexes)
        4.1.3 盈利质量状况分析指标(Analysis of Earning Quality Indexes)
        4.1.4 投资保障状况分析指标(Analysis of Investment Guarantee Indexes)
    4.2 异常数据处理和评价指标筛选(Disposition of Abnormal Indexes and Filtration of Evaluation Indexes)
        4.2.1 异常数据处理(Disposition of Abnormal Indexes)
        4.2.2 评价指标筛选(Filtration of Evaluation Indexes)
    4.3 主并企业并购财务绩效测度(Measurement of M&A Financial Performance of Acquiring Firms)
        4.3.1 样本数据描述性统计分析(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alysis of Sample Data)
        4.3.2 企业财务绩效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Construction of Comprehensive Financi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odel Based)
        4.3.3 并购绩效识别模型分析(Analysis of M&A Perform Recognization Model)
    4.4 主并企业并购财务绩效实证研究(EMPIRICAL STUDY ON M&A PERFORMANCE OF ACQUIRING FIRMS)
        4.4.1 对比模型分析(Analysis of Comparison Model)
        4.4.2 回归截距模型分析(Analysis of Intercept Model of Regression)
        4.4.3 主并企业并购财务绩效总结(Conclusions on Financial Performance of M&A of Acquiring Firms)
    4.5 目标企业并购财务绩效实证研究(EMPIRICAL STUDY ON M&A FINANCIAL PERFORMANCE OF TARGET FIRMS)
        4.5.1 样本数据描述性统计分析(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alysis of Sample Data)
        4.5.2 基于因子分析的对比模型(Comparison Model Based on Factor Analysis)
        4.5.3 基于因子分析的回归截距模型(Intercept Model Based on Factor Analysis)
        4.5.4 目标企业并购财务绩效总结(Conclusions on Financial Performance ofM&A of Target Firms)
    4.6 本章小结(SUMMARY AND CONCLUSIONS)
5 基于现金流视角的并购社会绩效评价研究
    5.1 并购社会绩效评价的理论分析(THEORETICAL ANALYSIS ON SOCI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M&A)
    5.2 基于现金流视角的社会绩效评价指标选择(SELECTION OF SOCI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ES FROM PERSPECTIVE OF CASH FLOW)
    5.3 基于现金流视角的并购社会绩效实证研究(EMPIRICAL STUDY OF M&A SOCIAL PERFORMANCE BASED ON PERSPECTIVE OF CASH FLOW)
        5.3.1 基于因子分析的社会绩效评价模型构建(Construction of Soci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odel Based on Factor Analysis)
        5.3.2 并购社会绩效的对比模型分析(Comparison Model Analysis of M&A Soci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5.3.3 并购社会绩效的回归截距模型分析(Intercept Model Analysis of M&A Soci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5.3.4 并购社会绩效的主要研究结论(Main conclusions on Social Performance of M&A)
    5.4 上市公司并购双重绩效相关性研究(RESEARCH ON CORRELATION OF M&A DUAL PERFORMANCE AMONG LISTED COMPANIES)
        5.4.1 企业财务绩效与社会绩效的相关关系(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Performance and Social Performance)
        5.4.2 主并企业并购双重绩效相关性分析(Correlation Analysis of M&A Financial Performance and Social Performance of Acquiring Firms)
        5.4.3 目标企业并购双重绩效的相关性分析(Correlation Analysis of M&A Financial Performance and Social Performance of Target Firms)
        5.4.4 基于现金流视角的并购双重绩效相关性总结(Summary of Correlation of M&A Dual Performance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Cash Flow)
    5.5 并购绩效评价研究小结(SUMMARY AND CONCLUSIONS OF M&A PERFORMANCE EVALUATION)
6 主并企业并购财务绩效影响机制研究
    6.1 主并企业并购财务绩效影响因素分析(INFLUENCE FACTORS OF M&A FINANCIAL PERFORMANCE OF ACQUIRING FIRMS)
        6.1.1 并购动机(Motivation of M&A)
        6.1.2 目标企业选择(Selection of Target Firms)
        6.1.3 并购经验(Experience of M&A)
        6.1.4 股权结构(Ownership Structure)
        6.1.5 治理结构(Governance Structure)
        6.1.6 其它影响因素分析(Analysis of Other Influence Factors)
    6.2 样本数据描述性统计以及回归分析(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SAMPLE DATA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6.2.1 连续变量描述统计分析(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alysis of Continuous Variables)
        6.2.2 离散变量描述统计分析(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alysis of Discrete Variables)
        6.2.3 并购财务绩效影响因素回归分析(Regression Analysis of Financial Performance Influence Factors of M&A)
    6.3 主并企业并购财务绩效的预测模型研究(FORECAST MODEL OF M&A FINANCIAL PERFORMANCE OF ACQUIRING FIRMS)
        6.3.1 Logistic 回归分析(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6.3.2 实证分析样本及指标筛选(Selection of Empirical Analysis Sample and Related Indexes)
        6.3.3 主并企业并购财务绩效预测模型构建(Construction of M&A Financial Performance Forecast Model of Acquiring Firms)
    6.4 本章小结(SUMMARY AND CONCLUSIONS)
7 目标企业并购财务绩效影响机制研究
    7.1 目标企业并购绩效影响因素分析(INFLUENCE FACTORS OF M&A FINANCIAL PERFORMANCE OF TARGET FIRMS)
        7.1.1 变更控股股东动机(Motivation to Change the Controlling Shareholder)
        7.1.2 目标企业具体财务特征(Specific Financial Characteristics of Target Firms)
        7.1.3 行业匹配性(Industry Matching)
        7.1.4 股权结构(Ownership Structure)
        7.1.5 并购员工福利绩效(M&A Performance of Employee Benefits)
        7.1.6 治理结构(Governance Structure)
    7.2 样本数据描述统计以及回归分析(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SAMPLE DATA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7.2.1 连续变量的描述统计分析(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alysis of Continuous Variables)
        7.2.2 离散变量描述统计分析(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alysis of Discrete Variables)
        7.2.3 并购财务绩效影响因素回归分析(Regression Analysis of Financial Performance Influence Factors of M&A)
    7.3 目标企业并购财务绩效的预测模型(FORECAST MODEL OF M&A FINANCIAL PERFORMANCE OF TARGET FIRMS)
        7.3.1 实证分析样本及指标筛选(Selection of Empirical Analysis Sample and Related Indexes)
        7.3.2 目标企业并购财务绩效预测模型构建(Construction of M&A Financial Performance Forecast Model of Target Firms)
        7.3.3 对目标企业并购绩效预测模型的思考(Consideration on M&A Financial Performance Forecast Model of Target Firms)
    7.4 本章小结(SUMMARY AND CONCLUSIONS)
8 研究结论
    8.1 主要研究结论(MAIN RESEARCH CONCLUSIONS)
    8.2 相关政策建议(RELATED POLICY SUGGESTIONS)
    8.3 研究创新之处(INNOVATION POINTS OF PAPER)
    8.4 研究不足及未来研究拓展(RESEARCH DEFECTS AND FUTURE WORK)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浦东不锈上海上实成大股东(论文参考文献)

  • [1]上实发展定向增发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动机及绩效分析[D]. 孙霞. 石河子大学, 2021
  • [2]碳会计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 杨贝. 湖北经济学院, 2019(07)
  • [3]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成长关系的统计研究[D]. 薛艳.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8)
  • [4]证券监管周期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研究[D]. 杜秀卿. 厦门大学, 2018(07)
  • [5]多元化角度下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研究 ——基于上实集团的案例分析[D]. 袁小露. 江苏大学, 2017(01)
  • [6]打通内外资本市场 服务上海经济发展——上实集团“红筹上市”实现跨越式发展(下)[J]. 蔡来兴.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7(04)
  • [7]基于复杂网络的中国股票市场统计特性研究[D]. 贺腊容. 长沙理工大学, 2017(01)
  • [8]国资改革再造A股[J]. 西南证券,长城证券. 资本市场, 2015(02)
  • [9]公司治理结构与盈余质量相关性的实证研究[D]. 陈芳. 昆明理工大学, 2009(02)
  • [10]现金流视角下上市公司并购绩效评价及其影响机制研究[D]. 马海峰. 中国矿业大学, 2009(02)

标签:;  ;  ;  ;  ;  

浦东不锈钢、上海上世成为大股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